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1 10:05: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篇(1)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243—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进行思想武装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法、手段、载体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在教育内容方面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以至于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因而不断创新并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一、目前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的具体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它来体现,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对象的思想实际来确定。首先,它要符合根本任务和目的要求。其次,要根据时空的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确定具体内容。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即一定社会为了实现其根本任务和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教育主体)利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教育客体)进行思想政治观念、社会道德规范等知识系统的传输。

(二)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突出问题

过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时、呆板,缺乏鲜活性,过分强调共性和说教,不注重以人为本,忽视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在思想、行为、个性、心理等方面是有自己的独特性的。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其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滞后于我国文化、生活、政治、经济的发展。例如,面对社会上的诚信道德失范,人文关怀、生命安全、公益心、志愿服务意识缺乏等,以及与科学技术相关的道德、伦理教育方面的内容.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很难适应这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网络道德教育,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无法适应网络迅速普及的新形势。

(三)当前大学生思想的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主导方面是积极的。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由于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特性,容易让人们滋生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这也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世俗化,甚至与主流价值观出现一定的偏差,二是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使人们容易被物质、金钱所裹挟,以至于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倾向。市场经济对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使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时,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在全球化进程中,“地球村”己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而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使大学生的全球意识日益强化,学会了用世界的、发展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新时期这些变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主导方面是积极的、有益的,但是其负面的影响也应引起重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有关政府部门在多次实践经验与广泛研究分析中总结出的三个倡导”,融汇了社会各界的思想理念,涵盖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信息,从不同的层面出发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建设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对于社会,希望能够实现公平、自由、民主、平等的管理效果。从公民个体出发,希望每一个公民都能具备爱国精神、敬业精神,都能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实现社会理想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从个人。集体、国家等多个角度出发对社会发展力量进行统一,反应出不同的阶层对于最大公约数”的理念与认识,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是对党的理论自觉性与文化自觉性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了内容

从三个倡导”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种体现,代表了普通老百姓的真实意愿,符合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规律。具有价值延伸性,同时又具有跨历史的意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是广大人民共同希望、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最新的内容。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虽然这两中教学内容听起来不一样,但是实际上它们在很多地方具有交叉性。在现阶段多元化文化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一价值理念的研究、总结,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希望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能够学习如何从全局性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这一价值理念的引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与效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从理论上的角度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因为该套价值理论体系是我国实现复兴中华之梦的灵魂体系,它不仅仅决定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主体趋势,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经济的有序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支持的同时也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必需的动力,引导着该项教育教育活动有序的进行。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又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传播,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社会出现转变的过程中,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主要的理念,用新思想、新概括来教育、引导、武装学生,实现教育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实践去验证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践。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一)坚持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如果想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获得学生们的肯定,就应该将理论的最新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之本,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出发给与学生以引导,让思想教育工作真的与学生门的实际生活与学习挂钩,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理论原理进行对比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才可以提高这门学科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可以讲社会中一些思想政治理论的落实者,先进个人,以及学生代表,教职工代表作为典型榜样引进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改变学校教学风气、树立先进教学典型的作用,比方说教学名师“品牌学生”“自强之星”科技之星”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案例。同时也可以将有关部门机构最新的政策方针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充满正能量的事例教育引导学生,让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弘扬中国精神

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开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成为团结社会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凝聚民心的一个股主要的力量。换句话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已经成为了最关键的理论思想之一。我们应该将创新作为作为最基本的理论融入到这一建设工作中,发挥榜样的作用,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先进事物与先进人物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广大学生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形成创新理念,培养他们以动态的观点来看自己看世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

(三)更加注重践行的重要性,把理论认知体现在言行中,做到知行统一

篇(2)

一、前期研究概述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人们将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较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利用网络的数字化传播,以特有技术平台为承转载体,以平等、自主、交错、互动为理念,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教育客体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及网络信息教育影响,促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道德信息素养的教育活动。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网络化过程。

(二)相关研究状况

社会各个领域受网络信息时代影响巨大,尤其我国诸多中小学影响至深。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小学生上网的人员数量迅速飙升,尤其是中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较感兴趣,对其了解和探究的渠道较多,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基于这种情况,互联网使得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直接、便捷,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认知在不经意间悄悄变化着。互联网在促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了出来。这要求我们适应信息技术给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变化,保留精华,弃其糟粕。

(三)研究趋向

当前中小学逐步进行信息技术改造和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信息技术的采用已成为中小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出现,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从总体上导致基础教育趋向网络化、虚拟化、个性化的发展模式。从信息技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来说,本文着眼于力图尽快完成创新教学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促使信息技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推广和实施,促进新课程标准下的网络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和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发展。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表现

作为新型的大众媒体,互联网将开放的、多渠道的信息源带给学生知识信息的同时,也暴漏出了网络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首先,表现在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认同上。中小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逐渐缺失,不仅阻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更严重的来说,导致了一些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偏离主流和正轨。那些已经沉迷在网络的快餐文化中不能自拔的中小学生已经逐渐偏离于健康的主流价值观。一直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就会造成中小学生脱离社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忘记自己的社会性地位,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与现实社会的双重道德标准偏离,就出现了中小学生在网上虚假信息、辱骂他人、欺骗大众、传播不良信息、制造谣言等等道德行为失范的事件。

其次,表现在对待舆论导向的认识的偏差上。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营造出了新的社会舆论局面,互联网的相对隐匿性,让公民在网上的言论更自由更开放,使得舆论导向失去了一定程度的良好控制,传统的道德规范某种意义上失去了一部分原有的约束力,使公民和学生很容易放松自我的约束,还有一些、反主流的方式传播不良信息,误导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等,这些问题让舆论监督与管理更困难。互联网的虚拟性,让人们毫无顾忌的大胆发表意见、建议、看法、言论等,信息能够迅速地与他人交换和共享,让网民的思想紧跟话题的热点指向,这些都给导向和管理带来了困难。

最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性的革新。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使教育内容的更加丰富。当前多个高等学府都已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一起开展工作。但是,由于这是一个新兴事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一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综合性依旧不完善,学校急需要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加强对学校的网络维护和管理,最好把中小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小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信息技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者顺应时代要求所做的研究。有鉴于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等,都需要我们用具体措施来改变。从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上看,国内外已经研究出的很多相关理论和技术,但是,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开拓操作层面空间的期望还有待实现,所以,完全实现中小学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需要我们具备综合教育素质的年轻人继续探索。

第一,营造发展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若要发展新型教育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与学生建立生活化的教学关系。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平等和善地对待学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实现师生互动。更要在课下,教师主动和学生交流,营造轻松自然的教育环境,通过这样无拘无束的方式,学生在与教进行平等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受益,学生就会主动学习,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自然化就会慢慢实现。

第二,加强中小学生参与信息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协作。增强中小学生参与信息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优化中小学生学习环境与内容,而且要加强中小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整合教学资源,将传统书本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和与中小学生日常相关信息,以文字、图片、音频等的方式将其呈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并建立网上交流平台,设置留言板和讨论版,增进师生的良好互动。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培养在校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和自控能力。指引中小学生学会辨别、筛选网络中的正确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弃其糟粕,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让中小学生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意义。

第三,引导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认同。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可供中小学生选择的信息越来越多,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的有利条件。但是,让中小学生犯难的是,如何从繁杂的网络信息中找到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信息。为此,各类中小学校必需要加强培养中小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要求学生遵守网络法规、规范网络行为、增强自律意识等,在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提升中小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

第四,打造基础教育需求下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设。校园网络环境是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服务的校内网络文化系统,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会提供更全面的的信息。为实现中小学生过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网络管理者必须做到:及时革新网络标准和网络资源,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健康高效的校园网络服务,为学习者创造优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但是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缺乏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的等内容,也没有社会热点、名人评论、生活休闲、娱乐话题等中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充实课堂,照搬思想政治教育课本的授课方式,早已让学生厌倦,时间长了,就降低了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有鉴于此,我们只有在信息技术视域下不断的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整合研究。

参考文献

篇(3)

近年来,我国对于教育问题十分重视,因为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不断的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因此教育首先要做到从最基础抓起,小学阶段是人们思维拓展、求知欲强、对生活充满喜悦的认知阶段。国家对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了分析研究,目前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的问题是教育方法简单、认识片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自身素质,也成了小学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大课题。

一、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个性特点

1.充满好奇心。由于小学生对生活不了解,所以,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老师将书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让他们通过从书本中所学到的东西,联想到生活的实际应用中,这就更加迫使他们萌发各种学习兴趣,勾起他们寻求知识的欲望。

2.注意力不能够完全集中。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在他们心理还没有形成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他们只是听从自己的父母,听从老师的话,来学校里学习,对于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有的小学生在刚上学期间就开始产生了逆反心理,其原因是父母不在身边陪伴,觉得孤单,一时间很难接受这种变化,所以,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很难将学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

3.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何正确提高小学生少先队的自身素质,是老师在各方面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尤为关键的问题。由于小学生还不懂自己在学校中给自己应该怎样定位,大多数学生只是从一方面看自己的好与坏,例如:在一次考试中,自己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在学生心理就单一的知道了这就是所谓的好,他们也知道在课余时间和其他同学打架,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坏。好与坏的概念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扎根了,但是,至于人生观与价值观,他们并不能真正的认知,因为当老师问道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长大想做什么?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多数学生虽然想象力丰富,但是想法很天真,这就要求老师把如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灌输到他们的脑海,从而,让他们真正的懂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他们成长,以后看待事物的见解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小学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低效化的原因

1.学校只重视学生学习书本中的理论,而忽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在我国的一些小学,学校对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比较匮乏。究其原因是,老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时候,一味的把课本上生硬的理论强加给学生,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他们对于纯粹的理论不够理解,这种只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学习方法阻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学校的教学工作虽然复杂,工作任务重,但是,对小学生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更加重要,这关乎学生的成长,锻炼他们如何独立生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些都在为他们的以后的人生铺路。所以,每个学校在重视孩子们认真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调动他们的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从而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

2.没有让学生理解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含义。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增长知识、增长生活阅历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接受的新鲜事物会越来越多,同时,他们的兴趣爱好也随之逐渐广泛起来,他们往往在自己的爱好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象力不断丰富,对知识的认知逐步增强,对学校,对教育也有了深入的认识。因此,小学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们喜爱,这样,不仅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同时,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快地接受小学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内容。

3.小学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脱节。人们之所以要紧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因为,社会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然而,小学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课本中所学到的理论,理论性太强,一些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在学生脑海里只能一略而过。其中的真正意义,他们还是不理解,这样的一知半解,会给他们造成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生活越来越精彩,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如何让小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的内容不能太单一,不能让学生们做一个只会读书,而不会思考的学生,老师应该在传授学生理论的同时,还要帮他们在参与社会中把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以及多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三、小学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低效化的政策研究方法

1.小学少先队思想政治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育人,并不是把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就是学校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其实,学校应该从多方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学校里,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必不可少,同时,孩子们还要培养兴趣爱好,通过他们的兴趣爱好,知晓他们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学生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能够发现自己的特长,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在当今社会,教育跟随着社会的发展随之改革,教育要从小抓起,同时小学生更应该从小做起,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完美的性格,从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4)

二、阐述问题的解决对策

1、深入的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将素质教育推进人们的视野,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加高效、优质的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实现智力培育与德育培养齐头并进,在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国家建设打造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充分的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将生活中优秀的,启迪人心灵深处的“小事”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学习习惯等,最终达到完善人格以及人生价值观的目的。并且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均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成绩为中的教育观念,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沟通,及时的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找出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鼓励学生自主的完善人格素养,从而实现学习成绩与思想政治品德双赢。2、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时俱进的改变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诉求、学习能力、思想觉悟等,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制定详细而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考核成绩证实的纳入学生的综合成绩,并适当的加重所占比例,而且要聘请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士担任教师,这些专任教师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素质,与时俱进的改变教育理念,即设立培育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全面的提升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推动我国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改革。3、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应该具有灵活性,而且现如今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为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了诸多方便,如利用互联网视频、动画、语音、无时空界限等优势,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丰富起来,同时,也增强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身边的感人事迹,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而却这样也是创新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的删除或增添教学内容,只要能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即可。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能够全面的提升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改革。

篇(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230-01

在人的一生中,有追求、有望、需求就免不了有失败、失望、失落。挫折与成功一样,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伴侣,是其成长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面对成功与挫折,关键是我们能否正确看待,妥善处理,具有较好的抗挫折能力。一个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既要有迎接成功的准备,也要有面对和承担、抗拒挫折的骨气和勇气。因为在他们未来的成长历程中仍然会有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在等待着他们。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呢?

1 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的涵义

挫折,简单地讲,就是困难和屏障;较为具体地讲,挫折是指,人们怀着自己的某种意向和动机,在意向和动机的驱使下在努力地去完成某一项活动,然在活动过程中,免不了会碰到自己当下未曾遇到过的、自己无法排除和解决的问题和因素,导致自己展开这项活动的初衷、意向无法实现,需求无法得以满足,并且会随之产生一些紧张不安与或多或少的失意情愫和反应。

挫折教育,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在教育学的坚实基础之上的。它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与机制,以的科学的人生观为指导,意在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励人们的斗志,磨炼人们的意志,指导人们自觉发现和挖掘自身潜力,提高人们战胜挫折和妥善处理挫折的能力。总归一句话,挫折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门揭示挫折教育发生、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综合性学科。

2 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回望过去的近几年,社会中一些人将自己的人生路扭曲了、变形了,甚至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有的小学生因不堪作业重负而以各种方式来自杀;有的小学生因不堪学习中的某次挫折而伤害自己身边的父母至亲;有的中学生因不堪升学压力而选择逃避,沉迷虚拟的网络世界,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有的大学生因抗挫折能力较差而产生心理疾病;有的大学生因人际交往的暂时挫折与困境竟选择荼毒生命;也有年龄长一些的人,因为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自己承受不住而选择逃避,选择轻生(近年来,富士康员工跳楼就是抗压能力差的最好例证。)……一幕幕悲剧的演绎,无不说明当下很多人抗挫折能力亟待提升,无不论证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势在必行。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于是就形成了现在包括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在内的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的现象。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高度关爱与呵护下,思想解放、多才多艺、从小接触的新事物比较多也比较广、自我意识比较强,但是由于从小生活的环境比较优越,生活的环境比较顺利,所以大多数的独生子女都比较任性、自我约束能力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做事情的意志力不够坚定、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抗拒能力比较弱一些。然而,他们是我们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的历史重任,肩负着祖国统一,兴我中华的历史重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是时代的互换,是社会与国家发展的必然,其实施是势在必行。

3 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实施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本质上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而实施的一种素质教育,它的实施和进行需要且也有自己的一套原则。

3.1 方向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全部教育活动都要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一致,要做到并且也必须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要始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服务于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3.2 渗透性和集中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的渗透性原则旨在强调对受教育者的挫折教育的不限时间性和不限地点性,换而言之,就是要注重在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其进行挫折教育,而且往往这种渗透性方法能够在无形之中提高受教育者的抗挫折能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而集中性原则则是强调通过某些有组织、有目的的专项活动和训练,对受教育者集中进行挫折教育,比如中小学校中常见的夏令营、冬令营等等之类的活动,集中时间、人力和物力,对中小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意在提高他们的承受各种艰难困境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当然,渗透性原则和集中性原则二者各有利弊,各有千秋。所以,需要我们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高校进行。

3.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大家都知道,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同样适用于这个道理。离开实践的了理论,毫无半点意义可言。无论我们再怎么研究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的种种原理、理论,最终都是一个目的,都是为了磨砺人们的意志,提高人们的抗挫能力,提升人们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和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决不能仅仅是纸上谈兵。

3.4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只有我们真正地参与其中,真正地融入其中,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其活动氛围,感受到其中的酸甜苦乐真正的滋味。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亦是如此。只有当受教育者真正地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一员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之挫折教育才能够受到事半功倍之效。何况,我们都知道,教育原本就是一个外因,外在的环境的确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内因,最关键的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有思想、有意识、主观的能动的人—— 教育者自己。所以,在挫折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多地注意遵循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陈选华.挫折教育引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篇(6)

(一)因层而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

所谓文化载体,即以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意,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文化建设中,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产物,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小学生接触到的文化产品也变得丰富多彩。随着文化产品、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文化载体也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然而,教育者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低、中、高三个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性,选择相应的文化载体,以便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面,笔者以小学低、中、高年级三个阶段的文化载体选择为例进行详细论述。

1.低年级学生以音像、图画为载体

低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发展水平较低,且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能够做视觉、听觉呈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以具体的图画、声音、动画等呈现给学生以便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以具体的图画、动画等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让其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达到该阶段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例如,学校可以利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将抽象的小学生行为规范以动画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校有计划地组织一二年级低年级的学生,定期观看对他们思想、行为规范有影响的动画片。同时,学校可以将抽像的文字规范以漫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将图画贴在教室,时刻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地基础。

2.丰富中年级学生的文化载体

针对中年级,这个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对文化载体的选择要确切的符合其学习能力发展特征。不仅对文化产品的选择要适应学生学习能力发展阶段,同时对文化载体的选择也要注重对其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白言语等能力的锻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对字面材料的理解已经有所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时正处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进行思想文化教育时,不仅要选择具体的能呈现视觉听觉效应的文化产品,而且要引导、组织学生读书,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对文化产品或某一事件进行赏析、评价,引导学生“听”和“读”,在评价、赏析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教育者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活动。教育者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影响的书籍,如《伊索寓言》中《农夫与蛇》、《狼与小羊》、《狐狸和葡萄》、《龟兔赛跑》等各种经典的寓言故事,在组织他们读书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谈一谈他们读故事后的感受。教育者可以对学生的感受加以点评,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切实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发挥高年级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高年级学生的大脑发育的重量已经接近于成人,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必须的生理基础,而且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已有所发展、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增强。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的选择中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锻炼其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在高年级阶段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开展读书活动。在这一阶段,教育者可以引导组织对文化作品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辩论、评价。可以组织受教育者写读书心得、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辩论等,以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使学生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例如,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报”活动,让学生养成关注实际生活,关注时事的好习惯。同时,教育者可以让学生对其所阅读某一事例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教育者可以就其所谈观点进行评价、引导,让学生在评论中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逐渐实现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同时,教育者也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一有争议的社会话题进行辩论,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切实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进而自觉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循循善诱、启发式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者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措施。受教育者能否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导,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关键在于有没有恰当的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明确了教育目的、有了正确的教育内容和合理的教育途径。但是,如果没有恰当的教育方法,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然而现代我国思想教育忽视个性与情感的交流,重灌输轻疏导,重理论轻实践,缺乏艺术性和趣味性,而且费事、耗时、成效低的缺点。依据孔子对“因材施教”的解释及实践过程,可以看出“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学生准确、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所长,克服所短,抑或扬长避短,取得应有进步。因此在初等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现状,发现其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向社会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同时,小学生作为特殊的教育对象,教育方法的选择也有重要的作用。教育者要采取适当地,能够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思维而有所领悟的教育方法,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自主性、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先了解学生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其学习动机,引导受教育者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当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发生意见冲突是,教育者不要唯我独尊,要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共同探讨,互相协商,交换意见。这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从相互的交流中得到启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平等的沟通交流中完成思想的转变和知识的掌握。而且,在教育过程中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其创新能力,还可以使双方形成和谐的关系。启发式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提高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篇(7)

所谓基础教育,主要指的就是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可以获取更多、更复杂的学问而在先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它是人才造就、素质提高的奠基工程,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包括幼儿教育、小学以及初中教育。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主要指的就是那些为我国中小学机构输送优质人才,充当中小学人民教师的学校,他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这样的院校中展开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但是仍然有问题不断出现。

第一,工作模式存在滞后性。

当前很多师范院校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甚至有部分院校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模式上存在滞后,这一点需要很多研究工作者对其进行探讨与分析,希望有所创新。面向基础教育的这些师范院校,他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需要进行思想理论的传播,但是还需要结合情感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并且教师还要分析学生们的心里特点,分析当代中小学生的思想变化等,但是这些工作似乎未落实到位。

第二,教学形式落后。

当前的师范院校只懂得“一人、一书、一讲台”的传统授课方式,无论是师范院校还是其他高等院校都存在着此类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与时代脱轨,未将书本上的思想政治理论同现实结合,本身思想政治学科较为枯燥,配合上枯燥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起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注重方式方法的改变,可以适当结合科学技术手段,实现创新型教学。

第三,知识的一味灌输,严重忽视了学生们的自主性。

传统的授课方式就是“满堂灌”,这样只注重知识灌输的授课形式毫无意义。在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师范学院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学院内部的大学生就是“被改造的人”,他们需要接受思想政治的洗礼,结果就是教育课程天天讲,大学生却毫无变化、无动于衷。

据河南日报调查,在河南某师范院校,一位年轻的教师做过一项调查,共有200人接受调查,其中26.3%的学生承认自己毫无奋斗目标,没有未来规划;35.4%的学生认为自己确实经历过信仰危机;40.6%的学生认为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定位。这样的例子直接反应了当前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毫无意义,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需要重新进行思路探索,找寻更为科学的教育方式。

二、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应采取的思路

(一)坚持思想政治课程,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坚持课堂教学,由于它们面向基础教育,自身的使命就更重,无论怎样改革,书本上的思想政治理论都需要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积极拓宽教学渠道,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案贯彻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同时,需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的学生们性格迥异,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针对他们的不同因材施教,不断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手段进行改进。学校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高新技术手段作为辅助,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根据自己所讲授的内容制作PPT,将重点放在PPT上,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了解整堂课所讲授的内容,进而获取相应的知识。

(二)灵活应用学生课余时间,实现思想政治理念的渗透。

思想政治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它本身的枯燥性使得学生在接受上会遇到难题,因此师范院校需要将思政教育尽可能的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实现渗透式教学。

第一,学院可以在一些特殊的节日中举行一些主题活动,利用当地的文化、文物等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例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等,在这样的节日中学院完全可以组织青年学生进行扫墓活动,或者举行爱国主义宣讲会等,为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注入红色力量,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理念。这些学生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后,在未来的工作中,在同中小学生进行交流时,可以传递自身的正能量,让这种红色力量可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篇(8)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建构也可以从多个维度加以把握,而内容建构的序列化问题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序列化建构之所以有助于教育实效的提升,是因为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序列化呈现,不但可以克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盲目、随意的弊端,增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内容要求,把握和理解内容要求,并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和践行内容要求。概言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序列化呈现方式,既有助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实施,也有助于教育对象的接受学习,因而必然有助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提升。贯彻国家意志的现实需要。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的序列化,既不是我们的创举,也不是我们心血来潮,相反,而是为了贯彻国家意志的逻辑必然。因为,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中事实上已经明确提出了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序列化建构的有关说明。例如,《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就曾明确指出“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观点,主张“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而这些规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序列化建构。因而,在这里,我们明确提出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序列化建构事实上也是为了落实有关政策要求的逻辑必然。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序列化的可行性

学生品德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和相对稳定性决定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进行序列化建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品德发展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教育,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是千变万化的。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能否建构一个相对稳定的序列化内容体系?我们认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但需要序列化,而且完全可以序列化。因为,虽然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且经常出现反复现象,但学生的品德发展却并非是完全杂乱无序、无章可循的,相反,而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并且在一个特定时期内表现出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学生品德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以及相对稳定性为我们研究和建构序列化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提供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所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其基本内容。我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丰富性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序列化建构提供了实践经验借鉴。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总是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在不断总结正反经验中深化。“正确的策略只能从实践经验中产生”[3]。而对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序列化建构而言,其同样离不开长期以来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这一土壤。虽然给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明确的名称与定位是新世纪以来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一直具有重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悠久传统,也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序列化的丰富经验。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序列化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在适应学生品德发展规律,建构科学内容序列方面,更是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生成的这些宝贵资源,可以为当前我们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序列化构建提供必要的支撑。通过总结、概括我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序列化建构的优良传统和实践经验,揭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序列性特点和规律,把经验上升为科学,构建和完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序列就成为了可能。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丰富性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序列化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序列化建构这项工作,就必须对其进行反思性的理论研究。当前,在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构建问题高度重视的背景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序列化问题事实上已经开始逐渐进入研究的视野,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为我们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我们完全可以在吸收和借鉴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实践建构科学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序列。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序列化建构提供有益借鉴。任何一项实践的深化既不是历史隔绝的无根创造,也不是闭门造车的自我延续,它应是历史与现实、自我与他者辩证统一的产物。因此,对历史进程的自觉回顾与总结,对他者经

篇(9)

2.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一是教师不注重师德修养。由于受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良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教师时常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忘记自己作为教师的神圣职责,不敬业,不关爱学生,甚至法律意识淡薄,变相体罚学生,这些都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形象。二是教师业务素质不高。有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不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足,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没有做到以身作则,对一些现象难以作答,不能说服学生。

3.学校、家庭和社会没有形成合力。一是学校的重视不够。现在好多中小学迫于升学的压力,往往“重智育、轻德育”,具体表现在:总量上看,思想政治课的总课时量不够;时间安排上,一般就是在下午,有时还被一些所谓的主干课程占用;在师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一般缺乏专业的教师教学。二是家长的忽视。家庭是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第一环境。不少家长文化素质低,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们又善于模仿,无形中父母就给孩子们做了一个不好的表率;还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和分数,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再加上中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家长过分压抑,这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思想出现问题。三是社会的影响。中小学生虽然在相对简单的环境中时间比较长,但中小学生也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尤其是现在,网络很流行,有很多负面信息频频出现,加之中小学生的思想不稳定,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对学校的教育内容产生的疑问又得不到解答,学生的思想就会慢慢地认可外界的不良思想,对学校的思想教育开始厌烦。

二、采取的对策

1.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当前,我们应更注重多渠道、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新形势,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在内容、方法、手段和途径方面进一步改进,才能适应时代和学生的发展。一是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教育部要求,学生德育工作的重点有三个,即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大力加强诚实守信的诚信教育。围绕这三个重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诸如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的思想教育,学校应该认真组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使德育工作内容逐渐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让学生在有趣的实践中接受思想教育。二是强化德育工作形式。学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因为只有将各种专项教育渗透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所以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等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受到思想洗礼,更加健康地成长与发展。三是拓展德育工作领域。学校开设德育课程应该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所以要着重改进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使学生们在课堂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四是更新德育工作手段。为适应时展,学校德育手段应变为现代型,比如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手段,网络传播信息迅速、及时,让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同样,德育工作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渗透正确的思想政治信息,而且网络具有娱乐性,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视觉与听觉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健康思想的熏陶。或者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有关德育的专栏或杂志,从而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篇(10)

现在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途径。如果能够证明通过网络的运用可以提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的实效性,那么网络对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是可行的。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论证。

一、网络能够有效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受教育者可行。

在这一点的论证上,我们侧重于网络对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即:网络的运用能否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通过对网络的特点和中学生的思想特征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网络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的需求,比如网络的丰富性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网络角色的自主性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学生逐渐增强的独立性;网络的虚拟性可以让操作鼠标和键盘的中学生“肆无忌惮”,满足他们情绪化的特点,等等。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学生普遍对网络充满热情。有调查表明,有上网经历的青少年占37.7%,没上网经历但想上网的青少年占40.8%,没上网经历并且目前也不想上网的仅占21.5%。这充分说明,大多数中学生喜欢网络,并且欢迎网络走进课堂。

网络能否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还要看针对当前思想政治课存在的不足网络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主要存在“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授课方式单一,课堂枯燥乏味”、“教学目的偏离、学生感到反感”等问题。网络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时代性强、内容丰富、立体感强,同时大量的生活案例能够很好地连接生活,有助于宣传法制,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因此会感觉到思想政治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进而激发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热情。

二、因特网设计人性化,资源丰富,对教育者可行。

通过网络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否可行,对于教育者是否可行,关键在于教育者能否有效掌握因特网的各项功能和有效利用因特网的各项功能提升教育学生的效率。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面向普罗大众,方便非专业人士操作使用的实用性技术设备,因此人性化设计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从现在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情况来看,基本网络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有明显的“零起点”特征,即使用者几乎不需要掌握很多基础性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可以不考虑网络的运作原理,仅仅以使用为最终目的,很快就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操作者是否掌握或掌握了足够多的相关知识,他们都可以随时接触、学习、运用最新的实用技术。接口性软件的发展,更具生动形象的图形界面,功能强大但操作简单的电脑软件,以及语音识别录入设备的不断完善,等等,彻底打破了计算机网络的垄断被专业技术人员垄断的局面,促使网络以惊人的速度涌进寻常百姓家。对中学老师来说,年轻教师能够快速接受掌握新知识,甚至有不少已经是电脑网络方面的行家里手。老教师们对电脑网络的熟悉和操作可能需要一个学习过程,但由于自身的素质比较高,几乎不会遇到根本性的困难,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能让他们很轻松地掌握基本的电脑网络操作技术。比如:令很多不会拼音的老教师感到棘手的打字难问题,随着手写板和语音识别软件的出现,已经得到了彻底解决。现在大多数年轻家长也对因特网或者是手机网络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说,现在的教育者们能够很好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者们通过运用网络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否可行,关键要看通过运用网络能否有效改善现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除了上述中学思想政治课存在的不足外,现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缺乏有效沟通,造成教育的针对性和连贯性不足的问题。通过运用网络,学校教师除了能够运用网络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家长之间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校方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动态掌握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同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及时反映给家长,有效协调学校与家长共同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科学性。由此可知,通过网络提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教育者来说是可行的。

三、因特网功能强大,覆盖面广,作为教育手段可行。

通过网络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否可行,还需看网络能否成为教育者的有效教育工具。如果学校和家长都认同网络可以有效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是教育者们却没有网络资源可以利用,那么运用网络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仍然是不可行的。

计算机、网络等基本硬件设施是实施“网络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目前,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普及工作在我国已取得长足的发展,联网电脑台数、网络用户数、中小学生已接触电脑网络人数等基础性指标正在大幅提高。此外,随着中小学生网络普及率的迅速上升,校园网络建设也逐渐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并给予了许多政策性补贴与支持。2000年,教育部制订计划,要求从2001年起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中小学基本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现已基本实现),促使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相互带动,力争实现全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确保90%左右的公办中小学校用上互联网或中国教育卫星网络,让中小学的每一名学生、老师都能分享网络教育资源,有效提高全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水平,让所有教师都能够通过网络实现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目前,尽管极个别的偏远山区和农村中小学校网络建设还没有覆盖到,但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甚至一些小城镇中的中小学校已具备了网络教学的基本硬件设施。并且,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的经济成本在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建立多媒体教室,思想政治课的网络教学指日可待。此外,现在家庭电脑的普及面已非常广泛,算上手机网络,几乎所有的中学生家长都已入网,如果运用得当,则家长利用网络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非常方便的。由此可以断定,现在的教育者都已拥有了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资源,证明了通过网络增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可行的。

以上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个主要因素,简单分析了通过网络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可行性,证明了受教育者是期望教育者们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育的,并且网络教育能提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证明了教育者们愿意并有能力运用网络资源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网络资源可以提高教育者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效率;还证明了教育者们有现实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认定,通过网络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想法可行。

参考文献:

[1]叶伟民.网络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挑战[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8.

上一篇: 内账会计实操技能 下一篇: 课外阅读理论依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