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过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6 10:58: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风险管理过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风险管理过程

篇(1)

[关键词] GIS系统;项目管理;项目风险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38

[中图分类号] F407.67;TP3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070- 04

0 引 言

项目管理的四大约束是时间、成本、质量、范围,如何能在规定的时间、在一定成本基础上、完成满足质量要求的项目,是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准。Klein提到,在软件项目开发中,有15%~35%的项目被中途取消,剩下的项目不是超期就是超出预算,或者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CHAOS报告也指出,82%的软件项目延期交付,66%的软件项目是失败的。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风险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和管理,可能会导致项目成本超支、范围蔓延、质量不达标、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等问题,项目的风险管理与项目的其他管理过程,例如成本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管理过程息息相关。保证在项目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即使识别潜在的风险,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风险识别

主要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德尔菲方法、SWOT分析法、访谈、检查表等方法。基于GIS项目的基本情况及事业环境因素,我们的项目主要采用头脑风暴、访谈和检查表的方法来识别项目的风险。

头脑风暴是企业型项目团队主要采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之一,大部分的风险也是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来识别出来的。这种开放的、敏捷的、高效沟通的方式能够快速的全面的识别项目的风险,头脑风暴一般由项目团队承担,并被项目团队成员广泛接受。头脑风暴的方法最后的结果是得到一份综合的项目风险清单。

检查表的方式是把成果库中的历史类似项目的发生过的风险罗列出来,风险识别人员通过分析历史类似项目的风险,来判断当前项目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风险。历史类似项目的风险表对当前项目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能够帮助风险识别人员全面、快速的识别出当前项目的风险。

除了头脑风暴和检查表的方法,访谈方法也在企业型项目管理中用到的一个方法,不过使用频率要低于头脑风暴和检查表。访谈方法是通过访谈有经验的项目参与者、干系人或主题专家,GIS项目访谈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项目经理、项目总监、总工程师、测绘研究院教授等。访谈的方式主要是面对面的方式,但是对于一些主题专家,我们也采用邮件的方式进行沟通;对于异地分公司的同事,主要采用企业交流工具236和邮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虽然访谈方式不同,但是对于每个专家访谈结束后,都会整理总结正式的访谈纪要。

2 风险分析

Boehm模型是经典的风险管理模型,Boehm用公式RE=P(UO)×L(UO)对风险进行定义,其中RE代表风险或者风险所造成的影响,P(UO)表示令人不满意的结果所发生的概率,L(UO)表示糟糕的结果会产生的破坏性程度。P(UO)以下称为风险严重性,L(UO)以下称为风险概率。

由于影响风险的因素很多,本文选择以下时间、成本、质量、范围4大约束性目标来分析风险的严重性。风险严重性和风险发生概率的范围是[0,1],根据我们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分别定义每个级别的风险严重性(见表1)和风险发生概率(见表2)的权值。一个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同时影响进度和成本,一般按叠加的方式取值。

3 制订风险应对计划

识别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析之后,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对策应对风险带来的损失,即制订风险应对计划,为项目目标增加实现机会。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按计划开展活动,将风险的综合影响降低至项目可以接受的结果。根据风险系数表,制定以下风险应对的标准:

(1)风险系数

(2)0.3

(3)0.3

对于需要采取应对措施的风险,通常有以下四种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接受四种方式。在我们GIS项目中,我们常用的方式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三种。

风险规避:指在项目过程中,通过采用措施消除特定风险的办法。对于需求管理,在我们接触的项目中,客户一般是地理信息相关的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他们的业务范围广,工作内容涉及部门多,关系复杂,非常容易发生需求扩大的情况,甚至会造成“范围蔓延”。对项目管理,要对需求变更的风险进行尽量规避,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尽量详细定义项目需求,划定项目边界,来尽量减低需求变更给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风险规避的措施,最好在项目活动还没开始执行时,这样对项目的影响最小。

风险减轻: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缩小其后果不利影响的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的各种控制技术或方法。这类措施是对付无预警信息项目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之一。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主要采用风险减轻的措施。公司经历了中高层组织结构调整、公司地址搬迁,这些外部因素都会造成人T流动性的提高,研发核心人员的流动会对项目进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积极采取了风险减轻措施,通过对关键核心人员进行加薪、晋升、精神鼓励及对工作的肯定等措施,减轻人员流动的风险。

风险转移:是指把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转移出去。我们的公司主要专注于GIS产品的研发,客户其他类型的软件系统,会以外包的形式,包给专业的公司去开发,进行风险转移。

4 监控风险

监控风险是指在整个项目中实施风险应对计划,跟踪已识别的风险、识别新的风险以及评估风险过程有效性的过程。在风险监控过程中,要验证风险管理策略是否已经得到遵守、已识别的风险的是否变化、发现新的风险。当内部或外部环境变化时,要重新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

5 GIS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5.1 数据量大、数据格式复杂技术复杂、专业性强、响应速度要求高

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方面,使用有行业相关背景的工作人员;定期组织技术人员的交流活动;加强并重视系统性能测试方面的管理,通过多次性能测试实验得到系统支持的数据量的大小,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高系统支持的数据量,以达到客户的要求。例如,系统在加载模型数据的时候,由于模型数据比较大,渲染速度较慢,为了提高响应速度、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我们采取了首先加载视觉范围内近处的模型,近处模型加载完成后,再加载远处的模型。

5.2 风险识别的频率的把控问题

风险识别是一个循环不间断的工作,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项目风险识别。频繁的进行风险识别,会影响项目团队的工作进度,同时也会造成项目团队成员的思维疲倦;长时间不进行风险识别,则无法及时发现风险的发生并进行有效的控制。掌握好风险识别的频率对项目的高效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GIS系统面对的客户大多都是各地测绘局、规划局及国土局等部门,客户需求相差不大,并且已经实施过多个类似的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有经验,我们采用定期风险识别及驱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我们定期风险识别的频率相对较小,大约一个月进行一次风险识别;驱动方式指项目团队成员在各自的工作中,如果发现有新风险的苗头,则及时上报项目经理并进行风险识别。

主要参考文献

[1]KLEIN S A.Putting Methodology in Perspective from a Project Risk Viewpoint[C]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1999 Winter Meeting,1999: 362-365.

[2]Boehm B. Software Risk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J]. IEEE Software,1991,8(1).

篇(2)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风险的管理控制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6月30日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在中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现阶段,我国风险经济市场进一步发展,企业竞争如火如荼,企业面临多样化的风险,因此加强风险的控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当前的现状,只有从风险管理内容的基本点出发,进行深度地剖析,才能有助于提高风险投资领域的安全性。

一、风险投资管理的特征和内容分析

(一)风险投资的特征及内容分析。风险投资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它对我国现代化进程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支撑和投资路径。风险投资一般是指募资者通过平台的资金对微型或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投资,其投资对象通常是在创业阶段的企业,通过投资策略的组合可以将投资风险降低。风险资本家是指由于风险投资是由专业的人将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的企业,从中获得附加价值的投资者。从投资行为方面来说,具有丰富经验,得到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比普通企业更容易生存下来,将商品产业化的速度会更快,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更大收益。从运作方式来看,一般通过专业的方式进行筹集资本、资本投入、运行管理、资本退出四个主要阶段。

风险管理的特征主要包括难以预见性、潜在性、危害性等特征。所以,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识别风险的种类,判断出引起这些风险的原因,而且还应注重方法的运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调查。对风险进行识别后,通过投资组合策略降低风险。

(二)风险投资对于创业企业的内在要求。虽然在产业和发展模式上有所优势,但是创业企业大多数都存在着技术用法、结构不完善、信息处理问题、如何处理风投的关系等问题,然而因为企业尚在成长期,多数是没有盈利的。对于这些问题,经济领域的投资家们对于经济和运营有着他们自己研究的一套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对于专业人员来说,人需要做好风险与回报的研究比较;风险投资作为一个过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一次性参与;调整滞后的供应和需求的风险资本基金。

而风险投资是能控制的、能够用于确立和适时提高改进经营绩效的资产,重点不在于对于创业企业短期的理解性,对于企业来说必须在未来获得一些收益和价值发现,这是创业企业的特点。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创业家的能力、好的管理者是稀缺的资源。创业对创业家的创新能力、实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风险投资对于企业家来说,要求其有勇气负担所有可能的风险和波动性,不需要太多的创新者,不需要发明家一样的头脑。对于风险的资金来源来说,必须要求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有从银行借到大量资金的实力,如果能够吸引资金雄厚的个人投资者更好,这些方式可以加强企业本身的经营能力和资金流转速度,为企业的后续动作提供好的资金保障。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政府对于他们的限制政策也很多。在风险投资市场,我国政府应该制定必要的法规准则以规范市场的运作和监管,但不宜过多进行干预。风险投资是市场化程度相当高的一个领域,政府应当起到的作用是一个好的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促进行业的健康积极发展。

二、风险管控在我国的价值体现和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风险管理的价值体现。风险投资是一种不确定性高、风险高、组合性的长期权益投资,相比于其他传统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在投资项目中大多数会遭受到种种困难导致最终难获回报。只有10%~20%的可以获得成功,但是由于项目失败后的损失太大,所以长期的投资显得尤其重要。项目如果发展得好,资产增值就很快,通过发行上市股权出售可以获得高额的回报。因此,风险管控在此过程中必不可缺,它关系到整个投资的成功与否。

(二)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风险投资在我国将遭遇多种风险,只要其中一个风险没有管理好,就会导致全部出错,带来的结果也就显而易见。这些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计划风险以及由于外部的社会、政治、法律、政策等条件的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从政策环境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的风险投资成功率极其低下,因为整个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并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成熟,由于复杂的技术性和投资的不确定性以及我国特殊的国情、政策体制等问题,风险投资非常难以成功。再者,我国的融资体制没有像发达资本国家那种严格的出资人制度,因此投资主体不明显,法律约束的对象空乏,虽然国家对它进行了各种方式的调查,然而调查过程又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如调查者的不可控性、程序的复杂性、权力的交错等都使调查尤为艰难。

另外,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成熟,比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只有股票,对其他两个市场知之甚少;国家的信贷及并购不成熟,在资金方面国有制银行对它支持太少,其中信用问题是其获得支持的最大障碍。因此,对于各种投资公司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规范。

三、风险投资管控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和管理原则

(一)风险投资管理模式应用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风险投资管理模式应用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立项的谨慎选择等,对风险投资管理模式的选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一般项目的管理项目选择的方式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广收申请、多次挑选、重复取证、小心立项。从内部因素分析,就是企业内部经营的模式以及生产经营的基本面。对于这些影响因素,在风险投资管理模式的影响分析上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整体性原则不能仅仅着眼于暂时性的风险,而应该从投资的内容和整体性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找到改进和提高的新方式来把握风险因素。

(二)风险投资管理模式选择原则。在选择企业风险投资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对于基本的原则一定要严格遵守。

一是经济性原则。风险投资的管理人员需要谨慎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同时管理行为产生的成本也需要以最合理的方式处置安全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合理的科学分析和严格核算。投资人在进行投资之前肯定要深入其中,分析项目内在的影响因素和潜在的风险,分析风险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关系,特别是创业团队中的权力结构要分配合理,风险品种的特殊性不可平均分配,必须全面在投资期间将风险管理分配给团队不同的人身上,因为这些风险因素变化可能造成不同的损失,需要不同的团队针对相应的风险进行解决。在投资之前考虑最低限度的成本消耗,做到合理使用和选择项目,选择能够承受亏损的投资对象,采取合适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是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既是决策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对于所要投资行业的特征,对风险偏好的因素要进行归纳筛选和提炼,善于抓住有价值的风险因素,把握它的关键和实质。比如,对于删选项目,搜集情报、技术评价、投资机会研究、管理模式创新都需要自己完成,需要有完备的业务,对法律法规都有严格的理解力。同时,整体性原则要求投资风险管理不能局限于一时的风险,而应从投资的实际经验来指导决策,过于悲观、过于乐观都不可行。

三是全程管理原则。投资的风险多种多样,管理者应该运用各种手段寻找能达到决策目标的方案并时刻关注风险,不同的条件制约与决策本身目标一般相制约。在保守选择的同时也要对企业的开放性视野上有充分了解。只有在这些原则上面遵循,才能有助于企业在风险投资管理进行合理应用。

四、风险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现在的情况是,很多风险投资机构在投入创业企业之后,就撒手不管了,缺乏参与管理的观念,这使投资资本演变成了短期贷款、拆借,而没把投资资本真正转化为风险企业的经营资本,管理和风险资本就不能更大地带来价值。现如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对资本的管理应该加强措施的实施,充分注重管理和经营的有机结合。

原因在于风险承担的不对称,比例不对称性。一个企业在创建时的主要风险特征包括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一旦风险发生,企业中途夭折,投入的资金就不可能收回,投资者必须承担资金损失,但是如果是技术,就可以在他的有效期内坚持经营。一些技术经过进一步开发和反复试验,可以变得更加完善,交易性兼容也会更加成熟。从企业内部来讲,影响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的主要是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上层支配管理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洞察风险的能力往往是影响项目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管理者与投资者是相分离的,很多事情都需要管理者自己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去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变革,为企业的发展增加砝码,而且对于投资者的利益,管理者也需要保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要对投资者隐瞒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将来的损失。从风险承担的不对称性层面看,为了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以及加强对于投资者的信任性,投资机构应该参与到管理中来。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了风险管控对于风险投资的重要性,风险投资管理的应用能够改善企业会计管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好的条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案。这个过程必然会曲折,我国相关政策法律尚待完善和风投领域的不成熟性对风险管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那到底要怎样才能建立好自己的一套风险投资管理的模式呢?最重要的是解决项目运作方式不科学的问题,这是我国社会普遍存在、长时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频繁的风险管控对风险分析管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和操作规范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管理者孜孜不倦地把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辅以准确的风险投资管理经验,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让风险投资的各项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本文首先对风险投资的概念以及发展进行了论述,然后陈述了风险投资的问题以及价值体现,再进一步对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和管控原则进行了分析论述,特别是风险管控在我国尚未成熟的风险投资领域中必要性的解释。风险投资愈加广泛,风险管控就越发不可或缺,同时难度也随之增大,它的有效性更是对风险投资的成败具有关键的决定作用。我国风险投资管理还处于成长阶段,需要规范行业规则,形成正规良好的投资环境。风险投资者建立风险管控体系是大势所趋,风险投资管理的体系需要与中国现状相结合,在良好市场前景下只有提高风险投资管理的水平才能对当前市场经济模式各方面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和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一、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项目风险管理是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对项目进程、效率、收益和最终目的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管理。它的主要目的是系统的识别与项目有关的风险,从而评价和管理改善项目的执行成果,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程度的项目实施安全保障。

项目风险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全程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既不是项目实施之前对影响项目的不确定因素的查找罗列以及事前判断和以此为基础的教科书式的项目风险管理对策。也不是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发生时的应变和危机管理。而在项目风险发生之后的补救方案与事后经验总结就更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风险管理应当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以及审查评价的全过程的。这一全过程管理要求项目负责人能够通过有效的风险识别过程实现对项目风险的预警监控,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对项目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进行适当的分散并在由项目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事后总结经验和改进项目风险管理方案。

2

全员管理。首先,这里的全员管理并不能理解为是对项目运行的全部参与人员的管理,而是说以上的所有人员都能参与到项目风险管理之中。也就是说项目管理不仅仅是项目风险管理这一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所有参与项目过程的人都应当成为项目的主人,对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责无旁贷。其次,项目风险管理不仅涉及项目本身在计划,组织和协调等过程中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还包括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管理。

3 全要素集成管理。从项目管理的目标方面来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以项目工期最短,造价最省,质量最优为目标的一个多目标决策过程而不能仅满足于对单一目标的追求。项目的工期、造价和质量是三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变量:工期的提前或滞后会直接影响到最终造价的高低;项目质量的优劣也与造价有直接或间接的相关关系;同样工期也会影响到项目的最终质量。也就是说,项目风险管理是对项目工期、费用、以及最终完成质量的全要素集成管理。

二、实施风险管理过程的动机

如果仅仅把风险管理理解为对风险程度的测量并回答“这样做是不是风险太大了”类似的问题,则整个风险管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被浪费。风险管理应该被看作是与项目管理融为一体的必要内容,是对基本项目计划过程的完善,是不可或缺的。而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时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应该以什么方式实施什么程度的项目管理才是合适的?这一问题便引出了风险效率的概念。

所谓风险效率就是指这样一种平衡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风险管理计划使得这时只有通过增加风险才能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费用,只有通过增加风险管理的支出才能降低风险。

图1描述了风险管理的预期成本和风险威胁强度的关系。图中,曲线ABC就是风险效率的边界线。对于这一组可行的项目风险管理计划而言。当预期风险管理的成本水平一定时,以威胁强度所表示的风险水平最低;当以威胁强度所表示的风险水平一定时,风险管理的预期成本最低。任何偏离边界的点都代表着没有效率的计划,例如点D,这也点的风险效率仍然存在被改善的余地。

然而图1所示的风险效率在实际中却难以确定,我们永远也无法确定一项计划是否已经达到风险效率。但是管理者仍然需要系统性的寻求风险效率的改善而不是坐以待毙。因此,风险分析是必要的,分析过程至少会起到三方面的相互独立的作用:1、判断计划中有利的变更;2、证实这些变更的必要性;3、发现不明显的但具有一定影响的风险因素。

也就是说,风险管理过程动机的核心在于通过进行风险分析对最初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正和拟定应急方案,风险测量是这一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具。

三、项目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

管理者通常以阶段的形式对所面临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描述,而各个阶段又会被以不同的标准进一步分解,其中一部分与整个项目过程有关部门,另一部分则与项目的最终成果有关。Chapman和Ward在他们的著作中将项目风险管理过程详细分为9个阶段,这9个阶段分别是:定义、集中、识别、结构、所有权、估计、评价、计划和管理。图2是9个阶段的流程圈。包括了流程中较为关键的反馈。

首先是为实现风险管理的目的对项目G进行定义的定义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1)巩固项目相关的现有信息。例如要清晰的阐明项目的具体目标。确定项目的范围和策略,了解项目的时间安排和资源使用等;(2)反馈过程中实施的项目管理活动以弥补前一过程中的遗漏。要达到这两个目标,定义阶段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巩固(收集和总结现有的相关信息)和细化(补充遗漏,提供新的信息)最终达成对项目、文档、验证和报告等的各主要方面清晰、明确和一致的理解。

其次是集中风险管理过程的集中阶段。通常风险管理过程都应该包括集中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明确风险管理过程的范围和策略(与项目策略不同),把风险管理本身作为一个项目。对其制定可操作的风险管理过程计划。

这一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后续阶段的基础,当这一阶段完成之后,管理者应当对风险管理过程有了清晰而一致的理解。集中阶段的任务有确定风险管理过程的范围(谁在为谁实施风险分析;实施正式的风险管理过程必须实现什么样的利益等)和制订过程计划,包括在什么样时间使用什么资源、方法,形成风险管理过程的计划使过程更具可操作性。集中阶段和定义阶段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对风险管理过程计划的更新应当是持续不断的。

第三是对风险和应对措施进行识别的识别阶段。所有特定的风险管理过程都有一个明确的识别阶段,这一阶段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风险从哪里来。它们可能引发哪些不利后果以及这些后果产生的机制是什么;(2)可能会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哪些;(3)采取的应对措施会不会引起二级风险。

所有的风险管理过程方法都强调在过程的一开始就需要对风险源进行识别,继而分别采取应对措施。要完成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识别需要完成两项特定的任务:(1)寻找风险源及其应对措施;(2)创建一种用于定义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适当结

构,在此基础上对各可变因素进行汇总或分解。最后能够对所有主要风险及格其应对措施、机会和威胁作出识别、分类、归档、验证和报告。

第四是建立分析结构的结构阶段。结构阶段每个风险管理过程都有,只是通常作为其它阶段的一部分或其中的有些方面不可避免地融合到以前的阶段中。这一阶段需要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假设实验来提供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结构,并对其进行修正以及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更加复杂的结构。在这一阶段必须完成:(1)对分类的完善。即对现有分类的审查和改进从而有可能确定新的应对措施或采取新的分类结构;(2)对项目活动、风险和应对措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审查和探讨。对形成上述关系的原因加深理解。(3)建立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和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优先级别,其中需要考虑到风险及其二级风险的影响。最终达成对有关风险关系、反应和基准计划行为的假想及其含义的清楚理解。

第五是澄清所有权问题的所有权阶段。这一阶段也应当是所有的风险管理过程所共有的一个阶段。它有二个目的:首先是风险责任相关的分析。将项目拥有者自己必须承担的风险与项目拥有者之外的其他组织须承担的风险区分开,并将相应的应对措施也加以区分;然后将管理上述风险和应对措施的职责分配给具体的个人或团队,实现明确的职责所有权。

所有权阶段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策略范围,明确所有权策略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涉及哪些当事人,哪些种类的风险需要进行分配,最终形成有关风险分配的策略;二是制订合同计划,明确策略所需使用的方法细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时间安排,最终将风险所有权和管理权进行明确的分配、有效和充分的定义并使之在法律上具有可实施性。

第六是根据具体的情况和数值进行估计的估计阶段。管理者对这一阶段所取的名称也许不尽相同,但这一阶段确是所有的风险管理过程都必须包含的。这个阶段与成本、时间和其他的项目执行效果测量标准有关,它的目的有二:对项目参考计划中可能涉及显著的不确定性和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的内容给予更多的关注;对项目中明确涉及显著的不确定性和明确需要业主作出决策的内容进行识别和判断。

达到以上目的首先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风险作为连续估计一组风险过程的基础,并对这些估计进行精确计算;其次就需要确定风险的范围或者说大小,为其提供一个可测的、主观的概率估计值;最后是在选择了一定的应对措施的前提下对以前风险范围估计的改进,找出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这一阶段是理解重要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基础。

第七是对数值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的评价阶段。这一阶段对估计阶段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从而实现项目所有者对决策和判断的评估。评价阶段需要判断出现有的所有困难,对针对这些困难的应对措施作出比较和分析,列出风险优先级清单,按照可能存在的困难对基准计划。应急计划和已修订过的计划进行比较。

第八是对项目及其风险管理进行计划的计划阶段。这一阶段使用以前风险管理过程的所有成果,产出一个可以实施的项目基准计划以及能够用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计划,并保证这些计划是完备的和合适的。

计划阶段涉及三个方面的特定任务:(1)巩固与解释。这一任务需要以文件的形式记录、核实、评估参考计划和风险分析,完成从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开始就一直持续的及时更新过程。并提供对当前状态的描述。(2)选择与细化。主要是使用参考计划和风险分析来选择管理策略,并逐步细化为基准计划和应急计划,其中包括行动计划。(3)支持与说服。对基准计划和应急计划的效果和预期执行效率进行解释,可能时提供具有说服力的案例。

第九是管理项目及其风险的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所有风险管理过程的共同阶段,项目实施开始也就是这一阶段的开始,并随项目的进行不断发展。管理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监控和制订用于立即实施的计划,管理计划并管理经过计划的行动,也包括对危机的管理。这一阶段应当融入到以前的各个阶段中去,进行监控,危机管理和评估,以便及时对计划作出合理的更新或制订新的计划。

四、总结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式发展,治疗各种疾病及不同治疗效果的药物层出不穷,人们在得益于新型药物的治疗的同时,也同样面临药物质量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药检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药品质量风险的关注度也普遍提升。为了应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致力于药品质量风险的研究。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主要根据文献资料对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流程进行综述,并分析统计学在制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应用中的适用性。

1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流程

质量风险管理是贯穿于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及审核回顾的过程。实现对制药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的有效管理,需要熟悉风险管理的流程。对风险管理流程的把控是实施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首先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概述。将制药过程质量风险管理分为四个步骤: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核及回顾。

1.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了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风险分析过后的风险评价环节。这三个环节的主要工作是弄清楚可能产生的风险、风险发生率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对风险的评级。有效的风险评估工作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团队,并应使团队包括各方面的评估专业人员,他们应对药物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有深入的了解,如人员、厂房、设施、设备、物料、产品等,并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有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能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其中,风险识别环节的有效进行,需要企业相关人员能够对风险有较为敏锐的识别,可以参考并利用已有的风险识别经验和信息。可参考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产品的生产数据资料。产品的数据资料可以形成对可靠质量水平的控制标准,当出现偏离一般生产水平的质量时,认定为可能会出现风险。相关风险识别理论,风险识别理论能够为风险识别提供理论参考,实现定量评判风险出现的可能性。风险识别的研究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识别指标,根据已有的指标进行风险识别不仅可以提高识别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在识别风险后,对风险的分析十分重要。风险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出现这个风险的可能性有多大,对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判断,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形成风险程度评价表。在风险分析这一步骤中,我们可以使用所有可用的信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估计。风险分析对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影响也较大。风险评价即评估该风险发生后影响的严重程度。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前,应预先建立一个风险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会使用到风险指数矩阵图,然后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来综合评价风险等级。

1.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范围内是评价风险管理效果的有效指标。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的范围和可能性,然后采取措施降低风险。风险控制过程的关键问题是:(1)判断评估后的风险是否超出了风险控制的水平。当风险超出可接受的范围时,就要采取有关措施进行风险控制,以尽可能降低风险;(2)企业在降低风险中的可能性。任何风险都有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利用现有的风险管理水平,寻求风险的进一步降低,始终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也是降低企业可能性损失的有效方式;(3)分析风险,找出风险的可能性来源。风险具有不可预估性,因此找到风险的可能性来源是风险控制的必要环节也是可以正本清源的最有效措施。找到风险的可能性来源,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并及时找到有效的降低风险的措施。

1.3风险沟通

在进行了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之后,进行及时的风险沟通是风险管理系统程序的必要环节,也是风险管理模式良好运行的基础。一个风险交流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同系统不同时期风险的数据分析。对不同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能够系统把控风险管理的效果,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不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优劣点,为后续风险管理的更有效开展打下基础,进而进行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过程的全面分析。通过对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分析,能够及时了解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新的风险出现时重蹈覆辙。1.险审核、回顾在完成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及风险沟通后,风险管理程序的结果的审核及回顾是最后一个步骤,这对于全面把握该次分析管理的效果十分有效。风险审核及回顾的主要工作有:(1)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文件。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回顾,并形成记录文件,以便为后续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资料;(2)定期开展不同岗位员工的全面风险回顾工作,使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都能够及时对风险管理进行总结,同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对风险回顾的效果进行考核。

2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

2.1统计质量管理法

近年来,随着科研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的研发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展。药品的大规模研发,给更多的疾病治愈带来了希望,人们享受着新型药物的治疗效果,也面临着药物质量的风险。特别是在仿制药在整个药品处方量中占比逐渐增大的情况下,药品研发过程与制药过程的质量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监管部门对于药学研发、药品生产开发与药品质量管理领域的统计学要求也逐渐提高。其中一部分原因归结于药品的安全性主要是在研发环节和生产环节体现的。除此之外,仿制药的大规模开发,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药品质量的可靠性。在劳动力资源和原料资源成本日益增高的大趋势下,药品质量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有效因素。企业正在积极寻求有效措施使其在药品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统计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分析工具,在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应用已经证明了其优势性。在监管要求严格化及企业自身发展动因的双重因素驱动下,统计学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应用方面将会有长足的发展。通过对已有的科研资料分析发现,国内药企也已经大规模、广泛性地开始使用统计学工具来实现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但是在如何高效地利用统计学工具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现统计学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利用是今后药品质量管理的一大方向。

2.2统计学在制药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2.1统计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统计学是有效的制药过程质量控制工具,利用统计学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是有效控制手段,如何实现统计学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是主要的研究目标。每一种药物都需要准确的成分配比,才能保证其药效,避免副作用和毒性。然而药品的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因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等因素而导致药品质量稳定性失良。药品稳定性的失良被称为药品稳定性的波动。药品稳定性波动可以分为自然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种,而异常波动的出现往往是基于药品的原料性质不良、人员操作不当、技术水平欠缺等原因。对药品质量的控制主要就是通过发现和分析这些因素,从而控制药品的异常波动,实现其质量的稳定性。统计工作中的控制图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控制图的核心工作就是监测并识别药品稳定性的异常波动,并通过控制图的反馈控制,有效地处理异常波动,最终实现药品稳定性的波动范围控制在自然波动范围内,实现对药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2.2.2统计学在质量诊断中的应用。作为统计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工具,控制图最早由休哈特博士(Shewhart)在1924年首先提出,并被命名为Shewhart控制图。这是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特别是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图形是通过测量或计算样本与样本的数目或时间来体现质量特性。统计推断是实现Shewhart控制图的制图原理,利用统计推断实现对药品质量稳定性的诊断,其中利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是方差分析。实现统计学在质量诊断方面效果的工作流程为:(1)根据研究对象确定要选用的控制图类型、控制的参数、取样间隔、取样次数和样本量;(2)进行生产研究,按照确定的取样方案进行样品取样,通过对取样样本的检验形成记录结果;(3)按照设计的规程计算中心线、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并检查是否有任何点超出控制限,从而揭示异常波动;(4)通过对异常波动的分析,调查确定其发生来源,去除超限点,并重新计算中心线、控制下限和控制上限。如此循环,直到所有点落在控制限内,从而建立出用以对后续生产进行质量诊断的控制图。

2.2.3统计学在质量优化中的应用。利用统计学工具对药品生产过程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诊断之后,还需要进行验收取样,从而实现对药品质量进一步控制和优化。质量源于检验,即使是对已经控制过的质量进行有效的验收取样,也能够进一步保证质量的安全性。从本质上来说,验收取样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质量,而是质量进一步优化的有效控制手段,也是预防严重质量偏离的最后防线。验收取样方法是根据取样结果和预先设定的判别标准,决定放行或拒收批次的决策理论,理论依据是概率分布。

3结语

对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也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是基于对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流程分析,阐释统计学在药品质量管控中的应用和适用性。基于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缺乏,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作者:陈果果 单位:康龙化成(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药品GMP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篇(5)

对于英国来说,其在风险管理研究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首先,英国C.B.Chapman教授在《Risk Analysis for Large Projects:Models,Methods and Cases》中明确了“风险管理”的概念,之后,英国其他相关学者在C.B.Chapman教授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并构建起健全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同时,还将风险管理研究相关成果正式引入项目中,不仅大大降低了项目成本,而且还提高了项目的安全系数,对项目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国际工程建设市场密切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稳定阶段,各国纷纷致力于兴建大型宇航、水电、能源以及交通项目以求刺激自身经济的尽快复苏,大量的投资使得项目势必将带来一系列风险,以此,使得项目投资者越来越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诸多项目投资者相继组织高端人才,并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资源加大对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各国学术界逐渐对项目风险管理形成统一的看法,即风险管理的概念:如何在一个肯定的有风险的环境中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管理过程,该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目的:降低风险、规避风险,将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在最低限度。风险管理方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2 国内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国内近几年对高速公路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研究主要有:

朱珊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风险管理》[13]中针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风险管理进行的全面论述,之后,朱珊提出高速公路项目企业需采取失败模式影响分析法度量工程风险,以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为依据计算风险概率数,以此得出高的风险概率数。

卢有杰在《项目风险管理》[14]中,以国民经济各部门项目活动中的风险为研究对象,致力于风险后果、风险来源、风险影响范围、风险是否可管理以及风险后果承担者的基础之上对工程风险进行分类,并对项目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估和控制的原则、方法、技术和程度做出全面概述。最后结合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把握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陈立文在《项目投资风险理论分析与方法》[15]中,以系统和过程为出发点,对项目投资风险的收益分析、概率分析、变权分析、模糊分析、回归分析、决策分析、区间分析、可靠分析、系统分析、模拟分析等理论和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赵振宇在《故障树引入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研究》[16]中,将可靠性工程研究中的故障树分析法引入工程风险管理。之后,赵振宇采用图形演绎法构建起高速公路项目风险故障树,并对高速公路项目风险识别模式和风险因素量化进行全面论述,最后依据二态系统和概率理论对项目成功度和判定项目风险成本最小化的风险源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3 国内高速公路工程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仇一颗,李伯勋,欧莉,张胜军(2006)针对影响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投资的风险进行分析,在模糊数学原理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证明了综合评价法在风险评价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田艳(2008)通过实证分析结合公路招投标的特点,运用风险矩阵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风险因素的计算方法。

篇(6)

关键词: 国际工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risk identification;risk assessment;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4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015-02

0 引言

在国际工程中,由于项目存在规模大、工期紧、技术高和复杂化等特点,加之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风俗文化、法律法规、文明环保要求以及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关系等诸多问题相关,在项目执行的各个阶段,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主客观风险,这就有可能给项目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如内战、汇率管制、政党更迭等严重影响了我国从事国际工程业务的企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风险也常常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贯穿于项目的始终。

1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风险管理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但大多数施工企业的海外项目风险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海外项目在风险定义、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还远远未达到成熟的水平。项目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掌握力度不足,各工作之间也缺乏明晰的责权划分,而且风险管理大多数是事后控制,缺乏整体策略,不能系统、定时地对风险进行评估,也没有制定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机制,也就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以及其所带来的损失。风险具有损失性和影响的多样性,风险发生后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甚至项目清场,对工程承包的后续项目也有很大影响。做好国际工程风险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以国际工程承包为主的承包商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风险管理工作能减少承包商的风险,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能提高承包商的能力和声誉,保证后续项目的有序进行。

2 建立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路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是近几年来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下面我们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进一步研究国际工程风险管理工作。具体思路如图1。

2.1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过程

在承包商风险管理工作中,为了简化风险管理过程,加强风险的系统化、动态化管理,本文将风险管理过程分为三部分,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

首先,承包商需要搜集多方面资料,确认风险源,对于项目潜在的及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分类和识别,找出项目风险和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制定风险清单,对清单进行级别划分,如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风险。可将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列为一级风险,对一级风险进一步细化为二级风险、三级风险,如法律风险下可进一步细分合同风险、知识产权风险、法律纠纷风险等。每个项目风险不一样,风险分类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风险源,将那些可能给项目带来危害和机遇的风险因素识别出来,进行重点防范管理。

然后,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预估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引起的潜在损失。目前,使用较多的风险评估法有层次分析法(AHP)、主观评分法、决策树法、风险图评价法、模糊风险综合评价等。国际工程风险的分析和评价是主、客观结论相结合的过程,对项目某些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或子因素的评价很难用定量数字来描述。有效的项目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大多数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主观评分法相结合,在考虑过程中采用专家经验评判(主观评分法),并用定量原则检验评判的正_性,最后合成项目的风险评估,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具有可不可控性,承包商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是为了更好地掌控项目的风险,做好对潜在风险的预防控制以及风险发生后的及时解决。为此,在进行风险评估后,就需要根据风险的等级程度,提出不同的风险处理解决办法。这项工作应主要由国际工程项目经理部和公司机关具体职能部门提供对策建议,做好潜在风险发生前的事情控制以及事后解决。一般国际工程中,对于承包商来说,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汇率风险、合同风险、工程质量风险、工程进度风险、税务筹划风险、资金风险、公共安全风险、属地化经营风险等。

2.2 风险管理组织

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表明,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专门的风险部门,全面负责项目风险管理工作,对项目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控制和监督,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为此,承包商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指定其他部门兼职风险部门职责,在风险管理部门的牵头下,成立风险管理组织,以公司总经理为总负责人,各阶段主要负责部门具体落实风险管理工作,对项目的风险有重点地进行阶段性控制。

根据对项目前期、项目中期和项目后期的动态管理过程,成立项目风险管理组织,风险管理组织成员从项目各阶段主要工作部门进行选择,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负责组织风险管理工作,撰写风险管理报告。对于一般工程项目,项目前期可由项目经理部、市场开发部和工程管理部选择人员做好项目前期调查研究、投标报价、项目策划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工作;项目中期可由项目经理部、工程管理部、财务会计部、物资设备部、经营管理部和安全管理部等部门,在项目施工期间定期进行风险分析,追踪项目进展,控制项目风险;在项目后期可由项目经理部、工程管理部、经管管理部和党群监审部进行项目竣工验收的风险分析。如对斯里兰卡国家项目进行投标,项目前期就要先了解当地税费政策、汇率波动、政府换届选举等信息,当前斯里兰卡国家实行外汇管理,外币可以自由兑换成斯里兰卡卢比,但斯里兰卡卢比不能自由兑换成外币,在投标时候就要考虑卢比兑人民币的汇率损益,还要考虑利润汇出需要交10%税费以及0.1%的借记税。在项目中期实施过程中,要对项目的工程技术、分包合同、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风险管控,如要严格审查各类合同,及时处理法律纠纷,有效降低经营风险等。

2.3 风险管理信息共享系统

风险管理信息共享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在信息收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从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节约企业资源。承包商需要建立风险管理信息共享的平台,及时提供项目不同阶段的风险管理分析报告,便于各部门对风险管理工作有全面的认识,以便在后续的工作中做好安排,尽可能地降低风险的发生,维护企业的利益。

3 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体系的实施

完善的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是降低承包商损失,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保证,在对外工程承包管理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建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更好地做好风险管控工作,本文建议从以下几点人手:

3.1 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合理的组织形式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国际工程承包商要建立灵活务实的风险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应对变化多样的风险,要对企业的风险制度进行创新,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控制的各个方面。通过制度约束各部门的工作,对于具体项目来说,要制定适合本项目的规章制度,防范因内部制度不健全和管理混乱带来一系列风险问题的发生。

3.2 加强制度宣贯,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体系

在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后,要通过制度宣贯及时传递上级有关文件,安排相关人员参加合同、法律事务及企业管理等培训,培育全员风险管理理念。同时,加强专业风险培训,增加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逐步形成企业特有的风险管理文化。

3.3 落实责任,建立风险岗位责任制

保证国际工程风险管理实施行之有效的关键在于确立风险责任的主体以及相关权利和义务。在明确的权利和义务下,工作和责任的范围和深度一目了然,监督和管理就容易得多。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需要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定责、定岗,根据项目不同的阶段需要,将目标进行有机地分解,化整为零,责任到具体部门及相关人员。针对项目不同阶段的主要内容及控制目标,风险管理小组可将工作进一步细化,进一步细分风U管理工作的负责部门,由各个部门承担具体的风险管控工作,采取奖惩方式,鼓励风险管理做得好的部门,对风险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风险问题处理不及时、不恰当的部门采取一些处罚措施,使各部门能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地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3.4 学习先进,做好风险管理对标工作

根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的2016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可以看出,我国已有65家企业榜上有名,有8家企业进入了前50强。国际工程承包商可以结合具体业务实际情况,寻找管理标杆、对标优秀企业,向这些单位学习其风险管控体系,找出与他们的差距,并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差距。

4 结论

国际工程市场变化莫测,在丰厚的利润背后,潜伏着种种危机。对于国内承包商来说,不能仅靠国内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去管理国际工程项目,应该有较强的风险意识,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加强风险的系统化、动态化控制,并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增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做好潜在风险发生前的事前预防和控制,积极采取措施,通过风险回避、转移和分散等方法,减少风险损失,促使项目风险转化为项目利润,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M].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3.

篇(7)

一、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现状

1.缺乏标准化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筑施工企业的大多数未能创建一个用于投标综合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筑施工企业对投标目标的预可行性分析不够的,对潜在的投标对象估计不足,投标比较盲目,因此导致中标成功率很低。此外,由于缺乏全面和可靠的数据支持,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许多意料不到的事件预料不足,没有建立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理机制,因此导致风险来临时难以作出有效的应对,而凭感觉和直觉应对风险,因此风险管理的效率很低。

2.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在经济至上的社会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往往只重视企业业务收益和经营效益,而对施工技术的提高与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更是缺乏。施工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意识较弱,许多大型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也只有一些有限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程进度管理等,而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没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预防制度,更少有专门的风险管理目标和管理文本。

3.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定位不明确,在组建项目部时没有考虑风险管理的专职人员,很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让安全员兼职风险管理。甚至许多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就是安全管理,将二者混为一谈。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施工企业抵御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能力较差,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技术风险或材料风险等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失败。

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方法

1.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了解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根据风险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规划,通过制定项目目标、工期、项目资源目标,控制风险可能导致的财产损失和导致严重的后果。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施工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项目管理风险、安全风险、政策法规风险等。对风险进行控制就要实现对可能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并针对各种风险类型制定相应的对策和预案。

2.风险保留

风险自留,指风险发生时,若不能寻找到应对风险的对策时,用积极的方式自行承担工程事故后果的风险应对方式。风险保留原则一般用于已经知道风险的状况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且可获利益大于风险损失的情况,和风险损失较小,风险频率高的风险,一般由企业自行承担损失。目前工程项目中,较常见的风险自留的应用一般由项目管理者判断如果项目的总风险量大于工程的不可预见费,所有的工程预备费用还不足以弥补这个风险,则应当采用风险转移的原则,如购买保险,但如果项目的总风险量比工程的可预见费小,说明所有后备完全可以弥补这个风险,则可以采用风险自留的办法。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工程项目中风险管理的主要原则也是最常见的原则。风险转移一般由一方将不可预知的风险通过双方协商同意并签订的合同转移给另一方,如业主方发包合同时通常将人力资源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施工设备价格上涨等风险因素转移给承包方,但是风险转移作为规避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的一种方式必须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另一种风险转移的方式是通过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用,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等保险机构身上,这是一种成熟的、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方法,是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风险管理方法。

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策略

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的现状,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者提高风险管理意识,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意识的教育,加强风险管理技能的培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定期对项目管理人员开展法律法规、风险管理理论方面的培训是案例学习,学习合同法、工程建设相关法规,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减少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管理理论和案例的培训学习,使项目管理人员熟悉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类型,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预防风险因素,学习风险控制的原理、原则,使项目管理人员在面对风险时,能够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控制、转移、和减少风险损失。

2.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鉴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较多,要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高效管理就必须增强企业的整体风险意识,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将风险因素层层控制。具体说企业应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管理责任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危险源排查,落实工程保险制度,依法转移工程风险。

三、结论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对风险进行评估、控制,合理规避风险,减少企业损失,增强建筑施工企业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建忠.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防范[J]. 山西建筑. 2011(07).

篇(8)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如果总包企业在投标阶段不考虑风险因素则在合同履行时会存在实际施工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利润降低,甚至出现亏损的局面。因此,企业在投标阶段应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因素,保证企业在中标后能够更好地履行施工合同,同时获取预期的目标利润,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一、关于国际工程风险的认知

一般情况下,国际工程的投标风险都需要经过风险的识别、预测、评价以及风险预防等一系列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工程投标的风险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正确处理工程投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确保企业效益不会受到损失。所以相关工作单位提高对风险识别的正确性能够有效控制投标风险的发生,确保企业的效益能够实现持续的稳定增长。所以做好国际工程在投标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投标阶段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也有定性分析,对于承包商而言,重要的风险因素主要有: 决策(是否投标)、投标报价、施工技术、市场环境、组织协调等,这些难以界定量化的因素构成了项目投标的风险并集中体现在决策报价及技术文件编制、投标文件的签署、装订、封标及递交上。

二、工程投标风险管控的工作策划

为加强在参与海外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控能力,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建议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在企业高层建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审批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审定风险管理原则和对策,对重大风险进行评估和决策,研究重大风险事故的处理事项。

在各部门建立风险专业小组,如商务风险小组、设计风险小组、控制风险小组、造价风险小组、采购风险小组、施工风险小组等,负责对项目风险的识别收集工作,负责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提出风险规避措施和处置方案,上报风险管理工作情况等。

在项目执行层设立风险责任人,负责执行审定的风险处置方案,跟踪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更新风险登记表信息,汇报风险跟踪管理情况等。

2、建立完整的风险识别体系

结合已执行或正在执行的总承包项目经验,由总承包项目组成员和投标项目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罗列出可被识别的风险因素,并对这些风险因素按照商务、技术、管理、政治、自然等类别进行归类,建立风险登记表并编号排序,详细描述每种风险特性,形成完整的风险清单,作为项目投标和执行过程中进行风险识别的参考。

3、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析模型

对风险的分析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过程:对已建立的风险清单,通过对风险发生可能性(极少、不大可能、可能、很可能、频繁)和造成的影响严重性(轻微的、较小影响、中等影响、较大影响、灾难性影响)来确定风险评估标准,建立风险分析P-I矩阵,为风险因素划分等级,并根据风险等级(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很高风险、灾难性风险)提交不同级别的管理层进行关注和评估,制定出风险应对措施(风险预防、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减轻等)。

定量分析过程:在定性分析过程中由所有参与风险识别过程的人员对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影响(对成本、工期等)设定量化的系数,并把这些系数结合概率分布理论,采用专业分析软件@risk进行迭代运算,得到可视化的“成本/工期―概率”曲线,作为对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措施的决策依据。

4、编制项目风险研究报告

针对特定项目开展的风险管理过程,都需要完成完整的风险研究报告,涵盖以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背景介绍、项目工作范围与关键项目目标、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识别、风险分类与分析、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风险监测与检查。

5、建立风险跟踪及管理体系

在项目投标阶段,需由项目投标小组成员持续地对风险登记表信息进行检查更新,根据投标进展情况对风险因素持续更新评估;

在项目执行阶段,由风险责任人定期(每月)检查风险应对方案的执行情况,定期报告风险状态,识别新出现的风险,关闭已消除的风险;对于新出现的风险,需由项目组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过程,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定期向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汇报项目风险管理情况。

三、国际电力工程投标风险的防范措施

1、重视市场调查和现场考察

市场调查和现场考察是依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报价的重要基础工作,市场调查应调查工程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自然环境以及出入境、进出口、外汇、税收等政策及法律规定,同时还应充分了解劳力、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及变化规律,分析市场的潜力与前景;现场考察是在对施工现场的地理、水文、地质、气候、交通等条件及当地材料供应考察了解的同时,还应与业主所提供的有关工程资料结合起来分析,以便预先发现设计、施工、安装中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反映在投标报价中。

2、注重审查合同条款,精心确定投标报价

投标报价的取胜策略应建立在吃透招标文件的基础上,要分析合同条件中的责权利条款及风险分担条款,充分理解总承包企业的工作范围,审核业主对总承包企业的设计要求、施工要求、设备安装运行要求、竣工验收以及任务量与工期的吻合性。此外,总包项目应在仔细审查招标文件及合同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增加风险性报价,如对于当地货币,要考虑与外汇的汇率时,为了保值,可适当增加保值系数,但应注意各种风险不是重叠发生的,应注意总的风险性报价的平衡。

3、加强合作协调,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分担机制

总承包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避免设计和施工的矛盾,从而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但是如果设计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合作协调出现问题,这一优势就不可能得到体现,相反可能对整个项目的实施不利。因此,总承包单位应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和风险分担机制,减少协调不利所引发的风险。总之,总承包商与合作单位在投标过程中应以工程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合作处理投标报价及编制标书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组织、管理、法律等问题,重点建立相关工作程序,分清投标工作界面,以整个项目投标成功及中标后的顺利实施为目标。

结语:

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项目周期内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可以进行,越早进行策划对项目执行越有利。目前工程投标的风险管理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面的科学化管理,将来风险的管理工作也会向着社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国际工程特别是电力工程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工程的投标的复杂性也越来越体现出来,这就要求相关单位积极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国际工程项目在风险管理比较到位的情况下,从合同管理、融资方案、工程保险、进度管理、设备投入、成本管理、质量管理、HES管理、沟通管理、人员管理和分包商管理的几个主要方面来进行分析,可以成功地完成项目,并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由于合同的签订、管理的重要性,专门成立合同管理部,负责合同的签订与管理。在签订合同之前,经过认真研究并且吃透了合同,针对原合同中的不合理条款据理力争,可以获得有利的修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则坚决按照合同来行事,因此,项目的进行的就会比较顺利,这也为后来的成功索赔提供有利的条件。所以说,国际工程建设投资是一项极具风险的事业,因为国外承包建设工程受到工程所在国的经济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其资金、劳务和进出口方面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及外汇管制方法的方面与我们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简介

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分类

1.1.1、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是针对合同条款中的质量、成本和工期要求等的风险。其中质量风险则是项目施工、工艺、材料、设计等不能通过验收,从而来经过评价工程质量未达到标准或要求等;成本风险是指财务费用增加、人工成本超支、材料费用上涨等等;而项目工期延误所造成的合同各方损失和罚款这就是工期风险。

1.1.2、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由于新工艺的应用而导致的风险、选用设备不符合工艺要求和新材料、地质资料不准确、选用规范不恰当、设计缺陷、设计内容不全等,同时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也是影响其技术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1.1.3、政治风险

在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中,政治风险是其中一种最主要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是由于政府干预、战争、内乱、政权更替、国有化没收外资、拒付债务等。政治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旦发生大多都是无法挽救,而且后果非常的严重,现在非洲和中东等地区局势相当动乱,各国的政权更替也比较频繁,政治风险大。

1.1.4、经济风险

国际工程项目的经济风险主要有通货膨胀风险和外汇风险,外汇风险又可以分为外汇管制风险和汇率波动风险。国际工程项目的业主大多都是要求用工程所在国的货币给承包商来支付其工程款,这对于国际的承包商来说,就有项目所在国外汇管制的风险和汇率波动的风险,当需要用美元支付材料和设备款时,就会产生巨额的汇兑损失。

1.2、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特点

1.2.1、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

由于国际工程项目具有要工期长、投资大、涉及范围广等的特点,因此风险因素数量多且品种纷繁,使得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面临风险性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非常繁杂,各因素之间与外界的交叉影响。

1.2.2、风险影响程度大

范围广,使得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对整个项目的实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整个项目影响程度比较大,甚至可能是致命的。

1.2.3、风险存在的时间长

在国际工程项目的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风险无处不在。从项目的立项的阶段开始在再到招投标再者就是合同谈判和签订,最后就是项目实施到验收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之中都会有不同的风险出现,但不同阶段出现的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不一,项目前期的风险是最大的,随着各种条件和项目的进展的明确,项目风险也会随之减少。

1.2.4、风险高

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比一般国内工程项目的风险高出很多,主要是因为以下的原因所造成:一是执行标准规范的不同,不同地区和国家对工程项目的规范和标准选择也存在着部分的差异;二是文化差异,因为国际工程项目的合同主体来自不同国家,因此项目主体通常在规则、行为标准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三是环境条件的不同,也就是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等具有很大程度的差异。

2、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按项目执行的顺序可以分为以下的几个阶段:

2.1、风险识别

在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之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和各种风险因素来进行分析是风险管理的第一个步骤。在阶段的工作中,需要完成以下的三项任务: (1)风险后果识别,也就是对项目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有定性的认识。(2)风险内容识别,是识别风险因素可能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如汇率的不稳定可能会造成成本上升。(3)风险因素识别,识别项日中哪些因素会对项目造成风险,如货币汇率不稳定、自然环境恶劣等。国际上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列表检查法、现场调查法、事故树法等等

2.2、风险评估与分析

在阶段的工作之中,需完成以下的两项工作:首先水对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初步的估计,来确定对不同风险给予区别对待,进而再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当风险;再者就是对风险发生后对项目可能会造成的影响程度来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过程。

2.3、风险对策制定

在风险的辨别完成之后,要充分的依据具体的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从而来减少损失,并最终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一般说来,风险管理技术可以分为: 财务性技术和控制性技术。

财务性技术包括了风险自留和风险转嫁,风险转嫁是财务性技术中的一个核心,风险管理技术源于保险,其发生概率一般比较小。

控制性技术主要作用是避免、消除、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来限制已经发生的损失范围,包括损失回避和风险控制。

2.4、风险对策实施与评估

在确定了相应的风险对策之后,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实施对策,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之中对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同时,及时的反馈出具体的策略且在实施过程中解决出现的问题也十分的有必要,实时调险的管理对策,且在应对实施的效果及差异的时候进行最终的评估。图1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的过程

3、减少风险采用的对策方法

3.1、风险转移

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中采用最多的是风险转移。其是想方设法的将风险的结果和对风险应对的责任与权力转移给他方,这并不是意味着一定要将风险主管转给其他人,因为各方的优势不同,对其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例如,对于乙方控制度差、经验不足的合同不给以签署,或者是缩小项目的范围来达到规避相关风险的目的。

3.2、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通过变更工程项目的计划,来消除风险或是由于风险所产生的条件,最终达到保护工程项目的目标不受其影响或者是将其影响的程度降到最小。其常用的方法有,程序法、工程法和终止法等等。其中终止法是风险规避最基本的方法,是在考虑项目的风险及其导致的损失很大的时候,主动放弃或终止项目的实施来规避风险的一种方法。但是从另一种方面来讲,这无疑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在避免风险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失去了获利的机会。

3.3、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又可以称为减轻风险,是将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后果或概率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风险缓解的前提就是承认风险事件的客观存在,然后再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有效地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或者是消减风险带来的损失。

3.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也可以称之为风险承担,是指企业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即指一个企业以其内部的资源来弥补损失。假如风险损失真的出现,则依据项目主体自己的财力,来弥补财务上的各种损失。风险自留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控制方式,但同时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风险和损失后果,应慎重采用。

总之,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之后的迅猛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的意愿逐渐增加,进入国际工程承包的市场,参与的各类国际工程项目也在逐渐的增多,进而锻炼出了一大批国际复合型队伍和人才。但也应看到,我国企业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会逐渐增多。

篇(10)

[作者简介]沈 阳(1986—),男,东华理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013)

一、普遍项目风险的特点及传统管理的程序和流程

(一)普遍项目风险的特点

综合分析项目的特性,项目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作为风险后果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换的客观实在,而且在项目的整个项目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的。(2)项目风险影响面大。项目风险的影响常常不是局部的、某一段时间或某一个方面的,而是全局的。(3)不同的主体对同样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4)项目风险的复杂性。项目风险的变化一般是很复杂的。项目的定义与决策、设计与建设是一个既有确定因素,又含有随机因素、模糊因素和未知因素的复杂系统。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

(二)传统项目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流程

总的来看有以下两种 :(1)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过程,在项目风险管理中沿用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防范方案的决策、方案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反馈。在此基础上做了修正得到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2)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即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这两种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对于项目风险管理都很有必要,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也不错,但这两种管理模式都忽略了项目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过程管理,在各个过程中风险都有其特殊性,为更好的控制风险的消极影响,发挥风险的积极影响,项目风险管理的思想和模式也需要进行改进,以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水平和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思想及模式

过程管理方法也是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管理方法之一。作为现代项目管理的分支之一的项目管理,过程管理方法也应是其主要管理方法之一。由于风险因素隐居于项目实施的每一个过程之中,分布在每个环节上,所以项目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管理,对于任何因环境变化而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要及时识别分析,并依此确定相应的管理对策。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就是从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以保证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三大目标的实现。

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就是要从项目的整体和四个阶段着手进行风险管理。在整体管理的基础上,按阶段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由于项目前期的不确定因素最多,因此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要加强对前期阶段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项目全过程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

(一)机构设置

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中需要设立专门机构,作为风险管理的主体实施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有利于明确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明确各单位和人员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同时,由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进行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可以保证风险管理计划的顺利实施,保证风险管理的效果。风险管理机构一般应具备独立性、权威性、经验和技能、综合知识等基本条件。

在项目全过程管理模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一般应分为两级: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各阶段的风险管理小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小组可以由项目各阶段实施单位的专业人员组成,也可是委托的外部专业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小组的职责主要是进行项目风险的预测、辨识、评估和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并在项目实施的各阶段对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另一个主要职责是进行风险的监控和跟踪。主要方法有:风险审计。定期作风险审核,监视风险的状况、检查风险的对策是否有效同时不断识别新的风险,对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偏差分析。将技术、经济指标的实际发生值和预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出现偏差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策补救,使项目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而对项目的积极影响最大,同时为日后项目的风险分析积累经验。

(二)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

“凡是预则立”,在项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中更是这样。全过程风险管理计划是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应说明如何安排和实施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方法论: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中可使用的方法、工具等;角色和职责:在项目全过程中各阶段风险管理活动的人员及其职责;费用预算:实施风险管理活动所需费用;风险分类、风险评估的描述等。

全过程管理计划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在制定全过程风险管理计划时应考虑下列因素:项目人员的风险态度和项目的风险承受力;项目的具体情况:如地质情况、项目的技术特点等。

(三)定义与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

定义与决策阶段对于项目的了解很少,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该阶段的风险最大,如果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做得好,将大大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并减轻以后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量,因此定义与决策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最重要。在全过程风险管理计划的指导下,立项和决策部门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从立项、可行性研究和决策三项活动识别该阶段的风险,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形成风险因素清单;根据清单制定阶段风险管理计划;并据此进行该阶段的风险控制工作。

(四)计划与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

按照全过程风险管理计划,由设计单位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对项目的设计从设计质量、设计进度和设计合理性等方面开展项目设计部分的风险识别工作,并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清单,据此制定该阶段的风险管理计划并实施。同时风险管理委员会就合同签订、计划等的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

(五)实施与控制阶段的风险管理

这一阶段风险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的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全过程风险管理计划的指导下,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项目的实施从技术、环境、人员、设施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并列出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清单,据此制定该阶段风险管理计划。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资源投入最多的一个阶段,因此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一旦出现失误,造成的人、财、物损失也最大。在这一阶段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的监控和评价工作量很大,对项目的成功也非常主要。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加强对该阶段风险管理工作的监控和评价。

(六)竣工验收阶段的风险管理

这一阶段项目实体已完成,主要的工作是文件整理和验收工作,但这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影响后期项目的运行,同时这一过程设计的单位和组织很多。这一阶段的风险管理主体应是风险管理委员会或项目的业主单位组建的风险管理小组,对风险的辨识应从文件资料的完整性、验收工作的可靠程度等方面进行辨识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并实施。

在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中,前一阶段风险管理的结果是后一阶段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输入,并对后一阶段的风险管理产生影响。

三、结论

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规避消极风险,充分利用可带来积极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实现项目的成功运作有重要意义。对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并不止于上述,在管理过程中依然涉及到项目各阶段中的风险类型、风险辨识方法、风险控制措施等问题,但集合全过程管理模式,相信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祁世芳,贾月阳.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2,(1).

[2]尹志军,陈立文等.我国项目风险管理进展研究[J].基建优化,2002,(8).

上一篇: 阅读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 中医的基本理论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