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管理体系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30 10:17: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慢性病管理体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慢性病管理体系

篇(1)

结果:中位伊马替尼治疗时间平均为26.5个月。慢性期患者累积所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率(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CyR)和主要分子学缓解率(MM0R)分别是70.0%、80.0%、75.0%和70.0%。

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可获得较高的遗传学缓解和分子学缓解,明显延长生存时间,但是对加速期和急变期疗效则不理想。

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63-02

1研究对象

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并进行全面评估的CML患者40例,最低随访时间为6个月。所有的患者都经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或)融合基因的检查确诊。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中位发病年龄平均为45岁。根据应用伊马替尼治疗时患者的不同疾病状态,共分为慢性期20例,加速期和急变期20例。

2治疗方法

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治疗方案,给予慢性期患者口服伊马替尼中位剂量400mg/d,加速期和急变期口服伊马替尼中位剂量为600mg/d。治疗过程中,根据治疗反应调整药物剂量,最大剂量加至800mg/d。根据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程度给予适时的短暂停药、利尿、消肿、保肝等对症治疗。

治疗初期每周检查血常规,直到血象稳定,其后每3-6个月进行一次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有条件者行Fish法检测Ph染色体,同时采用RQ-PCR或RT-PCR技术检测骨髓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

3疗效评估标准

3.1疗效评估。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3.2耐药标准。原发耐药:患者口服伊马替尼≥300mg/d治疗达3个月仍未达血液学反应,口服剂量≥400mg/d治疗3个月仍未达至少次要细胞遗传学反应,6个月仍未达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12个月未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获得性耐药(继发耐药):任何时间出现的血液学复发、Ph染色体重现、间隔时间≥3个月Ph染色体增加超过30%,或者出现Ph以外的其他异常染色体克隆。

3.3危险度分组。Sokal评分系统:评分=Exp[0.0116(年龄-43.4岁)+0.0345(脾脏大小-7.51)+0.188([血小板/700]2-0.563)+0.0887(原始细胞-2.1)]。

根据评分结果分组,1.2分为高危组。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医学统计软件,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5结果

5.1临床疗效评估。共分析40例患者,计算的中位治疗时间平均为26.5月,按照疾病分期,患者在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累积达到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和主要分子学缓解(MM0R)率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例观察的慢性期患者中,在用药1-3个月后18例均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例患者在6个月达血液学缓解,1例在8个月时才达血液学缓解,1例患者始终未达血液学缓解,1例达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1例无细胞遗传学反应,治疗时间为9个月,1例在伊马替尼治疗5个月时因为并发严重的肺部感染死亡。

通过Sokal评分将本研究中的慢性期患者分为低危组(10例)、中危组(6例)和高危组(4例)三组,三个组之间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学反应疗效见表2,在血液学反应、细胞遗传学反应及分子学反应上,低危组患者的缓解率均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并且低危组和高危组之间累积达到的MM0R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7),剩余危险组间疗效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5.2不良反应。非血液学副作用:伊马替尼治疗过程中非血液学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主要发生在治疗早期,一般表现为浅表组织水肿、恶心、肌肉痉挛、肌肉骨骼疼痛、过敏(皮疹)、肝功能异常、乏力、腹泻腹痛、头痛及骨关节痛。大部分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不需要调整剂量可耐受。

血液学副作用:血液学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表现为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减少,大多是发生在用药后2-4周左右,尤其以初诊患者和加速期、急变期患者多见。出现明显骨髓抑制后,短暂停药或适当减量可使血象逐步恢复,后患者可逐步耐受,表现为血液学的稳定。

6讨论

本研究采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的血液学疗效和遗传学疗效均较高,这一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可见,伊马替尼可有效地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阳性克隆性白血病细胞,进行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本研究同时发现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出现了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下肢水肿以及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随时调整药物使用剂量,以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晶.12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及临床作用[J].当代医学,2011.1

篇(2)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简称CML,属于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血液病[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阶段CML已可采用长期口服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关键是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患者依从性不高,这是引起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伊马替尼是一种ABL激酶竞争抑制剂,是目前治疗CML的首选药物,而该药也有一定的毒性,主要包括血液学毒性与非血液毒性两种情况[2]。为了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以减少或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该院对2009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的86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给予伊马替尼治疗,发现了恶心、呕吐、皮疹、血小板计数减少等毒性反应,在对其进行相应的药物处理与精心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患者用药依从性大大提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住该院进行治疗的86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8~70岁,平均年龄(42.3±2.3)岁;随访时间12个月~8年,平均随访时间(2.5±1.2)年。采用伊马替尼治疗前,共有11例患者接受过羟基脲或干扰素治疗。治疗前,全部患者均行血尿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显示正常,均给予伊马替尼口服治疗。

1.2 护理干预措施

1.2.1 心理干预 尽管CML发病后能够将肿瘤转为慢性疾病治疗,但大多数患者仍极易出现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并担忧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大额医疗费用等。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性格、心理需要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正确看待疾病,主动向患者介绍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应注意事项等,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为其解除疑虑,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2.2 皮疹护理 皮疹也是伊马替尼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皮疹可伴有瘙痒,尤以充血性丘疹多见,主要出现于躯干部。通常而言,大多出现在服用伊马替尼的30 d内,过敏体质者较为常见。对于该类患者,护理人员应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近期可疑用药情况、有无进食海鲜、有无解除花粉等过敏原接触史,有无发热症状,以便确定是否由伊马替尼所致。如果患者症状较轻,应注意保持皮肤卫生,尽量穿棉衣裤,不可使用肥皂等刺激物对皮肤进行清洗;若出现瘙痒,禁止用手搔抓,以免皮肤被损坏;可采用温水进行局部擦拭。如果患者症状较重,应遵医给予抗组胺药物,也可给予静脉或口服糖皮激素药物,暂停伊马替尼治疗。

1.2.3 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胃肠道反应也是伊马替尼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纳差、呕吐等[3]。该类反应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主要是治疗药物所致,但不可随意停药。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尝试改变药物服用方式,如餐后服用或睡前服用,但不可和西柚汁等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一起服用。忌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注意根据患者的呕吐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如果是严重呕吐者,应及时给予多潘立酮、胃复安等止吐药物,并适当补充电解质。

1.2.4 水肿的护理 对于出现水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做到每天为患者监测体质量,判断水肿程度[4]。如果是症状较轻者,应避免食物过咸,并加强活动。卧床时可适当抬高四肢,促进回流;衣着应以宽松柔软为宜。如果是症状较严重者,应叮嘱其不要摄入过多钠盐,严格控制钠盐摄入量。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减轻患者的水肿程度,直至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此外,还要叮嘱患者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确保电解质平衡。

1.2.5 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护理措施 如果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情况严重,应立即中断治疗,待计数恢复至一定水平才可继续使用伊马替尼治疗。再次应用伊马替尼治疗时,必须密切留意患者血象变化情况,若再发生严重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现象,则要减少伊马替尼的剂量。如果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状较轻,可继续给予伊马替尼治疗,但患者应尽可能出入公共场所,预防交叉感染;如果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状较轻,应注意避免拔牙或进行其他手术。

1.2.6 骨关节与肌肉疼痛护理 一些患者在服用伊马替尼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抽搐的情况,尤以四肢肌肉为主[5]。在随访该类患者时,应重点检查其局部皮肤及肌肉情况,排除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等局部感染,情况需要时可行血常规检查,排除肌肉溶解。对于症状较轻者,应以理疗为主,如按摩、推拿等;对于症状较严重者,应暂停药物治疗,注意对症止痛与肢体保暖,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以保证电解质平衡,并适当给予抗组胺药物。若采取上述措施后,症状还不能缓解,则要改变伊马替尼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少于护理前,护理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3)

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体,药物可分散在囊泡内介质中或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体是一种定向药物载体,可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2月~2016年2月住院50例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4年12月~2016年2月住院50例慢阻肺合并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56~89岁,平均年龄(72±9)岁;对照组25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57~98岁,平均年龄(70±7)岁。两组年龄、性别及发病后临床表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原学资料 对疑有真菌感染的患者送检血培养、痰、尿、粪、咽拭子、肺泡灌洗液、各种导管培养[2],全胸片或CT检查,找到或培养出真菌35例,经验性治疗(涂片及培养均阴性,经联合抗生素用药3 d后体温及临床症状无改善者)15例。临床上均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体温37.9℃~40.1℃。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包括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综合性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遵医嘱将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治疗,剂量由第1 d 10 mg/2次开始,第2 d 20 mg/2次,结合临床继续增加。患者在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治疗前予以地塞米松2~5 mg静脉注射,以减轻国产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不良反应,高频雾化时间15~20 min为宜[3]。

1.4疗效标准[4-5] ①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或减轻,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复查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无异常,复查胸片或胸部CT提示病灶消失或稳定,或者体温正常2 w;②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好转。

2 结果

治疗2 w后,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护理

3.1用药护理 两性霉素B脂质体见光易氧化分解,需现配现用,在配置时先用5% 葡萄糖注射液 5 ml溶解两性霉素B 25 mg,然后再加入雾化器中使用,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3.2不良反应护理 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过程中,患者可多次出现一过性的胸闷、气促、心悸、大汗、烦躁不安、心率加快等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高频雾化吸入,加大吸氧流量,取半坐卧位,安慰体贴患者,消除紧张情绪。饮食上应给予清淡合理的饮食,起到对肝脏的保护。同时患者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不适反应,及时调整至患者侧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并按医嘱进行药物的治疗。同时对血糖进行严密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胰岛素泵的使用量,并定时监测血糖4~6次/d。做好患者的血常规的监测,防止出现血液中毒的现象。

3.3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加之治疗费用较高,使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增加,对治疗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家属及患者积极沟通,缓解其不良的心理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4基础护理 指导患者漱口、擦净面部,以清除口腔内、面部残留的药液。同时指导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出粘附在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对于咳嗽无力者,护士应协助给予翻身、拍背、吸痰或使用排痰仪,借助外力的作用排出痰液;使用一次性雾化吸入器,并根据患者使用情况更换,防止交叉感染,用毕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再用[8-10]。

总之,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安全性较佳[6,7]。加强两性霉素B脂质体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期间护理,是提高雾化吸入的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武华,谷守娜,缪子敬.两性霉素B制剂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 2014,26(4):70-72.

[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7,11(46):960-966.

[3]彭春燕.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1,11:141-142.

[4]肖伟民,李伟强,毛晓连,等.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27例药物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11(17):133-134.

[5]朱建.\谈深部真菌感染的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2014(3):829-830.

[6]蓝莹,王海勤,姚敏.1例早老症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护理,2011,3(2):180-181.

[7]胡耐博.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2例并文献复习[J].上海医药,2014,8(15):28-30.

篇(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气流受限为特征,具不完全可逆性,为临床一种常见慢性炎性疾病类型,极易病发呼吸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护理质量有更高的要求[1]。本次选取相关病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与舒适护理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展开对比,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52-81岁,平均(64.7±13.6)岁,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均意识清除,沟通能力较好,排除其它可致呼吸衰竭的基础疾病或合并症。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呼吸内科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健康指导、对症支持等。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舒适心理护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使其感受到关爱,保持情绪稳定,有不安、焦虑等负性心理时,帮助做放松活动,或通过交谈、读报等形势转移注意力,促使心情改善。就室内设备、设施进行介绍,尽量降低仪器噪音,对报警声及时处理。就无创呼吸机的优势向患者介绍,指导面罩的应用,多用书写、表情沟通,增强患者安全感。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以典型案例和疾病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促使患者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提高遵医依从。

1.2.2 舒适生理护理 (1)面罩干预:就面罩安全性、方法、效果向患者讲解,提高配合成效,对面罩配带情况进行调整,使患者对吸氧的感觉尽快适应,设专人在通气早期陪伴,以使患者安全感增加,不良心理消除,促使呼吸规律,与呼吸机同步。(2)排痰干预:通气时,易使痰液较难排出,黏稠,气道出现阻塞。故需强调多饮水,以对痰液稀释,指导有效咳嗽方法,为痰液排出提供有利条件。面罩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取下,协助自主排痰,依据需要行雾化吸入[2]。(3)干预:患者在无创通气治疗时,需长期卧床,应取舒适,为呼吸道通畅提供条件,且定期帮助患者改变、翻身,做肢体活动。(4)饮食干预:指导患者进食高纤维、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碳酸饮料避免应用,并取微量元素和电解质适当补充[3]。(5)睡眠干预:保证环境舒适、安静,各项操作轻微,以免影响患者睡眠,睡前可给予患者背部按摩、温水泡脚。因呼吸困难出现睡眠障碍者,需取合适,应用解痉药物,做放松练习,以保证睡眠质量[4]。(6)不良反应护理:口咽干燥者,行气道湿化,伴有生活障碍者,加强口腔护理,做好并发症观察,伴腹胀者,呼吸方法需正确掌握,做到人机配合。受压部位皮肤加强保护,并及时对呼吸道内分泌物清除。头部治疗期间尽量抬高,取胃动力药应用,防范误吸事件发生。

1.2.3 社会舒适护理 患者多对病后与同事、亲友、家庭的关系维系存在顾虑,多有自责任心理,护理人员需取得社会和家庭各系统配合,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必要时社会可提供情感、经济上的支持,激发患者回归社会信心,增强幸福感和尊严感,以使生存质量提高。

1.2.4 精神舒适干预 对患者的信仰予以尊重,引导具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情绪保持愉快,为机体顺利康复提供强有力的条件。

1.3 指标观察 (1)生活质量:采用卡氏评分评估,100分:无主诉及客观症状,机体健康状况无异常;90分:症状轻微;80分:轻微病态或有症状,能正常活动,但略显吃力;70分:生活能自理,但无法正常活动。(2)观察PaO2、PaCO2干预前后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结果

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PaO2评分、PaCO2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干预前后卡氏评分比较 (x±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50 71.5±6.6 80.3±6.2*

对照组 50 71.8±7.4 74.3±8.3

注:*P

表2 治疗前后PaO2、PaCO2效果比较 (x±s,mmHg)

组别 PaO2

干预前 干预后 PaCO2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50) 61.5±15.5 72.5±13.9* 78.9±8.7 63.5±10.6*

对照组(n=50) 60.9±15.7 63.7±11,2 78.7±8.5 70.4±7.2

注:*P

3 讨论

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剧,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发人群显著增多,在应用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的同时,重视护理质量的改善对获得良好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舒适护理概念在1998年由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具个体性、创新性、有效性、整体性优势,以使患者在医护全程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为目标,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临床的具体体现[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加强心理舒适度干预,可帮助患者克服负性情绪,增强遵医依从。完善生理护理干预,可获取舒适,防范压疮形成、皮肤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重视饮食干预,可保证机体获得充足的营养,同时营造安静环境,使患者获得充足睡眠,对保障各项医护操作顺利进行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重视精神和社会干预,提高患者安全感,保障精神、社会层面获得满足,是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舒适护理,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症状消除,对保障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7-16.

[2] Cristiane ET,Silvia RV.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ay be useful in treating patients who fail weaning from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Crit Care,2008,12(2):R51.

篇(5)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是具有Ph染色体,即t(9;22)(q34;q11),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形成bcr/abl融合基因,90%患者在慢粒慢性期具有Ph染色体,极少数病人同时伴有附加异常[1]。妊娠合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染色体核型具有Ph染色体外还伴有附加异常,并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明显增高者,实属少见,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停经8个月,发现血象异常2月余,曾就诊多家医院,多次查血常规其结果:WBC(30.6~40.2)×109/L,Hb 120~180 g/L,BPC(300~330)×109/L。两次骨髓形态学检查,均示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杆分为主。红系增生良好,巨核细胞明显增多,血小板多见;NAP积分增高186~268分,皆诊断为感染骨髓象,慢粒不除外。病人经抗感染治疗后,WBC未见明显降低。于2006年11月26日患者入我院,查体:皮肤粘膜苍白,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疾病史,无服药史,无化学接触史。血常规:WBC 89.4×109/L,Hb 102g/L,BPC 370×109/L。外周血片分类:原粒0.01、早幼粒0.01、中幼粒0.20、晚幼粒0.24、杆状核0.26、分叶核0.14,嗜酸粒细胞0.03,嗜碱粒细胞0.04,淋巴细胞0.09,有核红细胞2个。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系0.8,红系0.18,淋巴细胞0.02。原始粒细胞0.06,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嗜酸、嗜碱粒细胞多见,全片见巨核细胞436个,血小板散在、成堆多见。碱性磷酸酶(NAP)染色:阳性率85%,积分268分。

染色体检查:无菌抽取患者骨髓液2~3 ml,接种1640培养基中[有核细胞终浓度为(1.0~2.0)×109/L],经24 h短期培养,收获、制片、G显带,分析30个中期分裂相,异常克隆按人类染色体国际命名法(ISCN)标准定义,其核型均为46,XX,t(9;22)(q34;q11),inv(1)。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该项检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检测),综合以上分析诊断为:妊娠合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 讨论

2.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易位分为标准易位和变异易位两种类型,标准易位即t(9;22),变异易位又分为简单型(即在22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之外的另一个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和复杂型(涉及9号、22号和第三个或更多个染色体之间的易位)。CML加速期(AP)和急变期(BP)发生附加染色体异常,指除了慢性期(CP)原有的Ph易位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染色体异常[2]。此患者在发病时即慢性期除具有Ph染色体外还同时伴有inv(1)附加异常,实属少见。 2.2 慢性白血病临床形态学诊断分型(类)分(病)期标准建议[3],通过Ph染色体阳性及bcr/abl融合基因,使CML区分为三型:典型(Ph+/bcr/abl+或Ph-/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非典型(Ph-/bcr/ab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和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3]。此患者Ph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诊断CGL成立。

2.3 CGL外周血象及形态学特点 白细胞数增高明显,多大于20×109/L,呈明显左移象,中晚幼粒细胞比值明显增高,嗜酸、嗜碱性细胞增高,血小板多大于100×109/L,95%的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NAP)降低或消失,骨髓象中红系增生受抑,有核红多小于10%。而aCML白细胞增高不明显,血小板小于150×109/L,常低于正常。1/3患者NAP积分增高,骨髓中有核红细胞比例大于15%,多数病例外周血和骨髓均有明显病态造血表现[3]。此患者在就诊我院之前,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行多次骨穿,有核细胞比例较高(每次皆大于15%),NAP积分增高,加之合并妊娠,而诊为感染骨髓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待排,没有确诊为CGL。这种特殊的表现,没有更进一步检查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单凭形态学诊断慢粒确有一定难度。而该病人NAP积分增高,骨髓中有核红细胞比值大于15%,是与妊娠有关,还是与染色体核型伴有inv(1)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很多早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身无任何不适的症状,只是通过健康查体等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偏高,此时病人肝脾肿大也不明显,单凭临床体征、外周血情况及骨髓象,只能高度怀疑慢粒白血病,很难早期明确诊断,但通过检查病人有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即可明确诊断,使病人能得到早期的有效治疗。

参考文献

篇(6)

(一)用人观念落后

目前,公共卫生机构用人观念落后,无法适应新环境下市场变化和人们生活需求。随着市场结构的不同,市场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公共卫生机构作为公共的服务单位,需要结合具体的市场环境来实施用人策略,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公共卫生机构,特别是地级公共卫生机构,由于观念落后导致用人效率不高,导致人力资源本身质量不过关,无法建设良好的团队,使得公共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无法发挥管理阶层应有的作用。

(二)管理体制落后

先进的管理体制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基础,它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规范管理操作,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公共卫生机构的整体效益。现阶段,很多公共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和漏洞,首先,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只是对普通员工的管理规则,而缺乏对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机制,同时对管理权限和范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使得管理工作混乱,管理效率低下。

(三)培训机制不合理

虽然很多公共卫生机构会对防治人员进行在岗培训或者岗前培训,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首先,培训内容不科学。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设备的更新,防治人员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量,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医疗卫生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但是很多公共卫生机构的培训内容是公共卫生机构规章制度的学习,对于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具体操作和应用则不够重视。其次,培训方式落后,大多数公共卫生机构选择的培训方式是课堂式的理论教学然后测试,缺乏实践性,培训效果不明显。

二、提高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理念,建立优秀领导团队

公共卫生机构管理体系中,优秀的领导团队非常重要,首先是机构领导的选择。机构领导是整个公共卫生机构领导的核心,公共卫生机构的发展、规划以及建设和机构领导自身素质具有直接关系。机构领导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则会促进公共卫生机构的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的运行效益。另外,优秀领导团队内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方向,领导团队内的每个成员都具有专业的水平和优秀的品格。

(二)注重发展,建立高效核心团队

公共卫生机构的核心团队是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的基础,为了提高公共卫生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培养和引进核心人才,建立核心团队。首先,公共卫生机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核心团队建立计划。然后反复论证计划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明确各个阶段的实施细则。其次,从现有的防治人员中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结合公共卫生机构发展目标对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高其公共卫生水平和能力。再次,制定相应的招聘计划,为公共卫生机构招聘新型人才,为核心团队输入新鲜血液和新的建设力量,扩大核心团队规模以及提高团队实力。

(三)深化建设,加强管理中间力量

管理阶层中的中间力量指的是中层的领导干部,他们是管理制度的主要执行者,是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和核心管理层的纽带,在公共卫生机构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中层干部是公共卫生机构领导层所下达任务的直接执行者,关系到任务的执行效果,所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对于增强公共卫生机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其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领导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层领导干部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道德品质。其次,在管理过程中,既要对他们的权利进行维护,也要对他们的权力进行限制,明确规定他们的工作范围,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科室主任的行为、责任和义务。

(四)加强培训,提高普通员工素质

普通的防治人员是公共卫生机构基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素质直接关系到公共卫生机构声誉和公共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所以提高普通防治人员素质修养以及专业水平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关键。首先,提高普通防治人员的责任心和自觉性,通过培训教育的形式来提高其思想觉悟,而且相应的管理人员也要做到自律,以身作则,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提高其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良好的业务能力是普通防治人员提升公共卫生机构形象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核心团队人员应该定期对普通防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再次,结合公共卫生机构发展目标和建设规划来制定培训计划,然后对培训计划进行讨论分析,保障计划的适用性,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培训。最后,建立晋升通道,为表现好,具有潜力的员工提供晋升的机会,鼓励员工积极向上,提高工作热情。

(五)完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良好的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根本要求。公共卫生机构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首先,公共卫生机构需要完善培训、考核、聘用和薪酬制度,这些制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分配。其中,培训机制的完善需要建立固定的培训时间、科学的培训模式以及合理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所需要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不同,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其次,公共卫生机构在考核和聘用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以及其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考虑。

三、实例分析

慢性病分非传染性和传染性疾病,在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要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以保证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是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是全市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主要设有慢性病防治科、健康与慢性病管理科、结核病防治科、性病防治科、麻风病防治科、皮肤性病门诊、肺部疾病门诊和四个专业检测实验室等科室,并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学科、结核病防治学科两个深圳市重点学科。开展防治项目近40项,其中慢性病流行病学监测、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结核病控制项目、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等已成为我市公共卫生服务的“品牌”。我中心同时是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同济公共卫生研究院,也是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南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广东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深圳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广东医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桂林医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并与欧盟(EU)、 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香港中文大学等开展合作项目。目前我中心正在进行改扩建,随着硬件、软件建设的不断提高,全市慢性病防治工作必将再上新台阶。

篇(7)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以研究者所在医院医联体的成员单位(包含4所二级医院和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分别对研究初始阶段、12个月、24个月中二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医生对护士满意度以及慢性病规范管理效果等进行对比,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的具体方法。

1.2研究方法

1.2.1敏感指标筛选

在研究的初期阶段建立专门的护理质量控制团队,成员包含各个医疗机构的护理团队专家和护士长,对医联体内部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基线调查,从人才培养、护理工作流程、基础设施、医院环境、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医院护理文化当中的人文精神[5]。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回顾、分析现状调查结果等,筛选敏感指标。

1.2.2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构建

①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护理管理理念与方法得到改变与更新。②在构建每项指标的基准时,需考虑各个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对存在差距的原因要进行分析,构建护理质量管控标准,合理安排质控结构。③医联体核心医院需要对体系内的医疗机构进行专门的护理指导,结合实际需求开展护理会诊、讨论病例、开设特色门诊,依托核心医院的护理委员会开展护理工作[67]。④医联体内的各医院定期召开总结会,将不同医疗机构关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情况及反馈意见等汇总起来。

1.3评判指标

医联体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效果评价指标以构建指标时数据为基线,比较基线、12个月、24个月指标数据差异。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由于护理行为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出院时可能还存在某种失能、病人死亡以及跌倒、坠床、管道滑脱、血液标本采集错误、给药错误以及由于护理查对失误导致的护理缺陷等情况。以1000例住院病人为基数进行比较。②医生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包含10个大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级标准,经过验证其信效度良好。总体满意=非常满意+满意。③慢性病规范管理率,从辖区内的慢性病病人档案中抽查年内已经接受管理的慢性病人数百分比,其中不规范标准如下:随访表不齐全或不符合标准;次数未达标;最后随访记录存在问题;以上情况出现1种即可判定为不规范[8],本次抽检标本数为60份;④慢性病病人的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问卷判断病人服药依从性,总分为8分,得分6分以下为依从性差,得分6分~8分以上为依从性中等,8分以上为依从性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阶段医联体内各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慢性病规范管理合格率比较

2.2不同阶段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向45名医生发放调查问卷,对其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调查,了解其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2.3不同阶段慢性病病人服药依从性

篇(8)

中国科学院提交的一项关于我国环境与健康的研究报告显示:75%的慢性病与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有关。80%以上的恶性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而中国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严峻,国民面临着雾霾、酸雨、自来水污染、食品安全无保障、辐射等威胁,这极大增加了中国慢性病与癌症的发病率。

华裔科学家李薇博士从事药学研究十多年,见过很多中国家庭饱受慢性病的困扰,这些痛心的经历让她将改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视作自己的使命。2002年,李薇博士与瑞士serolab sa实验室医疗团队共同参与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的研发。该实验室于1958年成立于瑞士洛桑,近60年来始终专注于单抗活细胞的研究,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多样性的研究,并成功发现了人体免疫组库中的1000多项指标的针对性抗体,积累了超过26000个遗传基因数据,构建起不同人种的免疫系统多样性数据库,更研发出了一系列免疫抗体,如用于糖尿病、高血压、失眠、便秘、皮肤病等的栓剂、针剂、滴剂、口服及外用产品等,并已获得瑞士联邦医药认证,近60年临床应用无一副作用,被业内誉为生命科技领域的灵魂实验室。

研究交流中,李薇博士认识到中国在疾病预防干预检测与定位上与西方存在较大差距,那么是否可以沿用serolabsa实验室的技术和经验,从细胞和基因层面分析病因和病灶,从而制订适合亚洲人的精准治疗方案?

服务中国造福国人

基于以上认识,李薇博士开始了针对亚洲人的环境与体质的研究,并于2007年回到中国创立了洛伊克巴德年轻化a业集团,与瑞士serolab sa实验室展开长期深入的合作。并且和她的团队坚持多年如一日地反复奔波在一线临床和配伍之间,通过精密仪器对亚洲人的1000多项基因数据进行监测,并上传至瑞士云端数据库与瑞士serolab sa实验室数十年来积累的数据库做对比,将东方人基因与慢性病病理数据与西方医学病理数据系统对接,获得了符合亚洲人体质的重大医学突破。

“比如东北沈阳甲状腺病发病率与饮食水土基因有关系,实验室会针对东北地区制订一套调控和改善治疗的方案;而西南地区潮湿,所以风湿的发病率较高,我们将据此制订另一套精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我们会使用瑞士检测仪器对客人进行从全项医学检测到神经检测到细胞深层检测到能量磁场检测再到基因检测的全项体检,从生命表征递进深入至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基因,多维解析人的身体状况,相比常规医院的临床检测可提早3~5年发现潜藏在你身体中的“易病变细胞”和“疾病易感基因”,形成可视化数据化的智能预警报告。同时经过中瑞专家的联合会诊,更结合能量医学、营养医学知识,向客户出具系统的私人健康管理方案。

经过9年的临床实践,基于实验室的世界先进生物制剂提取技术,serolab sa实验室和洛伊克巴德共同研发出了一系列适用于亚洲人的普发型慢性病的病理配方及干预体系,可针对人体九大系统进行调控,对中国当前高发的高血压、糖尿病、抑郁失眠等慢性病均有显著效果。

“洛伊克巴德所使用的设备、技术和产品都经过了欧盟认证,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安全有效的医学管理干预体系”李薇博士解释道。

医学界最时尚的引领者

篇(9)

[中图分类号] R75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4(a)-008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earby clinical effect of oral levocetirizine dihydrochloride tablet combined with 0.05% fluticasone propionate cream for external use treating chronic eczema. 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chronic ecze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oral levocetirizine dihydrochloride tablet 5 mg,1 time a day combined with 0.05% fluticasone propionate cream for external use) and the control group (only 0.05% fluticasone propionate cream for external use),the course was all 4 weeks.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51.3% while it was 28.2%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Key words] Chronic eczema;Levocetirizine dihydrochloride tablet;0.05% fluticasone propionate cream

湿疹是常见的炎性反应性皮肤病,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临床常以多形性及对称性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弥漫性,有渗出糜烂倾向,慢性者有浸润肥厚及不同程度的苔藓化,瘙痒剧烈、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2012年7月-2013年9月采用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39例慢性湿疹患者,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其中,治疗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18~62岁,病程10个月~10年,皮损分布情况:头面部5例,躯干部16例,四肢部位16例,会2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7 例;年龄21~65岁,病程12个月~10年,皮损分布情况:头面部4例,躯干部17例,四肢部位15例,会3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中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

1.3 入选标准

78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慢性湿疹的诊断;病程>6个月;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

1.4 排除标准

孕妇、哺乳期妇女;年龄

1.5 方法

治疗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瑞士UCB Farchim S.A.,国药准字H20050520)5 mg,1次/d,联合外用0.05%的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葛兰素史克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107),每日早、晚各1次,以薄层涂于患处,并缓和地摩擦。对照组:外用0.05%的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每日早、晚各1次,以薄层涂于患处,并缓和地摩擦。总疗程共4周。

1.6 疗效评价

临床观察指标包括瘙痒、疼痛、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斑块、鳞屑、浸润、皲裂、肥厚、苔藓样变、色素异常等。临床疗效以患者的自觉症状、皮损面积或皮疹数目减少百分数进行综合评价。皮损消退百分数=(治疗前皮损面积或皮疹数目-治疗后皮损面积或皮疹数目)/治疗前皮损面积或皮疹数目×100%。临床疗效判定:治愈为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皮损消退≥95%;显效为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60%~94%;好转为自觉症状稍减轻,皮损消退20%~59%;无效为自觉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皮损消退≤19%。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3-4]。用药后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7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3%、2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组有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第2周和第3周出现轻微口干症状,未经特殊处理,症状于治疗结束后自动缓解并消失,且均不需要停药或减量。

3 讨论

慢性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暗红斑基础上的丘疹、鳞屑、抓痕,局部皮肤浸润肥厚及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粗糙等,具有瘙痒剧烈、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的特点[5]。有研究显示,湿疹的病理生理变化可能为Th1/Th2 的动态平衡紊乱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异常[6]。

目前,慢性湿疹的治疗仍主要采用外用糖皮质激素,但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其疗效随着时间而逐渐降低,在治疗的同时,还易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激素依赖性皮炎、停药后皮损加重、毛细血管扩张、多毛、局部皮肤萎缩等[7]。联合用药既可起到快速抗炎、抗过敏、止痒、控制皮损的作用,也可减少外用激素的剂量及缩短激素的使用时间,减轻因长期反复外用糖皮质激素出现的不良反应。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独特抗组胺作用的药物,作用快速、持久、高效且具有高度选择性。临床研究表明,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可特异性地拮抗H1 受体和抑制变态反应相关的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发挥抗过敏和广泛抗炎作用;而且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很少有嗜睡作用和抗胆碱能作用[8-9]。

丙酸氟替卡松是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化学结构上修饰产生的一种强效糖皮质激素,其亲脂性大大增强,外用时能与人体皮肤组织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很好地结合,其对糖皮质激素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而与盐皮质激素、孕激素及雌激素受体几乎无亲和性,其具有抗过敏、止痒、收缩血管的作用以及独特的靶向抗感染作用[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的总有效率为51.3%,而单纯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的总有效率为28.2%,前者治疗慢性湿疹的近期临床效果较好,这是由于治疗组通过盐酸左西替利嗪特异性拮抗慢性湿疹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和Th1/Th2 的动态平衡紊乱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异常等作用;丙酸氟替卡松局部外用发挥高效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强大的亲脂性使其有选择性地拮抗湿疹引起的局部迟发型变态反应,减轻因变态反应引起的瘙痒症状,两者共同作用发挥高效抗过敏、止痒、收缩血管以及独特的靶向抗感染作用,减轻慢性湿疹迟发型变态反应和Th1/Th2 的动态平衡紊乱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引起的剧烈瘙痒,从而减轻因搔抓引起的皮肤浸润肥厚及不同程度的苔藓化,因此,在用药4周后观察到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差别。

综上所述,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比单纯外用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的近期临床效果好,可减少外用激素的用量,副作用少,是临床治疗慢性湿疹较好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李国英.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湿疹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1110.

[3] 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3.

[4] 赵玮.奥深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湿疹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76-77..

[5]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6] Chai SK,Nga NN,Checkoway H,et parison of local risk factors for children′s atopic symptoms in Hanoi,Vietnam[J].Allergy,2004,59(6):637-644.

[7] 吴志华.皮肤科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8] Triggiani M,Giannattasio G,Balestrieri B,et al.Differential modulation of mediator release from human basophils and mast cells by mizolastine[J].Clin Exp Allergy,2004, 34(2):241-249.

[9] 王侠生.优泽TM――左西替利嗪[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4):267-268.

[10] 吴志坚.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4):245.

篇(10)

二、卫生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一)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率,还能减轻档案管理者的劳动量,并且能使医疗卫生机构的档案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与合理管理。第二,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就能查阅相关档案信息,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纸质档案的损坏、遗失问题。第三,档案信息化能够为档案配上声音、图像等,使档案的展示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能够为档案调阅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保证

管理者在做决策前需要综合分析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信息,只有保证信息的完整、可靠,才能制定出正确、合理的政策。档案管理信息化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电子档案可以在计算机上随时查阅,而且信息齐全,一般不会出现信息错误和丢失的情况,从而能够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保证。第二,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能够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保证。

三、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进展

(一)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包含了个人健康档案、家庭档案、个人健康信息、就诊记录和健康管理等信息,记录了疾病发现、诊疗、康复全过程,实现了对居民个性化的连续、动态、全程健康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改变了以往居民健康信息的纸质、静态的状况,实现了居民所有健康相关信息一点(源)采集,多点共享,综合利用。只要简单地刷一次卡就可以完成档案记录,既往的就诊记录和随访记录都能方便、快捷地得到利用,有利于医务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个性化管理,使治疗针对性更加明显,时效性更加突出。居民使用网上健康查询、网上预约和健康管理咨询等服务,从过去医生主导向与病人互动的模式转变,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提高了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公共卫生业务贯穿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是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医防结合的慢性病管理

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了医防结合“三位一体”的慢性病全程健康管理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慢性病患者的筛查、诊断、常规治疗、随访等工作,综合医院开展慢性病患者的诊断和救治,专业机构制定计划、实施、质控、督导和评估,三方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社区和综合医院建立了疾病复查、疑难重症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和流程。慢性病病人的随访、就诊记录、检验报告和用药溯源自动同步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真实可靠,医生能够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估和预警。对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开展健康教育、危险因素监测、定期随访、并发症防控等工作,显著提高了患者管理数量和管理效率。

(三)医教结合的学生管理

基于?W生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了医教结合的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实行“一校一医”的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学校发放机构卡,全科医生发放医生绩效卡。全科医生负责学生基本信息建档、维护、疾病监测、健康处方管理的全程跟踪,及时掌握校园内学生的健康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疾病的干预与处置。建立一人一档的学生健康档案,为辖区内所有中小学生发放健康卡,健康卡与学生医保卡、学籍卡信息绑定。利用每年的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记录学生的健康状况与健康素养情况,同时做好学生的健康档案与早年的儿童保健和后期的成人健康档案衔接。

四、推进卫生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在当前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想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卫生系统就必须对当前的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实现档案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卫生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实施与发展。在卫生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对档案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系统管理,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并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与保存,以此来促进卫生系统档案管理更有逻辑性与专业性,促进卫生系统档案资料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二)培养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目前,卫生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性、综合性的人才。由于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复杂,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卫生系统要引进一批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且他们必须要熟悉掌握各部门的档案管理条例、职能分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基础,以此来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的管理团队,更好地为群众进行服务。

(三)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现各单位档案室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普及应用,从而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第一,我国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卫生医疗档案信息网络,并利用政务网对其进行辅助,来建立市与县级档案网络之间的联系。第二,对档案管理软件进行规范与统一,从而可以有效保障档案数字信息数据的规范、标准、统一与长期使用性。第三,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积极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设。在当前实际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卫生系统必须引进先进的办公设施和网络技术,实现卫生系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最大化地发挥现代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此来实现卫生系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措施

上一篇: 母婴保健的意义 下一篇: 古典主义美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