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09:48: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心理健康知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累积性。虽然,在幼儿阶段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较其他年龄为少,但冰冻三尺非一 日之寒,一个人心理上的失调或异常并不是无缘无故突然产生的,其根源大多在儿童的早期阶段。幼儿的心理 健康问题与其他年龄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因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较轻微,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儿阶段就应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维护和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为一个人心理的终生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在我国幼儿中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1)小儿多动症;(2)社会行为问题。包括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嫉妒、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行为、偷窃等;(3)性格和情绪问题。包括任性、自私、固执、 娇气、胆怯、退缩、易哭泣、懒惰、自卑、过分敏 感、过度幻想等;(4 )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强迫行为、神经紧张等; (5)不良习惯。包括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皱额、挖鼻孔、耸肩、咬衣服、玩弄生殖器等;(6)学习上 的问题。 包括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等。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属发育障碍和行为障碍,真正属于心理疾病(如神经症 、精神发育不全、精神病和人格障碍等)范围的只占极少数。大多数的心理健康问题属于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在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中,随着儿童的发育成长,往往会逐渐消失。这一点与中学生、大学生 ,尤其是成人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是有本质区别的。
综观已有的研究文献便可发现:我国目前所开展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及实践多为医学模式。尽管在理 论上也强调预防和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将重点放在幼儿心理障碍及行为问题的治疗与矫正上,主要对象是有心理障碍及行为问题的幼儿,参与者也多为儿童医务工作者。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应仅限于此。因为,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鉴于前文所述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笔者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是预防和发展,对象应该为全体幼儿。关于这一点应与中小学,尤其是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区别。
预防是指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有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的幼儿。这一工作主要应由儿童心理卫生专业人员承 担,未经过专门训练的幼儿教师只能起到协助配合的作用。为此,要为幼儿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幼儿的心理 行为、发育史以及家庭环境等进行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儿童,及时请专家诊治。发展是指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防患于未然。这是幼儿教师大有可为的领域。
在论及幼儿心理健康的文章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主张,即要求幼儿教师都成为心理卫生工作者,如果仅仅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未尝不可,但如果真的要求幼儿教师立即成为名副其实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却是不切实 际的。笔者认为,幼儿教师要发挥其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最重要也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为幼儿 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儿童。笔者接触过 许多幼儿教师,经常听他们谈起工作劳累,心情烦躁。确实,幼儿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 拉撒睡事事操心,弹唱跳画说样样要教,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尤其我国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轨的时期,社会的急剧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道德价值观念的矛盾与模糊,行为模式的多元化等等,无 疑也会给幼儿教师的精神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使他们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种种不适应。国外早有研究指出,教 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的自我心理保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教师性情古怪,脾气暴躁,情绪多变,偏执偏激,态度倨 傲,动辄训斥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有些幼儿拒上幼儿园常常是因为惧 怕或不喜欢班上的教师。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健康人格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为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来。对于幼儿教师而言 ,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因为这关系下一代的健 康成长。
第二、注意教师言行对幼儿人格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成为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往往许多幼儿教师没有意识到,他们总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在幼儿园里采取斥责、惩罚、讥讽、冷漠的方法处理幼 儿问题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其实,幼儿对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遭斥责、惩罚、讥讽的经历对幼儿 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讥讽、惩罚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幼儿的社会性退缩有的也是由于教师的不当言行造成的。
一、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是对积极心理学的丰富和延伸。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很重要的心理学研究力量。目前该学科相对比较年轻,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理论框架。对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如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工作投入的实证研究对于该学科走向成熟和完善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实践意义
探寻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社会支持及其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不但为幼儿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科学根据,也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组织者提供管理依据和建议,以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 研究假设
1.假设
根据研究总体构想,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1: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社会支持及其工作投入的各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可能存在差异。
假设2: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社会支持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假设3: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查阅法等
3.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幼师专业学生及部分幼儿园老师为研究对象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在其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具体分析如下:
(1)从婚姻角度来看: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已婚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高于未婚的幼儿教师。这与高晓敏(2011)、贾普君(2011)、王艳芝和李素英(2006)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2)从年龄角度来看: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教师的心智发展日益成熟,社交往能力也逐步提高,幼儿教师各个方面的经验都较欠缺,园所领导及管理层人员对其不太重视,此时也难以建立较为成熟的社会关系网,因此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感普遍较低。
(3)从学历角度来看: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在社会支持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这与赵丽君(2007)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该研究结果表明本科的幼儿教师其社会支持水平显著高于学历为中专、大专的幼儿教师。
(4)从教龄的角度来看:幼儿教师的客观支持这一维度上差异显著。而在总体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差异不显著。这与曹亚萍(2008)年对上海市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她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两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5)从职称的角度来看:不同职称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的差异不显著。结果都表明不同职称幼儿教师的总体社会支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本研究采取问卷测量和访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可知社会支持对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和工作投入都有显著影响,心理健康对社会支持的正向预测力也较大(可解释的变异为39%),而且社会支持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对工作投入产生间接效应。鉴于此,我们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以及幼儿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为幼儿教师自身及幼儿园管理者提供以下对策和建议。
(1)人职匹配才是上策
根据Maslach等人提出的工作――个人匹配理论,个体特征与职位要求相一致时,个体的工作投入程度会比较高,反之,则会减低工作投入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点和优势,而不同职位也有不同的任职要求,幼儿教师要对自身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可观的认识,在应聘具体职位时,要结合自身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而幼儿园管理者在进行幼儿教师选拔和分配时,也应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教师的个体特征,分配与之相适合的职位。
(2)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本研究已经证实幼儿教师的社会支持对其工作投入产生一定影响,可见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投入。那么对于幼儿教师自身而言,要在维持现有社会网络的基础上,主动开拓和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比如幼儿的家长等等,当然,对于幼儿园管理者来说,作为幼儿教师社会支持的来源之一,在给予幼儿教师更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上,需经常主动与幼儿教师沟通,了解他们在工作中欠缺的工作资源,制定出相应的支持策略,及时提供给他们工作上所需的各种资源,如资金、设备和培训等。
五、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后续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加以完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资源、精力以及时间的限制,本研究只选取了部分地区的幼儿教师教师为考察对象,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抽样,其中有效的测试对象数目也较少,因此,样本的代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其它地区的幼儿教师和其它教师群体(特殊教育教师)或其他职业(医生、护士、警察)中去,还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去考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25-02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喜欢和老师“搞潜伏”、常常让我束手无策。当班主任老师的每一天里,我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学生出什么意外,加上电视新闻、网络媒体也经常报道学生的一些心理安全事故,家长们都把责任推给学校,安全教育就困扰着学校,也给班主任老师增加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基于种种迹象,怎样打开学生心里的结、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营造师生亲切沟通、和谐相处、促进学生快乐成长的氛围就成为了班主任老师们探究的重要问题。
1 找优方法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逐渐摸索出了运用找优法给学生找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方法:
2.1自我接纳法
自我接纳法就是学生的自我陶醉,建立自信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真的剖析自我、了解自我、挖掘自我、给自己找优点,发现自己内在的美,并学会用这些美来激励自己、美化自己,在他人面前处处体现优越感,使自己内心坦荡、生活坦然,全方位得到自己的赏识。学生小琴是我所带学生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因为她是流动儿童,父母有烧窑手艺,这半年在这个窑厂,那半年可能就搬走了,她是秋天的时候到我班的,经过十来天的接触,我发现这孩子还是特别爱学习的,只是每天都独来独往,很少说话,默默地来,默默地走,显得和她的年龄很不相称。于是我经常找她聊天,聊聊她曾经去过哪些学校读书,老师们对她好吗,她这才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以后一有空我就找她说话。别的学生认为我对她格外好,也纷纷找她玩。我看到她越来越开朗,对学习也非常认真,对班级事物也越来越热心。不久就和班集体融为一体。现在我每每再和她聊天,发现她语气里全是自信,那种我行我能的自我陶醉感,自我满足感。
2.2强加优点法
就是在学生没有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时,我们把优点强加给他,并在公共场合大力宣传,使其找到一种满足感,用我们地方方言叫“赶鸭子上架”。学生“不优”也只有“学优”了。这一点吻合了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2.3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指在无对抗情绪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暗示的关键是“示”,即对学生的发展目标给予方向性的引导和启迪,促其领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当然,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需要掌握心理暗示的技巧。
2.3.1心理暗示的语言要含蓄性
暗示性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含蓄、幽默,用好的语言暗示,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对学生要有深刻的了解,否则暗示就没有针对性。二是要掌握语言暗示的技巧,用于暗示的语言,应当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或含蓄幽默、或一语双关、或“顾左右而言他”
2.3.2心理暗示的环境要有熏陶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接受能力强,容易吸收新知识,可塑性强,容易按照各种模式进行塑造。
如果能让学生在优美的物化环境的陶冶下和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的感化下生活,久而久之,必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2 找优法的原则
找优不是无休止的找,要有原则,找优有下列原则:
2.1目标性原则
当学生有问题时,我们找优,就要有目的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言行,并能及时的改正。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先生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先生没有批评他,却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了糖果。
接着,陶行知先生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王友,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迷惑不解地接过了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听到这里,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校长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给王友:“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待王友接过糖,陶行知校长说:“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完了吧。”
2.2可塑性原则
不管是自己找优或是他人找优,我们用到的必须是有发展潜力的优点,才能带动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从而遏制不良习性的产生。
3 找优法的作用
(1)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优越感、会理解他人,让学生拥有一个宽容、博爱的胸怀。(2)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帮助学生走出忧郁的阴影。(3)让学生在激励中快乐成长,克服嫉妒心理,抑制学生的攀比心理,克服交往障碍,学会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成长。(4)培养学生乐观、豁达、耐心、富有同情心的思想情操。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确,作为班主任,要真正了解学生、真正有效地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就一定要懂心理学。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有效利用陶行知儿童教育找优法思想,这样才能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真正能手。
参考文献: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提高教育的质量、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关键在于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因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事关自身。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目前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综观已有研究,研究者们主要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作了一些研究。而对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的较少。因此,本研究试图从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两个方面来考察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旨在通过研究为缓解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符合幼儿教师心理需要的心理支持系统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先分类再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从四川(61人)、山西(88人)、广东(37人)、辽宁(59人)、安徽(57人)5个省选取部分幼儿园教师作为被试,最后的有效被试为302名,全部为女性。
1.2 研究工具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由Derogatis,L.R1975年编制,1984年王征宇等人修订,共90个条目,每题用5点评分,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评为0、1,2,3,4;分数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症状越明显。
1.2.2 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由肖计划和许秀峰(1996)设计,全部问卷共62个条目,采用“是”或“否”选择,选择“是”得1分,“否”得0分,每项得分表示该项应对方式的情况。有解决问题、自贲、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维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o。70,6个维度的信度指标分别为0.72、0.62、0.69、0.72、0.67、0.72,构成各因子条目的因素负荷在O。35以上,说明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 社会支持问卷该问卷由肖水源(1991)编制。共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这3个维度,采用多项选择方法。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各条目的内部一致性在0.89~0.94之间,说明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其效度也较好。
1.3 数据处理 运用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与国内女性常模相比,本研究的302名幼儿教师SCL-90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常模,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常模式,人际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因子与常模则没有显著差异(见表1)。参照评分等级,以因子分≥3为明显症状检出标准,至少存在一项以上明显阳性症状因子的教师有34名,占11.26%,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偏执、抑郁、强迫、敌对症状等方面。
2.2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2.2.1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健康总分与应对方式除与求助相关不显著、与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外,与应付方式总分及其余应付因子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心理健康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见表2)。
相关分析表明心理健康程度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解决问题、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有密切联系,为进一步考察它们之间内在联系。本研究以心理健康总分作为结果变量。以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各因子为预测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
2.2.2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责、幻想、合理化、主观支持、客观支持这5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并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说明这5个因子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结果见表3。
3 讨论
【中图分类号】G543.8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08-01
本文首先从两则案例谈起,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赏识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促使幼儿走向成功。其次,对赏识教育进行概述,包括赏识教育的内涵及原则。再次,来论述赏识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价值。最后,提出赏识教育的应用策略,主要从家庭和幼儿园两方面来谈。
一、赏识教育的概述
1、赏识教育的内涵。赏识之“赏”含欣赏、赞美、肯定、认可之意,赏识之“识”是指认识、了解和理解的意思。在诸多界定中,笔者认为以下观点颇为科学:赏识教育就是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抓住被教育者所要发展方向上表现出来的优点、进步给予客观公正的肯定和赏识,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被教育者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简而言之,赏识教育就是发现受教育者身上的优点并欣赏其优点的教育。
二、赏识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价值
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希望有赏识他的老师、家长和伙伴,更希望听到别人说:“你真棒。”因此,教师、家长、同伴的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就能使幼儿找到自我、找回自信,促进其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赏识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和怯懦的心理。幼儿往往很在乎成人对她的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取决于成人对其的评价,成人对其评价高,幼儿的自我评价也就高;相反,成人对其评价低,幼儿的自我评价也就低。而赏识教育恰恰是给孩子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通过赏识教育,幼儿对自己的评价也就高,这样,幼儿就表现更为自信、坦率,处于一个积极地心理状态,从而克服自卑、怯懦等不良心理。
2、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促进潜能的开发。我们知道,从幼童到长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赞赏,幼儿尤其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关注,特别是家长、老师对其的赞赏。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而促进孩子潜能的开发。
3、赏识教育,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攻击,还可以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幼儿的攻击也称儿童的侵犯,是指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3-6岁是攻击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儿童攻击常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等。幼儿攻击不仅对个体的健康发展不利,而且阻碍其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也影响教师教育工作的正常实施。如果攻击升级,并延续到青少年时期,就容易产生攻击性人格障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
4、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赏识教育具有愉悦性,它能使人快乐,并产生积极良好的情感,教师温柔的抚摸,简单的拥抱、点头、竖起大拇指,可以使幼儿保持一天或几天的良好情绪,有时还可以使幼儿在某一方面有个新的开端。如果教师经常采取斥责、惩罚、讥讽的态度对待幼儿,就会形成幼儿的抵触情绪,造成精神创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爱心献给幼儿,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和谐、欢乐的情绪气氛,让幼儿在“你真能干!”“你的故事讲得好极了!”……的赞美声中,积极地接受赏识教育,从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5、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是人的重要心理品质,有关专家认为,意志坚定远比天资聪明更重要。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孩子失败,坚信孩子“你能行”的教育,教师对幼儿的失败所给予的坚信和支持表现在行动中,笑容里,语言上,幼儿被感染着,汲取着这种心理养分,轻松舒展地成长,并通过教师肯定、鼓励和赞扬的行为来享受着失败,从而提高自身的抗挫能力,正是这种允许失败,不怕失败,培养了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幼儿最终走向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赏识教育的应用策略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园和家庭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幼儿赏识教育的责任,不断地给幼儿以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其健康成长。据此,提出以下策略:
1、幼儿家庭中赏识教育的应用。
(1)父母信任孩子,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2)父母尊重孩子,增强其自信心。
(3)支持和鼓励孩子,引导其不断地追求成功。
(4)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两种奖励要同时结合使用。
殊不知简单的拥抱、点头、竖起大拇指,或是耐心听孩子的倾诉,和孩子好好沟通,这对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2、幼儿园中赏识教育的应用。
(1)创设条件,体验成功。
(2)鼓励实践,增强自信。
(3)正确评价,心灵共鸣。
(4)赏识教育要与批评教育相结合。
可见,对孩子既要赏识,更要批评,赏识和批评都要讲究艺术。正确的赏识如春风拂面令人信心百倍,提醒般的批评似和风细雨涤荡心灵,叫人诚心接受。赏识要有度,批评要有方,批评也可成为一种赏识。在批评学生时要含有肯定和鼓励的意思,让他感到你批评他正是因为对他满怀信心,对他有更高的希望。
1.重视体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中,充分利用自然因素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培养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如编排幼儿早操、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身体姿势及体操练习、器械活动、感统训练,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让他们提高自信,获得积极情绪的体验,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2.行为习惯教育形式多样。第一,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和安全知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开辟种植园地,指导幼儿按季节种植瓜果蔬菜,饲养鱼、虾等活动,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环保意识。第三,选择与幼儿生长发育中相关的健康知识作为教育内容。例如,在《我的身体》系列活动中在小班“认识五官”,学习保护五官的基本知识;中班开展“好玩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大班“我们的皮肤”“食物的旅行”等比较抽象的健康知识内容。第四,在教学中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例如,“预防龋齿”,教师可借助故事、歌曲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教幼儿学习怎样刷牙,相互讨论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的主要方法。在活动中通过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调动相应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3.安全教育扎实有效。第一,教会幼儿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及电器设备,尤其是带有危险性的物品,如剪刀。第二,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的训练。第三,认识部分安全标识并学会使用,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第四通过消防演习,防震、疏散等演练,开展防火、交通安全、危险自救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的自我保护意识。4.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薄弱。现代社会现象复杂多样,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的幼儿由于家庭或是托幼机构等的教育缺陷,特别是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的比例增加,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导致不少幼儿表现出行为偏异、情绪障碍及人格等方面的缺陷,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异常现象,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比较薄弱。
(二)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及方法
1.正确选择教育教学手段。在健康教育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手段与学习内容、学习经验的关系,结合健康教育的特点,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启发幼儿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哪些地方及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对一些生活技能和健康行为,可利用观摩情景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形式,让幼儿讨论、开展自我学习。如在幼儿学习穿脱衣服、叠被子等生活技能时,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练习,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2.注重多种教育形式有机结合。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除了实施有目的的集中教育,还注重其他活动中进行多种形式的渗透教育。如“洗手”“进餐”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如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在跳绳、滑梯时教幼儿在运动中保护自己。
二、思考和建议
(一)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1.明确“健康”的内涵,健康应由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诸方面组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只是“健康”的一部分,或者仅仅是“健康”的一种生物表现。“心理健康”是构成“健康”的另一部分,甚至是更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以“身体健康”中的大脑健康为前提,常常决定着或制约着“身体健康”的其它身体部分的健康。2.明确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身体锻炼、卫生和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到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健康知识的传授,要让幼儿知道为什么,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其次,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幼儿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再次,健康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二)将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
1.将健康教育结合到环境创设中。首先,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及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其次,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健康成长。最后,通过幼儿园墙饰布置向幼儿宣传健康知识,利用教育专栏向家长宣传预防幼儿传染病的基本常识等,让环境的教育功能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2.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根据健康教育的不同内容及其特点,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随机进行教育。例如,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发展自我保健的能力等,一定要结合幼儿一日生活进行随机教育,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督促、指导,以形成习惯。3.将健康教育活动有机渗透到各领域的教学中。例如,语言活动《我不怕冷》中教育幼儿不怕寒冷,坚持锻炼的勇敢精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了解必要的安全知识;在体育活动中锻炼体质,培养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1.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许多转折点,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挫折和矛盾,他们的心理特别脆弱,容易受外界影响。但幼儿园现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大都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轻视与忽视。因此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加强心理保健和心理保育,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2.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活动,除了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促进整体发展,还要考虑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对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幼儿给予关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053-01
幼儿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情境。因此,有许多教职员工在工作上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进而不再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这就对如何做好幼儿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据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而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幸福、单位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100%女同志的托幼园所教职工队伍而言,当教职员工在工作学习压力过分沉重、恋爱婚姻受挫、人际关系不睦时,往往会产生烦躁、焦虑、悲伤等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轻则影响身心健康,重则产生心理障碍而影响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内在的心理原因,也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运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员工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地面对和舒解压力,帮助员工克服片面、错误的认识,调整各种社会因素,解决实际困难,使部分心理问题得到缓和和解决。由此可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可以有效做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为什么幼儿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相入手;(1)因为托幼园所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和工作对象比较熟悉,特别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优良传统;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而且本身就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对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与员工容易沟通交流。因此将掌握的许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有助于弄清教职工真正的心理问题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2)利用已建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实施提前干预。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消除个体心理困惑,保持健康心态。工作中利用已建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个体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个别心理动荡不安或出现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人员,提前介入,因势利导、因人施教,用问题人员心理上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稳定情绪,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态。
二、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做好幼儿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工作;(1)通过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普及营造员工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理念,倡导员工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举办“阳光幼教、阳光心态”女性心理健康知识系列讲座,发放《影响你一生的心理健康全书》等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博客、QQ群、网页等媒介设置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进行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广大教职工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2)倡导以人为本,保持心与心的沟通。要做到始终把员工的冷暖放在第一位,把员工的情绪当作第一信号,坚持“情是人第一需要”的原则,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体谅人、帮助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变“说教”为“咨询”、“居高临下”为“平等”、“思想转变”为“内心沟通”,从科学的角度做人的工作。与职工保持心与心的沟通,倾听职工心声,及时了解职工心理动态,重视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遇到的种种实际困难和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体现了人性和人情,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3)丰富业余生活,做到防疏结合。通过为园所配备呼拉圈、羽毛球、象棋等活动用品,分赛区开展小型多样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扩大参与面,寓教于乐,寓乐于教,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及生活压力。创新开展生日祝福活动,营造亲情家园氛围,进一步融洽关系,促进和谐。(4)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就是在心理方面给咨询者以帮助、教育和指导,它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和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在耐心倾听的基础上,咨询人员应当向咨询对象授予一些对付挫折的方法及改善人际关系的技巧,帮助咨询对象培养一些适合自己兴趣的娱乐活动等。对一些心理问题,咨询人员可以和咨询对象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专业知识,帮助咨询对象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教会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理和看待这些问题。通过心理咨询活动,促进了人际沟通,解决了部分职工的特殊困扰,达到适应工作、生活及社会环境的目的。(5)教育引导和利益促导齐抓并举,在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同时,注意抓好教育引导和利益促导。一方面重视教育引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紧扣时代主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力。适时确定思想教育主题,增强教育针对性;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实施利益促导,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增强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幼儿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要面临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情境。因此,有许多教职员工在工作上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低效或无效,进而不再有探索的热情与活力,很少投入精力去提高教学质量,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这就对如何做好幼儿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据人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而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幸福、单位和谐稳定。由此可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100%女同志的托幼园所教职工队伍而言,当教职员工在工作学习压力过分沉重、恋爱婚姻受挫、人际关系不睦时,往往会产生烦躁、焦虑、悲伤等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轻则影响身心健康,重则产生心理障碍而影响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各类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内在的心理原因,也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运用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员工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正确地面对和舒解压力,帮助员工克服片面、错误的认识,调整各种社会因素,解决实际困难,使部分心理问题得到缓和和解决。由此可见:从心理健康教育人手,可以有效做好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为什么幼儿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相入手;
(1)因为托幼园所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和工作对象比较熟悉,特别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环境中,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优良传统;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而且本身就从事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对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与员工容易沟通交流。因此将掌握的许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有助于弄清教职工真正的心理问题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2)利用已建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网络,实施提前干预。实施理干预,能有效消除个体心理困惑,保持健康心态。工作中利用已建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个体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个别心理动荡不安或出现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人员,提前介入,因势利导、因人施教,用问题人员心理上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稳定情绪,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态。
二.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做好幼儿教师队伍政治思想工作;
(1)通过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普及营造员工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理念,倡导员工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举办“阳光幼教、阳光心态”女性心理健康知识系列讲座,发放(影响你一生的心理健康全书))等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的书籍;通过博客、QQ群、网页等媒介设置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进行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广大教职工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与保健知识,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
(2)倡导以人为本,保持心与心的沟通。要做到始终把员工的冷暖放在第一位,把员工的情绪当作第一信号,坚持“情是人第一需要”的原则,做到尊重人、理解人、体谅人、帮助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变“说教”为“咨询”、“居高临下”为“平等”、“思想转变”为“内心沟通”,从科学的角度做人的工作。与职工保持心与心的沟通,倾听职工心声,及时了解职工心理动态,重视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遇到的种种实际困难和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体现了人性和人情,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3)丰富业余生活,做到防疏结合。通过为园所配备呼拉圈、羽毛球、象棋等活动用品,分赛区开展小型多样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扩大参与面,寓教于乐,寓乐于教,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及生活压力。创新开展生日祝福活动,营造亲情家园氛围,进一步融洽关系,促进和谐。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是关键
把卫生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责令教务科在安排教育教学工作时,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学生的卫生健康在学校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考虑卫生健康教育,并建议把局部卫生健康教育的内容以课程的形式固定下来。教务科在校领导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际,本年度开设了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周学时两节,进行了结业考试。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学生系统地了解了心理健康的知识,防止了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
向学生普及了卫生知识
二、通过卫生知识讲座。
接受教育者达800余学生,本年度举办卫生知识讲座共八次。给学生讲授了卫生知识,流行性疾病的特征、症状、预防、治疗的有关知识;讲授了罕见性疾病的特征、症状、预防、治疗的有关知识。学生认识到疾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提高了学生的卫生健康意识。
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通过学科渗透的方法。
有些知识很难定位某一学科。教务科在布置学科教学时,卫生健康知识涉及面宽。要求任课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特点,不失时机的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电脑课中进行眼、坐姿等卫生知识教育,使学生形成了较好的用眼、打字习惯;体育课中进行运动卫生、运动保健知识教育,提高了体育课锻炼身体的效果及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水平;幼师班的幼儿生理卫生课中,进行青少年卫生知识教育;幼儿心理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由于学科渗透卫生健康知识针对性强、更直接,因而,学生很容易接受卫生健康知识,并容易形成较好的卫生习惯。
四、卫生黑板报和卫生专栏发挥料普及卫生知识的良好作用
教师的指导下,本年度利用校园内的壁板进行卫生健康宣传。由学生搜集卫生健康知识内容,学生自己设计版面,使得办板报的学生直接受到卫生健康知识的深刻教育。由于版面设计新颖,吸引不少的学生观看,达到卫生健康教育的良好作用,加之卫生健康教育专栏不时更新内容,校园内创造了卫生健康教育的浓厚氛围,卫生健康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发挥了良好的卫生健康教育作用。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心理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而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结构、家庭状况和教育方式均有关。《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现象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也对幼儿有着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复杂现象,有些是健康的、纯洁的,而有些是不良的、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方面加以激励,对其不良方面加以矫治呢?首先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幼教工作者为了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积累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 教师缺失心理知识是不可能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同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心理知识,而且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因此教师拥有一个健康心理,是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二、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 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思想、感情、行为和作风。由于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 因此,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是做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
(一)树立良好的班风、园风,以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班集体或园集体,是幼儿生活的一个主要环境。 这个环境建设得好与不好,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深远。 如果班风、园风不正,幼儿的心理就会扭曲,心理就会受到冲击。 相反,如果具有积极向上、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且富有同情心的班风、园风,幼儿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因此要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就要着力树立良好的班风、园风。
(二)教师要端正对幼儿的态度、行为
人与人互为环境,对幼儿来说教师就是其环境。要形成健康环境,教师行为态度必须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教师要热爱、要尊重、要严而有格,不能以“严师出高徒”为借口惩罚幼儿,在处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中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鼓励的心理安全氛围,对幼儿要公正、不偏爱,杜绝那些有损幼儿心理健康的言行。
(三)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社会、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三大主要环境。学校环境健康,而家庭环境不好,也是不能说幼儿心理发展有了健康环境。因此要想幼儿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
三、营造爱的气氛,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必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容易形成一种自卑感和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和关心太少。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要让幼儿接受我们的爱,就要让幼儿懂得我们的爱。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如关切地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也是爱的表示。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几天、几年,甚至一生。因此,教师平常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爱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四、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