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专题培训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8 14:42: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红色教育专题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红色教育专题培训

篇(1)

1创建专业团队

为了游客可以更好的吸取红色旅游文化精华,在人才方面不但需要具备高规格的策划、研发、管理专业人才,还需要素质较高的业务人员。创建一个综合素质较高、专业素养较好的团队,以此确保红色旅游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符合新时期旅游市场社会化发展的必备因素。景区导游及讲解员处在旅游接待的核心位置,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内心接受程度。红色旅游人才团队的创建需重点考量专业院校毕业人才及自愿参与红色旅游团队的人员,并吸取大量富有业内经营管理经验及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除却具备专业素养之外,红色旅游人才在思想素质能力方面也尤为重要,需要对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及思想素养方面进行审核。并且,还需提高对人才团队的专业培训。红色旅游的发展需要吸取不同行业专业人才骨干力量,以此加快红色旅游发展,打造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团队。

2加强理论分析

当前的研究大多通过红色旅游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行着手,欠缺完善的理论指引红色旅游在发展当中需注重的不同问题。所以,加强理论研究,开发并升华红色旅游中具有积极教育内涵的知识,为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成给予理论导向。加强理论研究能够透过红色旅游论坛、专题研讨、峰会、各类立项研究、培训等方式,组建国内外知名专业、学者、红色旅游实践工作者及其与红色旅游有关的学科代表者,对于红色旅游发展中获得的成绩或遇到的困惑进行分析,达成理论共识,并提出相应操作方案,以此更为有效的加快红色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较好的发挥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3提供政策保障

客源作为旅游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成为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现的保障。为了令红色旅游客源上升,扩充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红色景区政府需协定关于符合实际的制度,激励大家融入到红色旅游当中。当地政府可以为红色旅游景点执行财政补贴,红色景区景点能够在某些特殊及法定节假日,执行门票免费或打折活动,以便让更多的群体能够参与其中,体会革命传统及红色历史教育。

4加大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作为旅游发展的必要因素,红色旅游的发展也需要较强的硬件当做支撑,只有硬件环境、设施设备持续进行完善,才可以聚集到更多旅游者的目光,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才能够被展现出来。例如道路交通直接体现出红色老区的可进入性及可通过性,体现出对大量游客进入时的接待能力及红色旅游景区此后的发展状态,所以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红色旅游景点大部分处于边缘欠发达地区,通常地点大多偏远,地形过于陡峭,远远落后于发达城市及地区,基础设施创建的延迟自然会影响红色旅游的进步,所以也会对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造成影响。假如需在红色旅游中尽量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则需将交通环境改善,将景区的绿化工作做好,加速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方面的建设。并且需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假如由于发展红色旅游而令生态环境及生态平衡受到影响,则会丧失透过红色旅游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5改变观念

若想提升劳动生产率,则需通过物质技术、文化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然而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素养、精神状态、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体现,直接对生产效率与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政府工作人员需将片面追寻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剔除,知晓红色旅游可以为经济发展给予精神动力,其能够通过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影响并带动劳动者的创造力及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完成经济的增长。讲解员及导游人员身为红色教育的主体,其道德标准以及业务素养对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展现更为直接。假如你想要感化对方,则需处于实际状态下激励并促使别人前进。身为红色旅游行业主体的讲解员及导游,其道德水准及业务能力对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更加具有至关的效果。身为一名红色旅游的从业人员,打动他人,则需以实际出发进行激励及鼓励他人进步,加快生产力的发展,遵守职业道德,极力为所有游客提供一个高品格的服务。通过业务方向来看,需透过培训充实本身的理论知识,令讲解更为真实。讲解需将游客作为核心,灵活运用知识,谨防讲解孔洞。政治信仰与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对比,模范规范职业道德,为所有游客提供宾至如归的服务理念。只有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才可以培训更多的人才,通过细致的讲解,建立其核心价值。

篇(2)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5-0021-03

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公共文化机构,在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准则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使命,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继承与创新的新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文章深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举措。

1高校图书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经验

2014年,笔者在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有效率为94.8%。其中,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6.4%,稍多于女性;35岁及以下占43.1%,36~45岁占43.6%,中青年居多;本科及以上占38.5%,专科占61.5% ;党员占22.9%,群众占62.4%,主要涵盖群众和基层干部;图书馆员占11.5%,教学人员占22.0%,学生占66.5%,学生为主,岗位涉及学校各部门。从上述数据可发现,此次被调研对象无论从年龄、学历、政治面貌还是类别上都有较强代表性,基本反映了高校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真实看法。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对本校及相关院校“图书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高校图书馆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等两项的积极评价比例分别为:80.3%、78.9%。这说明,有八成左右的师生及馆员对本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整体情况持肯定态度。可见,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这些成效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1.1扭住“总开关”,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

在学习教育中,图书馆要紧紧扭住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倡导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开展个人对照检查,组织专题征文活动,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进而拓宽精神领域、提升思想水平。

1.2坚持“讲认真”态度,建立师生导向的考核高标准

图书馆从实践层面出发,把师生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专区”,从党的光荣传统中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将价值观建设与年度综合考评紧密结合,努力把价值观建设成效转化为美化校园的物质成果。[KH+4mmD]

2高校图书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中存在的问题[KH+4mm]

尽管高校图书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调研中仍发现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2.1缺乏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深刻理解

调查中笔者发现,半数以上调查对象关注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强化宣传教育职能”,而对如何创新沟通渠道的关注度明显不够。从分类群看,认为图书馆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的群众占23.8% 、党员占58.0%。可见,现实中,高校图书馆缺乏对核心价值观知识的深刻理解,这大大削弱了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育能力。

2.2缺乏社会主义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

调查显示,认为缺乏社会主义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的调查对象占42.6%。现实中,有些图书馆部门忽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安排。从师生的需求出发,为他们办实事、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是检验图书馆是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标准,图书馆应深入开展各种解决师生实际问题、实现师生切身利益的主题实践活动。

2.3缺乏持续、配套的教育培训体系

调查中,被认为存在突出问题且比例排在前五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项目中,有四项引起我们的注意:①理想信念教育不到位(57.3%)。②品德修养教育不到位(47.2%)。③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走过场(36.2%)。④红色传统教育不够(35.8%)。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师生希望能有可持续的配套教育培训来推广、深化、巩固这些效果,若能做好这一步,将得到更多的师生认同。

2.4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

现实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测评机制――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并没有被纳入到学业鉴定、年度绩效考核、晋级任用等体系中,缺乏有效约束力,师生主体参与度不够理想。另外,有些图书馆部门片面强调职能部门监督,忽视了师生监督、媒体监督和内部互相监督的有机统一。

3高校图书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举措(见图1)

3.1深入开展顺应师生意愿的道德教育主题活动

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是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图1数据显示,调查对象认可度最高的是“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比例达到71.1%。其最受师生欢迎,应该大力推广,形成常态机制,并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旋律,以为师生服务为核心,以学习教育为引擎,以走访调研、收集建议为手段,以精神文明建设考评体系为监督形成有机整体。另外,调查对象对“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召开班内和院系民主生活会”的认可比例也都超过三成,应予以足够重视。图书馆要加强公益宣传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加大公益宣传展示力度,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此外,各类公益广告要注重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增强传播力感染力[2]。图书馆服务项目应拓展为讲座朗诵、文化展览、专题陈列、音乐欣赏、影视观摩、学术交流、网上咨询、文献提供、新书、多媒体互动、文化休闲等多种形式,汇集文献流、信息流、知识流、人才流和思想流[3]。

3.2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式

就增强师生社会主义精神家园教育效果而言,笔者建议重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87.6%)和举办专题讲座(71.1%),积极鼓励高校教师将精神家园建设专题送进课堂、送进支部活动、送进网络宣传阵地(见图2)。

加强师生人品修养在于长效机制的建立,主要措施应围绕加强校内自我和互相监督、制定学生和教师道德规范、建立师生诚信机制等方面展开(见图3)。

[TP0516.JPG,BP]

图3加强师生人品修养的有效措施(请选2~4项)

此外,调查还发现,目前在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各项途径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传播范围最广,达到52.8%;宣传栏、横幅、展板等能覆盖到的比例达到21.6%;图书馆组织的主题宣传及实践活动占17.9%;专题讲座为6.6%。可见,图书馆在巩固、发扬新媒介宣传功效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当代新媒体技术的易达性,提高它的覆盖率,即综合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移动网站、微博、微信、QQ群等新兴媒体,打造出一个既符合现代特色又遵循传统规范、既属于教师也属于学生的社会主义精神家园。

3.3创新师生教育培训机制,深化、巩固师生精神家园建设成效

3.3.1多渠道开展教育培训,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图书馆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优势和教师宣讲优势,引入中央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及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促进师生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建设。此外,在内容上,图书馆应加大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培训力度,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应利用红色教育资源,锤炼道德修养;应着力培养师生地哲学思维能力、科学发展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通过开办“师生道德讲堂”和“周末道德讲坛”,打开汇聚道德力量的阀门。

3.3.2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实现因人制宜、因课制宜。①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模式。借鉴美国哈佛大学的课堂案例教学流程,课前采用预习与小组讨论方式,课中采用原理讲解、案例分析、教学互动方式,课后实现回顾复习、自编案例、成果检验等程序。②创新MOOC新媒体学习模式。尝试开通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学习园地,连入高校图书馆,提供网络课程、案例库和学术资源,在突破时空的前提下实现学习目的。

3.3.3不断创新教育培训考核评估机制。调查中,82.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建立学生、教师、图书馆互评机制。78.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在培训后与院系建立培训沟通机制。此外,图书馆培训部门应及时提供师生学习情况,同时通过问卷、电话调查或访谈等方式,向院系了解教师、学生培训后的精神面貌变化情况,实现双向反馈。

3.4创新师生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建设监督管理机制

3.4.1坚持“两个结合”的考评原则。①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主要将政治学习、专题会议、教育实践活动的次数、人数以及设施经费保障等情况作为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进行量化。②坚持定期考核与常规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是一年或两年进行总评。日常考核是实时考核院系和班级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建设情况。

3.4.2考评和奖惩有机结合。加大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建设考评奖惩的力度,注重发挥两项功能:①典型引导功能。大力培植和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精神家园建设的良好氛围。②强化激励功能。设立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建设先进个人奖,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衡量师生工作业绩和学业成果的重要依据,与评优、晋升、晋级、评奖相挂钩,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

4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图书馆凝集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开展师生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努力探索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高校图书馆积极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不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创新师生教育培训机制,努力探索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建设新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构建起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新格局,为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ZK(#]张小`.论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务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6):116-118.

篇(3)

消防站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群服务站的阵地作用,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专家讲师、退役老兵等“红色”师资力量为党员上党课,丰富党史学习内容,学懂、悟透。坚持“走出去”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远程教育、专题党课、领学培训等,丰富党史学习形式,激发学习热情。转变你讲我听的授课模式,感悟分享、挑战答题,参与演讲、日记接力、微考堂、“百人说‘党史’”等方式,交流党史学习收获。深化内涵,提升学习效率。消防站党支部班子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将提升政治素养与推动辖区社区工作相融合,充分发挥领学促学作用。

二、充分挖掘,讲述“好故事”。

篇(4)

(一)层层动员,全面部署。为了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区上和政法各部门及时成立领导机构,专门负责此项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督查工作;分层次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动员,全面部署,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参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全区政法干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政法委这一决策部署上来,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区情实际,及时制定下发《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意见》,以“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提升‘两率一度’,强化信念教育、促进队伍建设”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标准,以解决政法干警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公正廉洁执法中存在问题为重点,坚持人人参与活动和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全力组织开展六项规定活动,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确保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联点包抓,加强督导。为了督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内容不打折扣的落实到位,建立区委政法委领导和内设部门联系包抓区级政法部门制度,区政法部门也推行了领导联点工作。联点领导和联络干部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了解掌握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及时指导总结经验,促进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搭建平台,创新载体,推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开展

(一)加强教育培训。按照“人人要参与、人人受教育、人人有提高”要求,我区把教育培训作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头戏,多措并举,抓好落实。一是举行革命传统教育。在政法系统组织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心得体会交流、开展一次重温入党誓词、举办一场庆祝建党周年演唱会、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观看一次红色经典影片、瞻仰一次历史纪念馆活动”,全区政法干警撰写体会文章630余篇,观看红色经典电影12场次,举办专题辅导讲座9次,举行文艺演出5场次,受教育2524人次。通过参观学习、讨论交流,回顾党的历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政法干警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强化群众观念教育。采取创建“文明窗口”、实施“阳光执法”等措施,教育引导政法干警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自觉将执法为民的根本要求,贯彻落实到执法工作的全过程。区委政法委组织开展主题为“感受发展好局面、树立执政为民新理念”的亲民活动,干(部)警深入村、社区、企业,亲身感受基层干部和企业的工作热情、工作状态,强化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工作创新能力。三是开展先进典型教育。组织政法干警观看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光碟和《第一书记》、《潘作良》、《梁雨润》等电影,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树标杆、立榜样,激发广大干(部)警的工作热情和斗志。四是全面实施岗位培训。政法部门立足系统职能,结合岗位特点,采取办案讲评、出庭跟踪考评、庭审观摩、演讲比赛、专题辅导、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岗位练兵,强化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了政法干警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区委政法委组织综治维稳中心主任和综治、维稳、反专干专题培训,实施防范处置非法聚集活动实兵实案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区政法系统开展岗位业务练兵13次,岗位培训1368人次。

(二)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在政法部门深入开展“三承诺”活动,围绕执法办案、便民利民和纪律作风三个方面,针对不同工作职能,提出具体承诺事项,全方位向社会公开承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广大党员干警立足岗位特点,做出具体承诺,设立党员承诺公开栏,印制《党员干部承诺手册》,岗位和承诺相结合、职责同践诺相统一,普遍做到了有承诺、有践诺、有监督。《政法》以“区检察院开门定诺公开承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为题,介绍了区检察院推行公开承诺制度的经验。

篇(5)

1.树立新教育观,形成重视学习、齐心向上的优良学风。

首先要利用政治学习等契机,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幼教理论新体系和幼教科学发展观。其次,以年级段为单位有针对性地读一些幼教经典,促使他们树立努力工作的良好风尚,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再者,创设温馨的办公室,每个办公室配一个图书架,定各类幼教书籍,供教师随时阅读,为每位教师办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卡等等途径扩大教师阅读范围,并定期举办“新教育信息分享交流或知识竞赛会”创造处处有知识,处处能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

2.强化行风建设,营造新文化,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

创建心理咨询制度,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思想认识,以此提高教师的自我职业的肯定以及自我定位。同时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五有四禁三热爱”主题,组织进行师德案例分析,进一步端正教师的行为规范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评选师德标兵,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二、“香”,就是诱发组长“做菜”的积极性,带动提高教师全面素质

1.成立多元化小组团队,如:骨干教师团队、教科研团队、马赛克精英队、环境包装队,并且把团队建设的构思权和管理权交给各组长,鼓励并放手让他们自主开展组风建设,团队合作等班组活动,让她们在自发自主的活动中真正感受团队建设的魅力。

2.实行新教师教研活动承包制,段主任是有多年经验又深知教师需求的一线教师。她们是教研组长和教师的桥梁,所以可以让每个段主任每学期根据新教师的需求承包一次教研活动。(比如:托班“墙墙联手”―分享如何创设主题墙,小班段主任开展“点面结合”分享怎样写有幼儿的评语。中段主任开展“取经之路”班级常规的建立,大班段主任开展的“成长足迹”――分享如何制做幼儿成长册等)。通过这种承包分享活动,不但新教师学到了知识,同时体现了段主任的自身价值,更锻炼了段主任的组织能力。

三、“味”,就是根据教师的实际口味,建立分层次培训体系,注重业务培训的实际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一园两研”的模式,充分融合常规教研组和艺术教研组,做到统一规划,各自执行,有效结合,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1.分组教研。

学期初对全体教师进行调查,根据教师实际情况,教研组制定相应计划,实行不同层次教师分开教研。因为同层次的教师在很多需求,能力等方面相似,开展相应活动能引起共鸣,可以避免一言堂或者流于形式的互动。

2.问题集研。

由于幼儿园的客观因素,艺术组和常规组教师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讨论问题,针对这个我们可以在每个办公室设置问题“采集库”也就是将平时自己遇到的困惑登记下来,有好建议的教师可以支招,这样免去了教师当面无时间交流的情况。段主任定期统计,特殊的问题在大会议中去分享解决,或者棘手问题请专家解答,做到集思广益。学期末装订册供以后大家有问题就可以去采集库里找方法

3.师徒点单。

传统的师徒结对,都是师傅指导什么,徒弟接受,很少顾及所需,我们采取了二级结对形式,一级结对就是班级常规师傅,二级结对就是自己挑选业务能力强的师傅。

过程中自己需要师傅哪个方面指导自己就点什么,而师傅见到徒弟哪方面弱亦可有计划的培养,采用点菜式的方式比传统更合理。

篇(6)

一、他山之石

五天研修围绕教育新理念,从顶层设计到制度建设,从课堂文化到教学质量提升,从红色基地精神引领到教师团队建设策略,聚焦学校发展,提供了饕餮盛宴。湖南省师范大学陈牛则教授的讲座《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及其发挥》通过具体事例旁征博引地把校长的职责明确与否及管理效能问题话题。武汉市教育科学院中学教研室华林飞副主任带来的《建立以校为本现代教研制度》专题讲座,分享了以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为焦点,联系实际,剖析校本教研的特征。大同小学龙继红校长围绕《校长领导力践行的价值取向》专题,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文化创生的思路来源与具体落实细节。仰天湖集团刘菲菲校长带来的专题讲座《基于绩效导向的学校管理》。她从绩效管理的角度诠释了学校发展之路建起来,美起来,好起来。岳阳市教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张金华副院长带来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制度创新》专题讲座。从学校制度的内涵与作用、现状及创新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湖南师范大学王卫华教授在《运用课堂体验,提高教育质量》讲座中分享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三条路径。湖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刘期锡主任的专题讲座《学校发展:规划及实施》,从思考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问题引入,娓娓道来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法。

篇(7)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我校围绕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的特点,以“励志”为主题,通过“校园励志成美、教师励志成名、学生励志成才”三方面,树立“标准建校、规范办校、特色强校”理念,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形成了学校“学生有特长、教师有发展、学校有特色、校园有品位”的良好局面。

一、校园励志成美

1.重视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

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励志园。四千平方米的励志园,主要是根据地势的起伏,进行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配置,构筑自然典雅的园林,力求形成丰富的校园生态环境,成为在校师生学习、休闲的良好场所。励志园内设立励志名人榜,用于介绍校友、乡贤创业的情况,以此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学习、求知的热情,鼓励在校中小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

2.创建良好的校园励志人文环境

学校充分利用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力求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室一石、一墙一廊都体现励志文化的引导和熏陶。学校的路灯杆上有励志标语,橱窗上有礼仪规范,走廊有名人名言,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励志成名

1.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学校通过积极沟通社会关系,成立了教育基金,为学校励志文化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励志教育主题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创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2.引领教师向名师发展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撰写论文奖励制度、评优评先制度、教学质量考核奖励制度等措施,不断鼓励教师向名师队伍迈进。学校还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专业研修、校本培训、教育基金激励等措施,激励教师向骨干教师方向发展。

三、学生励志成才

1.儒家思想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内涵

学校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思想为主线,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地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以此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

2.开展红色文化励志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卢肇西烈士纪念馆这一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纪念馆的相关红色文化史料为校本教材,通过节日、纪念日等,广泛开展系列励志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学生奋力拼搏、积极向上。

3.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通过深入挖掘自身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提炼了主题明确、内涵丰富的校训、校歌,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重视班级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办公室文化等校园励志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勤学、守纪的合格人才。

4.通过“三助”行动,助力学生成长

与师德师风建设“163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坚持做好每位教师资助一个特困生,帮助一个学困生,扶助一个留守生或流动生的工作,通过三助行动,让家庭生活上有困难、学习中有障碍、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或进城务工的流动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爱,健康成长。

篇(8)

中图分类号:G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23-01

众所周知,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的有效运作和科学管理,是当今历史纪念馆各项事业走向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历史纪念馆的研究工作包罗万象,重点就如何搞好历史纪念馆研究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研究工作在推进历史纪念馆事业全面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一支的多功能复合研究队伍

就目前我国历史纪念馆的发展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历史纪念馆虽然设有研究部门,但现有的工作人员也只是从事一般的浅显的日常工作,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所涉重大课题的学术研究、策划展览、对外宣传、文物研究等专题工作,大多靠外聘专家来实施完成,严重制约着历史纪念馆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便成为提高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水平的关键所在。

1、加强对现有研究人员的培训力度

目前各地历史纪念馆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大都呈现中老年居多、年轻人偏少的现象,而且整体专业文化素质和研究水平偏低,当务之急是对现有研究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综合培训,其具体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请进来教”。就是专门邀请一些国内顶尖的历史纪念馆研究专家来馆,分门别类地举办有关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方面的专题讲座,以及因材施教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从而拓宽研究思路,掌握研究方法。二是“派出去学”。就是不定期地委派研究人员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历史纪念馆研究方面的培训会议和研讨班学习;或者是到学术研究工作搞得好的兄弟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研究水平。

2、面向全国招聘与引进学有所长的专业研究人才

不断充实与加强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队伍力量。这方面主要可以考虑两种渠道。一是外聘已有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经验的专门人才;还可以与全国历史纪念馆联手,进行学术研究人员的馆际交流。二是派人参加各地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挑选专学历史纪念馆、历史类等相关对口专业的优秀大学生、研究生,通过严格的程序聘用到历史纪念馆研究部门工作。实践证明,用一个德才兼备的专业研究人才,是历史纪念馆走向兴旺发达的重要力量;相反用一个有才无德或者无才无德的人,那将是历史纪念馆一场灾难的开始。

3、大力培养和造就从事学术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纵观历史纪念馆的研究工作,学术研究是手段,搞好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保护等才是最终目的。据了解,大多数历史纪念馆的研究人员只是从事单纯的编研工作,一遇到设计展览、对外宣传、文物研究等工作就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今后历史纪念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是,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锻炼与造就一批既精通学术研究,又胜任策划展览;既熟悉对外宣传,又擅长文物研究的多功能复合型学术研究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算得上是推动历史纪念馆繁荣发展的栋梁之才。

二、健全机构科学管理,提高学术研究成果

为了确保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的正常运作和科学管理,首先应考虑的是成立历史纪念馆学术委员会领导机构。领导成员主要由馆领导和馆内具备研究馆员和副研究馆员等文博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组成,具体从业人员可以放宽到馆内具备中级和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重大决策、确立科学管理制度、保障学术研究经费、策划研究课题,并对全体研究人员的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还要不定期地召开专门会议,依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布置和落实新的学术研究任务。在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科学规划和确立学术研究课题。根据历史纪念馆的双重性质和各自所反映的主题历史文化内涵不同。遇上重大课题,就要设立专门课题组,并指定优秀学术带头人挂帅,具体负责重要研究项目的完成。对于一般研究课题的任务分配,则可按馆内具备高、中、初三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人员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不同,具体承担完成不同层次的学术研究课题。这样通过专门课题的学术研究,从而带动历史纪念馆相关业务工作的开展,并取得编研出版学术著作馆刊、策划主题展览、编写宣传教育文稿、专题文物研究等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在学术研究方面,陕西秦俑历史纪念馆做得比较出色,不仅有雄厚的专业研究力量,而且近年来还推出了一批响誉国内外的重大学术研究成果。

三、建立健全科研奖励机制

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术研究队伍是决定历史纪念馆盛衰荣辱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说历史纪念馆的每项工作都离不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奉献。所以对学术研究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一环,就是建立健全历史纪念馆科研奖励制度,对于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包括出版学术专著、发表优秀论文、策划大型展览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和研究人员,要旗帜鲜明地给予表彰和重奖,比方说提拔重用、发放奖金、提供外出考察学习和休闲渡假的机会,以及提高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其它优厚待遇等。只有建立健全历史纪念馆奖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术研究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为祖国的文博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以站点建设为机遇,以“四点四新”为思路,大力拓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功能。

一是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信息点”,传递农业新资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信息资源优势,通过信息反馈、资源需求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掌握基层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向。一方面采取定期播放和随机播放相结合的办法,引导农村干部和党员群众随时上网点播,掌握致富信息技术,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拓宽发家致富的思路。一方面采取“易播宝”和光盘配送的形式,及时把农业知识和信息送到农民群众中去,确保农民群众方便快捷的掌握各类技术信息。

二是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政治教育点”,创建培训新模式。把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与“党员电教日”活动等结合起来,坚持每月集中学习2次,通过视频点播、在线直播、播放光盘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学习了“十七大专题”、“科学发展观教育”等课件内容。外出人员比较多的黄家崴子等12个村,还利用外出务工党员返乡机会,以组织收看学习、交流座谈等形式,加强对外出务工党员的教育,切实增强了广大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和思想素质。

三是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科技传授点”,培育乡土新人才。根据村屯和产业特点,采取分类培训,因需施教的办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探索出“远程教育+专家辅导+基地实践”等教学模式,运用电话答疑、现场辅导等形式,帮助群众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着力培育有技术、懂市场、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一季度,各站点累计开展农业技术类培训****余期,培训农民群众****多人次。

四是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文化活动点”,塑造乡村新风貌。深化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整合,为村级站点配备61套电脑、投影仪,通过开展“五走进”主题活动、文化大院、农民书屋建设工程,在各基层站点经常性播放村民喜闻乐见的红色经典电影、戏曲、歌曲和一些农村题材的节目。同时组织村民编排歌曲、小品和秧歌,开展演出活动,寓教于乐,使广大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思想观念,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貌。

篇(10)

(一)打破传统思维,成立青年网上家园

结合青年喜欢上网聊天、交友的特点,大胆创新,打破以往只在现实中开展各类党团员学习联谊的传统思维,成立“网上联谊中心”,搭建“三大平台”,开展各类青年联谊。一是建立专题论坛,开展青年网上联谊。在“网上联谊中心”网络社区中建立专题论坛,开设“活动天地”、“体育运动”、“情感文学”等文娱功能版块,给青年搭建网上乐园,吸引青年主动参与,目前共有3369名注册成员。二是组建两级QQ群,开展QQ交友联谊。利用QQ资源,搭建1个区级联络管理QQ群和31个乡镇(街道)、区属单位QQ群,上下联动,组织青年开展QQ群内交友联谊。三是成立红色博客联盟,开展青年博客交流。鼓励年轻党团员开个人博客,并结成联盟,通过博客抒发个人理想抱负、生活感悟及对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考等,开展博客圈内交流互动,增进友谊,目前共有博客或空间141个,共发表红色博文1306篇,字数达27万余字。

(二)发挥网络优势,开展青年网上教育

发挥网络平台“图、文、声”并茂的优势,灵活学习形式,激发青年学习兴趣。一是开展三类教育,增强乐趣。开展重点主题类教育,每月安排一个重点主题,通过论坛、QQ等组织青年学习讨论;开展身边典型类教育,不定期学习本区优秀青年先进事迹,激励青年;开展红色主题类教育,不定期向青年推介红色景点、典故,使青年在网上了解革命历史,增强爱国精神。截至年底,共开展“网上党课”和主题论坛7期,点击量达14300余次,发言2782人次,参与互动2293人次。二是做到三个结合,确保效果。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每月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时间;坚持学习与娱乐相结合,在学习之余开展一些趣味性的在线有奖活动;坚持中心发言与集体讨论相结合,每期由若干党团员进行中心发言,其他人员自由参与讨论。三是建立三项制度,规范管理。实行中心发言轮流制,注册成员依序进行中心发言;实行后台实名审核制,对所有注册成员全部进行实名确认,同时做好后台言论监控;实行注册成员积分制,对注册成员进行积分累计,同时进行积分有奖兑换,确保长效开展。

(三)整合网络资源,为青年开展网上服务

充分整合论坛、QQ群、手机等资源,为青年提供三类服务。一是创办电子周刊,免费订阅。创办电子刊物《党(团)建E周刊》手机报,将党(团)建工作动态、时政热点、趣味知识、心语心声、服务信息等编辑成手机报,按一周一期的方式进行免费发送,目前已共编辑30期,共计发送12.1万余份。二是开设“服务中心”,在线服务。开设网上“服务中心”,全方位为青年提供致富创业、政策信息、就业导航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解决青年特别是流动青年就业过程中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三是通过QQ连线,对点帮助。对外出流动团员青年,通过QQ联络进行点对点跟踪服务,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二、基本成效

1、开展了“网络思政”工作,引导了青年。开展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网上党(团)课”和“主题论坛”,使学习、联谊、教育、娱乐集为一体,寄寓于乐,形式新颖,加强了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引导青年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引导人、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目的。

2、建立了青年网上家园,凝聚了青年。“网上联谊中心”立足网络时代的青年需求,为青年搭建了集学习、联谊、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网上平台,开展了各类青年喜爱的网上主题活动,建立了一个青年自己的“网上家园”,凝聚了一大批原本游离在组织之外的青年。

3、创新了组织动员方式,吸引了青年。整合运用了当前青年最欢迎最喜爱的QQ、论坛、博客、手机四大媒介资源,组织青年开展网络团建工作,创新了组织动员方式,迎合了青年的喜好,得到了青年的普遍认同并积极参与,增强了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

4、实现了团组织“扁平化”,拉近了青年。“网上联谊中心”变以往的层层传递、逐级递减为直接联系、信号直达,减少了组织层级,实现了团组织的扁平化,普通团员青年和团区委、乡镇团委可以直接互动交流,实现了团组织与普通团员青年的无缝对接,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三、初步经验

上一篇: 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 下一篇: 建筑工程的专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