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反思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7 10:11: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音乐教学反思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篇(1)

1.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活泼开朗、天真烂漫,与城里的孩子相比,这一点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与音乐的接触却十分少。城里的孩子上各种各样艺术兴趣班,有的学舞蹈、有的学钢琴等等。而据我了解,我们的学生却没有一个。所以,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得不是很自信,这一点七年级的学生表现尤其明显。我也做过一个小的调查,我问过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是不是喜欢音乐课,结果约有75%的学生都表示喜欢,当然也有说不喜欢的。还有的学生认为音乐是“非统考科目”不重要,只要学好语数外就好了。这些问题都说明: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是有的,只是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看法不对。带来的后果就是课堂上学生不够专心,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不去积极大胆地参与完成。

2.学生基础

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很差。在七年级中能识简谱的约占15%,能视唱简谱的约为4%,能唱准音的几乎没有,能掌握课本中出现的乐理知识的学生约占10%,这些数字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目前我们学生的一些现状。

二、课堂教学现状与反思

1.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堂中音乐的学科特点还不够突出

“音乐是情感艺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这就要求音乐教学要以情入手,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为核心来开展教学活动。但事实上,在平时教学中,我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目标,只是为了简单的教唱歌曲,或是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把课上成简单的唱歌课。所以,就造成音乐游离于学生心灵世界之外,无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与音乐产生共鸣,当然这样的音乐课也就失去了音乐课的意义。

(2)音乐课堂教学不够细腻

篇(2)

当前由于教学改革处于过渡阶段,在初级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混乱状态。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教”,侧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强调一切以教师为主,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分数的地位,重视学生的听课认真程度,重视学生的识记能力,重视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能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社会竞争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理念,重点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改变原有分数万能论的认识。降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教”的位置,更多地依靠学生亲自动手,实现其综合素质的增强。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分数的提升,对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竞争力、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相对薄弱。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希望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中相对落后的部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胜任今后的社会竞争,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教”,新课改重“学”,传统的教学重视学生分数的地位,而新课改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说两种教学理念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国家及教育部门虽然强调新课改的地位,但由于很多老的音乐教师已经习惯于原有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让其完全采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短时间内很难接受。因此,初级中学的音乐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异,教学理念混乱。音乐教师应贯彻国家倡导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学理念混乱的状况,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的主导与主体不统一

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的主导与主体混乱的现象。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占有课堂,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一切演唱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辅助器乐的选用均由教师决定。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权利的拥有,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打骂、侮辱、处罚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新课改实施后倡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涵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新课改希望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言堂的状况,希望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让教师少教,让学生多学,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时才对学生进行以辅导为主的教学,多数音乐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进行授课,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存在很大问题

篇(3)

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唱歌,每次走进教室学生们都会热情地鼓掌欢迎。可是当教师把音乐书翻开开始上课本里内容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学生又没兴趣了。几乎是每节课都有胆大的学生提出要求:“老师,可不可以教我们流行歌曲呢?”为什么课本中经过专家筛选有着深刻意义的歌曲比不过学生心目中的流行歌曲?许多学生说:“我们不是不喜欢音乐课,而是音乐课太枯燥了。读了三年初中,我们学的都是老歌,每一首歌曲老师都要有板有眼地先讲一大堆历史、政治背景,再唱谱、练习节奏。好像在上政治课,特别是欣赏课,按理说,欣赏课是让我们通过欣赏得到美的享受,但欣赏的重点却放在了创作背景中,什么时代呀、国际国内的革命环境呀,这简直就是一堂历史课,而真正让我们喜欢的,适合我们现在生活环境的歌曲却一首也没有。”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乐理知识点多,整体内容与现在所处的时代特征相差很大。

一、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各种视听产品层出不穷。现在的中学生几乎人手一个MP4,能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扬长避短,灵活教学。

在教唱欣赏教材歌曲时,可以投其所好地加入一些适合中学生学唱的通俗歌曲,如郑智化的《我的未来不是梦》、黄征的《奔跑》、杨培安的《我相信》、许美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等一系列积极向上的歌曲。还可以安排一次小小的文艺汇演,教过的、没教过的都可以唱。现在很多学生在课外都学过其他的器乐,还有不少学习舞蹈的学生,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来表演。这样学生既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能给别的同学带来更多的见识。

二、优化乐理知识教学

在初中音乐课中,学生们最不喜欢学的就是乐理了。有些乐理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的确比较困难,于是,我在教学五线谱时尝试着把英语带入其中,把四个间的音名连起来就是英语里的Face,然后我便让学生自己再来组合,看看还能组合成什么单词。这节课学生们都觉得很神奇,原来五线谱课这么有意思。我还在课堂上渗透游戏,如课中的识谱练习,如果只是把乐谱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练习的过程就会非常的枯燥。因此,笔者设计了音阶楼梯学唱谱的时候就搬出来,高音就站在高处,低音就站在低处,这样更形象的体现了高音和低音特点,更容易让学生掌握。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4)

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鉴赏与感受”,是整个音乐学习世界的基础,是提升学生音乐修养和审美水平的最佳方式。当代主流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音乐修养和审美水平都是在感受的基础上升华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想尽一切办法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激励学生发现音乐的魅力,发现音乐这种特殊语言所表达的思想,通过多种独特的方式让学生热爱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

一、重打开,轻闭合

“打开”,已经放开的意思,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放开,不要局限在一些课本上。而“闭合”就是让学生对一个具体的问题细致地去发现和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应当视学生的具体能力,尽可能地去提一些能打开学生头脑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有自己的真知,能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发现音乐的魅力。

学生是最终实现音乐的载体,教师应当从最大的角度和最广泛的方面去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不能限制学生的思考能力,否则会误导学生,会产生三种不良后果。

1.学生不喜欢课堂音乐,根本就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产生对立情绪。2.就算是适合一些学生的口味,但由于达到的面过小,也会误导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出现偏颇,以后再提高水平就难上加难了。3.课堂会出现万马齐谙的情况,整个课堂会一言不发,教师只是在唱独角戏。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做以下的改变。

在音乐欣赏课中,进行到欣赏本章主题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这样的:首先,请学生们感觉这一章的主题,搞清楚音乐的拍子、速度、力度。学生学习后,教师可以按这个次序逐个精彩回答。在学生感受音乐后,课堂教学就算完成了,但学生受到闭合式问题的误导,接下来会有两种表现,一是根本不回答问题,原因是局限的问题引起的冷淡;二是明知道答案不对,也不去发现,更别说交流了,所以,整个课堂进入了冷冻阶段。这样的课堂教学真的让学生感到太累、没意思。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进行这种改变:请学生们认真感受这部分音乐的主题,并开放内心说出内在的感受。课堂的气氛大有改变,学生都纷纷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和看法,互相激发,精彩发言不断,出现很多独特的回答。如“这一部分主题旋律悠扬,但力度很小,如果再放慢速度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对这样的回答教师当然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是太好了!我们用掌声来鼓励这位同学!”又如另一位学生说:“这一部分是以钢琴独奏为主打,音调激昂、大气,听后让人热血沸腾,陶醉其中。”……虽然这些说法都差不多,但那是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语言,是自己的真实心路,这就是打开头脑的效果,学生兴奋、开放,教师高兴、心慰。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打开、自在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大有好处的,是使学生热爱音乐的密秘武器。

二、重感受,轻独讲

其实,音乐不是用来“教”的,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是靠听觉来感受的,它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使得音乐课不能只靠教师用嘴来讲,得让学生用心去听才行。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所以,改变教学法是当务之急,必须让学生去体验音乐,参与其中,身入其中,才能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的快乐,从而带动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教师不重视让学生去体验,只是用语言让学生去理解音乐,那是缘木求鱼,无论讲解多么精到,结果只是让学生讨厌,根本达不到想达到的效果。

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就应该这样来设计课堂教学:当进行音乐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时,先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当时使用的乐器,然后再给学生提供很多乐器,让学生分组去演奏出当时音乐的节拍,结果,学生的兴趣高涨,积极性空前。同时,教师看哪个学生不积极,就让他去指挥,这样,就把所有学生都调动起来了,极大地发挥了每个学生的潜力,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的魅力。这时教师用主打乐器来带动整个节拍,学生更用心了,课堂的教学就成功了,学生更是期待下次的音乐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他们想进一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当然,教师还要总结一下,点评一下,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学生。这样,学生会更喜欢音乐课。

篇(5)

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调考试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政策也在近期也不断出台。随着素质教育思想走进初中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寻找强化考试科目与协调文化科目之间的平衡点,以期实现全面型学生的培养。新课改后,音乐课程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初中课程,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音乐课程设置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及时反思初中音乐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出解决之策成为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人说,音乐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语言,能起到缓解压力、愉悦心情的作用。诚然,校方在初中阶段为音乐课提供学时,肯定也不乏这方面的考虑。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将音乐教学落实的时候,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校、教师及部分学生对课程意义理解不深刻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承担着文化传播与人文教养的作用,所以音乐课程也可被称作是一门充满人文性的课程。从课标要求来看,设置音乐课的目的除了教授基本乐理知识,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就是要提高中学生的人文情怀,使他们学会欣赏美。然而,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学校跟学生将音乐课当作了听歌时间。对他们而言,乐史上的经典篇章毫无意义,其吸引力甚至不及网络音乐和流行歌曲。音乐课成为空有形式,缺乏内容的课程。同时,部分中学对音乐教师也并不重视,音乐教师少,专业性不高的现状也使得音乐课很难真正打动学生。

2.教学形式相对古板单调,缺乏创新点和吸引力

相较于小学时期在音乐教室听着钢琴伴奏上课,初中生的音乐课显然无趣的多。对大多数初中生而言,音乐课就是老师在前面用录音机放一曲音乐,而后简单讲评一下音乐家的创作内涵。由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实践性,使得只有通过演奏、歌唱等多各环节才能全面体会的音乐失去了被学生体会的机会。老师在前面唱独角戏,学生在座位上枯燥的听,这种模式让学生难以理解那些深奥难懂的知识,也让他们失去了对音乐本来的兴趣。

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措施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使得学校不得不在初中生音乐教学上花费更多功夫。对开始形成个人学习方式的初中生而言,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巩固和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及人文内涵的提升是相当必要的。因此,针对初中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应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1.改革传统教观念

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的提升可以从多方面予以实现。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高要求决定了音乐、美术等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养成和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传统模式下的教育难以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这种情况下,教育观念的改革就显得迫在眉睫。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模式,改善传统模式下对音乐教学的错误看法,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投入到课堂教学来。形成以学生兴趣为核心,着眼学生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陶冶学生性情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2.校方对教学目的有更为明确、清醒、直观的认识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以陶冶情操为目的,愉悦身心为效果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单独培养音乐人才的课程。是以,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从音乐中感受快乐,将他们的音乐的认识从纸面带到生活,才能让音乐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对学生而言,想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就必须树立以兴趣为第一动力的基本理念。愈发繁重的课业负担可能让初中生很难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与中考无关的课业上,也让他们很容易忽视音乐这门学科。但当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一切就会变得截然不同。事实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与音乐保持紧密联系,学会在音乐中享受人生,释放自己,才能实现用音乐美化生活。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教学内容、个人经历乃至生活经验集合起来,站在欣赏的角度感悟音乐,才能在体会音乐的同时实现对人文素养的升华,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3.设置更为合理的初中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兴趣

以往课堂中枯燥乏味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共鸣,也在无形中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音乐老师需要以更新的上课方式来调动学生兴趣,同时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固定性,学校应在课程预设时就尽量减少教师照本宣科情况的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基本乐理和乐器的学习。除理论内容外,尽量增加授课环节中的实践与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谈论、学习甚至演奏自己喜欢音乐,进而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提问,课中讨论,课后反思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设问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把握本节课的内容要点,通过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上课过程中的讨论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人都参与进程中,避免产生老师讲课,学生不听的状况。事实上,讨论的过程也是师生互相交流融入的过程。因为讨论往往能使人更快更直接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它能激发学生思考的角度和层次,使思考变得更为全面。课后反思则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事实上,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强化的过程。受限于课时,学生很容易遗忘上节课所讲的内容,而反思这一环节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反思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纵向延伸,它以兴趣为纽带,将课堂教学的成果转化为更好的教学质量,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小结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是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即将走向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这条道路注定是漫长而充满困难的。总而言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只有构建起更好的教育环境,给个性更多的展示空间,充分调动其学生兴趣,才能最终实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即音乐与文化、社会、民族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篇(6)

初中音乐教学注重音乐基础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牵引式”音乐教唱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课改的需求。因此,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之下,急需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进而更好的迎合课改的需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也可以借鉴诸如数学、物理等科目的成熟模式,再结合音乐课的特点,就可以从本质上对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优化处理的效果。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音乐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尚存在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之效我国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2.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当前,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改变初中教学模式,在课上分析验证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同样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方法,不断地分析验证教学教案设计的合理性,不断进行反思并对症下药。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有它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分析材料,为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提供帮助。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努力去构建互动课堂,打破传统的灌输呆板的学习方式,比如大多数学生都没去过非洲,当我们给学生欣赏非洲音乐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感到陌生,此时教师就需要把非洲一些部落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非洲音乐的发展过程讲给学生听,并且为学生示范一些非洲音乐特有的动作,比如用手打鼓等等,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参与,从而增加课堂互动性,活跃教学气氛。

三、取长补短,不断对音乐教学进行改善

年轻一辈的音乐教师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学时应吸取年长教师的经验,取长补短。在新课改下,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通常与教材息息相关,绝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疏忽了音乐知识的传授,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并仔细设计教学内容。

2、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按其个性气质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一起探索音乐的奥秘。

四、基于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将逐渐的成为初中音乐教育的主流。基于良好的多媒体平台,可以有效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对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多媒体技术有着其独到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音乐的历史背景,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对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创设出基于音乐本质的情景。同时,基于多媒体的视听平台,教师可以自如的进行音乐教学的转变,以及可以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开展。

五、尊重学生对音乐元素理解。

音乐本身就具有多样化,因而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音乐思维范式。尤其是对于音乐元素的挖掘上,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空间,也就是说,在尊重学生的情感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保留足够的自主空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情感与音乐内涵的碰撞来发现音乐本身的内涵和价值。这一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音乐课堂的教学气氛更加地融洽。

六、体现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音乐鉴赏课堂上,鉴赏的内容选择应涉及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音乐内容,强调音乐的文化价值与欣赏价值,实现人文教育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在民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西北放歌、婉约江南等不同的音乐形式与音乐内容,让学生在对比中提高欣赏能力,既体会到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又深刻体会音乐的熏陶。

七、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

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反思与评价是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与课堂质量的重要形式。在新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对课堂教学开展多元性评价,尤其注重过程评价,让学生更注重自己的课堂表现,以此作为课堂考核内容。反思教学是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中获得全新实践高度。通过反思,可让教师获得成长经验。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就可能停滞不前,无法发挥创造性。

由上可见,音乐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通过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真正发挥音乐的功能与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音乐能力,培养当前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篇(7)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笔者在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进行反思回顾时,发现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提高我们的音乐教育质量。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改实施以来,音乐教育又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本人还是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问题

尽管新课改搞得红红火火,但从现实的音乐教育来看,部分领导和老师以及学生个人都对音乐教育存在着偏见。因此,音乐教育仍然摆脱不掉在学校里的副科地位,老师们在教育观念上对音乐教育认识也不是很到位,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因循守旧,不愿变革,这些教育观念都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教学方法问题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走近音乐,并养成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习惯,促进学生终身音乐学习。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教学,而教学方法则起着关键作用。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很多音乐老师仍沿用传统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第二,音乐老师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上把握不好度,不能充分发挥出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作用。

3.满足不了学生兴趣需求问题

当前教材中的很多音乐作品,虽然大多数都是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很难满足这些90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种教学满足不了学生了兴趣需求,自然学生在音乐课中也就很难得到快乐和音乐的享受。这也成为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改革当前初中音乐教育问题的策略

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早解决,才能进一步推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点策略:

1.转变对音乐教学的观念

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必须重新对音乐进行认识,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开展为契机,转变观念,充分体现音乐教育教学在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立足于音乐学科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学科性质和价值把培养音乐兴趣、爱好、学习音乐的态度,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和情趣,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扩大文化视野等作为重要的方面构建素质教育式的音乐教育。

2.完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

首先,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要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音乐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改变我们以前传统教学中单纯地满足于课堂教学的老方法和老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社会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并且鼓励音乐创新,教学中应努力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敢于求疑。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师的辛苦教学说到底还要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此外,我们还要把握好使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的“度”。在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教材的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势,合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避免滥用对音乐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

3.发挥音乐优势向学生进行美育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发挥音乐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向学生进行美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让学生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此外,我们还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力争让学生们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发展审美想像,丰富审美情感,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开发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兴趣需求

由于当前音乐教材中的很多作品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兴趣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音乐老师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适当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删、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调查,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喜爱程度,将教材中学生不喜欢的一些作品删减,同时对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一些网络上,以及明星新推出的一些流行歌曲,但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的,符合初中生身心特点的一些音乐作品进行开发利用,搬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这样通过有效开发利用音乐资源,将教材与课外音乐资源整合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音乐作为初中阶段学生们的一门必修课程,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找出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的功能和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初中音乐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春艳.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8)

新世纪,迎来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和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在《新课标》实施之前,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既有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上的问题,也有教学模式上的问题。在多重因素的共同约束下,初中音乐课程很难担当起应该承载的教育责任,学科教育目标也很难落实。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音乐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尚存在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理念——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2.模式——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之效

我国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信息时代初中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相结合,并将研究结果付诸于学校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结合,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持。

1.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践行“自助化”教学理念

构建主义起源于心理学领域,由瑞士日内瓦学派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最先提出于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演变至今,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建构世界。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利局面;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囿于固有的教学理念,研究、学习并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并转化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构建主义”学习的环境和课堂条件,让学生通过这种“自助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利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环境构建和应用领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尝试导入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音乐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促者的作用;教材则作为学生自我构建的对象;媒介成为创设情景,协作、会话的认知工具。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彼此的关系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创新性的变化。

2.擅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物质保障。信息化时代,要擅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单一的、教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摆脱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为实践改革和完善音乐课堂教学创造条件,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教学之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结合,也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光盘、课件等软件,都可以成为初中音乐教学媒体的主流,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例如在《春江花月夜》这节课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通过自制的教学课件,将画面与音乐充分结合,情境交融,通过视、听的完美演绎,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意境,并通过关联画面及配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乐曲内涵,学生在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充分读懂了乐曲内涵,体验到了中国古代音乐与相关传统文化那一脉相承的审美情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新课标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要摆脱先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不相宜”的尴尬局面,就要建立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结合在信息时代初中生对于音乐的特殊诉求,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广泛灵活的渠道,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引入构建主义教学理念及相关教学模式,采取新手段多角度转变音乐教学方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笔者提出的通过构建主义教学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而实现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校本实际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不要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能不顾及课堂内容,为理念而理念,为技术而技术,一切教学模式的创新都要为教学内容而服务,教学模式创新,不能从一个误区陷入另一个误区。

篇(9)

新世纪,迎来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和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在《新课标》实施之前,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既有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上的问题,也有教学模式上的问题。在多重因素的共同约束下,初中音乐课程很难担当起应该承载的教育责任,学科教育目标也很难落实。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音乐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尚存在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理念——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2.模式——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之效

我国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信息时代初中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相结合,并将研究结果付诸于学校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结合,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持。

1.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践行“自助化”教学理念

构建主义起源于心理学领域,由瑞士日内瓦学派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最先提出于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演变至今,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建构世界。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利局面;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囿于固有的教学理念,研究、学习并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并转化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构建主义”学习的环境和课堂条件,让学生通过这种“自助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利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环境构建和应用领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尝试导入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音乐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促者的作用;教材则作为学生自我构建的对象;媒介成为创设情景,协作、会话的认知工具。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彼此的关系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创新性的变化。

2.擅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物质保障。信息化时代,要擅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单一的、教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摆脱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为实践改革和完善音乐课堂教学创造条件,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教学之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结合,也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光盘、课件等软件,都可以成为初中音乐教学媒体的主流,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例如在《春江花月夜》这节课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通过自制的教学课件,将画面与音乐充分结合,情境交融,通过视、听的完美演绎,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意境,并通过关联画面及配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乐曲内涵,学生在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充分读懂了乐曲内涵,体验到了中国古代音乐与相关传统文化那一脉相承的审美情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新课标下,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要摆脱先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不相宜”的尴尬局面,就要建立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结合在信息时代初中生对于音乐的特殊诉求,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广泛灵活的渠道,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引入构建主义教学理念及相关教学模式,采取新手段多角度转变音乐教学方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笔者提出的通过构建主义教学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而实现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校本实际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不要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能不顾及课堂内容,为理念而理念,为技术而技术,一切教学模式的创新都要为教学内容而服务,教学模式创新,不能从一个误区陷入另一个误区。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951

一、互动教学策略简介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交往、沟通,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算不上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早在孔子时代,早已有部分内容是和互动教学的理念相关,甚至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先导。互动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成长。作者希望,能够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上利用互动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师生之间能够有良好的互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开展音乐课堂的目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采用互动教学策略的错误现象

尽管有不少教师能够认识到互动教学法的优点,能够在课堂上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尽管如此,在课堂上依然出现了不少错误的教学现象,以下是作者总结出来的几个现象:

(一)课堂气氛过于活泼

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难免会让课堂气氛活泼、生动起来。而一般的音乐互动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与教师一起互动,做相关的音乐律动,而不少同学却借此机会制造出异常“热闹”。除此之外,有部分同学在互动的时候,却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没有参与到活动中去,甚至有些同学没有专心上课,只顾着埋头做自己的事。

(二)互动活动缺乏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互动活动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没有抓住这些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状况的互动活动,并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到乏味、烦闷,对于开展音乐课堂的教学工作没有太大的作用。

(三)并未能够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而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监理良好的关系,才能够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的进度。但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并未能够调动起来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令同学们乐意、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就是因为教师未能够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也未能够对学生加以引导,缺乏一定的交流,才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活跃性,令教学工作的成效不大。

(四)错误利用多媒体教育软件

尽管如今我国大力推广利用多媒体教育软件进行教学,但不少教师却错误利用多媒体教育软件,改变了音乐课堂的本质,或者是令学生过于沉迷教学资料,却对书上的知识点不重视。

(五)师生缺少课堂外的交流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而随时改变教学方法。而大多师生除了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外,课余时间极少接触,这对于教学工作是十分不利的。互动教学策略指的并不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更多的是需要师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在准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能够抓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正确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采取互动教学策略

要如何才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正确采取互动教学策略,是所有初中音乐教师的新课题,能够恒却采取互动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还可以迎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针和理念。下面是作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得出的几个意见: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初中阶段,音乐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基于其自身的音乐晋商能力,以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为核心,以音乐的鉴赏和聆听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为发展的大致方向,主要包括了在日常音乐教学中认知和聆听这两个方面。鉴于现时部分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为低下,教学能力并不高,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迫在眉睫。有关部门和校方可以通过组织课余时间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建立校内“新老教师”的交流合作关系,并且加强音乐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其独特的教学风格。

其次,教师要注重课余时间与同学们的互动,通过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产生互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心中与教师间的距离,还可以树立教师亲切的形象,令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与教师产生信息双向的关系,无形中提高了课堂互动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互动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从而在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时可以更加贴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实际。

(二)巧妙地设计互动教学活动

不论是什么学科,提问在教学环节中是一门艺术。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那么教师就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通过巧妙地设计互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活动中去。例如,在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可以首先创设一个情景,然后通过向同学提出问题,发生互动。如首先播出音乐和相关的视频,向同学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感情为什么能够如此动人等。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进入互动活动中,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三)营造和谐的讨论气氛

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派出代表上台进行讲解。音乐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鉴赏艺术眼光和能力,通过进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帮助提高鉴赏能力,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上台讲解而了解到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教科书上的音乐知识外,还需要多引用网络资源上的资料,围绕音乐的本质,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再现心中的审美创造和艺术感知。

四、结言

尽管互动教学模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但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互动教学模式的有点,扬长避短,加上其他教学方法的多方教学,必定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我国的栋梁洗涤身心,树立正确、高品质的艺术鉴赏和审美眼光。

参考文献:

[1]胡志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J].新课程.2011

上一篇: 中职学生的管理 下一篇: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