时间:2023-11-16 10:28: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骨干教师的作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强化以后教师社会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3.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我校《骨干教师在教师队伍中专业引领的作用的研究》课题,是朝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JG10ST11)。经过两年精心准备和科研工作,今天结题,我代表课题组向各位专家、领导汇报,请论证指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本课题是以我校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中青年教师队伍为基点的研究,随着优秀老教师的逐渐退休,一批中青年教师要迅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也需要一个更为合理的发展平台。
农村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在专业成长的旅程中面临着重重困境。
二、课题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华,能够影响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带动群体共同进步,推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工作,稳定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因此农村小学的发展则在谋求教育教学装备现代化的同时,构建学校教师发展的平台,使一批优秀的理论基础扎实、学科造诣深厚、业务技能精湛的骨干教师引领带动全校教师整体素质的迅速成长,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理论的理论依据。
(二)教育学依据。
四、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所探讨的农村骨干教师引领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旨在如何改变过去的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发展模式,强调专业发展要基于学校的具体情境,强调求实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突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的主体地位。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的周期与阶段
(一)组织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
开展活动:
1.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培训,在开题之前再次讨论确定方案;
3.酝酿召开开题会议,准备相关材料。
成果:
一是课题申报书;二是课题实施方案;三是开题报告。
(二)课题实施阶段( 2011年3月――2011年9月)
1.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试验。
2.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组织实验活动。
3.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展示研究成果。
4.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等形式展示成果。
5.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
成果:
研究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3月)
1.收集、整理试验资料、数据、总结研究成果。
2.撰写课题实验报告、论文。
3.完成《骨干教师在中青年教师中专业引领的研究》课题报告。
成果:
1.课题结题报告。
2.课题成果汇编。
六、课题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一)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引领的研究
1.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帮带计划。
2.专家讲座。
3.骨干教师的集体引领。
4.个人学习。
(二)骨干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引领的研究
开学初开展了骨干教师示范课和青年教师的常规课的观摩活动。各课题组积极结合学校计划,深入进行“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各研究组的探讨,在展示骨干教师教学风采的同时,也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集中观摩学习的平台,也体现出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的不足。
(三)骨干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引领的研究
骨干教师将教学反思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大块内容,分别对全体教师加以引领。除了骨干教师专业化的引领外,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各自能力、个性、情感等成熟、提升的过程,是走向未来持续发展的过程。
(四)骨干教师在课程标准方面引领的研究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课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全体课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达到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七、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1.以“备讲说评”为基本模式,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搭建一个平台。
2.骨干教师观摩课活动,一种直观有效的研究形式。
3.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打造合作、研究型团队。
八、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通过两年来的深刻的研究,我们初步形成了一条农村骨干教师对教师队伍引领的方法,不断实现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目的,使教师在教学认知、行为上逐步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
九、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
通过骨干教师对教师队伍的引领,拓宽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领域,研究一条解决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行动研究中,教师由传统的被动教育教学成为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使教师拥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地位,研究过程本身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过程。
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设想
入馆教育一般是指新入学的学生如何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启蒙教育。通过入馆教育可以使他们对图书馆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由于骨干教师在校时间短、课程紧,学员流动性大等原因,图书馆对其基本上没有入馆教育。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对骨干教师培训学员进行入馆教育,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学员了解图书馆,更加充分地利用图书馆,多层面地发挥图书馆在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中的辅助作用。
一、骨干教师入馆教育的现状
经过大量的文献调查和实际了解,我们发现骨干教师培训机构往往只重视学员培训课程的设置,如聘请了多少省内外知名专家,设置了多少研讨、参观、实践观摩等,而对于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册图书的图书馆并没有重视起来。我们在调查中还了解到,骨干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已经老化,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普遍感觉需要大量充电,以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后劲不足的问题。而许多老师毕业后就没有到过高校图书馆,缺乏对图书馆的了解,对于图书馆的文献、馆设、馆藏布局、文献的分布等情况都一无所知,这就使图书馆这个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在骨干教师培训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骨干教师入馆教育与新生入馆教育的区别
1.骨干教师需要有更强的针对性。新生入馆教育主要使学生尽快了解图书馆各类藏书,从而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图书馆。而骨干教师则不同,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使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到理论的提升,但这些教师所拥有的实践经验不同,所需资料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的图书馆员在入馆教育前对其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入馆教育时将他们感兴趣的文献资料的获取方法放在前面讲解,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掌握自己需要的文献的查阅方法,从而提高骨干教师利用图书馆的效率。
2.更加强调科研功能。科研是骨干教师培训的又一目标。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骨干教师到校前就对图书馆有着很高的期望值,他们希望借助高校教师或图书馆查阅一些与他们教育教学相关的较前沿的教研资料,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入馆教育中对科研功能的强调也是对骨干教师入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骨干教师入馆教育的实践
1.在培训课程中设置图书资料检索课程。在培训课程中设置文献资料检索、电子图书馆使用等课程。由图书馆派馆员讲解图书馆的重要性、如何利用图书馆、规章制度、图书馆网页功能简介等方面的内容,使学员对图书馆的总体概况、馆藏布局、图书的排架、代书板的使用、借阅手续、流程、有关规章制度、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网上查询功能等都有全面的了解。
2.利用业余时间,请骨干教师到图书馆实地参观考察。利用骨干教师培训的业余时间,将教师请到图书馆,对他们进行实地培训。从期刊、报纸阅览室开始,然后是各文献资料库,中小学教参室、教案室、电子阅览室等实地参观。首先对文献资料的检索、借阅方式、代书板的使用等一一讲解,然后发给教师临时借阅证(培训期间可以使用),模拟借阅图书,使教师们对文献资料的借阅有初步的了解,在培训期间可与在校生一起借阅图书。其次是通过对电子阅览室使用方式的讲解,使老师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借阅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
3.参观中小学教参室及骨干教师教案室。我院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十分重视其在骨干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图书馆针对骨干教师培训开设了中小学教参室和教案室。每位骨干教师都是一份宝贵的资源,他们到我院培训期间,请他们留下自己最满意的教案复印成册,存放到图书馆教案室中。近几年我院已收集骨干教师教案五千余份。
四、骨干教师入馆教育在培训中的作用
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
较大幅度的提高,发挥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使其中的优秀者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专家、名师。
二、培训要求:
1、为促进骨干型教师的成长,使骨干教师逐渐成为我区的教育教学专家,我区骨干型教师每五年必须轮训一遍。市南区教体局每年集中组织培训,由各职能部门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各校可根据学校实际分批安排骨干型教师参加轮训。
2、骨干教师以集中培训为主,坚持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每年暑假教体局安排48学时的集中培训。为促进骨干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研究型”;从“模仿型”转向“创新型”;从“个案指导”转向“面上辐射”,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头作用,骨干教师一学年参加校本培训及自学时间应不少于100学时。
3、骨干教师培训坚持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阶段培养与长期跟踪相结合。市南区教育中心教师将对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跟踪听课,一学年不少于2次,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主持一次校级的学科教研活动。中心教师在听课指导后对骨干教师做出相应评价,附于骨干教师培训手册中。
4、骨干教师培训要坚持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每位骨干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的科研课题,结合教学实践确定自己的科研课题,科研课题的确立要小而实,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年末,将自己的科研论文附于骨干教师培训手册中。
5、加强骨干教师的相互学习,成立骨干教师学习小组,确定各小组的组长,以课例为平台,至少开展一次骨干教师培训组课例研讨沙龙。学校应创造条件支持骨干教师的相互交流,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6、骨干教师培训时间为一年,对于按时出勤,认真完成作业的骨干型教师培训期满由市南区教育中心颁发骨干教师结业证书。在继续教育证书上登记48学时,24学分。
7、对于参加集中培训,缺勤超过三分之一的学员(包括公假)以及作业不按时上交的学员,不予颁发本年度的骨干教师结业证书。对于五年内没有完成轮训的骨干型教师,市南区教体局将取消该教师的骨干型教师资格。
8、骨干教师配发市南区教体局统一印制的《骨干教师培训手册》,每学期一册,及时规范填写,学年末上交教育中心师训部。
三、培训具体安排:
具体时间
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培训地点
负责人
20××年7月25日-29日
开展集中培训,由中国教育学会聘请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对市南区骨干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专题、新课标与教师素质的专题培训,并分别观摩语文、数学特级教师示范课,组织开展研讨互动。
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观摩
贵州路小学、定陶路小学阶梯教室
师训部
20××年7月30日-9月10日
完成骨干教师作业,发送到市南教育中心师训部学员论坛,由师训部教师评定作业等级。
网上交流
教育中心网站学员论坛
王冬梅
安晓兵
20××年9月21日下午
语文骨干教师集中培训:
1、20xx级语文骨干教师汇报课(3节)
2、骨干教师纸上评课
3、发放证书
专题课例
互动交流
宁夏路小学多媒体教室
王冬梅
栾海莹
20××年9月28日下午
数学骨干教师集中培训:
1、20xx级数学骨干教师汇报课(3节)
2、骨干教师互动
3、发放证书
专题课例
互动交流
文登路小学
多媒体教室
安晓兵
20××年10月22日
骨干教师集中培训(语、数、英、艺)
1、集中培训讲座
2、公布本年度培训计划
3、确定各学习小组人员,选出小组长
专题讲座
贵州路小学
师训部
20××年1月
骨干教师阶段性培训反思
网上交流
网上论坛
师训部
20××年10月-20××年5月
各小组相互听课,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组课例式研讨沙龙。
学员交流
各校教室
各学习小组组长
20××年9月-20××年6月
学科教研员跟踪听课,一学年不少于2次,参加培训的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主持一次校级的学科教研活动,组织相应的片、区级骨干教师观摩课。
跟踪指导
互动交流
学校
师训部
学科教研员
20××年6月
结业典
礼,发放骨干教师培训结业证书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为指导,围绕“促进全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尽快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优、影响广的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全区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二、培养计划
用五年时间培养1—2名国家级骨干教师、5名左右省特级教师、10名左右省级骨干教师、2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0—80名市级骨干教师、200名区级骨干教师、400名区教坛能手、800名校级骨干教师,使我区有一批教师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的教育专家。其中区级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是:*—2009年每年各培养评选区教坛能手100名;*—2010年每年各培养评选区级骨干教师50名。同时,积极选送我区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养,选送对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确定。
三、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使各级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分别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目标要求分别按照《四川省特级教师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区骨干教师评选、考核和管理意见》(*教发【*】22号)中规定的骨干教师相应职责确定。
四、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分别由局领导、有关科室、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教育专家组成,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协调和评审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具体负责本方案的实施、检查和总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同志兼任。
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由校长负责,根据本校发展目标制订校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以使有更多的教师进入各级骨干教师行列。校级骨干教师培养方案和名单应在学年初报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五、选拔与培养
(一)骨干教师的推荐条件与程序
1、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
第一,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第二,业绩突出。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终身学习理念,教学业绩突出,综合考核成绩优秀。
第三,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教师队伍中能起到骨干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
2、骨干教师的选拔程序
第一,教师本人书面申请。
第二,任职学校按照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对照骨干教师的基本条件对提出申请的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在规定的名额内确定候选人进行公示,向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提交候选人名单。
第三,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推荐的骨干教师候选人进行认真审核评议,在充分征求学科教研员意见的基础上采用差额推选的办法确定正式候选人进行相关培训。
第四,为激励教师钻研教学业务,优化课堂教学,区级以上课堂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即为区教坛能手正式候选人。
第五,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由区教育局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授予骨干教师称号并享受相应待遇。
(二)骨干教师的培养办法
为适应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拟按“整体着眼,分层培训,整体提高”的策略对各级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1、校本研修
学校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各校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让位子、压担子、搭台子、结对子、发票子”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2、区级培训
区级培训主要采取下列方式进行:
第一、业务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按照骨干教师的不同层次分批进行。集中培训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分散培训通过校本研修由学校自行组织。业务培训突出指导性和实效性,注重方法指导和经验共享。
第二、结对带徒,拜师学艺
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负责区教坛能手、区级骨干教师的拜师带徒工作,建立骨干教师拜师带徒工作档案。根据学科专业对口或相近的原则,由教师自行与更高层次的骨干教师结对。结对可以跨校选择,所在学校及各级骨干教师应予以积极支持、配合。
第三、学术交流
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负责,每学期召开一次同层次培养对象的经验交流会,组织一次区级骨干教师教育论坛或课改沙*,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谈体会、摆问题、找差距、寻路子等形式或方法,不断提高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学术水平。
3、省市级和国家级培训
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培训是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载体。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级别的骨干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六、考核与管理
1、培养对象的确定。区教育局将已有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分别列为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培养人选;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全部列为省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区教坛能手全部列为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实行动态管理。由区教育局人事科和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共同负责,建立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和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建立各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业绩档案。在规定的培训周期内,对经考核达不到培养要求的实行淘汰制;对虽未列入培训对象,但又能脱颖而出的予以及时补充。
3、建立骨干教师定期考核制度。骨干教师必须履行规定的义务,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为加强骨干教师管理,区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定期考核制度,对区级骨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上级授权对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进行定期考核。区级骨干教师实行年度考核制。年度考核合格的骨干教师享受骨干教师的称号和待遇。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称号和待遇。骨干教师调离原校后,经年度考核合格可保留骨干教师称号但不再享受骨干教师经济待遇。
4、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联系制度。学科教研员是各层次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力量,对骨干教师培养负有培养、管理和考核的职责。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员在骨干教师培养中的专业引领作用,建立学科教研员与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级骨干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能集中精力搞好工作。
七、骨干教师的义务
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义务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1、区级骨干教师的义务是: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敬业勤奋,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每年综合考核处于本校考核前列。
(3)、积极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和各种学习研讨活动,主动接受学科教研员的培训和管理,学科教学中起带头和示范作用,每学年必须在校内独立开展一次以上的教育教学专题讲座和一节示范课,每年至少承担一节片区或区级以上示范课。
(4)、主持一个区级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课题计划可操作性较强,研究过程完整、课题研究成果材料充实,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5)、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专业论文在区级以上杂志发表(或获得市级论文竞赛奖);积极提高业务素质,每年至少研读一本理论专著或两种教育教学期刊,并做好学习笔记。
(6)、发挥帮带指导作用,承担培养3名校内外青年教师任务,主动参加各类支教、讲学活动,积极承担支援薄弱学校任务。
2、区教坛能手的义务是: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敬业勤奋,乐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课堂教学有新意,教学效果显著,受到学生、同行与社会的好评。
(3)、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每学年面向区内外举行一至两次公开教学活动。
(4)、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课题研究并发挥重要作用。
(5)、积极总结教改经验,认真撰写教科研论文,每年有两篇以上专业论文在区级以上杂志发表(或在区级以上论文竞赛中获奖)。
(6)、积极提高业务素质,每年至少研读一本理论专著或一种教育教学期刊,并做好学习笔记。
八、骨干教师的待遇
1、建立“*区骨干教师专项资金”,对各级骨干教师进行培养和专项资助。
2、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待遇按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3、区级骨干教师的待遇:
(1)、各级评优、晋职、晋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优先推荐区级骨干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的学科带头人评选;
(3)、经常组织参加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原则上每两年安排一次外出考察学习,其考察学习经费在“骨干教师专项资金”中统一安排;
(4)、由区教育局每月发给100元骨干教师津贴,学校每月发给50—100元津贴并每年补助300元书本资料费。
4、区教坛能手的待遇:
(1)、各级评优、晋职、晋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优先推荐区教坛能手参加区级骨干教师评选;
(3)、经常组织参加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安排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对其进行指导;
1.量化考核指标
骨干教师一定要打破“一评终身制”,要实行“年度考核制”和“三年或五年考核再确认制”。无论是“年度考核制”还是“三年或五年考核再确认制”都要有明确的考核指标,一般来说有如下几项:
(1)年度公开课指标。一般来说,一个骨干教师每年至少有一次在同称号范围内执教公开课,如县区级骨干教师就应该在县区范围内每年执教一次公开课。
(2)文章发表指标。对于骨干教师来说,除了在实践层面上提高实施能力之外,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能够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思考总结提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通过发表、交流的渠道实现教育成果的推广。骨干教师一般一年内在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文章不少于两篇。
(3)教学质量指标。骨干教师之所以为骨干,最终是落实到教学质量。没有优质的教学质量作为保证,其骨干也就“名不副实”,也必然会遭受质疑。
(4)辅导教师指标。骨干教师还应该承担起培养普通教师的责任,这是发挥其辐射引领作用的又一重要模式。一个骨干教师应该在三至五年内至少培养一名骨干教师。
当然,考核一位骨干教师绝不是只有以上几项,诸如还有师德考核等。但无论如何,一套完整、科学的考核机制是“管好”骨干教师的基础保障。
2.健全激励保障制度
(1)精神激励。对于骨干教师的激励首先是精神上的激励。骨干教师在专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他们更需要一种精神上的肯定和认可。教育管理者在评选、表彰先进,职称评定,干部聘任等方面要打破论资排辈、平均主义,要充分考虑到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委以重任。这是一种有效的“用人”策略。
(2)资金奖励。精神是重要的,物质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一定的制度,给予骨干教师更多的物质资金的奖励,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管理者尊重人才、招纳人才的表现。
(3)资源保障。对骨干教师的激励,还应该为其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有些骨干教师开展各类活动,苦于没有充足的资源保障而中途夭折。教育管理者要有长远的眼光,统筹、合理安排好校各类资源的分配,要舍得投入,大力支持骨干教师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
(4)情感激励。学校管理者要加强与骨干教师的情感沟通,多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为他们构建一个健康的人际关系网络,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舒畅的心态,从而专心地工作,并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搭建广阔的辐射平台是用好骨干教师的有效形式
1.“师徒结对”或“导师团”。学校管理者应根据培养对象的学科类别、研究方向、个性特点等,以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与培训对象结成师徒对子。师傅则通过“导课”“导疑”“导思”“导研”“导写”等形式充分发挥示范和传帮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52-01
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并没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将先进的技术和教育理念传播到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的民族地区,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需要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以带动其他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基于这一现实矛盾,笔者经过多年"传、帮、带"新教师经验,试图去研究其中的原因并探索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
1.农村骨干教师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和学校对骨干教师的管理缺失。有些信息技术教师在被确定为骨干教师之后,教育业务主管部门和学校都没有对他们的管理做出具体规划,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致使"骨干教师"形同虚设,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笔者进行调查的学校当中,只有个别学校对于骨干教师作用的发挥和对他们的管理制定了相关措施,多数学校对于参与培训后的骨干教师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培训完了就完了,骨干教师根本没有被当作"资源""骨干"用一用。骨干教师管理的混乱给发挥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作用埋下了隐患。
1.2 整个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致使农村骨干教师的底子薄弱,呈现出先天不足的弱势。农村教师一般由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民办转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组成。由于取消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很少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农村初中挑大梁的很多骨干教师多数是过去中师毕业,之后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大学专科学历的教师。这些教师往往很少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
1.3 现有的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单一,效果不明显。针对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有关学者、专家和政府部门相应提出了建立跨地区和区域内的教师交换与流动机制,即教师可以在不同级同类学校之间流动,也可以在各类学校之间跨级流动,还可以在不同地区的同类学校中流动;大学毕业生支教志愿者制度,在大学毕业生志愿报名的基础上,每年选择一批优质青年,到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初中或小学担任代课教师。然而,目前上述教师定期轮岗、"支教"和"挂职"等政策措施还远未能制度化,操作性不强,实施中也因此而困难重重,远未能普遍化。
2.以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构思
2.1 基层学校要提高认识,重视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基层学校要认识到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重要作用,关心信息技术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支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师示范、辐射作用,学校要组织一系列活动,如老带新活动,充分发挥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送课下乡活动,将先进经验传输到广大农村地区,切实提高农村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承担课题,提高科研能力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更大的灵活性,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2 利用骨干教师特有的优势,发挥其引领示范,榜样带动的作用。任何一种理念,不论其好坏,不经"推动",它不会自己动起来。同样,再好的理想没有人去实践,就只能是空想。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应该积极地利用骨干教师这特有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的作用。逐渐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方面,骨干教师要扮演好"火种"的角色。骨干教师之所以能成为"骨干",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专业敏感性、问题解决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特有的优势。但这些优势必须让同行认可,让同行接受。也就是说你有骨干的本领,但你没有良好的师德,没有能力在教师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也没有在同行中起到榜样带动作用,那么你的"火种"是没有办法传播的。同时,身为骨干教师,有责任为同事做出榜样,通过自己的示范和专业引领,帮助其他教师逐渐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利用好骨干教师的"火种"角色。学校领导不仅要对骨干教师进行宣传和推广,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骨干教师这一资源。让骨干教师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的在校内进行公开、示范教学或者开展专题讲座。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带动教师v特别是对新手教师和年轻教师来说w的成长和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这样一个小"火种"便可以燎原烈火了。
2.3 开展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促进教师交流。虚拟学习社区是基于网络的一个学习环境,它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平台,大家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针对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特殊的工作环境,利用网络学习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由于农村交通不便利,教师之间交流甚少,有的学校只有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很难实现。没有竞争与合作,就没有工作压力与热情,这样对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另外,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需要大力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因此,开展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扩展知识,交流经验,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教师不再是孤单的个体,有了团体的支持和帮助,凝聚集体的力量,教师的专业水平必会得到快速提高。虚拟学习社区可以利用的网络工具有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博客、BBS论坛、E-mail、QQ群、新浪UC软件等。这些网络工具教师们平时经常使用,但是,多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并不知道虚拟学习社区,也没有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这种形式的学习,因此需要教育机构以及学校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建立这样的学习平台,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广泛参与,达到人力资源、空间资源、信息资源的最优化。
2.4 组建学习共同体,发挥辐射作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无论是为了学校的发展还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学校都应该通过相互交流与共享教育实践,构筑起一个骨干教师作为教育专家的、自律的、共同成长的"指导委员会",并以此作为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中心支柱。学校把骨干教师组成"指导委员会",让精英组对,这样不仅有利于骨干教师对各学科教师进行专业化、全方位的指导,而且也有利于骨干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升。首先,骨干教师在这个共同体中,应挑重担,想办法、出点子,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整体规划、目标和实施办法等,推动学校研修工作,发挥其在校内外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其次,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尽可能多地为骨干教师提供学习观摩和高层次培训研修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水平和能力,以使骨干教师更好发挥引领、辐射的作用。与此同时,骨干教师也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将培训中有用的信息和经验传递给同仁,与身边的教师共分享、同成长。最后,"指导委员会"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交流、研讨和评比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能力和成果的舞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提高。
一、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1.随意替换培训对象,影响高端培训质量,公正性受到质疑。某区(县)每年将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名额分配到学校,学校按骨干教师标准和要求上报,但通知培训时每年都有学校临时替换。以某区县近三年国培计划为例,变化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看出,每年都存在临时换人,其中2015年最严重,69个脱产培训对象,临时替换了30个,比例超过40%。临时替换的人员,基础相对较差,跟不上培训的节奏,自己都消化不了,就别指望他回来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了。随意换人,浪费了资源,完全失去培训的意义。
2.不少真正的骨干教师与“骨干”无缘,部分不被同行认可者反而成了“骨干”。按文件规定,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都必须参加高端脱产培训,才能授予骨干教师称号。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多是毕业班的把关教师,学校、家长都不希望将他们派出去学习。如某区县个别学校为了阻止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曾出现家长联名向学校施压甚至到学校闹事的现象。临时替换的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多属这种情况。真正的骨干教师无机会参加培训,非骨干教师却成了“骨干”,这可能是导致边远区县“难产”名师的一个重要因素。
3.农村学校师资紧张,因无人代课,分配的培训名额常常浪费。义务教育纳入国家级骨干培训要脱产学习3~5个月,原来是采取大四学生顶岗置换,但最近几年大学生都不愿来(忙于找工作),即使有少部分来学校,大多专业不对口,学校还得管吃、管住,反而成了学校的负担。
4.政策不配套,部分优秀教师放弃骨干称号。在临时替换的教师中,有部分是教师自愿放弃的。究其原因,参与脱产培训将会在经济、业绩考核及职称上吃亏。经济上,外出开销大,有些开销报销不了,又不能享受学校的福利;优秀教师平时的教学业绩都比较好,但外出学习后请人代课,学生成绩会下降,影响业绩考核;优秀教师基本都是班主任或教研组长,职称评定时有加分,但外出学习不仅没有加分,还可能因班级学业水平下降、管理滑坡导致扣分,使职称评审受影响。
5.部分区县(或学校)将骨干培训变成“闲人培训”,失去激励作用,引发内部矛盾。参与骨干培训的老师多数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有少数鱼目混珠者。某区县因培训人数不足,为了完成分配指标,便将因种种因素而下课的校长派出去学习。或将刚调入(或考进)区县,暂时没有落实学校的老师顶替骨干教师名额出去学习。有的学校将没上课的老师甚至是无责任心、学校难管的“问题教师”派去学习,以换取暂时的清静。这虽然是少数,但负面影响大,严重挫伤了教师们的积极性。
6.负责骨干教师培训和管理的机构不给力,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缓慢。进修校、继教中心是负责骨干教师培训和管理的主要机构,按考核办法,他们每年应抽取三分之一骨干教师的课听,但因种种因素都没有下去听,所以对骨干教师的发展情况心中无数。将骨干教师的考核下放到学校,学校碍于情面容易放水。一些骨干教师平时无准备,一到期末就采取做假的办法应付考核。一些学校紧盯升学率,很少真正重视骨干教师培养,有些学校虽有骨干教师培养方面的计划,但仅是应付检查而已,根本没有行动。
二、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管理的建议
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管理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有的是政策不配套,有的属于观念认识上的偏差,有的属于现实问题(如工学矛盾)等,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严重影响培训质量和骨干教师称号的权威性、合理性,更重要的是,会引发老师们思想上的混乱。为此,特建议如下。
1.政策引领,双向考核,确保质量。政策引领指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系统规划,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撑,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将骨干教师建设目标分配落实到校。骨干教师脱产培训,与在岗教师同等待遇,享受学校一切福利(如教研组长、学校奖励性工资等),学习期间的业绩考核,应以培训机构的考核为准。双向考核指教学成绩与骨干教师建设并重。骨干教师建设包括骨干教师建设方案、方案落实、人选确定(是否公平公正)、效果(以同行评议为主)等。对随意顶替或不派遣人员的学校,年终综合考核时扣分,或给予学校师资建设不过关,同时,通报批评,严重者给予经济处罚并记入校长“不良政绩”。
2.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骨干教师认定制度。如研究制定区(县)《农村优秀教师破格条例》,成立专家鉴定委员会。骨干教师的认定应以能力、水平为依据。对未能参加骨干教师高端培训,但通过自学等途径,实际能力达到并超过骨干教师水准的教师,不仅应承认,而且还应鼓励。骨干教师认定可从师德、教学水平等级、教育教研能力、示范影响力等方面综合考虑。教学水平等级认定,可成立专家考核小组,根据申报者的上课(看录像)、说课、评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评定出等级。教育教研能力主要从论文、课题研究、班级管理、学生指导等方面进行认定。示范影响力可从读书笔记、博客日志、讲座、公开课、学术活动、年轻教师培养等方面综合考核。
3.适当扩大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现在好多学校是有编制缺教师),进行一定的师资储备,在派出教师外出培训时,确保各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网络视频教学,让多个班同时听一个老师的课,既解决了缺乏师资的难题,又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鼓励师资充足学校的教师到薄弱学校工作(或支教),帮助薄弱学校走出困境。培训时间尽量放在假期,缩短脱产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为保证培训质量和效率,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双淘汰制,即由培训机构评出不合格学员和导师,不合格学员不能授予骨干教师称号,且培训费用自理,不合格导师不得聘为培训教师,并向所在单位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264-02
民办高校自诞生以来,发展迅猛,正面临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高教学质量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契机。骨干教师已成为民办高校战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民办高校最宝贵的资源。但是,由于受传统人事管理思想的影响,民办高校对教师“重使用,轻培养”,忽视教师的差异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忽视对教师资源进行战略性和开放性研究,未能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职业生涯管理对策。本文认为,加强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能提高骨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忠诚度。
一、骨干教师的界定与职业生涯管理内涵
(一)骨干教师的界定
帕累托的80/20原理认为,80%的价值是来自20%的因子,其余的20%的价值则来自80%的因子。也就是说,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它的骨干教师。目前,人们主要从素质、作用及作用的范围等方面对骨干教师进行界定,如骨干教师是指一个学校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核心作用的教师”[1]。本文认为,民办高校骨干教师包括业务能力较高,在教学活动中起支撑、表率、指导作用的教师;学术水平较高,在科研工作中起核心作用的教师,等等。骨干教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由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和骨干教师的流动性,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范围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二)职业生涯管理内涵
职业生涯是指与工作相关的整个人生历程,贯穿人的一生,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2]。美国著名职业学家施恩依据职业生涯目标性质的不同,将职业生涯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我国职业指导专家程社明认为,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经验、能力、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地点、时间、内容、职务、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3]。
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外职业生涯发展是以内职业生涯发展为基础的。不关注内职业生涯发展,只追逐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往往容易使人产生挫折感,导致职业倦怠[4]。传道授业,塑造学生灵魂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获得不断的提高,势必出现职业高原现象,没有成就感和发燕尾服感,最终在不知所措、力不从心的焦虑感和知识的枯竭感感中产生职业倦怠。这对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民办高校骨干教师职业生涯的几种路径
(一)某民办高校目前教师队伍现状
某民办高校依托母校雄厚的师资力量,由社会力量捐办而成,在校生以本科生为主。目前,教师队伍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校外兼职教师为辅。校内专任教师主要来自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包括退休教师),在职继续攻读专业学位的教师等。经过不遗余力地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某民办高校逐渐拥有一批校内骨干教师,打破建校初以校外兼职教师为主的尴尬局面。
在职业生涯管理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某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情况,本文采用民办高校骨干教师满意度调查、访谈法等途径,了解骨干教师对自我职业发展的期望,并总结出民办高校骨干教师职业生涯的几种路径。
(二)学历式教育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不断涌现,尤其是学科前沿知识的更新,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因此骨干教师不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落后于他人,无法适应教学变革。为解决这一现状,骨干教师可以通过学历教育获取知识,创新知识。
学历式教育是指在个人接受教育方面,追求最高学历学位,即以获得博士学历学位为最终目标。通过这种途径,骨干教师可以在深度方面增进知识和技能,并能掌握学科前沿知识,避免出现知识的枯竭感及由此产生的职业倦怠,这些对今后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三)进修式途径
进修式是指针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等进行深造。如21 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导致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推陈出新,现代教育技术频频涌现等,这些都要求骨干教师应能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并将其运用至教学活动中。骨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参加教育技术培训,以改善教学方法,预防教学水平和能力处于高原状态。
(四)职称途径
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与教研、科研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教研、科研的开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教研、科研论文又是申报职称的关键。因此,骨干教师可以通过走职称路线,提高自己的内职业生涯的竞争力。目前民办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三、骨干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保障措施
做好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既是个人的需要,也是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坚强保证。骨干教师高度的价值性,要求民办高校对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骨干教师在实现内职业生涯目标时带动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优秀民办高校文化
优秀的高校文化有利于塑造骨干教师的品质、创新精神和归属感。民办高校一方面在教学管理上,要按大学教学规律开展工作,努力为骨干教师营造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工会,为骨干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性的文体活动,让骨干教师在紧张工作之余能感到身心舒畅,让骨干教师有“家”的感觉。
(二)民办高校要扮演好“教练”角色
学校在生涯规划管理中的角色只是“教练”,职责是指导教师[5]。因此,民办高校要建立骨干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组织机构,积极引导骨干教师确立内职业生涯目标,同时为骨干教师内职业生涯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组织保障。
(三)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确保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评价机制需要五个方面的支撑体系,即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科学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晋升管理,为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评价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以内职业生涯目标为根本,有利于缓解骨干教师的职业倦怠,实现骨干教师的职业成功。它不仅关系到民办高校充分开发骨干教师潜能和赢得骨干教师的忠诚,而且关系到骨干教师的自我发展及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本文在结合民办高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和内职业生涯规划与民办高校的目标规划相结合,优化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的职业生涯路径,在实现骨干教师自我价值的基础上,促进民办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丽.城市小学女骨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 徐笑君.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3] 程社明,冯燕.职业生涯的成功秘诀――处理好内外职业生涯的关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3).
[4] 王双喜,赵妹萍.教师职业倦怠与内职业生涯目标的缺失[J].教育与职业,2009,(27).
[5] 孙丽华,吴大同.“内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4).
Analysis of the key teachers'career path in civil colleges
WU Li-ling
当前,要造就一名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更是摆在我们师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前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是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师断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解决当前师训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就必须靠我们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学骨干教师培养问题,当然首先就应该从研究整个中学师资队伍状况入手,以寻求解决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对策。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对上海市中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中各个层面(年长的,年轻的;知名的,在培的;当领导的,任一般教师的)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全市中学教师数1.25%)和实践总结(对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诲市首届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育管理等16个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的办班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
一、当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与发展机遇
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而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基础在于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要靠教育也就是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承担,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说到底就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是说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去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1.当前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可谓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潜伏着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
——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教师年龄在中间档次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年龄在30—50岁段只占28.9%;
——学历结构出现了“断层”。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令人担忧,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欠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比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要低76.1%;
——职称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只占39.2%;
——骨干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0.4%,特级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显地可以看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断层”,更加剧了骨干教师结构的“断层”,加剧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更令人堪忧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且严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原因是学历层次一旦提高了,教师就要“跳槽”——不是调离教育系统,就是调离本校或当地,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我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这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省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思想状态总体上呈上进状态,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但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诸如:
——不适应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观念与政策的双重影响,现有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只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旧是占主导地位,对于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兴趣与经验。在这项问卷调查中,把“应试教育的困扰”列为教师队伍存在主要问题之首的人数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8%。
——不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10.7%的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工作“不够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够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更是普遍现象,竟高达80.9%。而意识到自身与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距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识更新方面,也高达71%。
——不适应中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中学教育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学,教师不仅要打好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但广大中学教师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如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57.5%的中学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对多媒体和交互技术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基本不掌握外语;有63%的教师对电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应用能力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可以说,现有的教师队伍仍广泛存在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始”阶段。
——不适应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现展,不懂得该如何去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状态,对少数需要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的学生束手无策,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具有上述种种情况的教师总数也达到68.6%。
——不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学教师待遇仍不高,加上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小学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从教。现在教师队伍中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欠佳和钻研精神不足的情况还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师受功利泛化的影响,没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职业上,有的政治观念淡薄,不注意引导学生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总结,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甚至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长、党支部书记和9.5%的高级、特级教师对此有同感。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强化以后教师社会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3.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这是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关键和难点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师处在这些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去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认真落实,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转轨的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9%的教师都认同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教师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一个缺少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在国际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中充当教师角色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1%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与教学形式甚至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多媒体和交互技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将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丰富的程度无可比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总之,要实现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历史赐予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同样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抓紧培养骨干教师可以解决教育发展的要求与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这是因为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
1.轴心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这里笔者暂且将中学一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教师列为非骨干教师,下同)普遍(占92.9%)认为,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品德,而且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学校舆论上占主导地位。通过骨干教师的表现可以使学校在全体成员中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掌握了教师全体。
2.驱动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93.7%)认为,骨干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潜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驱动作用,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
3.辐射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9.3%)认为,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水平起着示范作用,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转化为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态度与水平。当然,榜样的质与量也决定了其产生影响的力度、速度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着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
4.稳定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1.6%)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学龄人口急骤波动,教师的需求量也将随之波动,同时教师职业还远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使得中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观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稳定。但是,没有稳定,就没有质量。只有稳定骨干教师,才能使整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华保持稳定;只有“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在流动中优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稳定作用,达到稳定并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