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相关知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0 10:10: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

篇(1)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涉及整个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而项目成本控制则是其管理中众多方面的重点。优质的施工项目的管理,必然包含良好成本管控。如果项目成本控制没有做好,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也就无法实现,施工项目的优质管理也就更加无从谈起。

一、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1.决策阶段项目成本管理。

在电力工程中,对项目可行性的研究,可以将投资估算分为经济分析与方案分析。有的施工单位存在对工程量估算不足,工程造成不准确的问题。还有电力工程中,存在投资膨胀严重、工期延长、工程造价偏高的问题,这与电力工程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不高有一定关系,希望相关管理者可以重视控制成本这项工作。因此,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项目可行性研究,详细分析项目成本的影响因素,合理确定项目的投资规模,并通过工艺方案比选,规模方案比选,选址方案比选等多方面比选给出具体可行的最优化决策方案;其二,合理进行投资估算,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时,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状况,熟悉设计图纸以及相关数据资料,按照相关的规范规定进行有效细致的分析,从而做到工程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经济性以及合理性。

2.设计阶段。

电力工程设计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着较大影响,在有的电力工程中,有的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不高,使得工程成本管理存在较多的质量隐患,在工程施工阶段,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临时调整,也是增加工程成本费用的原因之一。还有的设计人员,由于设计思路比较保守,设计方法存在滞后性,增加了工程成本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了工程成本的准确性。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重点从经济角度考虑,进行多方案优选设计思路,及时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已达到即满足工程使用功能又达到质量标准。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价值工程原理,通过对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的分析,将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起来研究,进行科学的手动控制投资。

3.施工阶段。

为了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施工成本控制,就要在各个环节中多下功夫,主要包括在整个施工阶段的费用总和,例如材料费、使用机械设备所需要的费用以及人力资源的费用等,这些都是施工进行过程中必须要花费的费用,还有一些费用是临时产生的,这方面也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果在工程项目进行前,就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那么这方面的费用可以得到明显的缩减。一是,材料成本,在选购材料方面,需要坚持“物美价廉”的原则,严格审查材料的规格、尺寸、说明书等,确保采购的材料质量达标。此外,还要按照规定对材料要进行性能检测,确保材料性能、质量过关。再者,材料进场以后,需要做好储存管理,有些材料不能长时间日晒、雨淋,要做好防晒、防潮工作。其次,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管理,购置机械设备时,不能一味地以技术先进为标准,还应考虑企业经济实力和工程需要,若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无法正常使用,就没有价值意义,而且还会增加修理费用。

4.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是整个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最终环节,可以分析出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还可以分析工程项目相关单位对成本控制的能力。在竣工验收阶段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单、各种签证材料等,使工程成本结算数据有依有据,并且要求合理、准确。

二、电力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措施

1.完善成本管理体制。

只有通过完整的组织结构与科学的分工配合相结合,才能够为实现良好的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财务部一方面负责施工项目的资金预算和会计核算等方面管理办法的制定及考核工作;另一方面,筹集资金,并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进行监督和检查。计划合同部主要负责制定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并依据不断变更的市场需求及施工情况,对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其次,负责施工项目的合同、统计及工程招标等工作,并据实做出相应的成本预算。还要制定对员工的考核评价标准,以便对各部门的工作做出科学的总结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材料供应部负责以成本计划和实际库存情况为依据,科学合理的开展材料的采购工作,在保证原材料标准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减少资金的消耗,降低成本。此外,对材料的采购、管理及使用等各环节进行监督,避免、滥用浪费材料的现象发生。工程技术部负责依据相关的技术规范及施工要求,对施工项目的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此外,严格保证施工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对发现的问题做出调整,以期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开展。

2.合理进行成本控制。

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遵循经济性、动态性、全面性、权责利相结合四项原则。首先,项目成本控制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的,这就决定了其经济性原则。第二,由于施工过程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与制约,因此,整个施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也决定了成本控制的动态性原则。第三,全面性原则包含全员及全过程两个方面,全员成本控制是指对施工过程所涉及到的全体员工进行的成本控制,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指对整个施工过程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步骤进行的成本控制。无论哪一方面都要按照规定的预算进行管理与控制。第四,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将权利、责任与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众所周知,权利与责任不能分开来谈,否则就缺乏行使权利的限制;责任与利益也不能分开来谈,否则就缺乏履行职责的动力。所以,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中,以上四项原则缺一不可,只有明确原则、认真履行,才能科学的实施项目成本控制,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3.提高工程成本管理水平。

一是,施工项目管理不仅包括项目成本控制,也包括进度管理、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等众多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管理不善,都会导致施工项目工期成本、安全成本或质量成本的增加。因此,必须要将施工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本控制紧密结合,才能有效的实施对工程项目的科学管控,从而为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二是,以竞争促发展。在电力工程企业内部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各部门之间良性竞争的同时,积极营造员工之间相互促进的良好竞争氛围。可以在多方面引入竞争机制,如在人才的录用选拔时采用竞争上岗机制,择优录取;在职工晋升时,综合考核和评价候选人各方面的业绩,择优上岗。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指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提高项目成本控制水平,从而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无疑是当今电力工程企业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占领市场的必经之路。成本控制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因此需要加强全面管理和动态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志文.浅析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9).

[2]朱坚军.电力建设企业在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J].今日科苑,2014(10).

[3]陈燚.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优化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5(11).

篇(2)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40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02

0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用电需求的增大,以往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供电模型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在不断地提高、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同时,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效益。在电力市场中,电力企业作为供给方希望得到更多的主动权,如在电价调节机制中,针对电力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可以相应降低电价来调节电力供给过剩的状况,并提高电力企业机组的利用效率。我国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方针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与配置作用,在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条件下,促进电力事业的大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用户直购电被提了出来。同时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导致以前工业比较集中,用电量比较多的城市或城区用电量产生递减的趋势。政府为了缓解这一状况,除了加大公共投资的力度,还通过扩大内需的政策进行引导。大用户直购电政策的提出也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电力市场中的大用户能逐渐增加用电量的需求,从而在宏观上能促进工业的复苏及经济增长,在微观上能加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就目前来看,大用户直购电在实践中还处于摸索的阶段,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真正发挥出大用户直购电在电力市场中的积极作用。

1 大用户直购电的内涵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大用户直购电中的大用户是众多购电主体中的一类,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常常根据某一企业的用电量、用电负荷及电压等级进行划分设定。随着电力工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大用户这一类别的准入限制将会逐渐降低,甚至每一用户都将有资格进行直购。目前,我国能够进行直购电的大用户一般为电压等级较高、用电量较大或者变电容量较大的工业企业。

大用户直购电是指,符合上述大用户条件的电力需求方与电力供给方(发电或者供电企业)通过一定的协商,达成双边购电协议,从而发生电力买卖,有别于一般购电行为的方式。当大用户与发电企业达成直购电的协议,那么接下来就需要电网公司进行备案以备以后进行调度。而对于供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阻塞情况,电网调度中心还需要提前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补偿价格以补偿在阻塞发生时减少供应的电量。此外,大用户还需要交付一定的国网服务费给电网公司。大用户是与电网直接签订直购电合同,这就需要电网公司从外界购买合同电力,再履行直购电合同。

目前,大用户直购电有两种较为典型的运营模式。第一种为不利用电网的输电线路,而是购电企业或者发电企业自行建设,这样电网企业不再收受过网费,当然也就不再需要提供相关的检修S护服务,都由购电企业或者发电企业自行管理。第二种为利用电网公司已建输电线路进行输配电,这样就需要发电企业或者大用户支付相关费用。

2 当前大用户直购电模式中的问题

大用户直购电模式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使电价由市场供求决定更为合理,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电力资源,打破了垄断所造成的浪费局面。然而,就目前来看大用户直购电的运营还有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2.1 缺少配套措施

大用户直购电模式下缺少必要的配套措施主要体现在缺少相关的法律政策和监管机制。如果发电企业不通过电网企业进行供电,并且不与电网企业签订相关协议,那么在调度电网和确定价格方面就会出现不合理的状况。同时,电网为了应对直购电用户用电量大,而导致的生产运行的隐患而投入的改善资金,由于直购电绕开电网企业而无法回本,那么就会影响后续的供电质量。

2.2 电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电价机制不健全,电价构成不合理。标准的电价中应该有2/5应该归由输配电网获得,然而,在实际中输配电网往往只能得到电价的1/5,收入无形中较正常水平降低了50%,这极大地影响到电网的经营与管理。所以,建立一个更为公平合理的电价机制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直购电模式的健康长久发展。

2.3 交叉补贴问题严重

当前,我国电价中存在严重交叉现象,由于大用户直购模式可以让符合一定用电规模的企业向发电企业通过签订协议直接购电,那么他们的协商价格就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避开了某些补贴责任。而这些补贴费用就会通过统一的定价分摊到其他电网企业或用户身上,造成不公平的后果。

2.4 搁浅成本问题突出

在复杂的电网系统中,很多发电厂处于还本付息的阶段,存在大量的搁浅成本,而在此时,很多大用户选择了没有搁浅成本的发电商进行协商直购电,避开了承担相应搁浅成本的义务,导致这些成本都落在了电网企业的头上。同时由于电价是统一官定的,这样就会增加电网的负担和风险。

3 应对大用户直购电问题的相关措施

3.1 制定相关规定及原则

在实行大用户直购电的运行模式中,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往的交易原则,在大用户与电网企业协商一致的条件下签订协议,由电网公司按规定履行供电义务和保证供电安全的责任。如果有特殊危险情况发生,如电路阻塞等,需在与大用户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下,按照规定的交易原则进行电路负荷的减载,既保证电路安全又不损害大用户及其他各方利益。

3.2 完善相配套的政策法规

根据国外的经验,要想实施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行大用户直购运营模式,就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并确保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目前,我国关于大用户直购电方面的法规还对该模式的实施有很大的限制,并对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障碍,需要进行修正。此外,还需要在电网管理、电价的制定以及其他服务方面制定新的不与现行的法律法规产生冲突的制度。

3.3 建立合理电价形成机制

在电力市场中,大用户直购电模式中的大用户作为市场需求主体之一,进行交易电价的确定应首先满足电力市场中的相关规定。而对于大用户直购电的电价形成机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购电电价、输电价格、辅助服务费、收取方式、计量与结算、税费处理、其他代收基金的安排以及现销售价格体系中电价交叉补贴的分解和处理,等等。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价格的引导作用,在电力市场中大用户的电价形成应该以其所购的电压等级和负荷特性为基础,包括价格形成和辅助服务补偿在内的电价形成机制要从根本上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协调政府、企业各方的相互利用关系。因此,只有真正能够发挥电力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考虑成本与效益关系、供给与需求关系,建立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大用户直购电价格形成机制,才能够促进大用户直购电运营的顺利推进。

3.4 确定合同电价

价格的形成依托于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而就目前国内的电力市场监管制度来看,缺乏应对电价突然波动的机制和措施,会给电网企业带来难以预测的损失。那么就需要对现有的电价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完善,使电价的波动可以被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发电商与大用户在协商交易价格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网上或者其他终端价格,使在日后面对相关问题时,能够依据合同来进行解决纷争,确定合同价格,维护双方利益。

3.5 解决交叉成本和搁浅成本问题

大用户具有通过与发电商协商一致以低价购买电量的便利,一方面能够降低大用户购电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直购电价高于市场销售电价,所以发电商也能够提高收益。然而当大用户以低价购买大量电,会使原有的电价均衡状态被打破,形成新的社会电价。此时,就需要在此中获利的发电商和大用户对电价进行分摊补贴,需制定相关政策,核定分摊比例以及具体实施处理措施。而对于直购电较为突出的搁浅成本问题,则可以通过电价回收费用抵偿搁浅成本所造成的损失。

4 结 语

在电力市场发展,大用户直购电更能根据供求特点提高市场的配置效率。虽然该模式具有操作简单及提高经济效益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推进中还是面临不少问题。为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提出了包括制定相关规定原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价格形成机制、确定合同价格以及解决交叉成本和搁浅成本问题在内的应对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者汤百智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指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根据实验、设计和生产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做结合,以学生自我学习和操作为主,从而获得感性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2、高职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就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项目的简称,高职实训项目是指,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在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的指导下,针对学生职业技术应用和操作能力开展的教学训练过程。高职实训项目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类:第一,如果从空间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校内实训项目和校外实训项目,校内实训包括教学实训,校外实训包括教学见习和生产实训;第二,如果从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技能鉴定达标实训和岗位素质达标实训,具体有通用技能实训和专项技能实训;第三,如果从内容上划分,可以分为动手操作技能实训和心智技能实训,包括了操作技能实训和综合素质能力实训。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现状及问题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都在本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实训项目基地。在校外实训项目建设中,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用了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大部分都采用了“二一制”的实训模式,在入学前两年,学生在校内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然后到实训基地实习一年;但是也有一些高职院校采用的是校内校外交叉学习的方式,即在校内完成某个科目的理论学习,旋即进入实训基地接受实训项目的学习;还有一些学校采用的是订单培养的模式,订单班的学生在完成实训项目的学习后,实训酒店和高职院校间可以进行双向的人才选择。在订单培养模式下,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获得在实训酒店前厅、餐饮和客房等一线部门工作的机会。

2、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实训项目的选择随意性较强。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项目建设中,对实训项目和实训企业的选择缺乏严格的标准。例如,一些高职院校每年都会有一批酒店到学校联系实习生事宜,而由于可选择的对象较多,学校一般就从其中确定几家高星级的酒店作为实训项目,但是在确定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学校对酒店的实际情况了解较少,特别是在酒店能够为学生提供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方面没有做细致的审核和考察,对酒店能够承担实训项目的资质缺乏认真的考虑,总的来说就是实训项目的选择随意性较大。

(2)校企双方在实训项目建设目标上不统一。

从学校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建设实训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锻炼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的平台和场所,其本质是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但是从酒店角度而言,很多酒店之所以会主动联系高职院校就是为了能够从高职院校中获得廉价的劳动力,缓解自身的用工压力。因此,可以明显发现学校和酒店在实训项目建设的目标上南辕北辙。按照酒店的目的,实习生到企业开展实训,主要是用作从事某方面具体的工作,填补企业的用工缺口,酒店方面并不会按照实训项目的培养方案,对员工进行轮岗,大多数学生在实习期间都是在同一个岗位工作到底。之所以酒店这样安排是因为轮岗的成本较高,实习生在接受了一定时间的岗位锻炼后,对现有岗位的工作要求更为了解和熟悉,已经能够胜任该岗位工作,如果按照实训项目的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轮岗,则会增加企业的培训成本。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到酒店实训的学生长时间从事某种职位的工作,就会丧失学习的热情,对酒店管理其他专业项目缺乏了解,实训作为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平台的作用就很难发挥。

(3)校企双方缺乏沟通和改进机制。

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项目往往每年会有变更,在建设实训项目的过程中,一些在实训中发现的问题在第二年里得不到及时的改进。由于实训项目的建设是一些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如果每年更换不同的实训基地,就会导致每年实训项目的建设都面临新的环境,很难保证实训项目的持续改进和完善。再者,很多实训基地的酒店与学校之间,缺乏完善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学校在实训期间不会主动更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酒店也不会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学校,这就导致了学校在实训项目建设上缺乏对酒店的指导和规范,不仅对实习生的实习和学习过程难以协调,对实习生的个人利益也难以做到有效保证。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

1、慎重选择实训基地

在选择实训基地时,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当持有更为慎重的态度,不能太过随意。笔者认为,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的选择方面,校方应当从本地或外地的优秀知名酒店中进行挑选,特别是应当注重酒店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以及对实习生的利益保障机制等问题。应当避免为了完成实训基地建设任务,而盲目地选择一些知名度不高,或动机不纯的酒店成为实训基地,特别要避免一些酒店在春节前后等用工需求紧张的时期,以获得廉价劳动力为目的与校方合作的酒店。此外,校方还应当注重实训基地酒店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是否完善,必须选择注重人才培养和锻炼的酒店,确保实习生在实训基地中获得充分的锻炼和成长机会,而不是沦为酒店的廉价劳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习生的实习目的得以实现。2、制定符合校企双方目标的实训方案目前,校企双方还比较缺乏统一的实训项目建设方案,这导致了双方在实习生的培养方面目标不一致。例如前文分析过的,酒店将实习生当成是顶岗工作人员,安排岗位后实习期内一般不予轮岗变动,这样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岗位锻炼职业技能。因此笔者认为,校企双方应当制定符合双方要求的实训方案,校方应当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作为实训项目建设的核心目标,而酒店应当将培养全方位的职业人才作为开展实训项目建设的目标,进而制定学生在酒店各岗位实习的方案和步骤,并明确在各岗位的工作时间和轮岗要求,确保学生在一个岗位上得到充分锻炼后能够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岗位。

3、建立完善的实训项目评估机制

为了保证实训项目正常运行,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制定一系列评估制度,定期对实训基地的实训过程和实训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建立评估体系:(1)建立校外实习评估体系,即由学校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和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组织教研室实习指导老师和酒店部门经理开展每一期实践教学的质量检查和评估。(2)建立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标准体系,即制定各种实践教学项目标准,为评估检查实践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提供标准。(3)建立实习基地制度化评估体系,包括校外实习基地的评估标准管理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各级组织部门责任制度。(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评估信息体系,包括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篇(4)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我国电力企业基本上属于国家垄断性行业,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因此,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从施工前到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此外,工程的管理人员也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素质的管理。下文主要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和模式进行详细讲述。

一、电力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定义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主要包括了电力工程的管理活动和作业技术。其中作业技术指的是电力工程的条件,然而并非具备作业技术能力便能够提高工程质量的合格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提高工程质量,还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科学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才能够充分提高工程质量,实现预期目标。总的来说,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是在明确的目标下,通过资源配置的调度、监督、实施等方面,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二、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现状

(一)电力工程项目特点。电力工程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对工程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的监理工作、质量的检测工作、竣工后的检查工作等。行业的资金和技术较为密集、工程的质量要求较高、工程所需要的设备较多、电力工程建设所需要的时间较长、电力工程的规模大小不一、电力工程施工单位素质不一等。

(二)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现状。由于电力企业具有垄断性特点,正因为这种原因,电力企业对工程质量管理模式较为传统,企业项目法人不愿意将投资权与合同管理权交给监理人,导致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安全事故频繁出现,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安全利益。

三、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模式分析

(一)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通过对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和控制方面进行分析,对管理模式进行组织论研究。其中组织论是一种学问,它主要对电力工程的结构模式、分工内容以及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是一门很重要的理论学科。对于电力企业这种垄断性行业来讲,企业的经营模式会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每一项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都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模式主要分成两种:第一,基于项目的实际情况,管理人员在工程开展之前设立专门的部门对该项目进行管理,部门随着项目的开始而开展,等工程项目结束之后便立即解散,这种模式在一般的企业当中出现的几率较高。第二,针对职能对部门进行划分,每一个部门对应某一项或者某一类型的工程。这种划分模式比较少见。

(二)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是电力建设工程的生命。因此本文提出,企业管理人员在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其中主要包括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动力机制、监理机制、反馈机制等。从而实现工程各部分的监控效力,通过不断的完善质量管理机制,保证工程的质量。

(三)使用工程质量统计方法。工程质量统计方法主要有四种,包括:分层法、直方图分析法、排列图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下文主要对这四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做分类法,它主要对工程的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层法找出工程出现问题的原因。

直方图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工程质量进行分析,分析项目质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工程的质量水平是否严重下降,下降程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工作人员还可以对质量数值的特征值进行计算,从而对工程过程出现质量问题的几率进行估算。

排列图分析法:又称为ABC分类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工作人员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抽检的方法对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对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详细统计。然后将问题进行累积,并计算问题出现的频率,从而得出需要注意改善和加强控制的地方。

因果分析图法:主要指对工程中每一质量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使用逐层排查方法找出最主要的原因。

通过使用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法,工作人员能够有效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并保证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效进行,避免因为质量原因查找不得力而出现事故。

四、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原理

(一)三个阶段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主要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这三个阶段是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下文进行详细介绍。

事前控制主要是强调工程质量的计划,对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事中控制主要包括自我监控以及质量监控这两方面,一方面工作人员进行质量的自我监控,另一方面主要由第三方对质量进行监控。事后控制主要是对工程项目的成果进行评价,并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纠正。这三个阶段的控制方法是互相联系、且又互相独立的,工作人员在每一个环节的控制中,不断提高质量控制,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水平。

(二)对工程进行全方位控制管理。对电力工程进行全方位控制,控制的方面包括了工程个体与主题。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其中包括工程项目的策划、立项、设计、施工、验收等几个方面。并且建议全员参与控制,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全体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目前,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要做好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要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如上文所说,规范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好图纸会审制度、质量自检制度、第三方检测制度,规范施工现场的签证制度、工程交接制度等。通过规范管理模式,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苏敏.电力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2(33).

篇(5)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4-0119-02

电力工程领域应用项目管理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已形成多种成熟的管理模式。然而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长期性以及复杂性,从实践经验来看,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由于我国电力体制在近年来处于不断调整过程中;另一方面,主要在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如何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特征出发,建立相应的管理模式,进而对工程项目实施有效控制与管理,是近年来广大电力工作者与管理层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探讨与分析:

1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1 管理的复杂性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由多个部分组成,工作跨越多个组织,执行中有许多不确定的未知因素,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诸多因素决定了项目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且复杂性与一般的生产管理有很大不同。

1.2 管理的创造性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项目的创造性依赖于科技的发展和支持,在项目管理的前期构思中,要十分重视科技信息工作和信息的组织管理,这是产生新构思和解决问题的首要途径。

1.3 管理的预见性

电力工程项目具有一种可预知的寿命周期。项目在其寿命周期中,通常有一个较明确的阶段顺序。根据项目内容的不同,阶段的划分和定义也有所区别。一般认为项目的每个阶段应涉

及管理上的不同特点并提出需完成的不同任务。无论如何划分,对每个阶段开始和完成的条件与时间要有明确的定义,以便于审查其完成程度。

1.4 管理的专业性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需要专业化的管理组织机构,需要集权领导和建立专门的项目组织。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半是贯穿于各组织部门的,它们要求这些不同的部门作出迅速而且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反应。

2 当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自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就面临着市场的竞争与挑战,电力工程管理模式需要不断改进,勇于探索创新,力求突破,寻求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来促进电力工程的建设发展。从近年来应用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来看,主要有3种:

2.1 采用滚动开发模式

滚动开发模式是针对流域水电开发建立的管理模式,即建立专业化的队伍,分别负责流域水电开发管理不同阶段的工作,有的负责前期建设,有的负责后期管理,呈梯级式管理。这样做既可以加快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工作进度,提高管理水平,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使项目管理分工明确,更加专业化。

2.2 引入PM模式

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做到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而PM模式可以实现对电力工程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最大化地利

用人力和物力,做到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和更具组织性,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适应实际需求。

2.3 运用EPC管理模式

EPC模式是当今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之一,相比传统的管理模式,EPC模式提供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服务,提高建设效率,缩短工期,创造更大的效率。

以上3点建议都是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的管理模式,在吸收的基础上,结合了自身实际实现一些突破创新,并将这些创新理念运用到实际中。

3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控制分析

针对电力工程的特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应从设计阶段即开始对造价、管理等工作进行控制,有效提高电力工程管理工作效果,保障投资主体与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控制对象、控制方法和具体的措施3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

3.1 控制的对象

在电力工程管理创优过程中,能够预先确定管理和控制的对象,这不论是对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还是电力工程创优水平以及及时消除电力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都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从宏观方面来进行总结,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5大类。即人、机、物、法、环,5大类因素就是电力创优工程中主要的管理和控制对象。

3.2 控制的方法

在电力工程创优的过程中,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给项目创优带来的影响将表现为一种偶然的随机性的影响,有时,也可能表现为一种系统的影响。这些方法被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3种。

3.2.1 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在诈式电力施工前对影响因素进行的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且施工准备工作要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施工现场准备是指包括控制网、水准点、坐标桩的引测,三通一平的准备,现场临时设施的准备,预防季节性气候给施工带来不利影响的准备等。

3.2.2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在电力施工过程中进行的管理和控制,是一种动态控制,这种控制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

3.2.3 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在完成施工内容后,要对形成的结果进行及时的检查和验收,如若存在问题,即可进行处理,不能给下一步电力工程创优的实施带来影响。控制的措施常有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检查,组织通电试水并确保设备运转正常,检查技术档案资料是否齐全等。

3.3 控制的若干具体措施

对电力创优工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就是在施工过程中

及时消除影响工程创优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使各项工作始终处于正常状态。从而保证创优目标的最终实现。大量的创优工程实践已证明,这些措施在确保电力工程创优目标实现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3.3.1 加大对施工各参与方的管理和协调力度

通过建立健全创优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定期召开生产协调会、规范各方的工作行为、及时对创优的有益行为进行表彰等方式来加强管理。

3.3.2 实行样板引路,积极促进内部学习和交流

为使作业人员更加明确创优质量的具体标准,应实行样板引路的方法。将每一分项工程、每一工序都先做样板,经有关各方确认符合要求后,再要求相关实施者照此标准组织实施。与此同时还要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交流活动,总结经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3.3 随时督查各分包单位技术资料编制情况

电力创优工程对技术资料的要求很高,从工程一开始就要把各分包单位技术资料编制的工作纳入统一的技术管理范围内,统一资料要求,并经常进行核查。重点检查资料的标准性、统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3.4 强化技术管理,依靠科技改进工程质量,为创优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时,要结合工程实际,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通过持续的过程改进和调整,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创造精品工程。

3.3.5 坚持全面质量管理,注重过程控制,严格执行高标准工程验收规范

在电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全方位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控制和关键工序控制,严格执行高标准工程验收规范。

3.3.6 精心组织,将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有效结合

促进协调发展在电力工程施工中,要注意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与所需资源,对工程既要进行宏观调控,也要注重微观处理,使工程项目的宏观与微观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市场化的竞争,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需要积极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来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益。本文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的特点就当前采用较多的几种管理模式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我们结合实践,不断创新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从而为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梁稆.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探析[J].硅谷,2010(21).

[2]吴桂华.浅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及控制[J].科技天地,2011(18).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and the Effective Control

篇(6)

一、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概述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又繁重的任务。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1.建设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所进行的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建设项目的最优目标,即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目标得以最优实现。由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独有的复杂特点,从而其具有几大共性,即实践性、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同时,由于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还具备其自身特点。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质量是指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质量主体是实体。而工程项目质量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工程项目实体质量;(2)功能和使用价值;(3)工作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在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特点,包括:主体的复杂性、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隐蔽性、质量波动大、终检局限大、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等。质量控制的任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二、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中存在问题1.水利水电项目专业多、项目多、而单项工程量多。这从建设管理的角度来看,具有另一种难度。若使用先进的大型设备,由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工程成本不能保证,若改用简化的办法,非专业队伍来施工,其质量就难以控制保证。

2.水利水电工程一旦发现早期失控,为弥补损失而赶工,将严重地影响质量控制工作。在一些工程招投标中,压低临时建设费、不可预见费等,致使施工单位在经济上十分被动。这点也是水利水电工程出现许多分包,甚至“隐性转包”的重要原因。包工队以更低单价拿到工程之后,经常挖空心思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3.施工单位现场管理力度不力,质保体系不健全,挂靠资质现象严重,施工水平低。项目部管理模式多是公司管理层加包工头,施工队伍设备投入少、技术水平低。施工主要技术工人及工程师配置不足,施工的主要核心管理网络不完善,缺少专业的相对固定的施工班组,造成施工组织的杂乱无章、低级错误不断。例如:某工程局以低价中标一小型水电项目,中标后,该工程局为节省施工成本,只派了几十个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基本没有大的施工设备进场,同时引入多家分包队伍,施工过程中大多是以包代管,一个大约7000万的工程,进行了层层分包,最多时竟达到四层分包,进入施工工地的分包队伍多时达20家,工地上偷工减料的事不断发生,施工过程杂乱无章、低级错误不断,工程质量严重失控,同时工程进度也严重滞后。后来该工程局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要求与业主谈判,变更部分工程单价,业主见工程失控,只得进行适当的妥协,在这种情况下,该工程局才加大了投入,重新整顿、清退部分分包队伍,减少分包环节,才使工程建设得以进行下去。

三、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对策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建设工程项目有关参与各方进行质量策划、编制质量计划、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改进的基础,通常包括质量教育培训、质量责任制、标准化工作、计量管理和质量信息管理工作。实践证明,搞好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使各项质量都取得满意的效果。

1.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旨在确定建设工程项目参与各方中,各部门或个人在质量管理中应承担的任务和活动,规定每位员工的责任和相应的权力。将质量职责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做到人人都有确定的任务和明确的责任,使事事都有人负责,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责任网络。实行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办法,一旦发现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出现问题,即可查清责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与对策予以解决,并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提高。2.标准化工作。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指为取得全局的最佳效果而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相关性特征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形式和程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它使组织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简单化,以保证组织的生产经营或业务管理活动能够高效、准确、有序正常地运行。标准化的对象是生产经营或业余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包括“物”和“事”的两大方面。所谓“物”是指材料、设备、工具等有形的事物;所谓“事”是指事物的处理方法、工作程序的无形的事物。开展标准化工作就是按照标准化的原理,将生产经营业务活动中经常重复出现“物”和“事”,用标准的形式统一起来,作为指导业务性的准则和依据。通过标准化工作,有利于使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活动合理化,改进质量,提高效率。3.计量管理工作。计量是关于测量、保证两质量统一和标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具有一致性、标准性、可行性和法制性的特点。计量工作是技术与管理的统一与结合。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计量保证,就是指从建设工程项目策划、设计、采购、施工、竣工和使用的过程中,计量工作在保证量值统一的条件下,通过测试技术、制定标准、技术文件以及组织管理措施的手段,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并使之达到必要的准确度,使各项工作建立在可靠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而为工程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以及为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目标提供依据。4.质量信息管理工作。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和资源,对于工程质量改进、质量策划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质量信息管理工作主要是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建档并提供利用。质量信息应具备价值性、适用性、正确性、等级性可追踪性和可加工性。为使质量信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工程项目的质量信息系统,形成一种收集、存贮、分析和报告质量信息的组织体系,以便支持质量信息管理,帮助各级决策机构和决策者做出决策和迅速传递指令。

四、结束语

施工企业的项目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搞好项目施工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不断探索质量管理的新途径,摸索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是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不断地学习、探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善企业管理及技术标准,保证项目施工优质、高效,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伴随着全球经济化不断的深入和发展,各行业的人才争夺战也是越发的激烈。虽然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较晚,但近几年来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很大程度上积极的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扩展,如酒店业、 饮食业、娱乐业、专业教育类行业等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中职学校都相应的开设了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但迅猛发展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各种问题及弊端。

一、我国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中职学校开设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较晚,许多课程设置都比较落后,教学模式不合理、实践课较少、学校内实习设备简陋,影响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更是影响了学生在旅游与酒店行业的发展。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上几乎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水平的学生都是一样的,降低了学生的专业性,设置的课程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没有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开设相关课程,而且课程安排缺乏体系性,学科之间的联系表现不明显,学生难以掌握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

(二)实践课程安排较少。学校教学资源欠缺、设备不足,更新慢,与企业环境缺乏对接,不能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和实训场地,教师只能借助多媒体课件模拟场景;且到快毕业的时候,小部分的学生才能拥有实习的机会,难以应用学到的知识,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检验。

二、中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设想

(一)对公共基础课进行调整

教学内容需围绕旅游与酒店管理职能需求进行设置,旅游专业的学生普遍活泼、热情大方,接受能力较强,喜欢参与和显示自己的能力;酒店管理属于管理类的专业,但又涉及到不少酒店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在专业设置的时候需体现专业特性,与其他专业知识区分开,旅游和管理行业息息相关,因此两个专业的学习要涉及到彼此,且两个行业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他们需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游客,因此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务必掌握多种语言,才能更好地与客户进行沟通。

(二)合理安排学生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间

由于我国旅游、酒店管理起步较晚,在许多中职学校里旅游与酒店管理还是新兴专业,因此许多学校都不能提供给学生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实习机会,且学校课程设置偏理论化,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时间做出适当的调整。

理论课过于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愿听一些与自己生活毫无关系的东西,所以,理论课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创建、营造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为课程提供相应的软件资源,引起学生的悬念,让学生能对课上的话题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学生能基本掌握理论基础知识。

实践课以旅游、酒店行业需求为导向,对学生一一的进行实践教学,针对学生实习的需要,学校需不断开拓多方面能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途径,如与大型酒店和旅游公司签订长远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在平时也有机会参与到旅游和酒店管理的工作,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以实现职业能力为目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对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和教师评价两个部分组成,改变原来老师单方面对学生评价,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学生评价体系应是多元化的,评价的内容应注重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完成职业活动过程采用的方式是否合理,对一个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进行评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心,建立综合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工作态度的综合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更完整,更好操作,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一个学生的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不仅要教师来评价,还需要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反思。

技能训练效果的评价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评价学校和企业间合作模式成败的现实依据。我们需依据评价的结果,不断调整专业教学的计划。只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职业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突破现在的两年教学一年实习的课程模式束缚,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优化教学质量,提高中职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结束语

旅游与酒店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旅游与酒店管理的水平高低在于人才素质的高低。因此,中职学校想要培养合格的优秀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必须改革专业课程的设置。

参考文献

篇(8)

1、实践教学的概念内涵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者汤百智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指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根据实验、设计和生产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做结合,以学生自我学习和操作为主,从而获得感性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2、高职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就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项目的简称,高职实训项目是指,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在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的指导下,针对学生职业技术应用和操作能力开展的教学训练过程。高职实训项目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类:第一,如果从空间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校内实训项目和校外实训项目,校内实训包括教学实训,校外实训包括教学见习和生产实训;第二,如果从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技能鉴定达标实训和岗位素质达标实训,具体有通用技能实训和专项技能实训;第三,如果从内容上划分,可以分为动手操作技能实训和心智技能实训,包括了操作技能实训和综合素质能力实训。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现状及问题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都在本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实训项目基地。在校外实训项目建设中,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用了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大部分都采用了“二一制”的实训模式,在入学前两年,学生在校内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然后到实训基地实习一年;但是也有一些高职院校采用的是校内校外交叉学习的方式,即在校内完成某个科目的理论学习,旋即进入实训基地接受实训项目的学习;还有一些学校采用的是订单培养的模式,订单班的学生在完成实训项目的学习后,实训酒店和高职院校间可以进行双向的人才选择。在订单培养模式下,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获得在实训酒店前厅、餐饮和客房等一线部门工作的机会。

2、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实训项目的选择随意性较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项目建设中,对实训项目和实训企业的选择缺乏严格的标准。例如,一些高职院校每年都会有一批酒店到学校联系实习生事宜,而由于可选择的对象较多,学校一般就从其中确定几家高星级的酒店作为实训项目,但是在确定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学校对酒店的实际情况了解较少,特别是在酒店能够为学生提供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发展空间等方面没有做细致的审核和考察,对酒店能够承担实训项目的资质缺乏认真的考虑,总的来说就是实训项目的选择随意性较大。

(2)校企双方在实训项目建设目标上不统一。从学校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建设实训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锻炼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质的平台和场所,其本质是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但是从酒店角度而言,很多酒店之所以会主动联系高职院校就是为了能够从高职院校中获得廉价的劳动力,缓解自身的用工压力。因此,可以明显发现学校和酒店在实训项目建设的目标上南辕北辙。按照酒店的目的,实习生到企业开展实训,主要是用作从事某方面具体的工作,填补企业的用工缺口,酒店方面并不会按照实训项目的培养方案,对员工进行轮岗,大多数学生在实习期间都是在同一个岗位工作到底。之所以酒店这样安排是因为轮岗的成本较高,实习生在接受了一定时间的岗位锻炼后,对现有岗位的工作要求更为了解和熟悉,已经能够胜任该岗位工作,如果按照实训项目的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轮岗,则会增加企业的培训成本。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到酒店实训的学生长时间从事某种职位的工作,就会丧失学习的热情,对酒店管理其他专业项目缺乏了解,实训作为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平台的作用就很难发挥。

(3)校企双方缺乏沟通和改进机制。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项目往往每年会有变更,在建设实训项目的过程中,一些在实训中发现的问题在第二年里得不到及时的改进。由于实训项目的建设是一些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如果每年更换不同的实训基地,就会导致每年实训项目的建设都面临新的环境,很难保证实训项目的持续改进和完善。再者,很多实训基地的酒店与学校之间,缺乏完善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学校在实训期间不会主动更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酒店也不会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学校,这就导致了学校在实训项目建设上缺乏对酒店的指导和规范,不仅对实习生的实习和学习过程难以协调,对实习生的个人利益也难以做到有效保证。

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

1、慎重选择实训基地

在选择实训基地时,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当持有更为慎重的态度,不能太过随意。笔者认为,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训项目的选择方面,校方应当从本地或外地的优秀知名酒店中进行挑选,特别是应当注重酒店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以及对实习生的利益保障机制等问题。应当避免为了完成实训基地建设任务,而盲目地选择一些知名度不高,或动机不纯的酒店成为实训基地,特别要避免一些酒店在春节前后等用工需求紧张的时期,以获得廉价劳动力为目的与校方合作的酒店。此外,校方还应当注重实训基地酒店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是否完善,必须选择注重人才培养和锻炼的酒店,确保实习生在实训基地中获得充分的锻炼和成长机会,而不是沦为酒店的廉价劳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习生的实习目的得以实现。

2、制定符合校企双方目标的实训方案

目前,校企双方还比较缺乏统一的实训项目建设方案,这导致了双方在实习生的培养方面目标不一致。例如前文分析过的,酒店将实习生当成是顶岗工作人员,安排岗位后实习期内一般不予轮岗变动,这样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岗位锻炼职业技能。因此笔者认为,校企双方应当制定符合双方要求的实训方案,校方应当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作为实训项目建设的核心目标,而酒店应当将培养全方位的职业人才作为开展实训项目建设的目标,进而制定学生在酒店各岗位实习的方案和步骤,并明确在各岗位的工作时间和轮岗要求,确保学生在一个岗位上得到充分锻炼后能够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岗位。

篇(9)

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日益增多。由于风景园林工程通常涉及绿化栽植、园路、假山、给排水、造地型等多项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交叉作业,因此,若在施工现场管理施工配合、工程成本控制管理不善,将会影响施工进度、工程成本,工程质量,造成效益降低的不良局面。因此科学管理好园林工程质量,对园林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施工前的准备

风景园林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以来园林建设行业都把设计与施工以两种不同形式进行阶段划分并实施建设管理。在这种模式下的工程建设运作缺乏主体控制,若设计深度、广度不够或设计单位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将容易造成设计与环境不一致,与施工脱节,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资源浪费或增加投入。所以应熟悉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意图、图纸和质量的要求,并由设计人员向施工人员进行设计交底。现场勘查,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及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勘查,一般包括:现场周围环境、施工条件、电源、水源、土源、道路交通、堆料场地、生活设施的位置,以及市政、电讯应配合的部门和定点放线的依据。组建项目经理部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前提。首先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健全管理网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主管组成的生产指挥系统对工程质量负全责,并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系统,推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谁的目标谁负责、谁的问题追究谁的责任。

园林绿化施工之前的组织设计是搞好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关键,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工程项目、工程量、工程特点、工程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施工方法、确定采用人工施工或者机械施工,劳动力的来源,是否有社会义务劳动参加,编制施工程序和进度计划;组织施工:指挥系统、部门分工、职责范围、施工队伍的建立和任务的分工等;制定安全措施、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成活率指标;现场平面布置图:包括水源、电源、道路交通、料场、库房、生活设施等具置图。

二、风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就是通过现场施工过程中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手段确保工程合同所规定的质量目标能够实现,以及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园林绿化工程的规范标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编制具体的施工作业计划和相应的质量计划,对材料、机具、工艺、人员等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园林工程总体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2.1施工工艺、工序的质量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是由若干个分项、分部工程组成,要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使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对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应对操作人员、材料、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做好验证记录,工序记录的主要内容为质量特性实测记录和验证、签证。

2.2人员素质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是由园林绿化职工所创造的,他们的责任感、事业心、质量观、业务能力、技术水平等均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项目经理部要定期对职工进行规程、规范、工序工艺、标准、计量、检验等基础知识的培训,开展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教育,提高项目部成员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操作者的操作水平,防止违纪、违章及错误行为产生,从而避免因人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

2.3材料质量管理

材料台帐应对材料质量、规格、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园建部分投入了一定的原材料、产品、半成品、构配件和机械设备;绿化部分投入了大量的土方、苗木、支架等工程材料。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构成工程质量的基础,投放材料的质量、各种管线、铺装材料、亮化设施、控制设备等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对投入材料的订货、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均应进行全面的控制,从组织货源到使用认证,要做到层层把关,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到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合理,安全文明。

2.4成品的保护

成品保护可采取护、包、盖、封等4种措施,即采取覆盖塑料布、纸板、盖沙、培土、铺干锯末等措施,防止成品被损坏或污染,必要时可实施局部封闭,在达到强度或满足要求后再开放。

三、风景园林工程后期管理

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中非常重要,它是一种长期的、反复的工作,技术要求较全面,包括卫生保洁、花草树木的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花坛花卉种植等内容。树木养护管理:经常除草,施加除草剂,按园艺方法进行修剪、栽培、浇水,每年施肥应不少于两次,及时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经常防范人为破坏,补植枯死、损坏或丢失的树木花草,经常清扫及清除垃圾、保护土表。草坪养护管理:草坪成坪后,在生长季结合浇水,每20 d施一次肥。9月至第二年的3月不施肥。干旱季多浇水。草坪主要有草坪锈病和地下害虫。草坪锈病发生时喷洒800 ~1000倍的粉锈宁进行防治;小地老虎为害时,喷洒1200~1500倍的辛硫磷进行防治。通过修剪使草坪高度维持在5 ~8 cm。若有斑秃,从第二年开始补播10% ~20% 种子可作为一项管理措施采用。为保证一些绿化作为建筑附属工程的绿化施工到位和绿化质量,绿化工程必须先建筑主体工程验收。由绿化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共同参与验收。

四、确保园林工程质量的建议

4.1科学规划设计

园林绿地要根据其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进行配置,常绿与落叶相搭配,满足植物各自生长所需的产地条件,园林绿地植物只有严格按照规范科学合理栽植、成活率高,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4.2提高管理者的质量意识

园林行业法制不完善、企业管理粗放、项目实施中监理环节的机制脱节等,制约了行业快速有效发展。因此,企业的领导者首先学习ISO 的文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提高自身质量意识。

4.3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在这个时期,竞争性更强,而机遇也更多。大而言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府要在世界范围内振兴,则必须首先要提高民族素质、国家综合素质和政府管理素质;小而言之,一个企业、一个人要在竞争中获胜,首要的条件是必须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人员素质。可以一方面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

4.4对每环节严把施工质量

(1)严格图纸会审,认真编制质量计划,努力把好质量控制源头关。

(2)强化贯标力度,严格执行程序文件,狠抓工程计划及质量的落实。

(3)精编分项过程技术措施,加强分项过程监控,做好关键工序重点控制。

(4)抓好质量培训,坚持做好工程三级交底,树立全面质量意识。

(5)健全纠正预防措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健康运行。

篇(10)

直埋供热管道安装过程中,无论是选择管材,还是土建工程施工,主要都是为了防水,因为一旦供热管道出现了渗漏,供热效果将大受影响,资源也会严重的浪费,但是除此之外,安装时也需要注意各种问题,比如安装时对防腐层进行仔细的检查等。由于直埋供热管道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有必要对其节点处理以及安装问题进行研究。

1 正确选择管材

我国对直埋供热管道内在压力有着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内压至多达到1.6MPa。在规定的数值之内,直埋共热管几乎不会发生直接爆破,但是如果温度应力过高,管材会因为塑性疲劳而被破坏,因此有关人员在选择直埋供热管材时,最应该考虑的管材性能应该是抗疲劳性。

工程实践中,因为受到供货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即使是相同直径的管材,也会出现至少两种规格,如果无法避免,有关人员应该注意尽可能的不同时使用不同规格的管材。因为管材规格不同,其线膨胀系数等性能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这直接的后果的就是各个管材之间的温度力差距明显。因此如果不同规格的管材同时使用,就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形协调应力,进而导致管材应用之后,其自身的抗疲劳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工程实践中有明确的规定,所有的直线管段都应用选择应用相同规格管材,如果必须无法避免,不同直径管材的应用时,也应该选择在变径的地方借助固定支墩将其隔开。

2 做好穿墙防水处理工作

防水性能是直埋供热管道必须具备的一个性能,因此防水处理工作对于供热管道安装至关重要。对于直埋供热管道而言,做好泛水处理的部位有很多,比如阀门、排水装置等,否则地下水会进入到井室之中,阀门等装置会受到严重的侵蚀,进而影响直埋供热管道的供热效果。通常情况下,直埋供热管道都具有比较软的外保护层,而且弹性比较强,供热期间,以内供热介质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变化,管材因此会出现热胀冷缩,如果在井壁穿管的位置使用常见的防水处理方式,效果并不明显,可能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渗漏,地下水会在该位置直接进入到井室。有些安装人员在选择刚性联接的方式来使供热管道与井壁连成一体,这样由于井壁过于坚固,管道伸缩会大手影响。同时,当主管道出现轴向伸缩时,管网支管必然会出现径向或者横向运动,所以安装人员在进行穿墙处理时,务必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供管网支管活动,但是这就直接影响了井壁的防水处理效果。

综合上述阐释,可知井壁与供热管理应该选择使用柔性联接方式最佳,这样管道主管以及支管才能够进行顺畅的热运动。为了确保井壁防水处理得当,防水处理人员应该在井壁砼中设置一个钢管套,之后再检查井壁与套管联接是否紧密,两者之间运用刚性连接,而套管与管道则应用柔性联接。柔性接头一端应该与防水封头进行联接,而柔性接头的另一端应该与套管法兰进行有效的联接。需要注意的是,柔性接头必须应用橡胶制品,因为这样材质的接头具有非常强的防水性能,同时也能够进行比较大范围的位移变形,应用效果非常好。

3 土建工程及管道安装

3.1 土建工程

沟槽开挖和回填应按《给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及设计要求进行。直埋管道的地沟尺寸应符合相关如下一些要求:

当地沟底部土层的承载力延≤60kPa时,地沟底部应加垫素混凝土层;C15素混凝土层底部土层应先夯实后,再浇混凝土,混凝土层表面应光滑平整。当底部土层为湿陷性土质时,应换土(深1.0m左右)并夯实;地沟内接头处的地沟宽度和深度应比非接头处增加250~300mm;设有波纹补偿器的位置,波纹补偿器底部的土层标高应根据补偿器的实际到货尺寸确定;沟底土层沿管线的坡度应保证同管道的坡度一致;直埋管道周围100mm用细砂填实。砂粒直径应不大于8mm,砂层中不可含有粘土、砖、石、铁件等杂物;当管道埋设在炉渣、杂物等腐蚀性较强的土层地段时,回填土应换以腐蚀性较小的土壤,并分层夯实;沟槽必须做好排水工作,可采用排水沟、集水池用水泵排除。

3.2 管道安装

管道的安装必须在管沟开挖和沟底土层处理合格后进行。安装时注意以下要求:

管道下沟前需对其外表面的防腐层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防腐层有损坏的,应及时进行处理;管道对接时,应保证管道设计轴线及坡度;预制保温管可单根吊入沟内安装,也可2根或多根组织焊完后吊装。当组焊管段较长时,宜用两台或多台吊车抬管下管,吊点的位置按平衡条件选定。严禁将管道直接推入沟内;工作钢管焊接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即可处理接头的保温、外套管连接的工作,可先立模进行聚氨酯发泡,再用热缩带将接头部分整体密封,两端和直管各搭接100mm:也可先将外套管对焊处理,并经密封检查合格后开孔发泡;当日工程完工时应将管端用盲板封堵,以防泥、水进入管内。

除了上述几点外,还主要注意以下几点:预制保温管有冷装、热预应力安装和一次性补偿器安装三种方式;冷安装就是直接将管段各段连接,并经检验合格后按标准回填即可;热预应力安装是先将管道预热至工作温度的60%时焊接,然后回填夯实;一次性补偿器必须在管道升温至工作温度的60%时焊接,再进行回填和夯实;有报警线的预制保温管,安装前应测试报警线的通断状况和电阻值,合格后再下管对口焊接。报警线应在管道上方;安装预制保温管道的报警线时,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在施工中,报警线必须防潮:一旦受潮,应采取预热、烘烤等方式干燥;安装前应按设计给定的伸长值调整一次性补偿器。施焊时两条焊接线应吻合;直埋供热管道敞口预热应分段进行,宜采用1km为一段。预热介质宜采用热水,预热温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直埋供热管道节点处理及安装注意事项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因为直埋供热管道安装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且有很多地方容易被忽视。除了上述笔者介绍的几个要外,安装人员还需要对直埋供热管道线路进行正确的选择,尤其是L型管段就更需要确定线路,以此保证管道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淮,吕国良,戴东辉.泡沫垫在直埋供热管道中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2002(5).

[2]王子德.供热管道直埋敷设的计算与设计[J].煤气与热力,2002(5).

上一篇: 保险公司的管理模式 下一篇: 科研队伍建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