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的属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1 18:03: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公共设施的属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公共设施的属性

篇(1)

近年来,公共艺术成为艺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公共艺术为研究主题的会议、展览等各式各样的活动越来越多,同时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更是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和权力机构都是相对的,它讨论的是社会的公共事项,可以说“公共领域说到底是公共舆论”,它是对社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的肯定,是人们对基本权利的享受。“公共”作为艺术的定语来说明公共艺术是共享的,而非个人,是以共享和交流为前提的。笔者着眼于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结合公共艺术设计的实践,探究公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引发的思考和体会,就如何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公共艺术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公共大众的共同意愿著名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认为:“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这类空间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公共大厅等室内外公共活动场所”。 可以看出,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载体是公共活动场所,其面对受众主体是公共大众。公共场所是所有人都可以光顾的场所,另外其又有特殊的要求,这就是它的文化表述功能。就是说,这个“空间”是物质的实用的,同时又不是纯粹的“空”,而且有着非实用性的文化表征功能。正是这种文化表征功能的非实用性、非物质性,才证明着和叙说着这个空间的公共性,即人人都可以“分享”,都可以拥有,所以,才叫做“公共空间”。这才是“公共空间”的文化实质,体现方式就是“公共艺术”。这就涉及对公共艺术的公共要求,即它是公众的。

(一)公共大众是投资公共艺术的主体。

从操作层面上看,公共艺术是由公众、艺术家以及投资方,针对特定的公共场所或公众关注的社会主题,经过沟通合作,共同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已经有了公共合作的性质。而其中的投资方往往是政府或某一社会团体,而后者也是在政府规范下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设计投资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公众行为。而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一些开发商也把建筑开发的部分预算用于公共设施和公共景观小品的建设,但往往是应付了事,效果也比较一般。但不管如何,公共大众是投资公共艺术的主体。

(二)公共艺术设计的使用权、评判权和决定权都在公共大众。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说公共艺术必须林 强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林 强(莆田学院 福建省 351100)摘 要 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公共性 公共大众位于公共空间中,公共大众可自由观看和介入;另一个是说公共艺术应该尽可能地表现民意,以打破精英艺术与大众隔绝的状态。从广义的意义上讲,公共艺术的服务主体是公共大众,只有通过公共大众的使用和评判,才能鉴别其优劣。因而公共艺术的使用权、评判权和决定权都在公共大众。

首先公共艺术设计要满足公共大众的生理和心里要求、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满不满意,只有他们最具有发言权;其次,公共艺术设计一旦完成,就要置身于公共环境之中,接受公众的使用、鉴赏和评价。这种评价可能是评头论足,也可能是尖锐的,甚至是刻薄的批评。

二、公共艺术设计要符合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努力做到雅俗共赏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本质上是人类思想解放在艺术上的必然反映。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开放性和先进性,是广大公众普遍关注的、参与和认可的,并且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自由讨论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状态,因而其审美具有时代代表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共艺术可看作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繁荣的标志,也可以看作是彰显时代风貌,昭示公众情感的形式之一。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必须具有高雅的审美力,必须符合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要求。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城市的复制现象从南到北蔓延开来,而公共艺术的发展也难逃其难。大多数的公共艺术设计都存在着盲目亮化、互相攀比、抄袭滥用的流弊。一些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根本不考虑本来的人文、环境、自然与实际发展状况,急功近利,盲目跟进,浪费资源,严重违背了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使公共艺术的品味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在景观公共艺术中,城市里的“步行街热”、“市井文化雕塑热”、“休闲文化广场热”、“图腾柱热”等等,甚至颓废的、与人类精神背道而驰的所谓的前卫艺术也毅然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些都是对公共艺术审美情趣的误解和亵渎。

作为受到公众制约的公共艺术设计不能是身处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也不能标新立异,让公众不知所云而敬而远之;更不能“原模原样”没有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创造。而应该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结合,既有审美的境界,又能为公众所接受,即所谓“公共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要群众化”。

成功的公共艺术都会强调重视艺术作品个体与环境整体之间的协调,关注公共大众的内心情感审美情趣要求。注重艺术作品与公共大众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努力构造和谐社会,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到雅俗共赏。

转贴于

三、公共艺术设计要传达公共社会的“公共精神”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与其它艺术不同,必须具备更深层次的社会艺术责任,必须抛开其材质、形状、色彩、风格、样式等表面因素,深入公共艺术的内涵,反映和传达时代精神。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面孔,是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文化符号,反映着一个城市特有的气质,展现一个地方独特的人文文化和素养。在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社会价值比艺术价值更重要,共性比个性更重要,公众的喜欢比艺术家个人的喜欢更重要。俄罗斯艺术批评家爱森斯坦指出墨西哥壁画绝妙地证明“一个真正卓越的艺术家首先是伟大的社会思想家及其对伟大思想深信不疑的表现者,这种信念愈强,这个艺术家就愈伟大” 作为一位致力于公共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而言,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作品与公共环境的需要相吻合,还要使作品服从公众的审美需要,甚至迎合公众的审美习惯与情感诉求,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一种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去传达人类至真至纯的崇高情感。

(一)公共艺术设计应传达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精神。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际,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也是公共艺术设计应传达的主旨和意义。

(二)公共艺术应传达民主化、平民化的人文关怀。

公共艺术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产物,它的第一要义就是让艺术走出博物馆,走出艺术家的工作室、走出高等院校,而直接进入公共空间,进入公共生活,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公共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公共艺术设计的大众化、平民化,是现代设计的本质所在,也是现代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是因为自现代文明以来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体现了人类的本质要求。只有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艺术设计,并体现这些思想的艺术设计,才是最先进的设计,也是最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的民主化、平民化的传达就是让公共大众感受到公共空间的美好。它不是概念、不是标榜、不是象征,而是实现人文关怀的福祉。

四、结语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设计中具有内在规定性的本质属性,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公共大众是公共艺术设计使用和评判的主体,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只有充分反映公共大众的意志和审美,传达民主化、平民化的人文关怀的“公共精神”才能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也只有实现了“公共性”,公共艺术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

林 强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参考文献[1]温 洋.公共雕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马钦忠.雕塑 空间 公共艺术[M].学林出版社,2004.

[4]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5]杨 晓.建筑化的当代公共艺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篇(2)

关键词:公共设施美学蕴含艺术观赏性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城市公共设施的建筑始终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特别是城市公共设施的呈现对于构建城市的人文风貌,完善城市整体布局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所形成的空隙构成了一个个公共空间。这个公共空间成为一种文化的反映,而且其观赏性和实用性呈现出何种程度,都是考验一个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公共设施与建筑物相辅相成,形成一个都市的统一体。一个开放的现代化城市,应要求这一公共空间建筑公共化、城市化,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的逗留、休憩场所,方便以及合理的公共设施。而且更多的人性化设计,合理的处理公共设施与自然环境、建筑等的谐调关系是城市环境极其重要的一个表现。笔者将对公共设施的艺术观赏性的角度,试图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其美学价值以及文化蕴含。

例如,城市的花坛的设置就体现了一种文化理念和艺术观赏性。好的城市花坛设计,会引导公众的审美思想,引导公众崇尚自然。因此在花坛的设计上,应该更多地考虑人与自然的交流体验,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可以在花坛的周围把绿色的草坪引入过来,周围设计路灯与花草的结合,树与公共设施的结合等。这样花坛的设置就不仅仅是在上边种植花卉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在整体上增添花坛的美感。还可以尝试在绿地中适当设置座椅,周围在加以喷泉等,就可以更好地构建起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这样的花坛无疑是极具美学价值的。

笔者感觉到,对于任何公共设施的设置,都要综合权衡,既要考虑到其美观大方而清静自然,又要考虑到其实用便捷。这里也是一个很值得予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因为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又要满足心理需求,特别是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展的今天,良好的城市公共设施不仅可提供人们以方便,更多体现了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人们的期待越高,实际上要求也就越多元,所以只有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公共设施设计的个性化问题、观赏性问题等,才能实现二者的很好统一。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的大环境下,城市公共设施的个性化设计以及将地域性作为设计的突破口,公共设施的发展及在城市景观环境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只有通过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域文化、使用人群的研究分析,才能很好地进行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才能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中国城市建设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向前发展,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和形象的标志,不应该单单成为城市的装饰品,仅仅为了创造舒适的环境而存在。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以及互联网普遍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手机量最大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手机的拥有量大约是三到四亿,可以说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随着手机的普及,曾经倍受宠爱的卡式电话正渐渐被人所冷落,成了城市公共设施当中被人遗忘的角落。

从2004年以来,城市里的公用电话遭到空前的破坏,而且被盗设施的价值损失也很严重。大部分原有的电话亭破烂不堪,上边粘贴着各种广告,这样的电话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还破坏城市的景观。一些人建议应该取消这种用处已经不是很大的电话亭,但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实现手机拥有全民化,所以电话亭的设置还是很必要的。因此可以考虑电话亭功能多样化,而且在具体的设计上能够具有时代性和观赏性,适当增加其“去功能化”的一些配套设施,可以考虑适当地增加一些休闲的设施。

另外,也可以参照国外的经验,比如在日本人们可以看广告拨打免费公用电话。据了解,在拨打这种免付费的电话时,用户首先拿下话筒拨打要打的电话号码,之后在液晶显示器上会出现15秒左右的广告,广告结束后电话就会自动拨通。这种方法无疑值得借鉴。电话亭,作为城市不可缺少的元素,在设计上应该突破传统的“城市街道摆设”概念,引入互联网技术,使之具有更多功能,做到以人为本,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人们由于工业的发展以及片面重视经济利益的关系,人类所处的环境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和污染,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实际上最富于理想的公共设施理念笔者以为也莫过于“天人合一”了。所以绿色和环保成了公共化设施的首要选择,也成为现代文明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设计的实质就是使产品来源于自然,返回于自然。中国1993年实行了绿色环保制度,绿色消费意识逐步乃至于被人们普通接受。比如公共场所的垃圾桶,怎样才能做到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

首先使用可循环利用,无污染,廉价的材料,工艺也很简单,拆装方便,色彩明朗,非常具有环保性和观赏性。另外,在垃圾桶的设计上,这几年也进行了一场革命,诸如有的城市改变了以前用铁质或者陶制的,而改用木质的。古色古香的色调,一分为二的两种环保回收分法,即可利用和不可利用的二分法,做到了垃圾处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矗立于城市马路一角或者广场一隅里,既可以感到一种舒适和文明,又感觉作为一种美好的装束,在增加着我们生活的便利的同时给人以审美的愉悦。而且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对户外活动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

城市中的每一处公共设计,都要从人的行为、心理角度,考虑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肯定既要满足功能,又能符合人的感官要求,同时还要注重使用者的行为和心理感受。这里边就应该秉持了一种生态设计的理念。因此,笔者认为生态设计的理念要贯穿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始终,并深入每个人的心中。生态化的公共设施能够提升城市环境的整体质量,并唤起人与自然之间天然的情感,沟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利于整个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共荣。

反思我国公共设施的现状,实际上并不能很好的实现其观赏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一些设施的利用率和公共价值并不是很高。假如以某广场座椅设计为例,设计师通常在设计广场座椅时一般情况下只是考虑人们坐上去是不是舒适,而不会注意到人们在休息时的心理活动。假如换位思考,在儿童时代有时会弯下腰,从两腿之间看看不一样的世间,为获得新的视觉感受而新奇不已,一个偶然或非偶然机会,让你从另类的角度观察到了这个世界全新的一面。所以座椅上一个小小的凹槽,会使短暂的休息变得富于创意,而且也增加了观赏性。

另外,追求简洁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的一种生活风格,以此为原则作为公共设施的美学设计观念,才能与时代同步得到大家的认可。简单的造型并不是造型越少越好,简约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拉姆斯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而不是为了风格而风格。实际上,所谓简单,就是对受众公共需求的直觉感知。“设计是一种语言,它能被任何人理解。”

比如在城市广场的雕塑,就体现了这一特点。笔者曾在某城市的文化广场看到其雕塑设计就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和人文蕴含。在绿地的周围是一些女神的雕塑,很有一些古典文化底蕴。诸如爱神雕塑的设计就体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渴望温情,构建温暖的人间的象征。其中一个雕塑尤为具有文化特色――一个男子汉雕塑,向着东方张开双臂,其中臂力之雄健,肌肉之发达都很具有美学意味。这显然是古希腊人本精神的显现,也是现代社会重视人、关怀人的一个集中体现。因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只有张扬个性的价值,弘扬创造力和创新力,才能使得一个民族的文化真正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所以,在这个简单的雕塑设计上不仅仅具有观赏的美感,给予视觉上的冲击力,在另一个层面上,能够让市民们感受到文化给人的关怀,使之以热爱生活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信念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之中。无疑是一种文化景观和人文蕴含最好的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个人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重视公共环境设施的品质的追求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环境设施而言,由于其服务的对象不是少数人,而是社会大众,所以应该关注在时代社会民族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美感以及客观存在的普遍艺术标准,将真正的美转化为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成为大众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作为信息的载体和文化的一种表征,公共环境设施在人与环境的交流中无疑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我们若要追寻一种深具纯粹古典美的传统风格时,还是会选择使在风格上具有认知的关联性。毕竟,我们的感受,往往源于设计元素的选择、组合。因为人们通过环境设施的形状、色彩、质感、特征来理解公共设施,所以我们应该让使用者一看就明白他的设施以及使用和操作方式。并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设施形态和文明形式来显示城市的生命力,给人以感受的新的思考。

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设施,应是通过空间、形体、色彩体现出一种高尚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创造,正是这种价值和精神才是优秀公共设施的魅力之所在。好的公共设施不仅仅要有实用性,而且也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以前的公共设施设计考虑最多的是设施的位置布置,很少考虑到作为整个公共设施单体的系统性、功能性、易于识别等。但是,作为城市家具的公共设施对整个城市公共生活的便利性和整个形象的识别性至关重要。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性化设计已成为当今公共设施设计的主流。人性化设计首先应注重材料与功能的合理,同时还应当体现出对人的关怀,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要,并借助新颖的形式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这样的公共设施才真正满足人们的审美期待,而且也才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杨大禹:《人性化设计的求真、向善和至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2] 布林:《浅议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第8期。

[3] 曹璇:《浅析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4] 安秀、张辉:《浅析信息化时代中公共设施的设计》,《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5] 王艳敏:《简单而易用的设计原则――论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6] 王琦:《城市生态化公共设施设计研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7] 陈林星:《城市环境与公共设施――景于物的融合》,《科教文汇》,2008年第1期。

[8] 郭敏敏:《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个性化时代》,《枣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9] 王善魁:《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0] 苏小明:《城市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色彩规划初探》,《山西建筑》,2008年第3期。

[11] 高文博:《浅议城市和谐社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2] 张东初:《从工业设计看城市公共设施的设置》,《石河子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3] 李东文:《论城市公共设施的美学价值》,《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4] 华利民:《论公共设施的景观设计》,《汕头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15] 李树金:《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刍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篇(3)

1 施工工艺

1.1 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1.1.1 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1.1.2 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1.1.3 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2 钢筋弯曲成型

2.1 大量钢筋加工时宜采用钢筋弯曲机,在成批弯曲之前都要先取出一根试弯,以便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划线是否正确。

2.2 先将钢筋放在钢筋弯曲机工作盘的心轴和成型轴之间,启动电源,钢筋被成型轴绕心轴进行弯曲,另一端被挡铁轴挡柱,当达到弯曲角角后,关闭电源。

2.3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规定要求:

2.3.1 HPB235级钢筋未端应作180°弯钩,其弯钩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3.2 当设计要求钢筋未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3.3 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4 钢筋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规定要求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

[JP3]2.4.1 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2.4.2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5 钢筋不得敲直后作为受力钢筋使用。

2.6 [JP3]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见表1:

3 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心头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采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钢筋。

3.1 墙

3.1.1 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9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3.1.2 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3.1.3 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剪力墙上下两边三道水平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3.1.4 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3.1.5 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所有洞口预埋件及埋管均应预留,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应焊成通路。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水电安装的预埋,土建必须配合,不能错埋和漏埋。

3.2 梁与板

3.2.1 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1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3.2.2 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3.2.3 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

3.2.4 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3.2.5 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L-板的中一中跨度)。

3.2.6 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3.2.7 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3.2.7.1 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3.2.7.2 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2.7.3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3.2.7.4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3.2.7.5 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3.2.7.6 板筋绑扎前须先按设计图要求间距弹线,按线绑扎,控制质量。

3.2.7.7 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纵横Φ600予以支撑。

3.3 钢筋安装位置

表2 钢筋安装位置

4 钢筋连接

梁的钢筋搭接,采用搭接和闪光焊接,接头宜相互错开,其长度为35倍d,且不小于500mm。焊接可改善钢筋结构的受力性能,节约钢材和提高工效。

4.1 闪光对焊及施工操作工艺

4.1.1 闪光对焊操作要点。

4.1.1.1 焊接前应检查焊机各部件和接地情况,调整变压器级次,开放冷却水,合上电闸,方可开始工作。

4.1.1.2 [JP3]钢筋端头应顺直,15cm范围内的铁锈、污物等应清除干净,钢筋端头有弯曲应预调直或切除,两钢筋轴线偏差不得超过0.5mm。

4.1.1.3 对Ⅰ~Ⅱ级钢筋直径较粗时,宜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预热―闪光焊。

4.1.1.4 不同直径的钢筋焊接时,其直径差不宜大于2~3mm。焊接时,按最大直径钢筋选择焊接参数。

4.1.1.5 焊接完毕,等接头处由白红色变为黑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取出钢筋,以免产生弯曲。

4.1.1.6 当调换焊工或更换钢筋级别和直径时,应按规定制作对焊试样(不小于2个)作冷弯试验,合格后才能成批焊接。

4.1.1.7 焊接场地应有防风、防雨措施,以免接头区骤然冷却,发生脆裂,当气温较低时,接头部位可适当用保温材料覆盖。

4.1.2 施工操作工艺。闪光焊接是将钢筋夹紧在电板钳口上后闭合电源,使用钢筋面轻微接触。由于钢筋端面不平,开始只有一点或数点接触,接触面小而电流密度大接触电阻也很大,接触点很快熔化并产生金属蒸汽飞溅,形成闪光现象。闪光一开始,就徐徐移动一端钢筋以形成连接闪光,同时接头也被加热,待接头端面烧平已达白热熔化时,随即施加轴向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先带电顶锻,后无电顶锻,使两根钢筋焊牢。

4.2 电渣压力焊操作要点施工操作工艺

4.2.1 电渣压力焊操作要点:

4.2.1.1 施焊前,应将钢筋端部120mm范围内的铁锈、杂质刷净。焊药应在25℃烘烤。

4.2.1.2 钢筋置于夹具钳口内。应使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并夹紧不得晃动,以防止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

4.2.1.3 采用自动电渣压力焊,可采用10~12mm长铁丝引弧,并事先试焊几次,以考核焊接参数的可靠性,再批量焊接。

4.2.1.4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超过钢筋直径的0.1倍,同时不得大于2mm,接头处弯拆不得大于4°。

4.2.1.5 焊接时应加强对电源的维护管理,严禁钢筋接触电源,焊机必须接地,焊接导线及钳口接线处应有可靠绝缘;变压器和焊机不得超负荷使用。

4.2.2电渣压力焊操作工艺。采用电渣压力焊,宜用直接引弧法。先使上下钢筋接触,通电后将上钢筋提升2~3mm,然后继续提数毫米,待电弧稳定后,随着钢筋的熔化再使上钢筋逐渐下降,此时电弧熄灭,转化为电渣过程,焊接电流通过渣池而产生电阻热,使钢筋端部继续熔化为电渣过程,焊接电流通过渣池而产生电阻热,使钢筋端部继续熔化,待熔化量达到规定数值(约30~40mm)后,切断电源,用适当压力迅速顶压,使之挤出溶化金属形成坚实接头,冷却1~3min后,方可卸掉夹具,并敲掉熔渣。

5 质量保证措施

5.1 箍筋加工两钩要平行,弯勾度数、平直长度满足抗震要求。

5.2 节点部位要放大样图,认真排列钢筋,做好钢筋翻样,确保钢筋到位。

5.3 在焊接生产中焊工应进行自检,当发现偏心弯折、烧伤等焊接缺陷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消除焊接缺陷。钢筋的端面力求平整,填装焊剂要均匀,并封堵焊剂筒的漏孔,防止焊包的不匀和焊包下滴现象。

5.4 焊接接头位置要大于给定值,以便现场接头取样后仍能满足规范要求。

5.5 雨、雪、大风天气焊接时要有围档。

5.6 绑丝甩头要埋入墙内,露出砼面的钢筋头。

篇(4)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348-01

1 地景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所使用的效果

(1)地景艺术能够有效地满足现代环境的需要。长久以来,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不被重视,是依赖于传统的园林设计。所以表现出来的各种弊病较为明显,只是重视人的使用功能,对于整个环境的美感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于是乎表现出了对于实际的功能非常重视,但对于环境艺术的整体美感以及其所能承载的文化内涵没有那么重视,这就造成我们的设计存在有明显的缺陷,设计的目的性过于强烈与明显,不能够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良好的紧密结合。地景艺术的设计是为了能够让自然更加美丽,我们的环境艺术实际上还是比较初级与原始,其艺术设计常常的表现形式是停留在纸张上的平面图纸,对于艺术设计所应该拥有的内涵与美观均不具备。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是构建在综合艺术和文化的总结,是富有艺术视角的设计,并不是出于使用角度来设计的。

(2)地景公共艺术需要符合我们当前的园林设计的需要,并能够将其有效地整合好。现代的园林设计是多个学科的综合,是多个学科交汇融合的一个门类,它可以让艺术、自然、科学、功能这四者有效地互相整合。大家可以发现这个有趣的现象,我们国家的园林设计的开创者以及后来许多富有成就的人士无一不是文学与艺术集大成于一身。例如苏轼等一些名家,他们能够让自己在文学方面的涵养渗透到艺术方面去,并且获取极大地成功,为推动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现在的公共艺术侧重于景观以及现代的造型,是这二者相交汇的门类。它的主要基础是雕塑与工艺造型,试图让现代艺术在城市的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这些造型主要由两大类构成,一大类是平面的,另一大类是立体的。他们依靠的是城市的空间和景观。城市环境的园林图是通过现代艺术与最新的科技合作的学科,不但要求有艺术的功底,同样也要求设计者能够有理科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二者融会贯通。

(3)造型的设计需要符合我们城市当前的实际所需。任何一个城市都是拥有与众不同的环境,我们不能够将别的城市的设计拿来照搬照套。我们的设计工作需要依据这个城市的实际的自然景观,从这点来出发进行设计工作。地景公共艺术是放置在城市表面,需要与城市周边以及城市内部的各种地形地物能够巧妙的融合着一起,周边的地形地物通常是指城市的建筑群以及当地所特有湖泊、山脉等。所以我们通常都是认为空间环境已经将地景决定了,地景的发展空间是较为有限的。如果我们需要在城市中建设一个主题文化公园,那我们就一定要结合所需要展现的主题来确定地景的表现形式以及其所应对的主题思想。我们的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现在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主题。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来研究符合当地文化的景观设计,我们的设计需要表现出一定的文化涵养,并能够作为这个城市文化的载体。第一,我们需要仔细的用心去体会地景艺术的设计,争取在创作以及表现上能够有所突破与创新。地景公共艺术并不是地面浮雕,是多个方面的总体结合,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让自然环境与人的意识相互融洽。

2 地景公共艺术造型设计的各种不同的观点

2.1 自然的地景公共艺术造型

我们需要在保护原先的自然生态上,采用艺术的手法来加以表现。试图让自己的艺术作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巧妙的相互融合为一体并且富有美感。我们对自然地形与地貌并不是通过物理的方法来改变,而是通过设计人员别具匠心的艺术手法来进行修饰。如果某个公园当中有十二块类似于人形的石头矗立在那里,非常像《红楼梦》笔下的十二金钗,我们让雕刻艺术家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这几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就转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金陵十二钗,自然会被群众所喜闻乐见并被广泛的传播。自然界当中的山山水水,只要我们这些设计工作人员能够巧妙的把握,采用尽可能自然的手法,就能够创作出富有成效的艺术作品来。

2.2 采用形象上相对较为接近的创作手法

篇(5)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不仅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连接在一起,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否稳定,因此,如何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控制,是所有建筑行业工作人员必须深刻思考探索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

1、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高低关系到企业发展壮大

技术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当今的建筑工程施工,建筑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没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是难以实现产品的现实希望,而这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则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

2、新技术的运用需要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四新”技术的应用和国家10项新技术的应用,承担的工程设计新颖、结构会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技术要求更高,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再提高,技术装备先进再先进,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技术更新和创新意识要更强。

3、是建筑施工的特殊性所决定

众所周知,建筑物品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环境、季节、气候和人的因素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各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工序搭接协调等,在这些生产施工过程中均需要我们以技术管理为先导,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引领我们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达到预期的工期要求、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工程建设的措施

1、抓好施工方案的设计,确保施工安全进行。

目前,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量极大而且施工工艺整体也比较复杂,因此,在整个工程进行施工前,必须对工程进行整体、客观、实用的设计。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规划,按照国家施工规范标准和建筑图纸设计标准的要求,主要是由以下三个部分进行组成:一是从基础部分;二是从主体部分;三是从装饰部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在整体施工规划中,完善的设计可以对工程施工加强技术指导,并对其提供有效的管理控制,科学有效的处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部分的联接。

2、建筑施工程序的管理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程序比较繁琐,内容比较丰富。因此,在施工中应该严格地按照施工程序进行。只有在严格、有效的施工程序之下,建筑工程才能保证其正常的施工速度,既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的成本。在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施工时应该做好以下几个阶段的工作。

(1)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建筑企业的施工任务是通过投标、中标而得到的,或者是由上级部门下达的。不管何种方式,建筑企业在得到施工任务时,都应该签订一份施工工程承包合同,明确业主和建筑企业各自应尽的职责及其应该承担的义务,防止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工程合同的签订都是具备法律效应的。

(2)施工的准备

施工的准备工作就是对施工项目的施工特点、施工进度及其要求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确定出施工项目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从而能够为后续工作的展开做一个铺垫。

(3)施工的组织

施工组织是建筑施工整个过程当中基础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组织主要包括根据实际的施工项目,确定出一套合适的施工方案及其相关的施工方法,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另一方面,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施工项目在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4)组织工程验收

建筑工程的验收是对建设成果的总体验收。工程项目按照合同及其要求完成之后,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进行验收工作。只有验收合格的项目才能够投入到使用当中,不合格的产品需重新返工。

3、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管理

(1)加强技术交底

加强技术交底是工程按质按量进行的有力保障。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各分部分项工程,都需要进行详细而细致的技术交底,且要通过文件形式表现出来。对于隐蔽工程,更应该进行技术交底,需要特别强调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结构部位,加强对特殊施工环节的把控,建筑材料的质量保证等技术要求。此外,对于新结构、新工艺在工程中采用时,也必须特别强调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要做到层层交底,以确保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对于工程图纸设计意图以及设计的要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具体的操作工艺,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如此,才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的的建筑精品。

(2)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

工程质量是整个工程生产的根本所在,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目标是以设计要求、相关规范、工程合同来确定的,因此,技术人员在质量控制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来执行。工程施工质量涉及的东西很多,主要体现在施工工艺和原材料质量方面。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工艺的质量把控,特别是采取了新工艺、新技术的工程,项目部要成立攻关小组,着力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完成。项目部需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把控,原材料、设备进场时必须严格检验,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应用到工程中。施工中如果出现了管理失误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不管严重与否,都需要制定出详细的处理方案并依据实施,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4、从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

在施工技术管理中,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施工企业可从两个方面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1)将文化素质不高的施工人员列为培训的重点,增强他们的安全施工意识,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施工规则;(2)施工企业还应该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邀请专业、资深人士,举办安全系列的讲座;开展安全问题交流会,给内部员工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分享成果的平台。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安全事故频发,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安全规定没有落到实处,违规操作现象较为严重。有些施工企业生产经验不足,又追求利益最大化,缩减了安全生产的投入比例。对于这样的企业,国家的相关执法部门要予以打击和治理,帮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

结束语

建筑企业通过对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确保建筑质量,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在建筑业尤其是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大中小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通过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最为直接、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6)

路基是公路建设的关键部分,其中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当代公路的路基施工中,有效可行的技术对策,能显著控制其的质量弊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管理问题。通过控制路基施工的技术特征及工程质量的技术要点,逐渐减少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从而减少施工企业治理工程质量问题的费用,逐步增加施工企业的经营利润。从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着手,对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施工工艺等进行多方面的管理,从而达到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控制目标。

一、公路工程中路基边坡施工技术

1、厚度和坡度处理

相关研究指出,如果公路路基边坡的坡度显著大于内摩擦角,就应当码砌边坡以提高填石路基的稳定性。台阶式与单坡式是公路路基下边坡码砌的两种主要形式,实际公路路基工程中大多选择单坡式。在路基施工时需要根据路基的填筑高度,确定边坡形式。当添置了一层码砌边坡后,填石路基的稳定性就会明显增强,并且边坡码砌的厚度越大,填石路基的安全系统也就越大,不过这也会增大工程成本。在实际的施工当中,如果填石路基的填筑高度小于十米,边坡码砌厚度就需要大于一米。如果填石路基的填筑高度大于十米,就需要设台阶分级,台阶的宽度约为2-3米,台阶的高度约为5-8米,需要设置排水沟,边坡码砌的厚度应当大于2米,边坡坡度自上而下一次为1:1.5-1:2.0。如果路基边坡是软质岩,就可以采用植物绿化边坡或采用浆砌片石进行护坡。边坡码砌时,需要将石料大面朝下,紧贴公路路基的填筑体,确保石料和填筑体之间互相咬扣、紧密接触,没有松动、落空现象。

2、选择恰当的码砌方式

首先,先码砌后填筑。边坡位置先放好样,再根据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边坡码砌,边坡码砌好之后,在路基内进行填筑、摊铺、压实。此种施工方式具有以下优点:边坡码砌相对牢固;边坡能够紧密结合路基填筑部分;易于控制边坡码砌施工。不过此种施工方式也有一些缺点:填筑部分和边坡的交接部位难以碾压密实,容易出现无法碾压的死角,降低公路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其次,先填筑后码砌。先摊铺、压实填料,再根据公路路基宽度标准刷坡,码砌好边坡。此种施工方式具有以下优点:填筑路基和码砌边坡依次进行,施工速度较快,施工劳动强度较低;确保路基边缘能够充分压实,路基整体强度得到增强。此种施工方式的缺点是:填料强度较大,不易刷坡,如果处理不当,就将降低路基的稳定性;难以有效地确保码砌厚度。

二、路基压实与搭接技术

1、碾压机具与碾压方法

路基碾压机具与碾压方法影响着公路路基的压实质量。不同的压实机具,有着不同的压力作用深度。通常压力作用深度由深到浅的机具依次是夯实式机具、振动式机具、碾压式机具。在具体的路基压实施工中,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压实机具,以获得最佳的压实度。不过在压实过程中,就算是同一种机具,其压实深度也是会随着一些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开始碾压时,由于土体较为松软,压实机具的作用较深,不过经过数次碾压后,土层的密实度逐渐变大,土体强度增强,压实机具的作用深度也就相应的减小了。

在一定的作用范围内,如果压实机具的质量不变,碾压的次数越多,碾压时间越长,公路路基土体的密实度也就越高。但是,随着碾压次数的增多,土体密实度的增长速度将会随之下降,当密实度达到一定的限度后,再度碾压将难以进一步提高土体密实度。在公路路基的施工过程中,碾压遍数小于或等于6,土体的密实度显著增大;碾压遍数为6-10时,土体密实度增长缓慢;碾压遍数为10-20时,土体密实度增长极小;碾压遍数超过20时,土体密度基本不再增长。一般而言,压实机具越重,土体的密实度增加的越快。但是,如果机具的重量超过了公路路基土体的强度极限,就将破坏土体。

2、压实质量控制

首先,确定填土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公路有着较长的长度,是典型的带状构造物。不同路段的用于填筑公路路基的土石材料往往有着不同的性质。公路路基填筑施工前,应当采取代表性的土样,分析土质情况,进行必要的土工试验,测算各个土场土样的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从而为路基压实施工提供指导。

其次,分层填筑与碾压。分层填筑需要控制好每层填土的厚度,如果填土厚度太大,就难以使土层深处获得充分的压实;如果填土厚度太小,就将影响经济与工作效率,同时还不能确保填土质量。通常情况下,每一水平层应该采用同类填料,每层填土最大松铺厚度根据现场压实试验确定,一般最大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也不小于10cm。土的压实应该控制在接近最佳含水量进行,施工过程中对土的含水量严加控制、及时测定。每层的填土都应当保持平整,从中线向两边设置横向坡度。如果上述指标符合工程施工标准,即可进行碾压施工。控制碾压遍数是分层碾压施工的关键。通常,低粘质土碾压遍数为4-6遍;粘质土碾压遍数为10-12遍。压实检验合格后,就可以进行后序施工。

第三,全宽填筑与碾压。路基填筑时,从路基最底部位置分层进行填土与碾压。小半径曲线路段的压实顺序是先进行内侧的填土碾压,再进行外侧的填土碾压;直线路段的压实顺序是先进行两侧的填土碾压,再进行中间的填土碾压。对于横向接头,三轮压路机重叠二分之一轮宽,确保路基各点压实,防止土基不均匀沉陷。

最后,质量检查。根据工程项目相关规定,严格检查公路路基的施工情况。只有当每一个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查合格后,才可以继续填筑上一层。如果检查发现压实度不符合工程要求,就进行补压或是必须采取换填土质等措施,重新压实,确保压实度符合工程要求。压实路床顶面后,还需要检验弯沉值。.

综上所述,根据公路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是确保公路路基施工质量的基础。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做好路基排水、路基防护、路基填压等工作,就应当完善路基两侧的排水系统和采用科学的路基边坡施工技术、路基压实与搭接技术。正确处理路基边坡的码砌厚度和坡度,选择恰当的码砌方式,严格遵循设计和相关施工规范进行码砌施工,确保路基边坡质量;选用恰当的碾压机具,采用合理的碾压方法,并控制压实质量,从而提高路基施工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斌.高速公路拼接段沉降变形特性及地基处理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硕士论文.2004

篇(7)

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可以消除电力企业工程设计过程中有关设计交流的障碍,最大程度降低距离和时间因素的限制,更加方便了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与工作,使得电力企业科技领域的协同运作更为顺畅。有效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电力企业工业设计方面的技术创新,进一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资源的优势,使设计组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与不同设计组之间的专家进行实时交流,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对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协同设计,并且能够在国际一流设计水平的参照下进行正确的评价及及时沟通。数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更加有利于进行集体智慧的创造和高水平严要求的设计,减少了传统设计进程中的障碍,降低了设计成本。构建完善的数字化系统,将电力企业工程设计的初期规划和一切方案设计包括末期的视觉传达设计等过程,通过相关技术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借鉴和衔接,使可利用的信息更加准确,而且使各个阶段的设计成果能够为下一个环节的研究设计提供科学有力的借鉴依据,把电力工程领域设计师的方案直接转化为图纸,更加有利于生产与施工作业的高效运行。有利于直接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相联结,大大缩短了设计、施工周期,降低了传统设计过程中手工模型转换的技术偏差,同时有利于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技术流程进行全方位关注和整体的考虑,减少可能出现的误差,加快各个环节的工程设计进度,提高工程设计质量,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电力企业工程设计理念的时代要求与发展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电力企业的工程设计者在观念上实现了彻底的更新,加之计算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客观上在潜意识中改变着每一个人的观念,因为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导致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网络为信息中介的现代化交流方式上,电力企业的工程设计师理应与时俱进,更新传统意义的设计理念,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发展的需要。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进一步更新设计理念,让数字化技术对电力企业的工程设计发挥重要影响,为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扫除障碍,开辟新的智能化、科学化发展新天地。时展的客观环境对电力企业工程设计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以环境保护为中心主旨的绿色环保策略受到高度重视,一切科技发展的先导是环境保护,绿色经济模式,再不可能把电力企业的快速经济发展凌驾于环境保护意识之上进行无限制的高耗能污染设计,以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污染为宗旨发展电力企业。进入数字化技术时代,在电力企业工程设计上除了关心设计的质量和效益,更主要趋向于设计的环保理念,在设计过程中更加体现数字化时代科技发展的人文关怀精神。如今的时代以绿色环保为主的设计理念不仅在电力企业施工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而且数字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有利于绿色环保理念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绿色环保理念的结合,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对人文生态的影响。电力企业工程设计要以人类自然为中心,尽可能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总体布局方面尽量把工程建设安排在生态压力较抵的位置上,尽可能减少将来施工与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程度;结合时展要求,针对个性化设计理念,受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大众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个性化与差异化特征日益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工业设计师们也将随着传统的格式化设计转向迎合客户的个性化设计。

篇(8)

工作和生活方式会养成一种习惯,习惯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文化倾向。软件工程师一方面要服从机器环境的标准、规定、约定、惯例,让工作成果能够运行,产生结果。另一方面生活于人际环境中,需要伸张个性,满足个人趣味。这样,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中,可以看到两种软件工程师的形象,一种是严肃的人,一种是散漫的人。

李开复跳槽Google,尽管有多种说法和理解,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文化。传说中的Google公司环境极其自由,对软件工程师极具吸引力。用历史的眼光看,软件工程师的工作环境与编程技术发展有关。在用穿孔纸带编程的时代,软件工程师职业只是少数人的选择。记得给我们上软件课的教师曾在课堂上诅咒过软件,谈到他学软件的经历,声称不是人干的活,编程时稍有疏忽,纸带就过不去,就要从头来,感觉非常痛苦。现在有许多编程工具,让编程成为一种实现思想主张的快乐事情。

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软件编程活动来后,会形成一种以软件为载体的社会文化。以往的文化以文字和艺术作品为载体,作家和艺术家是文化的设计者或主导者。未来的文化会以软件为载体,软件工程师自然会成为社会文化的风标。目前,博客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结构的设计者就是软件工程师。

政治工具

有的企业引进信息化系统,并不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或者为了达到其他的技术或经济目的,而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这时,软件工程师实际充当了企业政治工具的作用。

有个从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企业集团,进行了换代接班。新上任的企业领导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引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特别重视用软件对每一个干部进行评测。参与评测的软件工程师开始认为这个企业的新领导重视科学技术,干得特别卖劲,认真做出评测报告交给新老总。哪知此人并不关心评测内容,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圈出了想要和不要的干部。这时,软件工程师们感到自己被别人当工具使用,非常气愤。但情绪反应过后,冷静地想,你不做,他花钱总能找到人做。找业务不容易,还是按客户要求做了吧。

说到充当工具,总是让人感觉不爽。实际上,“工具”是个中性词,可以遮人耳目达到个人目的,也可以韬光养晦成就事业。在一个传统势力强大的企业推行改革,往往会遇到非常顽固的阻力,用一般的方法难以见效。这时,可以考虑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以科技的名义推行改革。在改革成功的勋章中,软件工程师功不可没。

经济异客

按传统的思维,进行经济活动总是以实体要素为主,像软件这样的虚质要素,只能作为辅助工具。有人反其道而行之,以软要素为主进行经营,结出了奇异的果实。虽然按一般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可能将其归类到软件、咨询、票据行业。但是,在认识了这种新经济模式的内容后,你会感到用已经有的行业无法将其归类,它完全是一种行业创新。

按照历史的轨迹看,这个新行业的发明人首先是作为软件工程师的角色在社会中产生作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他一直想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进行经营,这对小公司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方法。经过了顽强的试错过程,他找到了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将软件思维与经济思维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用软、硬框架将企业进行分类,他认为在经营软要素的企业中,银行和电信是最成功的企业,他们的共性是经营密码。银行经营的货币、支票、信用卡等都是密码的载体;电信设施中跑的是密码,卖的充值卡也是密码。密码的本质是数码,这与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内容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以软件工程师的能力可能经营银行和电信这样的超级企业,一般人想到这个层次,自己就被吓住了,因为银行、电信这样的企业个人是不可能涉足的,也就不会再做进一步的思考。有位软件工程师不是这样,他继续按照突破的模式进行思考,找到了沃尔玛的弱点。他认为沃尔玛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沃尔玛所满足的社会物流需求,将会被营销密码流所替代。他的理想就是实现密码流超级企业,成为新时代的沃尔码。

尽管我们不一定同意他的观点,但是面对他所做出的成绩,我们无法否认。国内某大型企业集团采用他所发明的经营模式,取得了极低投入极高产出的效果;目前,香港一家大型企业集团非常看好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为发展这种经营模式进行了投资。

现在许多软件工程师都在考虑今后的发展问题,突破固有的技术框架约束,将软件与经济相结合进行创新,是一种可以选择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密码流经济中,软件工程师应是一股中坚力量。因为这种经济与以往的经济都不同,我们暂且称从事这种经济活动的人为经济异客。

财富英雄

比尔・盖茨创造财富的故事,让人们将软件工程师与财富英雄相关联。国内以丁磊为代表的财富英雄的创富案例,也强化了人们的这种认识。问题是人们在思考财富英雄时,往往把他们的成功归结为偶然的因素。比尔・盖茨的成功是因为有其父亲的帮助,丁磊的成功是因为抓住了投资人为网络经济烧钱的机遇,而后又抓住了网游发展的机遇。因为没有好父亲,没有机遇,所以就以此为借口不做努力。而有好父亲又有机遇的人,又会找到其它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问题出在我们对成功的理解上,一般人认为成功是达到一种数字目标,倾向于将社会某阶段的英雄人物的业绩作为目标。要知道,某一领域的英雄一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人人都成为了英雄,就没有了英雄。英雄是时势所为,世界上不存在制造英雄的方法。在信息产业,比尔・盖茨是公认的英雄人物,之所以能保持长久的英名,是因为一直在努力。所以,我们不要图英雄的虚名,而要学习英雄的精神。

对人人都有用的经验是改变对成功的观念,努力就是成功。每个人由于基础条件的不同,用同样的努力,不一定都能看到春暖花开的场景,但是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改变,就会接近人生圆满的目标。以笔者个人的经验讲,每天努力学习、思考,不时有智慧的灵光闪现,让人感受创造的愉悦,这也是一种幸福。

社会先锋

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数码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我们将在一个数码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社会以融弃规律发展,也就是说新的事物会融合旧事物的合理因素,抛弃旧事物的无理因素而发展。例如信息社会融弃工业社会,是将工业社会合理基础保留下来,用信息技术创新构造工业社会的物质基础。

在这样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中,软件工程师是一个紧跟时代变化的前沿群体,肩负融弃旧要素,建立新结构的时代使命。从专业化的代码操作,到跨行业应用,再到引领社会发展方向,软件工程师正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篇(9)

1. 学习型城市的含义及其特点

学习型城市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兴学习之风、弘扬创新精神。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结构,构建多层次、开放性、大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网络,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速知识更新,培养和造就大批各级各类人才,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学习型城市的特点是:全民重视学习、全民开展学习、全民不断学习和全民善于学习;学习将由个人行为转向联体行为,教育将由阶段教育扩展为终身教育,学习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2. 图书馆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引领作用,提升学习型城市的人文精神。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的教育中心、信息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它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身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向来以藏书的综合性和服务对象的广泛性为显著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业务范围也更加广泛,在社会教育文化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公共图书馆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创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环境,能充分满足读者自我选择、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要求,成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想场所。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已全部免费开放,针对需求的不断变化,公共图书馆可以继续探索新的和更广泛的服务模式,如深入走社区服务道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推进与学习型城市建设有关的活动等等。

二是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进程,增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活力。公共图书馆是社会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公共图书馆藏书专业、学术性强,并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在拓展信息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是努力拓展专业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丰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内容。专业图书馆分布于各行业中,以其馆藏文献的特色化和专业化为主要特点,是我国图书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中,可以发挥专业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特色优势,建立专业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机制,围绕特色馆藏多方面、全方位地为社会民众提供深层次的特色服务。可以通过科普报告会、艺术修养宣讲、专业知识普及讲座等形式,为社会民众提供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的渠道和机会,丰富民众的学习活动,拓展其学习、生活视野;还可以利用专业图书馆藏书体系的针对性开展专业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使社会民众得到专业知识的升华和艺术情操的陶冶,以各类专业化的水平、特色化的服务来丰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内容。

3. 图书馆在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今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困难, 一是可供市民阅读的图书馆太少, 二是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多。要真正实践学习型城市的目标, 须争取每个社区( 街道) 都有一座规模不等的图书馆( 室) 或/ 共享工程、基层网点。由此,图书馆之城的建设势在必行,它是以全市地域区划和数字网络为基础,

联合各大图书情报系统, 建立覆盖全城和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形成社区化、人性化、多层次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文献信息服务的超地域,其建设的基本理念是: 维护公民的文化权利,大兴勤奋读书之风。图书馆之城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营造书香社会和学习型社会。

3.1 要有历史责任感, 切实发挥图书馆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

引导广大市民认清知识经济社会的特点和要求,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使学习成为一种自发的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活动, 图书馆的这种教育职能是学校或其他社会机构所不能替代的。作为一个城市最大的公共图书馆的责任者,一定要认清自己承担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这实际是一个认识问题。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的前沿, 知识传播的基石, 应给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完善、便捷的学习场所,使馆藏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并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时间的市民的需求,真正让广大市民学有去处,这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关键。只有不断增强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才能增加城市文化色彩,进而提高市民的文化品味和知识素养,以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2 重塑社会群体的图书馆意识

我国的图书馆如果从出现藏书楼算起,已有漫长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华民族具有倾心学术,精心文章,崇尚文化的民族文化传统,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历史的沉淀过程,也是民族文化的沉淀与发展,但也要看到我国图书馆文化存在某些糟粕。主要表现有:(1)把图书馆当作一种摆设。认为图书馆比不上创造经济财富的部门来得重要, 比不上衣食住行部门来得急需。(2)文化与经济相脱离。把文化、知识看成纯精神的东西, 过于清高,这种纯精神的价值观, 经过市场经济的冲击, 从一个极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唯经济论, 图书馆不是创造经济财富的部门, 在把我国济搞上去的今天, 就无人过问了, 或者要由图书馆人员自己创造财富, 不但要使自身能生存, 而且还要为社会谋利益。当然这两种倾向是与我国博大精深的图书馆文化相悖的,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 大力发展我国的图书馆事业, 必须从幼儿开绐注意图书馆意识的培养, 从小学开始开设文献检索课, 把发展图书馆事业与提高全民利用图书馆能力结合起来, 以提高社会的图书馆意识, 促成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只有市民把终身学习作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 让学习成为一种必须, 学习型城市的基础才得到了最广泛的体现。

3.3 搞好书架子工程

建立一种全社会终身教育的机制和保证制度, 制定相关政策和地方性法规, 鼓励终身学习, 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保障。图书馆要主动争取政府的重视, 建立相配套的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书架子工程领导组织网络, 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使各级领导对书架子工程的全面工作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职能, 发挥共建优势, 加快共建步伐, 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 列入本地区的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使书架子工程建设的意义家喻户晓, 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 从而使图书馆事业由单纯的文化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 由政府行为转变为社会共同参与的共建行为, 使社会各界对工程建设在思想上形成共识, 在设备上联手共建, 在活动上联手共办, 在成果上实现共享, 最后达到共荣的好势头, 使工程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3.4 以信息素养教育为目标, 开创信息素质教育新局面

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其迅猛发展和广泛、深入地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也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在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是否能掌握足够的信息素质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方面。美国图书馆协会在其1989 年的报告中明确信息素养的概念: 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人, 是一个有能力觉察信息需求的时机并且有检索、评价以及高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人,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的原因在于他们掌握了知识组织机理,知道如何发现信息以及利用信息,他们是有能力成为终身学习的人,是有能力为所有的任务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人。总之,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一个良好的城市信息环境中,只有市民具备有强烈的信息心理,自觉遵守信息法规与道德规范,他们的信息行为就会是主动信息行为或潜意识信息行为,也就是真正具备了信息素质,一个城市建设成学习型城市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工程建设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将会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最终的质量,只有控制好地基基础的施工,才能使我国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得到更有效的保障,本文将会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一、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1、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往往就是由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来决定的,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土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往往会随着地域条件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对工程建设中的地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对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解决。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才能切实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核心。

2、当前我国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地基基础施工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目前的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地基建设中的塌方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地基的塌方。在工程的地基建设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塌方问题,必然会使地基土受到扰动,进而影响到地基的整体承载力,不仅会对自身的工程建设造成危害,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并穿过不同的土层时, 施工方如果不去根据不同土层的工程特性(地基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重度等)来确定地基基坑的边坡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法,就会使得边坡顶部受到堆载或外力的振动产生变形, 由此引发塌方问题。或者是因为工程施工方在开挖土方时施工不当, 在应该作支护的时候没有去做应有的保护,也会造成塌方。

2.2地基缺乏保护

工程项目的地基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基缺乏足够的保护,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多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如果不能解决好地下水的问题,就会对地基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地基的基础缺乏足够的保护,或者是防水、排水措施不到位,就可能会造成地基进水, 这样就不仅会造成地基基础施工困难, 同时对于地基的质量也会造成损害。特别是在多雨季节,一定要保证地基建设的基坑没有积水,对于被水浸泡的地基表层土要将其松软部分清除。

2.3地基建设中的管理不善

在地基建设中,由于管理方的疏忽也可能会对地基质量造成影响。如果管理人员管理疏造成基坑开挖与设计不符,就会引起基坑的抗剪切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基坑的变形,影响地基建设的质量。

二、地基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

工程建设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与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保证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综合考虑影响地基基础建设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来找出最合理的旎工方案。除此之外,要想保证地基基础建设的质量,技术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地基基础施工有如下几点技术规范。

1、桩基施工技术

在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桩基础施工技术不断的得到改善和进步,在地基建设施工中,桩基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分为现浇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三种基本的形式。

在这三种基本的桩基建设形式中,现浇灌注桩因为其具有承载力大、适应范围广、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等技术优势而得到建筑施工单位的青睐,在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中现浇灌注桩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其成桩工艺主要是采用带有护壁套筒的钻机,在实际的施工中由泥浆护壁,通过水下来浇灌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推广和应用桩基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桩底虚土和缩颈的缺陷。

相比较而言,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因为存在着振动、噪声和挤土效应等缺点,其在具体的施工中使用量已经逐步减少,并且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普通的混凝土桩已经开始逐步的被预应力管桩所取代。而钢桩的造价非常高,绝非一般的工程建筑所需要的,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为检验桩基承载力,除静载试验外,用计算机控制的桩基动测技术已在工程中应用。

我国的工程地基建设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随着我国的桩基动力检测技术软、硬件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正在这方面的技术上努力的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已经编制完善了“锤击贯入试桩法规程”、“高应变动力试桩法规程”和“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等相关的技术标准,这对于提高和控制地基建设的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地基加固技术

在过去的工程地基建设中,我国传统的地基加固由于技术单一而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套完善的地基加固技术系统。首先就是压密固结加固法,该种方法适用于土质松软的工地上,通过采取强夯、降水压密、真空预压、堆截预压、吹填早地等等措施来加固地基。其次就是加筋体复合地基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普遍性,对于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加固处理的方法可以通过砂桩、碎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等方法来实现。最后就是换填垫层法,通过砂石垫层、灰土垫层等措施来实现,但是其使用的范围比较小,不适宜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3、深基础施工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深基础施工逐步得到发展。所谓深基坑技术,就是通过其侧向支撑由桩墙和内撑组成复合的桩撑体系,这种深基础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

三、结论

上一篇: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特点 下一篇: 医疗质量管理核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