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劣势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1 11:00: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会计专业劣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会计专业劣势

篇(1)

基金项目: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会计专业“三层双轨三能力”实训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2KJB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发展带动了会计专业的发展,虽然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然而各类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也在剧增,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尤其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热点。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从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全面分析,把握企业自身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机会、威胁,从而将自身内部优劣势和外部环境机会威胁有机结合,制订符合自身未来发展的战略策略。

本文运用SWOT理论分析法,从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出发,确定SWOT竞争对策,探索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对策,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会计人才,适应社会需求。

基于SWOT理论的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优势(S)

高职会计毕业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专业技能好;有吃苦精神、适应环境能力强。

2.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劣势(W)

高职会计毕业生文凭较低,文化素质较低;高职院校实训设施不足;学生独立工作和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不够强,创新意识不足。

3.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机会(O)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会计毕业生需求增加;各级教育部门对高职教育的大力支持;专升本考试为高职会计毕业生带来深造机会。

4.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威胁(T)

全国会计人才愈来愈多,就业竞争激烈;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愈来愈高,要求会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高、专业能力要强;会计行业实行资格准入制度,无证不得上岗。

高职会计毕业生的SWOT应对策略

将高职会计毕业生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有机结合,形成SO、ST、WO、WT战略与策略,见图1。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应对策略

如何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谋求本校会计专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高职会计专业SWOT应对战略策略以及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教学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对。

1.加强高职会计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

会计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思想品德素养要求较高,据企业招聘会计人员的信息显示,用人单位首先看重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其次才是会计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心理素养。因此,高职会计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必开课程中必须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这门课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课程。会计专业教师不仅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对学生要进行思想品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且在其他专业课程中也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能够提高。

2.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及时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定期通过板报、校园网等方式向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做好就业宣传指导工作。

从二年级开始,学院要组织教师根据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和市场需求,对学生的职业进行正确评价、准确定位和合理选择,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在就业问题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3.加强考证辅导,提高考证过关率,增加就业砝码

2013年以来,陕西省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实行机试,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过关率较低,不到30%,这个问题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急需解决的燃眉问题。高职会计一年级学生除了开设《基础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三门考证课程外,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考证前还要开设这三门课的强化训练辅导班,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考证过关率。对二年级考证未过关的学生,二年级第二学期也要开设强化训练辅导班,提高二年级学生的考证过关率。经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到了三年级,争取使考证过关率达到85%以上。

高职会计学生在毕业前,除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最好还要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电算化等级证等证书,以提高就业的砝码。

4.改革会计专业教学,增强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会计专业教学应把握培养会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会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据高职会计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问卷显示,用人单位认为会计专业学生最应加强的是会计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包括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和财务软件操作技能),具备一定沟通能力。为了提高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改革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方法,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其次,加强实践和实习环节,多开展手工模拟实训、电算化核算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分析模拟实训等相关课程实训,充分利用校内会计手工实训室和电算化实训室,让学生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电算化操作等基本技术,与此同时,积极寻找会计师事务所、公司企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会计循环的业务流程。最后,改革考试形式,将理论知识考核转化为实践技能考核,考试内容趋于灵活性和实用性,如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等课程以机试代替笔试进行考核。同时,加强实训课程考核,对于实训课程分别设计各科合理可操作的考核方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5.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使学生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顶岗实习是高职会计学生就业前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学生在真实会计工作岗位上进行的综合实践训练。

学院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要作统一组织安排。学院要统一安排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在顶岗实习阶段,实习指导教师一方面要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另一方面与学生取得联系,解决学生在实习中的各种问题。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实地接触企业财务活动流程,不仅对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而且还可以学习单位指导教师丰富的工作经验。通过顶岗实习,有助于学生的会计综合实践能力提高,有助于学生认识职业岗位,促进学生就业。

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会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除了做好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引导、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前辅导、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等几方面工作外,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认清当前形势,努力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加强会计实践技能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王家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

[2]俞静.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2,16.

篇(2)

一、目前会计专业的主要实训模式

会计专业在中专、高职高专、本科院校中都有开设,甚至硕士、博士学历教育中也有该专业。不过,涉及实训的主要是前者。目前,常见的会计综合实训模式有混岗、分岗、贴岗,最终实现上岗。会计岗位直接接触企业的现金和财务信息,甚至商业秘密;加之会计并非生产岗位,不需要大量人手。这些因素都导致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和实习。因而,适合高职会计的只能是混岗实训和分岗实训。

二、混岗实训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综合实训要求学生具备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而这两门课就是按照混岗模式讲授的。所以混岗实训更容易与理论衔接,实现平滑过渡。该模式要求学生各自独立完成一家企业某一月(年)的常见业务的核算。工作的流程与其在《基础会计学》中学过的账务处理程序完全一致,容易形成整体认识。该模式下,学生的操作流程与教师的授课思路基本一致,进度也差不多。因而学生会很容易适应,还能了解自己哪些知识和技能是薄弱的。由于该模式不涉及分工和轮岗,学生很容易查找错误。很多学校都建设了会计综合实训室,但这些实训室并非万能的。在混岗实训模式下,学生在实训室做账和在普通教室做账没有太大差别。综合实训一般安排在大二。这一学年对学生们来说是最辛苦的,课时数最大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专业课,还要参加会计证、助理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四六级、AB级考试。此外,由于整个实训过程只涉及学生本人,所以实训的进度较快。该模式充分体现出责任到人,学生不能偷懒,不能滥竽充数。另一方面,也便于考核并评定成绩。(2)劣势。在该模式下,学生对于岗位分工、授权审批、会计信息传递等,不易形成直观认识;侧重“训”,不重“实”,与实际的会计工作存在差距。

三、分岗实训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采用分岗实训模式时,可将全班分组,每组四个人,分别担任会计主管、出纳、总账会计和明细账会计,便于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该模式下,还可以进行轮岗。轮岗的频率,可以是按工作量进行,也可以按时间(如每十天轮一次)。总之,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要在实训中,把所有岗位都做一遍,从而加深其对“岗位”的认识。(2)劣势。高职生源的特点是喜欢动手操作,但学习能力差,求知欲不够强烈。如前所述,综合实训的理论基础《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是按照混岗模式讲解的,如果采用分岗实训模式,学生们适应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由于学生们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学习态度层次不齐,易形成“大锅饭”。由于该模式涉及分工和轮岗,出现错误时非常不易查找。尤其是日记账易出现漏记、日期错记等现象,更改之处众多,惨不忍睹。该模式适合在实训室开展,但学生的出勤率不易保证。由于是多个班共用一个实训室,账本无处存放。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量已经很大了,还要在教学楼和实训楼之间两边跑,负担较重。同样的实训任务以分岗模式来做,按理说速度应较快。但实际上,学生经常会因不听课而不知怎么做,甚至乱做、想当然地做,涂改严重,进度慢,实训效果差。期末考核时,由于代做、代签名现象的存在,小组成员之间会相互推卸责任。由于欠缺毅力,不少学生开始时做得很认真,再往后,或轮岗后由于听课不全而胡乱做账。做账时的集体属性和评定成绩时针对个人的属性造成了教师评定成绩时的困难。从一学期的分岗实训来看,未收到理想效果。分岗模式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是否选用该模式,应谨慎考虑。

四、高职会计综合实训模式探索

笔者认为,可以将两种实训模式结合起来。针对同一套实训资料,分别采用这两种模式。先进行混岗模式,后进行分岗模式,其中,80%的时间和精力应放在混岗模式。在进行混岗模式时,在普通教室即可。教师为主导。对于识别和填制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等重点问题一定要详细讲解,并且要不定期检查。进行分岗模式时,可安排在实训室。教师不再讲解,学生为主角。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训任务。综上所述,只有将两种模式进行优化组合,真正实现“实”和“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参 考 文 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107-03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本质是通过市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用人单位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职业人才。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不仅能极大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而且可以由此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意义。

S WO T分析法是管理学界用来综合考虑分析对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S指分析对象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指分析对象内部的劣势(We a k n e s s e s),O指分析对象外部环境的机会(Opp or t u n it ie s),T指分析对象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SWOT分析法中分析对象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分析对象的竞争对手而言的,分析对象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是就分析对象的环境而言的。本文基于SWO T分析法,对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这一分析对象进行研究,以便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为有效地推动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1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优势分析

1.1 人才培养质量优势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倡导与会计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会计工作的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教育方法,体现了合作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正如美国职业协会所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中所界定的“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将指向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学生通过在课堂中的理论学习、仿真环境中系统的模拟实训、真实工作环境中的顶岗实习,掌握初步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知识,具备娴熟的会计记录与报告技术,经受会计职业训练,能够胜任制证、记账、编表等多个会计岗位工作,通过一定的会计工作经历,提高其对职业社会的认识,也了解到一些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在如何对待同事、如何进行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锻炼,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顺利进入会计职业生涯,并有利于其今后更好的发展。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切实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改变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以及与素质教育的不相适应性,解决传统会计实践教学的应用层次较低、涉及面较窄,实践教学的内容简单、缺乏创造性,实践教学的技术方法落后等一系列难题,势必彰显合作教育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强大优势。

1.2 服务社会优势

高职会计教育的基本宗旨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不仅体现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方面,还体现在为社会提供相关专业服务方面。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一方面是提供会计培训服务,高职院校可以发挥自身人才优势为会计行业提供会计继续教育等培训服务,这一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是为各行各业提供会计和审计服务。高职院校有组织地为企业提供会计服务是高职会计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为企业服务是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的重要途径。这样既可为教师提供各行各业会计和审计实务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教师时刻了解和掌握专业前沿的知识,提高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素质,打造一支完全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可为部分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直接就是工作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干中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做一体化,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是用人单位岗位所要求掌握的知识,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

1.3 资源汲取优势

高职会计教育的主要特色是实践环节比重大,办好高职会计教育不仅需要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还需要充足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大量教育资源,但目前会计职业教育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一大瓶颈。高职会计教育通过工学结合构建高职会计教育的信息链、师资链、成果链、服务链,有利于解决会计职教资源结构性短缺和依赖障碍,推进会计职教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实现会计职教资源优化配置,降低高职会计教育办学成本,从而能够有效扩大会计职教资源的汲取范围,化解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

2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劣势分析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内部存在一系列的教育要素障碍。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有效支撑。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劣势包括:

2.1 管理体制劣势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没有专门的工学结合管理部门,管理力量比较薄弱,一般都由教学管理部门附带管理。由于教学管理部门的功能设定和主要服务对象在校内,因此很难胜任大量的对外联系和过程管理工作。由于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因此很难有“双师结构”的管理队伍。

2.2 人员结构劣势

根据高职会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分散的特点,学校应在学生顶岗实习的用人单位里聘任兼职教师,支付他们应有的工作报酬,适当地对他们进行管理方面的培训,要求他们代表学校,根据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指导和管理。

2.3 教学制度劣势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为了使行业企业的优秀专家有时间到学院兼职授课,在教学安排上突破学院本位观念,调整学院的授课时间,让学生能学到优秀行业专家传授的真实有效的实践技能。而我国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制度僵化,学院本位观念严重,未能从工学结合的要求建立起以“弹性学制”和成熟的“完全学分制”为主体的灵活的教学制度,学生的自主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2.4 课程体系劣势

在课程体系方面,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即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取得某一职业资格证

书的制度),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纳入了课程体系,但还没有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真正把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到学校的课程标准中,会计专业不少课程在内容与知识体系上依然不能适应会计岗位能力的要求,缺乏与工作过程相关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

3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机会分析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机会是指外部环境中对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有利的因素,进而可能成为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的潜在空间。这种机会主要包括政府政策机会、行业发展机会、实践创新机会。

3.1 政府政策机会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毫无疑问,必须让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有机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尽管现阶段,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还仅是原则性规定,还没有配套的细化的支持政策,但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对高职教育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必将出台相关的财政、税收、教育政策,从而为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3.2 行业发展机会

从会计行业发展看,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用户对信息质量要求愈来愈高,而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素质较低的特点显然与之不相适应。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一靠对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二靠从相关院校引进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无论是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还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新人,高职会计教育都将面临发展良机。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中介组织、各企事业单位从降低会计人才的培训成本、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弥补企业会计人员的不足、方便选聘紧缺会计人才等角度出发均有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内在动力。

3.3 实践创新机会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既可以是在某一段时间学生参加会计工作的“阶段式”结合,也可以和会计专业建设尤其是会计课程改革相联系的“全程式”结合。目前,各高职院校对“阶段式”结合广泛关注并倾力为之,对“全程式”结合关注不够,着力有限。事实上,“阶段式”结合是工与学模块式的组合,“全程式”结合是工与学渗透式的融合。前者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养,而后者除此之外还要达到提高会计专业建设水平,夯实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可以说,作为一种实践创新――高职会计教育“全程式”的工学结合存在潜在发展机会。

4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威胁分析

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威胁是指外部环境中对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不利的因素,进而构成影响工学结合推进的主要障碍。这种威胁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支持短缺、会计行业需求限制、会计工作岗位障碍三个方面。

4.1 政府政策支持短缺

现有的国家政策不足以调动会计行业接受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企事业单位改革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尚不能为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成熟的市场环境,因此,由于政府政策不到位引起的用人单位合作积极性不高成了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的掣肘。此外,政府也没有鼓励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项经费,因此,学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来自政府方面的有效激励,其推进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对高职会计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成长为合格会计人的一份道义责任,往往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被动地位。

4.2 会计行业需求限制

高职会计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从事的是真实的会计人的工作,因此它的适应环境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会计行业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一模式的实施。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区学校实施这一模式的难易程度相差较大。经济不发达地区会计行业人才本身供过于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再想从事真实的会计人的工作,难度明显加大。

4.3 会计工作岗位障碍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原有行业会计制度的废止,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日益凸显,会计专业的职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岗位的重要性备受关注,社会对会计人才特别强调岗位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而岗位能力的形成必须来源于现实的岗位实践,一般需通过专业实习才能形成。但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管理部门,会计工作又有其特定的工作规范要求,从保守财务秘密的角度通常很难接受实习生顶岗实习,会计专业推行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现实会计工作岗位上受到了巨大的条件制约,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遇到了客观的现实障碍,无法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教育功 能。

基于以上分析,高职会计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质量优势、服务社会优势和资源汲取优势。当前,亟待完善管理体制、优化人员结构、建立灵活的教学制度、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克服高职院校内部存在的一系列教育因素障碍。在推进高职会计教育工学结合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政府政策机会、行业发展机会和实践创新机会,有效化解政府政策支持短缺、会计行业需求限制、会计工作岗位障碍等不利因素,以进一步有效推动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篇(4)

1.2学校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专科层次的教学与传统本科层次教学相比,更加地注重实践,而忽视了理论教学,因而出现了专科层次教学偏向高职教学的现象,学校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旨在培养服务基层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其所开展的会计实践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其学习氛围远不如传统本科院校。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不利于会计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3实验设备陈旧。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如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通过让学生手工进行建账、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来增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或是建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使用相关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让学生掌握电子账套的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用户及权限的管理,总账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等基本内容。但是,会计传统实验室的基础设备陈旧,功能不够健全,难以满足新升本科院校对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给其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带来重重不便。

2机会分析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是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中的技能型人才。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本科层次人才相比,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具有传统本科层次人才所没有的专业实践能力。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这种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给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带来很大的机遇。

3威胁分析

社会对有经验人才的偏好。会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它是一项经验堆积起来的工作,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税法、计算机等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社会偏爱具有丰富的会计从业经验的会计人员。而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往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欠缺实践经验。社会对有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的偏好往往会高于高等院校通过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这对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外在威胁。

4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4.1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要提高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水平,提高执教的师资队伍水平是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4.1.1提高自有教师的业务技能。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要具备不断创新、勇于进取的思想观念,要有不断获取专业知识、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学习意识。学校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指导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技能。鼓励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鼓励现有教师到企业、银行、税务、审计等信息化知识应用较广的部门和领域实践,同时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水平。

4.1.2外聘校外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门人员。外聘的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有丰富企事业财务工作经验的人员,有些甚至是有丰富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或注册资产评估师。这些外聘教师具有丰富的财务工作,或是审计工作经验,不但可以解决学生在会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4.2提高学生的应用型人才意识

由于受升本之前学校整体氛围的影响,新升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偏于注重传统的会计实践操作,而轻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其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中的技能型人才,这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专门院校,并通过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其首要的前提就是使学生具备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意识,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会计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4.3建立会计综合实验室

建立会计综合实验室是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计综合实验室与传统的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不同,它必须要具备开展会计实验教学所必需的设备与设施,将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场地建成集会计、审计、金融、税务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实验室,为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提供优越的物质基础。

4.4加强校企合作

校内开展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模拟的只是企业的局部环境(如企业的财务部门),所模拟的业务也只是特定行业企业的一部分典型业务,学生不能通过校内实践掌握企业全面的业务活动,而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来解决。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为学生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一方面增强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财务工作经验,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篇(5)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258-04

引言

据统计,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10万人,约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9%;高等职业院校招生283万人,约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50%,基本实现了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问题凸显,社会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很多研究者对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郭庆宋(1998)、厉以宁(1998)等对西方就业理论进行了描述。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院李忠(2009)的研究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投资与就业的关系、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关系、劳动力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制度改革和就业的关系等是就业研究的主要问题。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2008)课题组认为,教育体制不够合理、毕业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高校盲目的扩招、金融危机的影响、结构性失业等因素存在使得今后几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不乐观。程瑶(2009)对会计专业存在的结构性失业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解决结构性失业的一些对策。王海翔(2010)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会计专业毕业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毕业生对学校所学专业知识的反映及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反映,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梅爱冰 (2011)调查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会计专业相关岗位职责,了解市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从市场需求、岗位职责和用人单位需要三方面,探索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教学改革模式,提高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为更好地应对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和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的双重挑战,更好地了解毕业生就业后对用人单位及社会的适应程度,了解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完善学院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我们对合肥地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深入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的工业园进行调查,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希望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找到缓解学生就业问题的方法。

一、合肥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题及样本量的选择

根据调查目的,我们将调查题分为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教学环节满意度调查、教学工作方面评价及建议、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取得的证书的要求、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五大方面。并采用专家论证和小范围预调等形式,共设置了题目20道,对合肥10家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函调。本次调查共发送调查表300份,回收273份,回收率91%。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表1调查结果看,学生对各学院的就业工作服务质量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其中98.3%的学生达到满意的标准。但我们也要看到,有39.6%的就业学生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这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

从表2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学生在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专业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在理解与交流能力、专业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这三个方面,有1/3以上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这三方面的能力有非常大提高。但我们也要看到,在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被调查者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2/3以上的人满意度都不高,这也是我国在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表3可以看出,毕业生对专业教师的水平、公共课教师的水平、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安排等方面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评价为好的比例都在60%以上,但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和实习活动安排方面,多数毕业生的评价都不高。这也表明,在我市高职会计专业方面,还是过于重视理论,对于实践方面的关注度还不够。

从表4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都需要他们具有会计资格证书,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要求没会计证高,但也比较重视,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

从表5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比较注重会计专业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和组织协调、交际沟通能力等素质,特别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也是从事会计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

二、合肥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环境分析方法,即根据组织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分别找出组织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以期帮助组织更好的进行决策的方法。其中,S和W是内部因素,分别代表strength(优势)和weakness(弱势),O和T为外部因素,分别表示opportunity(机会)和threat(威胁)。

三、合肥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探析

如何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谋求本校会计专业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机制、创新实践和实习教学环节、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认清外部形势,及时了解国家促就业政策,立足课程体系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办学品位。同时,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应该认清当前形势,增强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一)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机制

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扶植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力争在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展就业规划,提前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念,努力塑造专业化特色的人才队伍。在会计专业学生中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就业方法。通过就业指导,教育学生树立就业意识――定位;养成职业道德――敬业;掌握就业能力――专长;选择职业道路――择业。

(二)创新实践和实习教学环节

通过在课堂上使用真实的案例、引进工作过程导向法、使用真实账册创造情景式教学、账务课程实习等方法让学生融入会计角色等方式,切实加强实践和实习环节,进而拉近教学与实践的距离。多开展手工模拟试验、电算化核算模拟试验、财务管理分析模拟试验等相关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会计实验室与电算化实验室,反复练习,以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基本技术。与此同时,应积极寻找在事务所、公司企业的实习机会,以切身感受会计循环的业务流程。

(三)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

高职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端正就业态度,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和市场需求,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准确的定位和合理的选择。端正的就业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做好人生职业生涯规划。

(四)认清外部形势,及时了解国家促就业政策

高职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自己的情况,合理定位,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误区,争取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及时了解国家促进就业的政策。自从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推出了多项扶持大学生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因此,在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时,可以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通过对国家及地方就业指导部门、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及其信息资料中心的咨询,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五)立足课程体系改革

我国现有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大都属于学科课程模式,虽然这种模式能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重视文化基础教育,但它忽视了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有些学校针对专业特点引进了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相对学科课程体系而言,更适合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

(六)积极参加实践,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高职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在认真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该把握机会,加强实践,积极参加社团和社会实践,借此培养自己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创新、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曾姝.基础会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业务核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7).

[2] 周济部长在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1-02

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应如何实现其专业培养目标,突出职业学校的特点和优势,这是职业学校会计教学者和管理者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一、职业学校生源现状决定了会计专业教学应以实训为核心

初中阶段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及初中毕业生升学指导的偏差,从生源这个源头上对职业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现阶段,评判初中教学质量主要以中考合格率、优分率和升入重点中学的人数等为主要依据。这就迫使初中学校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仅忽视了向学生正面宣传职业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甚至有些中学领导和老师还这样“教育”学生:“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上职中!”把上职业学校当作是对学生差的学生的一种惩罚。各职业学校为招生往往不惜血本,生源大战越演越烈。“生源即财源”这种原本违反教育宗旨的观念大行其道,没有学生,学校就无法生存。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招徕生源,各职业学校只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基础上,基本是“来者不拒”。面对这样的生源,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熟练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呢?如果像对待大学生一样传授一套完整而抽象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给这些学生,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厌学,失去对专业的兴趣,甚至退学;另一方面,这也脱离了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特色。实训教学是指以实际业务或实际案例为对象,经过教师的示范演练,讲解要领,再由学生亲身体验训练,进而掌握各项技能本领的教学方法。实训教学具有直观性、现实性、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职业学校学生易于理解和模仿,经过反复练习基本都能够掌握该项技能。它能使职业学校学生觉得学习会计专业有收获感、技能感和现实感,从而增强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

二、职业学校学生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会计专业教学应以实训为核心

与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相比,职业学校毕业生无论在学历、文化水平、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然而,在就业市场上,会计专业毕业生依然畅销,原因何在?相比较而言,我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定位不高,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企业,也无论是大单位还是小企业,只要有需求,职校生就会去应聘,对工资收入的期望值也远比大学生要低,因而能满足中小企事业单位对一线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降低人才使用成本;二是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比较广泛,要求不是绝对的专业对口岗位,即除了会计工作岗位之外,还可以从事收银员、仓库保管员、统计员、信息员、服务员和文员等岗位群,会计专业中职毕业生对从事这些岗位没有心理落差,充分展现了会计专业学生作为有技能的一线劳动者的适应能力。而大学生对小企业和上述工作岗位一般是不屑一顾的,万不得已而为之者,也深感怀才不遇,大材小用,难得有全身心投入者,从而给职业学校毕业生留出一片用武之地和生存空间,因而深受中小企业的青睐,因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招进来基本不需培训就能上岗,真正做到有用、实有、顶用。三是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其动手能力的形成正是贯彻以实训为核心的会计教学的结果。

三、人为缩短学生在校时间也决定了会计教学应以实训为核心

目前,我国除了上海市的职业中专学校还普遍实行四年制学制外,其他各地的职业中专和职业高中一般实行的学制都是三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2+1”模式的学习方式也在许多职业学校风行开来,即职业学校学生在学校真正学习两年,最后一年到企业实习或就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生源竞争的需要。由于职业学校生源一般不足,招生竞争激烈,部分学校尤其是民营学校为迎合部分家长少花钱、有工作干的心理,采取缩短学生在校实际学习时间的做法。二是部分职业学校教学资源不足而采取的急功近利行为。职业学校“2+1”模式的风行,使得原来三年或两年半的教学计划必须缩短为两年。如果按照教育部门颁布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显然是无法完成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在短短的两年里,要把这些文化基础十分薄弱的职校学生培养成有熟练技能的劳动者,除了要大力调整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外,还必须紧紧围绕实训这个核心开展教学工作。

四、实现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只有以实训为核心,才能顺利实现职业学校会计的培养目标,满足就业的需要。那么,要贯彻以实训为核心的会计教学,职业学校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本人结合所在学校的情况谈几点看法。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182-02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力开办中等职业学校以来,中职会计专业应运而生。随着中国中职学校的发展,会计专业也在中职院校长足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会计制度的改革为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会计专业得以迅猛发展,基本普及到每一所中职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性的会计人才,满足了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市场经济的接轨,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生存已举步维艰,部分学校的会计专业培养人才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怎样培养出适合于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每一个会计专业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出现被动局面的原因

纵观中职业会计专业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会计专业之所以出现目前这种被动状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为了本企业的生存和经营的发展壮大,企业提高了用人的门槛。

2.政策因素

《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办法规定,凡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必备资格,是会计人员进入会计行业的必备证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规定,参加会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必须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也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方可从事会计工作,改变了过去学生毕业后直接可从事相关会计工作的事实。

3.中职学校自身因素

过去我们在从事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理论或单一的专业技能实践,有一些学校甚至把学生参加普通高校对口招生考试或国家、省、市的各种技能大赛作为教学目标,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缺少全面的、系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把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看作是对学生技能培训或是获取各种荣誉的途径。

二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现代企业用人门槛的提高,要求教师必须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能用得上、用得好,高素质的会计专门人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本身办学的局限性,决定了会计专业毕业生与高等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相比有一定的劣势,这就要求中职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对会计专门人才的需要,必须对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重新进行定位。

1.弄清楚“会计”是什么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很多学校的会计专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别学校甚至为了赶时髦,把会计专业改成了各种各样的新名字,如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等。对会计专业进行教学目标定位,首先要清楚什么是会计。(1)会计的具体工作。如填制各种记账凭证、处理账务、编制各种有关报表等;(2)在各行各业中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3)在企业中会计的作用,会计是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具,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经济信息的规则和方法体系。

2.明确中职学校的职能

在中国,中职学校是培养和培训初、中级会计从业人员的专门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出来的人才应是掌握基本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毕业后应能独立开展相应岗位的工作。所以在对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时应紧紧围绕会计从业人员岗位职责和要求,以确保学校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岗位要求,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要。

三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具体培养目标

党的十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中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又迎来了一次大好发展的机遇。会计专业教学要面向就业、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培养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学生,使其进入企事业单位后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胜任岗位工作,或经短期培训即可上岗,其核心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坚持手脑并用、学练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同时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会计专业自身的实际,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品质过硬的会计从业人员入手

由于会计工作在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特殊性,单位不仅需要技术和业务过硬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品质过硬的人才,品质过硬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技能可以通过培养和培训来达到,思想品德不过关则不能从事会计工作。会计人员要对国家所赋予的职责有正确的认识,要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和正确执行财务和会计制度,不计个人得失,坚持原则,敢于同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所以,中职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过程中应把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放在教学的首位。

2.培养出业务精湛的优秀会计人员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练好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基本功,能熟练进行各种账务处理,认真学习财经方针政策,熟悉财政、信贷、结算制度及其他会计工作方面的法令、制度。培养学生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和有关的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正确组织核算,深入开展分析和检查工作。对会计工作可能涉及的工作领域和业务范围要尽量熟悉和拓展;培养学生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调查研究,才能做好会计工作。

3.培养技能熟练,在用人单位独挡一面的会计人员

由于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岗位,会计人员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工作要求细致,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时可适时地引入“多证书”制度,把专业技能证书、上岗证书和毕业证书结合起来。建立校内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考核。适时地组织校内专业技能大赛,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级技能大赛。这样既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培养树立远大理想的会计人员

学校应该培养学生,把当一名好会计,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争当技术能手和技能标兵作为目标努力学习。在学历提升和专业发展方面为学生提供平台,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向社会和企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继续学习理念。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在现阶段确定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时,不仅要在德育和技能方面下工夫,还要在专业的培养上注重特色,把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会计从业人员作为学校教学和专业设置的根本目标。只有这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被企事业单位所接受和被社会认可,学校的专业发展才能持续,学校才能发展壮大。

篇(8)

会计是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上升,同时对基层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基层会计人员还是助理会计师,首席财务总监,其工作的进行都需要会计理论知识的支撑,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实训技能,更要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而这一点恰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薄弱点。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中职学校学生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差,且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学生兴趣不高

 

我们知道中职院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5周岁至18岁之间,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文化基础相对较低,通常存在厌学情绪,尤其对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相较于实训技能培训的趣味性,具有较强的连贯性的会计基础知识相对枯燥,而且普遍有学生反应“听不懂,理解起来感觉困难”,学习积极性下降,同时中职学校通常管理较中学宽恕,学生自律性差,对于学习存在懒散拖延的心理,长此以往,其会计基础知识学习更差,进一步导致“听不懂,理解困难”,进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下降,更加不想学习,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二、教学方法相对守旧,缺乏会计实践经验

 

现有中职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教而不重学,通常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而经济的发展变化使会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普遍采用较为陈旧的教学方法情况下;会计专业对实践要求较高的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的得到满足,同时许多执教老师不具备一定会计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理论性的教学,缺乏生动实用的教学案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

 

三、中职学校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重视意识有待深化

 

从社会对于基础会计专业人员要求的信息反馈来看,大多数企业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首先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不愿花费多余的资金和时间重新培养人才,所以他们更青睐于那些掌握基本日常会计操作技能的毕业生或者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目前很多学校为了更好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提升扩大学校影响,学校均采取了向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训技能方面倾斜的教学模式较多,建立仿真模拟岗位,安排学生提早进入实习单位实习,这就导致实训时间过多,而相对会计理论课程时间被缩短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成长,其工作学习的要求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基础实训操作的会计技能。无论是从专业人员的自身发展来讲,还是企事业单位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职业竞争压力来说,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发展,使其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总的来说学校缺乏了对于学生的长远的职业规划。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中职会计专业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均需要找准定位,除满足市场对于会计人员的的需求外,更要对自己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把握会计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和基础理论学习的平衡度。具体操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执教老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陈旧呆板的说教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什么叫“行动导向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事先在所构建的特定学习情境中,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过程所提出的任务,进而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具体过程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依据授课内容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其次,学校采取“双管齐下”方式,一方面强调实训技能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那么对于代课老师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其较好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企业财务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更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后期职业生涯的做好“奠基石”。

 

作为会计中职院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可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核算、出纳、税务等岗位工作或者相关部门从事社保文秘、仓库管理、收银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很多学校为了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三年制的学习时间,学生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都安排校外实习,而且学生在校期间也安排了大量实训技能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减少,对于理论知识掌握较为薄弱,对此我们呼吁中职专业学校对分配理论和实训课程进行合理安排,避免为了短期相关利益,而忽视学生长远发展;于此同时我们的老师们也需要具备熟习企业会计工作完整操作流程能力,具备真实的实战经验,而不是走马观花所谓的企业实践锻炼“真人秀”。

 

为了学生就业后的长远发展,为了降低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的失业机率,中职专业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因为单一的会计实操技能,在没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下,是不足以解决会计专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工作需要的。

 

再者,教师必要时需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根据专家认定,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学习所有掌握的知识比例是不同的:听觉只能掌握20%,视觉能掌握30%,视觉+听觉可以达到50%,而自己动手时可达到90%。所以,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到的知识。由此可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其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

 

篇(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会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会计由事后算账转向参与企事业单位经营决策,转向事前重点经济事项费用控制,而管理会计、战略会计、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也要求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深化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需要;适应现代企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需要;适应企业长期战略管理需要;适应企业突出成本管理控制需要。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宗旨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复合型人才――既适应企事业单位外部环境变化、又适应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及实施企事业单位内部资源优化配置需要的会计实用型人才。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给学生毕业后求职创造有利条件,中职学校会计教学应眼睛盯在企事业单位需求上,功夫下在通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着力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上。要把中职会计教学立足在贴近企事业单位实际,注重实践上。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毕业学生的实际应用性能力。如何加强或改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这是摆在所有设置会计专业中职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思考课题。笔者撰写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高考的扩招,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随之下滑,许多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并没有针对这种情况做出改变,从而使得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不够完善和合理,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得到实现。例如,数学也应该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有良好的逻辑运算能力,数学基础的巩固对于逻辑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但是,有的学校并没有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及时开设数学课程,从而给专业课的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计算机的发展使会计专业在工具的依赖上又有了提升,会计电算化等相关专业的开设使学生可以依靠计算机做账本和计算,但是,由于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使会计专业的学生缺失了最基本的珠算技能。学校的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没有从学生的根本情况出发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也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工作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的比例失调

中职院校的优势应该在于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挥自身的优势,然而现在的中职教育却将教学的中心放在理论教学上,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强化。会计专业是一门偏重于应用的学科,学校应该根据本专业的特殊性按照专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加强培养。但是参看教学课程不难发现理论课占据了所有课程教学的百分之八十居多,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得学生的实习课和技能课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三)缺乏科学合理地评价制度

我国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是课改的强调重点,中职院校也在进行着教学的改革,以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评价制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方式之一,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中职院校在教学评价上仍旧遵循这原有的方式,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来实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这种个性凸显而不是用“一刀切”的方式将它们抹杀。

二、加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途径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的选择、优化及设置,这对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理论水平是极为重要的。结合目前会计工作环境和社会与市场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优化选择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改进会计教学内容,是实施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一是优化和选择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目前,提升会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包容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会计专业素质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科学的会计学科体系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会计电算化等内容,此外还应涉及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管理学以及数学课程。此外,为适应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为学生和毕业后求职创造条件,应结合学校办学资源和办学特色增设相应的会计选修科目,以实现拓展学生知识面和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优化会计教材内容。中职学校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因而应针对目前会计教材实践教学内容不足的情况予以改进,要引进国外发达国家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材中科学性的内容,填充到我国中职会计教材之中。这也为我国实现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夯实基础。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会计案例和实务模拟内容,以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实施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首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准则,掌握进行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财务会计实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其次,实践教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企事业单位财会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将更加明显,要求会计人员必备相应理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满足市场经济对企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再次,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需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千变万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财会工作的多变性和多样化。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财会教育的要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施实践教学。最后,实践教学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既要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作到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通过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既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从而来提升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实力。

应当注意的是:要保证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和效果,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突出知识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以实务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践教学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出实践教育教学规律,又要突出会计专业应用性的学科特色,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服务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应当清楚的是:会计教学方法对中职学生掌握会计专业内容,运用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我国中职会计专业教师,长期以来大都采取“满堂灌”、“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不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会计教学结果很不理想。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为主动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要重视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与企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合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既能给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出谋划策,又解决了学校实习经费紧张和学生校外实习困难的难题,同时,也给年轻教师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起到了校企互补与双赢的作用。为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为学生进行财务与会计、审计实习提供基地。

(三)着力加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笔者认为:要抓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着力加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显得突出重要。“学生要得到一滴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高素质的中职学校会计教师队伍,是确保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多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但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双师型”教师的匮乏,显然与这一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成为制约职业学校会计教学尤其是实践性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会计实践性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目前许多会计教师缺乏企业会计工作经历,因而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常常力不从心。对此,职业院校应积极通过兼职、挂职锻炼等途径培养“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并有计划地组织会计教师通过短期培训、专业进修、经验交流、职称晋升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此外,也可选择合适的节点聘请校外专业会计进行相关课程的教授,或开展实践经验讲座,以弥补会计专业学生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拓宽其眼界和知识面,使其在会计学习中更具目标性和方向性。

应当指出的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正是一个共性问题,在加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加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进入企事业单位,重要的问题是要使她(他)们在会计工作岗位上遵纪守法,坚持会计原则,爱岗敬业,不做假账,恪尽职守。在学校教育中老师的影响和作用很大。这就需要“打铁还要自身硬”,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必须自身具备极强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并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和言教,教育学生必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这条红线。不能贪污,不能做假账,不能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坚决抵制在利益的驱动下违法《会计法》等会计法律法规的行为。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和注意,一方面着力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会计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这一方面,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建设中,要突出抓好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学生,才会会计理论水平高实际应用能力强,而会计职业道德良好。

篇(10)

一、实践教学体系是课程体系的重中之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多半壁江山,其中会计专业生源持续充足。这源于各行业都需要财会人员,需求覆盖面广,且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能够学有一技之长。如何使高职会计专业符合“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操作技能,让教学无限趋近岗位要求,保证学生具有持续发展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始终思考的主题。

二、传统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与劣势

(一)独立的实践课程凤毛麟角

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实践教学整体性和系统性设计不足,实践教学环节支离破碎,较为分散,实践教学与会计职业岗位没有完全对接。学生实训实习主要依靠票据、描述性的语言资料进行,与具体经济业务的职业情境联系不紧密,学生被动跟着指导老师走,缺少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感受。

(二)实践课程针对的岗位过于全面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适应的岗位,包括出纳、账务核算、费用核算、工资核算、资金核算、车间成本核算、收银、电算化操作等,而不是财务经理、会计主管、科研和教学人员。现有的会计实践教学中,实训项目以综合形式出现,一个案例,涵盖了包括原始凭证处理、基本财务核算、成本核算、税金计算、报表编制,甚至电算化操作的全过程。此类实践课程可以锻炼学生同时掌握多种能力,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仅仅突出了“会计流程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在实训中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对具体岗位的职业能力无法有明确的认识。

(三)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不足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讲授偏多,仍以准则加解释为主,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是集中实训,无论采用“独立式”或“分工式”,学生不能独立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双师型”教师主要以“双证”教师(职称证加会计师证)居多,由于这些教师多数没有一线工作经验,虽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但还是脱离不了书本,教师本身的职业岗位实践能力不高,满足不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对原始凭证认知的教学内容匮乏

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发现,目前认知并能准确处理各种原始凭证业务,备受企业关注,对于有经验的会计人员来说,至少能够做到一看凭证,就能正确地判断出这张原始凭证的基本业务内容,以及如何传递、审核。而由于在实践教学中对于原始凭证的填制、传递和审核的忽略,造成了实训与实际的脱节,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财务工作中的欠缺表现更加明显。

(五)企业接纳会计岗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到企业实习会给企业带来一定麻烦是在情理之中,再加上会计岗位工作涉及企业敏感信息和商业秘密,企业不愿对外泄露,这就造成了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实现难度较大。

三、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坚持以实为主,实现实践教学层次化

编制学生的实践性教学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形成多层次的立体化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从专业认知实践、课程渗透实练、角色模拟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等多个层面,从基础技能、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等多个角度,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使会计技能在分层实践中得到梯次提升。

(二)坚持以能为主,实现实践教学全程化

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从业之本和执业之基。综合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积极配合,以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才能完成。这一原则要求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应由间断性变为连续性、局部性变为整体性,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专业教学体系之中,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三)坚持以用为主,实现实践教学角色化

运用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以运用为主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以会计实际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内容,强调满足社会需求,学以致用,抓住社会和企业急需的技能运用能力对学生进行培养。

四、创新形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与优势

(一)把握系统性,突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应该包含四个层次,即认知训练—基础模块训练—模拟训练—顶岗训练。认知训练为学生提供基础平台,对企业的财务凭证、账簿、报表及企业基本生产经营环节有基本的认知,具备识别会计操作流程的能力。基础模块训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训练,获取对原始凭证的处理、填制记账凭证、成本核算、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和电算化操作等方面的能力。模拟训练,让学生在仿真的模拟职业现场环境中,巩固前面两个层次的能力训练,并加以综合运用。顶岗训练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或实习岗位的专门培训,使学生熟悉真实工作环境和财务流程,培养学生综合就业能力。采用全过程模拟、仿真和全真的实践,由简到繁,分层实施,逐层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把握师资建设,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的情况是,多数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当建立教师实践基地,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时给予学生最新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安排教师进行社会调查,教师对会计改革的热点和专业教学中的重点、会计在实际工作中而临的问题以及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可以获取第一手材料,以促进会计教学实现与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同步。再次从各单位选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承担学校会计实训课程,淡化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界限,使之互相兼容,实现教师的一专多能。

(三)把握教材建设,配套系统完整的实践实训教材

系统的高质量的配套实训教材建设要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并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根据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要求组织教师在已有实训教程的基础上,对每一门实训教程及其内容按岗位特点进行细分,全面构建以“岗位实训及考核”为特点的实训教程体系。

(四)把握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实训方式可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即单人全过程综合实训和分岗轮换操作实训。单人全过程综合实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设立账簿、登期初余额、填制凭证、签字和审核凭证、登账、对账和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实训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及全套账的资料。分岗实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中的几个成员每人一岗,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不相容分离原则,分设出纳、审核、记账员和会计主管等几个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仟务,几个岗位协同工作完成上述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小组内的几个成员轮流调整工作岗位,使组内每一个学生在每个实训环节都有重点实训内容,通过轮换以适应不同的岗位。实训结束后每人需提交实训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整套账的资料。

(五)把握校企合作,加大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

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存在着非常尴尬的局面,探索新形式的企业合作模式非常必要。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一是组织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一些中介机构实习。中介机构的业务性质决定了他们要接触许多企业的会计资料,因此学生到这些中介机构中实习,可以在外勤工作中了解各种类型企业的运作模式、会计流程等内容。二是将实习与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运行模式是在大学二年级后期学校组织招聘活动,为二年级学生落实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以后的教学可以和企业的工作安排结合起来。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到自己以后就业的单位顶岗实习,这时学生即将是公司的员工,企业也会以培养员工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从而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六)把握校内实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能够使学生边学理论、边应用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生通过校内实训,能受到最基本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学校应建立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践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校内实训室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练,又有利于教师的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 蔡文兰.“递级、渐进式、双仿真”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上一篇: 作风建设的必要性 下一篇: 风险管理的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