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常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9 11:02: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作物种植常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农作物种植常识

篇(1)

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如观察大气压强与水的沸点的关系,要提示学生注意手对注射器的作用力,是对烧瓶中打气还是从烧瓶中抽气。在水沸腾的时候,打气水将怎样,而当酒精灯移开时水将不再沸腾,这时抽气水又将怎样呢?通过观察或学生亲自动手演示,其对于大气压强和水的沸点关系就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了。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开展物理制作与实验,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农村教育要立足在农村实验上求发展,同学们根据书本中学的就可以直接转化为直观的、可动手操作的物理器材,从而摆脱教师在黑板讲的空洞感觉。由于制作的严密性,每次评讲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学生可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开展制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引导学生开展物理制作与实验,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实验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究问题,从而达到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

篇(2)

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决定在全国县级以上建立种子公司,对种子生产进行计划调控,尤其是杂交种子实行专营,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种子质量以及数量得到了保证,品种布局区域化比较合理,促进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和社会进步。三十年来的国有种子经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随着农村体制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化,农民加大对农业投入,加大了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权放开,加快了农业生产资料的流动速度,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本世纪初“国退民进”种子经营权发生变化,种子生产的形式也发生改变,也就是种子“四化一供”(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统一由国营种子公司供种)的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加速了社会对种子开发、研究、生产投入,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生产及流通,促进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切实加强种子质量管理。

一、农作物种子经营现状

从2005年7月1日起,云南省全面放开了“两杂”(杂交水稻、玉米)种子经营权后,基本上“取缔”了各级国营种子公司,种子管理站负责当地种子质量管理,把执法权和经营权分开,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成了种子生产、销售的主流,一方面加快种子的研究、生产、经营速度、使种子生产、流通的更加灵活、便捷,提高了新品种推广速度,种子管理行政执法更加公平、公正,但另一方面,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从事种子生产、加工、销售者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在大批良种得到推广的同时,未经过区域试验和示范的不少二、三流品种和劣杂品种也充斥市场,造成鱼目混珠,品种布局乱混。种子执法主体也不太明确,即工商行政管理局管发放营业执照,农业行政执法部门管理种子质量的鉴定和经营资质,故在种子经销商中有资质办执照,不具备资质的办代销营业执照。另外《种子法》规定,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审定后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而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只要求登记。在种植结构特殊地区,如云南元谋,非主要农作物(蔬菜)品种对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更大。造成种子执法难度大,种子质量纠纷案件也迅速增多,给各级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良种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时效性。在农业生产中种子质量一但出了问题,在较短时间内难于判断优劣,特别是品种的真实性难以鉴定,在现实生活中受害农户即使得到赔偿,也只是获得很少补偿。给农户的生产、生活也带来负面影响,有些地区的农民甚至是“告状无门”。

二、农作物种子经营权放开后市场监督存在问题

种子生产、销售渠道放开,加速了良种生产和推广速度,对种子生产和经营,实行公平竞争,起到优胜劣汰的推动作用。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营户多、品种多而杂,使农户不知什么品种好,有的农户种植面积不足10亩,购种时每种作物却要买上几个品种,当年种一点,如果好下年接着种,不好就丢掉(拌着药的)造成品种布局区域化不到位和良种浪费,致使良种、良法不配套。二是有的经营户素质较差,引进省内外局部地区的二、三流品种充斥市场。三是多数经销商没有按照种子法规定,在销售前进行田间正规试验,好的和不好的品种都在卖。四是种子使用者素质较低,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多数农户买种时没有向经销商索要收据。当种子质量出了问题造成损失时时才去找经销商,即便经销商认可种子是他售的,农民得到的赔偿有限或难以得到赔偿。五是种子价格属“霸王”定价,没有那个部门可以涉足。致使生产成本增高,增产不增收。六是有的经销商以次充好,种子质量难以保证。七是检查主体差异。《种子法》规定,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审定后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而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只要求登记。八是执法难度大,执法成本高。

三、原因分析

以云南元谋县为例,主要农作物品种和非主要作物品种各占我县种植面积的50%,而这50%的非主要作物品种在当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中占主要地位。因此购蔬菜种子(苗)资金和生产投入是主要农作物种子5―10倍甚至比例更高,它直接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全县耕地面积不足20万亩,每年粮食作物和蔬菜种植面积不足40万亩,有营业执照的经营户就达65家,但符合办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经营户只有4家。全县虽然每年只有4万多亩的籼型杂交稻和6万多亩的杂交玉米,13万亩左右的蔬菜面积,但目前每年销售的杂交稻和杂交玉米品种(组合)均超过100个;3万多亩的番茄,品种也超过200个;3万多亩的菜豆,品种也有20―30个;2千多亩的辣椒,品种有50个以上;同种不同名,同名不同种,农民购种时眼花缭乱,不知道应该买啥品种。加之有的农户“喜新厌旧”,错误地认为“新品种比老品种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品种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对农作物的产量和产值影响很大。如在蔬菜生产中番茄的商品性(外观、成熟期、耐储运能力、抗逆性等),在栽培中经济效益上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种形势下,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各级农业部门及有技术资质、资金雄厚的企业来引领良种生产、经营市场。笔者在县级农业技术部门工作,曾经遇到农民叫苦和参与县级种子管理站组织的种子质量纠纷中的田间鉴定。在田间鉴定工作中实际存在很大难题,首先是对种子真实性鉴定困难,其次是赔偿尺度难以掌握。 2008年3月28日云南省出台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市场,消费者的利益有望得到最大保护。但县级职能部门对种子质量的管理,实际是对销售环节进行管理。在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督管理中,种子质量管理狭义的说就是监督、检查种子的四项质量指标(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 )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衡量的方式和手段主要是通过对照市场销售的农作物种子的标签、标识及标注值进行检查,以扦样送检和留样备查的方式,对商品种子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活动。以留存的样品种子作为衡量所代表的种子批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后种子质量状况的依据。如该种子批种植后发生品种质量、适宜性等问题(包括出苗低不真实减产等),管理部门可以此作为依据,对涉及的责任对象进行处罚、责令赔偿、溯源追偿以至追究法律责任等。在现实生活中种子引发的纠纷较多,实际上也较难以得到解决。因为使用者多数是农民,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绝大多数农户都用感观去判断种子质量好坏,一般在经济损失数额较小或不太影响家庭生活时,抱着这季不行下季来弥补的思想,选择自己承受。

目前县级以下经营种子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多数没有相应的种子生产技术资质和独立经营的能力。大多数经营户都属于代销,主要农作物种子都要从外省引种或国外进口,种子价格居高不下,相关费用最终要靠农民来承担,增加了生产成本,削弱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云南元谋蔬菜种子(苗),目前每亩种子成本:洋葱在360―520元、番茄400―1000元(苗:每株苗高达0.6元),菜豆种250―300元。有些蔬菜品种如果自己繁(制)的话,在种子质量得到保证同时,种子的零售价格可下降50%左右。元谋种植冬早商品蔬菜30多年了,至今没有自己的种子品牌,只能说没有从这方面研究。

四、农作物种子市场管理与质量控制对策

一是成立种子生产经营联合体(或协会)。种子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成立种子生产经营联合体,就是把当地种子企业和个体经销户联合起来,利用大企业技术力量强、资金雄厚优势,开发研究适应当地栽培新品种新技术,集中技术力量和资金,相对集中地引种调种,减少中间环节,减少田间重复试验示范。在行业内制定行规,规范种子生产经营市场,可防止以次充好和乱定价及哄抬种子价格现象,让种子生产经销商与使用者成为唇齿相依伙伴,改善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生产力发展。

二是各级政府要加强种子生产、经营质量的宏观管理。首先是政府加强领导和统筹规划,将规范市场和提高种子质量水平纳入种子发展规划,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发展种子生产、经营中,在信贷、税收方面给予种子企业政策上倾斜,保证规划实施。其次是种子是有生命力的商品,它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区域性,在生产经营中常受到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风险较大,直接影响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在国家在规划建设项目中、可向种子产业倾斜,建设相对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增强企业竞争力。再次是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法规,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质量管理。《 种子法》 是我国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法律,为了完善种子管理制度,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法规,引导、督促种子生产经营者加强自身建设,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提高种子生产经营种子质量水平。

三是强化种子质量检测,建立、健全种子质量检验体系。《种子法》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进行种子质量检验。这就明确了种子质量监督与种子检验的关系,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种子质量监督工作,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负责种子质量的检测工作。种子检验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科学的种子检验,才能为社会提供真实的、可靠的、科学的信息。现代种子产业要求种子检验工作不能局限于市场质量抽查,而是拓宽监督职能,因此,强化种子质量检验,建立健全种子质检体系,提高种子检验员素质是保证种子质量的硬件措施。

四是在处理种子质量案件中,可采用举证质证法律条款。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加大对伪劣种子的检查、打击、处罚力度,坚决打击无证生产和无照经营,禁止没有在当地试种一个周期的品种在市场上销售和推广。如给使用者造成较大损失的,职能部门可根据种子使用者举报,按照举证质证原则,给予损失的两倍以上经济赔偿处罚,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3)

目前,我国县级种子管理普遍存在问题是种子包装标签不规范,虚假宣传严重;农作物种子委托代销者和(或)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农民选择品种难,购种盲目;种子管理经费不足;种子质量检测仪器陈旧;无交通工具,种子违法案件查处不及时等,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安全。

2 加强县级种子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强化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建设

2.1.1 稳人才强素质 农作物种子管理工作专业性强,要按照稳定人才的原则,强化种子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必须通过业务培训,资格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定期参加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

2.1.2 配设施强手段 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及交通工具,强化县级种子管理手段,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保经费强监管,县级种子管理部门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增加专项支农资金,切实把开展种子质量监督、种子市场监管、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方面的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县级种子管理工作经费支出,强化基层种子监管能力建设。

2.2 强化服务职能

2.2.1 种子管理部门 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坚持服务促管理、管理带服务,努力提高种子行政管理能力建设。

2.2.2 种子销售者 提高种子销售者的业务水平,由县级农作物种子管理部门定期组织辖区内农作物种子委托代销者和(或)专门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和种子专业知识进行培训,提升种子经销者业务水平和守法经营意识。

2.2.3 农民用种维权 提高用种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利用广播、电视、赶科普大集、集中培训等方式方法积极向农民传授国家相关法律、购种常识、种子播前发芽试验等知识;向农民定期适宜当地种植的农作物新品种特征特性、主要栽培技术和相关服务信息,防止由于使用品种不当、栽培等原因引发农业生产损失。

2.3 强化品种试验示范

品种试验示范是种子销售者、用种农民选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特别是县级种子管理机构更应重视农作物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展示工作,分别在辖区内每个乡(镇)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地块,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和展示田,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特点、种植结构、市场需求,针对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筛选在当地有推广价值的农作物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展示。试验、示范和展示田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专人负责,在作物生产期内组织农民代表、种植大户、乡村干部、农技人员、种子销售者进行实地现场观摩,展示、示范新品种特征特性、抗逆性、产量表现等农艺性状,引导种子销售者、用种农民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帮助解决农民选种难、盲目购种、配套栽培技术跟不上的问题,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2.4 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篇(4)

园林景观通过农作物的种植进行绿化和美化,丰富了绿化的形式,也丰富了园林生物的多样性,某些药用作物还能让游客在其中享受园林的保健功能,同时农作物的生长、交替更换还能为身处园林景观的人们提供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的途径。

1农作物的应用范围

1.1公园、休闲绿地绿化

无论中外如今都有公园或绿地运用农作物作为绿化植物,种植模式有与其他园林植物搭配零散种植,如布置200多种蔬菜水果及草药结合本土矮草草甸和湿地的底特律拉斐特绿地[1]。也有在园内专门开辟地块栽植单一或多种农作物,如广州海珠湿地公园中栽种多种岭南佳果的“福寿果园”和滨水的“油菜花海”(图3-1)。更有甚者以农作物为主题建园,如杭州八卦田公园种植甘蓝、水稻、大豆等农作物;上海延中绿地中种植了120多种药草植物的药草园,不仅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也提供了让人近距离接触和认识药草的场所。

1.2校园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科技也日新月异,现代校园景观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美化功能,更加注重体现其文化内涵和学科建设特色。农作物物种丰富,为校园内每个院系形成不同其它院系形成自己独到的景观风格提供了更多的植物选择。天津中医药大学就广泛吸收国内外精华药用植物品种,打造了校内9个特色植物园,做到校园的植物株株是药草,既创新了园林景观模式,又继承了传统中医药文化,同时也为药用作物教学、特种多样性的研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2][3]。

1.3居住区、庭院绿化

居住区是居民日常生活居住的重要场所,农作物在景观中的应用恰恰弥补了目前居住区的植物景观只注重观赏效果,却忽略了人在其中的参与性的缺陷。如种植低矮的水稻、荞麦,扩大视线范围,给人明确的指向性、开阔感,使人心情舒畅;宅边绿地种植姿形优美的桃树,开花时节为小区增添几缕春色,夏末桃树结出绿色的可爱小果实为小区增添生机,虽然结出的果实未必能食用,但也让居民们感受节气变幻;分枝高、树荫浓密的果树在居住区内不仅能做行道树,还可以在停车坪列植为树下的摆放的车辆遮荫,高大的芒果列植于高台,高处平台和台下的车辆都能避免长时间日晒带来的伤害(图3-2);还有丝瓜、葡萄类的攀援作物利用器材做成竖向绿化,为居民提供休憩的荫凉空间;据调查除了地栽农作物能美化居住区的绿地,还有许多农作物够如药用类作物:水菖蒲、泽泻、水蓊和果类作物:水蒲桃能够配置居住区的水体景观。

1.4道路绿化

道路不仅指种在街边的给路人提供避荫的行道树,南方地区如深圳、广州、厦门的街道也常见用芒果树做为行道树,树形高大冠幅宽阔,遮荫效果好,而且有芒果结果时也给街景平添了几分趣味。街道旁边的小绿地也可看到农作物的身影,如上海南京路的花坛中薏苡就被栽种在其它园林灌木中。

1.5休闲观光农业

休闲观光农业的景观一般都以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生产为基础,搭配休闲的园林建筑、小品,形成风景优美的园林景观,吸引居民来游玩。农业园中的农作物有些以大田作物为主,结合水果蔬菜和一些乡土植物,式以能够呈现不同色彩几何斑块的有机拼接的方式种植;有些种植果类作物,让人采摘以体验生产的趣味[4]。

1.6专项功能园

专项功能园指将农作物有机集中、搭配种植在园中,利用农作物的生物特性达到某些目的。如养老院、疗老院、温泉、科普园,农作物在此类园中的应用,集观赏、保健、疗养、科研、学习于一体。如用以蔬菜为主题的蔬菜园,不同叶形的蔬菜种植在花坛,茄果类、甘蓝类蔬菜组成花境,藤类蔬菜爬满廊架或具有造型的器皿,不但具有观赏效果,还具有科普的功能。也可以利用药用作物的药用建设具有特殊功能的园林,如芝加哥植物园疗养院。

1.7室内美化

农作物用于室内美化一般以盆栽形式。盆栽农作物是指农作物栽种于花盆内,待其展叶开花坐果可供人观赏的栽培方式[5],可分为小型盆栽农作物和大型盆栽农作物。小型盆栽农作物一般为摆放于居室阳台或办公室,如广东地区春节期间常摆于家中了金桔盆栽、佛手瓜盆栽,不仅为冬季室内增添了色彩,还有吉祥的寓意蕴含其中。大型盆栽农作物一般用于室内空间比较空旷的公共场所,如摆放在酒店大堂的桃花、朱砂桔。还有石榴、天门冬、六月雪等农作物在盆栽农作物的基础,通过中国古典的技巧,形成更具艺术性的盆景,达到具有乡野特色的观赏效果。

1.8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已经不再局限于书上的“屋顶花园”,它是建造田园城市的手段之一,是园林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种植的植物从单一的观赏植物,慢慢发展到具有一定功能的植物,再到现在具有经济效益的农作物成为屋顶绿化青睐的植物选择,如2009年,位于北京两广大道的记者协会大楼屋顶就试种了小面积的蔬菜作物,不仅美化环境,改善生态效应,还让市民在城市就能品味田园风光的旖旎[6]。

1.9其它

利用藤蔓攀援型的农作物与支架结合,在公共地区搭建成服务设施,不仅成本低廉,还充满野趣,比如百香果的生长需要设立棚架,棚下的空间用来做停车位,既避免了车辆遭受暴晒,而且果实从初始的绿色到成熟的红色的变化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利用某些农作物茎干有尖刺或叶片刚直且顶端尖刺的形态特点,栽植于围墙或需要围护地区的边界,既是天然的防护措施,又具有美化功能,如一人多高的剑麻与园林植物搭配种植在路边,既是后方的火龙果圃天然屏障,同时还能修复重度污染的土壤,具有生态意义。

参考文献:

[1]Beth Hagenbuch Bla,Kuang Jiaru.Lafayette Greens:Urban Agriculture,Urban Fabric,Urban Sustainability[J].Urban Architecture,2013(3):44-51

[2]孔怡.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4

[3]马丽茹.天津中医药大学新校区药用植物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76-10376

篇(5)

一、作物种植活动过程

1.物种选择

在活动初期,考虑学生目前缺乏种植经验,所以种植的作物应选择技术简单、易成活、生产周期短,抗病虫害的农作物。2018年春季种植的作物暂定黄瓜(京津四号、本地王)、茄子(黑又亮)。秋季种植大蒜、萝卜和白菜。后来,活动引起了学生们极大的热情。有的孩子自发带来了各种作物的幼苗,进行种植。后来,开心农场里种有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向日葵、草莓、南瓜等多种作物。

2.观察日记

学校先后制定了幼苗期和开花结果期的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表又分为低年级版和中年级版。观察记录表附观察记录要求。同时,研究小组成员,跟随指导老师,开展研究,完成科技小论文。一二年级语文老师开展了写观察日记的活动,指导学生记录生长过程。

3.农产品采摘。

果实成熟后,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将摘下的果实进行称重、记录,为学期结束时的“黄瓜王”、“茄子王”、“辣椒王”的评比做准备。随后,学生们开始分工,布置场地、清洗蔬菜、摆放产品。进行售卖,每次的售卖会都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很快抢购一空。

4、评比、品尝活动

待果实成熟后,开展果实评比活动和品尝活动。有的班制作黄瓜沙拉、有的班制作凉拌黄瓜……各显神通。学生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了解到种植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认识到只有努力付出,才能收获到甜美的劳动果实。

篇(6)

3月19日,全市种子管理工作会议召开,许昌农业局领导围绕打造市粮食核心区建设这一目标,以重点提高种子科技对现代农业进步的贡献率,构建农作物现代种业发展体系为抓手,促进许昌种业做大做强,推动该市由产种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型,确保品种种植安全、种子质量安全、供种数量安全、种业发展安全,为许昌农业健康发展增加了有力保障。

许昌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郭喜中对2013年全市种子管理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他要求市种子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市农业局党委提出的“责任、担当、创新、服务”工作理念,提高种子管理工作质量。同时还强调管理工作与现代种业的发展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如种子企业整体规模弱小散和育种研发能力不强,种子市场上存在套牌、侵权、夸大宣传、包装与实物不符等现象。

在种子管理方面,要采取突出监管重点、前移监管关口、下沉管理重心、强化联动配合、健全管理机制等举措,组织好春秋两季市场大检查、企业资质检查三项专项行动,强化责任追究。在队伍建设方面,抓管理队伍素质建设,继续举办法律法规培训班、采取以会代训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加强培训、举办首届“许昌市种子检验员技能竞赛”活动,提升种子质量技术监管水平。抓种业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开办《种业大讲堂》。此外,加强种子企业诚信建设,充分发挥种子协会在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中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严格按照《许昌市2013年服务和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相关科室绩效评议工作方案》要求,努力构建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种子管理队伍。在种子信息服务方面,全面掌握主要农作物种子需求情况,分析把握种子市场供需形势;建立许昌种业信息网,为种子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在现代种业发展方面,加快培育种业骨干龙头企业,促进企业商业化育种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向大流通、大市场、大产业的现代种子产业格局转变。

许昌市农业局副局长杨宏宾要求种子管理人员了解农民熟悉品种更新推广情况和栽培技术,以农民满意种子管理部门提供良好的种子市场环境、种子科技信息服务为衡量种子管理工作的准绳,念好种子管理“供、管、推、建”四字经。首先,加大种子企业做大做强的建设力度,对市里2~3家有实力的种子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其次,加大对种子基地生产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建设力度;再次,加大种子管理部门的政风行风建设力度,“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确保种子管理系统在服务和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中取得好的成绩和名次。

举办种业大讲堂 提升种业经营素质

3月28日上午,许昌市2013年首届种业大讲堂活动启动仪式在禹州市拉开序幕。禹州梅花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伟枝代表企业、经营商户发出种子诚信自律倡议。禹州市农业局、各县(市、区)种子管理站站长、禹州市各乡(镇)农办主任和农资经销商户共计23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为什么要开展种业大讲堂活动?郭喜中认为,除20多家种子公司外,许昌有大量的县、乡、村三级种子经营商户,种子经营主体多,大部分种子经营商户缺乏种子法律法规意识和种子专业知识,存在着盲目代销种子、夸大宣传、销售假劣种子、未审定品种、终止使用品种等各种经营行为,给农业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较大隐患。为此,市农业局将有计划地分区域、分批、分期奔赴各县(市、区)开展此项活动。通过开展大讲堂活动,提高了种子从业商户的法律意识和种子专业知识水平,有效规避了商户盲目经营种子的社会风险,净化了种子市场。

多管齐下保春耕 用种安全严管控

许昌市种子站为服务春耕生产,及时向社会通报春耕种子备种信息和价格信息,指导各县积极备种。许昌春耕备播种子总需求量约为1500万公斤,各种子企业和经销商利用节前积极备种,目前已准备各种农作物种子1800万公斤,能够充分满足春耕用种需要。

篇(7)

陇南市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境内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150~270d,正常年份降水量447~640mm。境内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同时也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以马铃薯晚疫病、小麦条锈病等为主的病害发生日趋严重,以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红蜘蛛、玉米螟、夜蛾类等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为了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通过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控推广农业、生物、生态、物理和现代高科技等绿色防治技术,以生态控制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防止其扩散和蔓延,将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1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

一是小麦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小麦条锈病、麦蚜、白粉病、麦红蜘蛛等病虫害,几乎年年发生危害,尤其是小麦条锈病在当地既能越冬,也能越夏,武都区是小麦条锈病的核心越夏区,也是该病流行的关键地带,被称为“锈病窝子”。条锈病不仅影响本区小麦生产,还直接威胁周边县、市以及黄淮海平原的广大小麦主产区。全区小麦播种从9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北到南、由山到川,第二年收获从5月下旬延续到7月下旬,自生麦苗与高山区早播小麦的共生,使小麦条锈病菌在核心越夏区不断找到活体小麦寄生繁衍,从而为当地秋苗发病及周边地区秋苗发病提供了充足的菌源。由于条锈病在当地周年循环,生理小种易产生变异,使一批又一批的品种丧失抗性,造成每隔3至5年就有一次偏重乃至大病流行,其中2000、2003、2004、2008、2009、2013、2014年分别在本区造成大流行,危害严重。二是马铃薯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环腐病等,窖藏病害主要是干腐病、湿腐病、丝合菌茎基腐病、晚疫病、褐腐病等。春播马铃薯在6月上旬现蕾开花期降雨逐渐增多,此时昼暖夜凉,结露时间长,是马铃薯晚疫病大田显病期,7—9月份降雨较多,阴雨持续时间长,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利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使晚疫病每年在全区中度发生,特别是2007、2009、2012、2013年中度偏重发生,损失严重。三是玉米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玉米螟、大小斑病、玉米蚜、穗腐病、粘虫等,除玉米蚜每年发生较重外其他病虫害均轻度发生。四是油菜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蚜虫,霜霉病等,蚜虫每年发生较重;水稻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叶蝉等,几乎年年发生,给生产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五是地下害虫主要发生的有蛴螬、金针虫及地老虎,这些地下害虫连年发生,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是蛴螬和金针虫在马铃薯上发生较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情况

武都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有些地方交通不便,山大沟深,山地多,作物种植比较零散,增加了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难度,防治成本普遍较高,结合当前生产中的实际情况,除了成立具备专业化防治资质的合作社外,区域专业化防治主要依靠村级的农作物防治服务组织开展全程病虫害防治服务。目前注册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有3个,在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早、危害重的区域根据病虫发生情况进行整片专业化防治,控制病虫害发生流行。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节约防治成本,对病虫害进行全面统防统治,在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发生早、流行速度快的村组建了50个村级专业化防治组织,吸收村社农民加入专业防治队伍,每村挑选10~20名拥有综合防治意识,组织与语言表达能力强,乐于助人,长期在家的人员作为队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由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委员会择优推荐,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由村级专业化防治队组织队员带动村民进行全面防治。通过建立村级及具备专业化防治资质的防治队伍,打造一批素质高、业务精、反应快、防效好的多元化专业化防治队伍,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植保理念,对病虫草害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合理用药,少用化学农药,努力实现农药减量控害、节本增效、提质增效,保障农产品的生产安全、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

3专业化防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的主要措施

3.1加强宣传培训,开展技术指导

按照“科学、实用、实效”和培训村不漏户的原则,利用逢集,节假日和冬闲,入村串户走地头,通过新闻媒体、现场演讲、专栏墙报、咨询讲解、专题讲座、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对群众进行绿色防控系统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在种植、生长的关键时期,就恶化病虫的生存条件,提高农作物抗病虫的能力,开展轮作倒茬、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药剂拌种、高垄栽培,利用天敌、清除田间杂草,破坏害虫越冬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消灭自生麦苗以减少小麦条锈病菌的越夏、调整种植结构等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宣传培训,做好信息公布与传达,适时开展病虫草害技术指导。科学选择、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科学安全用药知识,提高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通过专题培训、实地观摩、示范展示、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普及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绿色防控的覆盖率。加强专业化防治队伍的培训。通过实地观摩、示范展示、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其能够准确识别全区主要作物发生的病虫害,学习农药基本常识、安全使用方法及喷雾器使用方法和一般故障的排除技术,确保每名队员能够熟练掌握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环境兼容、生态友好的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以生态区域为单元、作物为主线的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3.2加强病情监测、及时病虫害动态信息

植保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严格按照测报技术规范要求,实行定人、定点、定时的“三定”监测办法,采取定点观察和大田普查相结合,严格执行5天一查,7天一报的周报制度,按期农作物病虫害动态信息,确定防治关键时期,为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准确及时提供病虫发生和防治信息服务。优化防治措施,推广应用高效、实用、绿色防控技术,并组织专业化防治组织与发生区群众按照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的“五统一”进行防治,协助解决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中遇到的难题,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

3.3推进全程承包式防治服务

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通过专题汇报,召开启动会、培训班和现场观摩会,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强化对农民的培训,转变其思想意识,让农民自觉接受专业化防治服务。在原来村民自己防治、按病虫单次承包、阶段性承包的基础上,逐步向全程承包服务模式过渡,努力扩大防治面积和规模,建立整村、整乡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实现整村整乡联防联控。同时以专业化防治组织为载体,在使用化学防治的同时,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指导群众选用抗病丰产品种,加强农田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设置杀虫灯,针对作物病害推广生物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菊酯类农药,努力推进专业化组织与绿色防控相融合。

篇(8)

1农艺和农机相整合的意义

1.1可以促进农业的不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准则,在农业中也是如此。农艺和农机的整合,借助于机械化工具以及现代化技术,进一步利用当代化机械与土地资源,一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农艺与农机的整合首先可以进一步节约以及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不但减少了人力工作量,而且可以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的有效性。此外,农艺与农机的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以及进一步节省土地资源,有效发挥土地资源的效能。在同一时期,农艺与农机的整合还可以有效保护环境,降低对大气以及土壤等环境的危害,实现环境友好准则,促进国内农业的不断发展。

1.2可以促进粮食安全生产

长期以来,粮食安全问题都是政府以及社会重视的核心问题,粮食安全进一步确保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农艺与农机的互相整合,提高了农业装备的当代化水平,确保了粮食生产的高产、安全、稳产[2]。农艺与农机的有效整合可以确保粮食生产的数量以及质量,凭借高科技的机械来开展粮食种植,采取科学的策略来栽培农作物,加之有效的种植程序管理,不但可以确保粮食的生产量,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出粮食的品质。农艺和农机的整合可以确保粮食的优质性以及产出量,是促进粮食安全生产的核心渠道。

2农艺和农机整合存在的具体问题

2.1农艺和农机不符合种植要求

伴随农业产量的增加,农村区域开始试着采取高效的技术进行生产活动,持续提升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可一些区域的土地以及地形结构具有非常强的独特性,于是不能采取基础的农艺以及农机,不利于这些区域的农业发展,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水平。

2.2农艺和农机的推广受到资金的约束

现阶段,大部分农村生产者的思想意识很过时,无法认识到运用农艺以及农机能够为其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收益,欠缺机械设备的运用意识[3]。然而,有一些农业生产者具备当代化农业生产的意识,因为欠缺一定的购买力,不能采购全套设备,使得农艺以及农机的运用成效不突出。

2.3以前的农业生产模式占核心地位

基于农业耕作制,国内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扩大,农艺也出现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农村区域很多农业生产者还没有跟上农业发展的步伐,依旧使用以前的种植策略以及生产模式,彻底依赖自身经验。于是,当出现农艺和农机技术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不必运用,这种传统的观念使得当代化的农艺和农机不能被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2.4农艺和农机的运用不均衡

因为推广农机时需要投入很多的成本,所以在实际生产中,产生了农艺运用普遍而农机运用欠缺的情况,两者发展不均衡[4]。同时,只运用农艺也难以达到满意的农业生产成效。

3推动农艺和农机整合的策略

3.1联系农村的地理特征,因地制宜

我国各个地区的地形、气候以及土壤条件具有较大的区别,在对农艺以及农机进行推广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针对部分地形繁琐的地区来讲,不易推广农机设备对土地进行进一步修整。同时,按照土壤的相关特征,科学选取农作物,进而满足当地农作物种植的具体需求,进一步提升产量。由专业的农艺与农机推广者在当地实施指导与宣传工作,指导农民准确地使用农机与农艺,将农艺以及农机的作用进一步施展出来。

3.2制定合理的规划,推动农艺和农机一体化

每个地区要按照本地农业生产的特征,对农业发展的核心目标进行制定,经过合理的规划,保持农艺和农机的统一,将其运用于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按照本地农业生产的相关需求,农机部门应进一步研究全新的机械设备,与农业部门配合,研发相关的生产技术,创建完善的农业技术系统[5]。要保证农艺和农机的适应性,确保两者可以运用到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保证农业的一体化发展。如利用节约肥料、节能以及节水等技术,对机械农艺与设备进行研发,展现绿色生产,把经济实用型育秧、秸秆粉碎还田以及水稻机插秧等技术和农机设备进行整合,以低投入进一步获取高收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与绿色发展。

3.3施展各项功能,推动农艺和农机的配合

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一些农业机械设备需要顺应农艺,而部分农艺也需要经过调整进一步顺应农机,于是把两者整合起来的难度很大,一定要调整两者的功能以及作用,促进农艺和农机的有效整合。农艺和农机的整合,应该从农艺技术的引入与推广、农机设备的研发等若干方面出发,每个部门的人员主动配合。农业部门在引入全新的农艺技术的过程中,要考虑其和农机设备相顺应的因素,以配合农机设备为条件,结合对应的种植技术。要按照本地已经创建起的农机设备的特征与功能、基本农业生产模型,还有农业产业的大体布局开展合理的规划。如从已经被进一步推广的农机入手,分析培育、播种、收割以及耕种等每个步骤,选取对应的农艺技术手段,对以前的耕种模式进行转变,达到高回报、低投入,创建完善的技术系统。另外,为了处理农机推广的问题,应基于已有的基础,对农民采购农机的政策进行调整,强化优惠力度,提升农民的购买力,经过补贴专项资金,对如今的农业设备进行推广,促进农业的当代化发展。

3.4强化农田整治,扩大研究力度

因为农田是限制农机推广的核心因素之一,所以需要进一步强化农田的整治力度。农田整治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提升农田的建设标准,保证在运用农业机械设备的过程中不会破坏农田里面的营养层,进一步施展出农机的运用效果。第二,对农田目前的耕种宽度进行整改,与全新的农机耕作宽度保持一致,确保农机可以直接进入农田实施生产与耕作。借助于整改,能够打破传统的环境限制,提升农民采购农机的主动性。另外,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应该研究越来越高效的农艺以及农机技术,将当地的种植特征结合起来,基于原有的基础,持续优化有关技术。

3.5强化宣传,推动技术设备的运用

篇(9)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29-01

随着种子市场的开放,给我县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民自主购种,企业自主经营,种业迈向市场化.法制化。种业能否持续发展,农民能否安全用种是检验种子工作的标准。

近年来,少数违法经营行为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必须对现行的管理方式做必要的调整,明确要点,创新机制,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力度,做到“规范秩序,依法治种”实施“放心种”工程,让农业生产用上“安全种”让农民用上“放心种”,为此,加强种子市场的质量管理,严格种子执法工作,是确保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具体措施,是代表广大农民利益的具体行动。

一、种子管理工作的现状

1.《种子法》的实施,标志着种子管理工作步入法制轨道,种子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是,由于我县是典型的“边,山,少,穷”地区,95%以上的农村,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通信落后,信息闭塞,种子经营户缺乏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就2013年度,全县检查种子经营门市56户,监督抽查企业26个,2014年开展种子经营市场大检查2次,对20个乡镇的68个种子经营户进行检查来看,经营未备案,证件不齐全,未审先推,台账不规范等违法行为依然存在,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秩序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2.种子管理政,企,事不分,执法主体不明确

目前种子行业所实行的是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政、企、事不分,行政执法主体不明确,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种管理体制严重阻碍种子产业的发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更不利于与国际种业接轨。

3.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备。由于《种子法》的刚刚实施,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培训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出现对《种子法》的片面理解,种子市场出现无证经营,乱委托、乱代销和超范围经营等现象,这些给种子质量管理带来了新问题。

4.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就我县种子企业而言,目前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和品牌。

5.检验手段落后,基础薄弱。我县部分种子企业和管理部门连最基本的常规检测设备都不齐全,涉及农户和企业利益的种子质量案件得不到准确、迅速、公正的认定,调出的种子因设备简陋而不能对其纯度进行准确迅速的检测,影响企业的生产与销售规模的扩大,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营信誉。

6.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制定工作滞后,给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带来不便。《种子法》实施后,相关的管理办法也相继出台,但以主要农作物为主,而对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却没有明确规定,特别是蔬菜种子的检验规程不够完善,违章经营的现象比较突出,给蔬菜种子的执法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7.执法力量薄弱,经费不足,工作难以开展。我县为云南省第二大县,全县辖20个乡镇,由于执法人员少,力量薄弱而涉及面广,导致种子行政执法管理难以到位。

二、增强依法治种意识,为种子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种子法》的实施是种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必须加强学习和宣传,做到能熟练、掌握《种子法》的有关条款内容,熟知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灵活地应用和执行《种子法》。规范种子市场,维护正常的种子生产经营秩序,打击种子生产经营违法行为,防止和杜绝假冒伪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发生,让农民用上放心种子。因此,为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种子法》有进一步的了解,应加大《种子法》的宣传力度,使《种子法》进一步深入人心,使广大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懂法、守法、用法,同种子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2.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种子法》的执法主体,在《种子法》的实施过程中,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大局出发,以整体利益为重,坚决贯彻执行《种子法》,让《种子法》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种子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因此,为依法加强我县种子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在全县认真开展种子市场清理工作,严格整顿种子市场的违纪行为,为种子质量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划清职能,理顺关系,依法进行种子质量管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地方的种子管理体系一直普遍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状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传统体系的弊端已日益明显,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种子产业的发展。按照《种子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管理和经营在人员和财务上必须彻底分开,划清职能,理顺关系。彼此间无直接利益关系,有利公平,公正,合理地依法进行种子管理,有利提高执法的权威性。因此,依法进行种子质量管理,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深化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强化管理职能。首先要理顺体制,确保种子执法部门与种子企业合法权利。建立专门的执法队伍,执法人员不参与种子的生产与经营,将种子经营实体变成真正的企业,积极做好企业的改制,给企业一定的自,使企业成为独立法人。

3.2 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使企业得以发展,必须引进和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知识精、管理能力强的综合型科技管理人才。

3.3 健全执法体系,组建执法队伍。种子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专业性强,要选择素质高、责任心强、法律知识丰富的同志从事执法工作,确保种子执法工作公平、公正、廉洁、高效。

3.4开展监测资格认证,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对具备种子质量监测条件和能力的种子质量监测站(室)进行资格考核认证,有利于开展种子质量监督监测及管理公作,为种子质量执法管理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从而提高种子质量监测水平。

3.5加强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效果。种子管理工作不是组织几个人进行简单的市场检查、办理证件等,鉴于种子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是:

3.5.1 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树立为种子生产企业、种子经营单位和广大农民服务的观念。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自觉学习法律法规,严格考核,取优汰劣,不断净化种子执法队伍,严格审核、审批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依法规范种子市场。通过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来强化种子管理工作,增强管理效果。

3.5.2 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执法人员在熟练掌握和应用《种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不断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能从专业的角度去认识和解决在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3.5.3 更新观念,全面提高守法意识和执法水平。种子执法人员不仅要掌握《种子法》,还要全面系统掌握执法活动所需的法律法规知识和执法技能,做到公正执法,维护法律和法规的权威。此外,种子执法人员还应精通检验规程、分级标准、原良种生产操作规程,还要精通种子生产加工技术,做到定性准确,结论合理,避免常识性、技术性和法律性的错误。

3.6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打击力度,促进管理工作上台阶。种子执法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执法水平较低,打击力度较小。《种子法》的实施,为种子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为种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在《种子法》的执行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打击力度。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关系到一个单位的种子质量管理,必须从三个方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3.6.1 提高种子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责任心。种子执法人员要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保证执法工作的公正和严肃性。

3.6.2 提高种子执法人员的技术水平,使自身业务水平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3.6.3种子执法人员要具有接受和开发新技术的能力。能应用先进的高科技方法对种子质量,尤其是对杂交作物种子的真实性进行检测,为种子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施安全用种工程

违法生产经营种子的行为多种多样,原因方方面面,要让农民用上“放心种”,促使种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依法治种,依法规范种子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行为,实施农民安全用种工程。

1.安全供种。种子生产、经营者安全供种是农民安全用种工程的基础,因此,种子企业向生产提供的品种必须是合法品种,即在所销售地属审定的新、优良种,并建有销售档案等。通过打品牌,供良种,创品牌,促进种业发展,确保农民用种安全。

2. 慎重购种。慎重购种是农民自主购种的前提,因此,必须选购适宜种植的品种,选购通过审定的品种,选购包装规范的品种。

篇(10)

1.为什么要选择在高山种药?

百草都是药,山区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种类很多、分布很广,可种植的范围也很广。从海拔几千米的高山,到海拔只有几百米的低山,都有可以种植的药材,但许多药场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药农为什么要选择在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的高山种药?为什么只有高山种药长盛不衰?

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对药材的一些常识要有所了解。山区中药材虽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真正有人常年收购,有经济价值、能够“变钱”的中药材,只有二十多种,其中大部分为“家生”(人工栽培)药材,也有部分“野生”。真正能够规模种植发展的,主要是家生药材;野生药材虽可以经人工驯化,转化为家生,但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规模,难以产生经济效益。而家生药材,大部分都种植在高山,尤其是一些价格较高的珍稀、名贵药材,基本上都出产于高山。

为什么“好药”出高山呢?这主要是因为,只有高山的气候、土壤与生态环境,才适合“好药”生长。以鄂西北山区为例,虽然同是山区,但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与低山相比,明显气温较低。尤其是在夏季,高山气候凉爽宜人,日夜温差较大,而且降雨充沛、植被茂密,常年云雾缭绕,空气、土壤、环境湿度较高,紫外光强,但林缘、林下直射光较弱,土壤大部分为黄棕壤、白鳝土,有机质含量较高,这些条件恰是大多数中药材(尤其是根茎类药材)生长必须的。很多药材(如党参)只有在高山生长,才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一些名贵药材(如黄连)对环境条件要求更是极为严格,只能在高海拔环境下生长。正因如此,中药材种植基地(药材场)只能建在高山,大部分中药材也都产自高山。虽然也有一些药材(如旱半夏)能够在低山种植,但不是主流。

2.种植中药材为什么不能“追涨杀跌”?

种植中药材,很多新入行者喜欢“追涨杀跌”,即看什么药材价格高就想种什么,什么药材价格暴涨就想种什么,价格偏低、价位下跌的药材则“不屑一顾”。

其实,种植中药材最忌讳的就是“追涨杀跌”,因为“身价”高的药材,一般都对环境要求严格、种植难度大、需要功夫多,或者需要生长的年限长、单产水平低。中药材少则为“宝”,多则是“草”,因而价格波动相对较大。有的药材会因一时的缺货出现价格暴涨,但暴涨之后往往随着而来的是面积猛增。一旦供求关系发生逆转,产品供过于求后,价格就会出现暴跌。因此种药的行家,一般不是盲目“跟风”,什么药材价高、什么药材价涨就种什么,而是根据当地的资源与环境,种植2—3种最适合当地生长、最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药材,再搭配种植4—6种辅助药材。经验丰富的药农,还将生长期长(需生长3-6年)的药材与生长期短(需生长1-3年)的药材搭配种植,尽量做到长短结合,再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分析判断药材市场价格走向,每年对各种药材的面积、比重作出适当调整,然后按照计划培育种苗,长期坚持种植。这样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都能获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但“追涨杀跌”者,一般是在某种药材价格高时突然起意,然后仓猝大面积种植。由于提前没有做好准备,种苗全靠临时购买,不仅价格明显较高,而且质量没有把握。这样一是容易种植失败,二是成本明显抬高,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由于中药材从种到收,短则需要数月,长者需要数年,产品出来后,市场与价格可能已发生巨大变化,甚至跌入低谷。因此“追涨杀跌”风险很大,即使侥幸成功,也不能当做经验推广。

3.山区到底适宜种植哪些中药材?

由于山区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能够生长的中药材种类很多。但真正适宜规模种植的药材,其实并不多。另外,不同地域、不同海拔、不同坡向、不同地块,环境存在很大差异,适宜种植的中药材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种药之前,一定要弄清不同地域,到底适合种植哪些药材。

总体上讲,准备规模种植的药材,首先应该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已经在当地常年规模种植,栽培、采收、加工技术成熟,产量高而稳定,药材质量上乘,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疗效较好的“道地药材”;其次是当地常年搭配种植的小药材;再次是当地的野生中药材。这些中药材对当地的环境适应性较好,一般都能种植成功,而且产量稳定、质量可靠。对外来中药材,特别是一些小报、广告上刊登的“新、奇、特”、“速生、高产、高效”品种,应持谨慎态度,要坚持先试验、后示范,待确认种植能够成功,经鉴定产品质量合格,效益可靠后再逐步推广,切不可头脑发热,匆忙大面积种植。

具体到山区不同区域,以海拔对中药材种类影响最大。最适宜种植药材的地域,一般在海拔千米以上地区,适宜种植的主要药材品种有款冬花、党参、川乌、牛膝、川芎、独活、云木香、柴胡、桔梗、黄连、天麻等。一些濒于灭绝的名贵野生中药材(如七叶一枝花),近年来由于价格暴涨逐步引起高山药农关注,开始人工驯化栽培。由于中药材生长年限较长(少数1—2年,多数在3—5年),且根系密集发达,枝叶覆盖度高、覆盖时间长,能够减少土地,防治水土流失,利于环境保护,因此从长远看,它是替代对高山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烤烟以及部分农作物的最佳产业。

海拔千米以下的二高山与低山,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金银花、留兰香、柴胡、桔梗、太子参、白芷、白芍、丹皮、大力子、栝楼、板蓝根、决明子、旱半夏等,但最好种植在年积温有限,农作物产量不高的二高山地区,且最好与农作物间作套种,或者在新退耕还林地与幼龄树苗套种,以提高种植效益,化解市场风险。

除草本药材外,从长远看杜仲、厚朴、黄柏、枣皮、银杏等木本药材在山区也较有发展前途。

4.目前种植中药材面临哪些难题?

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药材种植目前正面临许多新的难题。

一是高山人口下迁带来的药农数量直接减少。高山虽适宜种药,但生活条件艰苦,加之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就医、就学都非常困难,属重点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对象,很多药农都迁出大山,改做其他行业。

二是年轻一代不愿意种药。种药虽然赚钱,但比种粮生产、生活条件更差,也更加辛苦,因此很多年轻一代都宁可外出打工,不愿意在家种药。老一代药农越来越少,新一代却不能接上,这就使种药人呈总体减少趋势。

上一篇: 城市管理标准化 下一篇: 中班美术教学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