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创意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4 09:55: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校园文化创意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

篇(1)

学校文化是指整个学校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风貌、制度规范和精神氛围,其核心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既可以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为师生所吸纳,又可以作为隐性课程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学校作为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有其相对独立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价值追求,但又不可能置身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之外。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改造和建设新的学校文化成为很多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试行校系二级管理,文化建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系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系部文化的内涵高职院校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传统、建筑风格、校风校纪的整体集合。高职院校的系部文化是指系部成员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系部专业特色及学生特点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系部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系部文化由系部物质文化、系部制度文化和系部精神文化三部分组成。物质文化即系部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包括系容系貌、系科环境、系部布置等外在的因素,也包括图书报刊资料、教学设施、实验实习设备、生活设施等内在的物质条件。制度文化的核心是行为规范和惯例,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工作守则和奖惩制度等,是保证系部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机制。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师生的价值观念,包括系部目标、系部道德、系部舆论、人际关系及系风等。

系部文化的功能系部文化是系部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部对外展示形象、提升品牌,对内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构建共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也是系部师生员工共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系部文化的功能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功能。这是系部文化的首要功能,良好的系部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二是制约功能。健全的管理、监督评比制度、健康的舆论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思想言行都具有规范作用。三是凝聚功能。系部文化能把系部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系部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产生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激发出对系部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四是激励功能。系部文化可以为每个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系部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能激励学生自觉维护自身形象,努力争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系部文化的特征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专业定位、生源层次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系部文化除具有一般校园文化的共性外,还具有如下个性特征。

应用性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以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是高职院校文化的主要特征。

职业性高职学生一入校就选定了自己的专业,确定了自己的就业方向,所以必须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高技能人才,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并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这是系部文化在职业性方面的体现。

行业指向性高职院校要依托行业办学,高职校园文化也要随着社会、行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也是高职校园文化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各专业建设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理念衔接的专业文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设真正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系部文化。

文化地域性一方面,高职院校系部文化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系部文化也会受到当地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

高职院校系部文化建设的途径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也。”其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培养未来的职业人。因此,高职院校系部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职业展开,让学生置身于职业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系部文化建设也不例外,应体现其特色,即职业性和技术性。下面拟结合我校创意与软件系的特点,对高职院校系部文化建设谈几点做法。

(一)服务地方经济,培育系部精神,凸显时代特色

高等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必须从规模扩张转移到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上来。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调整思路,尽快地从规模数量的扩大转向质量效益的提高,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硬件改进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办出特色,形成品牌,提升学校“软实力”。

《无锡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围绕“太湖明珠·中国无锡”的总体城市形象,努力推进工商名城、设计名城、山水名城、休闲名城和文化名城五大城市品牌建设。其中,打造设计名城就是要塑造国内一流的工业设计创意中心形象,以工业设计、动画设计、软件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创意设计

为顺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2008年9月,我校成立了一个新的系——创意与软件设计系,设有三个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影视动漫制作方向、游戏动画制作方向)、艺术设计专业(平面与室内设计方向)、软件技术专业(游戏程序开发、服务外包方向),培养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层次的创意与软件设计产业所需的中端及实用型技能人才。

创意与软件设计系成立伊始,就有针对性地引入地方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精神丰富系部文化的精神内涵,使系部的文化精神更具时代特色,并结合专业实际确定了以“创意”作为系部文化建设的主题词。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技能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的培育,努力营造一种现代的、健康向上的、以人为本的、融职业与技术于一体的、求真求善的系部精神。

(二)加快物质文化建设,提升硬件水平,凸显职业特色

物质文化建设是系部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是以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系部物质文化包括:系部图书资料的收集,教室、宿舍内的环境布置,宣传栏的张贴及师生的仪容仪表等。这些物质设施和外在环境、仪表既是系部办学的基本条件,也是系部内在精神的外化,可体现系部文化的内涵和品位。

现代化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材料也是系部文化的特色基调和物质基础。学校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为创意与软件设计系建立了二维、三维软件机房5个,将影视动漫基地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包括平面实训室、拷贝工作室、美术实验室、专家工作室、泥塑室、摄影棚等,可以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于一体。

在建设系部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布置教室和宿舍,创办系部宣传墙报。创意系的教师和学生精心挑选出满意的平面作品、优秀的3D作品,美化布置了系部走廊与教室,使整个动漫基地既有时尚前沿的专业信息,又有国内外优秀企业的介绍,还有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学生的获奖证书及优秀的学生作品,可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专业,热爱将要从事的职业。

(三)强化精神文化建设,实行“系企结合”,凸显专业特色

系部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系部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课堂教学是系部文化建设开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讲授,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关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要义。我校创意系的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无锡的著名企业,例如研制开发奥运荧光棒的无锡凌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新是这个企业文化内容与精神的核心,正是因为该企业有了这种企业文化精神,才能时刻关注市场需求,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研制并开发出奥运荧光棒等一系列时尚产品,使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过企业介绍,可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和实质内涵,从而对企业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的平台系部要在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制定到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尽量满足企业的要求,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因此,系部的管理教育可以借鉴优秀企业管理的经验,与优秀的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经常邀请企业的管理层人士走进系部,举办讲座、召开专题报告会、开展企业文化论坛等活动,介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企业价值理念、品牌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与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预测等情况,从而使师生加深对有关企业的全面了解。其次,系部要精心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师生走向社会,深入到企业中实习,进行调查研究并开展各类服务,促使学生与技术人员、企业领导进行多方面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再次,为了不断培养创意设计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挖掘更多的创新型、创意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意与软件系组织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现学生专业特色、展示学生独特才艺的活动,如电子竞技、原创四格漫画大赛、剧本创作、制茬、街舞大赛、我型我秀(原创手绘大赛)、Flash大赛、奇思妙想(创意改物)及外语歌曲大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所学专业的热情,提高了学习与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

依托学生专业社团组织,塑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系部文化丰富多彩、充满朝气的社团活动可为广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和个人爱好提供场所,成为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舞台,也可为校园文化注入活力,甚至会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因此,系部文化建设要充分依托学生社团这块阵地,鼓励专业教师深入社团指导建设,重点培育一些专业社团。我校创意与软件系自行组建的社团有手工社(编织、十字绣、剪纸、制作小挂件、塑料花等)、美术社(摄影队、动漫队、绘画、书法等)、记者站(系报编辑、摄像、影视后期制作等),社团宗旨是“培养兴趣,陶冶情操,挖掘潜能,展示风采”。

(四)规范制度文化建设,优化激励机制,凸显人文特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明确、职责分明,系部工作才能有条不紊,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为此,我校创意与软件系先后制定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包括《系学生会及各部门工作职责及常规管理细则》、《系班主任日常管理细则》、《系学生奖学金、三好生评定细则》、《系学生处分细则》、《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等。这些制度不仅保障了系部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更能着力于以人以本,凸显制度文化建设的人文特色。

总之,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系部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系统工程。要按照“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必须坚持常抓不懈,经过长期建设,才能真正构建起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系部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238

[2]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9.

篇(2)

大学校园是各种文化的聚集地,校园广告独具其特殊性,它的类型和特点必然与其他广告有所不同。学生从校园广告获取信息,逐渐改变了同学的日常消费习惯,成为了他们消费品价值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们必须重视校园广告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推进校园广告创新,最大化校园文化在各方面的作用。以下就多模式校园创意广告设计文化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探究。

1.校园广告的多样化特点分析

1.1传播主体多元复杂

传播主体是大学校园广告系统中决定性的主导要素。从目前大学校园里面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校外的商业广告还是学校内部制作的宣传广告,主要是通过企业、政府或高校进行传播,也包括少数个人和学生。对企业来说,在对校园广告进行投资、宣传品牌以及公益性广告的同时,能在第一时间为自己建立新的用户群,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校园广告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1.2传播内容良莠不齐

(1)涉及相关商业利益信息,如商品促销活动广告、技术培训广告、住房出租广告、信息量巨多的二手物品交易广告和品种较多的兼职信息招聘广告。(2)涉及非商业利益的一些广告,比如内容搞笑有意思以及目的让人一目了然的公益型广告,或者各学院各科系间的联谊信息,以及各个社团的活动宣传广告。(3)涉及一些违法或者不健康内容,包括随处可见的“牛皮癣”、无法直视的同性恋交友、五花八门的“”招聘、无孔不入的“无痛人流”、还有最近在大学校园疯狂散播别有用心的“校园贷”等各种广告。

1.3传播方式异常多样

它是指传播主体为了实现传播目的而采取的必要环节及最终的手段。当前,大学校园几乎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形式的广告,具体包括一些传统的文字传播方式,而多媒体媒介更是五花八门,不仅包括广播、电视,还有电脑网络、手机等多媒体方式。

2.多模式的校园创意广告分析

2.1平面创意广告

(1)校园传单。对于宣传而言,最直接的方式就属于传单,不同类型的传单广告在学校里面随时可见。(2)学校海报的招贴。指的是在学校内进行广告的张贴工作,这称作学校海报。主要分为两种,包括商业海报与公益海报。(3)校园横幅。“天翼杯”校园足球赛、感谢“动感地带”对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的支持等这些横幅广告,不仅仅提升了广告主的知名度,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成本低廉,也颇受广告主的青睐。(4)POP广告。由于POP广告符合现代消费的理念和消费习惯,简单快捷,具有其他促销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备受商家的青睐,在校园产品销售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2.2多媒体创意广告

(1)校园中手机大范围使用已成趋势。它不光将人们在沟通领域上的能力加以扩展,更重要的是向我们诠释了更深层次的互动,进而使得它在我们当前的校园广告方面具有无限的前景。(2)校园广播广告。校园广播广告是借助听觉形象作为诉求手段,从而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校园广播也是校园文化生活的一大亮点,包括新闻、歌曲、散文等讯息。(3)校园网络广告。校园网络广告的特点是和学校网站与网络媒体的传播息相关的。通过校园网呈递给学生的一种新型的广告运作方式。

3.多模式校园创意广告设计的优化策略

3.1加大校园广告管理力度

学校是育人场所,只有加强对校园广告的管理,才能抑制各种消极现象和不利因素的产生,以良好的社会声誉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建立并维护高校的良好形象。

3.2进一步开发利用校园广告

校园媒体不仅传播公共信息,而且还传播商业信息,具有商业功能。因此,应加强校园广告的开发和利用,为学校的发展和文化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充分发挥校园媒体作用

作为新闻媒体有机组成部分的校园媒体,其内容往往带有该校的教育和文化特征,在校园内担负着解读方针政策、传递交流信息、引导舆论监督、服务广大师生的重要职责,对学生的影响直接而深远。因此校园媒体在扮演广告角色时要注意内容应积极健康,不能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更不能与学校的学术氛围相悖。校园是文化交流、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阵地,对于人才的培养更是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校园广告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其在文化信息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校园广告与文化的有效结合,提高校园文化的存在价值。

篇(3)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已经高速发展了很多年,而现在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如何就当前我国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式发展仍然是我国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虽然当前经济增速有所下降,但这是一种改革进行时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我们不必对此表现出太多的担忧与不安,而且我们应当相当的自信,因为我们有十三多亿人,我们的国内市场潜力非常大,在当前的改革进行时下,国家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增加人民的收入,从而藏富于民,使人民有很强的购买力,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而我国的大学校园也已经不是当年的象牙塔,也已经变得更加平民化,与我们的正常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我们的大学校园是一个特别广阔的市场,全国大学生数量众多,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调查公布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25.3万人,应届大学毕业生765万,普通本专科招生737.8万人,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7093亿人。在校大学生人数:2625.3万人。毕业大学生人数:765万。新招收大学生人数:737.8万人。所以2016年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人数:2599.1万人,全国共有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7093亿人。而且现在的大学生一般家里的经济情况的比较好,大多数人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都特别疼爱,同时,大学生与社会紧密结合,有很多的社会工作,独立生存能力比较强,所以现在很多大学生与之前的大学生比较来说是相对比较富裕,所以他们的购买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大学校园市场,大学校园市场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拉动作用的。所以说,开发大学校园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而如何开发好这个市场又是一个重大问题,校园广告在开发这个市场的时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作为校园市场开发的先锋军,先锋军的宣传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如何让广告在校园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是我们以下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创意是广告的核心

从客观上来说,任何一个广告作品都是一个点子、一个创意在具体实践之后的结果,没有创意就没有广告,创意是广告的源头,而广告就是一个宣传方式,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了解某一商品,从而促进这一商品的销售,达到某种经济或者社会效益。那么什么是创意?那么我们如何去创意?如何产生好的创意?这都是需要广告工作者去不断的锻炼的。一个好的广告创意一定是通过非常独特的技术手法或很是巧妙的广告创作脚本,能更突出体现产品特性或品牌内涵,从而让人们对这一商品有一个初步但却比较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该产品的销售。所以说一个广告是否具有价值,就是看它的这个核心创意是否具有很大的价值。而创意并不是没有规则的一味地只顾吸引人们的眼球,如果这样的话,迟早会翻船的。创意一定要简单遵循简单性原则和冲击性原则,合称为短小精干,熙熙攘攘的人们,是不会话脑力和时间去仔细的观看一个广告作品的,通常都是一瞥而过,而我们的短小精干就是要在这一瞬间起到作用。同时要遵循包蕴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只有遵循这两个原则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有深度的广告作品,也才是能够从心灵上打动人的作品,而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让人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共鸣。在大学校园里,广告又要跟社会上有所不同,因为广告所面对的是一群不同的读者,大学里的这一群人,是具有高文化、高水平的一群人,向他们宣传的时候,是不能像社会上那样的,社会上有很多广告不遵循任何创意原则,导致特别庸俗、媚俗、低俗。在大学校园里进行宣传。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但更要注重社会效益,而且一旦在社会效益失去的情况下,是无法在大学校园里进行宣传的,是会被大学这个市场驱逐出去的。所以,对于广告创意者来说,在校园里去创意是有一个很高的要求。一个广告创意只有在遵循创意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开一时风气之先,这个风气当然是好的风气,只有这样,才能脱颖而出,才会吸引别人的眼球,只有走在别人前面的广告才会才会最终取得成功,也才能成为一时之标杆。

二、多模式是广告的大气之展现

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着不断变化的世界,这也就要求广大广告工作者运用多种形式去创造广告,去进行商品宣传。多模式主要讲究的就是不断的变化,从而能够跟上当今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世界。现阶段,大学校园里的现代化设备一般都比较齐全,尤其是各种硬件设备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都特别有助于广告的宣传。同时,商家也可以与一些学生社团进行合作,支持和赞助一些非常棒的学生活动,这样的话,既可以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也扩大了该商品在学校里的知名度,非常有助于提升其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要跟紧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潮流,积极运用新科学、新技术进行宣传,总之要积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新科技进行宣传,从而在宣传手段这方面走在别人的前面。同时我们也可以就如何利用已经比较成熟的视频、图像、网络等手段进一步去做广告宣传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例如,可以创建一个很富有特色的微信公众号并且进行每日推送,拍微电影、小视频等方式也可以进行特色利用。也可以开发一个校园广告APP这样的软件,实时进行校园广告宣传。总之,就是要多种方式,加以运用,从而达成一个目的,那就是,最大限度的使某一商品得到宣传。

三、文化必不可少

目前大学校园广告的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这里既有能凝练人心的、催人奋进的健康消息,也有不少非法信息和虚假信息。前边已经谈到,那就是大学是一个文化汇集的地方,这里住的是一群文化人,那么广告设计也就得是而且必须是有文化的广告,我们要知道没有文化的广告在一个有文化的世界是很难甚至是无法生存的。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其实广告文化在中国古已有之,只是我们国家后来所谓的现代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相应的与西方相似的现代广告文化也就没有兴起,当然我们现在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现在我国的广告文化基本上是从西方传来的,非常欠缺本土化,因而我们的广告文化也应该带有我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身影,从而真正成为“我们的广告文化”。大学校园里,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广告创意方面一定要加以吸取,在创作广告的时候,要注重与传统中国文化相结合,从而使广告产品具有强大的传统文化气息,这样的广告在大学校园里一定是受欢迎的。同时,广告产品也要注意与校园文化环境自觉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显得不突兀,更加和谐。

四、总结

本文对校园创意广告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现在的校园情况来看,校园创意广告设计发展的状况是比较好的。只要把握好创意、多模式、文化这三个点,校园创意广告设计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篇(4)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所有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再教育,技能培训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处于这个产业链的高端,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能从其学科体系中割裂出来,必须在河南省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背景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依托大的学科体系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根据在产业链上的作用和分工的不同,分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活动的组织人才和文化创意成果的经营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能够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文化创意人才所从事的创造价值的这种活动,改变了过去必须要有实体生产才能成为产业与创造价值的观念,而将抽象的、无形的创意活动当作产业链的一环。

1.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性与共性

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个性的自由发挥,而创造性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共性,产业机制是规模化的,需要有制度和协调。WWw.lw881.com[2]所以这样一种个性和共性的结合,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问题。

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即文化创意增值和个性与共性的矛盾调和。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首先是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它的基本培养模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批量为社会输送创造性的人才。此时创造性人才的个性表达是基于一个系统科学的创新体系之上的,最终的教育成果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人才储备。

2.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形势

目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英国政府定义为基础的“创意型”,主要依托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二是以美国界定为代表的“版权型”,即生产和分销知识产权的产业;三是中日韩等国的“文化型”,不论哪一种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都是以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作为中坚力量。[3]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高等职业应用型的设计艺术教育、纯艺术教育。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和高等职业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是河南艺术教育的重点。

(1)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

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占基础性地位,而艺术素质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

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从事普及艺术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培养讲方法、知识渊博、长于引导,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3)高等职业院校应的用型设计艺术教育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发展教晚,但规模最大,分类最细,教育目标最明确的类别。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的行业内专业人才,与行业相关技术、工程紧密结合,能够快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同时具备日后深入学习的能力。

(4)纯艺术教育

纯艺术的概念最早被赋予的意义是反艺术实践中任何的功利性目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种很纯粹的,重精神体验的艺术活动。因其被定义了本质的非功利性,自然而然的与应用型的各艺术设计专业相距日远。

我们看到艺术普及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的快速壮大,学历培养和就业优势两把利器完成了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支持和提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歌猛进,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呈现出很大的刚性需求,高就业率、高收入带动了艺术教育市场整体的繁荣。

三、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支撑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主体有计划发掘、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是专门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艺术文化创造能力教育,其终极性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实现意义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梦想。[4]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在高层面上的发掘、促进学习者的设计文化素养、创意创造与传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设计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性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捕捉创造灵感思维的能力。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消费者文化层次、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制约,一个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受众市场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大框架下,通过高等艺术教育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定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文化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文化资源,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高等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必须完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力量,将文化创意与艺术感染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携手纯艺术发展的力量,高度重视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设计艺术教育资源和优势,才能为河南培养更强更多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以促进和满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1):108-116.

[2]徐光春.徐光春在香港谈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2007.55-56.

[3]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篇(5)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所有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再教育,技能培训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处于这个产业链的高端,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能从其学科体系中割裂出来,必须在河南省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背景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依托大的学科体系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根据在产业链上的作用和分工的不同,分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活动的组织人才和文化创意成果的经营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能够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文化创意人才所从事的创造价值的这种活动,改变了过去必须要有实体生产才能成为产业与创造价值的观念,而将抽象的、无形的创意活动当作产业链的一环。

1.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性与共性

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个性的自由发挥,而创造性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共性,产业机制是规模化的,需要有制度和协调。[2]所以这样一种个性和共性的结合,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问题。

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即文化创意增值和个性与共性的矛盾调和。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首先是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它的基本培养模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批量为社会输送创造性的人才。此时创造性人才的个性表达是基于一个系统科学的创新体系之上的,最终的教育成果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人才储备。

2.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形势

目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英国政府定义为基础的“ 创意型”,主要依托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二是以美国界定为代表的“版权型”,即生产和分销知识产权的产业;三是中日韩等国的“文化型”,不论哪一种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都是以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作为中坚力量。[3]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高等职业应用型的设计艺术教育、纯艺术教育。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和高等职业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是河南艺术教育的重点。

(1)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

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占基础性地位,而艺术素质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

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从事普及艺术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培养讲方法、知识渊博、长于引导,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3)高等职业院校应的用型设计艺术教育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发展教晚,但规模最大,分类最细,教育目标最明确的类别。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的行业内专业人才,与行业相关技术、工程紧密结合,能够快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同时具备日后深入学习的能力。

(4)纯艺术教育

纯艺术的概念最早被赋予的意义是反艺术实践中任何的功利性目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种很纯粹的,重精神体验的艺术活动。因其被定义了本质的非功利性,自然而然的与应用型的各艺术设计专业相距日远。

我们看到艺术普及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的快速壮大,学历培养和就业优势两把利器完成了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支持和提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歌猛进,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呈现出很大的刚性需求,高就业率、高收入带动了艺术教育市场整体的繁荣。

三、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支撑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主体有计划发掘、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是专门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艺术文化创造能力教育,其终极性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实现意义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梦想。[4]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在高层面上的发掘、促进学习者的设计文化素养、创意创造与传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设计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性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捕捉创造灵感思维的能力。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消费者文化层次、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制约,一个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受众市场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大框架下,通过高等艺术教育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定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文化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文化资源,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高等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必须完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力量,将文化创意与艺术感染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携手纯艺术发展的力量,高度重视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设计艺术教育资源和优势,才能为河南培养更强更多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以促进和满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1):108-116.

[2]徐光春.徐光春在香港谈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2007.55-56.

[3]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 文化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育人

Abstract:Competenceoriented education demands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qualified personnel, emphasiz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capability.As for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to realiz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qualified personnel, the key point is to strengthen the humanity competenceoriented education to mingle science with humanity.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e capability,the key point is to recognize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 boost their innovative power and enhance the actual effect and pertinence.Educate students through practi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the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enhance their cultural competence and promote them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cultural competence;innovative spirit;educate students through practice

二十世纪末,一场关于“国民素质”的讨论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推动了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改革,高等院校成为教育界素质教育改革的领头羊[1-3]。

在此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立起了第一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针对当时理工类院校“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的严重弊端,在大学生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提倡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适应了社会、教育及人才发展的需要,其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因而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极大重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也逐渐深入并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随着“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推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提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与操作性”、“如何结合各高校的特点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了研究者面前。

本文根据高等医药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的实际,以“广东药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办)”为例,从“实践育人”的角度,探讨进一步提高医药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两个“分离”,导致两个“降低”

高等医药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的主要问题是:两个“分离”,导致两个“降低”,即,科学与人文分离导致学生综合素质降低,创新与实践分离导致创新动力降低。

(一)科学与人文分离,导致学生综合素质降低

为了弥补人文教育的不足,很多医药院校都提出了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案,但这些方案也只是通过多开一些人文社科类的选修课、讲座,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医药院校科学与人文分离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医药院校科学与人文分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缺失

第一,在教学中重专业知识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过分强调过窄的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医药院校也不例外。这种过分强调专业意识、专业教育的模式,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狭窄,人文素质较差等问题。

第二,指导思想上突出政治忽视人文精神。我国医药院校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对大学生理想、道德的塑造实际上主要是对政治信念的强调,真正意义上对生命的关注、对伦理的思考等人文精神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第三,教育实践中注重技能培训忽视人文精神。医药院校的教学中,实验、实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各种实验场所和实习基地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最理想的场所。但是,在实验与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传授给他们的是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巧和成熟的经验,很少有人给他们讲解本学科思想观念的演化历史、价值遗产和医学理论的渊源。

2.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薄弱

医药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课业负担相对较重,专业教学内容挤占了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时间与空间,造成实质上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薄弱。据统计,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8%左右[4]。通过调查发现:在现有医药类学生教育中,尽管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更趋于合理,但传统的教学结构没有根本转变。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精神教育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3.以人文知识的传授代替人文素质提高的现象普遍存在

知识不等于素质,文化知识也不等于文化素质。从知识到素质,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许多院校对人文素质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增强公共选修课的方法来实现的。这种做法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弊端,即以人文知识的传授代替人文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来说,还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的水平,其课堂教学也还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考核也是通过考试来检验的。这种人文素质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延伸,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科学与人文,是人才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一对翅膀。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人文知识是同精神世界密切联系的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人就会成为基于这种不完全知识基础之上的“半个人”。我国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在谈到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时指出:“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有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精髓。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有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5]。

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基础是实践。“科学与人文,‘本是同根生’,同源共生,存在着‘交集’。其根、其源、其交都在实践之中。”[6]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与人文分离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脱离实践。

(二)创新与实践分离,导致创新动力降低

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主要问题在于创新动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1)人文关怀精神的淡化,导致创新动力的不足。

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前所述,医药院校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缺失的问题,其直接影响就是学生缺乏人文关怀。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主观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精神更趋于薄弱甚至缺乏。这一点对于即将从事医药卫生工作并与患者接触频繁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精神的缺乏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为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创新”,或者说不知道“创新为了什么”。

(2)功利思想的滋生,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在市场经济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相关体制又不是很完善的环境下,各种经济领域中的趋利避害、追求利益最大化等思想会渗透到各个层次和领域。在主体的自我判断、自我鉴别能力以及健全人格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中,容易受到各种负面因素的冲击而出现行为上的拈轻怕重、责任承担上的避重就轻、思想上的懈怠放松,以及集体合作意识的淡漠、自我中心的过度扩张等问题,这些负面因素的增多会干扰并阻碍大学生主体创新能力培养的进程。大学教育的重心偏向于智力和技术训练而忽视“人文教化”,大学生自身的顺势而为更加助长了这些不健全品质的滋生,这是与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相悖的,更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桎梏。

值得指出的是,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离开了“实践”这个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基础。

2.创新与实践分离,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实践与创新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过程具有辩证性,而这一过程正是我们理解实践与创新关系辩证性的基础和依据。

实践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与认识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从来就是在理论(在这里是指创新理论)指导下并通过实践理性具体规范人们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另一方面,创新理论又是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处理人与世界关系在观念中的反映和重现。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又指导新的实践,如此不断循环,推动着实践与创新关系的良性发展。

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学校、教师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往往把实践与创新割裂开来,造成实践是实践、创新是创新的人为认识偏差,使得实践与创新都不能良性发展。其恶果之一便是最终造成创新精神的泯灭,创新动力的不足。

创新精神的培养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是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高速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需要一代代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来实现。医药院校必须站在时代与社会的高度,从强国兴邦、民族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创新精神。

二、实践育人,实现两大“提高”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同源性决定了实践是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最佳途径,是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基础。实践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创新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因此,实践毋庸置疑地成为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结合点,成为创新精神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点,成为文化素质提高与创新精神培养的结合点。实践育人,有利于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有利于提高创新精神培养的实效。

(一)实践育人,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

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1.实践可以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

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是提高文化素质的前提。没有文化知识,就谈不上文化素质的提高。

实践是所大学,知识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接触、了解、学习、掌握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是大有裨益的。而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丰富,又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2.实践可以将知识转化为素质

知识不等于素质。要想将知识提升为素质,必须要经过一个转化的过程。实践是“化育万物”的土壤,能够将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科学文化素质,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质。

(1)知识运用的过程就是从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的过程

知识运用的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去与社会、自然进行沟通,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完成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者不断地尝试、体验、试错、调试、补充,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融入了自己的主观判断、主观感受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经验体系、情感体系,这就是素质。这个时候,实践者所获得的已经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素质。

(2)对知识运用过程的反刍,是素质升化的标志,是知识、能力创新的前奏

从知识转化为素质,还仅仅是一个初级的转化。实践者在实践活动中或者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对知识运用过程的反刍,即对实践过程的再思考,标志着素质的进一步升华,同时也为知识、能力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没有对实践活动的再思考,就没有完成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就只能仅仅停留在实践的层面而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践,也就失去了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基础。

(二)实践育人,提高创新精神培养的实效

实践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与认识的过程是内在统一的。从认识的本质上看,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这里所讲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创新,是一种思想上、理论上的创新。因此,实践与创新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实践与认识(再认识)的关系。实践与创新的关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从实践到创新的过程,二是从创新到实践的过程。

1.从实践到创新的过程。从实践到创新的过程具体为:实践——感性认识——创新(理性认识)。这也就是认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就没有止境,创新也就没有止境。

2.从创新到实践的过程。从创新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过程为:创新(理性认识)——实践。这是认识的实现过程,实际上也是创新回到实践的过程。创新理论不是目的,其目的和作用都是指向实践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新的实践。如果创新的理论不回到实践中去,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让学生正确认识实践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实践与创新的内在统一,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不竭动力。

三、医药院校提高实践育人的操作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提高实践育人的操作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是提高医药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创新精神培养有效性最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广东药学院坚持实践育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育人模式。

(一)探索与实践

1.立足实践,确立科学育人目标

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广东药学院立足于实践,坚持培养“面向基层,培养上手快、善沟通、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

《广东药学院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指出,人才培养要“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思想,根据人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广东药学院的办学特色”,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意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素质培养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

2.依托基地,拓展实践育人平台

经过多年的努力,2006年,广东药学院与广州大学城及周边7所高校联合申报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获得教育部的批准,广东药学院成为该基地“社会实践基地”。

以此为契机,广东药学院根据自身优势,建成了8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子基地,分别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爱心医疗服务基地、社区服务基地、中药及药用植物基地、文化艺术素质基地、人体科学教育中心、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其中,中药及药用植物基地、中药标本馆还被评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此外,学校还新建了制药工程“GMP”教学实验室、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心、“心灵沙发”网络心理辅导中心、中药标本馆和生物制药学生创新实验室等12个实践教学实验室和学生活动中心,并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行政机构合作建设了200多个教学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为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学生的自我实践提供了足够的平台。

3.“四位一体”,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1)加强实践教学,发挥第一课堂的实践育人功能

第一课堂是实践育人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为人才培养提供基本保证。

学校重视对现有医药学科课程结构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广东药学院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强调指出:“应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内容、途径和方式。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按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对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充分论证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学校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加大实验课时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鼓励教师吸纳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支持学生课余开展实验方案设计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知识竞赛和学习竞赛,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2)开展具有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方面,学校逐步探讨出了一条“结合专业元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各个二级学院、各个学生社团在学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的统一指导下,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开展一系列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关的活动。如药科学院的“药德堂”、“模拟药房”、“药膳美食节”等 ,中药学院的“野外实习知识竞赛”、“中药标本展”等,临床医学院的“杏林之春医学节”等,医药信息工程学院的“IT文化节”、“编程设计大赛”等。在各种结合专业元素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在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方面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学校为学生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双丰收”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

(3)社会实践,发挥社会环境的实践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指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学生深入社会各阶层、各区域、各行业,运用其自身的知识、能力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活动。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走出校外,真正地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对社会生活有最直接的接触与了解。

广东药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 “三下乡”、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走访调查中亲身体验劳动人民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优秀思想品德,使他们看到了贫困山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激发了他们毕业后投身基层、扎根边疆的热情;既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繁荣昌盛,增强学生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和爱国情感,又了解到当前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道德失范和违法乱纪等现实,增强人文教育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等。

(4)自我实践,发挥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教育的过程包括他育和自我教育两个环节、两个变量,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双向关系,而不是单向传输的关系。因此,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接受关于基本价值观念和生活模式的教,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自己在成长中不断地进行“体验”、“试错”、“反思”与“启悟”等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广东药学院鼓励学生自觉地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自我实践,增强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自我实践,构成了广东药学院“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

(二)成效

通过实践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广东药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精神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思想素质进步明显,思想、心理状况较稳定;专业思想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文化艺术素质不断拓展,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各类文体比赛获得多个重要奖项。

2.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毕业生也得到了用人单位 “上手快、善沟通、动手能力强”的评价,深受用人单位喜爱。

3.创新精神显著提升。2007年相比2005年,学生科技立项增加了5倍之多。三年来,获全国、省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奖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作品竞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多个重要奖项。

四、小 结

实践育人,是一种结合实践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形式。广东药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按照实践育人的思路,探讨出了一个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新模式。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提高医药院校大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J].高等教育研究,2003(3):23-26.

[2]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兼论全面素质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0):66-70.

[3]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建议[J].医学与哲学,2003(3):31-35.

[4]刘凌云、李强.论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医学,2005(6):78-80.

篇(7)

2012年11月1日,湖北秭归二中一年一度的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隆重开幕。

这场以“趣味科技、开启智慧”为主题的第五届文化科技节,吸引了学校2400多名高中生参加,学校准备了书法、电子制作、扑克堆高和空模船模等十几种寓教于乐的文化科技游戏供大家选择。

(特约通讯员:秦亮赪)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2012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三中开展了第十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科技文化艺术节主要包括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和闭幕式暨汇报演出,其中系列校园文化科技类活动分为手抄报、发明创意设计、科技创新制作、环保创意设计四项比赛及作品展。

(特约通讯员:全世红)

2012年12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莅临湖南省常德市一中,参加由中国科协、湖南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同主办的“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

活动期间,吴岳良院士为师生们送上了一场“从夸克到宇宙——探索宇宙奥秘”的科普讲座。围绕“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科学意义”、“探测暗物质的主要方式”等问题,吴岳良院士展开了精辟的阐述,并对“上帝粒子”等科技名词做了详细讲解。

精彩的演讲启发了学生对宇宙演化的思考,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特约通讯员:朱 剑)

2012年11月14日,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邀请合肥市科学技术协会朱道宏部长,在艺术会堂给学生作了“未成年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专题讲座。

报告会上,朱道宏就“什么是创新能力”、“为什么要培养创新能力”、“如何去创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学生解读创新的奥妙。

精彩的讲座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让同学们了解到创新能力不只是推陈出新,更是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经济创新、生态创新,创新要符合社会的需求。。

(特约通讯员:刘五柒)

2012年11月23日,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中学特邀知名科技创新活动专家举办了中学生科技讲座,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创新和创造。

篇(8)

一、通过美术与书法艺术,传承红色文化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利用与开发红色资源,进行红色文化艺术创作,是对地方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良好政治素质的有效方式。其中,美术是文化艺术创作中比较直观且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高校可以利用一些重大节日,依托学院特色,结合专业特点,以红色题材为主题,组织形式多样的绘画、剪纸、创意设计比赛活动及展览等,让师生根据自己对红色元素的理解与提炼,用绘画等方式表现自己眼中的红色历史。对于那些令人震撼与惊喜的优秀绘画与设计艺术作品,可展览于文化走廊,或者专门展示的场所,唱响红色教育号角,带动全院师生提高历史使命感与民族荣誉感,坚定信念,热爱祖国,传承红色文化。如根据国庆节、建党节等节日,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创意生活、变废为宝、旧物改造等系列美术创意设计手工艺品成果展示活动:装饰壁画、书画作品等;饰品、布艺、剪纸等创意设计比赛手工艺品,如牛仔裤图案、帆布鞋、手绘T恤等手绘生活创作,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唤起院校师生员工的爱党情怀。另外,书法艺术也是红色文化艺术创作与展示的有效方式,是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到书法艺术之中,既传承红色文化,弘扬书法艺术,提高大学生书法水平,也给大学生创造自我展示、修身养性的平台,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与汉字的热爱,也使高校校园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如2010年12月12日,井冈山大学医学院在红色文化艺术节活动中举办了“翰墨飘香,爱国情深”规范汉字硬笔书法决赛,以《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为书写内容,参赛选手精心设计格局,创作出个性化的书法作品,获奖作品则放在校园展示橱窗里,供全校师生观赏,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艺术范围。

二、借助摄影与动漫艺术,强化宣传力度

在红色文化艺术创作与展示中,摄影与动漫技术是充满时代气息的传播手段与有效渠道,是情境式教育方式,借助媒体动画技术灵动呈现革命历史材料,通过图文并茂、形意融合的表现方式,给受众多感官刺激,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与文化熏陶,教育效果远远优于说教式教育。如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制作了江西第一部大型原创“红色动漫”作品《安源小子》。这部红色题材的动画片以江西传奇英雄王耀南为原型,生动塑造了一个勇敢聪明的“南伢子”卡通形象。他带领着一群有正义感与同情心的少年英雄,和邪恶势力进行了几番惊心动魄的斗争。借助绚丽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寓教于乐,效果很好。同时,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动漫基地也朝着“产学研”一体化运作模式,以红色题材为主,打造为全国知名、全省最强的动漫创意生产基地,构建江西省独特红色文化品牌。再如:2011年10月21日,以“红色———印象”为主题的第十届江西省高校摄影艺术作品展暨艺术作品大赛颁奖典礼在江西警察学院举行,展览作品包括人物风情、自然风光与创意摄影等题材,既给江西省高校师生创造了美育机会,也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另外,高校还可引导广大师生结合学校实际与当地文化资源,组织红色网站设计大赛,包括图文并茂的红色资源简介、经典人物与革命故事、红色论坛或博客、红色影视、电子书库等栏目。或者广大师生通过校园网络中的飞信群、QQ群等聊天工具,上传红色旅游景点的拍摄相片、分享旅游感受以及对红色文化精神的体会等,多途径、多方式地展示红色文化艺术。或者结合学院特色,组织网络征文比赛,如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组织了“吟忆峥嵘,颂响红色”的网络征文比赛。

作者:赵君 单位: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9)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如何让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力像原子核裂变一样深入人心,学校的视觉品牌形象设计在校园文化中的视觉化表现,是学校树立名校品牌对外理解和认知的基础。本文就校园文化视觉系统的设计,从艺术设计视觉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觉化表现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谈视觉艺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必要性。

关键词:视觉设计;校园形象;校园文化

立项课题:项目编号: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6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6T072;

广东省省级科技划项目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为:2013B040200036、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87-02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形的世界里、除了第一自然我们形形的物体都是概念的物化。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它们通过我们的视觉或触觉传递其有关的信息:所以我们看到或触到的线条、纹理和形态、质感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比如喜悦、安全、优雅……。所以视觉设计已经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的环境、建筑、雕塑、精神标语等一草一木等,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强校名校是学校奋斗的目标,而树立鲜明的强校品牌是才是对外理解认知的基础,如何让一个学校的形象像原子核裂变一样深入人心,学校的视觉品牌设计在校园文化中的视觉化表现,是树立名校品牌形象的直通车。如果我们能结合设计概念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将其内涵深化表达,无论是在校园还是教室、图书馆或学生公寓视觉化应用教学理念,通过视觉传达校园文化精神一定会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起到熏陶教育的目的。同时特别有利于树立一个学校对外传播的品牌形象,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等校园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认识和升华一所学校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气质禀赋和核心理念,形成学校的育人精神、育人氛围和育人环境。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学生、教师都能受到熏陶和感染,产生出积极高效的教育效应,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一、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

1.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每所学校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不容忽视且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的意义就在于整合和升华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自觉运用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之成为一所学校的精神和氛围,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与效应,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优秀人才服务,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丰富内涵;校园文化的核心与实质在于精神;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显性与隐性的统一。行为、物质的背后是精神和文化。例如,雕塑是物质的,但它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精神的、文化的。可见校园文化的视觉化表现多么重要。

2.校园文化的实质

校园文化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强大的磁场效应,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个体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和熏陶,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应。“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都在说话的远大目标”。

名校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品质。这是由其与众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价值取向决定的。每一所学校都在追求发展,但发展的路子各不相同,所以办出的学校也各有特色。一所学校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品质,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它活在学校每一个人的心中,流动在每一个人血液之中,并表现在全体师生一言一行之中,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

3.校园文化的功能作用

校园文化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熏陶功能、规范功能、提升功能,他们总是综合发生作用。

(1)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确立发展战略,展示特色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在不断寻找和确立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办学特色,寻找自己立校、兴校方略和办学策略。例如,情景教学、科研带动战略;有的学校以打造品牌为平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等。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新的突破口,是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突破的重要平台,并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确立发展战略,展示学校特色。

(2)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管理是连接学校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桥梁和纽带,是统领整个学校工作的关键。当代学校管理呈现出新的发展走向,即从粗放式、规模化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管理;从科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生长点,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境界、新趋势、新阶段。

(3)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品牌的塑造

品牌代表优质,代表特色,代表被广泛认可,品牌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时尚追求。学校品牌形象是一个包容面非常广泛的综合体,它既包括校名、校徽等有形要素,也包括信誉、办学思想、科研水平、创新精神、人才质量、行为规范等无形要素。VI设计通过对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所有形象要素进行整合,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学校形象来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学校把品牌作为办学目标,体现了对优质教育的诉求。对内能够激励师生员工办好学校的积极性,对外树立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理念。品牌的核心是文化,品牌的支撑是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灵魂,没有文化含量,没有足够的文化支撑,品牌是打造不出来的。

二、校园文化的视觉体现

一所学校良好的形象,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顾客”。一般说来,每所学校都具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社会。校园文化有利于学校与政府、企业、家庭、社区等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交流与沟通中,形象非常重要。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打造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高效促进学校形象的定位与传播。就一所学校来说,素质提高了,内涵发展了,优秀的形象树立了,学校的地位就会得到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得到提升。所以校园文化的视觉化设计应该体现在以下基本设计系统和应用设计系统两个方面:比如学校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吉祥物等标准应用及校园标志性建筑、读书长廊、操场一角、标语、口号、形象墙、学生校服、办公用具等做统一化规范设计和形象推广。

1.学校基本系统视觉设计

学校基本设计系统包括学校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学校导视标识设计、装饰纹样、组合模式等规范设计。特别是学校的标志设计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灵魂。学校标识是通过造型简单、意义明确的统一标准的视觉符号,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战略目标、办学特色等要素,传递给社会公众,使之识别和认同学校的图案和文字。 学校标志是视觉形象的核心,它构成学校形象的基本特征,体现学校内在素质。学校标识不仅是调动所有视觉要素的主导力量,也是整合所有视觉要素的中心,更是社会大众认同学校品牌的代表。因此,学校标识设计,在整个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和校园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下图1―2所示

例如清华大学的标志形象深刻的突出了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时间,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清华大学以此孔子名言作为办学的精神标志,可见其在努力办成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同时,既注重加强对我国传统教育的研究,也注重培养新型君子人格的教育,造就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再如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可以追溯至1917年,是时任北大校长的先生请鲁迅设计的。在这枚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学校的标准字体和标准色彩识别设计也很重要,它们都是经过设计的专用以表现学校名称或品牌的字体和色彩。例如很多学校用毛体的组合字体或隶书的变体设计作为学校的专用字体以便识别应用。

2.学校应用系统视觉设计

学校应用系统设计包括办公事务用品设计例如:名片、信封、信纸、传真纸、档案袋、合同书、招标书、工作牌、工作证、纸杯等设计。还有办公环境、教学环境、校园环境与课室环境设计、校园文创产品的推广设计、学校对外广告活动视觉统一设计等一切需要视觉规范的设计。如下图所示济南大学的办公信纸及VI树基本系统和应用系统设计。

此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校品牌文化的塑造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校品牌设计中有三大核心,他们分别是学校标志、标准色彩以及学校标准模式的设计及应用。他们就像核裂变一样可以应用到学校的办公、环境、活动宣传及对外交流之中,为学校产生无限大的附加价值,所以校园文化力的表达是视觉符号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行之有效的设计再现。

三、校园文化力的品牌传播思考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艺术性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精心设计校园物化环境,视觉形象符号,统一学校标识导视等对外传播的视觉内容。使校园具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

2.利用视觉设计系统统一规范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

学校从政治文化到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建设不但要健全还要充分视觉化,这样才能对内产生一致的价值观,对外产生认同感。所以要强化学校的精神文明并使之成为标识符号统一设计,同一应用。当学校有了凝聚校园文化的标志、独特的色彩和易识别的字体作为规范,应用到社会或校园中就会产生强大的校园文化力,例如校园绿色植被的科普知识可以设计导视牌介绍,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的设计,办公室课室的文化牌设计,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甚至墙体外观的涂鸦设计等会无时不刻对学生产生耳闻目染的文化熏陶作用。

3.利用统一识别的校园文化对外打造学校品牌影响力

(1)积极参加对外活动

学校应该结合当地文化与旅游产品紧密结合,通过设计包装媒介推广学校与当地的文化衍生品设计,设计的形态多样,可以是动态的网络媒介,比如学校可以借助2016年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大事件,做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纪念章、挂历、年画、体现珠海航展主题的工艺品、陶艺纪念品、体恤衫、手提袋、车体靠枕、沙发抱枕、旅行杯、、绘画等产品设计。重点体现学校对国家大事及当地海域风情的文化建设及推广应用,这样不但可以借助媒体传播名校也可以发展强校。

(2)通过创意设计开发学校的文创产品

视觉传达的最终目标是将抽象的概念视觉化,最终研究成果是设计生产。

教学,科研,生产三者融通,学校强调的产,更重要的是将一部分教学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或物质形态。所以我们要形成自己的文化创意工坊,利用现在的交互媒体创意创业,建立微商,电商,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及文化衍生品设计及推广平台。真正在学校中就形成成熟的产业模式和商业设计市场,让学生的课堂符号能在学校就形成商业集市的产业需求。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设计目标和设计的实用性价值,提高课堂的主动创作能力和兴趣。如果我们有统一的学校视觉识别符号,那么我们的文创产品都会在学校统一的视觉传播系统下对学校创名牌得到最大化传播。

总之,学校视觉设计是展示教学科技水平和人才形象的学校形象设计系统,是集教学、科研、公关、管理、营销、组织行为等于一体的知识密集型创造性活动。校园视觉系统设计能很好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整体的视觉形象营造高雅的校园环境,融校园建设的实用性、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通过优化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无声地规范学生的行为,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之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陶冶,养成美的行为,形成美的品质。因此,实施学校视觉设计,塑造有特色的学校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构建和谐学校校园环境的必然要求。

作者简介:

闵文婷(1979-),女,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就职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是关于广告品牌的形象推广和广告创意设计的思维方法及 “工作室制”项目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指导学生作品获学院奖金奖、大师奖优秀奖等。

教材:《企业形象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10

《Photoshop图像处理实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年8月

论文:

《创意是创造性设计思维的结果》美术大观CN21-1173/J

《企业品牌与CIS战略性研究》中国商贸CN11-3443/F

《自然形态的图形设计仿生研究》艺术教育CN1―1188/J

篇(10)

0 引言

当前,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风起云涌,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形态,是产业发展到相应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有高附加值,有高成长性,当然也是高风险的产业。[1]当前发展形势下,各大学也积极把握这个发展机遇,设计、开发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校园文创产品是面向师生、校友及社会开发的,可以满足学院官方馈赠、校友个人收藏及师生日常生活、学习、办公等所必需的特殊商品,同时也是传递校园文化、弘扬办学精神的载体,因此,校园文创产业是片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沃土。本文针对的文创产品是以“四君子”之中的竹为主要材料和重要意象,因为竹材取材便利,同时该材质也象征谦虚、坚韧、奋进的品格并与嘉院“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校训相呼应,将独特的校园文化作为创新设计来源,满足本校师生群体的需求的同时不落后于时代的需求,使产品具有极高的价值、丰富的内涵和市场竞争力。

1 现状分析

在文化创意产品火热发展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目光投向校园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但就目前市面上的校园文创产品来看,存在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校方用于出席会议、互访赠送的校园文创产品一般是由专业团队精心设计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礼品,但这些产品往往立足于精神与品质的高层,而抛开了校园文化的真实需求和广大师生的真正需求;二、以“贴标设计”为基础的一些毫无设计理念,缺乏创新创意价值的种类单一、形式单一的批量化文化创意产品,虽然这些产品价格不高吸引了一部分师生购买收集,但用长远的眼光来看,这类产品迟早落后于时代的价值需求而渐渐失去其竞争力。通过前期的调研我们也发现,现今大学生对校园文创产品任保持着极大地热情,大部分的同学表示十分期待具有设计理念、有内涵又有质量、美观又实用的创新校园文创产品,并会在开发出来后进行购买。可见校园文创产品的市场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而把握这一机会的关键在于以创新创意的方式将独特的校园文化融入产品中并兼顾消费群体、市场和时代的价值与需求。此外,校园文创产品的销售模式也有许多可以改进,业绩不理想的线下销售往往归咎于缺乏有效地宣传与推广和缺乏正确有利的营销方式,也有产品自身的问题――设计落后、创意匮乏、难以代表校园文化,而线上销售的经验更是少之又少。这方面可以结合优秀原创品牌的线上营销进行借鉴学习。

目前,就一些普通高校校园文创产品的现有情况来看 ,在校的学生多数并没有购买校园文创产品的经历,尤其对本校校园文创产品是否已经开发毫不知情。在校园里的报刊亭、超市、文具店等等也没有相关产品售卖的情况。但是,国内众多高校中也有做的比较好的典型例子: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这些高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百年的校园历史和一定的社会知名度,而其校园文创产品也颇受师生、校友、游客群体的欢迎。虽然校园文创产品的市场一定程度上受到高校知名度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关键所在,作为设计研发者应该把重c放在探索产品的真正价值所在,让产品成为代表每一位本校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的真实感受,让文创产品成为承载学校文化内涵与精神的载体。

2 嘉院校园文创产品设计

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开拓其中“创意”是产品的灵魂,“内容建设”是产业生存的命脉。本文以嘉兴学院的校园文化为探索点,设计了一款针对礼品盒的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说明,本产品以“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校训为文化基点,取竹为主要材料和重要意象,寓意做人如竹一般谦虚坦诚、坚韧刻苦,在学习、工作生涯节节高升。竹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也众多,而由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的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汉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因此将竹作为设计的来源再合适不过。本团队设计开发的嘉院校园文创产品为创意办公用品,在销售时可以礼盒整体售卖,也可拆分开单独标价销售。礼盒的包装设计以中心镂空处的竹编为设计亮点(见图1),整体以简洁大方的形态呈现,不做过多的装饰。打开礼盒,台历、笔筒、笔筒座、竹笔有序摆放,一一呈现在眼前(见图2)。

本设计的产品主要在于深入深析挖掘嘉院的校园文化、精神内涵,并以创新创意的设计使之拥有现代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同时贴近嘉院生活。各产品的详细介绍如下:

1)台历(图3-图5):台历的设计来源于嘉兴学院越秀校区的校门,经过元素的提取以弯曲的形态保留了校门的设计美感。整个台历的框架用竹制成,竹的气质虽不如石门有着厚重的气势但却不失韵味。此外,不同于传统翻页式台历和一般的日历使用方式,本设计的台历创新的亮点在于:①参考相框放置相片的方式,采用插入的方式将12张日历卡片放置在框内。②一般我们在使用日历一般都是用笔圈划,而本设计的日历卡上的每一天都做成一张小贴纸,过去一天即撕下一张,同时也有配套的标注贴纸可由使用者DIY。每一张日历卡的背景都是当月嘉院的校园一景,随着贴纸一天天撕下,这美景也随之慢慢呈现。

2)笔筒座及笔筒(图6-图8):由市场上泛滥的“贴标设计”的校园文创产品得来的灵感,同样是用校徽作为设计基础,本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用创意的设计手段赋予产品新的生机和活力。嘉兴学院校徽标志中“风帆”造型的寓意既代表了“南湖红船”也是校名拼音首字母“J”的变形,代表嘉兴学院。风帆有大风大浪奋力拼搏和一帆风顺等意义。风帆之下三组平行的造型渐变折线,加强了标志的空间延伸感。折线形似书本,又象征着知识的海洋。在本设计中,以笔筒切口的虚面构成了“风帆”的形态,而似书似波纹的平行线也立体化,以等差的数理规律一级级变宽、变高,用作放置名片、便签本、手机等,十分方便于办公、学习使用,同时不失美观和趣味。此外笔筒座的座面另外增设了一层吸铁石片,十分便于吸引、收集零碎的大头针、曲别针等办公用具。

3)竹笔(图9):“古笔多以竹,如今木匠所用木斗竹笔,故字从竹;又或以毛,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宋代的马永卿在其《懒真子》一书卷一中写道。可见竹笔同毛笔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如今很少有人使用甚至知道竹笔,其原因可大概总结为两点:竹笔使用起来并不十分方便,其储墨的量和时间十分有限,和毛笔相比,显而易见的毛笔更为方便,因而其逐渐被淘汰;二、竹笔不同于毛笔是一种硬笔,其笔尖可任意削成所需的粗细,这也是其优势所在,在传统工笔画中也少不了竹笔,因其笔尖可比毛笔细致,硬笔也比软笔更好控制减少笔误。但这也是其劣势的根源,笔尖容易磨损造成使用的不便。在本设计中,我们旨在将竹笔的文化传承下去,同时对其缺点进行弥补,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解决储墨和笔尖的问题。竹作为一种纤维植物,中通外直、坚硬挺拔,具有极强的吸水性,本设计的竹笔通过切削、钻孔、开槽,并利用竹节的隔膜在笔尖自然处理出储墨的墨囊,增加了书写的时间,提升了书写的流畅感。竹笔的外部则经过打磨抛光,使得使用时更加舒适。

显然,本产品的应用,不仅使得办公、学习更加方便又有趣味,而且在传递嘉院独特的校园文化内涵的同时,贴近校园生活,满足广大师生、校友等群体的需求也使得嘉院校园文创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

3 小结

本文创产品具有一定的嘉院文化特点,这款针对在校师生、毕业的校友、到访的客人这些群体的嘉院校园文创产品的设计承载着浓郁的嘉院文化内涵与核心精神品质,通过竹材质的使用将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也将竹的高风亮节一并寄予产品之中,真正满足了师生外出访问、国际交流馈赠礼品的需求,对校友回忆母校、热爱母校的情感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渲染力,使得产品更贴近消费群体。

上一篇: 文学价值的流动性 下一篇: 高标准农田工程特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