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区别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09 17:21: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区别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区别

篇(1)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的主要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地下水类型、水位的变化幅度、岩层的渗透性等等。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地下水对整个工程的影响,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的结果分析地下水的性质以及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这些影响来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减少地下水对建筑造成危害。传统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没有对地下水的性质有详细的了解,忽视了地下水对建筑物地基的伤害,最终形成地基下沉的情况,给整栋建筑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了避免建筑再次出现下沉的情况,工程地质勘察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建筑可能造成的影响,保证勘察数据的真实性,为下阶段的施工提供有利的条件。当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时,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的数据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特征来制定相应的补救计划,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不同岩性对于地下水的评价重点也不相同,例如强风化岩、软质岩石等就要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软化以及膨胀的作用;当建筑物基层存在流砂时,通过预测流砂的侵蚀程度来采取措施;当建筑物的基层含有积水层,需要评估积水层可能会给建筑物带来的伤害。从各方面考虑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二、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

(一)各种地下水的性能

地下水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的性质可以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火山岩裂隙孔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等,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可以分为承压水和潜水,不同类型的地下水会给建筑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地下水的侵蚀强度、膨胀强度以及流砂的含量等等都会直接改变水文地质勘察的结果。

(二)水位的变化幅度

水位变化幅度与建筑的地基建设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建筑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水位的变化幅度有精准的测定,充分利用抽水孔检测方式的优势,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筑物在设置地基的深度之前要计算砂土的液化情况以及膨胀土的膨胀深度,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基层的压力计算、地下涌水量的计算都需要水位变化幅度的数据,有效地把握地下水变化的幅度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勘察地下水水位变化时,要考虑到当地的地形、气候以及人为造成水位变化的情况,还要适当的扩大勘察的范围,不仅要加强当地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还要对临近地区的水文地质有详细的了解,动态把握水位的变化,查清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不同季节,地下水的水位有很明显的区别,在建筑施工中要尽量设置高的地下室底板,避免在雨水季节中出现地下水渗透的情况。

(三)各种地下水对建筑的腐蚀

不同地下水的腐蚀性也有很大的区别,不仅要对含有化学成分的地下水进行研究和分析,还要评价饮用水给建筑带来的腐蚀性。但是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工作人员将全部的重心放在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地下水上,忽视了饮用水对建筑物的腐蚀。饮用水本身的腐蚀性并不是很强,但是建筑地基长期受到饮用水的腐蚀也会影响到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给建筑物埋下了安全隐患。评价地下水的腐蚀性也有一定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地下水中的沙质土壤来判断,具有很强腐蚀性的地下水中包含粉砂、细砂、砾石等多种沙质土壤,腐蚀性较弱的地下水中只含有少许的粉砂和黏土。在实际的抗腐蚀工作中,可以根据地下水的腐蚀强度来制定相应的措施。

三、解决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地下水实验基地的建立

加强地下水的研究是解决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相关的工作人员只有加深了对地下水的认识,才能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减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伤害。地下水实验基地的建立,可以将地下水研究项目列入正式的研究工作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地下水实验基地可以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地下水实施研究计划,根据地下水特有的性质来分析地下水可能会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为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应用的方向也越来越广泛。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来实现地下水的监测工作,全天24小时监控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将监测到的数据直接发到数据库中。这样的监测方式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监测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减轻监测人员的工作压力。我国传统的工程地质勘察方式不能很好地保证数据的精确度,监测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监测效率的提高,可以及时根据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推行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提高水文地质的勘察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有关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先进技术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这些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很多的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技术的使用方式,给实际的勘察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这需要相关的部门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加大新技术的宣传力度,让员工真正接受新技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技术的优势。员工树立进步的观念也十分重要,员工要改变传统的勘察观念,正确认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自己的工作。新技术和新理念得到很好地推广和发展,才能真正解决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

四、总结

加强水文地质的勘察是促进工程地质勘察发展的必要途径,但是真正解决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相关的工作人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正视水文地质本身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应的措施。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将科学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限,提高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宝英.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综论[J]. 科技创新导报,2011(7)

[2]马久信.论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

篇(2)

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333-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工程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占有重要地位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工程勘测中水文地质问题日渐显现,给地质勘测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据大量事实统计,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具有:类型的多样性、机理的复杂性、分布的广泛性、灾害的严重性和可控性等特征。因此,做好这方面的勘察工作可以客观地评价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作用及其影响,并根据资料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保证建筑工程基础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进而切实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1 影响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水文因素

1.1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的性质可以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火山岩裂隙孔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等,地下水的侵蚀强度、膨胀强度以及流砂的含量等等都会直接改变水文地质勘察的结果。尤其是在一些水文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由地下水而引发的工程问题更为严重。

1.2水位的变化幅度。水位变化幅度与建筑的地基建设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建筑施工之前一定要对水位的变化幅度有精准的测定,充分利用抽水孔检测方式的优势,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水文地质问题是工程建设地质勘查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以及由此带来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都会对工程建设带来较大的影响。

1.3岩层的渗透性。水在重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自身的性能。松散岩上的颗粒愈细、愈不均匀,其透水性便愈弱。坚硬岩石的裂隙或岩溶愈发育,其透水性就愈强。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和富水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的可能性。

1.4地下水的活动。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上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2 全面勘察场地的水文地质需要注意的问题

2.1针对该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进行调查,主要包括降水量、气温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河流水位变化含水层的分布以及具体厚度等等因素,“通过现场测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2]第二,对地区附近的地下水是否遭到污染以及污染程度进行勘察测定,对河流水库、水坝对水位的影响进行考察等。要注意做到考察的全面性,充分把握各种可能性因素对水文地质的影响。

2.2在对地区的水文地质特点做出全面考察后,邀请相关的地质专家等专业技术型人才做出全面分析,并对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做出科学具体的预判,对各种因素可能对施工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便于提前做出预防措施,调整施工方案;对今后可能对岩层建筑带来的影响及时做出技术层面的预防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以及任何威胁工程质量的因素。

2.3对于水文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区来说,在充分勘察、预测的基础上,还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实时监测,例如邀请水利技术人员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要求气象人员进行降水量的监测等等,充分把握该地区的各种水文地质问题,密切关注各种数值的变化,以便于及时防范,保障岩层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4必须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认识,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视,不仅仅要查明与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水文地质特点,还要针对其有可能对工程建设产生的各方面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预测,并针对其存在的危害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水文地质问题对施工建设的影响,避免对建筑物造成危害。

2.5不同岩性对于地下水的评价重点也不相同,例如强风化岩、软质岩石等就要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软化以及膨胀的作用;当建筑物基层存在流砂时,通过预测流砂的侵蚀程度来采取措施;当建筑物的基层含有积水层,需要评估积水层可能会给建筑物带来的伤害。从各方面考虑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危害,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2.6为了避免建筑再次出现下沉的情况,工程地质勘察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建筑可能造成的影响,保证勘察数据的真实性,为下阶段的施工提供有利的条件。当建筑物出现质量问题时,根据水文地质勘察的数据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特征来制定相应的补救计划,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小。

3 解决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地下水的研究。相关的工作人员只有加深了对地下水的认识,才能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减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伤害。地下水实验基地的建立,可以将地下水研究项目列入正式的研究工作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地下水实验基地可以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地下水实施研究计划,根据地下水特有的性质来分析地下水可能会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为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2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工作。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来实现地下水的监测工作,全天24小时监控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将监测到的数据直接发到数据库中。这样的监测方式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监测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减轻监测人员的工作压力。我国传统的工程地质勘察方式不能很好地保证数据的精确度,监测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监测效率的提高,可以及时根据地下水的变化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3推行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提高水文地质的勘察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有关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先进技术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这些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很多的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技术的使用方式,给实际的勘察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这需要相关的部门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加大新技术的宣传力度,让员工真正接受新技术,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技术的优势。员工树立进步的观念也十分重要,员工要改变传统的勘察观念,正确认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自己的工作。新技术和新理念得到很好地推广和发展,才能真正解决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

3.4建筑物在设置地基的深度之前要计算砂土的液化情况以及膨胀土的膨胀深度,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基层的压力计算、地下涌水量的计算都需要水位变化的数据,有效地把握地下水变化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勘察地下水水位变化时,要考虑到当地的地形、气候以及人为造成水位变化的情况,还要适当的扩大勘察的范围,不仅要加强当地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还要对临近地区的水文地质有详细的了解,动态把握水位的变化,查清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不同季节,地下水的水位有很明显的区别,在建筑施工中要尽量设置高的地下室底板,避免在雨水季节中出现地下水渗透的情况。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在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采取措施解决水文地质问题。工程地质中的地下水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的相关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各种方法准确地测定各个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提高资料的可靠性,对于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持力层选择以及防治工程地质灾害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岐山.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10(16):117.

篇(3)

2 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意义分析

一个地区的地下水、地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探索与研究的过程是通过水文地质调查而确定的。水文地质勘探要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加以充分把握,将基本资料提供给农业和建筑业;特殊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地就是对有关的实际问题和生产中的地下水进行解决研究,如矿床水文和工矿企业、城镇的供水水文以及土壤改良水文等地质勘探。

工程地质勘探工作和施工区地质条件是由工程地质勘察确定。各种工程地质情况工程建设的评估是其主要任务;对使地质条件产生变化的影响进行预测;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保证设计、施工和正常运转工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因地质情况具有不同程度的复杂性,混凝土建筑具有的类型各不相同,工程条件形式、建筑结构也不相同,可能存在的和要求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有差异,其勘探内容和项目是有很大区别。勘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十分必要。

3 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的勘察要求

第一:自然地理条件

这里面包括气象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内容,气象水文特征是指工程所属地域,是属于亚热带还是热带、季风气候与否,拥有的湿润程度与热量等,地形地貌是指工程区域周围的水系、平原或高原特征、地形开阔平坦与否、地貌侵蚀和堆积情况如何等。

第二:地质环境

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地下水位情况

包括近2~5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等。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巨大,是工程勘察的重点内容。

第四: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等;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3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的应对措施

3.1 制定完善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所得出的最终成果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它能够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地表体与含水层间的水利联系、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地下水位季节变化趋势等。因此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必须要确保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全面性。

3.2 查明情况、结合实际

工程地质勘察中主要包含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及岩土物理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在具体的工作中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之后必须要充分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并对工程地质所带来的影响给出客观评价,从而为工程项目设置良好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3 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勘查

对水文与环境地球物理勘探进行调查,如地质、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地下水分布状态。需要注意的是,重点应该放在地面调查较为困难或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地段进行物探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高密度电法勘探和激发极化法电法勘探加以结合,从而保证工作能够达到深度、分辨率要求。

3.4 预防因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动水压力的作用十分微弱。但是在建筑工程活动当中,由于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的条件被改变,在动水压力作用下也会导致一些后果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

当建议采用桩基时,应评价采用桩的适宜性;对桩的类型、平面布置、直径、长度和桩基持力层,提出建议;对桩尖持力层的选择进行论证;提出桩的侧摩阻力和端阻力;提出单桩承载力的建议;在大面积堆载及欠压密地区,尚应分析桩周土对桩的负摩阻力;对预制桩或沉管桩的沉桩可能性,进行论证;挖孔桩、钻孔桩、冲孔桩的成孔工艺,成孔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施工技术措施,桩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和要求;对桩基工程设计、施工、检测、监测的其他建议;一般应提出以桩的静载荷试验验证或确定单桩承载力的建议。

3.5 预防因地下水升降而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升降超过一定程度有可能造成粉土以及粉细砂饱和液化而出现流砂、管涌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沼泽化而腐蚀建筑物。因此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当中要密切注意并调查掌握地下水位的条件以及升降变化的情况。在自然环境中,地下水位往往是季节性变化,旱季水位下降而雨季水位上升,这种变换幅度小,并且是渐变的、区域性的。

城市中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地下水位局部地区的升降变化往往要比自然变化的幅度大,导致的岩土工程危害也更加严重,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对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原位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对岩土参数的可靠性、适用性进行评价,说明采用的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不同测试方法所得结果的分析比较,分层提供各项统计指标的范围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样本数(参加统计的数据的个数)、岩土参数的标准值或设计值。

3.6 预防地下水位对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地下岩层分为很多种,但是其中一些风化较为严重的受到岩层物理力的影响较大,而岩层物理力与水文状况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因而从某种层度上来说水文状况之接影响着地下岩层物理力的变化,也就是直接影响着地下岩层的变化,其对于建筑施工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

4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勘测注意事项

首先:重视水文地质工作

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质量的地质勘查工作,不仅能为工程提供设计和施工的科学依据,同时对工程质量的提高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地质勘查工作不仅要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水文地质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而保证地质勘查质量的提升。

自然地理条件。这主要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季风、气候湿润程度、所处水系、平原和高原、地形、地貌特点及堆积物等;其次,地质环境。工程区域的地质环境应该包括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基底构造、底层岩性以及新构造运动等等内容。

地下水位情况。水文地质勘查中的地下水位情况应该主要对近些年地下水位的最高值以及其变化趋势、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补给关系等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含隔水层的情况。这一部分内容应该对这两个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等内容进行勘查。另外对含水层的实际分布情况以及其厚度和深度等进行研究。对该区域的地层渗透系数、地下水赋存以及渗透的影响以及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情况等等。

其次:确保水文地质参数测定的准确性

篇(4)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工程勘察中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以往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主要针对其给工程带来的不便进行探讨。

1充分认识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可分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可分为三种方式

1.1水位上升对岩土工程危害

造成潜水位上升的因素包括:附近修建水库,附近河流、湖泊、水库的水位升高,灌溉工程包括引水渠道和水浇地渗漏工程施工,工业废水和各种地下给排水管道的渗漏,等等。潜水位的上升对建筑物的安全是极其不利的:它会软化地基.使粘性土含水率增高而强度降低压缩性增高,进而使建筑物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使地基隆起或产生侧向位移,引起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使原本并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砂土及粉土达到饱和状态,引发砂土地震液化问题,或者引发流砂、管涌等现象:斜坡、河岸临空面因潜水位上升降低了岩土体力学性能而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导致破坏或失去正常的使用功能。

1.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1.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造成地下水位波动的原因可能有:气候的变化,季节变化,地球与月球引力变化,河流、湖泊、水库水位变化,潮汐变化及气压变化等。地下水位反复升降可能造成以下结果:(1)地下水位的波动总是导致土的压密,因为土体卸载后接着再加载其密度总比原来的大;(2)增加建筑基础工程材料的腐蚀性破坏;(3)使木桩干湿交替容易腐烂,使泥炭土地基比永远埋于水下更加不利;(4)使一些含盐地层如石膏层和钠盐层发生溶解作用从而使建筑物产生相当大的位移;(5)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的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浮压力或扬压力的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中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2明确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内容

为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应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 ,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工程可能产生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

水文地质条件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赋存和运动规律。调查地下水的分布、埋藏、径流、水质、变化等,查明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各含水层的富水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水力联系、各隔水层的可靠性等,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联系和地下水动态的变化规律,对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行长期观测,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如在修建水利工程时,必须查明库、坝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产生渗漏问题的可能性,为防渗处理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在工民建地基基础勘察时要查明地下水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对地下建筑的侵蚀性;在煤田地质的勘察中,要查明岩溶通道和矿井坑突然涌水等水文地质问题;在北方道路的地质勘察中,要研究地下水位埋深和毛细上升高度,为预测产生冻胀危害和道路翻浆提供地质资料。

3 依据工程收集材料,是保证工程水文地质好坏的首要

(1 )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气象水文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内容。气象水文特征是指工程所属地域是属于亚热带还是热带,季风气候与否,拥有的湿润程度与热量等。地形地貌是指工程区域周围的水系、平原或高原特征、地形开阔平坦与否、地貌侵蚀和堆积情况如何等。

(2 )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基底构造及其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内容。

(3 )地下水位情况:包括近2 ~5年最高地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等。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巨大,是工程勘察的重点内容。

(4 )各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幅度;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埋深;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地层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等;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赋存和渗流状态的影响、判定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4 重视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和研究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会影响岩土的硬度和变形能力,而且某些性质还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以往我们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同时重点探讨岩土的水理性,;裂缝性;孔隙性。

2.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地下水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和重力水三种,其中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两种。

2.2岩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质表现为软化性,是指岩土体浸水后,力学强度降低的特性,它是判断岩石耐风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标。透水性,岩土的渗透性的强弱首先决定于岩土空隙的大小和连通性,其次是空隙度的多少。崩解性,是指岩土浸水湿化后,由于土粒连接被削弱、破坏,使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胀缩性,是指岩土吸水后体积增大,失水后体积减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是由于颗粒表面结合水膜吸水变厚,失水变薄造成的。

2.3同时,对于岩土另外一个特征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性是岩石和土区别于混凝土钢材等人工材料的主要特点,也是决定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所以分析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性是做好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4.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提高起着极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水工环图件的科学性,是以图形表征水工环学科内涵与外延,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创新与发展;其实用性主要是针对用户的需求而言,按服务对象,读者层次给予区别,提出下列分类原则。

①科学性与实用性目标明确的原则。

②基础性与专题性有别的原则。

③用途与内容一致系统分明的原则。

④图面层次有序逻辑性强的原则。

篇(6)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地质勘探技术相较于煤矿勘探技术工作有着很大区别,其中最显著的区别有两点。首先是水利工程的地质勘探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更加复杂和烦琐;其次是水利工程的地质勘探技术需要更高端的勘探水平和技术。在确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质能够进行开采,我们需要进行详细、严谨的水文地质科学实验。在我国重点扶植建设的工程项目中,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主要的支持力量来自国家,因此在水利工程责任方面主要考量的是国家责任,人民利益。在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发展创新每一项科学技术,同时还要针对现场的施工管理过程进行创新和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设计阶段我们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探技术的高端性以及先进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技术角度来保障水利工程的地质勘探技术合理,科学。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探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周边的环境问题能够影响地质勘探工作

在我国水利工程地质勘探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区域范围内的水分变化,这样就会导致或者加速施工区域上空的空气变得潮湿,这样的问题就会导致在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形成较为单一的空气形式,这样就会严重的破坏施工当地的周边自然环境,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施工当地出现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地质勘探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1.2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文问题会影响地质勘探工作

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探工作较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水文地质的相关检测。基于水文检测的重要性,我们在这一问题上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的地质勘探工作对于水文地质检测工作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水库的蓄水过程和放水过程会严重地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位的下降会影响施工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由于周边河流不断减少的流量,会导致河流的自身净化能力下降,出现施工周边的水质恶化状况。

1.3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的建设质量也会影响地质勘探工作

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地质勘探技术的应用过程没有详细的监督和重视,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其中显著的一点就是造成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问题。在应用地质勘探技术的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障在设计计算过程中使用的计算公式以及计算方法能够同实际应用的一致,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完全做到一致,这样就会导致地质勘探计算出的数据模糊,没有办法给出详细的勘探数据,这样的数据就会导致地质勘查工作失去了严谨性的特点,严重的情况会导致整个工程的工期延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探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简述地质勘探设计的一般步骤

在地质勘探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分为4个步骤,首先是工程地质勘探任务书的接收;其次是要针对勘探任务确定项目负责人;再次是项目负责人针对勘测项目本身编写设计计划纲要;最后将编好的设计勘探计划纲要上交评审定论。

2.2 简述地质勘探设计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2.2.1 地质勘探设计过程中的工程地质测绘设计方法

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应用最多的设计方法就是地质测绘设计。这种设计方法主要是应用相应的数据进行说明,来分析整个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应用次方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调查,同时还要结合地质学以及工程地质学的相关知识来保障测绘勘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每一项测绘工作中,我们应用了不同的测绘比例,正是由于比例的不同才能够在数据方面保障整个工程测绘过程中的精确度。

2.2.2 地质勘探设计过程中的山地勘测设计方法

由于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容易出现山地的测量地形,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采用山地勘测技术来进行地质勘探设计。这种勘测技术的主要流程为通过机械或者人力将需要勘测的地质表面进行浮土的清除,然后进行具体的采样勘探,这种方法非常的便捷,因此应用范围也较广。

2.2.3 地质勘探设计过程中的工程钻探设计方法

在工程钻探中主要体现在钻探设备上有所改善,通过更改不同材质的钻头来提高钻井速度和岩心采取效率,过去我国在钻头上普遍采用缸里或者是硬质合金材料,而现阶段将钻头材料更改为金刚石,金刚石的特点就是硬度大,所以此材料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钻探技术的发展。

2.2.4 地质勘探设计过程中的工程物探设计方法

它的工作内容是通过运用观测仪器来实现对指定勘探区域进行物理性观测,再结合相关的数据分析进行合理化的原理总结推断,一般是针对该区域的地质构造以及勘探范围和深度进行准确性定论。在工程物探中一般包括地震勘测方法、重力场以及磁场勘测法等。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P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031-01

相比于其他测量方法,高密度电法能够获取加大的信息量,并且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这是一种将电测探法与电剖面法相结合的新型探测方法,其主要是应用介质电性差异来对人工或者是天然电场的变化进行勘探,将其应用于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勘察中,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高密度电法的原理

对高密度电法的原理进行简单分析,其原理与普通的电阻率法类似,其中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在高密度电法的观测中,设置了高密度的观测点,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起初阵列电法勘探的思想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萌芽,其常用的电阻率法的装置类型示意图如图1所示。

a、 二极装置;b、三极装置;c、联合剖面装置;d、对称四极装置;e、偶极装置;f、中间梯度装置;g、电测深装置

高密度电法的最初模式是英国人设计的电测深偏置系统,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借助电极转换板实现了野外高密度电法的数据采集。我国研究高密度电法及其应用技术是从20世纪末期开始,从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完善,有些著名大学和有关仪器厂家研制成了几种类型的仪器。高密度电法野外测量时将全部电极( 几十至上百根) 置于剖面上,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剖面中不同电极距、不同电极排列方式的数据快速自动采集。传统式高密度电法仪工作示意图见图2,新型分布式高密度电法工作示意图见图3。

高密度电法点距小,具有较大的数据密度,效率也高。是一种直流电阻率法,两维电阻率断面的测定结果。高密度电法可以更直观,准确地反映地下电体异常的形式。常规电阻率的方法基于在同一时间上的测探剖面由手动控制电流安排多道电极被发送到地下,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电流场,通过自动控制,自动开关装置观察和记录对剖面布局更新。高密度电法二维地电断面测量,有剖面法和测深法两种功能,可以地层划分,有效的方法来检测隐伏断裂构造,溶洞,以及地质滑坡。高密度电法测量点之间的密度不同,有大量的信息,效率高,在测量过程中,通过转换装置控制电极组合进行直流勘探检测到各种设备的形式,可以比较分析,有利于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在勘探地球物理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

二、高密度电法的优点及方法

1)地球物理反演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成像信息技术的发展,从发展的一维和二维到三维,极大地提高了地电数据解释的准确性;2)提高数据采集的速度,不用手动以避免失误;3)可以得到丰富的地电断面的信息,实现现场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4)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电极布置;5)一次性完成的电极排列,减少了故障和干扰对电极影响和提高了效率。现场测量,它是布置测量线和测量点,预先选定后,所有的电极设置在一定的间隔的测量点上,然后通过转换装置所需的特殊的电极,这些电极组合成指定的电极的装置和电极间距,各种电极装置的观察和多电极距观察在观测剖面电阻率法的多个测量点迅速完成。再配上相应的数据处理,绘图和解释软件,能及时完成地质勘探任务。其中,配置在高密度电勘探温纳装置α的最小,间距系数n(MIN)=1最大间距因子n(MAX)=16,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数据前处理和数据反演处理。

数据前处理主要包括: 编辑视电阻率值,不含失真的数据。组成由多个测量的横截面进行拼接。添加到的数据文件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电极的平面上的坐标,对于地形变化较大横截面,海拔坐标被添加到数据文件中,以备反演处理时地形校正。经过对该领域所收集数据的反复计算之后,所收集数据就转换为电阻率的关系。反演处理包括: 建立最初的二维地电模型,根据地质调查数据选择反演参数( 阻尼因子,迭代次数,收敛极限) ,然后用最小二乘反演计算方法,以查看反演结果。最后地形校正,最终的地下地电断面用于地质解释。

三、高密度电法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水文和工程地质勘探工作中被极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利用高密度电法在大坝稳定性评价,坝基渗流,探测大坝裂缝看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高密度电法评价电站大坝基岩面的起伏。在高速公路高架桥,高层建筑选址,机场跑道的基础勘探。及探测的物理性质的防空洞,涵洞,洞穴,地下未知的障碍等与周围介质不同的地下物。应用高密度电法在岩溶石山区找水确定最佳井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密度瞬态瑞雷面波的方法来完成岩土工程勘察,以确定的古河道,地下墓穴和洞穴分布和深度的迅速划分场地类别。此外,寻找地下水,管线探测,识别采空区采用高密度电工程物探调查地质灾害等。

在地质工程的勘探中,高密度电法具有一定优势。高密度电法拥有剖面法和测深功能,根据岩溶地质的考察,能够对部分电异常体的形态,产状进行生动的反映。分布在石灰岩地区高密度电法了解第四系土洞发育、石灰岩岩溶,裂缝发育情况,并确定石灰石分布。高密度电法截面结果反映了石灰石和上覆第四系地层平均电反映,在凹凸不平的表面取得横截面测量数据,以反映整体跌宕起伏的石灰岩表面条件。地形测量结果的特定的横截面,应进行二维的地形校正,以消除地形影响,使测量横截面与实际的横截面接近。高密度法的研究及应用技术最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高密度电法理论和技术问题,实现信息数字化和计算机处理数据,促进了高密度电法在硬件,软件上的应用和发展。此外,高速公路用高密度电法勘探采空区,塌陷区。如故障区域的大小,结构调查,倾向,倾角,岩体接触带( 面) 划分等。进行次生地质的分层调查,例如,覆盖层厚度,风化层划分。对这些问题用高密度电法解决,可以取得很好效果。

四、结束语

高密度电法由于其自身具有诸多的优点,这使得其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探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就主要在对高密度电法的原理及优点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分析,这对于实际的高密度电法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篇(8)

1.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简要概述

1.1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场地进行调查和研究,除了需要了解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情况以外,还要能够根据设计规划和施工提供必要的资料,同时水利工程的地质勘察还包括以下这几方面,先要针对地表动态水文活动的情况,来观察它对地质工程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由于地下水都会对地质工程结构带来破坏,所以要对相应的破坏做出科学的判断,并且可以通过搜集来的数据进行观察,因为水利工程事关人们的居住环境,所以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居住特点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其次区域构造稳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他可以了解到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情况,由于阶梯水库的地质条件也不同,所以更要注重合理安排查明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问题,其中包括导流工程的地质条件和施工区域周围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勘察及对生活用水的调查。

1.2地质勘察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的增多,但是地质勘察工作从开头到结尾的整个过程却存在不少问题。由于水工建筑物大部分都是建设在地面上,所以在施工的时候就不仅要注意到地形地质条件,还要注意到不良地质对水工建筑物产生的影响,否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会产生安全事故,从而降低了工程效益,并且在出现意外时,由于地质资料不完善从而不能及时制定出合理的方案,所以有必要在工程建设之前就关注到地质勘查,保证在险情发生时做好抢险工作。

1.3岩土对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岩土工程有时会出现水位上升的现象,它往往会给整个工程带来不小的影响,虽然水位上升的原因不明确,但大多数都是地质原因,潜水位上升是主要原因,其他的原因还包括含降雨量和气温还有人为因素,水层结构和水文气象因素,灌溉和施工等,所以各方面的综合影响下都会导致水位的上升,地下水频繁升降会对地质勘察带来危害,不稳定的水位会导致岩土不均匀的膨胀,会不断导致地裂从而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最后直接影响岩土工程的安全。

2.对地质勘察和岩土治理的方法

2.1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勘察方法会直接导致水利工程的质量,这些不同的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勘探、工程地质实验、工程地质实验和工程地质检测等,虽然因为原则相同,一般都是坚持点面结合,由点到面,从宏观到微观的勘测原则,但是因为地形的不同,还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要因地制宜。之后再根据不同的实验顺序来进行工作。在实际的情况下,还会遇到地形复杂的地方,这时要在保证勘验的同时灵活多变,结合适当的方法完成勘验工作。

2.2地质勘察中具体工作的要求。水利工程中的地质勘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主要包括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的四个方面,不同的勘察阶段都要做好相应的设计工作,并且每个阶段的工作都要做好相应的书面文件,文件中要明确设计的不同阶段和意图,还应该配上相应的工程图,从而明示出勘察的内容,对于那些野外的勘察,要在开工之前先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否适合施工,并且结合工程的设计方案,绘制出工程地质勘查的大纲,其中应当包括勘察的目的概况阶段,地区的地形地质,工作内容的方法和工作计划,以及计划完成的预计时间,经费,资料的种类,示意图等。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地质勘察,要符合这些要求,测绘的比例尺应根据工程特点,勘察阶段和场地的地质条件选定,并且每一个部位都要有露头观察点或勘探点,并且应当针对不同的地形和岩土条件进行物探技术,并且岩土试验应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二者相结合的方法。

篇(9)

[中图分类号] P641.7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8-129-2

0引言

水文地质是矿山工程地质勘察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地下开采与地面建筑的安全性,其重要程度不容忽视。目前,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勘察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难点:首先,受煤层赋存地质影响我国多数煤矿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从而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其次,由于突水方式、途径及特征复杂多样,煤矿水害不易被预测及防治;最后,井下排水和矿区生活用水改变了周边地质水文条件,引起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为降低这些问题给水文勘察带来的影响,很早以来,我国便开始研究矿山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同时也是本文的初衷。

1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发展现状

水文地质学是专门研究水文地质勘察的一门学科,它为矿山工程地质勘察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中期,在前苏联、波兰等国家的帮助下,我国成立了水文地质勘察专业,并引进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的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如同位素技术、“3S”集成技术、钻探技术、物探技术、模型技术等。本文主要讨论前三者的发展情况。

1.1同位素技术

同位素技术实质上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或其他有机、无机分子的同位素组成或放射性的强弱变化,以此来反映地下水成分或性质的宏观变化。它首先被用于人类生态环境领域,但随着核检测技术的发展,同位素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矿山水文地质研究方面,成为了水文地质勘察的一个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够快速测定地下水年龄、流向、流速、流量和水文地质参数,而且能够有效确定地下水的成因和补给排泄关系,甚至还能查明某些水化学组分的成因以及污染物的来源。同位素技术是在水文地质学发展大约100年后才开始兴起的,当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尝试并利用了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来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后来又逐步衍生为稳定环境同位素技术。稳定环境同位素技术关键之处在于离子化,然后通过飞行管将不同质量的同位素分离从而达到测量的目的,其优点体现于两方面:一是能够定量化研究水文地质,二是能够排除放射同位素的干扰。在这方面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取得了一些实质上的进展。

1.2“3S”集成技术

所谓“3S”集成技术指的是通过整合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三项技术,并结合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绘图及成像应用、计量地理等,专门对地质状况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种水文勘探方法。它在资料收集准度方面有较大优势,且能够明显缩短水文勘察作业时间、提高勘测效率。为了方便分析其发展现状,以下将从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1)RS技术。RS技术发展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初期主要是应用全色黑白航空像片以及多种卫星图像遥感片,从80年代开始我国引进了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尤其是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它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水文勘察选线、选址的质量。

(2)GPS技术。GPS有助于快速定位勘察区域的三维坐标,从而对水文地质条件做出准确反映,保证了测量的精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自动化测量系统拓展了GPS技术应用范围,目前看来,它是地质工程勘察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3)GIS技术。由于网络技术的成熟,GIS实现了数据处理和图形处理一体化,它能够对收集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从而准确反映勘察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

1.3钻探技术

矿山水文地质勘察技术中发展至今最直接、最有效的勘察方法仍是人文钻探技术,它在煤田水文地质勘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都不能替代的,但传统钻探技术容易受到水源的限制,因此,我国根据实际需要开发了多种不用水或少用水的钻探技术,如泡沫钻探技术、空气反循环钻探技术等,大体都能适用于山前、盆地边缘等干旱缺水地区。另外由于煤系下伏碳酸盐岩埋藏较深,奥陶系岩溶含水层中存在较多的泥灰岩夹层,钻进过程中地层漏失、坍塌严重,造成钻孔结构复杂,影响正常安全进尺,因此需要研制针对解决问题的钻探技术和合理的钻孔结构。

2水文地质勘察技术进展分析

由以上分析得出,大多数煤矿水文地质勘察技术都是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而且仍是勘察技术进展的突破口。基于可持续战略的发展要求,我国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应遵循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并进的原则,并注意“三个结合”。

2.1勘探、开采与回灌技术相结合

水文地质勘探、开采和人工回灌虽然在内涵上存在本质区别,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地下水开采以勘探所得的水文地质资料为现实依据,以回灌作为可持续条件,而回灌的方式、程度又不得不依赖于水文地质勘探水平和地下水开采水平。随着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地下水资源被迫超量开采,造成了水位降落和地面深陷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了缓解供水压力,一个有效的针对途径就是对地下含水层进行人工回灌。从长远来看,以人工回灌的方式补给地下水可以长期维持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虽然 “开采”和“回灌”从字面上存在矛盾,但都旨在保证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若能在新水源地的勘探阶段和老水源地的改造或扩建时,统筹规划开采井、回灌井、观测井的数量与布分,无疑对节省投资,综合利用各类水资源,促进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开发“探、采、灌”集成技术及其成套的材料、设备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要把“探、采、灌”集成技术统一落实到地下水工程的实施中。

2.2监测、预测与控制技术相结合

传统水文地质勘察技术是建立在某些假设的基础之上,只能勘察特定时间段和既定条件下的地下水水位与水质等基本情况,而不能动态地对这些情况进行真实反映。众所周知,地下水系统维持着复杂的动态平衡,它不仅容易遭受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干扰,还明显受到许多难以预料的社会条件的影响。所以,及时掌握和反馈水文地质变动信息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而建立地下水监测、预测与控制相结合的一体化技术和设施是可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关键。

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引进改变了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发展格局,它推动了监测、预测与控制技术相结合的进程。仪表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系统的多元化是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旨在提高监测系统运行效率和监测灵敏度。对于预测技术来说,信息技术与模型技术的结合运用是它的主流发展方向,模拟模型具有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特点,有助于提高预测技术的准度。而控制技术的发展重点则是控制策略与控制方案的拟定,适时的引入控制机制与信息反馈机制能提高控制技术的优化水平。

2.3开源、保护与治理技术相结合

日益突出的用水需求和水环境问题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地下水的开源、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地下水开源时应充分调查水量的分布、水质分级以及利用价值等,进而根据研究成果合理汇编规划图纸和确定工艺方案,为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现实依据。就地下水保护而言,一方面要强化人们对生态系统和地下水循环系统的认识,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开展多种活动,如上文中提高的人工回灌,与此同时还应充分研究地表水、地下水、雨水及土壤水间的转化机制,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采和人工诱导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充分发挥巨大地下库容的调蓄和防灾抗灾能力;另一方面要重点监测地下水水质,地下水系统是个动态系统,持续超量开采容易造成整个系统水资源的枯竭,此外,直接排放的矿区生活用水也容易渗透到地下水系统,从而加剧了系统水质的恶化程度。因此,我们应从排除污染源着手来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在地下水治理方面,虽然技术上和经费上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污染源扩散日趋严峻,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总的来说在处理开源、保护和治理的关系时,应以“防”、“治”、“导”相结合为指导思想。

3总结

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水文地质勘察技术已能高效地服务于煤炭安全生产,尤其是“3S”集成技术技术,它大幅度提高了水文地质勘察效率与准确性。从长远来看,信息化、网络化、综合化仍是勘察技术的突破方向,并要遵循“三个结合”的原则。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措施;岩土分层

众所周知,岩土、水文地质等问题在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当中起到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并且是加强工程施工的安全与稳定,防止发生人为诱发的岩土工程岩土、水文地质等危害的关键所在。其中,在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各种岩土、水文地质等问题的相关参数的测定,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分析来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是非常重要且又必要的。而实践表明,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其所造成的危害对于整个工程项目而言非常关键,但却常常被忽视。由此可见,切实做好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中的岩土、水文地质等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其在地质勘探与岩土勘察工程当中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是整个岩土工程行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地质勘探与宕土勘察的定义

从二者的关系来看, 地质勘探属于岩土勘察工程中的一部分, 在岩土勘察工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岩土勘察,实际是指相关人员根据某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来对施工场地进行综合的评估、分析。其评估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场地的土质、岩土工程的条件、场地周围的环境特征等等。岩土勘察其实是一项环境勘察与文件编制相结合的勘察活动。实地勘察时的具体步骤为:对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进行测绘、勘探继而对现场土地进行取样,然后原位测试,室外测试以及现场检测,通过各种检测分析手段确定出工程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特性,然后再根据分析结果来编制不同阶段阶需要的报告文件。

地质勘探是岩土勘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勘探的主要对象是工程建设场地的土质条件。详细解释是:利用各种手段对建设施工场地的地质进行勘查和探测, 评估和确定出地质的持力层, 然后以根据持力层的承载力来确定出该建设场地的基础类型,最后计算出基础参数为工程施工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二、地质勘探和岩土勘察容易遇到的问题

2.1、勘察依据不充分

一般来说相关技术人员在正式开展岩土勘察工作之前,都要搜集大量附有坐标和地形介绍的建筑平面图,详细了解预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建设性质、荷载能力以及埋置深度等等。这是岩土勘察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是保证岩土勘察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勘察中, 少数勘察人员或相关单位由于缺乏对岩土勘察的重视,具体实施时并没有按照预建工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地形条件来进行岩土勘察,也没有参照工程的荷载能力和设计要求来编写合理的勘察报告,而是胡乱编制,导致勘察报告的深度和广度均达不到要,求只好补勘。

2.2、勘察质量不过关

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和绘制施工图纸时,是需要结合建设场地实际情况, 并借助工程地质勘探和岩土勘察资料来进行设计的,这就需要相关勘察人员在工程建设前期严格按照要求,全面的、高质的做好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编制。编制勘察资料时勘察人员务必要将所有的岩土勘察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 以保证勘察质量的可靠性。这一点是岩土勘察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实际勘察时很多单位或者说很多勘察人员都没有做到。

2.3、不能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际情况

勘察报告是要根据所需建设工程的具体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后得出的结论。 但是近年来, 很多勘察报告没有实际上的内容, 只是越来越多的没有用的空话, 没有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 没有很详细很具体的研究分析, 没有很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没有设计施工时真正需要的内容。

三、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

加强岩土踏勘与资料收集通过现场踏勘与区域地质资料的收集,可以帮助岩土勘察人员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一方面可减少勘察工作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使岩土勘察成本合理增强岩土勘察单位竞争力。

3.1、拟建建筑基础形式、结构形式

如一般轻型荷载建筑物,采用天然地基, 岩土勘探孔深度15m基本可满足要求, 而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框架结构建筑物,采用桩基岩土勘探孔深度15m一般就不够。

3.2、场地工程地质性质

阶段如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好、埋深浅、厚度大的地区岩土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减小,而场地工程地质性质差的地区勘探孔深度可适当加深,岩土勘探间距可适当加密,合理编录与整理资料,岩土勘察资料的整理应有现场技术人员的参加。现在很多勘察单位由于分工较细,现场技术人员回来后将原始编录资料交给报告编写人员就不管了,这样就容易造成野外与室内之间脱节。对原始编录资料及原位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逐一比对, 出现异常和矛盾时应认真分析查明原因确保资料准确无误。

3.3、选择勘探方法

根据所勘探的地基的地基土的性质, 选择适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勘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说静探应用在有淤泥、淤泥质软土、填土、地下水位埋藏浅的地方, 因为静力触探应用在这种环境里, 可以很准确的反应出地基强度性质;在山洪冲击的地方, 就要使用贯入试验的方法, 因为这些地方的地层土颗粒比较粗, 地下水位埋藏的比较深, 如果采用静探, 那么强度变形指标就会不准确, 会偏高一些, 所以在砂土、粉土、钻性土上勘察要使用贯入试验。

四、地质勘察的影响因素

水文地质勘察的决定因素: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性是岩石和土区别于混凝土钢材等人工材料的主要特点,也是决定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所以分析岩石的裂隙性和土的孔隙是做好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岩石的裂隙性裂隙的成因多种多样,岩石和裂隙合在一起统称为“岩体”,并将其中的裂隙概化为“结构面”。显然,结构面是岩体中最薄弱的环节。搞清结构面的产状、参数和分布是水文地质勘察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

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并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勘察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只有全面掌握岩土工程方面的规范、规程,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总结提高,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真实准确、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应抓住当今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认真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加强创新,探索勘察新技术,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科技建设的重要性 下一篇: 生态农业的技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