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的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29 17:15: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经济分析的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经济分析的方法

篇(1)

经济分析方法是指主要采用经济学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特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和运行情况,描述各类法律问题。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法律制度原则更清楚地显现出来,而不是改变法律制度”[1]。与传统法律方法相比,经济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技术性和具体性,能够将具体的法律问题数量化,使法律的经济分析更加精确,比规范分析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操作性[2]。对于经济分析方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经济法学者们持积极肯定态度,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经济分析方法在经济法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经济法的典型特征之一是经济性,经济法把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直接规定为法律。第一,从价值追求上看,经济学以资源的有效性为前提假设,寻求资源有限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利益最大化。在经济法律制度中,无论是宏观调控法还是市场规制法,立法目的条款中重要的法律价值理念之一就是效率。第二,从经济法的内容构成来看,经济法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的,对经济生活准则的表述通常甚至不加转换,直接由立法机关和其他有权机关将经济制度、经济技术性规范通过变为法,使之具有法律效力。第三,从经济法的调整手段和功能上看,经济法调整的是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反映基本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竞争规律、投入产出规律。经济法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财政、金融、税收作用于市场经济,发挥着节约交易成本、节约资源消耗、节约权利配置的费用等功能。第四,经济法律行为接受经济评价。宏观调控行为和市场规制行为要接受经济评价,市场秩序是否更加稳定,市场竞争是否更加公平自由,是评价宏观条款行为和市场规制行为的根本标准[3]。因此,从经济法的价值追求、内容构成、手段功能以及评价标准,与经济学都具有相通性,在经济法教学中贯彻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客观必要性。

二、经济分析方法在经济法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应用的难点分析

由于涉及大量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分析工具,因此,如何在经济法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协调经济分析和传统法学的规范分析是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法科学生缺乏系统的经济学知识基础

经济法教学中由于内容经常涉及一些经济学(广义上)基本概念,例如预算法中涉及财政收入计算方法的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税法教学中涉及税率、税基、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区分,反垄断法教学中涉及相关市场认定中交叉需求弹性等原理,这些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而我国现行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很少有高校会将经济学作为经济法学学习的前置课程,这给经济法教学带来了挑战。

(二)套用西方经济学原理难以解释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基础

西方经济学,尤其是规制经济学认为存在市场失灵,所以需要用国家有形的手替代市场无形的手发挥作用,即先有市场经济后有经济法。而我国经济法是从一个非市场社会中产生的,不存在市场经济这一前提基础,中国经济法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而出现。当前,主流的经济法学教材中仍普遍采用西方经济法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教学中引用西方经济学原理叙述中国经济法的历史和特征时,难以自圆其说。

(三)经济分析方法与传统法律分析方法结合难

经济分析方法有自身的一套逻辑体系和分析框架,并且不同经济学派各自的观点并不相同。传统法律分析方法注重法律的教义学分析,强调概念的准确性、一致性和规范性,评判经济行为的标准是合法/不合法模式。法律概念的经济分析在概念的规范性上有欠缺,且对行为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成本/效益模式。因此,在经济法教学上存在经济分析方法与传统法律分析方法的协调问题。

三、经济法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合理应用

经济分析方法的思考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完善建议。

(一)在法学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增设经济学基础课程

在目前的非专业基础课程中,很少有学校设置经济学原理课程,这不利于经济法律相关课程的学习。对于法科学生而言,掌握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对于法律课程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都有帮助。将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法学习的前置课程,可以大大节约经济法授课教师对于基础经济学知识的讲解,将主要精力放在法律知识的讲解方面,提高教学效率。

(二)调整教材中有关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学原理

现行主流教材中,甚至许多经济法学者的研究中,以西方经济学原理阐述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偏差,给经济法教学带来难以自圆其说的困境。建议分头阐述,经济法在西方的产生过程,可以西方经济学原理阐释。对于中国的经济法,主要应以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政策和主流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

(三)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以法律分析主、经济分析为辅

由于经济学原理的变动性强,不同学派观点存在冲突,对经济法的教学应当以法律分析为主线,注重相关法律概念、规则和制度的规范性分析,梳理其中的权力(权利)义务关系。经济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无法用某一个经济学原理一以贯之地解释或阐述所有的经济法问题。经济分析方法的作用应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法律概念的经济学背景知识的分析;二是运用经济学理论对法律制度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例如,反垄断执法中的宽恕制度,可以借鉴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理论进行解释;三是对立法和司法制度的演变进行解释,通过经济分析方法的解释,能够让学生对经济法中的法律概念、制度原理和立法思路有比较深刻和具体的理解。

结语

综上,在经济法教学中,不能过分迷信经济分析方法的作用,经济法教学毕竟主要是法学课程,应当以传统的法律分析方法为主导,借助经济分析方法在概念、制度和立法思路上的解释力优势为法律分析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冯玉军,柯华庆.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篇(2)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方案;经济分析

【Abstract】Garden plants of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options to configure application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garden plants, combined with field surveys, scientific research, to take conversion cost method, incremental analysis, labor productivity indicators, reduce the duration of fixed cost savings and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the production capital such as saving a reasonable amount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and then contrast, argues that finding the best configuration of garden plants, so as to achieve to ensure project quality, reduce project cost, consumption and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labor saving and improve overall economic landscape construction effects.

【Key words】Garden plants; Configuration; Economic analysis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园林植物新品种的不断涌现,在园林工程建设领域,园林植物配置是一项重要的设计、施工、观赏性强的分部工程。园林植物配置的应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要求我们把这些园林植物应用于园林工程建设之前,不仅要求我们实地调查、科学研究,更需要我们对此提出合理的技术经济分析,通过分析、对比、论证,寻求最佳的园林植物配置方案,从而达到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劳动消耗和缩短工期、提高园林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果的目的。

1. 园林植物配置应用方案原则

在园林工程中,植物材料是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在设计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可以创造空间、界定空间边缘,能够增加环境色彩、提供观赏休憩、塑造空间个性。植物是有生命的材料,不同于建筑、绘画等,它不仅随着季节的变换产生不同的风景艺术效果,而且随着植物物候期的变化,其形态、色彩、风韵也各不相同,故在园林工程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案中,更要重视植物的造景特色,做到主题突出、层次清楚、特色鲜明,具有完整的主调和基调,造成既有变化又有完整统一的绿色环境,足以产生和谐的艺术效果。

1.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进行园林种植设计时,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如街道绿化的主要功能是蔽阴,医院、工厂、庭院的主要功能是防护和噪声隔离,综合性公园要从多种功能出发,有集体活动的大草坪、有遮荫的乔木、有艳丽气氛的成片的花灌木,有安静休憩的密林、疏林等。

1.2考虑园林艺术的要求。

首先总体布局上要协调,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其次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四季皆有景可赏。第三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的效果。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来配置,如鹅掌楸、马褂木主要观其叶形,桃花、紫荆、丁香主要春天赏其色,桂花主要秋天闻其香,成片的松树形成“松涛”是闻其声。第四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不仅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还要注意植物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性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1.3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的同时,要选择树干高、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绿篱要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种在山上、高速公路护坡的植物,要耐干旱、故土能力强。水边植物要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格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是植物能正常生长。一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得到统一。二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选择植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也可采用引种驯化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种类,或能够创造满足所要求生态条件的外地植物。

1.4种植的密度和搭配

植物种类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一般常用快、慢长植物适当配置的办法来解决远近期过度的问题。树木配置时,要注意和谐,渐次过度,避免生硬,应兼顾快长树与慢长、,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观叶与观花数的搭配。植物配置时还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之间的合适比例。此外,种植设计时还要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贵古树,可在原有树木基础上搭配植物种类。

一般来说,在保证风景园林功能和质量、不违反劳动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原则下,经济合理是选择植物配置方案的主要原则。所谓经济上合理就是要综合考虑投资、成本、质量、工期、社会经济效益等因素,选择经济上合算的方案。根据不同的园林植物配置方案使用不同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常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有折算费用法、增量分析法、其他指标分析法。

2. 园林植物配置应用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方法

2.1折算费用法

2.1.1方案的有用成果相同条件下。当方案的有用成果相同时,一般可通过比较费用的大小来决定优劣和取舍。

2.1.1.1采用的方案要增加投资时,可通过式1比较各方案折算费用的大小选择方案。

式1:Zj=Cj+Pj · ic

式中:Zj——第j方案的折算费用

Cj——第j方案的工程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费、生产工人工资及附加工资、设备的使用费及修理费、设备的折旧费、施工设施(洒水车、吊车等)的成本或摊销费、防治施工公害及其费用、管理费等。

Pj——第 j 方案的投资额

ic——基准投资收益率

该式应用较广泛,因为在采用某一植物配置方案时,往往是通过一次性较大的投资(如用低矮地被植物替代冷季性草坪),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经常性费用的消耗,取得经济效果。

2.1.1.2在采用方案不增加投资时,可以通过式2比较各方案工程成本的大小选择方案。

式2:Zj=Cj Cj=B+a.x

Bj——第j 方案固定费用(固定成本)额

aj——第 j方案单位产量的可变成本

x——种植的数量(面积)

上式也可按单位产量工程成本进行比较。即C'j=aj+B/x

式中C'j——第j 方案的单位产量工程成本。

在多方案比较时,可以方案折算费用的大小作为评价准则,选择折算费用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折算费用方法简单,评价准则直观明确。

2.1.2当方案的有用成果不相同时,一般可通过方案费用的比较来决定方案的使用范围,进而取舍方案。如今有些植物配置方案不仅具有绿化功能,还结合生产大量销售为目的,如经济观赏园、中草药植物园等等。针对这一类方案,通常可用式3数学分析的方法和图解的方法来进行。先要列出对比方案的工程成本,即C1=B1+a1x

C2=B2+a2x

根据上式计算结果,绘出对比方案的工程成本与产量的关系曲线,

a1,a2——I1,I2方案的单位产量的可变费用

当产量X>X0时,方案I2 优;当产量X

2.2增量分析法。

在分析评价植物配置方案时,常常会遇到新优地被植物、新抗病虫树种、新优花灌木等方案的一次性投资额较大的方案,年经营成本(或生产成本)较低;而对比“旧”方案的一次性投资额虽较低,但其年经营成本较高的情况。此时可用增量投资分析来对方案做出评价。即通过计算增量投资收益率和增量投资回收期,以此判断对比方案相对经济效果,据此选择方案。

2.2.1增量投资收益率。就是增量投资所带来的经营成本上的节约与增量投资之比。

设I旧、I新分别为旧、新方案的投资额,C旧 、C新为旧、新方案的经营成本。

如I新.>I旧,C新

R(新-旧)为:R(新-旧)= C旧 -C新I新-I旧×100%

当R(新-旧)大于或等于基准投资收益率时,表明新方案是可行的;当R(新-旧)小于基准投资收益率时,则表明新方案是可行的。

2.2.2增量投资回收期。即增量投资所带来的经营成本上的节约来补偿其增量投资的年限。

当各年经营成本的节约(C旧-C新)基本相同时,其计算公式为:Pi(新-旧)= I新-I旧/C旧-C新

当各年经营成本的节约(C旧-C新)差异较大时,其计算公式为:(I新-I旧)= ΣPi(新-旧)i=1(C-C)

计算出来的增量投资回收期,若小于或等于基准投资回收期,此时,新方案就是可行的,反之,新方案不可行。

2.3其他指标分析

2.3.1劳动生产率指标。劳动生产率指标由下式计算:Pj= QjMj(1+aj)

Pj ——第j 方案的工人劳动生产率;

Qj——第j 方案的产量;

Mj——第j 方案所确定的生产工人人数;

aj ——第j 方案的辅助工系数。

2.3.2缩短工期节约固定费用。由于缩短工程工期节约的固定费用可按下式计算:Gj=Bj(1-TjT0 )

式中:Gj——第j方案缩短工期节约的固定费用

Bj——第j方案工程成本中的固定费用

Tj——第 j方案的工期

T0——预定工期(或合同工期)

2.3.3缩短工期的生产资金节约额。因缩短工期而减少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额可按下式计算

Fj=fj(1-TjT0)

篇(3)

Pick to: to wear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m method to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ble scope of various wear beam method and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wear beam method, from place to place, because sometimes can achieve better technical and economic effect.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eel strand; Binding method;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448.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以桥代路情况增多,预应力梁增多。钢绞线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绞线穿束技术,涉及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工程成本的高低,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国内使用的主要方法有:人力穿束、卷扬机牵引、穿束机穿束,这些穿束方法有不同的特点,施工人员应当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求的最佳技术经济效果。

1、钢绞线各种穿束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预应力梁在操作工艺中,首先在钢筋骨架内埋设波纹管或抽拔橡胶棒定位预应力钢绞线位置,浇筑完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端模进行钢绞线安装。钢绞线的下料长度等于理论长度加两端千斤顶的工作长度,千斤顶的工作长度为千斤顶长度加工作锚长度,一般一端为70~75厘米,应用砂轮锯切割成成品钢绞线《预应力钢绞线规范》(GBT5224-2003)规定。

1.1人力穿束

人力穿束方法,一种纯体力施工,不需要能源和机械设备,其缺点是耗费体力大,需多人完成,且钢绞线损耗量大,安装顺直质量不好。钢绞线下料事先找块平坦的地方,通过人力拽动钢绞线来完成每一种定尺钢绞线放线长度,人行走路线不顺直使钢绞线不能够完全展开,造成下料不准确普遍偏长,最后钢绞线的切割通过固定在地面上的砂轮切割锯完成。将下好同一尺寸的钢绞线放在一起,按照管道长短、穿束根数的不同编组,然后通过多人搬运送入预应力管道内,由于每根钢绞线在管道内受力不均衡,相邻钢绞线易在管道内交错,造成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钢绞线缠绕相互挤压,影响预应力张拉质量。

1.2机械拖线

机械拖线方法,其放线方法与前者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是穿束方法不同,通过一台卷扬机牵引钢绞线进入管道内完成,先将准备穿入的成束钢绞线头扎在一起,再通过特制的子弹头卡具将钢绞线头锁紧,最后用处于梁另一端的卷扬机通过事先在管道内穿好的一根导线牵引子弹头来完成穿束。与人力穿束方法一样钢绞线在管道外两端的外露部分尺寸长短不易控制,仍需要人力拽拉或顶推使两端长短一致。

1.3穿束机穿束

穿束机穿束是一种通过机械穿束、下料的方法,先将整捆钢绞线放置于梁端的钢绞线放线的支架内,抽出钢绞线头送入穿束机内,穿束机电机带动机内的两个高强的橡胶轮夹住钢绞线传动,将钢绞线顶推快速送入梁体管道内,钢绞线外露部分长短通过遥控器遥感穿束机顶推或后拉,复原到需要的设计位置,然后穿束机上自带的砂轮切割锯在钢绞线末端切割;一机两用完成整个钢绞线的安装。优点:①钢绞线外露部分定位准确;②送入管道内每一根钢绞线根据先后顺序,由下而上依次叠加,保证了每一根钢绞线在管道内不易发生缠绕。

使用穿束机穿束操作技术简便、容易掌控、质量也能保证、又极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是以上两种方法所不及的,钢绞线不会在施工中遭到损坏或污染,成捆的钢绞线不需要预先放好线,而是通过穿束机的滚动轮直接将一根根钢绞线送入管道内;钢绞线易于保管,不用预先下料,将成捆的钢绞线吊入放线支架内覆盖保管即可。

2、各种钢绞线安装方法的技术经济比对分析

各种钢绞线安装方法的经济分析,综合对比如下表1

表1单跨梁的钢绞线安装费用对比分析表 单位:元

安装方法 计量 人工费 机使费 其它材料费合计

单位

人力穿束 单跨 1500 480/482=1.0 40 1542

1.8*1*0.69=1.2

机械拖线 单跨 1000 480/482=1.0 40+20=60 1084

8000/482=16.6

2*1*0.69=1.4

4*2*0.69=5.5

穿束机穿束 单跨 30030000/482=62.240+20=60430

3*4*0.69=8.2

注:机械设备单价:1.8kw砂轮锯480元/台、4kw两吨卷扬机8000元/台、3kw穿束机30000元/台,人力穿束砂轮锯工时1h,机械拖线砂轮锯工时1h、两吨卷扬机工时2h,穿束机穿束穿束机工时4h。按照目前市场用工情况人工费100元/工日,机使费是采用每种方法所使用的设备摊销费(按青岛莱西南梁场482跨箱梁生产任务计算)和各类设备使用的电费(属工业用电0.69元/ 度)、其它材料费主要指砂轮锯片更换材料费、特制子弹头材料费、遥控装置内接触器更换材料费等。

2.1从能源供应方面分析

对于电能无法供应或经常发生停电条件,生产梁数较少时的施工现场宜优先选用人力穿束;钢绞线穿束运输不便,现场地理位置狭小、不便操作的、存在危险源的地区,应优先考虑机械拖线方法。

2.2从钢绞线安装质量方面分析

对于穿入钢绞线质量,应避免钢绞线在管道内的缠绕,宜选穿束机穿束方法。

2.3从工程结构方面考虑

对于高质量、高要求且工期紧的施工项目,应优先选用穿束机穿束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质量可靠、施工进度也快,人工穿束方法穿一跨梁钢绞线需要6小时,而穿束机穿一跨梁钢绞线只需4小时,大大节省施工时间。

2.4从材料节省方面分析

人工穿束方法在下料方面,工人未必按照设计8种尺寸去放线,一是下料尺寸繁多,二是容易搞混淆,归其为4种长度放线,每一组都按照这一组内最长的一根管道去下料,将有60%的料超长,每根多损耗达100mm,再加之工人在钢绞线放线行走中的松紧,每根钢绞线无形中又增加了平均在50mm的偏差值,每一跨梁多损耗:(310×60%)根×[(100+50)/1000]米×1.1公斤/米=30.6公斤。机械拖线方法也存在同样问题,而穿束机下料是直接在梁上等长下料,通过机械遥控定位,下料偏差控制在±10mm,单跨梁可节省钢绞线大约0.028吨,482跨梁可节省钢绞线13吨。

2.5从经济因素分析

从前面各种钢绞线安装方法的经济分析表中可以看出,人力穿束成本最高,其次是机械拖线,再次是穿束机穿束。随着生产梁数的增多,穿束机穿束成本随之递减。482跨梁可节约成本(1542-430)×482=53.6万元,钢绞线材料节约13吨×6058元/吨=7.9万元,综合经济效益可观,所以生产数百跨的桥梁场选用穿束机穿束很适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中钢绞线安装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生产数量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条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施工方案,以最终达到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

〔2〕《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50430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篇(4)

【关键词】

企业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方法;讨论

企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企业拥有更好的发展,优化企业的财务工作是重中之重的任务,而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只有对财务进行经济综合分析,才能为财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进而改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加快企业财务经济的改革步伐,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 企业财务经济综合分析的基本内涵

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存在相互联系的财务经济分析活动做出整体的评价,它是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就应该不止对其分析,还要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的方法有杜邦分析法、沃尔比重评分法和平衡记分卡分析法等。对企业进行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是一个实现系统化的过程,在综合分析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层次需求和利益出发点,对财务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

首先,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提高财务管理的意识,重视对财务经济活动的综合分析工作,只有做好合理的财务分析,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投资的回报率。另外,在财务经济综合分析过程中,作为企业的另一个主体,也就是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他们要考虑的是企业的整体发展,所关注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的竞争能力。

其次,在企业财务综合分析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企业的债权人,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点和关注点,保证债权人持有债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要做好财务分析、管理工作,以确保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另外,在企业的财务经营过程中,经营的决策者是关键的一部分,财务管理是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不同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财务经济综合分析过程中要对经营管理过程所能涉及到的信息都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为决策者提供详尽的数据,便于决策者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适时作出调整和规划。

2 企业财务经济综合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企业的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经营全过程,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经营状况、生产经营的决策、发展战略等等,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首先,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根据财务报表中各项数据产生的变动和及其发生的原因,来对企业的资产构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果以及资金的流动状况作出分析,从而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预估。

其次,对企业的资产结构进行分析,先要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统计,同时也要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以便了解企业的经营和收益情况,以及存在的风险,掌握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及资金运转等能力进行综合的考量,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深入研究企业的资产结构是否合理,资产的配置及相关决策是否科学,企业能否对资产的运营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和有效的监督,以提高企业资产的管理效率。

第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作出分析,包括对经营的业绩进行评价,对盈利能力进行衡量。分析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等信息,掌握企业的收入来源及核心盈利点,也要对影响企业盈利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企业做出未来发展规划。

最后,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能力进行分析。包括经营能力、人员配置、管理制度、管理水平等各种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还包括经济政治相关政策,市场的变化状况、行业动态等外部影响因素,以确保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

3 企业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方法的讨论

企业的财务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进行财务综合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企业的财务变动情况,及时的做好企业财务变动报表,然后,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掌握财务变动的情况。要结合企业经济来源和用途进行资金变动表的编制。这也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阐述,也可据此掌握了企业的财务经营动态。

首先,要以现金作为财务变动表的编制基础,也就是对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进行分析,这也就要求我们对企业的资金运营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资金的来源和分配,以及在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增加或是减少的情况。

其次,对企业营运资金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营运资金是企业资产中净值部分,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所产生的那部分资产。然后对流动资产和负债资产做好分析和统计,编制净流动资产的变动表。

第三,对企业的货币流动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现金、证券、银行的存款等进行分析和统计,对企业的资金变动情况做好统计,以便企业制定合理的经营方案和发展战略。

4 讨论企业财务经济综合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财务经济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积极做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完善财务分析工作的相关制度,保证财务经济分析的科学性,促使财务经济综合分析工作有序的进行,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综合分析时,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

其次,在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时,要注重细节,做好基础工作,进行合理的综合分析。由于财务经济综合分析工作比较复杂,内容也相对琐碎,所以在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管理,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记录、统计及分析工作。

第三,要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于制度的建立即是财务经济综合分析的需求,也是规范企业资本运营,避免不良想象发生的保障。只有健全的制度,才能确保财务分析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便于财务分析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在良好的制度规范下,也要加强对财务分析的监督和控制,要结合资产的存量和预算进行合理分析,制定相应的资产配置和管理体系,保证企业资产的有效运作和科学管理。

5 结束语

篇(5)

1 环境影响价值的特殊性

环境的价值与人类的健康价值密切相关联的[1-2]。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是人体健康损害,控制污染的主要效益是健康效益。据Freeman1978年美国从控制环境污染获得的总效益中,健康效益占64% ;同年从控制大气污染获得的总效益中,健康效益占73% 。而人类的健康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尤其是人的生命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因此环境的价值也是随时不断递升的。这就是环境价值的特殊性,这一点也极易被人们所忽视。环境价值的递增速度往往远大于通货膨胀的速度,因此将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设定为每年10%~20%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也是与人类的健康价值不断递增的规律相符合的,因此我们可以设定环境影响价值递增速率(用β来表示)来表征这一现象和规律。

环境影响的价值(环境成本或环境效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同一种环境影响的行为所产生的货币化价值,在未来基本上大于现在的价值,这是环境影响的特殊属性所造成,这主要基于两点:一是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的重要性是与日俱增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的提高,对环境的依赖性也不断提高,环境越来越密切的作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人类愈来愈在意环境的舒适度、生活的享受度、人和环境的适合度;人类和环境的共存形式在不断变化;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活动产生了一些新的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后,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二是人类对环境影响的认识也是与日俱增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对环境影响的认识也是逐步提高的,人类对环境和环境资源的安全性的重要性认识是与日俱增的。例如,有些影响可能是比较大的,但以前没有认识到或人们对该影响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岐,但现在我们有确切和清晰的认识。 由于我们认识上的限制、时间限制、数据限制、评估技术上的限制或者预算限制,有些大的环境影响难以定量化,有的环境影响难以货币化,这些影响将被筛选出去,不再对它们进行经济评价,但在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这些环境影响又可以定量化和货币化,就完全可以对它们进行经济评价了,而且这种环境影响的经济量可能很大。因而环境影响的价值也是与日俱增,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观点来重新认识环境影响的价值。

2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修正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也称为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就是要估算某一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并将环境影响的价值纳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经济分析(即费用效益分析)中去,以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该项目、规划或政策的可行性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里,对负面的环境影响估算的是环境成本,对正面的环境影响估算的环境效益。

费用效益分析,又称国民经济分析、经济分析,是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中使用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它是从全社会的角度,评价项目、规划或政策对整个社会的净贡献。它是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分析的扩展和补充,是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项目等的外部费用(环境成本等),并对项目中涉及的税收、补贴、利息和价格等的性质重新界定和处理后,评价项目、规划或政策的可行性。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忽略这一点将导致环境影响价值的严重低估,不利于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一些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环境影响的可行性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可能产生错误的决策。

费用效益分析的第一步要把估算出的环境成本(环境损害、外部费用)计入现金流出项,把估算出的环境效益计入现金流入项。

第二步是计算项目可行性指标。在费用效益分析中,判断项目的可行性,有两个最重要的判定指标:经济净值、经济内部收益率。

经济净现值(ENPV):

ENPV =(1)

式中:CI―现金流入量;CO―现金流出量;(CI-CO)―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n―项目计算期(寿命期);r―贴现率。

经济净现值是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绝对量指标。它是用社会贴现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建设起点的现值之和。当经济净现值大于零时,表示该项目的建设能为社会做出净贡献,即项目是可行的。

实际上,根据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将估算出的环境效应价值从现金流入量中分离出来单列,即CI分为环境现金流入量(记为CI环,作为环境效应价值)和非环境现金流入量(记为CI非);将估算出的环境成本价值从现金流出量中也分离出来单列,即CO分为环境现金流出量(记为CO环,作为环境成本价值)和非环境现金流入量(记为CO非);(CI-CO)分为环境净现金流量[记为(CI环-CO环)]和非环境现金流量[记为(CI-CO)非];即:

CI = CI环 +CI非

CO = CO环 +CO非

(CI-CO)=(CI环-CO环)+(CI非-CO非)

由于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因此环境净现金流量应加上每年的递增项(1+β),故有:

FV{ CI环 } = PV{ CI环 }

FV{ CO环 } = PV{ CO环 }

FV{ CI环-CO环 } = PV{ CI环-CO环}

式中:PV{ CI环 }―环境现金流入量现值(present value);FV{ CI环 }―环境现金流入量未来值(future value);PV{ CO环 }―环境现金流出量现值;FV{ CO环 }―环境现金流出量未来值;PV{CI环-CO环 }―环境净现金流量现值;FV{CI环- CO环 }―环境净现金流量未来值; β―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t―项目期第t年。

若取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β=10%,则现在环境净现金流量为100元,10年后环境净现金流量为260元;60年后环境净现金流量为30303元。

由于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我们可以对(1)式进行修正。(1)式可修正为:

ENPV = +

= +

(2)

(2)式中β是环境价值的递增速度。一般情况下,环境价值的递增速度β是大于贴现率的,而且是大于通货膨胀率的,因此根据(2)式,只要当年的环境净现金流量是正值,以后每年都是逐年递增的。

由于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因此环境净现金流量应加上每年的递增项(1+β),故(3)式修正为:

+ =0(3)

选择一个高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β时,由(2)式和(3)式可见,未来的环境效益对现在来说就变大了;同样,未来的环境成本的重要性也提高了。这样,一个对未来环境造成长期破坏的项目就不容易通过可行性分析,一个对未来环境起到长期保护作用的项目就容易通过可行性分析。高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度极利于环境保护。

进行项目费用效益分析时,只能使用一个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和贴现率。为考察环境影响对贴现率的敏感性,可在敏感性分析中选取不同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和贴现率加以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 环境影响价值的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通过分析和预测一个或多个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项目可行性指标的变化幅度,判断该因素变化对项目可行性的影响程度。在项目评价中改变某一指标或参数的大小,分析这一改变对项目可行性(ENPV,EIRR)的影响。

费用效益分析中,考察项目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时,可以着重考虑分析的指标或参数有:环境影响的价值(上限、下限)。

例如,在进行费用效益分析时使用15%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计算出项目的一组可行性指标;再分别使用10%、8%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重新计算一下项目的可行性指标,看看在使用不同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时,项目的经济净现值和经济内部收益率是否有很大的变化,也就是判断一下项目的可行性对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的选择是否很敏感。

4 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方法修正

对量化的环境影响进行货币化的过程,是损益分析部分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核心。在前述的推导中可以发现和得出结论,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在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价中绝不能以现在的环境评估价值一成不变作为将来的环境价值进行套用,否者,会造成极大的误差,得出错误的结论。

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最后一步,是要将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纳入项目的整体经济分析(费用效益分析)当中去(这种货币化的环境影响价值是逐年递增的),以判断项目的这些环境影响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项目、规划或政策的可行性。在这里,需要对项目进行费用效益分析,其中关键是将估计出的环境影响价值(环境成本或环境效益)纳入经济现金流量表,需注意这种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是与日俱增的。

计算出项目的经济净值和经济内部收益率后,可以做出判断:将环境影响的价值纳入项目经济分析后计算出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是否显著改变了项目可行性报告中财务分析得出的项目评价指标?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可行性评价指标?将环境成本纳入项目的经济分析后,是否使得项目变得不可行了?以此判断项目的环境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可行性。

在费用效益分析之后,通常需要做一个敏感性分析,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对项目环境计划执行情况的敏感性、对环境成本变动幅度的敏感性、环境价值的递增速率、对贴现率选择的敏感性等。

5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环境影响的特殊属性,在进行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时,要注意到环境影响的价值是与日俱增的,忽略这一点将导致环境影响价值的严重低估,不利于判断这些环境影响对一些项目、规划或政策所引起环境影响的可行性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可能产生错误的决策。高的环境价值的递增速度有利于环境保护。

篇(6)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首先的一点就是要做好相关的财务分析工作,一般来说,我们进行财务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报告以及相关的资料为主要依据,在对这些主要依据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之上,进而来对整个企业财务的运行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考估,进而分析得出其在财务运营过程中的一些得失,对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评价,最终帮助整个企业不断的改进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对相关的经济决策进行优化处理,在保证重要财务信息提供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整体财务经济运营的改革和发展。所以,采取什么样的财务信息分析方法,加强对财务信息分析方法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于财务经济综合分析的基本认识 

    财务经济综合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不同层面以及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根据他们需要的不同以及利益出发点的不同来进行全面的权衡和分析。因此,我们在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在综合分析的时候,就要全面的进行考虑。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企业这一主体来说,尤其是企业的所有者来说,他们是企业的主要领导者,所以他们最为关注的也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即投资的回报率。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问题。相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主要考虑的就是企业的股息以及相关的红利,这是他们主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在进行财务综合分析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主体就是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对于他们来讲,着眼的则是企业整体的长远发展,追求的是企业整体的竞争力以及长远的利益。 

    2、在财务综合分析的过程中,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我们要分析它的主要需求及关注点,通常来看,债权人对于其持有债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较为关注的,所以他们较为重视的也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所具有的偿还债务的能力。 

    3、就企业经营决策者而言,它是整个企业财务经营的重要主体,所以我们的财务分析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尤其是在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经营管理的相关信息详尽的把握和了解。以便决策者及时的发现问题,同时采取有效对策来进行调整和重新的市场规划。 

    所以,我们在进行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在对企业的经济运营进行考核的时候,需要全面的进行分析,其中我们不仅要及时的了解企业资金占用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财政收入预测,分析其增长的相关情况,从而更加科学的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当然,更要通过对相关财务信息的综合分析来查处相关的违规违纪行为,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企业财务状况综合分析的内容及方法 

    以上我们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进行了论述,通过相关的分析,我们注意到在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利益主体,需要按照不同的财务管理需求来进行各方面的调整和规划。但是整体概括起来,企业的财务信息综合分析主要包含了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以及盈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有注意一些的一些问题: 

    1、关于企业资产与权益综合比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对于企业资产与权益来说,我们在进行综合分析的时候,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资产负债表,对企业的负债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且需要以此为主要的依据,进而进行比较分析和结构分析,这些基本的财务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的了解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例如企业资产总额的增减变动情况及适应情况等。 

    2、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分析。财务的变动状况是我们进行财务综合分析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有效的对企业在一定时期之内,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当然也包括资金的相关运用情况,以及资产、负债等增减的情况,对于这些变动的情况,我们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分析,重点说明这些资产的主要来源以及去向,对企业资产以及负债的变动合法性和科学性进行概述。

    3、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企业在发展以及经营的过程中,需要全方位的了解各个部门以及各个方面的运营状况,只有在了解了这些运营的情况之后,企业才能够更加科学的制定相关的财务决策。其中综合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经营以及成本和利润等,对此,需要全面的把握基本的财务状况分析,综合的考虑企业关于资源的投入以及产出比,进而说明整个企业经济运行状况。 

    三、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分析方法 

    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是进行财务分析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财务综合分析的重点。根据这一要求,也就需要及时的做好对基础资料的分析,进而制定出财务状况的变动表。以此来进行财务的分析,说明财务的变动状况和基本的结构。那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 

    按照经济的来源以及用途来编制资金变动表。制作相应的变动表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一个详细的说明,同时也是根据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资产和权益项目的增减变化,来把握企业财务的动态。根据这一需求,要做好以下的一些工作。第一,以现金为基础,进而编制关于财务状况的变动表。对于这一变动分析来说,主要的就是对企业财务资金流量的分析,我们需要财务综合的分析方法,对企业资金的来源、运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增加、减少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说明。第二,营运资金的财务变动分析。对于营运资金来说,通常也就是企业净流动的那一部分资产,该资产是在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所产生的净值,我们要做好流动资产以及负债资产的统计,进而制作出净流动资产的流量表。第三,关于货币性流动资产变动情况的综合分析。对于货币流动资产来说,一般其主要的是指变现能力相对较强的,主要包括应收帐款、有价证券及现金以及银行存款等,这些主要都是货币资金的本身。对此,我们需要对这类资金的增减变动的项目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四、加强企业财务综合分析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及要点 

    1、根据体制的要求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我们知道企业财务资产的分析必须要要一套完善科学的制度作为保障,只有这样资产的管理才会有章可循,才会按照规定的步骤和程序,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所以,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和综合分析的重点就是要理顺体制,明确资产管理职能按照国家对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来执行。确保企业资产分析和管理的科学和规范,在这方面,一些省市已经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架构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产使用单位”三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格局,做到各层次管理主体不缺位、不越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管理好相关的资产。 

篇(7)

关键词 财务经济 综合分析 方式方法

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告及其相关资料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发展趋势,从而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就必然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大类:

一、比较分析法

它是为了说明财务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与数量差异,为进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这种比较可以是静态的比较,如:实际与计划相比,也可以是动态的比较,如:本期与上期相比,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等,还可以是强度的比较,如:本企业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较等。

二、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目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用于进行趋势分析的数据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数据,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变动的性质,并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趋势分析法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它是将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直接观察其增减变动情况及变动幅度,考察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这种方式在统计学上称之为动态分析。

(二)会计报表的比较

会计报表的比较是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金额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和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时,最好是既计算有关指标增减变动的绝对值,又计算其增减变动的相对值。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分析结果的片面性。

(三)会计报表项目构成比较

这种方式是在会计报表比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为100%,计算出其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来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这种方式较前两种更能准确地分析企业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它既可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纵向比较,又可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同时,这种方法还能消除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业务规模差异的影响,有利于分析企业的耗费和盈利水平,但计算较为复杂。

三、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把某些彼此存在关联的项目加以对比,计算出比率,据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比率是相对数,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把某些条件下的不可比指标变为可以比较的指标,以利于进行分析。

常用的财务分析比率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

它又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类。

1、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不仅影响企业的秩序,增加今后筹集资金的成本与难度,还可能使企业陷入次物危机,甚至破产。

2、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利息与本金的能力,一般而言,企业借长期负债主要是用于长期投资,因此,最好是用投资产生的效益偿还利息与本金。所以通常以资产负债率和利息收入倍数两项指标来衡量企业的长期负债能力。

(二)反映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

营运能力是以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各项资产进入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的速度越快,那么其形成收入和利润的周期就越短,经营效率自然就越高。

(三)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

盈利能力是与企业相关的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保持企业的长期盈利性,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稳定经营。

四、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为因素替换法,或连环替代法,它是用来确定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对分析对象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这种分析方法的前提是当有若干个因素对分析对象发生影响时,若分析其中某一个因素则假定其他各因素都不变化,从而确定需分析的这个因素单独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若干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共同影响,又可以单独分析其中某个因素对某一经济指标的影响,在财务分析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在应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即确定构成经济指标的因素,必须是客观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要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价值。

篇(8)

房地产开发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经济活动。为了让房地产开发项目达到良好的经济效果,项目负责人应该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在房地产项目投资前,经过一定的分析,为项目投资者提供诸多方面的决策参考,如经济风险、运作方式等。同时,它也是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根据,应该值得加以重视并研究。

一、经济分析的内涵剖析

第一,经济分析的概念界定。经济分析就是按照国家财税方面的相关制度与法规,分析某一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投资、收益等方面信息,从而为项目承担人的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经济分析的前提是分析人员能够对项目相关的所有因素均可作出合理的判断。由于社会的变化与发展,项目也会因各种社会因素而发生变化,因此,经济分析面对多变环境时应该能够应付自如。

第二,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分析人员对房地产项目进行经济分析时,必须以提供有效决策为目标,对项目相关的财务进行评价。其基本的步骤描述首先,收集足够的基础数据。经济分析主要是针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对数据与相关信息进行比较与估算。因此,数据收集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编制相关财务方面的报表,同时针对财务评价指标,计算和评价相关数据信息,对房地产项目所涉及到的财务情况作出评价。再次,以基本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一些不确定性方面的经济分析,包括该房地产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抗风险的能力。最后,根据财务评价方面的结果,做出该房地产项目投资是否可行的决策。

二、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估算

第一,投资成本方面的估算。房地产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投资成本方面的估算。首先,分析人员要对房地产项目的土地开发费进行估算。土地开发费主要包括:出让金额、土地转让费用以及各种附加费用;土地征用以及安装补偿费用;管理人员工资等开销费用等。其次,分析人员要对附属公共配置设施费进行估算。公共配置设施费主要是指房地产项目中,建造一些并不是直接用于营业的一些公共设施而产生的一些费用。另外,还有房地产项目当地市政工程方面的建设费、建筑勘测设计费以及城市建设费用等。

总之,房地产成本估算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房地产项目投资的回收以及利润的大小。

第二,项目销售收入方面的估算。任何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项目,最终肯定要面向社会、面向客户。项目销售收入是房地产项目保证收益的前提。销售收入方面的预测要在充分调查与统计的基础上完成,可以根据房地产公司以往的销售业绩,利用相关方法,对房地产项目所在地未来销售状况有个合理的预测与估算。房地产项目销售收入的估算是否正确与销售价格有关,在实际定价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某种定位法来确定,也可以使用多种定位法的组合。如常用的定价法有:成本导向定价法、客户导向定价法以及竞争导向定价法。

通常情况下,房地产公司分析人员可以根据竞争导向定价法实现销售价格的确定。因为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成功,一方面可以获利;另一方面可以在房地产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房地产公司可以根据社会因素以及企业自身因素,决定本项目销售价格是稍高于还是稍等于同类竞争者。确定某房地产的比准价格如公式①所示:

比价价格=■①

在公式①中,n表示的房地产企业进行比较的实例个数,mi表示第n个比较实例的可比价格。一般在房地产销售定价的过程中,根据公式①确定最后销售价格外,还要进行诸多方面的判断,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最终销售价格的合理性。如要考虑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营销状况、要考虑外界宏观环境对价格的动态影响、房地产市场中的需求状况等。

第三,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方面的合理估算。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方面涉及到的东西比较多,主要有:项目营业税、建设过程中的维护税、土地增值税以及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所得税等。其中土地增值税是指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地上附有物,而获取增值收入的个人或者单位所交纳的税。但在通常情况下,因为增值税只能在房地产开发项目投入完成,并且销售成功后才能有效计算,所以可以在实际销售之际按销售额的1%实施提前征收,最后再统一进行计算后补缴。而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所得税是指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得利润的征收税。一般是以25%的利率进行征收,但对于一些利润较少、规模不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实施一定的优惠额度,而对于一些特定行业的新办房地产开发公司,甚至可以考虑免所得税。

第四,项目不确定性方面的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不确定性方面的评价主要涉及到盈亏平衡、敏感性和概率等分析。其中概率分析是使用概率理论研究预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因素的发生对项目评价指标影响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而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影响项目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使项目评价人员将注意力集中于这些关键因素,必要时可以对某些最敏感的关键因素重新预测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经济评价,以减少投资风险。

三、总结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的经济分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为了让决策者提出的决策结果更为合理,更为有效,财务数据方面的估算和预测是至关重要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评估预测时,应该尽可能地因不同人、不同方法而造成的估算预测结果的不一致性,或者差异过大。因此,在经济分析时,应该明确不确定的因素,估计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从而加强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决策的可靠。

参考文献:

1、郭丹,李菲.成本管理过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

篇(9)

中图分类号:TL75文献标识码: A

一、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

环境与经济是一个系统的两个因素,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矛后,面是协调发展,互为促进。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也需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指标间也互相联系,并存在一定客观规律。经济形势很大程度上自接体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环保工作也只有根据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才能体现环保参与宏观决策、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和价值。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就揭示了环境质量与收入间的倒U字型关系,说明了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科学把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准确判断经济形势对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随着环保部门地位和作用的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综合管理职能日益凸显,参与政府宏观决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是在一定时期和区域范围内,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结合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形势,以规划目标、统计数据和监测数据为依据,运用统计调查、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环境管理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发展趋势预测提出相关对策和措施。

开展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对环保部门及时把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新形势,适应政府宏观调控新要求,提高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现阶段做好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已成为环保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的客观需要。

图1

二、 基本思路

1、总体框架

形势分析应结合环境与经济两个方面,按照“透过经济看环保,透过环保看经济”的要求,全面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数据和环境保护基本情况,客观研究经济形势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准确把握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压力,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总体框架见图1。

2、重点分析的几个问题

1)注重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环保工作的影响。

主要是分析体现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绩效的关键指标,并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进行趋势预测,就经济形势对环保工作的影响加以分析。主要分析内容见表1

表1

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研究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处理好服务与监管的关系,切实发挥环境保护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

2)重点关注污染减排进展情况。

污染减排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环保焦点。准确把握污染减排形势,关系经济发展全局。形势分析要在分析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进度基础上,深入剖析原因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具体的措施,对减排进度滞后地区实施预警机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

从经济发展全局判断污染减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包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进展、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淘汰等方面;

重点减排工程落实情况,重点梳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火电企业脱硫脱硝、重污染行业整治等工作,按照年度减排计划和实施方案,对工程完成情况和减排效益进行分析,对没有按进度完成的工程和地区,可建议行督办、通报和约谈;

环保监管情况,包括减排核查和各类环保专项行动情况、管理减排各项制度落实情况、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情况等。

3)客观判断引起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环境质量是检验环保工作的最终标准。形势分析应对环境质量总体情况进行判断。重点关注地表水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城市空气质量、县级以上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PM2.5以及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主要指标等,可按十年或五年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客观判断本地区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对部分恶化趋势较为明显的指标,要从减排进展、环保工作力度、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气候因素、主要污染产业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和方案。对改善较为明显的指标,也可从上述几方面阐述是属于阶段性改善还是趋势性改善。同时加强对重点流域和重要湖泊的水环境质量分析,主要从总体水质、满足功能要求断面比例变化情况、水质下降断面分布主要区域、主要变差指标等方面查找原因。

4)着力体现阶段性环保工作重点领域。

环境保护阶段性重点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面有所变化。从宏观层面,环境保护已逐步进入环保优化发展的新阶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环境保护要作为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环保工作本身,环境保护已经从重点开展单领域的污染防治到全面防治污染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阶段,新的污染防治重点领域不断出现,由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阶段性环保专项重点工作日益增加。形势分析应准确把握客观形势和宏观政策要求,科学把握工作节奏,理清轻重缓急,切实体现阶段性工作重点,提出具体措施和目标。

5)及时呼应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新诉求。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网络资讯、微博等信息快速传播手段的普及,环保问题日益成为公众及新闻媒体频繁聚集的焦点。从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核辐射影响,到PM2.5的问题,都在短时间内成为人们迅速关注的热点,如果不能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就会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形势分析要紧紧抓住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新诉求和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新要求,注重分析环境投诉举报和形势,广泛收集舆情,对群众关注较多的污染企业和污染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处理意见。

3、主要分析方法

1)综合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

综合分析是建立在专题分析基础上的,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重点流域等环境质量指标和GDP、工业投资、用电量等经济指标的专题分析。对某些变化较大的指标和敏感性指标,如减排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集成,并与目标进行比较,对数值变化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与经济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进行总体形势判断和预测,提出综合性的政策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对重点行业、企业和区域的专题研究是提高形势分析深度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事物的性质和和发展趋势。定量分析是一种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的表征方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其实质是专家经验、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计算机技术三者的有机结合,以实现探索复杂性系统问题的途径。简单的说,“保持稳定、趋势向好”就是定性,结合环境统计、监测等数据信息实现目标内容的可视化就是定量分析。

3)定期分析与远期分析相结合

定期对环境与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如季度分析),可准确把握一定时期内重大宏观政策(包括环境和经济领域)的走向与调整,迅速做出分析与研判,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增强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的时效性。远期分析可根据多年环境与经济数据的比对,探索两者之间的规律,有利于统筹谋划本地区环保工作的节奏和重点。

4)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

纵向分析是对各阶段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或者环境基本情况各指标进行研究,获取其数据变化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为研判发展趋势提供支撑。横向分析是借鉴相似区域环境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或者借鉴现有环境经济分析模型,预判本地区环境指标走势。通过纵向和横向分析的有机结合,可以正视差距,正确把握阶段性特征,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结束语:

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开展了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工作,但总体面言,该项工作尚未全面铺开,各地形势分析的深度也不尽相同。同时形势分析工作也由于缺少技术方法的有效支撑,容易使分析成果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要进一步做好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必须在全面掌握环境及经济形势数据的基础上,摸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更

多地运用科学工具实现定量预测与定性研判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环境与经济形势分析的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撑。.

篇(10)

一、引言

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既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课题,也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任务,对此国家提出了发展中部的计划。安徽作为中部的中心省份,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而做好带头工作,对此安徽省提出了基于“合芜蚌”区域的区域经济以发展安徽总体的经济综合实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经济的构成子体进行客观有效的分析。

二、DEA方法及其模型介绍

(一)DEA方法概述

DEA(date envelopmentan alysis)方法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于1978年由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人创建。DEA作为在“相对效率评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能够直接估算多个决策单元效率之间的相对关系,即相对有效性。其主要思想来源于Farrell(1957)的前沿面效率测量,作为运筹学领域的一个新方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方法体系,其理论和应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运筹学、管理科学和数理经济学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依据DEA方法、模型和理论,可以直接利用输入和输出数据建立非参数的DEA模型,进行经济分析;同时,使用DEA对DMU进行效率评价时,可得到很多管理信息,与传统的C-D生产函数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为一种非参数方法,DEA无需进行参数估计,不需要预先知道投入产出指标之间的显性函数关系。因此,DEA在避免主观因素和简化算法、减少误差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优越性。而且各地区经济具有典型的多输入、多产出特点,故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运用DEA方法对“合芜蚌”三市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相比其他方法有更显著的优势和实用性,本文运用基本模型对“合芜蚌实验区”的生产效率进行评价。

(二)DEA模型及其重要结论

原始C2R的模型是一个分式规划,利用Chames-Cooper变换将分式规划化为一个等价的线性规划,再利用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得到对偶规划,得到的对偶规划可用来判断评价对象的活动是否位于其活动可能的前沿面上。

我们定义xij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i种类型输入的投入总量,且x0>0;yrj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r种类型输出的产出总量,且yrj>0;vi为对第i种类型输入的一种度量(或称权);ur为第r种类型输出的一种度量(或称权);且i=1,2,…,m,r=1,2,…,s,j=1,2,…,n。xij及yrj为已知的数据,它可以根据历史的资料或预测的数据得到;vi和ur为变量。对应于权系数:v=(v1,v2,…,vm)T,u=(u1,u2,…,us)T。为方便起见,将yr0记做y0,同理记x0。由最初的分式C2R模型变化来的一般形式为:

maxμy=Vps.t.ωx-μy≥0ωx=1ω≥0,μ≥0,j=1,2,…,n

对其对偶问题引入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通常为106),模型变为:

min[θ-ε(e^T•s-+eT•s+)]=VD(ε)

s.t.

xjλj+s-=θx0

yjλj-s+=y0

λj≥0,s-≥0,s+≥0

j=1,2,…,n

其中:e^T=(1,1,...1)∈Em,eT=(1,1,...,1)∈ES。

C2R模型有以下重要结论:

若VD(ε)的最优解θ*=1,s-*=s+*=0时,决策单元为DEA有效,即在这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经济系统中,在原投入为x0的基础上所后的的产出y0已达到最优;若VD(ε)的最优解θ*=1,但s-*不s+*不全为0,则决策单元为DEA弱有效,记载这n个决策单元组成的经济系统中,对于投入x0可减少s-*而保持原产出y0不变,或在投入x0不变的情况下可将产出y0提高s+*;若VD(ε)的最优解0

1、规模效益分析

对于C2R若存在λ*,使得λ*j=1,则j0期为规模效益不变,即相对规模有效,此时决策单元达到最大产出点;若∑nj=1λj1的值越大递减趋势越大,表明决策单元在投入x0的基础上,增加投入量,产出量将不会有更高比例的增加,即没有必要增加决策单元的投入量,该适当减少投入量。

2、投影分析

在评价对象为DEA无效时,其在有效前沿面上的投影,即进行调整的方法为:

x^0=θ*•x-sy^=y+s

则(x^0,y^0)为(x0,y0)在有效前沿面上的投影,相对于原来DMU是有效地。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调整非DEA有效地DMU输入输出值来使该DMU达到DEA有效。

三、实证分析

(一)实证分析指标体系的确定

为了更好地分析“合芜蚌实验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对这三个行政区域进行比较。在遵循全面比较的前提下,选取城市建筑面积、常住人口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地方财政支出作为投入指标;而将生产总值、就业人口总数和平均工资作为产出指标。

(二)DEA模型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结合表1以及C2R模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专用软件DEA计算出三个市的总体效率及格对应松弛、剩余变量的数值(见表2)。

1、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2中可以看出只有合肥市达到了资源效率的充分利用,蚌埠市、芜湖市都存在资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但这三个城市的资源利用总体效率还是很高的,同时我们发现芜湖、蚌埠这两个地方还存在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我们按其值的大小对其排序得到,这两个城市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它们的效率都近似于1。这样的现状也符合当前几年安徽省经济发展迅速的总体状况,现在正是中部崛起的时刻,而安徽又是中部的中心,合肥市是安徽的中心,蚌埠是安徽的北部重镇,芜湖又是安徽南部的重镇,所以三者的情况大体就代表了安徽发展的总体状况。

2、规模效应分析

从表2中我们知道只有合肥市的规模效益是1,说明它的总体发展规模比较合适,处于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蚌埠市与芜湖市的发展都存在规模效应递增的状况,这不仅说明这两个城市的发展没有达到最优化,也说明了这两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很快,各种原有的资源配置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所以有必要适当的改变当前的资源配置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技术效率分析

技术效率衡量DMU以既定投入资源提供相应产出的能力,其大小与决策单元的管理水平直接相关,只有合肥市的DEA技术效率达到了最优,芜湖市、蚌埠市的资源利用技术效率都未达到最优。对于合肥市,它是安徽的省会,又是中国少数几个教育基地,所以它的科技软件与硬件都很发达,所以它的资源利用率就相对较高;芜湖市位于长江沿岸,工业相对发达,但其科教水平不存在明显的优势,所以总体上落后于合肥市;至于蚌埠市,它是安徽北部重镇,工业相对与强两个城市较弱,但其科教水平比芜湖强,所以三者出现了“合肥一枝独秀,芜湖蚌埠并驾”的现象,而芜湖市、蚌埠市的θ值很接近,也证明了这一点。

4、投影分析

由于x^0=θ*•x0-s-*,y^0=y0+s+*,我们可以知道,相对无效的决策单元化为有效时的调整量分别为:Δx0=x^0-x0=(θ*-1)x0-s-*;Δy0=y^0-y0=s+*,对DEA效率较低的蚌埠,芜湖进行投影分析。

对于芜湖我们可以得出下列数据:

Δx1=(0.9851-1)×126.31-0.1834=

-2.0402

Δx2=(0.9853-1)×228-0.2858=-3.63734

Δx3=(0.9853-1)×4447168-0=-65373.37

Δx4=(0.9853-1)×843060-0.1735=

-12393.15

Δy1=0,Δy2=0.1023,Δy3=0.1563

其结果说明,芜湖市要想达到DEA有效,则城市面积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2.0402KM2,常住人口数目应该减少3.63734万人,固定资产应该减少65373.37万元,对于地方财政上可以减少12393万元,同时就业人数应该增加0.1023人,平均工资应该增加0.1563元。

对于蚌埠市我们可以得出下列数据:

Δx1=(0.9490-1)×102.74-0.1723=

-5.41204

Δx2=(0.9490-1)×321-0.3684=-16.7383

Δx3=(0.9490-1)×1766479-0=-90090.4

Δx4=(0.9490-1)×735994-0.1163=

-37535.82

Δy1=0,Δy2=0.1676,Δy3=0.1244

其结果说明,蚌埠市要想达到DEA有效,则城市面积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5.41294KM2,常住人口数目应该减少16.7383万人,固定资产应该减少90090.4万元,以及地方财政上可以减少37535.82万元,同时就业人数应该增加0.1676人,平均工资应该增加0.1244元。

四、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DEA方法是评价分析地方区域经济效率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该方法评估安徽省各市相对有效状况,并指出经济有效前沿面即生产的有效面,以及在非有效单元在其上的大小。并且可以确定规模效益,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科学上的参考信息。从表2中的结果我们也可以知道,这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都处在有效率的状态中,这也与安徽省近几年的整体发展状况相符合。但同时也存在各种相应的问题,只有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扬长避短,提高各自经济的效益。但DEA方法在实践中还得与实际相结合,不能用纯理论的方法去指导实践,要用使用的态度对待我们所遇到的状况和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Cooper W.W.Seiford L M,Thanassoulis E,Zanakis S H.DEA and its Us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4(2).

2、余景亮,刘存丽.基于DEA方法的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8(20).

3、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 icu护理知识 下一篇: 母婴保健的意义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