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7 11:34: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营养与食品卫生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营养与食品卫生

篇(1)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95********(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3个月]

公 司:上海XXXXX食品有限公司

行 业:快速消费品

职 位:质量管理/测试主管(QA/QC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

学 校:上海大学

自我评价

熟练掌握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的操作,能对上述仪器的故障做出原因分析并排除;掌握化学分析(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非水溶液的滴定)方法,按照分析检验规程或标准,对原材料、中间体、成品等物件的技术指标进行测定,或进行定性测定,或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分析,为评定其质量和水平提供依据,或为试验研究提供分析测试数据。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快速消费品

目标地点: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质量管理/测试主管(QA/QC主管)

工作经验

2013/7—至今:上海XXXXX食品有限公司[1年3个月]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

质检部 质量管理/测试主管(QA/QC主管)

1.负责现场与质量相关内容的监督控制及相关工艺参数的检测控制;

2.成品、半成品的微生物常规检测(细菌总数、大肠杆菌)和理化检测;

3.处理质量投诉,与相关部门沟通,并采取相应措施,杜绝质量隐患;

4.协助质量经理建立、维护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编写产品流程、供应商程序等文件;

5.根据GMP规定检查车间卫生及硬件设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不符合项报告并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

6.微生物样品取样,并根据结果放行原料及成品。

2012/7—2013 /7:上海XXXX饮料有限公司[ 1年]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质量部 质量检验员/测试员

1.协助维护公司质量体系运行。

2.负责质量月报,数据的汇总、整理和分析、制作各类型图表及数据的定期维护负责文件体系的维护及相关文件的维护。

3.GMP修改并监>!

教育经历

2008/9 --2012 /7 上海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证书

2010/6 大学英语六级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18-02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工业取得了突出发展,但是随着食品发展的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食品安全问题,这已经成为了举国上下的焦点与百姓热议的话题之一,而目前包括苏丹红、瘦肉精、染色馒头、三氯氰胺以及黄曲霉菌等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过去对于食品安全包括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不完善,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要求并不充分,这个给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带来了双重挑战,因此,本文着重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能够改进相应措施,更好的捍卫我国的食品安全。

1 食品安全内涵

根据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相关定义,仅仅将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狭义的范畴来理解,只要食品没有毒,对人体没有伤害,并且要符合一定的营养要求,不造成对人体危害,那么这种食品就是安全的。实际上,这样的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出发,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数量上要够,其次要在有足够营养的前提下不对人体造成伤害,最后是要符合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的要求。很明显,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界定仍然是存在不足,实际上食品安全应该包含营养含量以及卫生与安全,而不仅仅是只注重各种卫生的法律框架,但却不涉及食品营养法律的各种条款,忽略食品卫生监管在其中的作用。

2 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现状

尽管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卫生法》中有涉及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是食品营养问题。良好的营养将极大的有益于生物机体健康,营养不良将会使得人体受到各种疾病影响的可能性大大的升高,这种影响对人体是深重的,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而主要是对食品营养来源过于单一化,人们的营养意识不高,很多人不明白食物相克等原理,部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品添加剂界定不明,食品原料比较差,但是没有相关营养标准限定,转基因食品潜在破坏人体的问题没有充分重视和研究,更没有相关的营养以及界定标准,这些问题都是人体岁食品营养问题极大的挑战。

其次,食品卫生监管问题。主要的卫生监管问题表现在律法规体系过于粗放,不能细化,对很多药物检测和标准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食品安全存在多头监管,仍然采取以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责任分割以及沟通的不甚明了,安全标准体系以及信用体系建设都不完全,这都是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向。

3 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改进措施

第一,提高对食品营养问题的重视,加快建设食品安全。适量增强食物多样,降低安全风险。通过进行多种类型的、数量适宜的,涉及大范围的摄入各种食物,使得营养均衡,从而达到膳食平衡的食品安全目的,既可以防止摄入食物发生相克的反应,导致食物中毒,又可以防止由于食物单一化造成尤其是青少年的肝肾以及胃肠消化代谢器的损伤问题,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化学以及细菌性的食物中毒事件。

第二,提高对食品卫生监管的重视,加快建设食品安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加大食品安全标准以及法规的建设,试图与国际迅速接轨。主要做好细化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法规,使得食品安全监控有法可依。其次是建设食品安全信用机制,主要做好改善信用环境,提高企业信用意识,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框架、制度和管理等。接着是建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做好完善包括ISO体系在内的食品管理以及认证体系,严格企业的食品召回以及溯源制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然后是健全安全的预警反应机制。要完善各种评级标准、机制以及技术水平,提高整个管理监管队伍人员的素质、水平、经验以及能力等。最后是要极大监管的各种力度,落实各个相关部门的责任,公布相关的监测信息,使市场透明化、公开化,从而达到长期监控的目的。

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这么一说,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与食品打交道,而食品安全更是影响人们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繁殖、延续,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国在发展中出现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了社会稳定、影响了我国正当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国家整个行业的总体声誉,因此,要加强食品营养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加大食品卫生监管的力度,双管齐下,注重两者并重,将使得我国能够更好的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71-02

一、教学对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双语教学实施对象为2008级(38人)和2009(49人)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其中2008级学生的一半理论课时实行双语教学,在总结评估教学效果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对2009级所有理论课内容采用双语教学。2007级(49人)和2010级(46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双语教学改革前后的对照。

二、双语教学实施过程

1.授课时间。2012年秋季学期,对2008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开展双语教学实践,学期期末进行课程考核和教学效果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模式提出改进;2013年秋季学期,对2009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运用修正后的双语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实践,进行课程考核和教学效果评价。

2.授课内容。2008级双语教学内容为营养学部分理论课,包括营养学基础、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公共营养、特殊人群营养、临床营养、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等章节内容。2009级双语教学内容包括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全部理论课,在2008级的基础上增加食品污染与预防、食品添加剂及管理、食品新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章节内容。

3.授课形式。2008级双语教学内容为营养学部分理论课,课件全部采用英文,讲授英文占到80%。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调查,75%以上的学生反映课件及讲授英语所占比例过高。吸取2008级双语教学的经验,对2009级双语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开课前英语摸底:全班49人,通过六级的占21.2%,通过四级的占42.4%,没通过等级考试的占36.4%,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少。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对授课的中英文比例按内容的难易进行设置。由于开课时间是大五上学期,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基础,尤其对营养部分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营养部分课件大多以英文为主,部分内容浅显易懂章节的课件全部采用英文,讲授中英文各占50%。食品卫生部分,对预防专业的学生而言,内容相对陌生、深奥,授课过程中课件及讲授以中文为主,在学习理解词汇的基础上,用英总结,并用英语完成课后作业。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练习如何用外语表达和叙述专业知识的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三、效果评价

1.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各年级期末考试均采用中文题目,难度相似,将开展双语教学学生的期末成绩(2008级和2009级)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期末成绩(2007级和2010级)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经统计检验,各年级间的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为检查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和学生满意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60.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39.4%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提高英语水平有帮助,27.3%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57.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掌握专业知识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仍有60.6%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英语比例过高。学生对双语课程整体满意程度的调查显示,93.7%的学生认为是满意的。可见,学生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而绝大多数学生对本次开展的双语课程也基本满意,但仍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部分章节内容的英语比例过高,导致双语教学对掌握专业知识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日后双语教学仍需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四、存在的问题

1.教师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医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对师资水平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英语功底,能娴熟地用英语进行表达,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具有硕博学位,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但大部分专业学科教师的英语能力并不全面:词汇量大,语法好,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差,听力差,写作能力差,而双语教学对教师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很高。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外语交流能力的教师数量有限,难以满足高校双语教学的需求。在我们的教学团队也是一样,尽管部分教师有出国留学经历,英语基础好,但多数教师的英语水平对承担双语教学而言比较欠缺,需要英语知识的扩充和再学习。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英语基础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大学生学习外语多年,大部分学生也通过四、六级考试,掌握相当的词汇量,但听说能力较差。本次对2009级预防医学本科班学生的英语摸底调查也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36.4%的学生没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接受双语教学及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会严重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3.缺乏规范化的双语教材。缺乏适合国内双语教学需要的规范教材,是目前许多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国外的原版教材内容翔实,信息量大,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国内教材有较大的差异,缺乏针对性,单独使用全英文教材会影响英文基础差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各高校自编自选教材容易造成学科教学上的随意性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因此,选择适宜的双语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五、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活动实施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没有好的双语师资,就无从谈起好的双语教学质量。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本教学团队已经承担了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多数教师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表达方面较低,这会影响双语教学质量,需要加强。

2.提高学生英语能力,营造适宜的双语教学环境。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生对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应对医学专业词汇的构词形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适应英语表达方式。同时,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若发现学生听不懂,应及时重复或用中文重新讲解。此外,在课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听取反馈意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个体的特性与专长,以及根据他们的外语水平、学习兴趣和需求制订双语教学方案。学校应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训练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比如,开设针对本专业的专业“外语角”,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开讲座,通过网络、校园广播、报刊、传单等宣传双语教学、开办外语栏目,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用外语来表达、讨论专业知识的语言氛围。

3.加强双语教材建设。如果国外有现成的在教学内容、适用性与规范上与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相一致的英文原版教材,这是高校双语教材的首选。但大多数的情况是,引进的原版教材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所制定的专业目标,就需要我们根据国家高校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加工处理,编写配套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

如果没有合适的原版教材,教育部门应组织一批英语水平较高的相关专业教师,在消化吸收国外教材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建设能满足中国高校需求的双语教材,或者根据师生的需要,将中文教材翻译成外文教材。

参考文献:

[1]龙国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评析[J].教育论丛,2011,(2):173-174.

[2]易聪.妇幼营养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2):186-187.

篇(4)

[作者简介]吕和荣(196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连云港222006)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60-02

一、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的现状

实训课程是高职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达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据对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的状态调研表明:我国高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训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错位,对实训课程的管理尚有一定的欠缺。表现在:一是实训课程的课时和时间安排不合理。实训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小,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二是缺乏高素质双师型实训教师。现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专任教师大都是生物、化学专业等相应专业的教师,专业背景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新时期在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上更新的需要。三是校内外实训基地不健全。尽管各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实训室,但教学设备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专业课的实验实训环节很难有效地开展,同时,部分学校校外基地的建立流于形式,不能切实为学生提供实训环境和必要的专业技术指导。四是实训内容长期不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训方式单一化,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实训课程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大多高职院校没有真正基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制定一个严格的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发展,抑制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策略

1.实施分层次、递进式实训体系,推进“理实一体化”。长期以来,实训课程一直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相对完整性、系统性和独立性。为改变这一现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实训课教学内容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技能和基本功的训练。在第一学年,可以在理论课学习的同时,让学生掌握机体营养状况的检查能力和评价方法,着重训练各种营养门诊检测仪器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居民膳食营养调查表的设计方法,并到居民社区进行营养知识宣传、咨询及指导居民膳食营养,了解不同人群存在的营养问题,使学生掌握居民膳食营养调查的基本方法、人群营养健康检查的方法和评价指标。第二个层次是单项实训。在第二学年开设实验室营养配餐基本操作和技能,进行各单项实训技能练习,按照不同人群的膳食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营养餐食谱。到校内实训基地学生食堂进行实际操作,到社区开展居民膳食营养调查技能训练,并能独立完成居民膳食营养水平评价。组织学生到医院营养科进行见习,掌握典型病例的营养治疗方案,并针对临床营养的特殊需要,让学生掌握配制各种肠内营养餐、流食及匀浆液的方法。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公共营养师资格培训并通过认定考核,为下一步进行营养实习以及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增加学生烹饪技能训练与营养膳食管理实训课程,使学生获得厨师资格证和相关技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到食品企业和餐饮单位了解食品加工与功能食品加工技术,掌握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效地保存其营养价值和保证食品安全问题,防止食品污染事件的发生,为今后学生在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准备上广开门路。第三个层次是综合实训。即在第三学年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在校内外实训过程中开展多项营养学综合技能训练,如开展营养门诊、营养治疗流程及营养代谢等实训,通过实训学生能够针对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制定膳食食谱,并对其进行营养教育和健康咨询,从而提高了学生针对不同的个体和群体做出营养调查和评估的能力,掌握膳食调查结果计算和评价的方法,并根据分析和评价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提出相应的膳食改进建议。

2.更新观念,加大双师型实训师资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同时又具备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适应本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学校应立足于实际,更新观念,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和聘用兼职教师来进行实训;另一方面建立灵活有效的培养机制,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和培养,帮助教师转换角色,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此大大改善学校高素质、双师型实训师资缺乏的现状。同时为了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到多家医院营养科、大中小学、幼儿园、宾馆、饭店、运动队、食品企业、社区、养老院等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掌握第一手实践经验,使学校的实训课程由“纸上谈兵”状态,发展到把实训课程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并处于“实战”状态。同时聘请专家开办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营养师技能培训,由业内专家对实训师资的教育教学能力及行业、职业实训能力进行评估,合格者上岗。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通过培训,我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实训师资整体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不但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了丰富的实训经验,能游刃有余地开展实训教学,彻底解决本专业学生实训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突破瓶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凸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同时也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和教学改革的难点。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我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根据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特点,构建了以校内实训室为辅,校外实训基地为主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进一步夯实了专业实践基础。一方面在校内建立了“营养实训室”“营养配餐室”,并正在建立“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室”,同时又与生物系、化学系进行资源共享并建立了基础技能操作实验室,满足了本专业学生实训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与我校专业委员会协作,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现已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淮安市人民医院营养科、连云港市卫生监督所和常熟创兰集团等建立了专业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技能培养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感受企业的文化,并且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解决了专业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学生的专长、技能、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达到了高职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的培养目标。

4.改革实训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了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彰显实训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我校本着突出实践能力、注重过程等原则,对现有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梳理和反思。针对以往实训课程考核依附于理论课程考核体系的弊端,对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针对不同阶段的实践层次,采取分阶段考核,考核内容分成两部分:一是专业应用能力的考核,包括营养成分分析能力、食品质量管理能力、食品卫生质量检验控制能力、社区人群营养与食品分析统计能力等。二是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核,包括营养设计与食谱编制能力、营养教育能力、营养评价、指导与监督能力、健康评估与保健指导能力等。考核方式有笔试、口试、答辩、现场测试等多种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考核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殷建忠,陆林,吴少雄,等.云南省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才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6).

篇(5)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1969 年在加拿大的Marster 大学创立,随后在医学教育领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不断地被国内外的医学院校所广泛采纳和接受[1]。具体而言,即课后留下问题,让学生事先自行准备。然后在下次讲课时进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强调从提出问题入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属于预防医学领域,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作用机制以及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因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仅具有很强的自然科学属性,而且还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科学属性,即社会实践性和应用性[2]。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授课中,以案例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实施学生自我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探讨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掌握的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

1.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实施案例式教学的必要性

1.1 医学发展的需要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社会属性很强的科学,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在国家发生重大灾害或者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践技能就显得十分重要。汶川地震发生后,饮水、饮食安全以及灾后防疫就需要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家参与。而食品安全问题目前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注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都是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的恶性食品事件。因此,培养理论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人才对于今后促进人们的健康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案例教学的开展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

1.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案例教学的改革思路

根据大纲要求, 实践教学应占总学时的40% ,但以往安排的实践教学大多是验证性试验, 学生动手多, 动脑少, 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致于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纷繁复杂的实际工作手足无措, 既没有方法, 也没有思路。近年来, 面对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我们在实践教学部分加大了案例教学的比重, 由原来的10% 增加到30%。但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实验指导中提供的案例素材不是过于简单, 就是过于典型, 与卫生防病的工作实际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 全班同学集中讨论一个案例, 同学的参与度不高, 教学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摆脱不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找标准答案的固定模式。因此, 我们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对案例教学的内容、案例来源及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

1.3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随着现代化发展知识更新很快。作为21世纪新型医学人才,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我们结合基础、预防、临床医学、药学及卫生管理等专业知识,更好的掌握医学理论。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内容抽象枯燥,背概念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案例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用相应的教学案例来完成知识点的教学。在案例分析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发现错误,不断思考和分析,得出一致的结论,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案例的特点

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践,且教学效果取决于案例。因此,应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大纲和围绕知识点,精选案例,以弥补教材的单调乏味和局限性,高质量的案例应具备下列特点:

趣味性,根据教学目的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应用医学术语生动形象的描述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知识性,所选案例并不能只是一个故事或事件,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内涵,通过案例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关知识和经验教训。

目的性,选择案例作为教学案例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实践性,因为所选案例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和工作实践,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和生活情景的距离,与学生今后的岗位需求和上岗需求相吻合,对今后工作有指导意义。

2.2 案例的设计和选择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如以信息收集的形式形成的信息式案例,以调查解决问题的的能力为主的问题式案例,叙述一个事件情景的陈述式案例,体现更多解决问题的决策式案例等。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内容,以章节为单位,每一章节编排一个典型的案例,根据讲述的相关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类型,并配合相应的图例。 如在讲授基本概念时,可以采用陈述式、实录式案例,在讲授营养相关疾病和食物中毒时可采用典型病案例,在涉及一些综合性的教学内容时可采用问题式和决策式案例。

篇(6)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对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对新时期高素质创新性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作用机制以及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1]。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学科间知识点相互交叉多,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着重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卫生安全监测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2]。我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精炼教学内容和转变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基础上,采用基于问题的PBL教学法、基于案例的CBL教学法、基于团队的TBL教学法和基于自主研究的RBL教学法混合授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LBL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而完整的基础知识

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材的知识系统化、专业化,在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线。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包括营养学基础、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公共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和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基础知识[3]。

我们通过对本学科的理论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制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大纲,采用LBL讲授法使学生形成一个大体的思维框架。对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既能保证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能准确、快速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

2CBL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具体案例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先用LBL法系统讲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再采用CBL法对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我们在营养缺乏性疾病、食物中毒以及食品安全等章节严格筛选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解“食品添加剂”时基本步骤如下:(1)布置案例: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先给出影响广泛的苏丹红、塑化剂、三聚氰胺等滥用食品添加剂案例,学生在课下分组了解相关内容,做好准备。(2)讨论案例:课堂上各组学生汇报各自了解到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使用要求、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卫生管理方法,小组间围绕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3)点评案例:教师对案例相关知识、发生机制、食品添加剂带入原则等进行深层次阐述并进行总结。(4)案例报告:课后要求每组交一份总结报告。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学生围绕案例思考、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创新能力[4]。

3PBL教学模式从细节到整体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思维

问题驱动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也称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病例为先导、教师为向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5]。通过CBL和LBL授课方法可以让学生牢靠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PBL教学则可以对特定问题进行学习。在“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单元中采用PBL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设置课堂提问,以“营养与糖尿病”为例,教学目标是掌握糖尿病的膳食营养防治原则,通过引入糖尿病病例,设置以下问题:按照糖尿病的病因诊断标准,该患者属于何型糖尿病,是哪种危险因素引发的?引导他们在饮食方面开展比较深入的阐述。该病人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在生活方式和饮食上如何进行控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问题并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4TBL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意识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Learning,TBL),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学生通过相互协作的团队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形成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TBL是在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不自主思考、习惯于依赖教师和教材问题[6]。在食物中毒、食谱编制案例分析等教学中,通过TBL教学,极大地增加了学员的参与度,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使其运用知识的能力显著提高。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典型案例使用TBL教学法:(1)课前准备:教师的提前1周指导学生预习亚硝酸盐中毒、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相关内容,告知教学目标和学习要点。6~8人为一组,围绕引起中毒的原因、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自行分配资料查阅、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任务,小组成员讨论得出认可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2)课堂讨论:每组推选1人汇报小组学习讨论的结果,再进行组间讨论,通过团队协作达到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急救与治疗、预防措施等最佳的讨论结果。(3)总结引导:教师对各组发言进行点评,围绕本章节的重点和疑难进行进行启发和引导,提出改进要求并做最后总结。

5RBL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和创新性学习

篇(7)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food hygiene and nutrition food related curriculum problems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on the professional food relat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the specialty food related courses.

Keywords Food Hygiene and Nutrition; food related cour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实验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纽带。①实验教学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设置时间较短、开设院校少,其培养模式尚不成熟,教学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还存在诸多不足。②③本文通过笔者近年来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部分院校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有益经验,谈谈对该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该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现状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专业代码100402)原名营养学专业(专业代码100204S),学制四年,为医学专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19所高校开设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专业。设置该专业的高校主要有综合性大学(如扬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医类院校(如徐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等)、中医类院校(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以及农林类院校(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校。④据统计,现阶段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医院营养科以及食品、生物科技、餐饮等相关企业。

徐州医科大学于2008年获批了食品卫生c营养学专业并于2009年9月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迄今已经连续招收8届学生,每届招收约50名学生。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知识,能在教学、科研、医疗保健、食品卫生监督以及公共餐饮等机构从事营养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以及营养教育和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由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营养学及食品科学等4个模块组成,其中营养学和食品科学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我校食品科学模块的专业课程主要由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与安全、食品安全检验技术、食品工艺学导论、功能食品学和食品安全监督等7门课程(以下简称“食品相关课程”)组成。食品相关课程总学时为351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为256学时,实验课学时为95学时。

2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新专业,各个高校均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办学经验不足的情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实验教学内容结构不当。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学生动脑、动手机会偏少,导致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2)学生主动学习观念不强。(3)实验教学设备陈旧,现代化教学设备数量不足或缺失。(4)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偏少。(5)考核方式单一,成绩评价体系尚不完善。(6)学生创新能力不足。(7)实验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师资短缺。

3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3.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项目

以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实验教学内容中去。通过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压缩简单验证性实验,逐步淘汰落后的、过时的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操作的综合实验能力。经过实验教学改革,我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比例均达到90%以上,部分课程达到100%。这些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准备工作

传统的实验准备工作主要由实验中心教辅人员完成,而学生对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不甚了解。我们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如参与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仪器的调试、预实验等工作,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此外,指导学生科学的采集部分源于日常生活的实验样品,也是一种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良好手段。如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和大肠菌群测定实验中样品采集自校内河水、教师办公室饮用桶装水及实验室自来水等水样;色素测定实验中样品采集自校内超市出售同一品牌的三种不同风味的碳酸饮料;蔬菜农药残留测定实验中样品采集自学校周边的农贸市场;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中的样品来自不同品牌的香肠。由于样品源于日常生活,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环节的兴趣。⑤近年来,本专业依托省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大力建设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教学实验室,引入了一批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测试手段,如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凯氏定氮仪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脂肪测定仪测定食品中的粗脂肪含量,农药残留速测仪测定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食品中的微量元素等。这些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测试手段的使用顺应了时展的需求,使学生能更好地与毕业后的实际工作相衔接,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3.4 重视校外实践教学环节

食品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与食品生产实践联系密切。搞好实践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到食品生产企业参观和生产实习,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与食品生产企业的合作,能够使学生对食品企业的生产过程、食品原材料的加工、食品的生产、检验分析、品质控制等环节有所了解。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可以向带队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问并进行讨论,克服了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5 改革实验教学考评方式

加强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估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⑥传统的实验成绩考核主要是依据实验报告进行考评,考核形式单一,无法体现对实验过程中基本操作规范性考查,导致学生只重视实验报告,而忽了实验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主要从实验纪律、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协作能力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4个方面完成实验考核。实验纪律考核占比10%,主要考核学生有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是否轮流参与值日等内容评定。实验基本操作考核占比40%,主要考核学生基本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如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否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协作能力占比20%,主要考核实验小组成员在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占比30%,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情况、原始数据记录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情况。通过这种考评方式,学生需要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合理分析实验结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6 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型实验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部分学有余力且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开展课外科研训练,以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欲望。一方面鼓励学生组建科研兴趣小组,选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课题,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研究项目构思、标书的撰写、实验的实施以及研究成果的发表等工作。近3年来,共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校级7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担当科研助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队伍的优劣,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专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新进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同时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能够迅速地适应教学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部分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出国进修,以提高专业素养,以此保证包括实验教学在内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全面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

4 结语

实验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食品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讯作者:李远宏

L芑鹣钅浚盒熘菀窖г阂判闳瞬趴蒲衅舳鹣钅浚D2014002)

注释

① 马万里,刘丽艳,齐虹.本科生创新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6:248-249.

② 顾翠英,韩志芬,夏花英,孙丽红,朱明哲,刘霞.营养学专业教学实验更新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2.3:27-30.

③ 戴霞.高等中医药院校营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63(11):69-70.

篇(8)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营养与食品卫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由于开设时间比较晚、相关的配套教材不够完善、专业的师资队伍缺乏,加之学生的营养学和卫生学基础比较薄弱,教学很难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本课程的迫切之需。 【关键词】高职 酒店管理 营养与食品卫生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60-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吃”。中国人经历了吃的变迁,从“肚子吃”――解决温饱、求生存到“嘴巴吃”――追求口味鲜美,享受美食,到今天“用脑吃”――讲究合理营养,促进健康。而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制作理想的美食,这就把责任交给了从事餐饮业的人士。如何让客人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呢?这也就对酒店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理论课,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那这门课程的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要符合当前人们对餐饮的需求。

一 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目前来说,专门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而设置的营养与食品卫生不仅教材很少而且内容陈旧,已经与当前社会的需要不符,而且教学内容的选取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相关食品卫生标准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课本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我国颁布的新的《食品卫生法》,教材中也没有详细介绍。

2.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案例

教材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详细介绍了食品卫生的定义、食品卫生学发展的历史沿革、食品污染的特点、食品安全性的定义、我国食品安全性管理体系标准等枯燥的理论内容,这些理论知识与生活相去甚远,学生不容易记住,课本中也缺乏案例说明,学生更难理解,不能学以致用,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学生的兴趣不高。

3.教材针对酒店的专业性不强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主要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现行的教材虽然介绍了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但对宴会配餐和菜单设计方面的内容却极少提及、也无相关的案例说明,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不能将之灵活地运用到餐饮业当中去。

4.教材中缺乏图片和表格

现有教材以文字为主,版面较紧凑,缺乏图片、表格和案例说明,所以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现有教材注重概念、定义的解释,缺乏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的图片和相关的知识点。

5.教学手段和方法上的缺陷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相比,素质相对偏低,表现为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式学习,即缺乏学习兴趣。教师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成绩。所谓“严师出高徒”的教学法,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导致失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营养与食品卫生这门课的教学应该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但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一味地讲授,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顾及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个体上的差异性,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6.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

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的教学效果评价考核,大多数采用学生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的内容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如定义、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却忽视了对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这样一来,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很好地灵活掌握和运用,这种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已不适应高职院校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 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

1.立足专业发展需要,优选教学内容

营养与食品卫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对营养学和卫生学相关的专业知识鲜有接触。要想让其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讲课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地修改、补充,加以优化,选择那些学生看得到、感兴趣、能激发求知欲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适当增加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吃透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确保内容正确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最好适时穿插部分相关的趣味性内容,如解释、提问、讲习题等。老师应广博众采,有理论、有实践、能归纳趣味性内容。

例如,我讲维生素的作用及生理功能时,由一个故事引入正题,讲解有关知识,然后顺水推舟,完成教学任务。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1498年,俄国一支由160人组成的探险队,乘船远航到印度。在旅途中由于长期吃不到蔬菜,致使体内维生素缺乏,从而使很多人牙龈出血,也有很多人患坏血病死亡。等船靠岸了以后,这些症状又莫名其妙的不治而愈。后来有个医生发现,水手们长期在海上航行,很难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于是让水手们天天吃些柑橘,奇迹出现了,这些症状很快消失了。柑橘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科学家们从水果和蔬菜中提取出了维生素C,并且证实,坏血病就是维生素C缺乏症。由此可见,维生素虽然不是构成我们机体的主要成分,在我们人体里面存在的量很少,但是维生素对我们人体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学生们这才知道自己原来对维生素的了解太肤浅,而从老师那里学到了更广泛、更有用的知识,自然就想听老师的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学完膳食营养核算及编制营养食谱之后,可给学生添加关于如何设计宴会菜单等内容。让学生为同学聚会设计一份菜单,或者为一场婚宴进行菜单设计。通过优选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今后的工作联系起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活学活用,使理论结合到实际当中去,为今后的就业铺垫。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讲授与引导相结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过程式教学法应用到课堂中,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结论式教学法逐渐转变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学习。该教学方法始终把启发诱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由来的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具体做法是:首先寻找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向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的专题。例如,在上蛋白质这一章之前,布置学生收集图片“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上食物中毒及预防这章时,提出“为避免中毒,四季豆应该如何加工”、“发芽的土豆能不能吃”、“蘑菇怎么识别是否有毒”等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收集资料;在讲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这一章节时,让学生预习并收集资料“昨天所吃的食物有哪些,是否含有所有的营养素?”;在讲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时,提出“吃蔬菜要三多一全一新鲜,颜色、数量、品种多,要吃全,要吃新鲜的蔬菜”等。在这些专题中,学生可以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更广泛多样的具体问题,使他们的思维活跃,主体性充分体现,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初露端倪,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课题需要查阅收集相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并要求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专题综述作业。这一过程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派代表上台演讲,能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这样既加强了师生互动,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经过以上教学改革方面的尝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其创新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其次,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课件,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矿物质这一章节,讲到缺乏导致疾病时,收集了很多相关的图片,缺铁会导致贫血凹甲、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缺锌会导致异食癖等,这些图片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缺乏症状的印象,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营养不平衡的严重性、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我还采用了相关视频教学,通过视频播放案例,让学生通过视频,加深对内容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食品卫生时,讲了2008年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例,有毒食品添加剂“瘦肉精”“苏丹红”事例,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恪守职业道德。

3.注重培养职业能力,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高职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下,应该考哪些、怎么考、如何评价考试结果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这门课做了诸多尝试,分别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总体来说,开卷考试虽能提高学生的课程通过率,但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层面上看有明显的弊端,尤其是对将来要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来说更是收获不大。

此外,一次性期末考试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很难真正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目前平时的考核多注重在出勤、作业及课堂表现,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考核力度不够。因此,我最终采用了将学生的课堂发言、讨论、课后作业、出勤率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课堂表现占10%,考勤占10%,课后作业20%,期末考试占60%,培养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小论文的撰写,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在期末考试中,一部分试题采用无标准答案的方式出现,以便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9)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预防医学应用性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实验教学是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素养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核心课程之一[1],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更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直接纽带,实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为主,学生被动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机械地照搬实验指导内容,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倡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启发、讨论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PBL将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引入教学,将学生从被动学习和机械记忆中解放出来,老师作为引导者,应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真实性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潜能[2]。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资料查阅、分组讨论和总结归纳,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本次课程的学习。在此探索、求证的讨论式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纵观国内关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项目,绝大部分研究者较为关注教学内容滞后与学科发展现状、实验课缺乏考核激励机制、实验课程比例设置不当等问题上。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方面也有研究者提出改善意见,但对于PBL模式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鲜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现将本次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简单汇报如下。

2.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近些年来营养与食品卫生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但很多院校所使用的实验课教材仍沿用几十年前的模式与内容[3],远远滞后于学科发展的现状,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很多学校都是采用经典的凯氏定氮法,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才突然意识到这一经典方法的巨大漏洞,同时也力证这一方法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与实践有机结合。此外PBL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突破传统模式,调整实验内容。我们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习指导》第三版教材为基础,对实验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1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数量。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演示性、综合性、设计型、案例讨论及现场实践几种类型,将PBL模式应用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实验都必需完全采用该模式,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各种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灵活运用PBL模式。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主要实验类型为验证性,而授课过程多以教师为主导地位,无论是实验原理、实验具体操作、所用仪器还是注意事项均讲解详细,学生则完全被动的机械照搬实习指导操作,实验课结束后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实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适当减少验证性及演示性实验数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应用性实验。

对于保留的验证性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并查阅相关文献,找出可以采用的不同实验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分析实验原理及方法优劣,总结出最佳实验方案。对于同一实验可同时使用多种实验方法,让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出现的新趋势、新技术及新问题纳入到实验教学中,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凯氏定氮法,虽有漏洞但也具有一定的经典性,为此在开设该实验的同时让学生查阅文献,查找其它的能够弥补凯氏定氮法缺陷的新的测定方法。

2.2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

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可以在平时实验课上进行,也可以在学期末作为考核学生实验成绩的一个方面。例如在学习了蛋白质这部分理论课后,对应的实验课上带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不同食物蛋白质的功效比值”,“实验依据的原理是什么”,“设计实验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进行具体操作”等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疑问查阅文献并讨论设计实验,带教老师对其设计进行指导后,学生可进行具体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在学期末开设的设计性实验可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可以让学生分别从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角度比较不同品牌的市售鲜奶。带教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鲜奶中主要的营养素成分及常用的评价鲜奶的卫生学指标有哪些”,“各种成分及指标常用的检测方法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可以让结果更有代表性”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查阅文献设计实验课题。另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题目设计实验,在增加学习兴趣,温故知新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篇(10)

为了适应长学制教学需求,我系对营养与食品卫 生学的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将实验课分为3 ~4个 主题进行,每个主题再分若干板块,通过查阅文献、 现场观察、实验室检验、小组讨论等多元化形式相结 合的方式。目前该改革已顺利实行一个学年。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我校预防医学专业长学制学 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本科阶段实验课程设置和 知识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评价我校现行实验课程 设置情况,反思不足,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建议,以 更好的体现专业特色,适应长学制教学的需要。

1 方法

     选取当年教授的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长学制学 生75名。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涉及 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设置的看法和建议、学 生对实验课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学生对考核方式等 方面。通过本系老师集中按要求完成问卷,收集到 的资料通过整理用epidata 3. 1软件包建立数据库; 用构成比分析描述。

2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问卷75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75份,有效率100%。调 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2.2  学生对于实验课程设置必要性的评价53.3%的学生认为开设实验课非常有必要,33.3% 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必要,13.3%认为可有可无。

2.3 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目的的明确程度 8.0%的学生很明确,62. 7%的学生比较明确, 24.0%的学生一般明确,尚有5.3%的学生不太明确。 2.4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课程内容的满意程度 总体而言,16.0%的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 非常满意,46.7%的学生比较满意,26.7%的学生 认为教学内容一般,10. 7%的学生认为可以对该课 程内容进行调整。其中,就实验课的内容与理论课 的教学内容的结合程度:25.3%的学生认为结合的 很紧密,45. 3%的同学认为结合的比较紧密, 21.3%的同学认为结合的一般紧密,1.3%的同学 认为不太紧密。就实验课的学习对理论课的学习和 促进作用方面:5.3%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46.7% 的同学认为作用较大,37.3%的同学认为作用一般,10.7%的同学认为作用较小。就实验课内容与 今后学习及工作实践的结合程度:5.3%的学生认 为结合的很紧密,40. 0%的同学认为结合的比较紧 密,45.3%的同学认为结合的一般紧密,9.3%的同 学认为不太紧密。

对于课程的具体内容,16.0%的学生希望课程 是纯动手实验,26.7%的学生希望是理论讲解和教 师主导的案例分析相结合;29.3%的学生希望是理 论讲解和以学生为主导的分组案例讨论,22. 7%的 学生希望是外出参观,另有5.3%的学生希望是以 文献阅读。

2.5学生对于教师授课态度和水平的满意程度 学生从教师对实验课内容的讲解情况、具体指 导情况、是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实验课课堂气 氛,四个方面对教师的授课态度和水平的满意度进 行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满意度 为100%,说明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的准备符合学生 的标准,教师授课水平较高。

2.6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为 80%的试 卷成绩和20%的实验课成绩的总和作为期末考试的 总成绩。69. 3 %的学生普遍认为课程的考核方式合 理,22.7%的学生认为一般,但是仍有8.0%的学 生认为有待改进,应该更加重视实验教学。

2.7学生对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结合实验课的内容要求和自身情况,33.3%的 同学认为自己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掌握了 85%以 上,64. 0%的同学认为掌握了 70 - 85%,另有 2.7%的同学认为掌握了 60 -70%。

对实验课的具体教学效果方面,72.0%的同学 认为扩充了知识面,56. 0%的同学认为提升了团队 协作的能力,49.3%的同学认为提升了解决问题和 实际运用的能力,48.0%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动手操 作的能力,32.0%的同学认为实验课是一种有效的 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18.7%的同学认为提 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17.3%的同学认为增强了归 纳总结的能力,13.3%的同学增强了文献检索的能 力,另有4. 0%的同学认为只做了简单的重复工作。 

    2.8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态度和感兴趣程度从学生对于学习态度的自评结果发现,88.0% 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态度十分认真。学生对于课程 的感兴趣程度显示,只有9.3%的学生对于实验课 不太感兴趣,其余学生对于课程感兴趣。

2.9学生对于课程内容扩充情况的意见对于课程内容的扩充情况,大多数学生认为实 验课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同时增加复杂实验、案 例分析及企业参观的内容。

3讨论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科的特点规定了教学 的特点和方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广 泛,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 和实践能力,而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是完善预防医学 教育最直接的体现。如何更合理、更加优化的设置营 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设置更 加满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意识十分重要。我系现 行的实验课程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满意度 从2009级的43.1%上升到2010级的62.7%。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在实验课教学 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课的课 程内容,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是带教老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果显示,学 生希望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是单纯的模仿 和重复实验,希望能够自己设计、实施实验,提高 实验的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增加设计性 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表明“以学生为主 体”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培 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 自学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一篇: 建设水利工程的意义 下一篇: 水利工程的历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