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3 10:04: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药学生实习自我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是掌握的职业技能与树立的职业意识。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载体已成为培养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重要手段。药剂学作为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改革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培养。
一、课程整合
药剂学属于我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其课程内容包括药物各种剂型配方及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及设计、制剂质量监控及方法的知识,其中生产工艺与质量监控涉及制剂生产用到的相关设备和生产的管理。同时,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还开设药物制剂设备操作与维护、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务实两门课程,药物制剂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内容包括各种剂型典型制药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务实课程内容包括生产环境、设备、产品人员等方面要求。此三门课程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但课程体系的分开教学,使学生建立的知识体系缺乏综合系统性。
我专业药剂学课程改革将药剂学、药物制剂设备操作与维护、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务实整合形成新的课程药剂生产技术。根据高职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全面强化药剂生产涉及到的生产产品、岗位规程、高危操作、职业标准和行业法律法规等内容。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修订,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药剂生产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二、课程设计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制药企业实际工作过程为标准构建教学内容与教学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制药企业中生产一个合格的药品需要经过完整规范的工作过程,该工作过程充分展示了需要生产人员具备的岗位知识、能力与素质。同时由于药品剂型众多,具有不同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因此不同剂型的药品生产的工作过程差异较大。药剂生产技术的课程项目设计筛选典型剂型的生产过程为依据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教学文件严格依据药品生产的实际编写,教学过程实现与生产实际同步,教学评价教学成果与教学过程并重。这种完全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设计强调了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够学习典型药剂生产的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并通过自我总结和教师引导完成药物制剂相关知识学习,使学生能够形成药品生产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质,自然的从学生角色过渡到企业员工角色。
三、教学流程
综合人的认知规律与教学成本等因素,在课堂上组建药剂生产车间,生产车间主任由教师担任,负责生产任务的下达、技术指导等工作,生产车间操作工由学生担任,负责操作与维护机械设备。学生随机分组,每组作为一个生产班组。课程的教学过程采用以下步骤:(1)教师告知,使学生明确将要完成的工作项目和该项目达到的目的;(2)学生制定行动计划,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并完成行动计划,可适当提供与任务相关资料;(3)学生计算机模拟实施行动计划,学生依据制定完毕的行动计划在仿真实训系统相应程序中进行模拟操作,根据程序的提示修改完善行动计划;(4)学生GMP实训车间仿真实施行动计划,学生进入GMP实训车间实施修改后的行动计划;(5)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行评估总结,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
四、仿真教学
教学情境能否和真实的工作环境相符合是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关系到教学项目能否顺利实施与学生能否顺利融入职业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将图片、动画、录像等结合,通过视觉、听觉等共同刺激,使学生注意观察和比较,更容易理解掌握学到的技能与知识,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节省教师大量的讲解时间。实践教学采用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结合的教学方式。目前我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已经拥有的仿真仿真条件包括药学仿真一体化教室、药物制剂一体化教室、校内GMP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药学仿真一体化教室的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内安装有国内先进的GMP仿真实训系统,用于典型药剂形态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教学。药物制剂一体化教室内可进行多种药剂的实验性生产。校内GMP实训车间包括固体药物生产车间、小容量注射剂生产车间与口服液生产车间,其建设符合国家GMP要求,用于典型药剂的小批量生产。校外实训基地为与我院合作的大型制药企业,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可以巩固课程教学成果。
综上,在整合了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依据实际工作过程设计了教学内容,使课程更贴近实际生产,为学生提供了更贴近职业岗位的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我院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我们将坚持深化课程改革,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 “十二五” 高等教育科研青年专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研究》(课题编号14Q180)。
作者简介:刘伟强(1979-),男,黑龙江,汉族,工程师,讲师,从事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及食物提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戴雅芳.以企业需求为指导的高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改革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49.
生产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将药学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及重要途径。是加强学生对制药行业认识及相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和了解药品的生产过程,并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过程。
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学习和了解药品批量生产全过中程,以及生产组织管理,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加以考验,并能尽量深化和提高。并通过礼物呢联系实际,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并通过实际验证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为洁净车间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论文收集一些必要的数据和资料,为毕业时做论文设计打下基础。
1.2 前期准备
自20xx年9月9号起我们一直在为实习准备,期间有专业课梁老师主持的实习动员及要求讲座,齐市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丁局长的药厂安全教育讲授以及期间各专业老师对我们相关知识的辅导和同学对GMP及相关规范的自学拓展。
1.3习需掌握的工作技能
(1)了解药厂厂区布局,车间布局,熟悉相关原则;
(2)熟悉中药提取流程,加强GMP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实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了解各部门日常工作,亲自体验,并自我总结;
(4)找到不足之处,早日弥补,增强自己适应社会能力;
(5)通过实际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树立劳动观念、经营观念、现代化生产及管理观念和市场经济观念等;
(6)获取实际生产知识和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理论课程奠定基础;
第二章 药厂实地实习
2.1习单位简介
呼伦贝尔松鹿制药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最早建厂的制药企业之一,是以生产中成药为主、中西药产品兼备的综合性制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名牌企业,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松鹿牌商标是著名商标。其生产的养阴清肺口服液是企业自行研制开发的国家级新药,发明专利产品;乌龙养血胶囊是企业自行研制的发明专利产品;小儿胃宝片、回生第一丹胶囊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012年,养阴清肺口服液和乌龙养血胶囊被评为名牌产品。
药厂厂区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国内一流的厂房和设备,完全按照GMP标准进行生产。现有综合制剂和中药提取前处理车间,生产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口服液、糖浆剂、颗粒剂等七个剂型一百九十余种产品,多个品种已列入国家医保目录。企业现有员工26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余人,执业药师8人。企业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国内先进的中药制药机械设备、完善的检测仪器、严格的质量管理和高素质的技术及科研开发队伍。企业依托内蒙古独特的中药、民族药资源优势,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始终恪守“真材实料、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宗旨 ,以“诚信、务实、创新、简洁”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全社会提供质量合格、疗效确切、价格合理的药品,为人类健康做贡献,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一流的制药企业。
2.2 程及岗位安排
20xx年9月23号综合制剂口服液车间参观
20xx年9月24号中药材提取车间参观
20xx年9月25号综合分析化验室
20xx年9月26号综合片剂口服液车间参观
2.2.1 口服液车间实习
该车间是口服液综合制剂生产车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掌握工艺流程,车间洁净区与一般生产区的划分,配液方式和相关管道布置以及人物流的走向规划。
为口服液生产工艺流程:
2.通过参观,结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本项目生产工艺特点,我学习到了口服液车间平面布局的特点和必须的要求:a.按生产工艺流向合理布置,避免人物流交叉,减少污染。b.车间内区域划分清楚,洁净区域相对集中,使生产、管理方便。c.充分利用厂房高度,利用位差使物料在管道内垂直输送,尽量缩短物料输送距离,节约能源,降低消耗。
本车间物流门设在车间西南与东南角入口,生产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由此进入车间,经外清处理,通过物料气闸运至个生产岗位。车间的生产成品由西北侧的物流门运送至仓库;人流由车间东入口经缓冲,消毒,换衣,换鞋,再缓冲进入各洁净区生产岗位,绕车间各工段呈逆时针单向流动。整个车间工艺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清晰,人,物流向分明,没有交叉污染,符合“GMP”要求。
3. 通过参观,以下是配液的简易图:
框图均为配液设备,包括配液管,除菌过滤器以及重要的管道线程。
2.2.2 提取车间实习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中药生产过程重要的单元操作,其工艺特点、工艺流程的选择和设备配置都直接关系到被提取有效成分的数量和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经济效益等。因此探明中药提取的机理、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等逐渐成为中药生产和研究的重点内容。
2PBC教学法
PBC教学法(Problem-BasedCurriculum,PBC)是指以临床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该法一般比较适合基础医学教程的教学,比如生理,病理,解剖等。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笔者及所在团队也尝试过PBC教学法,在授课中把临床的案例作为相关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以该问题为契机引导课程的进行,例如在讲解痹证的病因病机时,首先给学生呈现一份因为长期从事水产业而就诊的痹证患者的病历,再对应相应的病因进行讲解。相对于传统教学法而言,该法能够更好地将书本知识与临床问题相结合,但其缺陷就是教学的重点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的结合中显得不自然,不能适应临床的千变万化。
3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即Problem-BasedLearning,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先把PBL引入了医学教育领域。该法是以医学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组内讨论的形式,在相关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PBL教学法强调把学习与相关的、有意义的问题背景相结合,通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专业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促使其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例如在讲授尫痹(类风湿关节炎)中,给予学生一个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从发病到现在就诊全过程的病历(该病例基本符合教材的典型案例),提出在这个病历中相应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内部讨论的方式作答。在PBL教学法的实施中,笔者发现,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背景才能很好的执行该法,否则就会出现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过程中学生无所适从,不能很好地完成团队配合。同时因为案例一般多为典型案例,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灵活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4CPBL教学法
CPBL教学法(ClinicalProblem-BasedLearning,CPBL),即将临床实际病例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结合的一种新的案例学习方法。CPBL与传统PBL不同,该法采用真实病例,使PBL教学从书本案例向临床教学延伸,也就意味着在该法实施中的案例不再是符合教材典型案例,而是临床上千变万化的实际案例,故而通过该法,基础与临床得到了很好的结合。CPBL教学法较为适合高年资医学生或者已经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对于临床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则能更好地理解CPBL法的实质与精髓。但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实习学生临床知识与经验不足,加之缺乏相应临床思维能力,很多见实学生很难适应和理解CPBL法,故本教学法在本科生实习中期阶段或研究生临床教学中开展,可能更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5TBL教学法
TBL(TeamBasedLearning,TBL)教学法是在PBL教学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团队协作,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团队意识,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以授课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及所在团队在实施TBL教学法时,一般是按照一周一次的频率进行,首先组织学生课前自习,然后进行课堂测验,本次测验有学生独自完成,再以同样的问题进行第二次测验,本次以学习小组内讨论的方式完成,由同学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完成课堂作业,同样以小组讨论及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的形式进行,课堂最后完成组内成员互评,得出一个分数,构成期末考核的依据之一。通过TBL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很清楚地了解独自操作与团队合作的不同效果,同时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但是其也存在弊端,TBL教学法耗时较长,因为实际教学中的课程与课时一般都是固定的,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较多内容的教学,如果全程使用TBL教学法,存在时间不够的问题,影响整个教学进程。
课程学业成绩评价,即教师根据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和水平做出的成绩评定,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教师的荣誉。《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骨干专业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切实有效地提高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教学质量,一些高校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教学改革研究,发表了多篇专题性研究论文[1]-[3]。但是,这些教学改革主要侧重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实践教学,很少涉及对课程学习成绩的评价或考核。早期的植物化学保护课程包括理论课与实验课两部分,是一门课程的两个组成,课程学习成绩来自对理论课成绩(期末考试)、实验课成绩(试验报告)及平时成绩(作业、考勤等)的综合评价,三者所占的比例各校间可能会不一致,但大多为60%~70%、20%~30%和10%。可见期末理论课考试成绩占据主导地位。笔者所在的青岛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以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和山东省名校工程建设为契机,从2000年开始将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拆分为理论与实验两门课程,并分开考核。
其中,传统的、已普遍采用的理论课程考核分为期末成绩(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和考勤成绩,各自所占比例分别为70%、20%和10%;实验课程考核分为实验报告、平时成绩和考勤成绩三部分,它们的比例依次为70%、20%和10%。这种考核模式虽然彰显了对实践教学课程的重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仍未克服以期末考试和撰写实验报告为主的单一考核模式,欠缺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学生的学习动力仍显不足,学习效果的增强幅度不大。为此,本教研组从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入手,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建立了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课与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两个考核体系,并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课考核体系
图1 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课程成绩组成及比例改革
传统的考核模式以期末考试即闭卷考试为主,平时成绩、考勤为辅,其中期末成绩占比为70%(图1)。由于期末考试所占比重过高,学生往往更重视期末考试而忽视学习的过程,从而出现为考试而学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等现象[4]。因此,传统考核模式应适当改变,以切实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经过调研,在不影响传统教学的前提下,逐步调整了三者的比例,降低了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至50%,提高了平时成绩的比重到40%,平时成绩包括自我评价、课程讨论和网络作业三个子模块,成绩各部分组成及所占比例见图1。平时成绩比重的增加,使得考核创新与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大大增加,给予了任课教师采用多元化考核模式的空间,有利于课程考核的综合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实现及相关考核模式的不断创新。考勤成绩比例不变,并不意味着考勤不受重视,新模式特别提出理论课程无故缺课超过1/3学时的学生,该门课程以不及格计算。
1.1综合性评价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学业成绩评价方式必须多样,除了传统的闭卷笔试外,还应该采用其他考核方式如开卷笔试、撰写论文、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法,即综合性评价方法。在综合性评价考核方法中,除了考试和考勤之外,其他均为平时成绩范畴。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至40%,要求我们必须采用科学、规范和合理的综合性评价方法,更有效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过多的考核方式,容易增加学生的负担,且不易操作。因此,综合植物化学保护的课程特点,配合采用三五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考核,易于操作且更科学准确。本教研室通过研究和讨论,在近三年的植物化学保护和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教学中,采用多种考核手段如闭卷考试、考勤、网络学习评价、课后作业、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六种方式组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评定,其中后四种属于平时成绩的范畴,考核模式改革思路见图2。考核模式的顺利推进,需要任课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积极引导,活跃课堂气氛,把握课堂节奏,做好课堂进行中的过程性评价,另一方面要布置相应的作业,引导学生课下做好作业,特别是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有效信息,课上课下的结合使得学习效果相得益彰。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增强自我辨别和纠正能力,查缺补漏,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图2 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成绩的综合性评价模式
过程性评价作为综合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通过对学生在讨论、探究、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的观察,给予学生一定的等级和评语,激励每个学生不断地保持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个方面,教研组通过讨论和前期试验,认为过程性评价应包括实验实践的动手能力、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情况等。为便于实际操作,在教学过程中,由主讲教师建立教学记录制度,可推荐班干部或者学生选举产生教学记录员,记录本次课程课堂发生的教学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情况,任课教师根据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录音笔对课堂进行录音,课后任课教师可根据录音回放对参与的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由于过程性评价的效果具有随机性,每节课都可以发挥的内容可能差异很大,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在备课中做必要的准备,从而在课堂上引导大家参与讨论或者回答问题。
1.2网络学习评价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为了配合教学,教研组在我校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建立了“植物化学保护”网上课程板块[5],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快速获取大量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并与教师开展互动式学习与交流。教研组对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学生完成网络作业的质量和参与答疑讨论的热情较高,学生更重视课后的学习,可有效地进行辅助教学[6]。同时,网络教学平台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成绩考核模式:网络学习评价。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网络学习平台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16个模块,其中网络学习评价方法主要涉及其中的课程管理模块中的学生学习统计。该板块可有计算机自动统计汇总学生登录次数、进入课程次数、发表讨论次数、回答问题次数、查看教学材料次数等,并对学习情况进行排序,这为任课教师评价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各章节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具有章节特色的课后作业,进行实时上传,任课教师在网上进行批阅和回复,与传统的纸质作业相比,网络作业有效地提高了效率。教研组经过讨论研究和前期试验,认为将网络教学评价列入成绩考核方法中是合理而且可行的;从教学实际分析,其成绩占比幅度为10%,可有效地考查学生课外学习交流的情况,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3自我评价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自我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已成为社会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门话题。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和状况的评分,代表自己对自己学习态度和效果的认可程度,也应该列为成绩评价选项,属于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在近几年的实际教学中,教研组成员要求学生就课程学习情况如听课效率、课程感想、考试准备情况等做自我总结,且对自己的期末成绩进行评定,提交一份自我评价报告,作为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总成绩占比幅度为10%。自我评价内容包括:听课效率自我评价,知识点难易及如何克服自我评价,与任课教师互动的自我评价,期末考试成绩自我评价,课程学习对自己的影响评价等,任课教师批阅自我评价报告时应尊重同学们的想法,同时提高教学水平。经过对近三年课程教学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学生自我评价有效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和学习认知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间接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考核体系
图3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课程成绩组成及比例改革
传统的考核模式以实验报告成绩为主,平时成绩、考勤评分为辅,其中实验报告的成绩占70%(图3)。由于实验报告所占比重过高,学生往往更重视实验报告的写作,出现为取得较高的实验报告分数而采取抄袭甚至编造数据的现象,各种能力的提高不明显。因此,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模式应该不断改革,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教研组经过调研,在不影响传统教学的前提下,逐步调整了三者的比例,降低了实验报告的比重至40%,平时成绩的比例为20%,增加期末实验操作考试模块,所占比例为30%(图3)。实验报告比重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实验报告不再重要,而是引导学生对实验报告有理性的认识,不再认为实验报告就是考试,减少压力,从自己所做实验内容出发,写出高质量的实验报告,切实提高自己的实验设计、操作和结果分析能力。实验考试的增加,可以集中考查学生所学的实验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可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程度。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变,但是增加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平时成绩包括自我评价、网络学习和实验操作表现三部分,因而考核方式多元化趋势明显。考核模式的更新,使得学生更注重实验操作日常表现,有利于综合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实现,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与理论课程相同,实验课程无故缺课超过1/3学时的同学,该门课程以不及格计算。
2.1实验考试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在新的考核模式中,教研组加入实验考试这一模块,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的掌握情况,督促学生在具体实验中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要求,做好每一步,注重细节。教研组认为实验考试对于实验课程考试是不可缺少的,可有效地抑制学生不认真对待甚至忽视实验课程的情况,客观上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在具体教学中,实验考试时间选择方面可分为随机考试或者期末考试,随即考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试,期末实验考试是实验课程结束时任课教师组织规划的较正规的考试,两种考试各有利弊。考试内容方面,可采用实验操作考试和纸质试卷考试。本教研组通过长期的试验,时间上采取期末实验考试的方式,内容上采取试卷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在实验课程结束的第二周,由任课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实验考试,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笔试,时间为60分钟,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程若干题目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及对各个实验的熟悉和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为操作考试,考试时间30分钟,考察内容如给定的农药制剂,通过计算得出田间施用所需的推荐浓度,然后根据计算LD50所需,配制出浓度梯度,任课教师或者监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结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笔试分数和操作分数之和即为同学的实验考试分数。
2.2过程性评价在实验考核中的应用
与理论课程的改革思路相同,过程性评价应在实验课程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补足减少实验报告成绩所带来的不利因素,督促学生更注重实验过程,提高对实验的纠错、掌控和分析能力。过程性评价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流程设计、操作准确程度、出现错误时的应变能力等。为便于实际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由主讲教师担任实验记录员,根据实验记录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分;也可利用实验室所安装的视频设备回放功能,课后对每一位同学的实验情况进行记录和评分。教研组通过讨论和前期试验,认为过程性评价对于实验课程较重要,所占比例10%是合理的,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客观上提高了学生实验报告撰写的质量。
2.3网络评价在实验考核中的应用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不仅为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互动和提高的平台,而且为实验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效率。与理论课程相似,学生可以登录网站进行课程学习,任课教师将自己的课内或课外学习资料放在网络空间上供学生随时阅读,可以进行实时的作业上传和批改。但是,与理论课程相比,实验课程的资料相对较少,因而网络学习实验课程存在一定不足,实验课程的网络学习需要认真规划。教研组经过讨论研究和前期试验,认为网络学习占比例在5%较为合适,主要以实验数据、实验图片的汇集为主,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评价,汇聚成的图片或者数据库可以供下一届学生参考和比较。比如,在农药生物测定的板块,杀虫剂实验中,选课学生可利用智能手机拍摄昆虫的死亡或存活实验图片及实验结果做成的回归图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共同分享实验成果,由任课教师和其他学生评价,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从而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2.4自我评价在课程考核中的应用
学生自我评价,代表着自己对自己学习态度和效果的认可程度,也应该列为实验成绩评价选项。与理论课程相配套,实验课程也设置自我评价这一块,评鉴内容与理论课程略有不同,比如对某个实验的认识和熟悉程度等。教研组通过前期试验,认为实验教学中的自我评价同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任课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从而最终提高实验课程成绩,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认知。
3.学习效果
教研组从改革“植物化学保护”课程考核方法入手进行实践和创新,引导教学改革向多层次、多角度发展。取得的主要效果有:课堂学习效果显著强化,学生近三年课程及格率均为100%,平均分达到80分以上;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实验成绩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及网络学习水平显著提高;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课堂利用效率和活跃程度增加;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相关的科技创新立项数量逐年提高,近几年平均超过15项;近三年考研率均超过50%,居学校各个专业前列,其中大部分学生考入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知名科研院所进行学习深造;由教研组参与申报立项的植物保护专业技能大赛,学生以较高的热情参与与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相关的技能竞赛。成绩评价的多样化和规范化,促使老师不断加大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力度,使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多样化,同学和任课教师教学相长,促进我校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的长远发展。
4.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单一和固定的课程成绩考核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广适应、善创新的植保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要。本教研组以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和山东省名校工程建设为契机,分别从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课和实验课程成绩评价的现状出发,大胆探索,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成绩考核模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注重课程成绩的综合性和过程性评价,注重网络学习评价、自我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增加实验考试模块,建立新的和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英姿,纪明山,祁之秋,等.植物化学保护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48.
[2]江定心,田永清,徐汉虹.以培养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教学实践与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2):100-102.
[3],周利娟,徐汉虹,曾鑫年.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237-239.
[4]钱坤,何林,邓新平,等.农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改思路浅谈[J].中国植保导刊,2013,32(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