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7 09:40: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解和认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模式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目前各高校都在部分非财务管理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中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由于非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有其特殊性,我们有必要专门对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1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向不明确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财务管理教学当中涉及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报表分析、预算编制等大量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这一方针政策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尤为重要。笔者于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对我校保险、农业经济、土地管理、旅游管理四个专业的学生展开了调查,分析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学习的目标,参与调查的学生均为正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大二或大三学生。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自身的理财理念,而对于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只有保险专业的学生需求相对较大,这也与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说明学生也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但是目前财务管理这门学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的仍然是注重知识点的讲授,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运用以及习题的训练这三个方面。导致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不牢固的情况下,对知识的掌握依靠死记硬背,没有深入的理解,更谈不到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学科基本理念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完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缺乏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1.2教学方式程序化
尽管全国高校一直以来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财务管理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在向“案例+理论”的模式过渡。但是目前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案例普遍陈旧,而且案例通常作为知识点的引入来使用。“理论知识围绕案例展开,以案例贯穿课堂”的基本方针并没有得到落实。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引进案例教学法,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呈现,一定程度上地模拟出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各种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企业财务决策者的角色去看待企业,在学习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这一方式对于非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并不适用。由于基础知识的欠缺,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中的某些知识点的接受较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说相对吃力。在没有完全接受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让这些学生去独立地做出财务决策,就会造成学生信心的丧失,从而导致学习热情的下降。目前,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独立的实验课程,而是将一门课程分成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并且没有专门的实验课教师,实验课的教学由理论课的教师兼任。然而实验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有一定的了解。可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师在从业前一直在学校当中进行学习研究,并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这就造成了实验课程师资力量的不充足。另外,由于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常常被用作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由于实验课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较低,有些学校甚至不将实验课程的成绩计入期末财务管理考试的成绩当中,这就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对于实验课的重视程度的不足。实验课常常是“走过场”式地进行,达不到本来应有的效果。
1.3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许多高校忽视了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基础上的差异。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选用的教材大多是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而这类教材并不适用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使用。因为财务管理课程通常在大三或者大二开设,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之前已经学习了会计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财务管理的过程涉及这些课程的知识时,会计专业的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来说较为容易。但是由于专业的限制,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在使用会计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时,会感觉相对吃力。甚至由于前期知识储备的缺乏,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造成学习上的困扰。
2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2.1教学设计方面
2.1.1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部分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部分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对于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学科核心理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建议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通过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程当中,避免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由于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2.1.2投资管理与筹资管理部分
投筹资管理这两大部分在财务管理课程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这部分授课的过程中要将实践部分与理论部分紧密结合。通过财务管理教学软件,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投筹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将投筹资部分的理论知识渗透于其中。课后要求学生对其前期提出的决策方案进行优化,作为平时成绩的考察项目。这种模式的教学,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而非教师。而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了直观的现实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一定程度上易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对于投筹资问题有前期的思考以及后续的总结反思,对于课堂所学知识也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2.1.3运营资金管理与财务分析部分
运营资金管理与财务分析这两部分内容的共同特点为不同性质的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模式以及财务报表的数据特征差异较大。在设计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应当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本专业学科紧密相连,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旅游企业营运资金的需求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管理上应采用哪种方式;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财务报表上会有怎样的体现;在财务指标方面,旅游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是多少,与其他行业相比的差异是什么。在这种模式下,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财务管理的知识与本专业学科联系在一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较多的准备,才能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2.2教学方式方面
2.2.1“请进来”
我国的本科教育正在经历从研究型人才培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渡阶段。加之近年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我们更加需要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标准的学生。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邀请一些从事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财务负责人或是经理来担任“教师”或是“嘉宾”的角色,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些从事实际财务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提供给学生们全新的、最贴近实际的财务管理方法以及独特的视角去重新理解书本当中的理论知识。这些都是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所不能给予学生的。同时也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前财务工作最新状况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
2.2.2“走出去”
在实现了第一步“请进来”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也就是要“走出去”。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课堂中的教学再生动,与实际工作相比也只是纸上谈兵。笔者建议我们教学的地点不仅限于教室,学生所在学院应当与当地一些企业进行接触,创造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参观财务工作的整个过程,教师担任“讲解员”的角色,学生则是“观光客”。通过这种亲身的参观,让本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对于理论知识本身的理解以及理论联系实际两个方面会有较大的提升,并且在参观企业的同时学生也能够知道作为一个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与素质。从而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应当学习什么,学习的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
2.3教材编写方面
目前我国缺少一套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教材。因此编写一套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通用《财务管理》教材和配套的习题与应用指南就尤为重要。这套教材应当指明哪些章节是重要的,必须向学生讲解的;哪些是次重点章节,可以由授课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取舍。同时还应当将一些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熟悉,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础知识加入到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适用的教材当中。同时可以加强“财务比率分析,报表分析,股利理论,鼓励政策”等内容的教学,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如“流动资产管理,长期投资”等内容适当弱化,以更好地适应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者:印执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一、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一直是以培养工程项目中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为首要目标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渐进入“深水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面前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了适应这种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形式,要求高校教育注重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这个标准套用到工程管理专业上,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强调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当中的重要性。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主要就业领域就是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进行相关工程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根据职业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工程管理专业的具体授课时,注意加大会计与财务课程的比重,为培养一批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和会计与财务人才创造优厚条件,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具体而言,要求高校在进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时进行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教学,同时与社会各界一起为学生创造进行工程管理实践的平台,最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打造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技能和业务素质,已达到提高毕业学生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课程特点
(一)认识会计与财务课程
在现代科学管理的历史进程中,会计与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与其他学科之间产生了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相关专业的发展。同时,会计与财务管理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管理学和会计理论方法等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在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已经逐渐发展出来自己的规模与优势,其综合性内容涵盖多个金融学和专业学分制,例如,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税收、财政法律法规等。综上所述,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对理论要求和实践体验要求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引起相当的重视程度要,不仅要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同时要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才能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达到活学活用、指导实际工作的目的。
(二)认识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复合型学科,其主要的实现形式是将纯工程课程与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科进行科学编排和融合。该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主要是培养兼具工程理论和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多重人才,能够适应现代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具备进行国外工程项目规划和决策的能力。
工程管理系的核心专业是工程管理课程,同时进行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通过将现代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实践和创新中。具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这样的设置对于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性的“十字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课程特点
首先,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财务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涵盖资金运作的各个方面,例如筹集、运用、回收以及分配等内容。这些环节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具体的授课过程当中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资金运作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培养自己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进行投资决策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学习只停留在课本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层面,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同时欠缺一定的实操演练。针对这种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如果想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会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又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其次,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分支比较庞杂,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不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以及创新授课方式,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将会无法达到理想的授课和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课堂的讲课效果,教师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体察学生的所想和所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变化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授效果,帮助学生培养起高效的学习思维和方法。
再次,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众多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说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替代性,主要是因为,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经济理论和财经知识。
因此,针对以上结合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当中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充分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课程特点、工程管理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有必要进一步对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中不适合工程管理发展的部分作出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以便提高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理论和实践作用。
三、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探讨
(一)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主要设置了工程建设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因此,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相对较广。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时不仅要注重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且要求校方重视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加强对于实操能力的锻炼,以便打造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就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毕业后可能会遇到的职业机遇和风险而言,虽然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为了应对日后错综复杂的工作和市场发展环境,首先需要学生通过理论性的学习获得一定的职业认证资格力度,同时也要学会用所学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方法,优化整个仙姑工程的运营状况,解决在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和已经出现的具体问题,提高整个项目的实行能力,帮助所在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在工程管理专业中进行会计与财务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
需要明确的是,在实际的理论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就业方向,在授课时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的侧重点与会计专业的重点有所调整,进行科学的课程编排。虽然只要求学生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和熟悉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这样的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减轻一定的课业负担,但是对于学生实现更加长远的人生发展和职业规划来说,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性,需要引起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以便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程编排方面做出更加喝了、科学的部署。
考虑到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发展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层面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种涵盖,因此很有必要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后,融入的社会实践当中来对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严格的检验,以帮助j实现对于本专业工程管理课程内容的升华和反思。只有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动手能力的提升,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记忆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理论知识,便于教师与学生实现进一步的沟通,才能够确保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来结合教学目标与要求,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整合,以达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和提高学习兴趣等目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进一步需求,有必要再次明确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授课特点,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将会计与财务知识与工程管理的具体案例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将相关理论知识落实到实处。在现阶段,虽然我国高校在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结合实践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来共同完善。除此之外,高校也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个方面,结合社会企业支持来共同推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我国高校教育在下一阶段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创新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任力.基于执业能力分析的工程管理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研究[J].财会教育,2013,04(08):119-121.
[2]张淑萍.用“情景教学法”突破会计入门之难[J].安康师专学报,2005,10(03),17 (05):122-123.
[3]陈琳.工程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2(04):51-54.
[4]潘龙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法研究及应用[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12(01):85-87.
一、调整《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
在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中,会计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的教学大纲都把会计学课程设为必修课。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传统的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采用简化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做法不能较好地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需要,应该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非会计专业的专业特点,设置《会计基础》这门课。根据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会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既不应是《初级会计学》的照搬,也不应是对《初级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学》的简单组合形成的《会计学》,而应是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完《会计学》后掌握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各种经济业务的核算。但这种教学只注重会计方法的灌输、会计制度的记忆、具体会计方法的详细介绍。即只侧重会计信息的数据来源,忽视了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地说,教材内容以具体方法为主,面面俱到而太过细化,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也很难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讲解透彻。学生完全建立在抽象理论基础上的理解也很难抓住重点。因此在对会计学内容讲解时,应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要求突出重点,调整《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加入简单的会计实践课程,形成《会计基础》这门课。
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应包含以下具体内容:第一章 概述:本章从会计信息对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导出会计的概念、特点,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应遵循的会计原则、会计规范等会计基本知识。第二章 会计循环:本章主要对会计等式、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试算平衡、结账进行介绍,使学生初步熟悉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理解会计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对会计工作循环有初步的了解。第三章 结合专业特点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从各专业的特点出发,介绍用借贷记账法对各行业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使学生能够根据记账规则对简单的经济业务活动熟练地进行账务处理。第四章 财务会计报告: 本章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使学生加深对各种会计报表的认识,理解各种报表对企业管理工作的独特作用,为下一步进行财务综合分析的学习打基础。第五章 实践环节:从经济业务发生产生原始凭证开始到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一个会计循环的模拟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会计实务有一个全面而真实、形象而具体的认识,从而了解会计在所学专业中的作用。第六章 会计报表分析方法: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三大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使学生树立会计报表分析整体性、综合性的观念,在理解财务报告编制的基础上,掌握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
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帮助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树立会计思维方式,了解会计工作实践,对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全面认识会计与其专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职能管理的关系,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二、调整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
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对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包括的专业课程有: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西方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行业比较会计等。这些课程可以根据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财务会计体系、管理会计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财务会计体系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西方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行业比较会计;管理会计体系包括: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体系包括: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根据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对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体系重新设置。
首先设置会计学体系课程,会计学体系课程是奠基管理基础知识的课程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与企业业绩评价等。该课程体系包括了原有三个方面知识体系的基础部分,以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决策为主线,阐述会计与财务的基本理论、方法;提供了认识、核算企业经济活动、看懂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知识基础与技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其次是工商管理提高层,设置决策与控制会计、财务管理课程、其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学、证券投资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该部分以对经济活动的决策与控制为主线,阐述会计与财务应用在企业内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酬资、投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类(工商管理类非会计)各专业可在学习会计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本课程。将会计与财务体系划分为两个层次、重新组织设置课程,与只开设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两门课程相比更广阔地包括会计与财务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使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科学合理。
调整之后的课程体系除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的内容外,还包括财务报告分析与企业业绩评价等内容,并且更加注重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企业。会计必须满足企业经济决策的需求为经济决策服务的观念,吸取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学教材的精华,使教学内容与国际相协调更好地满足培养经济(非会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
三、实现会计学与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课程的交叉互补
经过以上会计学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和会计、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的调整,在对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开设课程时注意两类专业课程的交叉互补、融会贯通。
1.会计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
1.1 问卷调查发放及内容设计
与财务管理专业的侧重点不同,非财务管理重点是对会计报表的分析,在工作中要能看懂财务报表,为企业培养出全面的管理人才,能够从会计信息中获得所需要的决策信息。目前,我校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课时为64学时,含理论与实践环节。为厘清我校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教学满意度,以便提高会计学教学质量,我们组织了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教学满意度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系本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非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调查专业涉及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本次调查采用随机原则,问卷按每个专业30份发放,共计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7份,有效问卷137份,回收率 91.3%,回收问卷有效率100%。问卷中第一部分调查的是非财务管理专业开设会计学、学生对教学不满意的原因、以及有必要开设会计学实验的原因;第二部分调查的是学生对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教师授课的满意度;第三部分调查的是学生对会计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验课的要求。
1.2 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统计
1.2.1 对会计学课程的了解程度及兴趣
从表1看出,51.9%的学生在学习会计学之前对会计学了解不够,可是这并没有淡化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这和现代社会与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授课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向学生多做一些有关会计学与经济类其他学科关系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前有大致的了解,使他们在学习这门课之前从内心强化对学习会计学重要性的认识。教师也要明确教学目的,主动的提出新的教学思路,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哪些需求都是教师要解决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教师在授课时才能放矢。当前塔里木大学经济类的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会计学的认识更是模糊,在这些学生的意识中认为会计学根本就和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认为学习会计学和未来的所从事的工作没任何关系。另外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学习会计学知识与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内在联系认识不清,教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内容缺乏了解,把握不到会计学在非财务管理专业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联系起来,从而也就提不起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
1.2.2 对开设会计实验有无必要的调查分析
从表2看出,93.9%的学生认为开设会计学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会计学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通过实验实习来加强理论消化,我校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平台,由教师结合授课内容编写实验指导材料,让学生模拟企业的会计角色,自己动手操作,借助实验实习,熟悉会计核算的流程、方法等,获得了很好的实习效果。但在会计实验中心内,由于缺乏真实的会计环境,所有学生使用的都是同一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相同的。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人们往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况且,会计上还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判断问题。所以,学校加强对学生会计学实验教学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实地实习等方法,以此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1.2.3 对会计学实习地点选择
从表3中可看出,89.10%的学生认为会计实习在校外较好,由于校外能给学生提供和实际相同的工作经历,校外实习是一种实地实习,通过实际工作环境的观察和体会,了解和熟悉实际工作环境和岗位规范以及工作流程,逐步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会计学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
2.1 对会计学教材的满意度分析
由表4看出,23.4%的学生对教材是较满意的,6.5%的学生是很满意,也有49.6%的是没有意见的,对教材没什么看法,对于满意的学生来说,他们认为教材无论是从编排还是内容上都适宜我校学生的学习使用,从现在的教材可以看出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不过也有20.3%的学生对教材不满意,学生认为教材里有的内容过于专业,且和自身专业的需求不相符。
2.2 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及分析
从表5看出,6.6%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是不满意的,并且还有7.4%很不满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内容过于专业,很多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听不懂,时间稍长学生就对这门课失去了兴趣,导致了学生在上课不会专心听讲等。还有一部学生认为自己不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学这门课和以后的工作没有关系,从而导致了他们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对非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在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有别于财务专业,如何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不过也有43.4%的学生认为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容与企业管理相融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由此看出这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是满意的。
2.3 对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满意度分析
从表6看出,13.9%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不满意的,8.8%的学生很不满意的,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太少,没能及时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理解。原因是会计模拟实验课是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设计的,实验内容以会计核算、手工财务处理、记账、报表等,对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太难。对于非财务专业的学生应从基础会计知识进行培养,作为管理人员最基本的就是要能看的懂财务报表,对其进行分析,从中获得准确的会计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2.4 对授课方式的满意程度分析
从表7看出,34.3%学生对现在教师的授课方式不满意,24.07%的学是很不满意,他们希望教师能结合更多的案例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对会计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也希望教师能在课堂上多与学生加强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但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虽然授课教师在教学当中是主体能够推动学生的学习,但是这样学生始终是在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通过调查还发现学生对讲授快学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学生认为教会计学的教师应该具备与会计学相关较强的专业知识,在实践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讲课时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教学的建议
塔里木大学经管类本科生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将学习者培养成为使用会计信息的合格人才,并且培养成为企业未来的优秀管理人才。掌握会计特有的思维方式,注重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将会计学知识融入自身专业,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工具,运用会计信息做出生产、营销、投资、融资或其他决策等。授课教师应结合不同教学方法与手段,使会计学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1选择合适的教材,实现针对性教学
我校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他们将来从事会计职业的不多,因此,非财务管理专业的会计学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传授与专业相关会计理论知识。现在许多非财务管理专业使用的会计学教材与自身所学专业不适应,教材的选用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类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结合非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突出会计信息的使用与分析,在结构、内容中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教师授课时结合管理科学与会计核算知识的教案,让学生通过经营管理了解会计,通过会计知识增强管理。
3.2 以专业特色完善会计学教学内容
从以往教学经验中发现,教师授课时大多采用制造业的业务为例来讲授会计核算,不能满足各专业的学生需要,应针对学生的专业,以上述基本内容为基础,加入适当的专题讲解,将各专业的特点在会计上进行反映,做到有针对的讲解,激发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增加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虽然在会计准则中没有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规范,但它也是今后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开设课程时可以加强对旅游服务业会计的讲述,安排的会计知识讲授,体现专业特点,拓展专业技能,对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应当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视角出发,因为如何正确合理的分析并使用会计信息才是该专业学生工作中的重点,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将关注如何利用财务报告信息评估企业的风险与价值,制定企业的投资决策,优化投资结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定位于如何使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出发,通过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专业差异,培养有特点的人才。学校及学院应结合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让授课教师集中讨论,整合出具有教学价值、探讨价值、现实意义强的,同时具备启发性的开放式案例,为课堂教学丰富案例,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结合身边的企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开放式案例,实施特色教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
3.3 强化会计学教学实践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实践环节能缩短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我校可以利用与各类部门与单位的关系,增加学生参观实习的教学环节,去接触、感受企业的生产流程,经营管理流程等,结合会计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学习会计学最重要的是以后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遇到问题能独立解决问题,会计学教学应使学生适应实践工作的需要,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系统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系统。通过完善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增强对企业账务处理的能力,熟悉企业的财务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
3.4 教学方法多方面改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会计学课程有一定的技术性,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授课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也要注重融入实践环节,针对不同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采用吸收式学习,可以将会计核算作为主要的实训内容,在实践环节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非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应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视角出发,引进体验式学习,将企业模拟经营决策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承担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角色,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践企业经营行为,通过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增强学生对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做出合理判断,提高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运用提问、启发式引导、组织讨论等手段,转变教学方法,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和当地会计师事务所资源编写的案例穿插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对会计理论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让学生利用会计的拓展职能,提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提高授课质量。
3.5 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学教师,其知识背景中应至少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等学科的内容,同时,非财务管理专业会计的课程的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并将这些学科的内容深刻领会,融会贯通还要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教学。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学教师。所以会计学教师应利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考察、参观、访问等社会活动,参与到企业的部分管理工作中,丰富授课教师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实践经验,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实际运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实行以会计工作步骤为主线、以模拟企业为依托,教学实践为纽带,实行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爱艳,蒋志辉.探求“体验式”教学与会计学授课的契合点[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1):131-134.
[2]芳,万文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基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09(01):130-131.
[3]逯颖.打造精品课程 推进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7):155-156.
[4]汤湘希,夏成才.谈会计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改革[J].财会月刊.2002(08):13-14.
[5]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J].会计研究,2007(3):39-41.
本文系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本科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会计学为例(项目编号:TDGJ1022)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财务管理专业;信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教育领域中,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结合,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途径???,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实践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整合的意义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沿袭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都进行了必要的改革,而信息技术融入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消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也可以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课堂环境。首先,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变为图形、声音、视频等不同的形式,增强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枯燥的理论知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被激发,从而形成更强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其次,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方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的构建始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倡导学生的个性发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技术发展过快与教学活动需求不适应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教育领域的不断革新。然而,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整合方面,却由于二者的发展速度不适应而产生了一些问题,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过快,使得很多信息技术的应用尚未得到完全了解时,又形成了新的技术,因此而使得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都存在不同的片面性,无法对某一项技术进行深入、完全的了解。
2.2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冲突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但是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并不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对此缺乏客观的认识,而过于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也有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专业的认知不足,拒绝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使得二者无法有效融合。
2.3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不完善
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以完善的计算机设备为基础,而受到办学条件、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学校在设备和资源的配置方面十分匮乏,无法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的保证,所以信息技术无的应用也无从谈起。另外,教师的信息水平是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直接因素,有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运用计算机进行记账的层面上,所以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缺少足够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无法将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
3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整合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并不是单纯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着手,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1创新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理念
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依赖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为了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创新教学理念,构建全新的教学理论基础,以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构建主义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思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内容用不同的形式展示,并且可以在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这对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来说,十分重要。同时,教学理念的创新也是保证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专业有效融合的保障,只有教师认可并且学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才能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出发,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财务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是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才能有效的改变当前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整合。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从教学资源的组织与互动着手,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首先,建立财务管理专业专业的教育网站。针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目标设定,合理规划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内容,并且形成教师资源库、学生学习资料库以及实训资源库等不同的资源库,再通过网站后台的运行要求,设定不同的权限,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和自测功能,并且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递。在这种网站资源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相应的教育和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以将其融入到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成果的评价等环节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环境。其次,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方式,根据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将静态的、抽象的知识变为动态的、直观的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和理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长久的记忆,在理论知识内容不断丰富的同时,学生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结构。
3.3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不同教学模式构建的需求,当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仿真实验教学模式。财务管理专业活动中涉及到很多业务流程,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一个仿真模拟试验教学模式,可以模拟真实的业务处理流程,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对操作流程的掌握,而学生也可以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活动进行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二,协同式教学模式。协同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同一个财务管理专业活动涉及到的问题给不同的学生或者不同的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小组间的合作等方式,集体协作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协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第三,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索空间,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互联网等不同的研究形式,针对某个财务管理专业的问题进行涉入研究,获得相应的信息。比如涉及到财务分析的理论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查询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政策,并且针对某一公司的股票信息进行查询和手机,获得数据信息之后,再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活动。只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效率的持续提升。
3.4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开放的教学环境需要以教学平台的构建为基础,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并且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相关素材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再将其放入到教学网站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站的查询、检索等功能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再根据需要进行登录、下载,这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可以极大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平台。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且对教学资源和信息进行整合,运用网络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化管理,才能保证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与安全性。
4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整合,丰富了财务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不仅可以促进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操作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郑惠尹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凌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系统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5-05-01.
[2]盛锦春,赵武初.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2).
一、掌握财务管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高等教育中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大学里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财务管理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理财技能,给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极大的帮助。同时,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也能对他们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财务管理知识,是每位专业任课教师需要探讨的课题。要提高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课堂传授技巧,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尤为重要。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财务管理的学习目标的要求上,专任教师应提出“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四个层次的要求。所谓“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认知,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正确辨识。“理解”是要求学生逐步认识到所学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关系,并认识到其本质和规律。“掌握”是指学生必须在课后要将自己所学内容用自己理解后的经济术语复述出来,这是将所学内容熟练应用到实践中的基础。“应用”是指要求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用于具体情境中,是知识的拓展与实践,代表较高水平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把对财务管理知识的了解、理解、掌握上升到应用层次。
二、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难处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财务管理存在着不少难处,如先修课程不足,抱怨计算公式太多,掌握起来困难,财务管理的内容复杂,学起来很混乱等等。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一)想学好财务管理,但是会计基础薄弱
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预修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到,对于会计类专业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基础,但是对会计信息的内涵缺乏进一步的理解;对于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学时有限等原因,无法掌握系统完整的会计知识。他们对财务管理缺乏感性的认识,很难理解财务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例如:利用资产负债表模型分析财务管理,筹资管理是对资产负债表右边的管理,投资管理是对资产负债表左边的管理等。
(二)财务管理课程公式偏多,记忆困难
财务管理属于一门公式偏多的课程,涉及很多筹资决策指标、投资决策指标、财务分析指标,不管是哪个出版社的财务管理教材,除了第一章概述部分一般会谈到利率的计算,公式较少外,从第二章开始,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风险价值的计算、资金需要量、债券发行价格、资本成本、杠杆原理等等,基本每一章公式编号都不少。笔者曾经阅读过一本财务管理学教材,对于财务分析这部分内容讲述比较完整,公式编号从1号编到了44号,看一遍都花时间,更何况是把它们掌握下来。
(三)财务管理的内容复杂,难以明确学习任务
财务管理课程的基础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的概述,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具体学习内容从理财理念的角度看,包括传统的“纵向”:以财务活动为主的筹资―投资―资金运营―收益分配的资金运动循环管理;以及“横向”,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环节。内容纵横交错,知识量多,学习难度大。
三、基于教师角度探析财务管理的学习方法
(一)学好财务管理,先修会计学
会计和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中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是将信息系统里的信息进行运用。财务管理需要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要为理财服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秉着学好财务管理的目标,在学习财务管理时,要先把会计学这门预修课程学好。学生要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更好的利用各种会计信息,必须要先熟悉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从取得的原始凭证开始,然后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总账对账,进行利润结算,最后编制报表。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主线进行逆向,更深层次地理解会计报表中直接的和间接的,明显的和隐含的信息,为财务管理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学习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若遇到会计方面的问题,及时查阅资料,请教老师。
(二)掌握规律,攻克公式
虽然财务管理的公式偏多,但是,结合一定程度的理解,会发现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资本成本的计算,资本成本是指筹集和使用过程中所支付的代价,筹集费用是一次性发生的,所以在分母筹资总额中一次性扣除,用资费是经常发生的,所以用作分子,与分母比较后的比率就是资本成本了。不管是债务资本,还是权益资本都是考虑用资费与筹资净额的比值,只不过债务资本要考虑的用资费是税后利息,普通股、留存收益成本要考虑股利增长率,同时留存收益是没有筹资费的。财务管理课程中要数以财务分析章节的公式最多,然而它们并不难记,因为多数指标名称本身就隐含着指标的计算元素,好比“人如其名”。简单举例如下:
第一类:分子公式。是指标的名称就是公式中的分子。比如流动比率,分子是流动资产;速动比率,分子是速动资产。
第二类:分母分子比率。是指构成指标名称的词组按先后顺序可分别作为公式的分母分子,遵循先有母亲后有儿子原理。比如资产负债率,那么资产是分母,负债是分子。资产净利率,平均资产是分母,净利润是分子。
(三)打好基础,抓住主线
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多,涉及的概念也是比较抽象的,计算方法也比较繁杂,要掌握好课程的内容,必须分清主次,打好基础,抓住主线来学习。
打好财务管理的学习基础主要是要掌握财务管理两大理念,即懂得计算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企业的财务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离开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就无法正确计算不同时期的财务收支,也无法评价企业的盈亏;财务活动是有风险的,风险与报酬之间是一种对称关系,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树立起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收益对等观念,以正确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合理处理企业的财务关系。
1.资金时间价值主要弄明白三点:第一,时间价值的作用就是比较不同时点上的流量。同一时点上的流量可以直接对比其大小,不同时点上的资金是不等价的,不能直接对比,必须要把它们调整到同一时点才能比较。所以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就是调整流量,债券价格、净现值、现值指数都是时间价值的具体应用,如果把资金时间价值掌握好,应用就有基础了。第二,区分现值与终值。现值是指将发生的流量调整到发生点的前面,只要将发生的流量往前调即是求现值,比如将2012年初发生的1000元调整到2011年初或2009年初都是求现值。求终值是指将发生的流量往后调到发生点之后,比如将2012年末发生的1000元调整到2013年末或2015年末都是求终值。第三,区分复利与年金的计算。计算一笔资金在不同时点的价值,用复利计算。计算多笔等额资金在不同时点的价值,用年金计算。比如,借助图表就很容易理解了复利现值和年金现值的区别:在图表上,复利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发生一笔金额,而年金是每一个时间点上均有等额的金额发生。因此,求年金终值是复利终值之和,求年金现值是复利现值之和。
2.风险价值衡量主要涉及到几个指标,包括期望值、方差、标准差、标准离差率、风险报酬率。从记忆的角度对这块内容归纳为:一条主线,就是从期望值出发,然后到方差、标准差、标准离差率、风险报酬率。接着就是如何计算了,主要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望值与方差。课本一般是给出一张表,主要有几种情形,已知每种情形的收益率与概率,把概率和收益率一乘,然后相加,结果就是期望值了。方差可以通俗的理解成每种情况下的收益率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用减法再平方(标准差要开方),有多少种情况就有多少个差平方,再与对应的概率相乘最后相加,结果就是方差了。计算出方差,方差开平方即标准差,标准差再除以期望值,就是标准离差率了,标准离差率乘以风险价值指数得到风险报酬率。
3.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在筹资决策中,债券价格的计算;在投资决策中,净现值、现值指数、内涵报酬率的计算等等,都是资金时间价值的运用。筹资、投资和分配作为三大财务活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风险,风险价值观念在投资决策中的运用最为明显,比如期望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因此,学习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可以以后面章节的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为例进行学习,这样也能够进一步理解两大财务管理理念。
4.学好财务管理主要是抓住财务活动这条主线,财务活动贯穿于整门课程的学习始终。以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为主线,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制度等理论问题以及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业务方法。财务管理是一项合理组织资金运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活动。财务活动是财务的自然属性,利益关系是财务的社会属性。首先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借款形成与债权人的债务债权关系,投资者投入形成与股东的受资投资关系。需要多少资金?这需要进行财务预测。取得资金之后可以用于投资和开展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即运营,债权投资形成与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关系,股权投资形成与受资者的投资受资关系,到底是选择债权投资还是股权投资,需要对受资单位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并采取投资决策。营运就是指销的过程,会形成与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的财务关系。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要进行采购预算、生产预算、销售预算等。使用资金过程中,要进行现金预算,财务控制。最后,投资会得到投资收益,营运会取得营业利润,因此资金得到了增值,那么就进入了分配阶段,交税形成与税务机关的财务关系,分红又形成与股东的财务关系。
四、结语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传授一门知识的时候,如果能注重知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能举一反三,那将成为他们终生的学习技巧。所以,在教学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抓住主线学好财务管理理论,深入理解财务管理本质,关键是要树立自身的财务管理理念,只有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促进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 。
参考文献:
自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财务管理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以来,许多本科院校陆续开设了这一专业。但作为高职院校,开设这一专业的院校不多,时间也不长,对于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及教材建设等问题仍存在困惑和争议。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关于专业定位
把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于管理学还是经济学,近年来争论颇多,莫衷一是。在国外,通常把这一专业设在管理学下的金融院(系);在我国,这一专业却往往在管理学和经济学之间摇摆,有的设在经济学下的金融院(系),但更多的是设在管理学下的会计院(系)。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则基本上设在会计系或经管系下。
在财务管理学尚未独立之前,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西方财务理论界认为,金融经济学由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和公司理财学三部分组成,从理论渊源上认定了财务管理属于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财务管理学游离于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学科之中。在1992年11月《企业财务通则》前后,我国的企业还很少涉及财务问题。当时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财务管理与会计之间的关系认识也不清晰,更谈不上研究财务管理与金融学之间的关系,流行的依然是将财务管理纳入在会计之内的“大会计观”,财务管理自然只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研究企业资金运动,为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理财服务。1998年,中国教育部的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财务管理作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规定为一个独立专业,这标志着财务管理专业从会计学专业中分离出来,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而另立门户。
二、关于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对于任何专业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由于财务管理长期置于会计学专业之下,致使我国许多高校在财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之间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错误认识。虽然目前已经将财务管理专业独立出来,但其培养目标却始终是模糊和混沌的,更多的还是套用会计学专业的教育目标。
现在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本科阶段与硕士阶段的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方面可以基本保持一致,即致力于基本财务观念和理财技术的训练,以培养一流的CFO为直接目标。博士阶段的财务管理专业则应以学术研究为基本导向,致力于对财务理论发展的推进。但是,对于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目前还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区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使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特色。
高职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一个独立的体系,它更强调学生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法律、会计、金融理论基础等相关学科知识,能够胜任各类工商企业、证券和金融机构的财务分析、决策、规划与控制工作以及资本市场运营的组织工作的管理型、应用型的中级财务管理人才。
三、关于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可根据其学科范畴,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原则构建成三个层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厚基础”是指设置的公共基础课不仅能承前(与高中课程的衔接),而且要启后(为后续专业课打基础),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缜密分析和运用数据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财经应用文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财经应用文、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心理学、体育等。
“宽口径”是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设置要考虑培养的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上不能过分单一,既要精通所学的专业知识,又要能很好地理解其他相关的经济管理活动。具体地说,财务管理专业应以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以会计学为商业语言,以管理学为工具或手段,以满足执业需要为目的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包含经济学、管理学、财政与金融、经济法、税法、基础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基础等。专业核心课主要包含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学、金融市场概论、投资学、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等。
“强技能”则集中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课程设置上都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公共基础课的教育目标应使学生达到四个一:培养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能写一手好文章(主要是财经应用文)、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专业课的课程设置还应有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专业见习、专业实训和专业实习、会计综合模拟实习(手工、电算化两部分)、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专题等。
四、关于教学模式
(一)注重理论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是当前财务管理教学中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目前,一谈到高职教育,特别强调的就是“压缩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受此影响,有的教师为自己的理论深化有可能脱离实际而疑惑,也有的教师既无勇气详细地讲授财务管理理论,又无能力将理论融入实践,从而导致当前财务管理理论课堂讲授的徘徊与心虚状态。虽然高职教育的重点不在理论研究,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理论教学而单纯地强调实践教学。理论对于实践而言,其作用就在于为实践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框架、一个原理或一个思想。同时,理论教学还能为高职毕业生以后备考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财务软件实验机房,有的甚至还有ERP实验中心,这些都是保证财务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但目前大部分实践教学的内容仍局限于财务会计,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差距太大。因此,学生在完成会计综合模拟实习外,还应走进企业进行实地见习或顶岗实习,进一步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在实践教学中,可实行实验、实训和实习的方式,以此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整合相关课程
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具有极强的边缘性和交叉性,如何解决财务管理学与管理会计学和成本管理学交叉重复的问题,同样是极其重要的。由于管理会计学既无研究的特定对象,又同样是资金、成本的决策、计划和控制问题,因此,管理会计学就显得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将管理会计学中的资金时间价值、投资决策、存货决策、全面预算和责任会计等内容纳入财务管理学,其他内容(如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管理等)均可并入成本管理学。
五、关于教材建设
目前,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尚无一套自成体系、前后呼应的财务管理教材。现在使用的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或是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的复印件,既面面俱到,又毫无特色。所以,为使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要认真组织制订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教材建设目标。教材建设的原则就是既要有别于本科教材,又要充分体现财务管理课程的精髓。笔者认为,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教材内容混杂的局面,将其一分为二,分别编写财务管理学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有条件的学校和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酌情编写并讲解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教材可选用通俗易懂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财务管理案例教材也可选用较为全面介绍中外企业财务管理成败典型案例的、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教材。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2]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3).
[3]李志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创新[J].财会月刊(理论),2008(10).
[4]章铁生,席彦群.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非会计、非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均将《会计学原理》与《财务管理》作为核心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均由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讲授,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课程与专业知识相容性差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现象。笔者所在高校通过专家论证、实地调研,调整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将两门课程合并为《会计与财务》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后,对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且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一、《会计与财务》课程教学目标
管理类专业《会计与财务》课程的教学总体目标应与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有所区别,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如何生成,掌握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管理理念,并掌握如何利用已生成的会计信息与财务信息进行预测与决策,帮助学生树立会计思维方式与财务管理的理念,以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1)认识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与自身专业的联系;(2)理解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的基本方法与理念;(3)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有一定的理解;(4)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编制原理,能够运用报表数据进行指标的计算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分析;(5)树立资金时间价值、风险报酬的观念,理解筹资、投资、营运、利润分配活动管理的理念;(6)了解会计、财务工作组织与相关法规制度,了解会计岗位的设置与内部控制制度等。
二、《会计与财务》课程的教学内容
由于管理类专业未选修过《会计学原理》课程,因此在《会计与财务》课程中,会计部分应主要讲解《会计学原理》的知识,财务部分应主要讲解《财务管理学》的知识。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将二者联合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两门课程是从不同视角研究企业的资金运动,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会计与财务》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可安排如下。
(一)总论部分
本章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引出会计的内涵、研究对象、职能。根据会计的发展历程,引出会计学作为一门学科以及会计作为一项工作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即会计假设,会计工作所提供的最终产品所应具备的质量特征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从研究资金运动的另一视角,引出财务管理的概念与目标。本章的重点为会计假设、财务管理概念与目标,难点为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作用以及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二)会计核算基础知识
本章从会计研究的对象即资金运动引出会计要素,通过对会计要素的再分类导出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可由资金来源等于资金占用这一经济原理解释会计等式,由单式记账的缺点引出复式记账,由收入与费用确认的时间不同引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本章的重点为复式记账与会计处理基础,难点为借贷复式记账法下会计账户的结构,理解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三)资金时间价值
本章从不同时点上相同金额货币的价值问题引出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通过如何将不同时点上的资金进行比较这一问题引出终值与现值的概念,分别从一次性款项收付和系列款项收付两种情况说明复利与年金两种情况下终值与现值的计算。此外,根据投资风险概念引导学生学习风险报酬与必要报酬。本章的重点为复利与年金两种情况下终值与现值的计算,难点为学生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报酬观念的确立。
(四)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与相关财务活动管理
本章从制造业企业主要的经济业务过程,即筹资过程、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与分配过程,讲解资金运动的会计核算及资金的管理理念。针对筹资过程,应既从核算角度讲解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核算,又从管理角度讲解权益资金、负债资金的筹资管理理念。针对供应过程,应既讲解固定资产、原材料的核算,又从理财角度使学生认识到内部长期投资的管理理念。针对生产过程,应既讲解原材料、工人工资、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又从理财角度讲解现金、存货的管理。针对销售过程,应讲解销售业务的核算以及应收账款的管理。针对利润形成与分配过程,应既讲解利润形成与分配过程的核算,又讲解企业利润分配的原则、股利分配政策等。这种授课内容安排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与财务所研究的内容均为企业的资金运动,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所处的视角不同。本章的重点为借贷记账法下各种账户所代表的含义,难点为各种账户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学生对主要经济业务过程财务管理理念的建立。
(五)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本章从常见的原始凭证之一发票引出会计凭证,由会计凭证所反映的信息不完备这个缺点,引出会计账簿。讲解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内涵和内容时,由于原始凭证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与填制要求;记账凭证主要是会计工作处理流程中的一个基础性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了解记账凭证的基本要素与填制要求。对于会计账簿,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会计账簿的启用规则、登记规则、结账、对账,同时理解账簿的内涵、作用与分类。
(六)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分析
本章通过对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的回顾,引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原理。介绍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强调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报表。要求学生理解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理解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的填列方法,熟悉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所代表的含义。在这一基础上,引入基于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偿债能力分析。介绍利润表的定义,强调利润表属于动态报表,简要说明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求学生理解利润表的编制方法,理解利润表中各个项目的填列方法,熟悉利润表中各个项目所代表的含义。引入基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数据的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对于现金流量表仅需进行简要的介绍,强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重要性。
三、《会计与财务》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由于开课对象为非会计学、非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因此基于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且对该课程不够重视的现状,必须改变针对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更多地引入案例式教学、仿真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例如,对于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与相关财务活动管理以及财务分析部分,应较多地引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开展互动式学习。对于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以及财务会计报告部分,应进行仿真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填制支票、发票、记账凭证等凭证以及账簿,利用资料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此外,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方面,应要点突出、色彩配比协调、文字简洁明快,更多地将课本之外的信息展示给学生。
四、《会计与财务》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笔者所在高校在每学期课程结束之后,均会组织学生通过问卷方式匿名对任课教师进行网上评价。评价项目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三方面,每方面满分均为100分,2009年至2010年学年学生网上评教结果见表1,2011年至2013年学年三个学期学生网上评教结果见表2。
从表中可以发现,相较于2009-2010年学年,2011-2013年三个学期学生对该课程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数均有大幅度提高。主要由于该课程于2009-2010年第一学期首次纳入教学计划,并开始授课。教师对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均不具备较为准确的认识。而在开课两个学期以后,任课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梳理,最重要的是对所开课的学生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将该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联系等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提高教学水平的相关对策。从学生网上评教结果来看,这些对策的实施效果较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2-0070-03
财务管理,可以说是一个既老又新的专业。说它老,是因为1998年教育部就将其从会计专业划分出来;说它新,则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一直比较模糊,如何加强专业建设,怎样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各个高校也在不断探索研究之中。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即目标是实用化,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财务管理实训目的就是要通过完整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1]
一、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
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以就业为导向这个目标的引导下实施了实训教学,并以此为重点,放弃了沿用多年的纯理论讲授。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令人欣喜的,但整体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现阶段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实训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训模式同质化严重
财务管理专业是从会计专业中分离出来的,但大多数高职院校中都同时开设这两个专业。由于两者之间在很多地方都有共通性,所以两个专业主干课程的开设也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理论课程设置的同质化
也导致两个专业在实训模式的建立上很相似。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实训都已经十分成熟,其实训的重点是以中小企业为模拟对象,对其经济业务进行全面会计核算,即会计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虽然会计知识是一个优秀财务管理人员必要的知识储备,但是纯粹的会计核算训练并不能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与特点。有的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实训内容上加入了财务报表分析,但是财务管理人才的技能(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不单单只是财务报表分析一项。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训同质化的现象,说明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有所缺失。[2]
(二)实训方法单一
目前财务管理实训方法比较传统和单一,一般都是教师先对实训教材的内容进行初步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操作。这种方法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较大的帮助,相当于老师将前面所学的理论课程又进行了一次复习。同时,很多院校在实训中并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实践经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尤为重要。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环境多种多样,所就业的企业及其经营和财务状况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实训的时候,教师更应该注重对能力的培养,而这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达不到的。
(三)师资力量缺乏
在“十二五”期间,高职院校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但是过快的发展速度也使得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存在数量和结构上的问题。首先,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各高校师资数量不足,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14的标准。教师数量的缺乏导致学校在组织财务管理实训时有捉襟见肘之感。其次,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群体的建设不到位,难以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占绝大多数,他们往往是刚从高校毕业就进校任教,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很扎实,但由于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在实际操作方面则有所欠缺。[3]再次,部分高职院校还是沿用旧的人事管理制度,导致实训教学存在教学强度大,待遇不高等问题,一般教师不愿意从事实训教学,实训教师队伍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软硬件条件落后
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已经为大家所认知和认可,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很多高校的现状是硬件设施普遍缺乏,资金投入和专业实训室的建设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就拿实训室来说,一些传统专业如会计、会计电算化的实训室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经比较完善了,而财务管理作为相对年轻的专业往往没有专业的实训室,很多好的想法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更不用说什么实训模式和体系的建设问题了。
在软件方面,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也有很多不足,比如会计专业的实训仿真度很高,学生经过认真的实训,对企业的会计流程就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进入到工作岗位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手。而财务管理的实训很多仅仅是给几个案例简单分析分析,实训的过程和上课做题目没有太多区别,难以达到实训的目的。
二、完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
实训教学的对策
根据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应该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突出财务管理实训重点
财务管理专业属于会计类专业,必要的会计核算实训是必需的,但是,在实训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一定要突出该专业的特点。管理学上有一句话:企业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财务管理解决的问题就是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最终给出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决策。所以在实训内容设置上应该更加注重管理方面,具体来说可以适当减少会计核算训练的内容,重点以分组案例讨论等模式来进行对抗性的练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懂得财务管理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数学,而是千变万化的,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做出最优的决策才是实训的最终目的。[4]
(二)增加财务管理实训手段
在实训内容完善的同时,选择什么样的实训手段也很重要。目前,在实训教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以下实训手段:
1.引入多媒体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技术已经应用到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当中,为了使实训更加贴近实际,很多高校已经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财务管理实训中。其优点主要有:(1)教学软件提供的资料仿真度更高,有些内容是手工实训中很难见到的,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因而比较受欢迎。(2)利用电脑进行信息处理,提高了计算效率,节约了大量的计算时间。另外,在评分阶段利用电脑进行智能判断,既公平又高效。(3)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训效果比较好。目前比较常用的工具是Excel,通过Excel在财务管理实训中的运用,既可以提高学生各个专项能力,也使其熟悉了电脑办公工具的操作。
2.进行ERP沙盘模拟对抗。现在比较流行的ERP沙盘模拟对抗也可以引入到实训课堂上来,ERP沙盘可以有效地模拟企业的运行状况,让学生认识企业的完整流程(从分析市场定位制定财务战略,到组织生产经营销售,直到最后的财务结算分配等),理解ERP的管理思想,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所以,ERP沙盘模式对抗可以解决传统实训的不足,提高实训效果。
3.聘请企业的财务专家进行指导。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财务专家到学校来指导学生实训。由于他们在企业工作多年,非常熟悉自己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现状,对现实工作中的财务管理热点有深刻的理解。高校可以邀请他们来校就其所擅长的方面进行专题讲座,比如融资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等。专家们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向学生传授财务管理经验。当然,讲座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重点在于拓宽学生的思路,讲座结束后要求学生写一份学结在班上互相交流学习,以便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三)加强财务管理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
首先,应改进高职院校师资引进机制。在高职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区分较为明显。普通高等院校在引进师资时主要以“学术性”为标准;而高职院校在进行师资建设中则更加注重“应用技能”。所以高校在招聘优秀人才时,一方面要根据教师的需求量广开渠道,补充研究生、海外留学生等;更要注重从企业和产业部门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一线的工作经历,再经过教师培训,会比较适合作为实训课程的教师。
其次,要加强对自有教师队伍的培养。由于各高校年轻教师普遍比较多,他们没有太多的企业财务管理经验,在进行实训教学时难免会纸上谈兵。高职院校经常谈要建设“双师型”的人才队伍,但是在我国,就目前来看,“双师型”流于形式化。据统计,我国大约有60%左右的“双师型”教师没有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只是单纯的考一两个证书,并没有真正掌握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安排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以提高专业技能,使其成为合格的财务管理实训教师。
(四)增加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训室
实训室的建立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分析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有的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训室,有的学校的专门实训室也只是一间普普通通的教室,软件硬件都不太符合实训要求。有些走在前面的高校采取的模式是和一些企业如财务软件供应商联合建立实验室,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能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实习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招聘人才的渠道。当然,如何找到实力较强而且对口的企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企业来说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效益的问题,这都需要高职院校做大量的工作。
(五)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校内实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对实际工作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毕竟和现实的工作环境不同,不能将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进行模拟。而校外实训,则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将学生送到企业去,这样既可以给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提出建议,又解决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问题。如果能形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对学校来说是最为理想的结果。
当然,校外实训的主要问题还是企业的选择问题,一方面学校对企业有要求,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要较大,管理正规,有较好的硬件设施保证学生的实习环境,地点也不能离学校太远等;另一方面,企业不是做慈善的,他们看中的是和学校合作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收益。所以,如何能做到双赢,需要学校和企业深入探讨,而且,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十分重要。[5]
综上所述,在全国高职院校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如何使财经类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真正办出特色,实训课程该如何体现专业特点且和社会需求相接轨,是我们要仔细思考的问题。只有进行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才能保证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足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董芸.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设想[J].财会通讯,2010(4):151-153.
[2]王虹英.高职《企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形式探讨[J].财会教育,2011(16):77-78.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企业的整体管理体系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专业的知识体系构建企业的职能部门。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中,要明确企业的资金动向,践行企业的财务行为。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机构设置中包含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等。两种组织形式互为依托,相互作用,进而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工作。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两种组织形式的关系简明,职能有明确的划分。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岗位设置。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决定着财务机构的岗位设置。在具体的岗位设置中,因为企业对财务管理理念理解的不充分,相关专业知识的不全面等原因,极易发生设置的岗位交叉重叠的现象。甚至有些企业因为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匮乏,没有设置具体的财务管理岗位,出现财务管理职能的混乱。而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财务管理职能的实际作用发挥的不全面,终将导致企业财政出现亏损的状态。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对财务管理重视的程度不够。企业面临着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随着经济全球化,来自于国际上竞争的压力,致使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和侧重点过于重视企业的市场的开拓、产品的销售、经济效益的实现等等。部分企业的领导层将财务管理误认为是简单地对企业收支情况的记录,忽视了财务管理的管理职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状况的整体性的认识难以形成数据性的分析,企业的领导层不能对企业的资金状况和运营状况的现状有全面的认识,继而难以做出符合企业当时情况的正确的选择。
(二)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企业缺乏系统而全面的企业管理知识,意识不到财务管理的作用,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根本没有设置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企业尽管已经知道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没有专业性知识的支撑,构建的财务管理制度没能符合专业的财务管理要求或是不能符合企业的实际的具体情况。致使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执行具体的职能时无章法可循。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将导致制度的约束力的下降,具体的执行工作在实际的开展中寸步难行,致使账目混乱。部分企业尽管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不能做好财务管理的具体办法切实地实行。企业的管理层没有形成时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意识和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观念,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三)企业发展的资金短缺的现象严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的支持,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的阶段如果没有实现一定收益的留存,那么企业发展的后劲不强。企业的贷款虽然能够暂时解决企业的问题,但是企业的融资途径过于单一,在一定程度加大了企业资金的流逝,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自身的情况也导致资金筹措难情况的出现。企业的产权的独立性是企业能够实现贷款和其他融资成功的根本原因,部分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或是暂时内为了企业的发展,导致当前情况下的产权不清,贵任不明的情况,致使企业不能贷款。更加加大了企业融资的困难,使企业的创新活力难以开展,也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对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领导层的理财意识。企业的领导层是制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决策者,实行财务管理的推动者,管理层理财意识的加强,能够自上而下地有效实现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对企业的管理层采取分批次、不定时的培训,加深对理财知识的理解,更新企业理财管理的理念。在企业创造的学习机会中,学会先进的理财知识,形成正确的、系统的理财观念,可以把对理财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的运用能力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层工作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使企业的领导层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理财意识的加强对企业发展和强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
是财务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具体标准和工作完成情况的标杆。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更加符合企业自身财务工作的情况。报销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成本分析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等等,完善具体的工作细则,力求简约,合理分配企业的收入。
(三)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准。在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提升,管理制度的优化后,要逐步地、整体地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准。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是财务管理理念和具体制度的执行者和推动者,他们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践的程度和工作完成情况。一支专业的企业财务管理团队能够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以以人文本的工作理念作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水准的工作标准,公平、公正的制度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最好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企业内部良好的运用机制也是企业在招用人才时的“金子招牌”是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企业的无形力量,也是实现企业内部创新精神和公平的竞争意识形成和持续发展的促进因素。能够成功地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够使他们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并且这些措施也是杜绝滥用职权、财务数据不清晰等不良财务管理现象的有效举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层要重视招用的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同时,要注重他们的职业操守,在进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于职业纪律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也不能放松,抓好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财务管理员工的具体工作表现和专业知识的程度进行专职、专岗的相应培训,让其专业知识体系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符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能够跟上企业战略性的发展步伐。并且在具体的培训课程和体验课程中,有意识地增加对最新的财务以及法律、法规的知识的解读和分析,帮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树立新时期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有的理财观念,形成全面的、专业性的知识体系和实际操作能力与良好的观察、分析和预测能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整体水准的提升,进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资金的合理安排和利用,保证企业战略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划的完成,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