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2 15:45: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篇(1)

中国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歌唱教学;方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85-01

引言:小学音乐是帮助学生掌握词谱句型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明确教学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鉴赏创作的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是非常关键的,音乐的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词谱知识,并且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词谱内容的掌握情况,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统一分析讲解,适当的转化教学策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

一、学会听赏,培养学生歌唱的兴趣爱好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音乐作品。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的投入到音乐作品中去,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音乐知识。

1.静心聆听,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当拿到一首新歌时,教师明确这手歌的核心要点内容,让学生静心聆听,并且在每次聆听中都能收获不同的知识,久而久之能够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由于小学生的转换能力比较差,活跃好动,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耐心听取,并让学生感知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谈谈对这个作品的感受和节奏感的把握程度,同学们可以在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见解,就会有不同的收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进师生之间都情感。

2.作品欣赏,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到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将教学内容与选择的作品有效结合,既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音乐学习领域,在课堂中教师要合理设置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们留有足够的歌唱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带入音乐课堂,例如西游记的主题曲《白龙马》、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等。这样能够提升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达到丰富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促进歌唱能力的提升。

二、词谱教学,增进学生情感体验

只有将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才能到达感人的目的。人也只有有了情感触动,才能进行歌曲的演绎。人们常说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音乐在表达人的情绪、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语言或其它学科。当人们自发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情感时,便可以借助音乐作品展示自己的愿望与情感。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一种载体,更是人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感情的诵读歌词,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在教学《快乐的一天》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清唱歌曲,使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形成的初步印象。之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并依据歌词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掌握歌词中所表达的意境与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再让学生体会歌词的韵律,将自身的情感体会投入其中,运用轻快、欢乐的语调进行朗读,最后为学生配上歌曲的旋律,与学生的愉悦情感进行融合,使学生沉浸其中,加深情感体验与感悟。借助图谱,以趣激情。例如,在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图谱依据歌词的内容,选用小星星图标展示高低音和时值长短,能使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线条有更加具象与形象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解读图谱,挖掘图谱的内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感悟与学习。

三、辅助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规划能力

1.创编歌词,提升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歌词的改编,或增添或删减,改变歌词的内容,从而创造出新的音乐作品。之后让学生唱一唱自己改编的歌曲,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与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思维。

2.加入伴唱,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在进行歌曲演唱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如加入伴唱、伴奏,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音乐之美,通过为学生创设复杂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音乐教育是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美教育课程。在小学的歌唱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投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因素,教无定法,切不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冲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才能使每个孩子从歌唱中得到快乐,从歌声中得到发展,真正地快乐歌唱!

参考文献:

[1]钟华芳.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与歌唱教学的关系[J]. 艺术教育,2015,(11):163.

[2]张星玮.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5,(18):24.

[3]陈晓群.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78.

篇(2)

引言

音乐课堂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也深深体会到要实现我们的教育思想,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 40 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对音乐学科的热情,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而做到主动参与,全程参与,全体参与,自主学习。

1、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1.1丰富教学内容,拓展音乐课的生活平台

首先,在课堂上可以把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老师不再是单纯为了教而教,学生也不再是为了学而学,每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应该注重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培养。使音乐教学生活化,教师可以创造性的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例如:音乐与美术相结合,在学习六年级《飞来的花瓣》时,可让学生准备纸笔,将自己对老师的感情,在音乐背景的烘托下,在纸上描绘出来。在学习《粉刷匠》时,可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即兴做画,也可分成小组合作做一幅粉刷匠的图画。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在绘画中感悟歌曲的旋律与节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又如:可将语文与音乐相结合,在学习四年级《春》时,可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春的古诗词等文学作品,拿到课堂上来进行朗读,通过朗读理解小提琴协奏曲《春》,更好的感知春的形象。其次,可将音乐课扩展到校园活动中。使音乐的“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音乐体验。例如:可与班主任联系,在组织学生的少先队活动时,播放《快乐的小队》、《小小号鼓手》、《红领巾在召唤》等歌曲时,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歌曲中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更好的对歌曲进行理解。可以将音乐扩展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在生活中发现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例如: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在生活中“找旋律”、“找节奏”等活动,看哪个小组找的最多。还可以让学生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我为熟悉的歌曲换歌词”等活动。

1.2把握角色,让课堂洋溢和谐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创设出一个民主和谐,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把握和处理好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做为一名音乐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音乐赋予的特殊气质,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去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一名循循善诱的良师,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唱、敢跳、敢演,大胆创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更应是学生的益友,注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对于特长生或优秀的学生应给予赞赏与肯定,并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接受慢或有缺陷的学生不能带有丝毫的偏见与歧视,应耐心帮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消除心理障碍,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1.3让学生跳一跳、演一演

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或是歌剧都是现成的教材。进行这项活动之前,先要对乐曲内容有所理解。在设计动作时,尽量从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中引发想像,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不应以完全凭空想象的故事勉强和音乐凑在一起。以《龟兔赛跑》为例,我在引导学生欣赏完整个音乐童话时,让学生自己表演喜爱的小动物与音乐的播放相联系,如单簧管代表小兔子,黑管代表乌龟等,让学生听哪个音乐代表着自己,而后站起来表演。实践证明,这种活动一方面检验了教师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又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学生不仅从中体验到了音乐的乐趣,情感得到释放,而且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

1.4让学生改一改、编一编

选择合适、适当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创作、练习,编一编歌词,编一编律动,改一改旋律,变一变节拍等方式,学生能运用语言的直观更好地理解乐曲,能运用提炼出的音乐要素对比不同的音乐情绪与风格,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形象与特点。例如在教授《乃哟乃》一课时,在学生知道由“do.mi.sol”三音组成的旋律是好听的、和谐的后,我就出示固定的节奏让学生用“do.mi.sol”三个音进行旋律创作。《走进舞曲》中对小步舞曲歌词的创编,学生兴致很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形象地表现了乐曲内容,这些是学生们创编的歌词:嗨,我们大家唱起来,来,大家一起唱一唱,优美的音乐伴随着我们唱的多愉快,来,我们大家跳一跳,听,小步舞曲多美妙,优美的舞蹈,动听的音乐,大家真开心……课改的道路曲折而又漫长,我们在不断探索中前行。

音乐教育家张肖虎先生曾说过:“音乐教师要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与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改革,才能跟上教改的步伐,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实现音乐教育工作者最崇高的教育目标——用音乐塑造美好的心灵。以上是我对音乐欣赏课的一些浅显的认识,音乐是属于全人类的,音乐欣赏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培育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2、总结

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和理论对教学实践具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学会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广泛吸收借鉴多种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筛选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一节音乐欣赏课中,引导学生全面的认知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34-01

当下如何把握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群体不断热议的话题。新课标明确提出的理念是:音乐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的模式,要对课堂教学进行不断地提高和创新。最终达到的目标应该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知识和技能上有收获;让学生在认知上,从少知到多知;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下面是针对怎样把握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这一问题,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教学重点突出

音乐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是整堂音乐课的核心,教学重点必须突出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会罗列很多内容,短短的40分钟,因为内容多,往往会造成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过程混乱,学生不能掌握本节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而且,如果一味的罗列很多教学内容,学生的思路也会很混乱,这样也就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死板,教师也会觉得很累。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保证重点内容讲授的时间,其次是要以一种艺术性比较强的语言来简洁、明了地讲解。所以要想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学重点突出”,即先把握课堂的核心和主线。能做到这点,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可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不仅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而且也是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维和展开学生音乐想象翅膀的钥匙。语言的作用是任何教学媒体所不能代替的,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这门学科的美。

音乐课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亲切温和,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温馨;教师的肢体语言优美、和谐,学生便能从中获得启发。我觉得好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和组织性,并且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语速、语调和节奏的协调性。所以,想把握音乐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表达。

三、准确的示范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经常需要教师亲自做示范,教师的准确示范往往比教师用语言来描述省时省力的多,既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对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要求。特别是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需要音乐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例如:声乐、钢琴、舞蹈、朗诵、形体、话剧等等,需要音乐教师掌握相当全面的才能。所以,要做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让自己不断提高、全面、丰富。

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用教师亲自示范演唱或演奏来代替视频或音响资料,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当然,前提是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功底能驾驭课堂示范的需求。由此可见,音乐教师的好的示范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重中之重的一点。

四、教学环节层次化,教学方式新颖化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被吸引到课堂上,就必须设定好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教学方式也应该不断地创新。比如,小学的音乐欣赏课,学生在还没有养成静静的聆听音乐的习惯时,往往会觉得欣赏课枯燥乏味。如果所有的乐曲欣赏都是一种套路,学生大概在上一两次课时还会有些兴趣,之后就会渐渐失去新鲜感,使得欣赏课越上越枯燥乏味。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自我创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创新出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照搬教案或教学视频,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吸取别人教学中的精华,不断改进,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进步。

另外,“学生是主导,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要贯穿课堂的始终。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从内心形成对音乐知识真正的理解。比如,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如模唱乐曲主题片段,用肢体为音乐打节奏,或用自己的创造性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等等;在学唱歌曲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出旋律、节奏或歌词的规律,自己来划分乐句等等。当然,在学生完成了这些任务后,教师要给予评价或总结,深入讲解怎样来划分乐句或怎样找出规律,是根据谱面上的特征还是歌词文学上的特征,让学生有更深入的准确的了解。

综上所述,我认为,音乐教师必须注意从教学重点、教学语言、教学环节、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在音乐认知、技能、审美和情感上获得协调发展和提高,最终有效达成音乐课程的目标要求。

篇(4)

在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中,器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内涵解读、创造都有重要作用,这也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目标。在音乐课堂中加入适当的律动和舞蹈,当然少不了器乐的配合。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应用在学习器乐上,一旦学生的兴趣打开,注意力自然会集中到音乐课堂上。而且,器乐教学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一定作用,也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要求。

一、器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器乐学习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是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主体性的。不能因为是小学生就对音乐课堂敷衍了事,或者是教师教,学生一味地跟风模仿。这很容易让原本丰富多彩的课堂陷入枯燥的氛围。器乐演奏进入音乐课堂,让小学生和教师对音乐课堂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口琴、笛子、手风琴、小提琴等一系列的乐器都是如何发声的,不同乐器演奏一首音乐是什么感觉,都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音乐课堂是学生在兴趣指引下的学习,是充满快乐的。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自我表现意识

学生想要学到知识,建立知识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碰撞,在音乐领域里就是让学生融入音乐的世界里去,那么器乐作为感受音乐最重要的符号,不得不存在在音乐课堂上。当学生真正触摸到实实在在的乐器的时候,会通过与乐器相关的活动而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如果有学生发现乐器的深层奥妙可以尽情展示,与大家分享,这也有利于学生表现意识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3.有利于创造和谐学习氛围

其实在音妨煊蚧岢鱿制氤、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很多形式是需要学生之间的协同作业的,这就需要学生经常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参与。在这样的群体参与的音乐活动中,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更需要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这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很有帮助,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关系,那么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随之出现,学生的音乐潜能也会在这样的氛围里被激发。器乐在音乐课堂就像磨合器,增进专业活动的同时,也增进情感共鸣。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器乐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任何一种乐器的学习都是对所用感官的调动,学生的反应也会更加灵敏,智力进一步开发。而且,在真正的演奏过程中,可以诱发学生的很多思考,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促进小学生爱好器乐的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化

器乐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器乐示范讲解、器乐演示、器乐合奏指导和器乐综合训练等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而且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时,都要适当地加强趣味性和游戏性,这可以缓解课堂枯燥氛围,也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2.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每一次器乐教学,教师都可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适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这也让学生在学习无措的时候,获得一个强心剂。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需要向周围的人寻找肯定的关键时期,适当的奖励会提高学生对器乐教学的兴趣,这也避免了小学生意志力不强在音乐器乐教学中体现。

总之,器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历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教学治理,使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当然,对于器乐在音乐课堂的应用,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地附和教育改革的目标,更应该让学生在音乐课堂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高一开设《音乐鉴赏》这个模块对学生来说,内容还是很深的,但我坚信学生一定能克服这个困难,因为一开始我就发现高一学生比较喜欢音乐课,他们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我对教学有了信心,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我在上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前,把合唱曲《欢乐颂》的简谱、五线谱对照表印发给学生来视唱,这一做法使他们觉得视唱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难。而后我又打印几首学生熟悉的歌曲的简谱、五线谱对照表给他们课余时间学习,如《梦驼铃》、《康定情歌》、《小白杨》等。把每个班分成几个小组,由班上音乐基础相对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当组长,带领组员学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间的比赛。除此之外,我还和学生一起研究和讨论相关的音乐课题。如民歌和创作歌曲之区别,你了解哪些外国音乐大师和他们的作品等等,通过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的师生互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突出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听觉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我认为音乐课不是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单纯的“听”,而应该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利用多通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听多遍同样的音乐而不觉得枯燥、乏味,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对这段旋律已有了较深的印象,此时他就会感受到音乐的美了。

让学生多通道主动参与音乐欣赏的手段主要是身体感官的综合参与。即听觉、视觉、运动觉、言语觉、心灵综合参与等。具体运用的手段有很多,如:提问后思考中听、结合画面听、随乐打节奏、随乐即兴跳舞、配乐诗朗诵、演唱演奏主题等等。

三、抛砖引玉,剥离困难,让学生领会高雅的外国古典音乐

高中课本里面外国作品占的比重较大,但学生对外国音乐知之甚少,个别学生甚至对外国音乐产生了抵触情绪。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认为任何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之水,西方音乐与基督教和宗教音乐联系密切。如果我们对基督教及其宗教音乐没有充分的认识,就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和欣赏西方古典音乐。于是,我就来个抛砖引玉,从最原始的、原汁原味的宗教音乐、舞曲、民谣的欣赏入手,并配与对各国风土人情的介绍,让学生消除地域的隔阂,对外国音乐有个初步感性的认识,渐渐地学生从最初的好奇到引起注意到发生兴趣,有效地消除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抵触情绪。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方古典音乐,我引用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创作过教会音乐,如海顿的《纳尔逊弥撒曲》,莫扎特的《C小调弥撒曲》、《加冕弥撒曲》和《安魂弥撒曲》,贝多芬的《C大调弥撒曲》和《庄严弥撒曲》,名家名曲让学生在高雅的音乐殿堂里畅想、遨游、熏陶。

四、培养学生善学勤思、主动探究的习惯

音乐是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给他们一些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体验;给他们一种条件、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去前进。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我不是抛出一连串课前设计好的问题给学生,而是问他们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再让他们猜一猜,老师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然后,师生共同带着最想了解的问题去聆听音乐。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是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去灵活的组织教学,给学生的感觉是教师理解尊重他们,能根据他们的愿意来进行教学,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一下子充满兴趣。第二个问题的设计表面上是让学生猜教师的想法,实质上是我对学生提出了听音乐的要求,但我巧妙的运用了猜一猜的教学手段,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从而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善学勤思、主动探究的习惯。

篇(6)

何为改革?没有困惑、苦恼,甚至彷徨,说明改革还未真正起航;没有问题和挑战,说明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争论、甚至反对声,说明改革还没有触及问题的要害;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一定伴随制度重建,一定冲击文化传统,一定触及人的心灵。传统单一枯燥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升,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教学变成主动参与,这让我们的音乐课堂顿时充满活力,气氛异常活跃,让人深陷其中,不忍下课。在庆幸新课程理念带来的欣喜成果之时,我们发现了它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应该更加努力,认真研究、探索,不让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因此,在音乐课堂中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成为每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值得深思的紧迫性问题。

一、如何进行小学音乐基础性教育

对于小学音乐的基础性教育,我们应该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因材施教。新课程改革后,把音乐与故事及游戏相结合,并适当利用多媒体,多元化实施音乐教学,成为课堂的必需品。改变枯燥是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行动,借此让学生在音乐课堂玩起来,使他们融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境中去切身感受。这样寓情于理、寓理于情和寓情于境,寓境于情能让他们对歌曲的含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正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1.低年级的游戏音乐教学法

正如在开始小学低年级《时间像小马车》的教学之前,我会先提问同学们:“在你们的心目中,时间像什么呢?”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畅所欲言。然后开始引出当天的教学课程――《时间像小马车》。而对于《时间像小马车》的教学,首先,我选择先给学生一个比较全面的视听享受,这时候多媒体就要发挥作用。比起机械地学唱,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多媒体教学就显得生动而有趣。等歌曲表演视频播放完毕,这首歌曲在同学们脑海中已经有了大概的印象。这时我会让同学们看一下时钟。然后,让同学们把桌椅挪到边上,空出一块地,让他们排成两排。开始教他们骑马扬鞭的姿势,以及边扬鞭边双替踏地的动作,这个动作就好像马儿在奔跑。接着,我清唱,他们跟唱。等学生歌曲练熟点了,开始播放多媒体的伴奏,并让他们把唱歌跟动作一起跟上。听着他们清脆的歌声,看着他们灵活的舞步,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带给音乐老师成就感呢!一堂课下来,学生对于这样蹦蹦跳跳、唱唱闹闹的场景显得十分适应,气氛活跃,也配合得极好。瞧,音乐停了,他们都还在那边骑马扬鞭似的欢乐地跳着,个个小脸笑得跟朵花儿似的。末了,我特意留了5分钟时间,又让同学们看了一下时钟,告诉他们这堂课就要结束了,对比刚才看时钟的时候,时间是不是过得很快呢,就像今天的课程一样――《时间像小马车》,同时告诫他们要好好珍惜时间,不然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溜走了,什么都没剩下。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唱这首歌,而且还让他们懂得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意思及道理,更让他们乐于接受,音乐教育的目的便已经达到了。

2.高年级的联想音乐教学法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蹦蹦跳跳实在是太小儿科了,他们需要更高层次的锻炼,这便是开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我在教《牧童》这首歌时会提前让学生根据他们所想象的、心目中的牧童形象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并告诉他们答案不是唯一的,鼓励他们描绘与众不同的牧童形象。这个布置让我和同学们收获颇多。课上,同学们纷纷奉献了自己收集的资料。有纯文字的,有图片的,有视频的,还有同学们联想到的相关歌曲的。我先选择了图片的展示,其中有清清的河水边,牧童一手牵着牛儿一手调皮拨弄莲花,尽显童真无邪的可爱画面;有在云雾缭绕的深山牧童骑在牛上若隐若现的墨水画图片;还有在广阔的草原上,牧童一边牧羊一边读书,满脸严肃似乎在思考问题的图片等等。然后由于时间关系,我还选择了学生觉得有相关联系的歌曲《放牛班的春天》给学生欣赏。同时就学生为何选择所共享的图片做了答记者问式的采访,这样的形式可比提问效果好得多。就拨弄莲花的图片,选择该图片的学生觉得他对于牧童的形象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这样调皮可爱的画面;选择深山牧童的学生觉得,以前的小孩子很可惜都没书读还要帮忙放牧,自己有这个机会应该要好好读书;而选择草原牧童的学生是因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选择了这样的图片……同学们因一首歌曲而引发的看法、想法并且还联系到了自身的情况,这已经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的过程了,更是获取知识、情感培育与体验的过程。

二、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寓教于乐

篇(7)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开展音乐学习是我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为了组织小学低段学生开展有效的音乐学习,对于每节课的设计我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音乐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此,我进行了让生活走进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有效性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联系音乐和生活

在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情境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我事先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每人头上包好头巾。我说:这里是一只大摇篮,你们是45名可爱的宝宝,让我来做一回这么多孩子的妈妈吧,轻轻地躺下,摇,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篮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孩子,你们,也是在摇篮中慢慢长大的,想看看老师小时候睡过的摇篮吗?(推出摇篮)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坐在摇篮边把我摇大的。接着,我让孩子们坐在摇篮边轻轻地摇,他们立刻进入情境。你摇得多温柔啊,真是位好妈妈,我走近学生及时评价,顺便把摇篮中的娃娃奖给他。就这样,孩子们边摇边聆听,边摇边跟唱,感受到了歌曲的优美、温柔、安静,并认真、用心的思考、讨论,如何给小宝宝唱歌,哄她睡觉。他们控制音量,调整情绪,为摇篮中的小宝宝唱歌。并律动感受:第一段轻轻拍孩子,第二段轻轻抚摸孩子。

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感受音乐实践的必要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音乐的魅力。

二、捕捉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

音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学唱歌曲,偶尔有创编的任务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难的。首先,他们积累的词汇很少;其次,他们写字很慢,创编歌词往往要花很长时间。这样就没有时间来表演歌曲和拓展歌曲了,所以老师们常常省去了创编歌词部分。我通过不断在平行班的教学尝试中发现,其实,生活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最近,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二年级的唱歌课《不再麻烦好妈妈》,而且歌曲有创编歌词的要求。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学会了歌曲,还剩10分钟时我让孩子们创编歌词,就遇到了这个难题,直到下课时只有几个孩子写出了两三句歌词,很多孩子根本就没写,竟然玩起来了。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写呢?他们委屈的说不会写。课后,我认真分析了原因,主要还是我没有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直接让他们创编歌词。孩子们不知所措,更何况有很多字不会写。接下来的一个班,同样的创编我先让他们把平时生活中帮妈妈做的事儿说一说,然后再出示一些劳动的图片来引导,最后让他们在伴奏音乐中直接唱出所编创的歌词。结果与上一节课大相径庭,孩子们很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没有将歌词写出来,但伴奏音乐刚停,就有孩子举手,在我的伴奏音乐中,他们中的很多人井然有序的将四句新歌词都唱出来了。我当时忍不住对她们说,你们太有才了。更有孩子将妈妈换成了爸爸、奶奶、爷爷,而且主动来表演。

三、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教学难点

篇(8)

当前音乐课的教学目标之所以会出现模糊、偏差等现象,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教师没有认真研究音乐课程标准,对其中的要点没有了解清楚。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必须从研读新课程标准入手。

尽管新课程标准已经颁发了好多年,大多数音乐教师也已经逐渐地接受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种种新理念、新观点、新措施,但仍然有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一时间难以适应,导致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无从下手。也有的教师如盲人摸象,对课程标准的研读敷衍了事,或浮于表面,或浅尝辙止。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现象。

笔者曾经听了这样一节课,教学的内容是《中国民族乐器介绍》,这位教师用去了大量时间,让学生去寻找、探究中国的民族乐器,并在课堂上摆出一些民乐器让学生尝试演奏。整堂课学生兴趣高涨,气氛热烈,参与热情极高。但透过这热热闹闹的表面想象,我们不妨冷静下来,思考一番:这节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应该让学生从这节课中学到什么?难道就仅仅是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乐器有哪些,以及如何演奏吗?很显然,不仅仅如此,而是应该让学生纵向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史,感受中国音乐发展史的主要成就,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因此,教学这节课时,应该重点让学生多欣赏一些由民族乐器演奏的名曲,如笛子独奏《百鸟朝凤》,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等,由此了解民族乐器的特点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研究并遵循课型的具体特点

音乐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演唱、欣赏、器乐、乐理等课型。由于这些课的教学内容侧重点不同,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应该随着课型的不同而不同。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于这是一节唱歌课,那么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听唱、感受等手段进行学习,体验歌曲所蕴含的艺术精华,并学会完整熟练地唱国歌。但如果把这首歌放到音乐欣赏课中,那就要根据欣赏课的特点重新制定教学目标,弱化演唱部分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通过倾听、欣赏,或者跟唱等手段充分感受歌曲,体验词曲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整体感知民族解放运动和革命战争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这首歌在当时乃至现在、未来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感悟音乐作品所蕴藏的巨大魅力。

三、纵观整个音乐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篇(9)

二、动一动,从动中体验音乐。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也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如何使这些内容的教学有乐趣、有创造性,并真正具有音乐性,能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音乐教学审美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师也常常因为孩子们课堂上好动,不专心听讲而烦恼。为什么不将孩子的这种天性运用于课堂活动之中呢?在一节音乐课中,为了组织学生仔细听音乐并分辨出其中的主题音乐,我让学生每人手里拿着一张旧报纸,听着音乐,并随着音乐的节奏有规律地抖动手中的报纸,当听到重复出现的主题音乐时,则撕开手中的报纸,撕了几次则表明主题出现了几次,这时孩子会精神高度集中听音乐而完成手中的动作。这样的活动是孩子们生活中喜欢玩的游戏,将它运用于音乐课堂中,既让学生玩得高兴,又完成了教学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从孩子熟悉的生活出发,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从先前的生活经验里获得音乐情感体验,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一定能碰撞出音乐情感的火花。

篇(10)

新课标提出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试想在小学阶段,如何在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做到"动静结合",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决定了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要"巧"、"精""活",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下面就结合几个案例来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巧评价激活学生自信

案例:教授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册第四课歌曲《小白兔乖乖》一课时,学生们刚刚聆听完教学光盘的范唱,这时,忽然最后排xxx同学嘟囔了一句:"咦不是这样唱啊?"鉴于平时这位同学上课一向都不主动举手发言,于是我问:"xx同学你听过不一样的《小白兔乖乖》吗?""幼儿园里学得跟这不一样"。在我的鼓励下,这位学生当堂唱了一下他以前学的《小白兔乖乖》,当他唱完后,我马上边为他鼓掌边评价道:"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一下子就听出了这两首曲调不同的地方,你的小耳朵可真尖啊!让我们一起来为他鼓掌吧!"然后就着这个"插曲",我请同学们把曲调不同的乐句进行了对比,让学生更加准确的学唱歌曲。而鼓励同学表演唱时我特意让xx同学来当小老师,纠正同学们的错误,结果一节课以来xx同学听、唱得特别认真,从此以后每节音乐课都非常积极的回答问题。

分析:这个课例主要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针对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歌声或嗓音不自信;喜欢上音乐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现象,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通过评价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最棒的,只要自己敢唱、敢想、敢说、敢动,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同学的认可,一句真诚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二、巧评价激活课堂气氛

案例:在教授歌曲《闪烁的小星》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手号演示歌曲,相信小学音乐教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手号比较慢,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因此在正式上课前我提前将学生分为六组,分别是Do队、Re队、Mi队、Fa队、Sol队、La队,并宣布本节课的评价规则:看这节课哪个队手号演示的准确率最高,哪个队的表现棒,而评委完全由队长和表现突出的学生担任,这样一来孩子们学习手号的积极性可高了,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示范。就这样先一起复习原来学过的手号,学习新手号"La",然后每一个乐句都是小练习,引导学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练习和检查,然后一句句进行比赛,看看哪个队能够获胜。当各队分别展示时,我指导其他队的学生也像老师一样来对同学加以评价。开始学生们往往用模糊的语言如"不错"、"不太好"等进行评价,经过一番指导,学生的语言生动亲切起来了,有的学生评价道:"xx做的手号很准确","xx队还要再加油","xxx做到新手号时有些跟不上了"……慢慢的,学生的评价由敷衍或找缺点逐步转向客观性评价,甚至是向欣赏同学方面努力了。就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精力特别集中,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了,课堂气氛特别好。临下课时六个小队中有三个队的准确率达到了95%,有的孩子们还迫不及待的试着用手号演示其它的歌曲了。

分析:以上课例体现了学生互相评价。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也比较多,低年级的学生往往都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其他同学,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既能使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又能看到他人的优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学生的评价语言需要教师去耐心的指导,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水平,不能急于求成。我发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后,课堂气氛活跃了,也更和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三、巧评价激活学生思维

案例:在教授歌曲《在农场里》时我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歌词的创编,在学生中间巡查时我发现一个小组创编的又快又好,于是我请这个组长向大家介绍经验,她想了想说:"我们小组,每个人想出了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就很快完成了。""老师,我觉得我们组编的很好。"另一位组员补充道,"我们第一个创编好了,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还一起唱自己创编的歌曲呢!"听了他们对自己组创编情况的评价,我又让没有完成的小组进行自我评价,"我们组没创编好,主要是谁也不听谁的,还都在说话。"对于他们能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及时给予了肯定,然后再延时2分钟,结果不一会就都创编完了,而且还都特别注意了不跟其它组雷同,接着我又鼓励他们进行了表演唱,学生思维更加的开阔。

分析:这个案例体现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逐步向具体性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找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表现力在轻松、民主、欢乐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的鲜明旗帜下,我们小学音乐课堂更应率先做出榜样,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创建和生成更加积极有效的课堂,让学生自由地徜徉在音乐世界,并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真正快乐地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地理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下一篇: 中医学基本知识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