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基础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7 11:12:0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管理学的基础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篇(1)

前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打破了传统的农村结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的向城市输入,虽然带来了城市财富向农村的转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破坏了几千年的家庭结构。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民族地区务农人口进城务工致使大量留守儿童滞留农村,寄宿制小学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更担负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因此发展寄宿制小学自身责任重大。寄宿制小学发展的好坏会影响到未来儿童的成长成才,必须要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既要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也要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做人道理的知晓。

一、寄宿制小学

我国农村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着教育资源分布散乱,教师能力水平不高,教育质量能以满足群众需要的客观问题,这在少数民族地区显得尤为严重。凉山地区以山区环境为主,自然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孩子们上学难问题由来已久,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比较频繁,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未来发展,也会影响我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的战略。凉山地区较早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于2003年出台了《凉山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办法》对寄宿制小学教育做了良好的引导,促进了凉山地区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二、凉山地区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

凉山地区少数民族占了人后的半数以上,加上地理外置偏僻,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彝族的在人们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孩子们在入学之前长期说自己的方言,缺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只有进入到小学之后才开始接触正学的汉语学习,因此学习能力与汉族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少数民族孩子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兴趣爱好,也更愿意与自己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孩子们交流,这样也不利于彝族孩子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家长角色的不足也是影响孩子们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多是多子女家庭,加上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会受到来自观念上和经济上的影响。学校教育也扮演这重要的角色。语文老师普通话是否达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是少数民族孩子接受汉语的第一个窗口,如果早期汉语教学不标准后期将很难改变。

三、如何加强小学生们基础知识学习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决定一个孩子语言水平的高低往往不来自于一时的教育,而是来自生活氛围的营造。凉山地区小学生们汉语口语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处在良好的汉语环境中,因此要在寄宿制学校营造一个说汉语的良好环境。小学寄宿制学校要合理招收学校学生,保持汉族学生达到一定的比例,不能一个学校仅有极少数的汉族学生,这样的学生比例是不合理的,不利于良好汉语环境的营造。要在学校里养成以汉语为荣的氛围,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加强汉语测评的分量,使孩子们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鼓励兴趣式学习。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尤其当孩子们处于小学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们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这个时期如果能是孩子们对汉语学习保持旺盛的精力,将是汉语学习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们往往是一板一眼的教授拼音、读写能力,对于年少好动的小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有着旺盛的精力,但他们缺乏持续的注意力,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是乏味无聊的,加上孩子们没有汉语语言基础,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这种教学放大并不能够很好的提高孩子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要不断地给学生们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是汉语学习有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能够使孩子们在积极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三)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一直存在,这就需要学校严格教师选拔标准,汉语基本能力不能只依靠语文老师,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具有良好的汉语读写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的课堂上强化汉语学习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要承担起汉语教学的重任,汉语课堂可能是少数民族接触汉语的第一堂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早期汉语教学不标准,后期的改变将会很难。语文老师要树立崇高的责任意识,教师职业不是一份简单的职业,身上肩负着培育祖国外来栋梁的重任,教师只要认识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要性,并贯彻落实现实的行动中,才会真正促进寄宿制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其他教师也有尤其注重汉语教学,少数民族孩子自身的语系使得他们在学习汉语时面临的障碍要比汉族学生们苦难的多,因此要全方面的注重汉语读写能力,不同专业的老师也要肩负起传播汉语的责任,共同促进寄宿制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创新学习形式,积极开展汉语听写能力竞赛活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书写文字越来越少,引起了人们对汉字听写能力的担忧,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央视快速反应只做了一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节目的形式呼吁大家关注文字书写能力的下降,通过具有影响力的形式引导人们更好的学习汉语。寄宿制学生学习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定期举办汉语听写能力大赛,设置不同的奖项鼓励孩子们参与到汉语学习中来。通过一些这种形式的活动激烈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发挥孩子天性,进行启发式教育。寄宿制小学生的生活绝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要鼓励孩子们之间积极主动的用汉语进行交流,在自然地交流环境中、默默促进汉语读写能力。老师们要多关注孩子们的生活,而不能只依靠课堂教育的成果,毕竟生活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课堂,孩子天性热爱交流,寄宿制正好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小学生对于单纯的课本教育往往缺乏兴趣,这就需要老师们进行启发式教育,引导孩子们通过一个名词学习到另一个名词,从一个意义延伸到另一个意义,进行启发和拓展式教育。

四、总结

凉山地区加强小学寄宿制教育的发展,其目的最终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基础知识的教研课改上要立足少数民族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同时鼓励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在不断地课改中着实提高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

篇(2)

1、管理中的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检查、监督,确定组织活动进展情况,对实际工作与计划工作所出现的偏差加以纠正,从而确保整个计划及组织目标的实现。

2、 控制管理的要素包括:控制对象、控制主体、控制方法等。

3、控制工作的基础是计划。

4、计划是控制的标准、程序和范围。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39-0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基础护理学又是各专科护理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深化理论课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护理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几年,通过我们对往届毕业学生的调查表明,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护理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加强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提高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对学生顺利进入医院实习、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减少护患矛盾至关重要。切实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强化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管理重点。

一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转变教育的思维定势

1.加强教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山东协和学院原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评审,批准改建为普通本科院校。山东协和学院护理学院根据高职人才培养基本理论及办学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用得上、留得住”,实践能力强,面向基础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一线等工作岗位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近三年,在教师队伍中,加强教育学习,培养教师牢固树立护理专业不同教育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人才培养目标上来,统一到学院的教书育人工作上来,形成共识,并落实到实践教学中。

2.注重培训,转变教育方式上的思维定势

目前,我院基础护理学的任课教师都较年轻,全部是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直接来校任教,其接受教育培养的模式与应用到本院的实践教学有一些差距。教师们注重大学的教育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的授课方法。同时,学生到医院实习后反馈信息,认为我们的教学与医院的实际工作有一定差距。教师即使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双师”培训,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但还是面临着与临床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因此,要转变教师在大学中所受教育方式的思维定势,从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护理人才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确定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经过培训使全体教师转变高等教育方式的思维定势,逐步形成有别于大学教育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思想。

3.注意引导,在各教学环节中紧扣人才培养目标

注意引导教师在备课、课堂教学、示教、实训等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紧紧围绕培养人才目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临床一线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织开放课、讲学、观摩教学等,有计划地了解当前医院先进护理理念、学术动态及护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培训、研讨,合理应用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组织实训教学,积极练习护理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认真备课,改变教学理念,达成共识,并及时渗透到教学中,尽量弥补学校教学与临床实际状况之间的差距,使教学各环节与临床实际融为一体。

二 突出实践教学特色,强化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职护理人才的主要特征。因此,在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中,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及时调整理论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管理体系,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1.完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

为确保实训课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研室要从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入手,对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先后制定了实验课管理细则、实验课排课管理细则、实验课教师管理细则、实验课学生管理细则、达标测试及达标卡管理细则和实验课质量检查标准。对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坚持每周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有记录,定期有讲评。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坚持学院、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监控”,坚持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和社会评价教与学的“三评监控”制度,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2.创建技术操作达标标准

创建制定技术操作达标标准,给每名学生建立达标手册,记录每项技术操作的考试成绩,此成绩占《护理学基础》学科总成绩的40%。教研室主任坚持参与听示教课,巡查实训课堂,参与学生的实训课、达标测试及技术操作竞赛,以掌握、了解教学进度和学生技术操作能力的情况,及时反思实训教学中的不足,引导教学方法的改进,加强辅导训练,逐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3.对任课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篇(4)

气候在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像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导致荒漠化主要的自然因素。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气候这一部分的地位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相当显著。高中地理教材中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以大量的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很有必要比较分析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1高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

1.1气候的形成没有占用单独的章节,对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高度概括

人教版高中地理在必修一的第一章《地球上的大气》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讲述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其主要理论知识只有两小段话,第一小段主要说明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小段主要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所有文字都是结论性的概括出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1.2主要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没有全部列出,只以案例的形式出现

主要在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的气候具有明显地带性,高一学生刚学完三圈环流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很好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因此,述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显得得心应手,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了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成因和基本特征。

1.3论述气候形成的综合因素时,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活动

课本给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多年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表。然后提出问题,让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从而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初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

2.1气候的形成机制占单独的章节,由浅入深详细论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用整整一章内容专门讲述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详细讲述了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相关知识。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由于把气候一部分分四节讲述,因此特别具体详细,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2.2讲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逐步分层展开,篇幅较大

课本第三节把世界各地气候差异主要归因与太阳辐射的差异,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第三节并列分层讲述了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3世界主要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全部列出

课本第四节列举了世界主要的十种气候类型,按照温度带的差异排列,首先先讲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其次是对比较分析亚热带的两种气候,温带的两种气候;最后是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每一种气候类型主要让学生看图得出其分布位置,根据气温和降水数据认识其气候特征。

3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初高中气候类型分析讲述相似点分析

初高中地理教材在气候一部分的安排分别符合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突出地理教学特色,运用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表。初高中地理教材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学生的“活动”设计占了较大比重,突出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不同点分析

从前面“初高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的论述可以明显看出初高中地理的不同特点,高中地理教材由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出气候类型,内容精炼。初中地理从对气候的认知开始,详细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而且在区域地理中把不同类型的气候具体化,在不同的世界地理区划中像“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近国家”都把气候和区域地理特征结合起来,成为区域自然地理中非常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深刻影响当地的地理环境。

3.3高中气候类型的学习应该重新温习初中内容,然后提升总结

篇(5)

在布满荆棘与鲜花的职场面前,习惯于张扬个性、喜形于色、缺乏行为规范、做事拖拉马虎、没有长远目标的职中生,首先要学会管理好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开发自己的潜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成功走入职场。从自我管理出发,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在职场天地里才能找到适合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价值。学会管理自我是职中生成功走入职场的“入场券”。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们经常想要改变他人,却少有人愿意改变自己。”多数自命不凡的职中生是很难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其实,改变自我是收获最大的投入,外在环境中各种纷繁复杂的因素使每个人对他人和事物的管理受到很大制约,但是对自我的管理与开发,相对来说是投资回报率更高的机会。加强自我管理的力度,对职中生职场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一、管理自我的价值观

对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发展之间的取舍,都是一种价值观的判断。职中生要发扬古人“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审视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对照一下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的价值观,列举出他们的优秀品质,是否能在自己身上找到对应的价值观,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对于发现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不良价值观,要分析形成的原因,或者可以请自己的良师益友会诊一下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有问题,并请他们协助你调整。同时,学校要确立组织崇高的价值观,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以此来影响职中生的价值观朝着积极的方向改善。提倡鼓励积极的价值观也是学校对社会道德应尽的义务。

二、时间的管理

这应该成为职中生的必修课,是有效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我们教师要教会职中生时间管理的技巧:①根据事务性质来安排时间。要认真观察与分析,从中发现时间安排的规律。②编制自己的效率手册、月度或者每周的学习工作计划与总结,每日的学习工作按照计划和时间进行。③拨快自己的时钟,就自然而然地加快了节奏,能挤出不少时间。④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做事要避免拖拉。⑤少说空话,努力实干。即将步入职场的职中生应学会卓有成效地管理时间,使自己的行为离目标越来越近。

三、才能的管理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等待发挥,开发自身的潜能,发挥自身的才干,是自我管理的价值所在。职中生可以借助教师发掘自身的才能所在,并依靠自己的观察和反馈分析来真正了解自己最擅长的事,然后将不同的才能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要加强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分析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找准自己发挥才能的领域。本人建议,对于无能为力的领域就不必再徒耗心力、试图改进。人们的时间和精力一定要用在自己所擅长的方面,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四、职业生涯管理

篇(6)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1)03-0011-04

2008年,我国暴发了多起出租车罢运事件,这说明针对出租车的管制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有的文献对出租车的监管方法和必要性的论述相对较多,但对于出租车管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却少有论及,出租车管制是否增进了社会福利?考虑到社会的总体福利,出租车管制应该如何进行?本文将利用福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一、出租车数量管制应以增进社会福利为目标

公共管制应该以增进社会福利为目标,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和信息的不对称,管制部门往往被管制对象所俘虏,或者管制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管制,从而偏离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对出租车的管制属于典型的公共管制,自然应该以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为目标。

出租车行业的管制一般有三种:价格管制,数量管制,标准管制。这三种管制都涉及到消费者和司机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福利有直接的影响。价格的变化会影响消费者的支出,价格越高,消费者的支出也越多;数量管制会影响社会潜在的就业数量和就业机会,也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权。当出租车数量少,准入条件非常严格的时候,社会的供给会减少,消费者的选择权也因此受到剥夺。支持管制的理由之一是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挤,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大城市的拥挤主要是由出租车引起的。也有论者认为出租车是准公共物品,所以要进行数量管制。大多数支持管制的观点对于管制是否真的能增进社会福利、克服市场失灵都没有详细的考查和分析。政府本身也存在失灵的情况,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管制”的结果,却是出现了大量的罢运事件,矛盾不但没有被解决,反而越来越尖锐。因此,认识出租车行业的管制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出租车数量管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帕累托标准是福利经济学中被广为接受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来判断出租车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关键是要考察数量管制之前和数量管制之后社会福利的变化情况。早在1890年,马歇尔就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认为市场总剩余是“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并用“市场总剩余”来分析衡量社会福利的状况。

从市场总剩余的角度看,出租车数量管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如图1所示,d为出租车的需求曲线,S是供给曲线,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情况下,价格和出租车数量完全由市场竞争来决定,此时的价格为P1,数量为Q1,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格与实际付出的价格之间的差异,在图中由三角形AP1E表示;生产者剩余与厂商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的差异,由三角形BP1E表示。如图1所示,没有管制时,价格为P1,产量为Q1。消费者获得所有的消费者剩余,厂商获得所有的生产者剩余,社会的福利没有任何损失,此时的社会福利实现了帕累托最优,若要改善消费者的福利(降低价格)则厂商(出租车司机)就会亏损,若要改善厂商的福利(提高价格)则消费者的支出就会增加。也就是说不可能让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改善而没有任何人的福利受到损失。

当存在政府的数量管制时,市场里的出租车数量必然小于Q1,因为大于Q1的数量管制对市场不会有任何意义。假设政府的管制数量为Qg,相应的管制价格为Pe,这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管制形成垄断,形成供给不足和价格提高的局面,从而损害社会福利。在我国占多数的出租车经营模式都是公司经营,公司经营事实上就是公司垄断出租车的经营权。当市场被垄断之后,就会造成分配性的低效率,体现为在三角形CDE之内的社会福利将损失,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将受损,同时,没有任何其他人的福利会因此而改善。CDE通常被称为哈伯格三角形(HarbergerTfiangle)。在CDE(阴影部分所示)内的任何一点,司机愿意接受的价格低于管制价格Pc,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高于Pf,在该区域的交易是司机和消费者者双方都愿意的。但是由于数量管制,这样的交易不能达成,这意味着司机和消费者的福利受到了无谓的损失。之所以是无谓的损失是因为在司机和消费者的福利受到损失的同时,没有任何人的情况会因此而改善。只要有数量管制,就一定有无谓的损失,数量管制越严格,则无谓的损失就越多。

垄断除了导致无谓的损失之外,还导致福利的转移,表现为原来属于消费者剩余的四边形PcPtPc被生产者占有,这就是福利经济学所说的塔洛克四边形(FuHock quadrangle)。在出租车行业中,占有消费者剩余的并不是出租车司机,而是垄断的出租车公司及各个管制部门。事实上真正的生产者即司机得到的只是Pf的收入,司机愿意接受的价格为Pf,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c,这之间的差距就是管制租金。出租车经营权高额的转让费就是这种管制租金存在的证明。由于管制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收费和拍卖经营权的形式来瓜分管制租金,而出租车公司则通过份钱押金等形式来参与管制租金的分配,并用以弥补购买垄断经营权所花费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管制者必然要求管制租金的最大化,也就必然要求消费者付出最高价Pc,同时只分配给司机愿意接受的最低值Pf,两者之间的差距由管制者和出租车公司占有。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对管制租金的瓜分实际上就是第三方主体对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占有,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状况由此变得更差。这些管制租金事实上也是管制部门资金的重要来源,表现为各种形式的收费和拍卖费。这些被管制部门占有的管制租金,在信息不公开、没有监管的情况下,最终会被管制部门所耗散。由于租金和管制者的利益正相关,因此可以预见这样的低效率的管制并不会自动消失,而会长期存在。另外,由于管制形成的垄断给出租车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垄断利润,为了保持这种利润,出租车公司会采取行动维护其垄断地位,有可能造成寻租腐败,更进一步损害社会的福利。

其次,管制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行为能力,同时减少了就业岗位。福利经济学家森认为社会福利提高的重要体现就是社会成员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与发展,这种自由指的是实质的自由,称为可行能力。可行能力既不是人们实际获得的效用,也不是物品,而是人们有可能实现的、各种有价值并值得去做的活动,包括初级的需要如营养和安全,也包括社会交往

和自尊等高级的社会需求。考虑到可行能力,人的福利就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收入,二是将收入转化为可行能力的难易程度。出租车的数量管制提高了出租车服务的价格,降低了人们的收入,而且,数量的限制也增加了人们将收入转化为可行能力的困难。人们虽然有足够的收入乘坐出租车,但因为数量管制,乘客需要更多的等待,或者会遭到拒载,就相当于由于年老、生病、残疾等状态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一样,消费者虽然有收入,但并不能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无疑是一种福利的巨大损失。出租车的数量管制本来应该是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但实际上却事与愿违,相当于本来是要人们节食以提高生活质量,但事实上却导致了人们被迫挨饿。另外,数量的限制必然导致营运者的减少,从而损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减少了社会成员所拥有的改善福利和实现自身潜力的机会,人为地制造服务短缺,增加失业率,这也是社会福利损失的重要方面。

再次,管制引发社会冲突,这直接有悖于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社会问题的控制程度是影响社会福利的要素之一,社会问题存在于所有的社区和社会,冲突解决得比较好的社会或社区会比其他地区有更低的犯罪与暴力,会更加安全,因而能够将冲突问题进行有效控制的社会所拥有社会福利就比较高。但是,出租车的数量管制不但没有解决社会存在的冲突,反而激化矛盾,引发罢运事件。管制是引起出租行业罢运的根本原因,管制形成管制租金,但由于缺乏一个分配管制租金的统一规则,各利益集团在对管制租金进行分配的过程中,使出租车司机处于利益链条的最薄弱环节。管制部门以各种税费和拍卖经营权的形式参与租金的分配,而出租车公司则以份钱和租金的形式来占有管制租金,这些份钱和租金最后都要由出租车司机来承担。司机工作辛苦收入却很少,在管制体系的内部又没有一种办法来平衡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当他们的利益受损的时候,只能采用罢运这种极端的形式来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从而引发社会冲突。不仅如此,管制还可能导致腐败,因为管制对出租车公司而言是有利的,既打击了潜在的竞争对手并形成垄断,也维持了较高的价格。因此,出租车公司很有可能为了寻求管制而对管制官员行贿,如1930年美国纽约市市长吉米・沃克(Jimmy Walker)就大力鼓吹数量管制,事后人们才知道,沃克市长暗中接受了出租车公司的贿赂,包括两家出租车公司的股份,作为回报,使沃克市长允诺推动建立出租车数量管制。

最后,管制并不能克服机动车的外部性,缓解城市拥堵。根据福利经济学的原则,社会福利最优的条件之一是社会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由于机动车具有负的外部性,包括造成交通拥挤、污染空气、造成交通事故等。考虑到这些外在成本,机动车的私人成本要小于社会成本,这就会造成市场的供给数量多于社会最优的供给数量从而形成社会福利损失。政府对出租车的数量进行管制,试图减少出租车的市场供应数量,减少社会的福利损失,但这一目标并不能实现,因为所有的机动车都具有外部性,出租车只占机动车的一个较小比例。出租车数量管制对机动车的总的外部性的克服效果非常有限;同时,当出租车减少时,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困难,这可能会导致人们购买私人汽车进行替代,从而增加了总的机动车数量,导致更为严重的拥堵。事实上,拥堵都是由于私人汽车的大量增加而导致的,依靠出租车的数量管制来限制城市机动车的外部性,是完全无效的。

三、取消出租车数量管制会增进社会福利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放松对出租车数量管制已经是一个趋势,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都纷纷取消了数量管制。英国人口最为密集的伦敦市是最早对出租马车数量进行管制的城市之一,其管制的目的是治理道路拥挤。1833年后,由于道路设施改善,数量管制被取消,从此,再也没有实施过数量管制,凡是符合法定条件的司机和车辆均可获得牌照,不设定数量上限。爱尔兰自2000年开始放松出租车管制,到2004年底,爱尔兰出租车数量增加了两倍,并没有引发道路拥堵、交通事故率上升,乡村出租车短缺、车况和服务恶化等负面效果。“公众对放松管制给予了令人瞩目的积极评价。”

取消数量管制会增加社会的福利,原因如下。

首先,取消数量管制可以避免由垄断带给整个社会的低效率,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取消数量管制,必然会使大量潜在的竞争者进入市场,使市场的结构由垄断变为竞争,哈伯格三角形内部的潜在交易将得以实行。在这个三角形内部任何一点的价格和数量上,消费者和司机的福利都得到改善,社会中没有任何人的福利会受到损害,因此这种交易是典型的帕累托改进,由于价格下降,塔洛克四边形会自动消失,由其所引起的租金耗散也不复存在。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价格下降,垄断租金自动消失,自然也不会有相关利益主体为争夺管制租金而进行博弈,由出租车利益争夺而形成的社会冲突就不复存在。

其次,取消数量管制会增加社会的就业数量,实现机会平等。数量管制政策在事实上只允许有限的经营者从事出租车行业,而剥夺了其他所有可能具有同等能力的人的从业机会,不但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而且对于潜在的从业者而言,也是不公平的。取消数量管制可以促进竞争,增加供给,也使更多的人面临公平的机会。

再次,取消数量管制会增加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和行为能力,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数量管制造成人为短缺,降低消费者的行为能力,是对消费者福利的剥夺。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都是以增加人们的选择空间来实现的。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们的选择范围大大的拓宽,从而使个人变得更加自由。而出租车数量管制限制了人们的正常选择,制造人为短缺,使少数利益群体受益,必然损害社会的福利。显然,数量管制与出租车业的公共服务目标相矛盾,取消数量管制可以避免这样的福利损失。

篇(7)

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经济管理专业技能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目前开设专业很多,比如电子商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等。从管理对象来看,分别是对企业经营、生产、销售等三个方面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从企业的类型来看,分别是对电子商务企业、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企业管理基础是一门系统研究企业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紧密联系的,事物的普遍性是事物的一般属性,具有指导意义,掌握了事物的普遍性,就掌握了理解事物特殊性的一般方法。因此,对于各个经济管理专业来讲,都应该开设《企业管理》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相关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企业管理基础》是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为了让我院学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树立企业管理理念,具备企业管理技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提高自身对企业管理实际运用能力。

二、《企业管理基础》教学现状

《企业管理基础》教学存在知识理论化,思维固定化的现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对管理技能的掌握,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有效的方法,产生枯燥的感受。大多数学生仍停留在对概念的记忆和思想流派的理解,大多数老师停留在管理原理的讲解和管理理论的灌输。很多院校的师生对这门课程停留在较浅显的意识阶段:文科类的课程,背背书为考试,看案例当作业。案例教学就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代名词,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唯一的方法,学生不敢走出课堂,老师不会引入课堂,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案例教学中。以致使学生掌握技术性的知识技能较好,而对于企业管理的技能和方法几乎没有。

三、《企业管理基础》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与理论教学不同,实践教学以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依据和主线,要求真正体现高职教学"以能为本"的特色。因此,实践教学是以职业能力为框架来组织教学的。

传统的实践教学,尤其是文科类的学科,基本上都是使用案例教学,除此之外还有教学演示和课堂讨论。学生习惯为了案例为案例,教师习惯一个案例使用多年。殊不知,在现代竞争激烈的时代,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多变和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是需要不断的创新。要想保持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必须通过管理,整合企业的有限的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掌握最新的企业管理的基本技能,一出校门就能服务于企业。

为此对以下几种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案例教学

尽管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被运用的很多,但是效果却是一般。要想通过案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讨论式、自学式、互动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所用的数据、案例尽可能采用我国的资料,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实证分析,把教学内容寓于对中国企业管理中实际问题的分析中,以便于学生学以致用,洋为中用。再次,还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专业领域的成功企业的管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成功领导者的经验的学习,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力量。

(二)、情景模拟教学

在学期开始就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随着学习的深入,将班级慢慢的企业化。学生有的变成员工,有的是部门主管,有的是总经理。随着新的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组织,按照学生的意愿结合所学专业处在行业的大企业或者成功的企业进行模拟。置情于景,将学生放在模拟化的"企业"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模式,形成有助于学生运用管理知识和实施管理技能的有利环境。

(三)、到各类组织参观学习

组织学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通过直接接触企业的各层次的工作人员,了解不同层次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和职责,以及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麻烦及如何处理。了解普通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通过面对面的与企业人进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第一手的有关管理的信息资料,加强信息的可信度。另一方面,让学与企业管理者交流,尤其是中高层的管理者,会产生极大的激励力和自信心。这样会使学生更专注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四)、理论联系实际

篇(8)

1.1 临床资料 从2005年5月至2007年7月,本科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带气管插管回ICU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5~74岁,体重15~68 kg。心功能(NYHA)Ⅱ级15例,Ⅲ级11例,Ⅳ级8例。其中行VSD 9例,行 ASD 6例,行MVR 11例,行 CABG 2例,行TVR 2例,行PDA 2例。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术后回ICU机械通气4~72 h,平均(12±2.4)h,达到同样的拔管指征及时给与拔管。

1.2 拔气管插管指征及方法 34例患者均采用同样的拔管前后干预措施和传统的方法拔气管导管,即当循环功能稳定,自主呼吸有力、平稳,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250~300时,逐步撤机;在停用呼吸机改用普通吸氧半小时后,抽查血气分析结果达到拔管指征时给与拔管。拔管方法是在患者呼气期,一边进行吸痰,一边将气管导管拔出。拔管前后持续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节律、同时抽查动脉血气分析;拔出后及时给与口腔护理和雾化吸入含有激素的雾化液,以防气道粘膜应激反应而致呼吸道梗阻,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诊两肺呼吸音,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加强胸部物理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拔管前后患者的心率、血流动力学和动脉SpO2变化见表1。

表1

拔管期间患者的心率、血流动力学和动SpO2变化(x±s,1 mm Hg=0.133 kPa)

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

HR(次/min)72.3±10.5103.6±12.7**92.1±7.2**85.5±6.6*79.2±7.0

SBP(mm Hg)123.2±11.4148.7±5.9**143.6±14.8**137.5±15.7*127.8±14.9

DBP(mm Hg)74.8±5.995.2±5.7**85.8±11.1*78.5±10.8*77.9±10.1

SpO2(%)98.88±1.2194.58±1.33*90.89±1.97**92.65±1.53*96.85±1.77

注:与拔管前相比**P

表2

拔管期间患者不适反应的发生率(n=34)

恶心疼痛呕吐呼吸道梗阻心电图ST段的改变

例数24271385

不适反应发生率(%)7081392314

由表可以看出,心率与拔管前相比,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 min分别上升29%、20%(P0.05);收缩压与拔管前相比,拔管即刻、拔管后1 min分别上升16%、13%(P0.05);舒张压与拔管前相比,拔管即刻上升21%(P

DOI:10.3760/cma.j.issn 1673 8799.2010.02.118

3 护理体会

3.1 与非心脏手术患者相比,心脏直视术患者有更严格的拔气管插管(拔管)指征和拔管禁忌证。

心脏直视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内全麻,术毕带管回ICU。冯靖王永武等研究表明[1],心脏术后低心排死亡患者中大多发生于术后在2~6 h,为此,心脏术后常常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6 h以上,病情严重者适当延长辅助呼吸时间。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决定是否拔管,如患者神志清,对简单指令有反应,自主呼吸平顺有力,双肺呼吸音对称无异常,血流动力学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没有难以控制的心率失常,T>36.5℃,无高热,心包或胸腔引流出血量

3.1.1 小儿心脏直视术后的拔管特点 “快车道”心脏手术在20世纪90年代备受关注,维持拔管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方才研究[3]婴儿体外循环(CBP)心脏手术后早期拔管对减少或避免留置气管所引起的损伤和并发症及减轻患儿的不适有重要意义。但本研究发现,应严格掌握早期拔管的禁忌证,如患儿术前已有明显的肺部疾患或已发生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脏畸形复杂;CBP时间过长或中发生意外情况,出现低心排综合征;术后疑有渗血或出血需观察和大量输血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者等。

3.1.2 术后肺动脉高压者的拔管特点 本组患者中40%的患者出现术后肺动脉高压,为防止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笔者延长呼吸机辅助呼吸到48~72 h,逐步减少辅助呼吸次数,平稳过渡;同时注意吸痰要正确,尽量减少刺激,辅助呼吸超过72 h者行气管切开辅助呼吸。

3.1.3 在冠状A搭桥术后拔管的特点 早期拔管是否增加术后心脏缺血的危险性,加重心脏负担是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外学者研究和本研究表示[4]:在冠状A搭桥术后,早期拔管与常规拔管在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上差异无显著性。

3.2 与非心脏手术全麻拔管相比,心脏手术后拔管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更大。

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在拔气管时出现心动过速及血压上升超过正常人,有人认为与儿茶酚胺的释放有关[5]。心脏术后患者因血中儿茶酚胺类水平较高,肺动脉处于高应激状态,对缺氧、吸痰和拔管的刺激敏感性高,在拔管时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外周阻力增大,肺动脉阻力增高,严重者出现肺动脉高压,因而使拔管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更加强烈。同时,在拔除心脏手术患者气管导管时,一部分患者的心电图ST段也发生改变,改变程度也较非心脏手术患者严重。心脏手术患者拔管时的这些不良反应,除以上因素外,还与多种因素有关:①疼痛的刺激可引起患者焦虑、烦躁,甚至躁动使肌体氧耗量增加;②手术对组织的损伤能使外周痛觉感受敏感化,甚至超敏感化,一旦有轻微的刺激即会引起明显的疼痛反应;③焦虑、紧张情绪、麻醉过浅、吸痰肌力恢复、导管刺激和拔管操作的刺激均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从而导致心血管的不良反应;④拔管方法不同致气道反应不同。全麻术后拔管是采用边导管内负压吸引边拔出导管的传统拔管法[6],其目的是尽量吸尽气管及口腔内残留的分泌物,保证拔管后呼吸通畅。事实上,心脏术后患者因肺动脉处于高应激状态,对缺氧和吸痰的刺激敏感性高,因而用此法拔管时更易造成分泌物堵塞或和舌后坠引起呼吸道梗阻,发生SpO2下降和低氧血症等不良现象。

3.3 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3.3.1 做好心理辅导,解除焦虑、紧张情绪 通过心理疏导,降低患者术后止痛药的需求及使用,必要时适当使用抗焦虑药,以减轻疼痛的发生。

3.3.2 正确使用镇痛药,控制疼痛,稳定血流动力学 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还可影响其康复。临床证明,心外科所有患者均不可避免运动和咳嗽痛,且疼痛的强度更强,时间更持久。拔管时有81%患者有疼痛,其中9.5%有严重疼痛。因此镇痛是预防拔管不良反应的重要问题之一。于文刚等研究证明[2],PCA不仅可以明显减轻疼痛,而且可稳定血流动力学,维持心功能,不失为一种可常规应用的好方法。我们经过实践证明,手术结束前30 min开始,直至术后48 h,静脉使用自控镇痛泵治疗,能有效控制伤害性刺激的浸入,阻断生理疼痛转为病理性疼痛,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过度兴奋,防止血压升高心率失常心肌缺血的发生,对维持全麻术后气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小剂量的芬太必可有效地减弱拔管的心血管反应,使用安全方便,镇痛效果确切。

3.3.3 高血压患者拔管时对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余树春等研究发现[7],酚妥拉明和利多卡因联合应用可发挥各自的作用特点,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拔管引起的不良反应。对肺高压者,可选用选择性作用肺A且对心肌抑制的药。也有人在拔管前经鼻滴入0.02%Ni有效预防拔管时的不良反应。

3.3.4 改进拔管的方法 全麻术后通常采用的传统拔管法易造成分泌物堵塞或和舌后坠引起呼吸道梗阻。因此,叶青山等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为非心脏手术患者拔管[8],因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拔管后肺脏仍处于正压扩张状态,通过肺的赫氏反应,患者拔管后的第一个动作是呼气动作,利于舌的活动,且由于拔管过程中的正压气体沿气管壁与气管导管之间的间隙快速冲入口腔,将残留于上述间隙及口腔内的残留分泌物一并吹离气管及咽部,拔管后给麻醉者提供充分的时间进行残留分泌物吸引,患者也有充分的余地调整舌的活动,不易发生呼吸道的堵塞。临床结果也表明,此法能降低拔管后发生气道不畅,SpO2下降和吸O2的发生率。心脏术后患者因血中儿茶酚胺类水平较高,肺动脉处于高应激状态,对缺氧和吸痰的刺激敏感性高。因此,笔者认为此方法对心脏术后患者也可试行,但有待于进一步临床验证。

参考文献

[1] 冯靖,王永武,蔡建志,孙益峰.小剂量米力农对重症辨膜病患影响.铁道医疗,2001,29(1):14.

[2] 于文刚,孙晓燕,尹燕伟.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1,37(2):143 144.

[3] 方才,杨氨.心脏手术后选择性早期拔管临床经验.中华麻醉学杂志,1997,17:174.

[4] 汪祖巾,阴泽民,张文颉,等.快通道心脏麻醉与术后早期拔管及术中知晓.山西医药杂志,2003.32(3):197 198.

[5] 穆玉英,杨小东.自控镇痛对全麻术后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2003,32(8):680.

篇(9)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49-01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一定量的液体,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主要目的是有四个:①解除便秘、肠胀气;②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③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④灌入低温液体,为高温患者降温。现临床上使用的灌肠法只是肛管内而缺乏其他的辅助工具,存在以下不足:当肛管,开放灌肠液的开关而液体滴不畅时,若挤压导管,可能会造成粪便和灌肠液从喷出,导致病床污染;同时,易引起交叉感染。为此,我们研制了灌肠专用防护罩。

1结构

本灌肠防护罩由气垫、漏斗罩、装漏液的弯管、弯管帽、橡胶瓣膜、瓣膜套管(图1)。

注: 1.气垫; 2.漏斗罩; 3.装漏液的弯管; 4.弯管帽; 5.橡胶瓣膜; 6.瓣膜套管 7.肛管

2使用方法

灌肠前,在肛管末端套上防护罩:把肛管插在橡胶瓣膜处;灌肠时,左手按压并固定防护罩,使气垫贴紧臀部皮肤,接着进行灌肠操作。当灌肠液不通时,挤捏导管,防护罩就可以避免粪便和灌肠液飞溅,而弯管可将漏出的粪便和灌肠液引流,当灌肠结束后可将弯管帽打开放出漏液。

3优点

3.1在灌肠液不通的情况下,挤捏导管,有了防护罩就可以避免粪便飞溅和灌肠液的漏出,恰当地引流病人粪便和灌肠液,减少污染,避免感染。另外,也避免了污染床单,以达到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2灌肠防护罩与肛管独立分离均可拆卸,当灌肠防护罩脏了可以在不把肛管拔出的情况下把防护罩拆卸,并且简单易操作,拆洗方便,消毒后可循环利用。

3.3 配了一个管帽,当弯管的漏液满了后可以可将其打开放出漏液。这样既可以清洁需要,又可以减轻患者负重。

3.4灌肠防护罩充气护垫能与皮肤较好的接触,其与皮肤的接触的松紧是靠我们给它施加的压力所决定的,解决了臀部生理结构而导致密闭性不好的问题,且减少了对皮肤的刺激。

4结果

通过2011级的护理学本科生545名学生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试用灌肠防护罩,该防护罩使用操作简单,能达到预期防漏液、防飞溅的目的,避免污染床单。经过小组成员在广东东莞、湛江实习点的几家三甲医院临床试用半年,反馈情况良好,获得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肯定。

5 讨论

老年患者常有括约肌减退、松弛情况,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存在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外溢明显的缺陷,影响了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及治疗效果[2]。该灌肠防护罩的使用,能达到预期防漏液、防飞溅的目的,特别适用于急危重症、老年人括约肌松弛及烦躁不配合的病人,避免灌肠污染床单更单时频繁移动而造成患者不适。本观察结果显示:灌肠防护罩可以避免灌肠药物外溢,使肠道内药物剂量保证,提高了疗效。同时,可以减少护理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篇(10)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无论是对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还是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导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过去的教学中长期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并积极响应教高16号文件要求,有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展开。目前《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在教学内容中实践化,如增加模拟企业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②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化,如情景模拟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模块教学法;③课程考核评价实践化,如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增加过程性评价。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与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使用中却存在较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盲目拔高了课程地位、实践教学内容杂乱无序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专业或课程建设需要,诸多院校大幅拔高了《管理学基础》课程地位,打着所谓与岗位或职场对接、提升学生能力的旗号,盲目将大量后续课程教学内容或严重超出当前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内容强行加入,忽略了《管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与课时安排,使得课程实践内容看似丰满实则鸡肋。大量专业而非课程实践内容诸如大型创业计划书编写、企业参观访问、专家专题讲座等都难以落实,这些专业性实践项目都不是《管理学基础》一门基础课程所能承受或应该承受的。

为了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很多院校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和模拟企业经营实训直接归为课程实训。以知识性、趣味、对抗性著称的沙盘模拟实训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体验得失、总结成败,从而对企业的运作有一个感性认识,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沙盘实训与《管理学基础》可以相互印证、补充,却不能成为本课程的附庸。模拟企业经营实训课程目的是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更是要学生在有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之后才能开设的课程。至于企业的顶岗实习通常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因此一般都是安排在暑期或大三实习期间,毫无疑问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的实践项目,但是同样很难将其归为《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这些混乱而脱离实际教学的设计必然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课程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确保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本身密切相关,能够切实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滞后

1.常用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继续补充一大批鲜活且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实用性案例来锤炼学生的管理能力。此外旨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也出现了仅有少数学生踊跃参加,其他学生要么冷漠旁观要么漠不关心,所为现代化的管理沙龙、网上冲浪等更是名存实亡。

2.实践教学评价机制成为严重短板。

当前实践教学重教学轻评价,甚至出现了教学过程已经实现了实践化,到了评价时却采用极为落后的笔试方式,采用如名词、判断、选择、简答等题型,单纯考查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滞后的评价机制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反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迷茫。另外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缺少对授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评价,完全由教师本人自行安排课程时间内容,对实践教学目标、形式、课时比例等缺乏必要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一)明确课程地位、慎选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内容选择上,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结合其所学专业,建立模块化任务清单。例如有关管理概念及管理意识的形成,可以加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荒人岛游戏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创新力的卡片流水线作业,使学生将游戏转化为管理认知、体验上升为经验、经验提炼为理论,真正在课堂上做到“玩中做、做中学”。再如在计划与决策能力培养方面,则安排日常生活计划(如国庆假期出游计划)制定及玩具模拟公司业务决策,使学生切身参与计划制定的所有环节,同时通过模拟公司业务(如产品类型、价格、目标顾客、营销策略等)的决策,更加真实地体验定量及定性决策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将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改善学生的组织与沟通、竞争与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安排课程时间内容时,需要考虑实施可能性及与前后课程的衔接,既要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及实训资源,又要避免内容过度交叉重叠。

(二)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1.学生评价机制

在有关学生的课程评价方面,一定要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管理能力培养。(1)传统的笔试评价方法对学生纯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不可或缺,但是对能力的评价就显得差强人意,而新型的面试、管理游戏、调查分析报告、管理情景模拟等评价方式,更大限度突破了原有教学模式的桎梏,可以更全面考查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应用状况,同时对学生学习课程进行了正确引导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单纯的结果评价很多时候难以对学生付出的努力、参与的热情、管理软能力的提高做出公平、正确的衡量,在这种情况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期中+期末考试转化为系列化的模块任务清单,根据授课进度不断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管理、提炼理论、强化意识、提升能力。(3)过去由教师一锤定音的评价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委员会综合评价机制也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教师评价的存在的公平性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一个学生交流平台,在争论中,不同观点得以碰撞从而闪现出新的智慧火花,另外也对学生解决社会管理问题(尤其是利益纷争)进行了模拟,使学生学习到如何在激烈竞争中适当妥协以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2.教师评价机制

在教学中对教师实践教学评价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教案评级机制及“三位一体”听评课机制。为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效果需要课程实践教学教案进行规范化管理,例如对实践教学目标、内容、课时、授课环境、道具安排、展示形式等定期检查,通过明确规定要求每年教学用案例、游戏、管理情景等更新率达到20%,以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为获得有关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最新资讯,可建立由学院督导教师、系部专业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听评课制度,由他们站在不同角度对实践教学内容、形式、组织方式、教学效果给出相应评价,并进一步提出不足及改进建议,为课程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完善做出贡献。

(三)建立实践教学发展机制

1.建立课程实践教学研讨小组,定期组织授课教师开展主题式讨论,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实用案例、管理情境、教学方法等深入探讨。

2.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库,将实践教学资源系统化、条理化,并结合学生特点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断更新、完善。

3.与校内实践平台有效对接,虽然不能用沙盘实训及模拟企业实训代替课程实践教学,但是若能够与本课程合理匹配,对学生管理意识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实训资源。

4.充分借助校企合作机制,可以改善和提升教师本身的管理水平,并可以对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优化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合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增强授课教师与企业间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正是由于过去的《管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或华而不实或流于形式或难于与时俱进,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受到了相应影响,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在《管理基础》实践教学方面的些微浅见,可以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改善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财政和税收的区别 下一篇: 资金融资方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