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19 15:52: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

篇(1)

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举措

(一)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办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板桥中学的办学思想具有多元特色,旨在促进学校整体和谐发展。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干群和谐,师生、生生和谐,人的身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落实办学目标的重要一环。

(二)树立“服务”、“发展”的管理思想,使用好尊重、调节的管理方法,树立为师生发展服务的管理思想,使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1.召开改革领导班子会

(1)会前学习交流。每次班子会前几分钟进行学习交流,这样既强化了干部的学习意识,又可互相启发。交流的内容比较丰富,有干部学习的内容,也有外出开会的精神,还有平时管理的体验等。

(2)实行设计、反思制。每位干部汇报自己近期的工作,确定自己下一步所负责的工作,并制定较为详细的工作计划,自己先行设计好工作方案,然后与大家交流,一起完善;校长对每位干部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提出建议。干部的主体性大大增强,主动想问题的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2.把教师会开成教研会。改变以往教师会光由干部讲、教师只是作为听众的做法,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轮流发言,畅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分析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教师不再只是听众,而是以主体出现。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不再无故不参会,而是觉得不开会是一种损失,有的还要求用幻灯片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果进行展示。

3.为女教师过别致的“三八节”。关心女教师的身心健康,每年都要为全校女教师过一个别致的“三八节”。2009年“三八节”主题是《做成功靓女人》,女教师们在一起讨论“家长里短”:处理好婆媳关系的妙招、教育子女的办法等。女教师热情非常高,收获也特别大。多种以调节身心健康为主题的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干部和教师的身心和谐发展。

4.校长亲自为教师进行《健康・成功・快乐》的讲座,讲座分为四部分:快乐的人生、成功的人生、健康的人生、潇洒的人生。在做讲座过程中,会议室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笑容挂在教师们的脸上。通过这次讲座,教师们掌握了不少调解心理、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

(三)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了如下工作:请市、区心理专家来校为心理活动课“会诊”,悉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规范心理课教案,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发展与提高。

(四)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校各层次德育工作的开展。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结合,彰显德育实效性;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的对接,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校各项德育活动中;在班级德育中插上“心理翅膀”,使班级管理工作更有实效。

二、成效

正是由于我校办学思想正确,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学校由此发生了振奋人心的变化,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缓解与解决;教师们掌握了调节心理的科学方法;心理教师指导学校心理活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心理活动课的效果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和谐;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北京市顺义区中小学第一本校本心理活动课参考书于2009年6月出版。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我校各方面工作的提高:我校党支部在乡镇四十几个支部中被评为先进党支部;2008年9月板桥中学与顺义三中、八中同时进入顺义区科技教育示范校行列;同年12月,我校被评为顺义区科技教育先进集体。2008年中考,我校有五科获优秀奖,会考科目中有两科获优秀奖,学校获学科成绩优秀集体表彰,同时获英才教育优秀集体奖,等等。

篇(2)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01-0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的途径很多,我们针对实际确定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即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心理水平为重要保障,以开展符合学生年龄实际的少先队活动为工作重要环节。班级、少先队活动作为特有的学生组织活动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班级(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认真设计、组织学生喜爱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尤为重要。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新世纪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学校的少先队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下面就这一内容简单阐述如下:

1.提高辅导员老师的意识

1.1提高了辅导员老师的心理品质。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取决于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想育人,首先得育心”“健康的人首先是心理素质高,能适应社会的人”的观念,已被广大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老师)所接受。在研究中,许多辅导员老师认识到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对队员的影响。他们在选择辅导内容、编写活动教案、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心理影响效应的感知;在辅导队员开展各种活动中,他们看到了孩子们真实的一面,主动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找到差距;反思自己的思想情绪,从中受启发,从而增强自己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1.2提高了辅导员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教研水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学会与队员平等交往、倾听、沟通等集体辅导与个人辅导的艺术;能上融趣味、活动性与心理健康教育为一体的主题班(队)会课。在实践中,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科研的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撰写成文,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营造良好的学生心理环境

一是要创设良好的班级物理环境,如教室桌椅要整齐,窗明几净,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及绘画,启迪学生心智;二是班主任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舆论氛围。例如,充分利用班会、晨会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引导,也可以利用板报、校报及学校的广播、电视等一切媒体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讲演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活动、团组织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将良好心理品质和相关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这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3.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开展理想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确定自己行动的目的,并对一切思想和行动作出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明辨是非、善恶,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责任感,提高行动的自觉性。而那些缺乏理想,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行动缺乏自觉性。把学生按时到校、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等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这样的理想教育,越现实越能被学生接受,成为学生行动目标,增强行动自觉性。

4.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行心理指导

篇(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做了详细的阐述:“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国家已经意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根据我们对幼儿园幼儿的调查显示(请参看附件1),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还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阴影,从目前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国内外研究简述

学者李槐青在文章《幼儿心理探究途径探讨》中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相结合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但是缺乏实践研究的支撑,也缺乏操作性。学者姚本先和邓明在文章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中也强调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社区、家庭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目前国内的研究者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成一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缺乏实践的研究和应用,也缺乏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与社区进行一个整合的深层次和系统性的研究,不能够深入挖掘幼儿心理状况,提出解决策略。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俊利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以训练为主,幼儿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触摸、感觉、行走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她认为感官训练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一些专家认为她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个体,缺乏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忽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著名教育家加德纳认为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初步获得这些发展并不需正规教育,这些能力的获得大多是通过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变对儿童的潜能发展至关重要。意大利人洛利斯・马拉齐利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创办了瑞吉欧方案教学,注重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参与,学校注重民主管理与合作,课程灵活多变教学注重研究、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国外的研究注重幼儿个体的智力及能力的培养开发,对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不够。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目的

1.通过研究大沥镇各片区幼儿园中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操作策略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更为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2.在大量个案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形成有效、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3.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4.尝试通过实践研究社区委员会、社区医院精神科医生、学校三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探索一种“四位一体”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1.文献法:查阅幼儿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本园实际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前期、中期等时间段,下发一些教师、家长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等,可先进行问卷内容的征集,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书面调查。使课题研究尽可能的真实、可信、有效。

3.个案观察法:有针对性地对观察幼儿某一情境下或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并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从而调整课题实施方案,使课题研究凸显实效性。

四、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启动学习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包括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召开启动会议,对全镇下辖的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成立研究核心小组并分工布置任务。培训师资,开展园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第二阶段:初级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1年2月)。交流学习,提高认识,园园联合,形成片区幼儿园心理健康探究共同体,定期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课题组定期交流、小结、检查工作,撰写初级阶段研究总结等。

3.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深入研究。(2011年2月―2012年2月)。扩大研究“统一战线”,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和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四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包括对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4.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包括收集教师有关教案、经验总结、心得、随笔等工作资料,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五、创新表现――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研究方式及策略

本课题首次开展四位一体的研究即把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联系成一个整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还有大沥镇各片区的幼儿园一起进行研究。这样为研究增加了联系为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机会,这些条件都为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分两大部分,四位一体的功能简述和四位一体怎样合作的。

简述“四位一体”各自的功能

1.家庭教养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有研究表明0到6岁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决定着幼儿长大成人之后的心理健康,换句话说,成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引发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0到6岁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儿童最初形成的人格特征,同家庭的初始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儿童教育工作者们有一个相当确定的观念,那就是任何形式的儿童心理问题,除非是源自于明确的身体疾病,否则,只有一个原因,即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影响所致。可见,幼儿的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不具有的,因此联合家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家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持久性和连续性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2.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把握不够,可能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此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最主要的一方就是幼儿园,显而易见教师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需要加强,这需要一些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弥补其理论不足的一面。因此,邀请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资询师来幼儿园为教师做幼儿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篇(4)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uangxi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Development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Midwest Backbone Teachers (Mental Health) Training Program

WEN Xiaozhe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Abstract School is the main place of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also more concern schools, families and the communit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urvey is to study the basic status of Guangxi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the main problems, analyze and discuss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mental health in rural areas in Guangxi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relying on the "national culture" project, the relevant data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Guangxi Rur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urban areas; Guangxi rural Schools in serious lack of specializ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the work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education funding and lack of mental faculty positions mental Healt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s a bottleneck to constrai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in Guangxi.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est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specialization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水平在地域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较迅速,各个学校基本配备了心理学专业教师、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及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其教学的内容更涉及到各科教学中,如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学习的心理规律、降低学习倦怠、提高学生自身家庭作业努力等。①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仍处于起步状态,师资严重不足,而相应的政策也将呼之欲出。“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心理健康班)”是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统一规划实施,旨在加强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项目,该项目采取集中研修的方式,对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进行培训。该培训班共44名教师,均来自广西不同地区农村中小学学校。

我国中小学处于教龄阶段的学生主要为6~18岁,该阶段的儿童或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相差甚远,却又存在紧密联系。儿童时期是个体认知、行为等方面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该阶段儿童在心灵受到创伤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辅导,将来可能会导致其自卑、怯懦、恐惧、多疑等消极心理的形成;生理上的变化往往使学生过多关注自己,过于在乎他人对自身的看法,加之社会经验不足,极易受到不良刺激因素的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其身心发展特征及规律而设计的,在校接受专业知识人员以理论授课、心理辅导、个体咨询等方式进行的有效教学方法,有效预防和矫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确、及时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开辟一条顺畅的道路,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1 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等城市就开始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而这些地区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也取得了可人的成绩,但在边远的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刚刚起步,鉴于此,更多教育工作者倾向于“以点带面”的方式,在部分农村中小学设立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带动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②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情况: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均为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从事本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接受问卷调查的44名教师当中,只有一名教师是该校的专职心理辅导老师,18.9%为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其他均不从事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为该校的政治老师、班主任或政教处主任。其中,一人持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一人持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证。43.2%的被试没有上过心理健康课,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均以思想教育的方式进行,而54%的被试从来没有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37.8%的被试只参加过1~3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情况:广西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用于教育的经费也严重不足,而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支出更是微不足道。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56.8%的被试表示自己所在学校目前没有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29.7%被试所在学校年均有2000元以下的投入,5.4%被试所在学校有2000元至5000元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然而,接受调查的44所学校中没有一所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经费超过5000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及教学内容情况:在44所学校当中,仅有少部分学校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多因缺乏心理专业教师而无法向学生正常开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班会课的形式开展,初步涉及学习效率、自信心的建立、人际交往、感恩等,内容较为粗浅,授课形式单一。③

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展不完善,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与教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统一模式,均以学校领导引导为主,具体表现为:班会(86.5%)、学科渗透(64.9%)、个别心理辅导咨询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均为45.9%),其次为心理健康教育课(18.9%)和其他(16.2%),较少学校通过心理健康宣传(13.5%)、建立学生心理档案(13.5%)、开设心理健康主题活动(10.8%)和心理咨询热线电话(8%)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调查数据显示,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均以集体理论授课的方式开展,形式单一,授课时间与班级有限,多为“问题班级”教学,以政治教导为主,涉及心理教育的内容较浅,学校均未设置专门心理咨询室。具体表现为,仅40.5%的被试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各个年级,但均以班会课的方式进行,13.5%面对部分年级,10.8%面对部分班级,35.1%的学校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2 广西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按照正规标准,每500名学生至少配备1名心理老师。在广西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由于受教育人数少,均无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在人数超出500甚至上千的中学,也因无招聘心理健康专业教师计划而由班主任或政教处主任兼职任教。

(2)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业化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明确的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虽然推出了认可度较高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证书,但其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差异甚远。④多数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或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缺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3)得不到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足。在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等地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其中小学学校几乎不具备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沙盘治疗室、宣泄室等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及设备,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部门没有衡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的标准与硬性的要求。

(4)心理健康教育考核体制不规范。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教育部门未能出台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硬性要求措施与明确的评价标准,导致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均衡,教学内容笼统、可有可无。

(5)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低、服务效果差。广西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没有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或者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更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学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案,教师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薄弱,缺少专门介绍心理健康的书籍以及专业课程。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育上仅处于初级水平,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形式不熟练,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甚至有时滥用心理测量工具以及混乱的心理咨询操作技术,适得其反。

(6)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建立社区支持系统将更有利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家长以及社会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清楚了解学生在身心发展上遇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⑤广西农村地区多留守儿童,其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家长迫于经济压力多离家外出打工,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无暇顾及,孩子身心、学习的发展均交由学校全权负责,学校教学压力大。

3 广西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交流平台。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匮乏这一现状表明,教师在遇到学生心理或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时,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及时进行交流探讨,没有互动平台,从而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应出台相应措施对此现象予以改正,如设立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制与评估标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接受专业学习或培训等,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专业化水平,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资金的投入。教育事业运转的状态很大程度受到教育基金投入多少的影响,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宣泄室、团体辅导室、放松室、沙盘治疗室等硬件设施。

(3)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与评价机制、加强心理教育行政立法。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教育工作较为闲散,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与评价机制。完善的上层建筑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入常规,而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管理工作做到极致,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大成果。

(4)寻求适合本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比较多,如辅导模式、四结合模式、系统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模式等。⑥教育模式的选择,必须得符合学校自身发展水平以及校园环境、师生特点等具体情况,在旧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规律、需求以及学校所具备的条件,建立符合事实、有明确目标、任务、方法、内容、原则、策略和途径等的模式,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参与个体的全面性和多环节授课渗透的深度。

(5)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专业化的教育者决定了专业教育的水平,唯有具备一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才能更好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教育部门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准入条件,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的责任感、爱心、懂得师生心理发展规律。⑦然而,广西农村地区中小学师资匮乏,在聘请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通过在岗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参观学习、建立心理健康交流平台、设立固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建立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等方法加强在职或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力争做到“一专多能,更超一专”。⑧

(6)提高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待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只有当其岗位得到认可、付出取得硕果时,工作才会更有动力。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与其他教师一样具有职称评定的权利以及与付出相适应的薪酬待遇。

注释

① 廖全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1).

② 韦俊卿.广西推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6).

③ 陈雪,余欣欣.广西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和出路[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④ 石建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心理论坛,2012(3).

⑤ 上官崇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J].师资管理,2008.

篇(5)

二、翻转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适用性

在理论上,翻转课堂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异曲同工。翻转课堂在本质上是翻转教学理念以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其整个教学活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考虑和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问题。在人本主义思潮盛行的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方式等也获得了重要的启示;其目标在于健全人格和幸福心理的培养,其教学过程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并引导其自我解决问题。此外,翻转课堂和心理健康教育一样,不局限于有限的教育空间和时间,而是深入实际生活中促进知识内化,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故而,两者都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其实质是对人的关注。以人为本,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单一学生个体和整个学生群体的关注,又是翻转课堂中的差异认同和有教无类。以人为本,既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自我潜能和生生影响的关注,又是翻转课堂中的自我教育和朋辈引导。因此,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在理论上是现实的。从操作上,将翻转课堂运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翻转课堂对学习主体有着时间、认知能力以及网络操作能力三方面的要求。翻转课堂教学在课前,需要学生用大量的时间自主学习,而大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较之中小学生更为充裕和自由,因此满足了翻转课堂对学习主体在时间上的要求。不管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翻转课堂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控性和自觉性,以确保课前自学、课内讨论和课后反思的顺利进行,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监控能力已接近成人水平,因此满足了对学生主体认知能力的要求。翻转课堂要借助于网络平台实施,大学生正好是信息数字化时代的主流群体,对网络信息、视频课程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偏好,且熟知网络操作,故而满足翻转课堂对学习主体在网络操作方面的要求。因此,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在操作上是可行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育模式,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集中在选择网络平台以及设计教学流程两个方面。

1.网络平台的选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网络媒体的发展而诞生,网络平台的选择和设计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基础。网络平台承担着资料信息、支持互动系统、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功能。腾讯QQ和微信是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较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QQ群是基于腾讯QQ的多人沟通平台。QQ群不仅可以供群成员聊天,还为群成员提供群公告、群相册、群文件、群活动等服务。微信公众平台是进行一对多网络媒体行为活动的平台,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种账号类型。其中,订阅号有权限每天为用户推送一条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形式呈现的信息资讯。大学生普遍通过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在智能手机上只要装载腾讯QQ和微信等交流软件,在网络通畅的条件下都可以实现有效的网络沟通。因此,将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翻转课堂的网络平台具有现实可能性。由此,网络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及学生,三者共同组成翻转课堂的学习空间。

2.教学流程的设计。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特点,该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为准备、课前、课中和课后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首先,确定每个教学主题的教学目标,并明确每个教学主题具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次,构建网络平台。创建QQ群后,教师需要熟悉各项功能的操作;学生加入QQ群中后,以“学号+姓名”的方式修改群名片,以做到实名。教师注册微信公众平台后,先熟悉功能、管理、统计等操作,然后邀请学生添加关注。QQ群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名称力求让人印象深刻,并突出课程特色。最后,整合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PPT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视频、调查和测验、习题以及拓展性知识等。其中,PPT需要精练简单、清晰易懂;视频可以精选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资源,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录制,其长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内容应具有针对性;课堂调查和测验旨在了解学生学习时的困难和相关的心理困惑;习题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所设计的思考题;拓展性知识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实验、研究进展等。②课前阶段。课前阶段的第一个步骤是教学资源。教师将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上传至QQ群空间,以供学生课前学习,并将相关的心理知识和资讯通过微信平台推送给学生用户,实现扩展阅读。教学资源之后,教师需要借助于网络平台推进课前学习,如引导学生通过PPT和视频自主学习,督促学生完成课堂调查和测验、习题,并鼓励学生在群论坛中进行疑难反馈;如果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呈现多样性,则可以在线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根据课前互动、调查、测验、习题等情况,寻找普遍性的焦点问题和个别化的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据此设计或调整课堂教学活动,使之更加科学、合理。③课中阶段。教师在课中阶段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实施课堂讨论。课堂中,教师除了讲授、答疑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组的标准具有多样性,可以按照随机原则分组,也可以根据目标主题分组,可以七八人一组,也可以三四人一组。分组后,小组成员围绕知识理解、疑难困惑等进行交流讨论。此时,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课堂讨论的组织参与者、不合理认知的辨别者、问题解决的促进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会得以启发、课堂参与能力得以提高、学习态度得以升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是组织成果展示。课堂讨论结束后,学生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和个体感悟体会,以进行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的方式有多种,学生个人或小组还可以在课后将讨论结果、感悟心得制作成PPT、微视频、动画等上传到QQ群或微信公众平台,以供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课后讨论和交流。④课后阶段。在课后,教师再次转变自己的身份,成为课后反思的促进者。反思策略可以通过在线辅导或讨论促进学生的认识,也可以通过情境案例题或实践模拟题提升学生的实践生活能力。在课程结束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继续和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保持互动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并指导其生活和实践。

篇(6)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同学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调节,促进同学心理健康成长。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意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一、全员重视。增强意识我校成立心育领导小组,确定心育辅导组成员,在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上优先落实,常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学校征订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报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杂志,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心育的认识。近年来,我校老师及辅导员们都充分地意识到心育的重要性,也较自觉地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

    二、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与方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条主要途径,我校在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任务由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来担任,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内容,编制自己的教案,针对不同部分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比如,针对许多新生不适应新学校生活,脆弱、过分依赖的问题,我们对新生年级开展了“如何适浅谈理健康教甯云南省镇雄县教师进修校王先武应学校的新生活”的专题讲座;对学生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的特点,开展了“成长不烦恼”等讲座;还先后对学生进行了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父母关系、同学关系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学习适应能力等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常识,掌握一些心理自我矫正方法,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3)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我校每个班,包括毕业年级的班主任老师都必须上1.2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进行检查评比。借此提高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团体咨询:对那些有相近或相似问题、疑虑的同学集中起来,利用团体成员之问心理相近的优势,互诉烦恼,共商对策,减少疑虑,减轻心理负担,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助人自助。

    2.面向个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我校心理咨询室始于20lO年10月,配备有专业人员1人,其中何黄伟老师获得国家三级咨询师资格。,理咨询室命名为“心理话吧”,整体格调整洁、温馨、舒适。心理咨询室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为服务宗旨。“以人为本”就是尊重、接纳来访同学。“助人自助”是说来访者不可以依赖心理辅导员的忠告和建议,要求他们替你做决定。重要的是自己负起责任,勇敢面对。本着关爱、尊重、真切、保密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学生。咨询内容涉及到学习和生活问题、人际交往、,隋绪与行为、升学与就业等方方面面。目前咨询室已接待学生20余人次,在咨询教师的帮助下,我们已成功地转化了一些学生的不良心理,针对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了适当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减轻或消除了一些来访者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设立“心之声”信箱。一些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进了心理咨询室,即存在心理疾病、心理障碍,也有的同学性格腼腆、害羞,生‘怕进咨询室被其它同学嘲笑。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室也会受到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每次接待来访者的人数毕竟有限。针对这些情况,除加强宣传教育外,我们还设立了“心之声”信箱,让更多的同学能无拘无束地充分倾吐心中的烦闷,帮助解决心中的困惑,咨询室老师回信达近100人次。

    (3)开通网上心理咨询。学生还可以在网上通过QQ进行心理咨询、预约、留言等。心理咨询的途径更加丰富和完善。

    3.既面向全体又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营造良好的“心育”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环境是潜在的课程,学校的精神环境(师生关系、校园气氛等)和物质环境(自然景观、建筑设计)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外在条件,校园环境影响着师生的心境,对师生的心理产生直接的情境作用。我校通过精心布置教室,彰显了班级的个性与努力目标,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对宣传窗、墙报、黑板报、诗廊的装饰和春牙文艺学生社团的建设,以及体育节、艺术节的举办,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通过师德承诺活动,优化人际关系,着力建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使学生在和睦的人际关系中感受自我价值。整个校园,就是教育的大课堂。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强化“心育”的整体实力。

    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我们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行培训,一是全员培训,采取网上学习,心理辅导教师为全校教职工作专题辅导,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等形式进行。二是骨干培训,组织班主任参加业务培训会。

    通过培训,教师的素质有明显提高,大家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教育每一位学生,用良好的心态、人格去影响和感染每一位学生。

    (3)创办温馨心理小报,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小报分学生栏和家长栏,让更多的家长、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站和小报了解和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助人自助。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证。语文、思品课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自然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等。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规定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渗透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要随机反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和谐、活跃、平等、欢快和有激情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活泼的学习。

    (5)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校属于村镇级乡属学校,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孩子的心理品质、困惑、烦恼等却很少关心或不知如何去关心,所以加强对家长的“心育”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家长会和专题讲座以及发放温馨小报等形式,解答家庭教育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并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次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篇(7)

著名教育家费尔巴哈说:“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不单他是这样看的,先哲们都认为人生最高的目的就是幸福,幸福是人追求的永恒主题。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实际上也是对幸福的一种追求。而凭着生活经验,当有人被问及对子女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时,被问的人往往会回答“希望孩子一生健康、快乐、幸福”。苏霍姆林斯基之所言 “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孩子的成长是由教育过程伴随着的,因此作为人类通往幸福天堂的阶梯,教育就承载了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历史任务,实施幸福教育成了如今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必然选择。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感受或心理体验。在人们向着现代化奋进的过程中,社会现实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我国面临着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前提下,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时期出现暂时的“短板”,在对事物的认识、探寻或追问过程中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困难、挫折,导致人们在心理上出现动荡、矛盾、不适应等现象,社会阅历浅、身心变化大、学习负担重的未成年学生面对时代的冲突、外来文化的冲击,更容易令学生产生困惑、失望、难过等诸多不如人意、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不要忘了,青少年学生是我们正在努力培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对社会逆反、对生活失却信心、意志力脆弱、耐挫力低下等问题,如何能担当起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所以,时至当下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传递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坚强的奋斗意志和应对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教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坟的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而且要给每个人以精神生活的幸福。”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快乐成长,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这种美好的体验就是享受到的幸福教育。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幸福教育应该成为关怀学生成长的事业,即关心学生成长过程中那些“不如意”,帮助他们发现生活的亮点,找到生活的幸福点,达到内心与外在环境的协调,引导他们从容地面对挫折,正确地看待人生,形成追求幸福的基本素养。

但教育是一项“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精神涵养精神,以信念强化信念”的事业,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涵养学生的精神、强化学生的信念”。同样,绝不存在单纯的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只能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去实施,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认识幸福、创造幸福的智慧和能力。

心理学认为,幸福是一种能力。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对幸福的察知、对幸福的体验、对幸福的追求的能力是幸福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时代的未成年学生,有的享受着祖辈、父母的关怀,拥有着富裕的物质条件,生活在不知比自己的祖、父辈优越多少倍的精神环境里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察知幸福的能力低下;有的被优厚的家庭条件笼罩,被生活中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金钱关系等变了形的生存现实钝化了幸福的感受,认为得到或拥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应该有的,“沉浸在幸福之中”却体验不到生活的幸福,这是“幸福的心理体验”能力弱小;有的从小因为隔代关怀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想做的事做不成,遇到困难就让,碰到挫折就退,生活能力低下,生存本领几乎没有,这是创造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低下。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幸福教育的实施,我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努力。

一是调查摸底。制作并发放幸福现状问卷调查,在不作任何引导的情况下,弄清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察知、体验、营造幸福能力的现状,并形成调查报告,便于在实施过程中对症施教。

二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将师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和主要手段,切实加强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培训等),使师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基础和心理能力,初步具备察知幸福的基本能力。如用一句话描述幸福,用一个词代替幸福,初悟“幸福是什么”。

三是营造良好、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教育氛围。努力打造以“幸福家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设计专题或主题活动,让师生能够在校园、班级文化氛围中和主题活动中感受、体验幸福。如:班集体建设以“家”为称,构建师生热爱并进一步努力构建的“幸福家园”,让“幸福”成为学校生活的“主题词”,形成平等和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情同手足、师爱学生、生爱老师、干净整洁、布置温馨、开拓创新、精彩不断的和谐氛围。校园达到绿树成荫、整洁大方、文化厚重、氛围浓郁、师生文明、言行优雅、团结友爱、温和有礼、勤学善思、健康向上的环境要求。

四是精心设计教学、文体活动。在学校的各类活动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幸福感和培养起察知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初步具备追求幸福的能力。如,在课间活动中加入《幸福拍手歌》的律动表演,学唱《幸福在哪里》等关于幸福的歌,收集关于幸福感悟的学生心语、小语、征文、演讲稿,举办“我的幸福体验”征文、演讲比赛等。

五是引导美好回忆、反思。开展营造幸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构思、准备、实施、小结中进一步构成了追求幸福的能力。再让师生在活动的总结阶段认真反思,使他们回忆各项活动中的种种情景,感知到自己身在这个群体中间是幸福的。

六是构建幸福课堂。可开展“幸福课堂”教学比赛。在课堂中,要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关系融洽、师生平等、没有体罚、没有歧视、氛围民主、其乐融融、动口动脑、学有所获的基本要求。

最重要的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我认为优秀者往往健康、快乐、幸福。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示范者、被模仿者,健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才健康,快乐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才快乐,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幸福感,有幸福体验的教师才能让学生有幸福的体验,有创造幸福能力的教师才能教给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也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打造出幸福的氛围、组织幸福的活动。因此,实施幸福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幸福的教师团队。

实施幸福教育,应该获得以下教育成果:《幸福的童年》校本教材;学生体验心语集、征文或作文集;幸福教育教案、辅导案例、论文集;幸福教育主题活动实施方案集;“幸福家园”校园文化、班集文化物化成果;学生活动及书、画作品(照片)集;幸福教育特色学校牌;幸福教育课题研究结题证书;幸福教育活动(音)像集等。

综上所述,幸福教育似乎是一种理想境界的教育。但教育就应该追求一种理想的境界。只要肯努力,就能实现目标。但愿能唤起所有教育人的共鸣,共同走向幸福教育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篇(8)

和平区把实施高效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重点问题和小学、初中学生多元评价这一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加大对学科高效教学实施途径、策略、方法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的力度。要求教师“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兴趣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当堂教,当堂会,保目标,促落实,减负担”的可操作性原则,确保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实践中,各学校探索形成了“教师候课制”“弹性作业制”“教学视导制”“流程管理制”“质量监控制”等课堂教学和管理制度,创设了教学能手引领课、教学能手指导课、师徒结对研究课、“点将课”、家长开放课、分学科抽签课、常态高效教学开放课等多种展示交流的平台。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区教育局相继制定一系列文件,提出了“减负”的“八项规定”和“八条措施”,校长、教师签署了减负协议书。制定了《和平区关于聚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指导意见》等文件,召开两届教学工作会议,推进常态课增效减负。区教育局中、小学科,区督导室、教研室联合下校视导,并组织教师观摩优质课、高效课,努力实现“增效减负”。

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平区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文化、卫生、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多方联动,于2010年6月建立了和平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紧紧围绕“治未病”的工作理念,坚持“中心引领辐射、资源共建共享、心育网络延伸、三位一体联动”的工作模式,探索形成了以中心为指导,纵向连接区、校两级,横向贯穿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单位的“三结合”网状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成为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心家园”。

各学校将心育与德育相结合、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课堂指导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全区所有中学和部分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课,有的学校还针对现有心理健康教材的不足,开发了符合本校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校本教材。注重心育学科渗透。各学校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人格品质、情感表露、人际关系等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在教师中推广“课堂语言评价集锦”,鼓励教师撰写心育学科渗透教学反思与个案,充分利用教案评比、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公开课等契机,深化“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思想。由于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不同、心理发展特点不同,大部分学校分年级制订了团体辅导方案,开展不同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如,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幼小衔接”为主,小学中年级、八年级及高二年级学生以学习策略、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的辅导为主,还定期开展“新生适应”“职业规划”等发展性心理辅导。全区30所公办中小学、62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心晴小屋”“阳光谈心房”“心灵驿站”等各具特色的心理咨询室,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实现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100%全覆盖。

近年来,各学校心理兴趣小组、心理社团等学生心理自助组织先后成立,形成了一个连续性、大范围的互助团队,以他们为主体组织的活动在引导交往、树立自信、化解困惑等方面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逐渐显现出学生在心育中的主力军作用。还有多所学校注重心育工作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不断创新心育工作方式,打造心育品牌活动,班级博客、心理剧、手语操、手指操、个性文化衫设计等特色活动纷纷涌现。

教育人“在线”――信息化引领现代化

随着电脑技术、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在线”成为教育人新的职业状态,“在线”也拓宽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对话、合作的时空。

和平教育的“减负高效”,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和辅助。2003年,和平区率先建立了教育城域网,基本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学校。2007年,成立了独立法人单位的教育信息化职能部门,承担教育信息化规划、研究、建设、评价与管理等工作。2012年,区教育局投入巨资新建了近2000平方米的网络数据资源中心和视频演播中心,为义务教育学校添置计算机1846台,投影仪、实物展台380套,白板455块。区教育局信息中心拥有一支教育专业程序开发团队,自主设计开发了“学生成绩管理、幼儿园招生管理、特长生认定管理、人事招聘、教师业务水平考核管理、网络管理员在线研修”等多个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权威认证。

为充分发挥信息时代教育的“在线”功能,和平区建设好教育门户网站。采用了“统一、分布使用、规范管理”的模式,建设包括“和平教育网、和平德育网、岳阳道小学三结合网”等50多个网站,形成了和平教育网站群。在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共有12所学校的网站获得“全国百佳网站”“全国优秀网站”等荣誉称号。

篇(9)

根据区教育局的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从学校文化、学科德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四个方面制定本学期政教处工作计划。

一 、工作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

六学年:重点用《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遵守纪律、维护学习、生活秩序,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认真纠正违犯规章制度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养成遵守纪律、讲究卫生、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七学年:重点进行礼貌待人、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在学校的特色工作的基础上争创特色班级;

八学年:重点进行诚实守信、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克服困难等正确信念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加强监管,平稳向毕业班过渡

九学年:进行前途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力争保持稳定,特别是较差的班级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顺利送走本届毕业生。

(二)班级管理目标:

根据学校的特色德育工作及各学年学生的不同情况,学校相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形成各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氛围,促进命名班,示范班的形成。

(三)德育队伍目标:

1、班主任的基本功达标率:通过培训、考核,班主任基本功达标优秀率达到30%。良好率达40%,基本胜任率达30%。

2、按照市教育局要求班主任每学年与家长的接触面达100%。

3、对待进步学生通过帮教转化率达到95%,明显转化率达50%。

4、政教处人员加强学习、培训与交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使政教处的活动开展条条有序,在工作检查、监督、评比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尽可能在班级间创造比、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

5、加强全体教师的师德建设

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塑师魂,正师风,讲师德活动,建立全员德育的思想,树立为人师表的典范作用。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学科的内容和科学,适当地选择德育内容,有机地加以渗透,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受到教育。通过交流、研讨、反思,提高教职工的德育能力;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政教处和学生会加强对各班级纪律,卫生的监管检查。考评做到准确、透明.本学期,我们在对学生扣分的同时,采取加分的办法鼓励学生的服务意识,如:主动捡垃圾、看到不文明行为主动制止、拾金不昧等给班级加分。并定期在广播中给予表扬。以在校园中树立良好的风尚。

2.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班主任队伍的强弱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学期政教处按照《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对各班班任进行检查,使班主任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及时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班主任工作座谈会。完善班主任博客,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无限沟通. 我们将特别关注青年班主任的成长,通过班主任工作日志,交流.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开开展班主任优秀案例的评选活动,提高班主任的德育水平.进一步落实班主任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期对班级学生的家访率要达到40%以上,对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家访率每学期不能少于50%,同时提倡任课教师适当对学困生、待进步学生进行随访。

3、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大德育观,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按照新课改确立的“三维目标”,随堂听课,检查教案,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使“无痕迹教育”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努力达到“门门都是无痕德育课,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目标。以集中培训和自学实践等多种形式,渗透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教育教学法规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结合学校特点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切实发挥德育课程的引领作用.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积极推进规范化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增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不断提高和完善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重点工作:

本学期加强对学生常规工作的管理,学生的仪容仪表,纪律卫生工作将是本学期的重点。从学生仪表、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结合素质教育要求,继续引导全体教师提高对转化待进步学生工作的认识,全面加强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力度。班主任教师和任课教师共同分析待进步学生类别,确立帮教对子,通过辅导、谈话、家访等多种形式,提高帮教效果,待进步学生转化率要在80%以上。

以生命教育为中心,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法制.国防意识..围绕法定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体活动.

四. 特色工作:

1、大力推行“学生行为习惯自选超市”工作,总结上个学期施行的情况,本学期政教处加以完善内容和考核办法,在达到学校对班级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班自选行为习惯示范班标准,逐步形成班级特色。达到每一个班级都有各自的特色。并作为对班任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2、无人监考班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进一步宣传“四自”教育理念,使每一名同学都能够意识到成为无人监考班的一名学生无尚的光荣,也是自尊、自强、自治得到发展的最有力的见证。使我校的无人监考班队伍得到补充和进一步的壮大。

3、对班级进行命名,用榜样的力量来时刻鞭策自己,是我校的特色,学校将继续鼓励各班级进行命名。对要求命名班级递交申请,要求凡申请命名的班级,必须有主题班歌、班训有配套的班级主题教育文化。学校考核合格后将进行授牌。

4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在“诚信考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诚信作业、诚信考试、诚信做人”口号。使我校自尊、自强、自治、自创的“四自”教育理念更深层次的推进和落实。

篇(10)

一、共同发展,让学校成为教师的成长摇篮

俗话说得好:严父出孝子,名师出高徒。教师素质之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这名师不是天生的,它离不开教师的后天努力,离不开教师间的相互协作。为了给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学校通过多项举措搭建平台。

1.深化教研活动,努力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品质

自2014年起,学校就革新了集体教研形式,在原来双节教研的基础上加大了集体教研力度,实行了“每周半天教研制度”,九大学科每周都安排半天的集体教研时间,分管学科领导必须参与。为保证教研活动的有序开展,学校对各教研组的教研时间做了详细安排,要求活动内容包括“说讲评训”等不同形式。“说”是指开展“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旨在督促教师加深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以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活动由各年级组集体准备,中心发言人展示,全组齐议共改,彼此取长补短,促进教师整体发展;“讲”是指在半天教研中进行课例打磨,利用录播教室讲课,课后说课,其他教师议课,执教教师改课,在反复打磨中提高授课能力;“评”课是根据《课堂观察量表》统计的数据人人发言,畅所欲言,要求每位教师评课时聚焦某一点,从现象出发,反思点评课堂教学;“训”主要指利用半天教研时间进行集体培训,有时是外出教师回来的二次培训,有时是学校组织的专题教育,如,分层次作业的合理设计、特长生培训指导等。总之,无论是哪个环节,各教研组都能在分管领导和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准备、扎实研讨,在备课活动中,大家从教的方式到学的方式,从课堂环节设计到作业设置,从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从学习目标到学习评价,等等,展开了细致的合作研讨,在相互切磋中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教改能力。在国培研修活动中,学校教师作业有119人次被指导教师推荐,24人次被省专家推荐;在市教研中心组织的推门课巡查活动中,推门巡查的10节课均被评为优质课;“说课标说教材”比赛,9大学科教师取得了6个联谊片第一名;两项教研教改比赛均列市级第一。

2.打造成长团队,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

学校以两届“四名工程人选”为龙头,组建了九个帮携小组,深入开展了青蓝帮带活动,“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活动中,小组成员有时一起探讨班级管理策略,琢磨学生心理特点,讨论如何用平和与理解的心态关注学生,了解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变化,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有时共同阅读专业理论书籍,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并交流阅读心得;有时一起解读课标和文本,着力于教材的挖掘,用心准备好每一节课,坚持相互听评课,并借助教研组的研究力量,提高把握文本的能力,丰富驾驭课堂生成的能力。其中,数学组从说课比赛、课程资源评选、优质课比赛、微课比赛、优课比赛等可谓是样样夺魁,取得了数项省级以上的荣誉,精心揣摩其成功的诀窍莫过于名师引领、合作教研、磨课研讨了,每一份成绩无不凝聚着团队的集体智慧,他们共同组建的团队也被威海市教研中心评选为“名课程团队”。

二、文化引领,使学校成为学生的快乐家园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育倾向是竞争,学生视学校是一个竞争的场所,每个人都想胜过他人。这种竞争教育把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在这样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养成了一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这样的状况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所以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在学生群体中也同样非常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1.师友互助,互利共赢

每班在六人、四人小组的基础上,开发了“师友型”二人学习小组,即根据学生的智力、习惯、基础、性格、成绩等进行科学搭配,由两名学生组成“师傅”与“学友”帮携小组。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针对性强,能够使课堂人人要管,人人被管,大面积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促待优生的同时,也提升了优秀生的素质。为保证合作学习的高效率,学校在合作流程、合作技巧、合作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研究与探索:(1)推出了师友合作学习“五步五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即“温故导新,师友互查;自主学习,师友互助;交流分享,师友互补;巩固提升,师友互议;检测达标,师友互评”,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彻底改变;(2)开展不同形式的师友培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训包括课堂集体培训、课堂个别培训和专题培训三类。即让学生明白互助学习过程中履行职责的好处和必要性,让他们愿意履行职责,也让小师傅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让学友学会与师傅交流合作;(3)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五四师友送祝福、师友合作学习经验交流会、星级师友表彰会,有效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4)将师友合作情况纳入班级周考评制度,分管领导和干事每周不定时对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习惯进行督查,并打出等次,计入班级周考评,在每周星期一举行的“国旗下讲话”进行公布、表彰。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师友之间的合作默契和共同提高。

2.特色活动,凝聚向上合作文化

目前,学生间的“合作”已深入到很多领域:(1)社团活动中的合作文化:社团管理中,通过公开竞选推选社长、副社长,配合指导教师,负责社团系列活动的开展;举行了社团节,学生集体设计展示活动,在社团节上展现社团的创意与魅力。目前学校已有社团组织:文学、科技、文艺、体育、劳技、社会实践等六个大方面共22个社团组织。例如:微视频制作、机器人、3D动画等社团备受学生们喜爱,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搭建更多的体验空间和丰富的自主发展平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文体活动中的合作文化:春季运动会上增加了“心有千千结”“十人九足”“接力夹球跳”“超级链接”“搭桥过河”等团体协作项目,培养了小组间的协作精神;歌咏比赛、经典诵读、拔河比赛、跳大绳、队列广播操等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在团队中锻炼自我,成就自我,在合作中奉献自我,实现自我。(3)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合作文化:学校新投资三十多万元,整修了第二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总面积达990平方米,开辟了教师办公室、团体辅导室、咨询等待室、个体咨询室、沙盘游戏室、宣泄放松室、团体测评室、素描书法国画涂鸦室等,为师生的心理辅导提供温馨舒适、科学实用的空间。在这里,可以进行心理教学、心理工作坊、学生心理辅导活动、学生心理社团活动、学生心理体验活动、个体咨询、沙盘游戏、宣泄放松、心理测量、阅览、涂鸦等多种活动,真正是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

如今,在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不比个人比团体,不看局部看整体”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学生在参加市局组织的创新大赛、作文大赛、音体美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多个项目代表荣成市参加威海市和省级的评比,学校也被评选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还将这一模式汇编成《“师友型”二人学习小组建设策略汇编》《羽翼轻扬――师友成长故事录》《师友文化建设获奖案例集》三本成果集,在威海市级创新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三、课改先行,把学校推向幸福和卓越

应该说,只有融教师与学生智慧的教学与教研才是教学的本真,激励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才是教育与教学的归宿。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

1.推门听课,促课堂模式转变

为促进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课堂模式的形成,学校出台“推门课巡查制度”,为保证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推门课督查小组,制定了详尽的《第二实验中学推门课巡查制度》。督查小组分年级推门听课,如实记录任课教师的上课情况,检查教案、课件及学案的准备情况,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指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就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出评价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督查组还将教师授课情况分为A、B、C三个等次,计入年终百分考核,同时对C等教师实行跟踪听课,反复指导,直到达标为止。正是这高密度的听评课助推了教师高效课堂的形成,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五轮磨课,促高效课堂形成

学校实行了“树标课”“达标课”“培优课”“打磨课”“抽检课”五轮磨课活动,各教研组高度重视、群策群力、认真研磨,表现出了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合作教研中的磨课过程是教师教学蜕变的过程。每次磨课,均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的上课教案,先是由执教教师上观摩课,全组教师随堂听课、评课,帮助执教教师及时修改教案,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接着,执教教师换班上课,其他教师从不同的课堂观察对前后两次授课的效果进行对比,课后集体议课,挖掘亮点,指出不足,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在一次次的实践与反思的过程中,更新完善课堂教学策略,形成精品课。磨课中的合作,打磨的不仅仅是执教教师,全组每位教师都能从中受益。发挥个人特长、创造性地设计、集众人智慧磨出一堂好课,是思想不断碰撞,经验不断交流的智慧结晶。一个“磨”字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尤其是公开课和优质课,更需细细研磨,反复修改斟酌,唯有在团队的合作中才能研磨出技压群雄的精品。

上一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下一篇: 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