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2 10:50: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文化创意行业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基金项目】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产业集聚理论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业间融合与区域平衡发展研究”(M15YD016)。
【作者简介】翁旭青,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产业经济。
一、问题的提出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近年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至2008年,文化创意产业以17.94%的平均速度增长。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放缓,增长率为6.23%。2010~2014 年,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再度以较快速度增长,年增长额在1000亿元左右,平均增长率为23%。
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文化资本理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溢出效应,这种溢出效应是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它通过与其他产业发生联动效应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以杭州为例,实证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度,从而论证文化创意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二、变量设定与数据选取
文章将从地区整体产业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结构和国际投资结构五个方面分析杭州产业结构优化情况,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与这五个方面的关联,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文章分析过程中所选取的变量,一是文化创意产业变量,选取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CCIV 变量。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可以反映出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二是产业结构整体变量,选取第三产业生产总值TGDP变量。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增加能反映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三是供给结构变量,选取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I、第三产业就业人数L、研发经费支出R&D,分别从投资、劳动、技术三方面衡量供给结构情况。四是需求结构变量,选取服务性消费性支出C来衡量。根据需求层次理论,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反应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五是国际贸易结构变量,选取工业制成品和私营企业出口额两个变量。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用来衡量产品结构的变化,私营企业出口额用来衡量贸易主体结构的变化。六是国际投资结构变量,选取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额来衡量。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研发经费支出、服务性消费支出采用2003~2013年杭州市样本数据,数据来自历年《杭州统计年鉴》。杭州市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私营企业出口额、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额统计数据无法取得,故采用浙江省数据,而相应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也采用浙江省数据,这样可使分析结果比较可信。文章使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5.0进行分析。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为了降低异方差带来的不良后果,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研发经费支出、服务性消费支出、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私营企业出口额、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额取自然对数, 分别为LnCCIV、LnTGDP、LnI、LnL、LnR&B、LnC、LnX、LnPEX、LnFI。分析过程中采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分析和偏相关系数检验方法。
(一) 文化创意产业对三次产业整体结构的调整作用
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做回归分析,得出以下回归结果:
LnTGDP=12.08116+0.770871LnCCIV
(71.51047)(28.47645)
R2=0.989023
Adjusted R-squared=0.987804
F=810.9084 DW=1.317679
可见,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整体结构调整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就增加0.770871个百分点。
(二) 文化创意产业对资本供给结构的调整作用
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影响做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LnI= 11.13959+0.85082LnCCIV
(31.57275) (15.04926)
R2=0.961780
Adjusted R-squared=0.957534
F=226.4803 DW=0.661646
可见,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对资本供给结构调整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固定投资额就增加0.85082 个百分点。
(三) 文化创意产业对劳动力供给结构调整的作用
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影响做回归分析,得出以下回归结果:
LnL=3.362175+0.326270LnCCIV
(19.87116) (12.03439)
R2=0.941493
Adjusted R-squared=0.934992
F=144.8265 DW=1.317738
可见,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对劳动力供给结构调整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就增加0.326270个百分点。
(四) 文化创意产业对技术供给结构的调整作用
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对研发经费支出的影响做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结果如下:
LnR&B=-1.122691+1.103851LnCCIV
(3.825692) (23.47490)
R2=0.983931
Adjusted R-squared=0.982145
F=551.0709 DW=1.433913
可见,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对技术要素供给结构调整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1个百分点,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就增加1.103851个百分点。
(五) 文化创意产业对需求结构调整的作用
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对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影响做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结果如下:
LnC=6.019292+0.390227LnCCIV
(31.55675) (12.76756)
R2=0.947678
Adjusted R-squared=0.941864
F=163.0106 DW=1.950713
可见,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对需求结构调整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1 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支出就增加0.390227个百分点。
(六) 文化创意产业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调整的作用
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对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影响做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结果如下:
LnX=10.05360+0.943491LnCCIV
(15.76693) (9.815596)
R2=0.914567
Adjusted R-squared=0.905075
F=96.34592 DW=0.553566
可见,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调整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1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就增加0.943491个百分点。
(七) 文化创意产业对贸易主体结构调整的作用
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对私营企业出口额的影响做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结果如下:
LnPEX=5.280158+1.534062LnCCIV
(5.388117) (10.38451)
R2=0.922970
Adjusted R-squared=0.914411
F=107.8381 DW=0.436790
可见,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对国际贸易主体结构调整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出口额就增加1.534062个百分点。
(八) 文化创意产业对国际投资结构调整的作用
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对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影响做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结果如下:
LnFI=5.688270+1.048577LnCCIV
(19.44451) (23.77772)
R2=0.984331
Adjusted R-squared=0.982590
F=565.3800 DW=1.833966
可见,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对国际投资结构调整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增加1.048577个百分点。
回归结果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作用,对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结构和国际投资结构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研发经费支出、服务性消费支出、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私营企业出口额、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额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产业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国际贸易结构和国际投资结构有促进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加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加0.7708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固定投资增加0.8508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0.326270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支出增加1.103851 个百分点, 服务性消费支出增加0.390227 个百分点, 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增加0.943491 个百分点, 私营企业出口额增加1.5340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国外直接投资增加1.048577个百分点。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明显。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地区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着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明显,对杭州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供给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投资流向的优化,促进劳动力结构的优化,同时也促使各级部门技术创新和转化。
3.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需求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消费层次的提升提供了途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给人们创造了高层次消费环境,缩短了人们与创意商品之间的距离。
4.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地区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明显上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促使贸易主体进一步优化,私营经济在贸易中的主体地位更加显著。
5.文化创意产业对地区国际投资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国外直接投资在本地区的流向。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额不断增加,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二) 建议
1.为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规范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挥好专项资金的作用,出台配套的金融扶持政策。进一步规范文化产品交易,打击假冒等侵权行为。挖掘杭州文化底蕴,创立知名品牌、百年老店、典型产品,同时加强推广宣传,使杭州文化创意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2.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市级产业园区进行定位和分类,各园区要有自己鲜明的发展特色,对入驻企业要有选择,经营业务范围要明确。园区内和园区之间要设立信息平台,鼓励园内企业资源共享,同时,促进资源公平有效交易。
3.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溢出效应,带动地区传统产业、夕阳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能为其他产业提供创新元素,促进其他产业产品创新、生产模式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其他产业也能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素材。如电影业为传统制造业产品创新提供机遇、旅游业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延伸、制造业为影视业提供创意元素等等。
4.利用辐射效应协调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浙江省内各城市所处地理环境不同,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杭州要立足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与其他地区协调发展,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高秀艳,邵晨曦.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对策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3,(1).
[2]张京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3]翁旭青.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J].商业经济,2013,(5).
[4]冯根尧.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浙江的选择与实现[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
[5]蒋三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创意产业内涵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创意经济进一步成为经济学家论述的核心。美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中给创意经济定义了一个范畴,他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产业,并划定了知识产权的4个类别: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
真正出现创意产业一词则是在1997年,当时英国组织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旨在提倡、鼓励和提升英国经济中人的原创力的贡献度。1998年该工作小组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率先对创意产业的概念做出了界定,这一界定对创意产业的影响十分深刻,同时也引发了学术领域内对创意产业的研究热潮。
近年来,欧美等国家的报告和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推进了关于创意部门和创意产业的新观点。一些经济学家对创意产业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调查,力图建立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而事实上,各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解却存在着不同,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和产业统计指标还比较模糊。
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界定和统计实践界定
1997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提出的“创意产业”就是指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形成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通常包括软件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行业以及表演艺术等十三项产业,也是截至目前影响最深的创意产业概念。
创意产业在中国兴起的时间不长,关于创意产业的定义存在争议。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金元浦指出,创意产业、创意经济(或创造性产业)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支持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和实践。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徐清泉认为:创意产业狭义地理解大体上等同于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高端;广义地理解就是思想产业、观念产业、核心产业、关键产业、高端产业,它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产业的某一个领域或门类,而是涉及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丰富创新度的任何产业。本文并不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范畴给予明确定义,更多关注的是实践意义上的文化创意产业范畴。
由于理论体系上的争论,也造成了创意产业统计实践中的差异。北京市统计局结合我国的统计体制现状,已尝试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统计,将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细分为以下几项: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服务、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其他辅助等。但是在我国更多的城市或地区都没有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独立的统计核算,然而越来越多的国内城市对本身的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潜力都有迫切的了解需求。因此,基于当前统计数据的文化创意产业评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理论研究概述
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很多城市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维持城市持久发展力的重要举措。但是每个城市的禀赋条件并不一样,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的短板也不一致,因此建立一个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各个城市正确审视自己十分有必要。国内外学术领域针对区域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评估指标体系做出了大量理论研究。
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3T”理论。创意型城市的“3T”理论是由理查德佛罗里达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创意型城市必须具备“3T”要素,是指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和包容(Tolerance),它们相互补充,是创新型城市形成的充分必要条件。针对“3T”理论中的三个主要要素,理查德佛罗里达利用“人才指数”、“技术指数”、“包容性指数”来评估创意产业发展的条件优劣。
由于“3T”理论及其产生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在美国的统计体系之下而产生的,在我国当前的统计体系下很多指标不在统计范畴内,因此该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实践。针对我国的统计实践,以可行的数据进行量化评估为前提,国内学者对该评估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同济大学韩平将我国的评估体系简要概括为两大类:总指标体系和发展重点指标体系,分别从产业规模、人力资源、人文社会环境等角度来构建指标体系。这从理论角度给予了评估实施的支持,但略显遗憾的是,在指标体系中仍有很多指标无法从现有的统计实践中获取数据,若能依其所述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仍需要新的统计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这无形中为评估行为设置了障碍。
本文借鉴国内外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当前的统计实践体系,从可行性角度来建立评估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指标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经济环境
1.产业规模影响指标。产业有其自身的集聚效应,自身规模的大小产生的行业凝聚力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评估时,就必须把文化创意产业的自身规模考虑在内。在衡量过程中,既要考虑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大小,也要考虑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人才存量。
评估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规模时,可利用我国现行统计体系下的第三产业行业划分标准,考察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四个行业的产值指标。本文将这四个行业统称为“类文化创意产业”,以做大致区分。具体应用时,不仅可以对比“类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绝对值,也可以对比“类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例,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规模和相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情况。
由于创意产业的主要产出来源于创意人才的创意,因此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首要的因素。因此在分析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潜力时,需要对创意人才的保存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具体分析时可采用“类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人数”做量化分析指标,同样在量化分析时,仍可以采用绝对数对比与相对数(行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员数比例)对比两种方式。
2.经济结构影响指标。经济产业结构主要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本文在评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标时,也按这种产业划分方式分别介绍。第一产业对文化创意的需求很少,因此本文不对该领域展开分析。第二产业可划为工业与建筑业。对于工业而言,不同的行业对文化创意的需求不同。比如同属工业领域,煤炭产品和服装产品两者的文化创意价值含量会有非常大的差异。一般来讲,最终消费品的文化创意价值含量会比较高,而工业初级产品或中间品包含的文化创意并不高,通常轻工业占比重较大的经济结构会更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对比轻重工业比例可以了解工业对文化创意的需求大小。
建筑业的地域性非常强,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这一行业往往是最早发展的,即本地的装饰装修市场往往是由本地的装饰企业最早占领的。但是随着人们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整体艺术素养的上升都会使装饰装修行业市场发生分化,在分化过程中才会带来真正的竞争,从而引发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一致。建筑业数据分析可以利用经济普查年鉴的“建筑装饰业产值占比”和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进行预估。如在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中,浙江宁波市的建筑业总产值为5958898万元,其中建筑装饰业的产值为184222万元。按比例预估,2007年宁波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宁波建筑业的总产值为7168731(其中在外省完成为3979万元)万元,则其中的建筑装饰业的产值应该大致在221625万元左右。当然这种近似的比例推导并不严谨,但是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与现实情况并不违背,所以可以采用类似方法来预估。
第三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面对对象,其在经济总量的比重关系也十分重要。经济中第三产业比例越高的城市,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也就越大。因此在分析区域经济结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时,应首要关注第三产业的占比,尤其是第三产业中“类文化创意产业”的占比。
(二)对要素的吸引力指标
1.对资本要素的吸引力指标。产业的发展需要要素的投入,资本要素的投入由行业的投资利润率来决定,由于当前我国的开放程度已经比较成熟,资本的流动在省域间非常容易,因此资本利润率的差异并不会造成区域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差异。资本吸引力的高低更多的体现在政府对资本的扶持力度和赋予的优惠政策。优惠政策是一个相对定性的因素,本文并不对该因素进行分析。另一个体现吸引力因素的扶持力度可以用统计数据来基本衡量。
对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分别有政府财政支持和企业研发支持。由于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由政府以财政支出支持作引导,才能更好的激发企业个体的研发支持。针对政府的财政支出支持力度进行对比,可将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较大的财政支出项单列进行对比,这些财政支出分别是:教育事业费、科学支出、文体广播卫生事业费三项支出的绝对数量和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另外,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也能反映整个社会支出结构中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
2.收入对劳动力要素的吸引力指标。劳动力的流动相比较资本流动来讲更加困难,区域间产业吸引力的分析必须重点考虑劳动力的流动。区域产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产业收入相对水平的高低。工资水平的高低不应该仅仅考虑绝对的数量,而且需要考虑行业工资水平在社会整体水平的高低。
利用我国现有的统计数据,考察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时,可以选择“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工资”指标,由于我国没有现行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专项统计,因此可以选择“类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指标。从业工资水平要具备吸引力,不单纯是工资绝对数值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往往社会平均高工资水平对应的是高社会平均生活成本,所以某一个行业的工资水平吸引力的高低不能单纯以绝对数量反映,更需要考虑该行业工资水平是否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幅度越大,则越说明该行业从业人员处于社会的高收入阶层,因此行业从业吸引力也就越大,自然有助于该行业人才的储备和引进。在此处以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作分析指标,选择“类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关系来判断行业从业吸引力。
3.环境对劳动力要素的吸引力指标。人的一生由三大事项构成:学习、生活、工作。创意人才在决定其工作发展地时考虑更多的是工作与生活,工作的吸引力源于收入与机遇,生活的吸引力源于生活的舒适程度。对于工作的吸引力分析已经通过上述收入进行了简要说明,而工作的另外一个吸引力机遇,需要区域加大城市影响力、提高国际开放程度来弥补,本文对此不进行研究探讨,而是重点分析生活环境对劳动力要素的吸引力指标。
根据统计居民生活的八项支出数据,针对食、住、行等方面进行分析,选择的统计分析指标可以为:恩格尔系数、人均居住适用面积、公路运输里程密度(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化覆盖率。
(三)创意源泉指标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需要的是创意人才,而创意人才的创意源泉也并非凭空而来,创意也是源于生活的。因此一个地区对创意产生所营造的氛围也直接影响到该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创意氛围的营造与区域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创意氛围的构建十分重要,其中文化多元性是创意产业十分重要的因素。以国际一流创意城市纽约为例,作为“民族大熔炉”的纽约,有近800万人口来自世界各地100多个民族,其中犹太人有200万左右,非洲裔黑人有200万人左右,华人也有60多万。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而文化多元性可以成为创意的基本源泉。在我国现行的统计体系中,对该因素分析时可以选择年旅游人数和城市迁移指标来对比文化交流情况。
另外,创意氛围的营造还包括创意人才生活中的文化氛围,其多源于城市的文化氛围。在评估分析时可以选择如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艺术表演场所观众人次、公共图书馆藏书、电影放映场次、电影观众人数、文化团队机构人员数、高校在校生人数、高校教师数。区域间对比时不应单纯对比绝对数值,应以人均数值来对比两地的水平程度来显示差距。
结论
本文从经济角度、要素吸引力角度和创意源泉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评估提出了一些指标,构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评估指标体系。不足之处在于,未能赋予每个指标权重系数,无法具体量化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而且本文所列指标体系对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评估,只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从数据的科学严谨性角度而言,这些指标评估并非最佳选择,评估的权威数据尚待我国建立健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体系。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研究
众所周知产业是由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的相关企业(机构)构成,这些企业之间由于相互之间共性和互补性的经济关系特征而逐渐聚集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形成更加密切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正式和非正式协作的产业体系。产业集聚就是指以某一地理位置形成的产业体系的发展和产业资本要素不断汇聚的过程。作为产业空间布局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产业集聚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并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带来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从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产业集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重要标志(王大伟,2011),对文化创意产业群集聚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及趋势。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地区性文化创意产业群集聚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钱紫华,2007)。
蒋三赓(2009)在总结了北京四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类型后,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共同的表现特征:集群发展具有区位性、根植性;集群生产具有关联性、科技性;集群创新具有创新性与风险性。曾光等(2009)认为由于创意产业具有原创性、高技术、高文化、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等“四高”特征,这些特性使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集群主体的创造性、创意人才的先导性、对“3T”城市的根植性以及“三结合”特征。
与此同时学者们也十分关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问题的研究。例如陈建军等(2008)研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易在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文化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与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城市中集聚;周灵雁等(2008)从地理学角度对上海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区域,内紧外松、内小外大行业集聚的空间分异明显,高校创意产业集聚群已显现。
二、无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现状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创意资源,而且产业集聚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对优化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的作用(任力,2016)。作为该地区重要城市之一,无锡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产业集聚水平也不断提高。截至2013年为止,无锡地区拥有包括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等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无锡新区创新创意产业园、无锡文博投资集团等7个江苏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还有北仓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众多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这些产业园的建成,产生了良好的聚集效应,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动漫、网络游戏、工业设计等在内的多元业态形式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年产值也逐渐增加,产业增加值占比地区GDP的比重逐年提高,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但是另一方面,无锡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各产业园区的发展存在着同质化现象,而且分散化的运行导致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同时,目前无锡文化创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截至2016年已近万家),但大多以中小,甚至小微企业为主(占无锡文化创意企业总量的90%以上),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融资困难的情况。此外,相对于一些一线城市来说,无锡文化消费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开发,以更好地支撑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
虽然对文化产业有不同视角的理解和认识,但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研究逻辑是从该产业价值创造的基点出发,进而研究如何通过发现、创造、扩散等价值增值行动,最终实现其产业价值的最大化(厉无畏,2009)。从国内外理论研究和文化创意产业实践发展的情况来看,影响该产业集聚发展演变的因素是多样化的。
1.宏观层面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一般被认为是依赖于创意者天赋或创造力等智力劳动,结合文化内容元素,借助于高新技术手段,通过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重组或构建而形成的新型产业集群。因此,集聚化、集群式发展是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和形成需要多种条件的积累,包括自然禀赋、人力资源条件、企业家素质、产业的成长空间(Mark, 2004),社会环境、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和政府的扶持政策等会都影响到产业的发展(王婧, 2008)。事实上包括英美、日韩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影响作用,他们大多通过国家战略层面相应产业政策来规范、引导和推动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产业层面因素
其次,波特曾经通过研究指出“产业集群”式的结构将更有利于产业快速发展,而相对于一些传统产业内各行业之间的联系,文化产业内各行业(例如新闻出版、影视传媒、音像图书、网络动漫等)之间在产业资源要素、技术传播手段、创意成果的知识产权(版权)保护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相似性和关联度,因此这些行业之间在资源要素的投入、技术的传播应用、市场的推广扩散等产业基本活动方面的联系互动将更为频繁。何萍(2013)基于这样的研究结论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如果某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上下游产业结合紧密,相对于其他地区发育更成熟和集中,更具有规模优势,那么文化创意产业在该地区发展越快。
3.市场层面因素
此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化,对于精神消费的追求会逐步增加。消费者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变化会引起并带动整个文化产业链中产品附加边际价值判断的变化,形成对文化产品强大的市场需求,并进一步通过拉动文化产品消费的方式拉动经济发展,引起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演进(邓安球,2008)。随着文化生产力的作用和文化消费需求结构的开放、动态的不断变化,通过对消费者需求、潮流等变化的研究分析,也能够带动对现有文化资源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进一步促进和激发符合时代特征新的文化(创意)要素的形成,以及创意活动设计的调整更新,最终导致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向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方向发展。
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政策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微观运行机体,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保证。从产业发展的供给角度来看,任何产业内的企业发展都需要依靠资金资源的投入拉动,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其特殊的文化及意识形态属性,其核心环节创意活动需要大量的智力创造,因此该环节的企业运行在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需要高技术及资金等的支撑,因此其投资就具有较高的风险,而文化创意企业一般拥有的是文化资源属于轻资产并较难评估,因此整体上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以及资本的准入等比一般产业资本投入都更为复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无锡地方政府制定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政策时,首先应该关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问题。政府资金投入主要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文化行业,非盈利性的公益文化行业,以及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行业等方面。除此之外,应建立包括企业投资、民间资本、私人资本等多元化投资主体形式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以各种资金投入的方式参与到无锡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发展中来;也可以通过制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政策性贷款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
同时,为了解决文化资源因难以评估而产生的融资困难问题,还需要建立必要的金融中介、担保机构、资产评估等在内的投融资服务平台,这样既能服务投资主体,帮助他们寻找和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向;又能够为需要Y金的文化创意企业、成长性文化项目和创新成果提供融资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无锡地区文化创意与资本资源的有效结合。
2.文化创意产业的产权保护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在于内容创意,内容创意活动包含创意者们的智力创造,因此属于隐性知识的创造、交流和传播范畴。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价值创造就是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意者的创造力,而且由创造力产生的创意成果必须是独特的、原创的且有意义的(胡正荣,2010)。正是具备这些特点,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在地理位置空间上,不断地向创意资源(具有智力创造力的创意者或创意内容)较为丰富的地区进行聚集发展。在这一聚集过程中,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内的产权保护将至关重要。这种产权保护对文化创意成果的知识性、原创性的承认与保护,实质上就是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者的创造力的尊重和鼓励,也是维护创意者正常的利益,更好地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灵感,激励他们产生更大的创作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无锡市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和完善适合时代特征、适合文化创意产业特性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例如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环境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日趋重要,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应法律法规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时代特征。此外完善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因此强化对执法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执法的合法有效就显得很重要。通过他们的严格执法,加大监督力度,提高侵权行为的成本等才能更好地贯彻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其次需要增强全社会(特别是普通大众)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培训、咨询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产业各行为主体、相关利益方等群体普及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此外,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对无锡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工业设计、网游动漫等设计知识智力创造较多的行业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考虑这些行业部门的知识产权行动。
3.文化创意消费市场的引导培育
尹世杰(2004)认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消费需求甚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齐勇峰(2013)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以物质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正在向以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进行转型。以往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整个文化创意市场消费正处于一个结构调整的转型过程中,由于人们在文化创意方面的市场消费不断增加,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由最初的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创意消费的方式,逐渐转变成为通过文化创意消费来拉动整个社会消费市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模式。由于目前无锡地区社会公众对于文化创意的消费需求既旺盛,又存在多样化的差异要求,加上无锡地区文化消费市场本身的运行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市场运行秩序亟待规范,产业内的各行业市场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因此合理地规范、引导和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具有现实意义。
培育良好的文化消费市场首先在于引导和培养社会公众合理的文化消费观念,使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文化创意产业各主体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帮助他们提高对于各层次文化消费产品鉴赏和分辨能力,并且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树立,确立主流正确的文化消费理念,影响和引导社会公众建立合理的文化消费诉求。同时,还应该建立和培育文化消费市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机制,强化文化创意产品要素市场的建设(例如通过各类的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推介会、交易会等,来推动文化消费市场的拓展)。无锡市目前每年举办的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应该继续丰富该博览会的内涵。与此同时,制定相应的具有前瞻性、差异性和可操作性的,能够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规范,通过政策补贴、政府购买等方式,刺激和引导文化消费。通过这样方式,帮助无锡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营造出有利的良好的文化消费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大伟.辽宁省文化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
[2]钱紫华.深圳文化产业集聚体研究[D].中山大学学位论文,2007.
[3]任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6.
[4]厉无畏.文化创意的产业化与产业创新[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当前,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集中率、集中指数、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商系数等等,本文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将采用集中率、区位基尼系数两种方法来计算。
1.集中率(concentration ratio)
在衡量产业聚集的方法中,集中率是一个最简易、使用最为广泛的常用指标。它是指该行业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或地区)的有关数据(如销售额、增加值、职工人数、资产总额)占整个行业或市场的份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Rm为集中率;Xi为一个行业中第i个企业(或地区)的有关数据;Si为第i个企业(或地区)在全部行业中所占的份额;n为第i个行业中全部企业(或地区)数目;m为所考察的最大企业数(或地区数)(其中m≤n)。
本文采用CR4指标,即该行业在各省(直辖市)分布中,份额最大的前四个省(直辖市)的份额的累计和。
2.区位基尼系数(locational Gini coefficient)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和不平等的重要指标,不少学者采用该系数来研究产业地理集中问题(Krugman,1996;梁琦,2004)。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Gi为区位基尼系数;Ski为地区i产业k所占的份额,Skj为地区j产业k所占的份额;n为地区的数量;Sk为全国产业 k的平均份额。
二、行业选取与数据采集
我国对创意产业的界定尚没有明确,本文根据首届(2006年5月)中国创意产业大会组委会提出的创意产业范畴分类的意见稿,与文化产业的分类进行对照比较,选取两者交叉的行业,即文化产业、艺术表演类、图书馆业、群众文化业、文化艺术经纪、文化娱乐、广告业、广播电视业、音像类以及电视剧拍摄等。
以上行业所采集的数据大多为各地区(不含中央所属企业、港澳台三地,下同)该行业的年产出或年营业收入额,其中图书出版业、音像类所采集的数据为各地区的出版数量,电视剧所采集的数据则为各地区拍摄的数量。
三、计算结果与数据分析
根据区位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对上述选取的行业进行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另外,采用行业集中率CR4指标方法进行计算,得出该行业市场份额排前四位的地区所占比例以及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的总和CR4(见表2)。
(1)文化产业及创意产业所选子行业2002-2004年的平均基尼系数均高于中国工业行业2000年基尼系数的平均值0.176(梁琦,2004)。文化产业的基尼系数为0.472,对比中国制造业三位数行业中基尼系数最大的烟草加工业,其2000年的基尼系数为0.432(梁琦,2004),说明文化产业在我国空间分布上,集聚程度相当高,主要地域分布集中在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
(2)所选子行业的基尼系数大于0.5的行业有:音像出版、文化艺术经纪、广告业、电视剧拍摄、文化娱乐业,这些子行业的集聚程度相当高。
(3)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四个省市是创意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区,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上述省市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处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阵营”,这表明创意产业集聚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四、结论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率CR4 指标对我国文化产业以及创意产业部分子行业2002-2004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及创意产业所选子行业的集聚程度高于一般工业产业。
从产业集聚的地域来看,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省市是创意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域,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程度相差较远。这种反差说明我国在创意产业发展的初期,区域差距已相当严重。
参考文献: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高渗透性、高附加值性以及知识密集性的新兴业态,在全球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也再次提出,“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北京市更是早在2005年即明确提出要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发展。
北京城市的发展需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具备发展的条件和资源。但目前北京的创意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与世界很多国家和城市有着不小的差距,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劳动生产率的低下表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瓶颈,并且将严重制约其未来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率的基本情况、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及改进方法作为阐述的主要内容。
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通过对劳动生产率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与分类,可以将影响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分成了两大类:行业内部自身条件及行业外部环境条件。
(一)行业内部自身条件
1.行业集聚程度。集聚程度是某一行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各生产要素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Dekle(2002)通过检验集聚的动态外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认为集聚给服务业带来的收益比制造业更多。童馨乐(2009)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指出服务业集聚促进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刘丹鹭(2012)也通过实证发现,“需求”在服务业集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拉动服务业的集聚,以及引发的外溢效应刺激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主要因素。
2.创新能力。创新一直被认为是促进行业利润增长以及提升效率的源泉。Cainelli等(2006)通过实证研究了服务业创新和企业生产率的互动关系。他们认为这两者有一种双向的影响关系:创新受到企业过去效率的作用,而创新又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刘丹鹭(2012)也通过我国数据分析得出,创新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生产率有显著正面影响。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个体拥有的一种能力。在生产过程中,这种能力能够使个人或企业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产出的增加。各类教育、健康护理和企业对员工的在职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于忠江等,2008)。
4.企业治理结构。企业治理的结构会对单一企业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公司治理涉及到跟公司利益相关的人员、组织的权利和责任分配问题。从直观的比较来看,多数国有或集体企业的效率可能比私有制企业的效率要低。产权划分更清晰、监督比较完善、管理更加国际化的企业,劳动生产率要更高。
(二)行业外部环境条件
行业外部环境条件包括行业管制及基础设施建设程度。
1.行业管制。Poschke(2010)指出,管制增加了企业的进入成本,削弱了市场竞争,而进入成本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建立异质性企业模型,他发现进入成本解释了 1/3的生产率差距。
2.基础设施与保障建设。基础设施与保障,既包括物质方面的硬件条件,更包含保障行业健康运行的法律和制度等软件条件。在基础设施与保障不足的地方,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财富的积累都会变得缓慢,因为基础设施的缺乏会构成经济增长的“瓶颈”,阻碍经济体中其他部门的健康发展。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
(一)总体快速发展且集聚度高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增长,集聚度高。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增加值823.2亿元,占GDP比重为10.1%;到2012年产业增加值是2006年的2.7倍,攀升到2205.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2.3%,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产业就业人数增长十分迅速。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达到152.9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45.9万人,平均增长率达到10.7%。
但是,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不高的问题。其统计劳动生产率显著低于世界先进水平,也略低于上海的水平(见表1)。
(二)各细分行业总量及成长性相差较大
北京市将文化创意产业细分为九大类。从总量和成长性来看,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占比最大且增速较快;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广告会展均有较高的增加值。呈现出细分行业间差距较大的现象。
(三)劳动生产率呈现先快速上升而后急剧放缓的特征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及细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大,且数值较低。从表2和图1中可以看出,2006-2008年文化创意产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升,但2008年后增速明显放缓,有的行业甚至出现负增长。2006-2012年,生产率最高的细分行业均为广播、电视、电影业为298058.8元/人,最低均为旅游、休闲娱乐业为74859.1元/人。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一)劳动生产率在北京市各服务业中处于一般水平
从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各行业生产率比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仅为144227.7元/人。比第三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163242.2元还要低。与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高劳动生产率产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也表明产业尚没有进入良性、稳定的发展路径中。
(二)劳动生产率持续低于上海且总体优势逐步缩小
近年来,上海也将经济发展的动力指向了文化产业。从总体情况来看,2006-2011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一直高于上海市,但2012年上海首次在总量上超过北京。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业人数以及就业人数方面,北京一直高于上海,但差距在逐步缩小。
从劳动生产率来看,2012年上海市文化产业劳动生产率为175732元/人,高于北京。2007年为109618.16元/人,也高于北京(见图2)。
(三)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依旧较大
英国是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早、发展成熟的国家。统计数据表明,1997-2007年,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翻了一番,从297亿英镑增加至599亿英镑;而从业人员只增长了26.1%,可见其产业增长的来源主要来自于生产率的增加。2009年,其总体的劳动生产率约为269526.6元/人,远高于北京2012年的生产率(见表3)。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纵观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近六年,劳动生产率从大幅提升到逐渐放缓,表明北京在行业发展中遇到了瓶颈。导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率较低的原因总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不同地区统计范围的差异等,但这并不能对劳动生产率起到决定性影响。真正影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劳动身产率的还是北京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客观原因分析
1.统计范围的差异。由于全国并没有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标准,各地区在划分各自的标准时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地区可能并没有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与文化相关的生产性行业纳入体系,这可能会对不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有所影响。
2.区域内企业性质。由于公司治理结构将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而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事业单位、中央直属单位最集中的地区。事业单位和中央直属单位的集聚,使得单位在运营上目标并不定位在利润的赚取,而更偏重于公益性的服务,从而使得产值不高,也有可能影响了区域内的劳动生产率。
(二)实际问题的存在
1.北京市创意人才缺乏,导致“创意”不足。北京市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行业均为更偏重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而设计服务、文化艺术等更加依靠“创意”的服务则生产率较低,这直接体现出了创意不足的劣势。而人力资本作为影响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因素,其直接决定产业核心“创意”的质量与水平。
根据2008年经济普查结果,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中高学历人员占比重为56.28%,高技术人员占24.9%。在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艺术业中,中高职称比例达到了20%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娱乐业、广告业、软件业的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依旧很低。
2.产业间发展不均衡现象严重,非公有制经济潜力尚需激发。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九大细分行业间增加值、劳动生产率相距较大。2012年,劳动生产率最高的行业是最低的近4倍,并且这种现象持续存在。同时,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最为突出的特征是以中央单位、总部经济为主,部分细分行业非公经济的进入门槛较高,竞争力仍显不足,这就导致各细分行业间差距扩大,并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也显示,在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两个行业中,中央单位数量均在本行业中所占比重超过50%。其中文化艺术业中央单位数量占60.1%,资产总额占65.1%,收入占70.8%;新闻出版数量占53.2%,资产总额占75.3%,收入占70.4%;广播电影电视和设计服务两个行业虽然中央单位数量不到50%,但资产和收入均超过50%。这一方面反映了首都经济的特征,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上述行业非公经济的进入门槛仍然较高。
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然较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是维持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制度保障之一,版权保护措施是保护“创意”的最基本保障。而现阶段北京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比较薄弱,盗版、假冒等侵权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尤其是伴随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内容的产品和服务由于复制的简便性和成本的低廉性,使得盗版更易发生,这也对我国制度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战略选择
针对以上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根据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要素,可以从市场需求及结构、人力资本、政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相应问题。
(一)需求导向战略:挖掘产业市场潜力
“需求”在服务业集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拉动服务业的集聚,以及引发的外溢效应刺激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社会对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的基本需求,也有利于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这就需要各行业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与预测分析,政府应当积极鼓励相应做法,并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阶段与特征,给予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整和资源分配。
(二)人才吸引战略:大力发掘、培养并吸纳创意人才
人才是创新、创意活动的主体,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持续繁荣的关键。在吸引人才方面,需要市场在运用传统手段进行招聘的同时,通过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场招聘会等特殊手段,使供需更加透明。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方面,可以在更多高校设立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专业,并鼓励企业与大学联合,建立一批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激励方面,应当设立相应领域、不同层次的表彰体系,奖励对产业有重大贡献的个人和企业。在企业层面,要了解创意人才的目标与想法,最大程度地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激活民企战略: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针对部分行业市场化不足的问题,应进一步顺应“383”改革方案的思路,让市场“看不见的手”发挥主动作用,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通过政策杠杆,为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由空间。可以通过搭建面向影视、游戏、音乐建筑等数字内容制作企业的共享平台,帮助起步的小微企业降低风险、共享信息。同时,政府还应通过政策扶持、税费减免等各种手段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小微企业的起步与发展。鼓励商业银行以及其他社会力量,为中小民营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四)政策导向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与西方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上百年历史不同,我国从1985年实施专利法至今,建立知识产权体系只有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各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根据行业的分类及特点,出台针对特定行业的法律与制度,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保护。同时,在立法的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实行监督的作用,使得法律法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五)创意遍在战略:促进创意遍在化
文化创意产业是遍在的,有学者认为只要在传统的产业中添加了文化创意的因素,就可以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同时,研究表明,创意阶层和高学历、高技术人群并不完全重合,因此国外有学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整个城市的,是整个市民的(Florida,2002)。
但总体而言,上述观点都表明取决于具有创意的人和环境,取决于整个创意文化的氛围,促进创意的遍在化发展十分重要。深圳市多年前已经通过了《全民创意行动纲领》,北京市也迫切需要这样的推动,使得北京市的创意可以在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广泛的产生。
参考文献:
1.Robert Dekle.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Regional Growth: Evidence from the Prefectur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2,84(2)
2.童馨乐.中国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09(6)
3.刘丹鹭.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12
4.G.Cainelli, R.Evangelista, M. Savona.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services: a firm-level analysis[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2006, 30(3)
5.于忠江,郭广珍.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因素[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74
China's Cit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Layout and Development
SHAN Zhuoya
(Ligent Group, Beijing 100015)
Abstract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apid urb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become the pillar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countries have attached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can promote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o achieve the cit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t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China started late, in practice exposed many problems, need to take timely and appropriate measures.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a's cit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layout and development, hop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advice.
Key words cit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layou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型高端产业,具有较高的科技资金密集度和投入产出效益,其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现阶段,在对国家、地区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衡量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影响程度。
1 我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布局特点
1.1 国家宏观角度
近些年来,我国命名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在不断的增多,产业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在东部沿海、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三足分布,逐渐显现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趋势。具体来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指的是从地域角度来集中文化产业行业,资源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以便最有利用、生产和分销文化产品。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要想获得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地域集群。在这些创意产业集群中,最大规模的为长三角,上海是典型代表,工业设计、室内装饰、广告策划等都是其发展重点;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则将广告、影视、会展、动漫等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而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则将文艺演出、广播影视等作为发展重点。这些创意文化集群规模扩展速度都超过了18%,主要在沿海城市集中,有着较为活跃的市场经济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并且信息资源比较丰富,文化消费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增长速度一直居高不下。而中西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因为没有雄厚的产业基础,相较于东部地区,发展规模较小,但是因为受到了政府支持,也有着较快的发展速度。
1.2 城市层面角度
在发展初期,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布局比较零散和杂乱,专业化分工比较缺乏,没有凸显出来特色;进入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步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链,并且崛起了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有一些专、新中小企业出现,提升了空间布局的积聚程度。在区位选择方面,主要受到了这些方面的因素影响:
首先是城市经济与产业基础,在世界级大城市最先出现了城市创意产业,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及文化储备比较丰富,我国目前创意产业城市也具备这些特点,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紧密关联着现代服务业及电子信息产业等;其次是人才因素,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意人才这个重要基础,如果创意专业人才比较缺乏,涵盖了产品创意、开发、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本产业布局需要与高校、科研院所比较接近,以便能从人才培训、产品研发等方面积极合作;在城市环境因素方面,创意人才艺术创作的开展,对思想碰撞及灵感迸发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因此,宜人的环境及良好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因此,在硬环境的基础上,如交通、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软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将人才的创作欲望给激发出来,公共管理服务效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最后一个方面为产业发展政策,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包括财税政策、投资、融资政策等。
2 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上文已经提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为人才,而相较于国外文化创意产业领先城市,我国还存在着严重的创意人才匮乏问题,创意人才总量需要进一步扩大,还需要优化层次和结构,国际著名的设计师、艺术家等比较缺乏,商业化运作人才较少。
2.2 产业整合需要进一步加强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存在着突出的企业过度竞争及同构问题,缺乏规模较大及跨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多文化创意品牌没有足够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另一个方面则是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及产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协同联动效应,没有有机整合和延伸产业链,需要进一步增强创意产品的市场增值能力;如动漫网游行业,根据西方成功经验可以得知,漫画原创作品在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上,还能够推动衍生产品行业的发展,包括玩具、文具、服装、出版等行业,不同行业互相作用下,动漫网游的收益及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而假如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效应,本产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应就会遭到削弱。
2.3 没有形成产业融资体系
智力及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无法评估及量化企业价值和文化产权价值,而我国没有金融机构来专门从事创意贷款,商业银行为了管理贷款风险,对有形资产的抵押十分重视,这样很多中小创意企业在发展中,很难融资到贷款;部分创意企业在发展初期,因为没有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知名度,制约到了其资本市场融资;此外,资助和减税是政府政策性投入的主要内容,而文化创意产业没有足够规模的专项资金,无法向创意企业或者创意项目中引导信贷资金及民间资金。虽然政府、银行及创意产业都采取了相应的努力措施,但是依然普遍存在着融资缺口,资金短缺问题,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制约作用。
3 我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3.1 大力培育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使其成为支柱产业
在时展过程中,全球化消费社会逐步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其关键词为创意、文化,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人们精神文化娱乐需求得到满足,积极运用了高新技术,借助于网络传播,大力开发和应用知识产权,如今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的价值高达250亿美元以上,并且每年还在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在全球GDP中,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占据到7%左右,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全球GDP增长速度。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型经济增长点,如今已经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之下,我国需要大力培育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将其发展为支柱行业,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激励和扶持,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3.2 大力培养创意人才,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英国影视行业和多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研究生学历的分别达到了66%和74%,充分说明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创意人才;我国现阶段还比较缺乏文化创意人才,没有合理的结构;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对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科学构建,培养出来复合型的人才,能够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了解产业和法律,掌握国际贸易与英语等,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将文化创意人才及创意团队给积极引进过来,可以将一人一策的办法应用到人才身上,以便将创意领军人才给吸引过来,对整个团队的发展,都可以起到带动作用;将文化创意产业职业经理培育计划给实施下去,结合行业要求,对职业经理人队伍大力培育;对知识产权大力保护,以便由智造和创造来逐步替代过去的制造。
3.3 大力建设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便有集群化的空间发展格局形成
要结合我国现在已经形成的集群化态势,对已有各类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集聚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大力建设具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及示范区,并且将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过来,对创意产业链条进行构建和完善,促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群发展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部分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处于建设过程中,那么就需要将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企业给引入进来,促使有规模经济及范围经济形成,将园区的聚集效应给充分发挥出来。大力建设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制定相应的政策体系,大力研究关键技术,促使各个方面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入园企业创业成本得到降低,构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集群化空间发展感觉。
3.4 对优惠政策及发展基金科学设定及制定,从资金角度促进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现阶段,逐步拓展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范围,跨行业趋势不断加强,文化创意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成本,却没有相应的产出,缺乏资金,需要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从资金及政策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便保证企业能够正常开展研发及经营工作。融资是政府的主要任务,可以将相应的创意产业专项发展基金给设立过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从宏观角度来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以我国广州为例,在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中,每年设立了1.5亿元的资金,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游戏动漫产业能够健康发展。我国其他城市也充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便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扩大地区文化影响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型高端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我国各个城市也开始充分重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体系,大力扶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暴露出来了诸多的问题。在未来发展中,需要结合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培养人才,设定发展基金等,保障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对文化贸易经济的影响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3.4(10):123-125.
[2] 邹超.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4(11):55-57.
一、相关概述
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依靠知识产权的形式以及应用,并将其作为主要载体,实现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的创新新意,是通过市场化运作以及科技支撑能够被产业化的各项活动总和。积极实现创意产业的集聚化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将服务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增长的新的出发点以及结构调整的新的战略重点,尤其是大力发展创意、信息以及咨询等相关的现代服务业。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性地位已经凸显,应当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提升,积极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建设文化大国,推动文化发展。当前不少地区都积极推进自身经济转型升级,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迫切地需要广告策划、咨询策划、工业设计、信息软件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支持。我国的民间资本比较充裕,不少的民营资本已经纷纷涉足并投资文化创意产业。而且跨国企业和国家金融资本都对于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比较看好。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些年已经逐步形成了动漫、软件、传媒、设计以及广告等众多的优势行业,形成了依托于城市、集聚发展的文化创意空间布局,涌现出了众多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缺陷。在进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如何进行引导,政府在政策扶持、规划引导、园区建设以及项目支持、企业孵化等方面的工作部署如何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同时还缺少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创意人才来作为核心要素,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平台建设也需要进一步提升,风险投资、评估交易等相关的配套服务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制度上的约束,管理上多头现象较为突出,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地域文化营销策略目标设定
设定合理科学的发展目标,将目标分解为近期、中期以及远期目标,逐层次实现。对于近期的发展目标,应当定位为重点突破,成效显著。基本形成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架构,显现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加快发展艺术品业、信息软件、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动漫游戏、传媒出版等相关优势行业,加速推进创意企业以及创意园区的发展,在创意人才培养上下功夫。逐步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发展和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管理人才、创意人才以及营销人才。
对于中期的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可以定位为功能强化,全面推进。进一步扩张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综合性文化创意集聚区,培育一批文化创意城市,实现规模显现、带动效应比较强的重点性的文化创意集聚区板块,并提升其发展水平,提高发展地位。增加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
对于远期的发展目标,应当逐步实现稳步发展,并凸显出文化创意产业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之后,需要进一步壮大文化创意的产业规模,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的建设,推进城市在文化创意建设中的支撑性作用,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支柱,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跨域式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重点分析
在进行文化创意集聚区地域文化营销时,应当充分发挥比较性优势,立足于发展实际重点做大做强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艺术品加工、动漫游戏、传媒出版等相关的优势行业,积极扶持和发展咨询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会展、广告策划、创意农业等具有较强潜力的行业。重点做大做强艺术品业、工业设计、信息软件、动漫游戏设计等。对于艺术品产业,需要积极依托高校等相关机构,深入挖掘民间工艺以及作品,积极发展具有特色的雕塑、书画、陶艺等各个类别的艺术品创作,加快培育并发展美术出版、艺术品拍卖、艺术品展示、美术经纪、艺术品鉴赏等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推进艺术品市场的商品化经营以及产业化生产。培育传统文化以及相关的艺术类品牌,加快发展和完善、规范艺术品交易市场,强化艺术品市场管理、艺术品经纪等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发展画廊、艺术事务所、艺术拍卖行等各类艺术创意经济主体,强化艺术创意行业的监督和认证,建立并完善信用评审以及奖惩机制。
对于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发展,可以积极依托骨干企业、专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围绕区域性的特色产业进行发展,逐渐形成工业设计园、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研发机构,并将它们作为载体,强化金融以及财政政策对于工业设计文化创意集聚区的支持力度,有效整合并引进各类的设计资源,积极鼓励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公司进行支持,鼓励骨干文化创意企业设立自身的研发部门,以集聚区为依托,重点对优势创意文化产业进行扶持,重点培育优势品牌,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变。
对于信息软件的创意集聚区发展,需要将软件产业基地或者信息科技产业园作为管理平台,强化校企合作,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软件信息技术型人才,重点着力突破具有共性的基础软件以及软件核心技术,实现面向行业应用以及升级的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网络传输软件、软件出口以及服务外包、数字内容以及网络增值服务等发展,进一步优化软件以及信息产业的结构,切实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实现软件产业基地、信息服务基地以及电子商务基地、服务外包基地的建设,提高产业规模,确保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
对于动漫游戏的文化创意发展,应当坚持品牌引进跟自主创新的有效融合,现代时尚元素跟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数字科技跟创意内容的有效融合,实现动漫基地的载体作用,进一步完善产业孵化、教育培训、技术支撑、展示交流等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引进美术原创、数字加工等相关的专业性创意人才,积极培育动画、漫画、游戏、相关衍生品开发等动漫游戏企业,
建立并完善包括生产创作、人才培养、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产业体系,逐步推进动漫游戏产业中心的升级发展,保障其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销中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四、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地域文化营销策略分析
积极实施政府引导,实现主体的多元化。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推进政府引导作用,实现主体多元化,依靠市场运作以及中介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以及政府的规划引导,进一步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依靠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库,并将企业作为主体,切实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积极培育专业性的中介机构以及行业组织,有效推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积极整合市场资源,实现重点突破。应当进一步立足于传统的文化资源,积极对原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结合现有的流行时尚元素,积极开发一些具有自身民族特色和风格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创意性产品。并推动企业、高校以及协会等多方面参与其中,力争在重点性的企业、项目以及重点性的区域中实现高质量的突破。
推进产业融合,实现集群式发展。应当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以及渗透性作用,切实促进三次产业的有效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结构优化升级。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主要的抓手和重要的载体,进一步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块区的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专业特色鲜明、空间高度集聚、联动效应比较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块区。
积极培育区域特色,提升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应当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并以此为契机,重视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新型功能定位,在建筑造型、空间重构、文化品位上实现有机结合,进一步创造条件培育新的综合性的创意城市和特色性的创意城市,并大力推进和提升中心城市的文化创意功能。
有效推进创新和开放,集聚人才。应当进一步强化对外开放的力度以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力度,鼓励其他的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推进创意、创新和创业。强化和突出人力资源在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行业发展中的核心性要素地位,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具有长效机制的创意人才引进以及培养机制,建立并健全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知识产权等配套性的公共服务平台。
进一步强化龙头效应,对文化创意的品牌进行大力扶持。应当积极引导具有市场竞争实力以及优势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并购重组、股权上市以及风险投资等市场活动和资本运作,培育若干具有国内外竞争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并扶持和培育文化创意品牌,逐渐形成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大中小型企业能够密切合作的文化创意企业集群。
参考文献:
[1]赖丽华.客家学与法学研究遗忘的领域:客家民事习惯法[J].江西社会科学,2010(11).
[2]关冬梅,杜海东,刘捷萍.创意产业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其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03).
文化创意行业交流平台
园区构建了文化创意领域的行业交流平台,通过企业、市场、行业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园区企业提升发展水平。园区特色交流平台的建设,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落实,即:“特色活动”“固定空间”和“专业媒体”。
“特色活动”包括“创业者沙龙”“版权人沙龙”等园区定期组织的创业企业交流;与相关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针对创业者、企业管理者的主题活动等。如2007年5月,园区举办的“在创业中感受人生――中关村民族品牌创业高峰论坛”创业者交流活动。
“固定空间”是指园区通过自身的商务配套设施(各种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和园区投资建设的“海归俱乐部――西餐咖啡厅”,为园区交流平台提供固定的空间载体,从而为行业人际圈的搭建以及交流平台的长期性、长效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专业媒体”是指园区依托自身的特色项目着力打造的“四网、两刊”。“四网”包括人大文化科技园网站、国家版权贸易基地网站、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网站、创意及创意技术转移中心网站,“两刊”是指《文化创意产业通讯》和《中国版权年鉴》。园区的媒体群,既是信息的载体,也是行业交流的重要载体。《文化创意产业通讯》是面向政府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及企业界的创意行业交流刊物。园区网站群与线下园区物理载体共同构建虚拟、现实相结合的行业人际圈和交流社区。
行业交流平台的建设,为人大文化科技园企业及北京范围内的文化创意企业、政府主管部门构建了良好的交流沟通渠道。
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平台
人大文化科技园通过市场服务平台的建设,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优势,建立针对文化创意企业的专门市场渠道;为园区文化创意企业创造和拓展市场机会,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水平。
市场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国际展会、行业国际峰会及“不落幕的展会”。
园区通过组织园区企业参加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国际书展,举办创意行业国际高峰论坛和各种行业内交流活动,为园区企业及中小版权类企业搭建专业的市场渠道。
园区通过建设“不落幕的展会”(包括网络虚拟展示平台和线下实体展示平台),为版权相关企业提供365天×24小时的版权成果展示、交易信息平台。
人大文化科技园针对文化创意企业的专业市场平台的建设,为园区内文化创意企业构建了细分市场的渠道。
园区通过自身构建的市场平台,先后组织园内企业及兄弟大学科技园企业500余人次参与各类市场拓展活动,为园区10余家优秀企业进行市场宣传和推广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园区创业企业“北京英涛国际出版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就是在“2006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期间,通过园区的推介的渠道,顺利实现股权转让,迅速从园区毕业;“北京昊海菁华科技文化有限公司”通过园区在2008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宣传,获得了国内出版集团数千万元的融资“北京踏歌时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园区的宣传渠道,获得了上海等地创意产业基地的关注。
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平台
中小企业融资本身就是难题,创业期的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更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人大文化科技园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专业资本平台的建设:
1 设立文化创意种子基金。人大文化科技园设立了文化创意种子基金,用于对产学研项目、初创企业和项目的启动投资。种子基金规模为300万元,目前已完成对1家企业的出资手续,另外有3家企业已经进入投资程序。同时,园区正在积极寻找合作渠道,争取将种子基金规模继续扩大。
一、相关概念
(一)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在文化产业中,以创意、技能和智力投资为初始资本,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意整合与提升,生产出有形或者无形的创造成果,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设计类方面的创意集群。
(二)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又称为“波特菱形理论”,是由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来的,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或者产业的竞争优势或竞争力的全方位动态理论。重点在于研究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多种因素和知识技能等。“钻石模型”提出了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四个基本要素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关联及辅行业和企业战略竞争结构与同业竞争两个辅助要素为:政府行为和机会如图所示:关于钻石模型的六大要素具体包括内容如下:①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或产业所具备的资源与才能要素,按照等级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人口特征等,高级生产要素如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无形资产等。②需求条件:主要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何。③关联及辅行业:主要是指国内是否存在关联辅助行业关系,考察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竞争力。④企业战略、竞争结构与同业竞争:指一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以及国内竞争的本质,国内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⑤机会:指企业能否借助偶发事件,如世界或区域需求的剧烈波动、政府的政策变化、重大技术革新等,形成和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⑥政府:指政府政策、法律法规等与其他各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菱形分析
(一)生产要素
地理位置方面,山东省处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山东省有极高的对外开放度,利于国内外的文化吸引与传承。自然资源方面,作为大汶口文明的发祥地,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有着大量的具有研究价值和保护性的文化历史古迹,包括文物、遗址、古籍文献等,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研究价值。人力资源方面,它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山东省已经出现了许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学院不断开辟此类课程并产生了许多专利成果等,这种优势资源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优异的独特的感染力。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人才,但是山东省相关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大,培养院校少且学校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创新创意的培养。资本资源方面,依托山东省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2013年前三季度,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224.2亿元,同比增长18%,占同期GDP的比重达到5.6%,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有望首次迈入3000亿元时代,总量规模处于全国前列。据悉到2015年,全省广播影视产业将突破300亿元,力争达到350亿元,产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元。但是吸引外资的水平不高,以政府投入为主要方式。基础设施方面,省城济南作为文化中心,在“十艺节”的推动下,已经建成了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占地480亩,包括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以及剧团、书城、影城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配套项目,其他城市文化配套设施如淄博市图书馆新馆、聊城市艺术馆、图书馆主体已经完工,一些现代化、多功能、标志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民众文化需求。
(二)需求条件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供给资源丰富,也有很强的需求拉动。作为人口大省,山东不断与时俱进,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非常显著。济南、青岛、泰安、聊城、临沂、济宁等地区的高校聚集,高校学生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产品的积极拥护者,并且响应国家号召,乐于创业创新活动。从乡镇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从电视到网络,山东省的文化创意产业需求潜力巨大。影视行业中,2015年第一季度省级卫视分周天收视率排名,山东卫视为0.202,居全国第五;会展行业中,制造业、生产流通企业、服务行业等都需要借助展览、展会开拓销售渠道。省内居民的文化创意点已不局限于影视、出版等一两个领域,而是扩延到动漫、游戏、传媒、演艺、旅游等更多空间。这些需求促使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文化创意网站等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使山东省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
(三)关联及辅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也取决于相互关联的辅行业,关联及辅行业的支撑越大,越能与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互惠互利的作用。一般文化创意产品需要通过制造业生产出来,更多概念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则需要由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做支撑完成概念到产品的转变。此外,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效的政策支持机制,高技术的基础设施,相互接驳的产业链条,打破原有行业界限的重组场域,迅速顺畅交换传播的数字网络和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交易平台。相关性行业如软件开发、设计、金融、教育、信息等。山东省许多地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汇集了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形成了产业聚集,突出人才培养,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在面对出口方面也是强有优势,真正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企业战略、竞争结构与同业竞争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2004年,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2.7%,而同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则占GDP的7.4%,虽然十年时间已经有了两倍左右的增长,但是目前除少数形成规模的文化创意企业如齐鲁文化产业园,更多的是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可见还没有形成自身的企业战略竞争优势。竞争机构上以国有产业文化集团占优势,民营文化产业缺少培育条件,此外省内不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不平衡。同业竞争中,据资料中国文化产业园区100强,山东省内的不超过七家,产业园区集中在淄博周村、青岛、枣庄、烟台等,同行业中的竞争力比较弱。
(五)机会与政府
入世之后,山东省可以依靠地理优势和先天资源优势,实现国内外市场的联合扩展。此外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软实力的象征,山东省更是将其发展上升到战略层次,备受人们关注。这些机会都会促使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2014年山东省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前提下,目标是使山东省总体实力和竞争力走在全国前列,山东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高地。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培育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引进建设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可以看出政府的强大支持力度。通过钻石模型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各要素发展不平衡,还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或产业集聚。必要时依靠政府支持,创意发展,赢得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刘爱华.基于“钻石模型”的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05,37—40
[2]段迎豪.基于菱形理论的河北会展业竞争力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44),25-27
创意产业统计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制定和国内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科学、规范的统计标准和统计管理,将为国民经济核算、城市创意产业度量与评价、地方资源配置与发展方向选择等提供详实、可靠的、系统统计数据支撑体系,对于推动国内创意产业发展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意产业概述巾国创意产业学术统计数据规范现状
1.创意产业概述
经济发展的内外生要素不断的演进,当知识经济、信息经济、行为经济、创新经济尚未被人类完全理解和掌握时,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业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新兴经济形态。如果溯源,则创意经济并不是很时髦的名词,早在1912年经济学家Joseph Schuumpeter提出的创新理论认为“经济发展需要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开拓原材料的新供应源、实现新的企业组织。当然,
“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名词的提出还是在1990年代,最初见于澳大利业(1994)在“创意国度(Creative Nation)”中提出的第一份文化政策,随后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epartment forCulture,Media and Sport,DCMS)(1997)确定了“创意产业”的概念,进而提出了“创意英国”的发展计划。时至今日,英国、美国、澳大利业、韩国、丹麦、日本、荷兰、新加坡、法国等国家都在不停进行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地方竞争力。John Howkins于2001年指出全球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
1990年代末,创意产业与创意经济在中国学术界的推动下,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台北这些大都市区,创意产业兴起不仅在大都市内城更新中起到和谐社区构建的功能,而且也促进了内城产业区复兴与产业结构升级。国内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推动、企业的战略远见和学术界理论研究指导。但是,目前国内政府、企业与学术界对创意产业并没有统一的界定,更没有相应的统计规范以支持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与决策。
创意产业内涵,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着各自的阐释和统计范围。英国及英联邦成员认为“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体的创造力、技巧和才能,通过知识产权开发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潜力的诸多活动;在英国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与文物交易、工艺品制作、时尚设计、设计、电影及影像制作、互动休闲软件、音乐制作、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开发、电视广播共13个行业。韩国和德国称“创意产业”为文化产业,1998年韩国提出“设计韩国”,并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1999)、《文化产业发展5年规划》(2000)、《文化产业推进计划》(2002)与《技术开发促进法》(2005),以协助文化、娱乐、内容产业发展。日本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声像(含广告)、音乐和音响(含广告)、游戏、图书、报纸、图像、教材(含广告),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数字软件技术为支撑、以数字硬件产品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涵的产业。美国将创意产业称为版权产业,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即指直接创作享有版权的作品和生产受版权保护产品的行业)包括出版与文学、音乐剧场制作、歌剧、电影与录像、广播与电视、摄影、软件与数据库、视觉艺术与绘画艺术、广告服务等。
当前,上述各国对“创意产业”的界定都自成体系,但主要是依据英国或美国的相关定义及统计范围而本土化,诸种观点并没有实质性矛盾。
2.中国创意产业学术统计数据规范现状
中国最早出现的创意产业统计界定是台湾和香港,(1)台湾地区在2002年5月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三大范畴:①文化艺术核心产业;②应用艺术(在其他文件中有时用“设计产业”);③创意支援与周边创意产业。不过,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之产业的具体界定尚未定案。直到2003年3月,“文建会”经过内部讨论,发表初步规划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分别为:视觉艺术、音乐及表演艺术、工艺、设计产业、出版、电视与广播、电影、广告、文化展演设施、休闲软件。(2)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3年9月制定《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中用“创意、知识产权、社会及意象的创作与交流和创意产业生产系统”界定和评估创业产业,主要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古玩及手工艺品、设计、数码娱乐、电影与影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电子计算、电视与电台。
中国内地较为典型的“创意产业界定”是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与上海创意产业中心于2005年结合上海特色认为:上海创意产业是指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主要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五大类50多个行业;厉无畏在《创意产业导论》(2006年)中认为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的产业或缺少创意就无法生存的相关产业,大致包含三个部分:一是通常所指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二是与通讯和网络相关纳软件、游戏、动浸等内容产业;三是与传统产业相关的各类设计、咨询策划等产业,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会展策划等内容,而且他认为我国目前国民经济统计规范中与“创意产业”概念最为接近的是“《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张京成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认为创意产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被产业化的活动总和,并根据国标GBT4754 2002,将工艺美术品制造、建筑装饰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管理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出版业、广播影视制作与传播、文艺创作与表演、艺术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体育组织于体育场馆、室内娱乐活动、健身娱乐、游乐园等。杨永忠2009年在《创意产业经济学》认为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和团队创造力,受知识产权保护,并往往表现出科学技术性和文化艺术性的产业,分类与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基本相同,只是将一些业类归属作了调整。
中国内地对创意产业的内涵认识基本一致,对于其统计范围存在差异。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主要是依据“创意的产业化”或“产业的创意化”,这两种路径本质上是一致的:创意的产业化是从微观角度解释了创意如何从单一的元素发展到具
体的产业及产业链;而产业的创意化则从更宏观的角度描述了创意元素存在、发展的环境,进而渗透到传统产业,并对其许多环节改造和升级。中国内地对创意产业的统计范围的认识差异主要表现在(1)产业部门统计口径的差异:如厉无畏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统计范围等同于创意产业统计范围;而张京成依照国民经济统计标准,拓展了厉无畏的相关界定;杨永忠并未改变前两者的基本界定,只是从行业所属产业部门做以调整。但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产业分类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例如设计类就未被包括,而随着经济发展,设计也越来越多地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创意产业的重中之重。(2)国家统计局现有统计指标指标主要围绕企业的经济类型、从业人员、总产出及增加值、资产状况;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和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等情况;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和规模等各种分组资料,而且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和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出版的年度《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相关统计指标也未能突破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指标。
二、创意产业学术研究的数据支撑体系及其面临的统计问题
1.中国研究创意产业的相关学科及其主要领域
国内对创意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学、艺术设计、工商管理等学科,主要是(1)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转型,主要包括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创意产业的经济学分析、城市发展创意产业对策、创意产业与城市竞争力提升、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转型、创意产业园规划建设;(2)创意阶层与城市发展;(3)创意产业与城市互动;(4)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更新),主要包括创意产业对城市再生(更新)的作用、途径、基本模式及其政策建议研究;(5)刨意城市研究,主要包括创意城市评价、中国创意城市建设策略、构建创意城市的文化政策;(6)创意产业区或创意产业集聚区研究,主要包括类型、发展动力与机制、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尺度范围内的空间布局等。
2.中国创意产业学术研究的统计数据需求
从国内创意产业学术研究的主要学科和领域,可知国内创意产业研究的数据需求主要集中在(1)产业经济学领域的创意产业诸行业宏观、中观层面数据;(2)企业价值链与管理的企业发展数据;(3)城市尺度创意园区规划与创意企业环境营造的数据;(4)城市竞争力、创意城市评价与城市发展政策制定及其支撑指标体系数据;(5)创意产业区研究的企业、社区、城市三个层面的观察与统计数据等,当然随着国内对创意产业研究的深入,所需求数据的层面、统计对像、统计标准、统计精度、数据来源方法等将不断的拓展和深化。这不仅需要国家统计局尽快出台创意产业统计规范,更要不断的挖掘数据统计方法,从而为国内创意产业的学术研究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详实的、可靠的、系统的数据支撑体系。
3.国内创意产业国民经济统计现状与学术研究需求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