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汇总十篇

时间:2023-11-30 10:17: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评估项目

篇(1)

新生儿娩出后,从子宫内生活转到外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易患各种疾病,而且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新生儿早期是由宫内过渡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也是生命的最脆弱时期。因此,新生儿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时期,尤其是出生后第1周最为重要。

保健要点

保暖胎儿在母亲体内如同生活在温水浴中,其体温比母亲体温略高0.5℃,无需自身调节体温。娩出后第1分钟,由于蒸发失热,体表温度会下降3~4℃。生后最初几个小时内,体温仍有下降趋势,而且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若体温(直肠温度)降至

保暖措施新生儿居室的温度宜保持在18~24℃,湿度保持在50%~60%。冬季环境温度过低可使新生儿体温不升,体温过低可影响代谢和血液循环,故强调保暖。夏季环境温度若过高,衣被过厚及包裹过紧,又易引起发热。因此,要随着气温的高低,随时调节环境温度和衣被包裹。保持室内卫生,空气新鲜,每日应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

喂养指导母亲需哺乳,喂奶的时间和次数以婴儿需要为准,一昼夜不应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增高,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比例也随之增高。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无危害性的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在生后第1周末,持续时间可达3周~3个月。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婴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吃奶均正常,无疾病表现。如果遇到新生儿黄疸较重、持续10~14 天不见消退,排除疾病因素,可暂停喂母乳24~48小时。若停喂母乳后新生儿黄疸程度减轻,则可排除病理性黄疸,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在试验性停喂母乳期间,母亲要坚持每3小时左右挤1次奶,以保持泌乳。挤出的母乳可经过56℃、15分钟加热后再哺喂婴儿,或以配方奶或鲜奶代之。经以上处理黄疸未见减轻者,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护理

新生儿衣服用柔软的棉布制作,要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易穿易脱,干燥清洁,冬衣要能保暖。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布做成,勤换勤洗,以防红臀。婴儿包裹不宜过紧,更不宜用带子捆绑,最好使两腿自由伸屈。

脐带剪断后残端用碘酊处理,要防止沾水或污染。近年来采用脐带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皮肤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大便后用温水洗臀部,要常洗澡。脐带未脱落时,洗澡不要弄湿脐带,可用75%的乙醇擦拭其根部,预防脐部感染。尿布、衣服最好选用纯棉制品,湿后要及时更换。如发现红臀或颈部、腋下、腹股沟部皮肤潮红时,指导家长用鞣酸软膏或消毒的植物油等涂抹。

最好经常变换,不要长时间的仰卧。俯卧位对呼吸功能有益,但俯卧位时要用平板床,不要用枕头。

预防感染新生儿期尽量减少亲友探望,避免交叉感染。凡患有皮肤病、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及其他传染病者,不能接触新生儿。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母亲或家人,接触新生儿时要先戴口罩和洗手,不要对着新生儿咳嗽。必要时,母亲可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消毒后喂婴儿。新生儿的一切用具要经常煮沸消毒。洗脸与洗臀部的毛巾要分开。宣传不给新生儿挤,不擦口腔,不擦马牙,以防乳腺炎和口腔感染。医生要提醒家长不要随便自行给新生儿用药,有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治疗。此外,出生后24小时以内要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感知觉刺激新生儿生后即有看和听的能力,味觉和嗅觉发育已经比较好,皮肤感觉在额头、眼周、手和脚心相对比较敏感。因此,出生后就应该对新生儿进行感知觉刺激,例如对他说话、唱歌、微笑,吸引他的目光追随,抚摸他全身的皮肤。

筛查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某些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在新生儿出生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易漏诊。因此,需要在新生儿期进行筛查。筛查的目的是要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筛查的内容,目前,我国的新生儿筛查项目一般包括听力筛查和苯丙酮尿症及甲状腺低下症筛查三项。若能尽早发现听力问题,可以及早进行康复训练,避免严重聋哑儿的发生。早期发现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低下,可以通过及时的治疗避免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

保健措施

家庭访视进行正常新生儿家庭访视。家庭访视能够早期发现异常或疾病,早期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新生儿发生疾病或死亡。

要求全科医生应对本社区或本团队管辖的新生儿及临时居住在本地的新生儿进行访视;高危新生儿访视应由儿保医生协助完成。首次访视前应建立访视卡;每次访视后应将结果记录在“访视卡”中。给新生儿体检前应清洗双手,并应按照程序全面检查新生儿。出生7天以内的新生儿称为早期新生儿,此阶段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喂养和护理不当都可能造成疾病发生,甚至死亡,应确保对这个时期的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并特别注意检查新生儿的情况。

访视时间和次数①对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3次家庭访视。首次访视在出生后3天或出院后3天以内进行,第2次访视在出生后14天进行,第3次访视(满月访)在出生后28天进行。②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多胎、出生窒息、产伤、先天畸形并影响生活能力等高危新生儿,得到报告后尽量在出院当天访视,并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增加访视次数。③对体重

设备要求儿访视时,建议最好有以下设备:体温计、体重秤、听诊器、腕表、皮尺、手电筒、消毒压舌板、75%酒精、消毒棉棍、新生儿访视卡、笔。

内容询问和查看分娩记录,了解新生儿喂养、大小便、睡眠、患病及预防接种等情况健康状况。了解出生时孕周、出生体重、有无窒息和产伤等情况。新生儿体格健检查称体重(满月访时)、量体温、计数1分钟呼吸次数,观察精神状态、吸吮、哭声,检查全身各部,重点是囟门、皮肤、眼、耳、口腔、脐部和臀部。

注意检查时不过多暴露新生儿,接触新生儿前清洁双手。

篇(2)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3-0346-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为寻求更科学的护理方法,我们对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方法进行改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79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对照组,同年4月分娩的76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实验组。两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后即与母亲同室,接受当班护士的常规健康宣教,每日由护士定时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沐浴、脐部护理、喂养、更换尿布、衣物等;同时让家属接受护士在尿布更换、喂养等方面的统一指导。实验组改变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当天,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迎接产妇和新生儿,祝贺产妇的生产,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协助产妇角色转化。根据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实施新生儿相关护理,让家属参与,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由专业护士介绍并演示新生儿一般护理知识和技能,每日由同一专业护士对新生儿护理进行评估。对不正确处予以指出,循序渐进,反复指导。新生儿出生第三天,让自理能力基本恢复的产妇协同家属为新生儿换尿布、衣物、喂养等,根据家属及产妇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中。出院时对两组家属和产妇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及家属基本情况、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共5个项目,每个项目含5个子项目)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判定标准:(1)在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每个项目中能正确回答或示范4个子项目及以上者为掌握,2~3个子项目为基本掌握,1个及以下为未掌握。(2)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综合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方法:满意度用百分率,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实验组76例中有75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98.68%,而对照组79例中仅有65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82.22%。

2.2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1。

3讨论

3.1改良式护理方法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促进母性角色达成:母性角色达成[1]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和发展的过程,母亲在此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母亲需要有照顾孩子的能力,对母性角色感到快乐和满足。分娩本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但住院环境使产妇进入患者角色,特别是传统的护理模式,新生儿护理绝大部分由护士承担,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不利于母性角色之获得。改良式护理分娩后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开始2天由护士和家属承担新生儿日常护理,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产后第三天产妇对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直观认识,同时产妇自理能力基本恢复后,可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让产妇协同家属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如尿布的更换等,母亲通过一连串的触摸而认同婴儿,而且这种温柔和体贴的感觉是建立母子关系不可缺乏的要素。与孩子肌肤的接触有利于感情的建立,顺利完成角色适应。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c)-0113-03

所谓风险管理就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处理、监控,并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1]。产科是高风险科室,母婴同室护理中存在许多风险[2]。因此加强产科风险管理,是提高产科护理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及2010~2013年在本院出生并入母婴同室的3491、35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新风险管理制度对母婴同室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本院出生并入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共3580例作为观察组,胎龄35~43周,体重2230~4650 g,新生儿Apgar评分5~10分,平均(8.6±1.1)分;母亲年龄21~35岁,平均(26.9±5.5)岁;所有新生儿均未见明显异常,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硬肿症等疾病。另外,选择2006~2009年在本院出生并入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共3491例作为对照组,胎龄35~42周,体重2201~4721 g;新生儿Apgar评分4~10分,平均(8.5±1.6)分;母亲年龄21~37岁,平均(27.3±6.1)岁。两组研究对象在胎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风险管理方法

对照组仅行院内常规风险管理制度,观察组则实施新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1.2.1 规范新生儿入室的评估 ①核对身份标识:在其手腕及脚腕佩带床号,并对姓名、出生年月、体重等项目进行核对,防止治疗护理时出现换错婴儿等事故的发生。②新生儿出生时情况的评估:如出生Apgar评分的评估情况,对Apgar评分

1.2.2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认知程度的评估 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在出生后放在母亲身边,喂奶及更换尿布等基本护理由产妇或家属完成,评估其对婴儿喂养方式的知晓能力,对更换尿布的技巧,睡眠方式与周期,对婴儿一般情况的观察等护理水平,有利于做好护理指导,预防新生儿臀红、窒息及家属焦虑等情况的发生。

1.2.3 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①新生儿异常情况的护理: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异常、口吐白沫等情况的新生儿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新生儿出生24 h无大小便时应引起重视;新生儿出现呛奶时,俯卧拍背,引出口腔残留奶,必要时吸氧吸痰,转新生儿科观察;对于重度黄疸不转新生儿科的婴儿,应严密观察有无拒乳、抽搐情况;新生儿头皮血肿者应静卧3 d,观察血肿变化及新生儿的反应情况,告知家属勿按摩、碰撞局部等;新生儿红斑应请皮肤科会诊。②落实护理巡视制度:新生儿出生24 h内每小时巡视1次,24 h后每2小时巡视1次,有异常情况者加强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反应、呼吸、哺乳、呕吐及大小便等情况,同时督促及指导母乳喂养,告知母亲发现异常及时呼叫,呼叫后护士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患者床边,防止新生儿发生呕吐、窒息。③落实告知制度,做好健康宣教:告知与宣教是辅相成的,新生儿入母婴同室时,须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知识及注意事项,并由产妇或家属在入院须知上签字;针对产妇及家属的护理能力做好护理指导,告知新生儿应单独睡小床,每次喂母乳后竖抱,轻拍婴儿的背部,头侧卧位睡,防止呕吐、窒息;在新生儿沐浴前后须认真查对,避免出现新生儿错抱现象;在母婴分开时防止婴儿被盗。④制订安全防范流程及护理工作指引:查找工作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环节,制订工作流程及护理工作指引,如新生儿转入转出流程、疫苗接种流程、探视指引等,防止隐患发生。⑤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化、质控化:在法制社会里,医疗护理记录成为医疗官司的证据记录[3];随着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的日愈增高,要求各种文件书写应及时、全面、准确,防止因书写记录导致医疗护理纠纷及事故的发生,降低风险的发生;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化、质控化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如实记录新生儿的护理变化,尽量避免遗漏、错写、涂改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书写能力[4-5]。

1.2.4 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 强调第1次就把事情做好,针对每一步进行事先预测和实时监控[6],为消除或减少母婴同室的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进行隐患评估与自我考核,从而获得持久的进步。

1.2.5 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 及时通报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等;注重培养护士的个人修养和“慎独”能力,加强培训、考核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制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7]。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包括误吸、病理性黄疸、脐部感染、低血糖及猝死等;记录母婴同室中的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制订满意度调查表,以100分计,于产妇出院前发放并由产妇及家属自主填写,全数回收后实施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入母婴同室后的院内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明显减少,且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母婴同室虽然对母婴有利,但也加大了护理管理的风险。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一切有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8]。爱婴区护士务必要有防范风险意识、能预见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作为管理者,应做好以下几点:①要做好人力资源调配,科学排班,职责明确,医护紧密配合,层级清晰,发挥传帮带的效果。有资料显示,医疗护理差错事故最容易发生在夜间、午间以及交接班期间[9],因此,应做好这些薄弱环节的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加强巡视,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发生。产科应根据其特点,在生育高峰期实行弹性排班制,增加工作人员的力量[10]。②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护士长参与与组织制订护理工作流程,降低安全隐患。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操作常规,并将告知制度贯穿于护理的各个环节,以提高产妇及家属的警惕性,对各种不安全事件起到防范作用。③加强护理人员基本理论学习,熟练掌握新生儿正常的生理特点及特殊生理表现、早产儿生理特点及护理、新生儿相关的疾病知识等,以提高自身水平,更好地应对新生儿出现病情变化的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1] 赖兰萍,邹晓清.实施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杂志,2004,21(3):77-78.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92-994.

[3] 闫桂环.从护理记录的缺陷看举证倒置存在的隐患[J].护理研究,2003,17(7):789-790.

[4] 徐耀凤,李运风.护理记录规范管理[J].护理研究,2003, 17(10):1157-1159.

[5] 蒋苏月.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记录的缺陷及防范对策[J].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110.

[6] 杜合英,谢卫珊,李美清.“零缺陷”服务管理理念在小儿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6,5(5):64.

[7] 魏革,胡玲,林华,等.术中护理记录与“举证责任倒置”的新思维[J].护理杂志,2004,21(2):71-72.

[8] 李晓惠,周晓晴.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7.

篇(4)

新生儿评分又称阿氏评分,是检查宝宝身体状况的标准评估方法,也是宝宝出生后接受的第一次检查,一般在出生后立刻进行。

检测时间:出生后1分钟、5分钟和10分钟分别评估。

1皮肤颜色。全身皮肤红润为2分;手脚末稍呈青紫色,躯干红为1分;全身呈青紫色为0分。

2心率。心跳有力,每分钟超过100次为2分;心跳微弱小于100次/分钟为1分;听不到心音为0分。

3刺激后反应。哭、反应灵敏为2分:痛苦表情为1分;刺激无反应为0分。

4肌张力。如果婴儿活跃程度正常、肌张力正常,打2分:如果只有手脚略微弯曲、肌张力低下打1分;如果婴儿松软打0分。

5呼吸。呼吸良好、哭声响亮为2分;呼吸微弱、不规则、哭声低为1分;没有呼吸为0分。

Tip:阿氏评分仅为医护人员提供医学参考。通常来说,阿氏评分在8-10分为好;评分7分及以下的新生儿为轻度窒息,轻度窒息的新生儿一般经清理呼吸道、吸氧等措施后会很快好转:评分很低在3分及以下为重度窒息。

出生后体检

新生婴儿出生之后,除了新生儿评分,还将接受一项全身的常规体格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有体重、身高等的测量,以及基本的生命体征测试。

检查项目:

1外表。宝宝诞生后,助产士首先会察看宝宝的外貌是否正常、皮肤颜色是否红润,有没有青紫,呼吸是否顺畅、是否有可能吸入胎便等等。

2心肺功能。新生宝宝接受清洁及保暖工作后,护理人员将为宝宝测量心跳。

3头围。出生时,足月婴儿的头围大约是3-4cm。

4胸围。一般头围比胸围约大出12cm。

5体重。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2500―4000g。如果出生时体重低于2800g称之为“低体重儿”;高于4000g者称之为“巨大儿”。

6内科检查。新生儿科医生会对宝宝做全面的体检:观察外貌、面容、面色、神志、反应、精神状态、姿势及呼吸节律,并对心肺听诊,了解是否有心脏杂音、肺部音等异常;听听腹部,检查肠功能是否正常;看看脑袋上有没有鼓包。除此之外,医生还会检查宝宝是否存在颚裂、锁骨骨折、胎记、髋部脱臼以及和外生殖器等情况。

7反射。新生儿期存在许多特殊反射,它是大脑皮层没有发育成熟的暂时表现,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尽管反射消失的时间有个体差异,但长期缺失、不对称或持续存在都应视为异常。宝宝出生后医护会检查他的反射能力。

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新生儿期很重要的检查,被列为早期筛查的疾病一般都是早期症状不明显并且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的疾病,如果及早发现进行医疗干预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脑损伤,避免智能障碍。目前我国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主要为四种疾病的检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四种,早期排查有较高的确诊率。

检查时间:出生后72小时――1周内。

检查方式:婴儿足跟部取血样5滴。

检查费用:100元/套,包括四种疾病的筛查检查流程。

1告知。对婴儿疾病的筛查预先通知父母。通常在孕妇入院时,医院就会发一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告知单,孕妇同意签字后交给医护人员。

2抽取血样。宝宝出生72小时后,医护人员会到新生宝宝的床前抽血样,抽取血样的位置一般是足跟,抽取5滴血样基本就完成;如果住院时间比较短,在3天之内就已经出院,那么要在1周之内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

3血样编号。抽取的血样被逐登记、编号。

4发送血样。血样通过邮局被发送到指定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

5检测结果。检测结果通常在在3-4周时发出,不过通常只有检测结果为阳性或者怀疑阳性的家长才会收到通知,一般在1个月内没有收到通知,则表明检测合格,不用担心。

6复检。如果收到了阳性的检测结果,家长应该在第二天到1周内带宝宝到指定医院进行复检,如果检测结果仍旧是阳性,则需要治疗。

知识链接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又被称为“呆小病”,是由于甲状腺先天性的发育异常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患儿生长缓慢,智力落后。一般在出生时没有明显症状,不太容易被发现,在我国发病率为1:3600。这种患儿进行甲状腺素的替代补充疗法,如果出生后立即治疗,可以避免智力障碍的发生,治疗得越晚,对智力的影响就越大。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遗传病,患儿体内带有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致病基因从而发病,得了这种病的宝宝因为体内缺少一种酶而导致智力低下,有些还会有抽搐、瘫痪等一系列症状,大多在出生3个月时开始症状,我国发病率为1:11000。治疗越晚,对宝宝的智力影响越大。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俗称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症。患儿如果食用了蚕豆等食品或者某些药物后会诱发急性血管内溶血,引起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我国发病率约为0.2%―4.48%。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是一种先天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肾上腺皮质某种酶缺陷导致体内雄激素水平异常增高,患病的孩子如果是女性则表现为男性化,男孩子则假性性早熟、身材明显矮小,有生育障碍,发病率约为1:13000左右,男孩子的发病率更高,是女孩子的两倍。

听力筛查

听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先天性的耳蜗发育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环,新生儿早期的听力筛查可以检查出宝宝先天性耳蜗的发育情况。

检查时间:出生后72小时左右,如果顺产,新生宝宝出院较早,也可以提前到出生后的第二天做检测。

检查费用:40元/次。

准备工作:将宝宝哄睡,保持安静状态。

检查流程:

1耳塞测试 医护人员将专业的听力筛查耳塞放进新生宝宝的耳朵里,专业器械将会发送不同频率的声波来测试宝宝的反应并自动进行记录。

2检测结果 第一次测试中,一般有10%―20%的新生儿测试结果为阳性,不过这并不说明宝宝就一定存在着听力问题。由于新生儿的外耳道内可能存留较多羊水、血性物等,这些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所以还需要做第二次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基本可以放心,一般假阴性的概率非常低。

3复检 复检的时间在42天左右,测试方式与前一次相同,通常在这次检测中仍然大约有10%的新生儿会得到阳性的结果,需要第三次检测,第三次检测的时间在宝宝3个月左右,到专门的听力中心进行检测。

42天体检

宝宝出生后42天妈妈需要带宝宝做一次全面的体检,这一次体检是母婴同检,妈妈通过检查了解产后的恢复情况,例如子宫的复日状况,会阴的伤口或者腹部伤口的情况,如果是哺乳妈妈,检查也是其中项;宝宝的检点在于生长发育,所以身高、体重、头围、胸围都是其中的必查项。

检查时间:出生后42天。

检查费用:挂号费+检查费+诊疗费,通常在30元左右,根据医院级别的不同上下会有出入。

检查项目:

1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

2检查心肺功能,为宝宝测量心跳,察看呼吸情况。

3让宝宝躺下,检查髋关节是否有先天脱臼或异常。

4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做评估,在正常发育指标之外的,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针对性体检

宝宝的出生体格检测并不仅仅限于常规几次,如果新妈妈在产前出现异常状况,宝宝出生后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检查;正常分娩的宝宝出院回家后,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也应该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检查。

需要针对体检的状况:

1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容易继发妈妈宫内感染,破膜时间越长,宫内感染可能性越大,破膜48小时分娩的,感染率可达5%―20%,如果宝宝吸入了感染的羊水,就可能引起肺炎和宫内窘迫,出生后则可发生新生儿感染;另外胎膜早破还是早产的主要因素,早产的宝宝常常发育不够成熟,容易夭折。所以如果孕妈妈出现胎膜早破现象,宝宝出生后一定要进行针对,性的检查,进行特别护理。

2早产儿 通常我们所说的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小于259天)的婴儿。早产儿由于没有到预定的出生时间,他们体内器官发育不成熟,体质比较弱,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相对差些,在喂养和护理时需要特殊照顾,因此针对早产的宝宝会有一些针对性的体检和随访。

篇(5)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产妇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母乳喂养教育成功之基础,健康教育在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目标能否达到以及如何评价健康教育工作是护理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2]。回顾近年来产后康复指导与母乳喂养教育进行综述,旨在为护士选择适宜的健康教育模式,帮助产妇早日康复,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提供参考依据。

产后检查

产后访视和产后健康检查:查看产妇的生命体征,如神志、体温、脉搏、血压是否正常;子宫收缩情况;恶露的量、性质及气味;会阴伤口愈合情况;、乳汁的量,了解哺乳次数、姿势;大小便是否通畅以及产妇的饮食休息情况等。察看新生儿精神、睡眠、心肺、体温、体重;眼、口腔、皮肤有无异常以及黄疸情况;脐带是否干燥脱落;大小便有无异常等。

评估产妇及新生儿的精神与心理状况

通过产后访视,进一步了解产妇对产后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新生儿喂养、早期教育、日常护理、母乳喂养实行情况以及产后饮食、个人卫生、性生活、乳腺炎防治知识等。此外,宫世英等曾做临床调查[3],发现有哺乳障碍的人占总人数的24%,其中,心理障碍因素71%;产后妇女由于体内激素的改变,常发生产后抑郁症[4],产后心境不良将影响母亲乳汁的分泌,从而影响到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查看新生婴儿全身状况,了解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哭闹、吸吮困难,体格发育、黄疸是母乳性还是病理性以及起始时间、脐带残端是否血、有无红臀等来评估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存在哪方面的护理缺陷和潜在护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护理技术支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有报道称:婴儿的生长发育是否良好取决于其父母的养育行为[5],母乳是世卫组织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的6个月内婴儿最佳喂养食品,母乳喂养能否较好地实行取决于访视人员的正确指导和督促。也有报道称:早开奶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对胃肠喂养有更好的耐受性,胃肠功能成熟更快[6],由于此类婴儿不能耐受经口喂养而需管饲,因而有学者主张通过胃管间歇性和持续性喂养[7];对于极低体重早产儿,宋永红等则改变NICU照顾方式[8],减少不良环境刺激,预先评估极低体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发育支持护理,促进极低体重出生儿的发育。另有报道称:造成意外伤害的直接原因与新生儿母亲安全防范知识薄弱有密接联系[9],说明健康教育不到位,没有针对性,或其母亲文化水平偏低,接受知识能力较差等原因,因此应加强对其母亲安全育儿教育工作,防范于未然。

制定产后健康教育和技能指导计划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获得产后知识、学习育婴操作技术、改变个人的心理和情感状态等。制定健康教育目标是通过健康教育后,使产妇思想、情感以及行为表现在限定时间内达到教育目的。

健康教育方法有20余种,最主要的有语言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和电化教育4种[10],我国健康教育以前3种方法为主。在教育形式上,目前国内外采取的健康教育形式分集体、小组和单人3种形式,或分集体和单人2种[11]。陈朝红等做过临床调查[12],认为开展集体教育组优于个体组,利于节约护士时间,是临床中最有效可行的教育方法;张素珍等对120例新生儿母亲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及方式的调查[13],发现最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是阅读健康教育材料、手册和护士个别指导;费秀珍调查显示:发放书面材料或光盘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14];而临床上热线电话常见于新生儿出院后遇到问题时母亲最希望的咨询方式。对于早产儿,赵敏惠等则主张个体化照护指导方式[15]。国外许多护士喜欢一对一的与产妇接触,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交流评价产妇需求。因此,对于健康教育需求项目和方式上的选择,应尊重个人文化习俗和人格,如听力减退、语言障碍及个人隐私情况选择一对一的教育方式,采用多元文化、形式多样性,提示医护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创造条件,不断改进健康教育模式,提供高质量服务来满足产妇需求,从而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最终目的。

健康教育和技能指导的实施

国内外宣教内容大致相同,包括运动量、饮食、排泄、服药、心理及康复项目。具体措施有:①产后饮食:产后饮食对产妇和新生婴儿的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一方面有利于产妇自身机体的修复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母乳喂养提供充足营养支持,因此应为产妇提供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矿物质及纤维素食物,对特殊产妇还应依据病情需要制定合理的营养膳食。②产后体形锻炼:依据产妇的个体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产后体形运动计划、时间、次数,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不仅能促进产后子宫复旧,还可以恢复腹部及盆底肌肉的紧张度,保持健美体形。③心理护理:产褥期的女性由于孕雌激素的改变,常出现情绪不佳的现象,护理人员应经常与产妇沟通,引导良好的心理情绪,减少产褥期郁抑症的发生。④自我护理:产褥期注意休息,通风温暖;保持衣着整洁与口腔卫生;了解正常情况下恶露的量、颜色、气味,发现异常情况可电话咨询或到医院检查;因生殖器官未完全恢复,应禁止性生活,以免宫内感染;定期到医院健康检查,以了解产后全身及生殖器官恢复状况等。⑤健康教育讲座 讲解有关新生儿护理、喂养、早期教育、疾病防治以及产后康复知识,有条件的可组织观看录像、听录音、开辟互联网医疗护理保健咨询等来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这一新角色。⑥母乳喂养指导: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及其家属说明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普及母乳喂养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积极性,并用科学方法解决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⑦育婴指导:提倡并鼓励母乳喂养,增加抗体,提高免疫力;对各种先天条件不足出生的婴儿采取不同的喂养和管理方式;加强新生儿的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和脐部干燥,预防臀红[16],按时接种疫苗等。

效果评价

通过调查问卷式、产妇自行填写调查表、定时回收问卷等,广泛收集资料来评价产后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部分掌握或未掌握的产妇应查找原因,针对存在的原因重审教育计划,再进行宣教,以达到先前制定的目标。在健康教育模式的内容设计上,应为咨询者提供科学、规范、完整、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处方[17],建立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体系,避免实际工作中健康教育的盲目性、重复性、低效性弊端,促进健康教育工作从传统型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确保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适宜的康复训练活动,建立完善、有效的健康教育机制,使产妇获得相关医学信息、知识,调整其行为向健康方向转变,既缩短产妇康复时间,节省产妇住院费用,增进健康意识,同时也提高了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健康教育的实施,更能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扩大了护士在治疗、预防和保健中的地位,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

2 刘梅春.健康教育路径在孕产妇保健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223-1224.

3 宫世英,李桂臻.产后哺乳障碍的心理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57.

4 谢庆频.产后郁抑对母体乳汁分泌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10,25(8):766-767.

5 李玉红,等.产褥期新生儿父母养育行为的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2009,24(15):40-42.

6 姚玉娟.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与护理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37-938.

7 张玉侠.持续性胃管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况及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11-13.

8 宋泳红,等.极低体重早产儿母亲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2-93.

9 霍世英,等.加强对新生儿母亲的安全育儿教育.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30-432.

10 黄津芳.医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76-677.

11 吴蓓雯,施晓群.普通外科病人教育的思路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12.

12 陈朝红,倪信乐.个体化健康教育与集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28-829.

13 张素珍,等.正常新生儿出院前母亲健康教育需求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09-910.

14 费秀珍,王立新.不同孕期孕妇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58-860.

篇(6)

doi:10.14033/ki.cfmr.2016.35.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120-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妇及新生儿存在产后护理能力与经验不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促使乳腺疾病的发生率呈增长趋势[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产妇对护理的要求与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改善产褥期产妇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是临床护理研究的重点[2]。传统护理模式只存在于医院内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将护理从医院内部延续至产妇家庭与社会,可弥补传统护理的不足。有研究表明,给予产妇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母婴身心健康,降低和预防乳腺疾病的发生[3]。本研究为改善产后产褥期产妇的心境、乳腺疾病的发生及自我护理能力,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5年9月产科收治的120例健康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单胎妊娠;无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和基础身体疾病;无妊娠和分娩并发症;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新生儿均为足月分娩,无先天畸形或疾病,各项体征正常。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产妇年龄20~32岁,平均(25.6±2.2)岁,正常分娩36例,剖宫产24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35岁,平均(26.3±2.5)岁,正常分娩32例,剖宫产28例。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纤维、高蛋白饮食,产后1 d鼓励产妇进行适当的运动,利于子宫恢复;并在产妇出院时,对其自我护理、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等方面进行宣教与指导。试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症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根据产妇文化水平,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产妇积极沟通与交流。若产妇产后出现暴躁暴怒及心情郁结等不良情绪,易影响乳汁分泌,导致肝火过旺,从而引发乳腺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导产妇,给予产妇心理疏导,指导产妇个人保健,使产妇保持愉悦的心情,利于乳汁分泌。

1.2.2 护理 指导产妇正确母乳喂养方法,保证卫生。首次喂养前指导产妇将双手洗净,并使用热水与肥皂清洁;若存在凹陷,需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纠正。告知产妇单侧喂乳时间控制在4~10 min/次,避免产妇出现皲裂。指导产妇哺乳结束后竖抱新生儿,使其伏在肩部;同时为驱出新生儿胃中气体,可轻拍背部,避免新生儿出现溢乳。产妇产后1 d需绝对卧床休息,病房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定期开窗通风;告知产妇注重个人卫生,预防和降低乳腺疾病发生。

1.2.3 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管理员于产妇出院1 d前建立母婴健康档案,包括母婴姓名、年龄、分娩情况、健康状况、练习方式、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等基本资料。产妇出院后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详细询问与记录产妇产后恢复状况,协助产妇解决护理中遇到的问题,并告知产妇回院复查。

1.2.4 延续性护理 产妇出院1个月内通过电话随访,首先了解产妇母乳喂养及伤口愈合情况,新生儿大小便、食奶及脐带脱落情况;后期继续了解产妇乳汁分泌、母婴营养及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重点了解产妇身心健康状态,并及时进行评估。同时可根据产妇具体状态,指导其产后健康操及护理等自我护理,指导产妇正确避孕知识。1个月后行上门随访或要求产妇回院复查,告知产妇复查的重要性与目的,向其发放我院制定的身心健康与自我护理能力评估表。

1.3 评价指标

(1)心境评估:采用心境量表评估,包括6个分量表,共30个项目,每个项目1~5分;6个分量表为紧张、抑郁、愤怒、疲乏、混乱、活力。前5个为负面心境,分数越高,心境状态越差;第6个为正面心境,采用负值表示,得分越低,心境状态越好。(2)乳腺疾病诊断标准,阳性:乳汁分泌不足,,皲裂,伴有明显的乳腺肿胀及疼痛等症状;阴性:乳腺有轻微肿胀或疼痛,使用硫酸镁湿敷后症状消失,无明显症状。(3)自我护理能力评估:使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价,包括自我护理概念、自我任感、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技能,总分172分。得分越高,代表自我护理能力越好[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心境得分比较

对照组产妇各项心境得分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乳腺疾病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产妇出现皲裂4例(6.6%),缺乳7例(11.7%),乳腺炎6例(10.0%),总乳腺疾病发生率为28.3%(17例);试验组产妇出现皲裂1例(1.7%),缺乳3例(5.0%),乳腺炎2例(3.3%),总乳腺疾病发生率为10.0%(6例)。对照组乳腺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得分对比

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褥期产妇产后易出现各种生理及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产后恢复。延续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可给予产妇全面、优质的护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从专业的护理角度给予产妇指导,弥补产妇相关护理经验及知识的缺乏,对产妇遇到的各种问题均能及时的给予解决,利于产妇产后恢复[5]。

有研究表明,产妇在产褥期对外界的事物接触较少,产后的正常交际与生活受到制约,易产生较多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产妇的心境状态和母婴身心健康[6]。本研究给予住院期产妇心理护理,细心的与产妇交流,为产妇提供心理咨询,可避免产妇出现不良情绪;且对产褥期产妇进行延续护理,将电话随访与上门随访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教育与护理内容。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负面心境得分与正面心境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给予产褥期产妇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产妇心境状态及健康,降低乳腺疾病发生率,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利于产妇产后快速恢复,但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葛玲青,黄海燕,虞小利,等.延续护理对产妇产褥期心境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8):23-26.

[2]葛玲青,夏伟红,虞小利,等.产后延续护理对产妇产褥期心境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18):63-65.

[3]郭真真.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4):901-903.

[4]王立华.产褥期妇女乳腺疾病的预防护理[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2):131-133.

[5]汤梅枫,黄丽贤,吴伟媚,等.产褥期模块式营养干预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2):14-16.

[6]邢小莉.整体护理在初产妇产后抑郁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8):107-108.

篇(7)

Effect of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in Maternal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ZHENG Wan-wen,LIN Yan-fen,LIN Li-xi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8):076-078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ole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e in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Method:Using the integrated mode to manage the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The mode was staged,quantified and optimized.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ostpartum breast pain,urinary retention,late postpartum bleeding,newborn vomitting,newborn sclera,newborn pneumonia and so on,those index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Those indexes of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Maternal and infant recovery; Postpartum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First-author’s address: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Zhongshan 52840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8.022

产后母婴常见的康复问题,对母婴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都会带来系列影响,也是产休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最常见的护理问题,为了加强产后母婴的康复管理,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母婴早日康复,2015年期间,产科引用项目管理的理念及方法,对母婴的康复问题进行整体化、科学化管理,通过对3160例产妇及2539例新生儿管控的临床实践,在提高产后母婴康复及护理工作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0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3160例及新生儿2539例(去除转新生儿科6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危产妇1648例(52.15%)、剖宫产965例,产钳65例,双胎63例。产妇一般情况:年龄16~46岁,平均(27.5±0.7)岁;孕周27~43周,平均(40.5±0.6);孕次1~4次,平均(2.1±0.5)。新生儿一般情况:男婴1369例,女婴1170例,体重2450~4940 g,平均(3150±70)g。

与2014年1-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3158例及新生儿2531例进行对照(注:因2015年分娩数多于2014年,为了选择同期相近数据进行比较,选择了2015年1-10月的分娩数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组间母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采用项目管理的流程与方法,对促进产后母婴的康复进行整体的科学化管理。

1.2.1 确立项目及项目目标 采取项目管理初期阶段可行性分析与立项的方法,对产休科产妇及婴儿的常见性康复问题进行调研及梳理,确立了产妇及婴儿各5 项常见的康复问题作为管理项目,制定项目的预期目标和达标的具体管控手段及护理措施,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及专家评估项目实施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表1和表2)。

1.2.2 建立项目实施团队 按照实施项目的特点及技术层级建立项目实施团队,确立项目负责人。护士长与项目负责人共同研讨团队合适人选,根椐病区护理组长编制及人选组建了三个实施团队,依据项目的技术含量、工作量每个团队负责1~2个实施项目(表1和表2)。

1.2.3 进行阶段化管理 依据项目阶段化管理流程,制定项目阶段性要完成的护理操作、管控手段及技术指标。如产妇胀痛项目,要达到的目标是降低胀痛的发生率,在阶段化管理流程中,制定了在产后24 h内要观察及记录产妇泌乳及新生儿吃奶情况,产后48 h观察及记录的充盈及通畅情况,不能出现硬结,有小面积及小块硬结要及时采取热敷、按摩、拔吸等操作手段,在6 h内疏通乳腺管,直至硬结消除及婴儿吃奶正常,不充许产妇有胀痛的情况发生(表1和表2)。

1.2.4 实施量化管理 规定团队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及技术指标,团队项目负责人要每天检查团队人员的工作质与量的完成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并随时跟踪项目工作量的变化,及时控制工作量的变更。如若病区某一项目团队项目管理数量剧增,团队人员不能确保在计划时间内完成阶段性的目标任务,项目负责人要及时向护士长汇报及与其它团队负责人沟通,协调及均衡工作量的分配,使项目的实施能顺利进行及达到预期目标。

1.2.5 落实优化管理 项目负责人要定期(每天查房2次)检查、分析项目各阶段的处理方法、操作技能对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客观评价及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偏差。护士长定期(每周一、三、五)组织病区项目负责人交叉专项检查项目完成的质量,严格验收并确定项目的绩效评价,使之更好地发挥其成效,严格落实项目的优化管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项目管理模式及方法实施前后母婴各项康复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项目管理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创建的科学管理体系,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1]。项目管理的方法主要有阶段化管理、量化管理和优化管理三个方面。项目管理的流程有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项目完成5个基本过程[2-6],项目管理的特征是有立项、有目标、有管理办法及责任人。项目管理的方法及模式已在企业界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医疗机构也尝试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院管理中,如医疗、护理、科研、教学、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并已取得一定成效[7-10]。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所谓高风险就是工作中的一个小的疏忽或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影响母儿的生命安危,且产科工作繁忙,应急性强,计划性差,而母婴常见的康复问题可能会在忙碌的工作中疏于观察或处理,使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影响母儿康复及危急母儿生命[11-17]。如新生儿吐奶、溢奶误吸会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产妇产后大出血,会并发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笔者通过将项目管理的模式及方法运用到产科的护理工作管控中,结果显示对促进母婴的康复、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有显著效果。

笔者的体会是,项目管理的模式及方法可将产休科工作中常见及突出的问题加以论证、确立及具体化,使各项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明确的阶段过程及工作分工,既使突发工作繁忙,因其已具体责任到人,使病区的各项工作有人做、有人管,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解决了产科工作应急性强,计划性差的管控难题。在运用优化管理的方法及实施过程中,引用了层级管理、层级负责的管理原则,规定护士长及项目责任人定期定时进行专项项目质量检查,使严把护理工作质量关得到了的具体落实,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使来院分娩的产妇及婴儿获得了高水平的护理,笔者认为项目管理的模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PM Institute.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J].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2004,13(6):71-75.

[2]沈宁,周力,赵琳.项目管理在门诊导诊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8(29):3023-3025.

[3]陶玉秀.医院应用项目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1):771.

[4]吴军,林嘉滨.项目管理理论及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07,11(4):40-41.

[5]尚邦治.项目管理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9):58-60.

[6]朱娜.Orem自理模式在剖宫产产妇行自控镇痛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9(10):91-93.

[7]王凤亚.运用Orem自理模式护理孕产妇[J].吉林医学,2014,35(5):64-68.

[8]霍朝华,兰芬芬.产科新生儿护理中应用Orem自理模式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9(16):67-69.

[9]张继香.Orem自理模式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 24(6):727-728.

[10]周银玉.Orem自理模式在重度妊高症产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7(3):58-61.

[11]周小玲,赵倩.Orem自理模式在产程观察与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52-54.

[12]王时寻.产后护理中Orem自理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J].北方药学,2012,9(1):105-106.

[13]蒋传飞.Orem自理模式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9(2):140-143.

[14]乔艳梅,刘桂花.Orem自理模式在剖宫产手术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8(5):633-635.

[15]卢彩萍,陈全红,张小玲.Orem自理模式对产妇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10(18):39-42.

篇(8)

(一)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妇幼保健院,各接产医院。

(二)工作职责

1、市妇幼保健院协助市卫生局加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对卫生院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

2、卫生院与市妇幼保健院和接产医院建立工作联系,及时沟通儿童信息,开展0~36个月儿童健康体检等基本保健项目,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做好工作数量登记,加强儿童保健信息管理。

三、项目工作内容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36个月儿童保健服务规范》,结合我市实际,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内容、方式、流程等(详见附件)。

(二)开展妇幼保健技术培训。加强卫生院妇幼保健技术人员的培训,3年内卫生院妇幼保健技术人员应轮训一遍,2012年应完成1/3任务。

(三)免费提供儿童保健服务。2012年1月1日起,按照卫生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规范》的规定,免费为常住人口中0~36个月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新生儿访视,婴幼儿1岁以内4次基本保健服务,1~3岁每年2次基本保健服务,体弱儿专案管理等。

(四)加强儿童保健信息管理。完善全市妇幼保健信息网络,添置、更新必要设备,组织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培训,全市统一使用软件,提高儿童保健信息管理水平。

四、项目组织与管理

1、市卫生局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和管理,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与计划、经费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考核等。

2、市妇幼保健院负责项目的实施,包括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信息管理、绩效考核等。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儿童保健服务纳入常规妇幼保健业务管理,建立儿童保健手册由市妇幼保健院和卫生院完成,做好儿童保健信息收集、上报、管理工作。

五、项目执行时间

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六、项目实施督导与考核

(一)市卫生局组织市妇幼保健院,每季度对基层医疗医疗机构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每半年进行考核评估,每年11底前完成全市绩效考核,并将检查情况上报市卫生局,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安排挂钩。

(二)卫生院每月向市卫生局和市妇幼保健院报告项目工作进展情况;7月和11月底市卫生局向市卫生局报告项目工作进展和总结。

(三)考核指标及解释

1、新生儿访视率=年度全市内接受1次及以上访视的新生儿人数/年度全市内登记的活产数×100%。

2、3岁以下儿童健康体检率=年度全市内进行1次及以上健康体检的0~36个月儿童数/年度全市内登记的全部0~36个月儿童数×100%。

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年度全市中按相应要求的频次管理的0~36个月儿童数/年度全市内登记的全部0~36个月儿童数×100%。

附:市0~36个月儿童基本保健服务内容

一、新生儿访视(2次)

(一)初访

1、时间和地点:出院后1周内,产妇休养地。

2、服务内容:

(1)测体温、称体重(2)口腔检查(3)观察皮肤、黄疸情况(4)检查脐带(5)听力筛查(限于出院时未检查者)(6)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指导(7)将以上观察、检查与指导结果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的新生儿访视记录上。

(二)满月访

1、时间和地点:出生后28~30天,卫生院、市妇幼保健院。

2、服务内容:(1)测体温、称体重(2)口腔检查(3)观察皮肤、黄疸情况(4)检查脐带(5)听力筛查(限于出院时或初访时未检查者)(6)母乳喂养、预防接种指导(7)将以上观察、检查与指导结果记录在《孕产妇新生儿保健手册》的新生儿访视记录上。

二、0~3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一)1岁以内检查4次

1、3个月~体检

(1)时间和地点:①时间:出生后3个月~②地点:卫生院、市妇幼保健院。

(2)服务内容:①计算实足年龄②称体重、测身长、头围、胸围、前囟、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视力、五官检查④口腔:粘膜⑤皮肤、淋巴结、生殖器检查⑥佝偻病检查

(3)按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进行生长发育评价

(4)保健指导:母乳喂养、预防佝偻病、防止意外伤害、预防接种指导

(5)将检查、评价、指导结果记录在《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上。

2、6个月~体检

(1)时间和地点

①出生后6个月~②地点:卫生院、市妇幼保健院。

(2)服务内容:

①计算实足年龄②称体重、测身长、头围、胸围、前囟、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视力、五官检查④口腔:粘膜⑤皮肤、淋巴结检查⑥佝偻病检查⑦智能检查⑧血常规检查⑨听力检测(限于听力筛查未通过者,自费项目)

(3)按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进行生长发育评价

(4)保健指导:母乳喂养、预防佝偻病、防止意外伤害、预防接种指导

(5)将检查、评价、指导结果记录在《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上。

3、9个月~体检

(1)时间和地点

①时间:出生后9个月~②地点:卫生院、市妇幼保健院。

(2)服务内容:

①计算实足年龄②称体重、测身长、头围、胸围、前囟、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视力、五官检查④口腔:粘膜、扁桃体、牙数检查⑤皮肤、淋巴结检查⑥佝偻病检查⑦智能检查(上次检查可疑者)

(3)按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进行生长发育评价

(4)保健指导:母乳喂养、辅食添加、预防佝偻病、防止意外伤害、预防接种指导

(5)将检查、检测、评价、指导结果记录在《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上。

4、12个月~体检

(1)时间和地点

①时间:出生后12个月~②地点:卫生院、市妇幼保健院。

(2)服务内容:

①计算实足年龄②称体重、测身长、头围、胸围、前囟、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视力、五官检查④口腔:粘膜、扁桃体、牙数、龋齿数检查⑤皮肤、淋巴结检查⑥佝偻病检查

(3)按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进行生长发育评价

(4)保健指导:母乳喂养、辅食添加、预防佝偻病、防止意外伤害、预防接种指导

(5)将检查、评价、指导结果记录在《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上。

(二)1~3岁每年检查2次

1、18个月~体检

(1)时间和地点

①时间:出生后18个月~②地点:卫生院、市妇幼保健院。

(2)服务内容:

①计算实足年龄②称体重、测身长、头围、胸围、前囟、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视力、五官检查④口腔:粘膜、扁桃体、牙数、龋齿数检查⑤皮肤、淋巴结检查⑥佝偻病检查⑦血常规检测

(3)按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进行生长发育评价

(4)保健指导:辅食添加、预防龋齿、防止意外伤害、预防接种指导

(5)将检查、检测、评价、指导结果记录在《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上。

2、24个月~体检

(1)时间和地点

①时间:出生后24个月~②地点:卫生院、市妇幼保健院。

(2)服务内容:

①计算实足年龄②称体重、测身长、前囟、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视力、五官检查④口腔:粘膜、扁桃体、牙数、龋齿数检查⑤皮肤、淋巴结检查⑥佝偻病检查

(3)按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进行生长发育评价

(4)保健指导:预防龋齿、防止意外伤害、预防接种指导

(5)将检查、检测、评价、指导结果记录在《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上。

3、30个月~体检

(1)时间和地点

①时间:出生后30个月~②地点:卫生院、市妇幼保健院。

(2)服务内容:

①计算实足年龄②称体重、测身长、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视力、五官检查④口腔:粘膜、扁桃体、牙数、龋齿数检查⑤皮肤、淋巴结检查⑥血常规检测

(3)按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进行生长发育评价

(4)保健指导:预防龋齿、防止意外伤害、预防接种指导

(5)将检查、检测、评价、指导结果记录在《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上。

4、36个月~体检

(1)时间和地点

①时间:出生后36个月~②地点:卫生院、市妇幼保健院。

(2)服务内容:

①计算实足年龄②称体重、测身长、皮下脂肪③心、肺、肝、脾、视力、五官检查④口腔:粘膜、扁桃体、牙数、龋齿数检查⑤皮肤、淋巴结检查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a)-0131-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增快,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概率也随之攀升[1]。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妇分娩后体内激素水平、情绪状况发生变化所致;再加上大多数产妇缺乏育儿经验,出于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担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妇激惹心理[2],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极易出现抑郁症。而一旦出现产后抑郁症,不仅会影响产妇的婚姻和家庭,更会影响新生儿照护。所以,关注产妇心理健康,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出现显得极为重要。据文献报道,床旁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优质服务,在缓解产后不良情绪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故本研究探讨床旁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案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产科于2010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初产妇,年龄18~34岁,平均(25.1±1.6)岁。纳入标准为:产妇不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不存在人格障碍和精神疾病;不存在颅脑占位性疾病;不存在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对本次研究有所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初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年龄、孕周、文化层次、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生活护理、对症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等;研究组则采取如下床旁护理模式。

1.2.1 孕期健康教育

1.2.1.1 开展产前健康宣教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制定个性化宣教方案,着重向患者讲解妊娠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产后注意事宜及育儿事宜,在潜移默化中让产妇形成正确认知期待。另外,还需向产妇讲解分娩的放松技巧,以消除其焦虑、紧张情绪。

1.2.1.2 角色适应 责任护士为了提前使产妇进入产后角色,可模拟情景再现,并讲解角色所赋予的内涵,帮助产妇逐渐过渡到母亲的角色。同时,再指导产妇有关产后饮食和运动锻炼方面的内容,并向其说明产后身形可通过有效的干预得以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轻其因担心身材走样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

1.2.1.3 提高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 为了强化产妇内心应对应激事件的能力,责任护士通过心理干预的方式,指导产妇调整并控制自己情绪,每周行一次情绪支持疗法。

1.2.1.4 沟通交流 责任护士充分利用每次与产妇接触的机会,试着走入产妇内心世界,并关注其言谈举止,采取诱导式发问的方式鼓励产妇表露心迹,通过情感宣泄的方法缓解产前焦虑和抑郁。在交流过程中,护士可邀请成功分娩产妇给予现身说法,分享初为人母的经验和育儿心得,让产妇做到心中有数。

1.2.2 产后护理

1.2.2.1 母婴同室 产妇分娩后,新生儿和产妇安排同一病房,病室布置应体现温馨、舒适感,控制适当的温湿度。

1.2.2.2 床旁护理 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等操作均在床旁进行,并邀请产妇一同参与,通过母子之间触摸增进感情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产妇育儿技巧和享受初为人母的乐趣。

1.2.2.3 床旁宣教 责任护士需向产妇和家属讲解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和预后,以消除产妇焦虑。另外,由责任护士指导产妇育儿知识,并给予现场指导。比如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技巧、喂养姿势及对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责任护士现场示范尿布的更换,并说明臀部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2.2.4 心理疏导 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历了剧烈的疼痛感,再加上初为人母所感受到的焦虑和恐惧,所以其情绪波动在所难免。责任护士应以“换位思考”作为干预指南,站在产妇的角度为其考虑,并采取安慰、鼓励、倾听等多种心理学技巧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另外,护士需指导家属耐心倾听产妇哭诉,并满足其心理和生理方面需求,给予物质和精神支持。

1.3 观察项目

1.3.1 SDS和SAS评分

由专人分别于住院当天、产后第1天和出院当天向两组产妇分发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记录数据并做好对比。其中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2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

1.3.2 抑郁症发生率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g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是国内外用于产后抑郁症评估的权威量表,共有10个项目,分别涉及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付能力、悲伤、哭泣和自伤等,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4级评分,每个条目分值为0~3分,总分为30分。其中作为产后抑郁的筛查临界值为9分,若分值>9分诊断为产后抑郁症阳性。抑郁症发生率(%)=本组抑郁症阳性例数/本组调研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由专人将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D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住院当天和产后第1天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出院当天SDS评分为(50.4±2.2)分,对照组为(55.7±2.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SAS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住院当天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第1天和出院当天SAS评分分别为(59.1±4.2)、(49.7±4.0)分,对照组分别为(64.4±4.6)、(57.0±4.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出现产后抑郁症6例,发生率为6.0%;对照组产后抑郁症17例,发生率为1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症的机制极为复杂,主要涉及心理、生理及情感因素[4]。由于产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孕激素水平升高,这会导致产妇情绪出现波动,是抑郁症发生的生理基础[5]。由于产妇产后初为人母,尚无育儿经验,面对如何处理好新角色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而感到焦虑、惊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抑郁症的形成[6]。大多数产妇在经历怀孕、妊娠、分娩这3个阶段时,生理和心理方面均会呈现不同的变化,而应激性心理状况又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感的出现[7]。伴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更新,产妇的身心健康问题逐渐引起医务人员的极大关注[8]。所以,如何开展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改善产妇的抑郁情绪显得意义重大[9]。而床旁护理模式自西方学者提出后,对促进产妇产后角色转换,缓解抑郁程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床旁护理模式是一套由护士、产妇和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方案,旨在床旁对新生儿进行护理,让产妇和家属在一旁观摩学习的同时,还可让产妇直接参与护理程序,增进母婴情感[10]。在本次调研中,该护理模式贯穿于分娩前和分娩后。在分娩前,由责任护士向产妇介绍产后育儿经验及注意事宜,让产妇形成正确认知,并摒弃歪曲认识,让产妇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即将发生的生活事件[11]。在这一段过渡期,让产妇揣摩并适应母亲角色,避免因角色来得太突然导致无法承受。另外,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于产妇来说十分重要,护士需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产妇的实时情感,对存在心理困惑或压抑的产妇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其不良情绪,使其以较佳的心态迎接新生儿的到来。待产妇分娩后,责任护士安排母婴同住一室,这不仅能让产妇进一步适应新角色的扮演,更能利于产妇自行照护以增进母婴关系。另外,对于新生儿护理实施全程床旁护理模式,包括游泳、洗澡及抚触项目;为了强化产妇对新生儿照护的实践技能,护士在行新生儿护理时,可邀请产妇一同参与,通过母婴之间肢体的接触,让产妇能对新生儿生理状况有大体的了解和认识[12]。另外,责任护士采取现身示范的方式,着重向产妇讲授母乳喂养、尿布更换和臀部护理要点,并让产妇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护士给予指点更正,对操作较佳的产妇及时给予夸奖,提高产妇独立育儿的信心,进而缓解焦虑和抑郁。护士还需发动家属的支持力度,指导家属给予产妇必要的呵护和关爱,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帮助产妇喂养婴儿,使产妇体会到舒心和温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在出院当天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床旁护理模式能够平缓产妇心态,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取得可观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汪丽莎,苏保育.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12-114.

[2] 严艳燕.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晌[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89-90.

[3] 司继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1-42.

[4] 陈爱民,包美华,方开琴,等.对产后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4):325-327.

[5] 胡鸿飞.不同护理模式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11-12.

[6] 徐相婷.产后抑郁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0):49-50.

[7] 闫峰,王阿静.心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4):507-508.

[8] 张晓静.产后抑郁症防治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229-2231.

[9] 陈志超,桂秀红.产后抑郁症的围产期护理[J].医学信息,2012,25(6):139-140.

[10] 谢金莲.产后抑郁症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3):56-57.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444-02

为了适应社会对医疗护理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势在必行,以儿科护理学教学为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我们对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如下。

1.教学方法更新

1.1启发式教学法。例如对新生儿黄疸,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首先和学生复习胆红素的代谢示意图,让学生理解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各种病因,是之后讲授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的铺垫。复习胆红素代谢后,接下来再通过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围绕胆红素代谢这一过程主动地进行后续内容的学习。具体的方法如下:首先利用代谢示意图启发式教学讲授病因,在介绍各种病因时让学生自己思考在胆红素代谢的哪一环节出现问题,然后带出临床表现,这样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再如:讲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评估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轻重"感冒"的症状,然后提出问题:症状来自那些器官,什么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与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有何不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就能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概念是鼻咽喉部粘膜的急性炎症;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为:婴幼儿以全身症状为主,年长儿以局部症状为主,并伴有高热、惊厥、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与成人不同,这些内容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1.2采用病例分析的方法。病例分析的方法教学是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体,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的场景,对整个病例进行分析、判断、讨论,给出临床典型病例让学生自己思考、评估是何疾病。教师和学生围绕病例提出问题,结合理论知识,得出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如讲授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时,可举出这样的病例:一个1岁患儿,自幼皮肤青紫。现发热、咳嗽3日,晨起哭闹后突然出现抽搐入院。体温38.5度,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可闻及心脏杂音,指端发绀明显。胸部线检查:靴型心。可带领学生分析病情,此患儿临床特点为皮肤青紫、感染,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抽搐。再引导学生给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出临床诊断(法洛四联症)、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营养失调及潜在并发症),由于该患儿剧烈哭闹导致脑缺氧而出现抽搐。最后经过讨论为该患儿制订出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通过对病例进行分析,可掌握所学的内容。另外授课过程中也给一些反面案例,例如由于护士疏忽导致重大医疗事故等案例,让学生发现问题、指出问题,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立体,并借此给学生敲响警钟,使他们增强责任感[1]。

1.3实训教学力推复合教学法。为实现教学目标,实训教学更注重实效性,以适应职业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常常运用的是操作演示、临床见习、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及以上各法复合使用,在实训课多是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实施某个项目,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整个教学活动学生都处于积极参与状态。效果显著,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创新意识,而且还实现了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营造浓厚的岗位氛围,效果显著。例如演示法的运用,操作课前,让学生使用视频和电教资料的先对流程了解。教师在演示开始时,先迅速地将全过程示范一遍,使学生对整个技术有更进一步印象,在演示过程中教师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教师演示后,让学生即刻练习,自己动手才能把他们所掌握知识的程度反馈给教师,由此产生师生互动的效果,接下来由小组组长带领练习,学生分组比赛、互做评委,这样可以快速增进学生的熟练程度,对知识有更立体的认识。又如模拟教学法,其目的是为使学生涉足于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某些方面,设身处地去体验生活。在护理学中,例如对心脏停搏病人的处置,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靠的环境:模拟病房,一张病床和"病人",一辆抢救车,记录卡等等组织模拟现场。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4人,每个人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护士,家属等。在学生演示过程中最好配以录像,摄像等辅助教具,角色扮演时间一般为lO一15分钟,表演结束后,一定要进行小组讨论,并不是评论表演者的演技如何,而是讨论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操作项目的熟练程度,以及有哪些漏洞和错误,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加快学习的速度,动手能力也在提升。

1.4充分运用技能比赛教学手段推动教学改革。校内外护理专业技能操作技能比赛带动儿科护理学技能竞赛深入到常态教学中,课堂上以练习项目为主进行竞赛,比如开展小儿体格检查项目、小儿体液溶液的配制等比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与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授深课效率;课外以检验成果为主旨进行学生挑战赛,树立典型,展出优秀作品。通过技能竞赛拓展办学特色,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通过技能比赛打造新型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真正实现以赛带学、以赛带培、以赛带训,引导学生创新式学习,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1.5参观法。是组织学生在病房、门诊、社区医院等场所直接感知学习的教学活动,这是一种巩固知识、扩大视野的最好方法,也可称之为临床见习式观摩。此方法有很多种形式,如观摩病房,参加查病房,对典型病例进行检查、询问,或对病例进行讨论、讲解、分析等。如:对新生儿特点的教学通常采用参观法,即在病房中通过体检就能很直观地掌握新生儿的特点及相应护理措施。这样使学生进入职业角色,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2.教材建设

2.1试行校本教材。改革前我校护理生使用的儿科教材以人卫版为主,内容抽象有深度,现在使用的是结合人卫版、科学出版社的优点,由我校儿科教师和附院护士长等参与编写一本适合护的校本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学生可以较快与临床实际接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调整教材内容。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保健意识的提高,健康保健措施越来越重要,我们增加了儿科学总论的内容、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增加儿科常见症状和体征的内容,并开设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时数的不足。根据儿科常见的住院病例,结合内科所学的知识要求缩短儿科学的有关章节课时安排,如小儿贫血、肾炎和肾病、脑炎和脑膜炎等[2]。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

3.增强实习前上岗培训

3.1加强临床见习内容。为了增强动手能力,尽快过渡到实习阶段,我们在实习前实行"强化培训"。首先认真制订培训计划,分学习小组,每组6人;细化培训教师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内容,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心电监护仪、蓝光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微量输液泵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对儿科一些特有的疾病,如果临床缺乏相关患者时,我们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形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加深课堂的记忆,并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深受学生的欢迎。

3.2社区医院幼儿园见习。组织安排学生分组实习前下社区幼儿园2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报告。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市人民医院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总之,上述方法不应固定或单一使用,而应穿插运行,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医护教育改革中,我们应不断创新,启迪学生智能,培养出新型的"应用型"医疗护理人才。

上一篇: 计算机软件开发培训 下一篇: 土地地籍测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