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11:01: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健康教育目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来源:文章屋网 )
我县实施“母婴安全”项目工作一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经全县各级妇幼卫生工作者的努力,使项目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业务工作中,我们体会到积极开展好健康教育工作和严格规范产科管理,是保证“母婴安全”项目取得实际效果的关键。
1 认真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我县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因此,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对妇女儿童保健的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是开展好、落实好“母婴安全”项目工作的基础。
(1)做好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由省、市下派的专家和县内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业务人员组成专家组,对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工作人员和县、乡级妇联主任、村妇女主任进行妇幼保健知识的业务培训和缝康教育的工作指导,使她们能够熟练掌握各项业务知识和健康教育技巧,以保证缝康教育取得最佳的效果。
(2)全面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宣传册、宣传画、宣传单、板报、电视、影碟、孕妇学校、婚育学校等形式,积级开展国标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她们掌握婚育知识、孕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和简单的自查自测知识,教育孕妇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婴儿的安全,培养健康的下一代,必须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按常规进行孕期检查,建册管理。通过孕期检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并做好高危孕妇的宣教,使其自觉的服从管理。
2 加强产科建设,提高医疗保健单位的业务能力
按标准加强产科建设并实施规范的管理,是保证分娩安全和新生儿安全的关踺。
(1)房屋及设备要求;有独立设置的产科门诊,设咨询室、检查室、高危诊室、宣教室,使产科门诊功能完善。分娩区设缓冲问、更衣室、待产室、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和污物处理间,面不少于60平方米。各室间按消毒要求布局合理。配齐34种必备设备和26种抢救药品,为安全分娩创造良好条件。
(2)人员要求:县级从事产科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专业人员不得少于8人,其中4入以上为中级以上职称,妇产科主任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乡镇级从事产科工作的卫生院,专业人员不少于2人,其中1人为中级以上职称。从事产科工作的医师必须获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每年应有20%的专业人员接受进修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3)技术要求:县级开展产科工作的医疗保健单位,必须具有诊断和处理高危孕妇的能力,对产科出血、产道损伤、难产、产科感染等诊断处理及时,具有抢救危重孕产妇的能力和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能力。并承担对乡镇级医院的会诊、转诊、抢救及业务指导。
(4)机构设置要求:从事产科工作的医疗保健单位,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按标准进行严格的验收和准入,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不具备条件的不得开展产科工作。
(5)建立孕产妇转诊绿色通道:按区域设置2处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做到通讯、交通畅通,人员设备齐全,接诊抢救及时。
3 项目工作的管理
对项目工作的管理方面,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部门配合,建全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等行政管理措施,确保项目工作落到实处。
[中图分类号]R7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4(b)-114-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如何促进母乳喂养,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是父母最大的愿望。大多数父母无育儿经验,这就使得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加强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最大程度地满足产妇的需要,均能在产后康复过程达到预期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2月~2008年2月。在黑龙江省鸡西矿业总医院医疗集团二道河子中心医院分娩的产妇510例;年龄(28.65±6.73)岁;孕(39.8±3.5)周;新生儿Apgar评分(8.7±1.3)分。
1.2 方法
1.2.1 入院宣教 向孕妇介绍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指导其作好和的准备。具体作法如下,①介绍母乳的优点:母乳营养丰富而且容易消化吸收,是婴儿最适合的食物,它含有婴儿生后4~6月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母乳具有增强婴儿的免疫力的作用;母乳直接从乳腺分泌,温度适宜,污染机会少,经济方便。②、的护理:对每位孕妇作检查。及时查出内陷或平坦并对此进行纠正指导,指导孕妇作伸展练习,拉开并离断与内陷“绑”在一起的纤维。
1.2.2 平产后或术后的健康教育 ①早接触、早吸吮:产妇分娩后应尽早母婴皮肤接触,一般情况下,婴儿生后30min(剖宫产的产妇在退后清醒30min内)即可进行哺乳,每次可持续10~30min,即使没有乳汁也应吸吮。②指导正确的哺乳方法:哺乳时母亲舒适,全身肌肉放松,母婴必须紧密相贴,母亲的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上、下方、托起整个喂哺。哺乳结束后,可挤少量的乳汁均匀地涂抹在上。以保护表皮。喂饱婴儿后,应及时脱离婴儿口腔。
1.2.3 出院指导 指导产妇出院后饮食、休息、婴儿喂养的注意事项,介绍手工挤奶的方法:挤奶前彻底清洗双手和清洁水轻擦,假设自己处于愉快的环境,以利排乳反射,湿热敷双侧3~5min,轻轻按摩,产妇身体略向前倾,用手将托起,将大拇指和食指相应放在乳晕上下方,用大拇指和食指的内侧向胸壁处挤,必须挤压后方,这样就能挤在乳晕下方的乳窦上,有节奏地挤压及放松并在乳晕周围反复转动手指位置,以便挤空每根乳腺管内的乳汁。
1.2.4 调查方法 出院前采用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10份,均当场收回,问卷由护士长与责任护士共同评价,有效问卷510份。
2 健康教育形式
2.1 发放各种有关书面资料
准备一些图文并茂的书面资料,如母乳喂养指导、母乳的优点等的书面资料。起反复加深了解的作用。
2.2 利用走廊橱窗进行随时的健康知识宣传
形象化的实物照片张贴。进行产前,产后的饮食指导、喂奶姿势、手工挤奶婴的方法等的介绍。
3 讨论
3.1 加强管,注意哺乳细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90
传统的随机性健康教育,使产妇产后未能及时有效的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操作技巧,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及产褥期护理知识,因此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较低,乳胀发生率偏高,为了有效提高产后健康教育质量,在妇产科病房进行了目标性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7月~12月收治分娩的产妇1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88例,其中自然分娩132例,剖宫产58例,产妇年龄23~3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孕期健康,足月分娩,均母婴同室。
方法:观察组采用目标性健康教育方式,按照设计好的产后3天健康教育内容,护士分别在产后第1天、产后第2天、产后第3天分阶段有目标性的讲解及操作演示,采用模型与产妇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指导,让每一位产妇在分娩后3天内参与渐进式的学习和模仿操作,以至掌握有关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新生儿护理及产褥期的自我护理方法。对照采用传统随机性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即护士在巡视病房、治疗、护理等过程中健康指导或产妇遇到问题时护士给予指导。
目标性健康教育的内容:①产后第1天,有关母乳喂养指导:给予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按需捕乳的重要性,造成错觉,疼痛以及肿胀的原因,同时用模型给予一对一操作指导,如正确的挤奶手法和哺乳姿势以及婴儿的正确含接姿势等。②产后第2天,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给予产妇讲解如何观察新生儿,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消退时间,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新生儿抚触的好处、方法以及新生儿皮肤护理等知识,指导产妇如何更换尿布,如何观察大、小便,如何加强脐部护理以及预防接种等。③产后第3天,产褥期产妇自我护理:指导产妇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情,饮食要均衡,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指导产妇如何保持外清洁,讲解正常恶露的排出情况以及避孕措施等。耐心解答产妇及家人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出院指导。
结 果
产后第4天对两组产妇实行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评估,见表1。
讨 论
产后目标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乳胀发生率。在产后3天内,护士按照规定的具体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的给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让产妇在产后3天,对学习内容,目标明确,得到渐进式的学习,易于掌握。避免随机性健康教育的一次性灌输或教育不到位现象。母乳喂养是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有利于产妇产后康复。产后第1天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使每位产妇尽可能较全面的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尽早树立母乳喂养信心,早接触,早开奶,有效地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婴;护理
孕产期健康教育是指在孕期、产期对孕妇及产妇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进孕产妇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1]。为使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可行性、针对性、实效性,我院于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共对其进行孕产期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并设对照组对母婴健康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对象 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正常初产妇共5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2组产妇均为正常女性骨盆,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的初产妇,应用双盲法测定和记录各项指标2组产妇平均年龄24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产前不接受健康教育,临产后按传统轮班制助产模式实施护理。实验组按照产科护理特点制定合理的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表,责任护士根据产科护理路径表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同时记录每位产妇的满意度,孕期知识掌握度,新生儿护理技能,母乳喂养成功率等。
2 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
2.1 由预防保健中心专人对实验组进行产后访视干预,对母婴进行相关检查, 对喂养及母婴异常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并给予具体的卫生宣教和指导。对照组母婴产后访视及喂养,母婴异常情况登记同实验组, 余未进行特殊干预。
2.2 向受众发放《母婴保健常识》、《儿童保健常识》、《母婴喂养100问》等宣传资料。
2.3 以行政干预的手段介入健康教育,利用病区、走廊进行黑板报宣传,根据病人的需要和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每月更换1次内容,在每个病房内,走廊张贴母乳喂养知识宣传画。
2.4 电视录像教育 在“父母学校”、孕妇宣教室配备电视机、录像机,派专人定时播放有关知识。在电视、广播、报纸《健康有约》栏目里讲授孕产期各阶段及新生儿卫生保健知识。
2.5 产褥期 讲授生殖器官的复旧、产褥期卫生、营养,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示范新生儿洗澡及脐带的处理,说明产褥期用药对婴儿的影响。帮助选择产后避孕措施,并强调说明产后42天复查的意义。
2.6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为了保证临床健康教育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通过查阅有关资料,首先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对产妇的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评估,再结合医师的诊疗计划及产妇不同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求,由护士长组织病区护理人员制定临床健康教育路径表。
3 结果
3.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计量数据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产妇接受健康教育后效果比较(%)
组别n 满意度 孕期知识掌握度新生儿护理技能母乳喂养成功率
实验组 250241(96.4) 230(91.2)237(94.8)243(97.2)
对照组 250198(79.2) 158(63.2)182(72.8)200(80)
PP
婴幼儿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其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其发育状况。而当前诸多研究结果证明,母乳喂养是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有效方式[1]。但当前统计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产妇分娩后拒绝进行母乳喂养,直接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加强临床母乳喂养率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健康教育是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向人们传播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减少相关健康危险因素,减少疾病的发生。此次研究中探讨健康教育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母乳喂养率,保证婴幼儿营养状况优良。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120例足月孕产妇作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产妇均排除妇科疾病及相关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均排除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将孕产妇随机分健康教育组和常规组,各60例,健康教育组孕产妇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4±6.5)岁;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18例,中学24例,大学及以上18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6例,剖宫产24例。常规组孕产妇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8.6±6.5)岁;学历水平:小学及以下19例,中学24例,大学及以上17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7例,剖宫产2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孕产妇进行常规护理,给予孕产妇常规伤口护理、阴道护理、饮食护理、常规哺乳指导等。给予健康教育组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方法与常规组相应,健康教育方法为:(1)建立健康教育体系。根据科室实际状况,在科室内部组建健康教育管理小组,以科室护士长出任健康教育管理小组组长,并在科室中选择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均较为丰富的人员作为成员,健康教育管理小组需对科室各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工作职责分工,并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实际健康教育知识了解状况,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培训,并不定期检查健康教育实践状况,对科室健康教育实践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可根据各护理人员的实际表现状况给予针对性合理奖惩,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2)健康教育实施内容。护理人员需在孕产妇围产期加强对孕产妇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孕产妇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相关基础资料,给予孕产妇针对性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告知孕产妇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等,加强对孕产妇心理干预,促进孕产妇及时转换角色,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促进孕产妇与婴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护理人员需在孕产妇每次进行产检时,加强对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教育,指导孕产妇进行喂养,喂养技巧包括:在新生儿分娩断脐30min内,护理人员需积极辅助产妇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加强产妇对吸允的正确认识,促进产妇了解吸允能促进乳汁分泌,促进相关并发症发生等,并定期在医院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向孕产妇演示母乳喂养正确姿势,指导产妇正确挤奶,并指导孕产妇观测婴幼儿母乳喂养不足表现特征,告知孕产妇喂养过程中的常见异常状况,指导孕产妇进行常规应对处理。给予孕产妇发放母乳喂养手册,并坚持母婴同室24h,尽可能保证母乳喂养成功[2]。(3)产后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在产妇产后1周进行访视,及时了解产妇日常喂养状况,及时了解婴儿发育状况,并根据产妇喂养状况给予针对性指导[3]。1.3观察指标对比健康教育组和常规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状况。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状况使用医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每项调查包括10个项目,总分100分。以90~100分为优,以80~89分为良,以80分以下为差。对比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状况
健康教育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5.420,P<0.05)。
2.2两组孕产妇母乳喂养发生率
健康教育组60例产妇均进行母乳喂养,常规组母乳喂养46例,健康教育组产妇母乳喂养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5.849,P<0.05)。
3讨论
婴幼儿是祖国的未来,而婴幼儿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着婴幼儿的成长发育,平衡营养,保证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以往婴幼儿营养问题与喂养行为的研究较少,而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营养发育状况与喂养行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多项研究结果证实,母乳喂养是婴儿获取营养物质的最佳方式[4]。因此加强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教育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当前研究结果显示,一些产妇产后出现拒绝母乳喂养的状况,分析其原因多为担心母乳喂养影响自身身材、担心发育状况影响哺乳效果或年轻女性对于母乳喂养不够重视等[5]。上述原因的形成与母乳喂养知识缺乏存在紧密关联。因此此次研究中探讨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组孕产妇母乳喂养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说明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能提升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重视,提升母乳喂养率。一些产妇产后担心产后哺乳会引起变形,也担心影响体型恢复,但实际采取哺乳时,不仅能为婴儿提供诸多营养物质,提高婴儿抵抗力,且哺乳能发挥避孕作用,减少卵巢癌及乳腺癌的发生;采取正确的哺乳方式,并加强锻炼还能促进产妇体型恢复。此次研究中对健康教育组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有效促进孕产妇认识到母乳喂养不仅能促进婴儿健康发育,还能减少自身乳腺炎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6]。给予孕产妇针对性健康知识教育和母乳喂养方式指导,有效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状况。此外,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对孕妇孕期营养检测,及时根据孕产妇实际状况调整饮食;指导孕产妇进行、保养,可指导孕产妇进行十字操等,改善形态,指导孕产妇进行按摩,预防下垂等;指导孕产妇定期入院进行产前检查,及时了解机体状况,为产后母乳喂养提供良好的机体条件,促进孕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7-8]。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升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优良率,在母乳喂养宣传中具有良好的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新菊,舒新莲,王乐霞,等.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4009-4011.
[2]韩明芳,王莉萍,王晓云,等.情景导入式健康教育对产妇母乳喂养能力形成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21):3367-3368.
[3]张利娟,杨明,张广清,等.PRECEDE模式在初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20):3286-3288.
[4]李玉娥,高亚莉.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对剖宫产率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41):42-43.
[5]黄伟嫦,彭政.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前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7):26-29.
[6]吴雪华,刘庆娟,洪惠珠,等.赋能教育模式对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7):503-50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8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08年6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和分娩的产妇共350 例。年龄19~40岁,平均27岁。其中自然分娩296例、剖宫产54例。出生时Apgar评分8~10分,出生时婴儿体重2000~4000g,平均29.5g。全部孕产妇均于孕18周起给予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方法:根据孕妇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风俗习惯等给予不同的宣教。通过图片、光盘以及健康教育手册,对孕妇采取集中授课、一对一面授和开通咨询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向孕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姿势和正确的方法。
产前健康教育
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是出生后4~6个月婴儿最理想的营养食品,任何代乳品都无法代替,其含有生长需要的全部营养和大量抗体,各种营养比例均适宜小儿的吸收。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而且母乳经济实惠、温度适宜、随时满足婴儿的需要。母乳喂养还有利于增进母婴感情,有利于培养小儿良好的品格和促进智能发育,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减少母亲疾病的发生。
的准备:通过产前检查纠正平坦和内陷。孕妇有凹陷者,每天作牵拉数次;教会孕妇从孕28周起,每天用清水擦洗并进行按摩,为哺乳做好准备。
饮食指导:由于孕妇营养代谢高,饮食宜多样化,为此要嘱孕妇注意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摄入足够营养,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心理准备:医护人员对孕妇讲解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及的卫生知识,告诉孕妇及家属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方法技巧,要力争使每个孕妇都充分了解妊娠的心理卫生知识,减少孕妇心理上的顾虑,确保孕妇的身心健康,使其对母乳喂养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信心。
产后健康教育
环境准备:要为产妇创造温馨、安全、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尽量减少家属的探视,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流通,保持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50%~60%,使产妇精神放松,以利于乳汁的分泌。病区要悬挂母乳喂养优点及人工喂养代价或危害的宣传栏。
心理护理:产妇由于分娩的痛苦、自我形象紊乱以及自理能力下降等因素,很容易产生焦虑和压抑的心理,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有效心理疏导和干预。向孕妇宣传科学产育的知识,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产妇的配合,减轻产妇的烦躁和焦虑情绪,从而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饮食指导:鼓励产妇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汤类、瘦肉、牛奶、鸡蛋、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以便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提高乳汁的质量。
卫生指导:要嘱产妇在每次喂奶前,用清水清洗,喂奶后挤出少量乳汁涂于上,防止皲裂。轮流吸空双侧,防止乳汁瘀积引起乳腺炎。告知孕妇要穿宽松纯棉的衣服,如果出汗多时,要及时更换衣服,避免着凉。做好会阴清洁,及时更换卫生护垫,防止产褥感染。
充足休息与睡眠:由于母婴同室,打乱了产妇以往的睡眠习惯,加上产时体力大量消耗,常感到疲劳,为此,告诉产妇应与婴儿同步休息,以保证充足的体力和精力。
母乳喂养技术指导:要有专职医生和护士负责母乳喂养技术的指导,对剖宫产产妇初期,应协助其喂哺。①24小时母婴同室,鼓励产妇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勤哺喂婴儿。在母婴早接触的同时,让新生儿早期频繁吸吮,可练习和巩固婴儿吸吮反射,有助于尽早下奶和母乳喂养的成功。可使产妇脑垂体释放催产素和泌乳素,前者可增强子宫收缩,协助胎盘排出,减少产后出血;后者刺激乳腺泡,可提早充盈,使新生儿得到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为新生儿提供第一次被动免疫。还可减少奶胀的发生,并促进肠蠕动和早排胎粪,减轻新生儿黄疸[1]。②帮助母亲产后半小时内母乳喂养婴儿。向产妇示范正确的哺乳姿势,使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鼓励根据婴儿的需要给予哺乳,不限制哺乳的次数和时间[2]。除有医学指征外,不给婴儿喂食任何食物或饮料。 ③喂奶的及正确的含接姿势。哺乳中的母亲应舒适,可采取仰卧位、侧卧位或坐位,婴儿身体必须转向母亲,做到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母亲要“C”型握乳,让婴儿口中应含入大部分乳晕。④正确的挤奶手法。当母婴分离时,母亲每天应挤奶至少8次以上,大拇指放在乳晕上,其他手指在对侧向胸壁方向挤压,手指固定,不要在皮肤上移动,重复挤压后,要松弛数分钟,沿着依次挤压所有的乳晕部分。
出院指导
做好孕妇饮食、卫生以及母乳喂养的健康指导,瞩孕妇至少纯母乳喂养4~6个月,做到进行产后家访,设立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电话和产后母乳喂养保障组,为产妇母乳喂养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讨 论
健康教育对纯母乳喂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开展母乳喂养的基础[3]。我院通过对孕产妇实施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最终使孕产妇掌握了一些有关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使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在97%以上。42日产后访视可见,母乳喂养率在98%以上,达到了孕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随着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了保健,而就产妇来说她们普遍对于产后知识都不是很了解,因此产妇们就非常希望通过学习分泌知识,从而提高母婴的生活质量,那么我们在护理的时候,就可以开展健康教育。本次研究将选取在2010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期间,入院病房的100例产妇,在对母婴护理时开展了健康教育,最后取得了很好效果,具体报道可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100名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名。对照组:年龄在20岁到31岁之间,所有患者都是自然分娩的,50名产妇共产下50名新生儿,男婴有28名,女婴有22名;观察组:年龄在19岁到30岁之间,所有患者都是自然分娩的,50名产妇共产下50名新生儿,男婴有26名,女婴有24名。所有产妇都是初次生产,两组产妇的年龄、产儿性别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母乳喂养的指导: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乳是最佳的营养物质,母乳可以防止新生儿出现腹泻问题,可以增加新生儿的免疫力;而对于产妇来说,当新生儿吮吸的时候,可以让子宫收缩,从而避免出现产后出血问题,保证产妇子宫复原[1]。那么在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就要告诉产妇喂养母乳的好处与重要性,从而鼓励产妇亲自喂养。在产妇喂养的时候,要让新生儿紧贴主产妇的身体,其下颌要贴在产妇上,让新生儿嘴唇凸起,从而吸入乳晕,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指导好产妇的喂养时间,像是奶胀或是新生儿啼哭的时候就喂养,不限量、不限时,而且还要嘱咐产妇,在喂养的时候不要用、奶瓶,避免让新生儿出现错觉。产褥保健:在分娩之后,要保证产妇阴道干净,在擦洗外阴的时候可以使用活力电棉球(5%),每天进行2次,而且要嘱咐产妇要勤换干净内裤。在饮食方面要荤素搭配,满足母婴的需求,而且还要指导产妇做产后保健操,在生产后的6到12小时,产妇就可以起身适当的活动[2],在第二天就可以在室内走动,然后按时的做健身操,这样可以帮助产妇体力恢复,避免产妇出现感染、静脉栓塞等问题。
新生儿护理:抚摸新生儿可以帮助新生儿发育,还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减少新生儿的应激反应,增强新生儿的抗病能力。在新生儿沐浴的时候,要告诉产妇,水温要控制在40℃左右,室温则控制在28℃左右[3],而且让产妇亲自的感觉温度,从而方便掌握,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把整个抚摸顺序、方法、步骤、力度展示一遍,让产妇能完全掌握到。心理护理:本次研究的100名产妇都是初次生产,因此在婴儿护理、分娩以后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而且新生儿常常爱啼哭,从而就会影响到产妇情绪,因此在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一定要抚慰产妇的心理不良情绪,正确的传授健康知识,和产妇之前多进行沟通,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4]。
教育方法:①把产褥保健、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相关知识做成小册子,然后将其发放给每一位产妇;②像一些暂时不能下床走动的产妇,可以给她们提高一些有关产后健康的影像资料,使用电视机进行播放,从而让产妇能更直观的感受到;③本次研究的产妇都是初次生产,经验都很不充足,因此护理人员就要起到示范作用,通过演示的方法来普及产后健康知识;④在病房的周围可以设立一些咨询室,其咨询号码张贴在明显的地方,从而方便产妇咨询。
1.3统计学处理对两组产妇的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处理,如果P>0.05,那么就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要是P<0.05,则由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两组进行分别护理以后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现在很多医院都采取母婴同室这种形式,相关的研究对此表明,和非母婴同室方式相比,母婴同室的效果更好,因为在母亲亲自照顾新生儿的时候,会更了解、熟悉自己的孩子。当新生儿躺在母亲身旁时,因为听到母亲的声音、熟悉到母亲的气味,会让新生儿更有安全感,而且母亲的一些言语、动作、表情会锻炼新生儿的视力、听力,从而帮助新生儿体格、智力更好的发展。很多护士因为受到了传统生物医学方式影响,没有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健康教育,从而可以避免产妇出现感染问题,让产妇可以安全、顺利的度过产褥期,而且还能当产妇了解到更多的产后健康知识,让产妇、新生儿能更好的得到护理服务。本次研究证明了在母婴产后护理的时候运用健康教育的效果很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黎梅芳,彭婉仪.产后强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5(04).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文献报道母乳占婴儿全部食物的20~79%[1],母乳中所含各种成分比例,最适合婴儿,利于消化、吸收、无过敏反应、具有免疫作用,且温度适宜,经济方便。母乳喂养利于产妇子宫复旧。通过哺乳可增进母子感情。目前母乳喂养者逐渐下降,原因复杂,除各种原因引起乳汁不足外,有些孕妇为了保持体形拒哺,或工作原因未行母乳喂养。为此,我们通过做好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工作,对孕妇孕产期全程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4月,我们跟踪服务接受健康教育的实验组80例孕妇,本组孕妇年龄在20-38岁,平均年龄29岁。80例孕妇自然分娩65例,剖宫产术15例。对照组80例孕妇,本组孕妇年龄在21-37岁,平均年龄29岁。80例孕妇自然分娩64例,剖宫产术16例。所有孕妇均跟踪半年以上。
1.2结果 产后6个月前纯母乳喂养实验组68例,混合喂养12例,纯母乳喂养率为85%。对照组纯母乳喂养52例,混合喂养25例,人工喂养3例,纯母乳喂养率65%。
2 健康教育
2.1产前宣教 产前根据孕妇心理、身体和社会关系各方面进行评估了解孕妇的身体健康状态,有否慢性疾病或急性传染性疾病,经济状况及其亲属的支持等。有利于针对性的指导孕妇做好哺乳前的准备。讲述自然分娩与剖宫产术的分娩过程及两种方法对母体、婴儿的优缺点,让她们认识到分娩与母乳喂养均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同时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需要,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2]。
2.2加强母乳喂养方法的宣教 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及时且有针对性的解决孕产妇在母乳喂养期间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产妇成功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婴儿的母乳喂养率[3]。
2.2.1提早开奶 正常分娩的新生儿,断脐后擦干全身,就应抱在母亲怀中,与母亲皮肤接触的同时开始母乳喂养。虽然此时母亲的初乳很少,但新生儿有力的吸吮是刺激乳汁分泌和子宫收缩的最好方法,同时也促进母婴的相互适应。
2.2.2按需哺乳 不要规定几小时喂一次,应按照孩子的需求,或者母亲感到奶胀时随时哺乳。
2.2.3正确的哺乳姿势 母乳喂哺姿势可各种各样,但应母婴均感到舒适,乳母将拇指放在的上方,其余四指在的下方托起(呈C状),将刺激婴儿的上、唇,引起觅食反射,婴儿应含住及大部分乳晕,使婴儿在吸吮时充分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出。同时有效地刺激上的神经末梢,促使泌乳和摄乳反射。喂哺完毕,将婴儿抱直, 头部靠在母亲肩上, 轻拍背部促使胃内空气排出, 然后保持右侧卧位, 以防呕吐。
2.3母乳喂养注意事项的宣教
2.3.1母亲在孕期就应该建立自己喂养孩子的信心,并作好具体准备,如孕晚期每日用温开水擦洗,向外轻拉几次,使皮肤坚实及防止内陷,以利小儿吸吮。
2.3.2乳母应注意营养、环境整洁、睡眠充足、心情愉快、生活有规律、不随便服药,每日应较平时增加能量700-1000kcal和水分1-1.5升。
2.3.3母亲的应经常保持清洁,防止、疾病的发生。
2.3.4母乳量不足时,常有哺乳前不胀,哺乳时小儿吞咽声少,哺乳后小儿睡眠短而不安,常哭闹,体重不增或增加缓慢。需找出原因加以纠正。
2.3.5不应让婴儿口含睡觉,不仅不卫生,且易引起窒息、呕吐,同时还会影响婴儿牙床的发育而致畸形。
2.3.6因为各种原因需暂停哺乳时,应定时将乳汁挤出,以免乳量减少。
总之,通过对孕妇孕产期全程护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对纯母乳喂养的认识,也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是每位伟大母亲的天赋,有着其他任何喂养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参考文献:
学科教学渗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科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实现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育资源层面来说,各科教学本身就包蕴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无论是社会学科、自然学科,还是体艺学科,都蕴含了大量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完善人格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有靶子,枪射击才有方向。同样,教师要明确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才有利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学科教学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教师既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要明确每节课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般而言,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力图达到以下八个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一、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即由潜在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因素。作为教师可采用如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所选学习材料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适当开展竞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为:第一,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有趣的、能逐步掌握的、可获得科学知识的教材,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并能将其成功地运用于实际,及时得到强化。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就会觉得饶有兴味,学习兴趣就会日益浓厚。第三,了解学生的已有兴趣。新的学习兴趣很少凭空出现,它多半是已有兴趣的衍生物,因此,摸清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就有了扩展和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基础。第四,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某一学科(或材料)的社会意义及其与个人的关系。
三、树立学习自信心
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信心是人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自信心强,则人际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都能有长足的发展;相反,自信不足会造成自卑甚至自闭,对成人后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整与学生的关系;注意言传身教;重视与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四、实施潜能开发
学生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有些学生暂时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能力,而是因为潜能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潜能开发,主要是指开发学生潜在的心理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在实施潜能开发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为有的学生性格外向,气质属于偏多血质,善于表现自己,较早脱颖而出,才能易被人早发现;而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气质属于偏粘液质或抑郁质,不善于表现自己,常被人忽视。教育专家认为,在“有潜力的中下游学生”身上,上升的潜力和致命的弱点同时存在。教师如果引导得当,他们可能上升到中游乃至上游,若没及时扭转,可能会一直默默无闻。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变成真正的学习能力呢?教师既要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成功欲望,还要让他们掌握成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敢于挑战任何困难。要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从课堂45分钟开始抓起。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一分钟是一分钟,让每一分钟都发挥效用。针对一些中下游学生平时不努力,到考试之前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要培养他们学习的计划性,使其改掉懒散的毛病。当学生与他人进行比较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帮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从课堂教学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五环修学法”。“五环”是指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和小结,“修学”是指学生上课跟着老师学习课程。预习是准备,上课是关健,复习是巩固加深,作业是练习运用,小结是系统提高,不重视哪个环节都不行。五个环节的习惯养成了,学习成绩就提高了。
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能力,是个体社会化的核心。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悦纳他人,能适应环境。课堂是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平台。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师生面前展示自我。如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站起来回答,或者走到讲台前回答,把全体学生的目光都调动到回答问题的学生身上。其次,教师要利用课堂优势,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根据学生的性格、气质特点,促进学生敢说、会说、能说,同时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帮助,达到促进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七、塑造乐观开朗的性格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持久;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心情总是开朗、乐观的。一个学生的情绪状态如何,是衡量其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并不失时机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活泼、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