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18:08: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发展趋势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探讨;发展趋势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等紧密相连。通过人们的不懈努力以及多年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逐步从过去的单一化走到如今的多元化,从过去的封闭发展到如今的全球发展,正是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才促使我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未来趋势充满了好奇和期望。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1.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科技生产中,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科技生产的发展,给科技生产带来了新的动力。而计算机技术通过在人们生活中和生产中的普遍应用,不断的加以完善和发展,技术得于更好的运用和创新,逐步的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质的提升,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走向专业化、多功能化。在当前社会中,走向专业化和多功能已经成为众多产业的一种发展趋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是同样如此,逐步的与各行各业的发展联系越加紧密。特别是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通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合理利用,对各行各业提高自身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人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重视,以及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从而带动了计算机科学的专业化发展,通过专业化的培养,大批专业化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当中。与此同时,单一性的产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数据被淘汰,只有多功能的产品才能够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正因为如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迈向了多功能的产业链当中,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下,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便捷和效率。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计算机当前所面临的处境就是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以及越来越大,不仅工序复杂,还在运行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面对当前社会对大数据的计算需求,普通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已难以满足,已成了当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基于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必将经历层层突破,走向一个新的领域,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是超导技术、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电子仿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面对大数据的计算需求,计算机可以在实际应用当中,通过独特的设计机构、平行技术等对各种数据乃至各种指令进行合理的分析,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向智能化发展。同时,还将用智能化计算机取代人工进行生产,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服务,提升生产的整体效率,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必将走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2.高性能的发展趋势。在当前大数据的驱动下,计算机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量将越来越大以及越来越多,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性能要求也随着社会发展逐步提高。而当前大多计算机都是通过采用与之相通用的芯片来完成相关操作,与发达国家相对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为了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更加便捷的服务,必将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水平,特备是计算机性能上。因此,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高性能的处理系统必将成为重点探究对象,只有不断的研制出高性能的计算机技术,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当下时展的要求。
3.体验式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的发生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不断的在变化,更加讲究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了迎合人们的消费需求,社会各行各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不断的改善服务理念,通过先体验,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功能和效果后,在促使消费者购买。然而,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而言,它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人类,以及及时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展开体验式的服务理念是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未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体验式的发展思路也必将成为潮流。
三、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已成了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在未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过程中,必将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不断涌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当中,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引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而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其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核心,我国社会经济将取得更好的发展成绩。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速度快、应用普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科技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计算机技术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带给人们更好的服务。而在当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给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1.2 专业化、多功能化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过程中,计算机科学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与各行各业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计算机科学的专业化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看重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越来越看重产品的多功能性,而在现代社会里,只有多功能的产品,才能受到人们的关注。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
2.1 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可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随着和会的发展而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起初,计算机的发展是为了满足时展对信息处理的需求。开始计算机性能也仅仅是满足了信息处理的需要,而且信息处理速度不够快。而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遍化,社会发展对计算机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1-2]。
2.2 科技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现代社会里,科技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科技的日新月异必然会带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技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从而带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提出。首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里,各大行业纷纷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管理,在计算机技术的依托下,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了信息的贡献,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活跃度就会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其次,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作为我国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而计算机的出现丰富了教学方法和内容,有助于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再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化进程。计算机技术促进了劳动资料的变革以及劳动方式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给予人们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即人们能够更多地从事各项事业的创造性活动[3]。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作为一种设备,它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越多越大,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普通的计算机已经难以满足当下对大数据的计算需求。而智能化的计算机将有望解决当前计算机面临的问题。展望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很多新的突破。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计算机将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超导技术和电子仿生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可以通过独特的设计机构、平行技术等技术实现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各种数据、指令的合理性分析,从而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智能化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利用智能化计算机可以完全取代人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4]。
4.2 高性能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性能问题一直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的重点。当前,许多计算机都是通过采用合适的芯片来完成相关操作。而在信息时代里,计算机需要处理的信息数据量越来越大,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就我国现阶段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平来看,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计算机技术水平有限,计算机性能还有待于提高。故此,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道路上,高性能的计算机研究已成为必然。只有加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才能提高计算机的系能,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发挥计算机的优越性[5]。
4.3 体验式的发展
所谓的体验式就是让消费者参与、体验和感受。在现代社会里,体验式符合了以人为本的现念,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相互竞争的一大举措,如企业开展产品体验,让消费者更好地感受产品的功能,从而促使消费者购买。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而言,它是为社会发展所服务的,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未来发展道路上,就应当积极地朝着体验式的方向发展,不断去完善服务和运用理念。体验式是注重人的实际感受的,将人的需求和愿望通过科技的进步体现出来,更好地满足人的欲求。人是计算机操作和运用的主体,而计算机在当代越来越成为个人以及企业实现个人行为以及目的的途径,计算机的服务也只有更加去人性化,才能获得更好的市场反馈[6]。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一部分,正在逐渐渗透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提高了社会发展速度。而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的深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逐渐向着智能化、高性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将真正地实现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变,推动社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宏莉.探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149-150.
[2]刘博.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03:106-107.
[3]谢平.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5:125-126.
[4]甘黛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6:97+96.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历史步伐
已去的20 世纪,是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至此计算机的发展才不过60年的光阴。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形成及其技术实现的有关发明,主要归功于两位数学家,与四位物理学家,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奠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基石。
英国数学家布里顿.艾伦.图灵和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5 年到1936年间由图灵设计的抽象计算机“图灵机”成为计算机发展历史中的里程碑,因此,图灵被人们公认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冯.诺依曼在1945年总结了ENIAC计算机的优缺点, 提出了基于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逻辑设计方案,1952年成功设计建造,它在体系结构设计中实现了数字化的计算过程、存储程序控制并按电子学原理工作,这三点奠定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因此,人们又把现代计算机称之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1947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威廉.肖克莱、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莱顿共同发明了晶体管,他们一起成为了晶体管之父。11年之后,美国物理学家杰克.基尔比研制出第一块集成电路(IC),从此,以晶体管为基础的芯片按照摩尔预言的速度发展,带来了今天计算机的普及,基尔也成为了电子学革命之父。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微处理器的出现,其直接成果就是带来了计算机的高性能和快速小型化,1971年,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Intel4004问世,1978年,英特尔公司开发出了8086,首次用于IBM PC机中,电脑走入家庭。一个全新的概念“个人电脑(PC)”取代了“微电脑”的概念,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到发展的原因
(一)日新月异的时代需求
起初对计算机的时代需求为“二战”时期,有着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的欲求,这样促使进算计的研发运用。随后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存储功能不断强大,使其在教育、经济等领域迅速发展普及。市场激烈的竞争之下,计算机要顺应社会需求,不断的研发变化着,无形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二)稳定的选择机制基于计算机技术
对于相互竞争的技术价值做出一个共识性判断之前需要一段时间,这种不确定因素可能最后影响选择机制。大多数,同时发挥作用的围绕计算机技术的若干选择判据和机制及其影响要素,选择的环境常常是非常敏锐和稳定的,这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实践中,最强的技术性创新,把经济之间的激烈竞争转化为了技术性的较量。其计算机的发展在工程学科和应用学科也给我们许多启发。这使计算机的选择机制判断更加稳定明显,这样就更容易解决计算机在生产生活的运用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计算机选择机制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发展是一种双向促进的关系,一种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另一种技术的进步。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
新一代的技术与其他领域结合,又为了满足其需求不断的研发更新,慢慢计算机技术成为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并成为其他行业生产中重要的工具,直接与间接的促进了各个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水平。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具体发展趋势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一)智能化
智能化计算机是指设计结构独特并采用平行的处理技术,对计算机中的多个数据及多种指令可进行同时处理和分析的一种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相对于普通的计算机来说有着更高的运算速度。这些更智能化的计算机跟接近与人类大脑的性能,可以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更可以在某些高端行业,帮忙处理大量繁杂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与成本。这也就是计算机发展的趋势是更人性化,更智能化。
(二)新型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是基于硅芯片技术的不断更新,但由于需求的不断加强,硅芯片的研发潜力已近极限。所以很多新型计算机就成为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1)纳米计算机。计算机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便有了纳米计算机。纳米元件与电子元件相比,其体积较小,质地优良且导电性能较高,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硅芯片。纳米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纳米作为一种计量单位,它的目标是使人类可以自由的操作原子。使用纳米级芯片组成的纳米计算机的能耗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性能上远远高于现有的计算机,所以纳米计算会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2)量子计算机。量子力学的原理来对大量数据进行运算以及存储和分析处理的源自可逆计算机的一种物理装置,而量子计算机就是基于这个。量子效应是量子计算机研发的基础,这种计算机中,开与关的状态是通过激光脉冲来改变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决定的。由于量子的叠加效应,与传统计算机对比而言,量子计算机存储的数据量要大得多,还有就是,其运算速度是传统计算机的十亿倍。除了其存储性能及运算速度方面的优势外,其在安全性及安保体系等方面的优良性能也远远高于传统计算机。这也成为了计算机发展的另一趋势。
(3)光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是利用光子进行计算,用光子代替传统的计算机通过电子进行数据计算、传输和储存。并把传统计算机的导线互联转变成了光互联。传统的计算机硬件结构复杂,多数为电子硬件,而光子计算机则为光子硬件,并为光运算,不同的数据是由光的不同波长表现出来的,对于复杂的任务可以进行快速处理。成为新型计算机一员。
四、总结
计算机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基础,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等多方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更新与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并且在自身飞速发展演变的同时还衍生出众多的发展方向。如今计算机已经在各个领域都涉及广泛,例如军事、政治、文化等。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析,从而对计算机未来的趋势进行了浅析和探讨。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历史步伐
20世纪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标志着我们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当时的计算机体积和重量庞大,运行速度也慢,成本也非常高。但是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国家机关和一些先进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一些高度数据的处理,处理器也随着发展的需要而诞生,并逐渐得到广泛的利用。到了1982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这样计算机的成本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也可以更广泛的得到发展和利用。所以计算机的应用逐渐从政府机关开始延伸到中小型的公司企业,最终甚至延伸到了普通家庭中来。总体来看,计算机一直沿着积极的方向迅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是出现了分化的趋势,首先计算机被高度利用在国防,军事和科技研发中。其次,计算机的微型领域也是得到了科学迅速的发展,融入到了各个行业领域中。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社会进步的速度也在不断更新。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到发展的原因
2.1 时展的需要
如今信息化的进程在不断的更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是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而发展。最初计算机是由于战争的需要和繁多的信息数据的处理需要,加之计算机的发展技术还不够成熟,会在利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促进计算机的诞生以及不同领域的需要促使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由于国家政府对计算机技术的大量需求和利用,需要通过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来对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对计算机各种硬件和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计算机的革新技术的速度也随着需求而加快了发展的脚步。
2.2 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在计算机技术更新的研发中,开发者需要有活跃的设计开发理念创新,并要把这些创新理念实际应用到具体计算机技术操作当中。当然创新理念在应用中需要不断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存在利用价值,会不会对原来的操作产生更为便捷的途径。在检验计算机技术是否成熟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失败或者错误的情况,这就需要研究者不断进行反思和修改,并促进其开发研究内容的更加丰富和实用。当某一个计算机技术成熟后会对下一次的技术革新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的计算机
如今各个领域对计算机的要求日益趋高,很多计算机的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大量数据整理的需求。所以就需要更为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来满足需求。智能化的计算机的研究利用,它在较之前的计算机有了处理速度上的提升,以及更全面的数据技术的分析和处理。节省更多的时间,大大增强了工作效率。
3.2 新型的计算机
硅技术在近些年的技术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所以要发新的技术成为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入到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和纳米计算机等新型计算机的研究开发。而今计算机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所以新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也指日可待。
3.2.1 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是利用光子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采用光子硬件和光子运算方式,数据处理量大,处理的速度也快,使更为复杂的数据的处理在光子计算机的技术上得到优化。所以光子计算机会随着对计算机科学技术要求的不断提升会成为新型的计算机类型。
3.2.2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对庞大的数据量进行运算处理储存和分析处理源,它是在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原理的依据上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和运算的。与传统的计算机比较起来,量子计算机在计算速度方面也是要快许多的,主要原理是量子计算机可以通过量子来进行计算。并且量子计算机在系统的安全防护方面比传统计算机有明显的优势,这目前是很多人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追求。
3.2.3 纳米计算机
纳米计算机是把纳米技术运用到计算机的技术中来,通过纳米原件体积小的优势来取代传统原件,并且其导电性会比一般传统的计算机原件有明显突出的优点,相信纳米技术一定会成为计算机技术领域重要的一部分。
4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脱离,计算机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也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也不断朝着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人们未来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0(08).
[2]谢平.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工程技术,2012(05).
2.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3.浅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浅谈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5.胜利油田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进展
6.我国铸造行业计算机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7.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8.简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9.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10.土木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
11.面向高职专业应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12.注重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13.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的分类
14.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思考
15.浅谈《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16.我国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17.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
18.铸造行业计算机应用战略
19.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方案
20.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1.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2.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可靠性测试技术研究
23.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24.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5.“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6.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27.改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28.浅谈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9.论计算机应用与社会需求
30.试谈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31.西部地区农村教师计算机应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32.土木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
33.计算机应用与计算思维关系探究
34.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35.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究
36.基于云技术开展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的研究
37.办公自动化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
38.在企业信息化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析
39.《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制作经验谈
40.浅谈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41.德国“体育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展与我国体育高等院校开设“体育计算机应用”系统课程的构想
42.试析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
43.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44.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
45.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46.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47.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48.浙江树人大学:以学科竞赛为突破点,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
49.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
50.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探讨
51.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研究
52.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群建设
5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师TPACK水平测评量表开发与质量检验的实证研究
54.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热点问题分析
55.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究
56.应用与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57.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58.我国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预测
59.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60.基于提升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61.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62.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63.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流程与需求
64.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探究
65.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现状与思考
66.计算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67.计算机在石油化学工业发展中的应用
68.论对学生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69.浅谈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70.基于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为例
71.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探究
72.基于计算机应用的高校计算机教学分析
73.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74.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的融合
75.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的分类
76.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研究分析
77.利用思维导图改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
78.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79.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80.基于课程服务专业思想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
81.现代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探讨
82.基于DEA的中国计算机应用服务类企业管理绩效研究
83.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4.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证研究——以长三角地区高职院校为例
85.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86.浅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87.高职新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调查研究——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88.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计算思维培养研究
89.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方法初探
90.基于DEA模型的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实证分析
91.体育信息化与计算机应用学科发展综述
92.我国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93.浅析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94.探析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产业发展趋势
95.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讨
96.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
97.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电子信息技术的概念
宏观定义上来说,信息是对物质运动的一种状态描述,通过文字、信息和数据形式来处理和传递一些状态,采用电子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对实物状态的表征。现在的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功能也在变强,这一技术改变了传统通信数据量传输较小的缺点,能够进行大数据量的传输分析,并且对这些数据信息的保密程度有所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更高,发展空间更广阔。
3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
3.1智能化与自动化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最基本的就是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一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通讯设备为例,智能手机的出现,在满足人们基本通讯要求的基础上,添加了娱乐功能,电脑现在普遍具备了“云技术”。
3.2集成化和微型化
和传统的电子信息技术相比,新的电子产品更多地使用集成电路,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在满足传统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升级了处理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外型上也在变小,方便携带,更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
3.3数字化与网络化
现在的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电视,大部分都是数字化的存储,简单来说就是建立巨大的数字网络系统,然后通过光纤技术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总的来说这一技术要更具可靠性,存储性能也更加稳定。
3.4快捷化与高效化
随着电子信息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一技术也不断地在变化,我们都知道,这一技术凭借其特有的便利性,与传统信息传递媒介不同,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方便,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向快捷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满足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求,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
4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思考
4.1加强技术交融,科学寻求突破
面对国际化竞争的逐步强化,我认为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根本工作。首先,要加强技术的引进,电子产品,以手机为例,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的品牌逐渐发生转型,而把握好发展的风向虽然能顺应时代,可国内的手机品牌受系统的限制、软件等问题,都没有取得良好的效益,中国企业作为亚洲最大的代工厂,虽说有一些生产工作,但收益相比之下还是很少,因此加强技术升级十分重要。而做好引进和学习工作也是一种突破竞争重围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引进交融,加以创新突破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4.2重视氛围培养,加强管理重视
我国电子信息领域环境不容乐观,“山寨”日渐盛行,由于他们能够节省研发环节,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效益。另外,整个大环境较恶劣,产权保护困难,不少国内代表性的制造商研发过程花费成本多,但是得不到市场和环境的保障,使其不得不妥协,所以加强环境的整顿工作越来越重要。在管理中,要加强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对侵权的企业要严肃处理,保障正规厂家的合法利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法律漏洞,让投机取巧者无机可乘,运用多种手段,鼓励技术的研发,整合整体环境。
5电子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5.1集成化和微型化发展趋势
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起到制约作用的关键技术是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其中包含电脑、手机及相机等各种芯片,集成电路的集成化和微型化直接关系到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储量、处理能力强的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所以说,现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侧重于微电子技术,提高它们的集成化程度,制造芯片面积大、特征尺寸小的芯片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5.2个性化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个性化的要求提高,这一技术正朝向个性化、宽带化及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其传递要实现渠道扩展,既要包含卫星、光线传输,也要使用移动通信、数字和无线技术综合传递。现在,电子信息技术己经实现了通信卫星传递,光线传输速度也在不断变快,个性化的通信技术成为人们技术个性的出发点。
5.3智能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提供了支撑,现在的计算机的处理性能越来越强大,关键技术的处理芯片已经是64位处理,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发展为以网络设备为核心的技术,因为网络数据大,所以设备的存储容量也要随之变大,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将通信和家电融为一体。语音识别和手势识别技术也逐渐应用到了生活中,使电脑朝向智能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5.4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发展是从电子学到光学的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会直接进入光子学的阶段,这里我们能够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光电子技术会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一选择,光子是良好的信息和能量传输载体,能够形成信息光子学和能量光子学,这两种学科交叉发展,推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光电子交叉学科和光电子信息产业,光电子技术将在未来的科学技术中起到领头作用。
6结束语
综合上面所说的,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它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所以说,我们研究这一技术的应用特点和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其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人类生活。
作者:王佳 王石东 单位:重庆市中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
参考文献:
[1]龚成.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1).
[2]方静.试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信息与电脑,2012(10).
[3]冯亚娜.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0).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回顾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当时它是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的教室般大,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并且当时它的计算成本很高,随着计算机成本的逐步降低,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专业的研究机构以及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应用计算机管理各种事务,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因特尔思维CPU处理器的诞生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与推广。直到1982年世界上首台个人计算机的诞生,使计算机的成本快速下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从一开始只能用于军事部门和大型科研企业开始发展转入到普通的小公司甚至一般家庭。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科学技术逐渐呈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向微型发展,进入到各个企业、家庭;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仍然在军事、国防、科研等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计算机科学无论是在政府机关、企业、家庭等领域,计算机科学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进步的体现,不难发现,计算机儿科学技术是一个计算机是一个飞速发展、进步、具有超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计算机科学无论在运算速度、开发成本、使用性能都得到了质与量的飞跃,它的每次更新发展都必然带来自身的进步与推广。而如今,随着它的六十多年发展历史,并且逐步渗透到人们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元向多元化的转变,极大的充实和发展了人类生活领域,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普及性与深入发展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发展进步的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当今社会中潜在与重要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生产力,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已经作为一种支柱性的力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社会、文化、商业领域等。并且随着计算机不断地更新进步,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必然随之扩大。
(二)专门化与综合化
在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的同时,其专门化和综合应用的特点也日益凸显出来,例如,各种家用电器也开始具备了智能化,通过网络来操控家电的运行程序,家庭网络分布式系统将逐渐取代目前单机操作的模式,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某些经济政策发展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多方面专门化又必须强化为系统的综合性能,从而更好地解决方方面面的工作。
(三)突破性与深入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专业化的普及与发展,它的功能和定位将会更加明确,从而促使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功能分化,挑战更多的突破性革命,并且深入到社会生活更加广泛的领域。这种突破性突出表现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更新上,从1904年电子管的发明到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共耗时42年,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半导体晶体管到半导体计算机的发明只用了10年的时间,此外。微电子精细加工发展到集成电路,历时不到两年,一直到到第四代计算机的问世,更是历史的重大进步与突破,现如今,根据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各种台式机和笔记本逐渐诞生并且不断的进行更新改造,计算机将按照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更多的体现了人性化的要求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
三、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向信息的智能化更加深层次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的中心,在普及计算机功能上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宽带高速上网等服务是目前计算机的主要特性,各种不同的发展技术将在未来等到更好的发展体现。同时,人们可以在网上看到来自于世界方方面面的信息,并从中获取我们自身想要得到的信息,极大的充实了人们的知识量、拓宽了人们视野。目前。人们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应用在家庭、企业等不同领域,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人文化、智能化在多方面得到了体现,促进了计算机想更高、更深入层次的发展进步。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日益普及、向多领域广泛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需要,计算机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进一步向社会渗透普及,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也在各种程度的教学领域纷纷得到实践,各个阶层要求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也大幅增长,“无处不在的计算”发展趋势不仅体现在国内,在国外同样日益普及,向多领域、多层次发展延伸。计算机科学技术存在于各种家庭电器中,现在的笔记本、电子书籍等更是计算机向多领域多层次发展普及的表现。不论是学生、上班族都可以根据手中的笔记本进行学习,查阅资料。即方便又快捷。它的发展普及适应了高效率、高节奏的城市生活发展。
(三)计算机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性能品质越来越高
目前,计算机的更新效率越来愈快,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针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使用中日益暴露的弊端进行更新改造,并且更新改造的效率逐渐加快,比如,计算机的“并行处理”技术,程度越来愈高。目前世界上性能最高的计算机已经采用上万计算机并行的方式处理,Inter公司现拥有10亿以上的晶体管微处理器,把计算机协调并行起来,高效的解决现实存在的技术问题。高性能、高品质的更新技术日益发展实践,促进了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四、结束语
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作为一股潜在的发展技术来满足人们现实生活需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逐渐扩大,并越来愈向高效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前进。更明显的趋势是网络化与向各个领域的渗透,信息的智能化全面发展与进步。计算机科学及时的发展,像一把科学的利刃,渗透到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转变了人们生活方式,提高了工作学习效率,更加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看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健康发展趋势,跟随它的进步的脚印,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带领我们探索未来神秘而未知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蔡芝蔚.计算机技术发展研究[J].电脑与电信,2008,2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49-01
现代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同时也改变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在通信行业、生产行业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以其独特的亲和力和渗透力,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的高效。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必将为我们提供更便捷、更完善的服务,提高经济效益。
1 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简述
信息是事物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方式传递,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子信息也作为重要的沟通媒介,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指的是通过电子技术获取、传递信息,这里的电子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手段,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进行信息的传递,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在获取信、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对所需信息进行处理,因此,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在多个行业领域都有涉及[1]。随着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日益广泛,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也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效化的发展趋势。
2 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应用
2.1在教育行业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成为了关注的热点领域,在教育行业的发展中,互联网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为教育行业提供了工具与平台, 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提高了教育质量。教育行业涉及人数众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事业,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更是得到了普及[1]。教育信息化促使信息传递更加的便捷、高效,同时实现了资源共享极大的方便了知识交流,同时也促使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与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教育水平。除此之外,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这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在居民生活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为基础的电子信息逐渐渗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环节,成为了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远程交流、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在居民生活中的应用促使居民生活信息化,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便捷、高效。
2.3在日常设备中的应用
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在满足我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日常设备中,比如数字电视、可保持恒温的冰箱等都是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在日常设备中应用的产物,在日常设备中应用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可以促使设备更加的高效、信息化,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2]。
3 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
媒体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多媒体则是多种媒体组合而来的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媒体有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也将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将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技术汇合,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应用的智能集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技术含量与复杂程度将会不断提高,形成智能化产品并渗透到各个领域,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深远影响[1]。以我们的生活环境为例,在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支持下,将会形成更多的智能住宅小区,利用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进行监管,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
3.2系统集成化
集成电路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就我国目前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发展情况来看,在集成电路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入了纳米级技术领域,很多制造商都已经开始使用纳米级技术来制作CPU,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利用纳米级技术制得的电子产品,实现了系统集成化[2]。就纳米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纳米级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变小,每一代所研发的纳米级技术都会比上一代小,集成电路也将更加的细化,进而促进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发展。
3.3网络化
网络化指的是利用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将各个地点的计算机与其他电子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定的网络程序,最终达到相互通信的目的。所有用户都将通过网络化而同一时间共享数据、图片、视频等信息资源,促使信息更好地为人们服务。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网络化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网络可以更好地传送数据等信息,促使电子信息的应用更加的普遍。就我国目前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网络化普及程度来看,在交通、教育、商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4数字化
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数字化指的是将不断变化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或数据,并将这些数字与数据收集整理起来,进行适当的数字化模型,使其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并将其引入计算机内部,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数字化是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将较于传统的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有一定的加工能力,经过加过得到的信号对外部环境更加的稳定,避免受杂波的影响。数字化可以增加数字信号长距离传送的稳定性,同时数字信号的传递需要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信号更加的便捷。除此之外,相较于传统的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在数字特技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数据处理能力也更好,这样更有利于对信息的利用。传统的模拟信号需要在模拟电路中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工作相对复杂,而数字信号的处理电路相对简单,电路工作较为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
因此,以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为基础的电子信息数字化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数字信号更易压缩,以模拟摄像机为例,在摄像机中需要100个以上的可变电阻,在调整这些可变电阻的同时,还需要调整摄像机的摄像特性,各种调整间还存在联系,这就需要进行反复的调整,使摄像机处于完善的工作状态[1]。数字信号更易压缩,如果摄像机可以完全数字化,就不需要进行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摄像机的成本费用,同时缩短了制作时间。因此,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需要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转换数字信号,实现信号的快速高效传递与处理。
4.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也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极大便捷,促进了经济发展,然而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发展仍受到科学技术的制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的,只有科学技术水平进步,才可以促进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进步,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促进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与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用到数学,数学成为公民必须的文化素养,数学教育大众化是时代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原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重点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1)美国的数学课程改革,主要强调学生的应用意识,注意让学生发现数学,强调学生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问题的解决。
(2)英国的数学课程还设置了综合课程,主要从现实生活题材引入数学,加强数学和其他科目的联系,并打破传统格局和学科限制,允许在数学课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问题。英国数学课程有两个显著特色,一为数学应用,二为课程综合。英国数学课程强调应用的特点,也强调数学的生动性、综合性、实践性。
(3)日本最新的学习纲要,进一步体现了数学课程个性化、活动化和实践性方面的走向,提倡综合学习和选择性学习,这些都是引人注目的。
(4)荷兰的教育有其独到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度自由。荷兰政府不干预学校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校则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计划自行决定选用何种教材。二是教师有充分的权威。
2数学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从理念、技术、基础三个层面加以概括。在理论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逐步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之上。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第一,从教学的过程来看,教学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第二,从学生的地位来看,学生是主动的探索者。第三,从教师的作用来看,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知识的管理者。因此,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以情景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
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最典型的有4个:
(1)“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指创设含有真实问题的情景,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其教学环节:首先,设计情景;其次,围绕情景组织教学;再次,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之后,解决问题;最后,效果评价。
(2)“随机访问教学”,是指对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景、基于不同的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探索和理解,获取多种意义的建构。
(3)“支架式教学”,是通过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的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在知识理解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4)“认知学徒教学模式”,即在具体的情景中想学习者提供可应用的知识,使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将知识运用到真实的实践中区,从而获得有效的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口。当前,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已成为国际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使数学变得更加现实了,使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教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学生面对取之不竭的网络信息资源,可根据个人的需求来选择信息,或选择课程内容。数学教学已经出现: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各类软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与及时反馈等特点配合教师教学,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人机交互作用,并从ICAI(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到MCAI(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不断提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水平。随着数学教学中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已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科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数学思考活动。
这些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将十分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个性的发展。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近年来随着西方数学教学理论的引入,“大众数学”、“问题解决”、“开发题教学”、“建构主义”等以借鉴西方数学为主流的数学改革浪潮对我国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学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发展趋势。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高度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的脑力密集时代。在未来社会中,世界各国只有让自己的人民能够大量而快速地吸收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未来社会的科技化、国际化、民主化与多元化潮流下要求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以目前的教育现状是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的,教育必须改革,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无可争议的共识。世界主要教育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都积极推动课程改革,而综观各国课程发展,虽然其教育目标不尽一致,但强调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作法则相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主要是强调课程的人性化;力求课程的生活化;注重课程的整合化;采行课程的弹性化。
参考文献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结合趋势。
(一)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但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同时,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了生物统计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且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二)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给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更加离不开统计模型。最近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mining,又译“数据掏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个趋势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一)统计专业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有关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中的前沿性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真正掌握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2.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四)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