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卫生监测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9 11:02:5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院环境卫生监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

篇(1)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8-0142-04

医院是患者高度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会在医院环境内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抵抗力低的易感人群而造成医院感染[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感染控制以科学监测为依据,感染管理为手段,能进一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2],目前我国的医科院校中尚无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学科[3],本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也没有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目前本院已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等进行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多年,现将日常环境卫生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判断监测是否有意义、监测手段及监测频率是否合宜等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5年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数量和合格率以及医院感染监测例数、感染例数和感染率均来源于本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办的《医院感染管理简讯》。

1.2 标本采集

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依照《消毒技术规范》等规章制度的操作程序,对相应部门的采样点进行采样。

1.3 方法

监测方法和结果判定,按照原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空气采样用平板暴露法(沉降法),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和无菌物品用棉拭子涂抹法,湿化液、消毒液、透析液、水(污水)用倾注法。

1.4 诊断标准

根据原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诊断。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2008~2015年医院环境监测合格率

共监测标本20179份,其中空气14526份,占72%,合格率最高的是消毒液(100%),最差的是湿化液(76%),具体的监测情况见表1、2。

2.2 2008~2015年医院感染率

共监测234160例,感染3096例,平均感染率1.32%,其中以2009年感染率最高(4.64%),2013年最低(0.70%),见表3。

3 讨论

医院感染情况:共监测234160例,感染3096例,平均感染率1.32%,低于刘开琴等[4]报道的1.73%,更低于杨金燕等[5]报道的2.66%,2008~2015年医院感染率依次为3.09%、4.64%、1.33%、2.22%、1.44%、0.70%、0.80%、0.78%;均低于国家原卫生部三甲医院感染率

医院环境卫生监测合格情况:共监测标本20179份,合格18634份,平均合格率为92.34%,高于徐北霜等[11]报道的90.50%;空气平均合格率为94.00%,均高于陈淼等[12]报道的78.00%和张月红等[13]报道的92.72%,医务人员手平均合格率为86%与李六亿等[14]报道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的卫生可达的85.17%和赵爱华等[15]报道的87.82%相近,物体表面平均合格率为83.00%,低于赵丽仙等[16]报道的98.3%,却高于刘芳菲等[17]报道的58.14%;湿化液平均合格率为76%,高于朱小玲等[18]报道的使用24 h合格率60%,却低于此报道的一次性吸氧装置中湿化液合格率100%,无菌物品平均合格率为99%,与杜江等[19]报道的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8.87%相近,消毒液合格率高,几乎达到百分之百,与刘娟等[20]报道的100%相近。2008年和2009年进行透析液监测,2010年至2013年却停止监测,2014年又开展了监测;监测期间平均合格率为97%,低于曾玉辉等[21]报道的98.79%,却高于于明明等[22]报道的87.3%;水(处理后的污水)平均合格率为91%,高于黄金波等[23]报道的75%,8年中经统计:χ2空气=786.55,χ2医务人员手=79.08,χ2湿化液=76.34,χ2物体表面=15.19,P均0.05;说明医院环境卫生监测中空气、医务人员手、湿化液、物体表面的合格情况变化有差异。2009年医院环境卫生监测项目中的空气、 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湿化液的合格率是最低的,而当年医院感染率却是8年中最高的,2010年以后明显加大了空气、 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监测频率,逐步调整监测方案后,医院感染在2010~2012年波动中明显降低,证明调整监测是合理的、有意义; 2013~2015年合格率维持较高水平,经统计χ2医务人员手=1.14,χ2物体表面=5.46,χ2湿化液=0.35,P均>0.05,空气χ2=86.69,P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目前的监测均明确了监测目的,确保了监测质量,保证了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测,发挥了监测作用,但是本文认为医院环境监测工作还可以在节约资源的情况下发挥其更科学的作用,所以仍然有需要完善的方面,建议停止无菌物品的监测或者改善微生物室达到监测条件时再进行此项监测;停止物体表面、湿化液的常规监测,改成目标性监测;空气和医务人员手可以适当减少监测频率,消毒液需保持现在监测频率;透析液每月至少用量化法对其进行一次细菌学监测;提倡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监测并加大监测频率。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以及工作中怀疑与任何环境和用品等有关时,应立即进行其目标性监测。

[参考文献]

[1] 周慧,白丽霞.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78-79.

[2] 钟振锋,萧帼穗. 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79-180.

[3] 李六亿,郭燕红,赵艳春,等. 全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的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09-311.

[4] 刘开琴,孙莉,范九波,等. 2010―2012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8):497-499.

[5] 杨金燕,索继江,许玉冰,等. 综合医院两年医院感染情况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8):1898-1900.

[6] ⒄裆,金大鹏,陈增辉. 医院感染管理学[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819.

[7] 朱小芳,赵霞,郑润菊,等. 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0):2239-2241.

[8] 康运凯. 某医院2013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60-61.

[9] 李丹,徐丽丽,王国权,等.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1):5294-5295,5317.

[10] 李金梅,李家斌,王进. 综合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102-104.

[11] 徐北霜,董健,郗德凤. 2012-2013年德州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4,20(8):598-600.

[12] 陈淼,陈岩,许欣.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31(21).257-257.

[13] 张月红,吴奕征,陆建红,等. 医院连续4年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84-285.

[14] 李六亿,袁建峰,赵艳春,等. 医疗综合目标评估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 14(1):16-19.

[15] 赵爱华,韩书林. 泰安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22-223.

[16] 赵丽仙,王缓,钱丹,等. 2010-2014铜陵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18-219.

[17] 刘芳菲,李金娜,何小静,等. 应用ATP生物荧光法调查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清洁度[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52-55.

[18] 朱小玲,王华,张艳,等. 氧气通路中连接口及湿化液细菌污染的监测与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7):81-83.

[19] 杜江,刘南,朱兵,等. 重庆内部分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监测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24-226.

[20] 刘娟,徐勇,于雪岚,等. 内江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十年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4):324-325,328.

[21] 曾玉辉,林香玉,蔡水波.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污染调查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16,(1):85-86.

[22] 于明明,徐斌. 2012-2014年淮坊市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8):756-757,760.

篇(2)

该院2007~2009年环境卫生监测具体情况如下:

1.1 监测科室 手术室、储血库、口腔诊疗室、产房、新生儿洗澡间、外科换药室、临床科室治疗室、检验科、人流室等重点科室。医院每月不定期对上述重点科室进行空气消毒、室内环境和物品表面消毒效果进行抽样监测。

1.2 采样时间 消毒处理后、操作前。

1.3 空气采样方法

1.3.1 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小于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3个点,内、外点布点位置距墙壁1 m处;室内面积>30 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位置距墙壁1 m处。

1.3.2 平板暴露法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9 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 m处,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 min,盖好立即送检。

1.3.3 环境、物品表面采样方法 用5 cm×5 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檫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1.4 监测方法 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执行。

1.5 结果判定 Ⅱ类环境空气消毒细菌总数≤200 cfu/m3未检出致病微生物为合格;物品表面细菌总数≤10 cfu/cm2 为合格。

1.6 监测结果

1.6.1 空气消毒采样384份,合格368份,合格率为95.84%;不合格16份,不合格率为4.16%。详见表1。

1.6.2 物品表面消毒采样157份,合格139份,合格率为88.53%;不合格18份,不合格率为11.47%。详见附表2。

2 监测结果分析

2.1 监测空气消毒采样384份,合格368份,合格率为95.84%;物品表面消毒采样157份,合格139份,合格率为88.53%。监测结果合格的原因:坚持每天用1:500的“84”消毒液消毒室内所有物品表面,2次/d。各室地面拖二次,拖把、抹布分室专用,标记明确、悬挂晾干、定时消毒,遇有污染立即清洁。

篇(3)

当前,医院感染已引起全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为了系统评价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及存在的问题,现将2008年——2012本院重点科室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剂、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隐患。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及科室兼职监控护士按常规对重点科室供应室、手术室、产房、口腔科、换药室、检验科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剂、压力蒸汽灭菌等项目,在消毒后,进行诊疗前进行监测。

1.2监测方法采用《消毒技术规范》与《微生物污染监测技术》,判断标准按照《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执行。

2结果

2.1各类监测项目监测结果2008——2012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见表1)根据结果可见: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的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5.1%、97.6%、91.6%,使用中的消毒剂、压力蒸汽灭菌合格率为100%。说明经过长期不懈的医院感染管理,使五大监测项目合格率逐年稳步上升,但部分监测项目重视程度仍不够。

2.2不同科室监测结果2008年——2012年各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见表2)根据结果可见:产房空气监测合格率最高,口腔科最低;手术室物表监测合格率最高,口腔科最低;手术室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最高,口腔科最低。说明口腔科相对为重点科室的薄弱科室。

3讨论

从连续5年的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结果显示,医院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不合格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口腔科、换药室、检验科;不合格率较高的监测项目依次为手、空气。医务人员的手合格率最低,平均合格率为91.6%,最高合格率为96.2%,其次为空气,合格率为95.1%,最高合格率96.6%。

原因分析: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压力蒸汽灭菌合格率为100%。说明各重点科室重视对使用中的消毒剂、压力蒸汽灭菌工作管理,相关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本报告5年来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表明,手卫生学监测合格率较低。而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相关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传播的主要媒介,手卫生又是预防医院相关性感染发生最重要、最简单、最低价和最有效的方法。

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频繁接触患者清洁或污染的医疗用品,手容易被污染成为传播媒介,手上的病原微生物通过诊疗和护理过程传播给患者容易造成交叉感染[1]。

临床上部分医务人员未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未养成洗手习惯,对手部清洗消毒的依从性低,不能正确实施手部清洗消毒方法,洗手设施差,洗手液与擦干毛巾污染严重以及工作繁忙等诸多因素均造成临床医务人员手的卫生学监测结果合格率低。

另外临床中也出现因水源细菌超标而造成医务人员的手带菌率较高的情况。肖秀丽等报告外科洗手用的热水器的水沉积过久造成细菌滋生,水源污染[2]。

因此建议对医务人员手的卫生应加强全员管理,强化洗手训练。养成职业卫生习惯,宣传洗手的重要意义,培训洗手的正确方法。尝试与医务人员签署有关手卫生的协议,增强医务人员的洗手意识,在全院各洗手池均张贴洗手示意图,强调洗手重要性。对医务人员应加强每月监测力度,使各项消毒监测制度化、科学化[3],将监测结果及时向医院反馈。

对于空气项目,口腔科未达最低标度,分析其原因为:口腔科、检验科,换药室房间不能相对独立,布局不够合理,密封性能差。而口腔科由于其专业特点空气中飞沫细菌微粒含量相对较多,空气消毒又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等辐射消毒,需要在无人情况下进行,但医务人员很快因医疗活动流动性大,医务人员出入频繁,工作中紫外线灯关闭,增加室内空气细菌量。使空气中微生物恢复到较高水平,空气消毒时间和次数难以保证,空气消毒难度大合格率低。而象手术室、产房环境较好,房间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密封性能好,医务人员进入室内必须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换鞋,空气消毒要求高,除定时用臭氧消毒,还加用紫外线灯即时消毒,若遇感染性手术或特殊病例手术结束后即用过氧乙酸熏蒸,进行通风,方能使用,科室每周定时进行彻底清洁物体表面、地面等工作。因此手术室消毒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手术后及时消毒。进一步减少室内空气含菌量[4]。

张宇等[1]建议医疗机构引进多功能空气消毒净化机,可在有人的房间内进行消毒,或采用活性炭吸附净化消除烟气异味和挥发性化学气味。

梁伟平等[5]调查研究显示每年3-10月是夏季炎热,在空调环境下,空气相对密闭,所以环境的细菌数及感染率相对偏高,因此建议夏季紫外线消毒延长至60min/分,特别强调定期清洗及消毒空调滤网1次/1-2周,对空调过滤网进行彻底清洗后用含有500mg/L,消毒夜擦拭,设本登记。

因此对于口腔科、检验科,换药室应针对监测结果,加大对高危科室和高危监测项目的管理,严格落实医院感染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宇,林玲,徐燕,等.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392-393.

[2]肖秀丽.外科洗手后微生物采样超标原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4):3445.

篇(4)

(1)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专业规模和布局分布不均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紧跟市场潮流,教师未能及时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行业信息,教材内容和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和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大师数量不足,教学科研团队有待进一步培育,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质量不高、特色不特、合作的程度不深,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故在工业4.0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高职院校专业校企共建模式,对高职院校专业的良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有效指导校企合作实践,提高校企合作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校企共建专业模式

根据以上的不足,在国家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年行动计划的引领下,秉承立德立新,乐学乐业的校训,结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和岗位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如下:

1、要明确把握学校教务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凸出顶层设计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的特色来把握,从企业需求、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就业发展三方面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五年、三年、年度的节点进行系统的谋划,明确重点开展的任务清单,理清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路。

2、采取措施营造浓厚干事创业的科研学术氛围提高积极性和浓厚氛围,应做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尊重教师的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要尊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老师,使他们得到认可,有种自豪感和归宿感。

(2)要定期的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工作交流,形成常规性的文昌论坛活动。

(3)逐步在条件成熟的学院建立教学团队,同时制定必要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使它们多出成绩,出好成绩,利用教学团队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吸引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浓厚学术科研氛围。

3、要建特色、树品牌、凸内涵,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工作,以适应学校的三年行动计划规划目标和培养名专业、名课程、名教师、名学生、名企业、名文化的要求,做到内涵提升,外延拓展。

(1)加强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鼓励二级学院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内涵发展之路,实现一院一特色、一院一品牌

(2)重视孝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的育人特色,营造立德立新、乐学乐业的育人氛围。

(3)积极提升专业层次和课程转型升级:积极把国家精品课转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在线公开课程,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和知名度。

4、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动态优化机制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工作的良性发展,需要创新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教学管理办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构建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的动态优化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1)强化五表联审制度

这五个表分别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制定的教学计划进程表、每个学期有相应的教学安排表、每门课有对应的授课计划、每个班有一个课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节课有一个授课登记表,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教学质量的诊断和改进。

(2)深化专业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的市场化、社会化,促进专业建设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这种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方式,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紧跟市场潮流,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通过校企共建把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行业信息传递给学校,专业教师可由此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料,进而转变教学,并加大对行业信息的收集用于指导教学工作,大胆抛弃滞后的教材,与企业技术人员编写适合校企共同发展需求的专业教材,不仅优化了教材,推广了新技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4)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节约资金,解决学校专业教学场地和设备不足问题,实现办学的创新学校的教育资源(设备、技术等)往往落后于企业生产一线,许多学校花巨资购置实习和生产设备,但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因此使用率普遍降低,如果不添置设施设备,又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校企合作化解了这个矛盾,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投资。

(5)建立以学院为主体、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构建由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反馈机制,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实施校中厂、厂中校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

(6)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采取有效举措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融、以老带新、技能竞赛等措施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企业实践、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国外培训等途径,培养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骨干教师,并完善兼职教师的选聘、培训、使用、考核制度。

(7)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共同发展企业通过签订学生培养订单协议,协助学校制定教学课程和授课计划,使学生在校即可接受企业文化,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并达到熟练。企业不仅免除了社会上招工的麻烦,避免了招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不利因素,同时还省去了对新职工的入厂教育和培训等工作。

(8)校企共建多功能实训基地。在数控实训基地内,与武汉金石兴机器人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共建院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和校中厂。与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武汉神龙汽车集团等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和厂中校。

三、校企共建专业良性发展的建议

校企共建专业良性发展关键因素是人的因素,为促进校企共建专业良性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激励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专业技能水平。

篇(5)

ICU;环境卫生;医院感染

作者单位:459000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

ICU是医院内的一种组织结构,是治疗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场所,它以严密的临床监护、分析手段对危重患者实施 “集中/强化”治疗和护理,从而达到挽救濒死患者,使重症者转危为安,病情趋于正常稳定的临床效果。由于ICU患者病情严重度高,免疫力差,接受侵入性诊疗多,监护措施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量大及时间长,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普通病区高[1]。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强化ICU环境卫生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ICU标本来源如下:①吸氧装置:包括湿化瓶、湿化水、吸氧管道;②呼吸机装置:包括湿化瓶、雾化器、连接口、管道。③气管切开用物:包括套管、吸引器接头、气管切开盘内部分用品。④急救器械:包括喉镜、气管插管、咽导管、气囊接口。⑤其他用物:包括听诊器、监护仪指套、病历夹、计算机键盘、鼠标等。⑥医护人员手指。⑦空气。

1.2 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技术规范》中相关章节进行采样、培养、计数和鉴定微生物类型。结合调查方法将环境卫生改善前后3次与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1.3 强化干预措施

通过改进ICU环境卫生设施,快速干手喷消毒剂,感应式水龙头,液体洗手液替代固体肥皂;病房物体表面每日用含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监测消毒剂浓度,定期空气培养,定时空气消毒;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规范七步洗手法,督促及监测手卫生依从性;减少探视人员。

1.4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1.5 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判断

①合格:培养结果无致病菌生长或细菌数量≤5 cfu/cm2;②不合格:培养结果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生长或细菌数量>5 cfu/cm2。空气培养结果按2类环境标准,即≤200 cfu/m3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2]。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ICU内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均是混合污染条件致病菌的载体,从ICU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检出细菌多为芽孢、革兰阳性等非致病菌,但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氏菌和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亦广泛存在。医院感染与环境监测结果的关系见表1。由表1可看出,3次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逐次增加(P

3 讨论

ICU是危重患者的集中区,也是医院感染高危区。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治疗费用增多、并发症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而且病死率增高,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3]。

3.1 强化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强化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医护人员预防意识,制定考核标准,让医护人员从提高认识到掌握医院感染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规范医疗行为,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3.2 改善ICU进出通道,安装空气层流装置

①改善ICU进出通道。区分患者进出通道与家属及工作人员的进出通道,同时在各通道入口处应有双重门的锁气室,开一重门入锁气室后等关闭该门后再打开另一重门。在ICU门口安装两道“风淋房”,按照“进一出二”的规定,凡进入ICU者必须在有紫外线灯、强风的“风淋房”里呆几分钟,然后再穿上隔离服进入病房,出来按“风淋-脱隔离服-沐浴-风淋”的原则[2]。每间病房上下墙面装硕大的风口,风口在送新风抽浊气的同时制造“负压效果”,使带有病菌的室内空气不能随便渗漏出去。②安装空气层流装置,用层流的净化空气进行通气。

3.3 吸氧装置及呼吸机装置消毒处理

对于持续使用的吸氧装置应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每24 h消毒、更换湿化瓶和管道1次(含一次性吸氧管道),湿化液用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并采用500 ml包装以免存放时间长被污染[4]。吸氧装置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并除去湿化瓶内水垢,以免在使用中影响水量的观察和因水垢脱落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呼吸机装置应由专人负责,使用后先用自来水彻底清洗有机物质,再用含有洗涤剂的热水和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冲洗后悬挂晾干备用。

3.4 加强ICU环境管理

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安装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墙面、物体表面使用有效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和定期终末消毒;安装非手接触式开关,避免洗手后污染双手造成交叉感染[5];严格ICU探视管理制度,控制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环节,加强患者皮肤的清洁消毒,做到多重耐药菌患者须单病间安置,床头明示隔离标记并专人护理;医护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防止体液接触暴露和锐器伤。

总之,改善ICU的整体环境要“以患者为中心”,从有助于患者康复的目的出发,创造出真正优良的ICU整体环境,从而控制ICU医院感染,降低感染率。

参 考 文 献

[1] 姚小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环境因素监测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376-377.

[2] 陈涛.强化ICU病房环境卫生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7-88.

篇(6)

医院感染与医院的建立相依并存,是当前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日新月异的精密仪器的不断涌现,大量介入性诊断、治疗方法的开展,放疗、化疗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它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棘手问题,给病人康复带来了危害,更加重了社会和个人医疗经济负担。因此,控制医院感染势在必行,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又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管理的成效,所以专职人员在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素质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不仅要具有广泛的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还应在内、外、妇、儿、公共卫生等学科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由于医院感染管理的涉及面很广,所以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要具有爱岗敬业,慎独精神与高度责任感,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实事求是,严把各项监测质量关,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比如必须能吃苦耐劳,特别善于组织工作,精力充沛而有较强的事业心,能主动开展工作并具备独立决断的能力,能团结协调各有关科室及各级各类人员。

2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重要性

2.1 承担着全院有关感染的组织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

专职人员依照制定的全院培训计划,根据医院各层次人员知识水平不同,采取多途径、多形式的方法(如举办讲座、短期培训、书面考试、不定期考核等)对全院各科室的医、护、技人员分期分批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新上岗人员发放培训教材,通过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科室从事工作;对高危部门如:重症监护病房(ICU)、口腔科、内镜室、手术室等的医务人员重点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全院职工对医院感染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不断了解医院感染新进展,国际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

2.2 制定监测计划并承担着医院的各项监测

2.2.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监测方法主要有:综合性监测与目标性监测。临床工作中,专职人员主要采用综合性监测方法,即对全院住院病人进行综合性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监测,通过从病房及实验室收集资料,如病人使用具有感染危险的器械或操作,出现发热的记录或其他与感染有关的临床体征,查阅医疗和护理病历发现感染病例,实验室检查有阳性结果者等,为医院的感染提供了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了依据,并能及早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生或暴发流行趋势。

2.2.2 环境卫生学及微生物学监测医院环境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环境卫生学及微生物学监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重要意义。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母婴室、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等重点部门应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一旦发现监测结果不合格,专职人员立即深入临床科室查找原因,采取积极整改措施,再次采样,直至合格。当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3 做好医疗废物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健全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医疗废物交接制度。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送的工作人员和有关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一旦医院发生因管理不当导致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件时,专职人员必须深入科室或发生感染现场,检查督促配合科室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污染扩散防患于未然。

4 考核、汇总、制定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措施

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月不定期监督检查全院院感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考核结果与质控评分、科室奖金挂钩,无形中发挥了专职人员的鞭策、激励、导向作用,同时负责收集、整理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登记、汇报及分析后,每季度在《医院信息》上向全院各科反馈,真正做到“月汇总、季反馈、年总结”。对医院当前存在的感染现状,专职人员应制定感染管理方案,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并按照国家有关条例、医院有关规定,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医务人员不断强化消毒隔离技术,以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对医院的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及主要感染部位重点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作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不可低估。虽然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专职人员举行了不同形式的医院感染培训班。有各医院领导的重视,专职人员会发挥其作用,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上,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

篇(7)

在诸多传染病中,有部分传染病可以经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占各种传染病之首[1]。病原微生物主要吸附在空气中不同粒径的尘埃粒子上,以气溶胶的方式悬浮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疾病的传播。新生儿是医院环境中年龄最小和易感性最高的特殊人群,王靖等报道,空气传播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2],所以保持洁净的空气是新生儿病房主要的消毒隔离措施之一。本院新生儿病房采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与自然通风间隔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空气净化消毒,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净化消毒场所选择本医院新生儿病房中的普通新生儿病室,室内空间为203m3,安装2台适用面积100m3多功能空气消毒机,该消毒机杀菌原理是:高强度紫外线及尘埃过滤两种方法去除病原微生物,照射强度≥1800uW/cm2,消毒时间≥120min,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率≥90%。空气采样用直径9cm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

1.2方法 在同一普通新生儿病室内,室内新生儿12~19人、不限制人员流动状态下,在开机消毒120min后进行第一次空气采样,停机60min后进行第二次空气采样,停机90min后进行第三次空气采样,停机95min后进行自然通风30min后进行第四次空气采样,关窗60min后进行第五次空气采样,关窗90min后进行第六次空气采样。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按要求采用5点布放平板,在室内四个角及中央共取5个点,将直径9cm平板放于离地面80cm高处,打开平板暴露5min采样,将采样平板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48 h观察平板菌落数,计算细菌总数。

1.3结果判定标准 参照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卫生标准为细菌总数≤200cfu/m3,普通新生儿病室属Ⅱ环境,按Ⅱ环境卫生标准判定合格与否。

2结果

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与自然通风间隔交替净化消毒新生儿病房,消毒机停机后90min内及自然通风后90min内病房空气中细菌含量均小于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见表1。

3讨论

孙立新等研究证明,新生儿病房应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进行动态空气消毒,在房间人数平均10.7人,且不限制人员流动情况下,开机消毒60min能达到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停机后菌落数持续增加,至约120min达不到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需再次开机消毒[2]。所以,无论净化效果有多好,随着时间延长和人员进入工作,空气中细菌数会迅速升高,如何维持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是减少空气污染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2012年颁布的《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中指出,自然通风与空气消毒机消毒都是新生儿病房空气消毒方法,自然通风是根据空气对流的特点,将室内微生物密度降低,减少微生物的致病机会,并且自然通风还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增加空气中含氧量,从而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增强患儿的抗病能力。我院采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与自然通风间隔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新生儿病房空气净化消毒,约6h循环1次净化消毒就能维持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

空气消毒机动态消毒空气细菌培养仍有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主要是环境不清洁,清洁是进行空气消毒必不可少的措施,可作为室内空气洁净的辅助手段[3],室内地面、空调、消毒机过滤网及其它物体表面保持清洁,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尘埃颗粒。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保证环境清洁,正确运用空气消毒机与自然通风交替进行新生儿病房空气净化消毒,即可减少消毒机使用时间,又可增强患儿舒适感及抗病能力。是新生儿病房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理想的空气净化消毒方法。

参考文献:

[1]崔树玉,田忠梅.医院室内空气净化消毒与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2):1163.

篇(8)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71-0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1年某地按照《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和《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GB/T18025-2000)的要求,共监测小学、中学、九年/十二年制(简称一贯制)和大专共计4类311所学校,1866间教室,18673套课桌椅。评价教室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主要包括人均面积(X1)、黑板与前排课桌椅距离(X2)、课桌配置(X3)、课椅配置(X4)、教室朝向(X5)、黑板尺寸(X6)、黑板反射系数(X7)、教室采光方向(X8)、玻地比(X9)、后墙反射系数(X10)、采光系数(X11)、灯管垂直黑板(X12)、控制式灯具(X13)和桌面照度(X14)等14项指标,各评价指标的实际观测值见表1[1]。数据来自文献,真实可靠。

1.2 统计方法

采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2]对表1资料进行综合评价。注意,按bonferroni法[3]调整检验水准:设原检验水准α=0.05,则调整后的检验水准分别为α′=2α/n(n-1)=0.00833,其中n表示学校类别数量,下同。

2 结果

2.1 编秩并计算秩和比

将14个评价指标按从小到大顺序编秩(见表1观测值后括号内的数字),按照公式RSR=ΣR/mn(R表示秩次,m表示评价指标数量,下同)计算秩和比并排序(见表2第1列和第2列),其排序结果为大专>中学>小学>一贯制。

2.2 综合评价

按参数统计的要求,按照公式y=arcsin(RSR)0.5计算RSR的变量代换值,按照公式y±2.64Sy(Sy2=820.7/mn)计算并比较y的95%CI(见表2)可知,除中学和小学教学环境卫生质量之间无显著意义(P>0.05)外,其他类型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质量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3 讨论

本文所述秩和比为反映不同类型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数,由于编秩时区分高优与低优指标,因此,计算得到的秩和比越大越越好,据此可知4类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质量的排序结果为大专>中学>小学>一贯制。

从不同类型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质量的两两比较来看,除中学和小学教学环境卫生质量之间无显著意义(P>0.05)外,其他类型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质量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在计算和比较秩和比变量变换值的95%可信区间时,为了减少I类错误,必须对原检验水准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有bonferroni法和idák法,其中比较组数较少时采用前法,比较组数较多时采用后法[3]。但是,比较组数较多时,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分档法[4]进行聚类分析,但是这里的聚类分析是基于合理分档数表并达到到最佳分档要求方可,与上述利用可信区间法聚类的原理不同。

文献[1]仅从综合4类学校计算得到的合计(平均)合格率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均面积、教室朝向、黑板尺寸、黑板反射系数、教室采光方向、玻地比、采光系数、灯管垂直黑板布置、控制式灯具、桌面照度、教室温度等指标的合格率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黑板和前排课桌距离、课桌椅配置、后墙反射系数和噪声为不合格,进而分析表明各不同学校类型达标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陶晓燕,李馥宣,周丽,等.深圳市2008―2011年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督综合评价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19(6):551-554.

[2] 胡昆,孙爱峰.秩和比法在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390-391.

[3] 方积乾,主编.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M].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33.

篇(9)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3-0029-02

口腔是一个特殊的有菌环境,在诊疗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疾病,如乙型肝炎病毒(HB~)、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都可以通过沾有血液、唾液的牙科器械和医务人员的手传播,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尤为重要。我们于2008年2月-2009年2月对口腔门诊医疗器械、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进行了目标性监测和分析,采取了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措施、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分别加以管理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口腔门诊的医疗器械(手机头、车针、拔牙钳等)、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口外诊室和清洗消毒间的空气、使用中的消毒剂和灭菌剂。

1.2 方法 每月1次在上午9点钟,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到口腔门诊,对其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采样。采样方法参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空气培养采集口外诊室和清洗消毒间空气;物体表面采集牙椅操作台面、门把手、电话等;医护人员手分别采集操作后和“六步洗手”后医护人员手指;医疗器械每月抽查4种,如拔牙钳、拔髓针、手机、车针、牙钻等,在消毒灭菌前后连续采样,以观察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剂采集浸泡器械的84消毒剂或络合碘;使用中的灭菌剂采集浸泡医疗器械的2%戊二醛。

2结果

2.1 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空气采样24份,合格率62.5%;物体表面合格率41.7%,医务人员“六步洗手”后合格率100.O%;消毒灭菌后医疗器械合格率95.8%;使用中灭菌剂合格率100.0%;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66.6%。

2.2 细菌学培养 口外诊室空气培养检测出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工作人员操作后手指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等;牙椅操作台面、门把手表面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使用后医疗器械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等;使用中消毒剂检测出枯草芽孢杆菌、真菌等;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的医疗器械检测出枯草芽孢杆菌;其他均未培养出致病微生物。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1)部分口腔门诊工作人员消毒隔离意识淡薄,造成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2)口腔科器械配置与就诊人数不符,不够周转,不能按照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如手机、拔髓针等。(3)使用中消毒剂配制浓度不合格。(4)部分应高压灭菌的医疗器械仍使用浸泡消毒。

3.2 提高认识 通过监测,追根溯源,找出问题,充分发挥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监督、指导、检查作用。将细菌学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科室,组织口腔科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每周1次的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卫生部颁发的口腔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规范。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佩戴护目镜。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未洗手的带菌率为100%,洗手是防止病原菌传播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求口腔科医护人员诊疗每一位患者后认真洗手。

3.3 改变不合理的消毒方法

3.3.1 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由于紫外线不能在有人状态下进行消毒,口外诊室上午就诊患者较多,空气污染相对严重;清洗消毒间有专人管理,可以做到定时消毒,空气质量较好。口外诊室应加强通风换气,每天上午、下午工作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物体表面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地面采用湿式清洁,避免灰尘飞扬,用紫外线做室内空气消毒。另外,有研究表明口腔诊疗前患者使用消毒漱口液漱口可有效改善诊室内空气质量。

篇(10)

控制 院内感染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并不断为各级医院领导所重视。从近期全国院内感染事例如宿州眼球事件、山西太原公交、煤碳医院血液透析感染事件、西安交大新生儿感染事件等等,事实证明,狠抓院内感染管理就会降低医院感染率,可以减少病人费用,促使病人早日康复,保证医院职工身体健康,精力旺盛地投入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院内感染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控制医院感染不仅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事,还需要全院职工的控制院感意识增强,更需要检验科的大力配合,现将检验科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工作报告如下:

1 环境卫生学监测

1.1对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室、婴儿室、内镜室、口腔科、感染科、ICU、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检验室人员和科室的监控护士一起每季度做一次空气培养,达不到要求的科室要重新消毒直到达标。

1.2上述科室和病区的消毒物品(布类、器械、奶瓶)及、桌面、病床、工作服等,应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必要时随时抽样培养,对灭菌物品培养要求无菌生长,凡培养阳性者立即停止使用,重新灭菌直至培养阴性才能使用。

1.3手卫生在控制院内感染中起着关健的作用,每季度对重点科室医护人员手监测做一次,当怀疑医院感染与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监测; .对上手术台的医生、护士的术前洗手效果监测,不定期进行抽查培养,要求培养必须阴性,凡三次培养阳性者暂停上手术台。

2灭菌物品和消毒物品的监测

2.1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2.2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2.3加强供应室管理,医院消毒供应室,在预防医院感染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抓好供应室工作是防止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要求供应室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半污染区以及往返路线,严格遵守高压消毒操作规程,每月定期做供应室内灭菌物品的细菌培养及生物监测。

3对本院医护人员及食堂炊事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其中包括肝功能、甲肝、丙肝、乙肝五项指标及大便培养等,凡查出有肝炎或其它肠道传染病者,及时给予治疗,并临时调离原岗位,这样既保障了职工身体健康又可阻断院内感染的传染源。

上一篇: 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下一篇: 工商管理类课题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