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础知识重点笔记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2 15:45: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审计基础知识重点笔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审计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篇(1)

本次外出实习,我感觉收获特别大 。第一 :收集了很多教学素材案例,在审计过程中,一旦我发现有对我以后教学有用的东西,我都会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故此,这次外出企业实习,我做的笔记就有3本。我相信这些素材将会对我以,后教学提供很多帮助。本学期我讲授企业单项实训课程,在授课时就经常顺手拈来我外出审计中碰到的很多案例感觉教学效果很好。第二:了解目前企业会计现状以及他们在做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种种舞弊现象。第三:向注册会计师学习了很多知识,对于我在审计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都会虚心地向xx会计师事务所的老师询问,对于我提出的各种轰炸式提问,他们都很耐心地给予回答。第四:近距离接触,真正了解到对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及要求,为我以后在讲授课程时对于授课内容如何有所侧重更有帮助。本次发言,张部长主要让我谈一谈目前企业对会计人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知识.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大部分企业已实现用电脑做帐,而且大部分企业公司都是采用金蝶财务软件做帐,少部分采用用友软件做帐。故此,我们应重点加强这方面知识讲授,让每位同学都能达到熟练运用这2个财务软件.既然是用电脑做帐,对打字速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学生每分钟要达到40-50个字左右。

二,税务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很多公司因为规模较小,只设有一名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可以说是一名多面手、做帐、报税等均是他的工作。所以,我们以后应加强税务知识讲授,尤其是税务实务操作练习,教会每会学生如何申请报税、计税、缴税、尤其是几个主要税种,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等更要重点讲授。

三,出纳方面知识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历较低,很多同学毕业后只能担任出纳,故此,对于出纳工作主要职责(如登记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空白发票、支票印章)以及应具备技能(如点钞、计算器、辩别真假钞票)等应让学生熟练掌握。

四,财会法规知识

篇(2)

本次外出实习,我感觉收获特别大 。第一 :收集了很多教学素材案例,在审计过程中,一旦我发现有对我以后教学有用的东西,我都会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故此,这次外出企业实习,我做的笔记就有3本。我相信这些素材将会对我以,后教学提供很多帮助。本学期我讲授企业单项实训课程,在授课时就经常顺手拈来我外出审计中碰到的很多案例感觉教学效果很好。第二:了解目前企业会计现状以及他们在做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种种舞弊现象。第三:向注册会计师学习了很多知识,对于我在审计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都会虚心地向xx会计师事务所的老师询问,对于我提出的各种轰炸式提问,他们都很耐心地给予回答。第四:近距离接触,真正了解到对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及要求,为我以后在讲授课程时对于授课内容如何有所侧重更有帮助。本次发言,张部长主要让我谈一谈目前企业对会计人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知识.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大部分企业已实现用电脑做帐,而且大部分企业公司都是采用金蝶财务软件做帐,少部分采用用友软件做帐。故此,我们应重点加强这方面知识讲授,让每位同学都能达到熟练运用这2个财务软件.既然是用电脑做帐,对打字速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学生每分钟要达到40-50个字左右。

二,税务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很多公司因为规模较小,只设有一名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可以说是一名多面手、做帐、报税等均是他的工作。所以,我们以后应加强税务知识讲授,尤其是税务实务操作练习,教会每会学生如何申请报税、计税、缴税、尤其是几个主要税种,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等更要重点讲授。

三,出纳方面知识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历较低,很多同学毕业后只能担任出纳,故此,对于出纳工作主要职责(如登记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空白发票、支票印章)以及应具备技能(如点钞、计算器、辩别真假钞票)等应让学生熟练掌握。

四,财会法规知识

本次外出审计,我发现目前很多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财会法规知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款项收付审批权限的有关规定,对不符合财经法规,财务制度的收付业务没有拒绝办理。做帐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很多单位业务招待费严重超支,《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经营收入超过1,500万元以上,用于业务招待的费用不得超过其收入的5‰,经营收入低于1,500万元的不得超过其收入的3‰。但很多会计人员却不知道这一规定,甚至有一个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为200多万元,当年支付业务招待费却为30多万元,占该年经营收入的的117‰,而当年的营业利润却为-30多万元。很多单位存在大额现金支付的情况,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单位间的各项经济往来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转帐结算开户银行支付给个人款项,超过使用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等有关规定。

还有很多单位存在白条抵库问题,我到一个单位查帐,出纳有一张借条,金额为32万元,只有董事长一人签字同意,没有写明借款理由,时间已长达5年,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关于不能白条抵库等明文规定。再比如现金盘点,很多出纳人员对于我们提出现金盘点,非常不配合,竟然说出“多了也是我自已的,少了也是我往里贴。”这样的话来,竟然把单位现金与自已钱包混在一起严重违反财会法规的行为来,有些固定资产业务没有工程合同,有些记帐凭证没有附原始凭证。比如我查到有一笔购买食品的费用7万多元,既无食品名称也无食品去向,无法证实该费用的真实性。所以,我们以后应加强这门课程讲授,让学生从现在起就树立起法律意识,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制度》、《现金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

篇(3)

本次外出实习,我感觉收获特别大。第一:收集了很多教学素材案例,在审计过程中,一旦我发现有对我以后教学有用的东西,我都会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故此,这次外出企业实习,我做的笔记就有3本。我相信这些素材将会对我以,后教学提供很多帮助。本学期我讲授企业单项实训课程,在授课时就经常顺手拈来我外出审计中碰到的很多案例感觉教学效果很好。第二:了解目前企业会计现状以及他们在做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种种舞弊现象。第三:向注册会计师学习了很多知识,对于我在审计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都会虚心地向会计师事务所的老师询问,对于我提出的各种轰炸式提问,他们都很耐心地给予回答。第四:近距离接触,真正了解到对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及要求,为我以后在讲授课程时对于授课内容如何有所侧重更有帮助。本次发言,张部长主要让我谈一谈目前企业对会计人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知识.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大部分企业已实现用电脑做帐,而且大部分企业公司都是采用金蝶财务软件做帐,少部分采用用友软件做帐。故此,我们应重点加强这方面知识讲授,让每位同学都能达到熟练运用这2个财务软件.既然是用电脑做帐,对打字速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学生每分钟要达到40-50个字左右。

二,税务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很多公司因为规模较小,只设有一名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可以说是一名多面手、做帐、报税等均是他的工作。所以,我们以后应加强税务知识讲授,尤其是税务实务操作练习,教会每会学生如何申请报税、计税、缴税、尤其是几个主要税种,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等更要重点讲授。

三,出纳方面知识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历较低,很多同学毕业后只能担任出纳,故此,对于出纳工作主要职责(如登记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空白发票、支票印章)以及应具备技能(如点钞、计算器、辩别真假钞票)等应让学生熟练掌握。

四,财会法规知识

本次外出审计,我发现目前很多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财会法规知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款项收付审批权限的有关规定,对不符合财经法规,财务制度的收付业务没有拒绝办理。做帐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很多单位业务招待费严重超支,《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经营收入超过1,500万元以上,用于业务招待的费用不得超过其收入的5‰,经营收入低于1,500万元的不得超过其收入的3‰。但很多会计人员却不知道这一规定,甚至有一个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为200多万元,当年支付业务招待费却为30多万元,占该年经营收入的的117‰,而当年的营业利润却为-30多万元。很多单位存在大额现金支付的情况,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单位间的各项经济往来应当通过开户银行转帐结算开户银行支付给个人款项,超过使用现金限额的部分,应当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等有关规定。

还有很多单位存在白条抵库问题,我到一个单位查帐,出纳有一张借条,金额为32万元,只有董事长一人签字同意,没有写明借款理由,时间已长达5年,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关于不能白条抵库等明文规定。再比如现金盘点,很多出纳人员对于我们提出现金盘点,非常不配合,竟然说出“多了也是我自已的,少了也是我往里贴。”这样的话来,竟然把单位现金与自已钱包混在一起严重违反财会法规的行为来,有些固定资产业务没有工程合同,有些记帐凭证没有附原始凭证。比如我查到有一笔购买食品的费用7万多元,既无食品名称也无食品去向,无法证实该费用的真实性。所以,我们以后应加强这门课程讲授,让学生从现在起就树立起法律意识,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制度》、《现金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

篇(4)

1、传统手工审计作业方式还是审计的主要方式

我国社会审计制度的建立和起步比较迟,前几年由于外部环境和人才缺乏的,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仍然采用手工审计方式,即使在审计中应用计算机,也大多是部分手工审计模式的简单模仿。

2、会计电算化尚未全面普及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及需要软硬件及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支撑,且在欠发达地区及面广量大的小型,会计电算化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这就制约了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3、审计软件专业化不够

现有的审计软件均为办公自动化软件改变,而不是专为审计开发的,如:运用EXCEL帮助客户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及合并报表附注;并进行性复核与部分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等。由于不是专为审计开发的,因此不可避免地显示出规范性、系统性、安全性、层次性方面的不足。

4、从业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低

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普遍应用,但有相当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对有关企业信息化的常见企业管理软件如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MRP(物料需求管理系统)、MRP2(制造资源管理系统)和ERP(信息化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了解粗浅。而这些管理软件都是企业现在流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主要代表,如果对这些软件缺乏深入了解,那么注册会计师进行计算机审计就只能停留在办公自动化的层面上,无法在审计实务中利用上述系统进行有效的审计。

5、既掌握会计、审计知识又掌握较深的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

现有注册会计师中,有的是老的会计人员,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几乎是空白;有的虽然业务能力很强,但计算机技能不强。而一般院校的审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也仅学了一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而审计电算化要求有一批既懂审计知识,又掌握较深的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也是阻碍计算机审计深入下去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计算机在社会审计工作中应用的主要对策

l、把握未来审计的发展趋势,赋予计算机审计新的内涵

美国会计学会会长W.SteveAlbrecht教授预言,未来的企业信息管理和理财会越来越复杂,最终会吞食传统的会计行业。在未来先进、高效的计算机环境下,传统的手工财务审计必将被计算机审计所取代,其发展趋势表现在:一是从部分审计工作计算机化转向全面审计工作计算机化;二是从单一的财务报表审计转向整个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三是审计证据和档案化;四是从定期的现场审计转向定时的在线审计;五是审计重点从原来的事后的静态审计转向事中和事前的动态审计。

根据上述趋势,我们必须赋予计算机应用审计以新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用计算机管理的财务和经济管理电子数据进行审计。核实经济活动记录的正确性,就需要对由各类信息系统管理的电子数据的审核,传统审计手段必须进行改革和延伸。二是对管理电子数据的计算机进行审计。要根据数据审计中发现的,进一步核查计算机软件可能出现的错弊,避免信息化条件下“假帐真查”,这是审计工作上的新发展、新调整。三是联网审计。对一些稳定的大客户,可进行联网,实行网上审计。

2、开发先进实用的机审计软件

大型师事务所应与实力强大的软件开发公司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审计软件。软件中既要包括财务审计软件,也要包括财务管理软件。总之,审计软件的方向应该是会审一体化,会计支撑审计,审计制约会计,这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加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能力,而且也是会计软件和审计软件向深层次开发的新的理念和发展方向。审计软件应该具有强大的工作底稿制作能力和查证功能,为审计人员节省时间;数据可传递,能自动生成和人工输入相结合,产生合并抵销分录;能自动产生勾稽无误的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有灵活开放的系统,方便用户进行二次开发等特点。

3、加大对计算机配备的资金投入

会计师事务所要重视计算机配备的资金投入,对业务一线的审计人员,要配备一定量的笔记本电脑。有条件的要建立内部局域网,以保证信息的畅通。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充分利用局域网进行审计报告的传递签发,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可靠性。

4、加快制订有关数据审计证据效力的法规

无纸化的电子数据作为审计的有效证据,是计算机审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审计系统的做法是,要求被审计单位将计算机记录的数据都要打印到纸张上,并由负责人签字,方可作为审计的法律依据。但电子会计数据作为与纸张记载的数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问题缺乏法律保障,因此应尽快制定这方面的法律,为推进计算机审计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5、要加强对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要将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注册会计师后续的必修。在培训中,应根据注册会计师人员的不同学历、知识、年龄状况,分类进行教育。通过培训,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为计算机审计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篇(5)

依据课程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对象特点,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审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一般为相关专业三、四年级本科生开设,届时学生已学习过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具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为笔者开展基于《审计学》课程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提供保障。鉴于《审计学》教材涵盖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内容设置,结合《审计学》课程教学特点,笔者尝试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开展相关章节的教学实践,即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型教学模式、案例型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审计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1、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流程

研究型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1)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筛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构造特定情境, 向学生提出待研究范围, 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探讨的问题;(2)设计研究过程,它是研究型教学中一项基本任务,借助目标分析掌握学生对给定研究主题能够做什么,以及达到何种程度;(3)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即在上述研究完成后,要求学生以课堂讨论或其他形式交流研究成果, 并对不同意见进行探讨,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观点冲突等, 并作深入细致地思考。

2、《审计学》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

《审计学》课程开篇几章,理论性较强,仅只依靠教师讲授一种方式,难免会使学生有《审计学》课内容枯燥之感,不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对《审计学》课程第三章审计规范体系这章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主题的设计思路如下:

2.1确定研究性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审计规范体系的构成;

2.2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具体安排各环节应完成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包括小组内分工、制定计划、搜集信息、形成结论、撰写报告、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研究成果――我国审计规范体系构成和美国审计规范体系构成对比;

2.3提供支持服务。介绍本章需要的学习材料, 包括硬软件技术、文字材料、网络资源及其他资源。

2.4确定评价的指导思想,设计和制定评价表。通过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 规范、控制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 以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教师预期的教学设计目的。

此外,授课过程中, 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的热点、难点问题适当布置写作小论文。论文需要学生花一定时间去阅读和查询资料, 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 再把自己的想法结合所查的资料写成论文。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锻炼阅读和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二、《审计学》课程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1、实践型教学的界定

对于实践型教学,一方面指学科问题的生活化、情景化及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是人类认识的两次大飞跃,要发展学生思维,实践在其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审计学》课程设置应将本学科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按照学生的实践整合课程体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实践性人才。

2、《审计学》课程实践型教学实践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课堂实践平台,加深他们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2.1构建课堂实践环境。课堂实践环境应主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应仿照实际的工作环境、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需要来设计,要配备足够的设备及实践材料。会计实验室应具备电算会计应具备的软硬件环境,以及与会计、审计工作相关的其他物资环境。

2.2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在演示和讲解基本理论的同时, 可以扫描大量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 比较真实地再现审计实务过程,这就既避免了单一讲授理论的枯燥无味, 同时又满足了学生急于实践的心理。在安排学生观看了演示资料之后,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实践操练。比如,在讲授审计工作底稿时,教材中介绍了工作底稿的种类及所包括的各项内容,我在讲课中展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告诉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填制,怎么填制,然后让他们动手填制,这样做学生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3重视审计程序,重视实践环节。模拟操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模拟编写审计计划、审计报告,模拟会计报表审计等。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三、《审计学》课程的案例型教学模式

1、案例型教学的基本流程

案例型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1)教师准备案例。审计案例选择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选择那些既符合审计教学目标,又适合学生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教师还可以选取与教材配套的审计案例录像带,使得案例教学更加栩栩如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2)学生准备案例。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案例,然后进行分析,还应进一步阅读和查找相关资料来支持自己的分析,并做分析笔记;(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先请一位同学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请其他同学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分别从自身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4)分析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见解进行评析,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以总结,加深理解。

2、《审计学》课程案例型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应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组合, 也可由教师指定小组对案例展开讨论, 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习题课等时间,专门进行审计案例的讲解,通过一些案例的讨论,侧重解决审计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如教学中引入“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案例,“安然事件”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中对审计独立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等重点、难点问题有较深的理解。

总之, 发展学生的审计实务技能、增加他们的审计实践经验, 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缺乏,这是对传统审计教学进行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篇(6)

《法律基础知识》课是一门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相配合,在高校非法律专业中开设的必修课,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然而,《法律基础知识》的内容几乎覆盖了法学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课时少,实践性又强,如何教好这门课程难度很大。如果按传统的“满堂灌”讲授法进行教学,学生肯定感到抽象、乏味、反感,学习积极性不高,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也无法实现。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案例教学法不失为理想方法之一。

一、案例教学法及特点

案例教学法渊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教学法,20 世纪末介绍到我国。《法律基础知识》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采取结合较为典型的司法判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研究和学习,从而达到对法理和法律规范认识和了解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目前已在我院《法律基础知识》课中广泛应用,深受同学们欢迎,因为它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第一,它是一种形象、真实、生动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放在讲含义、特征、性质、意义、历史发展、法律规范等内容上,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系统地完整地把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较少鼓励学生对这些法律知识提出挑战和怀疑。因此,学生上课忙于记笔记,下课忙于背笔记,成了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的机器,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都很差。案例教学法以案说法,使抽象的法理变得形象,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深奥的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例如,在讲《刑法》时,我是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个“助妻安乐死”的案例:王某的妻子李某,由于全身瘫痪,生不如死,因此有了自杀的念头,自己曾多次自杀,但在家人的及时抢救下活过来了,但要死的念头,她一直没有放弃。一次丈夫王某受伤要住院治疗,李某又向丈夫王某提出要结束生命,王某考虑到自己住院后,妻子没有人照顾,实在可怜,于是同意了妻子的要求。由妻子李某口述,王某代书写了一份遗嘱。王某将买好的两瓶安眠药交给了自己12岁的儿子,让儿子拿药给母亲李某吃,李某吃了100多片安眠药,躺在床上静静离开了丈夫和儿子。结合案例我给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你是如何看待李某死亡这件事的?王某对于李某的死亡是否有责任?为什么?他们12岁儿子行为又应该如何看待?为什么?让同学们先进行判断,在分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将犯罪基本原则,犯罪的构成条件等《刑法》主要内容引出来了。形象、生动、真实的案例,立刻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主题上来,通过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同学们会自觉地去思考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犯罪的构成条件等等理论问题,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学生对法律知识由具体上升抽象,由个别扩展到一般,依法办事理念渐渐在学生心目中保留了下来。

第二,它是一种主动、开放、创新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活生生的案例,现实的问题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都调动起来。例如在讲“助妻安乐死”的案例时,同学们不仅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教师提出的问题答案,同学们还会围绕“安乐死”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思考,比如,我国法律为什么没有允许安乐死?如果法律允许安乐死,王某还会是犯罪吗?国外的法律允许安乐死吗?我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样办?等等。学生的争论、质疑、提出的新问题、新观点,不断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也激发教师的科研灵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第三,它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中心地位,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完全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教师很少去了解和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领导和服从关系。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实行案例教法正符合这一思想,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成了课堂中真正的主角,教师在选取案例的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教材外还要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因为只有这样,选出的案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案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就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平等的讨论、自由的辩论,使大家在民主、平等、和谐氛围中对相应法律问题认识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去知法、学法、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第四,它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认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的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1]长期以来,我国《法律基础知识》课的教材,存在一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教材上讲的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不搭架,理论学习后,学生还是不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案例教学法拉近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弥补了教材中这一缺陷。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二、案例教学法的模式

案例教学法的形式类型多种多样。目前,在我国高校《法律基础知识》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一)课堂讨论模式

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中交给学生讨论的模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讲授新课之前交给学生,并提出问题,让同学先研究分析。这种方式教师最好要求同学做好预习准备,以免学生在讨论时走题。二是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提出来供学生讨论。三是在讲授完某一新知识后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理论分析案例,巩固已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法律基础知识》课的教学,绝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上大课的形式,为了避免讨论课只是少部分同学参与的局面,教师可以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在全班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多角度思考。案例分析结束后,老师应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阐明正确的观点,遇到目前学术界还存争议的问题,教师也应该亮出自己个人观点供学生参考。

(二)旁听审判模式。

目前高校开设《法律基础知识》课的定位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大学的法律基础知识课一般只安排了20学时,而这门课程不仅包括了社会主义法学基本理论,还几乎涵盖了全部部门法知识。在短短的20个学时里,要想让学生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无疑缺乏可行性,更不要说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基础知识》课应把培养学生的法情感,对法律的认同、尊重、热爱和信仰作为自己核心任务。心理学研究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倾向,它形成的核心因素是价值,即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往往取决于事物对他的意义大小。所以,要想培养起学生对法律的积极情感,就应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价值,旁听审判这种案例教学模式,正好符合这一特点。让学生走出课堂,来到法庭旁听审判,通过旁听法庭审判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神圣,感受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意义。观摩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一个旁听体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

(三)模拟角色模式。

模拟教学是一种情境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扮演各种角色,点燃起学生兴趣的火把,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模拟教学模式分两种:一种是模拟法庭模式,通过让学生自己扮演各种诉讼角色,掌握实体法的运用方法,了解程序法的重要性。一种是模拟案情模式,通过学生自编、自演小品的形式进行普及法律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两种形式安排在学期末比较合适,因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已经有所了解和掌握,也有一定的法律修养,操作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

(四)运用媒体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进行案例教学。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电视、互联网络收看有关普法的教育节目,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目前,我国电视台有关这方面的节目很多,比如中央电视台1套的《今日说法》、2套的《经济与法》、12套的《法律讲堂》、《庭审现场》、《大家看法》等栏目,都是一些以社会、道德、法律为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好栏目,教师可以挑出一些和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节目录制下来,交给学生课代表,课余时间定期播放,弥补本课程理论性太强,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缺陷。

(五)课后作业模式。

每个阶段结束后,教师留一些案例作业由学生独自完成。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一是通过学生作案例题,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二是通过做课后案例作业,促使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培养学生独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现在已成为《法律基础知识》课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如何运用好这种方式也成了大家探讨的话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运用好这种方式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好案例。《法律基础知识》课是针对大学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开设思想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案例的思想教育性。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因此,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不要忘记思想道德教育的义务,选择的案例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重点选择一些和大学生相关的案例,比如,讲《刑法》时,可以选择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案例、马加爵残杀同学案例,大学生因恋爱问题而导致犯罪的案例等等。讲《合同法》时,选择与就业、择业相关的案例。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还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和他们专业相关的案例。比如,面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教师选择网络上侵犯隐私权、名誉权、网上犯罪等案例。面对会计、审计专业学生,教师选择会计犯罪、会计诚信等问题的案例。

其次,案例的可操作性。一是案例难度要适当。案例要有挑战性,有一定难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但也不能太难,如果学生用力跳都摘不到自己想要的苹果,那么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二是案例长度要恰当。一般时间在2―5分钟为宜,如果案例太长,占用课堂时间过多,上课变成了讲故事,就丧失了案例教学的意义。

(二)设计好问题。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处于等待和被激发的状态,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重浪。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阅历,使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问题可由老师提出,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出。

篇(7)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可以激发出激大的热情,从而产生高昂的求知欲。如著名科学家童第周因为对青蛙的浓厚兴趣,从而在生物学、动物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环境的熏陶和有目的的培养。因此,从事《基础会计》课教学的教师,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需重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抓起。

一、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1.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中职学生因其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和面对的特殊成绩,逆反心理相当严重,因此,要使学生喜欢相对枯燥的《基础会计》,必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教师走进课堂,就应该面带微笑,给学生友善的鼓励,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再不时运用学科知识开开玩笑,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心情愉悦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浓厚兴趣。

2.讲究导课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精心备课,争取让每一堂课都上得精彩、有效。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精彩的导课会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它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进一步的课堂教学创设一个良好氛围。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一个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一句名言俗语,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恰当生动的比喻,或者一个谜语,都是导入新课的载体。运用的好,会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学习原始凭证时,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一家经营红火的饭店,自从雇佣了一名采购员后,其业绩每况愈下,直至资不抵债,但老板还一头雾水。后经公安、审计等部门介入调查,才了解到,该采购员每次采购商品后,都要在原始凭证上做手脚,结果该采购员很快成了百万富翁,而该饭店只能以破产告终。老板因不懂会计知识而付出的惨重代价,就可能会唤起学生学习原始凭证的强烈兴趣。

3.上好入门第一堂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对他感兴趣,只有上好第一节课,才能帮助学生跨上专业学习的新台阶。给新生上第一堂课,可以先不讲课本内容,而是讲有趣的会计故事、启发性的经济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会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此外,还可以讲一些从事会计工作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有关知识,如会计专业技术等级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而且要从事会计工作就必须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要想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基础会计》是必考科目,从而明确学习《基础会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和教材出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引入、制造或创设与书本知识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帮助学生体验、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理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教学中可以创设情景。如手中有2元钱,再从某学生处借来1元,这时手上就有3元钱,而且是本人拥有或控制的(拥有2元,控制1元),所以本人的资产就有3元。又因为其中2元是自己的,这就是本人的所有者权益;另外1元是刚借来的,那么这1元就是负债。此时教师在黑板上列出资产(3元)、负债(1元)、所有者权益(2元),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得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基本等式。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方法。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如学习“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两个账户。在课堂上给学生描述这样一个情景:学生甲和学生乙一块去商店买笔记本,学生甲忘拿钱了,于是向学生乙借了2元钱,最后两人买回了笔记本。引导学生讨论事后甲、乙两人应该怎么做?学生讨论后会说:甲应该付(还)钱,乙应该收(要)钱。这时,老师可以趁势引出:甲如果要做账应用“应付账款”这个账户,乙如果要做账应用“应收账款”这个账户。这样,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小案例,可以使貌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的设计运行来实现的,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优点,又具有人机交互,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直观、生动、高效、先进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优化教学效果。

如会计账簿中更正错账的红字更正法是教学的难点,传统授课教师无法把真实的账簿、凭证、更正步骤一一演示给学生看。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凭证、账页及更正过程以及红字更正法账务处理过程同时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形象、直观地对比教学,使抽象难懂的理论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会计上的“红字”的真正涵义,由表及里地掌握“红字更正法”账务处理的实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4.实践教学法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基础会计》的操作性比较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这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如在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时,要在讲解完基础理论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到模拟实训室进行操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爬滚打,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学完所有章节时,我们还应该集中安排一周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操作,开展实际操作竞赛,这样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熟能生巧。

三、课后——将会计教学从课堂扩展到课余

将会计教学从课堂扩展到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有生活委员,班费的收支就可以运用会计知识。会计老师应指导生活委员填写收付转记账凭证,尤其是现金日记账的正确填写方法,学期终了,再指导学生编制会计报表。最后,把所有账务处理贴到教室财务栏或让全班同学传观。这样,同学们既学到了会计知识,又使班级财务清晰化、明朗化。再如会计知识可以和其它学科知识交叉运用。为增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我校常年举办“课余市场营销活动”,该活动把学生进行了岗位分工,有销售人员(业务员、营业员等),也有会计人员(会计、出纳等)。此项活动,涉及到了营销组,也涉及到了会计组。活动时,营销组在营销班中选拔销售人员,会计组在会计班中选拔会计人员,两个专业的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完成该项活动。每次活动,学生都积极准备,踊跃参加,通过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们赚取了生活费,扩大了交际面,增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课前、课中、课后时间,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基础知识,为学好会计专业其它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森,陈伟清.基础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四版.

篇(8)

   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在审计科主任的岗位上,带领审计科的全体同仁严格按照审计计划,紧紧围绕公司提出的“加大核查、审核、监管力度,确保各项制度深入落实”这一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在公司内部开展了审计工作。经过全体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

   1、从公司内审工作的开展上实现了由原来的浅层次、窄领域的简单审计向多方位、宽领域的综合审计的转变,实现了从创建到各项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良性过渡。

   2、从个人的工作能力发面,实现了从最初的不了解、不熟悉,工作过分谨慎小心,甚至有些领域不敢介入,到现在能大胆的、全面的开展工作的转变。

   可以说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我现在已经全部融入到了这个充满活力、朝气的大家庭中,但这与领导对我的期望和要求还存有较大的差距。不过我相信有公司领导的信任,有在座的各位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我们全体审计人员的勤奋工作,公司的内审工作一定能一年比一年有起色。同时也会得到公司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及欢迎。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工作:

   一、20__年的主要工作

   1、严格审计的纪律和制度

   审计部是一个比较新的部室,领导寄予我们厚望,同志们也关注着我们的发展,我深知责任重大。为了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公司管理中得以顺利开展,自从我调到审计科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就根据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并结合内部人员的具体业务能力,本着既要明确各自岗位职责,还要坚持分工不分家的原则,进行了内部分工。并从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形象和工作结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基础工作的进行,为我们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积极开展对分公司财务管理的监督和评价

   __科技园是我公司在__设立的生产明胶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该公司一直没有建立起完整、严密的内部核算管理制度,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反映带有很大的不真实性,也给总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根据公司领导的要求,我们在8月份对其帐目及库存进行检查审核的同时,先后分两个阶段对该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核查。第一阶段是参照总公司的相关制度,帮助该公司制定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仓库管理的工作流程,健全会计核算的账簿体系,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建立严格的、定期的会计报告制度。第二阶段,对规范后的会计核算制度,实施正常的审计检查,通过这一系列工作,规范了该公司核算制度的同时,也教育了会计人员,增强了他们做好工作的责任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严格费用报销规定,严格费用审核

   审计是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前沿,审计人员就是把这个关口的,将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堵在这个关口之外,是我们审计人员的责任。我们从一开始的单纯的业务费用审核逐步扩大到后勤的费用审核、生产车间工资的审核、发货费的审核、车间修理费的审核等,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支出。为了保证这一工作的质量,我们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时间,组织学习公司出台的新规定,新同志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技能,主动请教老同志,并对要点及时做好笔记,所作的这一切都为做好这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年以来,尽管我们对费用的审核量上不断增大,但基本上没有出现有问题的审核,从而有效的配合了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

   4、如期实施内部核算制度,加强了员工的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责任心。

   首先组织核算人员到车间进行摸底,测算出第一手的基本数据,协助生产实行定产、定员、定岗,重新修订和健全了工资定额,而后又制定出相应的节能降耗的奖惩制度,如网胶使用率由20%提高到40%。在组织摸底的过程中,我发现公司的废胶皮、网胶都做垃圾处理,经过审计科的不断咨询调查,发现市场上对该类废品有很大的需求,目前这些废品每月可以为公司增收近万元。

   5、为供应部门提供市场信息,降低采购成本

   针对部门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核查,并结合核查进行了市场调研,这也是审计部20__年工作计划的一项基本内容。核查中,为了把问题核查清楚,把市场调研准确,积极地与客户沟通,多方收集市场信息资料,这一切都为我们后期的采购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例如,采购的钛粉由原来的每公斤__元降到__元,棕榈油由原来的每公斤__元降到__元,胶囊壳由原来的每万粒___元降到___元,等等,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为公司获取了更多的利润。

   6、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在本部门全体人员的通力配合下,对公司内部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对财务及外协出纳的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帐目混乱及现金短缺的等问题。由此,进一步规范财务内部定期对帐与稽核制度,对有关物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财产进行有效控制,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性。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审计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

   审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内部审计工作当中,既要本部门积极主动,也需要其他科室部门的合作,更需要按公司计划进行。但是一年来由于审计部门与各个部门缺乏沟通,也可能由于各个部门对审计工作的不理解,导致了我们工作中经常表现出开拓性不高的弱点。

   2、审计的职能有待加强

   回顾一年来我们的审计工作,往往理顺性、规范性的成分多,审计评价的成分少。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我的思想认识有关,更与我开拓意识不强有关。我一直认为这只是刚开始,一切还不规范,审计工作头绪比较乱,等理顺好了以后的审计工作也就好开展了。正是这种思想的存在,使我们在工作中无形的淡化了审计的职能。

   三、20__年的工作计划

   20__年审计部的总体工作目标是:在20__年审计工作在公司经营管理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展企业的效益审计,加强对公司财务管理及会计资料的审计,评价其真实性、合规性及效益性。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评价职能和管理控制职能。在具体的工作中,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重点是要把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将事后审计同事前、事中审计并重,努力使审计的批判性、保护性和建设性的作用得到程度的发挥。为公司的20__创业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具体的工作有以下五个方面:

   1、继续做好费用及工资的审核

   这项工作做好了,就体现了审计是企业经济卫士的作用。20__年由于我们非常注重与财务部的交流与沟通,这项工作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的。特别是对车间定额计件工资实行单人单算,体现了审计的公正、公开、公平。

   2、重点对公司基建项目进行审计

   企业的基建工程既是一个投资大的地方,也是一个容易出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地方。参照20__年我们进行的工业园区基建项目的工程验收、施工单位报价核对的工作,虽然过程很顺利,也维护了公司的合法权益,但是这只是浅层次、简单的、事后的审核,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内部审计对投资项目的管理监督的作用。20__年我们要保证不仅从形式上,还要在内容上对基建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整体监督审计,积极争取总公司及相关部室的配合,努力做到从项目立项、工程投标、施工队伍选择及具体施工合同的签订、施工过程中项目的变更签证、建筑材料的选定和价格的确定,直至竣工决算的全过程参与,为审计工作能深入细致的开展打下基础,绝不只做最后收方工作的随从者。

   3、积极开展对公司财务信息的核查与审计

   20__年制定的《审计工作职责》中已经明确规定了要定期开展对公司财务活动的审核任务。但由于我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项工作上,所以很难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作出正确的评价,也没能为公司领导提供过有效的管理信息。20__年我们审计部将每季度对公司的财务收支凭证审计一次,重点监督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会计处理情况。全年分两次对总公司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审计,评价其真实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努力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状况和公司经营管理情况的信息。

   20__年我们还要加强对生产一线成本核算的监管,全年计划对每一个生产车间进行一次全面的成本核算管理的核查,以帮助生产车间严格成本核算制度,减少浪费、增加收入。

   (1)审查产品的生产是否是按计划生产的,是否有审批手续。

   (2)原材料的耗用数量是否是真正的耗用,有无出库单,出库单的办理是否严格按手续,程序是否合规,包装物的耗用是否与产量一致。

   (3)生产产品的成本计算是否正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是否有依据手续,并要与计划消耗数量相比较,找出节、超原因

   (4)设备的保养保护。

   4、继续做好对分公司的制度执行和经济效益的审计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这项工作我们开展得比较顺利,20__年我们要在这个良好开端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这项工作,每季度对驻外分公司的财务收支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全面反映其现金流转及经济效益情况。

   5、积极配合销售公司,加强对市场营销的监督检查。

   全年计划安排两次对公司的市场营销情况进行核查,重点从业务人员执行公司价格规定、营销政策、是否存在挪用客户货款窜户发货、返利和广告费的发放、质检费用的报销、货款的回收、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客户满意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检查,以此评价其市场驾驭能力并为公司对业务人员的考核提供尽可能详细的资料依据。规范业务部人员执行公司财务规定的自觉性。

   总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发展的卫士,审计部作为公司后勤的重要一环,明年的工作依然是艰巨的,我要戒骄戒躁,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及处理问题,切忌主观、武断。为公司的不断壮大作出限度的贡献!

   有关审计的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如梭,转眼间又跨过一个年度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20xx年初,xx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调整,财务工作并入财务部;新公司像雨后的春笋一样不断地涌现,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纳入财务部。xx月集团公司推出财务合同管理月,财务部被推向了阵地最前沿;xx月集团公司实际预算管理,财务部是冲锋陷阵的先锋队。公司内部,要求管理水平的不断地提升,外部,税务机关对房地产企业的重点检查、税收政策调整、国家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全体财务人员任劳任怨、齐心协力把各项工作都扛下来了,下面总一年来的工作。

   一、职能发展

   过去的一年,财务部在职能管理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1、建立了成本费用明细分类目录,使成本费用核算、预算合同管理,有了统一归口的依据。

   2、对会计报表进行梳理、格式作相应的调整,制订了会计报表管理办法。使会计报表更趋于管理的需要。

   3、修改完善了会计算单,推出了会计凭证管理办法,为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前期工作。

   4、设置了资金预算管理表式及办法,为公司进一步规范目标化管理、提高经营绩效、统筹及高效地运用资金,铺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推出“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说明公司领导对财务、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也说明目前财务管理工作还达不到公司领导的要求。

   为了使财务人员能充分地认识“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的重要性,财务总监x总亲自给财务部员工作动员,会上针对财务人员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看问题、做事情缺少前瞻性,进行了一一剖析,同时提出财务部不是核算部,仅仅做好核算是不够的,管理上不去,核算的再细也没用,核算是基础,管理是目的,所以,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要提高管理意识,要求财务人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如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核算,在考虑核算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该项业务对公司的现在和将来在管理上和税收政策上的影响问题,现在考虑不充分,以后出现纰漏就难以弥补。针对“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进行了工作布置。

   1、根据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合公司管理要求对开发成本、期间费用的会计二级、三级明细科目进行梳理,并对明细科目作简要说明,目的,一是统一核算口径,保证数据归集及分析对比前后的一致性;二是为了便利各责任单元责任人了解财务各数据的内容。这项工作本月已完成,并经姚总审核。目前进入贯彻实施阶段。

   2、配合目标责任制,对财务内部管理报表的格式及其内容进行再调整,目的,一是要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二是要满足责任单元责任人取值的要求及内部考核的要求。财务内部管理报表已经多次调整修改,建议集团公司对新调整的财务内部管理报表的格式及其内容进行一次认证,并于明确,作为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表式。

   3、针对外地公司远离集团公司,财务又独立设立核算机构,为加强集团公司对外地公司的'管理,保证核算的统一性、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提出了与驻外地公司财务工作联系要求。xx月份与xx公司财务进行交流,将财务核算要求、信息传递、对外报表的审批程序、上报集团公司的报表都进行了明确。

   4、对各公司进行一次内部审计,目的,是对各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一次全面地了解,为今后财务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5、根据公司的要求对部门职责进行了修改,并制订了部门考核标准。为了使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重新提出《财务工作要求》,要求从基础工作、会计核算、日常管理三方面提出,目的是打好基础。内部开展规范化工作,从会计核算到档案管理,从小处着手,全面开展,逐步完善财务的管理工作。

   6、会计知识的培训,我们从三方面考虑培训内容,一是《会计法》,要了解会计知识,首先要了解这方面的法律知识;二是会计基础知识,非专业人员学习这方面知识的目的要明确,目的是为了看懂会计报表,为了能看懂报表,就要了解一些基础的东西;三是如何看报表,这是会计知识培训的重点。

   二、会计报表推出执行

   几个月后,从会计报表格式设置上看,报表格式设置还是比较科学,能比较清晰地反映会计的有关信息。但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销售收入与算利润有一个时间上的差异,这样“损益明细及异动情况表”就无法全面反映出损益情况,需要增添一个表补充;另外需要增添反映“财务费用”的报表。这样对一个公司的财务状况能较全面地反映。已设计好“会计报表(内)ⅳ《经营情况表》”和“会计报表(内)ⅴ《融资及融资成本情况表》”。

   会经过财务合同管理月活动,财务部的管理意识加强了,管理能力也得以提高,财务部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我们的管理水平离公司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篇(9)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向社会输送应用型、复合型、适应性强的学生,所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性改革。

一、以应用型、实务性构筑经济法教学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教学结构及教学走向,指导教学行为,并通过教学实施及评价考核,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反复探索中,最大程度地使教学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最终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

经济法课程以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为核心内容,讲求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又注重经济法具体制度及其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系统、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运用相关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各种相关法律制度,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能够在工作中熟练运用各种法律制度,并且能够以经济观指导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

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经济法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与会计学、公司金融、国家税收、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有一定联系,经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应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因此,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大纲应该结合经济管理系专业课程性质,培养管理类应用型人才,依据《经济法学》理论研究,增加部分教学内容,包括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其他市场主体法律、公司法、企业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通过经济法理论、法律基础及经济法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及法律素养,有助于学生进行专业资格考试。

同时,经济法应该突出应用型教学目标的设置,经济法课程强调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学生自学、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能够正确辨别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经营者的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能够撰写公司章程、合伙协议、买卖合同、劳动合同等常用法律文书;能够以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工作及生活中的简单案例;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应用经济法总论、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的理论分析问题,并能结合实际解决实践问题;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与探索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尝试理论或实践创新。

二、经济法教学大纲可以依据不同专业进行灵活调整

经济法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该依据教学目标整体结构体系在不同专业中有所侧重。财务管理专业、审计专业应该侧重于《会计法》《审计法》《税法》等课程的讲授,并注重与学生考取会计师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金融工程专业应该侧重《金融法》《财政法》等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更多的掌握国家宏观调控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市场营销专业应该侧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市场法律制度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所学法律专业知识有效规避法律风险;人力资源专业应该侧重于《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讲解,而工商管理专业则应该侧重《公司法》及公司治理方面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够在同一的经济法目标结构体系之下,不同专业不同侧重,因材施教,使经济法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的作用,使专业基础课真正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多元化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提升教师团队的质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

承担经济法教学工作的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法学素养。法学专业性强,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法律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这些绝非多看些法律专业书籍,多读些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就能实现的。但是,由于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教师极其匮乏,在教学工作中,往往由一些非法学专业的教师承担经济法教学,由于这部分教师不具备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体,不能触类旁通,多数情况是照本宣科,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针对法学专业教师比较缺乏的现状,学校可以开展职后教育,通过老带新、线上线下、外出培训、挂职实践等多种方式,对承担经济法教学工作的非法学专业教师进行有效的职后培训,加强经济法师资队伍的建设。

另外,由于法学专业实践性强,课程的讲授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所以,经济法教学的师资队伍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更加迫切。对双师教师的解释有不同的理解,就法学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或经历,能够将司法实践中的实体案例、程序案例有机融入经济法课堂理论教学中,将抽象晦涩的经济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及实际案例衔接,使之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四、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经济法课程内容庞杂,专业性强,所以,经济法教学必须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并重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明确划分重点讲授内容与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自主学习内容的设定应该能够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内驱力。

首先,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并根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然后将自主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予以提示,并提供相关最前沿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初步构建学习框架;最后,引导督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并形成学习笔记,教师进行审阅指导。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计入平时考核成绩,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又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高效完成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应该将实践性教学内容融入理论教学中,实践应用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重要落脚点,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教學全过程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是因为经管类学生法学基础欠缺,无法直接进行案例分析,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由学生进行相关案例的收集、归纳、分析、总结,然后分组上交老师,老师通过对学生收集案例的批阅,发现问题,并选取典型案例作为课堂教学案例,学生印象非常深刻,随着这类型练习的不断推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并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篇(10)

在本文讨论到的几个关系中,电算化教学现状和高速发展的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其他矛盾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有待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管理的迅速发展,目前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技术趋势已经由以往的单机、单任务的操作系统逐步发展到了目前以WindowsNT系统为代表的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并且还在向企业局域网和广域网络操作系统进一步发展。而电算化教学的内容仍然以单机系统为主,缺少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二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和电算化相关的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太少,对于电算化这样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来讲,计算机学科方面的支撑基础还欠薄弱;三是教学手段需要完善,用黑板加粉笔的手段来讲述电算化课程,将原来生动和形象变成了呆板的描述,教学效果无法和笔记本电脑加投影仪相比。

织梦好,好织梦

二、深度和广度的关系

在财经类专业中,会计专业和计算机学科的结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紧密的,但安排的与计算机相关的课时数还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间存在着矛盾,不可能每门课程都讲得很深。加强理论深度的重点应放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课上,力争通过设计开发一套系统,对系统设计形成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会计软件操作和计算机类课程,可以以拓宽应用基础,学习实际操作为主。从社会需要情况来看,主持或参与系统开发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单位还是需要熟悉各种流行软件,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因此在深度和广度相矛盾的情况下,宁可使学生的知识面宽一点,广度优先。可以采取必修课和辅修课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需要,拓宽学科跨度,注重介绍流行技术,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三、传授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关系

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述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获取信息幅合思维(即引导学生按教材和教师的既定模式来思考问题)巩固和应用;将知识表现为固定的理论和众多的答案,要求学生先掌握理论,通过不断地反复使用来加深印象;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没能抓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来改变目前的这种不利情况。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把今后要用到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比如在会计软件教学中,现在的软件都带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很多辅助文件,如果教会了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了。在电算化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也不是教会学习使用某种语言,而是培养学生进行计算机思维的能力。

织梦好,好织梦

四、师资现状和技术发展的关系

目前,中老年教师多数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在青年教师中,也存在着知识老化的问题。去年上海市所做的一个调查显示,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总体认知水平不如学生。当然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年轻人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也是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从教师个人来讲,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较高的,但缺乏积极引导。学校可以加强在职培训,让所有教师都拿出一段时间来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教学内容应以文字处理、试题库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检索等实用技术为主。在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组织青年会计专业课教师的计算机培训,腾出一年左右的时间专门学习计算机知识,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

五、强化实践技能和教学设备不足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设备不足和设备落后,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障碍。虽然许多学校增加了对计算机的投入,但设备因素的解决并非国家财政单方面所能够实现的,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把学校建成会计软件企业的技术培训中心和产品推广中心,吸引企业的资金。另一方面允许和鼓励学生购买计算机,学校可以加强服务和管理。机房要延长开放时间,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尽快的回收资金,这些资金应专项用于增加设备。

六、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计算机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其版本更新的周期比较短,所需投入的资金比较少。计算机硬件是软件运行的物质基础,虽然发展速度也很快,但硬件使用寿命长,占用资金量大,不可能很快淘汰。由于两者更新的不均衡性,造成了目前硬件设备水平落后于软件配置的情况,因而限制了讲授一些较先进的、对硬件配置比较高的软件。关于如何挖掘潜力、增加投资的问题,上文已经谈过,不再重复了。

七、教学内容稳定和改进的关系

由于处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而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所以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改进教材内容。首先是内容上要适当超前,主要内容不要以社会上已经普及的软件为主,而应定位于那些刚刚推出不久但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其次,推出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再次,加快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速度。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融入一些新技术。这样教学内容在三四年左右的时间里,既保持相对稳定,又不落后于技术发展水平,应该是可以做到的。本文来自织梦

八、校内课程设置和社会等级考试的关系

上一篇: 审计的基本职能 下一篇: 高中语文必修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