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大全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5 11:00: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职业技能大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职业技能大全

篇(1)

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下面简称“大赛”)中职组项目比赛在江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目前它已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关注最广泛的农业职业技能赛事。为充分发挥大赛以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为准绳检验农业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成果,以转化教学资源为手段推进农业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下面将对三届大赛中职组项目进行技术点评,以帮助对各参赛学校提供训练与比赛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大赛持续健康发展。

大赛基本情况分析

1.比赛项目适度调整

中职组大赛每年比赛项目为3-4个,分别涉及园艺、农业机械、园林技术、 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2010年设种子质量检验、农机维修、艺术插花、动物外科手术4个项目。2011年艺术插花项目改为园林植物修剪;2012年取消了动物外科手术项目,园林植物修剪有恢复为艺术插花项目。比赛项目的设计与评判标准越来越接近行业需求,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2.参赛队伍逐年增加

2010年总计34个代表队参赛,2011年增加了一个新疆建设兵团,2012年又增加了一个厦门单列市。三年参赛学校数分别为68、128、128个,大赛层层选拔制度凸显,校校之间、选手之间竞争更加激烈。2010年首届大赛,部分省份准备不是很充分,或缺少相关专业选手,未报满所有比赛项目名额。2011、2012年各省份对技能大赛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专业设置也逐步完善,除农机维修外其它项目基本报满。

选手获奖情况分析

1.奖项设置与分布

参赛选手奖项等级为一、二、三等奖。以竞赛项目参赛队(或参赛选手)总数为基数,2010年一等奖占比10%,二等奖占比30%,三等奖占比40%;2011、2012年一等奖占比10%,二等奖占比20%,三等奖占比30%。

三年比赛总计产生48个一等奖,106个二等奖,155个三等奖,获奖选手总计309人(或组)。

2.一等奖地区分布

三年比赛总计产生48个一等奖,36个代表队中有16个代表队获得,其中江苏13个,上海6个,重庆5个,吉林4个,广东、宁波、青岛各3个,山东、浙江各2个,北京、四川、甘肃、广西、河南、湖北、湖南各1个。获一等奖较多的代表队,主要来自我国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西部地区获奖较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不够平衡以及不同省(市)对技能大赛重视程度的差异。江苏代表队在农业技能大赛中一枝独秀与江苏代表团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四连冠相匹配,他们从举办省赛到组织参加国赛这一系列的工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工作机制,积累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

3、选手比赛成绩分析

2010、2011年每个项目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按30%计入总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按70%计入总成绩。2012年加强了对技能操作的考核力度,每个项目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按20%计入总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按80%计入总成绩。按总成绩高低决定比赛名次。

(1)理论成绩分析。

三年中职组比赛主要设置了种子质量检测、农机维修、艺术插花、动物外科手术、园林植物修剪等5个比赛项目,考试范围分别为国家职业标准《农作物种子繁育员》(四级)、《农机修理工》(四级)、《插花员》(四级)、《动物疫病防治员》(四级)、《绿化工》(四级)规定的应知内容,采取人机对话方式进行。理论成绩平均分如表2:

三年中职项目比赛理论总平均成绩为65.8分,试卷难度总体较高。种子质量检测试卷

难易变化不大;农机维修平均分数逐年升高,试卷有简单化趋向,但幅度不大;艺术插花2010年试卷较难,2012年显得十分简单。

2012年种子质量检测、农机维修、艺术插花3个项目理论成绩分数段分布如图1:

技能大赛的理论考试,目的是考查选手的专业理论水平,反映课程理论教学成果,准确区分选手之间的差异,选出一、二、三等奖选手。因此种子质量检测、农机维修试卷体现非常合理,分数段处递增趋势,能较好地区分选手之间的差异。而艺术插花刚好相反,整个分数段处于递减趋势,呈倒金字塔分布,作为比赛的艺术插花试题应适当增加难题比例。

(2) 技能成绩分析。

技能比赛是技能大赛的核心,它已逐渐成为检验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大赛中,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都按70%以上比例计入总成绩,突出技能的核心地位。下面主要剖析目前3个项目的技能成绩。

中职项目主要设有种子质量检测、农机维修、艺术插花3个项目。种子质量检测比赛内容为150分钟内完成作物种子的净度检验、测定作物种子的千粒重、快速测定作物种子生活力。农机维修比赛内容为在60分钟内完成大中型轮式拖拉机(江苏清拖750型轮式拖拉机)电路和油路故障的诊断排除及柴油机供油提前角的检查调整,启动拖拉机。艺术插花比赛内容为根据现场抽取的主题,利用现场提供的花材和器具,在100分钟内,完成插花作品,并填写作品名牌及主题表现说明。

种子质量检测在测试选手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测试选手的心理素质,小麦种子的分取、分离、称量、取样、计数、切取、染色操作既考核选手的规范性又考核选手的熟练性。2010年选手技能平均得分仅为63.2,从分数段分布图可以看出80分以上选手人数为0,反映了教练和选手在首届大赛中缺乏经验,训练时间不足,规范性不到位,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差等。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保证一定训练时间的基础上,2011年、2012年参赛选手操作规范性、熟练性均显著提升,高水平选手明显增多。

农机维修中职项目考查选手电路技术要求:①准确排除拖拉机电路故障;②灯光及仪表信号等工作状态良好。考查选手油路技术要求:①准确排除柴油机油路故障;②准确判断出不能工作的某气缸。考查选手启动拖拉机技术要求:常温度下,发动机5秒内能顺利启动,燃烧正常。三届比赛选手得分较低,平均分均未能及格,从分数段分布图可以看出,三届技能成绩60分以下的选手占最多,尤其2011年、2012年占到60%左右,体现选手在规定的60分钟内,基本没有完成故障排除。大多数选手能够根据流程进行操作,但是操作规范性不强,技术要领掌握不够全面、到位。部分选手故障的分析能力不够强,许多故障不能正确排除。许多选手在油路故障排除中,由于对油路的工作原理不够清楚,判断故障的思路和方法不对,导致判断错误,而且耽误了时间,同时对最后一项听诊操作产生干扰,影响了比赛成绩。

艺术插花项目的两届比赛有着明显的区别。2010年内容是选手50分钟内完成反映“海纳百川”、“花艺美化生活”、“环保节能”等方面题材的创意插花,2012年选手需要在100分钟内完成两件作品,一是以窗外、望归、超越、盛夏的绿荫为命题的创意插花;二是礼仪插花庆贺花篮作品。创意插花和礼仪插花平均得分为76.3和73.4,分别占技能成绩的60%和40%,凸显选手作品创作能力较强,专业基本功比较扎实,成功地检验了各职业院校插花教学课程的教学成果。通过两届创意插花技能成绩比较,选手显然对2012年比赛中临时公布完成两件命题作品准备不很充分,时间的分配能力和心理素质受到了严峻考验。

大赛成效分析

大赛进一步强化了职业学校涉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技术运用能力,对大力培养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课程的教学改革等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他们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开展技能大赛紧密结合了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

2.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组织教师直接参与或指导学生参加大赛,对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双师型”素养与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056 — 02

以高职高专秘书专业学生为主要参赛对象的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至今仍未被纳入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体系,而自2008年以来,由相关秘书专业教育组织开展的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则一直坚持举办,并呈现了多家并举的局面,为引领和推动秘书专业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创新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是一项重要工作,创新大赛组织机制则是首要任务。

一、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概况

自2008年至今,已经有四家秘书专业教育组织主办过近10次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甚至近两年出现了一年内就有三家主办单位先后举办三次性质相同的大赛的局面。

(一)全国高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主办。2008年5月,首届大赛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举办,全国范围27所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参赛。这次大赛是最早举办的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但首届后至今该主办单位一直没有再举办新的大赛。

(二)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

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2009年11月,首届大赛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举办,全国范围66所高职高专院校参赛;2011年1月,第二届大赛在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举办,全国范围52所高职高专院校参赛;2011年11月,第三届大赛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举办,全国范围52所高职高专院校参赛。2012年该委员会重组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主办的大赛参赛院校扩展为中高职院校,2013年全国中高职院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将于5月下旬在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举办。

(三)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

商务部全国商务秘书考试中心主办,全国商务秘书专业委员会协办。2010年12月,首届大赛在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举行,全国范围24所高职高专院校参赛;2011年11月,第二届大赛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举办,全国范围27所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参赛;2012年5月,第三届大赛在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京)举办,全国范围27所高职高专院校参赛。2013年5月,第四届大赛计划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举办,后因2013年全国中高职院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提前半年举办导致两赛时间冲突而暂停。

(四)全国秘书职业技能竞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文秘公关专业教学研究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秘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2011年9月,首届竞赛总决赛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举办,全国范围25所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参赛;2012年7月,第二届竞赛总决赛在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举办,全国范围27所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院校参赛。

上述几家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除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大赛至今只举办一届,其他几家大赛都已经至少举办两届,而且基本呈现每年一届的态势。

二、大赛多家并举局面带来的不利影响

几家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举办的本质目的是一致的,为推进秘书专业教育改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组织机制角度看,几家大赛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也直接导致了某些问题比较突出,必须正视。

(一)不利于建立赛事应有的权威性

上述几家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并存的局面,对于沟通和活跃全国范围的秘书专业教育教学氛围,推动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向规模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但是同时不能不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由于性质相同、目标一致的大赛几家同时都在开展,使得这种全国性大赛的权威性和资信度大打折扣,甚至从总体上来看无法建立和彰显全国性大赛的权威性和资信度,而且只能被逐渐弱化。几家主办单位都为开展各自大赛进行了认真策划、精心筹备和严密组织,大赛项目和水平也旗鼓相当,很难说哪一家更权威或最权威。从几年来的参赛情况来看,最多的时候一次大赛也只有六七十家院校参加,与开办秘书专业的近千所高职院校的数量相比,只约占十分之一,这可以从某个角度说明这些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还没有对开办有秘书专业的院校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多家并举不利于大赛权威性的建立,其长期持续举办的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二)不利于聚合整个专业的向心力

举办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还应该有一个隐性的目的,就是通过大赛来凝聚全国范围内秘书专业教育界的力量,展现秘书专业教育界的合力与风采,共同推动秘书专业教育的发展。但是,性质相同、目标一致的大赛几家并举的局面使得这一目的很难实现。从专业教育内部而言,因为性质相同、目标一致的大赛由几家主办单位分别重复性举办,势必存在一种无形的竞争,每一家主办单位都希望有更多的院校参加自己主办的大赛,而这种竞争如果控制不好势必形成一种反作用力,对每一家主办单位都是一种不必要的损耗,对秘书专业教育界更是一种不应有的损耗。从专业教育外部而言,性质相同、目标一致的大赛由几家主办单位分别重复性举办,会让人感到眼花缭乱,人们不禁要问,性质相同、目标一致的大赛为什么要分别重复性举办呢?大家为什么不能走到一起?所以,对于秘书专业而言,无论内求团结还是外塑形象,这种多家并举局面的消极作用要大于积极作用。

(三)不利于保持参赛院校的持久力

就目前情况来看,几家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在比赛内容、比赛形式、奖项设置等方面基本趋于雷同,特别是比赛形式鲜有创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一年内由不同主办单位分别重复性举办的全国性大赛,逐渐会使各个院校陷入某种参赛“疲劳”,而只能选择少参加或最终选择不参加。〔1〕即使参加大赛,一般来讲,限于经费、时间、精力等因素,一所院校大多也只能选择一家大赛参赛,而且由于参赛的显性“成本”(如高额的参赛费及参赛过程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等)和隐性“成本”(如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的指导与训练花费的超常的时间、精力等)居高不下,会逐渐弱化各个院校的参赛热情,其持久参赛的可能性要经受考验。这又从参赛院校的角度对大赛的权威性和资信度带来削弱性影响。

三、推进大赛组织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从无到有,在开创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属正常,不宜苛求。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后,由于组织机制而带来的问题如果越来越突出,那么大赛的组织机制必须首先要创新。

(一)要走联合举办之路

在目前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还没有被列入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体系的情况下,如何使现有大赛克服上述弊端并进一步创新发挥其积极作用?首先必须实现大赛组织机制的改革,联合举办应当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即现有几家大赛主办单位积极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主动联合组成一个全新的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联盟组织,强强联合,实现大赛组织的有序性、运作的规范性和资质的权威性,精心打造大赛品牌,使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成为全国各个院校秘书专业活动的一面旗帜。初步建议如下:

1.成立大赛联合组织机构。建议现有几家主办单位本着共同推动秘书专业教育发展的目的,在经过友好协商、充分交流、达成共识的前提下,,成立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联合组织机构,如“全国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联合组织委员会”(或其他更为贴切的名称,以下暂简称“联合组委会”),将大赛名称统一规范,如“全国秘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设立团结、高效、精干的组织内设机构,作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的统一策划者、组织者、运作者。

2.健全大赛各项管理制度。联合组委会成立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周密研究和认真制定开展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的各项规范性文件,如联合组委会工作章程、大赛运营工作机制、大赛实施工作方案、大赛试题命制规范、大赛评委评判规范、大赛成果推广规范等,从健全管理制度入手规范大赛的各项工作,体现大赛的严肃性、严谨性和规范性、权威性。

3.采取各家轮流承办方式。联合组委会成立并运行后,大赛每年都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如期举办,不做随意变动,每年一届,可以采取各家成员单位每年轮流承办的方式,即每年由成员单位中的一家来具体承办当年的大赛,形成一个大赛承办循环制。在保持大赛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每年的大赛可以适当体现承办单位的特色,使大赛在内容和形式在保持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动态体现一定的变化性。

4.联合签署大赛资质证明。每届大赛举办结束,由联合组委会的成员单位联合在颁发的各种奖项资质证明(如文件、证书、奖状、奖杯、奖牌等)上签署,以示对大赛过程和结果负责,增强大赛举办的权威性,彰显大赛结果的资信度。

5.积极推广大赛经验成果。以往几家主办单位举办的大赛,基本上止于大赛结束,至今未看到一家主办单位在大赛结束后将大赛经验成果以某种形式进行推广,使大赛的目标得以深化实现。建议联合举办大赛后,联合组委会适时总结大赛经验成果,以合适的形式提供给各个院校做教学改革参考,推动大赛走向更加务实。

(二)积极寻求政企支持

要想使大赛组织机制创新并葆有活力,必须积极寻求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当前的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一直处于相关秘书专业教育组织自发组织状态,除极少数几次有企业赞助,基本上没有政府支持背景和企业加盟推动。由于没有政府的支持背景,在人们的心目中大赛的权威性就受到质疑,人们更认可那些有政府支持背景的大赛,各个院校对没有政府支持背景的这类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参赛积极性不是很高。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就得到了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等部门的支持。〔2〕另外,没有企业的加盟,一则大赛内容往往和企业实际要求有较大距离,大赛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力不够;二则大赛经费往往难以满足大赛的实际需要,主办者只能靠提高参赛成本来弥补,对各个院校积极参赛很不利。〔3〕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每年都有实力雄厚的企业冠名赞助。几家主办单位分散开展大同小异的秘书职业技能大赛,更是很难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青睐。如果走联合举办之路,以专业集结的力量运作,经过努力,相信效果一定会大为改观。所以,如果能够成立本文建议的全国性秘书职业技能大赛联合组织机构,应该在寻求政府支持和企业加盟上开拓思路,在外部层面上“盘活”大赛的组织机制,推动大赛组织机制的创新,推动大赛各项工作的创新,为大赛进入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体系做好准备。

〔参 考 文 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51-02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2008年举办以来,其社会关注度和吸引力越来越大,成为职业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和盛事,也是职业院校展示风采的舞台。要维护好发展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块牌子,需要关注技能大赛的公平性、工艺性、引导性、稳定性、覆盖性,以“五性”繁荣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大赛推动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强化竞赛的公平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大赛要保持旺盛的吸引力,首要的条件是要具有公平性,能让真正的高水平选手脱颖而出取得好成绩。赛项设置时就要考虑具有公平性、具有直观评判性。体育比赛中,观众难以看懂运动员跳水过程中动作细微的差别,但可以从运动员入水时的水花来直观判定动作过程的高水平完成。技能大赛中裁判评分不可能像天平一样,存在出入是难免的,但关键是要尽力减少可能存在的误判或人为的不公正评判。公平性来源于公开,不公开就会有暗箱操作的可能,不公开就让参赛单位怀疑、担忧。2013年有些项目开始全程录像,这是推动大赛繁荣的最佳举措。全程录像让选手放心、让裁判受到约束。如果能公开部分一等奖获得者的比赛视频,供大家观摩学习,更能深得人心,大大增强大赛信誉度和吸引力,也能体现公平性和公开性。

二、注重竞赛项目的工艺性,提高大赛质量和技艺层次

有文章说,在刚结束的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国与韩国队的金牌差距是0:12,也引发许多学者的关注。参赛选手董武连说:比赛有一道题是利用新技术进行住房电器安装,参赛选手在装置速度、操作方法上都没有问题,但裁判测试时发现,安装后的产品水平度稍微有欠缺,而国内竞赛没有这个扣分点。参赛选手王泽民表示:世界技能大赛更看重产品的精度和美观。这些观点正应对了我国职业院校大赛不足的现状。我国高级技工缺乏,就是技能人才缺乏精益求精的工艺性观念和工艺水平。2013年有一个装置安装的国赛项目,要求测量安装精度,给出的测量工具是一把普通的卷尺,很显然普通的卷尺难以测量准确和达到一定测量精度。因此我们应努力提高竞赛项目工艺精度的要求,将粗放型的速度竞赛、组装竞赛转身为追求精度、工艺、美观的竞赛。

三、体现竞赛项目的引导性,促使职业院校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竞赛项目技术设计既要紧密跟随行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引导专业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引导职业院校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也要体现技术实训实现的可行性,引导职业院校开展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设置既是一种技艺引导,也是教学方向的引导。因为项目均出自企业生产实际,是有企业背景的,不是单纯为比赛而比赛的项目,这样的项目能引导培养与行业企业技术同步的人才。项目设计既要引导学生开展技能训练,也要引导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有些技能竞赛项目缺乏引导性,难以反映该项目所体现的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只是一种动作技能的比拼,使一些基础好的院校不愿参加这类竞赛。有些项目可以赛前完全准备好,只靠设备的临场发挥获得成绩,为了获奖促使一些院校依靠社会力量外包来完成,使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都降低了。这样的项目对专业建设、实训教学、教师培养缺乏引导作用。竞赛项目要引导专业建设、引导实践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发展,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保持竞赛设备的稳定性,推动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4)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91-03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已经举办了多年,在校企紧密合作、应用企业新技术、大赛技术规范、组织管理方面获得较大提高和发展。但是,与世界技能竞赛相比,国赛仍有提升的空间与潜力。国赛的试题与评分标准都着力于反映选手“做出了什么”,即达到竞赛项目的功能性要求。部分国赛的赛项注意了选手“怎么做的”,如注意技术操作规范、安全防范、文档规范,但很少关注选手“为什么而做”,如选手是否有节约成本的考虑、是否有人性化设计的考虑,是否有事故预防的考虑、是否有环保的考虑等。如果选手没有这些考虑,那么即使达到了行动目标而且按照规范行动了,也不代表职业能力水平高,因为他的行动只是习惯与固化的结果,这种固化行为难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因此,如果国赛不注重选手“为什么而做”的考查,那么很容易变成单纯的技能测试,这也是不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1]。

二、两种竞赛目标的比较

(一)世界技能竞赛的目标

世界技能竞赛的目标是培养选手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完成工作任务需要采取的行动或策略,包括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其内涵包括:第一,人的职业能力只能通过实际“行动”来获得和发展,职业能力需要通过完成具体的真实任务来培养;第二,职业能力与相应的职业领域是紧密相关的,职业能力的获取不能脱离职业情景;第三,职业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其各个能力要素不能被割裂而应作为整体综合的进行培养;第四,职业能力强调在完整的工作任务中解决问题,既需要掌握具体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具备通用的思考能力。

世界技能竞赛共设计了8项职业能力指标:一是直观性/展示。通过语言或文字描述,利用图纸和草图,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地向委托方展示完成任务后的结果,是工作交流必不可少的能力。二是功能性。解决方案要想满足任务要求,实现功能是最基本、也是决定性的要求。三是使用价值导向。职业行动、行动过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始终要以顾客为导向,因为顾客的利益代表了工作成果(产品)的使用价值。四是经济性。职业工作受到经济成本的影响。这是一个专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高低的表现。在工作中,需要不断估算经济性并考虑各种成本因素。五是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导向。以企业生产流程为导向的解决方案会考虑与上下游过程之间的衔接,还要考虑跨越每个人工作领域的部门间的合作。六是社会接受度。人性化的工作设计与组织、健康保护以及其他超越工作本身的社会因素,例如委托方、客户和社会的不同利益。同时也要考虑劳动安全、事故防范以及解决方案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七是环保性。环保性对所有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都是一个重要指标(无害的材料、节约能源和废物回收、再利用等)。八是创造性。创造性是评价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指标。完成任务预留的高度的设计空间。

(二)国赛的目标

国赛更注重“技能”的评比,而不是职业能力的评比。技能是指生活或从事某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对待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就是一种产品加工制造出来的能力。

三、两种竞赛设计理念的比较

以世界技能竞赛中“塑料模具工程”赛项和国赛中“模具制造技术”赛项为例,加以说明。

世界技能竞赛中“塑料模具工程”赛项设计是按照“制件到制件”国际流行最佳模具教学理念设计的。“制件到制件”模具教学方法为:学生在学习模具课程前,教师给定学生一个制件,学生根据这个制件学习模具理论和技能,并设计出模具;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模具图,选择机床,并加工出所需的模具零件;再根据自己设计模具装配图,把模具零件组装成模具;学生把模具安装到成形机上,操作成形机,进行试模;学生成形加工出指定的制件;教师对两个制件进行比较,并评定出学生的成绩。赛项体现了模具设计、制造以及成形的全过程。而国赛模具类竞赛达不到覆盖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只是产品生产的间断过程或几个生产的片段[2]。

四、与国际竞赛接轨的策略

(一)解决“做出了什么”的问题

对国内近百家现代模具企业进行调研,得到第一手资料,即“岗位能力矩阵”。“岗位能力矩阵”是由企业制定的每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把各个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矩阵”,就是“岗位能力矩阵”。依据相关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经过综合分析,得到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岗位能力矩阵汇总图”,见图1。

从图1可见,模具生产经历四个过程,也就是需要四个模块的能力,即造型与分析能力(1模块)、模具设计能力(2模块)、模具成形零件加工能力(3模块)和模具装调维修能力(4模块),才能完成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的任务[3][4]。

运用“岗位能力矩阵”分析方法,确定四大能力模块。对于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主要选择模具成形零件加工能力(3模块)和模具装调维修能力(4模块),根据这两个模块岗位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和职业本科主要选择造型与分析能力(1模块)和模具设计能力(2模块),根据这两个模块岗位能力,设置相应的课程,课程设置能与企业岗位能力对接,培养出的人才能力能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二)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在国赛赛项中,增加编写制造说明书环节,并在评分标准中充分体现。

1.注射模具制造技术竞赛

参赛选手根据赛场给定的塑料制件图和半成品注射模具,完成该制件测绘数字建模、成形零件数字建模设计和加工,完成模具装配、调试、试模等任务,最终成型加工出合格的塑料制件,并编制注射模具制造说明书。

2.冲压模具制造技术竞赛

这是一项在2014年模具制造技术赛项基础上新增的分赛项。参赛选手根据赛场指定的金属制件图和半成品冲压模具,完成该制件测绘数字建模、需要加工的成形零件数字建模设计和加工,完成模具装配、调试、试模等任务,最终成形加工出合格的金属制件,并编制冲压模具制造说明书。

3.三维数字化建模与3D打印竞赛

这是一项在2014年模具制造技术赛项基础上新增的分赛项。参赛选手使用三维扫描仪扫描指定工件,逆向建模并进行数字模型创新设计,用3D打印机将参赛队创新设计的产品加工出来。选手还要根据给定的制件图纸,手工制作与产品相配合的制件手板,并编制产品与制件制作说明书。

(三)解决“为什么而做”的问题

在国赛赛项中,设置理论考核和答辩环节,设立若干道综合性的题目,如选手要考虑节约成本、人性化设计、事故预防、环保性、可扩展性等问题。要求选手在比赛结束前完成。在评分标准中,根据8项职业能力指标,增加了职业能力评价的比例。在策划和设计赛项时,还引入大量的现代模具企业运用的高新技术,如精密测量技术、数字建模技术、3D打印技术、模具数字建模设计与制造技术,以及精密数控加工技术、精密电切削加工技术和精密磨削加工技术等。通过国赛,引领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将这些高新技术注入到专业课程和实训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庄榕霞,赵志群,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篇(5)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45-01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各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平台与职业教育培训、交流、提高的平台。因此,对中职专业教师全面参与技能大赛的研究与探索刻不容缓。

1 中职专业教师全面参与技能大赛制度的探索

据调查:当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80%以上的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改行而成,专业功底相对较弱,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要求教师参加技能大赛,畏难情绪较重,再说,转行教师年龄层次偏大,创新意识不强。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提高教师参赛的积极性。

1.1 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十一五期间,中央部署贯彻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给出了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的计划与经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获得了到国家认定的有培训资质的大学学习深造的机会,我校近几年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老师达30多人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老师达80多人次,宜昌市级培训的教师100多人次,学校对全员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

1.2 高校引进人才,增添学校活力

近几年,学校领导到全国多所高校招聘专业教师,发现了国家培养专业教师基地,每年引进3~5名专业教师,为专业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专业教师队伍活力。从而带领老教师们快速掌握设备使用方法,提高了教师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1.3 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学校制定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充分利用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指导全体专业教师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优秀的校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可参加上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选,并发放津贴。

1.4 外聘师傅当老师,老师深入企业当学徒

学校从企业、行业一线聘请专业师傅,补充到专业教师队伍中,充分发挥外聘教师的长处,同时,先派优秀的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当学徒,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们的技能水平提高了,操作能力增强了,有了参赛的信心和积极性,专业教师全面参与技能大赛形成了制度。

2 中职专业教师全面参与技能大赛制度的实施办法探究

由于技能大赛不是日常教学工作,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或者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以下办法确保制度的落实。

2.1 制定奖励制度

2012年秋季,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教科研奖励制度,其中对于教师参与各种竞赛及辅导学生竞赛获奖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都给予了很高的标准。

2.2 外出学习、培训深造,机会优先

上级主管部门每年都会给学校下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培养计划,以前,外派教师学习或到企业实践,老师们觉得苦、觉得累,领导还需跟老师做工作,现在,有了技能大赛制度之后,将参赛与外派学习机会挂钩,在教师中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学习氛围。

2.3 评先晋级,机会优先

积极参加各级技能竞赛的老师或辅导学生参与各级竞赛的老师,在校内年终考核、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获奖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在教师职称评定、工资晋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4 假期疗养,机会优先

学校每年暑假都会为一年中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安排暑期疗养,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是学校优先考虑的对象之一。

有了这些措施做保障,教师参加技能竞赛成了常规制度,辅导学生也是积极勇跃。

3 中职专业教师全面参与技能大赛制度取得的成效分析

我校近几年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学校举办师生全员参与的“技能节”活动,2012年春季,学校成功举办了历时两个月之久、规模最为浩大的“第一届当阳市职教中心技能节”。确定所有专业、所有教师、所有学生都参与竞赛,从动员组织、分组实训,到分年级、分专业预赛,再到复赛、到最后的决赛,都按制定的“技能节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到位。师生都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像运动员参赛一样全身心投入竞赛,实训技能和竞赛技能都得到显著提高;专业课教师为指导学生竞赛,沉浸于“教学、教研、教改”的乐趣之中,倾其所学帮助学生竞赛获奖。

连续几年的技能大赛传递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宜昌市职教室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必须参加每年宜昌市举办的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不得缺项,2013年的竞赛方案中有些项目又增加了竞赛选手及随抽选手,这就要求各个学校不仅要全力辅导竞赛选手,而且还要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目前我校就业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收入都比我们教师收入高,月薪普遍在3000~5000元。

通过教师和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职业学校教师也有了成就感,普通高中教师有高考质量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职业学校教师通过技能竞赛来评价教学质量。教师工作有劲头了,提高了生活质量及幸福指数。学校的声誉得到了提高,办学水平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进入到良性发展的轨道。

4 中职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师的促进作用

技能大赛的关键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多数内容和要求具有涉及范围广、难度大、超出正常教学要求等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参赛,必须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熟悉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因此,专业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教师亲自参赛,可以强化教师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获奖教师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真正达到“双师”要求,而不是“双证”,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总之,中职学校通过专业教师全面参与技能大赛,进一步加强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出高质量的职校学生,向社会输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为学校做出了贡献,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篇(6)

作者简介:杨延(1968-),女,天津市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专业教育改革创新研究”(编号:VE2008),主持人:杨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3-0078-04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创新人才评价与选拔制度,培养和选拔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和途径,其所产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不仅对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而且对社会、对行业企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参与其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技能大赛的功能、扩展其影响力,非常需要对完成的五届大赛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探索深化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一、2008-201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成就与经验(如表1所示)

连续三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论是参与的主办单位规模,还是赛项设置以及专业类别、学生规模都实现了持续增长,尤其是随着比赛制度的不断完善,比赛项目的数量得到了大幅增加,如2012年中职的比赛项目数量由2008年的19项增加到60项,参赛选手由2008年的2500人在增加到2012年的9018人。

2012年的比赛又有了新的变革,除了主赛场之外还设置了10个分赛区,另外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有6支正式的国外代表队参赛,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非洲联队等,还有欧洲等国的参赛选手,这就使得大赛成为具有国际化大赛,影响力获得提升。

除了规模的发展以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所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是体现在竞赛本身的变革方面,包括赛项的设计主体、竞赛内容与评判方式等诸多方面。

(一)设计主体多元化

技能大赛的赛项设计与标准制定除了个别项目是以职业院校为主导来设计以外,其余的均是由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相关专业的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相关职业院校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研究制定的,因此赛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与学生长远的发展需求。以高职组为例,3G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的比赛,工信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移动集团、深圳华为、思科、华三、惠远等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了赛项设计,样题、考题命制及裁判工作,并提供了60余万元的比赛标准设备,这一赛项的企业参与度达到90%。另一赛项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的比赛,华中数控公司和沈阳机床集团派出技术人员参与了赛项设计、比赛用题研讨、竞赛裁判等工作,为比赛提供了21台比赛用标准数控车床,以及比赛专用的工装、专用工具、常用工具、刀具和量具等。正是由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知名国际型大企业、专业教育专家的的深度参与,才有效地保障了技能大赛的技术先进性,权威性和代表性。大赛成果显示,来自于企业、学校等各方面,且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专家做评委,能够更真实、更科学地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并能够帮助学校和教师准确地诊断出目前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职业教育教学的改进。

(二)竞赛内容扩展化

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沿用学科教育的模式,在专业理论教学评价方法方面有比较完善的体系,而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存在不足,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强调学生单一知识单项技能的水平,对学生综合性的职业能力评价不足,尤其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标准设计的依据是行业领域内共同认可的技术规范,是现阶段先进企业的先进技术、工艺规范,比赛内容的设计与企业实际的工作状况力求基本一致,竞赛所着力体现的是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员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必备的工作能力标准。因此,技能大赛在内容设计上非常注重对参赛选手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与条件下,实现在规定设计方案、规定原理图与结构的要求下,完成技术工艺的能力以及整个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职业素质水平进行评判,不仅包括对常用工具的使用,对产品的加工方法和工艺的操作,而且强调对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意识,安全与环保意识等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这些评价内容的系列设计,显示出大赛的评价目的不仅是要强调对单一技能胜任水平的评价,而且更加注重对在复杂的真实工作情境下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技术、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彼此协调工作,最终完成工作任务能力的评价。评判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挑战性的问题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复杂性的流程考察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如,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赛项设计充分展示了以企业生产与市场运作模式来进行比赛,全面检验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比赛按照实际的电子产品设计、生产、检测流程来设计,赛程为两天,第一天完成电路设计与工艺制作,并通过网络把选手设计的电路文件传递至北京PCB制作中心晒板、制板;第二天再把电路板从北京运抵天津赛场,选手继续在电路板上装配电子元器件,完成激光显示器的制作,比赛的各个环节与企业实际生产运行程序完全一致。比赛的评判内容包含设计电子产品原理图,按原理图设计、制作原器件电路板,将制作出的电路板安装到赛项规定的电子产品中,再把电子产品的各项功能调试出来,最后填写好相关工艺文件,进行现场答辩多个环节。

(三)评价方式凸显灵活性

技能大赛的比赛按照所考评的内容不同分为笔试和操作两个部分,针对不同的能力要求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注重表现性评价,用多种形式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全面展示出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同于其他大赛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直接参与比赛。如在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比赛中选手可以就遇到的问题向指导老师求教,选手有3次求助机会,指导教师可以在赛场内指定位置进行技术指导。这一新型的评价方式使得师生真正成为一个实践共同体,面对挑战,共同努力,共同创造。

二、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在对五年来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部分职业院校、比赛承办单位和比赛标准的制定专家以及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目前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在比赛的设计和比赛内容和评判方式方法上都有所创新与突破,但同时也看到现行的技能大赛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与世界技能大赛相比较还有一些差距,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目前突出的问题主要包括竞赛的覆盖面问题,赛项的设计水平问题等等。

(一)竞赛的覆盖面问题

竞赛覆盖面的问题涉及参赛学生的覆盖面和涉及专业的覆盖面两个方面。参赛学生的覆盖面问题是指参赛选手占职业院校学生总数的比重较少,每年能够到天津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学生人数只是全部学生中的很少部分,2012年的参赛选手有9000多人,有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国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中职学生有400多万人次,这也只占全部在校生人数的20%(以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2200万人为基数计算),这与国家设立全国技能大赛时所设想的“技能大赛要覆盖到每一个学生”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参与率是远远不够的。

涉及专业的覆盖面问题主要表现在竞赛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类型较少,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涉及的专业(如表2所示)都是量大面广的通用类专业,较多地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产业方面,这从赛项的设置情况不难看出,赛项涉及的专业数量远远低于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数量,虽然2012年的比赛项目数量有了飞跃,但是与职业院校目前所开设的专业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赛项的设计水平问题

与世界技能大赛相比较我国技能大赛在专业技术理论方面的水平较高,但是在技术操作水平和赛项设计水平方面还有待提高。以数控技术比赛为例,逐项的比较显示,目前我国技能大赛在试题专业水平、出题标准、软件技术平台等方面与世界技能大赛水平已基本相当。在试题专业水平方面我国目前是领先的,世界技能大赛侧重于2-3轴数控加工的实际操作,我国则重点是4-5轴加工,试题包括理论、软件应用、实际操作三个部分;在出题方式方面国内外基本相当,世界技能大赛由各个国家的技术专家分别出题,而后投票选用,我国则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当前需求来确定题目。在软件技术平台方面,水平基本一致,且我国对软件的应用水平较高,试题中包括复杂曲面和多轴工艺,世界技能大赛是采用MasterCAM 编程和Inventor/AutoCAD绘图,我国采用的是国产CAXA,英国P owerMill/PowerShap,Vericut多轴仿真技术。

国内外的主要差距在于竞赛评判标准与硬件设备水平两个方面。竞赛标准的差距主要是技术加工精准度的差距,世界技能大赛的加工产品形状比较简单但加工精度要求相当高,比赛时间为4天,而我国竞赛的产品形状较复杂,装配关系多,比赛时间短仅1天,加工精度要求较低。硬件技术平台的差距,世界技能大赛使用的是欧洲知名机床, FANUC数控系统,ISO/DIN图样标准;我国技能大赛使用的机床则采用国产的,加工精度明显较低。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最终导致目前国内竞赛的最终产品的技术水平低于世界技能大赛的水平[6]。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竞赛制度,扩大竞赛的覆盖面

构建有效的多层级的竞赛制度,使大赛既关注个体学生也能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建立国家层级的竞赛,而且要发展省市级、地方级和学校一级的多层次的技能竞赛,形成“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的良性激励机制,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技能大赛中来,在竞赛中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到职业需求,感受职业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要将技能大赛与学生的技能考试结合起来,在学校内部定期举行全校性质的公平、公正的技能考试,这样既可以通过校内的考试为大赛选拔优秀的参赛选手,也可以让全体学生受益,在关注参加技能大赛的优秀学生的同时,不忽视对大多数普通学生的培养,有效地处理好关注个体与面向全体的关系,促进职业院校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7]。

(二)优化赛项设置,紧跟产业的调整升级

在稳定大赛规模的基础上,增加大赛涉及的专业种类,使尽可能多的专业都有相应的技能竞赛,提高技能大赛的专业覆盖面。重点是要增加涉及近几年职业院校专业目录的新增专业、能够反映行业企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需求的紧缺专业的赛项,同时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紧跟企业生产的最近进展,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原有的竞赛项目,使赛项设置贴近行业需求,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更能为社会所认可和接受,从而使技能大赛成为引导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航向标。比较2008年到2012年的赛项设置不难看出,这一变革已经在进行当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组就提出中职校已广泛开设“建筑CAD”课程,该课程是土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并且建筑设计、建筑装饰、结构计算、设备设计、工程施工中普遍使用“建筑CAD”技术,掌握“建筑CAD”技能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计划在2011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加入此项竞赛,用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来带动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

(三)提升比赛标准,增加竞赛的技术含量

提高职业技能大赛的技术含量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设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大赛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本专业主要知识和技能的水平,而且要关注学生在职业的、个性的和社会的真实情景中对实际工作进行合理的思考和对社会进行负责的行动的能力与意愿的水平。学习世界技能大赛的经验,本研究认为我国当前竞赛技术标准的提升应当从两个部分着手,一方面提升对整体职业能力的考评标准,在赛项设计上进行改进,增加技术难度,改革考评内容、考评方式、评分标准,使竞赛过程能够充分展现选手的综合能力,对选手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信息接收和处理问题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地考评。另一方面就是提升操作技术的标准,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创造高标准的实际产品。2010年在天津市召开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结会上,这一改革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开始付诸行动,按照2010年的计划,2011年中职组四个竞赛工作组的工作目标中都增加相关的专业知识考评,提高了技术技能的竞赛标准,如物流组将物流专业知识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提高到20%,以此考核综合水平,同时汽车组还增加了车身修复和车身涂装两项个人赛项的操作技术难度等等。

(四)密切校企合作,深度开发大赛资源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五年的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有了全国性行业组织,国际知名企业的参与,才使得技能大赛在竞赛标准上能够代表全国本领域的最高技术标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因此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以吸引更多的行业企业,将行业企业的最新技术、最新仪器设备持续不断地引入到技能大赛中来。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要在比赛过程之中,而且还要将其延伸到比赛前和比赛后,在校企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对先进的技术、设备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使其能够服务于技能大赛,服务于职业教育教学。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维修专业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借鉴,该学院与丰田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从丰田公司引进技术、仪器、设备,并将丰田公司的标准引入学校实训教学中,用丰田公司的课程与评价标准取代学校部分实训课程与评价的标准,这些仪器设备在竞赛期间为比赛服务,在竞赛之后则成为专业实践教学的场所。几年来,学校与丰田公司密切合作,随时根据企业的技术发展调整改进更新这些仪器设备,有效地保障了相关软硬件技术的规范性、通用性、国际认可度和更新频率,最大限度地开发了这些仪器设备资源的价值,目前,丰田汽车保养技术培训课程的相关标准已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维修比赛项目设计的重要依据[8]。

参考文献:

[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方网站[EB/OL]..

[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官方网站[EB/OL]..

[5]普通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统计用)[EB/OL].http:///tjbz/gzgzzyml.htm.

篇(7)

为推动产教结合、持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于国家经济转方式、调整结构战略目标的能力,教育部联合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共同举办了2013全国职业院校导游技能大赛。

竞赛分普通话导游服务组和英语导游服务组,分别包括形象风采、导游讲解、现场知识问答、情景再现和才艺展示五部分。这五部分从着装形象、表达能力、知识积累、服务技能等各个方面全面考查了学生作为导游员所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

本人指导的学生参与了英语导游赛,获得二等奖。通过参赛,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企合作、教师选聘等各个方面我都受到了很大启示。

一、完善课程设置,重视能力培养

为适应市场需求、注重实用性,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兼顾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高职院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也就不能采用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本科院校专业教材。可是只顾及了实践而忽视了理论也是断然不可取的。导游在工作中需要涉及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等各方各面,这就要求导游工作者是一个样样粗通的“杂家”,充足的知识储备必不可少。从这点来说,大赛对于知识能力方面所占分值比例设置是很客观的。一个知识匮乏的导游即使形象再好也无法赢得客人信任、圆满完成工作。

因此,院校在开设课程时除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外,也十分有必要开设《中外史话与宗教》《中国旅游地理》这类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专业必修课程。形象风采和才艺展示两个环节则从整体上考查了导游员的气质、才艺、形象等综合能力。整洁的着装、具有亲和力的微笑、风趣幽默的交流以及甜美的歌声都很容易活跃气氛、拉近与客人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民族舞蹈表演与形体训练》《歌曲演唱与娱乐活动策划》这类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的设置就不可忽视。同时,旅游人才的培养又主要是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而服务的,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就应该在对本地区资源优势进行分析后引入具备区域特色的课程,比如《大连旅游特色项目》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传统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以课堂为中心,与现实社会联系较松;以书本为中心,与知识的更新及应用联系较差;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太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不够;以传授为中心,课堂照本宣科,不能旁征博引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旅游专业教育整体上与旅游业发展速度不同步。

由于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多种方法并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旅游服务规范》《旅游法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便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列举有代表性、时效性的典型案例来与学生交流互动,从而加深学生印象。而在《模拟导游》的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接、领队、全陪等角色,临时应对预设的意外事件,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导游工作的职责。

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某地风土人情时,可将各地的特色美食、山河景色、节庆活动等场景用PPT、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直观的接触到真实情景,提高学习主动性。

三、完善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从本次大赛来看,几个环节的命题基本是按照导游职业能力要求来安排的,侧重考核学生对本专业综合理论和综合技能的运用能力,通过比赛能够选拔出真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若要专业技能训练很好地与现行的行业岗位要求对接,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校外的实训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训基地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校内可以建设模拟导游和虚拟旅游实训室建设。模拟导游实训室采用旅游模拟视景仿真系统,营造一种旅游景区景点全景实境仿真环境,使学生置身其中仿佛真的身临各大景点之中,既方便360度地了解景点的每一个角落又可以熟悉景区路线,弥补了校外实训无法到达所有景点这一不足。在虚拟旅游实训室,通过虚拟景点编辑器、交互式数字平台,可以进行学生的虚拟旅行社经营、虚拟旅游产品设计开发、虚拟旅游产品宣传、营销等方面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熟练的旅游企业信息处理和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企业、服务社会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校企合作,更利于了解企业用人要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式。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践,能够学以致用、发现自身不足,及时向企业人员请教所遇到的问题以缩短工作后的适应期。企业则需要安排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耐心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学校也要定期安排企业人员到校为学生做讲座,将最新的业内信息传达给学生,便于学生及时了解旅游企业的工作实际,拉近学生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的距离。

四、引聘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衡量办学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只有加强高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激励广大教师并充分调动他们的教学、科研积极性与创造精神,才能实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老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以至于授课时很难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有一些从企业直接聘用上来的老师,无法将自身经验清晰而有条理地传授给学生,这些问题都会对旅游专业教学产生影响。旅游专业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行业工作经历,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将有时效性的行业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在实训中也能就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前向学生警示,解决实际问题。对此,高校应该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和挂职锻炼,以解决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学校也应聘请优秀的旅行社经理、计调、导游员到学校任教,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做到“引聘结合”。从年龄结构上,各年龄层次的教师比例要合理分配,既要有经验丰富的资深老教师,又要有精力旺盛的中青年教师。从学历结构看,要统筹各级各类人才,扭转高尖人才缺乏的局面。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发展紧密相连,大赛在赛项设置上融入最新的生产技术要素,代表了行业生产发展水平。高职院校应该以技能大赛为导向,展风采、促交流,提升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模式,以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高技能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阮炜.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浅探[J].企业导报,2011(17).

篇(8)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0-0035-03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120年)》关于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精神,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关于办好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由教育部联合天津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共同举办的、面向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全国大赛)自2008年至今在天津市已成功举办6届。

一、全国护理技能大赛基本情况

2012年,护理专业(高职组)首次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之一。大赛由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办。护理大赛以展示高职护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为基本目标,通过全国大赛,调动卫生行业、用人单位、相关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研究高职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层面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探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全社会对护理高职教育的关注度和支持度;促进卫生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护理技能大赛命题思路

大赛以护理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的要求,对病人实施整体、连续、科学的护理。大赛分别设置健康评估室、重症监护室(ICU)两个比赛场所。在健康评估室,选手根据给出的案例对病人现状进行评估,列出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选手在重症监护室(ICU)连续实施完成3项护理技术操作。主要考核选手护理思维判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选手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及人文职业素养[1]。

(二)护理技能大赛竞赛路径

以临床案例为导向,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将竞赛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病例分析阶段:每位参赛选手随机抽取1份临床案例,经分析后书写出主要护理问题,并列出主要的护理措施。竞赛第二阶段为综合技能竞赛阶段:每位选手到考场完成3项护理操作。竞赛重点考查和展示学生的基本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

第二阶段的技能考核项目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CPR)、心电监测技术、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含输液泵的使用技术)。心电监测技术在志愿者身上操作,其他两项操作均在“模型人”上进行。

(三)新形势下全国护理技能大赛的特点

大赛呈现出理论性、实践性、现实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注重考查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参赛选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娴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需要选手展示组织能力、协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就需要选手在学习期间注重自己综合能力的培养。

1.突出对接护理行业标准、护士职业准入标准和护理职业岗位原则

比赛项目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实际工作需求,同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核大纲要求进行设计,以保障与临床护理岗位“零对接”。

竞赛项目之一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CPR)术,采用国际最新标准——《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护理操作流程中“腕带”识别标识环节是以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中的第一目标即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为依据。这些标准的应用体现了大赛和临床护理岗位的“零对接”。

全国技能大赛评委全部来自各省市知名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专家,评委结合临床护士技能要求对参赛选手进行全面评价。

2.突出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要求选手按照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完成评估、诊断到计划、实施的全部护理内容,体现了临床护理工作实施的完整过程。

3.突出护理人文素质的评价

大赛通过考查选手与患者(由承办学校提供男性青年志愿者作为模拟病人)的有效沟通、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考核点的设计,强调对选手人文素养的考查,形成强化人文素质培养的护理职业教育导向。竞赛项目通过模拟不同病人、不同病情、不同文化修养,年龄悬殊、性别差异,为各种护理工作设下不同障碍,参赛选手对此处理得好与坏既是方法技巧问题,也是护理理论、护理技能的真实体现。

4.突出综合职业能力评价

要求选手针对个案进行全面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选手综合能力评价包括护理技能操作能力、观察力、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

5.体现护理岗位现代化技术水平

现代化护理工作中临床护士需使用大量的仪器和设备。竞赛项目遴选了心电监护技术和输液泵的使用技术,以体现护理岗位的高技术含量。

二、以大赛为契机,推进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技能大赛技术含量高,技能要求复合度也高,体现了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要求[2]。以专业竞赛审视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教育教学,其人才培养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是实训条件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引导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向“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方向发展

护理技能大赛反映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新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对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起着导向的作用。

一是开发护理综合实训项目。临床护理工作过程是个连续体,而现有实训课程内容的缺失造成护理教学与实际工作情景的巨大差距。要开发护理综合实训项目,如单独开设综合实训课程,即“以病人为中心”将护理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单元,按照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训练模块进行分类,以训练单元作为实训项目,强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护理职业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并进行成果展示。

二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如实施静脉输液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测技术等,不仅要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要求速度快、准确率高。

三是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包括:有效思考的能力;清晰沟通思想的能力;能作适当明确判断的能力;能辨识普遍性价值的认知能力[3]。现代护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能仅仅满足于重复性工作要求,还要有在复杂工作情境中的判断、分析和行动能力,以及对所用知识和技能的创新能力,对新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能力等。

(二)改革技能考核形式

改革传统的单项护理操作考核形式,采取以“临床病案”为背景的护理操作技能项目考核方式。在考核中,加入模拟病例,即在确定考核项目后,由学生抽病例签,确定为某一个具体病人进行输液、注射、导尿等操作。针对不同“病人”,称呼、解释、嘱咐甚至操作手法都不尽相同,由于每个学生遇到的“病人”附带条件不同,促使护生在面对具体病人时要进行思考,即如何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强化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训练

护理技能操作实训室的环境、设备对技能操作训练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是培养护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期间,对高度仿真护理实训基地进行功能提升建设,设有基础护理、成人护理、母婴护理、急救护理、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等仿真实训室20余间,配备了高级模拟训练监控系统、AED基础生命支持训练系统、计算机模拟急救训练系统等,实现校内护理专业教学环境与医院职业环境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指南[Z].2012:1-20.

[2]缪金萍.护理技能大赛对卫生职业教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2011(6):27-29.

[3]郑东.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学向度[J].职业技术教育,2004(13):10-12.

Analysison Teaching Reform of Nursing Special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National Nursing Skills Contest in Vocational Schools

SHA Ri-na, WANG Qing, XUE Mei, LIU Bin

篇(9)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61-01

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经过四年的积淀,已经成为全国卫生职业院校的顶级赛事。它是中国护理教育学生切磋技能、展示风采的舞台,也是总览中国护理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窗口。笔者通过2014年围赛期间的学习、分析与总结,探讨以赛促教,使竞赛与基础护理教学相辅相成并有机融合,以期培养出会动手、善思考、爱伤护伤的实用护理人才。

1 技能大赛亮点

1.1 统一操作标准

竞赛要求选手独立连续完成单人徒手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置胃管和口腔护理技术四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赛前组委会提前公布了“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赛项规程”,规程中围绕四项操作给出了统一的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赛前1个月召开了赛事说明会,会上四位全国知名护理专家分别解读了操作标准,回答了各省代表队提出的关于操作流程方面的问题,从而统一了标准,使标准向国际大赛标准看齐。

1.2 注重评判思维

竞赛内容加入了案例分析,突出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特点。要求选手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对病人实施连续的、科学的护理。在健康评估室,选手根据给出的案例对病人现状进行评估,列出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在物品准备室,选手需要根据案例认真思考并准备用物,针对患者状况灵活地实施4项护理技术操作。而这些都需要选手具备评判思维能力。

1.3 拓宽理论知识

比赛设置了理论测试环节,分值占总分的10%。赛前组委会给出复习方向,要求各代表队围绕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复习准备,并组织临床专家建立了大赛案例题库,100道案例题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急危重症护理知识。相比较去年围绕内科和外科护理共9道的案例题库来说,今年的题量剧增,知识也大幅度拓宽。答题时要求根据案例进行思考,运用基础护理学中护理问题的确定等相关知识,列出案例中患者存在的至少3个以上的护理问题,并确定首优问题,列出针对首优问题的护理措施。这样的答题方式要求选手掌握的知识面要广,选手需将基础护理学与其他专科护理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有机结合,方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4 回归人文自然

比赛强调操作过程要充分体现选手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在操作中具有爱伤观念;沟通要和蔼可亲;同时要去除精心设计的表演化痕迹。在大赛评分标准别列出:态度和蔼、自然真切和没有表演痕迹占2分;沟通有效和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占2分。可见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动作设计都更加强调自然实用和贴近临床。

2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措施

2.1 认真研讨标准,让标准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普及化

国赛公布的技能竞赛标准无疑是当前护理教学最前沿的标准,在认真阅读标准的前提下仔细研讨。在省内知名护理专家的精心指导下产生出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国赛操作分占总分的90%,即操作满分为90分,而我校参赛选手操作得分为89.54分,位列全国第一。充分说明了这套操作流程得到来自各省市的评委专家们的充分认可。这样一套科学合理的流程完全可以贯穿到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去。赛后可以拍摄选手的操作视频,用作教学素材;及时组织护理教师学习、研讨与操作实践,力争竞赛标准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普及化、统一化;大赛操作评分标准可以用做教师考核护生操作的依据;邀请国赛获奖选手担当小老师,在护理班级中进行操作展示和指导,以充分发挥国赛获奖选手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这样一来,在国赛技能标准的引导下,使基础护理技能教学更快与大赛接轨,时刻走在护理技能潮流的前列。

2.2 发挥案例作用,引导护生评判性的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

大赛充分结合案例考核选手的应变能力和评判思维。笔者在国赛集训期间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案例,这样就为基础护理技能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赛后,笔者将这些案例素材进行资源共享,在系里组织的护理教师研讨会上介绍案例的答题方式以及编写要求。鼓励护理教师结合大赛要求参照模板自主编写案例,从而使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新技能时,能充分运用案例激发护生思考,培养护生在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中的评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及操作考核时,能参照国赛竞赛的模式,将案例与考核紧密相连。这样既可使基础护理教学紧密围绕大赛,同时也响应了当前课程改革教育的精神。使这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拓宽护生的理论知识面,使护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要编写出标准真实的案例,需要基础护理教师勤入临床见习,在见习中学习,在见习中收集与整理案例的素材。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促进护理教师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隙接轨。

2.3 人性化培养,使护生成为沟通护理有效及尊伤爱伤的护理能手

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各项操作都离不开有效地沟通和细致的护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护生具备基本的护理礼仪知识和爱伤护伤理念。护理教师可将护理礼仪贯穿在基础护理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强化。比如在护生操作全过程设定角色,让学生相互模拟护士与患者,要求模拟护士方带着微笑,设计并运用良好的语音语调及身体语言进行护理,操作后让患者方提出感受,评价出心目中的好护士,优秀者进行展示。在教师见习时,征得医院方及患者的同意,将临床星级护士护理患者的场景拍摄下来,剪辑后在课堂上放映,让护生充分感受临床上的护理氛围。在基础护理学见习周,护理教师跟随护生深入临床,可对护生进行全程跟踪观察指导,每天布置护生见习任务,将见习所见所闻写成小故事,见习后进行总结分享。将好故事汇总装订成册,注明作者姓名,留作教育资料。还可请临床带教老师与患者对见习护生进行综合打分,得分情况列入到基础护理学考核中。通过这些方式既能有目的增强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爱伤观念,同时也能让护生向临床看齐,使学生的沟通与护理变得更真实,有助于减轻表演化痕迹。

篇(10)

目前,我国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职业院校提出教学质量的要求,要求职业院校以服务于大众为宗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职业型人才。每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都会发现很多的教育人才与技能人才,同时也让许多院校发现某些教学不足。本文主要讨论英语写作项目上的缺陷及教学实践和改革。

1.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写作上的问题

1.1学生对英语写作的认识有很大缺陷。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一般情况下知识的掌握水平不是太高,对于英语的认识,一般停留在语法的学习上,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过于重视英语语法的应用,而忽略文章的整体性,在竞赛中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1.2学生英语的写作能力差。

由于目前各大高校的扩招,使得高职教育招收的学生由原来的普招生变成了掺杂中专生、技能高中生等多种形式上的学生,生源上的改变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面临很多困难,很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汉化”的想象。西方人善于用抽象的事物来描述现实存在的事物,中国人正好是相反的,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可以发现这种“汉化”现象的存在。

例如在句型结构中,由于文化的差异,这种“汉化”现象更明显。在“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了”的翻译中,很多学生会把这句话翻译为:“We don’t know evening has fallen.”不能说这句话的翻译有误,只能说翻译不符合英国文化的习俗,英语重“形合”,咱们国家则重视意思相同,按照英语的习俗,应该翻译为:“Evening came before we realized it.”除了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汉化”现象,还有一点就是主谓宾的顺序,由于习俗上的不同,很容易造成学生翻译的语句不符合英文的习惯表达形式。

1.3教学中教师或是学校安排的课程有一定缺陷。

在英语的学习中,对学生的要求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上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在英语教学中,写作的教学一般是与其他的内容放在一起的,在整个教学中,英语分为好多的单元,时间再长,分为好几段后,每单元所占的时间就十分有限,在教学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精读上的教学,写作方面的教学留的时间很少,甚至仅仅用几句话描述,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2.基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写作项目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2.1提高教师及学生对于写作方面的认识。

从目前职校教师和学生的英文写作的认识看,绝大多数人都对英文写作持“应付考试”的心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写作、为什么要考试,甚至有些教师对这些也不太明白,教师的不清不楚更是影响学生对写作的热情。

为了提高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教师队伍,使教师本身明白写作的重要性,而后教师再对教学和考试内容作出一系列的调整,使调整后的内容适用于职校技能大赛,同时更适用于对学生未来职业技能上的提高。

2.2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风俗的认识,走出“汉化”难题。

在改革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词形的同时,比较同义的汉英词汇的一些差异,让学生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掌握了解英文化的词语的用法,避免词语使用时产生的“汉化”现象。具体举一个例子,如“fall”的学习,教师可以举出这个词的多种用法:Don’t walk along the top of the wall,you might fall;She fell asleep;The city fell to the enemy等,指导学生体会相同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差异。

在进行语句的讲解时,教师要格外强调一些非常具有英文化特色的语句,先让学生翻译成汉语,教师再说出在英文中的具体含义,然后对这些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体会到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如After you的翻译,按照咱们国家的习俗,它的意思应该是“在你后边”之类的,但正确的英文翻译应该是“你先请”,是一种谦词,可以说学生翻译的意思与本意相差很多。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风俗的认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背诵一些英文美好诗句,摘抄一些篇章,指导学生积累英语惯性用法,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写作方面的训练。

2.3调整英语教学的一些教学内容。

上述提到英文教学课堂时间安排上有不合理之处,因此学校或是教师应把英文写作列入教学大纲,并作为硬性指导。同时,英语写作的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课后指导也相当重要。在学生进行写作之后,教师亲自且逐一对每位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修改,这将大大促进学生对英语写作的重视,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水平。另外,将职业技能大赛中对学生英语写作的要求时常地贯通于平时的英语写作教学中,适时地将职业技能和英语写作进行有效的合并,以求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上述内容上的实践和改革内容,还有一项就是多媒体的应用,不可否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因此在英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在讲解学生常犯的“汉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些英文电影片段,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词语的意境及用法。

3.结语

为了满足全国职业技校职业英语技能比赛的需要,更为了适用于社会的发展,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推进是必需的。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把参与技能大赛作为契机,将技能大赛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上一篇: 云计算技术分析 下一篇: 珠心算教学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