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4 10:31: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保护环境的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景观设计相关介绍
(一)园林景观的相关介绍
园林的定义,在我国范围内为: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水体、植物、建筑、地形等事物的综合布置,提供给人们观赏的环境综合体。园林景观主要是利用土地及其上面的建筑物、植被等构成具有一定艺术特色、形态、环境艺术的综合体。我国园林景观类型按其基本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软质景观。其构成元素为软质物质,例如:植被、水体、风雨、阳光、天空等。第二、硬质景观。其构成元素为硬质物质,例如:栏杆、墙体、地面、景观构建物等。软质景观一般具有自然特性,硬质景观一般具有人造特色。城市园林景观是给城市增添一道风景和特色的美好事物,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自然气息、实现对生态的有好保护。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介绍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地形一般为陆地和水体两类。园林景观设计的美学特征、空间布局、整体规划设计等,以及保护环境功能的大小,都与园林景观设计有关。其设计原则如下:(1)因地制宜。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协调地形与环境的关系。在能够和分析地形、给排水、种植植被之间的关系,使得设计出的园林景观与自然融为一体。(2)因景得宜。地形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很大,是设计的基础。需要对地形进行综合规划。将不同的地点与环境条件进行灵活组合,充分利用自然美景,合理规划,使得景观设计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3)随势生机。在同一块土地上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就需要合理改造地形,规划和组织空间景域,创造出不同的效果。(4)具有人文和艺术特色。园林景观是人为的艺术加工品,呈现出多元化的美,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遵循园林美原则,使得其人文气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二、园林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的共融
(一)园林景观设计促进对环境保护
现阶段全球环境日益恶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提升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和谐,是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园林景观设计是应对环境恶劣问题的一项举措,它建设的目的就是改善环境质量、制止环境破坏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对环境保护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园林景观设计必然是基于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改造和优化基础而落实的策略。之所以引入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所以,在实施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引入大量植被、水源,通过一定的设计元素,综合人文理念、环境保护思想、艺术元素等,实施现代化艺术景观设计,以此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在大量植被被人们栽种、培育和养护的一系列过程中,所产生的无形效益就是对环境保护的促进,园林景观设计完成之后,居民、游客等不忍心破坏植被,由此也可以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关注的展开。所以,只有在加大力度投入园林景观设计施工与管理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二)园林景观设计能改善环境质量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用到大量的植被,包括花草树木等。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的呼吸作用能够带来新鲜的氧气,同时对吸收粉尘也有帮助。实施植物造景措施可以对当地水土保持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对涵养水源、预防洪灾也有一定作用。如果在坡地土地上种上花草,那么就会减少大雨过后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基于水土保持作用为前提,应该选择那些生长比较稳定、具有较强储雨能力、枝干高粗、根系深广、溪水能力较好的落叶层种类的树木。由于它们具有固定土、石的作用,所以能够提升该地区的渗水性,植被能够很好地 保持水分。根系深广的主要有这些植物:水杉、枫树、柳树等。这些植被能够很好的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也能有效减少对河流、湖海地表径流的污染。
(三)园林景观设计改善城市生活质量
园林景观设计中含有大量的植被,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大量氧气,呼吸二氧化碳,而起到改善城市空气的作用。对于城市粉尘也有一定吸附作用,提升空气质量。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够起到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辐射的作用。生态园林设计的原则下,模拟群落结构,保护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各种群落能够利用资源、时空条件等进行相互补充,使得生态系统逐渐趋于稳定。园林景观设计将景观、生态与人的生理、心理感受进行综合分析与考虑,运用和谐的节奏、统一的韵律进行美学协调,给人以丰富的美学感受。
三、总结
园林景观设计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园林景观设计能很好的促进人们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其本身设计、施工与养护能够实现促进环境保护的作用,也能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能够更好的展现一个城市的特殊魅力,具有美化环境、加强视觉审美,实现人文性、景观性与观赏性作用,对于改善环境,保护环境资源有积极推动作用。园林景观设计是生态合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关键举措,我们要不断加强深入研究和改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走在马路上,随处可见到这种类似的警示标语,来提示人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见,在公路设计中的环保因素已逐渐的被人们所关注。公路建设事业是国民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将对一个国家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公路工程建设固然重要,但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视。环境污染的影响是远期的,是不容乐观的,我们要正确的面对现在存在的问题,努力的去改善、去解决。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拥有一个舒适、有益的空间,我们才能更好的去生活,去工作。保护环境,不单单是为了美化市容,更是为了我们人类自己,帮助我们自己营造一个更好更优的环境。以下对公路设计中环保理念的应用进行了几点论述。
1.公路建设中环保理念的应用情况
保护环境一直是社会各界所发扬传唱的热门主题。为减少公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公路施工带来的环境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我国已提高了对公路环保的重视,并且在环保理念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我国在交通设计中环保理念的应用起步较晚,早期的公路设计中,项目的经济效益往往放在首要位置,而环境保护方面一般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发生,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渐渐地,公路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国家对环境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环保理念在建设事业中开始受到关注。交通部先后颁布了一些关于环境管理的法规条例,进而促进公路建设中的环保工作。近年来,环保理念在我国的公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例如智能交通技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绿色生态技术等一系列的环保节能措施应运而生,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基本达到了公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给人们呈现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绿色环境图。
2.公路中的环境保护
2.1公路环保的意义
公路中的环境保护是以实施可持续发展为基准战略,决策与开发公路建设活动的一种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公路中的环境保护是指人类自觉地、有公共意识地去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防止周边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公路中的环境保护是以建设中的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等各个阶段为着手点,根据各有的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让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2公路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所谓环境影响问题是指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不利于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种现象。
公路建设势必会伴随环境污染,环境遭受到破坏,人们的生存空间就得不到保障。在公路建设中如何会产生环境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施期会对附近的工作单位、居民造成噪声污染,尽可能的相互协商,安排和调整合理的施工时间;2周边的山区公路要谨慎考虑地理环境与安全环保因素的影响;3风景观光区、自然保护区应特别注重对稀有野生动植物地带、自然景观的环境造成的影响;4含有油类物质、化学成分的建筑材料、沥青等在堆放或排放的处理上对河流或民用水井带来的影响;5在雨水充沛的地区,及时设置排水设备,防止发生滑坡、冲塌等现象;6公路通车营运期间,车辆及行人对公路沿线造成的环境影响。
2.3公路的环境保护工作
2.3.1对空气的保护工作
(1) 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灰状材料要加以遮盖,避免造成粉尘、扬尘污染。
(2) 公路施工的拌和站、堆料场不应集中在居民区、学校等人多的公共场地,应设在空旷地区。
(3) 铺设沥青路面时,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学校、居民区、医院等环境敏感地带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符合环保要求。
2.3.2对声音的保护工作
(1)公路施工商主动与附近的工作单位、居民进行协商,安排和调整施工进行时间,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2)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施工人员,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安排人员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噪声的接触时间;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在最低声级的水平。
(3)在居民住宅区附近道路施工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3.3对生态的保护工作
(1)在清理现场,便道建设时, 要考虑周边沿线的自然文物景观是否受到影响,尤其是公路穿过旅游区域或旅游景点的情况,会对交通安全、对司机、乘客的旅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要想办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2) 在平原地带筑路时,会出现占用农田、取土挖毁耕地等问题,对农民生活造成影响。在施工过程要采取边开挖、边平整的方式,施工完毕后要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3)在雨水充沛的路段,要及时设置排水设施,避免边坡产生崩塌、滑坡等现象。
2.3.4对水的保护工作
(1) 对那些施工机械、车辆要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漏油现象发生。严禁将施工垃圾、废油等随意扔入水体。
(2)工程施工场地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粪便等应集中处理,不得直接排入水体。
(3) 含油类物质、化学物品,沥青等不得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
3.公路建设中建立环保意识
3.1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通过制定法规条例、举行大型会议的形式,大力宣传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推行环境保护社会监督员制度,加强舆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和推进,广泛听取好而有效的意见和建议,扩大社会公众参与范围,让全民都行动起来,每个人都出一份力量,为了国家的美好形象,也为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增添一份光彩、一抹绿色。
3.2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共意识
正确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贯彻和落实环保的教育工作,统一思想,不断创新,引导人们新的理念,加大全民参与环保的力度。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完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风气,积极开展全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全体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公路建设服务,为自然环境服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其中城市规划设计是关乎整个城市化建设水平的关键。一个城市的发展,首先就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只有这样城市发展才有章可循、有路可走。近些年来,城市建设的发展与进步,也给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重要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就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开始注重环境的保护工作,切实将城市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从而实现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环境保护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严重
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主要污染之一。 污染物主要来自燃料的产物,它的污染产物的主要原因,主要来自工厂污染气的排放,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其次是汽车的尾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汽车对于现代人来说已是平常事,如今道路堵塞主要是小型汽车的高速增加,也增加了对大气污染的力度;再加上各类化学农药的使用和高速增长的城市家庭能源消耗等,都对城市的污染雪上加霜。 给空气中增添了有害成份,造成了严重污染。 使我们对城市规划中都要考虑城市能够容纳的指标,也反映当前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
2、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当前,我国水体污染问题日渐严重:一方面垃圾量逐年增长,而且几乎都没有达到处理和排放标准,这些己经影响地下水源的质量;一方面污水排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不少不加处理的污水就排入了水体中,造成对水环境的破坏。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己超过半数以上河流受到污染;近八成的地面河流己经不符合饮用水水源的标准;地下水中更是近五成受到了污染,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供水危机。
3、固体废弃物污染突出
不要小视城市中的固体污染物, 固体污染物可分为生活垃圾、工业固体污染物及危险污染物。 虽然这些固体污染物有的也是财富,但这些固体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不会成为财富,而且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会对于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固体污染物对城市的污染,除了工业生产的原因外,主要来自当前人们生活习惯,这与如何处理固体垃圾习惯有密切关系,另方面与工业发展仅注重产业利润,忽视环境保护,大量将工业固体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丢弃离不开,固体污染自身拥有大量有害物质,一旦处置不当,就会是有害物质渗入土壤,污染土地,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危害,这种危害造成的环境、生产、健康问题将无法预测。
4、噪声污染的防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噪音污染在现代生活中也变得不容忽视。尤其严重的是交通污染,由于汽车的拥有量,在人民生活提高中得到成倍的增加。 使汽车噪音污染日趋严重,尽管这种噪音可以分为高强度污染和低强度污染,虽然低强度污染对人的听觉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高强度污染给人类带来威胁确实很严重的,噪声污染不仅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类的身体健康。
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1、制定环境保护规划,促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规划中应当将环境保护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在内,结合城市自身特性、规模以及发展计划,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一系列调查分析,得出在城市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境保护项目。然后,就必须按照一定规划有步骤的实施,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优化生活的境界。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需要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只有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公用基础设施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满足城市生产、运营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例如,在保护环境方面,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污水节流管网的铺设、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等,都尽量将污染降到最低,最大化的保护环境。
2、坚持以人为本,使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要全面体现人民意愿,切实关注民生问题,比如交通、教育、医疗等,把最终落脚点放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积极创建宜居的民居环境,注重发展特色的地方文化,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加强基础设施规划,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同时,要致力于生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城市建设中要节约保护水资源,提升环保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生态城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
3、注重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性
首先,在对城市总体规划或区域规划时,要打破环境和城市或区域发展的限制.通过综合研究环境限制因素,科学合理的界定城市规模与消灭潜在的污染源,选择最为恰当的方案。其次,在对城区进行重整和改造规划时,应将环境质量的改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上。另外还需要尽力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实现适当的容积率和人口容量,降低居住密度。通过新增城市空间和绿地,改变用地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再者,在对郊区发展规划时,要重点区分非建设性用地的功能,以确定生态保护区。与此同时对生态敏感区、景观敏感区进行划分工作,使之避免城市化的消极影响,最终成为城市的后花园。
4、城市规划中的具体环境污染问题处理措施
4.1 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
对大气污染的治理,首先要重在工业的合理布局、减少交通污染气、绿化造林的完善。工业不能过度集中,工业污染物排放一定过好排放关,这需要政府出面,落实责任、提高重视。同时,可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工业污染气的循环利用;同时要要尽量降低汽车的污染尾气,同时要加大对燃料的研发,减少污染成份的产出。
4.2 加强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在对水污染综合规划前,必须知道其能够承受的污染物的排放量,才能够确定最有效的治理方案。这就需要通过对当前水污染的情况做具体调查,计算受纳水体的环境污染容量才能得到真实的数据.在整治水污染时,不但要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更要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工艺。具体来说就是,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不断增强污水处理效果,增加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总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净化水平。
4.3 加强对噪声污染的治理
对噪声污染治理的技术虽然已经成熟,但在目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采取噪声控制的企业和场所并不多。目前,针对主要产生噪声的来源地,一方面要加强噪声污染控制意识,提高施工方对于噪声污染灾害的认识和噪声污染处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监督机构要对目前城市噪声污染做好长期监管,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城市规划的时候主要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空旷空闲的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减少城市噪声。
4.4 加强固体污染物的治理
对城市固体应重点落实到污染物的处理方式上。 在城市规划中, 一方面需要建立专门的城市固体污染物回收再循环研究基地,针对城市中的主要固体污染研发科学的净化处理与再利用,另一方面,对于固体污染物的回收基地要根据城市地理位置进行专门的规划与设计。最终的治理方案的制定主要由规划负责。要以环境目标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区分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落实废弃物的处置指标体系,最终总结出治理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要高度重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二者协同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参考文献:
1.材料的选择对环保的意义
我们的工业产品是各种材料的集合体,有制造加工材料、核心材料、包装材料等等,如何从完成定稿之初就加以帅选和辨别是工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最能体现产品的本质特征。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产品都是工业设计的产物,产品本身的每一个零部件、材料都与自然息息相关,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它的使用本身就代表着环保指标.因此,在设计产品的环节中,如何使用对人、环境有利的材料,以及对材料的可回收循环利用,都是这门学科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应具备的现实意义。
2.工业设计具有强烈的方法导向,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
如何参与节能环保中来.例如,我们在设计一款水龙头或者马桶等产品的时候,从使用者习惯方面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很多的细节问题,龙头出水大小,马桶的水量容积率等都是可再设计的,而设计的目标在人的使用习惯,我们可以改变产品的结构、功能,从而更好的促使人们改变使用习惯,从而自觉养成环保意识。因此,工业设计不仅是制造某一个产品,更重要的是指向某种生活方式,通过使用产品本身,人们将养成一种环保的习惯,这需要设计者从一开始就具备环保意识,把整个设计贯穿在产品设计中,使其在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它的环保价值和意义。
3.工业设计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还在于企业及社会的关注层面
工业设计的生产主体是企业,包括了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这种环保设计氛围的倡导,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许多人关心的是生活的质量与品质。企业在设计产品中更多的将产品及商品引导到环保的理念上来,久而久之,环保意识成为一种企业习惯和文化,习惯使用环保产品,习惯产品中的节能功效,习惯使用环保的方法,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必将带动各个产业链良性循环,为整个社会的环保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4.设计师是工业设计的灵魂和主体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既体现在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也体现在其设计的作品和作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方面。设计师通常是一种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通过设计作品表达给用户与大众。要做到学会在浮躁中寻找灵感,大的方面作对人类负责任的设计,小的方面作对得起自己的设计。使设计朝着所谓的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健康设计,人性化设计等方向发展。
5.新技术的运用也是设计的创新
工业设计的物质基础就是现代科学技术。比如逆向工程技术对产品设计的创新就有着巨大的贡献。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具有对新技术的敏感性,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要想方设法转化为工业设计的要素,从而提高设计的科技含量及效率。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建筑行业迅速兴起,发展潜力也十分巨大,由于建筑耗能量大,会产生一定的污染,不利于生态的平衡,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对建筑中的环境问题越发的重视。建筑设计不但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还要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以代表新时代建筑行业的主流。建筑设计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将环境保护策略应用到此环节中,使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有了一定提升,并且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生态建筑理念的核心内容。
1.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
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指,设计师在设计时能够将自然融入设计,令两者有机结合,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渴望。两者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适应了人类回归大自然的需要。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万不得违背其规律,人类文明开始之初,对自然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但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翻天覆地,沧海桑田,但这不代表科技所取得的成就就能代替自然的作用;其次,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各种各样的压力随之而来,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心理学分析,人们在现代城市久了,容易出现疲倦的病症,而生态建筑则有原始自然的部分形态,如绿色植被的栽种,能够吸引人们,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一般而言,生态自然景观都有愉悦人心的功效,能够有效调节情绪,相关资料表明,绿色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精神压力。因此,有必要在建筑中引入生态景观;再者,有利于实现环境保护。由于以往一味地重视经济发展,导致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程度越来越大,如今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被大力提倡。通过建筑设计,把自然景观和社会景观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既能发展经济,又能实现环境保护。
2.环境保护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对环境保护策略认识不清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环境保护策略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和定义,致使人们在理解时也众说纷纭。环境保护下的生态建筑应该是建筑学和生态学的理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设计进行合理的组织,达到一种建筑物自身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效果,形成一个有机结合体。生态策略容易被做表面化理解,认为生态建筑就是在建筑物周围简单地栽种一些绿化植物,还有人将生态建筑误以为是引进大量的节能设施。这些理解多停留于其表面,对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内涵还缺乏一定的认识。
2.2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历史规律,在今后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在当前建筑领域,还常出现能源浪费的现象,尤其是装潢材料的选择,很多材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以致于在使用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威胁着生命安全,还浪费了大量资源。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
2.3对环境保护缺乏对实质的正确认识。
我国的建筑设计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建筑设计趋向于形式化,以致建筑物的作用显得华而不实。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观念是为了尽可能少的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重在对建筑设计实质功能的关注。但在我国的建筑界这种意识比较淡薄,影响着建筑设计中环境保护的实际应用。
3.环境保护理念下的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
3.1 方案设计个性鲜明
生态化的建筑设计使自身形象不断优秀,有利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完美融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需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以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本思想,以高新技术为具体手段,结合当地具体的地理优势,采取多种设计方法,准确把握设计尺度,使建筑错落有致,符合当地风情,且尽量和周遭环境互相融合,和谐共存。
3.2 基于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建筑设计策略
建筑设计是一个整体性且大型的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在对小环境进行利用的同时,如果不懂得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就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恶化。因此,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并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核心,使建筑设计以环境保护为基础,对自然的保护和利用采取多样灵活、系统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运用,进而对建筑设计进行集成。
3.3 基于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建筑设计策略
对于一个建筑来说,其使用的全过程就是能量与物质相支配的过程,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具有一定的循环性和有限性的特点。一个建筑的整体是材料、能量和环境系统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建筑环境中的材料应为循环状态,这就要求建筑师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进行建筑的设计,对建筑设计系统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合理的对自然资源进行使用,以减少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迫和影响。
3.4 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需提前做足准备,对当地情况做一个具体调查,选址应选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位置。在设计中,除了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处理好建筑、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对待新旧建筑物之间的矛盾,并对其进行科学预测,加以合理控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对公园进行绿化时,应考虑到回归自然这个主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保护原有植被,就势而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能源需求越来越多,建筑行业的耗能量相当大,由于能源利用率低,不但浪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有机融入生态策略,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达到节能减排、绿色安全的要求,这也是今后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提倡保护环境的同时,需牢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体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空间环境。建筑师应适应时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取生态策略,将建筑、经济和环境完美地结合。
参考文献:
[1]陈帼英.浅谈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建筑设计思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0):58-60
[2]吴强国.住宅建筑设计中可持续发展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1):47-49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环境问题也已经从区域化变为全球化的问题,森林覆盖率的减少、生物多样性的逐渐丧失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公路建设工程在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定的自然地表的生态平衡,也就是说,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于公路工程的环保工作要严格的进行,相关人员要从前期的工程设计阶段开始,综合公路项目施工的具体特点以及相关的地域差异,进行精心的设计施工以及后续养护等环节的实施细节,以此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公路施工建设对地域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
1、公路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资源污染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料,垃圾等由于监管不善会直接排入附近水域、土方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机械的油污,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等直接排入水中,都会对周边的水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
1.2、土壤污染
在公路工程的建设中还会大面积的占用土地,使沿路线的土壤固化,完全失去土壤功能,取、弃土场以及公路边坡在施工过程中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能,使土壤的有机成分和生物成份减少或丧失。
1.3、大气污染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尘土飞扬,施工机械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建筑材料如沥青等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可吸入的颗粒。相关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会造成严重的粉尘污染,对人体健康以及农作物产生严重的影响。
1.4、噪音污染
噪声污染是公路施工中影响人们生活环境的因素之一。公路施工对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这些噪声主要是来源于施工的车辆和设备。这些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特别是在村庄附近施工时对周围的百姓带来很大的危害,虽然说,在公路施工中有很多的噪声污染是可以流动的,但是在这其中,一定的工程施工的车辆数以及频次是和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成正比例关系的,所以在具体的公路工程的施工中,尽管施工的场地离居民的居住区比较远,但是在施工中高速行车时的车轮和路面会产生强烈的摩擦,就会导致发出较大的声音,再加上由于具体施工中的路堤比较高,这就会严重的造成施工中的噪声波及到很远的地方,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1.5、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现如今的社会建设发展中,对于公路工程的建设发展对于我国快速的提高城乡之间以及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物质集散速度,并且在同时快速的满足人们对物质的各种需求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是不能对公路工程的建设做到很好的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考虑,就会严重的影响到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2、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的要求
在公路工程的规划以及确定方案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拆迁道路,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减少耕地占用和村镇居民点、厂矿企业等设施的拆迁,从而减少对现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建筑施工工程要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采用合理的方式对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以及气候环境状况进行管理,有效的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3、改善公路工程建设,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3.1、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要全面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在选择线路时应全面考虑沿线的自然环境,城镇和农田,考虑在施工期及运营期可能对其造成的破坏,公路设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此来更好的减小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道路两侧的水土流失。对于公路的路基排水工程的设计要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避免道路经过水资源存储区域。
3.2、工程前期
在工程具体的施工前,要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开工前先进行地质勘探,根据公路施工的相关技术标准,同时结合公路施工的环保要求,以此进一步的优化公路的施工设计,尽量的保护公路施工沿线的生态环境。积极引进新设备工艺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
3.3、施工阶段
在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排水系统,畅通排水渠道,避免填挖施工中积水冲蚀坡面;在具体的施工中,对于多余的土方,要在选择土石方的堆放位置的过程中,最大可能的用来整理坡面,如果在施工中遇到必须要外运的情况,就要保证弃土不能破坏或者掩埋一些地表的植物,还要特别的注意对于弃土场的管理要保证在进行施工处理之外,还应该采取相应的绿化措施,以此来使地表植被尽快地得到恢复等等。具体措施有:
3.3.1、防止空气污染
建筑施工现场垃圾严禁随意抛洒而造成扬尘,要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施工时宜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碎砖石或礁渣铺筑临时施工道路面层,作业时,如有破损路面应及时修复,以免产生浮尘;施工现场设置专用储料库来存放水泥等粉细散装原材料,露天存放时材料表面覆盖遮蔽物,原材料卸运时采取防尘措施,现场搅拌设备要安装封闭式围挡和除尘设备;在施工中严禁运料车超载,作业现场应设置洒水装置,指派专人洒水降尘。
3.3.2、防止水污染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原料的搅拌应用要设置沉淀池,在施工中石子泥沙经沉淀后再排入污水管道;同时对于废水的回收,在回收后可以用于洒水降尘;对于路基方面,要保证在具体清除淤泥的表土时,要回收到路上进行处理;在具体的公路施工现场,还要设有专门的油漆、油料库,并指派专人妥善保管,以此来避免相关的油料以及油漆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3.3.3、防止噪声污染
在具体的公路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靠近居民区的施工项目的施工中,要尽量的避免对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的影响;在施工中如果遇到连续作业的项目,要提前向相关的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夜间施工的许可证明,以此来减少由于施工现场的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3.4、建立环保组织机构
在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已深刻认识到公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重要性,公路工程施工中,工程施工企业应预先制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方案,在公路工程中设置环保部门,工程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公路工程施工尽量不要扰动生态环境。设立环保监督机构,工程建设单位应设立环保监督办公室,积极配合工程所处地当地政府环保机构的工作,公路工程施工中对于不利于环保的措施和操作程序提出相应的意见,在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施工建设过程中,派专人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全程监督检查环保措施和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
综上所述,做好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对于公路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关的公路建设者要努力的提高公路施工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强化工程相关设计以及施工人员的施工管理,在具体的施工中尽量利用比较先进的工程施工技术,以此来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凤明.公路建设期的环境保护措施探析[J].交通标准化,2013,10:59-61.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001-01
引言
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促进村镇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的修订和完善,对村镇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遵守相关政策和规定,进一步加强存在环境保护工作,提高村镇建设的综合效益。
1 新时期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1.1 现状分析。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正确把握环境及法律政策变化的新动向,落实各项要求,推动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进步。具体来说,在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中,应该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节能减排工作,为村镇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通常村镇煤电行业的技术含量高、技术需求大。煤、电、油产业都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村镇循环经济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在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背景下,需要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让节能和环保责任制得到强化、节能和环保的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将降低村镇企业的能耗,节能与村镇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村镇建设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增强。
1.2 存在的不足。例如,污染严重问题,近年来,乡镇企业取得较快发展。但是,它们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此外,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也给村镇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
2 新时期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2.1 保持村镇的景观特色。不同村镇地区的乡村景观,都有着自身特色,有着鲜明个性。在存在景观设计时,要保持这些具有特色的景观,对其进行继承,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镇,对他们具有民族特色的景观和风土人情,在村镇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将这些有民族特色的景观与村镇景观有机结合。此外,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时,要适当运用现代设计技术和高科技手段,考虑当地居民心理接受和认同感,防止破坏当地具有特色乡土文化,保持乡村景观特色,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村镇景观,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2.2 注重村镇建设的生态与节能。生态节能也是村镇建设必须树立的理念,这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不仅在设计时需要树立生态节能理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建设时更需要采取措施,做好村镇房屋建设、采光、供水、供电等工作,在保证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同时,做到生态节能。 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它们对村镇建设效果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在村镇建设中,必须落实环境保护理念,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2.3 提高村镇建设的艺术化设计水平。村镇建设中,需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运用人性化设计方法,加强对存在环境的保护工作,在促进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中要运用人性化方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方法和模式,有利于村镇景观的生态化,也有利于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2.4 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尽管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但在能源和环境政策出现新变化,新动向的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村镇建设的节能和环保水平,今后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例如,推行村镇企业负责人环境保护制度,乡镇煤矿企业、电厂粉煤灰以及产业延伸环节中废弃物,应该采取循环与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创建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的村镇提供技术支撑。此外随着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脆弱性愈加显现,低工资、低成本、高投入、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不具有竞争优势,这也是造成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相关的调查显示,近些年来村镇建设发展较快,对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农村劳动力和农业技术较往年并没有较快增长,由此引起供求不对称,很多地方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受到制约现象,必须采取完善措施,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2.5 重村镇建设的环境保护及创新工作。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利用村镇的人才、资金、技术优势,落实能源和环保法律政策要求,加大风能、太阳能开发和利用工作,提高村镇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教育,推动乡镇企业所有员工水平和综合素质。抓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在能源领域,主要是重视技术研发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节能水平,促进能源得到有效利用,并注重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法律法规的新变化对村镇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完善相应措施,把握好环境及能源法律政策变化的新动向,以更好落实这些规定,提高村镇建设以及环境保护水平。
3 结束语
总之,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关注国家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法律政策的变化发展情况,认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加强科研,推进技术创新,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村镇建设及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在村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提高村镇建设的环境效益,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蒋世昌.现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企业导报,2013(7),22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正文:
1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城镇居民垃圾污染问题显著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在城镇化建设中,对于生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处理不到位,比如污水处理。在城镇中,很多的地方都没有妥善的处理好污水,并且缺乏对这方面的重视,相应的设备建设、技术力量也不足。就目前的具体情况来说,在城镇建设中,生活污水根本就没有处理,更不要提科学处理,这样的污水就被排放到土地、江河里面中去,其中存在不好的成分会严重的影响土壤的质量、水源的质量,极其不利于植物、动物和人们的居住生活,破坏了生态平衡。
1.2城镇工业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工业发展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因此,在城镇建设中,工业的建设和发展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但是,在发展中,城镇企业的发展模式是比较简单粗放的,只是一味的注意经济;利益,而完全忽略了污染问题。在工业发展中,其规划和管理都比较片面且不是很有效,在污染问题的处理上没有足够的注意,资金的投入也不是很多,导致工业污染很严重,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1.3养殖场粪便污染较为严重
对于发展而言,不可能是单一方面的,目前的城镇化发展很全面,在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也很快,特别是养殖方面。在城镇的周边郊区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养殖场,并且养殖的内容也是丰富的。但是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同样也会到来环境污染问题,比如一些动物的粪便问题,如果不妥善处理,就会严重影响到周围的空气、土质等,为环境的保护带来阻碍。如果粪便不好好处理,粪便会被农田吸走,过量的养分对植物的生长很不利,甚至会导致其死亡。此外,一些养殖场的粪便处理技术可能不是很完善,没有合理的利用处理粪便,即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环境。
2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
2.1环保意识淡薄
在现阶段的城镇建设中,无论是政府相关单位还是相关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都没有对环境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就是环保意识缺乏。具体而言,就是在具体的建设中,可能过于注重经济利益的追逐,不惜会以破坏环境为目的,对于企业的现代竞争很不利,会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来阻碍。
2.2法治建设落后
法律是一切事情的建设根源,什么事情都要依据法律为准。但是,在目前的城镇化建设中,十分缺乏一部指导作用的法律,也就是没有一部关于法律是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影响了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让其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在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也就不会落实。
2.3资金投入不足
现在社会的发展可能不是很均匀,有的地区资金可能不是很充足,所以在发展中就会忽视污水处理的问题。在城镇建设中,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到污水处理设备等的建设中,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污水处理设备,直接将污水投放到农田中,严重影响了污水的科学合理的治理,为周边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
3增强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3.1增强法制建设,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全面加强法制建设能够对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起到非常好的制约作用。所以在实施的时候,可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还要依据其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生态环境整治活动。全面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责任体系,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统一规划的原则,合理处置各种音响生态环境的一切行为。同时,相关政府在推行城镇化时,应整体把控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制定一些符合地方特点的规章制度,及时补充国家法律存在的漏洞,让其可以有效发挥法律的作用,并有效制约,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
3.2进一步的推行生态农业,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农业的有效推行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不但能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可以合理地解决资源与环境、城镇化建设与人口等方面的矛盾。生态农业依据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相关规律,运用系统工程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进一步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同时,地方型政府在实际运行中应不断优化和改进产业结构,鼓励人民使用有机肥,有效协调乡镇企业和城镇化的发展,不断强化乡镇企业园区的规模。以集中化经营的模式,能够统一解决乡镇企业产生的三废问题,有效控制总排放量和解决乡镇企业的生态污染现象。
3.3科学规划城镇化
在进行城镇化时,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规划,具体实施时,首先应及时调整城镇化中的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且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应与本地的环境承载量相符,尤其是在个别市区尽可能地缩小规模,减少第二产业的数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建设工业布局时,应依照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方向,将刚成立的工厂集中于城镇规划的工业区,并远离住宅区和商业区。总之,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同时致使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也是多个方面造成的,所以我国在发展城镇化时,应先把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列入城镇化的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化发展息息相关,生态保护能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生态基础,而城镇化发展能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支持,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实现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41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2945(2020)33-0074-02
在城市化進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为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决策,保障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按照科学划定“三区三线”边界、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高等级道路路线线位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衔接,充分协调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结合既有相关成果,优化普通国省道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益。通过与规划体系对接,实现高等级道路线位资源有效预留,保障普通国省道公路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发展期间,高等级道路是非常基础的设施,与人们生活有着紧密关联。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在高等级道路路线设计中,强化与环境保护的融合很有必要性。
1高等级道路路线设计需要注意的环境问题
1.1生态保护红线
道路路线的设计需结合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各地区规划等。其中生态保护红线主要保护区域类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洪水调蓄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要渔业水域、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公益林等。在进行高等级道路路线设计时尽量规避上述生态保护区,因各种因素无法避免时需预留一定的扩建空间。
1.2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主要是指对水体以及天然水系进行保护。水是人类生存的关键资源,在高等级道路路线设计期间,一定要尽可能的规避饮用水源,距离饮用水源应该大于100米。科学的规避沿线水体中适合养殖以及灌溉等水体,以便达到对水资源整体保护的目的。若无法避免穿越上述水体,则需要选择从水源的下游通过,最大限度的降低道路施工时对水资源的影响。此外,强化对水体保护的重视,制定科学的污染防范措施,针对天然水系,尽可能的保持原有自然水体走向,坚决不能出现阻隔水流及阻塞水流的情况。
1.3土地资源保护
在进行高等级道路路线设计前需认真且详细的调查高等级道路沿线土地性质,结合当地的区域规划,科学的选择最佳设计路线。
针对平原地区,土地垦殖率高,耕地保护压力不断加大,耕地质量偏低,要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愈发困难。在设计阶段,尽可能的规避高产的农田耕地,对荒地以及废地等进行有效利用;加强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实现建设占用耕地规划控制目标。公路建设是关系国民经济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占地多。很多项目周边多为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分布较为集中,因此受到性质和建设特定要求的限制。经过论证分析后确定的最终建设方案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时,应按照节约集约、少占耕地的原则,在满足各类指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地,实现功能分区,占地面积的最优化。
针对山地地区,尽可能的规避经济林区,科学的对荒山以及土地贫瘠地带进行利用。同时,强化对现代化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采取高架桥等形式,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占用,保证土地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强化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严禁因临时工程用地或其他各种活动施工,对基本农田耕作层、经济林区等造成永久性破坏。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切实保护好土地资源。积极探索土地资源保护的经济激励机制,调动保护的积极性。
1.4矿产资源保护
过度的矿产资源开挖导致局部地区土地利用的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问题较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路线设计的初期阶段,需要对沿线的矿产资源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对项目所处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解,保证避免经过规模大并且品质高的矿区,以确保不会对后续矿产资源的利用及开发产生影响。在具体的道路建設过程中,如果线路不得不穿过矿区时,则需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对矿区的影响,尽可能的选择矿区产值较低的地区进行穿越。
1.5路线走向及标高
道路选线时除了要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保护之外,还需要规避路线穿越城镇,以及避开学校、医院、名胜古迹、精密仪器及军事设施等环境敏感区,保证能够降低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对路线纵断面进行设计时,需结合周边地块的功能性及规划标高,同时要综合考虑被交道路标高的影响。在标高较低的路段设计时,相关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排水以及防洪措施,比如:建立完善的路面边缘排水以及防洪系统、强化路面结构层防水。也可以借助构造物来进行排水防洪,包括:桥面排水、台背以及支挡构造物排水防洪。此外,针对路基高路段,主要综合考虑排灌、蓄防洪的需要,有效保护路基路面,以确保道路可以正常的使用。
1.6景观绿化及防护设计
通过打造景观节点,形成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线,提升公路景观。景观设计需因地制宜,结合周边地形地貌,融入当地文化,突显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设计。
防护工程除了能够进一步提升路基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之外,还可以有效防止道路出现病害的问题,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因此,应强化对防护工程的设计,保护沿线环境。山区道路进行建设期间,加大对防护工程的利用,保证原有水土不会受到影响,防止出现山体滑坡等问题。
景观绿化与防护工程相结合设计,不仅能够保护水土、美化环境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路基防护作用,有利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提升。
2高等级道路路线设计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2.1前期准备工作
道路线位布置涵盖的内容相对较多,会涉及到很多的领域,包括: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大量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地形图,三区三线资料,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资料,交通运输及道路状况资料,城市总体规划,乡镇规划,综合交通网规划,水文、地质、地震等方面的资料等。掌握现有工程对拟建工程的影响,对已有资料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合理且有序的对项目设计工作进行开展,保证高等级道路路线设计合理性的同时,还能够达到对环境保护的目的,让环境保护与道路路线设计能够协同发展。以资源禀赋为制约,突出重点、兼顾差异、因地制宜地确定路线布局、等级水平和建设时序,提高路网运行效率。坚持公路网发展与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并重,实现高等级道路的集约低碳、绿色发展。
2.2平面线形设计
建议前期进行研究,采用由粗到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结合项目建设条件和控制因素,经过论证比选,提出推荐方案,从而起到控制路线走廊、明确技术标准,稳定重点、节点方案的效果和作用。
在高等级道路线形设计阶段,择优选择直线线形,且直线线形不宜过长。通常情况下,直线线形容易使得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感觉疲劳,加剧出现交通事故的几率。因此,在实际的平面线形设计过程中,需有效结合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在曲线线形设计阶段,应该对线路的连续性进行考量,保证能够有效的规避急转以及断背曲线等情况,以便能够强化设计效果,提高设计水平。
2.3纵断面以及横断面的组合设计
进行纵断面设计时,需结合原有地形,使设计标高与原标高之间相互协调。在满足排水的条件下,可以将路线设计成坡度较缓的路面,以便能够进一步的拓宽驾驶员的视野,从根源上提升交通的安全性。针对高等级道路来说,其与普通的道路不同,高等级道路横断面相对较宽。在进行山区道路设计时,若对横断面的标高进行常规设计,那么工程建设的挖填土方工作不仅会加大工作量及施工难度,还会对山区的地形及植被造成很大的破坏。故而,在开展横断面设计工作阶段,需要依照原有的地形地貌,科学的对标高进行设计。
2.4资源有效利用
近十几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为人类物质的交流和信息反馈提供了条件。但是,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破坏了原有的环境平衡。因此,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采取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我国公路建设概况及其特点
1.1 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在运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实现了交通事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到2006年,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193.05万公里。在公路建设事业中,高速公路建设意义重大,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了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到2006年初,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到2010年,将新建高速公路2.4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6.5万公里,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骨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开发省际通道全部建成。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另外,继续做好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和管护工作,精心实施好农村公路“五年千亿元建设工程”,逐步实现“村村通”的目标。
1.2 特点
第一,线形巨大工程,生态影响广泛而深远。很多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以大量废物排入环境为特征,治理措施也多以污染物末端治理为主。公路建设不同于此类项目,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平面功能的线形构筑物,其施工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破坏自然景观,形成大量的边坡,特别是通过森林茂密的山区时,自然景观的破坏程度很大且难以恢复,由此可见公路建设生态影响强烈而深远,涉及水、土、动物、植物甚至微气候。第二,公路建设生态影响范围大。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公路建设一般路线很长,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千公里;二是影响面积大,公路沿线的各种生态系统、生态因子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公路建设涉及生态影响类型多。这一特点是由公路建设线长、面广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公路贯穿长度大,影响范围广,其沿线及受影响区域内必将包括多种生态类型,有时还会涉及一些生态敏感点。所谓生态敏感点是指与人类关系密切,其破坏会造成重大或不可弥补损失的重要生境、区域或生命个体等。最后,公路建设工程量巨大。公路工程量涉及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开山劈坡、拆除建筑物、填土弃方、挡土墙、护坡和桥梁建设等,所有这些工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1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研究的必要性
公路建设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导致了土壤污染、动植物生活环境的破坏,导致更大的生态压力,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交通干线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地质灾害较为频繁,地下水水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呈增多趋势,路域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也呈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级公路建设已成为中国基础设施的投资热点和重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由于受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在高等级公路所经过的地区,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和分隔土地I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挖填方,一方面引起岩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增加了地质脆弱带边坡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植被和表土损失,自然植被恢复困难。据调查,即使在气候温和的亚热带地区,在公路路域环境下,经自然恢复演替到草、灌丛植物群落至少需要20年。因此,如对这些边坡不作及时处理,由于特殊的立地条件,在边坡为降水汇流的形成提供特定边界条件和动力来源的同时,也使边坡土壤中含水量降低,土质松散,易风化。随后与之相伴的坡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山体坍塌、滑坡、河流阻塞、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利设施、农业生产的因素之一。据典型调查分析,长江中下游由于公路建设每年新增加水土流失5000万t以上,同时在营运期间因边坡坍塌、下陷,不仅带来交通中断,维护困难;也使汽车运行速度下降到设计速度的70%~90%,严重影响公路的运行效率。另外,在当前高等级公路大建设时期,由于过多地重视发展速度和数量,正常工程设计时间和施工期被大大压缩,以及施工阶段对环境管理的忽视也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功能与内容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降至最小。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结合造地还田与疏导排水,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可使工程稳定坚固,外观顺适优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第二,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第三,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第四,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第五,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减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3 公路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公路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对沿线一定区域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也大量凸显出来。因此,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
引起人们的重视。
3.1 对社会与经济建设的影响
公路建成后,会对沿线的社会结构、文化环境、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首先公路建成后会增大沿线地区的交通量,增加该地区的交通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附近居民的出行,割裂了村庄间的原有联系。其次,公路建成后,使沿线各地区的土地功能发生变化,将单一的农业用地、开发用地或商业用地转变成为多行业提供服务的特殊用地,同时也促进了沿线土地资源的开发。
3.2 废气污染的影响
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开动时会产生废气和固体微粒,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甲烷、乙烯、醛和铅颗粒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渗透到水、土壤中,并逐渐积累,会对沿线的人类和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使其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这种污染的程度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增长及交通量的增加而不断加重。
3.3 噪声污染的影响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拌和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的使用而产生的噪声污染。这些噪声较强,对施工人员影响严重。二是在公路运营过程中,汽车车体的振动、发动机运转、鸣喇叭以及公路沿线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设备均会产生噪声,在公路沿线形成一条噪声带。这些噪声会对沿线的居民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
3.4 地质水文方面的影响
公路施工时,由于填方和挖方对地表扰动较大,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尤其是隧道的进出口及仰面坡的开挖,对局部山体稳定不利,可能会引发塌方、滑坡、软土层滑移等不良地质病害。临时施工用地在机械碾压、人员踩踏下,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定时期内土壤的肥沃难以恢复。公路建成后,由于公路阻隔原有水分的循环,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通路径,又因汽车排出的某些污染物进入当地水源,造成水质变差。另外,由于桥梁的修建减少了河床的过水断面,造成桥前局部壅土,水流速度减慢,泥砂下沉淤泥,阻塞河道,从而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4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的若干建议
4.1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公路规划、设计、施工、营运、管理等各个环节,必须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来考虑。既要充分考虑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空气、噪声、水土的污染和道路对景观的影响,还要考虑公路交通对动植物、水文环境及社会的影响。
4.2 注重自然环境状况的调查
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是线状分布,往往可能涉及多个地区。因此,公路建设项目要重视对自然环境的调查,一是要对公路沿线两侧的土壤资源,公路占用范围的土地资源等进行详细的调查,掌握当地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二是要对公路两侧动、植物资源分布,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分布区域、活动范围和生理生态习性,公路沿线自然灾害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干扰破坏情况,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特征等进行调查。三是要对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迹,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法律明文规定建设项目应当避让的保护区作认真、科学的调查;同时要对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景观名胜区等敏感区域作详细调查。
4.3 重视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