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路径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6 10:12: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康复护理路径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康复护理路径

篇(1)

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主要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口腔护理,进行常规性的卒中护理,实行简单的康复技术,瘫痪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具体略)。观察组:进行临床护理康复路径实施,具体措施:①宣传教育: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目标人群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一方面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路径护理知识的培训,掌握实施方法,另一方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获得患者积极配合。②路径实施前措施: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等详细填写,划定负责医生,监测血压,实施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内容包括适用对象、诊断标准、标准住院周期、进入路径标准、临床检查、住院功能评估、临床治疗和康复护理治疗方案等。③康复护理实施:脑卒中康复护理应该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后行康复介入。康复的内容应该全面而专业,一方面根据血压监测情况、患者病情进行差异化指导用药,同时进行多项康复。首先是语言训练,对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十分必要,应该积极耐心地帮助患者恢复说话能力,教患者用喉部发“啊”音,也可以让患者用嘴吹火柴诱导发音。对伴有发音障碍的患者需进行呼吸训练。在训练时进行摆放与被动运动,采取健侧卧位,避免采取半坐位,以免因紧张性颈反射引起下肢痉挛。当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1周左右,开始主动性康复训练,练习床上左右翻身,并让患者练习从健侧或患侧坐起,训练时注意让患者重心逐渐移向患腿,训练患腿的持重能力。④认知障碍康复护理:对定向力障碍、失认、失用、智能记忆障碍等康复可以通过讲述图片、数字记忆等方法,对失认侧肢体进行冷热刺激、按摩、敲打;⑤生活康复:合理调配饮食,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限制动物脂肪,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鸡汤、肉汤,忌暴食;⑥情志心理康复:缺血性脑卒中后常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帮助患者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消除恐惧和悲观。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电疗、针灸等中医康复措施,改善患肢的功能

评价方法及标准:实施后1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按NIHSS及Fugl-Meyer评分进行,由专人完成,其中NIHSS满分42分,Fugl-Meyer满分100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P

结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见表1。

讨论

篇(2)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1\]是由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组成多专业小组,针对特定疾病的诊断或手术制订的具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最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以减少延迟康复和浪费资源,使患者获得最佳质量的服务\[2\]。与传统模式相比,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先进的单病种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现代模式,逐步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同和接受。最近临床上出现的“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及“多学科康复团队”对相关临床路径的制订产生着深远影响\[3\]。快速康复外科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其实质是利用现有手段将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优化、组合,使患者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4\]。作者以本院现行临床路径为蓝本,融入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及多学科康复团队模式理念\[5\],强调护理人员在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作用,制订了本院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的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患者86例,年龄65~82岁。病例入选标准:患者意识清醒,能配合完成护理路径及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内容。排除标准:患者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意识不清、精神障碍等不能配合完成康复训练者;预计住院时间过长者。8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其核心在于尽早引入康复治疗,使其全程参与手术患者查房、治疗、出院指导及出院后评估\[6\]。

1.3观察指标

(1)术后48h对两组患者焦虑状态、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焦虑状态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进行评价。SAS共20+项目,每个项目根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1分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分表示少部分时间;3分表示相当多时间;4分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疼痛程度评价运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2)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3)患者术后1周测量残余尿(RUV)和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RUV和Qmax分别为(10.5±10.3)ml和(17.0±3.3)ml/s,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值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24h焦虑疾病等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24h焦虑及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IPS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临床路径已经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其病种从外科向内科,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医院内向社区医疗服务,从单纯临床管理向医院管理扩展\[7\]。实践证明,临床路径的实施,对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限制医疗费用增长\[8\]、规范诊疗护理手段、加强医护合作、提高患者满意度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快速康复理论就是通过多模式控制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很好地改善病人的预后,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病人术后的康复,它是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组合而产生的协同结果,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不仅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康复治疗师、护士,也包括病人及家属的积极参与。其实质内容包括:术前病人教育;更好的麻醉、止痛及外科技术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疼痛及不适反应;强化术后康复治疗包括早期下床活动及早期肠内营养\[9\]。它的出现对相关临床路径的制订产生着深远影响,该理念颠覆了近百年来形成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思维原则\[10\]。对那些入院患者中意识清醒,能配合完成护理路径及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内容、无严重心肺疾病及精神障碍者可选入此临床路径。确定临床路径后,其入院后的1~3d,责任护士对其实施标准化护理,给患者发放临床路径告知单\[11\],告诉其快速康复流程护理计划,进行心理疏导以取得病人理解和配合,其间还包括入院宣教使病人尽快适应环境。术前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前12h禁食,6h禁饮,术前晚使用缓泻药或清洁灌肠以清洁肠道;手术后转出手术室至出院前1d,护士根据路径表的每日进程程度执行各项护理活动,完成术后一系列工作包括:保持尿管引流通畅,防止牵拉、扭曲、受压及阻塞,观察引流物颜色,做好膀胱冲洗,48h后冲洗物清亮时可停止冲洗或行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排尿情况,嘱其多饮水,并保持外尿道口清洁,同时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早期下床活动、进食、用药、护理、检测及出院指导工作,指导病人回家后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休息,勿参与过重的活动,注意预防便秘,对病人进行自我监测的指导,并根据病情进展填写拟定表格\[12\]。整个过程中,小组人员随机检查、评价、讨论分析,提出整改,以便进一步优化路径内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明确护理人员的角色与职责,制定相应快速康复外科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的康复进度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护理流程。总之,快速康复理念和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并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出来,是对快速康复理念的最好的诠释\[13\]。

篇(3)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LI Shi-zhe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Dazh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Dazhou 6351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applied to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ischemic stroke,and to evaluate its clinical effect.Methods 85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discharge.Results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7%,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Ischemic stroke;Rehabilitation nursing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就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系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脑神经不可逆性损伤,临床上出现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5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患者8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48~74岁,中位年龄65.4岁。所有患者均经MRI和头部CT检查,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稳定,同意参加本次康复护理研究。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于患者出院前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总结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实施方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长期卧床患者预防褥疮的护理、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首先,由护士长、科主任、康复治疗师、责任护士组成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护理前对实施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对患者各项身体指标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和临床护理路径表,并确定责任人监督方案的实行。与患者沟通,使其了解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护理方案包括患者整个治疗期间的治疗目标、用药方案、健康教育、营养支持和护理方案等,重点放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功能训练方面,可为不同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并为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有严重并发症或诊断错误可退出临床护理路径或出院、改变治疗等。

1.3观察指标 运用脑卒中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及Barthel Index评定表来评价两组护理效果,评价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总满意度指标数据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MFMA评分及BI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MFMA评分及BI评分指标数据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发病率较高,若治疗不及时,则患者死亡较多,即使抢救成功,往往因为脑神经的损伤,导致部分运动功能丧失,甚至残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家庭负担很重[2]。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模式,可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开始,提供诊疗指导,在用药、饮食、活动方面均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计划和一个标准流程,是一种包容了循证医学,整体护理,质量保证以及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标准化方法[3]。且由专门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负责,护理质量大大提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0.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护理路径经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将整体护理全过程分解成若干层次的子过程和具体护理操作规程,护理人员更容易掌握,患者更容易接受,使护理服务更加人性、精细化、规范化和开放化,有效保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4-5]。另外,从医护人员方面来看,经过实施护理路径,护理人员更加有责任心、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6]。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护理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护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改善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自理能力,优化了患者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魏义珍.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77-78.

[2]李霞.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5,29(1):54-55.

[3]侯东哲,张颖,巫嘉陵,等.中文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72-374.

篇(4)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髋关节置换患者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护理工作模式,是指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示[1]。2006年8月至2008年2月,我们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后对照法,将2006年8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7 例病人为实验组,实验组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将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资料完整的56 例全髋关节置换病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的纳入、排除标准相同,人工关节型号及手术方式相同,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所患疾病种类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实验组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 人员培训 组织科室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学习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专业康复护理知识。

1.2.2 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制定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康复教育路径表 此路径表作为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康复护理的路线图,护理人员依据教育路径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规范、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它以健康教育时间为纵轴,以入院宣教、检查、饮食、治疗、术前术后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护理手段为横轴,制定标准化的护理健康教育流程(见表1)。

1.2.3 护理康复教育路径的实施 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在患者入院的当天将健康教育路径表挂于患者的床尾,并做一简单介绍,使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护理内容及护理目标有大概的了解。护士每天根据护理康复路径表上的内容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根据病程治疗的不同阶段向病人及家属实施连续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护士长从护理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和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及实际康复效果这两方面随时进行检查、督导、评价。

1.2.4 评价标准 a)患者康复锻炼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b)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2 结

2.1 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 自行设计本病相关的注意事项及康复知识测试问答题,在出院前给两组患者测试,让患者复述有关知识和技能,得分大于等于80分者为达标。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组的达标率较对照组高,比较有明显的差异(见表2)。

2.2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采用我院设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大于等于95分为合格。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3 讨

3.1 利用临床护理路径,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了患者康复 髋关节置换实验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遵医行为和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的健康教育只停留在泛泛的一些知识传授,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内容不深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表实际上是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计划表和时间表,能有效引导护士按路径表的内容分时间段、分次讲授,避免了“填鸭表1 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康复教育路径表表2 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比较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式”的健康教育方式,患者易于掌握。

另外根据路径表的内容患者事先了解了康复各阶段的相关问题,明确了功能锻炼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护理过程,促进了康复。

3.2 利用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了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使护理人员对所要做的工作一目了然,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逐项落实。护理工作流程清晰,克服了以往护理工作的盲从性、随机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低年资、经验不足的护士,在路径表的引导下能在短期内掌握护理规范,避免处置不当,防止错误发生[3]。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临床路径进行全程序的质量控制,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3.3 利用临床护理路径,满足了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与患者缺乏沟通是常见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加强沟通也是常常被护理人员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由此可引发工作失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状态,经常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问题与内容,由过去的被动沟通变为主动沟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4],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过程、健康教育效果、护理服务过程、护士讲授技能满意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

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健康教育路径指导的患者,掌握了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对促进健康、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看到患者得到了最佳的护理康复出院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肯定,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有了重新的审视和定位,职业价值的体现和成就感油然而生[5]。

参考文献

[1]磨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3):170172.〖1〗

[2]王芳.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13114.〖1〗

篇(5)

脑梗死患者病发的原因是因为局部的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软化坏死[1-3]。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语言功能都有障碍, 还可能引发其他的一系列障碍, 例如:关节变形、肌肉萎缩、足内翻等症状的发生。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就是充分利用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功能的可塑性促进神经的再生[4-6]。本次研究针对在本院接受脑梗死治疗的患者38例,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康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接受冠心病治疗患者7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8例。患者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60.2±7.1)岁。对照组男22例, 女16例, 小学学历10例, 初中学历15例, 高中学历8例, 大学及以上学历5例, 发病时间5~15d天;观察组男17例, 女21例, 小学学历8例, 初中学历14例, 高中学历10例, 大学及以上学历6例, 发病时间6~14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随时观察, 并且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治疗。在患者入院后向患者详细的介绍医院的环境,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讲, 采取适当的康复训练、并且在患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上加以指导, 让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 在心理上做一些疏导工作等[7, 8]。

1. 3 疗效判定标准[9] 患者整体意识清楚, 语言和肢体的功能恢复的很好为治愈;患者整体意识清楚, 语言和肢体的功能恢复较好, 有轻度的神经损害症状, 生活能自理为显效;患者整体意识清楚, 在语言和肢体上都有明显的改善为有效;接受治疗和康复护理之后, 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无变化, 甚至是死亡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 显效10例, 有效8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治愈14例, 显效12例, 有效1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7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篇(6)

重症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的闭塞,导致超过24 h,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它与恶性肿瘤、心脏病被称为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重症脑梗死后即使生存,其致残率也极高、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精神上、经济上沉重的负担。为此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0月对重症脑梗死患者开展了路径护理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0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脑梗死偏瘫康复期患者96例,全部患者符合2006年泰安重症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均为首次发病,无意识障碍。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35~85岁,平均61.5岁;左侧偏瘫49例,右侧偏瘫47例。随机分为路径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路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路径的方式,每周2次,持续3个月。

1.2.1 建立护理档案 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四肢肌力等基本情况。

1.2.2 知识讲座 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庭照料者进行脑梗死的知识讲座,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等,增加患者及家属对重症脑梗死防治知识的了解。

1.2.3 心理康复护理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对治疗和康复护理有很大作用。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接待,并全面评估患者,包括社会、心理、生理状况,注意沟通技巧,多与其沟通,鼓励患者面对现实,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治疗目标,提高自我效能[1]。其次重视家属和社会的支持,特别是配偶,应多关心患者,做好生活料理,注意情感交流,使患者减少孤独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 康复护理 (1)实施康复护理时间:重症脑梗死恢复的时间基本上是在3个月以内,在最初的几周恢复最快。因此在入院24~48 h后要及早行康复训练,使患者得到最大的康复。(2)肢体功能恢复:95%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到平台的时间,上肢为发病后6~10周,下肢为发病后4~11周。良好的肢位摆放是早期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肌肉萎缩最有效的方法。应取俯卧位,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定时翻身,更换[2]。在入院24~48 h后有规律地运动关节,每日3~4次,每次每个动作活动10次左右。活动次序由上及下,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由被动到主动运动。同时指导患者自我运动训练、主动运动或健肢协助患肢被动活动,鼓励练习翻身及向上下、左右移动躯体,练习腰背肌、腹肌,让患者下肢自由伸屈、立膝、扭动骨盆,与坐位平衡训练,逐步增加训练时间,待下肢肌力4级后,可做步行训练。协助或指导患者做下肢负重训练,让其在平地、阶梯、斜地等不同地形接受步态训练,耐心完成好每一个动作,认真纠正不良姿势。

1.3 评价方法

1.3.1 采用Hamilton的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通过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手册(CCMD-III)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Hamilom焦虑量表(HAMA)测量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情况。HAMD(包括17个项目,采用0~4级的分级评分法)总分≥17分肯定有抑郁。HAMA(包括14个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方法)总分≥14分,肯定有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

1.3.2 采用Serthel指数法,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ADL能力分级>60分为良,表示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为中,表示功能障碍,稍依赖;

1.3.3 肌力评估 采用Lovett RW1916年提出的手法肌力分级法的0~5级的6级计分制[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比较见表1。与对照组比较,路径组中可能有焦虑、肯定有焦虑、肯定有抑郁的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路径组ADL>60分患者36例,对照组18例,路径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比较见表2。与对照组比较,路径组肌力恢复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路径是近几年国外出的一种诊疗新模式,它通过个性化、流程化、标准化的诊疗护理方案,兼顾效益――成本,达到预期的诊疗效果,控制患者的医疗费用。重症脑梗死起病急,病情重,常伴有肢体障碍、焦虑、抑郁心理[4],在康复护理工作中,做好心理护理是康复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路径护理对促进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恢复、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功能锻炼时间越早越好,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临床神经症状不再进展,48 h后即可开始。锻炼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活动要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由小关节到大关节,活动时间由短到长。当瘫痪肢体的功能逐渐恢复时,鼓励患者减少被动活动,增加主动运动。对于肢体功能较差而又难以恢复者,通过日常生活动作的一些代偿性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自理水平。早期康复治疗可能加速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了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组织的重组或代偿,极大地发挥了脑的可塑性。功能锻炼能提高患者功能恢复的程度,使其能够适应环境与独立生活。早期康复训练可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来影响输出,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达到功能最大限度恢复的目的。

研究发现,重症脑梗死后肢体功能恢复发病后6个月最快,康复效果与康复护理开始早晚有关。早期康复的介入能更快、更好、更大程度上改善重症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提高ADL能力,降低偏瘫肢体残疾程度,使其生活尽早达到自理,减少对家庭照料者的依赖,减轻家庭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对重症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路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杨廷忠,施卫星,许亮文.自我效能:临床护理的一种思路和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4-395.

篇(7)

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们对17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病程及住院日期,制定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的宣教模式进行康复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72例病人,均首次发病,并经临床诊断和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脑梗死合并一侧肢体瘫痪,肌力均≤2级。男98例,女74例;年龄48~75岁,平均63岁;左侧瘫痪94例,右侧瘫痪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两组患者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随机健康教育方式,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及常规的医学疾病知识。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并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统一制定康复指导路径表,在此基础上又根据每例患者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路径。具体内容:第1~3天:责任护士或当班者向患者及家属了解病史、饮食及生活习惯,解释卧床休息的机制和重要意义。指导并示范肢体功能位的摆放及更换的方法。第4~7天:了解患者心理感受,并给与相应的指导,有针对性的做好解释工作,尽快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导患者和家属进行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桥式运动。第7~14天:对患者进行离床期的康复指导及日常生活能力指导。对患者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第14~21天:对患者进行步行期康复指导,继续给予生活能力指导。请“老病人”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有恒心和毅力,坚持康复锻炼。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照路径的指示进行康复指导。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后康复效果,康复知识与技巧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 结果

2.1 评价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判断,有效: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恢复,肌力达Ⅳ~Ⅴ级,语言清晰,生活自理,能参加一般劳动及工作;显效: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肌力较护理前提高2级以上,可独步,语言较清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有所恢复:肢体活动范围及功能有所好转,肌力较护理前提高1级。无效:经2~3个月的治疗护理未见好转

2.2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见

2.3 两组患者康复知识与技巧掌握情况及满意度比较

3 康复指导内容

3.1 心理康复 脑梗死偏瘫患者往往对突然发生的生理功能障碍难以接受,易产生消极、易怒、悲观、失望心理,常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他人,对治疗缺乏信心[2]。针对这种心理状态,责任护士要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失时机的给予鼓励、赞赏、肯定的语言,以影响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动,唤起他们对肢体康复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康复意识。康复护理不宜采用一般临床护理中的“替代护理”模式,而应该更侧重于患者“自我护理”模式,护士应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鼓励、帮助、训练患者发挥其身体的残余功能,使患者最终能部分或全部照顾自己,为患者重返社会积极创造条件。

3.2 卧床期康复指导 ① 卧位指导:保持良好和肢体功能位,应从患者入院开始,它是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的基础,可以是仰卧位或侧卧位,更换由护士帮助进行,每两小时一次。无论何种都要保持头平,患侧上肢肩向前,肘伸展,不垂腕,下肢髋前伸,膝微曲,脚掌与小腿保持垂直。切忌拖拉患肢,防止肩关节半脱位。②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和桥式运动指导:被动运动由护士站于患侧,指导家属先拍患肢肌肉使其放松,然后自上肢的肩、肘、腕、指各关节做外展、外旋、内收、内旋、握拳、松拳,下肢髋、膝、踝、趾关节外展、外旋、内收、内旋、前伸等各个不同方向活动,每关节训练5~10次,每日2~3次。主动运动由患者执行,护士指导其以健侧上下肢带动患侧上下肢的活动和移动,每日交替运动4次。桥式运动使患者平卧,下肢屈曲,双脚底平放于床上,护士指导家属立于患侧,一手按住患者双脚,另一手托住臀部,指导患者由健侧上下肢带动患侧上下肢抬高臀部、躯干,训练次数10~20次。③日常生活指导:主要培养患者关心和使用患侧的习惯,把床头柜和日用品都放在患侧,使患者拿取物品从健侧跨过身体至患侧,以增加对患侧的关心和注意。进食、洗脸、刷牙、梳头等日常活动患肢不能进行时,应用健肢,尽量不依赖他人,同时指导患者在床上移动和起坐活动。

3.3 离床期的康复指导 ①平衡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坐位平衡训练,耐久耐力训练,起立训练,起立平衡,站立训练,站立平衡,床上转移,轮椅转移等。活动度不宜过大,以患者能支持为主,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最好每次能保持平衡30min,3次/d。②日常生活能力指导:此期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应指导患者穿脱衣服,穿时先患肢后健肢,脱则反之。进食时用患肢拿饼干、水果入口,拿杯子喝水,用梳子梳头,用厕整理衣服等。

3.4 步行期康复指导 ①站立行走训练:下肢功能的恢复一般较上肢早,因此在患病后2~3周可进行行走训练,站立平稳后有两人搀扶试走。走时抬头平视,按行走命令迈腿和身体重心转移,训练次数和时间应逐渐增加,然后进行上下楼梯、作业疗法等各项训练。②日常生活指导:除以上日常生活指导外,指导患者用患肢握汤勺进食或筷子夹菜、握笔写字、画圈、穿脱衣服、扣扣子、整理床铺。患者上下楼梯时双手扶杠,先健足后患足,尽量保持身体平衡,同时要求所有日常生活活动都用患肢进行或健、患交替进行。

4 讨论

有关研究表明,维持治疗与家庭社会支持是脑卒中患者有效康复的两个主要因素。由于脑血管病患者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对患者具有很大的影响[3]。由于患者及家属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相应的康复知识,多认为出院意味着稳定和控制。传统的口述康复指导,方法单调,内容不具体,加之患者及家属对解剖生理的不理解,对指导不重视,缺乏维持治疗及康复训练的监督,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康复,甚至造成残疾。我们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到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指导中,护理人员按照路径表,根据患者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按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教育指导,保证了教育指导内容的分次、少量、反复进行,有利于患者及家属掌握,增强了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均能得到护理人员热情服务和耐心细致的健康指导,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还特别重视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家庭的支持力度,保证了脑卒中患者的维持治疗和有效的家庭康复,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 考 文 献

篇(8)

【关键词】康复科临床路径护理教学本科教学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6.056

目前临床路径已较成熟运用于临床医疗与护理之中,临床路径能够改善医护质量,降低住院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我们将临床路径的管理理念引入到临床护理教育中,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时间管理具体化,管理者更容易控制带教质量,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1]?。康复科护理实习教学专业性强,带教涉及面广,而临床护理实习的学生在康复科实习的时间有限。而且,在目前康复护理学未纳入大学本科教育的形势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护理本科生在康复科的实习效果,树立早期康复理念。为此,我科把临床路径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康复科护理教学中进行试验性探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4月在康复科实习的45名护生为对照组,沿用传统带教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4月在康复科实习的48名护生为实验组,应用临床教学路径教学方法。两组护生均为全日制本科,每批3~5人,在康复科实习时间4周。两组护生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湖北医药学院、嘉应大学、河南新乡医学院,由护理层级相同的老师带教,护生的教育经历、学历层次、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法。?

1.2.1.1护生入科当日,由护长或教学组长集中护生进行入科介绍,包括科室环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教学计划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1.2.1.2护士长安排护生跟相对固定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带教。?

1.2.1.3本科室教学组长于实习第1或2周内任意一天对实习护生进行小讲课及操作示范。?

1.2.1.4科室实习期间学生自行收集一例在院典型病例,上交一份护理查房个案,并由学生组织个案讨论,带教老师参加并点评。?

1.2.1.5出科前由护士长组织一次师生座谈会,总结学生的实习及教学情况,为后期临床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1.2.1.6出科前进行理论与操作考试。?

1.2.2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

1.2.2.1临床教学路径的制定:以临床路径为理论框架,结合康复科护理的具体要求及护生反馈的信息和建议,由临床护理班主任、片区教学秘书、护士长及临床带教老师共同拟定了本科护生康复实习路径表。?

1.2.2.2对带教老师的培训:护士长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临床教学路径基本知识,了解教学路径的观念。对科室护士重新进行带教资格认定,对有带教资格的老师进一步培训康复护理教学路径的实施方法、具体内容、目标和细则。最后将康复科教学路径手册摆放在病区教学资料夹内,便于带教老师及护生随时了解教学内容和进度,同时方便进一步督促路径的实施。?

1.2.2.3根据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安排护生跟相对固定的带教老师,我院康复专科实习期限为4周,采用五个阶段进行带教。具体如下:①入科1~2天:带教组长在实习护生入科当天详细介绍环境、规章制度、入科须知、实习带教计划及专业发展现况,完成护生的入科评估。每位学生手头上发一张康复教学路径表,使每位护生清楚地了解康复科实习的内容和进度。②入科3~7天:对护生的工作能力进行初评,使其熟悉工作流程及工作职责,同时向其示范路径涵盖的护理技术操作,专科用药相关知识介绍、临床检验结果的分析与判断、常见及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③入科8~14天:专科常见病的康复护理常规介绍并示范;康复护理病历书写;康复科护理知识讲座、专科护理查房、工作能力阶段评估。④入科14~21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专科常见病护理 2~3例并完成护理病例书写2~3例、护理操作训练各10例;护理教学查房1次、工作能力阶段评估。⑤入科22~28天:护理管理带教、组织学生小课、征求学生意见、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出科鉴定填写、学生出科综合测评。?

1.2.2.4带教质量控制:护理教学组长与临床带教老师严格按照路径的计划与要求,到具体时间点落实具体教学内容;带教组长定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给予修正,对于因故延误的,在剩余的时间进行补充。?

1.3评价指标?

出科前由临床带教老师、带教组长和护士长中的两个人对每一位学生作出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仪表素养占5%,实习态度5%,综合能力30%,技能操作20%,组织护理查房20%,专科理论知识20%。专科理论:实验组、对照组均采用同一套试卷考核;专科操作:两组的考核均为同一种操作;护理病例查房:查房的成绩为带教组长、护士长、带教老师根据护生查房的准备情况、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学生互动情况按比例打分。出科后三天内,由护生对带教科室进行教学氛围20% 、教学安排60%、教学效果20%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使用SAS9.1分析软件,对两个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test, H?o(零假设):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教学效果相同,H?1(备择假设):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教学效果有差异。显著性水平取?α?=0?05,变量的?p?值<0?05,拒绝H?o(零假设)。?

2结果?

2.1两组护生实习期间各项考核成绩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test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实习态度、综合能力、技能操作、护理查房及理论知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同时,?t?值的绝对值越大,说明两组的差异越大;而两组护生仪表素养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实习护生对带教科室评价比较?

按照康复医学科护理本科生教学路径表带教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护生对科室教学氛围、教学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均有显著改善(?p?<0?000 1),其中,两组对比后,实验组教学氛围?t?值绝对值最大,说明实验组中教学氛围的改善较其他两项突出。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对临床教学路径模式教学方法满意。见表2。

3讨论?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护理学生走进护士职业生涯的里程碑,是护士树立专业素质的关键一步。临床路径是一种高效、低耗、程序化、标准化、有时间性、有计划性的先进的管理模式??[2]?。在护理教学方面,教学临床路径也为临床护理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临床路径教学法能显著提高临床教学效果??[3-4]?。康复科的病种多,康复涉及的范围广,需要康复护理专业指导和宣教的内容也广。而传统的教学随意性大,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护生对学习的内容和进度也不清晰。使带教容易和教学目标产生冲突,我们通过使用临床教学路径对本科生进行带教,使教学目标、带教方法、教学内容具体化,有利于教学管理者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干预,从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3.1规范教学流程,明确教学目标?

传统带教方法属于跟班式带教,带教内容局限于班内临床护理问题,易于忽略康复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尤其是康复护理学涉及的病种繁多,康复护理所涉及的病种很多,传统的带教容易使护生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不能清楚地判断康复护理中了解、熟悉、掌握的理论及操作内容。与此同时,由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并非专职带教,工作繁忙时,易出现对护生带教内容的遗漏或忽视。因此通过制定康复科护理临床教学路径表,将教学内容具体规范到每个环节, 使教与学双方明确教学内容,一方面使护生预先明确整个实习期间所需要掌握的内容,促使其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调动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带教老师查找在带教过程中产生的遗漏,从而在空余时间进行弥补。本次调查中也发现临床路径教学组的护生的在实习态度方面的得分要高于传统带教组。?

3.2使教学内容系统化,提高了教学质量?

传统的带教方法,实习护生因带教老师所掌握知识的差异,导致学生学到的东西很片面、零散或者与教学大纲脱离。同时,带教老师能力和资历的差异易造成带教质量的偏差。而临床教学路径要求师生双方按照路径有计划、有目的、有时间限制地进行教学活动,避免教学内容中出现缺漏、重复或随意教学,临床教学路径发挥了教学的指引作用并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5]?。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注重要求护生掌握康复科常见的典型病例和康复科常见的康复护理操作,有的放矢的讲解、示范教学内容的重点,以避免在教学内容出现重复或缺漏,有利于护生掌握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我们在设计教学路径时除了对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外,也加入了对实习的本科护生的护理管理能力和护理教学能力的培养。此外,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不断评价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对教学路径进行及时、恰当地修改,保证了临床教学路径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有利于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内容的系统化也有利于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控制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

3.3有利于带教老师和护生进行沟通,提高教学满意度?

姚瑞芳等??[6]?的研究指出,通过路径式的集中带教使护生〖HJ1.95mm〗能够尽快熟悉环境,为实践打下基础,减轻护生的心理负担,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护生对教学氛围、教学安排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法。而且,临床教学路径明确了护生在本科室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师生根据教学路径共同完成实习计划并进行阶段性评价,这就促使带教老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通过沟通,一方面,带教老师能够及时的了解护生的思想和对临床康复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密切了师生关系,使护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陈亚梅,任健凤,陈翠萍.ICU本科护生临床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成效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2):221-222.

[2]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8.?

[3]张洁婷,邓丽丽.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肾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2012,12(3): 112-114.?

篇(9)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recovery of upper-extremity functions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after surgery of breast tumor.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e surgery of breast tumor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research group and a regular group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60 in each. The regular group was given clinical regular nursing for the recovery of upper-extremity functions after the surgery,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give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the recovery of upper-extremity functions after the surgery. Nursing effect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rms bending forward and arms bending inward as well as abduction and rotation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gular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Breast tumor; Different stages; Recovery of upper-extremity function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

乳腺肿瘤在妇科中属于常见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1]。临床中常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且手术治疗过程中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尤其乳腺癌手术需要清除腋窝淋巴结,加之患侧上肢外展和旋转及上举等情况,很容易导致患侧上肢肿胀和功能受阻[2]。因此,加强术后上肢功能康复护理是很有必要的,传统的护理方法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变化,临床路径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优势[3]。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肿瘤术后不同阶段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120例乳腺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60例,两组均为女性患者。研究组患者的年龄24~78岁,平均(57.3±4.2)岁;肿瘤类型: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40例;肿瘤部位:左侧25例,右侧30例,双侧5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5例,高中及以上45例。常规组患者的年龄25~79岁,平均(56.9±4.8)岁;肿瘤类型: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38例;肿瘤部位:左侧24例,右侧30例,双侧6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7例,高中及以上43例。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的年龄、肿瘤类型和部位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性手术治疗;②临床基本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③经过患者的知情同意;④无精神相关疾病者。

1.3排除标准

①伴有肿瘤细胞转移者;②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急性波动期以及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③出现有精神异常等状况;④中途退出研究或不知情同意。

1.4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专科护理的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术后进行护理,从而完成术后的康复[4]。研究组患者应依据术后不同阶段功能的需要制定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路径,并且严重的按照不同阶段的路径方法进行实施,具体的方法如下。

1.4.1临床护理路径表制定 护理人员应详细评估患者的手术状况和科室详细特点,制定功能锻炼计划训练表,并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锻炼的项目与方法,由专业护士进行实施。同时,术后护患应互动操作,且以患肢运动为主,健肢协助,且全身进行协调,设计患者术后到出院前进行的功能训练,并逐一进行指导[5]。

1.4.2 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 手术的当天护理人员应详细告诉患者术后疼痛的应对方法,并且合理地指导患侧上肢进行舒适的功能位,且下面垫一枕头,避免患肢外展。手术后的第1天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伸指和握拳以及屈腕等锻炼,且2次/d,早晚进行,每次50~100回合。手术的第2天至第3天护理人员应继续督促患者进行伸指和握拳以及屈腕等锻炼,并合理指导屈肘和伸臂等相关锻炼,2次/d,早晚进行,每次50~100回合。手术的第4天到第7天应指导患者以肩部为中心进行前后的摆臂,2次/d,早晚进行,每次10 min。手术的第10天护理人员应抬高其患侧上肢进行活动,手指爬墙和梳头,2次/d,早晚进行,每次10 min。伤口愈合之后应采取站立姿势,并加强双肩前伸和背伸运动以及外展运动等[6]。

1.4.3 临床护理路径评估 责任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路径时间要求,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其进行评估和指导及督促,对已经实施和未实施的项目应做好记录。同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处理[7]。

1.5观察指标

①上肢康复效果;②护理满意度;③生活质量。

1.6评定方法

1.6.1 上肢康复效果评定 手术两个月之后对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水平前屈和后屈以及外展功能与旋转功能,对其做好详细的记录从而判断上肢康复效果,改善越明显表示康复效果越好[8]。

1.6.2 护理满意度评定 主要依据评分方法进行评估[9],分值为0~100分,将其分为四个等级:①非常满意:评分在90分以上;②满意:评分在80~89分之间;③一般:评分在60~79分之间;④不满意:评分在60分以下。临床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

1.6.3生活质量评定 依据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量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状态、主观判断与满意四个方面,分值为0~6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10]。

1.7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独立样本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上肢康复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水平前屈和水平后屈及外展功能与旋转功能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

2.2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5.0%,研究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

2.3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56.1±5.9)分,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43.8±6.3)分,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01,P

3讨论

篇(10)

【摘 要】目的:探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健康体检路径。方法:随机选取2013 年8 月-2014 午8 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200 例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的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常规护理服务用于对照组;二是优质护理服务用于实验组。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体检者在体检过程中获得的体检项目比较,检验结果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检查中获得较高的满意度,能有效地提高体检效率及质量,有利于缓解医患关系,应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健康体检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愿望也越来越迫切,健康体检作为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到医院体检中心作常规定期检查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为了贯彻我国护理工作2013 年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抓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精神,我院体检中心开展了结合健康体检路径实施优质服务护理工作。在护理实践中以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 CNP)[1] 为参考标准,满足了受检人员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体检中心护理质量。具体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资料为2013 年8 月-2014午8 月这一时段,选取方法为随机选取,选取对象是在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对比实验研究的案例为200 例,体检者123 例为男性,体检者77 例为女性,年龄从19 岁到63 岁,范围比较宽泛。研究中的两组体检者在性别、年龄和体质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的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常规护理服务用于对照组;优质护理服务用于实验组,具体实践过程如下:在优质服务中要求医护人员加强专业护理知识的再学习,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素养。另外,首先要根据体检人员需求制定体检套餐,详细的流程包括:项目讲解、体检要求、相关事项的注意点,以及医院的环境状况、体检程序、科室分布情况等,为体检者提供体检指引单供来体检人员参考。在受检人员的体检过程中由医护人员引导,其检测流程为:各项准备化学检查超声检测早餐。在此体检流程中要对受检者把相关要求讲清楚,并对早餐期间做体检的健康知识指导,其中要特别注重个性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如运动方面、饮食方面、情绪方面等。应特别注意体检高峰期的体检人群分流引导工作,避免出现秩序混乱、排队拥挤等浪费时间的现象出现。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研究对医护人员优质服务制定了调查表,表格填写主要包括:体检服务满意度、体检是否及时、体检的效果及可信度等,表格的填写由顺利完成体检的受检人员来填写,并设立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回收,以保持真实性。分级评价均采用0-10 分的标准,受检人员的受检时间除外。

1.4 统计处理方法

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将整理好的实验数据输入,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t 检验评价计量资料。如果检验结果P<0.05,则可以说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受检者体检项目有显著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受检人员的体检服务满意度、体检是否及时、体检的效果及可信度等,各项体检项目存在显著差异。则说明了本次研究采用实验组的优质服务护理比对照组的常规护理获得了受检人员的认可。详细结果如表1 所示。

3 讨论

3.1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大力推进我院在开展这项活动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了优质护理服务代表了时展和社会进步,也是健康体检路径模式走出了一条创新、规模之路。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医护人员首先应具备要调整好工作清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优良的服务态度,精益求精的护理技术。

3.2 可加大护理人员对受检者的健康教育健康体检路径是通过临床护理路径方法的借鉴应用在体检程序优化和健康教育,让受检人员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体检医护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受检人员健康知识的需求[2]。随着健康事业发展和对于自身健康的注重,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员希望在医院得到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得到高水平的健康服务。

3.3 实施健康体检路径的效果分析

一是确保了体检过程连续性和完整,让受检者得到了满意[3]。二是使健康体检更加合理、规范,规避了医疗风险。三是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在健康体检路径中实施健康教育的质量。通过研究实践说明,在实践中把健康体检应用于临床路径,保证了受检人员在健康体检的过程中,通过标准化、规划化以及程序化的健康体检路径得到了高质量的服务。科学、规划的健康体检路径是提升健康体检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措施,既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又培养了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能力,应该在体检中心的体检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试述易经的哲学思想 下一篇: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运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