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经济发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4 10:47: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目前经济发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目前经济发展

篇(1)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推进农村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保障,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当前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管理的客观需求,这就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以政府为主导,制定科学且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

2.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作为农村经济开发的重要物质保证,完善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但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来看飞,发展仍然较为落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道路交通不够完善。

交通是实现农村经济对外的基础,是农村最主要的设施之一,当前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较为落后,承载量低且宽度不足,无法满足大型车辆的运行,交通网络结构单一,质量较差,甚至在一些地区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

第二,水、电、通讯网络不够健全。

作为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方法,但从当前我国农村自来水的网络情况来看,生活用水的治疗较差,电力也无法满足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设施不够健全,农民无法及时获取信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的水、电、通讯、网络结构不够完善,严重制约农村经济与社会信息的发展,制约农村经济的进步。

2.2 经济发展生产经营模式落后

第一,生产力落后。

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保障,当前,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仍然存在“靠天吃饭”的情况,严重制约农村经济模式发展。

第二,农业的结构较为单一。

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植业仍然是最典型的生产方式,结构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渔业一体化的农业,降低了产品的质量。

第三,农村市场不够规范。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村市场的健全情况直接影响到商品的流通,同时网络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流通的市场量小,同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展较为缓慢。

第四,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从根本上来说,农村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大量潜在的资源优势,但开发力度低且资源利用率较低,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无法促进资源优势的发挥,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多数农村经济过于封闭,缺乏开放性。

2.3 发展的政策不够健全

制度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前提,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性不够,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与基层干部管理机制及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激励机制,存在严重缺陷,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也不够完善,影响农村人才管理水平的提高,导致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较差。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对策

3.1 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客观需求,也是拓展投资领域的重要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管理。

第一,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水平。

要想提高农村道路交通水平,国家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农村道路交通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村道路的利用率,打造现代化的乡村与城镇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第二,完善农村的水、电、通讯网络的建设水平。

要想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保证后备力量,完善水、电、通讯网络的建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力度,完善通讯网络,实现信息化建设,促进农村信息水平的提高。

3.2 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力度,推动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发展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

第一,加大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力度。

生产力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力度,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改善管理水平,实现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形成现代农业的生产关系。

第二,加大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的改造力度。

这是解决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结构单一的主要方法,实行立体化农业改造,形成农、林、牧、渔一体化农业方式,建立独特的生产模式,科学合理的布局,建立立体化的农村经济发展结构。

第三,规范农村的经济市场。

这就要求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并完善农村市场的管理体制,确定市场场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管理,完善农村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推动农村市场的繁荣,强化各村与市场的联系,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第四,加大农村资源的开发力度,改善农村资源的利用率。

从上文分析中我们看到,农村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科学合理的利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资源的转变都具有积极意义,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价值,实现资源开发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协调。

第五,加大对农村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

篇(2)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126-03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根据近年调查统计可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比重均有上升趋势。加拿大(550 000千吨)、韩国(630 000千吨)、德国(840 000千吨)、国际运输业(1 070 000千吨)、日本(1 360 000千吨)、俄罗斯(180 0000千吨)、印度(2 070 000千吨)、欧盟(3 740 000千吨)、美国(530 0000千吨)、中国(10 330 000千吨),而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35 270 000千吨)。比较2007年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份额(见图1)就会发现,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人才、资金、技术)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中英之间的合作领域包括燃料、绿色建筑、清洁技术、高效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新能源汽车领域(零排放小汽车)等等。发达国家可通过投资与合作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取得双赢。

全球气候变暖直接导致夏天出现超高温,会引发人类心脏病和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和老人的感染风险是最大的。同时,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会破坏人体的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还包括一些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GDP核算中忽略了环境和生态因素,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绿色GDP则是对传统GDP计算的再次调整。它在传统的GDP统计结果中扣除了处理污染和治理环境的成本,一个有体温的GDP能在新的增长路径下诞生,而不再是一个由财税、房地产、高速公路等符号堆砌出的冰冷数据。在政府和官员的绩效考核中,也将生态环保与科技创新纳入重要性考核指标并逐步弱化传统GDP在政府绩效和官员考核体系中的权重。绿色GDP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以下模式: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统计又与低碳经济有何内在联系呢?首先,应了解何为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经济应从社会环境生态绿化与新能源产业及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入手,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来推动“双创”即创业创新。政府可以通过征收“碳税”促进公共事业机构和商业组织及个人减少燃料消耗量从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这样污染性燃料的使用成本变高将逼迫企业考虑可替代清洁能源,可替代清洁能源的成本竞争力也会相应提高。低碳经济模式目标路线图(如图2所示)。

二、珠海、佛山、东莞的可持续指数比较

现以广东省为例,分析这三座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思路与对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比较珠海、佛山、东莞的绿色指数。第一,珠海正在实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四大行动,被形象地称为打造“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用不一样的办法建不一样的公园。”这也是珠海建公园的一个创新。按照珠海市“公园之城”的建设目标,将用三年的时间构建起来四大公园体系“都市特色、水网湿地、森林郊野、社区村居”,让公园建设“近山、亲水、入村、融城”,目前珠海力争达到森林覆盖率36%,实现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平方米。珠海“第一大美女”仅用了三年时间,共投入3亿元建成了284个社区体育公园,总面积达到212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公园的投入才100多万元。珠海的另外“三大美女”则是“1 500公里的绿廊生态网格体系”“绿化美化桥梁隧道立面”和“贯穿珠海的5条水道”。回顾这三十多年的发展,珠海没有走传统工业化的路子,没有走传统城市化的路子,没有走拼环境、拼资源、拼速度的路子,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留住了青山绿水。目前,珠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三大发展机遇: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珠海将成为唯一一个与香港、澳门陆路相通的城市,将同香港、澳门一起构成一个国际都会区;随着横琴自贸区的铺开建设,珠海将在制度创新方面先走一步,可以率先构建起跟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制度体系,率先构建起法制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珠海也会成为很重要的一个战略实施的节点,并为在更高的层次、更宽的领域扩大开放,开展国际合作创造很多条件。珠海重视森林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经济、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安全保障四大体系建设工程。近些年逐步优化了森林城市格局,提升了花园城市质量,为我国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城市生态空间。第二,顺德结合区域特点,用见缝插绿的方式提升绿化水平和质量。其中的“森林进城”项目加快了社区公园的建设,城市森林面积大幅度提高,出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意境。顺德通过制定“一村一公园”的建设目标,充分利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等闲置地进行植树造林,并创造了一批“乡村小游园、村后风水林”。佛山目前已经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36.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第三,东莞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以工业反哺农业,生态促进转型。全市森林覆盖率力争到2020年达到37.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7平方米,森林城市建设改变了国内外客商对东莞传统工业城市的印象。中英合作建立的“中英低碳环保产业园”将以产业孵化与股权投资双轮驱动的模式重点打造“基地+基金+产业互联网”三位一体的产业平台,实现产业园品牌服务的输出。打造低碳环保产业的“高端生态圈”,将其定位为国际化低碳环保产业集聚区兼顾生态公园、生活配套的“一园多区”发展模式。目前,东莞水环境明显好转,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建成了一批水乡农业生态园。根据《2013―2017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我国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9.5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26平方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买不来、借不到的财富,我们坚决摒弃破坏生态、消耗能源、损害群众利益的GDP,我们坚决支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

三、低碳经济先行城市珠海、佛山、东莞的新型产业布局

再从新产业布局来比较以上三座城市在建设低碳经济道路上取得了哪些卓有成效的业绩。第一,珠海横琴区被规划为“禁建区”和“限建区”,横琴被誉为“生态岛”其覆盖产业、能源、建筑、交通、市政、近岸海域、绿地、水系、社区等内容。该区排斥高碳、高排放的产业类型并与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合作编制了《横琴新区低碳发展规划》,对“生态岛”做出了一系列低碳环保安排。第二,顺德的“环保经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重点就是发展新兴产业,一系列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包括组建华南太阳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战略合作、杜邦光伏发电系统项目、伟景萨帕光伏建筑一体化基地项目、太阳能聚热发电项目和BP光伏技术及工程项目都在规划中。顺德将力争抓住太阳能产业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打造新能源产业集聚的高科技城市和低碳节能的环境友好型“阳光城市”。预计到2018年,实现产业超百亿元的太阳能企业3家,超50亿元的6家。顺德之所以能成为国内外“阳光城市”,主要得益于太阳能产业可观的销售收入高达1 000亿元。第三,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LED 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电动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以及高技术服务业是东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七大重点领域”。其中,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是由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成电路(IC)产业、物联网产业等组合而成。产业布局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率,我国新型产业布局应该围绕四个方面展开:节能、减排、新能源,碳交易等等。具体对策低碳经济下的新型产业布局(如图3所示)。

四、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实质就是将市场的资金引向“绿色生产,高效节能”的企业,从而引导更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珠海正在探索建立绿色信贷扶持机制,让贷款人明确环境保护法律责任。政府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鼓励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大力发展绿色租赁、绿色信托,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佛山则大力发展“民间金融街”和互联网投融资新平台“{海众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上市以及高新技术引进吸收。在东莞,加工制造型小企业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环保标准的提高使其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一些银行推出了专门针对小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信贷产品,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东莞商业银行体系通过信贷杠杆建立了与绿色经济相匹配的信贷制度。

五、结语

发展经济必须摒弃“先污染,再破坏,后治理”的理念,树立“生态美则百姓富”的新型理念。陆续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战略重点。建起一座座“绿色银行”让保护生态者不吃亏、能受益、可持续,决不让百姓守着青山绿水过穷日子。可以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因此,我国目前在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方面应“坚持绿上享利,生态民生齐头并进”。中国将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国和欧盟城市和企业之间的实践合作将成为这些良好经验向全球推广的榜样。届时,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下去。

参考文献:

篇(3)

引言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包括认识时滞、决策的内在实质、经济体系的外在时滞),政府失灵(包括信息不完全、利益干扰、效率损失、财政赤字、政府与“寻租”)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使得我国的宏观调控举措的各项措施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预期效果显现出来,宏观调控成效初步显现,但投资增幅较大、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 当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1忽视对环境的保护

首先是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开发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房地产在发展中建筑密度过高,容积率过高,产生“钢筋混凝土”丛林。城市缺少绿色空间,市区污染不易向周围散发,城市空气质量差;人们居住、生活感到压抑紧张;人们远离自然,使人类与自然隔离。更有甚者,长江中游部分地市围湖造田,开发房地产,大大降低了湖泊的蓄排洪能力,对整个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经济造成潜在威胁。

其次是忽视了对文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房地产经济在高速发展中有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危险。房地产开发如果不注意从城市文化底蕴中吸取营养,塑造建筑精神和城市气质,那么建筑的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乡土特色将逐渐消失。

再次忽视了对社区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社区发展长期重安居,轻乐居。许多社区内缺乏中心绿地和活动区的规划,社区文化更是空白或半空白,非常不利于人们的身心放松和与自然的亲近。另外,社区缺少开放的生活空间,许多新的居住社区搞封闭式管理,社区与外界的交往被限制,社区中家庭与家庭之间也缺乏沟通和联系。

1.2 没有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偏重粗放发展,表现为效益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空间资源鲜被认识,其合理利用和开发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并不丰富,尤其是土地、空间等资源在一些地区形势非常严峻。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并影响其他行业发展的事件屡见不鲜。

1.3 金融基础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房地产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已完成了基本制度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有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影响房地产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首先是房地产信贷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贷款长期倾向于开发贷款,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不足。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住房消费信贷一般占到整个房地产信贷总额的 70%左右,而我国消费信贷占房地产贷款比例最大的银行还不到 10%,仅占银行全部贷款总量的1%。同时,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也给银行资产安全带来隐患;房地产贷款的长期资金来源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金融二级市场缺位。还有,住房公积金缴交范围和比率的扩大受到中观经济环境的制约,低进低出的运营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和显失公平。

二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2.1房地产投资.未来几年房地产投资仍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有所回落。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下,投资率上升速度已经有所减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控制投资增长仍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预计未来几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2008 年将低于 2007 年增长速度,但估计不会低于 20%。之后基本维持在10%至15%之间。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的热点可能由以京、沪、穗为中心的三大经济商圈有所转移,西南地区的大城市如重庆、成都、昆明,沿海城市如大连、青岛、杭州等地区的房地产正处于上升阶段,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的投资热点。

2.2融资渠道出现多元化。除房地产企业通过股票市场上市融资外,还包括发行企业债券,即允许有实力、有信誉的大开发商直接到公开资本市场上发行短、中期项目债券,债券投资者根据不同的收益预期承担不同的风险;具有股票性质的购房者与开发商“合伙建房”,即允许购房者直接通过“入股”方式和开发商“合伙”建房;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创新金融品种。

2.3宏观调控下,经济适用房的发挥作用。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住房供给和分配的商品化、社会化,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推出正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措施。这里笔者提出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其一,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性,所以对经济适用房宏观调控的成效暂时没有显现出来也可以谅解。对于推出经济适用房政策,政府调控成本高,各地在执行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规避行为,因为各地都有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的压力。这些规避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一些政策效果。

三 房地产开发方面

3.1土地市场趋向规范,建设用地增量控制更严。中央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工作的监控要得到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将更为严格,低价土地招商引资的行为将受到遏制。

3.2有效减缓商品房空置现象与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之间的矛盾。在一般的竞争性市场中,价格机制作用表现在:当产品供过于求,大量积压时,厂商将会降价;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厂商将会提高产品的价格。但现实情况是空置现象与价格持续走高并存(“双高悖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些地方土地分配存在严重的黑箱运作,无形中为每一个特定的房地产开发区域设立了很强的进入壁垒,有实力的企业无法迅速健康成长,而规模小、不规范的公司却依靠与政府的关系安然生存,甚至许多地方大量存在正规的大开发公司要从这些小公司手中购买二手地皮的情况。

四 房地产销售方面

4.1 房地产价格将继续上涨

从需求来看,近期影响其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控制二次购房和投机性购房、控制拆迁规模等。在中国当前居住水平普遍较低,住房需求呈现很大刚性,房地产市场以首次购房需求和改善型需求为主的背景下,上调利率、控制二次购房和投机性购房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大。控制拆迁规模在影响需求的同时,也影响供给,对于供求关系而言,这一因素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近两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持续旺盛。从供给来看,中央政府近期出台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和项目资本金比例、严格土地管理、控制拆迁规模等宏观政策都会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

4.2房价增幅将有所减缓

从上述对供求关系的分析可以判断出来,近两年房地产价格仍将保持上升的趋势。不过考虑到以下因素,我们认为房地产价格的升幅将会有所回落:第一,市场经济自身具有通过价格机制来调整资源配置的功能,高房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供给,挤出部分需求;第二,政府正努力通过增加中低价位的商品房供应、控制投机炒作等手段抑制过高的房价;第三,政策变动初期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最大(市场预期供给减少是 2007 年房价上涨的深层原因,这种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小。

4.3二手房可以平抑新开发楼盘价格升高

2006年以后,二手房市场以房源趋于丰富化、购房人群趋于多元化、消费需求趋于升级化、热点区域趋于扩大化为特征。但是银行“惜贷”导致申贷难度大, 使得二手房房源未能充分释放造成有效供给不足。随着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二手房交易管理政策的完善和实施以及已购公房的大量上市,房源继续放量,购房需求持续增长,二手房市场将增加活力,价格平稳上升。二手房市场的发展, 对平抑房地产价格升高、稳定房地产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有利于我国房地产事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无论是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开发还是房地产销售,指标分析的结果基本都是绝对量仍然保持上升趋势, 对近几年内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持乐观态 度,只要国家和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彻底贯彻方针政策,相信房地产经济将会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规范健康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个人认为:首先,房地产投资方面,未来几年房地产投资仍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有所回落。其次,房地产开发方面,土地市场趋向规范,设用地增量控制更严,商品房空置现象与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矛盾将会减缓。最后,房地产销售方面,房地产价格呈上升趋势,但升幅会有所回落。总体而言, 预计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能够保证方针政策得到贯彻前提下,房地产经济将会朝着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据世界贸易组织(WTO)2011年4月7日的《2010年全球贸易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实际增长14•5%,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同期增速。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2•9%,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国家增长16•7%。同期全球贸易额增长22%,达到18•9万亿美元,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其中货物贸易额从上年的12•5万亿美元增至15•2万亿美元;发达经济体贸易额从7万亿美元增至8•2万亿美元,增幅16%。进入2011年,尽管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但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尚未显现,大多数经济体贸易增长依旧。前两个月,美国货物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9•5%和18•1%;日本进、出口分别增长22•0%和15•1%;一季度中国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巴西进、出口分别增长25•3%和30•6%。但从全年看,2011年下半年国际贸易减速的可能性大于上半年。WTO预计,2011年世界贸易量增长率将放缓至6•5%,明显低于上年,但仍将高于1990—2008年6•0%的平均增速。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4•5%,发展中国家和独联体增长9•5%。随着全球经济和金融状况的改善,2010年全球FDI复苏,全球投资额进入上升轨道。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10年全球FDI流动增至1•1万亿美元。进入2011年,全球并购市场再度活跃。据Dealogic数据,截至2011年4月初,全世界公司共已宣布价值7841亿美元的并购案,高于上年同期的6379亿美元。这些并购显示投资者(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投资信心回归。预计2011年全球并购交易的规模将大大超过前几年。迄今为止已有三宗交易的规模分别超过150亿美元,2010年全年只有四宗交易达到这样的规模。预计2011年全球FDI将增至1•3万亿美元,规模有望超过前几年。

二、当前世界经济贸易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目前看,世界经济复苏仍将持续,但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欧洲债务危机依然严峻、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日本特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与核泄漏等次生灾害的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有所加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必将增加复苏成本;而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释放出的复苏差异,将进一步凸显两者之间因失衡而产生的矛盾,贸易摩擦依旧严峻;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难题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减少政府公共债务和财政预算赤字;对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而言,保证经济增长与应对通胀任务同样艰巨。

1.突发事件增添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

2011年以来,国际局势中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对本已脆弱的世界经济复苏增添了新的困扰。中东和北非局势的不稳定以及由此引发的油价进一步上涨,对经济活动构成拖累。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震不仅对日本经济,对世界经济同样造成影响;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又成为世界经济恢复中新的不稳定因素。突发事件引发“恐慌溢价”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重大阻力。首先,对油价和食品价格占消费物价的2/3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造成通胀压力增加。其次高油价同样造成发达经济体进口成本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内需动力减弱。日本史上最强地震,除引发海啸还造成核泄漏。首先对日本商品期货、股票市场以及货币市场造成极大的即时打击,日本海外资金开始回流本土;其次,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全球供应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日本生产供应全球40%的手机和电脑芯片,1/5的半导体产品。丰田汽车公司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商。索尼集团为世界各国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灾难可能使这一产业链发生短期中断或转移。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称,日本大地震或将导致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减少0•5%,达到3•8%。不排除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将“导致日本经济陷入短暂的深度衰退”的可能,最大衰退幅度为下降3%。而在地震前,摩根士丹利曾预计日本经济将增长2%。与此同时,日本重建需要筹措大量资金,但目前日本政府债务是经济总量的两倍还多,为所有发达国家之最,而且日本财政赤字占GDP近10%,政府没有过多资源可以利用。这就可能导致日本在海外的投资回流,从而引发资产抛售。当然,鉴于日本的进口大国地位,其灾后重建以及之后的经济发展都需要大量原材料,不排除在下半年开始会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起到提振作用的可能。

2.通胀压力加剧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为应对危机,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些政策虽对救助危机起了重要作用,但其引致的货币过度发行所造成负面后果,在后危机时代,也是政策实施国不得不承受的,这就是资产泡沫和高通胀。自2010年10月至今,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达15%,粮食价格已经逼近2008年的历史最高点;国际大宗商品整体涨幅早已超过了2007年巅峰时期,达10%以上。由于中东和北非政局动荡,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全球原油价格又进入了加速上涨的通道。4月8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升至126•7美元/桶,较上年上涨33•6%。利比亚局势的混乱,西非产油国尼日利亚大选的推迟,可能会导致该国发生更多暴力事件,再度加剧国际市场动荡。IMF警告,如果国际市场供应和需求因素持续动荡,就可能使油价上升到2008年每桶148美元的水平。在粮食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的直接刺激下,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显现。而且通胀正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蔓延扩散。经济合作组织(OECD)2011年5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OECD成员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2•4%,带动其成员国整体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2•7%,再创2008年以来新高。3月份该成员国核心价格指数涨幅为1•4%,也达到2010年3月以来的最高涨幅。在新兴经济体国家。2011年1月份,巴西CPI同比上涨6%,持续5个月上涨,3月份继续上涨6•3%;俄罗斯1月份CPI同比上涨9•6%,3月份上涨9•5%,持续8个月上涨;同期,印度尼西亚CPI上涨7•1%;韩国CPI上涨4•1%;中国3月份CPI上涨5•4%,创32个月以来新高;印度3月通胀从2月份的8•3%升至8•9%。面对日趋上涨的通胀压力,多数国家不得不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国家从2010开始紧缩货币,迄今中国已10次上调准备金率,5次加息;印度自2010年3月以来已经9次上调利率;2011年3月以来,越南、泰国、韩国等继续加息。在发达经济体中,目前美国加息可能性较小,而欧洲央行已于2011年4月初将其主导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从现行的1%提高至1•25%,这是金融危机后(2009年5月以来)的首次加息,表明其抑制通胀的决心,同时也表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复苏出现差异。对于欧洲而言,在经济复苏的初级和脆弱阶段加息,既加大复苏成本,又将拖低增长速度。而且,短期利率的上升,还加大了市场对加息周期的预期,投机行为和对长期利率即将上升的预期,都将加剧高负债国家的融资成本,对于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债务沉重国家的经济复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3.政府债务负担严重拖累复苏步伐

为应对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所使用的财政性政策手段和规模近年来不多见,但其后果是,政府必须背负沉重的财政负担,且短期内难以消化。根据IMF最新数据,2010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达到109•6%,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为9•29%;远远超过债务占GDP60%、财赤占3%的国际警戒线标准。IMF预计,到2015年,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将高达122%。在美国,经济衰退和多年赤字财政政策,使得美国公共债务不断累积。2010年2月12日,美国总统不得不签署通过了将债务上限从12•4万亿美元提高至14•294万亿美元。但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最新数据,截至2011年4月18日,美国公共债务总额已达14•253万亿美元,距离已提高了的政府债务上限仅剩410万美元,美国政府可能将继续考虑提高债务上限。美国会预算局预计,今后10年,公众持有的联邦债务将攀升至18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7%。赤字已成为美国当前面临最大、最根本的经济挑战,标普将美国的信用评级展望下调,意味着美国将饱受高负债和赤字的折磨。欧洲问题同样严重,继希腊和爱尔兰之后,葡萄牙可能成为欧元区17国中第三个向欧盟和IMF申请援助的国家;西班牙、希腊评级被降低,将进一步加重这两个国家的债务困难。葡萄牙债务危机的恶化促使欧洲央行不得不再次恢复购买欧元国债。对于欧元区而言,欧债危机影响可能甚于日本地震。OECD报告显示,2010年,意大利负债率(政府债务/GDP)高达131%,超过西班牙的72%;法国92%;德国80%。欧盟统计局2011年4月26日公布的数据,2010年欧元区国家财政赤字占GDP比例达到6%,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则由2009年的79•3%,上升至85•1%。在此情况下,为建立欧盟债务危机救助机制,2011年3月份欧盟财长们仍就规模50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机制(简称ESM)的协议主要细节达成了一致。这项新救助机制的大部分负担要落在欧元区强国的身上。救助机制的建立虽然对恢复市场信心有帮助,但同是也会增加欧元区核心国家的负担,从而拖累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步伐。大地震发生期间正值日本政府与财政赤字进行艰难斗争之际。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12月底,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已高达919万亿日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同时预计在2011年4月1日开始的财年(2011年4月1日—2012年3月31日)中,政府债务还将增长5•8%,达到创纪录的997•7万亿日元,占GDP的比例达到230%。大地震必将使日本政府追加预算,政府支出增加在所难免,财政状况更加恶化,债务风险也将加剧,政府融资成本也将提高。世界银行初步估计,日本灾后重建所需费用可能高达180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每年经济产出的3%。重建费用要比神户地震多5%~7%。

三、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贸易前景

1•美国

受出口和消费者支出稳定以及投资增长的支持,2010年第四季度美国实际GDP增长达到3•1%,全年经济增长2•9%,为五年来最大增幅。自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复苏以来,在平均3%的年度经济增长率中,出口贡献了大约1•4个百分点。进入2011年,美国经济数据多数向好。2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从1月份的93•1增至93•5,制造业回暖是美国此轮经济复苏中的一大亮点。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4%,物价上涨依然温和。3月份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70•6,超过预期的70•0。失业率连续四个月下降,3月份失业率从上月的8•9%降为8•8%,较上年11月份已下降1个百分点。但美国经济复苏的动能仍显不足。2011年2月份耐用品订单出现连续下降,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大幅回落,显示消费者对经济短期走势持谨慎态度。1月份20个大中城市平均房价继续下跌,2月新屋、成屋销售分别环比下降17%和10%,进一步表明美房地产业仍在苦苦挣扎。此外,虽然就业形势正在转好,但较2008年9月时的6•1%失业率仍有很大差距,显示就业市场仍未能恢复至危机前水平。而且目前新增就业机会,远远低于预期。与此同时,高油价和日本地震,海啸和核事故灾害也将拉低美国上半年的经济增长。油价的高企不仅将直接增加相关行业企业的原料和生产成本负担,还能通过冲击美国就业市场和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的链条,将更多的负面影响力传递到美国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房地产和金融等关键行业。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GDP增长初值数据为1•8%,较去年第四季度的3•1%,明显下降。IMF预计,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2•8%,高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但较年初预期降低0•2个百分点,也低于美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预计。

2•欧元区

2010年欧元区GDP缓慢复苏1•7%。其主要增长动力来自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2010年德国经济增长3•6%,是两德统一以来最强劲增长,而出口大幅增长为其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进入2011年,欧元区整体经济依然向好。1月份工业订单同比增长20•9%,为连续第四个月上升;1月份商品零售额环比回升0•4%,实现自2010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增长;2月份欧元区经济敏感指数升至107•8点,表明经济信心重拾上升通道。德国依然保持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引领地位,2011年1月份企业信心指数升至历史新高;前两个月的出口增长率均在20%以上;3月份失业率从上年同期的8•5%降至7•6%。目前困扰欧元区经济的主要障碍,一是通胀压力增大,2011年1月份欧元区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上升1•5%,同比上升6•1%,能源行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上升3•2%;1月份通货膨胀率按年率计算达到2•3%,2月份又上升到2•4%,3月份通胀率高达2•6%,连续超出欧洲央行为维持物价稳定设定的2%的警戒线。为此,欧洲央行4月初将其主导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从现行的1%提高至1•25%。欧洲央行预计,2011年欧元区通胀率在2•0%~2•6%之间。二是债务危机继续困扰欧元区经济。IMF预计2011年该区经济增长率仅为1•6%。德国经济增长率将较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葡萄牙、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为应对高额债务面临金融调整,经济仍无法摆脱低速增长。IMF预计2011年爱尔兰和西班牙经济增长率将只有0•5%和0•8%,葡萄牙和希腊将分别下降1•5%和3•0%。

3•日本

篇(5)

牡丹属于原产中国的特有花卉资源,可以用来提取木本油脂。提取牡丹油脂,主要是将牡丹籽仁作为原料,提取出牡丹籽油。将牡丹作为油料资源的技术很快在多个适合种植牡丹的地区发展,促进了我国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虽然我国油用牡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其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改善问题的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油用牡丹的稳定发展。

1中国发展油用牡丹的意义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也是人口大国,因此我国植物食用油资源产量丰富,但无法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我国加强开发和利用木本油料植物资源。目前我国油用牡丹栽培中心分布全国各地,在开发和实验油用牡丹中,发现油用牡丹具有良好的产油效果,同时其营养价值较高,属于优质食用油。优质牡丹已于2013年被我国卫生部列入新资源食品。

2我国发展油用牡丹的前景

根据研究和分析发现,牡丹籽油中包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目前我国种植和生产油用牡丹的地区不存在污染情况,符合无公害有机食品的要求。此外,牡丹籽油除了可以解决我国紧张的食用油供给情况,牡丹的其他部分,如花朵、叶等还可以制作医药、化妆等工业产品。《陕西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将在全省范围共77个县(市、区)重点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省新建油用牡丹示范园33333.33hm2,油用牡丹种植基地100000hm2。

根据调查,发展油用牡丹,能够有效改善我国食用油短缺的问题,其在生产中还可以带动企业、个体等经济的提升,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3中国安康地区油用牡丹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牡丹种植问题

虽然我国牡丹发展历史已经有2000年,但其主要集中在观赏价值的培养,因此对于牡丹籽的利用较少,主要是用来繁殖。而油用牡丹主要是以牡丹籽作为生产食用油的材料,以实现对牡丹籽的应用价值。

3.2产业发展模式问题

虽然我国注重发展油用牡丹,且多个省市已经建立了大面积的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然而由于油用牡丹的发展较晚,其在生产经营方面与传统方式不同。传统经营牡丹主要以观赏和药用为主,而油用牡丹则需要以食用为主,因此需要根据油用牡丹的特点,构建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安康油用牡丹的发展。

3.3科研投入问题

由于我国油用牡丹还处在起步阶段,油用牡丹加工技术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加大对油用牡丹科研的投入,从而实现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化的发展。虽然我国很多地区都加强油用牡丹的发展,但其产业化发展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缺乏,制约了牡丹籽油的发展。特别是安康市处于起步阶段,要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4改善中国油用牡丹发展问题的对策

本文主要分析了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油用牡丹发展对策,以期促进该地区油用牡丹的发展。

4.1重视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

首先要让政府认识到油用牡丹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且在进行油用牡丹价值的推广方面,还需要注重其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等其它产业化的发展。油用牡丹浑身是宝,牡丹籽可以榨油,根皮可以做药材、花瓣可以做花茶,综合经济效益很高。如旬阳县吕河镇江森源牡丹产业园里,工人们会利用牡丹花瓣制作牡丹花茶。

4.2注重区域合作

根据油用牡丹的生长环境,我国很多省市都适合种植和发展油用牡丹,如陕西省安康市,应当对该地区进行产业化布局和区域合作。如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方式,让安康市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油用牡丹生产情况的研况等,从而促进该地区油用牡丹的发展。

4.3注重油用牡丹技术支撑

根据油用牡丹的特征及生产需求,制定出油用牡丹良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方法。在进行油用牡丹的繁育和栽培时,需要全面研究种植时间、密度和管理措施等,从而促进油用牡丹的快速增产和种子高产。在进行油用牡丹的栽培时,要结合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机械设备。

4.4注重仓储和加工技术的建立

在进行油用牡丹的储存时,主要采用低温方式。在进行油用牡丹的加工过程中,需要保持其脂肪酸和甘油酯处于天然状态。安康市汉阴县可以通过可以参考茶籽油的经验,创建牡丹籽油品牌,并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从而实现该地区油用牡丹的发展。

4.5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

篇(6)

当前我国共有上千家的幕墙企业,其中大型企业已经有160多家,并形成幕墙设计、加工、材料生产、施工、市场管理、行业服务等完整的行业体系,尤其是在产业集中度、对外承包等方面在全行领先。正由于我国的幕墙行业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幕墙行业面临着缺乏创新能力、品牌发展慢、外资同行的激烈竞争、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瓶颈。下文围绕我国幕墙技术瓶颈与发展前景展开论述。

一、幕墙企业的现状及行业瓶颈

(一)缺乏创新能力与技术

目前行业各个生产与加工入门门槛相对较低,所以其产品缺乏创新,而且普遍科技含量不高。近年来,我国每一年的建筑面积都在22亿平方米以上,产品也逐渐形成由原材料型材、设备配套、组装加工、施工安装等流水生产线,在行业中形成设计、监管、质量监督等产业链,市场地位越来越稳固。然而,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专业设计水平、管理水平撑正比。各个企业技术体系、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很多设计与国外设计雷同,甚至在国内的目前企业设计产品都相似。这使得我国的幕墙设计发展被限制,商家强调产品的个性的同时却忽视设计标准。可见,当前我国的目前行业面临着缺乏创新能力与技术瓶颈。

(二)建筑幕墙施工耗能量大

当前我国建筑幕墙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并不成熟,建筑幕墙尤其是玻璃幕墙造成大量高能耗、光污染等,给节能带来巨大的挑战。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建筑耗能量占社会能源消费量的29.2%,2009年我国建筑消耗能量占社会能源消耗量的28.3%,其中有将近一半的消耗与幕墙有关。虽然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幕墙建筑耗能有效降低,直至2012年底,我国建筑消耗能量占社会能源消费量的20.7%,虽然与前几年想比较幅度有所降低,却仍未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可见,我国建筑幕墙消耗能源量大依旧成为我国幕墙行业瓶颈。

(三)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除了在创新技术、能源消耗方面的问题,我国幕墙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状况不容乐观,面临着人才缺乏的瓶颈。随着中国铝幕墙的不断发展,对幕墙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当前我国许多的铝幕墙企业、幕墙生产厂家等,几乎都拥有专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且数量也不少。然而幕墙行业的发展迅速,人才缺口大,尤其缺乏一些复合型人才,即同时精通幕墙设计、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

二、幕墙新技术的影响分析

以幕墙节能新技术为例,分析幕墙新技术对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影响。包括双层幕墙技术、太阳光变向照明技术、光电幕墙技术。

(一)双层幕墙技术

双层幕墙技术是指循环幕墙由双层玻幕或一层玻幕及一层普通开窗墙体组成,里外两层都设置通风口,夏季阳光通过通风口照入中间空气层,温度升高而自然上浮,形成自下而上的空气流,降低内层表面温度。冬季时,关闭外层通风口,打开内层通风口,夹层中的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形成一个小温室有效提高内层玻璃及空气温度。此类双层玻璃幕墙与原先旧式的单层玻璃幕墙相比,采暖时可以节约能据41%-53%,制冷时可以节约能源37%-62%。

(二)太阳光变向照明技术

太阳光变向照明技术取代了传统的遮阳机构,借助幕墙上的光线反射装置将室外的日光反射到室内的天花板上,通过天花板反射到室内区域,为人们提供照明。这样的光照条件比传统的以“光柱”形式进入室内的太阳光更为柔和、均匀,并改善了日光在整个房间甚至建筑物的分布。

(三)光电幕墙

光电幕墙将发电、隔音、隔热、安全、装饰功能集于一身,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建筑幕墙。光电幕墙主要借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将传统视为有害因素而屏蔽掉的太阳光,转化为有效电能。光电幕墙新技术对幕墙设计和施工造成的最大影响是:它把太阳能发电技术集成到建筑幕墙设计中,无须占用专门的土地。因为太阳能光电板能够替代传统的玻璃等幕墙面板材料,降低施工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幕墙新技术可以降低幕墙施工工序难度、提高建筑施工质量、还能有效实现幕墙节能。新技术并不是人们想象存在技术上的问题,更多的是我们对它的重新认识与合理运用的问题。随着国家的各项节能政策法规的深入贯彻,相信幕墙新技术的应用将得到更大的推广。

三、幕墙企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幕墙行业是从国外建筑技术发展而来,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我国对建筑幕墙的认识日益深入,幕墙设计工作的新变化对幕墙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幕墙企业的发展方向有所改变。

(一)幕墙企业更加注重环保、节能

环保、节能是坚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体现,诚然,建筑行业的建筑施工也应当注重节能与环保。在我国,建筑消耗量在社会总能消耗的23%,建筑节能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幕墙与门窗的节能施工能够为建筑施工节能35%。所以幕墙企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环保与节能。

随着幕墙行业的成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被应用到幕墙行业中,推动了新型幕墙材料工业的发展,进而减少建筑幕墙材料浪费,也拓宽了建筑幕墙的应用范围。例如微晶玻璃、陶土板、纤维增强水泥板等新型材料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幕墙的内涵与外延,幕墙不再只是单一的墙体,成为结构、饰面新颖的材料,不仅提升建筑外观审美,同时实现建筑节能的要求。

(二)注重产品与技术的创新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稳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与发展。幕墙企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其产品的研发更加注重理性,并将各个地区不同的气候特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当地人文发展以及节能环保等多种因素融入幕墙设计以及产品开发方案中。以此体现企业的创新能力,稳固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幕墙企业将注重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材料。

(三)企业更加重视幕墙设计与建筑整体的配合

幕墙设计属于建筑结构组成的元素之一,与建筑设计中的采光、通风、节能、防火、电力配置等息息相关,当前的建筑设计以节能、环保为主要发展方向,建筑幕墙的设计随之发生变化,注重建筑设计与建筑整体的配合,幕墙设计也会考虑与建筑设计的配合。

(四)发展智能型幕墙

科技的高速发展推动幕墙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智能幕墙的原则是利用自然采光、太阳辐射热,减少热能与光能消耗。并通过各种幕墙机制,实现蓄热、通风、建筑空调供暖通风等之间的智能配合。智能幕墙的设计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结构性设计,而是对幕墙整体综合性设计,形成自动调节机制,能够按照外界天气变化,自动转换幕墙通风、温度。

参考文献

[1]王娜.风荷载作用下隐框玻璃幕墙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1,

[2]刘小根.玻璃幕墙安全性能评估及其面板失效检测技术[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1,

篇(7)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汽车轮胎工业的影响,全球橡胶机械行业严重受损,企业订单大幅度缩水,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在这次危机中也受到严重的冲击。尽管通过国家政策调整,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在2009年6月之后出现回暖现象,但是受国际经济发展和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状况起伏不定。危机的同时伴随着的也是机遇,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如何抓住机遇,抢占国际市场,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未来国内外市场发展需求,这些都是当前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橡胶机械行业竞争力发展的市场占有率、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组织结构、生产技术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橡胶机械行业的发展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一、国际橡胶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橡胶机械行业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2006年不但遏制住了欧洲橡胶机械市场下滑的势头,而且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大幅上涨趋势,涨幅高达15%。尤其是密炼、挤出、成型和硫化四大类轮胎生产设备的销售收入占据了全球橡胶机械销售收入的24%。印度和南美洲作为全球橡胶机械市场份额增长较快的两个主要区域,涨幅甚至超过了50%。2008年全球橡胶机械销售收入达到31.14 亿美元,同比增长5%,创历史最高纪录。不过西欧橡胶机械行业近几年销售市场不景气,橡胶机械行业发展并没有遏制住下滑的趋势。日本由于受传统生产规模和销售模式的阻碍,严重影响了本国橡胶机械行业的发展,在全球橡胶机械行业格局变化的过程中陷入低谷,逐渐淡出在全球橡胶机械销售市场争霸的行列。中国橡胶机械行业自2004年以来,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橡胶机械生产销售大国,销售产值连续5年世界第一,改变了橡胶机械行业“四雄称极”的局面,已经隐隐成为一枝独秀的领先趋势。亚洲逐渐成为了全球主要橡胶机械生产和销售基地,全球橡胶机械格局重心逐渐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市场转移。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范围的汽车工业遭受重创,纷纷进入调整期,轮胎工业受到波及也成为重灾区。北美、西欧等地区的很多轮胎企业出现了大规模的停产和倒闭现象,导致与汽车轮胎工业高度关联的橡胶机械市场出现混乱局面。在2008年全球橡胶机械销售前33强的排行榜中,12 家企业出现负增长,7家持平,负增长及持平数约占总数的60%,这是典型的行业回落迹象。2009年以来尽管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经济恢复政策,以期拉动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过短期的政策刺激并不能使整体经济复苏情况好转,对橡胶机械行业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推进作用,因此短期内,国际橡胶机械市场很难出现复苏好转的局面。

二、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橡胶机械生产企业数量达到350多家,占世界橡胶机械生产企业总数的1/3以上,橡胶机械产值约占世界橡胶机械总产值的1/4。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子午线轮胎技术发展的拉动、中国廉价劳动力市场和世界轮胎工业制造重心向中国转移等积极因素的影响,中国橡胶机械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轮胎著名企业如全球十大轮胎销售企业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都开始采用中国的橡胶机械企业生产设备。

据全国橡胶塑料设计技术中心、全国橡塑机械信息中心统计,2003―2008年期间,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发展迅速,产品远销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销情况逐步提高,如图1所示。

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橡胶机械行业自2003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2004年销售收入突破60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26家企业销售收入达45.7亿元,同比增长57%;出货值4.53亿元,同比增长171%;产品销售率达到99.2%。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橡胶机械行业严重受损,但我国橡胶机械行业销售情况仍有增长,在全球橡胶机械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根据表1得知,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在近几年全球橡胶行业中发展迅速,在全球橡胶机械32强中所占席位从2006年的30%到2009年的42%。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全球十大橡胶机械市场中,西欧、中欧、北美、中国和东南亚5个地区市场份额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9%、77.3%和80%,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主导力量。中国橡胶机械的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4%、23.7%和25%,连续6年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橡胶机械市场最为兴旺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在2009年全球各地区橡胶机械销售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仍然保持销售同比持平,这些都标志着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在国际橡胶行业中有着较高的竞争能力。

三、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发展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1、市场占有率分析

根据《欧洲橡胶杂志》的报告显示,从2003年开始,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市场需求旺盛,刺激了全球橡胶机械总体产业的销售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球橡胶机械产业总销售收入达到24.022亿美元,中欧、西欧、北美洲以及日本等传统橡胶机械产业生产大国的销售收入达到12.525亿美元,占全球销售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随着近几年橡胶机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橡胶机械产业格局发生变化,如表2所示。

我国橡胶机械行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占有中显示出了比较强的国家竞争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如表3所示。

目前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已经占据全球总市场份额的1/4,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市场占有率最高。但是从表2中可以看到,我国橡胶机械企业与国际橡胶机械大国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2010年统计的最新全球橡胶机械企业销售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大陆入围全球橡胶机械销售前32强的11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7.32亿美元,占全国总销售额的91.5%,而全球橡胶机械企业巨头前四强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球销售总额的30%,超过了我国橡胶机械产业总体的销售水平。同时,我国橡胶企业只有一家企业的销售额能够突破一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橡胶机械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国际大公司相比差距还很大,在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方面也有很大差距。

2、相关性和支持性产业分析

相关性和支持性产业主要是指某一产业的上下游产业,某一产业与上下游产业之间关联度的高低对该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提高该产业的产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橡胶机械产业是一个配套性的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取决于上下游产业市场的发展。

根据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的原理,对我国橡胶行业的上下游产业影响力进行分析,建立分析模型,通过模型的组建分析出影响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发展的产业情况。

设多元回归分析方程为:

Y=?茁0+?茁1×x1+?茁2×x2+?茁3×x3+?茁4×x4+?茁5×x5+?茁6×x6+?着

其中?茁i(i=1、2…6)为回归方程参数,Y表示橡胶机械销售收入,?着为常数项,x1表示国民生产总值,x2表示汽车销售收入, x3表示钢铁产量,x4表示橡胶轮胎产量,x5表示煤电产量,x6合成橡胶产量,如表4所示。

利用EViews软件对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煤电产量和合成橡胶产量对橡胶机械产业相关性很小,剔除后继续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如表5所示。

经过回归分析,R2=0.9858,2 =0.9293,国民生产总值,汽车、轮胎产量,钢铁产量与橡胶机械组成的回归方程模型拟合效果非常良好。F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177,说明变量间呈高度线性,回归方程高度显著。这说明,轮胎、国民生产总值、钢铁和汽车产量与橡胶机械高度相关。所以,回归方程为:

Y=6.076247+0.0002×x(1)+0.002606×x(2)-2.698827×x(3)+1.509591×x(4)

经过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方程中钢铁产量与橡胶机械销售收入负相关,与轮胎产量、汽车销售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正相关。其中轮胎产量和钢铁产量的影响权重系数最大,说明影响作用最明显。

3、我国橡胶机械行业的组织结构分析

橡胶机械作为专业性较强的装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度高,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是橡胶机械行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根据行业集中度公式:CRn=xi/i,其中CRn为某行业中前n家最大企业的有效数值的行业比重。我们以CR4、CR8分别代表橡胶机械产业产品产值为依据计算行业集中度。比较2005―2009年我国橡胶机械行业集中度,由表6可以看出,我国橡胶机械的行业集中度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根据产业集中度的性质和含义,通过贝恩的市场机构分类法(见表7),我们可以对特定产业的进行市场结构定义。以2009年为例,我国橡胶机械产业的市场属于寡占Ⅲ型,

根据表8可以看出,我国橡胶机械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规模都有着明显的差距,产业集中度低下的劣势是目前影响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明显因素。从这个方面来看,我国橡胶机械的产业竞争力还比较弱,因此亟待于改革和提高。

4、我国橡胶机械行业的生产技术能力分析

目前,世界橡胶机械产业经过长期的经营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橡胶机械体系。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橡胶机械产业体系都已经发展成熟,形成了具有完整产业链的跨国企业,产业竞争力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同时拥有先进的软件设计平台和大量的科研人员,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橡胶机械生产技术,拥有多种自主创新研发技术和几乎上千种发明专利,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技术水平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我国橡胶机械行业起步比较晚,近几十年通过与高等院校、科技研究院开展项目联合开发、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合作,培养了大量的高科技研究人员,建立了软件技术研发平台,大大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新技术应用发明得到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已拥有橡胶机械专利24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50多项。桂林橡胶机械公司申请专利70多项,获得授权专利5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14项;天津赛象公司拥有87项专利使用权,其中国内授权专利57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3项;青岛软控拥有38项软件著作权,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68项,受理的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110项。天津赛象、桂林橡胶机械、青岛软控等龙头企业已被列入国家专利试点单位。在产品研发上,我国独立开发了GE320 大容量啮合型密炼机,研发了YLX2Z1527 型载重轮胎X光检验机,并成功研制了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机以及研发出橡胶一步法注射成型技术和一步法注射成型机。

但是我国橡胶机械产业发展很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新产品、新技术和发明专利都集中在少数企业,而且主要集中在硫化机、成型机等少数类型产品上。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则更差,许多专利和科研成果都未能转化成生产力,在很多产品开发方面模仿性质比较高。此外,企业生产规模受生产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影响,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除了青岛软控拥有完整的橡胶轮胎装备产品链外,其他企业都只是生产类型比较单一的产品,这对于全球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来说是处于劣势的。

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影响着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也是影响产品品牌效益的重要因素。我国橡胶机械产品虽然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与国际知名企业的产品相比,质量和稳定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品牌影响力很低,除了桂林橡胶机械厂在2006年有了自己的品牌以外,其他企业产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品牌意识的薄弱使我国橡胶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四、我国橡胶机械行业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1、实施国际化战略,培养世界级全领域橡胶机械企业

世界销售排名前三强的橡胶机械企业,其销售收入都超过了十亿元人民币,而我国橡胶机械企业单靠自身实力很难在短期内挤进前三甲。因此,国内橡胶机械企业要结合国际橡胶机械市场变化趋势,实施国际化战略标准,加大科技投入,整合公司,加大企业集团化模式的改进,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全领域化集团公司,通过对采购、销售、产品开发的协调,使企业以崭新的姿态进入国内外市场。

2、树立国际化品牌意识,重视专利及专利战略

品牌建设是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发展的标志和保证,品牌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表现。目前我国橡胶机械企业目前的品牌意识比较薄弱,品牌建设才刚刚起步。至今我国只有硫化机做成中国名牌,其他如轮胎成型机、密炼机等都还没有自己的独特品牌。因此我国橡胶机械企业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大橡胶机械品牌的宣传力度。同时要重视专利及专利战略,根据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角度,从国际市场竞争和全球化经营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定位企业专利战略的重要性,把企业专利战略作为企业参与竞争、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开路先锋和坚强后盾,提高专利战略意识,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3、着眼国际企业竞争实力需要,加强企业优秀人才的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对产品新技术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橡胶机械企业要进军国际竞争市场,就必须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和产品技术革新的变化,着眼于国际企业竞争实力的需要,大力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合作,建立技术中心,加强对企业优秀人才的国际化培养,为企业由国内名牌向国际化大型企业过渡储备实力,加快企业实力的转换。

4、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

目前世界橡胶机械行业发展方向呈现出检测向传感―数字化发展,设备向联动化、连续化发展,性能向高质、高效、低耗化发展,技术向创新性方向发展的趋势。从我国目前的橡胶机械企业产品开发模式和投入方式看,我国橡胶机械行业很难跟上世界橡胶机械发展的潮流,因此我国橡胶机械企业必须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建立自己独特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一方面要建立自己的科技中心,争创国家级技术中心,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高科技院校和人员的合作力度,大力吸收高科技人才,加大科研费用的投入。另一方面我国橡胶机械行业要创建一个科技交流平台,让企业家与大学教授、科研人员就科研成果面对面洽谈,为科研成果的迅速产业化提供更多机会。

5、加快产业规模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我国橡胶机械产业目前正处于产业发展规模化向集聚化转变的阶段,因此,应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橡胶机械产业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针对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小、市场竞争紊乱的现象,我国应立足国际市场竞争需求,优化产业组织结构。通过重组、破产、兼并、联合等手段,加快产业的优化调整,提高橡胶机械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淘汰掉竞争力较弱的小型企业,建立橡胶机械集团化企业。实行强强联合,组建跨国集团公司,加强我国橡胶机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结语

金融危机对我国橡胶机械企业来说是一次进入国际市场的良好机遇,在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橡胶机械企业生产回落的时候,我国橡胶机械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改革,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加强企业产品国际化品牌意识的管理,冲击国际市场,为我国橡胶机械产业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国际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维芳:我国橡胶机械企业专利战略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橡塑技术与设备,2007(9).

[2] 于军、刘文安:我国橡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胶机械产业技术标准战略研究[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8(9).

篇(8)

木结构房屋已经被证明是最健康、安全、节能、环保且具有高效能的建筑。木结构房屋采用天然材料作为结构主体,配备的建材也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是理想的绿色居住空间。

1.2环保节能

木结构房屋的主要材料木材是绿色环保的生物质材料,而且在施工中选用的辅助材料和涂料也都符合环保标准。木结构房屋的建造过程与钢筋混凝土房屋建造过程相比,对水及空气的污染、能源的消耗、产生的温室效应,以及产生的固体废物等多项“生命周期分析”量化指标都低得多。

保温节能是木结构房屋最显着的特点,同等条件下木结构房屋的能耗最低。这是因为木材的细胞结构具有很多微小的空腔,这些空腔在改善了它天然热效率的同时也能阻挡热量散发,而且它阻挡热量散发的能力比钢材和混凝土要高数十倍,所以与木框架建筑相比,钢框架和混凝土框架的建筑需要使用更多的隔热材料才能达到同样的隔热效果。

1.3防水防潮

绝大多数经干燥处理的木材可以避免体积变化,而用于建造木结构房屋的这些木材的含水率已预先干燥至19%以下,它的防水性能可高于砖混凝土结构房屋的10倍左右。

1.4抗风抗震

木结构房屋能抗风抗震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房屋由箱式六面体组成,结构稳定;二是房屋自身质量轻,地震时吸收的地震力也相对较小,同时,楼板与墙体构成的空间箱形结构可使构件之间相互作用,地震时即使整体稍微变形亦不会散架;三是木结构受力性能良好,对瞬间冲击荷载和周期性疲劳破坏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其破坏过程是一个渐变的屈服过程,当房屋在地震中晃动时,木结构骨架仍然可以保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1.5低导热性

轻型木结构房屋采用防火石膏板来阻断火焰与木结构的接触,可满足有关规范规定的耐火极限要求。木结构房屋遭遇火灾时,木质表面会形成炭灰层,其低导热性可有效阻止外部火焰向内部蔓延,从而保证整个结构体不受破坏。

1.6经久耐用

我国的大量古建筑均采用木结构,如故宫、祈年殿、承德避暑山庄、应县木塔等,历经三四百年仍保留完好。木结构房屋的理论寿命是300年,实际上使用150年的很普遍。在经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使用后,木构件仍可以被用于新的建筑中,而这只需消耗很少的能源,或无需消耗能源。

2 现代木结构房屋的种类

木结构房屋从木材的采伐、加工成型到现场拼装,对环境影响极小,正确拼装后安全也有保障,最主要的优点还是其具有良好的保温节能效果。

2.1轻型木结构房屋

轻型木结构房屋是由小尺寸规格材、木基结构板材或石膏板制作的木骨架墙体、楼盖和屋盖系统构成的。构件之间的连接有钉连接、螺栓连接、齿板连接及粘接,其中以钉连接为主。木基结构板材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以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不能用普通胶合板材代替。房屋基础通常采用混凝土板式基础或条形基础,底层地板下宜设置高度不低于450mm的架空层,以便于地板下的通风和防止蚁害。护结构设有连续的气密层,可视气候条件的不同设置隔气层。同时,护结构的木骨架空腔内应填满松散的保温材料,采用刚性或半刚性成型材料固定在骨架或基层上。屋顶(面)保温材料可以铺设在水平天花板上或置于屋顶(面)的上方或下方。在内外墙体、楼盖以及屋盖骨架所形成的空间中可敷设电线电缆、上下水管、采暖通风管道等。门窗与其边框之间的缝隙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及密封膏进行保温和气密处理。图1所示为轻型木结构房屋外形图。

2.2原木结构房屋

原木结构房屋是采用规格及形状统一的矩形实木和圆形实木或胶合木构件叠合制作而成的,是集承重体系与围护结构于一体的一种木结构建筑。木构件采用天然耐腐的木材,其用材一般不分等级,在构件用材的选择上,设计者常选用的是矩形木和圆形木两种。矩形木或圆形木结构主要通过其肩上的企口上下叠砌,端部的槽叉嵌合形成内护墙体,木构件之间加设麻布毡垫及特制橡胶条,以加强护结构的防水防风及保温隔热性能。房屋基础通常采用混凝土墩式基础、条形基础或底板基础。当采用墩式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底层地板下需设置高度不小于450mm的架空层。采用大尺寸构件的实木墙体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采用小尺寸原木复合内保温的墙体可以节省房屋造价。在隔墙受温较高的一面,通常情况下需要设置隔气层。当墙体与门窗洞口之间使用的材质不同时,或墙体与屋面之间在施工的过程中都需要安装可滑动的盖缝条,从而调节胀缩。在外墙面可以采用涂刷防水剂的方法来作防潮保护,这样可以避免房屋的构建由于胀缩导致缝隙中有积水。图2所示为原木结构房屋外形图。

2.3普通木结构房屋

普通木结构房屋是采用统一规格的锯木为梁、多种规格的锯木为柱制件的承重木框结构建筑。构件之间采用齿连接、螺栓连接及钉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并可采用钢连接件加强。房屋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底层地板下设架空层,架空层地面高于室外地坪50mm,同时铺设塑料薄膜防潮。外墙装修分为涂料和挂板两种。装修材料将承重木框架覆盖,形成中空的墙壁。墙壁外装材料的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中关于A级材料的要求。墙体、楼盖及屋盖结构中应填充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构件的燃烧性能、耐火极限应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的有关规定。

3 现代木结构房屋的发展方向

篇(9)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wood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e Chinese wood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spect.

Keywords: wood industry;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party prospects

中图分类号:[F28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木材质轻、高强、美观,加工容易,加工能耗小,是当今世界四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塑料)中唯一可再生和再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和生物资源。在不可再生资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木材的不可替代性日益显见。而如何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更合理、 有效地开发利用有限的木材资源,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木材工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木材及其衍生产品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又使国内企业走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人造板生产国和消费国, 第二大木材消耗国, 且其发展势头甚至已经开始牵动和影响整个国际原木市场行情。近几年来,我国木材总需求量逐年增加,每年进口木材及其产品折合原木达1亿多m³,进口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然而最近两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资源减少,竞争压力加大,各木材出口国纷纷调整本国木材出口政策,全球木材价格持续攀升,各项成本加大,我国进口木材量递增势头趋于平缓。

二、我国木材工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一)我国未来木材工业的发展方向

多年来,我国木材工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还靠消耗大量木材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木材利用率仅为65%。未来应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我国木材工业应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先进国家的有益经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走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 发展木材节约代用

1、大力发展木材节约代用。坚决贯彻党的“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指导思想,坚持“植树造林与节约木材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对木材节约代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究开发力度,提高木材的防护能力,推广木材的干燥、防腐、防蛀蚀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突出抓好电力、铁道、工矿、包装、住宅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木材节约代用。

2、全面提高利用效率。木材高效利用有三层含义:一是合理利用;二是综合利用;三是节约利用。目前我国木材的利用率较低,平均在65%左右。世界上木材资源消耗量大的国家都在积极寻求木材高效利用的途径,林业发达国家的木材利用率一般都在80%以上,有的国家如瑞典木材利用率已经超过了90%。因此,我国木材高效利用研究和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试想,如果我国木材综合利用率能提高到80%,木材工业的发展将步入一个供需平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轨道。

(三)产品结构将不断更新

1、产品品牌化。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只有当企业独占的这种竞争能力是有价值的、稀缺的,别人不可完全模仿的和不能被竞争对手替代的时,企业才有真正的实力去持续提升品牌的忠诚度。我国木材行业大多数企业的品牌意识还相当薄弱。企业要创造自己的品牌,除了需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严格的管理制度,优良的售后服务外,还应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大量低档产品充塞市场,无序竞争,使一些有能力、也有愿望生产高档产品、创品牌产品的企业受到冲击,这是一个必须大力克服的问题。

2、产品多样化。人造板在物理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能以及饰面装饰性能等方面均优于实木板材,是实木板材的主要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强化木地板基材、家具制造、室内装修、车船内部装修、音箱制作及包装等。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终端产品的品种、式样不断更新,必然要求其原料木材和人造板产品的品种及性能的多样化。以强化木地板的发展趋势为例,为提高产品的耐磨、 阻燃、耐水、抗静电性能,生产工艺亦在不断改进,产品的多样化是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是提高原料利用率的需要,是企业提高效益的需要。

(四)生产技术将不断更新

1、发展木基复合材料材料的复合是材料科学的重大发展,复合材料赋予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特别性能。发展木基复合材料是木材高效利用的重要内涵。当前应继续对不向形态木质组元复合材料的深化,如以纤维、刨花、颠粒、晶须等尺寸较大的增强体与基体的复合。

2、迎接原料结构的太变化在传统技术、生产装备基础上,不断引进高新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开发适合于小径木、速生人工林材、次生林材、竹材、农业剩余物的加工工艺、技术专业、生产出质量、原材料利用率高、适销对路产品。

3、发展功能性产品。当前的中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文化修养也在迅速提高。在宾馆、文化娱乐场所及居室,人们普遍要求有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木材工业应以此为动力,积极开发各种功能性的木材产品。如阻燃、抗静电、吸收电磁波、保健和装饰等多种功能的木质人造板材或其它木材制品,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木材加工技术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1、有机挥发物。木材中有机挥发物包括焦油、树脂、脂肪酸和菇类等,这些物质在高温加工,如干燥、热压时挥发,随着废气排出。美国现有两种办法解决该污染问题:一是将气体在高温时捕集和燃烧,将类似接触转换器的装置装于自动排气系统;二是将干燥温度降至碳氢化合物释放点以下。

2、电磁辐射。木材加工过程中的电磁辐射污染,是高频感应、高频介质加热、微波和红外辐射等电磁波加热技术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危害较大的污染。采用屏蔽材料或吸波材料对污染源进行抑制或封闭,是治理电磁波辐射污染的主要方法。国外一些企业将导电性材料用于高频电磁波屏蔽体,尖劈型材料用于微波吸收体,都可有效地减弱污染程度 。

3、低碳技术经济策略。木材工业具有资源可再生、加工能耗少、环境污染小等独特的优点,是环境友好型的低碳产业,也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不可短缺的产业,在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钢铁、水泥、塑料和木材四大原材料中,木材是唯一可再生的材料,在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方面,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

参考文献:

1、李军伟.对加入WTO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我国木材工业发展问题的思考.林业调查规划,2006,31(增刊)

篇(10)

2.井下动态数据实时采集、处理与应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开发出了钻井动态传感检测元件和高速数据监测及处理应用系统(DDS),实现了钻井动态数据在井下采集和诊断,然后将诊断结果传输到地面,以有效地对井下钻具的运动状态进行控制。

3.井下闭环钻井技术是信息化、智能化钻井向自动化钻井迈进中发展起来的集成化钻井技术,包括以下6项工作:地面测量;井下随钻测量;数据采集和地面计算;数据整体综合解释;地面操作控制自动化;井下操作自动控制。(1)井下闭环钻井的发展阶段,井下闭环钻井的发展经历了井下开环钻井阶段、井下半闭环钻井阶段、井下闭环钻井阶段和全闭环钻井阶段。(2)井下闭环钻井的导向工具和方法:第一,滑动式导向工具。其特点是作业时钻柱不旋转。钻柱沿井壁轴向滑动,可改变井眼的井斜角和方位角,能连续控制井眼轨迹的方向。这种导向方法目前仍占主导地位。其导向工具主要有弯壳体马达或弯接头与导向动力钻具组合。第二,旋转式导向工具。由于导向时钻柱连续旋转,钻柱轴向摩阻和井眼清洁问题得到改善。典型的旋转式导向工具为可变径稳定器。通过在地面遥控操作,改变井下稳定器的直径来改变井下动力钻具组合的力学特性。但旋转导向使用可变径稳定器导向,有其使用局限,它只能用于简单的二维井身剖面(垂直井防斜和水平井导向),对于复杂轨迹和特殊井眼必须研制井下全方位可调导向工具。

4.水平井和大位移井钻井技术。(1)水平井钻井技术水平井钻井技术作为常规钻井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各类油藏。其钻井成本不断降低,甚至有的水平井钻井成本只是直井的1.2倍,而水平井产量则是直井的4~8倍。(2)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大位移井(ERD)包括大位移水平井,是指水平位移(HD)与垂直深度(TVD)的比大于2以上的定向井和水平井,当比值大于3时,则称为特大位移井。旋转导向技术及其工具――变径稳定器和可控偏心器应用,解决了钻柱摩阻增大和清除井内钻屑问题,使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得以向前发展。

5.多分支井及重入井钻井技术。多分支井是指在1口主井眼的底部钻出2口或多口进入油气藏的分支井眼(2级井眼),甚至再从2级井眼中钻出3级井眼。主井眼可以是直井、定向斜井和水平井。分支井眼可以是定向斜井、水平井或波浪式水平井。多分支井可以在1个主井筒内开采多个油气层,实现1井多靶的立体开采。多分支井可以从老井也可从新井再钻几个分支井眼(或者再钻几个分支水平井)。从老井中钻分支井眼称原井再钻(Re-entry)又称重入井钻井。重入井钻井不仅可利用老井为主井筒,又可充分利用油田已有的管网、道路、井场及其它设施,效益极高。现在已建立了多分支井分级体系,简称TAML (Technology Advancement Multi Laterals)分级体系。

6.欠平衡压力钻井技术。欠平衡压力钻井又称有控制的负压钻井。欠平衡压力钻井具有以下优点:(1)避免井内液体进入地层,减少对油气层的污染和损害;(2)及时发现新的油气层,特别是低压低渗油气层;(3)消除了钻井时井内液柱压力对岩屑的“压持效应”,可大幅度提高机械钻速,并避免钻井液漏入地层和粘附卡钻事故;(4)可边钻井,边开采油气,提早使油气井投产。但采用欠平衡钻井是有条件的,主要条件是:(1)应有完善的井控设施;(2)无水层;(3)井壁稳定性良好。

上一篇: 试论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下一篇: 小学学科德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