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09:48: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兽医学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预防兽医学研究生由于对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及应用认识不充分,他们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重复国内外最新研究,表现为对国内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的跟踪性研究很多,①因此预防兽医学研究生研究内容过分集中和单一,很难有创新和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管理专家们指出:今后预防兽医学研究选题应把预防兽医领域经典的病毒学、细菌学、免疫学和病理学等基础理论同动物实验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才能进一步扩展该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最终把病原落实到易感宿主动物,把病原和构成病的易感宿主动物体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阐明病原的致病机理,在弄清病原致病机理的基础上,才能研究和开发有效的防制产品,制定恰当的防制措施,减少动物传染病所带来的损失。
预防兽医学研究选题还应立足于当前我国畜牧生产的需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重视研究畜(禽)群中宿主动物的易感性、病原对不同易感宿主的感染规律,研究病原生态学,阐明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不同病原在畜(禽)群中的共同存在以及不同病原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些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病原的变异及重组等对其毒力和致病性的影响等,②这样不仅能把新技术更好地加以运用,同时也能解决我国畜牧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预防兽医学问题。预防兽医学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应结合国家科技管理政策导向和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在研究大方向确定的前提下,合理定位细致的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2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作为预防兽医学研究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自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领域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在预防兽医学的病原学、免疫学和疫病预防与控制学研究等方面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预防兽医学分子生物学形成和发展以及与预防兽医学其它学科如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在整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预防兽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对其它学科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预防兽医学在分子水平阐明疾病病原的生物特征、发病规律、致病机理以及采取有效手段进行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③因此,作为预防兽医学的研究生,广泛学习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对提高其研究水平和拓宽其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在预防兽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应开设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应将其与其他课程密切联系起来。
3 教师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师,不单单是研究生的导师,它还包括了不直接承担指导研究生研究任务只从事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教师。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学和指导,教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责任,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共同做法是导师作为主导指导研究生在其他教师的课堂或实践教学下,完成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导师指导下独立选题或完成导师承担的课题,不管是独立自主选题还是完成导师的研究课题,都需要研究生以课题为载体,完成课题的理论或实验研究,发表相应的研究论文。
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虽然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漫长的过程,但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和培养下,以研究生本人在长期学习和训练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完全可以获得和不断提高的。从总体上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教学令人堪忧、导师指导不尽人意、学生素质下降和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不严等,严重影响了教师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教育资源的紧缺、教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的不利影响,研究生教育从精品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学生素质难免良莠不齐,再加上学校对教师和研究生的管理的松懈,教师和研究生都没有充分重视自己的职责,教师没有严把教学质量关和研究生论文质量,学生停留于应付论文,甚至出现大量的论文抄袭现象等,同时研究生和教师的自身素质亟待提高。与国内教师比较,国外教师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做法值得提倡,他们在研究生生源上严格把关,研究生入学后,在课程教学和导师指导上充分发挥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作用,并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导师指导方式,促进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④在预防兽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要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不断加强对预防兽医学研究生动手能力和接触生产实践环节的培养,在实践中积累大量的一手研究材料,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
4 实验室是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必要的硬件支撑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疫病的群防群治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经济动物来说,预防兽医学对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更是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兽医学实验室特别是预防兽医学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院校培养兽医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从事兽医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人才的基础。⑤加强预防兽医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是实现“预防为主”动物疫病防控方针的基础。预防兽医学实验室应合理规划布局,将实验室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比如准备室、病毒室、细菌室、血清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室以及学生教室等功能间。只有实验室功能分区恰当,合理布局,按标准配置实验仪器,这样才能为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综述所述,通过对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方向、课程设置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预防兽医学研究中的作用、教师在培养研究生中的作用和预防兽医学实验室建设等软、硬件方面进行的分析,阐明了这些因素对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和其重要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专业型预防兽医研究人才提出如下建议:准确把握预防兽医学研究生培养方向,并为研究生研究课题的完成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导师作为主导,充分发挥其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预防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注释
①②陈越,于振良,杜生明.预防兽医学资助格局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J].中国基础科学:58-61.
根管充填是根管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步,其目的是封闭根管系统,尤其是根尖1/3,以防止细菌进入造成根管的再感染。而糊剂的使用是根尖封闭质量的关键[1]。据统计,根管治疗失败有近60%是由于根管封闭不完全造成的[2]。因而研究者一直都在寻找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和方法以彻底封闭根管系统。Cortisomol是目前国外常用的一种根管充填材料,现在国内也开始使用,关于其减轻根尖术后的疼痛及对治疗牙髓和根尖周病有较好的疗效[3]已有报导,而其对根尖孔的封闭能力报导较少。本实验通过染料渗入法将Cortisomol糊剂与传统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对根尖孔的封闭性能作对比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Cortisomol根管糊剂(法国碧蓝公司生产),粉由1.1%醋酸强的松龙盐、多聚甲醛、氧化锌、红色氧化剂及赋形剂等组成,液为丁香油,应用方法为粉液调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上海齿科材料厂生产),其主要成份为氧化锌和丁香油,使用时两者调拌而成;牙胶尖(广东协禾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1.2方法
1.2.1样本收集和分组收集离体单根管恒牙44颗,要求牙体完整,牙根长度近似。超声波去除牙面肉芽和结石,10%福尔马林液浸。
1.2.2根管预备和充填将以上所有牙均用金钢砂片于釉牙骨质交界处切除牙冠,拔除根髓后测量并记录根管工作长度(根管口至根尖孔上方1旁mm处的距离),用K型根管锉按常规法清理并扩大根管至40#,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反复冲洗根管后吸干。采用冷侧压法按测量好的工作长度进行根充,阴性和阳性对照组根管仅充填牙胶尖;A、B组各20颗分别用Cortisomol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拍X片证实充填良好后,将以上各牙根管口用磷酸锌粘固粉封闭。
1.2.3染色和微渗漏的测量将以上所有样本置于37℃、100%湿度孵箱内8d,待根充材料凝固后,取出吹干,阳性对照组根面不涂指甲油,阴性对照组为整个牙根包括根尖孔涂布2层指甲油,A、B组为在距离根尖孔2mm以上根面均匀涂布2层指甲油,静置24h。将牙根垂直悬吊浸入6mm深1%亚甲蓝液中浸泡6d,取出牙根,流水洗净吹干,将牙根沿长轴纵形剖开。在带有目微尺的光学显微镜(×50)下,测量染液自根尖孔向冠方渗入的距离(精确到0.01mm),以双侧长度的平均值作为最后测得值并记录。对测量结果通过SPSS统计软件作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以上操作均由1人完成。
2结果
阳性对照组染色距离均为6mm以上;阴性对照组染液渗入距离为0;Cortisomol糊剂组平均微渗漏距离为1.21mm;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组为2.17mm。经均数的显著性t值检验,P<0.01,两组渗漏值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根充糊剂的微渗漏结果见表1。
3讨论
根充材料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根尖封闭,以防止细菌的侵入和细菌产物从根管系统扩散进入到根尖周组织[4]。理想的根充材料应该具有易操作、阻射、体积稳定、不被吸收、对温度不敏感及能粘附于牙本质,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5]。影响根充材料封闭效能的因素很多,除了与根管壁的清洁度湿度根管预备状况有关外,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材料的理化性能。临床上选用何种材料作封闭剂,一般是基于材料的封闭性能以及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两方面考虑。本实验通过国外常用的Cortisomol糊剂与传统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采用美蓝染色法对其根尖孔的封闭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阳性对照组美蓝渗入明显,说明亚甲蓝有良好的渗透和染色作用,阴性对照组无美蓝渗入,表明本实验所用保护剂封闭能力良好,从而保证该实验的可靠性。超级秘书网
Cortisomol糊剂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同属氧化锌类根管封闭剂,已知氧化锌不溶于水,颗粒细小(<200目),流动性好凝固时间长(24h),具有一定的X线阻射力,因而其根尖封闭效能颇佳。它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根充糊剂,疗效肯定,以它作对照组对于评价一种新的根充糊剂是合适的。Cortisomol根充材料主要含1.1%醋酸强的松龙盐、多聚甲醛、氧化锌、红色氧化剂及赋形剂,其工作时间为30min,凝固时间2~6h,溶解度≤3%。同国内常用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相比,主要增加了醋酸强的松龙盐和赋形剂成份。醋酸强的松龙为糖皮质类激素,根管内用药可减轻根充术后根尖周围的肿胀和疼痛;多聚甲醛可使根尖残留的牙髓组织干燥硬化和消毒根管;红色氧化剂便于清楚操作;而其赋形剂可增强糊剂与根管壁的粘附,从而增强糊剂封闭根尖孔的能力。Cortisomol根管糊剂不可吸收,吸水性小,能长期固定在根管中[7],也可防止因微渗漏引起的根尖周炎的复发。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也说明了Cortisomol糊剂对根尖孔的封闭性能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可见Cortisomol这种新型的根管糊剂具有止痛、根管消毒、减轻炎症反应[7]和根管封闭性能好等多种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根管充填剂。
参考文献
[1]YareGM,BouDagherBF.Sealingabilityofthevericalcondensationwithdifferentrootcanalsealers[J].JEndodontics,1996,22(1)∶6
[2]MartinCL,LuqueF,RodrigueaG,etal.JEndod,2002,28(6)∶423-426
[3]常世民,韩培彦,邢汝东,等.CORTISOMOL根管糊剂根充术后反应的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4,3(1)∶19
[4]FogelHM,PeikoffMD.Microleakageofroot-endfillingmaterials[J].JEndodon,2001,27∶456-458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软件的普及,数学实验也正逐步成为课堂数学探究的重要工具。数学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去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同于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数学学习方式。TI图形计算器(本文以下简称TI)支持下的数学实验,即把TI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运用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校本学习中,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典型案例,有助于打破学生在“听中学”的旧传统,转化为学生在“做中学”的新模式。
中学数学知识范围内有许多数学案例可供研究。下面通过教例介绍如何以TI作为数学实验工具,探究函数的性质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创设知识发生的情境
知识发生的教学常常会设计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实际背景,从中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知识的发生处可以是一段系统知识的开始之处,也可以是教学中某项知识的引入。它有利于学生从课堂开始就对整块知识获得整体性的认识,对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1.请观察比较两个函数f(x)=2x+和g(x)=2x-的图像特征。
分析:引导学生分别从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方面思考其图像特征,再鼓励学生们画出f(x)与g(x)的草图,最后请同学们利用TI图形计算器绘出图形,验证之前的所思所想。(2个图形如下)
并得出结论:f(x)在 和(,+∞)区间上单调递增,在(-,0)和(0,)区间上单调递减。而 g(x)在(0,+∞)和(-∞,0)区间上均为增函数。
以上的结论来自图形直观,那么图形直观是否可靠?继续引导学生从数的角度给予严谨的逻辑证明,同时让他们感受数的严谨和形的直观。
数学实验让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形象、生动,让同学们更加明确数的探究方向,从而使数学显得“平易近人”。当代著名数学家M.Atiyah指出:“本世纪的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与实质上具有的几何困难作斗争。几何直观仍然是领悟数学的最有效地渠道,应当在各级学校尽可能广泛地利用几何思想。”
本节的设计要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讲完案例1后,将同学们分为2组,请第一组同学随意写出不含参数的函数表达式,并从数的角度思考该函数的图形特征。第二组同学则利用TI帮忙绘出对应函数的图形。之后,让两组同学交流成果,也借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第一组同学应借助第二组同学的图形直观来阐明数各种特征间的关系;第二组同学应借助第一组同学中数的严谨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
二、着眼知识内涵的探究
教师在数学课上传授的通常是信息而不是知识,有经验的教师会将信息按其内在的关系组织成便于学生活动的教学情境,即“将教材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探究式的教学更注重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知识的难易性并不是决定的因素。其实探究性问题与常规的课本习题不存在本质的区别,有经验的教师会适时将某些练习性的问题引导到更深入的探究层次。
例2.探究函f(x)=x3-ax2+3x+1 a∈[-10 ,10]的单调区间。
分析:让学生使用“以形助数”的方法。先利用TI画出f(x)的图形,去感受图像如何随着参数a的变化而变化,而后请同学们从数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图像会随着参数变化。通过该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地知识探究,即“导函数与图像增减性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自然地进行模块知识间的整合。由于f'(x)>0时f(x)单调递增,而 f'(x)
三、立足数学能力的提升
建构主义教学观下教师的任务是“围绕主题,精心设计”。这个主题即指知识、技能和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支离破碎地、一个个片段地听懂,而无法从本质和整体上去把握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问题的设计和分析给予足够的注意,让学生更好地抓住数学本质,提升数学的学习能力。例2中图形直观帮助同学们明确数的探究方向。反之:数的探究结果是否正确,继续用形来验证,借此让学生巩固数形结合的数学能力。
上一案例探究结论为:当-3≤a≤3时,f(x)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当-10≤a≤-3或3≤a≤10时,f(x)在 (-∞,) 和(,+∞)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接着,教师让学生利用TI绘出图形,验证该结论.借此培养数学的严谨逻辑思维,同时可以让学生感悟数学家华罗庚说的“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 (3个图形如下)
四、促进应用能力的拓展
教学实践是检验数学活动的有效途径.即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被调动了,数学意识是否增强了,数学知识是否主动掌握并能迁移拓广应用.知识迁移是学习及问题解决的一个关键主题,它指的是以新的方式或新的情境中应用知识,它关注先前的学习如何影响之后的学习.数学教学常常由具体的实际问题出发概括出抽象的概念并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运用到新的实际情境中,从而拓广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3.探究函数f(x)=x2-1+ax-1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
分析:本题若用传统代数的方法解决,那么解法如下:
(1)首先应围绕如何脱去绝对值展开讨论,即
(2)其次再围绕如何求各分段函数的最值展开讨论,
①当-2≤x≤-1时
②当-1
③当1≤x≤2时
(3)再其次对a分为a≤-3,-32这4种情况继续讨论,比较三组f(x)max的数值大小,最大的 f(x)max将成为f(x)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
(4)最后得出结论:当a
以上解法确实麻烦,需要涉及到多方面讨论.然而本题如果运用数学实验 “以形助数”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那么复杂问题便可简单化,解题途径也得以优化.操作如下:
运用TI先设置参数 ,绘 f(x)=x2-1+ax-1(-2≤a≤2)的图像,设置动画,观察图像随着a的变化过程.得出结论:不管a如何变化,最大值只在三个地方取得,即 x=1,x=-2和x=2处.所以最大值要么为f(-2)=3+3a,要么为f(1)=0,要么为f(2)=3+a.接下来只要对这三个代数式比大小,选出最大者即可.同样得出以上结论:当a0时f(x)的最大值为3+3a.(TI绘出3个图形如下)
五、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建构主义数学观和教学观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认为“数学教育应当有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观念”.现在,人们不仅把“数学教育”看作思维训练的手段,而且也把它看作培养现代人基本素质的必修课程.所以,教师要在一切数学学习活动中贯穿、渗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要以数学思维分析带动、促进学习活动的进行,并培养他们对知识和思想进行迁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
例4.已知函数f(x)=x|x-2a|,a∈R,探究是否在R上存在区间(m,n),使函数y=f(x)在该区间上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分别求出m,n 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解题关键在于(m,n)为开区间.若改为[m,n],因为f(x)在R上是连续函数,所以这样的m,n就一定存在.
若用传统代数方法解决较抽象,入手难,而且涉及到多方面讨论.然而,本题若采用“数形结合”,那么思路将变得顺畅.利用TI绘出f(x)的图形.观察图形如何随着参数a的变化而变化.发现不管a如何变化,其图像大致形状分为三种,即a=0,a>0,a
(1)当a=0时,由右边图像可知f(x)在R上单调递增,因此不存在开区间(m,n),使函数y=f(x)在该区间上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
(2)当a>0时,由图像可知:f(x)有两个零点0和2a; f(x)在(-∞,a)和(2a,+∞)上单调递增,在(a,2a)上单调递减.
由图知:要想在某一个开区间上既有最大值又有最小值,那么图像必须包括左下图线段部分,即要包含区间[a,2a],即最大值是f(a),最小值是f(2a).而(m,n)图像左端只能在右上图左边线段部分即(0,a)间摆动,右端只能在右上图右边线段部分之间摆动.所以存在m∈(0,a),n∈(2a,a+a).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科教学知识备受关注。美国的史密斯(D.C.Smith)等人设立教师课程发展实验室,玛格丽特(Margaretl.Niess & Janet M.Scholz)的MAT项目[1],美国科学教师标准的制定[2],我国《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制定……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学科教学知识研究成果的影响。
学科教学知识(简称PCK)是1986年舒尔曼(Shulman.L)首次明确提出的,它是教师区别于学者的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组成部分[3]。卡特(Carter,1990)认为PCK是教师具有的学科知识以及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合适的表征方式的知识[4]。舒尔曼的学生格罗斯曼(Grossman,1990)认为PCK是教师依据他们对学生先前知识的了解选择和确立适宜的方式展现这些学科内容的知识[5]。综合分析各种观点,笔者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在面对具体学科主题的教学时,将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形式时所运用的知识,PCK突出学生立场,从学生视角实现具体教学主题的转化[6]。
研究专家(能手)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学心理及教学能力,为新手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是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专家与新手比较研究是备受关注的一种方式,如罗晓杰、王雪(2011)对专家-熟手-新手三个层次英语教师课堂互动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蒋小钢、郑长龙、付立海(2013)对专家-新手教师“化学键”课堂教学行为特征研究……
研究者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优秀教师具有的而新手教师所缺乏的[7]。那么,新手教师与经验丰富的熟手或专家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差异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理论研究表明:学科教学知识由相对独立的、不同类型的知识组成[8][9]。本研究通过能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组成差异的比较研究,寻找两类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教师分为新手教师、熟手教师和能手教师。新手教师指入职时间5年以内,对自己从事的教学活动较为陌生,认识较为肤浅的教师。熟手教师指入职时间5~10年,对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比较熟悉,对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有了一些认识,但认识还较为有限的教师。能手教师指入职时间10年以上,对自己从事的教学活动非常熟悉,对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有深入认识的教师。
依据教龄和对教学的认识与理解两个层面,本研究研究对象的选择是在领导同事推荐基础上,研究者通过初步现场课堂听课后确定。能手教师的确立:一是其教学受学生欢迎,学生说该教师教得好;二是同事的肯定,同事说该教师的教学有思想、值得自己学习;三是领导的认可,领导说该教师的教学有独到之外,有示范作用。熟手教师对教学有一定认识,但认识还比较肤浅,同事、领导都认为其在教学方面还需要大力提升。研究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2.数据收集
本研究运用定性、非参与式课堂观察收集教师课堂教学信息,运用录相技术采集课堂教学全过程,并收集教师的教学设计,结合课堂教学对每位授课教师进行了2次约30分钟的访谈。
3.数据分析
(1)理论基础
舒尔曼(Shulman.L)认为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组成是对特定教学主题下学生学习的认知及教学策略的认识[3][10]。结合文献及教学实践,本研究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包括两个核心组成:第一个是关于特定教学主题的学生认知的知识(简称KTSU)。KTSU指教师对学生对某一具体教学主题学习状况的认识,具体指对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基础的认识及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认识。第二个是关于特定教学主题教学策略的知识(简称KTSI)。KTSI指教师对特定教学主题下选用具有学科特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认识和对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选择依据的认识[11]。
(2)数据分析工具:学科教学知识评价量表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是高中化学教师,具体教学主题是“化学反应速率”,研究中深入分析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特征,结合学科教学知识的理论,创建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评价量表(见表2),对化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进行水平评定。
从两个角度评判学科教学知识的水平――丰富性与合理性。丰富性是指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的多少;合理性是指教师对该主题下的教学认识是否遵循了教学规律、是否反应了当代教学理念、是否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符合。按照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丰富性与合理性,将PCK分成4个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3、2、1、0(见表3)。
二、能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对PCK各组成的认识差异对比
1.能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对学生认知特征的认识对比
“接知如接枝”,陶行知用此比喻形象说明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奥苏贝尔认为了解学生已有认知基础是一切教学的起点。教师对学生认知特征的认识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学生具有了哪些与之相关的已有认知基础,二是学生在该主题的学习中可能遇到哪些学习困难与学习障碍。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学校的课程学习中习得,二是在生活实践中积累;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与障碍指学生在相应教学主题的学习中难以理解和难以掌握的知识内容。
(1)对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认识
对学生特定教学主题下已有认知经验的认识包括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哪些与之相关的经验,学生在之前的课程学习中积累了哪些与该主题的学习相关的基础。
从表4可以看出,关于学生已有的与“化学反应速率”学习相关的生活经验,能手教师与熟手教师认识上没有水平差异。在教学的组织与安排中,他们都考虑到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但都没有深入分析与讨论。关于学生已有基础的认识,60%的能手教师的认识处于水平2,大多数(80%)熟手教师的认识处于水平1,总体看,能手教师相对熟手教师而言,他们对学生已有学科基础的认识水平更高。熟手教师对学生学科基础的认识较多局限于当前学习的概念,能手教师站在更高一级层面分析学生已有学科基础;熟手教师围绕“化学反应快慢”分析学生已有学科基础,而能手教师则围绕“化学反应”分析学生已有学科基础。
(2)对学生认知困难与障碍的认识
对学生认知困难与障碍的认识包括学生“误”概念”的认识及学生学习困难的认识。
能手与熟手教师都缺少对学生“误”概念的认识,他们较少谈及学生在该主题的学习中可能有哪些误概念,60%的能手教师的认识是水平1,40%的是水平0,熟手教师对此没有提及。可能的原因有: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学生不容易形成“误”概念,因而教师们在教学中不需要讨论;学生对该主题的学习存在“误”概念,而教师没有认识到,到底是何种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
能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认识都较丰富、较清晰,40%的能手教师的认识处于水平3,大多数能手教师的认识处于水平2以上,熟手教师(100%)的认识都处于水平2。通过对教师访谈及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分析发现:能手教师认为学生在《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中,学生的主要困难是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速率概念、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等概念,而熟手教师大多认为学生学习的困难与障碍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2.能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对特定主题下教学策略认识的比较
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认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学科特色教学方法的认识,二是教学策略选择是否基于学生学习特征及教学内容的特色。
(1)对学科特色教学方法的认识
教师关于学科特色教学方法的认识包括:关于实验在化学学科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如何体现化学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想方法。
在特定教学主题下,研究对象在课堂教学中都运用了实验。80%的能手教师对化学实验在该主题下运用的认识处于水平3。熟手教师中40%处于水平2,60%处于水平1,两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访谈分析发现:能手教师更强调实验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认为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核心。
(2)对教学策略选择的认识
教师在面对特定教学主题时选择教学策略的认识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程度,二是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遵循了学生认知特征[11]。从教学策略与教学主题内容相契合的程度看,80%的能手教师对该成分的认识水平是3,60%的熟手教师的认识水平是0,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从教学策略与学生认知相契合的角度看,能手教师对教学策略与学生认知相契合的认识水平处于水平3,熟手教师的认识都处于水平1,两类教师的认识存在差异,能手教师对教学策略与学生认知识相符合的认识与理解更深入。
三、研究结论
研究者指出,PCK是能手教师所具有的、而新手教师所缺少的。本研究证明,有着一定教学经验(5~8年)的熟手教师与有着近20年教学经验的能手教师相比,其PCK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PCK的不同组成表现不同。
1.能手与熟手教师对PCK大多数组成的认识存在差异
在PCK的各组成中,能手教师比熟手教师的认识水平都高,他们的认识更深入、更丰富。“关于学生已有学科基础的认识”“关于学生误概念的认识”“关于学生学习困难的认识”“关于学科特色方法的认识”“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认识”等几个方面,能手教师与熟手教师的认识都存在差异。
2.能手与熟手教师对PCK不同组成的认识差异不同
能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在PCK的某些组成上认识差异较大,在某些方面认识差异较小。能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关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认识”基本没有太多差异,关于学生学习困难的认识”差异较小,“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认识(KISI-2)”“关于学科特色教学方法的认识(KISI-1)”的差异较大。
能手教师与熟手教师“关于学生已有认知特征的认识”“关于学科特色方法的认识”具有较高水平,而“关于学生误概念的认识”认识水平较低,能手教师与熟手教师的认识都处于水平1及以下。
3.能手与熟手教师PCK差异缘于其教学观的差异
通过对能手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及访谈的分析发现:能手教师与熟手教师PCK的不同主要缘于能手教师形成了自己较为稳定的教学观。他们对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其认识基于教材而超越教材,他们对教材编制及其结构有充分认识,对某种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的选择都有充分的理由,而熟手教师通常会局限于教材。
能手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体现着以观念(概念)为本的思想,以概念为本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应该以深层的概念(观念)为中心,运用事实支持理解力的发展[12]。能手教师一般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观,并以自己的教学观指导自己的教学。研究中,一位能手教师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说做了多年教师以后才发现,真正的好学生,不仅仅是考试成绩好,因为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将来发展好,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建立了学科思想、学科思维、学科观念和学科方法,这些对学生将来发展影响很大。这些观点与他的课堂教学行为非常稳合,他的课堂教学中处处渗透着化学实验方法和化学学科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 杨薇,郭玉英.PCK对美国科学教师教育的影响及启示[J].当代教师教育,2008(9).
[2] 王后雄,王星乔.美国科学教师培养的标准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5).
[3] Shulman,L.S.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
[4] Cater’k.Teachers' knowledge and learning to teach.In W.R.Houston & M.H.J.Sikula(Ed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M].New York:Malmillan,1990.291-310.
[5] 格罗斯曼.专业化的教师是如何炼成的[M].李广平,何晓芳,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 李伟胜.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因素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9(2).
[7] Loughran,J.Berry,A.Mulhall,P.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Science Teachers’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M].Sense Publishers.2006.
[8] Sandra K.Abell.,Twenty Years Later:Doe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remain a useful ide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08.
[9] 张小菊,王祖浩.科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3(8).
[10] Shulman,L.S.(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J].Harvard Eudcational Review,57(1).
“我就是少活20年,也要为祖国的军事医学事业填补空白!”
上世纪60年代初,时年26岁的王德文,怀着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的理想,毅然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生物效应研究的行列中。
核爆后,几秒钟内就会产生100多种放射性核素,它们看不见、摸不着,却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王德文和战友们总是不顾生命危险,全副武装,冒着遮天蔽日带有放射性的尘埃第一时间冲进离爆心最近的地方,回收猪、狗、羊、猴、大白鼠等各种试验动物。作为从事军事医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王德文明白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他说:“核武器损伤的防护和救治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可借鉴的资料十分有限,全靠数据的积累和经验的总结。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我就是少活20年也要为祖国的军事医学事业填补空白。”
在一次核试验中,王德文和战友们在爆心附近的山洞里布放了动物,核爆后,山洞塌方,洞内的石块随时都在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为防止意外发生,试验基地的领导下令封锁了洞口,任何人不得随便进入。王德文说什么也舍不得放弃这些宝贵的实验材料。他拿出一套适用的回收方案找到基地领导,恳切地说:“这些实验动物的意义很大,西方国家凭着巨大财力搞了上千次试验,我们不靠拼命精神搞研究,拿什么防护成果保护我们的国家啊?”基地领导被他的精神感动了,派出小分队,携带监测设备,保护专家们进洞回收动物。出发前,指挥员做了战前动员:万一不测,就是拿命换,也要保护好咱们的专家也就是通过这次回收的动物,为国家研究核爆震动伤提供了关键和珍贵的生物依据。
王德文是参加过我国核试验次数最多,对不同类型核爆炸生物效应规律和特点及其防护进行了系统研究的科学家之一。我国医药卫生领域迄今为止唯一的科技进步特等奖——“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研究”,他就是“有突出贡献的成员”。
“假如有一天,这些武器投向我们的家园,我们拿什么捍卫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全?!”
近些年,世界上发生了几场高科技局部战争,战争中使用了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这些高新技术武器引起了王德文的注意。“有些武器我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就更谈不上有效防护了。假如有一天,这些武器投向我们的家园,我们拿什么捍卫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全?”已近花甲之年的王德文每每想到这些,就寝食难安,于是在多方努力下,由他牵头组建起了高新技术武器生物效应和医学防护研究平台,对未来战场的高技术常规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的致伤规律以及医学防护展开了深入研究。
三年前,有一项重要实验进入最关键的时候,两个礼拜,王德文熬了六个通宵,许多年轻人都支撑不住了,而他却带着倦意,坚守在工作台旁。学生们看见导师每天都在吃药,而且药的剂量不断加大,一片,二片,三片最后直到药已经不起作用了,他才不得不让学生搀扶着去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的结果,肝转氨酶高达3200单位,比正常值高出了80倍!他只得向医生“交待”:最近腹痛得厉害,实验又到了紧要关头,不能耽误,只好吃止痛片来缓解,药量小了不管用,只能增大剂量。
正是以这种“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王德文带领科研团队不断取得可喜成果。
“这是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天价之宝,我要让它告诉世人: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王德文告诉笔者,他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和军队建好我国首个军事医学博物馆,让它告诉世人: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其实,王德文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不停地收集整理着各种常规武器、特种武器、新概念武器以及军事环境与作业对生物损伤的标本、实物和文件档案。
中图分类号:S8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63-02
收稿日期:2014-06-14
作者简介:卯 岭(1988-),男,贵州威宁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小反刍兽疫(Pestedes petits ruminants,PPR) 俗称羊瘟,是由小反当兽疫病毒Pestedes petits ruminantsvirus,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1]。羊高度易感,牛、猪等动物也可以感染带毒,野生动物偶有发生。该病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对畜牧业构成严重的威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在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 病原学研究
1.1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属于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该病毒属于囊膜病毒,病毒颗粒外被厚约8.5~14.5 nm的囊膜,囊膜上有两种纤突糖蛋白。病毒核衣壳由白(N)和磷蛋白(P)组成,呈螺旋对称,螺旋直径约为18 nm,螺距为5~6 nm,总长度约为1 000 nm。另外还有囊膜基质蛋白(M)、纤突糖蛋白(F)和H蛋白[2]。PPRV可以在MDBK、BHK21、Vero细胞上繁殖,同时也可以在山羊或绵羊的胎肾、人羊膜、犊牛肾和猴肾的原代或传代细胞上生长繁殖,并且会出现细胞病变(CPE),一般会在接种细胞后1~2周才会看到病变。
1.2 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
PPRV的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 分别编码 6 种结构蛋白和 2 种非结构蛋白,依次是核衣壳蛋白(N)、磷蛋白(P)、基质蛋白(M)、融合蛋白(F)、血凝素蛋白(HN)、大蛋白(L)和 C、V 非结构蛋白。
N 蛋白由 N 基因含有的惟一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的 525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大小约为 57.7 kU,在病毒中含量最高,是核衣壳的主要组成蛋白。N蛋白有4个主要的区域:氨基末段和蛋白中部I、Ⅲ的保守区以及易变异的Ⅱ区、Ⅳ区(C端)。N蛋白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病毒RNA免受核糖核酸酶I的破坏,与RNA结合作为病毒转录的模板,被认为在病毒的复制和转录中起主要的作用[3]。
P 基因含有 3 个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 54.9 kU,含有 509 个氨基酸, 它能与 N 和 L 蛋白连接,作为分子伴侣使 N 蛋白保持可溶状态与 RNA 相连,同时是转录复合物的辅助因子。由于 P 蛋白属于酸性蛋白并且具有较多的苏氨酸和丝氨酸,能为转录后磷酸化提供较多的潜在位点,而这种磷酸化作用能增加整个分子的负电荷和分子大小,因此会造成 P 蛋白在聚丙烯凝胶电泳中的异常迁移。
M 蛋白位于病毒囊膜的内侧,序列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分子质量约为 38 kU。M 蛋白在成熟病毒粒子从细胞内释放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病毒缺失 M蛋白后就失去了感染细胞的能力。有研究表明 M 蛋白是以蛋白中部的 C 端和病毒囊膜相结合的.
F 蛋白又称融合蛋白,是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属于一型糖蛋白,含有 54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为 59.31 Ku。F 蛋白能够诱导细胞病变,导致细胞产生溶血素、细胞融合和启动病毒感染,决定病毒感染的成功与否。
H 蛋白又称吸附蛋白,是 PPRV 表面的另一种糖蛋白,由 609 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 70 Ku,是最不保守的蛋白。H 蛋白具有血凝素,含有 T 细胞决定簇,与宿主细胞的特异性有关。
L 蛋白主要是通过 P 蛋白与病毒的转录、复制模板复合体 N-RNA 相互作用,从而构成白复合体,用来形成病毒的mRNA。
C 和 V的形成是由于 P 基因的阅读框经移码后造成的非结构蛋白。C 蛋白是最小的蛋白,V 蛋白可在干扰素通路和转录过程中发挥作用。
1.3 病毒致病机理
该病毒先通过口、咽上呼吸道上皮或扁桃体进入体内,在局部淋巴结增殖,减弱淋巴细胞的免疫力,进而扩散到淋巴组织中,之后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淋巴结、肠黏膜、呼吸道黏膜 ,导致淋巴组织坏死,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引起继发感染和支气管肺炎。病毒粒子在 H 和 F 蛋白的协助下将核衣壳注入靶细胞,最终使病毒粒子与靶细胞融合。在病毒复制过程中需要多种聚合酶和复制酶,这些复制酶对病毒自身的 L 蛋白或其他多种新的蛋白有依赖作用,同时病毒的复制过程还包括 mRNA翻译病毒多肽或蛋白的过程[4]。
2 小反当兽疫疫苗研究进展
目前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发现病例应严密封锁疫区,扑杀患畜,隔离消毒。对PPR的控制主要依靠疫苗,现有疫苗及免疫方法很多,效果差异也很大。
2.1 牛瘟弱毒疫苗
由于 PPRV 和牛瘟病毒(RPV) 之间的抗原相关性很强[5],可用牛瘟 (RP) 组织培养的弱毒疫苗对绵羊、山羊进行免疫,产生的抗 RP 抗体能够很好的抵抗 PPR 野毒株的攻击,但是这种方法不利于全球牛瘟消灭计划的实施。其主要缺点是:免疫动物仅产生抗 RPV 的中和抗体,而没有抗 PPRV 的中和抗体。RPV和 PPRV H 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两种病毒 H 蛋白氨基酸的同源性不足 60%,而相对比较保守的 F 蛋白同源性为 80%。因此,RPV 弱毒疫苗抗 PPR 的保护作用,可能由 F 蛋白提供,而该蛋白主要诱导细胞免疫应答。此外,RPV 弱毒疫苗免疫动物,用 PPRV 攻击感染后,抗 PPRV 中和抗体呈升高态势。这表明 PPRV 在免疫动物体内有短暂的复制过程,存在散毒可能性。
2.2 PPRV 弱毒疫苗
通过 Vero 细胞的连续传代,成功研制了 Nigeria 75/1 PPR弱毒疫苗,该苗无任何副作用。由于 PPRV 对热高度敏感,致使 Nigeria 75/1 疫苗的稳定性很差,不利于基层的运输和使用。
2.3 PPR 灭活疫苗
用感染山羊的病理组织可制备同源的PPR灭活疫苗。但是,甲醛灭活的疫苗效果不佳,而用氯仿灭活制备的疫苗免疫山羊后血清抗体可以持续8个月。
2.4 重组亚单位疫苗
利用疹病毒属的表面糖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 HN 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能中和 PPRV 和 RPV。国外学者在大肠杆菌中分别过表达了 PPRV 和 RPV的 N 蛋白,在无病毒 RNA 存在的情况下,能装配成类似于病毒的核衣壳。纯化的重组病毒核衣壳单剂量、无佐剂时即可诱导小鼠产生很强的抗原特异性 CTL免疫应答,而且 PPRV 和 RPV 间可交叉反应。
2.5 嵌合体疫苗
应用反向遗传技术制备RP/PPRV嵌合体疫苗,即用PPRV的糖蛋白基因替代RPV疫苗表面相应的糖蛋白基因。这种疫苗不仅对PPRV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而且免疫动物血清中无特异的RP病毒ELISA抗体。
2.6 活载体疫苗
国外学者将 PPRV 的 F 基因插入羊痘病毒的 TK 基因编码区,构建了重组羊痘病毒疫苗 recCapPPR/F,该重组病毒可抵抗 PPRV 强毒的攻击感染,同时也能预防羊痘病毒的感染。重组羊痘活载体疫苗应是小反刍兽疫疫苗新的发展方向。
2.7 RNA 干涉技术
通过合成的小干扰 RNA(siRNA)作用于 N 蛋白基因的两个区,导致病毒复制减少了 80%以上,通过实时定量 PCR 检测病毒 RNA、流式细胞仪测定病毒蛋白的产生、CPE 评价病毒粒子的产生和测定病毒滴度评价 siRNA 对PPRV 复制的影响,证明 siRNA 分子有发展为 PPRV 和 RPV 治疗剂的潜力[5]。
3 小结
PPRV 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等小反刍兽,但是不同品种的羊敏感性有显著差别。山羊比绵羊更易感,幼龄动物易感性较高,哺乳期的动物抵抗力较强。另外,猪和牛也可以感染 PPRV,但通常无临床症状,也不能够将其传染给其他动物。一直以来小反刍兽疫的防治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我国的羊群的疫情监测及防治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疫苗和标准化试剂盒还是沿用国外产品,因此要求加强对PPR免疫机理和PPR疫苗的研究工作,加强PPR的防治与疫情监测技术的研究工作,开发出安全、有效、实用的疫苗及建立快速标准化检测手段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印春生,支海兵.小反刍兽疫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7,41(8):22.
[2] 刘玉洪,徐自忠,花群义,等.小反刍兽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12): 1-6.
1.1理论教学的改革
目前袁国内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一般为赵兴绪主编的叶兽医产科学曳第4版教材袁该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将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都纳入书中袁因此成为国内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教材。但是袁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太快袁使得教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因此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要善于总结袁将理论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沈阳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分别在2007年尧2010年尧2011年和2012年对叶兽医产科学曳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编写与修订袁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得到及时更新。随着教学大纲的修订袁产科学理论教学内容已经由最初的54学时减少到40学时袁而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课时袁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新的叶兽医产科学曳教学大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院一是保存了原有的教学大纲中的该门课程的重点。二是在学习动物产科生理学理论指导下袁加大动物产科疾病方面的授课学时数。三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尧动物克隆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等在第4版新教材均已提及袁但是实际的内容更广泛袁因此需要将这些章节设定为学生课后自学内容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人工授精尧手术助产的等常规经典的技术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在平时的授课内容中袁要进一步强调各类新技术如何在兽医产科中应用。四是增加公尧母畜生殖器官的解剖学结构和实验动物尧经济动物尧观赏动物尧伴侣动物和濒危野生动物等产科疾病的内容袁丰富了叶兽医产科学曳课程的授课内容。五是补充一些新疾病尧新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袁如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等新疾病袁早期妊娠诊断技术的新发展袁母畜不孕症的新防治等袁使授课内容与时俱进尧始终与生产实践保持高度的统一。
1.2实践教学的改革
目前袁我国多数高校的叶兽医产科学曳仍由理论和实验教学2个部分组成袁不利于综合性实践项目的实施[3]。2010年沈阳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全面改革袁将以往分散于各专业课中的实验尧实践与实习内容提取出来袁形成独立的课程要要要叶兽医专业基础课实验曳和叶兽医专业课实验曳。经过此次调整使分散的兽医实践内容变得规范化尧合理化。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力度袁增加设计性尧综合性及开放性实验项目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袁使学生分析问题尧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在叶兽医专业课实验曳课程中袁课程前期设置一些相对简单的认知实验袁如动物生殖器官标本的观察及常用产科器械的识别曰中期可进行一些技能实验和整合实验袁如品质的检测曰课程后期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袁如奶牛隐性炎的检测及怀孕动物剖腹产手术等。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是沈阳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本科生教学的一大特色。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复制一些针对性强的产科疾病病例袁有兴趣的学生根据需要可以自行选择袁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的内容尧目的及要求制订试验方案袁教师对方案进行指导袁之后学生开始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袁让学生自己操作尧观察袁并记录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尧临床表现和病理解剖学变化袁根据疾病的特点袁结合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袁观察实施效果袁全部操作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的实验袁对疾病的症状尧病理变化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袁学生学得扎实尧记得牢靠。整个实践环节完成后袁按照正规格式和要求袁就发病机理尧临床症状尧治疗措施和监测尧实验体会等书写实验报告袁由老师批改并讲评。从认知性尧演示性的实验项目到设计性尧综合性及开放性的实验项目袁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袁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袁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3教学方法的改革
叶兽医产科学曳与基础学科联系紧密袁兽医产科生理部分中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袁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如生殖内分泌基础及母畜生殖机能的发生尧发展与调控等章节的内容。同时袁叶兽医产科学曳与临床学科联系紧密袁没有形象和生动的授课方式袁会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为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袁充分消化尧吸收该门课程内容袁笔者所在课题组将CBL教学模式引入到兽医产科学教学中。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渊Case-basedLearning袁CBL冤是在可控环境中对现实世界的部分模拟袁是以学生为主体尧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袁其以病例为先导袁以问题为基础[4-5]。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一是开发了内容丰富的PPT课件尧运用多媒体资源尧推进网络教学方式尧开通网络学习平台和网络交流模式等袁与学生建立零距离的信息交流平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临床病例的图片尧录像尧化验单尧诊断步骤尧治疗方案等演示出来袁使教学内容形象尧生动尧直观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产科疾病袁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袁讲授母畜分娩的过程袁采用flas效果袁生动形象地展示母畜分娩前的不安袁子宫的阵缩和腹壁的努责袁胎儿的胎向尧胎位及胎势等的变化袁及胎儿通过子宫颈的完整分娩过程袁此种授课方式与单纯讲述比较袁优点非常突出。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动物医院和其他兽医院的典型病例尧常见病例尧季节性发生病例及稀有病例进行实地教学。同时袁将兽医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典型产科病例用视频或图片等方式保存下来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该病例的病理变化进行模拟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三是课堂讨论临床案例袁在基本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袁针对典型案例让学生自由讨论袁采用启发式尧诱导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袁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袁得出准确结论袁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袁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袁大量查阅相关资料袁保证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袁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6]。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43-03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型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研究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但是,由于研究型教学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此外,研究型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投入的精力怎样?有多少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受益?这些问题的回答,对继续推进研究型教学以及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物理系大学三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薄膜材料与器件”中开展了四年的研究型教学实践。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包含了以下五个授课环节:(1)系统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环节;(2)科研训练环节;(3)学术讨论环节;(4)教师科研成果报告环节;(5)考核环节。实施研究型教学后,笔者在为去国外大学继续深造和保送到国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上研究生的同学们写推荐信时,有了非常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同学们在科研训练环节的表现是推荐信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最精彩的内容,这些推荐信得到了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认可。笔者通过推荐信的方式成功推荐了大约10%的学生分别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休斯顿大学、麻省大学、英国杜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这些学生是优秀的学生。但是,到底研究型教学中学生的受益面有多大?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受益吗?这一问题也经常萦绕在笔者的脑海中,是我们非常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笔者四年来开展的研究型教学中学生投入的精力和受益状况。这些结果对了解研究型教学的教学效果,继续推进研究型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具有参考价值。笔者也希望通过本文和同行专家们探讨,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共同推动本科研究型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研究型教学效果的分析方法
本文实施的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薄膜材料与器件”是物理系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45学时,每次授课的学生人数大约为60人,四年来参与研究型教学授课的学生数为232人。本文以这232名学生作为研究型教学效果的分析对象。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精神。其包含了上述五个授课环节。其中的科研训练环节是研究型教学的核心环节,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此外,科研训练环节主要在课堂学习之外的时间完成,学生所用的时间是非常多的,远远超过45个学时,甚至不能用简单的学时概念来度量。这一环节在学生投入的精力和研究型教学效果的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科研训练环节不像其他四个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环节那样,它恰恰是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状态的最困难的一个环节。如何评价科研训练环节学生投入的精力以及整个研究型教学中学生的受益状况,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通常,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的精力投入状况和研究型教学的教学效果。但是,笔者考虑到问卷调查方式或许存在一些被调查学生的主观意向,不一定能够客观地反映真实的状况。因此,本文对于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的精力投入状况和研究型教学的教学效果的分析没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而是通过课程考核成绩的分析,判断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精力的投入情况以及研究型教学中学生的受益状况。这种分析方式的采用也是依据人们常说的一句老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应该大量人类实践总结出的一个公理。考核环节是研究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检验学生的课程学习是否达到了课程的要求,也是检验课程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研究型教学课程的考核成绩包括三个部分:期末笔试成绩、学术论文成绩和学术讨论成绩。期末笔试成绩为60或70分、学术论文成绩和学术讨论成绩之和为40或30分,课程最终考核总成绩为100分。期末笔试主要以考核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主。这种考核成绩体现了注重过程考核,改变了一考定成绩的状况。由于期末笔试成绩主要反映了学生上课听讲以及掌握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情况,而学术论文成绩和学术讨论成绩主要反映了学生科研训练环节所表现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反映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术论文成绩和学术讨论成绩反映了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精力的投入,并可以作为研究型教学中学生受益状况评判的重要指标。本文把学术论文成绩和学术讨论成绩之和折合成100分制,成绩大于等于90分的学生,被认为积极投入精力参与研究型教学并受益好;成绩大于等于80分小于90分的学生,被认为一般性地投入精力参与研究型教学并受益;成绩小于80分的学生,被认为没有投入精力参与研究型教学且没有受益。通过上述评判,最终获得在研究型教学中学生投入精力和受益状况(教学效果)的结果。
二、研究型教学的效果
表1给出了根据232名学生的情况分析的研究型教学效果的结果,其中成绩是按100分制折合的学术论文成绩和学术讨论成绩之和。
从表1可以看出,有56%的学生的学术论文成绩和学术讨论成绩之和大于等于90分,他们在研究型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精力,并且受益好。在这些学生当中,有的学生还把“薄膜材料与器件”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结合起来,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写成课程要求的学术论文并在课程的学术讨论环节进行了报告。进一步,学生的科研成果也发表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上(Structural,Electric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Fe network films grown on nanochannel Al2O3 substrates by direct current magnetron sputtering with the oblique target,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58 (2012)3237–3243)以及一些中文学术期刊上(热处理及厚度对Co90Fe10薄膜磁电阻的影响,实验室科学,2012;利用红外光谱测量氮化镓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物理实验,2013)。此外,有38%的学生的学术论文成绩和学术讨论成绩之和大于等于80分且小于90分,他们在研究型教学中一般性地投入了精力,并且也有受益。因此,从整体看,有94%的学生在研究型教学中受益,通过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学生的科研素养,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从研究型教学的学习效果分析中,也还是看到有6%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投入精力,因此也没有受益。进一步考察这6%的学生,发现这些学生基本上是聚在一起成为一个研究小组,他们科学研究的内容、学术论文的写作以及学术报告和回答学术问题都非常差。他们的科学研究内容仅仅是从网上下载一些学术知识,自己没有对这些学术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这种做法完全丧失了科研训练环节的作用。由这些不努力、不投入精力的学生们组成的研究团队,在相互负面效应的感染下,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开展积极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今后,如何解决这6%没有学习效果的学生的问题,将成为重要的教学研究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受益,这是我们的责任。
在研究型教学中,有56%的学生积极投入精力、受益好,38%的学生一般性地投入精力并受益,6%的学生精力投入不足且没有受益。研究型教学不仅使得少数优秀的学生获得受益,而且也使得94%的学生通过研究型教学提升了科研素养、培养了科学精神,提高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应该积极提倡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宇,刘伟忠.研究性教学的深层次实施路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37.
关键词:
手工陶艺;学前美术
手工陶艺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是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之一。现在教育领域逐渐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有些小学甚至直接设立了书法课程。在学前教育课程中也有意识的开始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继承观念,在美术课上开展手工陶艺等课程就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本文主要探究了对学前教育开展手工陶艺的作用及开展这项教学的措施。
一、手工陶艺对幼儿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学前教育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年龄较低的幼儿,其年龄基本都在五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孩子并没有很好的自制力与理解力,对于学习基本靠兴趣爱好进行。导致学前美术教育必须在教授过程中让幼儿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手工陶艺引进课堂就是为了让幼儿在自主创造中增加学习兴趣,在玩乐中学习基础知识。幼儿对于在手工陶艺的制作课程中自己制作的成品关注度较高,老师可以通过正确引导加强幼儿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从而对灵活掌握知识。如幼儿在制作了较多的小型陶艺以后,学前教育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制作的陶艺进行记录。让幼儿自己计算制作的陶艺个数,从而融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让幼儿为自己的陶艺进行命名,加强思维逻辑能力和语文知识的掌握。通过赋予幼儿一种使命感的方式,让其处于对自己陶艺知识的管理地位,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融入其他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幼儿的创造力
陶艺的可塑能力十分强大,幼儿可以通过想象力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陶艺作品,幼儿在适应了创造的思维以后就会保持这种创造的能力。创造力是一种只有通过从小就积极开发才能在长大后灵活运用的能力。由于传统式教学方式造成我国公民普遍存在想象力差的情况,导致在现在学前教育中十分重视幼儿的创造思维培养。手工陶艺在制作过程是对泥土进行想象后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增强幼儿的创造想象能力。像有些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制造出会飞的乌龟、产糖果的大树、巫婆式的妈妈等种种不可思议的作品,都体现了幼儿强大的创造能力。老师还可以通过对幼儿在陶艺美术课上的引导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造力。如在学生制作出会飞的乌龟后,学前教育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关于会飞的乌龟的故事想象,进一步扩展幼儿的创造力。
(三)加强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陶艺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学生们通过学习加强了对它的了解,继承了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就逐渐接触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前教育的老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一些陶艺制品,然后通过对相关小故事的了解,让学生对陶艺产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了解陶艺,在无意间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如何在学前美术教学中开展手工陶艺学习
(一)教师进行样例示范,并对学生进行及时帮助引导
幼儿没有较好的自制力,如果老师不加以示范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发生学生在美术课上径自玩耍的情况。所以将手工陶艺引入学前美术课堂后,老师必须进行样例示范和任务布置。让幼儿在制作陶艺时有一定的目标,即便是完成一个作品的小目标也可以。幼儿的手指不够灵活、对陶艺制作标准没有了解,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极有可能导致作品失败。这容易让幼儿因不断失败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避免作品失败。但在指导时只能给予适当帮助,不能全程教导。
(二)提供一些比较有童趣的陶艺作品,加强幼儿兴趣
在美术课程中进行陶艺教授必须要先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可以通过在课堂中提供一些比较有童趣的陶艺作品的方式解决。在美术教师布置一些兔子、超人、熊大等幼儿比较关注的事物的相关陶艺作品,然后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从而进行手工陶艺在学前教育美术课的落实。
(三)对幼儿实行鼓励措施
孩子的感知是敏感的,一句不经意间的鼓励就可能让孩子不断在某一领域进行探索。在陶艺的制作过程中也应该对孩子实行鼓励为主的方法,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开发。在陶艺制作时幼儿如果成功应及时夸奖其作品,让其产生劳动后的自豪感;如果制作失败则要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并夸奖在失败作品中其优秀之处,防止幼儿因失败对陶艺产生抵触。
三、结语
手工陶艺的开展有利于幼儿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学前教育中引进陶艺课程,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希望可以通过在学前教育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张伯娥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他从两个维度对学习作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生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又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有意义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系统。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在理解学习材料的性质和内在规律、认清与其他知识关系的基础上,用新知识对原有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主要思想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反对那种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活动,深刻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教育的特殊意义。二是在奥苏贝尔看来,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教学就是通过教师或教科书将已有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这肯定了教育的主体性,同时又有利于体现教育公平。三是有意义接受学习过程主要是新旧知识的冲突与同化,最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继而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
奥苏贝尔认为,教师应把严密组织好的、有顺序的、或多或少带有结论性的材料提供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接受最有用的材料[2]。从本质上说,有意义接受学习还是一种以教师权威主导作用和学生弱势主体地位结合的模式,仍然没有脱离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育模式的窠臼,在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它仍然是传授科学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手段,这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与其本身的有效性相结合的必然结果。然而,对于长远的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培养健康人才来说,还需要借鉴其他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优势,以不断适应新教学实践的发展。
二、有意义接受理论视角下的非指导性教学及其实践途径
1.非指导性教学的内涵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家卡尔·罗杰斯在自己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将心理治疗的思想应用到教育领域,开创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念与模式。对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要正确理解其内涵,“非指导性教学”中的“非指导”(nondirective)是相对于“指导”(directive)而言的,directive是指教学中带有的“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的特点,而nondirective是强调教学中带有的“间接性、非命令性、不明示性”等特点。因此,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并不是去指导化,并不是主张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特指其他形式,其他方面的指导,并通过这种指导使学生更加为自己负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持久有效地学习。教师在非指导性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以及所学东西的真正意义,并建立和维持一个真诚、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发现和创造的潜力。因此,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作为心理治疗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其本质上与心理咨询相似,是一个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和真诚、信任和理解的人际关系,进而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学生以自我评价的方式实现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实现的过程。
2.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背景下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
(1)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
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精髓是给学生安全感。这是针对有意义接受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经常采取非正常甚至暴力手段强迫学生学习等弊端提出的。人本主义的创建者罗杰斯认为教学中必须坚决排除阻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各种绊脚石,而他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构建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氛围时,确有其独到之处:一是真诚,是指教师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学生的关系之中,使得学生以真实的自我和教师交流,敢于坦露自己的喜好和意见,构建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如同心理咨询师一样坚持中立的价值观,对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无条件地接受,对学生的困难进行积极关怀。三是移情,即教师要学会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些主张无疑引起了众多学生的共鸣。
(2)明确教师的教学任务
无论是有意义接受理论还是传统的教学理论,重点都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管理过程中也是极力主张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却反对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灌输性和机械性的“填鸭式”教育,认为这种忽视学生的水平差异、兴趣需要的教学模式只能把学生变成“接受的容器”和“知识袋”。在罗杰斯看来,“人类天生具有学习的潜能,在任何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2]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等都不是由教师决定的,而是由学生的意向、经验、需要兴趣决定的,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坚持树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意识,并通过非指导性应答促使学生走向“自我指导”,最终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未知的潜力。
(3)开展有效的自我评价
罗杰斯在《自由与学习》一书中提到的有关自我评价的原则:“当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最重要、而别人的评价是次要的时候,独立性、创造性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就容易培养和发展”。[3]因此,罗杰斯主张学生要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为自己量身制定学习目标,而对目标是否完成以及完成得好坏也只有自己才能作出最恰当的评价。一旦自我评价机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便会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激发学生更加积极、有效、持久地学习。这种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重在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的教学模式,相对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过分依赖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做法具有进步意义。
3.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视域下非指导性教学的困境
(1)指导思想的主观化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是以存在主义的思想为指导,存在主义片面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非指导性教学同样认为人的感知觉、创造力、自我意识等一切潜能都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进而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自我选择、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意识最终还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这种否定科学决定论原则,忽视现实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主要依赖于自我思想的“自我实现”,不可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和完善的人格,其主观主义色彩是十分明显和强烈的,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
(2)环境意义的夸大化
真诚、理解、信任是和谐师生关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更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加速器。他曾在《学习的自由》(Freedom to Learn)一书中指出,“我们知道促进这种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在于他采用的程序教学,不在于他的讲授和演示,不在于图书的丰富,虽然其中某一方面可能在某一时刻可以被用来作为教学的资源,但是它们不是促进教学的关键所在。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的某些态度品质。”[4]由此可见,非指导性教学显然片面夸大了教师态度、师生关系以及教学环境对于学生接受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影响,轻视了教师本身的授课技巧、知识结构、教学水平等能力素质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这种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完全理性自觉的基础之上的,不仅不会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反而可能会降低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3)学习知识的碎片化
罗杰斯曾认为,教育“能够教给另一个人的,相对地总是无用的。”因此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兴趣和情感,但学习内容和方向由学生自己选择,教师只是一个环境的缔造者和学习的推动者。如果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去自我选择、自我设计,绝大部分学生学到的知识将会是片面的、碎片化的,而对于枯燥的、深奥但重要的知识也可能会无人问津。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牢固掌握知识并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锻炼更是以有计划、有逻辑的长期接受学习为基础,并无重要不重要、有用无用之分,对于自制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学生仅仅按照自己的兴趣情感来学习无疑会打破这种模式,同时又没有建立有效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新模式,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4)教学目标的片面化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核心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片面重视学生内在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的潜能,忽视了纪律的约束和教师的督促作用,尤其是对学生自我评价的推崇,这种完全为学生着想的态度和环境易导致学生滋生个人中心主义和泛自由主义的思想行为。除此之外,过分强调教学过程之中“接受”和“治疗”的意义,存在用心理辅导的模式替代接受教育模式的倾向,这就忽视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似乎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全的人格,忽视了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教学应该是一个健全人格、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全面发展过程,而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也是既具有健全人格又有知识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4.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非指导性教学的实现途径
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教学思想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论或者实践的不足。想要实现教学的不断完善,需要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借鉴吸收非指导性教学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提高。
(1)促使教师角色向传授者和服务者相结合转变
在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下,现代教育制度赋予了教师权威主导地位,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5]。可见,由于教育的特殊意义,在未来的教育实践当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仍然会长时间继续保持。因此,教育的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需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向传授者和服务者结合的角色转变。变革传统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递知识的辐散式教学模式,建立起以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学习为中心,注重教师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样即充分发挥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教师在知识结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上对学生的指引作用,保证了教学的方向和意义,同时又利于吸收借鉴非指导性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真诚、理解、融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2)实现学生学习观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正确认识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学生善于发现学习乐趣、领悟学习技巧、创新学习方法。学生学习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学习目标的设定需要与学生兴趣、自身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其次,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创立设定问题情境,通过分层设计探索性问题,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未知,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在心理上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自己潜能开发的强烈的自信心。最后,要借鉴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深入开展自我评价。自我评价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设立合理、有效、可行的评价标准,万不可放任自流。通过鼓励学生客观地观察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辩证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反省,然后参照教师的评价结论和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判,并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发展状况作出判断和调整。
(3)“先行组织者”策略与非指导性教学的结合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策略是教师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激发和引导,是能促进有意义接受学习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学生要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最有效的基本途径并不是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需要,去主动探索新的知识系统。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关键是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目的是让学生在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构建和人格的完善。如果说非指导性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动性,那么对于“先行组织者”策略的使用则可以为非指导性教学续上最后的动力,即在教师的启发、指引下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无限潜力,并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力。非指导性教学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先行组织者”策略则是通过教师的指引帮助学生爬上巨人肩膀的阶梯。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模式,如果把重点放在教师或者学生任何一方都无法达到最理想结果,必须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使二者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背景下,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观念对于我们反思现行教育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等都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所应该去培养的。不过想要教育事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不断努力去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 苗英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2] 刘衍玲,吴明霞.接受学习与课堂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