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阅读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1 10:05:0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课外阅读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课外阅读教学

篇(1)

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方面颇具影响。但是当前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要想改变这种不好的阅读现状,就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在兴趣的激发下提高阅读质量。

一、明确阅读标准,为学生推荐适合的优秀图书

纵观当下,很多学生都沉迷于古怪悬疑、武侠争斗之类的书籍,这种阅读观念纯粹是一种消遣式、娱乐性的附庸风雅,白白浪费掉了大量宝贵的阅读时间,有甚者因为中毒太深而到了近乎痴迷的状态,在课堂上还跟上打游击似的偷读,这种阅读不仅对教学无益,还对正常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有效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秩序,教与学的效率极为低下。为此,除平时的教学时间外,教师也要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读书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多推荐一些如《语文报》《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报》《读者》《唐诗三百首》等与语文教学密切相连的读物,这些书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对学生的学习、成长等都是非常有利的。再如,也要多推荐一些科普科幻类的读物。当下,各类科普读物与通俗文学向青少年介绍了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多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打开青少年心灵的科学之窗,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做好铺垫。

二、积极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落实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效果

首先,在课前留出三分钟演讲时间。每当上新课时,教师都要抽出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前演讲,短短的演讲既能训练学生的胆量,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的信息概括能力。

其次,课后主编活动。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积累后,教师要适时推荐质地优美的文章。并且还要将这些美文依照不同的主题合理分类整理,打印成册,对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

再者,多开展学生的读书笔记展览活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勤写读书笔记,让他们都能在阅读中练笔,用练笔促进自身的阅读,帮助记忆,提高读书效率,还能积累有用的素材,开拓视野,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另外,还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在问题的激发下产生新的思考、新的问题。也可以将学生做的课外阅读笔记用来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三、做好课内引导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开展类文阅读教学实践,从不同题材的文章中提炼类似点,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扩大阅读量。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从课内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将主题“心理变化之美”提炼出来,然后再与学生一起赏析《被骗》一文;再以“衬托的魅力”为主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去赏析《高等教育》与《又是一年粽飘香》以及《拍溅》三篇优秀的文章。这样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还能以点带面,将学生阅读课外文章的浓厚兴趣调动起来。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子,为终身学习、终身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展示阅读成果,品尝阅读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肯定都希望读有所得、读有所获,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赞许。为此,教师要定期检查评定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就学生的阅读成果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都能在展示成品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首先,欣赏阅读记录。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借助各种形式,比方说“摘录”“写体会”等及时将自己的课外阅读体会记录下来。每周晨读课让学生谈谈自己所写的阅读心得、小组互评、组内推荐阅读体会等,也可以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收集体会文章,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写下激励性的评语。

其次,开展交流活动。每周定期上一节阅读课,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阅读交流。课上,学生或联系课文内容(节选)介绍自己阅读的原著,也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等,并谈谈自己对这些课外读物的欣赏心得。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个阅读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之间相互推荐新书、好书,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再者,也可以开展读书心得手抄报评选活动,指导学生在阅读经典活动中,将自己的读书心得设计成手抄报并且配以插图,之后,再由班长推选优秀作品进行评奖。这样能将学生的书写绘画水平充分展示出来,拓宽学生阅读渠道的同时,还能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好书。

五、进行反思、探究性阅读

在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阅读作品,多收集与阅读材料有关的信息,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将自己对文本的思考、探究心得写出来,多反思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在反思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开展这样的课外阅读,在提高阅读行为层次的同时,也扩大了课外阅读的范围,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与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得到有效锻炼。

此外,课外阅读方法纷繁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也要借鉴其他先进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教师也要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在指导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姚进.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2] 李军.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意义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3] 蒋小飞,杨炼.初探农村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J].新课程?教师,2011(12).

篇(2)

英语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不够,阅读材料也是单一、枯燥,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内教材阅读教学的延伸,材料的选择要与课内教材相结合,要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英语课堂的阅读教学质量。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相关材料,学生能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使知识在实际的运用中印象更为深刻。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

一、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初一年级学生阅读材料选择,以短小精悍、幽默有趣为主,可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如The Frog Prince《青蛙王子》,Snow White《白雪公主》,Cinderella《灰姑娘》等备受初一年级学生的喜爱。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材料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初二学生要选择一些比较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的报刊阅读。如《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英语周报》等,这些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涉及体育、娱乐、学习等题材,很受学生欢迎。对于初三的学生,因为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对自己的阅读内容也有所偏好,教师要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并向学生推荐英语阅读系列教材,鼓励学生随读摘抄好词好句,甚至可以用英语写短小的读后感等,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课外阅读活动设计应“以学生为主”。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交流和总结,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过程一: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融合在语言运用的情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吸取语言知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具有层次性,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活动过程二:学生阅读之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阅读资料内容,可以是自己学到的词汇、短语和句型,也可以提出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如阅读中没有理解的单词、句子等,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各抒己见,阐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检验学生阅读的效果。如果有在小组内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

活动过程三: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围绕阅读内容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通过提问、研讨等形式,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都设计一个相关活动,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运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他们在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细微处做起。在学生刚走入初中上第一节英语课时,教师就要向学生说明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适时加以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到具体的指导帮助,教师都要精心安排。例如,利用晚上和周末的部分时间安排一定量的阅读。

在英语课外阅读中部分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缺乏信心,被动地读书,因此,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逐渐增强阅读意识。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在班级建立英语阅读角,专门设立橱柜,在里面放一些英文报纸、英文故事、英文连环画等材料,学生可以随时在教室里进行阅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篇(3)

笔者在平时的听课中做了一些调研,在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交流中发现,农村学校中几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英语课外阅读的习惯,仅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中的阅读部分作业。通过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无法保证《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也没能完全按照《意见》的要求阅读所列出的书目。具体地讲,导致阅读教学未能完全实施的原因有:

1.从阅读的材料上看,农村学生对于推荐阅读书目了解甚少,或即使有所了解也没按所列清单去购买,或根本不知从何处购买,平时能接触到的英文读物、英文报纸也较少;在材料的订阅和购买上,家长和学校的意见未完全达成共识。

2.从学生自身方面看,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做题而做题,缺少学习自主性,也有些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照抄书后答案;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仅仅为了完成任务;平时由于各科作业较多(尤其是初三),学生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3.从家长角度看,农村学生家长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思想认识的局限,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他们普遍认为:孩子在学校只要把书读好、考试考好就足够了,孩子能考上好一点的高中是全家唯一的奋斗目标,他们根本考虑不到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着想,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学生读课外读物是“不务正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还不如买一些配套的习题练练来得实惠。

4.从教师方面看,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时间紧,听说读写要训练的内容多,教师往往精打细算,缺乏进行耗时较多的阅读训练的耐心;有些教师自己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素养低,知识面狭窄,滞后于信息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自身阅读量小,阅读理解功底比较薄弱,缺乏正确的阅读技巧,难以指导学生有效获取信息,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急功近利地抓应试成绩,不愿耗时在短期看不出效益的阅读教学上。

5.从学校层面上看,大部分学校课程表上都没有设置专项课外阅读课,课外阅读教学仅仅体现在对家庭作业中和单元检测中出现的阅读文章的指导上。从客观上讲:根据《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条例》和省“五严”规定,学校也很难从有限的每周35节课中专门设置一节课外阅读课。大纲规定初中英语每周只开4节,《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本身就存在矛盾,所以,教师也很难挤出时间进行专项课外阅读教学,而只能将其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

二、初中英语阅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对《意见》的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学校应及时组织教师重温《意见》精神,领会其内核,营造浓郁的师生阅读氛围。同时,学校还应主动和家长沟通,以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考虑,尽可能地为他们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得信息”,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能带来快乐的活动,才会真正做到“乐读”,“为读所乐”。兴趣就是动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

及日常生活的英文读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

3.精选合适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从《意见》推荐的书目中选取阅读材料外,还可多角度、多方位,从寓言童话、趣味故事、探险小说到科普文章、时事报道中选取阅读材料。选材时应注意:阅读材料的难度应不低于学生的阅读水平,可略高一些,至少应是同步读物。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一些报刊上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和一些英美原著的做法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扩大知识面,学会用英语思维。

4.注重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首先,可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培养学生略读和查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若遇生词,可暂时放置一边,引导学生尝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其次,要加大阅读训练,教师作适当的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把握文本大意,如何抓住关键词,如何归纳文章和段落主旨大意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后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未言明的态度、意图或看法,以推断文中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层含义,获得文中深层的重要信息等。

篇(4)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篇(5)

一、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之现状

一方面得益于近年来国家的重视,通过语文教学改革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对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学语文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较过去有所提升,阅读的主动性不断加强,然而仍然与国家要求有所距离,仍然有很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面狭窄

受升学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大都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中学生书包的大部分空间都是被《考试宝典》之类的一些应试参考书所占据,而真正意义上的课外读物如中外名著,古今经典等有人文情怀的书则是少之又少。这样的阅读既单一又功利,对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作用有限,也与国家对中学生阅读水平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快餐文化”替代书本阅读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影视传媒的花样迭出,现代的中学生也渐渐成为“低头族”、“手机控”,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他们更倾向于享用“快餐式”的文化。我们不能排斥互联网,但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需要用户进行辨识和区分,网络文学鱼龙混杂,不能替代经典作品。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好手机网络阅读的正面引导。

(三)阅读时间不足

中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每天有学不完的课文,做不完的作业,时刻准备着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学生整体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来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即使偶尔有空余时间,也是被督促参加培训班,做各种考试训练题,成了做题的机械,考试的奴隶,原本的阅读兴趣也荡然无存。

二、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分析

(一)学业负担过重,担心课外阅读影响学业。在“你认为课外阅读是否会影响学习?”的调查中, 只有36.3% 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会影响学习。

(二)学校、家庭、社会缺少课外阅读的氛围。学校图书馆的借书证真正使用的仅4.4%。能够根据老师家长推荐进行阅读的也只有37%。只有8.9%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老师发放图书的方式来阅读。88.7%的学生接触较多的媒体是电视和QQ,原本不多的课余时间的一部分被手机占用。

(三)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偏低,教师对课外阅读指主动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认识上存在偏差与模糊。51.9%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曾主动开展过读书交流活动;36.3%的学生认为老师没有指导;只有11.9%的学生想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三、初中语文轻视课外阅读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名著的乐趣难以抵抗娱乐的诱惑

由于学习被异化,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所处的时代与名著经典作品年代相隔久远,再加上缺乏点拨和指导,名著的思想令年轻人难以理解。再加上课业负担沉重,使他们闲暇时只想轻松愉快娱乐,上网聊天、打游戏、运动等等,即使阅读他们也愿意选择更轻松的读物:漫画、小说等。对于晦涩的经典名著,缺乏兴趣,很多孩子敬而远之,很多名著只能被束之高阁。对于家庭阅读氛围不浓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静下心来阅读。至于教师要求读的名著,有些学生敷衍了事:或者只读故事梗概,或者快速浏览下载儿童版,或者用电视点播相关的电视剧或电影快速充电来应付。

(二)学生所处的环境对考试的期待遮蔽了课外阅读的空间

学生所处的环境又可以分为两部分,在家长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转化为唯分数论,千方百计提高成绩,有些家长紧盯着重点高中的门槛不放,视阅读课外书为浪费时间。家长严重的急功近利心态的直接后果是多数家长反对课外阅读。在教师方面,对升学的片面追求而疏漏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受整个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语文老师也不得不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在试题上,疏于课外阅读方法和内容的指导,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停留在“随意性、消遣性的状态”,不能提升到“有计划的积累性阅读和赏析性阅读层面”。

四、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课外阅读,激发兴趣

“把语文成绩和课外阅读对立起来是一种落后的教学观”。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达成共识,关键在于教师。所以,教师要认识清楚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关系,要把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当成正式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从教材往外延伸把课外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才会重视。另外,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家庭的课外阅读,让家长密切配合,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

(二)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阅读健康内容,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

幽雅的阅读环境利于阅读,老师做好榜样,逐步在班级中形成争相阅读的氛围。另外,采用灵活开放、自主合作的阅读方式。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后,在拥有自主选择权的情况下,让学生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自由小组,定时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

(三)建立课外阅读评价机制

“课外阅读效果的好坏,关键还是要有一系列完整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建立一套评价机制:定期检查、评比读书笔记,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督促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为课外阅读设计常规作业,全批全改,及时讲评;展示学生阅读成果,教师组织材料,定期举办一些讲座,或诗歌赏析、或名作简介、或名人介绍,同时尽可能地多展示一些与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愉快地接受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自己的收获,并激励学生将课外阅读坚持下去。

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切实的摆在面前,青年学生阅读水平直接关系到我们全社会的文化普及水平,关注中学生课外阅读是全社会应有的责任,笔者相信通过提高阅读意识,培养良好培养的阅读兴趣,转变教师观念,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中学生的阅读水平会有一个较大的改观。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63-01

新课改对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做出了具体要求,它能够扩大个巩固学生课堂上所学的实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主体探索能力形成。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际情况来分析,并没有很好的效果。

1 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1.1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书籍各式各样,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世界。课外阅读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促进理解,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树立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理解生活的内涵,提高文化水平,激发学生的潜力。只有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具备认知事物的能力,与阅读材料中的“惊天动地”人物交流,领略“人情冷暖”的社会。

1.2强化教育训练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眼界,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给学生以启迪,陶冶学生的性情。一些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给学生以审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从而才能够发挥教育及智能训练的作用。“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谈话。”让课外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与书籍产生心灵的碰撞,与作者进行思想层次的交流,使学生与其产生共鸣,有利于促进学生美德的养成。

1.3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力。我们知道,“读”是“说”、“写”的基础,当我们阅读的内容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我们能“说”的内容就丰富多了,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合理表达词汇,尤其是在书面表达的时候,会遣词造句方面会感到更加得心应手。

2 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施

为了能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实施,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地进行课外阅读。

2.1教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要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让学生能够合理进行安排,尤其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复习预习占据了学生的大半时间,如果不对时间安排进行指导,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丧失阅读的积极性,产生抵触情绪。一部分教师也需要及时转变观念,不要把课外阅读列为学生的“副业”,以可有可无的眼光去看待,甚至是将其看作是“不务正业”,这些观念都需要摒弃。需认识到课外阅读与学生整体发展的密切联系,看到课外阅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然后通过讲道理和引经典的模式来将课外阅读这颗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具体的时间安排方面可以通过早晚自习的一部分时间来完成部分课外阅读的任务,并设下阅读任务,如词汇的积累数量,好词好句的记录,让学生养好阅读习惯,进行有效阅读。

2.2通过一些经典美文来培养学生的美感

如:小说、散文或者诗歌,选择有积极内容的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尤其当今互联网技术的高度普及,互联网的课外阅读和新闻浏览等是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时事的重要平台,教师不能予以排斥。但是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混杂,真假难辨,尤其初中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教师要有选择性的指导学生选择,帮助学生辨别真假,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树立以提高文学修养和道德素质水平的阅读目的。

2.3教学生写读后感

除了笔者上面提高的词汇和句子的积累之外,在阅读的方法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写小读后感或者小感触等来实现。通过读后感来分析所读的文章和资料,通过对作家作品的了解,背景资料的接触等来进行读后感的写作。

2.4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还要通过多样化的模式来帮助学生维持课外阅读的热情,如读书辩论赛、速记比赛等等,以此来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长时间维持。

2.5教学生学会总结与反思

孔子曰“读而不思则罔”,顾名思义,如果我们单纯引导学生阅读而不积极思考,只会造成认识片面,学生迷惑不解的结果。进行课外阅读的总结和反思,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总结和反思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解读文本,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掌握文章的表达形式,另外,还要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对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考察,衡量文本的价值,评价其社会意义。能够从课外阅读上审视自身,提高自我修养是课外阅读更深层次的内涵。总结和反思记录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来实现,或者是在学生的随笔中来予以表现。除上述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就文章与伙伴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发现自身方法的不足,即使调整思路,完善自己。

3 结语

科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能够健全学生品格,提高学生品德。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水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课外阅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性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予以指导,为国家提供更多优秀人才,为早日实现科技兴国梦而努力。

篇(7)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学开始了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初中语文阅读是中学课程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选择哪些类型的阅读文本,成了教师讨论的话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外文本选择存在的问题

1.选文没有整体规划,不能与单元目标、学段目标接轨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封闭环境内,没有走出固有的束缚,没有对新课程进行开发,对新课程的认识也只是片面的,理解得不充分,这样就会造成老师在上课时观念陈腐,没有新鲜感,为学生所选的课外阅读文本也是老一套,凭自己的思想所选,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做到与教材和学习目标接轨。

2.受教师个人文本鉴赏能力的限制,课外文本选择质量不高

学生在上课时受教师的影响较大,在课程改革的标准下,把语文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权交给了教师,而教师又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喜好来为学生选择文本,并没有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不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满足,而且由于老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全面地改善,因此,所选择的文本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初中语文阅读课外文本选择的方法

1.把握语文课外阅读的特征

教师和学生要整体把握语文课外阅读的特征,了解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在为学生选择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在心中有一个大体的框架,选择文本要有规划性,要结合课程的实际与教学的目标,把握语文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选择有内涵且内容较为丰富的文本,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

2.制订一个长远的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时要放眼未来,要为学生制订一个长远的课外阅读教学目标。在选择语文课外阅读文本时一定要符合现阶段的课程改革目标,所选择的文本一定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洗涤心灵,得到智慧的启迪,而且还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3.努力提升语文课外阅读的品味

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文本时一定要选择文化内涵高的,有健康导向的文本。现阶段,学生的阅读爱好偏向于娱乐性和层次化,所以,在选择文本时一定要选择有品位的文本,这样才能使语文阅读的品位得到提升,使学生有更加健康地发展。

篇(8)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2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着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着、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着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着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2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22-02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初三学生中考的必考内容。以往这类阅读材料,有些年份选自初中三年所学的课文。记忆力好的学生能一字不误地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回答出来;记忆力差的学生也能一知半解地写出部分答案。可近几年来。无论是中考试卷,或是语文单元试卷、大量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均来自与基本课文程度相当的课外读物。单元测试,现代文阅读语段得分率最低。认真仔细分析原因,这类阅读材料不只是差生几乎空白,连平时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得分率也很低。叫来这些学生问原因,大部分学生还振振有词地说:“老师没教过的语段,答题实在太不容易了。”而事实上,同一文体的语段,在刚结束的单元教学中就有好几篇课文,问题关键所在是学生没能把教师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的能力,所以在课外阅读材料面前茫然无措,只能以“一知半解或完全空白”的答题形式结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攻克现代文阅读这一难关,教师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当今社会,现代语言是各种知识和信息的主要载体。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语言的能力,才能有效地从事学习和工作。作为基础工具课,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中学语文教材,主要是按照现代语文的知识体,由浅入深的排序编选课文和练习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作为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理解他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基础的内在语言的积累,在语文中主要由篇章为单位的阅读教学完成;作为学生理性认识基础的语、修、逻、文等方面的规律性知识,在初中阶段也不可能脱离具体的课文而抽象地教学。因此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师除了给予足够的思想认识外,还应该抓好课内阅读指导。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话入木三分地指出了学习范文的重要性。事实也正如此。能够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教材,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蕴藏着高超的文字功底。教师把教材钻深吃透,分门别类地给学生讲清不同文体分析的要求和方法,使学生懂得阅读文章的具体步骤和规律。固然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读法和侧重点,但所有的文章都有共同的阅读步骤和规律,这就是:认知文字,了解词语,找出结构,把握全局,总结内容,归纳中心,探讨技巧,找出特色。用这些步骤和规律教学教材这个“例子”,几个单元下来,大部分的学生也就了解了阅读的程序和规律。他们在考试时即便看到课外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文章,也能学以致用,应付自如,不会以“一知半解或完全空白”的答题形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能以这种形式显示,是值得我们教师为之而辛勤付出的!

在上述了解、运用阅读步骤和规律的基础上,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不同阅读方法及特殊规律。

阅读记叙文要抓住记叙的要素、顺序、人称、结构、详略,以及含蓄的语言,谋篇的技巧及叙议的结合等等;说明文要抓住说明的类别、特征、本质、科学性、条理性、准确性、鲜明性以及说明方法;议论文要抓住议论的三要素以及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犀利的语言;小说要抓住小说三要素,以人物形象为核心,分析其人物塑造的方法,情节发展变化的安排,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从而概括出人物的性格。三大常用文体应作为教学的重点,因为这三类文体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材料来源。

要把这些阅读的步骤、方法教给学生,在给学生上阅读分析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就上课来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虽说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却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无精打采。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教学效果甚微。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只是对课文泛泛一读,粗知大意,就认为已领会全文,无视老师上阅读课文的分析,课堂上要么走神要么做小动作。孰不知,他们只是了解了阅读文章的皮毛,什么段篇章,语修逻,他们浑然不知,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更谈不上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分析现代文阅读材料,也只能是望题兴叹。因此,在阅读分析文章的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抓住、抓好学生主体,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因材施教,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以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这样不仅阅读分析能力增强了,而且也体现了阅读分析课以范文为目标,知识为主线,教师为导演,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落实。

现代文阅读能力既要注意课内的培养,也不能放松课外阅读能力的巩固与提高。

篇(10)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历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课内外阅读一直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它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们的学生的课内外的阅读兴趣不够浓厚,阅读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大量阅读,这大大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直接影响着语文的成绩。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主动走进阅读,进行大量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课内的大家名篇是学习的范文,师生必须重点研读,掌握其阅读方法,而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展,我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把课本作为基石,同时要走出课本,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课外资源包罗万象,需要教师的检索、筛选后再呈献给学生。

一、挖掘教材资源,激发学生课内阅读的兴趣

初中课本所精选的课文多数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很有价值研读、品析。利用好课内的课文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激活学生阅读的神经。

例如,我在教学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 》这三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放开喉咙大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品味文中诗情画意的美词美句。比如《鼎湖山听泉》一文中描写泉水的语句:“泠泠淙淙的泉声就扑面而来。泉声极清朗,闻声如见山泉活脱脱迸跳的姿影,前后左右,草丛石缝,几乎无处不涌,无处不鸣。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语言极其生动,学生们陶醉其间,津津有味地朗读了很多遍。课下,我又让学生收集描写自然风光的美词佳句,把它们摘抄到积累本上,然后再与老师、同学们再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一本书、一本配套练习、一堂课而已,那样的语文课堂沉闷、乏味,学生的阅读等能力受到抑制,新课改迫切需要把语文课堂搞活,多多引入“元素”,使它变得丰富多彩。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课内外的有机结合,组织、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走近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可以不断从生活中学习到语文,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还可以进行“读书经验交流会”的活动,一学期让学生读一本感兴趣的好书,之后书写心得,最后,师生展开大讨论活动,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看法,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这对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多教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一句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启迪了我们的语文教师。很多教师往往缺乏这种注重“授之以渔”的良好方法的理念,只知道一味地给太多的“鱼”,大搞题海战术,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却很缓慢,中考的成绩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学生传授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培养出来。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有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速度过快、过慢,阅读盲从,没有明确的方法,答题思路窄,混乱。教师首先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平时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层次清楚;阅读语速适中,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成。还要向学生说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学生形成习惯的意识性,提高其积极性和自觉性。

上一篇: 公益活动捐赠方式 下一篇: 环境卫生小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