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4 09:55: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矿井的生产过程中,采煤工艺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的生产能力,因此,要尽量选用先进的采煤工艺,从而达到矿井高产高效的目的。由于煤矿是高危行业,提高综机设备自身的安全可靠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最大限度的减少用人,是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因此煤矿综合自动化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高效、又好又快发展。
1 地质概况
耿村煤矿综合自动化13160工作面位于东三采区(2-3)煤轨道延伸西翼。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布置,下巷标高+81.914~+101.718m ,上巷标高+115.520~+142.344m ,工作面切眼长206m ,走向长753m ,煤层倾角8°~12°煤层储量利用厚度13.5m。地质构造条件较简单,煤层整体呈一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煤层结构较复杂,局部层理紊乱煤层松软。
从以上两个表格对比可以看出,综合自动化放顶煤工作面与普通工作面相比,虽然前期在资金、设备上投入较大(大约多投入3700万元),但自动化综放工作面每月原煤产量增加7万吨,按照每吨450元的售价,价值3150万元,也就是说自动化工作面多投入的3700万元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全收回了。煤炭作为我国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能源,供求的不平衡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经济发展,自动化采煤工作面相比普通工作面每年可以增加84万吨原煤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环节供需矛盾,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2)资源回收利用率比较:
①电液支架护帮板结构以及立柱自动补压功能,能给工作面顶板和煤壁提供了必要的支护,减轻了顶板和煤壁的破碎程度,基本上杜绝了片帮冒顶的发生,因此在后部放煤时容易将顶煤放净,并能保证煤矸分离提高煤质。根据统计化验,煤质较原来提高50—70大卡/公斤。
②13160工作面电液支架的放煤过程分为两部,先是程序控制自动放煤80%以上,然后由人工结合每架的具体情况进行放煤,见矸关门,达到甚至超过了人工放煤的效果,保证了后部顶煤的完全放落和回收。与普通综放工作面相比,综合自动化放顶煤工作面的回采率可提高2个百分点,每年多生产原煤7万吨,直接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
③排头支架选用ZFC9600型液压端头架,支护高度由2.8m增加到3.5m,工作阻力有7000KN增加到9600KN,加上SAC系统的自动补压功能,使上下端头支护能力得到了加强,上下巷17架ZT2×4000型超前支护液压巷道支架的配套使用,使得上下端头的支护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就加大了端头支架的放煤量,相比普通放顶煤工作面每放一排煤可增加70吨产量,一个工作面可多出10多万吨煤,原煤回采率可达95% ,回采率提高3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矿井的服务年限。
(3)节能方面: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自动化采煤设备和技术的使用在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节能降耗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效果显著。
①变频智能型乳化液泵站,自动启动或闭合设备及调配功率输出,达到节能省电,一班可节约用电 680度,一天节约2000度 ,按这样计算,一年可节约用电72万度,价值约45万元。
②泵站的自动配液功能,使乳化液浓度达到科学合理,即满足了电液系统的使用要求,又降低了阀组、大立柱及各种千斤顶的损坏,一个月可降低材料费5万元。
③与1140V供电相比,电缆投入减少50%,节约资金80多万元,同时电耗下降近11%。
4 社会效益分析:
(1)自动化采煤技术为打造本质安全型工作面,保障职工群众人身安全及设备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①上下巷安全出口使用了巷道支架进行支护,解决了上下端头支护难题,杜绝了上下端头片帮冒顶事故的发生,改善了职工工作环境。SAC型电液系统的成组动作控制功能、支架跟随采煤机自动控制功能以及安全操作功能等,实现了无人操作或远距离操作,极大程度的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支架立柱自动补压功能和护帮板结构保证了支架对顶板和煤墙有效支护,杜绝了工作面片帮冒顶事故的发生。
②自动化设备的实时工况监控、智能故障诊断、工作面矿压监测等实用功能,让井上下都能随时掌握关键部位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杜绝了设备事故的发生,极大的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提高了设备开机率。
(2)耿村矿通过对13160工作面对自动化采煤技术的实践和探索,将促进和带动集团公司以及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集团公司及我矿综采技术装备水平。
自动化工作面科技含量高主要体现在:
①集中控制:将采煤机电控系统(随采煤机成套)、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工作面三机通信控制系统、泵站控制系统及供电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并接入矿井自动化系统的以太网,实现综采工作面设备的集中控制、保护、闭锁、沿线通讯等功能,确保各设备协调、连续、高效、安全运行。
②信息网络化:实现数据上传,在地面调度指挥中心实现对综采工作面设备的远程监控以及各种数据实时显示等功能,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共享,实现生产管理的信息化。这是普通综采工作面所不具备的。
③大量新设备的投入使用:SAC电液控制系统、变频控制开关、集中控制系统、乳化液泵站自动配液、软化水装置等,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提高了井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很好的促进了安全生产。达到了“多上设备少上人”的目的,诠释了“人的生命至关无上”的意义,为集团公司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009年我站承担实施了自治区农机局下达的“设施农业生产配套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项目的推广工作,结合塔城市设施农业生产出口导向的特点。在二工镇10余座温室进行了微耕机作业、机械卷帘、水肥控制系统滴灌灌溉、燃烧热风炉和物理农业技术设备的示范推广。通过这两年来的示范推广,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周边乡(场)、县起到了较好的辐射推广作用。结合项目的实施,对设施农业生产配套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的效益作一分析。
一、经济效益
2009—2010年主要在塔城市二工镇设施农业基地,塔城设施农业示训基地
头工村、上二工村进行了示范推广。在设施农业示训基地实施了设施农业配套生产机械化技术,重点示范推广了机械卷帘技术、温室机械耕整地技术、温室增温技术、温室灌溉滴灌技术和物理农业技术。物理农业技术包括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烟气电净化二氧化碳气肥机、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温室病害臭氧防治机、食用菌(菇房)空间电场促蕾防病系统、磁场种子处理机、声波助长仪、静电灭虫灯等。
根据2009—2010年项目的实施情况,在设施大棚生产过程中,在水、
肥等相同条件下,农户的田间管理水平,经验具有相当的作用,对作物的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设施机械效益分析
1、微耕机作业效益分析
在温室采用微耕机耕整地作业约40分钟可完成,一台微耕机一天可完成8个温室的耕整地作业,微耕机的作业收费为每棚60元。而人工进行耕整地作业,一天仅可完成一个温室,人工费为100元。节本40元/棚,提高工效8倍。微耕机的作业质量要好于人工作业,不仅提高工效,经济效益也是较好的。
2、温室用水效益分析
采用漫灌方式浇水每次约需30m³的水量,采用滴灌方式浇水只需约20
m³的水量,作物一个生长周期按6次浇水计漫水浇灌方式约需180
m³的水量,滴灌浇水方式约需120m³的水量,在水价相同的条件下,节约浇水费用约34%。
3、温度使用燃煤热风炉效益分析
温室使用燃煤热风炉,不仅此土炉子节省燃煤节省40—60%的耗煤量,同时可提高温室温度3—7℃。按照燃煤热风炉每天耗煤10kg,每天5小时计,煤价为0.4元/
kg,电费0.7元/度
每天10×0.4=4元,电费3.5元,计7.5元
每个生产季节按30天,7.5×30=225元
因此可节约费用225元。
4、温室使用物理农业技术效益分析
物理农业技术在温室中推广示范,根据温室生产的季节和物理农业
技术的使用要求,对物理农业技术作效益分析:
(1)种子磁化处理技术
种子磁化对比试验情况表
试验地点:二工镇头工村
户主:王含文
面积:0.5亩
分组
项目
处理
品种
播
种
期
收
获
期
出
苗
期(%)
壮
苗
率
(%)
产量
(公斤/棚)
增产
(公斤/棚)
增
产
率
(%)
单价
元/公斤
收益
(元)
增收
(元)
第一组
磁
化
莴笋
7.6
9.5
91.5
27.6
1200
217
18
2
2400
434
没
磁
化
7.5
9.5
78.5
29.2
983
2
1966
第二组
磁
化
毛芹菜
7.20
10.8
92.6
13.9
1223
158
12.9
3.5
4280
553
没
磁
化
7.1
9.22
83.9
9.8
1065
3.5
3727
第一组:由上表可知,经济效益较好,处理种子比对照种子早熟1天。
第二组: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处理种子比对照种子早熟3天。
(2)声波助长技术
2010年在设施农业示训基地示范的基础上,通过与农户协商,选择种植黄瓜的温室进行声波助长技术的示范对比推广。
温室面积0.6亩
项目日期
试验温室
对照温室
开
展
度(cm)
高
度
(cm)
播
种
期
出苗期
定
植
期
开
花
期
始
收
期
产
量
(kg)
开
展
度(cm)
高
度
(cm)
播
种
期
出苗期
定
植
期
开
花
期
始
收
期
产
量
(kg)
3月15日
3×6
16
2
月
3
日
2
月13日
3
月10日
4
月
8
日
4
月
20
日
5124
2.5×5
15
2
月
3
日
2
月
13
日
3
月
10
日
4
月
10
日
4
月
23
日
4856
4月12日
7.5×15.5
38
6.5×14
34
5月10日
8×16
61
7×14.5
55
由上表可知,示范棚比对照棚多收黄瓜268公斤,按市场均价2元/公斤计,示范棚比对照棚多收益536元,声波助长仪使用5个月,耗电90度,扣除电费63元,纯收益536-63=473元。由此可见,使用声波助长仪经济效益是较好的。
(3)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
2010年在二工镇上二工村,在温室实施土壤连作障碍处理技术的示范推广。该大棚的基本情况为:试验与对照温室的总面积为763.8m²,其中试验温室315
m²,参试品种是美国西芹,土质黑土,前茬青菜(美国西芹),土壤肥力较肥,施用农家肥,亩用量7吨/亩,采用人工撒播。该棚建于2005年,随后一直是种植美国西芹,没换茬,属于连作种植。在实施土壤连作电处理技术前,仅在每年的7—8月期间进行翻晒,没有采取其他措施。处理温室第一茬收获后产量为1400公斤/棚。未处理温室产量为1285公斤/棚。处理温室比未处理温室产量多125公斤,按
2元计,多收益250元/棚。扣除电费后收益为230元。并减少了农药使用量,经济效益较好。
(4)温室静电灭虫灯
将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安装在大棚中央,吊挂于植物上方0.5m处。通过光控器调节将静电灭虫灯调整到夜间开启,白天或光线强时呈关闭状态。通电使用后经3—4天观察灯体电极吸附杀死大量飞虫,灯体下部的托盘布满杀死的飞虫,数量无法计数,将托盘情理后继续使用约一周后飞虫数量逐步减少,农户对灭虫灯灭虫效果很满意,表示接受并乐意继续使用,希望我们帮助联系购买灭虫灯。
(5)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技术
地点:塔城设施农业示训基地
农户:赵中海
作物:番茄
面积:0.6亩
项目日期
试验温室
对照温室
开
展
度(cm)
高
度
(cm)
播
种
期
出苗期
定
植
期
开
花
期
始收期
开
展
度(cm)
高
度
(cm)
播
种
期
出苗期
定
植
期
开花期
始
收
期
11月16日
2×4
13
10月10日
10月21日
11
月10日
12
月
13
日
12月25日
2×4
13
10月10日
10月21日
11
月10日
12
月
16
日
12
月
28
日
11月27日
4×10
17
4×10
17
12月13日
6×14
35
5.5×13
33
12月27日
7×16
51
6×14
47
试验温室产量为2463公斤,对照温室2185公斤,试验温室多178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6元计,试验温室增收1068元,扣除电费200元,纯收益868元,经济效益较好。
5、温室棉被使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TB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158-02
1 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简称VE。它是一门新的管理技术,是一种以提高产品价值为目标的定量分析方法[1]。
从建筑工程管理的角度考虑,价值工程是在满足工程所需性能、可靠性和维修性的前提下,使总费用达到最小的一种系统方法。在这里,价值是作为一种“尺度”提出来的,即“评价事物(产品或作业)有益程度”的尺度。
价值可以表示为:
一项工程技术的应用应考虑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许多室内的试验和实际工程的应用实例[2],在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可以提高楼板的抗裂性、抗渗性,改善楼板的防水能力,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其功能可以显著提高。由公式(1)可知,通过研究纤维混凝土成本的大小,就可以确定其价值的高低。以下就分别讨论它们的材料成本和全寿命期综合成本。
2材料成本分析
2.1 现浇混凝土楼板不同抗裂防渗措施的成本分析
现以100mm厚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内分别掺入聚丙烯纤维、钢纤维、设楼面上层钢筋网等措施来提高楼板的抗裂防渗性能为例进行成本分析比较,见下表1。
掺钢纤维、设钢筋网、掺聚丙烯纤维的100mm厚现浇混凝土楼板,每平方米需增加外加材料费分别为53.04元、44.00元、3.6元,如果再计安装和运输过程中的费用差额及施工中的工艺费用差额,则掺钢纤维和设钢筋网的费用较掺聚丙烯纤维的还要高。
2.2素混凝土楼板与相同厚度的纤维混凝土楼板建造成本分析
根据材料成本分析,素混凝土楼板与相同厚度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楼板建造成本,由于多掺入了聚丙烯纤维,建造费用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略有增加,每平方米的成本比较见下表2。
材料单价按2008年2月南宁市市场参考价
从上述计算来看,聚丙烯纤维现浇混凝土楼板和普通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每平方米造价相差不大(价差约3.6元),但以上计算过程未考虑因为掺加纤维而可减少楼板中的构造钢筋(如板角的放射钢筋),而且目前我们的楼板设计也是比较保守,为了防裂而加大了楼板的配筋量约15%左右,这就使得楼板工程的材料成本大约增加了4-6元/平方米。综合以上因素,使用聚丙烯纤维现浇楼板是可以降低初始投资成本的,甚至可比普通现浇楼板更低。
3 全寿命期综合成本分析
楼板的全寿命期综合成本包括材料费用、施工管理费用及养护维修费用等,是使用年限内所有费用的总和。纤维混凝土楼板与素混凝士楼板相比较,其材料费用和施工管理费用相应增加,但由于纤维混凝土具有更为优良的性能,它们的设计使用年限比素混凝土的要长,并且在设计寿命期内,维修管理费用会明显下降。
济南东兴商住楼是一座大底盘双塔楼建筑,总建筑面积88755m2,高99.9m(最高处111.7m),地下3层,地上30层。地上1至4层为商业用房,地上5至30层为住宅,双塔楼剪力墙结构,第4层为转换层,转换层大梁截面尺寸有950mm×2500mm、1000mm×2500mm、1150mm×2800mm三种,转换层现浇楼板厚150mm,转换层为C50高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存在受压时高度脆性及大体积高强混凝土的大面积开裂等缺陷,使得高强混凝土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有关部门通过对转换层现浇楼板的全寿命期综合成本模拟分析和对各种抗裂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终决定在转换层混凝土中掺入济南产改性聚丙烯纤维(0.9kg/m3)及NF-2高效减水剂。该工程转换层混凝土经检测质量优良,未发现可见裂缝,28d抗压强度即达到56.7MPa。由此表明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降低其全寿命期综合成本方面,在混凝土材料中适量掺入聚丙烯纤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虽然纤维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的建设成本高,但是全寿命期综合成本一般比素混凝土要低。
4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分析
聚丙烯纤维由于能积极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使混凝土高性能化,适用性广泛,使用效果显著,在工程界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纤维混凝土应用于现浇混凝土楼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
(1)减薄楼板厚度,减少楼板中因为防裂而设置的构造钢筋,缩短施工工期,从而能节省应此而可节约的一切费用。(2)楼板质量好、使用寿命长、减少维修费用等因此而节省的费用。(3)纤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可节省养护的时间和费用及相关成本。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经济性是显而易见的。
4.2 社会效益分析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关建筑地下室墙板、现浇混凝土楼屋面的开裂、渗漏等问题成为建筑质量投诉的热点之一。如有一开发商就南宁市的某二十多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赔偿和检测及维修费用,就付出400多万元。
纤维混凝土用于现浇混凝土楼板而带来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1)由于纤维混凝土对成本的节省,节省了国家资源。(2)由于现浇混凝土楼板使用寿命增加,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3)纤维混凝土优越的抗裂防渗能力使得现浇混凝土楼板经久耐用,给业主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条件,并增加了居住的安全性。(4)优质的基础建设,有利于展现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增强党和政府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综上所述,纤维混凝土使用的社会效益是难以直接核算的,但它的效益是非常显著的。
5 小结
通过运用价值工程原理来分析和评价纤维混凝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看出采用聚丙烯纤维纤维应用到现浇混凝土楼板中节省了成本,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纤维混凝土优越的性能和品质,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这进一步证明了纤维混凝土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黄定显,杜晓玲,曾铭.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2] 盛黎明.邓运清混凝土聚丙烯纤维的发展与应用[J]桥梁.2002.6.
一、前言
根据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指的是“能适应年平均昼夜小客车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专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其建设情况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世界各国对于高速公路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但是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指有4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此外,有不少国家对部分控制出入口、非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直达干线也称为高速公路。
二、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措施
公路运输具有门到门直达运输的灵活性,大大地提高了运输的速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实际上是一种以收费还贷为特征的服务性行业,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为使用者提供快捷、安全、舒适、畅通的服务,而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要实现这个总体目标要求,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增强其运营效率。
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增强其运营效率
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工作是一个新型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一方面要设置健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其不同特征性,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规范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速公路组织机构的科学性、严密性和权威性。作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如果可以在制度上创新,那么则可以使得运营组织的管理充满活力,并且保证工作可以按照规范顺利进行,以此来保证高速公路的社会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随着高速公路营运事业在我国的发展,相关的高速公路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如《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办法》《收费管理条例》《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等。这些有关高速公路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更加的有效。作为高速公路运营单位,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再制定具体的适合自己区域的相关制度办法和条例。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高速公路的运营可以有章可循,使工作可以更加科学而有条不紊的开展。如果各地根据高速公路运营准则作出了相应的细则规范,可以使各部门的管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其管理有理有据,使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按规章制度办事。这种方式的管理,既可以避免漏收的现象,也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四方车辆的贪污行为发生。
2、深化服务质量,展示“窗口”风采
高速公路属于一个新型的服务性行业,它是直接面向社会的,主要是为居民的出行提供服务,对高速公路营运的管理,主要是满足广大群众的安全、舒适的乘车要求,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树立起高速公路的优质服务形象,就需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人手:第一,定期开展道德培训和业务培训的课程,要求从业人员在道德培训中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主人公意识;第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当的开展有关“文明工程”的活动;第三,按照高速公路服务总则要求,制定符合各部门的细节化要求以及标准化措施。作为基层而言,其收费站接触最多的就是群众,因而要积极的简历文明窗口,使群众满意其服务,作为“文明窗口”的管理人员则要严格要求,从基本的仪貌到语态都要进行认真的培训,并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考核,使他们即使面对乘车人员的咨询也能做到微笑服务,使得接受服务的大众可以感觉到温暖。只有将这些细节要求渗透到每一步的工作中,才可以使工作人员从观念到实践都完全有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 转贴于
3、坚持以人为本,引入竞争机制
对于现代化高速公路的管理应该以现代管理原则为要求和依托,建立起良好的服务文化,以此激励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以人为本”。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树立下,才可以使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实现效率与经济之间的和谐发展。
作为高速公路的管理,可以像企业一样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起规范化的、竞争上岗的方式对员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业务的综合考评,使得在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真正的人尽其才,使他们的潜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其具有效率和活力。
4、精简机构,降低运营成本
在我国,高速公路的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这样的多元化投资可以有效地实现项目在建立过程中的融资,可以规避企业应该承担的风险。但是这种融资方式也会导致在对高速公路的管理中须发一定的统一性,使得效率低下,并且在某些时候,还会造成人才浪费。作为相关地段的高速公路管理者,首先就是应该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合理布局各个部门,并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充分的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对一些临时性增添的岗位,部门领导也可以使用兼职人员,这样一方面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的目标,另一方面,又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从而降低高速公路营运成本,有效地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在高速公路管理的众多项目中,以下的几种如设备养护、道路养护以及绿化等等这些比较复杂的,而且人力要求较多的,专业性的工作,可以不再本部门内部设置一些专业人员,而是采用工程招标的形式进行。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员,避免人员上的浪费,从而降低营运成本;又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的使用率,有效的使企业实现增值。
5、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其设备以及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中。从目前来看,日本包括欧洲以及美国等,他们都逐渐地实现了智能化交通。在我国,很多的城市也正在积极地向智能化交通的方向靠近。
智能化交通指的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并应用于整个运输系统,以解决交通安全性、运输效率、能源和环境问题,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适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智能化交通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当客户从收费站经过的时候,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完成收费、检测以及放行等一切的步骤。这样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数量,也可以避免人为操作出现的可能性失误。
作为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可以和高校以及科研单位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积极的开发系统软件,这样可以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实现智能化,有效的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效率。因为智能化的运用,首先可以在过收费站的时候,实现不停车收费,这样就可以缩短每辆车过收费站的时间,从而在单位时间内可以放行更多的车辆。这是高速公路提高通行率的首要条件。
6、积极地拓展高速公路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作为高速公路而言,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经营模式,作为管理层可以积极的对高速公路的价值进行开发,使其的产业价值得到体现。这需要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作为高速公路管理者应该积极地完善高速公路的服务设施,应该加强高速公路的绿化;其次,开发高速公路的“经济走廊”优势,在高速公路沿线可以设置相关的广告牌位进行竞价拍卖,第三,开展沿线区域的互动发展。高速公路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实现临近的县市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这可以大大的扩大市场,带动沿线的经济以及旅游业或者其他行业的而快速发展。 转贴于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提高高速公路通行率,建立微笑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美结合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因而这有待于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发现和改进。
摘要:通过构建农用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度模型,对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2年遵义市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波动中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效益也发生了变化,但总体呈稳定态势,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总体水平较高,呈上升趋势;2012年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分布大致呈同心圆形,随着与区域中心距离不断增大,耦合度不断下降;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差异越小,说明农用地利用越协调,耦合度越高。结合遵义市经济发展情况和区域功能定位,提出了提高农用地利用耦合度、促进农用地协调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农用地;利用效益;熵权法;耦合度;遵义市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7-1788-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7.06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使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一直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土地利用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是人类利用土地的最根本的原因,社会效益则是整体和全局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以说是久远的经济效益[1]。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就是要协调好土地利用的三效益,相关学者也对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许媛等[2]通过构建耦合度模型,探讨了西安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梁红梅等[3]通过建立动态耦合模型,对宁波市和深圳市的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相关学者对农用地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耦合性进行了研究。杜娜等[4]采用耦合度关联度和系统耦合度模型分析了纸坊沟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耦合态势;王继军等[5]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陕北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刘新平等[6]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及生态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系统评判指标体系,研究了新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可以看出,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但是对农业用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较少,对喀斯特地区的农业用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也较少。喀斯特地区由于受其地形地貌的影响,农业生产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差,农用地的利用效益也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其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如何,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以遵义市为例,通过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农用地利用的效益进行了评价,然后运用耦合度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其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促进遵义市农用地利用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农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4-2012年遵义市农业经济数据均来源于历年《贵州省统计年鉴》、《遵义市统计年鉴》,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遵义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1.2 研究区概况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黔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在北纬27°80′—29°13′、东经105°36′—108°13′之间。市域东西绵延254.00 km,南北相距230.50 km,海拔高度在1 000~1 500 m。遵义市属于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全市国土面积307.67万hm2,其中山间平坝面积占7.40%,丘陵占30.70%,山地占61.90%,农用地面积2 73.1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8.77%。遵义市下辖2区、8县、2个民族自治县和新蒲新区管委会以及2个代管市。2012年末,全市共有164个镇、55个乡、8个民族乡、17个街道办事处,年末常住人口611.70万人。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1 361.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81.24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13.31%。
1.3 研究方法
1.3.1 熵权法 本研究采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熵权法是在综合考虑各因素提供信息量的基础上计算一个综合指标的数学方法[7]。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因素提供给决策者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的,其思路是强化数值差别较大和弱化数值差别不大的指标对综合评价值的贡献,从而能够全面反映指标值所包含的信息。具体分析方法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原始数据采用极值法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rij=■, (1)
负向指标:rij=■, (2)
步骤二:计算熵值,计算公式如下:
Hi=-k■fijlnfij (3)
式(3)中,fij=■,k=■,Hi为第i项指标的熵值,k为玻尔兹曼常量,n为评价年份数或区域个数。
步骤三:计算熵权,计算公式如下:
wi=■ (4)
式(4)中,wi是第i项指标的权重值,且0≤wi≤1,■wi=1,m为评价指标个数。
1.3.2 耦合度模型 农业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具有耦合关系,耦合关系越协调,耦合度越高。农业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评价函数分别为:
F(x)=■xiai (5)
G(y)=■yibi (6)
式(5)、式(6)中,xi、yi分别为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ai、bi为各指标的权重。
农业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模型是基于二者之间的离差大小而构建[8],其计算公式如下:
C=■■ (7)
式(7)中,k为调节系数,一般2≤k≤5,取k=2。
1.3.3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依据农用地效益的内涵,按照科学性、典型性、全面性、可比性等原则,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可靠性,结合遵义市区域综合实际情况,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9-12],从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两大方面共选取24个指标构建农用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1)。
指标体系中,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农业从业人员带来的农业产值;粮食安全系数X6是指人均粮食与联合国规定的温饱型年人均基本粮食的比值,其中,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温饱型年人均基本粮食为400.00 kg;农业供养能力X11是指单位人口种植业产值;农业技术效率X14是指单位农业机械总动力所能产生的农业产值;土地农业利用率X23是指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农用地利用多样化指数X24是参考王鹏等[13]的研究成果,其计算公式为:G=1-■xi2/[■xi2]2,式中,G为农用地多样化指数,n为农用地利用类型数,xi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2 结果与分析
2.1 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分析
2.1.1 农用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从时间变化来看,2004-2012年,遵义市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波动中总体呈上升趋势(表2、图1)。2006年农用地社会经济效益为0.13,在历年中最低,主要是因为农作物产量减产以及耕地面积减少。2006年遵义市遭遇多年不遇的干旱天气,造成秋季主要农作物产量减产,全年粮食产量272.98万t,比2005年减产48.67万t,下降15.10%,农业产值增加值与2005年相比下降3.50%。2006年全年耕地面积减少7 626.00 hm2,其中国家基建占地657.00 hm2,其他基建占地400.00 hm2,退耕还林还草占地2 579.00 hm2,耕地改为园地3 990.00 hm2。2012年农用地社会经济效益最高,达到0.78,主要是因为农业产值增加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2012年遵义市全年粮食产量276.22万t,比2011年增长21.60%,农业产值增加值181.24亿元,比2011年增长8.90%。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 061.00元,为历年最高。从空间变化来看,2012年习水县和仁怀市农用地社会经济效益最低,均为0.31(表3、图2),主要是因为两县(市)各项指标值都较低,直接影响其社会经济效益。2012年红花岗区农用地社会经济效益最高,达0.59,主要是因为其农业产出效率较高。2012年,红花岗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单位面积农用地产值及地均农业增加值在各个地区中都是最高的。
2.1.2 农用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从时间变化上看,2004-2012年,遵义市生态环境效益在波动中总体呈稳定状态(表2、图1)。2008年农用地生态环境效益为0.24,为历年中最低,主要是因为农用地面积较低,尤其是林地面积较低。2008年遵义市农用地面积272.00万hm2,林地面积140.86万hm2,在历年中均为最低。2010年和2011年,农用地生态环境达到最高值0.60,主要是因为林地面积较高。2011年和2012年遵义市林地面积分别为163.74万hm2和163.56万hm2,在历年中最高。从空间变化上看,2012年红花岗区农用地生态环境效益为0.19,为所有地区中的最低值(表3、图2),主要是因为林地覆盖率、人均林地面积和土地农业利用率较低,单位面积能耗、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较高。赤水市生态经济效益为0.87,为各地区最高值,主要是因为赤水市林地覆盖率、人均林地面积和土地农业利用率较高,以及单位农用地的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使用量较少。
2.2 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分析
2.2.1 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时间差异分析 2004-2012年,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差异比较大,耦合度最高的达到1.00,最低的仅为0.46,整个变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图1)。第一个阶段是2004-2006年,期间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均不断下降,分别从2004年的0.38、0.54下降到2006年的0.13、0.36。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不断下降,从2004年的0.92下降到2006年的0.46。由表2可以看出,2004年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均为这一阶段最高,并且二者相差较少,所以耦合度较高,说明了2004年二者之间的关系协调。而2006年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均为本阶段最低,且二者相差0.23,所以耦合度较低,说明了2006年二者之间的关系不相协调。
第二个阶段是2007-2012年,期间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在波动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在这一阶段中,农用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均较高,且在不断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2009年和2011年的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均为1,达到最高,主要是因为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均达到较高值,且二者差异较小,仅相差0.01,说明二者之间达到了协调发展。2012年的耦合度为此阶段最低,虽然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值均较高,并且社会经济效益为所有年份中最高,但是二者差异较大,相差0.24,说明了农用地利用注重社会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效益。
2.2.2 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空间差异分析 由图2、图3可以看出,2012年遵义市各县(市、区)的农用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差异比较大,耦合度最高的达到1.00,而最低的只有0.56,耦合度空间大致分布呈同心圆形,随着与区域中心城市距离增大,耦合度逐渐减低。红花岗区虽然位于区域中心,其农用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在各个县(区、市)是最高的,但生态环境效益却是最低的,所以其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最低,仅为0.56,说明其农用地利用不够协调,今后需要注重农业生态环境效益的提高。耦合度较高的有汇川区、绥阳县、正安县、湄潭县、遵义县、余庆县、仁怀市、凤冈县、桐梓县,耦合度均在0.90以上。汇川区是遵义市市政府所在地,具有地理位置优势,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耦合度较高。绥阳县、正安县、湄潭县、遵义县、余庆县、仁怀市、凤冈县、桐梓县等县农业发展基础比较好,农业生产水平高,农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主要粮油作物、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商品化程度较高。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道真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务川县)、习水县、赤水市的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处于中等水平,介于0.70~0.90之间,这些地区共同的特点就是农用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较高,均超过其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这4个县(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但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不突出,农业产出不高,社会经济效益较低,导致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不高。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构建农用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然后建立耦合度模型,分析了2004-2012年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变化,并对遵义市各县(市、区)2012年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2004-2012年遵义市农用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在波动中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效益也发生了变化,但总体呈稳定态势;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2004-2006)耦合度不断减小,变化幅度较大,后一阶段(2007-2012)耦合度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观察2012年遵义市各县(市、区)农用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总体水平较高,耦合度分布大致呈同心圆形,随着与区域中心距离不断增大,耦合度不断下降;农用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差异越小,说明农用地利用越协调,耦合度越高。基于上述研究,为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1)严格保护耕地,不断提高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在保护耕地数量的前提下,重视耕地质量建设,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改善耕地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土地整治,统筹安排,加快中低产田特别是低产田改造,实施沃土工程,完善渠、路、桥、涵、闸等相关配套措施,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连片标准良田建设。充分利用农地分等定级和产能核算等方法,形成以保护耕地生产能力为主的耕地保护测评体系,进一步发挥耕地保护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农地非农化的进程,对建设占用耕地要进行严格审查。
2)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结合遵义市农业区划布局,积极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排灌泵站配套建设及水源工程建设,分期分批治理病险水库,有计划地完善水利灌溉配套设施。遵义市属于喀斯特岩溶山区,降雨大部分以径流方式流失,通过新建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窖,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输水调配能力。
3)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推进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商品化。搞好农业空间布局规划,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和品种结构,确定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重点。对于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要加强引导,注重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效益。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植一批辐射面广、对农业推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研究市场,不断开拓市场,狠抓标准化生产,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来培育品牌、打响品牌,发挥品牌效应。
4)不断加强支农惠农力度,提高农民收入。一要不断优化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保证支农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用到实处;二要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网络,稳定县、乡(镇)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断派遣农业技术员驻村指导农业生产,加强农机化建设,推广实用新型农机具。
5)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环境。一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和发展林业项目和造林补贴项目,不断提高林地覆盖率;二要加强对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及其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提高畜禽养殖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率,调整肥料施用结构,大幅减少化肥用量,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三要控制开发强度,优化开发方式,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循环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等生物资源,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臧俊梅,王万茂,朱亚夫,等.我国农地利用经济效益的东、中、西部差异比较分析[J].农村经济,2006(1):39-42.
[2] 许 媛,南 灵.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的研究——以西安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84-87.
[3] 梁红梅,刘卫东,刘会平,等.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以深圳市和宁波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2):42-48.
[4] 杜 娜,王继军,杨 冰.纸坊沟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2):48-52.
[5] 王继军,李 慧,苏 鑫,等.基于农户层次的陕北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1887-1895.
[6] 刘新平,孟 梅.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1002-1008.
[7] 贾艳红,赵 军,南忠仁,等.基于熵权法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牧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6,25(8):1004-1005.
[8] 唐 婷,李 超,张 雷,等.江苏省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的时空变异分析[J].生态学报,2014,34(14):4025-4036.
[9] 刘媛媛,胡月明,杨永忠,等.基于LESA的佛山市农用地经济效益评价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7):193-196.
[10] 李占军,刁承泰.西南丘陵地区县域农用地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以重庆江津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4):105-109.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15-0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社会化服务侧重于其经营效益上,而关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的信息资料掌握甚少,因此本文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科学化、合理化对策,这些对策对加快现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品,提高农机化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及国民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意义
1.实现农业产业化是以农业机械化程度为基础的,只有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经营,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程度,才能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主要技术手段,只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才能实现高效优质的农业。由于农村资金和技术有限,难以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配备大量机械设备,因此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是改善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
3.当前,农村已基本具备机械化生产条件,但是各地区农机利用系数较低,很多农机都闲置未投入使用,使得农机经营效益下降,限制了农户购置农机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实施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农机机械的作用,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现状
1.分散经营,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将农机经营服务进行分化,形成新的服务形势,包括:农户继续保留基本机械设备,主要依靠专业农机经营单位提供服务,农户拥有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机械,一些特殊生产作业依靠专业农机经营单位提供服务,农户以农机经营为主,组建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农机专业经营企业。
2.集体经营,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专业化发展,将其作为新的发展领域,其经营规模、技术及资金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主要向当地资源优势的项目发展,建立各种专业化农机服务公司,如农产品加工、技术咨询、机械租赁等社会为社会提供服务,从而促进农业机械化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
3.合作经营,该种经营方式包括机械联合、资金合作、集体经营三种模式,以此解决分散经营规模下、效益低等缺陷,其自主性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对策
1.优化农机技术结构
经调查表明,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水稻插秧和玉米收获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农产品耕种、收获等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加快薄弱技术环节的开发力度,不断优化机械技术结构,从而使农业生产过程统一化、协调化,降低农机生产作业成本,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发展。
2.优化布局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根据具体情况,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化布局,促进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协调发展,优化适宜作物作业服务规模和农机服务组织的数量,提高农机利用率,以此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有效控制不合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因市场需求而引起的不规范、不合理竞争,稳定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秩序。
3.优化政策制度
一方面,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格局,国家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惠农政策,例如,农机燃油价格调整,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农机作业所需燃油成本,还能够提高农户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较高的燃油成本与农机操作水平、农机性能及社会化服务质量和技术更新速度等息息相关,所以制定和实施农用燃油惠农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加大农业机械的补贴额度。在农业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成本投入最高的环节是农作物收获环节,其成本较高主要是收获环节的折旧成本和燃油成本较高所致。而收获机械以大型居多,价格较为昂贵,其维护和保养费用较高,因此,在实行农用燃油惠农政策之余,应加大农业生产收获环节的机具购置补贴额度,缓解农机服务组织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机械技术结构不合理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加快技术革新和区域优化布局,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机社会服务组织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国家政府部门还应制定一系列惠农政策,实现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经营效益,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稳定、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防止风沙灾害
农防林防风效果显著。据观测,林带有效防林距离为树高的20~25倍,平均降低风速20~30%。林木越高,防护范围越大,效果越好。有叶期好于无叶期。据在德惠县布海乡的观测,宽10m、树高5m、由6行双阳快杨和北京杨组成的透风结构林带,在无叶期林带背风面20倍树高范围内的风速,比空旷地低19%;有叶期降低25%。在农安县前岗乡,4行、12行、43行护路林网,在0~20倍树高范围内,风速平均降低22%;5倍树高范围内降低38%;10倍树高范围降低23%。乾安县大师乡大师村,在900hm2农田上,造起82hm2林带(占庇护农田面积的9.1%),使根本不能正常耕种的跑风地变成了良田。如1976年以来刮了几次30年来罕见的大风,风力达8~9级,有时瞬间最大达12级,在这种情况下,受保护的农田未受害。
2 改善生态环境
2.1 提高温度作用
在德惠县布海乡的观测显示,春季在林带背风面0~25倍树高范围内,空气温度提高0.2~0.8℃;5~20cm深处土壤温度提高0.6~1.4℃。在农安县前岗乡的观测,护路林带庇护区内空气温度提高0.2~0.6℃;5~20cm深处土壤温度提高0.7~1.3℃。这就可以提早达到作物发芽出土的最低温度,从而减轻了低洼地因低温造成的“粉种”。如在布海乡观测,在林带庇护范围内,种子能提早3~5天出土;发芽出土率在1~25倍树高范围内提高46%~66%。由于气温、地温的提高,减少了由寒流而引起的平流冷害,从而使无霜期延长10~15天。
2.2 改良土壤质地作用
由于林带背风面风速变小,随风飘来的有机质土粒降落下来,使林带庇护范围内耕作层土壤物理粘粒增多。据测定,在树高5~20倍的范围内,物理粘粒增加59%~79%,有机质含量提高16%~36%,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明显地好于空旷区。
2.3 降低农作物无效蒸腾强度
水是农防林区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由于农防林的建立使防护区的风速减小,湿度提高,从而防护林区内的水分平衡得到改善。据农安县林业局的观测,高粱的蒸腾强度,林网内比空旷区低25%,谷子低38%。由于农作物水分的无效损失降低,使植物内含水量相对增加,从而能提高水分在植物体内的有效生理作用和对于热灾害的抵抗力。如在布海乡观测,在林带庇护的范围内,高粱生长比对照区高16cm,大豆高11cm,玉米高23cm,谷子高11cm。
2.4 提高粮食产量
农防林的有益作用,综合反映在粮食增产上。据在布海乡观测,树高10m,4~6行杨树透风结构林带,庇护区20倍树高范围内,增产面积(扣除抹牛地、排水沟、耕田路、林带胁地面积)为89.7%~95.6%。作物增产率,谷子为18%,大豆为19%,玉米为31%,高粱为34%。
在梨树县喇嘛甸乡,营造农防林前有1600hm2农田,产量一直不高不稳。自从营造农防林以后,无霜期延长了7~10天。近几年在耕地有减(造林占地)无增情况下,粮食亩产由造林前105kg,到现在增加为244kg。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呈现出了相当大的规模。同时,也正是不断扩大的高速公路发展规模,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获得了快速地发展。而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不但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动力,还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一、科学界定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1.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相关分析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集装箱运输、高客运输以及绿通产品运输的不断发展,在促使其运输效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还将公路运输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使得公路运输的速度以及效益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而在建设高速公路的过程中,由于所消耗的钢铁以及水泥等材料比较多,加上服务区以及收费站的建设,使得建造业也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不断增长。除此之外,由于高速公路会将快车道与慢车道加以划分,并且将各种互通立交加以设置,相比于混合行驶局面来说,高速公路行驶能够将油耗量大大降低。同时,还能有效地减少汽车的损耗程度,使得汽车行驶的时间大幅度地缩短,有效提高汽车行驶的舒适度。
2.高速公路的社会效益相关分析
首先,通过建设高速公路,不但能快速封闭连接一个城市与另外一个城市,使得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同时,还能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正是通过高速公路,不同城市之间的特色商品就能实现相互流通,从而有效地促进商品销量,很大程度上刺激消费水平。再次,正是因为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但使得交通运输变得更加便捷,同时,还能从很大程度上促进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通过旅游来有效促进消费。最后,对于高速公路沿线地区来说,也会享受到高速公路所带来的便利,将城市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同时,人民的幸福指数也会大大提高。
二、如何有效地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1.逐步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有效提高运营效率
高速公路建设作为一个新型的行业,不但需要将相应的管理组织以及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同时,还要从高速公路存在的不同特点出发,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管理制度及时制定出来。只有做到这些,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才嫩更加有效、更加科学地展开。在实际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中,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地创新管理体制,就能将运营管理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增加,同时,在对相关工作规范加以严格遵循地基础上,对其加以有效地改革与创新,从而促使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展示“窗口”风采
由于高速公路属于一个新型的服务性行业,所以,需要为全社会人们的出行尽可能地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所以,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来说,应该将优质服务的完美形象逐步加以建立,第一,要对全体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相应的道德与业务培训活动,使得全体工作人员能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第二,要从每个地区高速公路的实际运营情况出发,将更加适合开展“文明工程”相关活动的时机选择出来。第三,要严格按照高速公路服务总则的相关要求与标准,将与各个部门实际需要相吻合的解决方案及时制定出来。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基本礼仪以及语态,使得全程微笑服务的目标更好地实现。因此,只有在每一个细节中合理融入这些要求,才能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有效地提高,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3.实施开源节流,有效降低成本
对于高速公路管理单位机构来说,由于存在着不断膨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资以及单位的运营成本,使得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逐渐降低。所以,在管理高速公路的运营情况时,应该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从而能够实现人尽其才、各尽其职。首先,要将管理机构进一步精简,这样一来,就能更加统一地实行相关政策,不但能够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还能有效地避免人员过多而引起的推诿责任的情况;其次,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从而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最大化地降低,最终将高速公路运营的效率大大提高;最后,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使用技能环保型的办公设备,使得办公成本有效地节约。
4.有效拓展高速公路的产业链条,大幅度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对于高速公路的运营模式来说,并不是单一的,所以,在管理高速公路运营情况的时候,应该将其最大的价值开发出来,从而充分发挥其产业价值。第一,对于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来说,应该将服务设施以及绿化工作落实到位;第二,要大力扩展和开发高速公路沿线的经济优势,使得沿线地区的经济有所发展;第三,要有效开展高速公路沿线的经济活动,有效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与经济水平,大力推进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要想将高速公路的通行质量不断提高,就要不断提升其服务水平,并且保证其工作效率的有效实现,从而更大程度上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实现与提高。
参考文献:
医院资深的发展一方面要承担其应有的社会公益服务功能,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的经济效益来维持其正常的运作。医院的运营发展中医疗服务的提升,社会效益的发挥有赖于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来维持,因此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是医院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充分掌握社会医疗制度与环境状况,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促使医院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新医改对医院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转变医院经济收入形式
在传统的医疗经济制度中,缺乏对医院费用收支具体情况的清晰规定,相关经济管理制度较为缺乏,进而会导致医院在医疗收费上存在多种乱象,例如多收费或者乱收费等问题,患者由于医疗费用的高昂而无法及时有效就医,甚至疾病治疗出现延误,经济压力较大。新医改制度的出台督促医院更好的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切实的为患者利益考虑,出台多种惠民医疗制度,降低民众就医费用,减少就医中不必要的费用支出,让患者有更强的治疗自,促使医疗经济收支形式产生变化。让部分药物捆绑性的销售问题得到缩减,降低了常规性就医费用。同时对医疗结算定额做清晰规定,结算需要依据不同状况来实际情况定额处理,促使定额标准有效减少,由此也会促使传统医院经营管理模式下的医院经济收入水平下滑。
(二)医院面临的监管力度加强
传统医院管理背景下,患者更多的依赖于医院,从而导致医院在管理运营中缺乏透明性,在医疗服务中存在大量的不透明、不清晰的收入项目,患者更多的处于被动性的服务接收,医院自身缺乏良好的监督。而新医改制度让患者就医支出更为透明化,患者对医院的依赖性相对降低。例如医保中的“总额控制”、“按病种付费”等处理,让患者在就医中的自主选择能力提升,同时患者也更加注重医疗用药、费用、服务态度等有关内容,同时也提升了医疗相关的监督意识与法律意识,懂得对自身权益更强的保障。这种监督导致医院需要在各项工作的推进中保证更强的透明化、公开化、具体细致化,进而对医院形成一种监督力,促使医院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在新医改中,有关规定更是强调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监督管理内容,医院受到的监督更为严格,同时开拓了更多渠道的监督途径,患者可以便捷的对医疗服务进行投诉与服务反馈,让医院也充分的意识到自身的多种问题,从而督促自身完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才能获得医院所具有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医院管理制度,控制医院运营成本
要扩大医院经济效益,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好开源节流的管理理念。要采用医院管理的精细化管理,避免传统粗放管理模式。做好医疗核算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医疗成本。缩减传统医疗管理中的严重浪费的支出项目,注重对医疗设备、器械的有效管理,避免设备器械的耗损,压缩其运用成本。同时要合理的调配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设备利用价值,提升设备运用频率,减少医疗设备闲置所产生的医疗资源浪费。优化人员制度管理,保证医院人员使用量的同时,提升单个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福利待遇,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缩减不必要人员设置。做好人员规范化管理,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减少医患矛盾,提升医院整体服务品牌,将资金更多的投入到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中,提升患者对医院的认可度,从而形成医院的品牌效应,为医院经济效益稳固基础。
(二)注重人才综合素养培养
医院效益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投入较大的资源做好人才的培训管理,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优化医疗队伍水平。另一方面在医院经济管理方面要引入专业人才,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要充分的意识到将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融合,注重良好的经济管理制度设计,合理的运用医院的人才资源、物资资源、资金资源与社会资源。确保各科室、各部门中经济管理人才水平,对各部门的运用起到监督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对现有的部门经济管理人员做专业培训管理,让其明白创新、先进的医院管理方法运用,让医院管理顺应时展的需求,注重医院管理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注重医院管理的创新化与先进化
根据市场需求,为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公司组织的科研团队又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立项开发新机型,从2011年元月开始,设计、开发6BH―4500B型花生剥壳机,时间为一年,项目完成后尽快转换为生产力,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科研资金投入及分配预算方案
本项目新型花生剥壳机的研发周期从2011年1月项目立项,到2011年10月中旬小批量试制结束,分赴各花生产区进行可靠性试验,项目预计12个月完成,项目共计投入研发资金80万元,预算费用为:
二、设计主要技术经济目标
1、该机设计生产量≥4500kg/h(花生果)。
2、需要动力合计为≤18kW。
3、整机重量≤1510kg
4、破碎率≤3%
5、损伤率≤2.8%
6、损失率≤0.5%
7、仁中含杂率≤2%
8、剥净率≥98%
三、创新特征及分析研究内容
(一)采用四辊机构,增加出仁率,降低破碎率和损失率
因花生的生理特征,收获的花生果中一般大果占60%,中形果占25%,小果占15%,为了增大生产量降低花生仁破碎率,将一、二道剥壳辊直径设计为φ437,转速可调为130/160转/分钟,两辊共用一个进料箱,配用相同间隙的笼栅,进行首次剥壳。通过增大工作面积,降低搓摩压或推摩压强度,减少摩擦系数,实现机体缩窄节省原材料和降低电耗,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和降低破碎率的目的。首次将大花生果剥壳后的物料经分选筛处理,分选筛在处理过程中自动将中、小花生果分为两级,通过A、B运料装置,将中、小花生果分别输入三道剥壳辊和四道剥壳辊,三道、四道剥壳辊配用不同间隙的笼栅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花生果加工。尤其第四道剥壳辊专用于未成熟的花生果剥壳,可增加出仁率0.2% 。
另外,将一、二、三、四辊分别布置在两个高度平面,结构紧凑、节省材料,从而解决了四个剥壳辊在同一个平面布置所造成的物料收集困难、机体过长、过宽,增大运输费用的矛盾。
(二)笼栅快速更换
剥壳Ⅰ、Ⅱ辊下方的笼栅可以从剥壳机一侧快速抽取更换,此技术的理论意义有二。其一是剥壳机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有些花生果中含有较多的秸秆,因农村劳动力少,清选不到位或有些花生摘果机性能差清选不好,造成剥壳辊与笼栅之间时常被秸秆缠绕和堵塞,直接造成剥壳产量降低,破碎率增加。采用此技术可快捷更换笼栅,方便清理秸秆缠绕堵塞和笼栅损坏时便于修理,消除不良因素。
其二是在剥壳工作中,因花生果的货源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造成花生仁大小不同。由于笼栅自身筋与筋之间的间隙,只能适应特定范围内尺寸的花生仁,遇到超出范围较多的花生仁时,需要及时更换相适应的笼栅,否则会使破碎率增加。采用此技术具有快捷更换相适应花生使用的笼栅特点,有效的降低破碎率,并缩短剥壳辅助时间,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三)可调笼栅与剥壳辊之间的间隙。
在以前的实践工作中,我们总结出花生果大、小不同,剥壳易难程度也不相同,笼栅与剥壳辊的间隙适度与否,直接影响到生产量或破碎率。目前市场上的剥壳机不具备调整笼栅与剥壳辊之间的间隙这种功能。采用此技术弥补了这种缺陷,极大地提高了机器的广泛适用性。
(四)变速箱可变转速输出。
花生果剥壳时的干湿程度不同,需要不同的搓摩压或推摩压的力度和频次,设计两种转速能使剥壳辊的作用更趋于合理。
四、预计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
整机重量:1500kg~1530kg。
整机销售价:25050元(含电机)。
整机材料费用:9284元。
其中,铸件:461kg
角钢:445kg
圆钢:130kg
各类钢板:378kg
电动机:3台
外f件、外购件、标准件:若干
工资费用:3600元。
生产销售一台6BH―4500B型花生剥壳机预计获毛利润9320元,税收2846元。
五、技术经济分析
本项目科研资金投入80 万元,当年完成设计、中试、小批量投放市场试验进行完善,科技研究成果完成后,预计第一年销售 500台,新增销售收入1252万元,年度可创毛利润 466万元,创税收142.3万元,企业科研投资可在两年内全部收回。科研成果转化后,预计第二年销售 1000台。第三年销售 2000台。
六、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对有关资料分析,我国每年新增大小花生剥壳机6000 台套,预计新增用户2000台套,新旧更换需4000台套。 6BH―4500B型花生剥壳机台售价25050元,按年推广销售2000台计算,企业可获毛利润1864万元。
社会效益:就购机户而言,购一台(套)机器,加上电力设施、辅助设施,总投资在5~6万元。需3名操作工,日工资合计240元,每日电费需150元,日均维修保养费需20元。购机户经营模式多数是加工剥壳不收费,只赚取花生壳出售,花生壳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可取暖、发电等。每吨花生壳售价250元比较俏销,单台机日加工6小时,加工量可达27吨花生果,花生果出壳率平均按45%计算,则每日可获取花生壳12吨,日毛收入为3000元,每日需支出费用410元,日净收入为2590元。由于受花生果货源限制,每年加工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净收入可达20多万元。当年即可收回投资,并净盈利10多万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
经测算,花生剥壳机工作时,花生仁破碎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微粒和微粉将直接损失掉0.1个百分点。而6BH―4500B型花生剥壳机采用低破碎率设计,能将国标的4%破碎率标准降至3%以下。破碎率降低1个百分点,可直接减少损失0.1个百分点。如上所述,年推广销售3000台,加工花生果总量可达729万吨,出仁率按55%计算,花生仁总量可达401万吨。按总量减少损失0.1个百分点计算,减少损失总量可达4010吨。
以上增收和减损两项,合计为 18590吨,社会效益显著。
另外,应用吸风式分选筛将加工花生果的屑尘定向有序排放至特制的储存室,大幅度减少工作现场的屑尘,有效地改善操作工的工作环境和周围环境污染,也是较大的潜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