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11:01: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地方传统艺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而高中时代是一个学业繁重,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时期,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校老师和家长将素质教育和学生们的艺术修养方面看得越来越重要,并不再是以前的只注重学业追求,一味的重视应试教育。将地方传统艺术融入到高中美术教育模式当中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观念,提高辨别和思考能力,以多样的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在多元的文化当中形成独到的思维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地方传统艺术中含有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资源,而一个地区的传统艺术作为当地文化等各方面的直观体现,其中更加隐藏着当地生活的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也是当地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当下高中美术教学缺乏创造性与活力,急需改革发展,因此,通过融入地方性的传统艺术将会给高中美术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那么,地方传统艺术加入到高中美术教学中有如何的价值和优点,地方传统艺术加入到高中美术教学模式中去又需要怎样的策略呢?下面将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一、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优点
1.将浦江地方传统艺术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中去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让浦江地方的特色传统艺术通过课堂传授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学习来达到传承的目的。经过整理和运用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浦江地区多彩纷呈的传统艺术,这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尤其是在当前的多元文化前提下,让处于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多接触地方传统文化,能够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也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2.在面临课程教学资源匮乏的现在,如果能够将传统地方艺术加入到高中美术课程当中,并加以推广,对原来旧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用新的模式和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对传统地方文化艺术产生极大的兴趣,加强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自身修养,还能够对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加以保护和传承。
3.传统地方性艺术存在教育的价值
(1)传统地方艺术在造型要素和审美上存在价值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色彩的运用和造型是必须要学习的方面,在美术作品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在传统民间艺术的作品当中,经常能够看到传统艺术作品中对结构的对称性以及色彩的完美搭配,使得艺术品在造型和色彩两方面都配合的非常完美没有瑕疵。举例来说,浦江迎会中纸会表演中的喜剧人物,不同的形象展现出来的是不同雕塑的人物性格,再比如说流传至今的浦江地区特有的板凳龙,通常一条板凳龙,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等各种民间工艺为一体,充满了艺术特色,不论是从颜色还是造型方面,都显现出了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在艺术构思上的独到见解。还有浦江的剪纸艺术,剪出的图案和花纹构建了不同的图案,搭配了不同的形状。而这些艺术形式都在经历了数些年的改革创新之后显示出了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个地方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的水平,这对学生美术知识及专业知识的提升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2)地方传统艺术能够使学生激发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会有专属于各个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艺术和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不断重视,弘扬传统艺术,保护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而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一些奇闻怪事等都包括在了民间艺术的范畴之内。在浦江迎会中纸会和人会的戏剧表演,将中国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运用典型的人物形象进行传播,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体会到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在人物造型和色彩运用上的独到见解和手法,还能够通过表现出来的传统故事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对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同时也宣扬了优良的传统美德,弘扬了正气,也提升了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兴趣,使其主动承担起传承优秀的地方传统艺术的责任重担。
二、将地方传统艺术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模式的策略
1.大量开展实践活动,搜集传统艺术素材
中国的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有五十六个民族,因此造就了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但是在高中的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在课本中接触到的却比较少,因此应该展开足够时间的课外调查和采集工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过实地的考察和悉心探索,能够将搜集上来的地方传统艺术进行整理整合,汇编成画集和书籍等出版或是进行展览,使全校同学进行交流和分析。在浦江地区附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浦江麦秆剪贴和浦江剪纸等传统地方性的艺术,并在实地考察的过程当中对刺绣和雕刻的技术传承和雕刻出来的作品的风格和雕刻技巧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成立兴趣研究小组,使感兴趣的学生都参与到对于一种艺术手法的研究中去。另外,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实践考察、浦江迎会起源发展和其中的关于美术学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在事件调查过后自己写下实践心得和体会,并学习其中的优秀节目,在学校师生面前表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各自的兴趣也带动了美术课堂的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美术知识。
2.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新型教学方案,转变以前的只注重应试教育而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艺术审美修养方面的培养,学校应该定期设置考察课,在颇具特色的古建筑、古村落,例如江南第一家、嵩溪村开展学生写生教学,使得学生自己去研究了解地方传统艺术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其中的艺术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自动保护系统(ATP)作为ATC系统的一部分 ,是用以防止列车超速,相撞及其他因列车行驶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车地传输系统作为列车自动防护ATP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起作用是连接轨旁ATP设备与车载ATP设备,保证ATP设备间安全信息的稳定安全传输。
1 西门子Trainguard MT系统-无线天线技术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五、广佛线采用的是西门子Trainguard MT系统,其车地传输方式为自由无线方式,轨旁发送和接收传感器终端为轨旁AP以及与之相连接的轨旁高增益定向天线,列车发送和接收传感器终端为列车车载天线。如图1所示。
列车通过安装在车顶的车载天线接收轨旁控制器单元、ATS 等发送给无线AP的状态信息和控制命令,并将这些信息送至车载ATP/ATO系统进行运算处理,控制列车运行;同时车载ATP/ATO系统将列车的运行状况和定位信息等实时通过车载天线发送给无线AP,反馈给轨旁设备和ATS,以实现列车信息的实时更新。
(1)采用DSSS直接序列展频技术,DSSS通过利用高速率的扩频序列在发射端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进行解扩,把展开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来的信号。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军事通信和机密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此方法,与一位信息相关的传输能量在载波的22MHZ带宽上分布,只要确保信噪比余量,就不会影响到数据传输。
(2)通过采用定向天线等方法提高信号覆盖率而有效地抑制此影响,使用定向天线,将信号现定于需要区域,降低高功率非标准发射器对使用中的频带的无意或有意占用。且车载和轨旁的定向天线只允许在辐射方向内的通信。此外,列车自身将车头天线和车尾天线的通信分隔起来。因此,即使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也总有一个上下行通路不受到干扰源的影响。
(3)此系统在结构层上按照完全冗余进行设计,如轨旁一个AP箱一块计算机板上包含两件无线网卡,两个电源模块。在系统设计中,冗余概念应用在系统的所有层上,包括“空气中”的信号路径。
(4)同样的信息被传输了几次,在几次传输之间具有一定的延时。这是为了增加“至少有一次信息在足够低的噪声电平下成功传输”的可能性。如果传输丢失或者发生延时,此系统自动地重新传输数据,这样就有效地产生了时间多样性。这是为了避免了由传统方式所导致的显著的带宽损失。
轨旁天线的安排使每个AP(接入点)使用相同的无线频率服务于各自所在轨道的两个方向。轨道沿线频率通常遵循一个固定的序列,如果可用的话,通常使用三个不同的WLAN频率和一个备用频率,这个备用频率用于拓扑结构复杂的特定的情形,不同频率的覆盖区域安排为具有明显的重叠,以提高健壮性,而相同频率的覆盖区域被清楚地彼此分离开来,以避免叠加影响和相应的噪音。
在地下隧道较多的情况下,无线传输系统工作在隧道内较为稳定的工作环境下,故障率较低,而在高架段较多的情况下,外部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较大,在部分极端环境下,易造成无线系统故障,从而导致列车发生紧急制动。
2 卡斯柯URBALIS888系统-漏隙波导管技术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使用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URBALIS888信号系统,采用漏隙波导管作为持续的无线覆盖解决方案,其可靠性采用冗余架构实现,使用的无线传输技术是运行在2.4GHz的IEEE802.11g协议,其传输方式为轨旁TRE通过连接的漏隙波导管发送无线信号,车载DCS天线在波导管上方30CM-40CM地方接收无线信号,通过滤波器和车载moden连接至车载CC单元。
车载调整解调器和沿线的无线接入点之间的交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其原则如下:
检测交接需要、扫描中发现新的接入点、连接到新的接入点。在完整的交接过程中,在连接阶段,包括授权和连接的交换在扫描过程中实现和在合适的时间决定开始交接。为了达到交接性能,要求检测交接和扫描更精确。
2.1 检测阶段
检测阶段是一个后台任务(不影响用户数据的传输),当连接到AP时,移动的无线基站将一直在该区域并监督连接质量。如果以下条件满足,将进入扫描和连接阶段:当前AP接收信号强度(RSSI)低于临界值、当前AP的无线Beacons丢失、收到一个新AP的无线Beacons 、当前AP的误包率超过临界值。
2.2 扫描阶段
该阶段主要指搜索新的AP ,在指定的时间周期,移动的无线基站将扫描AP通道列表中的通道。在扫描时,该无线基站将保持与当前AP的连接根据特定的情况,将采用两种类型的扫描: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
2.3 连接阶段
该阶段主要为连接,取消授权,授权,连接到新的AP这四个步骤。
在检测到交接需求和发现一个可用的新AP后,移动无线基站首先将从老AP中退出,然后连接到新AP。根据交接检测标准,扫描阶段是可以忽略的,直接进入连接阶段。
在退出AP时,移动的无线基站将发送一个取消授权的指令给无线接入点。然后移动的无线基站执行对新AP点的授权,授权协议是基于共享密钥认证机制,在AP和移动无线基站之间交换4次信息
最后,移动无线基站必须连接到新的AP,在收到新AP的成功连接的回执信息后,该连接建立并用于交换用户数据。
卡斯柯无线子系统的无线接入点(APs)提供802.11接入点无线LAN服务。不管列车在那个位置,都将提供两个无线LAN接入(“红网”或“蓝网”),保证无线APs在物理上保持冗余,同时DCS系统使用运行在2.4GHz的IEEE802.11g协议,列车在无线moden和车载天线之间将使用窄带滤波设备,并使用互不干扰的频点,并更改了的车载moden配置,减少其余2.4GHz设备对无线DCS传输系统造成影响,避免列车因干扰而造成的信道切换。漏隙波导管单面开口的物理特性,保证了波导管至车载DCS天线的局部信号强度。
3 泰雷兹SelTrac S40-感应环线技术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采用的是加拿大泰雷兹的感应环线方式进行车-地双向通信。交叉感应环线传输方式特性好,抗干扰好,但是传输设备为单网传输,无物理上的冗余设置,传输速率较低,但是能满足移动闭塞对数据量的需求。
通过感应环进行传输的数据带有冗余校验位,以确保拒绝接收被电磁干扰的数据。通过对所有运输安全性信息的数据传输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可实现该功能。传送的数据会得到周期性地更新。从VCC传送到VOBC和STC的命令将在每个新电文中得到更新或确认。
对于接收到的信息,将做合理性和持续一致性检查,子系统会根据以前的电报、物理规则以及设计限制所期望的信息来检验收到的数据。精确的位置参数是通过感应环交叉信息来建立的,感应环交叉点之间的位置则由车轴上附带的转速计来确定,这样通过转速计和环路交叉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列车位置信息。
环路电缆可持续探测列车占用和空闲状态;列车定位的分辨率为6.25m。对列车是否被占用的探测是安全的和可靠的,符合“故障-安全”原则的要求。环路电缆和VOBC之间可实现双向数据传输,信息的传送是安全和可靠的。
但是对于感应环线其安装和维护要求较高,感应环线作为全线铺设设备,其环线电缆下垂不能超过75mm,若超过此范围必须拉直,同时,每季度必须测量室内环线馈电设备的电气参数,避免其超出工作范围,同时在日常运营中,一旦感应环线出现数据通信故障即环线电缆断裂或者通信中断3S以上,就会造成该环线区域内所有列车的紧制,该区域外的列车也无法以自动驾驶进入该区域。
4 总结
现今,大多数先进的移动闭塞系统已采用无线通信系统实现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传输,即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而选择好的车-地传输方式会对系统稳定性、可用性、性价比等产生影响。
对比三种传输方式,可以针对不同的传输环境进行使用:无线天线特点为安装简单灵活、易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但易受干扰;漏隙波导管的特点为安装要求较高,易维护、成本较高、传输稳定;感应环线则的特点则为安装要求高、成本和维护量高、传输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晋,付嵩.CBTC无线传输方式性能分析及现场测试[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03).
[2]邓俊.广州地铁CBTC信号系统车-地通信传输方式的分析比较[J].铁道通信信号,2011(11).
作者单位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310【关键词】移动闭塞 信号系统 传输方式
自动保护系统(ATP)作为ATC系统的一部分 ,是用以防止列车超速,相撞及其他因列车行驶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车地传输系统作为列车自动防护ATP系统重要组成部分,起作用是连接轨旁ATP设备与车载ATP设备,保证ATP设备间安全信息的稳定安全传输。
1 西门子Trainguard MT系统-无线天线技术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五、广佛线采用的是西门子Trainguard MT系统,其车地传输方式为自由无线方式,轨旁发送和接收传感器终端为轨旁AP以及与之相连接的轨旁高增益定向天线,列车发送和接收传感器终端为列车车载天线。如图1所示。
列车通过安装在车顶的车载天线接收轨旁控制器单元、ATS 等发送给无线AP的状态信息和控制命令,并将这些信息送至车载ATP/ATO系统进行运算处理,控制列车运行;同时车载ATP/ATO系统将列车的运行状况和定位信息等实时通过车载天线发送给无线AP,反馈给轨旁设备和ATS,以实现列车信息的实时更新。
(1)采用DSSS直接序列展频技术,DSSS通过利用高速率的扩频序列在发射端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进行解扩,把展开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来的信号。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军事通信和机密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此方法,与一位信息相关的传输能量在载波的22MHZ带宽上分布,只要确保信噪比余量,就不会影响到数据传输。
(2)通过采用定向天线等方法提高信号覆盖率而有效地抑制此影响,使用定向天线,将信号现定于需要区域,降低高功率非标准发射器对使用中的频带的无意或有意占用。且车载和轨旁的定向天线只允许在辐射方向内的通信。此外,列车自身将车头天线和车尾天线的通信分隔起来。因此,即使在有干扰的情况下,也总有一个上下行通路不受到干扰源的影响。
(3)此系统在结构层上按照完全冗余进行设计,如轨旁一个AP箱一块计算机板上包含两件无线网卡,两个电源模块。在系统设计中,冗余概念应用在系统的所有层上,包括“空气中”的信号路径。
(4)同样的信息被传输了几次,在几次传输之间具有一定的延时。这是为了增加“至少有一次信息在足够低的噪声电平下成功传输”的可能性。如果传输丢失或者发生延时,此系统自动地重新传输数据,这样就有效地产生了时间多样性。这是为了避免了由传统方式所导致的显著的带宽损失。
轨旁天线的安排使每个AP(接入点)使用相同的无线频率服务于各自所在轨道的两个方向。轨道沿线频率通常遵循一个固定的序列,如果可用的话,通常使用三个不同的WLAN频率和一个备用频率,这个备用频率用于拓扑结构复杂的特定的情形,不同频率的覆盖区域安排为具有明显的重叠,以提高健壮性,而相同频率的覆盖区域被清楚地彼此分离开来,以避免叠加影响和相应的噪音。
在地下隧道较多的情况下,无线传输系统工作在隧道内较为稳定的工作环境下,故障率较低,而在高架段较多的情况下,外部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较大,在部分极端环境下,易造成无线系统故障,从而导致列车发生紧急制动。
2 卡斯柯URBALIS888系统-漏隙波导管技术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使用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URBALIS888信号系统,采用漏隙波导管作为持续的无线覆盖解决方案,其可靠性采用冗余架构实现,使用的无线传输技术是运行在2.4GHz的IEEE802.11g协议,其传输方式为轨旁TRE通过连接的漏隙波导管发送无线信号,车载DCS天线在波导管上方30CM-40CM地方接收无线信号,通过滤波器和车载moden连接至车载CC单元。
车载调整解调器和沿线的无线接入点之间的交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其原则如下:
检测交接需要、扫描中发现新的接入点、连接到新的接入点。在完整的交接过程中,在连接阶段,包括授权和连接的交换在扫描过程中实现和在合适的时间决定开始交接。为了达到交接性能,要求检测交接和扫描更精确。
2.1 检测阶段
检测阶段是一个后台任务(不影响用户数据的传输),当连接到AP时,移动的无线基站将一直在该区域并监督连接质量。如果以下条件满足,将进入扫描和连接阶段:当前AP接收信号强度(RSSI)低于临界值、当前AP的无线Beacons丢失、收到一个新AP的无线Beacons 、当前AP的误包率超过临界值。
2.2 扫描阶段
该阶段主要指搜索新的AP ,在指定的时间周期,移动的无线基站将扫描AP通道列表中的通道。在扫描时,该无线基站将保持与当前AP的连接根据特定的情况,将采用两种类型的扫描: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
2.3 连接阶段
该阶段主要为连接,取消授权,授权,连接到新的AP这四个步骤。
在检测到交接需求和发现一个可用的新AP后,移动无线基站首先将从老AP中退出,然后连接到新AP。根据交接检测标准,扫描阶段是可以忽略的,直接进入连接阶段。
在退出AP时,移动的无线基站将发送一个取消授权的指令给无线接入点。然后移动的无线基站执行对新AP点的授权,授权协议是基于共享密钥认证机制,在AP和移动无线基站之间交换4次信息
最后,移动无线基站必须连接到新的AP,在收到新AP的成功连接的回执信息后,该连接建立并用于交换用户数据。
卡斯柯无线子系统的无线接入点(APs)提供802.11接入点无线LAN服务。不管列车在那个位置,都将提供两个无线LAN接入(“红网”或“蓝网”),保证无线APs在物理上保持冗余,同时DCS系统使用运行在2.4GHz的IEEE802.11g协议,列车在无线moden和车载天线之间将使用窄带滤波设备,并使用互不干扰的频点,并更改了的车载moden配置,减少其余2.4GHz设备对无线DCS传输系统造成影响,避免列车因干扰而造成的信道切换。漏隙波导管单面开口的物理特性,保证了波导管至车载DCS天线的局部信号强度。
3 泰雷兹SelTrac S40-感应环线技术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采用的是加拿大泰雷兹的感应环线方式进行车-地双向通信。交叉感应环线传输方式特性好,抗干扰好,但是传输设备为单网传输,无物理上的冗余设置,传输速率较低,但是能满足移动闭塞对数据量的需求。
通过感应环进行传输的数据带有冗余校验位,以确保拒绝接收被电磁干扰的数据。通过对所有运输安全性信息的数据传输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可实现该功能。传送的数据会得到周期性地更新。从VCC传送到VOBC和STC的命令将在每个新电文中得到更新或确认。
对于接收到的信息,将做合理性和持续一致性检查,子系统会根据以前的电报、物理规则以及设计限制所期望的信息来检验收到的数据。精确的位置参数是通过感应环交叉信息来建立的,感应环交叉点之间的位置则由车轴上附带的转速计来确定,这样通过转速计和环路交叉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列车位置信息。
环路电缆可持续探测列车占用和空闲状态;列车定位的分辨率为6.25m。对列车是否被占用的探测是安全的和可靠的,符合“故障-安全”原则的要求。环路电缆和VOBC之间可实现双向数据传输,信息的传送是安全和可靠的。
但是对于感应环线其安装和维护要求较高,感应环线作为全线铺设设备,其环线电缆下垂不能超过75mm,若超过此范围必须拉直,同时,每季度必须测量室内环线馈电设备的电气参数,避免其超出工作范围,同时在日常运营中,一旦感应环线出现数据通信故障即环线电缆断裂或者通信中断3S以上,就会造成该环线区域内所有列车的紧制,该区域外的列车也无法以自动驾驶进入该区域。
4 总结
现今,大多数先进的移动闭塞系统已采用无线通信系统实现各子系统间的信息传输,即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而选择好的车-地传输方式会对系统稳定性、可用性、性价比等产生影响。
对比三种传输方式,可以针对不同的传输环境进行使用:无线天线特点为安装简单灵活、易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但易受干扰;漏隙波导管的特点为安装要求较高,易维护、成本较高、传输稳定;感应环线则的特点则为安装要求高、成本和维护量高、传输稳定。
参考文献
[1]李晋,付嵩.CBTC无线传输方式性能分析及现场测试[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03).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也随之增高.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具有开放性.菏泽学院图书馆这种公共图书馆,其建筑、服务等更是可以显示出其传统的文化和地方特色.在图书馆的内部设施和服务都向着社会的开放性靠拢,以此来展现其文化风采.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地方文献特色信息建设,以带动发展本地的经济文化建设,打造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地方特色;特色文献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47-02
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安徽等三省接壤.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灿烂的传统文化景观.人们称菏泽为牡丹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和武术之乡.“菏泽”原系天然古泽,为“菏山”和“雷泽”简称.菏泽是司马迁笔下的“天下之中”,曾数度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仍保留着永丰塔、尧王墓、蚩尤冢、陈王台、范蠡湖、孙膑故里、秦王洞、宋江故里等100多处名胜古迹.“近代有何思远,何鲁丽,周自齐.历史学家何兹全,水利学家张含英,还有文艺明星,李雪健,刘和刚等等,著名画家吴东魁等等,体育名人穆铁柱,马文广,马文辉.这些人物在他们所处的时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菏泽的当地人物,在本土上进行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图书馆以其巨大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为研究具有“资政、励志、存史”重要价值的地方文献提供了丰富的大量的信息.
1 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文化影响和社会价值
1.1 文化影响
地方文献指一切与地区有关的文献,换一句话说就是当地的出版物、地方的传统文化等,以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展现其当地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地方文献属于历史区域的产物[1],在不同的时间会展现不同的特色,把历史的文化和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地方文献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涉及到各个领域,它的种类繁多,可以按照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例如从内容到形式上来说,具有普遍性.一般的地理文献都是由当地人士编写,记录的内容真实、可靠、详细,具有权威性.
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特色,而在地方特色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地方文化,因为它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代表.地方文献在修建具有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地方文献内记载着许多的文学资料,可以提供许多的参考依据.同时地方文献内又记载着大量的地方文化特色,人们可以通过记载找到那些失传已久的传统风俗,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些失传已久的传统风俗发扬光大,让大家都了解这些传统的特色文化.
菏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产品从2007年提出了“一城三乡”的品牌.地方的历史人物、文化是城市精神品格的基础,因此想要建设文化特色城市,就要在突出重点、思维创新的基础上建设好“一城三乡”的品牌.在建设时要加大对历史人文景观的挖掘力度,把菏泽建设成为一个以特色文化和精神为主体的文化强市,展现其开放大气、诚心向上的精神文明风貌,铸造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
1.2 社会价值
菏泽学院图书馆在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同时,还要努力地搜集和保存好当地的地方文献.为了更好地为广大的读者们服务和调研,进一步弘扬地方文化,图书馆组建了地方文献保障与研究中心,着手于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将地方文献对外开放,达到资源共享,以此来加快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
在集藏内容时,可以以一些著名的代表人物为主线,集藏一些他们相关事物的地方文献.菏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曾出现过许多的人才,但是我国现今历史学界对于他们的探究较少,特别是对于近代史人物的探究更加的少.作为菏泽的当地人物,在本土上进行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2],在对历史文化研究做出贡献的同时,又可以以人文景观为基础开展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旅游业建设,以此来招商引资,打造菏泽城市的传统文化精神,以此来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在菏泽当地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因此可以在民间广泛的收集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这对于开发菏泽的人文精神文化有较大的益处,同时这样做还可以加大菏泽的宣传力度.
建设以何思远和周自齐为主的研究基地.在建设时,可以由历史人物的家乡带头大力开发历史人物,以此加大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同时可以开展何思远和周自齐的研究大会,广泛宣传.在菏泽当地开展近代人物的宣传工作,可以加大开发和研究力度,同时还可以加大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积极性.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打造菏泽的地方影响力、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
2 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开发
互联网作为一种便捷、快速、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是当代信息传输技术的重大突破,在网络环境中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数据库是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竞争力所在,图书馆品牌突出的是产品的价值,追求的是特色化服务的方式、内容和效果.菏泽地方文献数字化存储,网络化传播,是图书馆保护当地文献资源的独特性职能的充分体现,而其产生的独特品牌更代表一个地方主体对历史的认知和对现实的感受,是当地独特文明的体现.
2.1 建设与开发地方特色全文数据库,其途径有以下几点:
(1)从历史文献中捞珍.中国历史文献资料极其丰富,其中不乏菏泽当地历史变革、风土习俗、生产经济状况、名胜古迹、当地风俗文化、人物的记载,开发当地特色文化,各部“正史”应纳入搜集范围.从其列传、地理志、艺文志中进行详细摘选,把有关记载进行归纳总汇,加工成新的载体文献;(2)从杂史、别史、野史、稗史、私史、专史等史籍文献国,提取有关菏泽的记载;(3)人物传记和菏泽当地名人的著作.(4)通过宣传部门、党史办、地方志及年鉴、政策研究部门、档案馆、民政局、公安局、博物馆等单位进行收集复制,通过相互交流收集这些单位丰富的情报信息.进行资料收集的同时要动员说服这些部门和个人将其所编撰或收藏的相关文献资料捐赠给图书馆收藏.(5)建立健全地方文献呈缴制.(6)利用电视、图书、报刊或网络收集零散资料.(7)运用采购方式从市场、书店以及藏书家手中收集地方文献.工作人员要留心旧书店、旧书摊、祠堂、庙宇等地方,如果看到珍贵的地方文献就购买,及时收集,这种方式便捷又可以填补薄弱环节,还可以节省经费.尽管文献来源困难,只要有目的地进行开发,就不难搜集到有价值的文献.
2.2 建设与开发地方特色全文数据库,征集内容和范围
2.2.1 由地区的各级领导、社会团体等公众事业单位及个人共同收集、寻找具有地方特色有具有保护价值的刊物、资料,包括地图、年画、年鉴、图像、文献资料、报刊、简报、影响、通讯、史志或是各个乡村的村志等.
2.2.2 当地人民流传的家谱、族谱、账本、古典书籍、书画、年限久远的图书[3]、图片、地契、金石拓片、历史实物、绘画作品,或是可以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影响等.
2.2.3 原籍菏泽或曾在菏泽任职、具有时代特征或是一定影响力的人士土著、信件、回忆录、传记、字画、手稿、日记或是影像资料等.
总之,收集整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地方文献的收集是一项长期而又细致的工作,图书馆文献工作者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这样地方文献的收集才比较全面.
3 地方文献收集的地位和作用
在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一些地方文献的记载形式和内涵与以前相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方文献中不仅包含专著、期刊、家谱、具有搜藏价值的名家手稿等,还包括文学论文等新形势.现今不仅有了印刷的书籍,还有许多的光盘、磁盘、印象资料等,因此地方文献的收集在图书馆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地方文献不仅仅是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历史久远的内容,还可以让大家感受于现在不同的民风民俗.以此来加大菏泽的建设,让更多的人了解菏泽的风貌、人文景观,这样可以加大菏泽的经济建设,促进菏泽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全国范围内的编史和修志工作的开展,让大家直观、方便的看到,不管是久远的家谱还是原始地图,对于经济发展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4].这些资料手机号后应该注意其分类、整理和保存工作.这对于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发文献资料时可以利用时,其内容的收集及意义可以作为当时历史阶段的代表,表现在那个阶段的发展状况等.
地方文献是一定区域风貌的“百科全书”,它反映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沿革、发展和现状.地方文献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单位的文化、科学、教育水平的标志之一;是认识地方、了解地方和宣传地方的可靠资料;是当地党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制定本地国民经济计划和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它在研究、开发利用地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方面,将会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地方文献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文献和历史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实用性.同时,地方文献是图书馆、特别是藏书建设的重点之一,它对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越来越显示它的咨询与决策作用.
地方文献拥有较高的收藏和保存价值,它对于传统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在21世纪信息化的时代,在人们的生活逐渐变得信息化,所以对于高校的图书馆建设来说地方文献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的有利条件.作为具有收藏、保存、励志价值的地方文献,一直被文化部列入到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中,然而各大高校同样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图书馆通过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表明收集、分类、管理、开发这些地方文献资料,可以促进当地的传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城市的影响力,这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志兰.论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特色信息建设[J].现代情报,2004(5).
一、舞蹈艺术的功能
舞蹈艺术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反应社会生活的艺术表演门类,他所表现的是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舞蹈艺术之所以是特殊的艺术形态的“特殊”之所在,就是其自身对社会功能问题的有它独特的功能,现在就舞蹈艺术的功能进行探讨,舞蹈艺术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1、抒怀,交流情感
舞蹈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生命形式的跃动,就有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就有欢悦的舞蹈形式的出现。舞蹈是人们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而又最充足的表现,人们通过相互之间的舞蹈动作彼此之间抒感,交流感情,增进友谊。
2、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运动,而且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节律性的人体运动,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化运动,人们在优美的旋律和鲜明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不到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而且还能在娱乐的同时陶冶情操。
3、了解社会、认识世界
人们通过一个又一个时期舞蹈作品的诞生,而诞生出来的作品都是反映特定生活,是真实的社会现象映射,这样可以使人们更好了解自己所处的历史时期,认识社会,了解世界。
二、地方舞蹈艺术资源合理利用
1、文化主管部门促进舞蹈艺术资源共享的导向作用
抚州市文化组关部门区域内舞蹈艺术资源共享顺利实施,必须得到文化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实行行政手段制定政策,逐步实施优质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与效益,以达到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
2、强化舞蹈艺术共享意识,增强舞蹈艺术共享动力
文化主管部门,演出团体,艺术院校等要树立资源共享的观念,充分认识到资源共享的必要性,以及资源共享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充分运用经济手段,采用准市场的运作方式来推动资源共享,从根本是增强资源共享的内在动力,加快舞蹈艺术文化产业的融合
3、构建舞蹈艺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保证舞蹈艺术资源共享
文化主管部门,演出团体,艺术院校等要积极探索舞蹈艺术资源共享新机制,拿出一套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来协调舞蹈艺术资源共享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约束和规范在资源共享中的态度与行为。
4、丰富舞蹈资源共享内容,拓宽舞蹈资源共享层面
文化团体,演出团体,艺术院校等加强相互沟通,合理调配,统筹安排来丰富舞蹈资源共享内容。实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区域内信息资源网络,以及实现相关的信息检索和,实现资源多层次共享的最大效益,对舞蹈艺术资源的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地方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在对传统地方民间舞蹈进行加工、整理或舞台创作时,必须高度重视地方传统民间舞蹈的挖掘、保护、传承与提高,高度重视能够充分体现地方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绝对不能传统文化。
第二,在强调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同时,也有一个创新与发展的问题。严格意义上的保护与传承,也必须体现创新精神才能够真正保存和发扬传统民族舞蹈文化,才能够真正理解和领会传统艺术精神的实质。真正保存、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舞蹈文化,既有保留传统文化的精神意义,又有在充分尊重本民族意愿的前提下发展创新的必要,即在保存、传承优秀传统地方舞蹈文化中创作出既继承优秀传统又具时代精神的舞蹈精品。
第三,只有科学处理民间舞蹈文化与城市经济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才能将民间舞蹈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经济的优势,进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民族进步、文化繁荣,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真正在发展、创新和合理利用中实现对民间舞蹈文化的最大化的保护、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把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纳入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中,努力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和传统艺术项目”。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学校艺术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承担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地方文化艺术既是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又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把它们继承和延续下去,对于保存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潮汕文化是以现在的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四市为主,由讲潮州话的民系所创造的一种属于汉文化的地域性亚文化。1、以“开放融合。兼取互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为其突出特征。潮汕地区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如花似锦,驰名中外。其中潮剧、潮州音乐、潮绣、木雕闻名遐迩,潮汕民间的花灯、嵌瓷、香包、泥塑、剪纸、首饰等,都富有地方特色,驰名中处,成为民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和时节应用品。汕头市澄海区有着浓厚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氛围和数量众多的地方艺术门类。近年来,澄海区中小学在利用潮汕地方艺术资源拓展艺术教育渠道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自1999年12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后,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2、2010年澄海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澄海实验学校和莲下中心小学2012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特色学校,澄海实验学校小学2011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另有四所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澄海区各中小学在如何通过有效途径传承地方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材应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智状况,如果在校本教材中融入他们熟悉的地方文化资源无疑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澄海区中小学艺术课校本教材的编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澄海位于广东省东部潮汕平原的韩江入海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县,后几经易制,2003年成为澄海区,隶汕头市,现有面积402.5平方公里,人口75万(2008年)。在澄海民间,保存了大量具有浓厚潮汕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主要有:潮剧、潮州大锣鼓、丝弦乐,潮汕童谣、方言歌、版画,剪纸、纱丁、抽纱、嵌瓷、灯谜、香包艺术等,还有极具澄海地方特色的西门的蜈蚣舞、永新的鳌鱼舞、隆都的西头鹅舞等动物舞蹈。这些地方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的艺术门类,富有强劲的生命力,为澄海学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近年来,澄海中小学通过对潮汕民间艺术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归类,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引进了大量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并经过教学实践形成了众多的教学案例,成为地方、校本教材建设的雏形。如澄海实验学校的《少儿潮剧演唱基础训练》、《潮剧欣赏基础》、《潮语语音与合唱训练》、《潮汕动物舞蹈欣赏及训练》等音乐课校本教材,《潮汕儿童版画教程》等美术类校本教材,《硬笔书法》、《书法楷书训练》等书法艺术校本教材。又如建阳小学,通过对众多教学案例的整理、提炼,编写了《艺术教育校本教材资源包》,内容涵盖《潮汕童谣歌》、《潮汕民俗歌》、《潮汕锣鼓》、《潮剧行当》,《潮剧欣赏》等。再如华侨小学的《木刻版画教材》等。
在教学中运地方艺术教材,可使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把一些有较高艺术性的以民族民间艺术为素材创作的艺术作品和经过改编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品介绍给学生,可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民间艺术是当地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维护、发扬光大民族民间艺术的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意识会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乡土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通过学习乡土艺术教材,可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与热爱家乡的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辐射作用。
二、 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认识艺术世界的过程。澄海区的艺术教师们会在音乐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介绍潮乐、潮剧、潮曲的特色和技巧,师生有时还会进行即兴表演。例如,树础小学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先选择《天乌乌》、《桃花过渡》这样一些有吸引力的歌曲、短剧,让学生欣赏,然后利用《客鸟声客客》、《新编桃花过渡》等地方音乐素材进行示唱、演奏、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在美术课上,他们会介绍澄海作为“版画之乡”的文化历史,使教学内容具有地方性和实践性,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在教学方式上,他们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经典引导”与“乡土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把现行国家教材与乡土教材进行高度整合的成功之路:例如,澄海区建阳小学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现行教材与乡土教材融合的大胆尝试,他们以现行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师生们把从周边社区采集来的音乐素材引进课堂,并对曲调节奏、歌词进行规范,对内容、形式进行修改、整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师生的创造力,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他们共整理出校本教材8个资源包;莲下中心小学的古筝队在各种比赛中以演奏潮筝曲而大获成功,这得力于该校音乐教师对古筝的创造性教学,他们既遵循古筝演奏的一般规律,又改进了潮筝演奏技艺,编配新的潮筝曲;实验学校教师则安排了一定数量和一定课时的潮州音乐教学,课余时间则加强潮乐的集体训练;莱芜中学把当地工艺美术引进了美术的课堂教学,如丝网版画、羊毛编织、民间玩具等地方工艺美术,均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他们的艺术素养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承的效果。澄海区现有中小学艺术科教师大多受过系统、规范的高等艺术教育,又主要来自潮汕地区,自幼受潮汕文化熏陶,对利用潮汕文化资源进行艺术教学有着天然的优势。近些年来,澄海区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传承地方文化中的作用,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潮剧、澄海灯谜,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蜈蚣舞等为主要传承项目,重点突出蜈蚣舞、潮州大锣鼓、澄海版画的传承,为此加强了对中小学艺术科教师的地方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把一批本地民间艺人、艺术家被请进校园,为全区中小学艺术科教师举办潮汕地区音乐、曲艺、美术工艺以及其它艺术门类的讲座。
学校艺术教育将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引入课堂后将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感受家乡的政治、文化、经济、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变迁,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大力推进地方艺术进课堂,营造校本艺术教学的浓厚气息,在家乡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体验生活、升华情感,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素质和能力,这才是教育之根本所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级各地政府的重视,让优秀的地方艺术内容走进课堂确实不失为对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 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
课外艺术活动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适当地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澄海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昌明,民间艺术活动非常活跃。民间艺人队伍庞大,业余艺术团体遍布城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业余剧社(团)最多时全县达到60多个,大量新旧剧目上演。澄海还享有全国“民族民间艺术(版画)之乡”、“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的美誉,产生了大批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
在澄海这样一块具有浓厚地方艺术氛围的土地上,中小学生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澄海区中小学校组建了大量业余课外兴趣小组,每所学校至少有5个以上的兴趣组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这些课外艺术活动既符合艺术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十分符合当地农村学校的艺术教学现状。例如,澄海区教育局自2003年来,坚持每年举行学生潮剧演唱比赛,参赛选手众多,为潮剧事业的发展挖掘了一批批新苗;华侨小学课外艺术活动以版画见长,几年来先后出版了学生版画作品集《大师的画》、《太阳花》,美术作品集《心灵的画》,五十多件学生作品发表于各级刊物或收集于画册;建阳小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引进潮汕音乐教育,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办学特色,潮汕民间艺术在该校开展活跃,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涌现出一批潮艺爱好者,他们多次参加当地重大节日晚会,为当地的文化生活建设贡献了力量;澄海实验小学以“传承潮汕地区优秀文化艺术”为课题,积极探索自制的具有潮州音乐特色韵味的“竖吹竹笛”进入课堂,将澄海动物舞蹈和潮州锣鼓引入课堂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该校自编地方舞蹈、自创潮语童声合唱节目、鼓励学生创作反映澄海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连续四届参加国、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取得了两个全国一等奖,四个省一等奖的佳绩;莲下中心小学将潮汕儿童版画和书法引入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一举取得了一个全国一等奖,五个全省一等奖的佳绩。
一直以来,许多散落于群众中的传统优秀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局限,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越来越少,许多民间优秀艺术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机,更有一些民间音乐己经到了“人走歌息,人去艺绝”的程度。澄海区传承优秀地方艺术从中小学抓起,笔者认为,此举善莫大焉,值得提倡。地方艺术是当地文化土壤中的一枝奇葩,优秀艺术的传承是文化传承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地域的标志,积极将地方优秀文化艺术引入学校课外兴趣活动,是让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得到传承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澄海区中小学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纳入到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通过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三个方面,从而使学校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在途径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链条。艺术不仅能够把祖祖辈辈创造和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保存下来,传递下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故土的健康情感,同时引领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当然,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认识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喜欢,感兴趣,才有传承弘扬的可能。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家庭要发挥引导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家人在与孩子的言谈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一点一滴讲给孩子听,教给孩子学,引导青少年认识传统文化,这对青少年的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校应当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诸如聘请民间知名艺人,在课外或课内担任艺术辅导员,开设民族民俗文化知识讲座或课程等,这是地方优秀传统艺术能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的关键。教育、文化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发挥职能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文化公益设施如博物馆、文化馆、书画院、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联合社区、村居加强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建设,创造一个展示认识传统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这是地方优秀艺术得以传承下去的重要保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地域文化有它的局限性,地方艺术往往比较质朴,因此,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人文素养,用一种世界的眼光,既能走进地方艺术的殿堂,又能摆脱它的局限,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中的优秀成果更好地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澄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澄海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2]林伦伦、吴勤生主编.潮汕文化大观[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04-02
一、襄阳地域文化艺术资源的主要类别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书法名城”。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将襄阳地方文化艺术孕育得多姿多彩,襄阳市地方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专业课程及教学模式。襄阳地域文化资源从艺术类型方面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1.襄阳历史遗留下的名胜古迹如:枣阳雕龙碑史前文化遗址;宜城楚皇城遗址;有“铁打的襄阳”之称的襄阳古城墙和“华夏第一城池”的护城河;中国私家园林的鼻祖“习家池”,诸葛亮躬耕之地、刘备三顾茅庐的古隆中;因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相继在此隐居而名闻遐迩被后人称为“圣山”的鹿门山及鹿门寺;广德寺中印合璧多宝佛塔等等。
2.襄阳考古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如:雕龙碑彩陶、春秋战国青铜器、战国玉器、战国漆器、汉代画像砖、宋代墓室壁画、明清瓷器等等。
3.极具襄阳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珍品如:老河口木版年画、保康皮影戏、黄杨木雕、老河口木雕、保康石刻、襄阳竹编、草编、南漳刺绣、书法、绘画、奇石、传统建筑、古堡寨、古民居等等。
4.襄阳历史人文资源如:春秋时期的玉石鉴赏家卞和、楚国大文学家宋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三国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宋代大书法家和画家米芾及其子米友仁等等。
5.襄阳非物质文化资源和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如:传统音乐“沮水呜音”、“薅草锣鼓”等,传统舞蹈“端公舞”、“高跷花鼓”等,传统戏剧“襄阳花鼓戏”“宜城兰花筒”等,曲艺“保康独臂皮影”、“枣阳市鹿头皮影戏”等。
二、襄阳地域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开发
襄阳丰富的地方文化遗产、艺术资源要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就要与襄阳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开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艺术方面的专业课程,引导襄阳地方高校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专业学生了解本土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资源,学习和研究其文化内涵与艺术成就,继承和创新地方传统艺术。
目前国内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基本上是采用西方的教育模式,缺乏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地域文化的因素,把襄阳本土和地域文化艺术资源和高校课程开发及教学应用相结合的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襄阳地域特色文化艺术资源的教学开发研究着力于探究襄阳地域文化艺术资源的课程价值,整合传统课程形式与地域文化艺术资源特色课程,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和系列性的研究。主要包括历史理论研究、技能技术传授及资源元素开发应用转化等几个方面:第一,开设襄阳地域文化艺术资源方面的鉴赏课程;第二,设立襄阳地域文化和艺术研究工作室;第三,开设具有襄阳地域文化和地域艺术特色的专业化课程;第四,设立襄阳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第五,襄阳地域文化艺术资源符号元素的设计应用课程。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课程和教学开发,构建具有襄阳本土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高校艺术课程和教学体系。
三、襄阳地域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艺术教学中开发的意义
1.通过襄阳地域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艺术教学中的开发运用,培养和提高襄阳地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通过襄阳地域文化和地方民间艺术等课程教学的开发,可以开拓地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和艺术视野,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大门。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艺术不只是大学课程里和课堂上那些抽象的理论和枯燥的练习,艺术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艺术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艺术就存在于民间。同时,把襄阳地域文化艺术资源与地方高校艺术教学相结合,可以使美术、艺术设计和音乐、舞蹈等艺术类专业课程丰富多彩的感染力、趣味性和多元化等优势在艺术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艺术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并在对襄阳地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获得更深入、更专业的认识和了解的同时,产生热爱襄阳地方文化、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树立起建设美好家园的情怀和理想。
2.通过襄阳地域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艺术教学中的开发运用,提高襄阳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要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除了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在开发地域文化资源特色的艺术课程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地域特色艺术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如在专业领域里寻找和发现地方文化资源及其价值,分析和研究其内容,在专业和教学中实践运用,开发相关专业课程,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等等。
3.通过襄阳地域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艺术教学中的开发运用,促进襄阳地方高校特色艺术教学体系的形成。襄阳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艺术成就灿烂辉煌。如襄阳考古出土的古代文化艺术资源有:彩陶、青铜器、画像砖、漆器、玉器、陶瓷等;襄阳地方民间艺术资源有:民间版画、刺绣、纺织品、木雕、石雕、编织、奇石赏石、建筑、地方民居、地方皮影戏、地方戏剧等等。这些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是本地重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艺术教育上给予重视、保护和继承,但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在襄阳地方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中得到体现和开发运用。因此,作为襄阳地方高校艺术专业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办学模式,就必须把本土的文化艺术和历史遗产资源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起来,进行收集调研整理,全面深入的分析其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和运用价值,并加以系统化的研究和保存。在此基础上,把其中最优秀的地方艺术精粹提炼出来,运用到艺术专业的课程和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襄阳地方高校艺术专业的特色学科和教育教学体系。
4.通过襄阳地域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艺术教学中的开发运用,推动襄阳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传承。对襄阳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和教学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地方优秀的文化艺术。襄阳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如:老河口木版年画、保康独臂皮影、老河口木雕、南漳刺绣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教育的开展也有助于襄阳民间艺术的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襄阳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教育教学中开设这些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课程,能够使襄阳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资源通过地方高校学生艺术专业教育得以继续传承。尤其应在教育过程中培养艺术专业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树立对本土文化艺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之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的运用、传承、创新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项仲平,等.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2]范兆雄.论我国现代课程资源短缺问题[J].教育探索,2003,(03).
淮北地方高校应开设地方戏曲专业,充分吸收同类戏曲教育专业的优秀培养经验,从淮北地方戏曲教育自身的特点出发,制定淮北地方戏曲教育培养方案,培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具备和掌握淮北地方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够在淮北地方戏曲舞台、影视等艺术活动中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的专门人才;培养从事淮北地方戏曲普及与推广的德智体全面合格的群众文化艺术人才。在教育中采用全新的培养手段和方法,实行新做法,按照“全程规划、分段培养、因材施教、个性辅导”的教学步骤,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高标准、培养人才严要求,将“口传心授”的传统戏曲教育方法纳入高等学校戏曲教育的科学模式中,扬长避短,凸显专业特色,为安徽戏曲文化传承发展输送优秀人才。与此同时,淮北地方高校还应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聘请戏曲专业师资任教,组织淮北地方戏曲科研讨论,邀请戏曲表演艺术家来学校讲课教戏或辅导排练。开设相关戏曲课程,如:《戏曲赏析》、《戏曲表演基础》、《地方戏曲音乐舞蹈》等,引导教育大学生了解中国戏曲,认识中国地方戏曲,普及淮北地方戏曲。教育大学生从戏曲中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音乐舞蹈、舞美表演等等,从中汲取知识营养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引领大学生丰富审美体验、提升精神境界,从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营造富有人文内涵的校园文化。
淮北地方高校要建设大学生戏曲社团,拓展淮北地方戏曲学生观众
在高校成立大学生戏曲社团,南京师范大学光裕戏曲社是一个典范。光裕戏曲社成立于2003年9月,是一个拥有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扬剧、豫剧、锡剧、评剧、苏州评弹等多个剧种,自发成立,自主管理,自力更生举办各种类型活动的校级学生社团,在校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光前应种书中粟,裕后宜耕心上田。”光裕戏曲社作为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特色社团,以弘扬戏曲艺术,丰富校园活动为己任。光裕戏曲社团每周都有固定的活动:周六下午是戏曲排练,邀请艺术家或资深社员亲自来校指导;周五晚是戏曲欣赏,播放各剧种经典剧目,组织艺术讨论。例如,播放各个剧种的《西厢记》然后请专家来进行深入的阐述。此外,社团还组织社员去南京市文联戏曲培训班、雨花老年大学戏曲班学习,不定期观看各类戏曲演出,广泛开展和省内外戏曲艺术家的交流。社团聘请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以及江苏省京剧院、江苏省锡剧团、南京市越剧团等表演艺术家为该社的指导老师,每周请表演艺术家来学校讲课教戏或辅导排练。社团还与南京其他高校的学生戏曲社团也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展开了丰富的交流。除了举办一年一度的“南京高校戏曲社团联谊演唱会”之外,还积极参与各高校戏曲社团的活动,并在网上建立网站与论坛,进行活动通知、活动总结回顾、艺术探讨、演出资讯及社员交流等各项活动。在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下,社团和社员多次在校级、省市、国家级的评比中获奖。社团举办的“戏韵流觞”、“曲韵韶华”等戏曲专场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也受到媒体、专业艺术院团、艺术家、戏迷以及高校兄弟社团的一致好评。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很多同学都成为了疯狂的戏迷。他们通过学习感受到戏曲艺术中蕴含着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中华传统道德,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可以不懂芭蕾舞但是不能不懂中国戏曲。没有观众就没有戏曲。大学校园的学生是戏曲传承与发展的生力军,可以说中华戏曲文化的未来如何掌握在未来观众的手中。笔者认为,淮北地方高校也应如此。校团委可成立大学生戏曲社团,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可先从淮北地方戏曲做起,开设戏曲类公选课程,聘请地方戏曲专业的教师、演员来学校讲课教戏或辅导排练,为学生讲解示范,言传身教,每年坚持排演一些大学生较容易接受和喜爱的戏曲作品(比如排演一些短而精的折子戏),作为学校的文化活动与对外交流的品牌和窗口,广泛开展戏曲表演、艺术交流等各项活动,形成一种文化氛围。相信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淮北地方戏曲的兴趣,取得显著的成绩。
2现代文化艺术中心设计展现传统文化与人性化、艺术化的结合
我国传统文化要素能够在现代文化艺术中心设计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文化具备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为文化艺术中心设计提供很好的帮助;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对艺术、自然和人性的尊重,是传统文化要素存活的关键。所以,必须要把传统文化要素与人性化设计、艺术化设计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设计效果。具体的,在遵循现代设计理念与手法的基础上,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要将古代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哲学充分运用其中,形成了较为创新的艺术中心设计模块,也进一步提升了艺术中心之于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传统设计风格的主导下,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并未失去其最重要的诉求和功能,即满足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高容量、大空间、便捷快速的学习、休闲与体验的场所。也就是说,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人性化”“、实用性”这两个原则,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提升建筑设计的实用性与务实性。要知道,新时期的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循人性化的基本原则,必须体现建筑物设计的实用性与务实性,即实用而不浮夸、人性而不浪费,这样才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践行。例如,现代艺术中心的绿化设计与建筑物区域的分割,无论是绿树成荫中的宽阔道路还是垂柳下面的休憩地域,都要考虑该艺术中心在设计中关于行人、游客与参观者的需求,尽可能的为人民、游客、行人提供舒适、便捷与健康的环境。此外,根据现代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物局部设计的传统文化要素的渗透要求,实际的设计工作也要凸显实用性的诉求,将空间充分利用,体现出传统建筑设计的简约理念。再如,我国传统建筑设计要求设计必须体现功能的多元化。因此,建筑物占地面积要基本上集中在中心区域,范围极为有限,这为其他服务型功能的拓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能。广场区域的设计力求符合行人、游客的需求,与外部空间贴合度较高,绿化的设计围绕整个中心的内部和外部展开,可以确保现代艺术中心的环境质量、空气状况与良好的美化效果。此外,停车场的设计也要十分实用而耐用,要连接文化艺术中心与外部空间,同时开阔的停车场区域规划能够满足海量人群的停车、取车的需要。总体来看,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的功能布局和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到现代艺术中心的设计品质和规划质量,而且以人性化和实用性为指导原则,以传统文化要素为设计理念,力求发挥出现代艺术中心的最大功能,实现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结合。此外,新时期现代艺术中心设计还要具备一个很大的特色,即设计空间内大量水、湖泊和植物的应用,这也是传统文化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设计学的角度分析,水、湖与植物的大量运用,是设计造景的最佳选择,一方面可以提升设计的品质;另一方面彰显出现代艺术中心的独特吸引力。可以想见,在湖光山色之间,品味鸟语花香与潺潺流水,一定可以将人们带进人山人海的美化境地,从而进一步凸显现代艺术中心的特殊文化气质与艺术内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52-01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愈发重视精神层面的需求。包装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它通过美与精致的呈现,让人们身心愉悦。地方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弘扬。将地方文化与包装设计融合为一体,能使包装艺术开创艺术设计的新时代。本文分别从包装设计教学现状、地方文化特色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促进地方文化融入包装设计教学的有效对策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方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在包装设计中,应向世界展示我国的传统文化。由于国人对于西方的设计思想已形成了潜移默化的思维,因此,地方文化的传承也就变得更加重要。虽然现在包装设计中应用地方文化元素的设计者越来越多,但传承的意义不单单只是把作品设计出来,更多的是要传递这些传统元素中所蕴含的深意。它的出现不只是提醒每一个中国人关于中华民族的悠长历史,更多的是需要他们传承下去。
二、地方文化特色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将地方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中,有利于设计教学的有效创新。因此,在进行包装设计时,教师可以将地方文化融入其中。例如,湖南地区的地方文化包括花鼓戏、湘绣等,在设计包装时,学生或将花鼓戏人物引入其中,或将湘绣元素应用其中,不仅能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还能形成一种地方风格。再如,湖北地区的地方文化包括戏曲、说唱、歌舞等,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这些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欣赏。如教师可以先将黄梅戏《天仙配》让学生欣赏,然后学生在包装设计中便可以此为主题来进行设计。又如,河南地区的地方文化多种多样,如少林寺文化等,学生在包装设计中完全可以将该元素应用其中。
三、促进地方文化融入包装设计教学的有效对策
1. 继承发展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现代人加以继承和发扬。在包装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设计人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地方文化,并将其与自身设计理念相互融合,从而体现出自身设计的创新性意识。融合,不是生搬硬套某种风格,而是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应用中国元素,使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使设计方案符合中国审美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及素质
在进行作品的设计时,作者的审美能力、文化修养等都是重要的影响部分,这些是作品创作的内在动力源泉,高度的审美观与较好的文化修养会使作品更加具备美感与艺术内涵。包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文化修养、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对地方文化进行普及,加强学生对文化的了解,以此促使其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3. 对学生艺术感进行升华
包装设计在生活中多有呈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展的实地参观,通过大师级作品的直观熏陶,让学生在好奇与对比中发现自身不足,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除去艺术展,还有民间传统的艺术呈现形式。例如,酒鬼酒是由当代艺术家黄永玉进行包装设计策划和瓶身设计的,并且将其取名为酒鬼酒。从该酒的广告和包装中,可以看到十分强烈的民族气息。在我国的湘西,“鬼”表示一种超越自我与自然的神秘力量,追求的是一种无上自由与洒脱,它也代表着人与山水之间的一种对话,是和自然的一种完美结合。当然,包装设计不止有传统的呈现方式,还有与现代社会的结合。例如,建筑设计方面,大家比较熟知的有鸟巢、水立方等,通过这些现代艺术形式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自身所学包装设计与社会相结合。以上种种实地鉴赏以及研究形式,能够使学生的艺术美感得到升华。同时,这种升华反馈到学生自身的学习与设计实践中,必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束语
总之,中国拥有五千年文化艺术,其对现代的影响也是不可比拟的。中国的五千年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历史沉淀之后,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逐渐发展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符号。该类型的艺术符号存在明显的象征内涵,同时还存在一定的比喻意义,在完成长期的历史洗礼之后,渗透出十分浓厚的历史凝重感。地方文化应用到包装设计中,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有利于学生自豪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025-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推进,目前我国处在一个多元文化复杂的大背景下。由于物质的越来越丰富,精神的开放化多元化,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状况。各种外来思潮的不断冲击,我们的地方戏受到了许多挑战,难以生存。这种挑战是多方面的,比如人才的缺失,市场的萎靡,制度的不健全等等。因此说,关于地方戏如何走出困境,是一道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值得我们每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去思考。本文尝试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和作用。
一、地方戏的特点
首先地方戏具有语言的共同性。地方戏一定是反映当地人们生活所使用的语言特色的。它的唱字、腔调都和当地人们生活语言贯通。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产生共鸣。比如陕西的秦腔,用的就是陕西当地方言,它很符合当地人的语言腔调和风格,因此才能独具一格。
其次是地方戏展现民族生活特色。地方戏是一种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取材于民间,从民间的生活元素里面汲取养料,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艺人加工,然后整理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戏曲种类。人们在听地方戏的时候,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当地文化特色。比如黄梅戏,那种悠扬缠绵的曲调,很容易让人想起黄山的那种烟雨蒙蒙的感觉。
总之,每一种地方戏都具有当地民族生活特点和风格,它集中地反映了当地民族居民生活的原貌。
二、地方戏遇到的困境
随着物质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地方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第一,地方戏观众群体的缺少。时代的变迁,地方戏的主要受众是上了年纪的人群,而这部分人群也越来越少。目前作为年轻的一代,很少有人去关注传统的戏种,对于传统的地方戏兴趣不大。所以,地方戏的观众群体出现了问题,这是地方戏生存的主要困境根源。现在看地方戏的大多都是当地农村居民,而他们并没有消费意识,觉得看戏免费是正常的,因此地方戏的市场也不断萎缩。
第二,地方戏剧种新剧目的创作人才不足。地方戏的发展主要依靠生活素材的积累,如果守着传统的几出戏来回演,这是自取灭亡。地方戏的人才培养方面,目前机制比较落后,有的人才由于教育程度不足,很难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新剧目。人才的匮乏陷入了恶性循环。
三、地方戏走出困境的对策
针对目前地方戏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要想让地方戏重新焕发文化艺术魅力,就必须要进行改变,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从制度上面入手,要提出振兴地方戏的制度方案。任何艺术剧种的发展、市场繁荣都离不开健全的文化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选择更多具有了主动权,而市场经济又是鱼龙混杂,许多良莠不齐的新鲜事物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和视线,对于地方戏这种传统的艺术门类受到的待遇,甚为遗憾。我们必须要在制度上面尊重传统,正确引导人们从事文化消费。比如建立剧场,要通过制度进行约束管理,培养小剧场的不断出现和发展。
第二,地方戏本身要革新,要不断地自我蜕变。所谓与时俱进才能焕发青春,永葆活力。艺术正是如此。事实证明,传统艺术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要从源泉上入手,从生活取材上面入手,陈旧的艺术内容不能适应新的生活需求和要求,这是不争的事实。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地方戏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在历史发展的过程里,融合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俗内容,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最喜爱的戏曲剧种,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虽然目前面临到了许多困境,但是我们看到许多有志于发扬传统地方戏艺术的人在做着许多努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只有与时俱进,既继承又发展,才能让古老的地方戏焕发新春。事实证明,一些地方戏的重新火热就是由于不保守,敢于创新,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因此,我们说,只有认真研究地方戏艺术的特点,才能抓住关键,让它获得新生,继续为老百姓的生活发挥作用,继续创造历史和辉煌。
参考文献:
[1]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2-26.
[2]孟祥宁.地方戏曲如何解决生存危机[J].中国艺术报,2006-6-16.
[3]孟宪玲.地方戏曲为什么离我们越来越远[J].中国民族报,200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