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6 10:51: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骨折康复护理指导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老年人在全国人口所占的比例逐渐加大,高龄骨折患者逐渐增多。由于老年人钙吸收能力下降,骨质疏松,各脏器功能逐渐减退,易疲劳,不爱活动,常伴有各类慢性疾病,卧床治疗期间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老年人易骨折且骨折愈合明显延长。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骨折康复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骨痂的形成,同时还表现在心理方面对于功能恢复的确认程度。
1 生理方面
1.1 骨折后局部病理生理变化 骨折后骨本身和其周围的软组织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骨及骨髓腔和周围的软组织因遭受到破坏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骨断端附近的骨细胞因受伤和缺血而坏死,血肿充满了各组织的间隙。血肿于伤后4~5小时开始凝固,邻近断端的骨外膜于骨折后24小时内即出现组织学变化,深层的细胞增多,胞浆增加,胞核增大,越近骨折端的骨外膜反应越明显。一周后在增厚的骨外膜中,即出现与骨干平行并紧密相连的片状骨样组织。
1.2 骨折后局部血肿病理生理变化 骨折后,骨折断端附近的骨膜、骨质、髓腔及邻近软组织中的血管破裂出血,于断端及周围形成血肿。同时,断端及邻近部位由于细胞坏死,相邻血管扩张、充血,多形核白细胞、吞噬细胞及血浆渗出而水肿。继之血肿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包围并伸入血肿中,吸收并代替血肿,血肿开始机化。
1.3 血肿机化与骨痂形成生理 在骨折后的前两周中,血肿尚未机化,血肿内凝集的红血球和纤维蛋白尚未被吞噬清除,新生的毛细血管尚未深人,因此,由骨外膜产生的成骨细胞不能进入或通过血肿,而只能沿着血肿外围向骨折线推进。在血肿机化前,骨折线两边增生的成骨细胞只能在它的外围会合,随着血肿被增生伸人的纤维组织所分隔和通过异物巨细胞。吞噬细胞等作用吸收代替,骨折断端之间及周围,即被增生的纤维组织所代替充填。血肿外围的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亦涌入血肿内及断端间隙内,与髓腔内骨膜产生的骨细胞相会合,形成桥梁骨痂及接近骨折线部分的内外骨痂。位于断端周围的部分纤维组织开始向软骨细胞分化,形成幼稚的成软骨细胞并产软骨基质,通过软骨内骨化,形成新生骨。
2 心理方面 患者的心理需求
2.1 急躁、焦虑心理 骨折一般是突然外伤所致,住院手术治疗,生活不能自理,担心医疗费用,手术效果等,使老年患者不知所措,心理失衡,表现为恐惧焦虑,急躁失眠,常责怪家人未悉心照料,埋怨医护人员未尽心尽责,在住院期间与病友、陪护人员、医生护士争吵。 2.2 抑郁失落心理 老年人历经几十年的生活,大多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骨折后因失去了活动的独立性而痛苦沮丧,加上对医护人员的生疏,医院环境的不适应,都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和反常心理。表现为依赖性和被动性增强,在康复期间习惯让亲人关心照顾,能做的事情也不主动做,锻炼时过度依赖于他人,少数人表现出角色强化行为。伴有抑郁情绪的患者由于缺乏相应的适应代偿性,往往伴有睡眠、食欲及肠道功能障碍。
2.3 自责消极心理 由于骨折患肢丧失负重功能,因而活动严重受限,甚至只能卧床,加重了家人的负担,使其产生内疚自责心理。有些患者为了不麻烦别人而节制吃喝,以减少大小便次数。而充足的营养对骨折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研究指出骨折患者摄入量减少会造成严重的负氮平衡,营养不良可致并发症发生,造成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另外,老年人骨折伤前疾病多,以慢性疾病为主,骨折后即有可能诱发伤前疾病,又存在着潜在继发各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这些都会使患者产生对自身“价值”的怀疑,表现为不相信自己病情会好转,不愿接受治疗,甚至有可能发生自杀行为。
3.1 康复的目标 使患者获取康复知识,树立健康的意识,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从而缩短疗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要使老年患者达到尽可能高的生活自理能力,尽快、尽早地得到恢复。
3.2 康复护理指导的方法 强调个体化,因人施教,灵活多样。要针对患者复杂的躯体及精神状况、过去的生活经验、现在的生活方式、文化、种族及娱乐等实施恰当的沟通技巧,如语言、文字、手势等。特别要注意其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交流的方式方法、语调语速,使患者在交流中感到被尊重被理解。
3.3 康复护理指导的内容 指导患者消除思想顾虑进行护理和治疗过程中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患者的信任。认真询问和倾听患者所焦虑和担心的问题,耐心进行心理安慰和支持,及时解决不适、疼痛、睡眠障碍等问题。讲清疾病的预后,诱导患者,使其增强参与意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真正做到护患合作。结语:老年骨折患者属于特殊人群,对于其骨折也应该针对其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双方面的治疗,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促进机体向健康方向发展。以达到现代医学治疗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72~90岁。其中摔伤32例,车祸9例,自发骨折2例,其他3例。骨折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10例,肺部感染5例,心脏病3例。入院时有褥疮1例。
1.2 治疗及结果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伤肢皮牵引或骨牵引,其中经牵引3~5天内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25例,行股骨头置换8例,保守治疗6例,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2年半,股骨头置换的患者术后功能满意,内固定术后的骨折基本愈合,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2 护理体会
老年人身体差异很大,有的老年人还伴有各种老年性疾病,因此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制订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做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尽早的护理干预及手术干预,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1 术前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排便练习,嘱患者在床上练习使用大小便器。备同型血以便术中用血,术前一天给患者备皮;同时洗澡、剪脚趾甲,术前半小时遵医嘱予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术后感染。
鉴于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骨折后患肢疼痛,不能活动,卧床时间长,医疗费用高,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给治疗带来困难,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必须及时了解老年人的特殊心理和患者在各治疗阶段的心理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老年人心理负担重,对预后缺乏信心,因此做好心理护理保持乐观的态度尤为重要。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2.2.1.1 生命体征的观察 因老年人多合并心血管疾病,经历手术后易发生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的变化,应及时检测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同时注意液体滴数,不可过快以防肺水肿的发生。
2.2.1.2 饮食指导 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含钙丰富食物以利骨折愈合。
2.2.1.3 导管护理 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时要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压迫、脱出,一般放置48~72h拔除。另外还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湿度及足背搏动等情况。
2.2.2 对于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患者 常规卧床采用牵引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后脱位10~14天。抬高患肢15°~30°,以利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一周内屈髋不能超过60°,2~3周后可坐卧位但屈髋不能超过90°,避免关节过度内收或前屈防止脱位,需要严密观察手术切口渗血情况(按照卫生部髋部骨折手术抗栓指导方案,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如出血较多时应更换敷料,监测出血倾向[1,2]。
2.2.3 并发症的护理
2.2.3.1 防止褥疮 (术后常规使用气垫床)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定时在患肢适当保护下翻身或抬臀一次,对尾骶部及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避免局部皮肤潮湿。摩擦等物理刺激,若有破溃用2%的碘酊每2h涂搽一次至表皮老化脱落为止。本组发生褥疮1例护理后痊愈。
2.2.3.2 肺部感染的护理 老年人呼吸机能低下,气管分泌物不易排出,因此鼓励患者加强呼吸练习,多做深呼吸、咳嗽动作,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如分泌物较多难以咳出时可给予雾化吸入,并定期做痰培养,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保持口腔清洁。
2.2.3.3 泌尿系感染的护理 有留置导尿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以达到间接冲洗尿路的作用,保持会清洁干燥,尿道口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2次和更换引流袋1次,还可用0.02%的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早晚各一次,每两周更换导尿管一次。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后拔除尿管。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加强泌尿道护理。
2.2.3.4 保持大便通畅 既往有便秘的应尽早给予排便药物,必要时灌肠,术后多食用粗纤维食物。
2.3 功能康复护理
2.3.1 及早进行等长收缩锻炼 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动或被动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辅以被动按摩促进静脉血回流。
2.3.2 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 术后第二天,除了肌肉收缩锻炼外,协助患者或使用CPM关节康复机辅助进行关节被动活动,先从0°到30°缓慢锻炼,逐渐加大角度,一周左右可达到功能位角度(90°),每次1h,每日3~4次。
2.3.3 对于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要指导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 术后第1天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练习,如深呼吸、上肢外展、扩胸,上身可抬起45°,由被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小关节的主动运动,做收缩股四头肌训练时先做健侧练习,再移向患侧;此后不断增加下肢伸展。术后1周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每天被动活动髋关节6~8次,加强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为下地负重做准备。术后2~3周可扶拐杖下地进行部分负重功能锻炼,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防止摔倒。
3 出院指导
加强营养,注意补钙。可以多吃虾皮、鲜牛奶、骨头汤、芝麻酱、鱼等含钙较多的食品。以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老年人户外活动少,容易缺少维生素D,不利于钙质吸收和骨折或骨裂处的愈合,可以给病人注射一针维生素D 1500~3000U,每1~2个月注射1次,阿仑膦酸盐70mg,每周一次。指导患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告知患者股骨颈愈合需要4~8个月,为预防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嘱患者不能过早负重,3个月以后至一年内扶单拐轻度负重行走,一年后弃拐行走。对于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患者嘱其不要盘腿,不宜下蹲,不要爬坡,3~6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时逐渐加大活动量直至正常行走。
【中图分类号】R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70-01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常常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肌力减退,动作迟缓,稳定度差,而跌倒所致。骨折一旦发生,因局部血运差、体质虚弱,骨折愈合相对缓慢。而老年人伤前常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伤后又因较长时间的卧床及被动,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各种并发症,即使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院外康复期较长,因此,做好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和康复指导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68例,男28例,女40例,年龄60~89岁,其中摔伤60例,车祸8例,伤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的30例。住院时间最长38天,最短11天。
2 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
2.1 对患者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估老年人身体状况差异很大,有的患者身体较好,有的身体很差,有的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老年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
2.2 心理护理 认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护士对病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要全面认识,掌握其共性的同时,应注意每个病人不同的需求特点,给予个体化护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疼痛的护理老年人往往对骨折及术后疼痛的耐受力下降,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疼痛的原因,并在进行搬运及康复训练时做到解释到位、动作到位、轻柔准确。如疼痛影响睡眠,就采取放松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给予心理疏导。对于原因清楚的创伤性疼痛,采取预防性用药,而不是等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用药。
2.4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以及含钙丰富的饮食,同时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应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如合并糖尿病应忌甜食,严格进行饮食管理,以利血糖的控制。
2.5 保守治疗的护理患者需卧硬板床休息,患肢行骨牵引或皮牵引。
2.6 手术治疗的护理:
2.6.1术前护理:
2.6.1.1 术前准备患者高龄,大多伴有心、肝、肺、肾等脏器损害,术前要全面检查及时治疗原发病。肥皂水清洗手术野皮肤,更换手术衣裤,术前1 h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6.1.2 指导功能锻炼:讲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同时讲解术前、术中、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其能够愉快地度过围手术期。并向患者讲解术后的,教会功能锻炼方法,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教会患者如何保持有效牵引、床上排便、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2.6.2术后护理:
2.6.2.1 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记录。密切注意伤口和肢端血循环情况。在进行护理工作及使用便器时防止引流管被牵拉脱出。及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易消化食物。糖尿病患者术后要控制好糖的摄入量,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
2.6.2.2 与制动患者取去枕仰卧位,患肢置外展30°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旋或两腿间置外展支架,避免屈曲,内旋动作。小腿及窝部位不能按压过度,以免影响血液回流。术后第二天可半靠坐起。避免患肢内收外旋,以免髋关节脱位。
2.7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7.1 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因为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后,抵抗力降低,加上骨折后行牵引或手术后需卧床,气道内分泌物极易滞留,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因此需加强呼吸道护理,行牵引的患者,宜采用低坡卧位,手术内固定术后血压平稳后改低坡卧位,3天后改半卧位。
2.7.2 预防褥疮的护理:牵引病人由于长期仰卧,骶尾部、足跟等部位受压过久,或因手术等创伤后身体衰弱不能自主活动,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易产生褥疮。应加强护理,仔细观察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减少骨突处的受压,而定时翻身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手段。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会有大小便污染时随时清洗。给病人翻身或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勿拖拽病人,以防擦伤病人皮肤。对皮肤受压处进行热敷与按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褥疮的发生。
2.7.3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牵引患者卧床时间长,老年人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泌尿系的感染,必须加强泌尿道的护理。对留置尿管者,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每天更换尿袋一次,尿道口护理2次 日,1 2周更换尿管一次,必要时行膀胱冲洗。应注意会清洁,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稀释尿液,以达到生理性冲洗,促进细菌的排出。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2.7.4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主动与家属交谈,讲解饮食、排便与骨折愈合的关系,采取措施辅助患者排便;指导患者尽快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所以,应多吃含高纤维素、润便的食物,如芝麻、香蕉及其他具有通便作用的水果等。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也有利于大便的排出,适当使用缓泻剂及开塞露。
2.7.5 预防血栓形成: 老年病人常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这些疾病本身已有血管内膜损伤,再加上手术及长期卧床,导致血流缓慢,呈高凝状态,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尤其是牵引卧床时间长的患者,除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外,要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坐起、翻身,进行患肢肌肉收缩锻炼,促进静脉回流。早期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主动活动踝关节,并帮助按摩患肢,穿弹力袜,避免膝下垫枕。观察患肢皮温、疼痛、肿胀和循环情况,必要时双下肢进行比较,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及时处理。
2.7.6 预防切口感染:是全髋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故预防切口感染十分重要。常规术日晨提前1 h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备皮时用肥皂水清洗术野皮肤,尽可能避免备皮对手术野皮肤的损伤。术后要注意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换药要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通畅及引流系统无菌,应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复查血常规正常后停用抗生素。
2.7.7 预防骨折移位及假体脱位: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术后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两腿之间置一外展枕,患足用一防外旋鞋固定,避免不恰当搬动,防患肢内收、旋转及过度曲髋。合理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可减少假体脱位。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是否疼痛,触摸术后部位有无异物脱出,若有脱位应及时报告医生。
2.8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功能,而功能恢复的好坏与功能锻炼有密切关系。加强对病人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
2.8.1早期功能锻炼,即入院后或术后次日即可指导病人训练股四头肌收缩和做踝关节跖屈背伸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为10~20min,每2h1次。同时做健侧的抱膝运动,要求髋膝关节屈曲超过90°;健侧的直腿高运动,要求提高床面15°。
2.8.2术后功能锻炼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术拆线后和单纯牵引治疗去牵引后就可以做屈髋、屈膝练习,并可扶拐下地或在骨科牵引床上站起扶杆做患肢不负重的行走。
2.8.3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指导病人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告诉病人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一般是4~6个月,为预防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一定要嘱咐病人不能让患肢过早负重。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
3 结果
2006年1月到2010年5月共收住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8人,手术治疗48人,非手术治疗20人。经过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均未发生并发症,治愈或好转出院。
4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的内容和要求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它更关注的是心理、生理、功能锻炼、出院后健康行为和自我护理技能的掌握。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不管是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多数有重要脏器的功能衰退、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状况差等特点,由于年龄大、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因此,护士要针对其原因,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全方位、多角度将患者视为生物、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的人来实施有效的护理,充分体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真实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李忠泰主编。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17 121
[2] 顾沛主编。外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56 259
[3] 胡丽华,周秀娟。对老年手术后便秘患者的护理与治疗。现代护士进修杂志,2009;19(3):42 43
[4] 淮云。谈老年病人的全程心理护理。新护理,2009;8(3):86 87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7~62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例,交通事故伤20例,重物砸伤3例;开放伤10例,闭合伤2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48 h。
1.2 手术方法 开放性骨折均给予立即清创,同时采用外固定支架或克氏针等固定手术。闭合性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6 h内或者6 d以后,手术方式选择解剖钢板或者锁定钢板内固定。
1.3 治疗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0.5~5年,平均2.5年。患者全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愈合不佳,二次手术皮瓣覆盖创面后痊愈。6例晚期合并创伤性关节炎,但均能行走。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Pilon骨折累及胫骨下关节面,几乎住院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术前应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术后常见的一些并发症。打消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以及对手术并发症的顾虑,取得患者手术前后的积极配合。
2.2 术前准备 该型骨折均是高能量损伤所致,往往在Pilon骨折的同时,还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在做术前准备时应详细检查。特别是开放骨折患者,常常只注意到开放的伤口而忽略了隐蔽的损伤,如头颈部损伤、脊柱骨折、腹腔脏器损伤等。对于闭合性骨折,手术时机为伤后6 h内或者6 d以后,原因为伤后6 h~6 d小腿及踝部软组织张力较高。伤后6 h内未手术患者应注意抬高患肢,必要时可采用足部气压循环泵,肢体采用50%硫酸镁湿敷以便消除肿胀。
3 术后早期护理
3.1 摆放 术后患者可以采用仰卧位,患肢抬高30°~40°,置放于布朗氏架或者垫高的被褥上面。这样可以尽早消除肢体的肿胀,减轻切口疼痛。对于有石膏托固定的患者,应保护好内外踝、跟骨结节等隆突部位,防止形成压疮。
3.2 观察肢体末梢循环情况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循环情况,Q2 h,特别是术后的72 h内。当发现足背动脉搏动不明显,患肢足趾温度低,趾端苍白、青紫等情况时,及早通知医生,尽早做出处理,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3.3 疼痛的护理 术后根据手术中的情况,常规使用硬膜外或静脉镇痛泵,可以调节镇痛药物的用量,随时观察可能的副反应,必要时给予强效镇痛剂。
3.4 切口和创口的护理 对于有外固定支架或者克氏针固定的患者,应做好钉道的消毒及护理,能暴露的钉道及创面或切口,尽可能不用敷料覆盖。不但可以通风,防止细菌在局部的停留,减少创口感染的几率,同时也便于观察肢体及局部的血液循环情况,也便于创口和切口涂抹碘伏等消毒液。
4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第2天即可做足趾的伸屈活动,膝关节的伸屈运动,以及小腿肌肉的舒缩训练,不但可以促进功能恢复,也可以有效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及早消除肢体水肿。术后3~5 d,当肢体肿胀消退后,即可坐于床旁或者立于床边活动双下肢。术后5 d即可扶双拐练习步行。术后的早期下床活动,不但可以有效的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可以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利于骨折端的早日愈合。
5 讨论
Pilon骨折早期并发症多为创面不愈合和皮肤坏死、伤口感染。原因主要是软组织损伤严重,局部张力太高,引流不畅,开放性伤口清创不彻底,以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当等因素[2]。
术前抬高患肢,采用足部气压循环泵,肢体采用50%硫酸镁湿敷等护理措施,对于消除肿胀,减少皮肤坏死及切口感染显得尤为重要。术后早期的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切口和创口以及钉道的细心护理等措施,亦能起到及早发现以及补救的作用。术后的康复指导可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骨折的愈合亦能起到促进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al ca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ve guidance in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Methods 150 patients′clinical data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8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70) by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special ca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ve guidance.The score of Harris,the degree of pain after oper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excellent rate of the score of Harr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egree of pai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operation,the scores of those indexes in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opera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Special care;Rehabilitative guidance;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Pain;Life quality
股骨粗隆?g骨折属于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是髋部骨折类型,其占髋部骨折总发生率约50%,有近40%属于股骨粗隆间骨折[1-2]。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需要进行卧床休息,对患者术后恢复和功能恢复造成影响,增加了患者预后恢复的难度[3-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拟探讨特殊护理联合康复性指导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9月骨外科收治的1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60~83岁,平均(72.5±6.4)岁;AO分型:A1型25例,A2型26例,A3型为19例。观察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62~85岁,平均(73.1±6.8)岁;AO分型:A1型30例,A2型31例,A3型19例。纳入标准:患者年龄>60岁,全身状态良好,无内科合并症,无手术禁忌症,双下肢末梢血运良好。排除标准: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患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特点给予基础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手术器械准备,术中有效的配合,术后加强健康指导和简单的功能性恢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特殊护理联合康复性指导,具体如下。
1.2.1特殊护理 ①护理人员手术前向患者讲解骨折的类型、基本特点,对患者的影响,术后疼痛的原因、疼痛程度,改善疼痛敏感度的方法,应用镇痛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术后配合护理操作,提高镇痛效果。②护理人员主动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鼓励患者将手术过程中、手术后的感受表达出来,讲解出现临床表现的原因,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自信心。指导骨折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提高呼吸深度等方法转移注意力,减少对于骨折后疼痛的过分关注。鼓励患者之间交流,促进病友之间相互鼓励和相互支持。③为患者创建安静、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降低由于视觉、听觉等外界因素诱发患者对于疼痛的过分感知,关注患者骨折术后病情变化,切口渗出、出血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加强患者术后疼痛评估,根据疼痛程度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和药物治疗。每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促进患者多食用活血化瘀食物,提高患者肠道蠕动能力。
1.2.2康复性指导 股骨粗隆间患者在术后1 d进行肌肉收缩训练,保持肌肉绷紧10 s,然后放松15 s,肌肉收缩和放松训练200次/d,在手术后7 d根据患者临床特点,逐步进行主动训练和抗阻性训练,主动性训练、屈髋关节运动,15 min/次,10次/d,患者逐步的增加运动的幅度、时间和频率。加强抬腿练习,保持患侧肢体抬高,尽可能大腿离开床,最初可以停顿下10 s,然后逐步放下大腿,10次/d,患侧肢体离开床的距离逐步增加,停顿时间逐步延长,渐渐进行坐位训练,保持膝关节伸直锻炼。手术21 d之后,保持正常下地行走5~10 min/次,4次/d,注意患者行走的步幅和速度,增加行走频率和延长行走时间,起初行走距离100 m,逐步达到500 m。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的比较[5-6] 主要分为优、良、中、差。①优:90~100分,患者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没有局部肿胀;②良:80~89分,患者关节活动没有受到限制,基本上没有局部肿胀;③中:70~79分,患者关节活动受到轻微的限制,有一定程度的局部肿胀和疼痛;④差:
1.3.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的比较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r[7-8],总分0~10分,0分:无痛;1~3分:轻微疼痛,可以忍受;4~6分:中度疼痛,会对睡眠造成影响,但是尚可以忍受,7~10分:重度疼痛,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对食欲和睡眠均造成影响。
1.3.3两组患者手术前术生存质量的比较 参照GQOLI-74量表对两组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9-10],主要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物质功能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手术前术生存质量的比较
手术前,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物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评分均有所提高,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82-0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我国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现代医学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开始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的护理需求,健康教育指导在疾病的防治中的作用显得日趋重要,而骨盆骨折患者多因突然遭受意外事故、外伤等,且事先毫无心理准备,外伤后改变了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需要给予调整和适应,因此骨盆骨折的患者不论是疾病的治疗,还是在康复的全过程中,既要重视药物及手术等治疗的效果,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康复问题,这样才能给患者进行全面地护理使其早日康复。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笔者所在科室将健康教育指导融入到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服务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月-2012年11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男48例,女12例,年龄19~68岁,平均(36.52±8.95)岁。对照组男42例,女10例,年龄18~69岁,平均(36.32±9.15)岁。两组患者所患疾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全面、全程的健康教育指导。具体如下:(1)入院急诊护理。骨盆骨折一般出血多,且多伴有休克征象。急诊入院时,病情急、变化快、接诊人员应迅速、敏捷、沉着冷静地进行救治,及时测量血压、脉搏以判断病情,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监护,并备好手套、导尿包、穿刺针等,以便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配合医生检查腹部、尿道、会阴及。若有膀胱、尿道、直肠、血管损伤需要紧急手术处理者,护士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操作时动作轻柔,以免加重损伤,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安抚和慰藉,告知其病情和伤势没有那么严重,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向其介绍笔者所在医院的环境医疗技术的优越性等基本资料,并进行自我介绍,在与患者交谈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争取患者的信任,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2)术前健康指导。对于需要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健康指导,要对其心理状态有准确的了解并加以心理干预护理。术前1 d医护人员将手术的具体步骤、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告知患者,安慰其不要害怕,整个手术过程都有医护人员守在身边。还可以让同病室的病友现身说教,与即将手术的患者进行沟通,消除其恐惧心量,增强疾病的信心,用最佳的心理状态来迎接手术。讲解中医护人员要用亲切的口吻耐心地进行讲解,从而修补以往的“有缝隙”的服务漏洞[2]。(3)术中密切观察。手术室医护人员要时刻守在患者身边,向其讲解手术的进展状况,避免使其过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过程中可握住患者的手,从而增加患者安全感,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3]。(4)术后及非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指导。要求护士衣着整齐、仪表大方,使用规范的护理服务性用语,主动为患者服务,做到工作中有称呼、有问候,并使用感谢性语言,每日实施床头交接班,询问患者的病情好转程度、心理感受,饮食、睡眠、二便情况,并对患者的个人卫生、皮肤等进行观察,以评价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同时要求护士在接班前,对自己负责的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输液期间经常巡视,及时更换药液,并询问有无不适。输液结束后为患者拔针,并给予心理支持,鼓励其坚持治疗。在住院期间,护士要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其心理支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治疗方法、治疗取得的效果及各种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健康教育中,可结合使用语言、图片、视频、宣传报、宣传册等,使患者更形象地了解疾病的相关信息,以减少或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单纯骨盆稳定性骨折患者,医护人员告知其卧床休息4~6周,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不能任意搬动患者;卧床期间应戒烟,多饮水,骨变部位垫软枕,定时翻身、叩背、经常按摩骨突部位,保持患者皮肤及病床单元的干净整洁,无渣屑,无皱折,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卧床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锻炼不应让患者感觉疲劳为度。骨折临床愈合后可扶拐行走,但患侧下肢不能负重,12周后逐渐锻炼负重行走。(5)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食物,如新鲜蔬菜、豆制品、瘦肉、肉汤等,给予高钙食物,如骨头汤、牛奶,有利于骨折端愈合,同时给予粗纤维食物,如韭菜,为防止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6)出院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遵医用药、康复训练等重要性,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并告知患者复诊时间,交换联系方式,使其能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随时可以与医生和护士交流,建立电话随房制度,认真听取患者的意见,针对各种意见,对护理工作给予进一步完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未来的信心、维度水平。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谈话了解患者在护理后是否还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及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症状,并且准确记录患者康复出院时间,对所有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一般”则需要填写建议,“不满意”则需要填写理由,本次实验发放调查表112份,回收112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不良情绪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未来的信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及对未来的信心比较 例(%)
组别 恐惧 焦虑 抑郁 对未来的信心
观察组(n=60) 5(8.33) 9(15.00) 15(25.00) 58(96.67)
对照组(n=52) 10(19.23) 15(28.85) 20(38.46) 45(86.54)
2.2 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组别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观察组(n=60) 52(86.67) 6(10.00) 2(3.33)
对照组(n=52) 30(57.69) 10(19.23) 12(23.08)
3 讨论
护理人员是医院与患者沟通的桥梁,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使患者能及时得到护理人员的健康指导,掌握健康保健知识,笔者所在科室对骨科专科疾病健康指导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制定成不同类别的健康教育小处方,护理人员参照其作为宣教的第一手资料,责任护士深入病房为患者进行宣教,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小课堂、健康教育宣传专栏等多种渠道为患者进行全面、全程的健康教育指导。自2010年11月以来,笔者所在科室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强调健康教育在护理服务中的重要地位,采用理论考试和抽查等方式考核护理人员对护理服务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定期培训考核,护理人员的基础技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工作更为积极主动,与文献[4]结果一致。护士的服务意识也得到了明显增强,能够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与患者的沟通更为融合,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主动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感受到了护理人员的亲切和家庭般的温暖,陌生感和孤独感明显减轻。由于骨盆骨折患者多由强大的外力所致,死亡率高,加之对治疗不甚了解,患者及家属往往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是存有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同情和关系患者,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介绍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对其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并给予必要的安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其他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关系是影响患者康复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建立在患者对护理人员充分信任的基础上,这其中既受到交往频率和沟通技巧的影响,也会受到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影响[5]。通过健康教育服务的开展,不仅增强了患者对疾病的治疗信心,有利于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也能够使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等都得到显著的提高。由于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中,患者家属充分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值得患者治疗疾病的主观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促进了护患关系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6]。总之,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并且能够有效地使护患之间信任度增加,对促进骨盆骨折患者的快速康复起到很好的作用,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淑香.优质护理服务对护患之间信任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21.
[2]顾则娟,张镇静,丁霞芬,等.病房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21-23.
[3]冉俐.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617-618.
[4]闫海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J].全科护理,2011,9(7):1947-1948.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26-01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学不断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成为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骨折的病人病程较长、费用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张云等[1]认为:其目的主要是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地发生。骨折后,如活动减少,渗出液和血液就会发生机化,骨、关节、韧带粘连而导致僵硬,因此要进行功能锻炼。要最大限度恢复肌肉力量及耐力,防止肌肉萎缩。防止骨质脱钙,预防骨质疏松。骨骼活动时,承受重量时新陈代谢,反之新陈代谢停止,骨的生成停止,而骨仍不断的破坏,钙的排泄率大于沉降率,钙会流失,使骨质脱钙。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条件,促进骨质痊愈。骨折的生长靠许多因素,其中局部血液循环是重要因素,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主要原则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是促进骨折病人早日康复的前提和保障。其方法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 功能锻炼
1.1 功能锻炼的具体要求 功能锻炼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必须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功能锻炼的要求在于恢复、促进下肢的主要功能站立和行走。
1.2 分阶段训练
骨折后1至2周:此时骨折断端尚不稳定,伤残肢体血液循环差, 可能还有水肿。应把病人伤肢远端适当抬高, 在肢体远端做轻度按摩, 肌肉做轻度收缩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3]
骨折后3至4周:此时伤肢的疼痛基本消失。可以做更有力的肌肉收缩活动, 还可做伤肢未固定关节的自主活动。骨折固定去除之后:此时除了继续原来未曾固定部位的活动外, 重点要转移到曾被固定关节的锻炼。关节不能做主动活动时, 可由他人或伤者本人帮助进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的动作要轻柔, 用力适当, 活动范围应逐步由小加大, 不能引起疼痛, 防止拉伤、扭伤。关节活动有改善时, 多做主动活动, 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 延长时间, 以不产生疲劳和疼痛为度。当关节活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增加抗阻运动, 肢体上加沙袋进行活动,提高肌力, 加大活动范围, 并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如进行下肢负重行走、上下楼梯、跨越跑跳等训练, 直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3]
1.3 功能锻炼的方法
1.3.1 主动锻炼是功能锻炼的主要方法,要依靠患者自身力量进行锻炼,对主动运动的患者多指导、多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运动,鼓励患者微小的进步。[1]
1.3.2 被动运动指完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有按摩、理疗、推拿、针灸、借助器械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累,防止损伤,以患者不痛或轻痛为度。[1]
1.4 功能锻炼的原则功能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1]
2 康复护理
2.1 转变护理模式要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把人看做一个整体,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把功能锻炼和健康宣教贯彻于病程始终。病人入院时就应向其讲解有关知识,让病人有初步的了解,如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重要性等。在未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学会基本的训练方法,掌握其要领,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正确指导病人,积极有效地进行宣教,不拘泥于单纯地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康复训练中。护士应主动、耐心、细心地经常观察和分析,在适当时给予其鼓励,使病人坚持康复训练,与病人一起找出效果较好的方法,并运用于实际中。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许多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了解不够,知识浅薄,主动学习意识差。要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并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如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有效地应用于康复护理中。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内涵,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2.3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康复护理将护理程序贯穿于康复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更好地实施护理。
2.4 严格做好基础护理骨折病人由于卧床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营养不良、便秘等。应该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病床单元,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渣屑,鼓励和协助病人勤翻身,按摩受压处,预防褥疮发生。饮食上应该提供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多食纤维素,预防便秘。
2.5 重视健康教育由于病人缺乏相关知识,或护理人员宣教指导不到位,造成病人认识不足,忽略了康复护理,造成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功能锻炼,以及功能锻炼的原则和必要性。帮助病人早日康复,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3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环境陌生、疾病影响,骨折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加之病程较长,康复程度的不同,病人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大多数病人的心理反应都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惊恐状态、否定状态、抑郁状态、依赖状态、适应状态。[5]护士应该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 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服务,态度和蔼可亲,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有关规章制度、有关医护人员、尽快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减轻焦虑。
3.2 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介绍成功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倾听病人的倾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护士应适当的移情,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3.4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感情状况,赢得病人的信任,适当的安慰和鼓励病人。
3.5 鼓励病人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根据病人伤残程度,分组进行康复活动。通过交流,使病人有了更加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也为重返社会的角色适应奠定了基础。
3.6 告知病人康复护理要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其因为过于急躁而丧失信心。
3.7 实施全程优质服务,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使骨折病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必须牢固树立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指导病人进行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减轻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医学治疗向多元化综合治疗的护理方向转变,其主要目的是尽早使康复工作付之实施,以帮助患者恢复的最佳满意。骨科疾病有治疗时间长、护理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给患者予以科学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6]
参考文献
[1] 张云,王青芳.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旬刊),2007, 14(15).
[2] 李剑媛,张福祯.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J].中华护理杂志,2002,(2).
[3 ]高春东. 骨折康复锻炼的三个阶段[J].现代养生,2001(5).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 1月三年时间共收入骨折病人793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00例,肋骨骨折162例,上肢骨折170例,下肢骨折174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87例。病人因车祸占住院人数的70%,年龄以中老年人偏多,住院时间平均23天。针对骨折病人,我科的康复护理主要采取如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把患者的功能预后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指标,取得了病人的满意和信任,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1 更新观念
实施康复护理的前提是转化观念,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从单纯的治疗护理延伸到预防、康复和保健综合型的护理,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强化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护理意识,使其认识到康复护理是一项经济的康复途径,以此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要求全面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素质。新时期下,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德才兼备的康复专业人才,并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接受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教育,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包括康复医学知识和边缘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新进展、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并定期选派护理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参观培训,以此提高自身的康复护理水平。
2 心理护理
对病人加强有关康复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并能够科学的评估自己伤残程度,使事故造成的心理障碍逐步减轻或消除,打消患者顾虑,增加康复信心,帮助患者及早树立实事求是的生活目标。及时肯定病人在功能锻炼中每一细微的进步成绩,使病人对护理工作表示信任,为以后的协助锻炼打下基础。
3 做好患者家属的指导
大多数骨科患者生活自理存在障碍,心理负担较重,在此情况下,家属的陪伴与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做病人心理护理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指导,鼓励家属对患者多加关心、体贴照顾,满足患者需要,并向其介绍同类病人的康复经验。在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的过程当中,家属可以起到积极参与、协助、督促的作用,尽力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4 知识宣教
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的培训,使其尽快掌握相关的康复护理技术和医学基本知识,便于护理人员尽快开展康复护理工作。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黑板报、墙报、科普读物等宣传资料向社会宣传康复护理学、康复医学的工作规律、技术、特点和方法,让人们认识到康复这一科别,并明白其实用性和必要性,将康复护理、康复医学推广到人们之间。
5 规范操作标准
规范操作标准主要是指规范护理内容与行为。对各项康复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建立健全完善的康复护理评定系统,对各种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要熟练掌握,并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对康复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加强教育,鼓励其努力学习康复护理新技术,并建立严格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案,保证每一项康复护理技术都要有相关医学依据做论证,每一种功能障碍均有一套完善的康复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康复护理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护理经验,制定出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各项康复护理常规。
6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和局部的功能锻炼。全身的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伤肢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减轻肢体肿胀,促进骨折愈后,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量身定制为病人制订个案的功能锻炼,每天有专职的康复护理护士为病人进行康复护理。骨折初期由护理小组按个案护理训练内容循序渐进进行功能训练,与病人交谈,将健康教育内容向病人、病人家属介绍。骨折中期护理小组让病人家属参与其中,手把手教病人家属,利用前期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实践。骨折后期宜强调肢体功能锻炼,期间家属或病人唱主角护士在一旁指导进行康复护理,随着训练的加强和病人体质的恢复,使病人获得感情上的满足并培养其生活自理的成就感。
7 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个全面的骨科护理人员,不但要求仪表端庄、服务亲切;还要具备丰富的骨科护理知识理论、人文知识、科学情商,这样才能顺利赢得病人的信任,真正达到护理人性化服务并彻底摆脱片面的追求服务好、态度好的旧观念,如:在截肢病人做手术前准备的时侯,护理人员除了做一些常规的术前准备和健康指导外,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如患者担心术后身体结构的改变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及时讲解截肢的必要性及如何做好术后安全防护;对疼痛的病人,要对其认真分析讲解引起其疼痛的具体原因,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使患者认识到护理人员是自己的科学指导者,使其再次加深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这样只有展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才能使患者满意度逐渐提高,并使其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
股骨颈骨折时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手术治疗仍然是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成功固然重要,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会增加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72例进行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其中男33例,女39例,年龄60~83岁,平均(71.4±10.3)岁。致伤原因:交通车祸伤23例,跌倒伤49例。以上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3例,2型糖尿病患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头下型30例,经颈骨折型23例,基底型19例。以上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
1.2 康复护理方法
1.2.1 心理康复护理 对于老年人来说,都希望自己健康百岁。当发生股骨颈骨折时,老年患者的心理会产生很大负担,会因为不能行走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再者,患者可能不适应病房环境,加上疼痛,患者的睡眠受到很大影响,有的患者担心会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急躁、危机感、焦虑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大大加强。根据此类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耐心指导,耐心讲解手术及术后的相关知识,态度要和蔼热情,能够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可以让成功手术的病例现身说法,消除老年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取得患者的信任,尽量满足患者需要,取得患者主动配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预防并发症 预防褥疮:可在患者的骨骼隆起处按摩,擦拭酒精,促进此处的血液循环。根据情况,可使用充气床垫,有利于减少软组织受压而影响血压循环,对褥疮起到预防作用。预防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在住院期间,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提高肺活量,帮助患者进行定时翻身、拍背部,可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给予雾化吸入等措施便于痰液排出。防止血栓形成:对于老年人来说,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抗血小板药等药物。防止泌尿系感染: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要在2000 ml以上。预防便秘:此类患者卧床时间比较长,再加上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患者容易发生便秘,护理人员可指定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有助于排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给予缓泻药物。嘱咐患者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
1.2.3 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患者术后1 d,采用低斜坡卧位,在护理人员帮助下逐渐增加患者斜坡卧位的高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患肢的股四头肌以及臀大肌做舒缩活动,可采用收缩10 s,而后放松的模式,可反复练习,一般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嘱咐患者利用双上肢牵拉床上的吊环,利用健侧下肢做支撑,抬高臀部,在护理人员帮助下,保持骨盆平衡,一般臀部抬高床面约20 cm左右,此锻炼每组做10次,每天做3组。在术后的第2到第7天之间,继续协助患者做股四头肌、臀大肌的舒缩活动和臀部抬高锻炼。同时对健侧肢体也要进行锻炼,主要是主动锻炼。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髌骨推移锻炼,患者取仰卧位,推动髌骨,是髌骨在上下左右等方位运动,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让患者进行屈髋、屈膝等锻炼,在进行屈髋屈膝等运动时,关节活动范围要从小到大,禁止内收和内旋等动作。对于患者屈膝锻炼要从15°开始,每天锻炼可增加5°。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患者的外展运动,可在患者的两腿之间方一个枕头,主动做夹腿动作,持续10 s,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对患者进行侧卧位患肢的外展运动,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把患者的患肢和身体同时转为侧卧位,也在两腿之间放一个枕头,禁止进行内收内旋动作,每组做20次,每天做3组。在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在床上完成自己能做的活动,争取能够自理,比如梳洗、换衣服、进饮食等动作。
1.2.4 术后离床的康复锻炼 在术后的第二周,根据患者屈髋、屈膝动作完成情况,可搀扶患者进行离床锻炼,对于下床方法,可根据以下顺序进行,患者先移动到健侧床边,然后健侧下肢现离开床并脚着地,而后扶双拐站起离床。患者要上床时,可让患肢先上床,动作和以上顺序正好相反。在离床活动的第1天,可站在床旁站立,站立时间为10 min左右,或者根据患者情况,做轮椅离床活动,每次15 min,每天做3次,在锻炼过程中,逐渐让患者拄着双拐开始地面行走,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步行时间和距离可逐渐增加,但是每次步行时间不要超过20 min,在患者离床活动期间,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要在床边守候,防止意外发生。
1.2.5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防止过重。嘱咐患者要戒烟戒酒,提高机体免疫力,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院后的康复锻炼计划,在患者家属的督促下执行。在术后的第2个月,患者避免在床上盘腿而坐,避免髋关节发生外展、外旋。患者可坐在床沿,双脚可踩在脚蹬上,利用双臂把上身撑起,而后抬起臀部。同时要对患肢做主动锻炼。术后第3个月在仰卧位下进行患肢内收外展练习,坐位下行股四头肌抗阻练习。还要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练习,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 结果
本组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没有患者发生褥疮,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评定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优为54例,良14例,差4例(患者偶有疼痛,给予镇痛药缓解),优良率为94.4%。
3 讨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来说,其治疗目的是让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预防因为卧床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和伴随疾病[1,2]。手术成功固然重要,但是术后康复护理会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康复护理和指导有利于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复,特别是功能锻炼方面,锻炼内容更具体更详细[3,4]。在本文中,通过心理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术后离床的康复锻炼、出院指导等方面的康复护理和指导,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没有患者发生褥疮,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优为54例,良14例,优良率为94.4%。说明康复护理有利于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此类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刘建华,何俐,廖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现代医学,2006,34(5):354-355.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类型,多为骨质疏松情况下稍微暴力作用所致。而老年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到股骨颈骨折相关手术进行及术后并发症发生。股骨颈骨折多采用关节置换术。本文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康复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65例,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32例,女33例,年龄59~72岁,平均67.2±5.7岁。其中头下型骨折24例,经颈骨折34例,基底部骨折7例。9例合并有糖尿病,17例合并有高血压。
护理措施如下。
做好术前准备:术前要了解患者合并相关慢性疾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对症处理,提高患者对手术耐受度。如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降糖,降到手术允许范围,高血压患者实施控制血压,降低到手术许可范围内,嘱咐患者戒烟等。术前1天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会因为骨折情况而出现焦虑等情绪,在护理过程中要多注意老年人性格特点,帮助老年人消除孤独寂寞情绪,缓解患者焦虑情绪,让患者感觉到温暖,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让患者对置换术有较深了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取得患者配合治疗。
术前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前教会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让患者了解术后功能锻炼对康复的重要意义,让患者指导功能锻炼是提高患肢肌力的重要方法。让患者掌握股四头肌、上肢的舒缩功能锻炼过程。
术后护理:①术后要对患者采取正确:让患者患肢平放于床上,双腿之间放置T型枕,保持外展30°中立位,避免内收和内旋,防止关节脱出,在对患者搬动或翻身时,要注意髋关节和患肢整个脱去,避免关节脱出。②术后预防并发症: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量早下床活动,嘱咐患者清醒后主动对下肢肌肉进行锻炼,可让患者穿戴高弹袜等。加强术后管理,特别是全麻患者术后可雾化吸入,利用患者痰液咳出。术后要监测血压血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③术后康复护理:术后1天,患者可主动对患肢股四头肌的肌力锻炼,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正确指导,并指导患者在锻炼期间正确的呼吸方法,自我调整呼吸运动,防治肺部坠积性肺炎发生。指导患者主动锻炼踝关节和足趾活动,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情况可对患肢进行水平移动连续。术后1周,患者可站立练习,对髋关节进行伸展训练。进行骨盆左右摇摆锻炼,进行屈髋关节练习。术后2周左右进行扶拐或者负重练习等[1~3]。
结 果
本组65例患者在功能锻炼期间没有出现1例出现并发症。采用骨水泥固定患者可完全负重训练,非骨水泥固定患者,可根据患者情况部分负重训练。多数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下床活动。本组均随访,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髋关节脱位。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
讨 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较为常见,多是骨折疏松发生后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器官处于衰退阶段,同时多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上述往往降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导致手术效果降低[4,5]。除了在给予有效的临床处理外,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对上述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充分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避免和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对患者实施有效康复护理,如护理,可防止关节脱位,对患者进行相关肌肉舒缩训练,提供肌力,并根据患者个体特点进行护理干预,保证康复锻炼在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6,7]。
本文结果显示,6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没有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根据患者手术情况术后行康复锻炼,术后随访,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定,其中优42例,良21例,可2例。说明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术后恢复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涪容,何俊.健康教育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明[J].西南军医,2009,7(4):648-649.
2 邵培双,胡宝芹,金彩霞.改变侧卧位度数预防早期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7(4):21.
3 赵云鹤,朱延兵,王伟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12-14.
4 金紫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4):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