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2 09:28: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在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的阅读也应该这样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构建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教师必须先确立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新的阅读理念,也只有在这一阅读理念的指导下才能构建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一、培养学生一点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具体表现,是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由此可知,阅读兴趣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换言之,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阅读材料、阅读文本的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浅近、有趣的作品,如童话、寓言、故事等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以及一些历史文化等诸类读物,还可以贴近学生实际,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读懂的作品,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还要敢于对文本作大胆的、灵活的裁剪,适当的调整、删减教学内容。如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可多讲;而远离学生生活、枯燥乏味的、玄虚空幻的内容则要少讲,甚至不讲。
其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教学形式不能过于单调、呆板。
再次,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看待每位学生,多运用赞赏教学,多运用表扬性言辞,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养成阅读的兴趣。
二、给学生一点个性的感悟和体验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这实际上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陈旧的课程观。
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就是要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中要强调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而不是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
首先,只有让学生自己体验,他的感受才能深刻,也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有了自己的感受,生命才会产生共鸣。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引导学生体验作为教学策略及其重要的一步。
其次,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是不一样,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倡导学生探究并响亮地说出“自己的思想”。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做设计等等。
在阅读教学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去追求“标准答案”。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的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以人为本,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去实现与文本的视角融合,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同行,与作者同行,悲其所悲,乐其所乐,感起所感,悟其所悟,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建构独特的文本和独特的自我,为生活而读,为个体而读,这是新课标指导下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
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讲解给学生听,也不应该是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拆成若干小问题来步步紧逼的向学生追问,最终仍是让学生被动的认同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总之,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与课本直接对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过程,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和“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创设情境帮学生鉴赏。”
三、创设一些对话交流的互动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实质上是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倡导、创设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合作等互动的机会,由此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正如教育专家余映潮所说的:“有效地克服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活动的主体。”
阅读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
阅读教学中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对话关系: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为中心的关系,其他的对话都只是为了给学生的个体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它们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要多让学生个体为主体与文本直接对话;同时在一个刻板呆滞的课堂氛围中,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是难以实现的,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和谐,才能无拘无束地谈话。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些对话、交流、探讨的机会,让对话真正有益的动起来。重启发不包办,多讨论少讲授,多对话少问答,重过程重积累,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对话交流可分三个主要阶段:(1)启发引导阶段;(2)师生互动阶段 ;(3)学生自动阶段。
四、制造几个兴奋点
阅读教学本应是富于激情,很有享受的一种创造过程,但在教学中,往往看到万马齐喑、昏昏欲睡的场面。这是为什么呢?
市场营销上有这么一句话:“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我们也可以套用一下:“只有疲软的设计,没有疲软的课堂。”可以在课堂上精心制造几个兴奋点。而制造兴奋点,可从文本内容和课堂形式两方面考虑。
文本内容上的选择要注意:第一,教师有真知灼见的地方;第二,文本中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第三,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第四,与以往阅读积累可以碰撞的地方;第五,能激起学生智慧辩论火花的地方;第六,能挖掘审美情操的地方。
课堂形式上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如辩论、表演、竞赛、朗读、讨论交流、角色塑造、发散想象等。这些多能让学生兴奋起来。当然兴奋点贵在出新、出奇,程序化、模式化只能恢复到原路上去。
笔者构建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也只是一管之见。投身课改,既需要理性的思考,又要实践的探索,只有语文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我们的课改才会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88-01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阅读教学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80%的教学时间都被用于了读文的教学。目前受诟病最多的也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是根据教学参考资料,然后向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以为这是权威的解读,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捷径。其实,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这只能是教师的阅读,而不是学生的阅读。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转变教学思路呢?
1.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观把传授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学生所习惯的学习过程便是由教材、教师把别人"已知"、"已会"、"已有"的东西传授给自己,跟着老师按设定的模式反复操练,逐步掌握有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树立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信息的专制的权威。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传统教学中的那种"被动性"、"强制性"、"简单重复性"等不利因素,在阅读教学中是需要加以改变的。
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宋代朱熹指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忠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在于居敬而持志。"阅读训练的对象是学生,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收到实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明确思想,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重视阅读。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说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想出更多的新点子,运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手段,并尽可能运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地,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让学生真正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培养其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读书计划,开展第二课堂
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由国内到国际的原则。先推荐一些比较浅易的、趣味性强的一些读物。如:小布老虎丛书、《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杜利特航海记》、《昆虫记》、《爱的教育》,《秘密花园》等,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之后,再推荐《繁星·春水》、《骆驼祥子》、《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内涵较深的读物,这样循序渐进,等到学生对各类童话、寓言、故事、以及诗歌、散文、中外名著、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各种报刊都愿意加以涉猎时,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就充分培养起来了。
另外,班级内可成立阅读小组。小组内可以交换书籍,交流阅读心得。既各自为战,又相互监督、联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可逐步由"紧"向"松",待到机制成熟,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管理。在学生刚开始上阅读课时,教师可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利用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摘抄优美的词句并能作简要的品析;写读后感,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对哲理性语句的感悟,也可以是优美语句的赏析,亦或是对写作技巧的评价。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之后,教师可逐步放宽要求,让学生自由去阅读、去选择。圈、点、批、注,摘抄、积累无所不可。学生有了一定的摘抄积累之后,可以给出一定的时间温习回味,消化吸收,读读背背,相互传阅等。提出一天背一首诗的建议,除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篇目之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优美的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现代的一些优秀诗文。
定期举办一定的第二课堂活动:手抄报、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会、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以此来展示阅读成效,提高学习兴趣,丰富课外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针对“讲读”模式的流弊,提醒我们:阅读教学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性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感受也会出现差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当然,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整齐划一,让所有的学生都变为优等生,而是使优等生与后进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和发展,提倡自由选择。在实践中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注重生活阅读
文学源于生活,它是对生活的真实再现,但是,它又高于生活,它不只是生活的简单反映,这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而成的。是对生活的集中的、概括的反映。因此,阅读教学中很多的阅读文本就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以及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感受。另外,学生这一群体也是有其特殊性,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他们不可能像作家一样长期投身于生活的海洋中去,他们还不可能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接触。因此,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就会停留于表面,甚至发生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进行拓展,总的来说,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也应该阅读作者在创作上的成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作者人生的各种境遇,理解他们身上所浸润的文化底蕴,挖掘自身的生活体验,把自身的经历与文本结合,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生活的阅读。
三、注重情感阅读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阅读情感是读者的主观感情和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感情的双向交流。彼此碰撞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是阅读的驱动力,有了情感的参与,阅读劳作的艰辛才会化作愉悦,阅读过程就会变得津津有味,读者才会进入读物的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交融。
此外,朗读也是激感的重要途径。如分角色读、集体读、自由读、范读、熏陶朗读等,让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增强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心的情感,进而更好地步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语文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我们应该趁着这股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内容及要求,从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出发,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钻研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教学方案的研究是教育工作者反思教学成败得失、积累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研究是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能力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价值在于促进教师将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教学方案的研究使教师处于一种反思状态,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具体行动,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思维品质;教师通过看课、评课提高教学方案的实效性,有助于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总之,教学方案研究是教师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方案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对具体教学方案中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深刻反思和客观评价。本文首先论述了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说明了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新课标下阅读教学方案的相应策略,为中学语文教学方案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新课标下教师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案应该突破过去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材、局限于学科的局面,树立大教材观、大语文观,让阅读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应该强调学生主体建构、自主探究,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尊重师生的个性和作品的个性,体现现代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个性化。应该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重视学习结果但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特别要努力做到把以教为主的过程变成以学为主的过程。
二、新课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特点
1.师生角色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从角色定位来看,教师不是知识的输出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将教学内容的合理分解,使得学生能够有目的地查找资料,从而做好课堂交流。而在教学中,学生能够逐个环节进行集体交流,教师总结时点出需要识记和重点掌握的知识,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课堂上,教师信任学生,让学生搜集资料、竞赛研讨,又应不放弃指导的职责,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时效性强。
2.现代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一是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内容要立足于课文又不局限于课本,如搜集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和历史背景等的相关资料,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二是指教学形式开放性。学生分组竞赛与教师参与归纳总结相结合,既不按部就班,又不放任自流,课堂充满生机。三是指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在查找资料、分组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讨论、辩论,无疑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个性化特征
在教学中采用自学、竞赛加老师点播、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交流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所得,学生有思考的权利和精神自由。师生的学习和思考成果就会成为课堂上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不是将教师的观点或者教师用书上的结论强加于学生。
三、新课标下阅读教学方案的策略
新课标要求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张扬师生的自主与创造精神。阅读教学必须开发丰富多彩的行动策略,这是新课标的精神,也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方案研究中重视以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策略为参照研究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教研训练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新课标倡导多种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方案应采取学生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阅读教学策略。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等,在方案制订时,应做到:(1)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提出并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发展各种学习和思考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2)教师认真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范围,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3)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保证充分的阅读、思考。
2.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
学生就阅读材料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中心,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沟通、交流获得知识、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方案设计应做到:(1)以问题为主线。“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中要解决的第一个核心问题,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又成为要解决的新问题;(2)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3)有多维交流的空间。
3.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个体调动全部的心智和情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从而对作品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理解的教学方法。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尊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倡导阅读实践的探究性,承认阅读结果的差异性。
4.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
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诱发他们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和个性特征的前提下,涵泳、体味思考作品,读出自己或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及结论。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5.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教师激励并促成学生与课文、与作者、与学生自己、与他人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汲取作品营养,提高语文素质的教学活动。
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教学方案之中是教改的当务之急,应加速这种落实与转化。只有不断探索语文教学方案的研究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促进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涂树林.新课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与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121.
0.引言
在课改热潮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教学从传统模式转向现代模式。语文是一项最基本的,最不可或缺的科目,对语言和文章的理解领悟是人类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能力。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就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在课改的要求下,各小学在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展开并加深了对阅读教学的重视。对于学生而言,一旦阅读理解的能力不够强,受到影响的不仅是语文这门学科,其他学科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薄弱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无法快速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会影响学生对题目的领悟力,直接造成错误后果,影响最终的成绩。阅读教学能从各个方面快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本文将从阅读的重要性探究加强阅读教学的意义[1]。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
阅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必须掌握的能力。阅读是语文的基本环节和结构,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在课改的大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自觉注重情感体验,有利于积累丰富的知识,锻炼出良好的语感。阅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一个认字识字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不少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生字生词,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去认识生字词,更有利于帮助他们提高记忆力,掌握更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读写能力。
2.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上,往往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产生了巨大的阻碍。课改后新课标要求学校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阅读是语文的基本环节和结构,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分析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对于小学教学而言,小学的教学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对处于尚在识字阶段的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要加快识字认字的速度,必须养成自我学习、主动求知的习惯,方可加快识字认字的速度和效率。所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阅读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2]。
《新课标》中对小学低端语文的阅读有一定的要求。总结说,就是要求学校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成长,学会做人,学会明辨是非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求知精神,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从低端到高端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尽可能多的认识生字词;学会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正确流利的朗诵课文;在特殊情况下,能够练就默读能力;对简单的图画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能自主理解简单语句,积累字词;学会正确认识标点符号和不同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意义;能够从简单的儿歌、童谣和古诗中体会简单的情感体验;学会主动阅读简单的故事和童话等。第二阶段是三四年级,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阅读技能,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对这个阶段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能够联系前后文理解句子意思,学会借助字典自我接收新的生字词;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会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优美的语句,能够在课外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简单的描述;背诵优秀的文章诗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与同学进行图书资料交流,课表规定这个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不低于40万字。
3.加强和提高阅读
学的措施
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爱好,一旦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主动阅读,阅读量就会大大提高。当然,能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首先,学校要增加阅读教学的课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保证为阅读教学的成功进行。其次,要明确教学方法,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况下,明确把新课标的要求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接受和学习,也能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3]。
4.结语
总之,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是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的一个体现,高效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巨大的帮助,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非常关键。对于农村学生来讲,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必须要灌输语文阅读的思想,使学生能够在业余时间将语文阅读作为重要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新课标下,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除了要在课堂上采取积极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对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目前农村语文教学来看,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已经放在了语文教学的首位,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新课标下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积极教学效果,并提高教学成绩,就要重视农村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改变传统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满堂灌的方式,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不管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现实需要,导致了这种教学模式僵化,不能取得积极效果。在新课标下,对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度创新。因此,我们要想取得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效果,就要改变传统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在语文课堂上给予学生以阅读方法的指导,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积极的阅读教学模式予以保证。
三.重点开展农村语文的合作探究式教育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受阅读知识和生活体验等的限制,肯定存在许多疑难问题。教师应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对于这些疑难问题,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加以解决。探讨遵循的原则是:一要有探讨的价值;二要能解决课文的重难点。可以采取分组制,每小组选取一个中心发言人进行交流(要求每人轮流做中心发言人),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多角度解读课文,力争做到对课文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阅读所得,并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一过程实质上是自主阅读的延伸。讨论中,教师除了科学地设置问题外,应重在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感悟课文,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另外,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要逐步培养学生自行设置讨论问题的能力。
四.教会农村学生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
从目前农村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来看,一些高中学生对语文阅读没有兴趣,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师在语文课堂内没有教会学生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存在困难,无法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久而久之对语文阅读失去兴趣。基于这种状况,我们在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教会学生正确的语文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从语文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并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语文阅读方法的培养,应该将阅读方法的培养当做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事情来做,通过阅读方法的培养促进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48-01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如何激励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我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是:
1.1.教师示范朗读,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我慎重考虑到学生的识字程度、朗读水平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品赏能力差的弱点,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示范朗读。则教师有感情示范朗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阅读兴趣。示范朗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细心、正确听出教师的语速、轻重缓急等,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从而营造了气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1.2.熟读成诵,兴趣升华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阅读就应让学生获得读的成功体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的朗读能使人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思想美、情感美,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黄果树瀑布》一文时我让“读”唱主角。作为第一课时,我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读书,整节课,两次通读全文,一次默读全文,更有多次感情朗读、回读。特别是精读环节。以课后习题为统领,让学生先找出描写瀑布形态和声响特点的句子,再说一说感受,最后把感受带到文中反复体会、朗读、诵读,用读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采用各种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或以情设趣,或以疑激趣,或以电教媒体引趣等。
2.以读为本,讲究策略
2.1.以读代解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让学生通过读书去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我在教学《黄果树瀑布》这一课时,我引领学生紧紧围绕“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特点”品词析句、诵读感悟。集中教学力量,抓住教学主线,把文字、文章中所蕴涵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最大的收益和进步。
2.2.以读促“思”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黄果树瀑布》一文时,他让学生朗读了一遍,就紧接着问:“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些重要语句写的?”此时,课堂间鸦雀无声,很多同学一脸茫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于是,教师急了,便指名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回答,结果还是无言以对。可看出该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读书思考的重要性,没给学生留出读书待思的空间。学生不是电子计算机,不是一读便知。如果是这样,那学生还用得着来上学吗?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部分。不要只是表面上摆个教学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那样会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及读出韵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思考、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只有充分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和思考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才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才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才能真正让学生逐步活跃于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
2.3.以读悟“情”
小学的实际阅读教学中要悟出文中的“情”,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读书时间。而且还要加以引导,加强语感因素,注意语感训练。例如,在教《九色鹿》这一课时,我比较重视学生的朗读。特别是第8自然段中九色鹿斥责调达的一段话。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读。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九色鹿的愤慨在朗读中得以体现,九色鹿的机智勇敢也让学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语文课程的“开放”、“拓展”,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朗读说话,从字里行间体会两个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替国王写皇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故事所蕴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时,与当前所提倡的诚信教育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样的读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渗透了高尚的人文因素,真切地体现了文中的“情”。
3.培养阅读习惯
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们提倡“授人以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无不有益。基于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更需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科学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以致用。首先,要养成认真的阅读态度。必须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这样才有利于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第二,要养成动手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勤于动手去查阅工具书及向老师提问。在阅读中“君子动口不动手”是难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的。第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动口不动脑,则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便无法理解课文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课改中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总之,只要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以读为本、阅读习惯的紧密结合去培养,从学生阅读的角度说,定会扭转、刷新学生的阅读观念,更好地提高其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重要的比例,其不但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从阅读中收获经验、阅历、技能、方法等。可以说,阅读对于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进行无障碍的阅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期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情境交融
1.巧设情境,强化理解
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过于干涩,缺少必要的情境支撑,使得学生难以理解。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搜集相关的文章资料,并将其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直观的感官来加深对于文章的背景的理解。这样顺着教师的思路,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课堂表演、讲故事等方式来创设必要的情境,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
2.加强互动,深入分析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处于核心的位置,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就很难形成共鸣。教师不能了解到学生存在的疑惑,学生也不能将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教师。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学生的迷惑将会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如果要进行弥补的话,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的情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调整自己讲课的进度。
二、提高兴趣
1.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
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年龄差,为了使阅读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把握学生的思维,利用其可以接受的语言来进行讲解,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2.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有很多学生对于语文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语文教学枯燥。为了防止学生产生这样的心理,教师应该丰富教学的方式。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集体讨论的方式,这样能够增加学习的氛围,从而符合初中学生爱闹、表现欲强的特点。
3.广泛阅读
为了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扎实的阅读基础,才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掌握必要的知识。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文学作品也是浩如烟海,其中优秀的作品不在少数。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其推荐相关的书籍,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不断拓展其阅读面。而为了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以下方式来保证学生的阅读。
(1)对富裕的学生
对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鉴于其可能对于古典名著等书籍的兴趣并不是很大,如果向其推荐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当下的读物来丰富学生的视野,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这样学生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就能增加文字敏感度,迅速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2)对不富裕的学生
对于那些难以支付书籍购买费用的家庭,教师应该推荐其对图书馆固有的书目进行阅读,这样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读书馆的资源,还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
三、记录感悟
写作是为了传递某种思想、感情、指向,而阅读是为了把握这些东西。但是对于一个作品,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必要的感性,这样对其写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读后感让学生完成,并鼓励学生做好摘抄等学习措施,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陆文跃.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镇江高专学报,2006(4).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结合近几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体悟,笔者谈谈在新课标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觉投入阅读的兴趣是搞好阅读教学的首要条件。
王富仁先生说:“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任务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常常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能自觉地投入,并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阅读教学来讲,阅读兴趣大多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故而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应拿出灵活多变的办法,不管是精彩的导语引入,或是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还是亲切精练幽默的语言,还是稍带点难度且伴着愉快的提问,都是为了给课堂中的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地,轻松、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让学生真正把阅读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事,一件值得自己开开心心去做的事。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教师还需要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简练、幽默,富有感染力,并适当辅之略带夸张的形体语言;对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甚至适当奖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并且感受到阅读学习中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这样,一堂课都充满了生机活力,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二、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
一堂课全由老师包办代替的阅读教学这种片面现象我们要克服,老师该讲的讲了,不该讲的也讲了,看起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没想到,学生却成了旁观者,成了听众,一点主动性也没有调动,与今天的新课改理念完全相悖。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自然应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只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做适当的点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地读,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因为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而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是全来自主动学习,是自我消化和吸收,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特色,体会到了作家的情感,既有兴趣又往往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难点,予以点拨,少而精,这样就避免了文无难易、不分详略轻重一讲到底的做法。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过程。
三、阅读教学在利用教材时,应以“用教材”教学来代替“教教材”。
近几年,“教教材”的教师已经越来越少,但是,另一种错误观点却在蔓延,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是“用教材”,而且教材文章也并不好,干脆课内范文略讲甚至不讲,阅读教学的重心便全放到了课外。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很多人没有读懂。叶老的那句话,不但在告诉我们不要把教材“神圣化”,死死抱住一本教材不放,把学生限制在窄窄的知识范围里,而且还告诉我们,再怎么样,“教材依旧是个例子”,而且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如果我们抛弃它,就走向了“教材虚无论”,走向了另外一种极端。
四、利用逐步推行的班班通工程,尽可能让多媒体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可以辅助解决阅读教学的想象画面、人物形象塑造、创设情境等多方面起着形象直观的作用,更具吸引力。多媒体的介入为阅读教学打开新的空间,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阅读教学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跳出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尴尬。
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将阅读的中的情景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通过网络文章的形式欣赏同学们好的作品;建立一个班级QQ群,也可以增强师生、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学生多数能放开胆子说出心里话,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问题。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数据、图片,等等这些都为阅读教学的更好开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但是,多媒体教学可以用,却不能滥用,有的需要学生自己想象、自己创造的阅读内容,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出示画面或结论,否则,将与真正的目的背道而驰。
五、要求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教师更应该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自身阅读素养。
一、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以传统的“教”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优化传统的“教”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力图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更好地为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服务。
二、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
该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性的英文报纸,从中获取主要信息;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能读懂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的资料;能根据情境及上下文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能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解决较复杂的语言疑难;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
三、传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误区
过去大多数教师在上阅读课时都逐字逐句解释,指出重要的短语、语法知识点,再完成练习册中的题目就算完事,或者先预习,再讲解、口笔训练、背诵,等等,这种教法固然能使学生学到语言知识及语法,也能基本应付考试,但从发展的观点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方法过于呆板、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不能引导学生探讨全文的主题,思想含义等深层次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一般采用提问的形式来进行阅读教学,通过设问、解答和指导等教学环节,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从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单向交流变成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但是,问答式教学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会导致以下一些问题:(1)控制性教学活动过多,导致学生忙于应付回答问题,不利于培养思维能力。(2)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只能停留在对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上,而且经常是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捧着课本念,这样使学生养成一种不良习惯,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无法真正开口说英语。捧着课本回答问题,看似在答题,答案也基本正确,但只能说是朗读。一方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回答问题时不会看着书本念。另一方面,学生尽管花了一定的时间去寻找答案,但并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加工,而常常是把包含答案的整个句子或段落念出来。这种回答并不完全符合问题的要求。在公开课上,一些授课老师为了赶时间,不耽误上课进度,越俎代庖。(3)参与问答活动的人数少,只有几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4)我从平常相互听课及教研交流中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忽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绝大部分教师是把语法和词汇同课文分离讲授。
四、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
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的强调如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策略方面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任务,以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多种形式,达到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据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新课标的阅读教学目标。
1.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对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学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设计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2.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
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他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3.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标准。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从而提升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进步。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任务的设计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任务应有明确的目的;(2)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3)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4)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5)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挂图、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并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5.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1)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而且要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材是完成课程目标的途径或媒介。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深入了解,并根据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教材的内容,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五、结语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中学生应该形成的英语共同基础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由此,新课标的真正意义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