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的习惯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6 10:51: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保护环境的习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保护环境的习惯

篇(1)

1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1.1资源掠夺的无限扩张

想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最重要的是要有资源的支撑,要加强对资源的开发,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只是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就牺牲了环境,企业管理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一味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承担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在环境保护设备投入方面力度不足,而且还会经常排放污染气体和污水,对整个城市的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道路扬尘和建筑施工噪声,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1.2粗放型经济方式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依托粗放型的增长,为了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惜牺牲地区环境,尤其是大气污染、水污染、雾霾等污染的加剧,已经严重降低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许多地区仍然是将传统经济作为主体经济,技术水平较差,科技含量较低,主要是能源产业、化工产业、电子产业,忽略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废气排入到空气中,这样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1.3慵懒埋怨的不作为

我国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都选择牺牲环境,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却并没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政府各部门对于环境污染问题都相互推诿,监管和执法力度不足,看到环境污染行为习惯采取包容的态度,环保意识淡薄,认为环境保护不是个人能解决的,这样就导致水土资源的流失,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种类不断消失,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2.1单一发展的趋势

通常所说的单一发展,其实就是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一味地破坏生态环境,加强对能源的过度开采,树木过度砍伐,大量污染气体随意排放。地方政府只是以GDP指标来衡量地区的发展速度,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而环境污染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彻底治理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济发展速度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但是如果气候发生改变,环境遭到破坏,那就容易导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增多,将会导致环境的不断恶化。

2.2矛盾的统一性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矛盾的统一性。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互矛盾的,想要发展经济就肯定要开采资源,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而一味保护环境,就会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出现,无法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相互对立的。其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也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两者之间相互统一,想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保障,这样才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尤其是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十分关键,这样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善。

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模式分析

3.1加强对生态可持续理念的树立

面对当前环境问题现状,我国政府部门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能联合企业起到带头作用,要始终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要在社会上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要积极提倡绿色消费,政府要制定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帮助民众树立生态可持续理念,要不断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为后世子孙留下良好的生存环境,严格杜绝对资源的过度开采,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开拓绿色市场产业链

通常所说的绿色市场主要是指用绿色的理念来实现对经济指标的考核,要有效促进农业经济、新型工业的发展,积极提倡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要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到一起,尽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还要提倡对污染产品的回收,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此外,还要鼓励企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提倡绿色工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建立绿色市场产业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3.3严格执法,依托科技改进环保

当前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机制的健全,各部门要紧密协作,实现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要严格执法,发现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积极鼓励民众参与到环保监督中来,定期对企业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有效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科技创新,依托科技改进环保,要不断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将环保任务下达到各个地方政府,实行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管理,有效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存在矛盾,又相互统一,想要实现两者的共赢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树立,还要对绿色市场产业链进行开拓,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有效保护环境。

作者:马井全 单位:赤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参考文献:

[1]李晓超.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J].统计研究,2015(11).

篇(2)

在我国,水利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发电、灌溉和防洪等方面。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注重水利工程建设就势必会对环境保护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项目需要从长远角度出发,提高工程技术角度,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建设,有效地避免水利工程给当前环境保护带来的消极影响。

1水利工程队环境保护造成的影响

水利工程无疑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项目,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对环境保护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水利工程开工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对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进行改变,对土地的利用,河流的开发等,都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内容。1.1水利工程建设造成了土地的过度开发水利工程的兴建,必然是大规模的开发和后期的填方,加上施工人员的大批量入住以及大型施工设备的应用,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负担。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由于人员的大量集中,施工中乱堆放废弃渣,占用土地和良田等,从而造成土地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甚至严重的造成水土流失现象。而在施工现场进行的交通设施建设则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的侵蚀和流失,现代化的机械运用,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造成大量的废气废油等对土地和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水利工程对土地的影响还体现在对生态的改变,水利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当地的地质地貌发生改变。在施工建设当中,施工占地行为就对会破坏大量的植被,造成地面生物失去生存之地,同时在建设当中,设备造成的废弃物没有及时处理,恶化了整个陆地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大量的动物迁移或者死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造成了大量的植被变化,植被的多样性发生改变,整个生态链都发生冲击,环境保护受到严重的威胁。1.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水利工程的大面积发开和利用不仅仅是对土地造成影响,对天然河流也有很大的冲击,直接改变了河流发展的历史生态环境,导致河流的形态变得单一化,河流的水温、水质和泥沙的稳定状态等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河流的形态逐渐变得单一性,对水流水深等也造成了改变,含沙量数值不断增加,导致河流的上下游泥沙流失,导致河流的水温、水质甚至是气候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水库的大水体和宽水面等特点,使得在太阳的照射下,改变水温结构,热量的辐射值增加,不利于水中生物的生长,特别是下游水体对鱼类产卵期的改变。另外,河流的水质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流域内的河流水速降低,水气界面的交换速率和污染物的转移等能力降低,从而降低了整个水体的水质,同时,水流速度的降低,导致了河流的沉降作用加强,水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不断加强,最终将对人类的生存生活造成影响,区域气候的变化,地址的改变,再加上水质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另外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现阶段中,水域的辐射改变导致了相关气候的变化,大气中的含水量增加导致当地的降水和水雾天气增多,同时地质地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造成的生态失衡,也容易造成地震或者泥石流、山体滑坡等。

2关于水利工程和环境保护的创新思考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正确处理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周围环境的各项指标分析,兼顾环境保护的稳定性,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中,要通过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扬长避短,合理开发,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注重水域环境的保护。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需要对水温地质条件进行详尽的数据勘察,规划和考虑水域中生物的生活习惯,设计合理可行的工程建设方案,从而满足水陆生物的生长环境,为后期的水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在工程建设中,要尽可能采用环保材料。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生活都有长期的影响,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环保技术和环保材料。在建设当中,要适当的建立起监督检验机制,对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进行随时的检测和范阔,对水利工程的周边环境进行持续评估,遏制不良现象的发生,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措施,将环境破坏的程度降低到最小。同时需要建立一定的卫生防疫极机制,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因工人数量集中而引发的疾病传播;对于水域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现象,要及时安排和妥善处理,不断加强和调整对于自身的管理,促进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执行。第三,要特别注意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补偿机制的协调。水利工程本身无可避免的要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那么如何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有效的弥补生态破坏,加强生态平衡是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生态环境无法通过自身的恢复能力达到平衡,需要让生物链达到不被损毁的目的,就需要及时调整环保策略,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监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立严格的生态补偿机制,预留一部分的生态补偿资金,专项用于生态破坏后的还原使用,从而促进地区的生态平衡。同时,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能有效地缓解环境破坏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也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3正确处理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

从生态平衡和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水利工程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生态工程建设,在提升经济建设的基础上保障生态平衡,改变自然但是并不是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通过科学的发展观,营造人与自然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建设中环境问题与经济问题的协调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能够利用的新型材料和新型技术越来越多,而新材料和新技术也正是基于环保基础上进行的技术革新,通过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之间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保障环境保护和人类经济文明发展进步之间的良性关系。在进行人类文明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要对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成立专门的科学门类对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当中,促进环境保护的力度。要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深度认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需要工程师们进一步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加强在建设过程当中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宗旨,在流域开发和工程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尽可能将生态环境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时候不可避免,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尽可能的利用新能源和新材料,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建立一定的监督监控机制,保障环境保护与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促进人们生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篇(3)

我国一直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发展,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的主要举措,而且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并且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可以促进我国环境保护的发展。而且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本就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本文就化工行业来浅析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化工行业特点

化工行业涉及门类广,种类多,而且化工行业直接接触原材料等资源,在生产与加工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料,而这些都需要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等条件进行处理,产品的加工与处理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社会的安全等问题。加上我国的化学工业相比国外相对来说较为落后,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比较的薄弱,技术的落后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等问题。

2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循环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而且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促进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就是极大的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而做好环境保护就是对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但是我国的生产技术落后等,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发展,这首先需要国家干预,政府支持与社会参与。但是政府只将宣传口号做到实处,还有很多的环节宣传力度不到位,收效甚微。在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件比较难以实现的问题,因为化工行业涉及资源众多,而且在技术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的污染。加上我国目前还是缺少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如缺少低耗能的先进工艺技术、废物利用及三废治理技术和产业链之间的连接技术等,使得我国在化工行业开展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还是比较薄弱的。技术难达标,落实到实处更是难上加难。

3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对策

3.1加强环境立法与政府扶持

面对化工行业的高能耗,高污染,我国应该加强环境立法,出台相应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要在循环经济的立法方面多下功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回收管理等方面的专项法规,如制定高能耗的市场准入标准,做好环境污染的指标控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把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政府应该做好干涉与扶持力度,做好企业循环经济的大力宣传与开展,不仅宣传口号要落实到实处,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企业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提升企业与人民的觉悟性,要让企业与社会人士都积极的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形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社会共建设氛围。政府应该拿出应有的强制态度与鼓励作风,对较好的发展循环经济的项目要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对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要严格制止。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促进循序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这需要化工企业等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特点与现状等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再分布,要从长远利益考虑,对现存工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改造。这需要国家的扶持与政府的资金建设投入,这是一项耗费资金的工程,但是后期的效果绝对是显著的。

3.2做好循环经济的技术开发

面对化工行业的高能耗与高污染,我国企业应该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型技术与手段,企业在生产与加工环节,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机器设备与技术,聘请国外优秀专家来企业进行技术指导与经验分享,企业要投入循环经济的建设力度,大力促进化工企业能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我国很多的资源如石油,煤矿等资源稀缺,更应该在技术上进行精进化加工。同时可以重点开发和推广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的发展,做好化工相关技术的发展,最好能够形成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形成一条产业链,做好创新能力与技术的发展,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从而更好的保护环境,环境保护好,才能让资源源源不断的为人类所使用。提升化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引导化工行业向精细化、高附加值型方向发展,促使行业发展更上一台阶。

3.3推广化工园区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化工行业要多一系列的原始资源等原材料进行加工与处理,产业链条涉及很多环节,所以建设化工园区产业基地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最主要的是进行一条龙服务。园区基地可进行资源整合,做好原料的加工与处理,产业项目规划与建设,物流输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园区服务管理等一系列的一体化建设,将园区基地建设要更优化的发展目标迈进,做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可以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环境保护得到长远的发展。

4结语

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路程,不仅需要企业的自觉,更需要国家干预,政府扶持,以及社会大众的认知与积极参与,做好宣传力度,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引进先进技术与经验,做好循环经济产业基础的建设与发展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与建设。

作者:刘芳丽 单位:江苏中建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

篇(4)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图片1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图片2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图片3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图片4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图片5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的内容:保护环境

每当我看到车上的人打开窗向路上扔垃圾时,我会感到无比的伤心和愤怒;每当我看到路上的人乱扔卫生纸或食品的包装袋时,我会感到很生气;每当我看到有人把丢在路边的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时,我会感到欣喜和意外;每当……

绿色的环境保持很难,破坏却十分容易,只要你多丢些垃圾,并且看到垃圾不捡,那么环境就会被破坏。绿色的环境的确很美丽,但这需要我们多少的努力,多久的保持才能完成。为什么有的城市比有的城市更洁净,更美丽?难道是因为环卫工人?不不不,环卫工人只是一部分的力量,然而大部分的力量却在于这个城市公民的自觉性。公民的自觉性才十分地重要。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就要看你有没有公德心、环保心。

如今我们国家正在举办奥运会,更需要我们大家注重环保,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别的国家人民才觉得我们中国人很热爱环境,很有素质,才会被别的国家瞧得起,才会不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国家的形象。

就拿北京来说吧,北京确实比从前更洁净了想必去过北京的人都知道吧!北京做到这样也很不容易了。我希望北京在开完奥运会之后也像之前那样洁净。不要以为不开奥运会了就不注重环保了。美丽的环境是为我们大家的,而不是一种形式。

其实在我们国家已经很注重环保了,如我们国家在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并推广使用环保购物袋,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措施啊!这样既减少了白色污染,又节省了原材料。

环保不是靠个人力量,而是靠大家的力量,从每一个小事做起,例如每个人每天捡一个垃圾袋或一些废纸,那得减少多少的垃圾。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吧!

我倡议:

1.每人每天至少捡一个垃圾袋。

2.不乱扔垃圾,垃圾要扔到垃圾桶。

3.不随地吐痰,管好宠物不要随地大小便。

以上3点是我对环保的倡议,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地球母亲已经日渐衰老,难道就让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继续流泪吗?让我们保护环境,共创我们美丽的绿色家园吧!

有关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手抄报的资料:环保标语

1) 地球资源有限 尽量不用一次性消耗品

2) 蓝天之下你我他 优美环境靠大家

3)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爱护我们共有家园

4) 青山绿水蓝天 共创美好人间

5) 与自然重建和谐 与地球重修旧好

6) 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的河道

7) 保护环境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8) 爱护碧水蓝天 拥抱美好明天

9) 让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世界从此没有污染!

10) 树立节水意识 反对浪费水源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六年级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手抄报内容

2.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手抄报图片

篇(5)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然而,我们生存的环境状况每况愈下,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难道经济发展就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吗?为了经济稳定而持续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继续繁衍生息,我们必须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点。[1]

1、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同样不容乐观。在梁从诫主编的《2005年环境绿皮书》中,可以看到了这样一些统计数字:四川省每年因酸雨造成的损失高达113 亿元;汽车尾气已成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源,到2025 年前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居“世界第一”;当前我国农产品产地正遭受从水体- 土壤- 生物- 大气的全方位立体污染;中国9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从空气、水源到土壤、粮食,我国的环境问题渐渐从“局部潜在”走向“全面爆发”。 [2]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1.经济与环境是互相矛盾的

2.1.1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而环境提供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环境中自然资源数量、种类、质量不能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2.1.2经济发展会影响环境质量。如果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规模不合理,经济发展就可能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从而使环境质量下降。

2.2经济与环境也是统一的

2.2.1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向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向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条件。环境只有不断地为人类经济活动提供资源,才能使经济发展成为可能。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活动的载体,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

2.2.2经济发展并不只是单方面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反过来也能改造环境、美化环境,为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为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物质基础和能力来源,治理污染和保持良好环境都需要技术和资金,这就必须依靠经济的发展。[3]

3、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措施

3.1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生态理念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成为21世纪人类的共同主题。正确处理环境与建设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要大力普及环保科学方面的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倡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以及生态环境,倡导科学而又环保的生活方式。

3.2把环境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集中精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3.2.1改善人居环境不仅仅是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必须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文明发展与协调稳定功能,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解决老百姓广泛关注及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源地,确保生态环境改善。大力改善区域环境,创建绿色环保文明社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4]

3.2.2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从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完善城市区域建设总体规划。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政治,大力改善乡村生活环境。[5]

3.3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的重要一环节,从源头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及领导要依法承担起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管理的责任,牢牢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及正确的政绩观,认真思考是否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根据当地环境实际承载能力进一步规范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要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要把关好各个环节,严格对于企业的审批及生产方面的监督。我们不需要带血的GDP,莫要等到环境污染之后再想到去着手治理。

3.4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4.1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基本趋向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向。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循环经济宏观上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微观上要求企业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减量化;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并延伸到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

3.4.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是良性循环的发展观,其核心指的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需要人们的共同奋斗来完成。[6]

参考文献:

[1]王新宇.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5):20-21

[2]杜言群.谈对在保护环境中发展经济问题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4):199

[3]董小林.环境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2:24;275

篇(6)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程建筑行业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筑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改变当前陈旧的建筑规划理念的首要环节。然而目前我国的有些地区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改变建筑规划现有的不合理的方案,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一、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现代建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重视建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当下,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人类的文明进程, 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挑战。人口剧增、气候变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价时下正信奉的城市发展观念和价值观系统。

目前,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住房拥挤、绿地面积少等问题引起的生活质量的下降。此外,城市人口剧增,人们对有限资源的过度消耗,也会带来交通堵塞、大气污染、废水处理、固体垃圾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从本质上来说,这些都是由于城市规划不合理所致,尤其是表现在城市建筑规划中对环境保护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当前的许多建筑最显著的问题就在于忽视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人类文明的步伐,然而,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巨大挑战,即环境问题,人口剧增、气候异常、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各种问题已经威胁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及发展。所以,我们须重新审视及评价当下的城市发展观念。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之中,我们要把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此外,还要全面考虑紧缺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要改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促使经济与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合理进行建筑规划,为人类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绿色建筑的实践正适应了时代的需求。

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的特点及结构

1、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的特点

(1)这种协调发展关系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即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存在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及社会背景条件之下。

(2)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可控性,在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的前提之下,可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及法律手段等,对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做一定的宏观调控。

(3)协调关系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及动态性。在短期内这种协调关系是不变的,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也在不断发展中。

2、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的结构

(1)结构协调,即是指使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各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数量及结构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及功能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2)层次协调,指的是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两者内部的协调统一。

(3)空间协调,指的是城市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各个区域及部门的组合。

(4)时间协调,指的是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由协调、不协调再到协调发展的周期循环的过程。

三、建筑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能源都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节约能耗,此外,绿化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可通过节约建设用地来扩大建设用地。处理好节地与环保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建设中注意节能环保,都是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

1、集中和分散布置在节能、节地上的比较

(1)通常情况下,在面积和体积相同时,其分散布置的建筑外墙面积远远大于集中布置的建筑外墙面积,由此可见,分散布置的建筑能耗更多。

(2)分散布置方式,其缺陷在于人流与物流的路线都比较长,因此,交通运输所需要消耗的能源也比较多。而相比较之下,集中布置的建筑其在用地、耗材以及造价等方面均更低。

(3)两种布置方式在噪声控制以及通风效果上的差异并不大,因此,综合来看,集中布置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益。

(4)集中布置与分散布置相比,显然前者的占地面积更小,因此,其绿地面积就更充足,污染性能源的消耗量更小,所以集中布置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2、建筑物的平面形式与节能节地密切相关

(1)建筑体形系数

所谓的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的散热面积和建筑体积的比值。体形系数如果越小,则节能效果越好。就建筑平面的形式来看,圆形的节能效果更好,其次是正方形,而对于耗能型平面的建筑,其周边的长度比较长,占地比较多,其围护结构所需的材料、消耗的人工量都相对

较高。

建筑容积系数

在太阳能建筑当中,除了要考虑太阳能建筑的体形系数,还应该考虑太阳能建筑的容积系数,即建筑物的散热外表的面积和建筑的内部容积之间的比值。在体形系数相同时,容积系数越大,其使用空间反而越小、围护结构的体积越大,即使用面积较小,结构面积较大,因此,这种构造方案不合理。

太阳能建筑的体形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太阳能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对于太阳能建筑,体型系数需考虑其方向性,即不同方向的面积和建筑体积的比值与建筑节能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方向,太阳能所获得的热能是不同的,方向考虑得科学合理,更有利于节能。

四、推行绿色建筑,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体系是指根据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原则,用“绿色”环境做为标志,“绿色”社会做为内涵,“绿色”经济做为基础,“绿色”技术做为支撑,建立的全新的建筑体系。在科研过程中,它把人、自然和人造物纳入了统一的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们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各种形态, 而且也用来研究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它们主要研究人、自然和建筑相互的关系,它们追求的是建筑、人与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相处。推行绿色建筑就要让建筑规划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对于建筑而言,依据生态建设标准,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在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为实现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循环经济中求发展的目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绿色建筑的建设总量以及开发建设地块加以圈定,有效推进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普及。以市场为手段引导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普及,通过培养目标消费群体,亲身体验绿色建筑的魅力,结合政府和银行等的优惠条件,提高绿色建筑的消费量。 建议建设“重大项目引入绿色建筑设计认证制度”和“一般项目试行绿色建筑规划督导制度”,将建筑商打造成技术集成的实体,提供一个交易合作的平台,加大对绿色产品进行认证和推广应用的力度。

总结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重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其中找到平衡点,只有这样我们的居住环境才会可持续发展。尤其在建筑规划在社会中的准确定位,目前有些现象已经严重违背了建筑规划的合理性,完全偏离了事物的原本存在规律,这些都是有潜在隐患的,我们对这些方面应该足够引起重视和强烈关注。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353-01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直关注的焦点,也是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如何正确的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现阶段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1 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从科学发展观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是客观经济规律和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坚持的就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鱼和熊掌不得兼得”。有些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也是这种“不可兼得”的关系:发展经济必然导致环境污染,如果注重环保,则必须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其实这种认识是十分错误的。美国南佛罗里达州自然资源保护局资深环境科学家伍业纲认为,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而是源和流的关系,是鸡和蛋的关系,如果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经济发展依赖环境为基础。环境问题产生于经济发展中,也必然在经济发展中得到解决。《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提出,“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如果不积极采取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如果没有先进、实用的污染控制技术,没有优质可靠的环保产品和设备,没有拥有高新技术的环保产业的支撑,环境问题将治不胜治。以保护环境保证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经济盲目发展会带来环境问题,不良的环境必然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健康发展可以促进环境的改善,良好的环境又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搞好环境,不仅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反而会对经济健康发展起促进作用。

1.2 互相矛盾,相互制约

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也是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方法。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经济有很大发展,但是也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GNP(国民生产总值)是各国通用的计算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现在国际上一些环境保护组织把这三个字母推理为Garbage(垃圾)、Noise(噪音)和Pollution(污染)。GNP增长了,不但意味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也意味着垃圾、噪音和污染的增加,甚至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要多几倍,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我国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环境和生态方面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十分巨大的。且不说像沙尘暴、水污染等人们切身感受的事实,据国家海洋局的报告[1],在我国沿海地区,有70%的海滩被侵蚀,10多个海湾港口正在丧失原有功能,滨海湿地丧失近一半,红树林减少了66%,近岸珊瑚礁95%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70%的水域遭到污染,2000年,近海发现28次赤潮,累计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正成为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因此200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把保护海洋列入人们环保关注的重点。可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又是相互制约的。当经济发展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必然会极大地造成环境问题,又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为了改善本国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等工程,力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2.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人与自然作为变革自然实践活动的直接体现,既是造成人和自然产生矛盾的直接根源,也是调节二者关系的直接手段。人在创建和拓展人工自然的过程中,通过自觉的活动来完善、发展自己,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不断改造人类本身,最终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能动性的发展又加深了人对受动性的认识和对受动性的控制力,从而使人工自然朝着既有利于人类,又有利于自然的方向发展。人类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加强,使其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趋于对环境的保护,注重开发环境的长远经济利益,并逐步朝“双赢”的目标迈进。在全球分工日益细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立足本土化重要特色之余,应与相关的国际标准接轨,要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互协作,吸取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最优秀的生产经验,促使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同发展。要实现上述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应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和支撑体系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以人为本,增强公众环境意识与法制观念,让社会公众参与各种环境保护活动,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经济的一种模式。环境保护需要良好的机制,包括激励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等,并且辅之以完备的法律法规、道德观念和科技文化等方面支持,这样才能共同将生态环境的建设落到实处。

2.2 加速环保产业市场化推进步伐

应结合实际调整优化行业对策,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政策,培育环境保护市场需求,突出环境保护的重点,有力促进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同时依法加强总量控制和排放许可制度;确立环保产业发展战略,实行综合开发利用;加强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支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监督和监察工作,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果,为环保产业营造走向国际市场的良好环境;鼓励国际资金以及多种市场主体进入环境产业领域,壮大环保产业的内在机制,引导其走向健康的市场空间;把环保技术作为现代企业创新的重点领域予以支持,集中人力、物力和资金,突破环保产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加快技术经济一体化步伐。

2.3 应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环保经济型人才

环保型经济的发展需要科研能力强、市场反应快的高技术人才,能够驾驭大工程、同时承担多项大型环境工程设计项目能力的人才,环境咨询与环境服务产业领域人才,用商业经验武装起来的专业技术人才。发展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和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关键所在。应全力培养他们的技术、管理、营销、金融等多方面知识,使其熟悉资本运作,发现和捕捉环保产业中的商机与天机,在众多环保过程中发掘最有潜力、最能保证环境与经济发展平衡的环保项目。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环境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环境保护也日益凸显其重要作用。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注重长远经济利益,才能逐步朝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迈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3.总结

篇(8)

1 背景

1.1问题的提出

林业不但能够发挥改善生态环境和存蓄森林资源的功能,而且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作用。以往,人们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对林业资源进行过度开采,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林业资源的匮乏和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

1.2研究思路

最近一些年,我国的林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特别是林区的职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实惠。然而,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是敏感的话题,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林业生态环境却承载着林业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要科学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将林业经济发展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转化为两者的互相促进。通过环境保护促进林业经济的大发展,与此同时,林业经济的良好发展也能够增强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2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环境保护问题的严峻性

2.1林业资源的两重功能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林业资源的双重功能,林业资源具有生态保护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一方面,林业资源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林业资源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平衡和改善功能。林业资源能够为生物物种提供栖息的场所,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特征的存在和发展,并形成林业生态系统。林业资源能够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这样就保护了林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林业资源具有社会经济功能。林业资源能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并且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条件。林业资源能够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保护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林业资源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为人类社会的生存提供必要的氧气,这样也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林业资源蕴含的生物和植物资源能够给人们的社会发展创造必要的资源储备,并且为创新林业经济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2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2.1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最近一些年来,我国林业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林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批以林业资源开发和发展的企业。然而,林业经济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一些以林业资源为主的林业企业,存在着管理水平比较低,科技能力还不先进的问题。这些企业缺乏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市场战略,也缺少先进的林业开发和创新的技术,不能对林业资源进行高效率地利用。这些企业更多的是过度追求灭荒速度及数量,这样发展的结果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差,而且林业的生态功能逐步退化。

另一方面,一些林业企业以过度消耗林业资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我国的林业企业发展相比国外林业企业的经济规模比较小,资金投入还有待提高,对林业资源的后续抚育严重不足。一些林业企业主要根据现有的林业资源进行市场经济活动,缺乏应有的战略意识。这些企业忽视了林业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能有效地根据林业发展的自然规律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些企业依据的是市场对林业资源的需求,而进行简单的资源开发,如对林业原材料的需求而进行过度采伐,这样消耗了大量的林业资源,最终造成现有林业资源消耗量大于森林生产力的现状。我国林业科技力量基础弱,对林业经济建设缺乏科研力量,林业资源的有效监测和林业经济的市场信息研究。

2.2.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比较严峻。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林业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林业生态环境面临着外部和内部双重的压力。一方面,在林业生态的外部环境方面,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严重,虽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治理,并收到成效,但是,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经济活动给大气、水资源和土壤等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我国的工业发展经济区域,大气污染正在向周边城市进行扩散;我国的水资源也日益短缺,多个城市人均用水量正在下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也十分紧张和不足,人口增长造成了对农业用地的需求,将林地变成了农业用地,人们对森林的蚕食也更加严重,森林面积逐步缩小。另一方面,林业资源的生态环境基础薄弱。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比较低,林业资源蓄积量低,而且地区分布不均衡,造成了社会经济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严重不足,林业资源难以发挥有效的资源环境功能。林龄结构不够协调,林分低龄化问题突出。因此,这些原因造成了林业生态环境存在着失衡的环境恶化问题。

3 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两者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根据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并且也能够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依据生态环境科学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建设

要通过对林业生态环境的研究,采取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和经营林业资源,从整体的角度综合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林业资源,如土壤利用、森林经营、森林工业、水源保护等。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包括:加强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封禁保护、抚育间伐,改良防护林的经营,更新方式应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为主。

3.2建立良性循环的林业经济发展运行机制

篇(9)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而言,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质量均呈现出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与增长的行业大多数具有高污染以及高能耗的特点。这一客观现实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具体而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现状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建设进程缓慢。在改革开放背景之下,社会经济方面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是非常可观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经济的发展上大多欠缺对环境的认识,造成生态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与影响。其次,环境资源问题恶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个行业的污染与能耗问题进一步加剧,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气候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再次,环境绿色壁垒对经济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在环境绿色壁垒的政策保护下,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口经营效益水平受到了不良影响,进口贸易整体质量明显下降。再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无法协调共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区域性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大量行业废弃物排放量不断增长,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恶化问题日常突出,大气环境以及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质量前景堪忧。最后,资源型工业经济发展给环境保护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资源型工业已经成为当前整个经济体系中非常关键的支柱产业,但由于此类产业对于自然资源,特别是许多不可再生资源有非常高的依赖性,因此资源型工业的发展也会给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对环境有严重不良的影响。

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策略分析

首先,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保护工作理念。我们必须认识到的,环境才是人类发展中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具备良好的人居环境,有清新的空气,有干净的水源,才能够降低因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而给整个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间接意义上也能够减少因生态恢复以及环境整治而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对缓和生态环境破坏背景下所引起的各类社会矛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合理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的方式,形成珍惜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整体理念,打造生态化的工业环境、农业环境,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其次,需要构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工作机制,强化排查与监督工作的重要价值。即各级政府部门,管理机构,以及领导班组均需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肩负起环境保护以及提高环境质量的重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念,将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性政策措施落实于实际工作当中,除了需要考虑的强大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决策,还需要综合对环境保护方面问题的考量。在经济建设中心作用之下,突出环境保护的价值,将经济社会效益与战略环境的执行相结合,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实现环境指标与经济指标的统一,与此同时,通过引入环保问责制的方式,构建环境污染与破坏所对应的责任追究标准以及惩处方法,提高警示作用,为环境保护提供基本依据。最后,需要对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转变,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所有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增长形式改变成集约型、效益型、科技型以及清洁型的经济增长形式。通过新型生产技术,节约能源,提升能源使用率,积极发展清洁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的商品,推动循环经济,激励和扶持对环境、资源有利的经济活动,降低环境资源的浪费与破坏,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来加快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篇(10)

应该很沉重地说,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环保应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就象父母有养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孩子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承担责任和义务的范围不同,但分量和目的是相同的,都应当把这份责任和义务渗透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应当怎样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呢?

一、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环保责任和义务的过程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接触的学科,对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的物质世界,他们是既新鲜又好奇,带着这份责任去学习,他们兴趣更浓,份量更重,意义更大。因为正好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从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入手:

1.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知道哪些物质是对人类的生存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例如,学习O2、H2O、CO、NO、SO2等物质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就可以知道,动植物的组成和生理活动离不开水,人的呼吸离不开O2,植物的呼吸离不开CO2,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需要臭氧层的保护,CO、NO、SO2是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对人体的健康有害,在空气中形成酸雨,降到地面,改变土壤,大量CO2气体排放到空气中有“温室效应”改变气候,学习常用金属的知识可以知道制造机械需要大量的Fe、Cu、Ti,需要开采煤矿和金属矿产,进行金属的冶炼。

2.通过学习研究物质的变化可以知道利用哪些原料可以制取我们所需的某些物质,可以哪个类型的化学变化中获取新能源,为人类造福,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了在获取所需物质的同时也消耗了另一种物质,产生着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例如C+O2=CO2+Q,可以用燃烧碳获得大量的热能,人类利用它取暖、发电、生产,但在获得大量热能的同时,我们也消耗了大量的碳和空气中的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CO2,减少着地球的碳资源,空气中的CO2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又如甲烷气的燃烧,在不断消耗天然气的同时,也同样消耗着空气中的氧气,增加着空气中的CO2含量,这些有毒物质和无毒物质的大量燃烧,无限地增加着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和CO2的含量。

这样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简而言之就是自然环境,但随着地球人口的增加,人类生活的不断改善,我们生存所需的水、空气、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由此可认识环保的责任和义务。

二、必须把引导学生探究环保科学的方法渗透到学习化学的全过程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知道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及其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发生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哪些变化是人类自己可以控制的呢?例如,天然气、碳和有毒物质的燃烧,金属的开采和冶炼都是人类自己可以控制的。哪些变化可以保护和优化环境呢?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放出大量的氧气,增加空气中氧含量减CO2的含量。哪些反应恶化环境呢?例如碳、硫和氮的燃烧,排放有毒气体NO、NO2、SO2和CO2,这样学习的过程也是探究总结环保途径和措施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履行环保责任增强环保意识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尽这份责任和义务的行动体现

在教学中老师做演示实验和实验时:

1.药品的取用要适量、节俭,不能浪费、超量。

2.节约用水,从实验用水到仪器洗涤用水、洗手用水、清洁卫生用水等课堂的示范,进而扩展到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等,由节约用水再扩展到生活中其他物品的节约使用。

3.对实验仪器的使用要小心不能有损坏,实验时注意实验条件,温度不能过高,防止破损,洗涤时要小心拿放不能损坏,要爱护和保护物品。

4.物质的制取要适当,控制和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

上一篇: 生物医学测量技术 下一篇: 家庭礼仪的重要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