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考核中学教师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08 03:47: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师德考核中学教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师德考核中学教师

篇(1)

A层次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的数学基础好,学有余力,在他们全面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要求的基础上,数学教师要注意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潜能,要重在引导他们综合应用数学知识,以不断提高和发展其数学的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B层次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处于中间层,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我们要重在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较快地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好地完成数学课标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要求.

C层次目标:鉴于该层次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困难很大,应以基本完成课标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最基本的要求为主,降低难度. 在数学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时刻注意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其点滴进步,以增强自尊心,增进自信心.

如“勾股定理”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勾股定理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层:能推导勾股定理并掌握“割补法”来求图形的面积,并能熟练运用它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B层: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并掌握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并能用它去解决一些稍微复杂点的问题.

C层: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记住勾股定理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课堂教学中以中考7 ∶ 2 ∶ 1中的工作为标准设置教学目标,让更多的学困生达标,实现共同进步.

二、数学教学内容组织和例题、提问等设计的分层次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要按数学每节课不同层次教学的综合要求合理组织数学教学内容,如对C层次的学困生,教学内容宜低起点,有梯度,要照顾其最近发展区.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

课堂上数学例题的选取,如同一例题,要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A层次基础好的学生,可要求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而对C层次的学困生,则只要求一题一解即可.

例如:(1)若a - 2b = 1,求代数式5(a - 2b)2 - 2(a - 2b) + 1的值.

(2)若x2 + 3x = 7,求代数式3x2 + 9x - 2的值.

(3)若x2 + 3x + 5 = 7,求代数式3x2 + 9x - 2的值.

分析:(1)是最基本的直接整体代入法,全体同学都要掌握,(2)在(1)的基础上略有变化,要求B,C两组同学掌握,(3)在(2)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要求A组同学要掌握. 逐步提高,低起点,缓坡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课堂提问的设计,则必须注意所提问题的层次,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相匹配”,使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特别是要注意给学困差生以鼓舞的机会. 例如:你能写一个关于字母a,b且次数为4的单项式吗?这是要求最低的问题,最易得到答案,可以引起全体同学的积极思考. 第二问,你能写出所有的符合要求的单项式吗?这一问,把要求提高了,思维活动的要求也提高了,有助于调动B,C组同学的积极性.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 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 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三、课堂练习分层

A层次练习题,宜设定一些富有思考性的数学练习题,由他们去完成,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B层次练习题,宜设定B层次的数学练习题,即将一些数学基本题作一些必要的变动和发展,这样,除了使他们能掌握基本内容之外,还应进而使他们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较快的提高. C层次练习题,宜以数学教材中的基本要求为标准,同时宜多借助必要的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去理解,去掌握数学教材.

如学了“代数式”这一节后,对C层次学生只要求说出单项式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各项系数和次数即可,而对A,B层次的学生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则要加强训练. 于是就布置以下分层练习题:

C层次练习题:指出下列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x2,-7a2b3c,13a2b4.

指出下列多项式的各项系数和次数:(1)y2 + 3y - 5;(2)a2 - b2;(3)2x2 - 3x - 1.

B层次练习题:尽可能地写出一个含字母x,y且次数是3的单项式.

A层次练习题:写一个三次三项式.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90-001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如何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现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笔者在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组合,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分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时,一般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以及性别特征等进行评定,然后分配成若干合作小组,既要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建组原则,还要有尊重学生个人的自愿原则。其目的是让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互补。每小组4―6人为宜,在一定时期内小组成员应相对稳定,保证合作的有序开展,经过一段时间(每学期)调整一次小组计划,以便拓宽学生的交往空间。组长实行轮换制,可以定期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临时轮换。这样,在各组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进行公平竞争,使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另外,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还要积极营造学生合作学习的心理基础和心理环境,学生之间要学会相互尊重,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

二、精心准备,提升合作学习效率

要想使学生有效地、持久地投入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年龄性格特征,精心设计难易合适、具有挑战性的讨论题、操作题、思考题、开放题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能用事先准备的工具和已经学过的知识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学生用事先准备了梯形纸、剪刀、学生尺,开始先独立操作,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把握契机,发挥合作学习功效

合作学习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科学地选择合作交流契机,适时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真正发挥合作交流学习的功效。

1.百思不得其解时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是常有的事,关键是如何有效的解决问题。当一道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需要帮助的心理需求,此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当大多数学生独立一道题有困难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借助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使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在听取别人的观点和方法中心领神会,自己的思维进一步得到拓展,从而获得成功体验。

2.意见不统一时

现在的教科书上经常出现这样的字眼:你是怎样想的?你最喜欢那一种方法?为什么?这正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论之一,就是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放手让学生去争论、辨析,学生会在各种激烈的争辩中,越辩越明。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学生探索12×10的算法时(图意:每箱牛奶有12瓶,10箱牛奶一共有多少瓶?三年级有117名学生,每人一瓶够吗?)出现了如下的算法:

(1)先算5箱有多少瓶,再算10箱有多少瓶。

12×5=60 60×2=120;

(2)先算9箱有多少瓶,在加上1箱的12瓶。

12×9=108 108+12=120;

(3)把每箱的12瓶分成10瓶和2瓶,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一共是120瓶;

(4)由12×1=12想到12×10=120。

此时学生争论不休,各持己见,虽然解题方法迥然不同,结果却相同,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确定最佳方法,也渗透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思维策略。

3.难以独立完成时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内容是靠学生个人的力量难以独立完成的,它必须依靠小组合作的力量来解决。例如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设计这样一个活动: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个球,然后再放回袋中,这样一共摸40次,红球和黄球各摸到多少个?由于学生又要摸球,又要记录,还要统计,一个人操作有一定的困难,我提醒学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于是他们开始结成小组,进行分工,借助集体的力量,顺利地完成任务。

4.突破重难点时

教学中,对于知识重难点的突破,教师要善于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借助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当学生有了成功喜悦需要分享时,为满足学生极强的表现欲时,都是学生合作的最佳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及时捕捉合作最佳契机。

四、开放时空,保证合作学习效果

充裕的时间、开放的空间是合作学习取得有效性的前提。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但时间规定要有一定的弹性,主要是要告诉学生速度的重要性。没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合作交流将会流于形式。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合作交流前,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其二保证充裕的小组合作交流时间。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篇(3)

2006年9月,浙江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材《实验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6个模块之一,我省将该模块作为高中理科生必修模块。先前,大部分学校都是在高三年级才开设“实验化学”课程,而高三年级的学生和教师在面临着高考总复习的巨大压力、高考试题又不能有效地检测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情况面前,就自然而然地选择放弃实验的操作训练,将“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转化为“动画模拟实验”或者“试卷实验”,违背了“实验化学”课程设置的初衷。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如果在高三年级集中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学习“实验化学”,学生思想上会很轻松,感觉就是天天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或者去实验室做实验,常常放松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

面对这种状况,很多中学化学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实验化学”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大家将《实验化学》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分阶段处理,将期中的一部分实验分散到高一、高二年级的对应单元中,通过这样处理,试图改变上述不良状况,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实验中来,到实验中去”,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化学。

把《实验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安排到高一、高二年级的对应单元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定要在透彻地分析《实验化学》教材和其他模块教材、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而且要考虑到文理分科,以及会考对文科生的知识点要求,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没有综合分析上述因素,违背了正常的教学原则,只会让“整合”的教学实践变为学生的负担。本文以“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的整合教学为例来探索如何较为科学地安排“实验化学”的教学。1 教材分析

《化学1(必修)》中的“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这一课时主要学习过滤、结晶、分液、萃取、蒸馏等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方法。该节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分离提纯物质的常用方法,难点为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和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所使用的方法主要看混合物性质的差异,利用这些差异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分离和提纯,于是在导入每一种分离方法的时候,笔者从混合物的性质差异人手讲解,使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印象颇深。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是《实验化学》课本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的一个课题,该课题选取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海带是人们日常喜爱的食品,这种源于生活中的课题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实验热情。将生活与化学通过实验联系起来,一方面凸显出实验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性,使学生体会到实验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整个实验过程的参与,使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初步认识,为后续的实验研究作一定的铺垫。本课题的实验过程包括了加热、溶解、过滤、萃取、分液、蒸馏等基本操作,实验的技术容量较大,花费的时间也较长,该课题重在让学生感受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以及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教材及知识点处理2.1 《化学1(必修)》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的知识点处理

学生已经在初三掌握了过滤、结晶等方法,并在实验室做了相关实验,能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实验知识与技巧。因此在《化学l(必修)》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过滤、结晶的操作和原理,只进行简单地复习即可。萃取和分液是新知识,笔者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观摩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搞清楚萃取和分液的区别,而且要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2者的区别。在介绍分液漏斗使用方法时借助多媒体投影来说明操作要点。

值得提出的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采用挥发性大、对人体危害大的实验试剂“溴水”,从教师和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方面来考虑,换成碘水更合适。由于教室里没有通风装置,所以课堂上更应该讲究绿色化学,将有毒性的实验尽量减少,实验中笔者也确实换成了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并对学生做了解释,使“绿色化学”的概念深入人心。

在讲解有关有机溶剂溶解性时,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学生接受较慢,课堂气氛沉闷。笔者在上课时,将汽油、四氯化碳和酒精分别与水混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且引导其分析现象,从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出有关有机溶剂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相对大小以及在水中溶解性的结论。然后在分液漏斗中,笔者进行萃取和分液的连续操作,使碘水和四氯化碳混合,振荡,边实验边让学生观察现象,静置分层后,颜色的变化使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再让学生分析现象并加以画图解释,从而归纳总结出萃取和分液的要点,课堂效果很好。

该课时中还有最后一种分离物质的方法“蒸馏”,课本上是蒸馏自来水,除去里面的铁离子。此时先介绍蒸馏装置中的各种仪器及其用途,然后告知学生蒸馏的原理。2.2 《实验化学》教材和《实验化学手册》的整合

通过教师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各种提纯物质方法的示范操作和原理的清晰解释,学生基本掌握了各种提纯方法的实验操作技巧,很想自己亲自体验一下实验操作。如果下一个课时直接讲“常见物质的检验”,不给学生创造一个体验实验操作过程的机会,会使他们那刚刚被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又逐渐被每日枯燥的理论教育所淡化。

篇(4)

一.建立师德考核工作领导机构

师德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校级分管

成员:中层正职(含年级组长)及教职工代表

二.进一步加强师德学习和宣传报道工作

1.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文件和要求,提高师德学习的针对性,增强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激发教师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

2.持续宣传报道,形成全社会影响,利用板报、广播、专栏,多角度宣传,全方位展现师表形象。

三.评选范围和条件

1.评选范围

年度师德标兵的评选范围是: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

2.评选条件

(1)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模范遵守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导学生。

(2)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专业发展意识和行动具有明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心理健康,与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3)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驱赶学困生等行为,无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无校外办班、兼课和有偿家教等行为,无在教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等。

(4)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所任学科在全县处于前列。

(5)在县级(含县级)以上媒体进行过宣传报道和参加过市级(含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优先。

3.推荐方法

(1)评选师德标兵应在对本单位全体教师进行师德考核的基础由进行。

(2)我单位在上报推荐名单之前,要在本单位对师德标兵候选人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5天,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

4.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

(1)“师德标兵”申报表

(2)“师德标兵”典型事迹材料1份,字数在3000字左右。

(3)本人师德档案:包括《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表》一份、学习笔记、个人评价材料、本人在县级(含县级)以上媒体师德事迹宣传报道材料原件或相关材料等。

宜宾县横江中学校

xx年2月25日

宜宾县横江中学师德实施细则

一、在学校统一组织下,由学生和家长实行无记名投票评议。

二、对学生和家长的评议面应覆盖教师所教授的所有班级,并不少于所教授学生人数的60%。

三、根据《学生和家长评议教师问答卷》,由学校组织专人进行回收和统计后,记入《师德考核表》。

四、考核方法

根据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无记名民主测评为主,实行教师自评(占30%),学生和家长评议(占30%)、同事互评(占20%)、领导班子评议(占20%)四方面相结合的办法。

考核结果分为四档,分数在90分以上者为优秀,在80-90分者为良好,在60-79分者为合格,在59分以下者为不合格。

说明:

1、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晋级、聘任、参加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参评各种荣誉称号的重要依据。考核为优秀者为市级师德标兵推荐人选。考核为“不合格”等级的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篇(5)

一、以文为本,让学生与教材深刻对话

在高中历史对话式教学中,让学生解读历史文本――教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对话教学强调的是"从一个开放心灵者看到另一个开放心灵者之话语"(马丁语),这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亲历文本,对话教材,对教材进行独立性的带自我意识的阅读,分析,并在全身心的体验品味中获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为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感觉,理解和评价教材,实现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平等对话。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与教材对话的兴趣

“对话教学”要求教师由“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导着学生走向教材”转变,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尽量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融入教材。例如:在学习《》一文时,我利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举国欢腾的有利时机,先播放“神五”升空的瞬间境头,接着让学生就“神五知多少”这个话题略作畅谈,进而指出“神五”的成功发射反映了我国在国防建设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指出我国不仅在国防领域,而且在其它如政治,经济,文教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然后教师继续讲道:"我们今天看到了也感受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果,但你们知道我国的现代化历程从何时开始,以什么事情为标志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抛出各自心中的答案,当有学生提出是时,我先肯定其答案的正确性,然后追问:"为什么说我国的现代化历程是从开始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去研读课文,探究历史。

2、引而不发,让学生在与教材的对话中解决问题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索,常有创新,因此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通过与"文本对话"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两汉的统治》中的"汉武帝的大一统"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罗列汉武帝实施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并声明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可以抛出来讨论,结果就有细心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秦始皇采纳法家思想并焚烧了法家以外其他各家的典籍,而汉武帝却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这个问题课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深入去研读文本,读出教材中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才能解开,于是我就先肯定和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探索精神,然后指出:“从秦始皇的‘崇法’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实际上反映出这两个时期在治国思想上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引起了这种治国思想上的变化呢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按照这个原理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时期的‘社会存在’有没有发生变化。”接着我就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从主客观两方面的变化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直至最终找出答案。

二、张扬个性,让学生与历史自由对话

篇(6)

高中化学不仅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理科综合考试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如何开展便成为了诸多化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教师就必须要对目前理科综合考试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对化学教学产生的影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化学教学方式,以此不断完善高中化学复习备考。

一、对理科综合考试的认识与理解

1.1与文理综合考试有所区别。理科综合考试与文理综合考试的区别在于,文理综合考试所要考察的科目较多,总共包括物理、政治、历史、化学、生物以及地理6门学科,考察的重点主要定位在学生对这6门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文理综合考试更多的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而理科综合考试相对于文理综合考试来说,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难度也较大,是一种3门学科的组卷考试,更体现了对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考察。

1.2与理科基础考试存在不同。理科基础考试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在即将毕业的时候,所学习的知识是否达到合格毕业的标准。这种考试的形式主要学生在考X科的基础上,加考理科基础考试。通常情况下,理科基础考试的试题形式以单选题为主,试题的数目为75题,试题内容大部分都是物理、政治、历史、化学、生物以及地理6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理科基础考试的难度要求较低,对学科能力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1.3与X科考试有所区别。高中所开设的化学科考试,一方面是为了将学校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出来,以此来反应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考察,以此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从而在此基础上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由此可见,X科考试相对于理科综合考试,考试难度更大,对学科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要求也更高。

二、理科综合考试的变化与影响

2.1试题知识覆盖减小。就我国目前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部分的试题来看,与单考化学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相对来说题量较少。正是因为这样,导致了试题知识覆盖范围必然减少。学生如果想要顺利通过考试,就必须对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进行全面把握,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更是要熟记于心。

2.2各个试题的分值相对较大。目前,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科目的总分是100分,由于其题量较少,从而导致各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对较大。以单选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为例,原化学单考的时候,单选题每题3分,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而在理科综合考试中,每道单选题却是4分,不定项选择题每题6分。这种情况下,便很容易造成学生失分严重,从而影响整体成绩。

2.3需要辅导的学生数量增加。需要辅导的学生数量增加也是理科综合考试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之一。原化学单考的时候,由于按照X科分类,报考化学的学生数量较少,并且这些学生的化学成绩也相对较高。但是理科综合考试却是要面向所有理科学生,这就必然导致需要辅导的学生数量增加,不仅给老师的辅导增加困难,而且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也缺乏推动作用。

三、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3.1整合高中化学模块教学内容。在我国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主要包括了6个模块,其中2个是必修模块,6个是选修模块。理科综合考试的内容包括了除选修3之外的全部内容。因此,为了能够将这些模块有序的组织起来,对各个模块进行整合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理清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在讲授必修内容的时候,将选修内容逐渐渗透其中,让学生能够将其全面掌握。

3.2研究新高考下训练题的设计。随着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以往的学习资料必然不能够符合化学的学习要求,因此,必须要开发一套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化学学习资料。为了能够确保新的学习资料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一线教师就必须认真对高考形势进行研究,并要与其他地区高考的试题联系起来,把握高考内容的特点和要求,从而对新高考下的训练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以此来提高教学和备考的有效性。

3.3重视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化学学科的学习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且要采取措施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中制度对理科综合考试改革的不断变化,高中化学教学也必然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能够确保化学教学能够满足理科综合考试的不断变化,教师就应该根据理科综合考试的变化形势,将化学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针对目前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以此来从根本上提高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篇(7)

当前职业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令人担忧,职高学生整体成绩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数学不感兴趣。课堂上时常出现“一人独唱,全班齐喑”的局面。作为一名教者,每一节课的教学对自己都是一次挑战,它也促使自己不断地、反复地思考:职高教学,数学课到底上如何才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暑假听了上海张人利校长的讲座《后“茶馆式教学”》,感触很深--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为教学能否走出新天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根本出路。但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是多讲多练?是熟能生巧?是灌输和题海战术还是“减负高效”?

《后“茶馆式”教学》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

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现状:教师基本上已接受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新课程一些基本理念;也认可“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IT整合”等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以下较为突出的问题:

(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

(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

(3)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这种学生差异不仅包括学业成绩好与学业成绩差的差异,还包括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

(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

“后茶馆式教学”就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教学方式。“后茶馆式教学”它以效能为主导,通过颠覆过去课堂教学按次序、等比计划定时间讲解的方式,而由学生自己阅读概念性、认识性的内容,教师仅对难点等原理性内容进行点拨,从而使课堂教学精致化。

读读,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议议,就是提倡学生自觉议论,主动探讨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练练,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的一条重要途径;讲讲,即是讲解、解惑,可由教师讲,也可由学生讲,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后茶馆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

“议”,是“后茶馆式”教学的核心环节。“议”的功能在于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和“闪光点”,解决“相异构想”和发展“闪光点”。“议”的功能在于把学生的差异看成一种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后茶馆式教学的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一·学生能自学的教师坚决不讲,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二·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这就是“后茶馆式”教学的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特征。

在上高一数学《角的概念的推广》一课中,我采用了“后茶馆式”教学法。让学生读一读教材,形成角概念;制作了一个道具“大转盘”让学生转一转,使角概念不再抽象,体会正角按逆时针转,负角按顺时针转;练一练,消化角知识议一议,如何在0~360°之间,找出与-120°,640°,-950°终边相同的角暴露学生的“潜意识”, 显现“相异构想”,以便解决问题;再通过做一做,巩固本节课的内容。省去了传统教法中先陈述正角负角等的概念,概念虽然是本节课的重点,但学生是完全能自学懂的,而把时间放在学生觉得难理解的找终边相同的角上。在学生显现的几种“相异构想”中,有些是我们根本想不到的错误,也有一种构想比教材所给的方法要简单易掌握。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后茶馆式”教学的备课比传统教学的要求更高一些。不但要全面解读文本及文本派生出的所有知识点,确定教师认为的文本重点和难点。还要全面分析学生基础。哪些(包括知识、方法等)学生自己可能学会,哪些学生不可能自己学会?是部分,还是全部?在哪些关键点上学生会出现“相异构想”?三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设计用什么方式、方法来检验学生哪些学会,哪些没有学会。用什么方式、方法来暴露学生的“闪光点”和“相异构想”。运用什么资源(包括教师自身、学生、文本等),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困难。特别强调一堂课也不一定先“读”后“讲”,完全可能是先“练”后“讲”,也可能是不“读”不“练”而是先“议”。 后“茶馆式”教学在坚持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发展成三个“不”,不确定各个环节的教学用时,不规定教学顺序,不拘泥“读”、“练”、“议”、“讲”“做”的应用完整。

篇(8)

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加强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所谓交互式英语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立足于面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培育,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这种教学形式是在教师的科学组织策划下,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深厚兴趣,助长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同时让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掌握得更加全面和准确,为英语教学的科学推进和有效促进提供有力支撑。

1. 初中英语交互式教学作用分析

1.1初中英语交互式教学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通常是教学课堂活动“独角戏”的主演,主宰着整个英语课堂,“强权政治”般将英语知识点灌输于学生的大脑,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全是一种被动状态,与其说是在进行教学活动,倒不如说是在进行“武力精神镇压”,显然,这种教学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而交互式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与传统的这种教学模式,它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教师已经转变成为教学的引领者,教学的设计形式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的,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这样可以强有力引导学生进行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有力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积极性。

1.2初中英语交互式教学有利于充分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初中英语交互式教学要得以实施和展开,就不得不要求英语教师在加强英语知识理解、教学方法策略运用、以及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全面掌握,全面把握英语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准确区分英语知识层次,确实全面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从而促进教师加强教学资源的采撷,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借用各种教学设备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教学需求,进而充分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1.3初中英语交互式教学有利于充分延拓学生创造式思维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通常只是对英语课本上的相关英语知识进行适当的重构,进而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这种方式方法虽然也可以称作一种创造式的教学活动,但这种创造性侧重于教师本人,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影响不大。而互动式教学可以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师生之间不仅在形式上产生互相呼应,同时在思想和心灵深处产生交融,激发师生共同创新思维,从而充分延拓学生创造式思维。

2. 初中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探讨

2.1注重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

英语教学的内在规律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更加注重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和情感交融。另外,和谐的课堂气氛也是进行交互式教学基础,只有为学生们营造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得学生放松身心、打开思路、启迪思维,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主人”亲身体验,进而自觉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自发产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策划和引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组织角色扮演,构建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加深透,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

2.2注重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展开交互式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交互式教学,要特别注重到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他们对学习经验的积累和交换。通过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展开交互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改善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关系,促进多向交流关系的生成,这将有力提高学生进行主动学生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寻求更加合适自身特点的学生策略。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2.3注意紧贴现实生活展开交互式教学

把握学生感受与体验,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实生活角度思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交途径,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对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亲切,从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报刊、网络、广播中采摘学生们感兴趣的时事、赛事、娱乐等方面信息,引导学生会学、爱学和乐学。

3. 结束语

篇(9)

【基金项目】自治区教改项目“热能与动力工程(水动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48-02

工程制图是工科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工程师的语言”,主要培养工科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严谨、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工科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那么对于民族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并产生了恐惧的心理。针对制图课难学的现状,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一、学生学习制图面临的困难分析

由于我区整体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为此造成学生基础差;而且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对初等几何、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为此很难建立空间概念,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也不够。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牧区,生长环境闭塞,对外界了解得比较少,形成了腼腆的性格;遇到困难没有信心去克服。

学生习惯于用母语思考问题,听讲和看书的过程当中需要用语言转化才能思维,这样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和反应的速度,增加了学习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对学习的恐惧心理。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去开发、去鼓励。

1.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1)投影的基本概念建立

通过课堂教学,讲述投影的基本概念、投影的方法。由投影面模型,反复演示从三维空间到二维平面转换,再由二维空间构建三维平面转换,让学生体悟到学习工程制图无非就是如何将空间的实体转换平面投影的图形,再有由平面图形想象出空间的实体的过程。投影的位置关系和三视图的对应关系是“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如此的反复训练,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概念,理解了立体和三视图的投影反映关系。

2)切割萝卜

记得在我上大学时,学习制图也很困难。“武水”的老师教我通过切萝卜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效果非常得好。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同学买来萝卜,切成不同的形状,对照每条直线,每个面绘制三视图;再在三视图上加线,加面,切削平面,对照萝卜实体如何改变形状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对投影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制图的热情和兴趣。

3)将学生自身投入到投影体系中

利用教室作为投影体系,黑板面作为正投影面,地平面作为水平投影面,学生的右手的墙面作为侧投影面。把教室里的所有设施作为模型进行投影,并绘图。例如:在讲投影面的垂直线时利用教室作投影体系,灯管作侧垂线,立柱作铅垂线,桌面是水平面,把一个枯燥难懂的问题,变成了身临其境寓教于乐,轻松地掌握了教学内容。

4)画轴测图

首先介绍正投影和斜投影、三视图与轴测图的区别,再讲轴测图坐标的建立,通过投影的三视图,在黑板上绘制轴测图,强调如何将三视图的点线面转变成轴测图的点线面。讲完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这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迅速绘制轴测图,在给定的时间及时上交,既检验了学生掌握的效果又无需点名就达到考勤的目的。利用多媒体绘制好的三视图和轴测图,要求学生找出投影图和轴测图之间的点、线、面对应关系;学生在后续的课程当中充分利用轴测图的理论辅助思维,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2.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的磨练

在上课的第一节课上,教会学生选铅笔、削铅笔、磨铅笔、用铅笔;如何规范书写汉字、写数字、写英文字母;如何画粗实线、画细实线、画点划线、画虚线,通过以上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程师品质。

在此基础上通过圆弧连接、曲线连接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作图方法和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进一步磨练学生的耐力。

3.学习自信与兴趣的激励

《画法几何》这门课在工科学生中是一门难学的课,俗称“头痛几何”,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外,培养学生的自信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在讲解“两直线空间相对位置”时,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辨别“两直线空间相对位置”是本门课的难点之一。通过一组投影图请一位学生来辨别,学生想了一会儿不知所措,此时,如若放弃,对学生的自信心将会有很大的损害。此时用了一组教学手法:先提醒,提醒学生对“直线投影特性”知识的回忆;再引导,引导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正确思考;接着暗示,暗示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寻找答案。最后学生正确的回答了问题。被问的学生很高兴,其他学生也很开心。

三、考核体系的改革

《工程制图》课程作为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电自、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根据课程每部分掌握的内容,考核的侧重不同。考试是检查教学成绩的一种最普遍的手段。通过考核改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忆或描述能力。以往本课程的最终成绩是依据期终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来综合评定,平时成绩30%和期终考试成绩占70%。此次改变往常考试的做法,我院首次实行了考核方式方法改革,以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延伸思考以及运用知识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为:

1.过程控制

利用平时成绩考核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课堂纪律:作业情况主要依据6次以上的课堂作业考核;课堂纪律主要统计课堂考勤和课堂问题回答情况。

2.读图能力考核

考试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画法几何部分的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应用。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由二维平面图形在脑海里重构三维立体的能力。计划学期末开展闭卷考试。作业成为了我们为学生评定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有4次大图是不够的,在教学中又引入 6 次小的课堂测验,绝大部分题由作业册中摘出,每次25分钟,开卷考试,可以翻书。

3.绘图能力考核

通过绘图,掌握制图的标准和规范,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感和培养学生的专业自学能力以及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作风。绘图考核主要结合工程实际绘制4张3号图纸进行考核。工程图纸的内容,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绘制不同的工程图样。工程图纸的内容主要见表1。

表1 制图课程考核内容一览表

4.考核成绩组成

平时成绩20%+绘图40%+考试40%。

5.考核制度改革的具体执行方案

各类成绩的评定标准:

(1)平时成绩(20%)

平时成绩(20%)=课堂作业(10%)+课堂提问(5%)+课堂考勤(5%)

(2)绘图(40%)

绘图(40%)=线型练习(10%)+工程平面布置图(10%)+工程结构图(10%)+钢筋详图(10%)

绘图为手工制图,每张图纸评分标准为线型正确(满分10分)、整体及字体美观清洁、布局合理(满分20分)、标注及图标正确(满分20分)、工程图样表达准确完整(40分),按时上交(满分10分)。

(3)考试(40%)

篇(10)

作为新数学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全新内容,“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农村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被教师所忽视,或直接跳过,或一句话带过,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初中生自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走进了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误区.

误区1:只有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才能进行综合实践课.

许多农村教师认为,没有像城市学校那样的教学条件,无法进行实践课的教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知识技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通过“实践与综合应用”来进一步加深其他三大知识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与应用性.但在农村中学,部分教师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认识仍存在一些偏差,甚至有的教师认为与考试无关,讲不讲无所谓.

误区2:数学课或劳技课?

曾经的数学课,计算教学总是那样单调、枯燥(复习、示例、模仿训练),应用题教学则走进了人为编造、纸上谈兵的死胡同,计量单位和几何图形知识的教学也常常是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大多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空壳.可如今的数学又怎样呢?一节数学活动公开课(课题为“轴对称图形”),教师先用美丽的图案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可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剪剪拼拼:先剪两个三角形、拼这两个三角形,——剪飞机、拼飞机——剪双喜,剪蝴蝶……整节课学生都在那里剪、拼、贴.剪剪拼拼贯穿着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在上劳技课,而不是在上数学课.数学的思想、数学的理念哪里去了?数学味去了哪里?没数学味的课难道还能称为数学实验教学吗?

误区3:学生全“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吗?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都立求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是听众”的局面,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教师不动,学生全动”.学生在不理解实践活动的目的、方法的情况下,只能在乱动.虽然学生天生喜欢参与实践活动,但不能让学生无目的全动.在活动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误区4:重过程≥重结果?

有的教师认为数学实验教学只要学生参与了,研究了,就获得了锻炼,就有了技能,结果如何完全不计较,形成了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局面.

结果实际上是过程的一面镜子,是过程的自然延续.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是否成功,关键还是看亲历过程体验得深刻不深刻,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数学活动不仅是指探究性、具体化、游戏性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指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数学探索和数学学习的活动.所以,数学活动不仅仅是一些具体化的活动,数学活动的判断标准是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有没有思考的递进,如果没有思考过程也就谈不上数学活动.所以,数学活动的本质是数学思考.

上一篇: 医生个人支医工作计划 下一篇: 小学生获奖科学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