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6 10:51: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作物生产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种植专业重要的而且是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当前,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并在教学中做到了突出实践教学,然而,由于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做到理论与技能“够用”,特别是如何把理论课上好,其实还是让有些老师感到很纠结。
笔者认为,要上好该课程的理论课应该做到:除了要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之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据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合的学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注重创设情境、紧密联系生产、注重知识的延伸、巧妙设疑、补充知识,做好铺垫,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尽量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效果。
在《农作物生产技术》各论中,所有作物的生产技术内容的编写,都在前面安排了该作物的“形态特征”这个内容,应该说这一节的内容还是很重要的。但是该内容的编写大多平铺直叙、与生产联系得少,因此很多老师反映学生对此节内容不重视,上课时积极性不高,效果差。下面,笔者就以自己如何上《玉米的形态特征》这一课为例,说一说如何上好这一内容。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确定授课的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一直都强调要“因材施教”,因此,教学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目前我校的学生,绝大部分系初中学业成绩偏下的学生,很多连中考都没有参加,学业基础知识很不扎实。因此对专业基础课知识也掌握得不够好,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授课时必须做到语言通俗易懂,循序渐进,上课时特别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实用”的原则,加强师生课堂的互动,提问题做到难易适中,才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从而跟上教师授课的节奏,实现教学相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简单介绍作物(玉米)的主要的形态特征,即根、茎、叶、花、果实等的形态特征及功能,看起来好像可有可无,实则是为“玉米的生产技术”做铺垫,其实内容还是重要的。前述讲过,内容的编写大多显平铺直叙、与生产联系得少。因此学生很容易认为该内容不实用,如果在教学上按部就班,学生就易产生疲劳。因此,笔者认为,在本节课内容的教学设计上,除了要完成教材内容的讲授外,还应当根据玉米生产整套技术知识教学的“应知应会”需要,多联系生产实际,做到既为后边的教学做好铺垫,又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因此,笔者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让学生了解各形态器官的构成(或组成)及功能;难点是: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设计上,为了克服本节课内容平铺直叙、与生产联系少、容易引起学生疲劳的困难,关键在于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的热情,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二、创设情境,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本课内容上,由于该内容平铺直叙、与生产联系得少,学生不感兴趣,因此,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激起一池春水”的效果。
因此,在《玉米》的《作物的形态特征》的教学中,笔者这样导入新课:
简单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后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介绍了玉米生产的重要意义,我们了解到了玉米的生产面积之所以比较大,原因是玉米本身全身是宝,而且产量比较高,因为玉米比较耐旱,那么,我想问大家的是:为什么玉米较其他禾本科作物耐旱呢?”
这样,以问题导入新课,马上吸引了同学的的注意。但是笔者并没有让大家直接讨论,而是话题一转,说道:“这个问题并不需要大家马上回答,因为它包含在我们这节课的不同的各阶段的内容里,我希望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的课堂,看我们一起学完这一节的内容后,哪些同学能从中找到答案。”
这样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怀着急切的解决问题的欲望进入了听课状态……
而用这个问题导入新课,妙处还在于:从内容上看,这是一个统领整个课堂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掌握好“根、茎、叶、果实”等的形态及功能,并且整体综合分析,从而回答好这个问题。这样,通过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三、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要是不要用“灌”的方式授课,而是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采用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导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课本的大部分内容较为容易,在教学中,为了消除学生的疲劳,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笔者主要采用了“教师提问(和提示)教师提问、做好铺垫和提示,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结合实际、展开联想、积极回答”的“任务驱动式”方法和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笔者的引导(提问)下,看书、思考、回答问题,加强教学互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产,补充知识,做好铺垫,注重延伸。
由于教材中部分内容写得过于简单,又没有联系生产的实际,因此,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掌握其中的知识,必须联系生产的实际加以延伸,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实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授完“根的组成和功能”后,一方面笔者补充了“气生根的功能”,即“气生根入土后也能具有吸收的功能而且成为永久根,根据有关专家的割根试验证明,越是上部的根对产量的贡献越大”的内容,然后提出了“学习了根的形态和功能后,在生产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的问题,让学生加以讨论,并适当以提示等方式,让学生找出答案,然后进行归纳,得出这样的答案:(1)深耕改土,精细整地,起畦种植,以加厚耕作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疏松透气,为创造根系生长的良好环境,促根深扎、根系庞大;(2)增施有机肥,深施基肥,最好全层施肥,以促进根的生长、深扎;(3)苗期勤中耕松土(但要浅,以保护根系不受伤)、蹲苗,促根系生长良好;(4)中期结合施肥进行中耕培土,使气根入土起到吸收和加固防倒的作用。
这样通过适当“补充知识、做好铺垫、注重延伸”的设计授课,既让学生感到:这节课的内容看似无用,实则是为生产上所采用的技术做准备的,所学的知识很实用,又让学生感到:课本中的内容,只要善于去吸收、思考和运用,都是有用的。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培养善于联系生产实际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更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在学习“叶”的部分时,围绕“叶”的“结构与功能”,笔者复习了叶的“气孔”及“运动细胞”的功能,让学生知道叶片气孔能控制水分的蒸腾,运动细胞可以使叶片卷曲从而减少对水分的蒸腾,从而提高抗旱能力;又如讲种子的部分,笔者补充了“玉米种子粒大,种子淀粉含量高,因此吸湿性强”的内容,从而为学生提供参考找到“玉米为什么较耐旱”的问题答案做了很好的铺垫,为解决生产上的问题,让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得。
五、注重直观教学。
运用直观教学法能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接受知识。中职学生基础差,因此在教学中更要大力提倡直观原则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直观教学,让形象由静变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比如在这一节课中,对于形态特征的各部分,笔者或利用实物或利用模具、图片(幻灯片)等来进行展示。又如为了说明玉米粒的行数是双行,笔者准备了几个玉米品种的玉米棒,让分组学生亲自来数。通过直观性教学,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六、善用故事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小故事,不但可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学生记忆。
比如在这一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牢记“玉米粒的行数是双行”这一知识点,笔者除了准备几个不同玉米品种的玉米棒让学生亲自来数,在数之前还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年,我校本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在进行职业技术工种鉴定的技能考试,考试的项目刚好是进行玉米穗部性状考查,有一名学生在数了行粒数后,在“粒行数”一栏中填上了“15”(行),结果考试结束时负责考评的老师就说,你搞错了。因为被扣了分,所以这位同学觉得很委屈。他想:那位老师又没有亲自去数,如果亲自数了,然后和他对质,真的是他错了,那样扣分他才会心服口服。
接着笔者问:“同学们,你们想想,那位老师为什么不亲自去数就判定这位同学填的就是错的呢,他的做法有道理吗?”同学们纷纷表示:那位老师的做法没有道理。这时,笔者让同学们自己亲自数手头上的玉米棒的行数,并让他们认真看书,经过亲自数和看书,他们才知道,原来玉米的行数都是偶数,这时他们才回过神来,原来那位老师的扣分是有依据的,那就是:“玉米的行数不可能是单行的”。后来学生说,不管过了多久,只要提到玉米的行数,他们就忘不了笔者讲的这个故事,也就牢牢地记住“玉米粒行数为偶数”这一知识点。
七、精心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课件,在教学上,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采用探究法、讨论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授课,尽量克服讲授法的弊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尽可能利用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很明显,利用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是由于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学进度相对会加快一些,可以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增加教学互动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思考、实践。另一方面,CAI课件把生动的动画、图形、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配音等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1],增强教学效果。
八、利用课堂小结,提高学生的能力。
恰当的课堂小结,体现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提高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本节课中,由于内容相对简单,因此,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正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在课堂小结时,笔者采用了让学生(点名或自荐形式)小结,然后笔者和其他同学采用完善补充的办法进行课堂小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九、注重德育教育。
德育为首。教学中要注重并善于渗透德育教育,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从学生进入教室开始,注意观察学生做得好的方面,比如仪容仪表、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等,及时给予表扬,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联系实际思考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
高级职业教育对推动河南省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就业再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级职业教育的功能价值就在于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农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懂专业理论,又要会专业技能。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与培养目标密切相关,这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传统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级职业中学毕业的学生大多到基层,直接指导农业生产,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和农村基层管理等方面工作,没有较强的实践经验,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待加强。
1、实践性教育环节系统性和整体性薄弱
农学专业实践性教学受到教学计划和作物生长季节性限制,教学安排很难让学生观察研究大田作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农学实验中,往往只能借助标本,让学生了解某种作物某一生育期的形态、特征;缺乏现场,不能深入生产第一线,学生对农村、农业、农民缺乏了解;学生缺乏对农作物全面而系统的了解,掌握的只是抽象的概念,掌握的实践操作技能也不系统,在生产第一线实际应用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2、社会、学校经济条件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现有的教育观念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思想落后于环境,与理论教学比较,实践性教学环节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实践性环节的质量。由于受实习经费限制,对实习环节进行精减,一些实习费用较高的环节只好变相取消。原有的为期4~5个月的分散毕业实习,大多因实习差旅费、学生生活补贴等上涨难以维系。另外,教师到实习点进行实习指导难度大,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3、就业压力使毕业实习效果下降
学生毕业不包分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就业,众多学生从3年级第1学期就开始联系工作单位。这给学生的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同时对毕业实习也带来冲击。毕业实习是分散的,遍布各个县市,学校不能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一些学生就利用实习时间联系工作单位,毕业实习质量难以保证。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使得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原有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劳动、生产实习、社会调查、农业推广、毕业实习、农学实验等6个环节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
1、基本思路
农学专业的实践对象主要是种植在大田中的作物,有季节性、农时性,不同于实验室实验。因此,有必要把生产劳动、专业劳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等环节重新整合,组成一个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性体系。把实践性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和考核办法。根据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条件,可重点加强农学专业,尤其是一些主干课程,如病虫害防治、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等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入学后每学期均开设实践性课程“专业实践”,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将主要专业课(如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耕作学、农业生态学等)中的实验、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以“一门必修课程”性质进行定位和建设,改变原来依附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一门与理论课相独立的实践性的专业骨干课程,并使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化。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教育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
2、基本内容
(1)设置七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和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确定七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即社会调查、生产实习、专业实践课、教学实习、实验实习、科研训练、毕业实习等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学生3年学习中不间断地全面实施。
(2)开设专业实践课,并作为实践性教学内容列入教学计划,贯穿3年全学程。
(3)实践教学3个阶段侧重点各不相同。
(4)实践性教学体系中每个环节都有教学大纲、考核标准和方法,编写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使用的教材和指导书。院内建有农学、园艺(果树、蔬菜)、园林(花卉、园林植物、苗圃)等试验基地;校外建有6个综合实习基地,十几个具有专项教学功能的教学实习点(基地),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实践性教学师资合理配备,队伍较稳定,均为各专业的骨干,老中青相结合,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改革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
1、农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系统而有序
专业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避免两者的重复与脱节,课堂教学时数大大压缩。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灵活机动,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更加熟练。特别是改革后所有的校内外实习均由班主任负责组织,这样,学生大多表现积极,避免缺课不参加生产实习等现象,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2、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改革后实践教学体系要求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必须完成各项具体任务,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以科技攻关项目为依托,基地农业生产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提供能够很好体现“验证―改进―创新”过程的实践教学现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引言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等特点,把丰富的资源综合起来辅助教学,成为当前学校的重要授课方式。
二、在专业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现实意义
多媒体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是最直观、最有效的发展领域。《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从事种植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涉及很多技能操作。技能方面,讲授起来抽象、不直观,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不易掌握,这也是授课老师感到困难的部分。而计算机课件具有多媒体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以上这些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具有实际意义。
1.多媒体技术教学化繁难为简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
多媒体技术能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在专业课程中的辅助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的认知环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学生认知课程对象的时间,使学生能更加有效地获取和保持知识,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系统部分地替代人工讲解工作,不但节省了课时,而且还缓解了课堂上教师的劳动量,进而减轻了教师的劳动。
2.多媒体课件具有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年来,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手段采用的仍是黑板和粉笔、挂图及投影薄膜等单一方式,存在讲课方式单调,内容乏味,图形抽象、不直观等教学问题;由于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死板、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普遍不高。而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形、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手段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记忆,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更加真实,便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实验的操作能力,促使专业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
一些最基本的动手实验操作技能,应该在教学中掌握。这不仅是和理论内容衔接所必要的,也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贯彻教学新大纲,教好教材,不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地探索,还要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必要的手段,去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实验器材、材料,学会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实验,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对研究的问题理解得快,印象深刻。
如《水稻塑料软盘育秧播种技术》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水稻塑料软盘育秧播种技能。课本上有插图,但图是静态的,部分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用多媒体做了一个小课件:第一步,出示材料用具,让学生认识肥料、采园土、塑料软盘、竹拱、经催芽破胸的种谷。讲到什么,就闪一下什么,刺激学生感官,帮助学生记忆。第二步,做一个配置营养土动画:先出示施足基肥的菜园土,再出示怎么配施氮、磷、钾等化肥。最后出示用■的菜园土加入■的黄泥,混合均匀,然后过筛。重要的地方,重复播放,并加文字注解,播放时教师再配合讲解。第三步,摆盘,就是将塑盘按“两横一直”或“两直一横”的形式,摆放在已准备好的苗床上。第四步,多媒体演示如何播种。演示完一遍之后,再让同桌同学相互思考、讨论,并且让各小组实际操作一遍。最后,演示浇水、盖膜。先插竹感拱(约每隔1米插一根)然后该膜,注意扎牢。并且把实验中的要点、重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屏幕上,配合教师的演示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演示完毕,再让学生复述,要求正确回答出塑盘育秧播种技术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与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是十分令人满意的。
(一)季节较早、水稻移栽已结束的冬水田区,应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努力夺取水稻高产。
(二)轻灾区和无灾区,要抓住当前降雨充沛、水源充足的有利时机,尽力多栽水稻。
(三)加强秧苗苗床管理。对无法适期移栽的秧苗,要尽快喷施一次多效唑控苗,延长秧龄弹性。一般亩用15%的多效唑粉剂100-150克兑水150-200公斤均匀喷雾。结合控苗,及时追施一次速效肥料,加强病虫防治,防止秧苗脱肥和病虫危害,促进健壮生长,保证秧苗供应。
(四)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重灾区,要尽快联系和组织收割机、动员农户及时抢收小春作物。对未受灾田块,要及时灌水泡田整田,搞好秧苗调剂,加快水稻移栽进度,最大限度保证水稻适期移栽。对能栽上水稻的受灾田块,要尽快整治和修复田埂,抢栽水稻。对已移栽、能保住水稻的受灾田块,要及时修复田埂和扶苗,促进秧苗尽快恢复生长。
(五)对移栽秧龄达70天以上的田块,采取底追一道清的施肥办法施足底肥;栽插时要多栽栽足基本苗,一般亩栽基本苗14-16万。
(六)对常年靠工程灌溉、震灾中水利设施损毁严重的地区,要加快修复水利设施,充分利用降雨抢时栽秧或等雨栽秧,移栽时大力推行麦壳、菜籽壳、秸秆覆盖栽培,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干旱危害。同时,要加快修复水利灌溉设施,尽快恢复农田正常灌溉,保证水稻生长需水。
(七)对无法栽上水稻、适宜改种旱地作物的稻田,要抓住时机,及时改种。
二、旱粮作物
地震对玉米、马铃薯等旱粮作物生产造成的灾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山体滑坡掩埋;二是避难群众和救灾人员踩踏;三是部分马铃薯良种繁育网室跨塌损毁;四是因灾民转移,已经成熟的小麦无法及时收割,对套种的马铃薯、玉米造成长时间荫蔽。应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一)玉米
现阶段灾区玉米正处于苗期,是玉米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措施:
1、抓紧组织人员及时收割小麦,为玉米增产提供较好的时空条件。灾区玉米多与小麦、马铃薯等作物间套种植,及时抢收已成熟的小春作物,可为玉米增产提供较好的时空条件,特别是今年小春作物前期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导致收获期推迟10天左右的情况下,及时抢收对下茬玉米尤为重要。
2、加强苗期管理。一是对直播田块和移栽未定苗地块及时匀苗定苗。二是对无法及时收割小麦,导致荫蔽时间过久的玉米,要及时追施提苗肥。
3、清理田间,除涝防倒。由于地震灾害导致山体滑坡和连续降雨,对受山体滑坡影响较小的地块,要及时清理田间石块,扶正被泥土填埋的部分植株,严重植株还应清洗叶片,利于玉米正常生长。同时,对排水受影响的田块,首先对田间四周和厢沟进行清淤,保持排水畅通,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植株倒伏。
4、及时补种改种,加强配套技术落实。对受损失十分严重的玉米地块和稻田受损无法蓄水的田块,及早补播和改种,补种和改种时间最迟在6月5日前(平均亩产可达到375.3kg,每推迟1天平均减产10.2公斤)。选择成单30、川单13等中熟、抗逆(抗大、小斑病和耐高温干旱)品种,不要选择早熟品种。种植密度应比春播玉米增加500~1000株/亩。
(二)马铃薯
目前灾区马铃薯正处于薯块膨大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应注意抓好以下措施:
1、组织人员及时收割小麦,减少对马铃薯的荫蔽时间,对荫蔽时间过久或踩踏不严重的地块,要及时追施复合肥或叶面喷施1~2‰的磷酸二氢钾提苗,并及时培土垒厢。
一 、现 代 农 艺 技 术 专 业 教 学 标 准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 (1)
(二)招生对象与学 制 .............................................. (1)
(三)培养目标 .................................................... (1)
(四)人才规格 .................................................... (1)
(五)职业领域 .................................................... (3)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 (3)
(七)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 (11)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 (12)
(九)成绩考核 ..................................................... (18)
(十)说明 ........................................................ (18)
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标准 ................................... (19)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标准 ..................................... (19)
《农业生物技术》课程标准 ....................................... (22)
《植物保护基础》课程标准 ....................................... (26)
《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课程标准 ......................... (30)
《农业机械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 (33)
《现代农业设施》课程标准 ....................................... (38)
《农产品营销》课程标准 ......................................... (41)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农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方向) ...... (45)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经济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方向) ... (49)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门化方向) .... (54)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标准(农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方向) .... (59)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标准(经济作物生产经营专门化方向)……(63)
《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课程标准 ............................ (67)
《农药使用与经营》课程标准 ..................................... (70)
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设置标准 ...................................... (75)
(一)师资队伍 ........................... .......................... (7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现今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除了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之外,绿色的、无公害的农业技术的使用更是其关键。现代农业的种植大体上包括粮食和蔬菜2个方向,所以提高绿色生产种植技术在这2个部分中的应用是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1绿色农业推广技术使用的必要性分析
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推广使用是适应现今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的新要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要求加强对农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出国门奠定重要的基础;传统农业发展对土地、环境形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这不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推广使用现代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做法。
2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使用的途径分析
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主要在粮食生产和蔬菜生产2个方面进行落实使用的。具体如下:
2.1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推广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面对种植面积较多的农作物,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主要指的是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农作物中的推广使用。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该选择专门为培育无公害农作物的培植场地,场地的选择要远离居民区与污染区,同时培植场地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等不利影响;选择优良的种植品种,优良品种的选择能够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这样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而且优良品种的生长能力也是较强的,这样避免了化肥的使用过多,总体而言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非常符合无公害农作物的种植;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主要指的是治疗病虫害中的对土地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可溶解的、高浓度的农药,使用科学治理病虫害的措施。
2.2无公害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推广分析
蔬菜作为人民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主要针对的是蔬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农业种植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难题,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使用是尽量避免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土地和周围环境形成的不利影响。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中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同样注意避免使用高浓度、能够分解的农药,尽量使用现代市场上新出的科技含量较高,危害性较小的农药。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人工抓捕防治工作,可以通过温度计水分的合理控制对蔬菜进行无公害的栽培种植。
3强化绿色农业推广技术的建议分析
3.1加强宣传,提高社会群众对绿色农业技术存在的重要性认识
我国现今意识到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农户还是比较少的,所以为了提高绿色农业技术的使用范围及使用程度,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群众的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必要性认识。宣传可以通过报纸、书刊及网络的方式进行;可以在部分地区首先进行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试点工作,然后让具体体验的农户将经验、好处向当地人民群众介绍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加强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业推广技术使用的重要性认识。
3.2建立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结构
绿色农业技术的高水平与高效率的推广使用必然要在科学的农业生产结构内进行的,这是为其提供制度保障。所以,建立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结构是非常必要的,绿色农业生产机构要从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方面来讲,建立合理的绿色农业生产种植体系和评价标准,在精准的数字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农作物生产种植的绿色化;在农业培育过程中,农业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专家专门现场指导绿色农业技术的使用过程,并且建立农户、商家、科研单位等多方面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构建科学的绿色农业生产培育结构共同努力;利用市场化的发展效果向农户提供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标准,通过最终的商业利益激发人民群众对绿色农业技术使用的兴趣与信心,以此方便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3.3结合实际农作物的生产,促进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绿色农业技术的最终推广使用还是要深入到具体的农作物生产中进行的,所以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可以定时的组建专业团队深入都农户种植的实际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农作物种植过程、种类、面积等进行专业的指导,在具体的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加强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让农户切实体会到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用的重要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在建立科学的适合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使用农业结构的基础上,深入到农作物种植的具体过程中,在无公害农作物及蔬菜的种植栽培中促进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二)现代农业耕作方式给碳排放和碳增汇带来的影响在农田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农作物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联系,而农业耕作方式的选用,会直接影响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选择正确的农业耕作方式非常重要。目前,现代农业耕作方式是深耕翻土和精耕细作,通过农业机械来完成各种操作。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反复耕种会使用农业机械会直接影响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且会破坏土壤中的团粒结构,使有机物得到分解,从而影响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农业耕作方式的研究还需要不断深入,才能促进农业生产体系更加完善。
(三)现代农业灌溉方式给碳排放和碳增汇带来的影响现代农业的灌溉方式,使农业产量得到大大提高,同时使土壤的有机碳等得到有效保持,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进行水稻的栽种时,对水分供给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可以有效调整土壤中甲烷菌的活性,从而抑制水稻的碳排放和增加稻田的碳累积。但是,现代农业灌溉中,各种机械设备和电力设施的建立,使碳排放得到一定增加,因此,合理使用灌溉方式,是现代农业生产中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四)现代农业外来工业品给碳排放和碳增汇带来的影响现展中,现代农业的外来工业品主要是农药、化肥和生长剂等,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碳排放,并且,对土壤中的碳累积也会造成一定影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化肥在帮助农作生产的过程中,可以使土壤表面的生物量不断增加,从而对碳吸收和合成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化肥还能使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有一定性的增加,但是,长期使用会使土壤碳化,从而降低土壤中的有机碳总量,最终出现有机质老化情况。由此可见,现代农业外来工业品的使用,会大大增加碳排放。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农业生产的技术体系和模式选择
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耕作方式等进行全面研究,低碳经济视觉下的农业生产发展模式应以如下几种技术体系和模式选择为主:以生物技术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的综合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以当地生产生活废弃物利用为基础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以种养加结合为基础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和以免或少耕栽培和休闲或轮作为基础的地力培养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四种,以有效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生产体系更加完善。其中,以生物技术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的综合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是以生物的方式进行病虫防害、提高农作物生长速度等,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营销;以当地生产生活废弃物利用为基础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是以农作物中的材料作为生产添加剂使用,如秸秆可被肥料化来直接帮助农作物生长、调节土壤的营养成分;以种养加结合为基础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是通过延长食物链或者采用食物链加环技术,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形成闭合状态,从而提高农业产量和生产效率,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以免或少耕栽培和休闲或轮作为基础的地力培养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是不经常对一定面积的耕地进行翻种、中耕等,采用小播种或移栽的方式,并将农作物的秸秆作为肥料的方式。通过相关研究调查显示,采用合理的方式对统一块耕地进行反复种植,而不经常耕地,可以使一定面积内的光能得到最有效利用,从而提高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并且,可以增加耕地的覆盖强度,使水土流失、风蚀和水蚀给耕地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与此同时,这样的种植方式,还可以不断增加土壤中的碳累积,使土壤的营养成分变得更加丰富。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生产的工作量、增加碳增汇,从而提高一定面积耕地的农作物产量。
0.引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支撑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业也是保证我国人民生存的重要基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是根本无法离开农业生产的。作为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区,山东省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济宁市是山东省重要的作物产区,其在山东省的农业生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强化济宁市的农业管理,重视对该地区的农作物栽培管理并完善其生产技术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就对济宁市的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现状进行论述,并以此来提出提高其产量技术的措施。
1.济宁市农作物栽培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产区,其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济宁市作为山东省最重要的农作物产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济宁市的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这里可以种植多种重要的农作物,像小麦、玉米、水稻以及大豆等,都在我国作物生产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不仅如此,济宁市非常重视农作物栽培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济宁市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逐步增大,单产也越来越高,其综合生产能力是山东省当之无愧的第一,为山东省农业发展乃至我国农业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济宁市及其周边地区更加重视对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其在对农作物的栽培管理中非常注重科学管理,以此来带来单产面积提升的目标,同时还十分重视挖掘农作物的高产潜能,并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不仅如此,济宁市还非常重视对农作物的优质以及高效生产技术领域的开发。与此同时,济宁市还积极调整区域的耕作制度,这使得济宁市的农业生产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巨大效益。虽然济宁市的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比如科技成果利用率不高,不能将其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中去。此外还存在着种子选择不当,对病虫害防治不到位以及施肥不科学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农作物栽培管理措施,科学栽种对于提高农作物生产产量以及促进济宁市地区农业发展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2.提升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分析
想要提升农作物产量就需要全面管理农作物生产过程。具体说来,提升农作物产量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1重视种子选择环节
种子的质量对农作物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选择优质的种子是非常关键的。另外,在播种后对秧苗进行移栽时也会出现种苗发病的问题,这有非常容易引起病害发生,影响作物生长。为此,可以采取相应的化学措施或者物理措施来对种子或者秧苗进行必要的处理,以此来有效防止病害的出现。然而,有些种子却是不能被处理的,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无病种苗田,选择一个隔离区域或者无病区域来进行播种,将那些没有病害的植株选出来,将其种子保留,这样也能够有效防治病害。
2.2规范整地措施
整地措施对于农作物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整地可以有效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在进行播种之前可以进行必要的整地措施,保证田地更为平整,同时使土壤更加的细碎,让土壤的上层保持一定的虚松性,下层则更加厚实,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种子萌发,也使播种时种子的深浅度更为一致,进而保证出苗更为整齐和均匀。从长远来看,经过整地,田地的土壤环境更为适宜作物的生长,从而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
值得注意的是,济宁市存在着很多的低湿地,这时候如果进行播种的话就需要做畦或做垄,然后通过设置沟壑来进行排水灌溉,并改善低湿地的通气性。通过垄作,能够很好地保证田地的温度,为作物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如果耕地存在坡度的话,可以采取等高耕作、沟垄种植的方法来栽培作物,这样能够很好地避免肥料的流失并能够有效聚拢雨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进而为提高作物产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2.3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病虫害威胁,这些病害给作物的生长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如何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是作物生产的重要问题。以济宁市水稻生产存在的一些病害防治进行分析,其最常见的病害为纹枯病和稻瘟病。
2.3.1纹枯病
纹枯病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当病丛率在分蘖期至拔节期为15%时,可选用如下药剂防治:(1)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3000g/hm2;(2)用20%的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200~1800g/hm2,或者可以采用5%的井冈霉素水剂4500mL/hm2 ;(3)可以使用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0~1500g/hm2;(4)可以使用20%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1125g/hm2;(5)利用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300mL/hm2;(6)利用30%的爱苗(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25~300mL/hm2。上述药剂需要按1hm用药量来进行计算,对水量最好不少于450kg/hm2,要做到搅拌均匀后喷雾。此外,喷雾时田间最好为浅水层,要将药喷到水稻茎秆基部,连续防治2~3次,以提高药效。
2.3.2稻瘟病
稻瘟病的水稻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当其在破口期前7~10d,可选用如下药剂防治:(1)通过利用10%的闻曲令(井冈·腊芽菌)悬浮剂1500mL/hm2;(2)采用16%的井·酮·三环唑(金谷丰)可湿性粉剂1875g/hm2进行防治;(3)用20%的井·烯·三环唑可湿性粉剂l800g/hm2。值得注意到是,一定要均匀喷雾,要每间隔7d后再用药1次,这样的话就可以有效防治稻瘟病了。
2.4重视对水肥环节的管理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田间测土情况,采取氮、磷、钾配合使用的措施,从而降低作物的病害。如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增加铵态氮肥的施用量,可以降低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增加硝态氮肥的施用量,反而使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提高。对小麦锈病,在生产中,增加磷肥的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增加钾肥的用量。小麦对胡麻斑病的抗性得到加强。针对水稻的氮肥施用,为防止稻白叶枯病、稻瘟病的加重发生,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但氮肥施用量又不宜太少,以免加重稻胡麻斑病的发生。在肥料施用的时期和方法方面,如基肥过多且不腐熟,或基肥不足而追施过晚,都会造成后期氮肥过多而加重稻瘟病的发生。田间水分对作物病虫害发生影响明显,如麦、稻田出现缺水时,田间叶斑病、胡麻斑病不断加重。
3.结论
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作为山东地区乃至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济宁市农业发展对于带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有效提高该地区的农作物产量成为了济宁市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从上文所述中可知,农作物产量除了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对农田的水分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此外还要注意对田地的杂草进行预防。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参考文献】
[1]河南省2010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0(7):10-11.
第二条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审核、核发和监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受理、审核、核发和监管工作。
第四条负责审核、核发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办理条件、程序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第五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升农作物品种选育和生产水平、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发放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二章生产许可
第六条生产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的,应当依法取得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以下简称种子生产许可证)。
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其他主要农作物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生产所在地为非主要农作物,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主要农作物,生产者申请办理种子生产许可证的,生产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并依法核发。
第七条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注册资本不少于3000万元;申请其他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注册资本不少于500万元;
(二)生产的品种通过品种审定;生产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种子,还应当征得品种权人的书面同意;
(三)具有完好的净度分析台、电子秤、置床设备、电泳仪、电泳槽、样品粉碎机、烘箱、生物显微镜、电冰箱各1台(套)以上,电子天平(感量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和万分之一)1套以上,扦样器、分样器、发芽箱各2台(套)以上;申请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许可证的,还应当配备pcr扩增仪、酸度计、高压灭菌锅、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锅、高速冷冻离心机、成套移液器各1台(套)以上;
(四)检验室100平方米以上;申请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检验室150平方米以上;
(五)有仓库500平方米以上,晒场1000平方米以上或者相应的种子干燥设施设备;
(六)有专职的种子生产技术人员、贮藏技术人员和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涵盖田间检验、扦样和室内检验,下同)各3名以上;其中,生产杂交稻、杂交玉米种子及其亲本种子的,种子生产技术人员和种子检验人员各5名以上;
(七)生产地点无检疫性有害生物;
(八)符合种子生产规程要求的隔离和生产条件;
(九)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申请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种子生产许可证申请表;
(二)验资报告或者申请之日前1年内的年度会计报表及中介机构审计报告等注册资本证明材料复印件;种子检验等设备清单和购置发票复印件;在生产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种子检验室、仓库的产权证明复印件;在生产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晒场的产权证明(或租赁协议)复印件,或者种子干燥设施设备的产权证明复印件;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涉及计量的检验设备检定证书复印件;相关设施设备的情况说明及实景照片;
(三)种子生产、贮藏、检验技术人员资质证明和劳动合同复印件;
(四)种子生产地点检疫证明;
(五)品种审定证书复印件;
(六)生产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种子,提交品种权人的书面同意证明;
(七)种子生产安全隔离和生产条件说明;
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00-1
农业在微山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在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时,也有利的推动其他部门的发展。当前,在微山县农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发展农业科技,成为解决微山县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而作物栽培科学正满足了这一需求[1]。
1 作物栽培科学的优势
作物栽培指的是使用优质农作物品种,对土地、肥料与种子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加以科学利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的转变过程,还受到生产条件、科学技术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制约。
1.1 利于把握农时,因地制宜
农作物生产要受到光、热与降水等季节方面的影响,作物栽培科学有利于这几个方面的把握,利于掌握农时。另外,环境条件在农作物生产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基本环境资源在时间、地域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还受到社会经济、生产条件与农业技术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差异,因此,把握好作物栽培科学能够充分把握好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做到因地制宜。
1.2 处理协调好多类因素的关系
农作物生产和制约的影响是受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的,比如环境、生产措施等,因此,在进行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从作物栽培科学注重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统筹兼顾,综合使用农作物栽培技术,处理协调好多类因素的关系,确保农业生产发展的可持续性[2]。
2 作物栽培科学和农业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
2.1 作物栽培科学能够模拟农业生产系统
作物栽培科学上的模拟指的是,作物科学中引入系统分析与应用计算机之后的研究领域,其针对作物生育与产量之间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农作物生育动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模型,在计算机上对特定环境下的作物进行模拟,加以指导实际的农业生产。
2.2 农业科技进步将促进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
农作物的产量与农作物的品质主要是由农作物本身的遗传性与生理过程中的内在基本因素来加以决定的,其产量与品质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由生产环境、作物栽培基本条件、作物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来决定的。农作物栽培的任务,本质上是采取有力的措施去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农作物的遗传潜力创造条件。
3 作物栽培科学在微山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3.1 模式化栽培技术得到推广
微山县农作物主要包含大豆、玉米、地瓜、小豆等。例如农作物栽培科学中的“春玉米套种大蒜技术”,要选取恰当的时间来播种,大蒜尽量选用紫皮大蒜,一般是选择5-6瓣的品种来作为蒜种,玉米品种一般情况下选用中单2号、掖单13号等,大蒜尽量实行早日播种,一般在日平均气温达到3摄氏度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播种。播种的深度控制在3cm左右,蒜株距之间的距离在12cm左右,一般选在5月初来进行播种,玉米株距之间的距离为30cm左右。在进行田间管理的时候,大蒜应该做好三水一肥管理,而玉米则在5叶前后进行定苗。
3.2 农作物施肥技术得到大量应用
农作物栽培科学能够有效指导农作物施肥技术,优化施肥的基本技术,以期大面积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比如“春玉米套种大蒜技术”中的田间肥水管理技术,对于大蒜应该进行“三水一肥”的管理,大蒜在4个叶子时,应该结合浇水亩施加硫酸铵30千克左右;在第二次对大蒜浇水是在大蒜在8个叶子的时候,促进蒜薹能够迅速抽出;在蒜薹抽出达20cm时,再浇第3次水,确保大蒜头能够快速加以膨胀。假如施肥出现不足的话,可以在第三次浇水的时候,再次使用适量的化肥。而玉米在长出5片叶子的前后就应该定苗。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6月中旬左右,长到7片叶子的时候,每亩玉米追加硫酸氢铵25公斤左右。在玉米长到了14片叶子左右时,每亩施用70公斤左右,实行肥料与水并进,能增加玉米的产量,并且看土壤墒情浇好水[3]。
3.3 地膜覆盖技术得到应用,提高产量
农作物栽培科学中的地膜覆盖技术,在微山县得到大面积使用,其有效提升了土壤温度,尤其是春季低温使用地膜覆盖技术,在白天经过阳光照射之后,10cm左右的土壤可以有效提升1-6℃。在进入高温期之后,假如没有遮阴的话,地膜下面的土壤温度在五十摄氏度左右,但在地膜表面有土时,其土壤温度只是比地温高1到5摄氏度左右,土壤潮湿的时候,土温比露地低1摄氏度左右。地膜覆盖所产生的增温效应由于地膜覆盖的时期、方式等的差异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黄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黄瓜在微山县栽培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微山县的栽培数量比较多,可以开展多季栽培,并且产量高、收效快。在微山县进行黄瓜地膜覆盖时,一般是采用温室或者是拱棚来进行育苗,在长到四片真叶时进行定植,比露地栽培早熟15天左右,产量提升在30%上。黄瓜在微山县除了春季进行地膜栽培技术之外,还在夏天、秋天与冬天等使用地膜覆盖技术,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夏天播种时,在播种前期地表温度较高,但是由于土壤潮湿,并不会出现高温危害,黄瓜秧苗在长到一定高度时,能够为地面遮阴,地膜起到了确保土壤适宜温度的作用,进而能有效保护秧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