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8 17:14: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绿色环境设计案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时代在发展,人们在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室内设计也因此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知识日益普及,人类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很多领域都开始注重绿色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室内设计更成为绿色与环保的重要领域,在其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是必然趋势。
一、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领域渗透的重要性
绿色设计是现代室内设计的追求目标,能给室内环境带来诸多好处。通过绿色设计可向室内引入室外各项自然元素,增强室内环境的自然化程度。如尽可能把阳光引进室内,不但能发挥阳光抗霉杀菌的重要作用,还能避免对室内照明设施的过度使用,达到节约能源减少“光污染”的目的。同时,通过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室内设计还可应用绿化盆栽、插花、盆景等自然造型艺术,在美化室内空间的同时发挥出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优化居者环境以利身心健康。另外,室内设计师们通过对水泥、金属、木材等材料的绿色应用,进行特殊空间的室内设计,把材料的本来面目、肌理等充分展现出来,预防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不仅净化环境,还赋予室内设计一种新意,彰显人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在室内设计领域渗透绿色设计理念至关重要,能使室内设计达到真正的完美功能,获得自然化的室内环境,将室内传统的封闭状态打破,在室内融入自然,促使人们深处自然怀抱。
二、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领域渗透的主要途径
在室内设计中,空间设计与环境设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对室内绿色设计而言有重要意义。此处就这两项内容谈一谈渗透绿色设计理念的途径。
(一)室内绿色空间设计
一方面,在室内流动空间设计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鉴于材料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很多建筑物都可以改造,它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建造环节搭建好结构之后就无法更改,这对室内设计师而言就能整体把握建筑物,可围合部分建筑面,增加室内的通透度,创造更开畅的室内流动空间,让更多阳光能照耀进室内,流通室内空气,这就是将室内设计室外化的绿色设计理念。另一方面,通过绿色设计理念的渗透创造自然化的室内空间。人们越来越追求自然田园氛围,室内设计就能采取一些手法强化人们在室内的自然感受。室内设计师可将庭院、绿化引入室内设计领域,多在室内设计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让它们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更多氧气,有效消除空气中的细菌以及苯、甲醛等有害物质,在达到感官视觉享受的基础上改善室内环境,确保人体安全。设计师还可采取绘画的方式,创造室内绿化与山水,让人在心理与视觉上都感受到对自然的回归。
(二)室内绿色环境设计
一是室内通风设计。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第一条件,空气新鲜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在室内环境设计中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则需要避免因不必要的因素而随意降低层高、挤占室内空间,应充分借助房屋结构设计空气回旋对流格局。在环境适宜的区域,一些公共建筑、住宅等也选择封闭的室内空间形式,忽略通风系统对空气的净化功能,很难排出室内被污染的空气,造成室内的中央空调系统、中央风机、风管等滋生霉菌,严重污染室内空气,引起身体不适。人体健康和室内空气质量之间有密切联系,通风则是净化室内空气、消除室内余湿与余热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尤其是对高隔热性、高气密性建筑物而言,务必要选择具备风管的中央换气系统定时换气,是否要将室内环境设计成封闭的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以及使用条件,最终要达到与保护人体健康、节约能源的有机结合,拿出理想的室内设计方案。部分室内使用要求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要选择封闭环境与自然通风相互结合的方法,那些污染较少的区域则适合应用自然通风设计。二是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中尽可能多地使用自然光是渗透绿色设计理念的基本原则,站在室内环境设计的角度看,对新修建筑的室内环境,其自然光是建筑本身具备的,室内设计师要充分利用,通过改建、改造室内空间来改变窗户的数量、位置,必要时利用玻面反折射光来引自然光入室,或通过中庭、透明屋顶提供更广泛、更良好的自然光照。人工照明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室内环境设计领域引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设置区域性控制、时间性控制等模式,自动按区、按时将灯具关闭,但要留下人工可以干预的可能性,以便适应各种实际需求;第二,使用效率高的节能灯具,尽可能提高使用灯具的效率,在节省能源的基础上提高室内的光照程度,减少产生热能。除了空间设计与环境设计以外,装修设计、陈设设计也是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将绿色设计理念渗透其中对提升室内绿色设计的整体水平有重要作用,这里不再赘述,下文将在各个案例中加以说明。
三、绿色设计在室内设计中渗透的案例分析
绿色即低碳、低碳即绿色,将绿色设计理念渗透到室内设计中,就可以提供室内低碳设计,让室内设计与人的生活需求更贴近,展示出绿色设计的基本理念。案例分析对象是一个个小广型的室内设计,均是在有限的室内空间格局里使用简洁的绿色设计手法,营造一种富含新意的生活意境。在所有的室内设计项目中,设计师都摒弃以往为了装饰而装饰的陈旧观念,打造有层次的、简洁的室内空间界面以及安静、柔和的室内氛围,让人产生置身于水墨情境的感觉。绿色低碳设计理念渗透到整个室内设计当中,主要通过室内的空间、装修、陈设以及环境的设计来体现。
(一)室内绿色装修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的主体是保证实用功能,通过对各个功能分区的合理布置,基于不影响使用功能,在相互渗透的室内空间中增加层次感、增强装饰效果。设计师可利用各种各样的实用部件来分割空间,包括床头板、储物柜等,在不占用室内有限面积的前提下区分生活空间。另外,设计师还使用抬高设计,增加室内的收纳空间及整体的层次感。室内设计的榻榻米可用作休闲茶室空间,在有限的空间里巧妙完成功能分区;在室内墙立面部分设计的镜面也能扩大视觉效果,使室内空间富含新意。现代室内装修设计通常会使用大量材料,而渗透绿色设计理念就要求室内设计师在使用材料方面尽量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充分回收、利用资源,尽可能减少对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使室内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是要避免使用有害材料。很多现代材料中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包括含有苯的石膏板材、涂料以及含有甲醛的贴面板、大芯板、胶粘剂,还有很多材料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对人的危害不可忽视。所以在室内设计领域要尽可能选择对人体无害的、符合环保要求的材料,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含有苯、甲醛、甲醇、乙烯等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二是要注重使用节能材料。技术在不断进步,人类生产的节能材料越来越多,包括吸热、光致变色、热反射玻璃以及保温墙等,它们都有节能的功效;还有一些节水型的部件、节能灯具等,加上室内设计师对太阳能技术的应用,大量使用这些材料不仅不会危害人体健康,还可持续利用能源,具有很强的环保性,更能体现室内材料设计领域对绿色设计理念的渗透。在室内装修设计中,案例的施工方式选择预制装配式施工,室内所有部件均在工厂制作并运输到现场,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环保、节能,且住户可根据需要变更户型,有效避免二次装修对房屋造成的破坏,延长房屋使用寿命。在用材上,室内墙面选择天然环保硅藻泥,不含甲醛、苯等有毒有害物质,能调节湿度,且硅藻土能负载氧化锌、二氧化钛等物质,能很好地吸附、分解室内有害物质,净化室内空间。板材选择用人造秸秆板替代木质板,秸秆板在诸多功能上都超出多层夹板、密度板、刨花板、大芯板等人造板。对秸秆等非木质纤维原材料的应用不但能保护森林资源,还能维护绿色生态,体现室内设计对绿色设计理念的渗透。
(二)室内绿色陈设设计
在室内环境设计方面,设计师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南北通风户型优势,利用有利的通风条件组织通风流线。正如前文所述,尽管人工照明能满足室内采光需要,但电照明器具无法取代自然光带给人的感官享受,利用自然光不但能体现对绿色设计理念的渗透,还低碳、环保,利用阳光、自然光使人愉悦。太阳光取之不尽、时刻都在发生改变,光影对室内家居起着润色作用,使室内环境充盈着艺术的韵味。日光照明历史和建筑一样悠久,随着科技越来越成熟,人们逐渐忽视最淳朴、最自然的方式。在隔音设计上,设计师不但在墙体上安装了隔音板,且窗户也由多层平板玻璃构成,预留空间,隔音隔热性能良好。选用家具、陈设是室内设计的重头戏,很多家庭在装修时对家具的选择只关心其做工、外观、价格,很少考虑和居住者身体健康有直接关联的家具制作用材。家具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当下的第三大污染源,所以室内设计师在出具设计方案时应注意提醒人们在购买家具时务必要明白所选家具的制作工艺和用料,选用那些基本上不会散发有毒有害物质的绿色家具。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家具的贴面、板材、用胶以及面漆等,因而在选用家具时不但要考虑家具的颜色、样式等审美效果,更要考虑如何才能购买无毒无害的、合格的家具,保证室内空气无污染,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案例中的所有室内陈设、装饰摆件等都由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改制而成,包括由斗笠面制作的灯罩、竹制隔断、干枝小景、竹席式墙面装饰等,使整个室内空间仿佛置于清新的大自然当中。且从竹制隔断中剩余的边角料还制作了装饰画,不仅美观,而且环保、节能、绿色,使整个室内空间的陈设设计富含新意。竹制隔断不但能区分室内功能区,还能使阳光透过竹子进入室内,让本就新意十足的室内空间更为灵动。同时,竹制隔断易于安装、更换,如有需要可换成竹席、隔帘或其他陈设,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发挥点缀空间的效果。上面列举的室内设计案例的设计师在整个室内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渗透了绿色设计理念,空间、通风、用材、装饰、隔断等,表达的是绿色要从细节做起,绿色设计并非投入大量的技术,它是一种理念、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结语基于绿色理念、低碳理念的室内设计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青睐,且必将成为今后室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绿色设计理念的室内设计将带给人们全新的室内环境,营造出更健康、更节能、更环保、更人性化的室内生活环境。室内设计是一门集艺术性、科学性及技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将绿色设计理念渗透到室内设计领域不仅仅是改变行业观念,更重要的是室内设计师们要坚持提高思想认识,将绿色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与重点,满足社会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用更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和发展室内设计事业,努力达到室内设计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淑杰.探讨室内绿色设计的必要性.现代装饰(理论),2015.10
2.任.绿色室内设计在应用中的问题及改善策略探讨.建材与装饰,2016.40
3.王浩.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智能城市,2016.5
构成医疗环境的诸多要素与患者尽快康复、减少治疗的痛苦以及降低失眠干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外,在大楼中厅现场演奏音乐、通风、将公共区域与患者转送区域分离、水景观以及家庭式病房也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医院环境是无声的语言,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这患者的就诊心理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医疗服务的竞争首先从视觉的竞争开始。
我们来看看加拿大一个私立养老院的环境设计:
外观均有着欧式古典风格,大厅、房间、环境均很舒适。需要老人或子女联系入住。按护理级别分区域,凡是痴呆住的区域,通道大门是凭密码开关的,每个探试的家属凭密码进入,防止老人走失。
房间全部是一室一厅一卫一厨的公寓,配置舒适的家具,基本和住就酒店一样,费用含概了一切。当老人入住后,每月的养老金不再全额付给本人,政府直接从帐户划到养老院,但不是全部,每月会余点零花钱给。
老人院的一楼大厅,布置的很温馨和古典,就和这些老人以前的家一样。这里每个月每一天每一时间段的娱乐安排都在日历上,每个老人一份,然后你可以选择参加与否,总之很丰富。各种设施也很完善。设有健身房、电影院、图书馆、餐厅等,每周还有相关课程,如上网、网络游戏等。
国内的医院环境设计之中也不乏出色之作,我们选择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医院以供参考:
医院环境设计案例
成都安琪儿妇产医院
成都安琪儿妇产医院打造了西部妇产科服务的新高度。安琪儿深知,优雅环境是作为一个高端产院的一个基本元素,安琪儿的服务环境围绕着“您,最珍贵!”这个核心理念展开。安琪儿率先引进了“3H”管理及服务标准,即Hospital(医院)、Hotel(酒店)、Home(家),将“医院的关怀、酒店的舒适、家的温馨”三者完美融合,促进客户生理、心理的双重康复。安琪儿在环境设计、人性化服务和人才引进上下的功夫,全面导入数字化系统和“绿色环保”理念,最终目的就是为准妈妈们提供超五星级的环境和服务。
总 结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改革;园林生态学
环境设计专业涉及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园林建设和公共艺术设计等领域,因实用性较为突出,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而传统的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如缺少实践锻炼、教学方法单一等,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园林建设、室内装潢等行业备受重视,这就对环境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针对以往教学方法太过单一的缺陷,应进行改革,掌握多种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1]。
1更新教学观念和内容
1.1理念更新
现代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首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坚持生本理念,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突显其主体性。利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起积极主动性,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要敢于接受新知识,并进行新的尝试。环境设计专业经常需要人工绘图、搭配色彩、提出新创意,并熟练操作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而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性,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兴趣和心理规律,真正地体现以生为本理念。其次,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应用,环境设计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所以要重视实践。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需要学生掌握辨别装饰材料、熟悉施工流程的能力,若只传输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但若是带领学生在材料市场或施工场地学习,将会取得更好效果。
1.2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同样重要,首先,课程要和专业紧密结合,环境设计的范围其实很广,涉及领域较多,尤其是在基础课上,必须结合专业设计,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2]。如在学习色彩搭配时,不妨增加光与色彩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在今后设计时如何根据光线选择颜色;而在设计素描课上,应增加室内空间、家具结构等写生内容,使学生尽早适应实际生活,而不是仅仅在学习理论。其次,教学内容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而加以调整,不可与实际相脱节。例如,环保节约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建筑设计或者室内设计教学上上都要突出绿色生态这一特点。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形成健全的内容体系。
2积极引进新教学方法
具体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方法不能过于单一,而且一定要有效,能够取得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许多新方法都经受住了考验,应用越来越多,在此主要介绍以下2种方法。
2.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把课堂教学活动视为一个完整的项目,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要求逐步完成。通常要经过项目选择、项目实施、能力转化、能力提高几个阶段,部分高校采取此方法,结合现代化技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个项目,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合适的项目。接下来的设计、实施工作就要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展示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园林植物景观规划项目,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既是景观,又起着绿色环保的作用[3]。实际中的规划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首先是要对项目进行策划,考虑其可行性和合理性;确定项目后,需初步规划方案,根据其用途、性质以及可能带来的各种效益综合考虑;然后对方案进行修改,直到满意后,开始施工图的设计;最后一步是对施工图进行变更。在此过程中,尽量遵循实际岗位要求,提前熟悉岗位环境,使自己的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2.2实例教学法
上面已经说到,环境设计是针对的具体项目、具体工程,理论知识必然是要用到实际案例中的,而且具体案例不同,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要求等也有差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部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需要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世界上有很多经典的建筑、雕塑、室内格局,都是著名设计师的作品,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国内也有很多案例值得借鉴,如植物对污水具有净化作用。那么如何净化,具体如何操作,又会取得怎样的效果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此时不妨以石家庄“清源节流行动”为例,通过分析洨河水污染的处理方案和具体措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除了提供实践经验,案例教学还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反映行业最新动态、可以提高学生科学设计的意识、发挥模范作用引导学生进步等。
2.3其他方法
目前,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还有很多优秀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法,试着让学生扮演教师讲课;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其创新意识,集思广益,以得到更多更好的创意;实践-理论-实践法,即先通过实践让学生初步了解理论知识,并主动去总结探究,然后针对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再把整个理论知识串起来,加深记忆。课堂结束后,再次应用于实践,操作技能会有很大的提升[4]。
3提高实践实训课比重
为了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增加实践实训课的比重,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创意无比关键,所以实践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为主。加大投资,建立起专业的实训室,除了实训中常用的画板、画笔等基础物,还要注重氛围的营造和整体结构的设计,包括选材、形状和风格等,都要结合专业课程和企业需求考虑,尽量保持一致。除了动手操作区域,实训室内还应有材料存储区、教学示范区、作品展示区、现代化信息技术区等。当确定一个项目后,搜集材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作品展示、最终评价等工作最好都能在实训室内完成,一来可充分利用资源,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部分学生想象力很丰富,经常能想出很新颖的创意,但缺乏平台展示。所以,学校要经常办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给他们一展身手的机会。例如,举办校级技能大赛、原创作品比赛、模拟实践设计活动等,在寒暑假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实际教学证明,很多优秀设计师都是在此类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而且对市场需求更加了解,所以设计水平要高于一般的学生。
4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师生的努力。教师在新的教育环境中退居幕后,其实责任更重,要真正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就必须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与研讨会,吸收新知识与新理念;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职称评定;有目的的让专业教师进入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技能与经验,确保其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将最新、最好、最实际的技能传授给学生;鼓励专业教师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并以实际项目为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教授,在亲身经历项目过程的同时,把实际工作的经验与技能同学生一起分享,达到务实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经验的目的[5]。学生亦是如此,除了深入理解环境设计专业,了解该专业的社会现状,还要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总结的习惯,强化自身创新意识,学习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同时,要完善自身道德素质,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5结语
环境设计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一个专业,在实际中有着广泛应用,包括室内设计、园林规划、建筑设计等。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快速吸收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技能,需对以往的教学进行科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袁方.关于教学改革的思考——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魅力中国,2010,22(27):154-155.
[2]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等.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2012,24(10):170-172.
[3]吴玉琴.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J]绿色科技,2011,20(7):245-246.
要素一:用发展的眼光理解设计“以人为本”
1、设计“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我为本”。设计“以人为本”这句话从字面上看似乎没有错,尤其是当人们在概念上将个体的“人”与整体的“人类”混为一谈的时候,似乎更具有说服力,每个人都可以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本位立场上,将“以人为本”读作“以我为本”,于是在这面大书着为“人”而实为“我”的大旗下,便可以理直气壮地为打造自己的安乐窝而疯狂地进行角逐,它着实成了“消费运动的助推器”,使我们消耗了过多的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能源,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生态设计是系统认识和重新安排人与环境关系的人类生态规划设计,它要求把“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放置于更宽泛、更高尚的自然生态圈中来考察人的行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是否有损于生态环境,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否合于“器”之上的“道”,这是关爱人性、保护生态平衡的一种观念的升华。
2、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设计“以人为本”不光要以当代人为本,还要以自己的子孙后代和人类以后的发展为本,也就是说一是要满足人们当代的需求,二是要有利于人类以后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这种对过去和未来的关照是生态设计所特有的一种新的时间观念。
3、另一方面,这种体现西方人文精神的设计“以人为本”,是站在“以人为中心”立场上的,它突出的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从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冲突,以对自然的征服、破坏和攫取为主要特征的;而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例如儒、道、佛)的人文精神,可以对设计“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弥补甚至重建。例“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即顺天因时,师法自然,巧夺天工而又妙造自然的“天人合力”的设计哲学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观点;道家的“人与万物为一”观点;佛家的“众生平等”、兼善、戒贪欲等观点;这些都是值得现代室内生态设计汲取和借鉴的宝贵精神遗产。
要素二:倡导适度消费
室内生态设计把“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作为目标,它倡导的是适度消费思想和节约型的生活方式,不赞成室内装饰中的豪华奢侈和铺张,把生产和消费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切不能以牺牲环境过渡开发和使用资源来换取暂时的经济繁荣,而更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地使用资源,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长期持久的利用。这从某种程度上在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权力的同时,也承认了自然界的价值和权力,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态文化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秩序。例如对装饰材料的使用就要注重以下三点:
1.对天然材料的节制使用
天然材料的资源如石矿、森林等,由于其形成周期极长,需要的条件亦非常特殊,故而此类资源对人类来说是极其有限的,为此应采取节制使用的原则,做到有限度地使用。
2.倡导使用“绿色饰材”。目前“绿色饰材”正在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和产品生态化,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都不产生危害,从室内更新出的旧材料又比较容易自然降解及转换,并且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具有安全舒适和保健的功能,它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魅力,成为我们的理想选择。
3.恰当地使用“昂贵”材料。适度消费并非一味地限制甚至拒绝高档材料的使用,对某些重要部位,适当地使用“昂贵”材料也是十分必要的,如运用局部搭配的手法等,真正做到对材料的合理使用。
4.降低装修、设施成本和能源消耗,尽可能延长家具、装饰等使用期限,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渗透到室内环境设计的方方面面,从而引导广大民众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取向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要素三:注入生态美学要素
随着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美如果脱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那将是主观而空虚的。生态美学反对二元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在传统美学观的基础上,与现代美学相融合,注入生态学要素的一种崭新的美学观点,同时它又是现代科学与哲学生态化在审美领域中的集中表现。室内生态美学,是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将生态学理论语言转译为室内设计语言去影响当代室内设计的审美活动,从而建立起新的室内设计识见系统,使人们能够在新的语境中进行审美思维,为当代的室内设计行为提供新的思想维度和语言空间。室内生态美学强调人与审美对象、审美环境的共振与互动,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之达到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有机结合;在室内环境的创造中,它强调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而不刻意雕凿;它同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前提下,运用科技手段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它欣赏人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和与自然的融合所带给人们的持久的精神愉悦,追求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情趣(见图1);在室内环境色彩的设计上,排斥由于忽视环境色彩的自然属性的色彩滥用形成的视觉污染,遵循色彩反映物体本身的自然属性和自然规律这一原则,体现一种新的色彩审美哲理。
要素四:倡导节约能源和循环利用
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等生态学原则,是倡导节约能源和循环利用的依据,它是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室内生态设计在节能化方面主要表现在土地空间的合理利用、采光通风、能源的利用率和对新能源与新材料的开发、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现代技术与传统的生态智慧相结合、合理的室内布局与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从有形设计向无形设计转变七个方面。
土地空间的合理利用,对解决我国目前人多地少的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的节约,不仅表现在对土地占用量少上,还应体现在土地单位面积及空间的合理利用上,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国外的设计师们,在有效利用城市空间及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所做的努力。 例如人们进入爱尔兰馆内,沿着虚拟的美丽的“利菲河畔”,可以看到由军事建筑改建重修的各式美术馆以及城市交通的变迁;还可以踏上都柏林的第一主干大街,感受爱尔兰的城市变迁。象我国传统生态节能建筑的窑洞、岩洞、穴居方式及构木为巢的巢居、土楼等形式,将再度受到研究关注。
科学自然的采光与通风是指建筑及室内设计应尽量结合各地区的自然气候特点,采用自然采光与通风的方法。有研究资料表明,每天日照三小时是保护人体健康的最低需要,室内采光设计是否科学,不但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还涉及到能源的节约与浪费。如大面积的天然采光面、明厅、明卧(见图2)、明卫、明厨的设计;在采光口设置不同的透明材料和不同角度的格片装置,以控制与调整光线。例如:上海世博会的“马德里竹屋”(见图3),其周身被一层竹皮包裹,不但创造了一种原生态气氛,同时也可以很好的调节光线,为建筑物提供一层温度、声音和视觉得屏障;由于每个单元竹质表皮的开启时间和方式不同,这样建筑的外立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再看德国馆(见图4):银灰色的精织网膜面料有极高的透气性、透光性和节能性,它不仅能为该馆遮阳,而且防水,它的开放型的网状结构还能避免室内高温聚集不散,以减轻室内空调降温系统的负担。它拆除后,可以剪裁改制成提包、口袋或小型遮阳棚等物品继续使用。我们知道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人们的居室空间越大,单位面积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就越稀薄,所以在室内设计中,通常不要随意降低层高,消减或占用空间。室内空间是否要设计成封闭的,应同当地环境、气候、使用条件和最终达到的目的以及节约能源、房间使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等等各方面相结合,拿出理想的设计方案。
能源的利用率和对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是减少能源浪费实现室内生态环境设计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在常规能源的利用率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与我国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落后有密切关系。在国外清洁能源已用于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家电等领域,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例如伦敦建造的全球首个涡轮风力摩天公寓楼(见图5)。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利用开发起步较晚,但也有长足的进展,如河北保定的国内首座太阳能光伏幕墙五星级酒店――电谷锦江国际酒店(见图6),将太阳能玻璃幕墙融入整体设计之中,创造了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典范之作;目前我国每年有一千万瓦的光伏电板,已安装在了实验区的楼宇、厂房的顶部,从今年起开始向全国推广。运用智能传感技术,对室内照明细化控制,实现白天光强达标灯不开,室内无人灯不开的节能效果。使用处理过的工农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包括从室内更新的旧材料,通过新技术又能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的无毒涂料、再生壁纸,桔杆地板及其他人造板的问世。现代科技研制出的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调光玻璃、保温墙体等新材料,如能组合成复合构造形式与室内设计结合,便可达到保温和采光的双重效果而大大节约能源。
在室内生态设计中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是现代室内设计能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室内生态环境设计的基本特征。当前生态环保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为实现室内生态设计的基本思想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例如对“绿色装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别具匠心的设计,对旧材料(见图7)、旧配件、旧家具及设备的重复利用(见图8);将建筑构造技术的外在形式作为“部件”、“元素”融入室内的装修设计中(见图9);采用全面的现代绿化技术;现代高科技与室内设计相结合对室内物理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等等,这些在上海世博会的一些场馆建设中都有尝试与突破。例如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见图10)实施的生态气候策略:冬天利用太阳能辐射,夏天利用自然空气气流和水流降温,带有光电集成模块的玻璃,可以充分节约电能。法国阿尔萨斯案例馆的南立面的玻璃幕墙,外层为光电版和第一层玻璃,中层是个可开可闭的空气层,最后一层是玻璃,上面有水流过,幕墙和“绿墙”保障了该馆的冬暖夏凉等案例,这些都是当前室内生态设计可选用的基本技术措施。
将现代技术与传统的生态智慧紧密结合,探索一种新的室内生态环境设计途经,如:现代技术与绿化、水体、烟囱效应、穿堂风、天然蓄热等自然方式相结合。例如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见图11)独创的“生物能热电联产系统”(见图12):位于顶部的“风帽”,其功能是采集新鲜空气和排放废气,也就是将新鲜空气送入建筑内部,并将室内空气排出;另外,建筑可利用太阳能和“江水源”系统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和降温;再看建筑的立面,墙体表面的特殊荧光涂料,使白天储存的太阳能量在夜间释放;还通过玻璃窗采光和发电的完美结合,来展示“会发电的窗户”;该馆所需的电能和热能,也可通过对餐厅的有机废弃物、一次性餐具等降解而获得。瑞士馆(见图13)的四周被一层巨大的互动型智能帷幕包裹,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会呼吸”的日本馆(见图14),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能电池,实现了高效导光、发电;其馆内温度不完全来自空调,主要依赖与顶端的三根“触角”和三个“鼻孔”的循环呼吸,把外部的风引入冷却,从而降低空调负荷等等。当然这些新的整体性的规划设计,要求更高的科技含量和完美的实现手段,必然是设计师与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密切配合的结果。
合理的室内布局与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不少室内设计存在着创作目的不明确,只重视室内空间视觉形态的创造,而忽视了室内设计的终极目的――在其中的人类生活质量。因此,室内布局、改造、再利用,应利于采光通风、降低噪声,以减少破坏为主要目的。可以运用最简便有效的功能区域划方法,将白天使用的房间或功能区域集中布置在自然通风和吸热及采光最令人满意的地方;将用于晚上活动的房间或功能区域相对集中在一起,其窗户也不易过大过多。在家具的造型和设计上,应符合人体尺寸,操作方便,避免产生疲劳。合理的室内布局,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健康要求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诚然,富裕之后的人们其价值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即从追求有形的财富转变为追求无形的财富;反映在设计上,就是通过“有形设计,追求无形精神”,即从有形设计向无形设计转变,将减法思想运用于设计之中(见图15)。这种形式非常符合中国传统艺术重“意象”、“写意”的审美特征――夸张与省略,皆以传神为目的。中国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以人均拥有的资源来说,我们是相对贫乏的,所以不去学那些资源富有的国家,到处搞“豪华标志性”的工程,而应提倡非物质的“意境”营造,用一种非物质的手段去创造“意境”,用“省略美学”营造一种“言不尽意”的含蓄美,就像时下流行“简约主义”,与此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妙,用绿色生态观指导我们的设计,这才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引 言
在生产水平较低的社会中,医院的设施往往只满足于最起码的抢救、门诊、化验、检查住院治疗等最为基本的使用要求,我们对过去医院的印象,常常是“拥挤不堪”、“杂乱无章”、“方向感差”的感觉。这些情况的产生与当时我国的计划经济和发展有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环境对患者、家属乃至医护人员的重要性已不是单纯的医疗建筑空间大小和室内装修方面的问题。根据现代医疗理论,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心理和精神状态的表现情况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力求使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保持平和、温馨的心境,从而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提高治疗的效果。医院的环境对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是巨大的。罗杰斯?伍尔瑞对美国宾西法尼亚保里纪念医院的环境对病人的影响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患者可以从他们的窗户看到室外园林的树木比他们直接看到砖墙需要的药品减少30% ,而康复速度提高30%。由此可见,环境的美观价值对于病人康复的作用尤为重要。同时,旧的医院环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的要求,改善医院环境已迫在眉睫。营造良好舒适的医院环境成为医院建设者和设计师所关注的焦点。下面分别从总体规划、绿色环境的营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总体规划
众所周知,医院应该具有相对安静的周边环境,但是不少医院处于城市的喧闹繁华地带。一所医院的整体环境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总体规划的优劣。所以,它的总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总体规划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医院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即各种流线与控制的合理布局(院区内外环境的布局) ;二是医院内各种功能区域的良好组合。
医院中的交通流线较为复杂,包括人流、物流、车流、污流等。其中人流又包括工作人员的流线和患者的流线。医院的流线与医院流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医院管理学与医院建筑设计的结合。这些流线既要简洁明快,又要避免互相交叉,否则,在医院的局部区域中形成混乱,给患者带来不便。其结果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并对情绪造成不良影响。如医院的门前交通混乱,也会给周边的城市交通和环境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医院的交通流线规划在医院环境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医院建筑在民用建筑中属于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旧时的医院建筑已不适应现代临床医学对诊疗环境的新要求。医院建筑内部布局逐渐向各功能部门(门诊、病房、医技)组成一个合理有效的整体方向发展。例如,香港北区医院,利用一条“医院街”把各个功能科室连接起来,建立了医院诊疗环境新模式。其结果,方便患者轻松找到所要去的科室并完成相应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节省了患者诊疗的时间,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率。美国的侯莫?古德尔斯基住院大楼就是这一规划的典型优秀案例,住院大楼是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综合医学中心扩建的部分,通过一条玻璃走廊与医院北侧入口相联接。为来访者和门诊患者提供的玻璃连廊采用玻璃采光顶,带给人宽敞明亮的感觉。休闲等候区种植或摆放绿色植物,周围环境变得优雅宁静,克服医院的嘈杂、压抑的缺点,缓解病人的焦躁情绪。如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入园内的车流和人流在医院标示引导下,便捷的到达门诊、急诊和住院部的各个入口。整个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形高差和绿色景观,布置了几个大小、形状都各不相同的敞开式庭院,从而创造了幽静温馨的院区环境。在美国泛景湖地区医疗中心,采用“商业街”的形式,将服务项目沿“街”布置,并且为病人提高了通向所有门诊科室、康复、健身、以及教育、零售、行政管理和餐饮的入口。使医院整体显得井然有序,环境空间设计简约大方。
总之,医院建筑的整体规划关系着医院的环境空间的优劣,总之规划搞好了,环境空间的营造也成功了一大半。
2、绿色医院环境营造
绿色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对医院来说这个“绿色”还包括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下面分别从无障碍设计和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分别阐述绿色医院环境的营造。
2. 1 无障碍设计的基本理念:医院的无障碍设计,不单纯为残疾人所作的特殊设计。而医院环境中的坡道、盲道、辅助栅栏、标示和护理设施等,应进行人性化设计尤其是涉及到患者的心理、行为、精神等方面的人性化设计不可忽视。医院建筑的门诊大厅和病房楼是影响患者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地方,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地点是门诊大厅。医院的科室种类繁多往往让患者和家属摸不着头脑,同时也是人流最交汇嘈杂的地方。为了缓解给病人的心情造成不良影响,建筑师运用建筑中庭辐射空间组织为中心的设计新方法,将医院每层平面的各科室都围绕中庭展开,对各个科室的分布情况一目了然,中庭在交通组织上又成为一个疏散人流的枢纽。
例如,我院门诊大楼的中庭,就是这一设计手法的成功案例。进入门诊大厅,贯通五层楼的中庭内悦目清新的绿色植物舒缓了病人的紧张不安的心情。医院的标示系统和问讯处导医小姐的亲切服务,给就诊人们带来方便。病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患者诊疗的场所。研究表明,病房的环境对患者的情绪影响很大。在病房的设计中应当尽可能在色彩、灯光、装饰及护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紧张情绪的气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许多医院在新建综合性病房中的儿童病房设计,墙面和门采用了温馨和谐的粉色,地面上铺装弹性PVC胶板,并在墙面上装饰了各种可爱的儿童卡通图画和花草图案,缓解了儿童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 2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医院建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认同并成为关注的焦点。人性化设计考虑的不应仅仅是患者,医护人员作为医院环境的主体,他们的辛苦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他们的工作环境却很少被人注意,所以设计师再考虑到人性化设计的同时,应给医护人员的办公和休息环境设计一个新方案。我想,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工作,他们的效率和精神状态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和转变。
医院的注射室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门。但长期以来,男女患者同出一室,给病人带来极大地的不便和尴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照顾到病人的情绪和隐私,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院设置了男女分设的注射室,出现了全新的改革。另外,在几年的医院工作中,我们发现门诊的儿科中,就诊的患儿往往大哭不已,动作剧烈,而医生们的诊察桌大多都是普通长方形,孩子不小心就会碰到桌角,如果改成带弧形的式样,我想对于孩子来说,这应该是保护他们的一个好办法。
当然人性化设计是营造绿色和温馨的医院环境的根本。今天的医院建筑室内装饰,不仅仅是白墙白床单。它采用了许多温馨靓丽的色彩:如床的颜色是黄色的床体、蓝色的床单,沉稳明快的窗帘,墙上的自然风景画为整个病房带来了春天的希望,从病房向外望去,是一片繁茂的树木。在这样的环境中,病人的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康复能力自然也就增强。
20世纪后半期是全球有史以来城市化最集中的时期,住房问题一直是很多国家共同面临的话题。其中,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几年,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建设的热点,政府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程,加大投资力度,住房建设逐渐开始规范化、标准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素质、审美情趣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眼光也越来越挑剔,对居住小区户外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了。保障性住房的对象多为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受经济条件限制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此类人群活动范围较小,多以在居住的小区内活动为主,使得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另一个方面,由于开发商在建设过程中尽量降低成本,重量轻质的现象时有发生,小区的户外环境设计手法简单粗糙,造成小区的使用人群对小区不能产生归属感,大片的所谓的公共空间被遗弃,小区失去了活力。
为此,本文展开对深圳市保障性居住小区典型案例梅山苑的户外环境调查研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针对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希望对我国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深圳市梅山苑小区项目调研
深圳市梅山苑小区项目是深圳市1997年所建的安置性保障住房,位于福田区下梅林梅山路,占地12万O,主要居住人群为深圳本地户籍的低收入居民。小区内建有30多栋多层建筑,周边配套完善,交通便利。2005年,梅山苑在住宅产业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融入了节能、节水、节材、绿色环保的“四节一环保”的绿色节能理念。
1.1 道路及停车
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疏导居住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是居住小区内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调研发现,梅山苑小区内道路组织不顺畅,经常堵塞,主要原因是小区的停车位数量不能满足小区内部停车的需求量。作为建成时间较长的保障性住房社区,最初在进行园内道路规划时,并未充分考虑到停车空间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多住户目前已拥有私家车,而且车辆的保有数量还会持续上升。小区内建筑多为多层,没有配套设置地下停车场,地面停车位难以满足小区的停车需求,许多车辆只能占用小区的主要道路两侧、消防车道、篮球场和绿地,虽然梅山苑社区旁边的综合服务楼配有多层停车库可供住户停车,但由于其收费要比地面停车位贵很多,加之交通不便利,许多住户都不愿意停在那里,宁可占用小区内的公共道路空间。
1.2 公共空间及环境设计
公共空间应该以整体的环境意识进行设计创造,保证住户与其所处的空间环境配合默契。公共空间为居民的户外生活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自发性、必要性、社会性的活动就可能在那里自然而然地发生。
由于梅山苑居住小区当时的规划建设受土地、资金等条件限制,为追求较大的建筑面积,户外用于公共活动的环境空间设计很少。在小区园内中心位置有一个由几栋多层住宅楼围合而成的活动场地,这也是小区内唯一可供居民集中游玩、休憩的场所。调研期间发现确有不少居民在此活动,但场地上缺少休息的椅子,只有大片空旷的活动场地,功能分区不明确。想晒太阳的老人或者带孩子游玩的居民只能倚靠在大树下的石制花坛边。另外,居民也反映,傍晚广场音乐活动时段,活动中心周围的住宅居民常因噪音扰民而与活动人员多次发生纠纷。调研还发现,小区内还缺乏公共厕所、晾晒衣物空间、非机动车辆摆放设置等便民服务设施,小区内的垃圾桶设置无固定位置,卫生环境差,休闲娱乐配套设施也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等。
1.3 绿化景观
住宅小区的绿化是为居民创造安静、卫生、安全、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要充分考虑绿化景观的使用、景观、经济功能。
梅山苑保障性居住小区的绿化,一方面由于低成本的开发思路,设计品质水平较低,绿地率低,种植植物种类单一;另外,因为规划时缺乏对居民行为活动规律和心理需求方面的了解,景观设计只停留在“环境即绿化,绿化即景观”的认识层面上,细部设计不够深入,只重视空间形式、规模及视觉感受等,往往采取集中绿地。小区绿化景观内的铺地也是根据几何形式与想象的方式进行铺设,没有考虑到人们行走路径易于通达的交通便利因素,形成一种设计浪费,影响小区的环境品质。
1.4 缺少无障碍设计
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典型的年龄分层明显,很多在深圳居住的老人都是来帮子女照看孩子的。梅山苑小区中的老年人多属于这种群体,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己的住房及周围的环境中度过的,调研的梅山苑保障性居住小区中户外环境活动空间缺少无障碍设计的人性化考虑,很多老人住户的买菜车、推着孩子的婴儿车在路面有高差的地方,无法正常推行的事情时常发生。
2 中国香港、新加坡保障性住房户外环境设计的成熟经验
在保障性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方面,中国香港、新加坡有很多成功的建设经验,对于改善我国保障性居住区环境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通过专业的对比与学习,可以探索适合我国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的成功之路。
香港可谓东南亚乃至世界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与深圳毗邻,弹丸之地拥有世界第三的人口密度,在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方面创造了成功的案例,为居民提供了人性化的室内外空间的香港公屋广受赞誉。香港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实行公屋制度,经过60多年的探索发展,在各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香港公屋设计遵循寸土寸金、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公屋所有的空间都垂直叠加,集住宅、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休闲中心等功能于一体。公屋大多在30层以上,其底部的裙房具有商业、交通、娱乐功能;裙房屋顶多设计成类似天台花园的邻里交往空间,结合地形创造的小型园林可以调节微气候,同时附置各种功能性的景观小品和体育活动设施。局部架空是香港公屋整体建筑的最底层常常采用的形式,围合起来的部分设置幼儿园、养老院、超市等辅助用房,架空部分则成为交通或活动空间,有着很高的使用效率。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被称作组屋,新加坡全国80%以上人口的居住问题都是通过主屋解决的,因结合良好的绿化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获得了世界的认可。“花园城市”的概念是新加坡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随着城市的不断成熟发展,要建设“花园中的城市”是整个新加坡提出的新口号,创造一个集生活、工作与休闲于花园中的城市国家。立体绿化是新加坡造景中的最独特手法,将横向的绿化的应用范围推广到纵向视角,可用在墙体、围栏、屋顶、道桥等处。组屋内的小区主要是通过建设屋顶花园来实现立体绿化,使居住在高层的居民不必到组屋底层也能感受绿化环境。连廊系统设计也是新加坡组屋室外环境设计的一大特点,根据居民的出行布置连廊体系,保证邻里间的楼宇与附近公交车站的候车亭顺畅联系,居民在雷雨天气可以正常出行,在艳阳高照的天气下又成为人们喜爱的遮阳通道。组屋小区内的步行道设计很少使用踏步,在有高差的地方通常会设置坡道。
3 借鉴与启发
保障性居住小区的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部分,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协调、追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因此,保障性居住小区的室外环境设计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综合人工要素、自然环境要素、空间要素,真正做到景为人所用的开放活动空间,为小区住户提供和谐交融的理想场所,令整个生活社区温馨而有活力。针对梅山苑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出现的问题,汲取香港公屋和新加坡组屋在低收入住房建设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些关于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的建议。
3.1 高容积率低密度的开发模式
高层住宅的单位成本相对多层及小高层最低,同时,高层住宅带来了城市居住人口的集中,而集中的居住模式有利于集约化布置停车场,提高其使用效率。建议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地下停车场,方便住户停车。另外,可采取地面停车空间与休闲空间相结合的方式设置,每两三个地面停车位之间以绿化隔离,这种做法可以满足绿化要求的前提下对车主停车及寻找车位提供方便,并且在停车位空缺状态下也能形成住户聊天、休闲活动的空间。对于小区内的运动场地,可提供夜间限时停车服务,分时段开放,以缓解住户夜晚回家太晚,无处停车的问题。
3.2 争取更大的户外活动场地,空间设计注重人性化、功能可变性
底层架空有利于户外环境的改善和外部空间的塑造。同时,架空底层有利于楼栋住户的空气流通,改善住区内整体小气候环境,方便居住小区视觉景观的组织,提高住区内视野空间等有利因素。根据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可将住宅建筑底部架空部分分区域改为公共厕所、会所健身、停放非机动车辆、会所活动室等既具有遮阳避雨功能又可交往、活动的休闲场所。
除了建筑底层架空,易于接近的、具有良好通达性的屋面公共场所也可以充分利用,将屋顶平台进行环境绿化,拓展为活动场地。这种向高空间争取发展绿地的方法,使城市土地得到多层次、立体的复合利用。在香港公屋、新加坡组屋等公共住房中,屋顶平台作为活动场地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几乎已经成为惯例。屋面空间也可以作为晾晒衣物与食品的最佳场所,既能得到充足的日晒,还可以保障住户使用的安全性,对避免破坏小区底层环境的整体性也有益处。
对于休闲空间设计,场地与交通干道的分割可以使用树木、矮墙等进行隔离。明确空间的功能在于为不同居民休憩、娱乐、健身、集会等需求提供活动场所,深入研究不同人群的活动特点,合理规划不同活动区域,配置必要的活动设施。动态活动区地面铺装尽可能平坦、防滑、无障碍,可以进行球类、舞蹈等活动,为了防止噪音污染,可种植高大乔木以及连廊控制声音的传播;静态活动区应采用软铺装地面,以草地为主,位于较安静区域,有优美的景观朝向。考虑适当的阳光和阴影设置座椅,配合树荫、遮阳设施等,供人们在此进行观望、晒太阳、聊天及其他娱乐活动。针对人的心理来改善设施的设置,将居民引入小区公共空间,为丰富人们的交往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的活动场地既要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受过多的干扰,还要和儿童活动区有方便的联系和视觉上的通透,使老年人活动区和儿童活动区形成一个互补式的整体,便于独自活动又相互娱乐、相互照顾。
居住小区的休闲广场应交通便利,位于住区的中心位置,广场内不应设置过多的固定设施,功能除了承接居民的运动需求,也可满足住区内定期组织的社区活动与讯息宣传、商业售卖活动。
3.3 提高绿地的实用性
居住小区的绿地,不仅是公共绿地,还包括宅间绿地、道路绿地等,小区内各种绿地都有其自身特有的无法取代的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而任何一种绿地的不足,都将使局部绿化环境恶化,从而影响整个小区绿化环境质量。要做到“步移景异、抬头见绿、推窗见花”,只有均衡地考虑各种绿地比例,科学地规划组织,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美的环境。
保障性居住小区的绿化种植可考虑采用草本、藤本、灌木、乔木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植物季相和色彩变化,适当增加水体面积,减少单一种类、纯草坪大面积集中布局模式。绿地铺设应尊重基地与周边交通的现状,可以通过适当的植物栽培来限定与划分空间。建议多采用本土植物,考虑植物的季节性与多样性,避免种植带刺及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积极利用场地进行综合立体绿化,拓展绿化空间,增加绿色生物量和绿化覆盖率,扩大居住小区多位的自然因素,提高整体绿化质量。道路绿地的铺设要保证合理引导住户方便、安全到达住区,不要设置过多转折,造成交通障碍。同时也不要过于接近建筑,影响住户的休息。
3.4 “以人为本”的无障碍设计
住户在居住小区内的大部分活动都是通过步行来完成的,所以住区步行道路设计的好坏与住户生活息息相关。在遇到追求美观和追求无障碍设计相违背的情况下,应该着重以人性化的原则考虑无障碍设计。例如,错落有致的地面景观虽然非常美观,对于普通人也构不成行走的威胁,但是这对于生理弱势群体却存在潜在的危险,所以应该避免这样的景观设计。小区内步行道路系统的铺设应合理化,保证路面平坦、稳妥,不宜采用卵石铺装。同时还要注意路面铺筑要防滑,符合人体行走的工程学;竖向变化不宜过大,且应避免台阶;道路及各出入口有高差处应设置平缓坡道。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应设置多重的防护栏、警告标志及照明设施。厕所、座椅、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使轮椅使用者容易接近并使用,而且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可建立小区遮盖步行道体系,整合底层架空空间,避免车行系统对步行的交叉干扰。只有从人的需求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重视实用性的同时,兼顾观赏性和经济性,才能真正提高保障性居住小区的绿化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优美、舒适、安宁的理想居住环境。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住居的热点话题,在有限的土地划拨面积上,积极改善居住小区内户外环境,集约用地将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保障性居住小区并不意味着标准降低、档次降低,虽然户外环境设计会受到容积率、经济因素等条件的影响,但是通过设计部门的努力,还是可以为居住者设计出良好的户外环境。扬盖尔(Jan Gehl)曾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出一个观点,即“尽管物质环境的构成对社会交往的质量、内容和强度没有直接影响,但规划人员能影响人们相遇以及观察和倾听他人的机遇。”由此可见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设计对提高居住区活力的重要性。同时,作为建设部门也要不断向更高的建设理念攀登,既要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环境要素,又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生理、心理、社会道德等多层次的需求,创造出健康舒适、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居住小区户外环境。
参考文献:
[1]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朱建达.小城镇住宅区规划与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 刘家麒.香港住房的室外环境[J].中国园林,1997.
[4] 汪利娜.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演变及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9.
[5] 郭兰.日常生活视角下的住区外部公共空间[J].南方建筑,2013.
0 前言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掀起了“绿色消费”浪潮,而后席卷了全世界。绿色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
现代市场上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想要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就只能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在绿色消费浪潮的推动下,很多国家政府积极引导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提倡绿色消费的观念和消费方式,人们开始关注购买使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将绿色设计的理念和设计方法与新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指导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势必会开发出更加符合消费者诉求以及更为环保的绿色产品,为生产企业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1 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也称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环境意识设计。在绿色设计中要从产品材料的选择、生产和加工流程的确定,产品包装材料的选定,直到运输等方面都要考虑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寻找和采用尽可能合理和优化的结构和方案,使得资源消耗和环境负影响降到最低。
1.1 绿色设计基本思想
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为最小。
1.2 绿色设计原则
其原则被公认为“3R”的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2 绿色设计理念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使用
2.1 绿色设计理念在市场调研阶段中的运用
很多调研机构从调研过程中发现,消费者都希望用较少的钱买到功能多且实用的产品,而且在后m的使用过程中希望让产品的使用费用降到最低。同时很多消费者或是环境保护主义者都希望产品在它的寿命周期结束之后,用于生产产品的零部件或者生产制造产品的原材料可循环使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可再生资源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的使用。1986年富士公司推出新产品――单功能相机,单功能相机在摆上日本本土的货架之后立即获得了成功。它是由嵌在卡片纸板箱中的一卷胶片和便宜的塑料镜头简易构造而成的。相机售价便宜,购买方便,拍完照片后整部相机送去冲印,是一种一次性使用的相机。富士公司的单功能相机在本土取得成功后于1987年向美国市场推出这款新产品,但是却没有取得成功,消费者除了怀疑单功能相机的可靠性和质量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认为一次性使用的相机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富士公司因为在产品调研阶段并没有将绿色环保意识考虑在内,即单功能相机的使用会对环境产生何种影响,消费者及环境保护主义者会不会因此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都是富士公司之前所没有考虑到的。因此富士公司的单功能相机虽然在日本取得了成功,却并没有赢得美国市场。美国的柯达公司在面向美国本土推出单功能相机时,总结了富士公司失败的原因,因此柯达公司首先针对环境保护主义者及摄影爱好者做了关于一次性相机对于环境破坏的相关调研。根据调研的结果,柯达公司通过回收计划来减轻消费者及环境保护主义者的顾虑。
由此可见,企业的研发部门在设计开发新产品之初就应将绿色设计的理念运用在产品调研的过程当中,以网络调查,实地考察,结合调查问卷的形式从专利、新闻资料中搜集与绿色环保相关的资讯,而后通过前期调研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指导后续的新产品开发。
2.2 绿色设计方法在产品设计阶段中的运用
模块化设计是绿色设计方法之一,所谓的模块化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将产品的某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将这个子系统作为通用性的模块与其他产品要素进行多种组合,构成新的系统,产生多种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系列产品。一方面可以缩短产品研发与制造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方便重复使用、升级以及维修,在产品废弃后方便拆卸和回收。模块化设计方法在新产品开发中使用非常广泛,如:2014年时斯洛文尼亚设计师Janez Mesaric把模块化设计应用到了座椅设计当中,设计了一款模块化塑料座椅。这把卢布尔雅那椅子以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命名,整把椅子由两种简单的模块单元组成,通过不同数量的单元组合,使用者可拼出大小不同的座椅,从而满足不同空间的需求。同时椅子采用强化聚丙烯塑料制作,可100%回收。这种材料在生产时会吸收二氧化碳,不仅环保,而且质量轻。除了模块化的家具外,还有模块化帐篷,蜂窝式的模块化帐篷已于2014年秋天批量生产,设计师B-AND-BEE从蜂箱取得灵感,用堆叠的六边形盒子搭建出蜂窝式露营帐篷。 每一个帐篷单体设有金属框架和双面密封防水面料的木材,帐篷内部则提供了行李寄存的位置,帐篷中的大床可以作为休息室座位,而移走织物面板后,帐篷可以作为白天观看音乐会的舒适座椅区。这两款新产品在推向市场后都赢得了巨大的成功。
2.3 可回收性原则在新产品包装中的运用
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从绿色环保、可回收性这一角度考虑,从包装材料的原材料选择、制造、使用到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同时选择的材料也应具有循环利用、易于降解和再生这些特性。现在很多的新产品的包装都摒弃了奢华的装饰及难以回收利用的材质,采取可循环利用、易降解的材质,像瓦楞纸这一材质,是很多家用电器、食品、数码电器的外包装常选择的材料,瓦楞纸的优势是成本低、质量轻、加工易、强度大,而且80%以上的瓦楞纸均可通过回收再生。日本品牌无印良品从80年代创立之初,就倡导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将商品的生产、制作工序彻底简单化,用于产品包装的材料采用了大量非漂白的呈浅黄色的纸张,让顾客可以直接透过包装看到商品,这种单纯而又直接的方式,令消费者一目了然,既拉近了商品与顾客间的距离,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纸质材料也易于回收再利用。
3 结语
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绿色设计不仅考虑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各个部分的环保问题,而且也考虑了产品废弃后如何处理和再利用等问题,是在社会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下保护资源环境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人类永恒的三大主题是居住、生存、发展。人与自然、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上都是相互依存的,人能否在某个地方定居下来,主要取决于这个地方的环境条件是否满足了人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和精神需要。我们生活在现代的城市之中,钢筋混凝土建筑成为我们生活的“丛林”,我们在这些称之为建筑的“丛林”中生活。建筑与我们的居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现代住宅区域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人们关注的要点。提及住宅水环境设计,早在《论语》中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水是生命的起源,水体作为一个重要造景要素,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而且可以调节空气的温湿度,净化空气,增强居住空间的舒适感,而水本身的形态、气势、声音等都蕴含着无穷的魅力,都能带给人美的享受和无限的自由畅想。水环境是生态住宅小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
现代水景设计自从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国家开始流行以来,滨水景观逐渐成为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并很快也在中国形成一股设计流行浪潮,这股浪潮既影响到深圳、上海、北京等沿海大城市,也影响到内陆陕西、甘肃等省份。因为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建筑的高度密集、环境的严重污染,城市居民更加渴望能够与纯朴自然、亲切优美的水环境朝夕相处。因此,水景住宅设计也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海滨城市蓬莱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海、水资源丰富,气候温润适宜,经济比较发达,为水环境与城市建设的结合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其海景住宅设计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我们应该怎样创造一个平衡、优美、舒适的滨海人居环境,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
一、水景观的特性
水景住宅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带给人们无尽的生活情趣,毫无疑问这是源于水自身的特性。
1.流动性:水往低处流,水的这种位移的变化使水处于一种不断循环运动中,充分体现出水的柔美、活泼的特性。而瀑布、海浪、激流、涌泉等不同程度的激烈状态则又会带给人们另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
2.可塑性:水是一种源源不断的物质形态,古人就有“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描述,水至柔无形本身没有固定形状,但通过造型却可以塑造出水的多种多样的姿态。
二、水景的开发和利用
自古以来,人们对水景住宅的喜爱从未改变过,真正的亲水住宅一定是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从而符合人们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傍水而居,是人们的普遍愿望,反映了久居都市的现代人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同时也是人类亲水这一天性的流露。
亲水是人们的天性,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是水的特点。因此水景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效果,并且也能运用一定的设计手段去引导建筑空间,使之产生空灵开阔、心旷神怡的感觉。运用景观设计的创意理念去多样化地丰富水景观环境内容,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创造。
水景作为重要的视觉对象,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和美感。其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特性,可以被灵活组织成各种点、线、面各种水景样式,通过不同叠合的方式形成三维立体空间,并利用周围的环境与住宅建筑掩映、分割和充实空间,起到点景、对景、背景的作用,获得丰富的空间层次和视觉效果,满足人们亲水的心理情感。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为此城市水景住宅设计应采用自然化设计,要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造园要求,现代水环境住宅设计要求:水景和植物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丛与高大树木的层次和组合,应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避免采用几何式的造园绿化方式。在水滨生态住宅区引入天然植被要素,在适合场地植树造林恢复自然林地,这种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美学效益,同时在住宅区的建设上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水景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的开发中,水体的规划和治理是城市美化环境的基本保证,保护水体及周边环境是一个滨海城市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要尽量避免因城市建设而对滨水资源造成破坏,滨海水域空间与陆地之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规划建设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场空间。为此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对环境的开发进行严格的规划和引导,保护滨海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城市和环境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城市滨水区的利用都是有着良好的地域优势,它是展现当地特色文化和城市品位的窗口,许多城市的滨水景观本身就是城市的标志和旅游形象,因而绿色环保和谐发展的城市海滨规划建设开发就备受关注了。
四、实例分析――以蓬莱海郡水景住宅设计为例
蓬莱海郡一期海岸住宅是现代住宅水环境设计的成功范例之一。
蓬莱是著名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驰名中外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有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水军基地“蓬莱水城”,有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八仙渡等名胜。蓬莱被列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并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蓬莱海郡一期海景住宅项目占地面积31万平米,总建筑面积23万平米,地形绵延起伏,北临渤海,南靠龙首山,山上有国家重点文物古迹―黑风台。东有韩非游乐场、蓬莱阁、海洋极地世界、抗倭大将戚继光故里等著名旅游景点都近在咫尺。从整体来看,海郡一号高品质海景住宅区的规划建设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生活便利。它是蓬莱市唯一的纯海景住宅设计,也是国内依托大学城浓厚的文化底蕴,建设开发的滨海旅游度假、休闲生活的栖息地之一。水景住宅设计应注重历史文化内涵,这就要求在规划设计时,把原本的人文景观也一同考虑进去,提高居住区的文化内涵。蓬莱海郡住宅海岸水景观设计,就很好的做到了环境与文化的结合。
该海景住宅项目注重打造住宅区的景观环境,提高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享受,它不仅注重物质性的硬环境,还注重了精神文化性的软环境。景观环境与周边住宅建筑的协调设计,营造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温馨的情感氛围,令居住者有一种放松惬意的归属感。
蓬莱海郡一期海岸住宅设计规划与实施以先进的欧洲设计理念为参考,设计中融合了西方建筑和中国建筑的特点,以原有的海岸自然景观为特色,尽量减少人工雕琢为原则,创造了一个以水为媒介的主题海岸住宅区和享受自然、回归质朴的生活环境。基于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充分认识和了解,遵循环保绿色开发的规划理念,海郡壹号水景住宅在设计上注重利用海景造景元素,通过不同的水景处理方式既表达了东方人和谐发展的自然观,也体现了西方人理性的环境保护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0013104
1引言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既要通过本身可能产生的影响尽量改善居室内的生活环境,又要尽可能提供实用、舒适、优美的户外活动空间,以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它不仅仅是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的工作,还需要综合运用传统的园林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知识,从居民的生活需要出发,创造出符合现代人的人居环境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清新优美居住环境[1]。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活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住宅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小型住宅小区环保发展的趋势指向绿色生活,其中绿色植物就是主要元素,它既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又能与山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2]。本文以宝鸡市陈仓区佳苑新城绿化设计为例,充分利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为人们赢得绿色环保的居住空间,旨在探索“人性化”园林绿化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创造一个“崇尚自然、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小区,以期解决中小型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环境设计的新课题。
2设计理念与原则
任何一个住宅绿化设计都应有全局的观念,把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相结合,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利用环境中有特色、有利的因素,对不利因素加以改造,通过合理均衡布局对构成小区景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按不同功能用地进行合理的划分与衔接,既考虑到主景区、活动区、休闲区、主要出入口和干道的区分,又充分考虑平面和立面之间的关系,通过围合、分割、资借等造景手法使整个小区突出主体、分别主次,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形成一个能够满足功能和绿化要求的统一体[6]。
2.4环境:自然质朴
环境设计不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艺术活动,也不是为了让设计师进行完全自我的艺术表达。如果设计者确实有诚意为使用者服务,就不能以个人好恶来任意摆布环境。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环境行为学知识,使绿化环境满足居民日常活动的需要。好的住区环境并不只是为富人服务的,它应该服务于所有人,所以评判环境的好与坏应该是从发展的角度,在不同的现有条件下,具有可实现的自然质朴效果。也就是让住户充分感悟阳光、风、水、土地和动植物的美,这是住区环境本质的出发点[7]。
2.5植物:四季多彩
植物配置从植物多样性和人的需求出发,除了遵循图纸要求和实际情况,更注重整体环境氛围的塑造和植物季相色彩的变化。根据植物特性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植物群落,美化小区的居住环境。从生物的多样性考虑,选用一些蜜源植物及鸟嗜植物如火棘、紫荆以及一些香花植物,吸引鸟类和昆虫,恢复生物多样性,真正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居住环境。植物不仅具有观赏和生态作用,且作为一种特殊的绿色建筑材料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结合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形成具有深远意境的四季绿化景观[8]。
2.6目的:以人为本
绿化设计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功能和需求性,科学合理的布置绿化景观,以形成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并与城市整个绿化要保持统一。特别应注重人性化设计,满足居民游憩休闲、锻炼身体和交流谈心的功能。绿地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绿化要富有人情味。例如草坪采用一些耐踏的草类,同时铺设一些卵石路,让居民踏上起到按摩健身的作用;在大树下布置一些形状各异的石头,供居民休息小坐,以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设计[9]。
3项目与思路梳理
3.1项目地域概况
陈仓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八百里秦川西端,地处秦岭山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区,地貌由山、塬、川组成。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年降水量701mm,主要河流有渭河、千河、金陵河。佳苑新城是宝鸡市平安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秉承“成就一座城市的公园梦想”的兴业宗旨,用“与园相伴、与水相邻、以绿为容”的理念,构筑一个城市人们渴望已久的公园梦想。项目位于陈仓区核心地段,虢镇南环路转盘东南角,东临陈仓公园、西邻万人广场、南靠渭河,占地10.87hm2,用地基本平整、无明显高差,周围环境良好,交通方便。
3.2设计指导思想
绿化就是为了创造轻松、自然、温馨、健康的绿色生态环境。既保证中心空间的舒朗、开敞,又营造各种尺度宜人、充满情趣的户外活动场所,从而很好地体现出景观环境的均好性。根据小区规整行列布局的结构形式,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形式,以小游园为中心,以道路为网络,以宅基为基础。植物选择突出地方特色和耐阴的需要,植物配景做到四时有景,三季有花,以表现四季特色。注意突出人性化设计,创造“景为人设,人为景感,见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气氛,达到“静、动、新”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渴望返朴归真、崇尚大自然的心理要求。
2014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陈祺,等:中小型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探析园林与景观
3.3绿化设计原则
整体以草坪为基调,以灌木拼图为主景,以行道树为骨架,形成开朗、明快的以灌木为主的绿化景观。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抗干旱、耐瘠薄、抗病虫的优良品种,确保大面积的成活率及长期绿化效果,适当引进外地名贵、新优品种。以规整栽植方式为主,兼顾孤植、对植、行植、列植等,尽可能满足人与花、草、树的亲密接触,同时又以不受损坏为前提。植物造景具有优美的四时时空序列,各区植物配置特色鲜明,同时又彼此呼应,在各有侧重的基础上,注意整体绿化风貌的完整、统一、自然和协调。
3.4设计构思理念
住宅小区绿化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以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其绿化方式,受居住区内建筑布局方式、建筑密度、间距大小及建筑朝向等条件影响。佳苑新城采用目前较流行的规整行列式布局,并针对楼群林立、楼层较高、间距较小、地下管线复杂的实际情况,整体绿化以少而精的高质量和满足停车功能为前提,采取混合绿化构图方式。以行道树为骨架,以中部游园和圆形廊架为构图中心,以四横两竖东西南北主干道为景观轴线,以四组功能休闲广场和小游园为主景,以六组停车场为辅景,以各式灌木拼图为陪衬,点缀四季各色花灌木,致力于清新、典雅、疏朗、明快的景观绿化生态氛围的营造(图1)。
4景观格局及分析
整体框架如同飞翔的蝙蝠,寓意人们居住在公园的福地之中。一点:主入口景观;一环:南北两条干道;三线:东西三条干道;四面:北部二处休闲小广场、南部二处功能活动区;一体:矩形中心游园。
4.1三处入口景观
入口景观是小区形象的窗口,组织与引导人们进人小区的内部空间。它虽规模不大,但更需要设计者细致推敲、精心设计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10]。
北入口:以左右两侧的置石题刻(佳苑、新城)和松竹梅为景观序曲,以门前中心的三级半圆形花坛组为开头,以四组花瓣造型和行植的小叶女贞柱为景观轴线,以对称布置的流线型色带和地被花卉为主景,以各色自然丛植的乔灌木为背景,形成清新亮丽、主题鲜明、渐次升高的景观风格,以烘托中心游园景观。
南入口:以对植的广玉兰为主景,以对植的独杆紫薇为陪衬,以环植的七叶树为背景,以便和院内主要行道树景观相协调。
西入口:以两列行植的广玉兰为背景,以对植的三株高低错落的棕榈为主景,以榆叶梅、连翘、独杆紫薇和小叶女贞柱为陪衬,以满足消防备用实用功能为前提。
图1佳苑新城园林绿化设计平面图
4.2中心游园景观
矩形游园:位于6号楼北的矩形游园(图2),针对地下停车场上部景观不能过多承重的实际,根据全园较为规整构图的具体情况,划分为5块:中部以硬质铺装景观为主,两侧对称布置色带与花木景观,南部在微地形处理的基础上成片布置植物群落,为树阵停车场。以草坪地被为基调,以花岗岩图案铺装为平面景观引导轴线,以矩形花坛为过度,以后部半圆形双排柱花架为构图中心,以两组流线花瓣灌木拼图为平面主景,以扇形片植的植物群落为立面主景,以环植的广玉兰为背景,点缀樱花(春观花)、紫薇(夏秋观花)等四季花木,形成景色亮丽、简捷、明快、大气的景观游园,并点明佳苑新城的主题意境。
幼儿园:位于6号楼南的幼儿园,环植七叶树,内部行植红叶李,丛植雪松,其他按幼儿园的统一要求铺装布局(塑胶广场)。
图2中心矩形游园景观效果图
4.3四季活动中心
两处休闲小广场:考虑到矩形中心游园以动态活动为主,在其北部两侧设置自然式以静态活动为主的休闲小广场。采用对称式布局,以曲线流畅的园路为纽带,自然顺势划分为四块大小形状均不等的绿地,以春季樱花为主景,以夏秋花木为陪衬,惟其构图重心虽均为亭,却一圆一方、一单一双,在统一中又求变化(图3)。
两处功能活动区:老年健身活动区在5号楼之北,流线园路划分围合,形成椭圆形小广场,以五组银杏树池和花岗岩铺地为主景,布设健身器材,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健身活动区域。少年益智活动区在11号楼之北,流线园路划分围合,形成椭圆形小广场,以景墙为主景,以对植的圆形树池为陪衬,布设少年活动器械,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益智活动区域(图4)。
4.4南北主干道绿化
根据全园楼房规整行列布局的实际,为了丰富景观层次并求得整体统一的景观效果,在四横两竖东西南北主干道上,分别布局不同的行道树景观。南北两条竖干道:两侧对植广玉兰,一气呵成,寓意平安建设发展四季常青、光辉灿烂。幼儿园环植七叶树,在统一中又求得一些变化。东西四条横干道:从北向南分别行植樱花、红叶李、大叶女贞、独杆木槿、白玉兰、紫玉兰。
4.5六组树阵停车场
在2与3号楼、8与9号楼之间,设置单排树阵停车场,以马褂木为主景。在3与4号楼、9与10号楼之间,设置双排树阵停车场,以广玉兰和樱花为主景。在4与5号楼、10与11号楼之间,设置双排树阵停车场,以紫玉兰和白玉兰为主景。
5结语
中小型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已由模式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人性化、科学化的设计阶段,不仅要解决小区户外环境实用性、人们的感官形式、自然生态平衡问题,还要解决小区内居者的心理情感和社区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一是要通过设计手段创造优美的园林绿化景观,使居住设施与该小区户外环境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要通过精炼的绿化设计,创造更大的个性空间,以适合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兴趣、不同年龄段的居者需求[11]。本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和赞誉,证明绿化设计和营建过程中的努力收到了预期的成效。应该说今天大部分住宅小区园林绿化都追求视觉优美,赏心悦目已是基本状态。但继承中国园林中的意境、追求传统并有效融入现代园林形式中,尚无更多成功的案例。本案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始终不忘记对园林空间氛围的营造和渲染, 努力创造合理均衡、自然图3二处休闲小广场绿化景观对比
图4二处功能活动区绿化景观对比
质朴、四季多彩的以人为本的全视景观,以期为同类项目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提供借鉴[12]。
致谢:本文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校企合作项目,感谢陕西绿宝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刘喜锋参与!
参考文献:
[1]王晓娟.以人为本,创造清新优美的人居环境[J].北京园林,2012(4):3~7.
[2]杨卉.小区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J].绿色科技,2011(3):1~4.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1、案例工程概况:
金龙·理想1号住宅小区位于广西南宁市民族大道延长线凤岭段北侧,枫林路东侧。基地呈狭长缓坡丘陵地形,南北两侧各有两条宽18m及12m的规划路环绕。该项目总用地55965.424m2,总建筑面积167819.97m2,地上总面积141635.77m2,地下总面积26184.2m2;容积率2.53,建筑密度19.56%,绿地率38.1%。
以下通过对金龙·理想1号小区用地条件的分析,以及对住宅区规划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将“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紧密贯穿在该项目的规划与环境设计中,以达到创造开放、自由、舒适的空间和人居环境的目的。
2 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运用
2.1 宜居的绿色生态环境
在规划环境设计中,应注重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充分利用环境,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本着建设以人为本、健康舒适、节约能源、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融合相结合的生态住宅来进行设计。
以人为本设计宜居的绿色生态住宅环境应注意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合理安排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和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在金龙·理想1号住宅小区设计中,小区共设两处人行出入口、两处机动车出入口,均设于枫林路。从创造生态环境的空间规划布局出发,注意住宅楼的朝向和风向,使住宅区形成自然风道与生态绿化环境。同时,考虑到建筑单体和群体与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注意阳光对环境及住宅日照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景观环境用地,使小区绿化率达到38.1%,使之成为景观生态场地。住区周围建筑的热环境不仅和气流流动有关,同时还和住区建筑周围的辐射系统有关。受住宅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气温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
2.2 和谐交往的心理环境与合理的空间布局
从住宅区中心绿地到楼前绿地到庭院绿地,按“公共——半公共——半私有——私有”的空间格局,在居住小区中以不同组合形态构成景观带,形成居民户外活动的领域,并经过精心布置绿色植物、花坛、坐凳、雕塑等环境小品,及可供老人和儿童休闲游戏的场地和设施。
小区的景观分为四个空间格局: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有空间、私有空间。
公共空间: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与文化建筑、水面、草坪、树木、雕塑小品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
半公共空间:组团内部绿化,以自然植物为主,成为各组团内部独立的公共活动空间,其公共性具有一定限度的空间。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有效疏散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
半私有空间:住宅楼各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吸引各组团的居民不同程度的参与,从而营造出院落住宅持有的归属感。
私有空间:住宅架空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架空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植物,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观。
3 单体设计中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应用
3.1 在住宅单体设计中考虑空间的舒适性
住宅的舒适性应重点考虑住宅空间尺度对人的居住环境的心理感受,在设计中还应注重增加更多方便合理的使用功能,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设计要准确地把握空间尺度,提高住宅空间的舒适性。
居住空间并非越大越好。住宅的舒适性就是一种居住者的心理感受,过大的空间环境会使人们从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因而要考虑居住建筑的私密性。
金龙·理想1号住宅小区户型设计强调“户户朝南,窗窗有景”,既经济实用,又能提供独特居住空间感受。户型室内平面布局上讲究经济适用,并结合空间灵活多变的特点,室内功能分区合理,动静分离,公私分区,干湿分区,室内开间及进深合理,各房间面积比例恰当,而且室内交通流线清晰,杜绝面积浪费,强调居住的实用性。
在户型空间设计上,全落地大飘窗、转角飘窗的设计将室外的优美景观延伸至室内,从而使身心更放松,心情更为舒畅,而且房间采光更为明亮。户型设计最大的特点在于每户均巧妙设计有大面积的入户花园,使得室内空间灵活多变,业主可根据自身喜好及要求,将入户花园一部分空间进行优化,变成各种功能的房间,与市场上同等面积的户型相比,房间功能更齐全、使用空间更大、舒适度更高。
在住宅建筑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和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而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与三维空间布置等都对自然通风的效果有重要影响。金龙·理想1号住宅小区户型设计充分考虑这一影响而进行建筑设计,能有效地解决住宅中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而且在不增加住户投资的情况下,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室环境。
3.2 生态节能环保、日照遮阳与采光设计住宅的生态环保设计既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是每个建筑师要认真思考的。在小区景观设计中,照明灯均采用节能型的灯具,如太阳能灯具;绿地浇灌系统为节水节能型的喷灌系统;住宅单体设计中,建筑材料均采用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如墙体均采用蒸压加气砌块外墙保温,屋面采用绝热挤塑聚苯乙烯板隔热等等;建独立的垃圾收集点,集中处理小区居民每日垃圾,及时清运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有害污染。
3.3 住宅的无障碍设计在金龙·理想1号住宅小区整体环境景观道路设计中,考虑了盲道,在地上的车位中设计了无障碍车位。在配套建筑的设计中,设有无障碍厕所等。在单体设计中,楼体的出入口设计了无障碍坡道,入口平台的宽度均考虑了轮椅的回转距离。此外,还设计了无障碍的住宅套型,套型内的设计中均考虑了轮椅在户内各个区域的回转距离、转动半径和活动空间。考虑卧室、起居室到厨房、卫生间的通道尺寸和洞口宽度,在卫生间等室内增加设计了扶手、握杆等一些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使用的设施。
4 结语
在人们不断追求生活品质的今天,维护生态平衡、营造绿色生态住宅将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在住宅建设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效节能材料,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们的居住环境、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景观环境更加舒适、优美、洁净是每个建筑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