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6 15:28: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物细胞的知识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孕妇保持口腔健康,须做到以下几点:
孕前进行口腔检查和保健治疗。孕妇在孕前应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保健治疗,其中包括治疗龋齿,治疗牙周疾病,彻底洁治(洗牙),拔除不应保留的牙齿及无保留价值的残牙根、残牙冠等。
孕期注意口腔保健。孕妇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妊娠期的妇女因口腔局部敏感,刷牙时可选用刷头小的保健牙刷;定期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上的牙菌斑;少吃可致龋齿的食物并遵循科学的进糖原则。 (李丽)
生活中被忽视的钙
我们平时吃的补钙食物一般是牛奶、酸奶、豆类等,其实生活中有不少被我们忽视的补钙“边角料”,都可以为我们很好地补钙,也更为有效和安全。
蛋壳 蛋壳含有极高的钙,可以把蛋壳磨成粉末后放进白开水中饮用,这样人体可以更好地吸收钙。
骨髓 骨髓是动物体内的造血工具,对人体钙质的补充有很好的作用。做骨头汤时,把骨头敲碎,让骨髓溶入汤中,能有效地帮助钙质被人体吸收。
鱼骨 鱼骨含钙很高,干炸鱼、焖酥鱼都能使鱼骨酥软,更方便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安子)
手脱皮吃点胡萝卜
有的人手和脚一到冬天就脱皮,开始时刺痒、起小疱,接着脱皮,脱皮面积逐渐加大,并向深层扩展,最终露出鲜色。由营养缺乏引起的手脚脱皮一般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的,对皮肤的表层有保护作用,如果缺乏的话,就会引起皮肤干燥和脱皮等现象。为了防止手脱皮,手要保持干净,尽量少沾水,洗手最好用温水;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牛奶、奶酪、鱼类、贝类、胡萝卜等。这些食物中的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此外,每天洗手后应涂抹护手霜,或用维生素E丸擦手,可一边抹一边按摩。(美华)
午餐吃红薯钙质吸收好
红薯是最近几年最热门的养生食物,它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氨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钙、钾、铁等十余种微量元素,是世界卫生组织评选出来的“十大最佳蔬菜”的冠军,营养学家也称赞红薯为“营养最均衡食品”。红薯除了具有减肥、抗癌等功效外,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骨钙流失,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食品。
红薯中除了含有一定的钙质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和镁,这两种物质可以维持人体内的离子平衡,减缓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钙质流失。
营养学家建议,红薯最好在午餐这个黄金时段吃。因为吃完红薯后,其中所含的钙质需要在人体内经过4~5小时进行吸收,而下午的日光照射正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在午餐时吃红薯,钙质可以在晚餐前全部被吸收,不会影响晚餐时其他食物中钙的吸收。 (刘铭)
做菜加点酒,可减少油脂摄入量
中餐用酒烹调的传统源远流长,如啤酒鸭、绍兴醉鸡、香糟毛豆等,都别具风味。做菜时加点酒,好处远远不只是调味,还能减少人体对油脂的摄入,更有益于人体健康。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油脂摄入量最多不应超过30克,但做菜时油如果放得太少,做出的菜肴口感较差,炒菜时也易粘锅。如果做菜时加点酒,就能解决这些问题。炒素菜加些味道清淡的酒,不仅可以提味,还可减轻某些蔬菜的苦涩味,如苦瓜、菠菜、西兰花等。
炒肉、炖肉时加点酒,去腥的同时,还可减少肉本身的油脂。因为酒与肉会产生脂化反应,可以帮助脂肪溶解,同时生成一种具有特殊香气的酯,使菜肴香而不腻。
用酒做菜还会使菜肴更有营养。因为比起油,很多食材的营养更容易溶解在酒精中,有利人体吸收。此外,从中医角度来看,适时适量摄入点酒,能健脾补胃、帮助消化。 (刘铭)
常用电脑的人吃什么好
常用电脑的人会经常感到眼睛不适,视力下降,还易有疲劳的感觉。常用电脑的人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多吃对眼睛有益的食品,如鸡蛋、鱼类、鱼肝油、胡萝卜、菠菜、地瓜、南瓜、枸杞子、、芝麻、萝卜、动物肝脏等。
多吃含钙质高的食品,如豆制品、奶酪、骨头汤、鸡蛋、牛奶、瘦肉、虾等。
注意维生素的补充:多吃含有维生素的新鲜水果、蔬菜等。
注意增强抵抗力:多吃一些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能够排毒的食物,如香菇、蜂蜜、木耳、海带、苋菜等。
吃一些抗辐射的食品:银杏果及黑色食品。
吃一些养颜的食品:如樱桃、美肤水果等。
注意酌情多吃一些豆芽、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小光)
喝豆浆八项注意
1. 忌不彻底煮开:生豆浆里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质,未煮熟就饮用,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2. 忌冲入鸡蛋:鸡蛋中的黏性蛋白(鸡蛋清)会与豆浆里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使鸡蛋和豆浆均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
3. 忌空腹饮豆浆:豆浆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化掉,营养成分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
4. 忌放红糖:红糖里有机酸较多,如醋酸、乳酸等,它们能与豆浆里的蛋白质和钙质结合,产生变性物及醋酸钙、乳酸钙等块状物,这不仅有损豆浆的营养价值,而且影响豆浆里所含营养素的吸收。
5. 忌用保温瓶储存豆浆:把豆浆装在保温瓶内,会使瓶内的细菌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大量繁殖,3~4小时后,豆浆就会变质。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下,生物学科的高考复习日益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推理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查。考查内容的改革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改革,同时使高三学生必须明白生物高考的价值所在[1]。下面对新课标下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一、利用比较异同法进行有效性复习教学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中,虽汇集了整个高中所学的知识点,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极为繁乱和复杂,因此教师可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进行复习教学,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扩展学生复习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复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例如,在复习“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这一节内容时,教师不仅可通过向学生演示两种细胞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制作区分两种细胞的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两种细胞的区别;而且可根据所学知识,在两种细胞比较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两种细胞在DNA复制、细胞分裂与转录等方面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探讨。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进行正确的区分,而且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概念过程中混淆两种细胞的含义,充分培养学生求异、求同思维,促使学生快速且牢固地掌握核心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二、以培养学生叙述能力的方式进行有效复习教学
在新时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不应再墨守成规,而是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和更新,从而使课堂学习变得高效和优质。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局限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进行复习教学,而是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协助学生在熟知课文知识和把握知识整体性的基础上,掌握识记技巧。
例如,在复习“DNA使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在不阅读课文和任何相关资料的情况下,要求学生用默写的形式将病毒浸染过程完整地书写出来,或是用图解形式表达出来;之后教师进行批阅,对该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对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并进行相应指导;最后让学生将自己对病毒浸染过程的理解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此时学生会迅速发现自己对知识点的错误理解,从而更深刻地掌握该知识点。通过培养学生对知识点叙述的能力,不仅可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复习上的错误,还可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从而达得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三、设置连环问题进行有效性复习教学
心理教育学家发现,问题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2]。因此,无论在任何学科中是新课学习还是考试复习,均可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巧妙设置一连串与复习内容相关的连环问题,进行复习教学,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例如,在复习“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节内容时,也许许多同学已经将课文内容忘得所剩无几,此时教师可紧密结合课文相关知识点,提出一系列问题重新燃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深入课文中进行探究和发现。如,教师可提问: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吗?是不是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具有线粒体?反过来含有线粒体的细胞也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吗?植物界中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吗?通过层层深入的连环问题,不仅可使学生重新对生物学产生兴趣,而且可帮助学生系统、全面掌握知识点,可举一反三,辨别易混、易错的概念。
四、重组基础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教学
根据往年的生物高考试题,无论试题形式如何编制,其考查的主要内容多为基础知识、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等。因此,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如基础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还应抓住复习的核心内容,注重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并对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总结与结合等,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点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是指教师在深入探讨教案材料、结合学生实际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打破以往传统的复习教学框架,将知识点进行重新组合变成新的复习框架,以激发学生重新学习和复习的热情和信心,不仅为学生展开复习活动铺垫好道路,还有利于学生对学科内各个知识点进行迁移与综合复习。
例如,在复习“细胞分裂”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第一章和第三章中的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细胞分裂进行整合、重组,从而形成一套新的知识点网路体系,利用板块的形式将重点、难点一一列出,然后进行依次突破,使学生可以综合、系统地掌握知识点内容。通过重组基础知识体系进行复习教学,不仅可以避免由于知识点的重复而进行的重复复习对学生造成的厌烦、乏味等不良学习情绪,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为学生节约更多的时间复习其他知识点,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复习水平。
结语
高考复习是高三学生对三年来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高度总结,也是为高考铺垫的最后一块敲门砖,对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复习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高考结果的好坏,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3]。因此,高中教师应重点做好高三学生的复习教学工作。高三生物学科占高考分数的比例虽不多,但每一科目的复习教学都应给予足够重视,才可为学生的高考提供更多保障。新课标下,教师应不断深入探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从而提出更多有效的复习教学策略[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比较异同法、以培养学生叙述能力的方式、设置连环问题、重组基础知识体系等手段和模式进行复习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复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登英.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考试周刊,2015(14):136.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而不是单纯看教师是不是把该讲的知识都讲清楚了。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知识,通过教学能够对学生的自身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高中生物涵盖的知识面较广,从分子生物到细胞生物学再到生态学的知识内容都有涉及。学习过程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并且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掌握好这些知识,并做到运用自如。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能够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是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的。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大纲中对知识点掌握的层次要求以及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高中生物第一本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介绍细胞内的一些细胞器功能。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应用,是属于知识点掌握的最高层次。教学实践证明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掌握这样一些知识点。那教师们就应该注意,改变教学方法,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对学生们相对比较生疏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在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构建一个细胞的模型,并让学生将各种细胞器放到细胞内来。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全盘来掌握一个细胞内大概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细胞器。知道了有些什么内容了,接下来就是了解这些细胞器分别是做什么的,它们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在学习这点的时候我喜欢让学生用逆推法。一般来说是结构决定了功能,而我在教学中用的方法是由功能推导结构特征。例如,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线粒体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代谢场所。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代谢场所,首先它是独立的,所以它就是一个膜包被的系统。由于它是一个能量代谢的场所,所以其中肯定有很多参与能连代谢的酶,这些酶需要一些固定介质,而包被线粒体的膜就充当了这一介质。由于酶的种类很多,并且酶催化反应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所以线粒体的膜内陷成为了嵴。这样的一种逆推发让学生很快就熟悉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这样的方法比传统的灌输法的效果要好很多。另外,在教师教一些只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授这些知识。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小节的时候,我通常会让学生自己来来讲。这一小节的知识点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学生一般一看就能懂。同时癌症这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讨论。一般我会让学生提前一周去准备这节课,等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来向大家展示他在关于癌症这个主题上的一些认识,以及现在科学在研究癌变上面的一些紧张。这样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也能够扩充一下学生们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2 根据教学内容做必要的知识扩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知识的扩展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在高考生物中很多知识点都不是书上现成的知识点,很多知识点都是一些书本上知识点的扩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适当的扩展知识是使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激素调节中,课本上只是介绍了激素调节的发现以及一些很简单的激素调节的例子。然而,在考试的时候,关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不仅仅是书本上介绍的那些简单的激素调节事例。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一节的时候就应该适当的扩充学生的知识点。给学生讲授一下我们人体内的一些激素,并且选择比较重要的几种激素来主要讲解。讲解的内容应该包括这些激素产生的部位、作用、这些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引起的人体的反应以及当人体出现这些激素紊乱的时候的一些主要措施。第二,适当的扩充知识点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一些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他们能够自己读懂,所以教师如果只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根本就不能调动其他们的兴趣。适当的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喜出望外,让学生知道生物学的博大精深,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3 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点,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教师在讲授完一节课或者是讲授完一章的课程后应该帮助学生作一次总结。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回忆起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加强,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生物知识网。这些知识都像网一样环环相扣联系起来,这样知识能够记得更加牢固。例如在学完了必修教材二后教师可以做简单的总结,让学生能够将必修教材二中的知识点都联系在一起。这一本书主要讲的是遗传和进化。遗传就是讲物种的基因有一定的传承性,进化就是说基因会变化,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样讲述下来,就能将基因的本质,表达,结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都串联进来。这些东西研究了以后是要用到实践中去的,所以就有了基因工程。这样帮学生梳理一遍,学生基本上能够回想起这本教材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学生掌握了书本框架后再去掌握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就容易多了。及时的归纳总结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学习更加有效。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的轻松,掌握的牢固。
参考文献:
[1] 宁卫,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课改论坛。2011(3):152
免疫及病原生物学知识点需求。
抗感染免疫是社区医生最常用到的知识点(图2)。社区医院处于传染病、地域性疾病、突发疫情的前沿阵地,对传染病和突发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地域性疾病进行筛检和治疗,是其重要职责之一。而比较出乎教师意外的是即使是在农村,由于目前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寄生虫学这一章节临床医生并不常用,对其要求不高。抗体与补体是临床医生最希望详细了解的知识点。临床上不少检测手段都需要用到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免疫学的应用和技术需要做些概括性的讲解,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不至于太茫然。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需求。
细胞生物学最常用的和希望了解的知识点均集中在细胞的活动上,即细胞水平的增殖、分化、衰老、坏死和凋亡。这些知识点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也与不少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总体而言细胞生物学与基层的医学工作者并不是很密切。
课程整合初步大纲。
根据社区卫生院临床医师对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情况和知识点的需求量,我们拟针对临床专业(社区医学方向)学生开设实用医学生命科学课程,涵盖以上学科部分知识点,力求达到在有限的学时内,传授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知识点。
传统的课程结构将临床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一模式系统性强,但各课程各自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彼此之间缺乏联系。由于面向农村社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不要求学生有十分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根据够用、适度的原则,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设置。目前的趋势是社区医生的培养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进行课程的重组,整合。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推行面向农村社区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其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对课时进行了调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占67学时(理论55+实验17学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占66学时(理论54+实验12学时)、细胞生物学占20学时(理论14+实验6学时);遗传学内容作为选修课程。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72学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81学时,细胞生物学未开课。由此,我们在社区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上,拟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整合并适当增加遗传学的内容,形成一门贯穿一学年的153学时的实用医学生命科学。
从而有效避免各课程为了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相互重复的内容可统一在某一课程中单独讲述。除了课程结构上进行改革,还要根据培养目标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删除或弱化课程中对基层社区卫生工作无太大实际意义的内容,如本次课程整合过程中,弱化生物化学相关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等电点等,加强三大代谢的讲授力度;即强调基本概念、生理意义等,而不是代谢步骤和调控。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与选修3教材中有部分相同知识点,很多老师都感到不好教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以细胞工程中的一个知识点细胞全能性为例进行分析:
一、细胞全能性这个知识点,三本教材中呈现的方式不同
必修1教材呈现的是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第119页通过图片6-11,介绍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取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放入含有植物激素、无机盐和糖类等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结果这些细胞旺盛地分裂和生长,形成一个细胞团块,继而分化出根、茎、叶,移栽到花盆后,长成了一株新的植株,之后给出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必修2教材呈现的是细胞全能性的实例。第87~88页在单倍体育种中只简单讲了育种工作者常常采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这个实例,没有提出细胞的全能性这个名词,但编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到这是细胞全能性的一种特殊表现实例。选修3教材呈现的是做细胞全能性实验。第34~35页通过对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方法步骤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相比必修1、2教材中多了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胚状体或丛芽以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等新的信息,并通过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验来获得这一技术,达到运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特点,以提升能力。
二、细胞全能性这个知识点,三本教材的编写意图不同
必修1教材直接给出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必修2教材则通过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离体培养实例,让学生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选修3教材却没有规律性的结论和表述,它通过科技探索之路、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细胞工程的技术介绍,提出问题,然后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解前沿生物科学知识。必修1、2教材注意知识的有序重现,要求学生阅读、识记、理解教材内容,层次要求比较低,对于初学者非常适合,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选修3教材具有开放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明显比必修1、2高了一个层次。实际上三本教材对同一个知识点的体现是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认知层次要求。
三、细胞全能性这个知识点,三本教材教学处理方式应不同
1.教学中有意让学生了解不同教材的编写意图
要从必修1中简单传授细胞全能性到必修2中,通过实例理解细胞全能性概念,再到选修3运用细胞全能性知识、动手做实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知道基础性的模块教学与深化性的专题拓展是人教版现行教材编写的特点。
2.教学中有意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结合使用
在讲授必修1第119页克隆羊多利是将乳腺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培养成的时,为了满足学生对克隆羊的好奇心,可向学生提问:多利羊长得像谁?多利羊是否健康?在必修1中没有详细说明问题,老师可以简单地给学生在学习必修1这个知识点中做拓展性介绍,用一个体现这个知识点的实例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并提高运用能力,在选修3的教学中教师只要起组织作用。在必修教材的教学中有选择性的将选修教材中的一些小活动和实例提前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系统地构建知识网络。
常规体系法主要是指将一个物质根据其组成部分概念的不同对其进行拆分,再将相同性质的部分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将此方法运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将一个个杂乱的知识点进行拆分再重新进行分类记忆,既方便记忆,又利于学生进行理解。例如:在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或克隆技术时,对于其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基本概念、原理、过程、意x四个方面,使者四个方面构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体系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不仅方便学生理解记忆,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进而达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比较法
高中生物知识网络构建中的比较法主要是指,根据某一大的概念中许多小的知识点的不同之处,将其进行划分,形成知识对比,这种方法可以将较难的知识点简单化,使复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在使用该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时,通常要求构建者利用表格对知识点进行对比划分,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的知识时,就可以构建一个表格对细胞分裂的类型进行对比并列举出来,首先将分裂分为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两大类(作为表格横栏),再通过复制次数、分裂次数、同源染色体行为、子细胞数目及类型、细胞周期等主要概念(作为表格纵栏),根据这些概念的不同区别其属于减数分裂还是有丝分裂。这种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对杂乱的知识进行了有序整理及统计,方便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对提高学生生物成绩及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概念图法
概念图法主要是指将一个大的概念系统拆分为多个子系统,再根据子系统某方面性质的不同对其进行细分。在高中生物知识中,具有较多的专用名词,某些名词名字相近,这给学生进行知识点记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概念图的知识网络,可以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拆分,例如:在学习细胞膜的知识时,就可以构建一个概念图的知识网络,首先,先将该知识中大的概念系统,即细胞生物膜系统拆分为三个子系统,分别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之后,再根据膜是否为单层膜将细胞器膜划分为双层膜及单层膜两个小系统,其中,叶绿体膜、线粒体膜为双层膜,液泡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及溶酶体为单层膜。这样,就将复杂的生物细胞膜系统划分为多个小的知识点,并且每个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不会造成学生发生遗漏的情况。不难看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概念图的知识网络,不仅可以减小教师的教学难度,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记忆的概率,进而达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目的。
Common used review methods f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Abstract】 review the scientific method is to master basic knowledge of biological, forming the basic skill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learning, accurate answers to all kinds of question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the review are: comparative review method, summary review method, diffraction review method, experiment review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 review method.
【Key words】 Biology teachingComparative review methodSummary review methodDiffraction review methodExperiment review methodComprehensive review method
研究科学的复习方法,有利于寻找高考命题思路,探讨高考命题规律,从而有利于指导高三专题复习教学,提高复习教学效果[1]。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复习技巧,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要研究教学内容,又要研究教学方法,同时又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要把复习的视野投向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单一知识点或单元内容的教学,很难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因而学生的基础知识就是再扎实,其应用能力、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比较欠缺,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才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过程中,要把高中生物学的代谢、调节、遗传、生态、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构建成知识体系、实践应用、典型例题评析和实验设计与探究为中心,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和体会,谈谈以下几种常用的复习方法:
1比较复习法
比较复习法是研究生物学和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复习方法[2]。即是把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加以比较,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对比,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梳理清楚,以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在复习过程中,既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又可以对前后知识点进行纵向比较。例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DNA和RNA结构的比较等等,可进行横向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比较等等,可进行纵向比较。例如: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比较,可列表如下:在应用比较法进行复习时,教师只起一种引导作用,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掌握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和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
同时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比较法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2归纳复习法
归纳复习法就是把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的若干方面,在逐一分析的基础上加于归纳整理,使各个知识点或基本概念的点面关系,溶为一体,并加于条理化[3]。在复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采用归纳法可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提纲契领的总结和概括。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密切相关的规律;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都具有的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过程的规律;生物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规律;生物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规律;生物可遗传变异的规律;生物物种形成过程的规律等,都可用归纳法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这些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糖类的种类、分子式、存在、分布、生理功能等可归纳如下:
3衍射复习法
衍射复习法是指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各章节或单元中的某一重要知识为核心,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能灵活理解、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4]。发散思维是衍射法的思维基础,此法借用了物理学中的“衍射”一词,表明的是对某一重要知识进行有目的地展开、延伸和放射。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某一重点知识为核心,把分散在各章节中的同类型、同性质或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将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图示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系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例如:复习有关“细胞”知识时,可以以“细胞”为核心,衍射出:①细胞的概念;②细胞的发现;③细胞学说的建立;④细胞的化学成分;⑤细胞的分类;⑥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⑦原核细胞的结构;⑧细胞的分裂;⑨细胞的整体性等等问题。图示如下;
4实验复习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中实验复习要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能力:即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5]。对实验的复习,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如让学生自由观看生物实验的录像或课件;把书本经典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分类,并按类收集相应的习题给学生进行训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习题的同时给予正确的点评等。在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复习中,首先,应重点培养和复习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实验对照的设立、如何减少试验的误差等;其次是精练,多渠道收集有关实验设计的题目,精选部分开放性较强的好习题给学生训练,在训练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允许学生修改题目,对于丰富多彩的答案,只要是符合生物学原理的,都给予肯定。特别鼓励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和同中求异。至于在实验中涉及到的文字表达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掌握表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5综合复习法
综合复习法要求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其方法很多,可以由点到面地复习,即扩散复习;也可以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即串联复习。这种复习方法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往往需要通过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例题为载体,把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复习。
5.1扩散式复习法。扩散复习法是指从一个知识出发,发散性地引出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知识,使书本知识重新整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该复习方法在生物复习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因为整个生物界是互相联系的,生物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联系的知识由于内容的需要分散在书本的各个章节中,因此应把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复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复习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时,可以把减数分裂、基因的分离规律及生物的变异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但能理解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概念,而且还能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基因分离规律来分析每对等位基因的传递情况。另外,由于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是生物产生变异的重要来源。
5.2串联式复习法。所谓串联式复习法,就是把几个相关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先后呈现出来。将多个知识点像电路中被串联的电阻一样被“串联”在一起。由于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和知识体系的分类要求,书本中对某一知识的叙述,往往不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各个章节中,因此在复习时,就有必要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在复习基因的知识时,可将以基因为中心的各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复习。图示如下:
细胞核 染色体(DNA)或染色质 基因 遗传信息 遗传密码 氨基酸 蛋白质 性状 中心法则。
串联式复习法的特点是: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容易把握住各知识点之间的结合点,对整个知识体系的内化比较快,容易在一节课中不知不觉地发生知识的迁移。此方法适用于一些联系较为紧密的知识点,在构建如上知识体系时,应先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按照各知识的相互联系来安排知识的串联顺序,在两个知识点间建立一个“关节”。
以上两种综合复习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本来分散、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以上五种复习方法各有特点,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合理选择,一节课可以只用一种复习方法,也可以合理使用多种复习方法。其中比较复习法和实验复习法在第一轮高三复习时使用较好,而综合复习法由于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以适应于第二轮复习中。另外,复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要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联系生物学发展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生物学奥妙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应尽量多地应用启发式和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把以上五种复习方法在课堂上灵活运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数的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千秋.教师管理心理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2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05.10;2(5)
高考试题每年都在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一份有效的高考试卷其难度应该遵循3:5:2的规律,约有60%是基础题。这意味着基础题占了很大比例,而这些基础知识都在教材中。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教辅资料相比,教材是由全国最有经验的专家编写的,教材中的每一章节、每一实例、每一复习题都是经过他们精心挑选、精心设计而成,教材编审委员会专家对教材的把关使教材的质量得到提升。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在多年使用的试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可以说是精品。在高三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材是最好的参考书,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科学使用教材,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教会学生读教材
对高中生物总复习来说,教材是纲,教材是本,教材内容高度浓缩,简明扼要。学生复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全面阅读教材。虽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生物知识,然而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通读教材有助于整体把握基础知识。在复习中,很多学生不会看书,不知道看什么,或者看不出哪些知识是重点,不能真正理解教材知识的涵义,以致做题时用到教材上的知识点仍然不会。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读教材。
1.将教材读“厚”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命题和备考的依据。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在备考复习中,学生首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确定高考复习范围,然后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幅图,包括教材的旁栏思考题、小资料、课外阅读等,认真做每一道题,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实例,逐个突破知识点。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缺陷,有些知识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或者在复习完一个章节后,合上书,把课本中的知识点想一遍,遇到记不起来的地方或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再翻开课本看一看,从而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通过通读,重点突破知识点方面的缺陷,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老师,或者做一些配套练习来加强理解,对主干知识、核心内容进行深探细究,做到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2.将教材读“薄”
就是学习者归纳、总结基础知识,明确重点、难点和关键,形成知识网络。经过第一轮读教材,学生对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掌握,接下来就是提炼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关键字和关键词,并对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复习的针对性,避免出现知识漏洞,因为生物知识涉及的面很广,而高考不可能面面俱到。
在这一阶段,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章、节标题,引导学生回顾、归纳、互相补充相关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看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重要章节知识点的归纳,教师把关,力争全面、准确。
例如:“细胞膜”可归纳为如下知识点
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②细胞膜的结构;
③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④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向、条件、实例;
⑤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向、条件、实例、意义;
⑥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⑦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
3.列知识清单,构建知识网络
要全面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全面梳理知识点,把内在规律条理化,细化知识点,列出知识清单,把零散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细胞膜”的知识清单
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I.细胞膜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在膜的中间是________,构成了细胞膜的________。
II.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不是________,而是可以________。
III.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________。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I.离子和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
II.细胞膜的功能特性:________________。
III.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
二、强化记忆教材中的结论性语句
生物知识零散,有文科的性质,不易灵活出题,有些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熟练记忆,做到每提到一个知识,就能立刻说出这是哪章哪节的内容,并能指出这章这节最重要的知识点是什么。
高考的问题背景是新的,但其落脚点一般在课本上,即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所以学生在复习中,要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比如课间、睡前等,及时回顾每天、每章、每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不留知识盲点。只有牢固记忆基础知识才能做到应用自如。
强化记忆不仅在于背,还在于平时总结,学生在读教材的过程中及时归纳出一些结论性语句,作为高考答题的落脚点,是非常有用的,能力也提高得快。
例如:“细胞膜”可归纳出以下结论性语句。
①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②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大都用动物细胞、红细胞、神经髓质等作为研究材料。
③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流动的。
③主动运输,能够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可见,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三、回归教材,提高解题能力
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物,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发展。本文对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以及实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创设生活情境
生物和生活的联系紧密,将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使复杂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际已有的经验体现出来,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W习“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最容易想到的比如人体的衰老,身边爷爷奶奶等为什么会变老,包括学生自己也在不断地长大,人们都想能够青春永驻,就连古代的帝王也要遍寻长生药,还有儿童早衰症是怎么得的,这些都与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关。学生通过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联想,比如“学生还年轻,身体里的细胞都是幼嫩的细胞吗?”“老年人身体中的细胞都是衰老的细胞吗?”“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是一回事吗?”“细胞衰老死亡,生物也会死亡吗?”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进行联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更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根据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学生会总结、得出答案,知道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体内都有稚嫩的细胞和衰老的细胞,人体的衰老与细胞衰老也并不是一回事,但是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1]。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对于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来说结果也是不同的。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就相当于其本身的衰老和死亡;而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与死亡只是一个细胞不断更新的过程。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高中生物中也有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学生自己理解起来很难。即使经过教师讲解,但由于教师讲授不当或者知识太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也会有不理解的知识。在这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结合起来,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巧妙的比喻表现出来,让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形象化、简单化,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轻松理解,还能增强学习乐趣[2]。
比如在学习“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时,这部分的知识就很抽象,很难懂,但是如果用生活常识来比喻神经冲动和神经纤维的关系的话,就会简单得多。比如根据教师的讲解,学生会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并在这个基础上寻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学生都知道“多米诺骨牌效应”,在玩骨牌的时候,将骨牌按照一定的间距排成行,如果推倒第一个骨牌,那么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也都会倒下。这一效应就能使要学的知识形象化,更容易理解。神经冲动也一样,不具有中间状态,因此当神经冲动发动时,就会像骨牌一样发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比如在学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时,学生最容易想到酸奶,因为平时都在喝,肯定也想过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学生会对知识点记得更牢。
在学习“细菌”时,学生会觉得离自己很遥远,但是仔细想一想,离自己的生活其实很近。比如想到腐烂的香蕉, 学生联系这节课要学的知识,就会产生“香蕉为什么会腐烂?”“烂了的香蕉还可以吃吗?”以及“如何做才能让香蕉停止腐烂?”等这样的问题和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更专注于教师的教学,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
另外,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还可以深化已经学习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比如通过学习“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学生知道生命是有限的,从而学会合理地运用每一分钟,不浪费时间,珍惜生命。学生也可以在学完知识后,联系实际,升华情感。比如通过学习“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学生认识到生物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学会关注身边的事,合理运用生物资源[3]。
二、创设问题情境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单调地讲授知识点,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将知识点和实际问题结合进行分析的话,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因此通常会出现教师觉得已经讲解得很透彻了,但是学生的理解还是有问题,运用上也存在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教师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向学生提问题,将解决问题作为教学主线,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4]。
例如,在学习“细菌”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可以拿腐烂的香蕉作为例子,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香蕉为什么会腐烂?”“烂了的香蕉还可以吃吗?”以及“如何做才能让香蕉停止腐烂?”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三、创设实例情境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直将考点和重要的知识点作为生物教学重点,而对教材中一些概念的背景知识、生活实例通常都不向学生详细解释。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以课本知识点为背景的实例来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5]。
比如在学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时,教师可以举例酸奶的发酵、辣白菜的腌制等;在学习“反射弧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例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如膝跳反应就是反射弧的一种体现,还有人们进入寒冷的环境时立毛肌战栗,在碰到很热的水时,人们会立刻把手拿开等。借助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向学生引出神经元和神经传导途径等较抽象的概念,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的价值;平时不起眼的事情通过与知识点的连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世界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四、创设实验情境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创设实验情境也是十分必要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建立实验情境,进行适当的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生物这一自然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很多知识点和结论都是通过多次的实验探究得出的。因此,在生物^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将要教授的知识点和实验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印象深刻,更容易理解。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仅靠死记硬背知识点是不够的,学生也无法灵活地应用知识。要让学生掌握某一知识点的由来,实验就是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出发,让学生积极思考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教师需要巧妙、灵活地应用实验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分析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真正透彻理解生物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例如在学习“蛋白质、淀粉、还原糖及脂质的鉴定”时,生物教师就可以使用试管和鉴定试剂进行鉴别试验,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淀粉遇碘变蓝等结论,之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解实验现象的原因。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主动应用到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不断进行创新,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巍.让教学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几点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0(08):33-34.
[2]张世蕉.生物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个方面[J].生物学教学,2007(09):16-18.
概念图主要为学生梳理一些生物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生物概念,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促进学生的记忆。高中生物考核主要是考察的是学生们对生物学的原理、规律和特征的掌握,因而使用概念图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促进其生物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本文先分析了概念图相关内容,然后介绍了概念图的制作步骤,最后重点讲述概念图的应用。
一、概念图简述
概念图是把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以科学命题的形式有机的联系起来的以展示概念间层级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1]。值得注意的是,概念图中展示的是各个生物知识点的概念名称,而非一个生物系统的完成过程,必须要将概念图与流程图。模式图区分开。
二、概念图制作步骤
概念图的绘制比较简单,主要是区分清楚概念和流程,找准生物知识点的概念层级。
首先,要选中自己需要制作的主体概念,并罗列出与之相关的组成概念;
其次,确定组成概念的层级,将这些概念按照一层、二层、三层等划分好;
然后,制作框架,概念图框架可以选择的样式有很多,通常的几种有椭圆、长方形、连接线、连接词。框架确立之后,按照层次级别将概念填入;
之后,需要在每一次蛹斗掷嘀间标注连接词,连接词一般都是精炼的概括性词语;
最后,需要按照之前的分类情况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归类错误层次的概念。
三、概念图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利用概念图进行课程设计
生物教师借助概念图设计课程能够起到简单有效的整理效果,概念图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设计方向,可以以简单的结构图或者是框架图概括出生物知识,可以节省教师课程设计时间。概念图的设计可以承前启后,如果新学习的生物知识与上节课的生物知识属于同一种模块,生物教师还可以接着上节课的概念图直接完成教学设计,这样不但为教师减轻负担,还能为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使前后生物知识连接起来[2]。
例如,教师在上节课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了生物膜系统概念,生物膜系统主要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组成,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只讲述了细胞膜和核膜两个部分,所以下节课之前教师需要继续进行细胞器膜部分课程的设计。此时教师可以将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复制出来,并且完善细胞器膜部分。细胞器膜主要分为了两大类,在细胞器膜区域后面再分成两个模块,分别写上单层膜和双层膜,单层膜与双层膜又分别由不同膜组成,教师可以再一次进行细致分类画图。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按照概念图展示的思路流畅的进行讲解。
(二)教师利用概念图进行课程讲解
概念图也可以作为教师课堂讲解知识的重要工具。我们知道概念图的特点就是直观、简要,能够以最简化的结构体现出生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利用概念图可以将生物知识进行分解,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思路。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就会大大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也会增加,教师通过概念图向学生讲解与提问,学生就概念图展现出来的知识点向教师提出疑问和回答。教师与学生们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会产生深厚的感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对高中生物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讲述《分子与细胞》第一章内容时,可以在黑板上绘制概念图,向学生展示出细胞与分子之间的关系;还有在讲授生物系统的信息传递章节中,教师可以逐层绘制概念图,向学生们介绍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包括哪些具体的信息系统。
(三)学生利用概念图复习生物知识
学生在课后可以先回忆教师讲解的内容,分析出生物知识中的重点,然后自行绘制概念图巩固生物知识,加强自身对生物知识的记忆。高中生物内容相比初中阶段的知识点要更加复杂,一些生物学概念理解起来并不容易,使得高中生难以记忆和理解[3]。因此,学生们可以在课后自行绘制概念图,利用概念图进行复习,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例如在学习细胞模块时,有关细胞的知识点涉及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三个部分都有什么特质,或者三个部分的结构有哪些如果是单纯记忆的话,经常会混乱,对此学生们可以制作概念图。先利用一个大框架,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填入其中,然后将这三个部分分成三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再围绕主要研究的细胞部分进行设计规划,将重要的知识点内容体现出来,相信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就已经加强了学生们的记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四、结论
总之,概念图是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重要辅助教学工具,也是高中生自行巩固和复习的重要方式。充分的运用概念图,可以调动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有助于简化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概念图的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相信借助概念图能够促进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大家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