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4 09:55: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篇(1)

一、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定义

关于心理健康概念的阐述,1929年,美国第三次健康及保健白宫会议的解释是:“在个体的心理功能活动尚未显露出明显心理障碍中所常见的症状表现。”心理学家英格里希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况,不只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笔者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智力发展完整、情绪情感和意志品质发展良好,并且人格统一,对外界有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2.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的标准不断变化着。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心理健康有其不同的定义。那么,对于中职教师这一特殊的群体而言,我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做了多方面的诠释,使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既有一般心理健康的共性,又有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特性。笔者认为,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应具备以下几点:

(1)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导者,不仅要处理与学生间的师生关系,也要处理好与领导和同事间的人际关系。能够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别人,与人相处时,要有尊重、真诚、赞美等积极的态度。只有处身于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生活平和的氛围中,才能拥有抵御压力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2)具有保持稳定情绪、控制自我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常常会遇到来自学习和家庭以及外界的压力和困扰。尤其面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要想时刻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首先,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平和地面对每天所发生的事情;其次,在课堂中产生的不愉快,不要在课后迁怒与学生;最后,不将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中。

(3)具有教育创造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能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对教材做出创新性的整合,在分析学生的同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4)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自信心。爱能产生连锁反应,能传递,能扩大,能增值,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能感化学生,也会感动家庭和社会。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爱与责任”这份沉甸甸的义务,教师不应该、也没有理由自卑。

二、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相关调查显示,中职教师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被调查教师中,有34.60%的反映工作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反映工作压力比较大,有30%的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有64.40%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低。

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下列现象:一是学生素质低,管理压力大。近几年,随着大量的本科毕业生加入到待业、就业的队伍当中,大专、高职、成人院校等的毕业生更是难以计数。在这种形式下,中职学校的门槛逐步降低,无论你是否努力,你的成绩或高或低,只要你愿意,就有机会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取得中职文凭,这也是导致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学生的基础文化上投入精力,更要付出大量时间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教师工作负荷量大,身心疲惫。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每个专业都涉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致使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师只能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调查显示, 50%以上的教师每周讲课在15节以上,除了理论教学,还有重要的技能课教学。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经常需要早出晚归,教师许多的隐形劳动付出无法计量。越是责任心强的教师,心理问题越突出,压力越大。

三、维护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

1.正确认识并接纳自己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正确认识自己,并且接纳自己。只有直面自己的优缺点,才能在心理上获得自己对自己的尊重与肯定。认识自己,首先是对自己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特点进行正确地评估,其次是对自己角色的认同。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职业角色的肯定,可以完善自己的工作态度,面对困难与挑战毫不退缩,尤其是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是带着积极的态度和崇高的使命感去完成。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乐观便是抵抗不如意之事的一剂良药,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积极的情绪和乐观的态度亦是衡量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之一。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产生心理冲突或矛盾,严重之时还会陷入这些烦恼和忧愁之中,如不能及时调节和疏通教师的心里矛盾,就可能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进一步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教师只有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才能有机会重新恢复心理平衡,保持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篇(2)

目前, 中职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是心理、生理逐渐向成熟阶段发育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 中职学生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 将会影响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 严重的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大背景下,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尽管我国在计算机网络大背景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网络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策略,为我国在网络背景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探究提供借鉴。

一、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是很健全,容易受到内外部很多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讲,网络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身因素。中职学生处在心理发育生长的关键时期,他们自身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还存在着重要问题。中职学生自身对社会以及事物的全面判断以及认知能力,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第二,家庭因素。家庭是中职学生的避风港,家庭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甚至经济地位对于中职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家庭出现问题,比如父母离异、家庭不和谐等,都会直接影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三。学校因素。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在一切以分数为评判标准的观念影响下,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容易受到忽视。甚至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经常打骂学生,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第四,社会因素。随着我国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生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互联网中的错误观念以及错误思想极易影响学生思想观念,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对网络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有了全面真实的了解后,我们必须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主要由以下几点。第一,转变学校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中职学校应该转变那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思想观念,多加注重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紧跟时代步伐以及国家教育政策,努力在中职学校实行素质教育。中职学校应该做到教育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才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中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第二,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辅导能力。老师是中职学校学生教育的关键,毕竟实际的教育工作主要是由老师来指导的。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辅导能力,早已成为新时期中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中职老师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多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要有出色的心理辅导能力,提高自身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水平。另外,学校还应该对老师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培训工作,让老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提高老师对于学生的心理掌控能力。第三,举办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中职学校应该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举办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培养专门的心理辅导专员,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

三、总结

中职阶段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这个时期的中职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计算机网络大背景下,关注和维护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国在计算机网络大背景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健康成长。中职学校应该深入研究网络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创新学生心理健康解决策略,为我国在网络背景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探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卫萍,陈雪梅.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4) .

篇(3)

一 重庆地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重庆地区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复杂,文化基础较差,素质参差不齐,心理表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不善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紧张,与父母、师生、同学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缺乏友谊,孤独、抑郁、不合群等现象。 学生行为偏常,有的十分冲动,自制力差;有的自由散漫;有的缺乏自信,优柔寡断;有的任性、固执、鲁莽好斗,攻击性强;有的不顾后果,经常为一些小事闹矛盾,甚至大打出手;有的气量狭小,拨弄是非;有的贪小便宜,向同学要钱等。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有的甚至旷课、逃学,自暴自弃,缺乏学习兴趣,心中没有学习目标,心理空虚,理想丧失,对自己的学习完全放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整天无所事事,沉溺于网络游戏当中,寻找精神刺激等。

二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上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但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校教育。

总体而言,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育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但也有一些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比较落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足,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安排数量不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可开可不开,更谈不上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或多或少忽略了学生的身心需求和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不到提高,加剧了学生的心理障碍的发生与发展。

2.家庭教育。

就目前重庆地区的中职学生生源而言,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来自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或是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在家的孩子,种种现状,致使来自这些家庭的学生放任、自由发展,这些学生对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缺乏,这些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困惑、焦虑、缺乏动机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都给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3.个体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生理上进入了青春期,身体发育经历了急剧变化,可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加之社会舆论和环境对职业教育的轻视,更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与强烈的自尊心交融在一起,表现在行为上产生逆反心理、拒绝心理和对抗心理。

三 应对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摆正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位置。

国家新一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把'心理健康'列入德育教育课程体系之中。有了这样一个课程载体,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就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健康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坚持这种健康标准,摆正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位置,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作为中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2.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就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以及各种兴趣小组,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找到自尊,树立自信,使同学们能融入到集体当中,在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中排除心理障碍。同时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接受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消除心理困惑,尽可能地避免学生出现严重的行为偏差,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与发展,把学生的不良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

3.注重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系。

面对中职学生心理状态,学校和家长应该正确对待, 加强联系,正确认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只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人生目标,多关心爱护他们,并实施多表扬少批评的赏识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和快乐,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找到自我。教育工作者应多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家长也应多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外部环境。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在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盲区,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学生有心理问题,大都以做思想工作为主,无法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的后果往往是问题学生更有问题,无问题的学生成为问题学生。不当的教育方法,只会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况且教师自身的健康人格和心理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教师的高尚人格和健康心理无疑会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快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使教师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好学生,教育好学生,使学生能在学校健康成长,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参考文献

[1] 俞国良,李媛.心理健康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4)

根据学习规律,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从知到行,渐次展开。首先从概念字面理解开始,用PPT投影展示概念并给重点字句加着重号,指出概念中心就是心境最佳状态,即心境良好,比如开心、欢乐、稳定、平静;但有一个前提,即概念前半句,意思是要与同龄的大多数人在同一情境下的表现一致。

不能有如下情况:遇到一个同学不慎受伤他人忧伤唯独你开心,教师讲了一个幽默大家都乐了就你不欢乐,你懂了也不举手,知道了也不说,什么都不参加,行为退缩,天天上课无精打采,晕晕欲睡。正常的心态应是积极向上的,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或活动做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就是健康的。只有正常的心态才能够适应环境,与人和谐,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有信心有希望有幸福感。接着延伸概念,指出情绪情感、智能发出行为反应及身体生理机能表现与他人一致,是心理健康概念界定的范围――这是个人心理健康能被看到的外部表现,判定心理健康简单易行的标准。最后小结,将心理健康概念浓缩为两句话:心境良好;心态积极向上。

二、给学生一个直观易记的印象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百分之六十几来自视觉;从儿童期到成年,形象记忆效果一直很好。在初步认知概念后,要用形象的图片或直观的模型或生动的视频等教学手段加强理解与记忆。如呈现一个笑脸图片(正例)和一个哭脸图片(反例),并各附注文字说明例子;学生一目了然,理解“心境良好”之意,同时在大脑中建立概念含义与图片的记忆神经线路图。当学生运用概念时,就容易想起图片,再从图片忆起概念,熟练地将概念从这条思路提取出来,判断自己或他人的心理健康。同样的,呈现一个心态积极例图与一个反例图,学生一下子理解,不用教师多说,明白了心理健康第二层含义,记忆效果也很好(见表1)。

此外,可播放一个视频,将教学内容从听、视、味、触等多种感觉通道给予学生记忆贮存。这样的学习效果不但全方位立体感知知识,而且学后有多条线索可以回忆提取信息。如将心理健康概念引入到心理健康判断标准时,笔者播放 “东施效颦”成语动画视频,以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是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接纳自我,否则心理不健康。学生观后,教师提示,再提问学生回答感悟。学生懂了:不要羡慕别人的外貌,要开心接纳自己拥有的;面对自己才能勇敢自信地去面对其他;人美包括外表和内在,要培养自己的内在美。实践证明,在期末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考查题中,学生对有图形与影音的教学内容印象很深刻,超过一半的学生对知识点考查的回答就是有关图形的,回忆率较高。

三、给学生一个有趣深刻的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心理学中,兴趣是学习内驱力,一种自动自觉的意识、愉快积极的精神、忘我投入的行为表现。概念的教学最关键的就是选择学生有兴趣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就是摆在眼前的菜,就看教师用什么方式来烹饪。中职生处在青春期,兴趣广泛,独立意识强,勇于表现自我。笔者根据教材开头“心灵驿站”引入的事例“小波心理不健康”的故事,编成一出简短的小品,让学生根据小品三人一组在讲台前表演,实际就是活动体验,体验学生(小波)心理不健康的言行举止,体验家长和教师如何发现学生(小波)心理不健康。小品表演活动不但带给表演者深刻的体会,而且使其他学生产生高涨的“参与”热情,感同身受;课堂气氛热烈,激活了学生的潜能,在欢乐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增进了心理健康。活动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和生活化,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现象就发生在他们中间,不抽象,不难学,很有趣;对这样的学习产生期待心理。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在学期末的调查中,学生百分之百能回忆起那些活动法的教学内容。实践证明,活动给学生体验最深刻最持久,超过了直观图片与形象教具的教学效果。

篇(5)

一、引言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心理方面有其特殊性,不仅文化素质基础较差,而且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但是由于中国的教育在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了一种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在心理学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工作也有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的现象。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要使其行之有效需要家庭改变教育观念加强其对学生的情感支持,学校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要重视形成重视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

为了培养合格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中职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了解中职生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学生生活中哪些事件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以及如何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并对于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和谐的人际关系,较强的适应能力等。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中职生正处在青年中期向成人的转变。此时由于独立性的不完善,对家长有较大的依赖;对社会了解有限,过于理想化;环境突变难以适应;对自我的认识摇摆不定而难以定位等,从而心理特点上显露出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等。从发生心理问题的领域看,主要表现为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怖、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无援、缺乏社交基本态度及技能、代沟等。良好的交往愿望和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盾常常导致青年学生内心发生冲突而心理失调。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而言,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既有个人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又有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等外在原因。

1.生理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受其自身的遗传、生物化学、性别、年龄、神经活动等生理因素的影响。此外,神经系统的类型特点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有影响。

2.心理因素。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有着正相关。同样的生活事件对于不同的中职生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一般而言,个人的认知态度、自我意识、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会使不同的中职生对同一事物采取不同的评价态度,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中职生心理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也常常成为其心理障碍的动因。这些矛盾使他们经常处在情感波涛中,长期的内心矛盾或者内心矛盾冲突强度过大,使他们心理平衡遭到破坏而引起心理与生理上的疾病。

3.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思想成长、心理发展等会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家庭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也较大。

4.学校因素。中职生的主要时间生活在学校里,中职生的成长与发展同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分不开的。由于中职生与学校的关系紧密,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学校因素的影响。当前,在中职生活中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教学方式方法简单,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生活的要求;中职生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不能与同学和老师进行适当的交往;业余生活单调枯燥等,这些都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压力。

三、提高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几点建议

目前,很多人仍然是传统的健康观,尤其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学校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通过宣传、演讲等途径让学生明确新的健康概念,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更加注重自我教育,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完善自我的一种途径,积极参与学校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在以每个年级的学生可能面对的不同情境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及时排解他们的各种压力,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不定期地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举行学生热点问题讨论,帮助中职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针对中职生常见的困惑,邀请有关专家讲解,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根据中职生心理特点,设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意志训练、适应训练、角色互换等,在活动中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2.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不善于了解自己,不能正确估价自己,尤其是女中职生,不是自视过高,就是低估自己。因此女中职生要做到心理健康,就必须对个人有正确的估价。既不能自轻自贱、自惭自卑,也不能自骄自傲,自我中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其主要责任在于关心、帮助女中职生正确认识自我,善于肯定自己,消除自卑心理,克服自我价值的危机感,确立生活的信心,勇敢地面向现实,轻装前进。

3.学校不是世外桃源。贫富差异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不止在校园中如此,在社会上同样如此,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家庭条件差一点的学生要接受现实,正视现实,调整好自我。不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处境,不要总和其他同学攀比,要学着接纳自己,认可自己,并把贫困当作一种人生财富,真正认识到“人不可以选择家庭和出生,但是可以改变命运”。

四、结论

中职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从而建立起自己稳定的人格结构;在心理上和经济上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走向独立和成熟。在这人生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中职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发展课题,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矛盾。他们在学校期间面临着各种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压力,可能获得成功,也可能面临失败。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如何调节不良情绪,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如何确立自我等等,都是中职学生必须面对的事情。

本文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分析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与加强大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职生心理素质,预防和及时发现各种心理问题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响.浅谈如何促进中专生心理健康[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6):28-29.

[2]李萍.谈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

[3]李爱华.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11,(5):280-282.

[4]朱继贤,刘芳.浅谈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6.

篇(6)

目前,心理健康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热点关注,《世界人权宣言》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都规定,人人享有可达到的最高标准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权利,包括不受歧视享有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组织法中提及人类福祉中身体、精神和社会这三个密切相关的方面。其中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社会关系,精神健康是全面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力”。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社会上普遍关注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认为紧张的高中生活和就业压力较大的大学生活使学生心理健康每况愈下,但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而实际情况是,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中职学校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一、重视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和谐、协调,能够正确对待人和事,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能够积极应对和处理,保持一种心理上的和谐稳定,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一种良性状态。由此看来,心理健康关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甚至生命。那么,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最为常见的就是厌学,厌学现象在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中表现最为普遍,由厌学引发的一连串反应也令中职教育者感到十分棘手,轻则逃学,重则辍学,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氛围。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症、焦虑症、饮食与睡眠障碍、网瘾等也是中职生常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除此之外,诸如强迫症、敌对症、偏执症等症状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有逐步增多的趋势。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在亮红灯,任何一名中职教育者,都不应该掉以轻心,轻度的心理问题虽然不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太大影响,但是严重的心理问题却会使学生脱离人生正常轨道,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我们要重视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化解中职校园心理危机,且务必遵循四个原则:早发现、早引导、多尊重、多关心。

二、加强校园心理辅导室的建设

职业教育不同于同阶段的其他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为社会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技术型人才。而处于这一阶段教育的中职生有其身体和心理发育的特殊性,即身体发育接近成人,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处于未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较敏感、容易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中职学校作为教育者一方,有责任、有义务在校园内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这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一块必不可少的领域。

恰当的做法应该是在校园内设置心理辅导室。首先辅导室的规格应该与中职学校的招生数、学校规模相对应。其次心理辅导室的硬件和师资配备必须规范、科学,心理辅导室的布置应该以温馨、简朴为主,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环境良好、注重隐私的心理辅导室。同时,应当配备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教师,确保能够在校园范围内提供合理的个人心理咨询服务。最后,心理辅导室应该成为中职学校的长效工作机制,不仅要建起来,还要用得好,要加强宣传,引导学生主动向心理辅导老师寻求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依托心理辅导室开通校园心理热线。心理辅导的内容应该覆盖到贫困生的自信心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情绪管理辅导、人际交往技能辅导、恋爱与性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等,旨在指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根据群体特征、阶段性特征开设特色心理教育课程

根据中职生不同阶段和不同群体存在的差异,中职学校也应当认真调查研究,以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益且有实质性帮助的心理辅导健康教育课程,同时要求有一定的趣味性、实用性,能够切实帮助学生。其次针对不同阶段中职生要拿出不同的教育方案,作为新生来说,从中学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在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跨越和转变,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当是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新身份,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控制不良情绪,积累正面情绪。作为高年级学生来说,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这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专业和兴趣、现实和理想之间寻找平衡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自我调适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作为毕业生来说,教育重点可以放在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自身能力,多鼓励多关心,助其了解职业特点、就业方向,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中职生要采取具体措施对待,不能一概而论,中职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个性较突出、性格较鲜明,作为中职教育者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要多渠道、多途径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要多样化,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四、加强学校指导管理和教师干预,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班主任期末考评

一是中职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对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和协调,包括师资的调配、工作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工作的督促指导等,将心理健康纳入学校制度建设。工作小组应当实行分工责任制,将各项工作细化,落实到责任人,定期进行工作汇报,汇总信息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必须加强对心理健康辅导的学习,学校要加强非心理辅导专业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一些心理健康辅导的常见问题、应对措施、基本理论、技术方法等等,让非专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能够在学生心理问题萌芽期就能够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找出学生不良情绪的成因。对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要注意心理疏导的作用,遏制恶性循环,在遇到心理健康出现严重障碍的学生时,一定要向校内心理辅导教师甚至校外心理医生寻求专业帮助。总之,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干预一定要及时、恰当。三是将心理健康工作作为一项考核标准纳入班主任期末考评,量化考评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业绩,从制度、激励措施上调动班主任积极性,使班主任真正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起来。

五、丰富校园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文化繁荣、氛围良好的中职学校校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职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丰富校园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如在图书馆添置种类丰富的心理学书籍和期刊,一些富含人生哲理的杂志和文学作品也可以上架,方便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调节情绪;还可以在图书馆开辟心理阅读室,以心理阅读室为纽带,心理学老师和医生为依托,营造具有亲和力的阅读氛围;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一样可以转移学生注意力,通过举办一些校内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集体活动,能锻炼学生融入集体,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社交。此外,在生活上对学生给予关怀,如在学生寝室的安排上,尽量考虑到位,减少学生之间的摩擦,营造良好生活氛围。

总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社会、学校、相关部门和中职教育者的广泛参与。中职学校和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也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篇(7)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市场经济大潮汹涌冲击着每一个人,社会角色和社会环境的多面负重,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多种影响,劳动的形式、选择关系的重新组合,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职业和就业渠道的不断拓宽,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标准化等,都会或多或少、或强或弱、或急或缓或主动或被迫地在自己的心理上,引起一系列的新异刺激,而作为21世纪的中职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像学习考试、升学、就业、生存和适应环境等等。随着学生心理压力的增大,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因此,加强和全面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适应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要求。

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竞争,人的心理素质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的素质的提高。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之一的中国,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提高人口的心理素质放到议事日程上来,青少年作为未来祖国的建设者,担当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就必须对跨世纪的青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

(二)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已不再只是身体健康而是逐渐趋向全面了。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远不再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健康的定义在不断发生变化。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健康的规定是,具有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道德健康等四方面。

人是身心的统一体,他既是一个生理意义上的人,又是一个心理意义上的人,青少年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心理健康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具有健康的体魄,成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要求。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的组成部分。

(三)适应时展的要求

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挑战,现代化教育需要更新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充满感情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启发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表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实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自身的潜能资源,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能体现教育的本质,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稳定、持续、积极适应的心理状态健康的人,他不仅能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能积极反作用于环境,而且还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中职生正处在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自我调适能力还不够强的时期,因此在处理学习、工作、社交、友谊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复杂问题时,常常引起心理矛盾的冲突,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从而影响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基本保证。

我国医学一向认为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说法,表明情绪的过分激动或紧张都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甚至死亡。现代医学进一步证明,生理疾病的产生与心理因素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生活、学习压力与心脏有密切关系、喜怒、忧伤、愤怒则会导致胃肠病等等。中职生正值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开始发生变化,正处于自控能力差阶段,再加上自己本身素质低下,由于心理异变导致疾病的有之,由于失恋而打架的有之,由于顽世不恭、对管理自己的老师用武力威吓的有之,这样一来长久下去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学习成绩。因此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基本保证。

2.心理健康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前提

中职生的学习是一种高力度的思维活动,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在学习中充满了矛盾与困难,又需要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发展。在对高一辍学的65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50%的学生患有心理疾病,他们不但有思想障碍,而且联想涣散没有中心,思维杂乱无章。这些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是影响这些学生智力发展停滞或倒退的主要原因。

3.心理健康是思想修养的重要基础。

人的一切思想活动都是以一定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心理健康实质上是人的内心世界、自我修养,道德评价和价值趋向的综合表现。所以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易于接受正确思想,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对不正确思想采取排斥态度。具有自知之明的中职生,往往具有乐观进取的人生观,而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会受到消极无为的人生观的极大影响;能顺利适应社会环境的中职生,往往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而偏激厌世的人常常会受到社会思潮的强烈影响;善于交际的中职生,往往具有热诚、乐观的品质,而孤僻厌交的人则会常常具有忧郁、冷漠的性格。

由此可见,健康心理对成才具有积极影响,而异常心理则对成才具有消极影响,因此中职生既要重视健康心理的养成,更要做好异常心理的调适。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素质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中华民族拥有许多必须继承和发扬的心理品质,但同时存在一些与现代化不相适应的心理倾向。如比较因循守旧,过于求稳而怕冒险,易受暗示,人际关系敏感等。这些特点影响着人们创造精神、创造力的激发和应用。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克服这些不良的心理倾向,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需要

篇(8)

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中职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教育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对外部压力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导致多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目前中职学生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和成因,积极思考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中等专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中职生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

1、环境适应困难。由初中生到中职生,是一个人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期,不少的中职生心理呈现“依赖性,理想化,盲目自卑,自我封闭”等心理特征。拥挤的宿舍及食堂,单调的“三点一线”生活,要自己料理生活等,这些生活环境、学习条件,人际关系等变化,都易使中职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心理压力加大,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等反应,继而出现失意、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障碍。现代的中职学生有着强烈的交往需求,迫切希望与人交往,得到友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自卑和交际能力不够以及不善言辞表达等导致一些人害怕交际,不会与人沟通,常常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伪装起来,不愿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一些人在与人交往时有较强的戒备心理,以至于干脆独来独往,不和他人接触;一些人一方面要求自我开放,还我真实,另一方面又表现文饰,封闭自我,这种双重人格很容易导致孤独感、抑郁症和自卑心理。

3、家庭关系复杂。父母离异或不和、天灾人祸给家庭带来的不幸都会给学生造成恐惧心理,或情绪波动、精力分散,严重影响学习。另外因为学习成绩差,没有考上重点中学,甚至有的课目不及格,致使家长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关心与关注,由此带来的中职生的挫折感及感愧对父母的心理,有的甚至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一走(离校出走)了之。

4、朦胧的性意识引起的情感激荡。中职学生处于异性相吸的阶段,对性问题很敏感也很朦胧。这个年龄的学生喜欢与异流,在异性面前显示自己的风度和才华。但由于受年龄限制,他们往往考虑问题简单,感情容易冲动。有的学生不懂如何交异性朋友;有的过早坠入爱河,严重影响学习,甚至影响了身心健康。

5、期望与现实相悖时产生的心理冲突。自我意识增强是现代中职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他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许多中职学生都希望学校能为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使得他们的才能得以实现。然而中职学生毕竟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验缺乏,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事不能正确对待,总有怀才不遇之感;有些人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只会拿手电筒照人,理想主义地要求别人,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形成对自己过分完美的主观评价,结果一见到别的同学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好评,就埋怨别人没有看到自己的长处,甚至认为老师、同学与自己过不去;也有的同学从社会上了解到中职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即便找到工作也只能混迹在“蓝领”阶层中,因而滋生出不公平感,进而产生消极对待学习生活工作的情绪。

二、中职生心理困惑的产生原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公德意识低落使得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习以为常,导致部分中职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社会对中职学生的歧视,更加促使中职学生出现对抗社会等心理问题。

2、偏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绝大部分小学、初中片面追求文化课成绩,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灌输给学生的是考高中、升大学的理念,甚至认为只有学习差、思想差的“双差生”才会进中职校,这些都对中职生的心理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3、家庭结构的失衡。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就以笔者曾带过的一个班级为例全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近一半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近五分之三的学生的家长文化素养不高,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中职生的自尊心,继而导致心理问题。

4、学生自身心理的矛盾冲突。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生理的变化必然导致各种心理冲突,甚至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如躯体不适感、抑郁、焦虑、烦躁不安、紧张、恐惧以及某些短暂的精神疾病症状。社会偏见导致中职生看不到自己的优势,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

三、中职生心理困惑的应对策略

1、优化学校育人“硬件环境”,创设宽松友好的心理“软环境”。职业学校要善于优化学校育人的“硬件环境”。一方面要改善物质文化设施,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改善和绿化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教室、生活的宿舍和活动的校园进行文化环境上的构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的熏陶。

在构建学校物质“硬件环境”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建立和谐、健康的心理“软环境”。优化育人环境,关键在校风建设,要努力建立以育人为本的校风,教师爱岗敬业的教风,学生立志成才的学风,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师生关系是在学校这个特殊的活动领域形成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一方面,学校应拓宽师生心理沟通的途径,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另一方面,学校应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班主任老师定期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如各种方式家访、校信通等;同时,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营造宽松育人的心理环境。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掌握学习必要的心理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4、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中职学生学会在现实中如何应对机遇,如何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根据中职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学校应该配备心理咨询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变被动为主动,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5、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中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由于现在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实际严重脱节,因此社会活动和实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校情出发,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创造性地设计具有本校、本班特色的、能给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针对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缺少实际体验的情况,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军营、市场去体验生活和服务社会,帮助中职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塑造健康的个人心理。

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平时所不能发挥的能力与才干,增强自信心。校园文化是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和生存环境,健康向上、情趣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为他们提供共同的活动条件,创造人际交往的机会,消除孤独感。同时,校园文化活动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角色意识和生活、工作、学习的良好心态,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开朗、活泼、热情且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良好个性与品格,从而推进心理素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职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对外部压力和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导致多重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我国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认识、关注、加强的发展历程。中职学校要善于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获得美好生活的理论取向,培养生理、心理健康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篇(9)

1.引言

教育部在2004年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书》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时效性的重要举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人际交往,求职择业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心理困惑。”我们通过对我校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发现,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紧张的人际关系、激烈的竞争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均衡,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部分学生对一些事物在心理上反映比较敏感、复杂,害怕竞争,没有上进心,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在社会需要与自我价值观方面存在极端矛盾心理。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国中职学生大多数都属于心理健康者,但也有部分中职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由于对一些事物在心理上反映比较敏感、复杂,害怕竞争,没有上进心,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因学习成绩差而导致强烈的自卑心理、厌学心理;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希望别人关心,自己却不懂得关心他人,心理承受力差,稍不如意就怨天尤人,悲观失望,表现出偏激、狭隘、自私的个性特征。

3.中职生的不健康心理及教育方法

学生心理状况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现针对几种突出的不健康心理进行分析阐述。

3.1自卑心理

这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由于他们没有考取理想的高中,或成为“天之骄子”的理想破灭,因此内心总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唤起他们的激情。可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他们参加,使其从中感到乐趣。其次要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相应地降低难度,让他们很容易就完成,从而获得较多的成功体验,使他们不断在成功中树立信心。最后要尽可能地发展他们的长项,比如女生跑不快、跳不高,也不喜欢球类,但她们喜欢健美操、街舞,教师就可以在分组教学时满足她们的需要,发挥她们的特长,从而使她们找回自信心。

3.2孤独心理与教育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经常表现出冷漠、孤独,心事重重,闷闷不乐,与同学交往不合群,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因此,教师要多让他们参加内容丰富,操作简单,具有趣味性、智力性、体能性的体育游戏,球类、接力、拔河等项目,既能强身又能沟通感情。练习时教师最好参与其中,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还要尽可能地进入学生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使学生相信老师懂得自己的体验,知道自己的孤独。

3.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严重阻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特殊学生,你说东,他偏向西;你说白的,他偏说黑的;你对他真心诚意,他认为是虚情假意;你对他采取任何教育措施,他一概认定是打击报复。这种消极逆反心理会导致学生对人、事产生多疑、偏执的病态性格。

因此,在教学中遇到逆反心理的学生,千万不可强硬地让他做某一件事,而要把他分到跟他要好的同学一组,让同学去带动他,共同完成练习;教师更要真心实意地尊重和热爱中职生,满腔热情与他们谈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善于寻找每一个中职生的闪光点,努力保护中不乏严要求,情感中不乏有高标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慢慢的,他们就会走出这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

3.4悲观失望心理

“大学生毕业后都有找不到工作的,更何况我们――小小的中专生。”这是中职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目前,人才市场的各方面刚起步,还不健全;用人单位往往有盲目攀高,把中职生挡在门外的现象。另外,不少中职生也没有给自己定好位,就业期望值过高。这样必然会失望,感到被人瞧不起,感到前途渺茫,甚至自暴自弃。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和抗挫折的能力,这就要求适当增加体育锻炼的难度,从而既磨练他们的意志,又使他们正视困难,有效地克服胆怯、怕冒风险、怕受挫折的各种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还可多安排一些教学比赛,强化竞争意识。有胜利者必有失败者,教师应抓住“失败”这一时机,进行引导、激励,并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寻找获得成功的途径。

3.5紧张焦虑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看实物往往从坏的方面想,缺乏竞争意识,兴趣较低,这是长期受批评,害怕受伤导致的。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以激励、引导为主,切不可严厉批评。如在列队练习中,学生出错时,不能让学生出列“示范”,让他们当众出丑,应给予热情的鼓励、正确分析和耐心帮助,增强继续练习的信心和勇气。比如多向学生说:“其实你已经很棒了,如果腿再直一点就更棒了。”“你一直都很棒,加油!”“做错了没关系,谁一开始就能做对呢?”“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哪有成功呢?”“其实老师开始做这个动作时还不如你。”这样,紧张的心理会变得轻松,从而更有利于发挥。

参考文献:

篇(10)

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心理教育主要是为了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拥有良好的生活与学习态度。随着心理教育的不断发展,积极心理学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中职学校中进行积极心理学,让更多的中职生接受到心理教育,可以使中职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各项挑战时能够具有积极、乐观以及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1中职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具体问题

中职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一项技能;不但是教书,还要育人;不但是老师,还要是朋友。作为班主任,要随时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广西梧州农业学校18级电子商务2班的学生情况是:班级人数是55人,男生31人,女生24人,年龄阶段基本在14到16岁之间。学生基本来自农村,来自于各种复杂的家庭,其中有单亲家庭,有离异家庭,有留守儿童家庭,其中班级也有两个身体条件上稍微有特殊的学生。

1.1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

对于中职生来说,一些学生具有特殊的家庭环境,经济困难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这都会对中职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父母离异的中职生来说,与同龄人进行相比,不管是在心理上還是在情感上他们得到的沟通与关爱都是有所欠缺的。因此为了能对心里的空缺进行弥补,他们通常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选择能够让自己内心需求得到满足的方式来对空缺进行填补。此类问题在我们班学生身上体现的较为明显。

1.2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缺乏认识

中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开展,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但目前来看,一些中职学校并不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对帮助学生对积极心理以及潜能进行培养与挖掘的职能是比较忽视的,而对学生心理的消极方面进行过分关注。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中职学校只是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具有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关注,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帮助与解决时,并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理解,这就会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十分被动。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问题作为参考依据,会对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积极、重要的方面进行忽视,使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对学生潜能开发进行注重的目标无法实现。

1.3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不是十分和谐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人格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等进行培养。但其采取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向与其他层次学校是相同的,都把心理问题的预防作为统一的教育模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对学生心理是否健康进行鉴别时采取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心理进行测试。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对心理问题的处理过程是十分重视的,很容易造成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当学生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时,会觉得自己的心理存在问题,从而会对心理咨询产生自我防御与心理排斥,一方面,对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会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产生效果不是十分的理想。

2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2.1对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良好开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对中职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对课堂形式的多元化进行设计与注重,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对学生心理进行测试、让学生对表演进行模仿以及对情景进行演示等,可以使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得到激发,更好的对心理课程教学品质进行提高。其次,在这课程内容进行设计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个性发展进行尊重。通过对网络平台进行利用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搜集,从而开展与之相符的心理学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自身需求与心理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行充分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公众号对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文章进行定期推荐,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心理教育提供相应保障。我们18电商2班的同学,我采用主题班会、班级团建活动等进行开展主题班会课,引导学生自信阳光。

2.2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

目前,中职学校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与实践时,没有正确的对心理健康内涵和标准进行充分理解,认为只要学生心理没有问题就是健康的。但这种理解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目标是不符合的,就会造成只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关注。积极心理学的开展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较大改变,对于积极心理学来说,他所具有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快乐和乐观、幸福感和希望以及满意和满足等,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对情感进行体验时具有积极的情绪,还可以使学生不断的对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养成。由于积极心理学所具有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带有的个性色彩是十分鲜明的,且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对于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通常是通过视频,或者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一些心理动态。

2.3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与途径进行扩展

对于传统的心理学来说,通过各种方法对人们进行消极假设与认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途径变得愈加枯燥与单一。积极心理学对自我发展是十分重视的。在中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扩展,首先要对教师运用和发展自己的积极心理进行重视,在课堂中鼓励教师对积极心理进行利用,更好的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积极心理进行有效发展。其次,要使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让师生能够对生活充满希望,使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更加多维化,并把各个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因素进行结合。另外,注重学生的心理体检,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与实效化。

2.4对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行改善与优化

上一篇: 教育心理学同化的概念 下一篇: 学前教育课程建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