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4 10:31: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业有机化学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量身定制适合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大纲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自然不同,课时的多少也不一样,专业侧重点也应当有所区别。我们收集了全国18所高校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其课时分配(表略)。调查中发现,包括我校在内的很多高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在理科化学专业的教学大纲基础上稍作调整而制定的,这无法达到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此外,由表1可以看出,以上18所高校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大纲中,无论是总学时还是各章节的课时分配差异都很大,这不能满足新的课程建设的要求。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结合近10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为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其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表略)。
不断革新教学内容
1.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的载体,教材建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原有的教材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缺少现代的新知识和新理论,没有与现代农科知识实现交叉渗透,缺乏特色,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原有的教材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为此,我们结合3所高等农业院校的骨干教师,修订了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整合和精选教学内容,重新编写一部《有机化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重点建设教材[1]。新的《有机化学》教材广泛收集并借鉴了同类教材的优点,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并以农林院校《有机化学》教学大纲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为依据编写的。在内容编排方面:①保持系统性的基础上,删除了陈旧内容,增加了新内容;②以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作为主线,分析结构特点,进行逻辑推理,借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与科研动态,增设一些世界发展前沿课题内容,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④在每章之后,对重要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教材的内容是固定的,教师必须不断跟踪社会生活的新动向及相关的新信息,掌握有机化学发展的新动态,同时结合农科有机化学的特点,精心组织,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就可得到不断充实。
2.注重绪论教学
绪论是开场白,是学生接触有机化学的第一课,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将有深刻的影响[2]。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有机化学常识引出有机化合物的含义,从有机化学发展史,讲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最后讲到如何学习有机化学。在绪论课教学中,通过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机化学常识,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有机化学的魅力。例如讲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时,讲到烷烃,可以给学生讲讲汽油,辛烷值等;讲到卤代烃,可以讲讲塑料,白色污染,加拿大高中生丹尼尔伯德找到塑料克星等;讲到醇,可以谈谈假酒,工业酒精,酒驾,酒精测试等等,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其次介绍有机化学与农科专业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高度重视。例如:要获得作物优质高产,提高和作物病虫害作斗争的有效性,除了改良品种和进行生物防治外,目前仍离不开农药防治,合成低毒高效与环境友好的新农药离不开有机化学;为了使作物的农艺学形状、果实色泽、果实大小、品质风味、抗逆能力等符合人们的需要,就要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行人工调控,所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也离不开有机化学;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对农副产品进行的深度加工以及改善食品的色香味等等都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为了提高防治疾病的有效性,药物的研制和开发需要有机化学。
最后特别介绍农科专业的考研状况。介绍化学课目是农学门类公共基础考试科目之一,而且其中有机化学的分值占化学科目总分的一半(总分150分,有机化学75分)。现在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就立志考研,因此考研情况的介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目标,而且可以进一步说明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讲好绪论课的教学,就可以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为整个学期有机化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灵活采用教学手段
3.1注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
随着有机化学内容的增多和学时数的减少,单纯采取传统教学,学生学习任务加重,在短时间内难于熟练掌握所学内容[3]。而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节奏太快,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来不及思考,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取长补短,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烷烃的结构和构象异构和Fisher投影式时,我们利用球棍模型给学生展示并操作。这样就把复杂的抽象的空间概念一下子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了。在讲对映异构体的R/S命名、反应机理等理论性较强、较抽象的内容时,可以把相关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模拟反应的动态机理,使枯燥、抽象、微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有趣,再结合教师的理论讲解,就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3.2构建有机化学网络教学平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改善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很多专业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习题课与课堂讨论,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化提高;在讲授时略去教材中部分陈倡和繁琐的内容,重点补充有机化学最新的科研发现和应用成果,特别是生物、材料、环境、能源等领域的交叉渗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网络答疑等。这些方法都是任课教师们多年教学经验的提炼与升华,在这些基础上,本教研室在多年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也不断思考和改进,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看法。
一教学内容的“瘦身”与调整
随着本科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越来越被重视,实验课时大大增加,理论授课时数趋于减少,教学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赶进度,另一方面学生接受能力有限而跟不上,因此,对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瘦身”势在必行。
这些年来,随着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高校都因地制宜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各专业应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修改教学大纲,突出重点,删除不必要的内容。与专业技能及后续专业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应重点强调,加深理解,如对于高分子专业而言,加聚反应、酚醛缩合、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长链结构等知识应详细介绍,这样可以将基础理论课与后续专业课密切联系,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展开、前后呼应。而对于一些冗长的理论推导和验证性的内容,可以简单带过,例如一些复杂的螺环类、芳香类化合物的命名,部分类脂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的性质等内容,实用性不大且难以掌握,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学习压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时不必详述,可作为学生课后自学的内容。而光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虽与实际联系较密切,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若要真正理解需要较长时间的深入学习,另外该内容在仪器分析课程中有详细介绍,因此建议在有机化学课堂上跳过或简单介绍即可。
目前各大高校普遍采用的教材是胡宏文主编的《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或邢其毅主编的《基础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两套经典教材内容详实、理论知识系统而深入,成为本科教学的首选。但是对于一些二本或三本的院校,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并没有这么高,学生学习时会感觉有些吃力,建议教学时对教材内容做些删减,或选用其他较为浅显的教材。
二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60%的学生认为有机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缺乏趣味性。很多学生积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提出的几十条建议中,将近40%的建议涉及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上课时多讲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广泛联系生活生产及其他学科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学生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改进课堂教学,让我们对于这门课程的教改方向更加明确,对于改善教学效果也更有信心。
很多老师都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但对于具体如何开展,并没有教研资料进行详细介绍。这里一方面要将原有的知识向生产生活实际靠拢,例如对于蛋白质、多糖的介绍,可以将生活中会接触到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实例引入课堂讲述,甚至拿出实物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会感到书本上的知识离自己的生活很近,学习兴趣一下子得到了提高。理论知识也应与时俱进,时常更新,陈旧的知识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三聚氰胺、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爆发时,向学生介绍一下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就是很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应多让学生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和重要性。绿色能源的应用、环境污染的检测、新材料的开发利用等等,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对于对专业发展前景和方向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对于本专业的认同感。
在实践教学环节,也可以采用实地见习参观、参与科研小课题、设计改进实验内容体系、调整实验课程顺序与进度等方式,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我们也做出了一些尝试,例如,将有机化学实验中的普通的苯酚、甲醛反应改为脲醛树脂的制备,反应原理相同,但是产品可直接用作胶黏剂,学生看到自己制作出的产物就是生活中常用的胶水,实验热情大大提高,对于理论知识也更有兴趣,理解得更加深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利用
科技的发展为改善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先进的设备和手段。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传统的板书相比,课件可以承载更大的信息量,并且以图片、动画、视频等更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另外,科技文献检索、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等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以更便捷的方式获取资料、处理数据,为大论文的写作以及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近日,我院“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已经建设完成并开始使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为师生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服务的支撑平台,该系统支持教师与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式教学活动,它能向学生提供网络辅助学习支持功能,如浏览所选课程相应的课程辅导材料,进行网上提问、在线测试、讨论式学习等等;它能向教师提供网上教学支持功能,如选课程信息、布置作业、制作课件、网上答疑、在线测试、讨论式学习、并永久保留各项网上学习痕迹和各项统计消息等等。这种新技术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扩大师生视野,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利支撑与补充。
在此我们注意到,现代教育技术虽然有用,但不能滥用。例如,多媒体课件快速播放时,学生可能跟不上,而传统的板书教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消化吸收,便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最好是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利用课件快速传递大量信息,而重点的部分用板书进行强调,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模式的改进
为了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探索一种适合当前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也是当务之急。现在的大学生独立而有个性,思想活跃开放,接受信息快,但是普遍缺少认真钻研的精神,缺少耐心刻苦的学习态度,并且学习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如果按原来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会缺乏兴趣。
56%的学生希望采用启发式教学,这是一种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该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讨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逐步探索发现结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结论。其次,因课程信息量大,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归纳总结,强调化合物结构与性质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对该课程知识融汇贯通,把握精髓。例如,介绍醛、酮、羧酸等化合物的性质时,各种反应都可归结为官能团上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若能总结出这些规律,则可以把大量的复杂的反应式化为一张简单的图片,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反应机理,便于记忆,也容易掌握。对于重点内容,大量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74%的学生反映教师对课后习题的讲解不够,很多题目错了后不知道怎样改正,因此,教师对于习题课和答疑课应更加重视,并加强平时考核和阶段检查151。另外,课堂教学也应注意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时能言之有物,能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断改进,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有兴趣,也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_安阳大学学报,2003(2).
[2]王素青.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探讨与思考[J].潍坊学院学报,2008(8).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7)12(b)-0080-02
为了使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医学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医学教育标准,准确把握时展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我校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医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情感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的养成[1]。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执业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临床教学和实习过程中,该校临床专业的学生要在学校本部进行为期3年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因此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构建以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临床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中开展“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给教学带来的忽视学生的存在,忽视学生的情感世界,缺乏师生的沟通等弊端;通过让学生多思、多说、多做的参与模式,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1“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流程框架见图1。
1.1在教学过程中,由灌输式向启迪式转化
医学院校的有机化学课程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该校临床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采用徐春祥主编的《有机化学》教材,在大一时开设。由于高中时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存在被动的学习惯性,要实施“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先由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启迪式教学方法转化,具体实施流程是:在教材的1~6章,由教师主讲,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通过教师主讲,可以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课程中主要的理论知识框架,这些理论将会为学生学习后续章节的各类化合物的性质做铺垫。教材的7~10章,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由教师进行导课和相关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的讲授,在课堂上留下大约10min的时间让学生走向讲台,来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同时在下一节课上课开始的10min,由学生来讲授教师上一节课留的习题。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既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初步体验走向讲台的心境,给学生充分的新鲜感受,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提高学习兴趣。教材的11~16章,由学生主讲,教师在下课前对该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精讲点拨。教材的这段内容的特点是:与药物等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如磺胺类药物、萜类药物和亚硝酸盐、糖等都和生活和生命密切相关,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在课下多查资料,配合教材来独立完成讲授的课程内容。通过教师做主讲--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由学生做主讲的分段式教学形式,完成了有机化学课程由“传递-接受”模式到“引导-探究”模式转化。
1.2采用“下达任务,明确目标,教学评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为了使“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顺利有序的开展,在教学中采用了“下达任务,明确目标”的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将由学生参与讲授的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作为教学任务,由学生自己对授课的目的和内容进行确定和整理,自己完成课件的制作;然后将上课班级的50名学生进行平行分成5个小组,每一个教学模块由每一组的学生共同完成课前准备,包括确定教学目标;编写教案;制作课件;分析疑难问题;查阅课外资料;对课堂进行设计等。教师在课前做好检查指导和听课工作。为了使班级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做到“主体参与”,由教师在课堂上随机指派来自不同小组的5个成员走向讲台上课。教师针对学生讲授的内容限制时间,使学生充满紧迫感,并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为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对每个授课个体的积极性、创新性和授课能力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语言、板书和教态进行指导和点拨[2]。通过“下达任务,明确目标,教学评价”的教学手段的实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提高了学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
1.3将“模型演示”和“演示实验”带进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科研能力
该校临床专业有机化学的课程是纯理论教学,没有实验课程做依托。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和直接地理解所学习的课程知识,在教学中将“模型”演示带入课堂教学,既用球棍模型搭建有机化合物,例如,在对映异构体和顺反异构体的教学中,运用直观模型可以让学生很快理解两种异构体的本质所在;在环己烷的构象异构的教学中,也运用模型的搭建让学生很直观地学习到船式构象和椅式构象的形式与两者的区别,再配合实际存在的药物的联系,将本来很抽象的概念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减少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学习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在教学中将“演示实验”带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对醇、酚和醛酮;羧酸和胺类;糖类和氨基酸等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更容易的牢固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通过将“模型演示”和“演示实验”带进课堂,使学生面对的书本知识不再是教师单一的口頭讲授,而是饶有兴趣的试验模拟和知识探索,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课程不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的科学,认识到实验和实践课程在医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奠定了基础[3]。
1.4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习惯
“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在课堂之外,还利用学校充分的网络资源,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主要方式如下: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不断充实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案例和资料;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给学生留平时作业,使学生既可以做到提前预习,也可以做到课后及时复习,从而避免了学生只能坐在教室里面对教科书的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发起学生之间的共享;让学生将疑难问题留在网络学习的留言板,这样既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将“爱课程”等精品课程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更多的渠道获取知识,扩大视野。
2“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的评价与分析
2.1实践的评价与分析
经过在2015级临床专业实验1班《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实践,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兴趣、自我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认可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阶段性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比对照班(2015级临床专业实验2班)高,见表1;90%的学生认为“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有机化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主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也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走向讲台带给他们的压力较大,网络学习占用了过多的课余时间,不喜欢这种教学模式。
2.2实践的结论
通过对“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实践和实践结果的分析,得出2个结论:①“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學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查阅资料、语言表达和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由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适应该校对三导向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这种教学模式,还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②“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在有机化学的整本教材中予以实施,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其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吉成,张晓杰.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1-2.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师生互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手段,学生课下探究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办法。我们重点围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兴趣和提升能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改革过程中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既要提炼出符合药学相关专业共性的教学方法,又要结合学生的层次、其他课程的开设顺序、学生的知识储备,任课教师做出必要的调整。即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探讨符合学生实际、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采取问题探究、类比归纳、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材的部分内容及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提出具有普遍性、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在讲旋光异构时,可以从同分异构现象出发,设计出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就某些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让学生撰写科研小论文、综述、查阅学科前沿,比如“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阿司匹林的多种合成方法简介”等,在课堂上加以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机化学涉及微观世界的内容较多,如电子云的空间形状、轨道的杂化过程、化学反应机理、旋光异构体、立体异构、共价键的形成等内容抽象,理解难度大。针对这些内容我们开发了多媒体课件,课件力求形象、逼真,通过课件对抽象的反应过程、分子形状、分子构型进行宏观模拟,变静为动。同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再现了药物生产的工业过程,使有机化学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既要突出专业特点,又要不断创新,为此我们制定了多媒体课件使用准用制度,保证授课质量。有些内容如分子结构、立体化学等也运用模型进行讲授。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优化实验内容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药学专业的实验课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改革是同步进行的,由于有机化学课程设置的改革,所以在实验内容上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动,除了开设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的实验内容之外,还陆续和准备开出与药学专业相关的综合实验内容,如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比如冬青油的合成,乙酰水杨酸的制备等。此外,我们结合国家和省实施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院教师开展的科研项目,组织学生结合自身职业规划有目的地进行申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使之成为合格的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四)提升课程实习质量
学校确定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确保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课程实习环节。目前,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学生实习场地和实习组织难度较大,课程实习有被削弱的倾向,甚至有被毕业实习、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所替代的现象。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课程实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知,进而对学生加强专业教育,有助于了解工业生产流程和劳动纪律,进而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所以课题组着重研究了课程实习的整体设计方案,提出课程实习注重时效性,即将课程实习安排在理论课程的前期或中期,以便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课程实习注重合理的规模,将学生适当分组,避免走马观花。课程实习要加强组织,做到要求明确,指导到位,考核科学。
(五)完善课程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b)-0032-04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psis.Methods 100 cases of sepsis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using the digital random table method,each group had 5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The hospital time,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ICU retention time,28 days mortalit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and the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score,the indexes of inflammatory facto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hospital time,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ICU reten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Sepsis;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linical application
脓毒症主要是指因感染因素而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容易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高达45%~70%,国外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也达到30%~50%,其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医学难题,因此,临床上应对脓毒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寻求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1-2]。机体在感染基础上发生的炎症反应失控以及免疫功能紊乱,是当前已经明确的脓毒症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近年来,有学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脓毒症,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对血液中的溶质(如水、电解质、中分子物质、毒素等)进行持续缓慢清除,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液循环中的炎症因子,缓解炎症反应,从而有效解除患者机体内的免疫功能紊乱状态,促使机体内的免疫功能保持稳定状态,治疗脓毒症效果显著,这使得脓毒症的临床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3]。本研究选取本院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①年龄≥18岁;②符合下列两项或两项以上者,体温>38℃或9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12×109/L或10分。排除HIV感染、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缺陷、血液系统疾病、放疗、近6个月内接受过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等患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21~69岁,平均(45.17±15.62)岁。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0~70岁,平均(45.29±15.86)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给予患者机械通气、ICU监护、液体复苏、抗凝治疗、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采用美国ARROW 12双腔管在患者股静脉置管,配置好置换液,组成分别为3000 ml生理盐水(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S10870001)+1000 ml 5%葡萄糖溶液(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3021909)+250 ml 5%碳酸氢钠溶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4244)+20 ml 5%氯化钙溶液(云南傣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53020533)+3.2 ml 25%硫酸镁溶液(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2022858)+15 ml 10%氯化钾溶液(武汉滨湖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42020681),采用聚砜膜Fresenius AV600S血液滤过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置换液流速为40 ml/(kg・h),血流量流速为200 ml/min,每天更换1次血液滤过器,如中途出现凝血现象,应立即更换血液滤过器,采用低分子肝素钠[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6825]抗凝。
1.3观察指标
两组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动态监测,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28 d内死亡率,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APACHE Ⅱ(主要由年龄、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等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年龄为0~6分,急性生理分值为0~60分,慢性健康为0~5分,总分为0~71分,由至少2名医护人员进行评估,计算评估结果的均值,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机体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越差[5])、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28 d内死亡率的比较
对照组共有19例患者在28 d内发生死亡,死亡率为38%;观察组共有9例患者在28 d内发生死亡,死亡率为18%。观察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0,P=0.026)。
2.3两组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及相关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APACHE Ⅱ评分及TNF-α、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PACHE Ⅱ评分及TNF-α、IL-6、hs-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脓毒症主要是指由感染因素导致的全身性炎症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危重症,多发生于危重症患者中,病情相对较为严重,往往会导致至少两个重要器官的功能发生衰竭,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或治疗效果欠佳,很可能会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最终导致死亡[6-9],因此,对脓毒症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减少器官衰竭和死亡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临床上治疗脓毒症的常规治疗措施主要有机械通气、液体复苏治疗、抗凝治疗以及抗炎治疗,但这些治疗措施仅能起到暂时缓解临床症状的效果,无法抑制患者机体内的炎症因子活性,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患者的病情进展,无法有效改善预后,患者的死亡率仍处于30%~60%[10-12],因此,临床上还应对脓毒症的治疗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化。
脓毒症发生的本质是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过度,导致机体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免疫功能出现紊乱。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是脓毒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故临床上治疗脓毒症可从解除炎症因子过度表达着手。近年来,临床上有学者采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脓毒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3]。血液净化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滤过、置换、吸附处理,有效清除患者血液内的炎症因子,连续性的血液净化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机体内炎症因子的峰值浓度,抑制机体内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感染症状,起到遏制患者病情的作用[14-16]。此外,连续性血液净化还能有效替代部分肾脏功能,促进肾脏对机体内相关物质的代谢,减少机体内水钠潴留,清除血液中的乳酸物质,纠正患者机体内的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晨美,朱益飞.连续血液净化在儿童严重脓毒症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6):412-415.
[2]袁远宏,肖政辉,张慧,等.连续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儿T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2):194-197.
[3]李雷雷,贡海蓉,王莹,等.严重脓毒症患儿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多中心前瞻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6):438-443.
[4]许煊,李丹丹,何瑛,等.连续血液净化在严重脓毒症患儿中的应用及对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调节[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3,20(1):48-51.
[5]李雷雷,陆国平.连续血液净化在儿童严重脓毒症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20(34):155-159.
[6]彭登高,卿国忠,唐卓,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706-2708.
[7]Peng ZY,Zhang J,Rimmelé T,et al.Development of venovenous extracorporeal blood purification circuits in rodents for sepsis[J].J Surg Res,2013,185(2):790-796.
[8]Berlot G,Agbedjro A,Tomasini A,et al.Effects of the volume of processed plasma on the outcome,arterial pressure and blood procalciton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treated with coupled plasma filtration and adsorption[J].Blood Purif,2014,37(2):146-151.
[9]申良红,张海燕.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20例脓毒症的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1):159-160.
[10]周瑞祥,翁方中,戴伟,等.严重脓毒症早期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时机及其器官保护作用: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3):241-245.
[11]黎婉明,翁利.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炎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57-59,62.
[12]Peng ZY,Wang HZ,Carter MJ,et al.Acute removal of common sepsis mediators does not explain the effects of extracorporeal blood purification in experimental sepsis[J].Kidney Int,2012,81(4):363-369.
[13]崔东,刘蒙蒙,李洪荣,等.重症脓毒症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0):798,800.
[14]吕先念,刘辉,周飞虎,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症疗效分析[J].医学院学报,2014,35(11):1090-1092,1100.
[15]李跃东,王锦权,邵敏,等.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血乳酸水平及6 h乳酸清除率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2):251-253,257.
公司组织专家又攻克了用硼泥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镁项目,它是利用生产硼砂产生的硼泥,再利用回收的二氧化碳生产碱式碳酸镁,该项目是矿产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的重大专项,该项目不仅拥有发明专利,而且已通过吉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该项目的落实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十年来,结合开发水田土壤防渗保水剂研究中重度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办法攻克世界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目也已申请了专利,用四年多的时间在PH值10左右的重度盐碱地上进行了改良综合实验。探索出中重度盐碱地改良的方法,生产的盐碱地改良剂为中重度盐碱地改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总结前人的盐碱地改良材料和方法中发现盐碱地改良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和材料,必须搞综合治理的技术和方法。综合治理的办法综合起来就是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水利改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我公司开发研制的盐碱地改良剂作用机理是在盐碱地表层淡化(耕作层)隔层防碱理论指导下,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改良办法,综合治理中重度盐碱地的集成技术。是一种经济型、实用型、环保型产品。是一种集化学成盐、中和反应,离子交换、吸附脱附、钝化固定以及防返碱、破乳沉淀等物理化学功能为一体的HZ-苏打盐渍良剂。
机械基础及自动化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的一门基础课,旨在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提供服务。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包括机械转动、常用机构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需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机械基础及自动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械基础这门课的教学存在很多的难点。
1.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有很大的关联
如果数学、物理学得较差的学生学这门课就会相当吃力,特别是在工程力学部分,其中的计算知识都包含数学和物理学科的知识。
2.机械基础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很强
它与现代的机械工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实物进行演示来达到教学效果。而在传统的机械教学中都是以教学模具、实物教具和大量的教学挂图等工具进行教学的,但是因为这些模具数量不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触及和看清楚,因而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还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由于机械基础教学存在以上种种问题,因此,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机械基础教学中是必然的。
1.采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方法
采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方法可以实现有效的直观教学,把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内容做成幻灯片的形式,然后在大屏幕的计算机中向学生呈现,教师再慢慢地向学生讲解,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幻灯片来看清、学好课堂知识。
2.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感性认识
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很多的实验来描述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感性认识,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感性认识方面,可以带学生去参观一些实验现场甚至进行假期实习等等。
总之,要想使学生掌握机械基础及自动化这门课,就要采用现代的教育方法,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和实践这门课的技术,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农业职业中专学校,迎来了职教的重大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挑战。怎样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职业学校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为此,我校提出了“大力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农技人才”,要让我校毕业的学生“择业有门路,就业受欢迎”,同时,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生源的培养目标。
作为一门既是文化课,又是基础课的化学课程,化学教学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面临着新的课题,如何实现培养目标,对化学课程结构、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进行思考和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1、调整课程结构
我校的生源来自初中毕业生。化学课程是专业基础,既要面对眼前就业市场知识的“够用”,又要着眼未来社会发展知识的“适用”;既要注重与初中化学的衔接,又要有利于学生向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既要把握学习理论知识的尺度,又要侧重职业教育操作技能培养的特点。为此,教师要遵循“能力为本位,需求为依据”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调整课程结构,由理论型变实用型,着重充实有关化学知识在专业的具体应用及化学有关的农业实用新科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使教育更贴近社会,贴近职业需要。
2、选择课程模式
长期以来,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带来的是“学科本位” 的教学模式。
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将职业教育结合不同的专业要求、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以及科技信息组织教学,使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农业职业教育的化学教学应具有符合专业发展的特色,可以通过“化学与环境保护” 、 “化学与农业”、“化学与社会” 、“化学与我们” 、“化学与发展” 、“化学与生活”等问题的提出,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知识贯穿于“问题”内容中去,使学生直接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培养。
职业教育选择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力求从“能力本位”出发,重视学生潜能的发挥,是对教学模式面向终生教育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3、 确定教学内容
3.1与不同层次的衔接
职业教育化学课程的内容既要做好与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又要做好中职向高职层次发展的衔接。农校学生入校时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特别是化学成绩普遍偏低,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众所周知,理科知识的系统性很强,针对学生的知识状况,做好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和过渡非常重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开始有计划有系统地复习初中化学知识非常必要。这样可以打好基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为更好地学好化学并向高职层次发展创造条件。尽管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模式的教学不苟求知识相互间的严密和逻辑关系,但衔接好不同层次的教学,有利学生对知识的接近和应用能力方面的长足发展。
3.2为农业基础服务
化学是学好农业类专业如牧医水产、现代农艺、园林、园艺等专业知识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中的“问题”要与农业专业的基础性紧密联系。首先要弄清专业课对化学课的要求,根据专业课中对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要求达到的专业技能考核项目,从中摘出与化学相关的内容,作为确定化学课的理论教学和基本技能的依据。这样,才能在客观上恰如其分地把握化学课在专业中的位置、作用和内容重点。随着职教发展,我校面向多行业、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专业变化较为频繁,因此,凡是在专业有所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好化学教学内容的调整工作。
3.3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用人文精神对专业技术发展方向做正确指引。当代著名人文学家汤一介先生在总序中谈到: “科学技术越是发展, 越是需要人文精神来加以引导。”学化学的对我国环境方面的知识和现状不甚了解,学生中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一现象实在是令人担忧的。因此,在化学理论教育课程中贯穿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敬畏科学的人文精神教育,并将之渗透在学生的学识、信仰、情感、品格和气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从而有效地利用科学技术建设和谐社会,为人类的发展作贡献。
3.4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职业教育的化学教学内容的确定,既要适应今天的市场需要,为社会培养紧缺人才,又要适应明天的市场发展。化学与园林、园艺、牧医专业有密切关系,能源、材料的研制和开发,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均与化学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化学。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1-0103-02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及模式
双语教学是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讲授同一门课程,不是单语教学,也不是所谓的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结合母语与其他语言对一门完整的课程讲授与学习,使得学生不仅能用母语掌握本专业知识,而且能提高与本专业有关的外语阅读、表达和写作的能力。同时,双语教学可锻炼学生使用外语进行思维,并能随工作环境的需要,在两种语言间切换,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我国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使用汉、英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双语教学在我国已推行一段时间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由于我国学生英语水平尤其是听力水平普遍较差,学生还达不到浸入型模式的要求,该模式在我国不适合作为普遍追求的目标。目前,浸入式和保持型两种双语教学模式在我国实践过,但并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1][2][3]
二、双语教学在研究型农业大学建设上的重要性
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研究型农业大学是农业科技和人才竞争的重要动力源之一。[4]当前,新的科学技术更新变革速度非常快,而农业生物领域恰恰是科技革新的热点,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国家对研究型农业大学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作为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科学技术领域尤其重要。不断更新的科学与技术前沿主要是以英文报道、文献等形式发表和展现的。所以,提高学生英语尤其是专业科技英语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水平的农业人才,才能更好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快农业研究对产业转化的进程。
研究型大学借鉴的国际前沿文献大部分为英文,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许多学生不理解基本的词义句型,更无法理解文献的深意。要想打破这一局面,光靠学生自身的主动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专业教师的引导与讲解。所以,在部分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对于增强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双语教学在研究型农业大学建设上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拓展学生知识面
在对我校双语教学课程的观察与总结中,我们认为,双语教学作为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股强大推动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开展双语教学课程,不仅能充分发挥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的优势,使其达到与国际交流的水平,还能增加英语基础比较弱的学生的学习动力。双语教学有助于拓展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值。如英文教材和最新英文文献的使用,能使课程及时与最新的国际动态接轨,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的阅读与求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研究型农业大学实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们读懂英文文献,了解前沿的农业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双语教学能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都有机会参与英语实践活动,使其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得到锻炼。
(三)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科教兴国不是关起门来钻研自己的学问。农业科学无国界,语言是科学跨越国界的桥梁和媒介。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我国实行以英汉为主的双语教学有利于我国学生走出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能够促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交流与转化,改善我国农业科技落后的局面。
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双语教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中国高校逐渐开展双语教学。10多年过去,许多大学双语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双语教学的效果至今不甚理想。尤其是农林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双语教学未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5][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开设本科课程2400余门,在双语教学方面,专业课如数据结构、生理学、作物育种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动物化学、有机化学、生态学等实行了多年的双语教学。其中,有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校级双语课程63门,全英文授课课程10门。总的来说,双语教学课程的比例还是比较低。
在双语教学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各课程的任课教师也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感悟。目前,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英语水平较薄弱。研究型大学开展双语教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听课效果与汉语教学差别甚大。这时教师能否适当把握两种语言在课堂上的比例,是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 [7]
2.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承担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且相应的英文基础。但目前大学师资的现状是,教师专业能力较强但英语水平却达不到授课的要求,口语表达不过关,课堂效果不够好。打铁还需自身硬,解决此问题,还需对任课教师进行筛选和培训。[8]
3.课程讲义的制定。任课教师常常推荐外国原版教材,虽然这种教材专业知识体系与和英语表达比较地道,但因其生词、专业词、难词量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通读懂有些困难。所以,如何制作一份有自己课程特色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讲义非常重要。[9]
4.教学模式的选择。无论是保持式教学模式,还是过渡式教学模式,或是这两种模式的综合,总的来说,都得根据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兴趣而定。许多教师常常选择一种模式一讲到底,学生开始时积极性还很高,到最后完全失去了兴趣。所以,切不可硬套模式,需要灵活应用,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10]
以公共选修双语教学课程人类文明的曙光为例,该课程教学模式较为灵活。首先,教师采用保持式教学模式加以引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后面的章节则增加课堂英语的比重,从学生对所讲内容的现场反馈出发,因材、因时施教,循序渐进。其次,在以英语为框架进行教学的基础上,不时地以汉语进行交叉讲解,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对加强双语教学的建议
双语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借鉴往年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开创新的教学方式,积极与学生互动,从学生中寻求意见。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师资力量,如增加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在高校设立教师专业英语培训课程,为教师提供出国学习进修及交流合作的机会。
2.教学模式要灵活。许多高校对双语教学的模式有过研究和探讨,但都只是在特定环境、针对特殊背景下部分学生提出来的,并不适应全部学生。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不可生搬硬套,在教学中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意见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寻找出更合理的教学方法。
3.改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英语学习氛围和教学器材及方式。中国人与中国人说英语,相互提高的效果不大,但是与外国人交流会大幅度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所以,研究型高校应积极聘请外教或邀请国际交流生与学生们交流;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引进国外课件,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氛围。
[ 参 考 文 献 ]
[1] 成晓毅.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89-91.
[2] 谈多娇. 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 教育研究,2012(11):83-86.
[3] 王艳坚.构建“双主教学模式”推进农林院校双语教学[J].中国林业教育,2006(5):67-69.
[4] 刘国瑜.从学科发展角度思考研究型农业大学建设[J]. 中国农业教育,2009(4):36-38.
[5] 杜振亭,袁茂森,王俊儒,高锦明.有机合成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3(3):176-177.
[6] 王凤,朱玮,王俊儒.浅谈有机化学双语教学[J].科技信息,2011(23):220.
[7] 卫亚红.普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 2005(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