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1 09:57: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财务风险因素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证财务运行过程中的相对安全,尽可能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财务操作安全的因素较多,因此在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加强对于主要影响因素的控制将有利于促进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进行。
一、制度性因素
由于企业发展的阶段和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同,因此不同的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制度也不相同。在我国,企业对于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制度建设相对薄弱。因此,制度的确实成为影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
1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确实导致企业控制难度加大。企业缺乏必要的制度作为风险控制的约束性因素,必然使得财务风险控制无从下手或者缺乏必要的依据,从而导致财务风险控制难度加大,不利于财务人员及企业的监督管理。
2 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确实导致财务风险监督机制无法运行,从而严重影响财务运行安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确实导致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缺乏必要的引擎支援以及后备力量约束,其结果必然是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确实或者无法运行。监督系统的消失使得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处于混乱状态,各种财务运行风险相应增加,企业财务运营成本增高,发生财务运行事故比例增大。
3 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导致财务数据的失真和财务透明度降低,进而影响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和实用度。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缺失使得财务整体管理数据的可信性降低,另外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风控监督,财务数据的透明度也大大降低。进而导致整个企业财务系统数据失真,影响企业的外部信誉度,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度降低,阻碍企业发展。
建立符合企业状况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要求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建立和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内部监督机制将有利的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及机制的建立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层及企业决策层不断提升自身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的认识和对于其基本知识的了解。
二、人员素质因素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影响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强弱,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可以保证企业在财务运作过程中尽量规避及方案财务风险的发生,保障企业正常的财务运转秩序。由于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再加之我国在财务管理方面人才的短缺使得整体上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较低。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尤其是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漏洞。这些漏洞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财务运行风险性的增加。
1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尤其是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财务资金运行安全受到威胁。财务人员素质较低使得企业在财务运行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威胁,其中资金运行威胁尤为严重。财务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和工作便利,中饱私囊,严重威胁企业资金运行安全。由于财务人员素质问题导致的财务信息不透明及财务数据准确性降低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企业资金运行的安全,使得企业资金运行安全受到威胁。
2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导致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无法有效执行财务风险控制监督流程。由于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企业财务人员没有有意识的去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缺乏对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导致整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处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乏力的状况,这就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带来了巨大的隐形风险。
3 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的进程。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其专业水平必然难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中财务问题的处理以及应对变化的市场情况带来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需要企业在进行财务人员配置时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建立内部培养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财务人员成长机制,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此外,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加强对于高水平财务人员的引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加强引进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企业自身的财务人员梯队,保障财务人员的供给质量。
建立财务人员内部管理和内部晋升机制,在企业内部培养一批符合企业要求和具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尤其是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而提升整体财务人员素质水准。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日常风险防控培训和引导,树立其对于风险防控工具的利用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专门督导人员,及时提醒和纠正其工作失误及问题,提升财务人员对于风险防范的控制意识。
三、结语
一、引言
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受损失的可能性。它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从企业理财活动的全过程和财务的整体观念透视财务本质来界定财务风险的。由于上市公司可以在证券市场进行筹资,从而能迅速地扩大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优于其它类型的公司。而对上市公司而言,其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公司经营的效率,也直接影响市场对其的信心,因此研究新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影响因素新疆上市公司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西方学者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Fitzpatrick在1932年用单个财务比率,研究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股东权益/负债和净利润/股东权益;此外Secrist在1938年只利用资产负债表比率这一个指标,比较倒闭银行与正常银行之间的财务风险差异的研究。1977年,Martin从1970-1977年间大约5700家美联储成员银行中界定出58家困境银行,选取总资产净利润率等8个指标,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评价财务风险。Ohlson(1980)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变现能力显著影响公司破产概率。
国内的学者曹德芳等(2005)认为公司的财务风险与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
偿债能力等有关。崔学刚等(2007)研究发现企业超速增长显著地增大了企业发
生财务危机的概率。王卿等(2009)认为息税前利润率是影响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施平(2010)通过研究却发现,企业增长率与财务风险之间是负相关。
本文将公司的财务风险与流动比率等十个财务比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公司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与发展能力四种,其中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越好,财务风险越小,发展能力越好,财务风险越大,分析其原理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实证分析设计
(一)样本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CS-MAR)。样本选取标准如下:
(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借鉴国内外此类研究,此类公司特殊的资本结构,故将之剔除样本之外;
(2)剔除ST和*ST类上市公司,这些公司或者己连续亏损两年以上,或者处于财务状况异常的情况,将它们纳入研究样本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3)考虑到我国在2004年和2005年进行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在此期间股票市场存在诸多制度体制方面的原因对上市公司造成影响,为此在保证尽量选取上市年限较长的上市公司的同时,还要确保其行为的相对成熟,本文选择2006年之前上市的新疆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依据以上的标准,本文最终选择出23家新疆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见表1,以2010年至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相关研究。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新疆地区的上市公司中,国资委下属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而新疆建设兵团下辖的上市公司数目众多。在本文中不考虑兵团管理体制因素对新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
(二)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1.被解释变量
采用Z-score模型度量财务风险的大小。该模型由美国纽约大学教授爱德华·阿特曼(EdwardAltman)创建。该模型在美国、英国、法国、巴西等国得到广泛的应用。指标Z越小,公司财务风险越大,反之亦然。按照中国的年度财务报表,Z-score模型可换算为:Z=0.012×(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总资产+0.014×(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100/总资产+0.033×(税前利润+财务费用)×100/总资产+0.006×股东权益×100/负债账面价值+0.999×销售收入/总资产。“Z 计分模型”有一个经验性临界数据值,即Z=2.675。Z值高于2.675的企业较安全,低于2.675的企业则存在财务危机或破产风险。如果一个企业的Z值低于1.81,则该企业已经潜在破产,如无有力措施,将很难摆脱困境。Z值在1.81~2.675之间时,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
2.解释变量
参考有关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研究的文献,本文选取x1:速动比率、x2:利息保障倍数、x3:应收账款周转率、x4:存货周转率、x5:总资产周转率、x6:营业利润增长率、x7:总资产增长率、x8:净资产收益率、x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及x10:流动比率十个因子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说明。这些指标的数据从国泰安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CS-MAR)获取。变量的具体计算公式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理论本文构建以下模型:财务风险=f(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流动比率)+ε
(三)实证检验分析
1、回归模型建立
采用基本的回归模型如下:R=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β10x10+ε
其中R为财务风险,βi(i=1,2,…,10)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其余变量符号与前文一致。
2、描述性统计
对所选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反映财务风险的Z指标情况如表3所示。
整体来看,新疆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普遍较高,且差异性较大,这便于我们研究导致不同公司不同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4、回归分析
依据相关分析结果,为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得方差贡献率与累积方差贡献率,将10个变量综合为4个公共因子,如表5所示。方差贡献率是衡量因子重要程度的指标,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977%,表示4个公共因子可以反映原10个财务指标69977%的信息量。
根据原始变量对因子的影响,可以得到的F1、F2、F3、F4,这四个因子的表达式具体如下
F1=0914x1+0061x2-0059x3-0114x4-0236x5+0290x6+0406x7+0136x8+0289x9+0920x10F2=0053x1+0589x2+0009x3-0014x4+0078x5+0642x6+0243x7+0833x8+0575x9+0082x10F3=-0190x1+0080x2+0842x3+0296x4+0876x5-0206x6-0356x7+0054x8+0123x9-0141x10F4=0144x1-0345x2+0174x3+0827x4-0017x5+0060x6+0533x7+0081x8+0173x9-0196x10
由表达式可以看出:(1)第一个因子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具有较高载荷,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这两个变量,称为偿债能力因子;(2)第二个因子在营业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具有较高载荷,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这两个变量,称为盈利能力因子;(3)第三个因子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具有较高载荷,第三个因子主要解释这两个变量,称为营运能力因子;(4)第四个因子在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具有较高载荷,第四个因子主要解释这两个变量,称为发展能力因子。
所以,回归模型表达式为
R=β0+β1F1+β2F2+β3F3+β4F4+ε
用EViews做回归分析得
R=0373565+0235968F1+0028289F2+0099765F3-0175505F4
四、结论及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新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可分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与发展能力四种,其中Z值大小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正相关,即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越强,Z值越大,财务风险越小;Z值大小与发展能力成负相关,即发展能力越强,Z值越小,财务风险越大。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适度举债,避免偿债风险过高。
公司适度负债,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效应,但过度负债会使公司的支付能力变得极为脆弱,甚至出现财务危机。新疆上市公司应该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筹资额,改善现有负债结构,提高偿债能力。
(2)充分论证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避免盲目投资。
新疆上市公司共性在于规模较小,但在寻求快速发展的道路上,要重视企业的规模,不可盲目扩大企业规模,片面追求发展能力的提高。如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做好财务预算。
(3)更新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目前,新疆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全过程化意识单薄,应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
参考文献
[1]宋彩平,何佳祺.基于因子分析的林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01:70-73+86.
[2]王卿.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与举措[J].现代商业,2009,21:119.
[3]陈文俊.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处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03:87-91.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处处存在,时时存在的不可避免性,它不会因人的意志转移而转移,也无法消除,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使得风险影响降至最低。例如: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导致的汽油、利率的升高和降低都会导致企业受益的影响,它不属于人为控制的。
(二)全面性
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资金积累、股份分配和技术支持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的财务风险。
(三)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收益和损失共存,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风险越低收益也就越低。
二、财务风险因素及烟草企业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包括广义上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际间的汇率兑换等,也包括现实中企业能耗的升降、人员的流动、产品价格及运输费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企业存在必须依靠大量人员的辛勤劳动,出售产品的过程,但同时也需要购置原材料和设备等必需品,既属于供应方又属于采购方,在这种关系链中必然形成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必然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连锁反应,分析其风险因素,合理提升财务管理机制意义重大。烟草企业风险影响因素表现在:
(一)原材料的价格及供应量风险
在烟草企业运营中,原材料采购占据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企业生产必然需要原材料的采购,而烟草原材料的价格、市场需求量、市场供应力及供货渠道的改变,必然会影响烟草公司的经济成本与效益。
(二)烟草销售网点和重要客户依赖风险
烟草企业对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一定的销售渠道,包括主要客户,销售网点,经销商等,主要经销商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计划的调整;其次销售网点管理、经营、信息反馈、货款回收,也会对公司的销售策略和生产计划造成影响,变相增加公司财务风险。
(三)烟草企业能耗风险
对于烟草企业生产中维修费用和设备折旧率等,财务人员都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但对于突发事件导致的设备更换和煤、电、气的消耗,也会增加财务运行成本的增加,造成能耗风险。
(四)政府政策及国家宏观调控风险
烟草企业的发展受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很大,这直接和政府规划和国家调控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烟草政策的变化,汇率的兑换,原油价格的浮动,铁路价格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的提高都会间接影响烟草企业成本,这些看似和烟草企业不沾边的因素,但却时刻制约着烟草价格的浮动。
三、概述烟草企业存在的风险特点及财务风险传导机理分析
据资料证实,我国自1982年开始实习烟草专卖制度,代表了烟草企业得到了正式批准,并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支柱产业。随着近几年来烟草原材料、相关企业内部发展及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烟草行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小,带动的相关企业经济的增长也较稳定。《中国烟草制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行业市场销售收入持续增加,由2005年的2858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5197.93亿元,同比增产率保持在10%--20%之间,烟草企业经济增长相对较为稳定。由此可以分析出:国家对烟草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整体消费平稳增长,为烟草行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行业关注市场、研究市场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把握市场、控制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也有效推动了烟草企业销售稳升提高。
四、减少烟草企业财务风险传导的合理化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预警分析体系,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在烟草企业财务管理中,高瞻远瞩,建立健全财务预警分析体系,一方面要满足企业短时期内的正常支出,另一方面要对长期财务风险做到有意识、有准备的防范措施,用来有效的处理财务风险。对短期内的财务预警,合理规划现金流动预算,它并不能依靠烟草企业短期内的盈利与否,而取决于有足够的现金用于维持日常生产的支出。对于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则要建立在正确的政府规划大方向上,紧跟时展,密切观察市场动态,实时作出可行性调研报告,以指导我们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
(二)实事求是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避免烟草企业财务风险传导
根据烟草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实事求是确立财务分析指标,对烟草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获利情况和银行偿还能力有个正确认识和可行性评价,对相关企业间的风险传导做到深入调查,之后形成一系列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用于正确引导企业下一步生产计划的制定和企业费用的运转状况,对烟草企业发展潜力和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有一定合理判断和长期规划,避免因风险传导造成企业资金量的断裂。
(三)加强科学创新,健全烟草财务内部管理程序,降低负债的潜在风险
对于烟草企业财务人员,我们要时时树立风险意识,健全财务内部管理程序,做到每笔费用的支出有章可循,另外要注重科学创新和接收财务新技术新软件的应用。如订立担保合同要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信誉问题、有效资金链状况等,并恰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进一步降低负债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并购 财务风险 因素
一、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1.目标企业内在价值评估方面
内在价值的衡量主要受评估方法的选择和未来收益预期的影响。企业价值有多种表现形式,相应的就会有多种估算方法,包括净资产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现金流量法、市盈率法、清算价值估计法等等;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期因收益流入大小和时间的差异,最终都会影响到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结果。
2.并购谈判过程
煤炭企业的并购谈判主要涉及到并购经验和信息的对称性方面。并购经验丰富的企业相比于并购经验欠缺的企业,在谈判更处于有利的位置,最终会影响到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结果;相较于拥有信息优势的目标企业,并购方在谈判中则处于劣势地位。
3.并购环境方面
环境方面的影响具体到我国煤炭行业的并购活动上来,主要有行政干预、中介服务、法律政策、竞争者行为四个方面。当前,为了规范并购行为,许多地方和政府都制订了相关并购活动的法规和实施细则,一些规则通过增加并购成本而提高了并购的难度,从而增大了并购的风险;为竞购某一目标企业,竞争者之间往往会相互抬高出价,使得最终并购成本上升,从而增加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二、融资风险
构成融资风险的要素众多,从风险评估的角度来讲,一般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要素。
1.定性风险因素
融资定性风险在此主要指资本结构和支付方式两个方面。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融资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企业的资本成本和预期收益也有直接影响;企业并购所采用的支付方式与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额的大小直接有关,因此,融资的支付方式是影响融资风险的又一重要因素。
2.定量风险因素
融资定量风险主要包含融资能力、融资成本和资金超支风险二个因素。融资能力是影响煤炭企业并购融资最重要的因素,企业融资能力主要包括内部融资能力和外部融资能力两个方面;融资成本是指企业筹集所需并购资金所付的代价,企业的融资能力及融资渠道的情况则会直接影响到融资成本的高低;在并购活动中,许多并购企业将融资数量仅局限于并购交易所需金额,往往忽视并购后整合阶段所需资金,缺乏相应的融资安排,造成整合阶段资金超支风险。
三、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是指由于并购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要用收购后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来偿还,但新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新企业很可能会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还债,继而资本结构恶化,负债比例过高而导致破产倒闭。支付风险主要分为短期支付风险和长期支付风险。
1.影响短期支付风险的因素
短期支付风险是指杠杆并购后企业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快速融资能力从而导致偿还到期债务困难的可能性。其影响因素主要有速动比率和现金流量比率速动比率是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进一步说明了流动资产的变现性,其值越高,相应的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就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现金流量比率是指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对一定时点(通常为期末)的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是从动态现金支付能力的角度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比速动比率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2.影响长期支付风险的因素
此方面主要包含已经利息倍数和资产负债率两个因素:
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偿还负债利息的能力,反映经营收益为所支付债务利息的比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资产总额中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所占比重。通常,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四、财务整合风险
财务整合风险,指并购后不能通过并购整合而实现财务协同效应的风险。可以从整合方式和整合效率两方面来分析。
1.影响整合方式的因素
此方面主要有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和整合机制二个因素。处于不同环境中的煤炭经营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往往也有较大差异,企业并购后,首要任务就是统一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下,对企业总部及其所属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资、融资活动实施价值化管理的体系。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并购,并购企业若要对并购双方的营运进行合并,则财务核算体系就需要统一,以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对目标企业进行整合主要有移植模式和融合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需根据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财务管理目标、财务制度和核算体系等的相似性来决定。
2.影响整合效率的因素
该方面主要包含整合及时性、整合人才和整合经验二个因素: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8年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初选样本,对这些公司进行筛选。为了研究结论可靠,进行了以下筛选程序:剔除2008年度新上市的公司,因为部分新上市公司上年度财务数据是模拟的,这可能导致计算误差;剔除所需财务数据和股价数据缺失以及数据为奇异值的上市公司,经过上述筛选后,最后的样本公司为411家。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主要包括:
(1)变量定义。主要包括:
一是财务风险变量。本文选择用美国学者Edward Altman提出的Z记分法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在稳健性检验部分,用单变模式之一的债务保障率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的替代指标。本文所用的Z记分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得到,公式为:
Z=1.2×营运资金/总资产+1.4×留存收益/总资产+3.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0.6×股票总市值/负债账面价值+1.0×销售收入/总资产
根据对过去经营失败企业统计数据的分析,Altman得出一个经验性临界数据值,即Z=3.0。企业的Z记分值高于3.0的为较安全企业,低于3.0的为存在财务危机或破产风险的企业。
二是内部控制质量的计量。本文参照证监会等有关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来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质量。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权重,即内部环境30%、风险评估20%、控制活动25%、信息与沟通15%、监督10%,最后计算出总分即为公司内部控制质量ICQ,公式为:
ICQ=30%IE+20%RE+25%CA+15%IC+10%IS
三是控制变量。根据企业内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本文设置如下控制变量,如表1所示:
(2)模型构建。为了检验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联性,本文构建了如下模型:
FR=β0+β1ICQ+β2Roea+β3Size+β4Growth+β5Age+β6On+β7Lawsuits+ε
二、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将全部样本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根据财务风险指标Z-score的不同区间进行分组统计和非参数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样本企业Z-score平均为2.257,低于经验临界值3.0。说明上市公司存在着财务危机或有破产风险,当然这也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有关。内部控制质量全样本均值为5.818,不同Z-score区间的内部控制质量存在着差异,Z-score低的样本企业明显低于Z-score高的样本企业,这在K . Wallis Test也得到了明证。全样本盈利能力均值为0.203,财务风险低的样本企业其盈利能力明显优于财务风险高的样本企业。企业规模全样本均值为21.606,但财务风险低的样本企业其资产低于财务风险高的样本企业。成长性和经营单元数组间差异不明显。
(二)相关性检验 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系数如表3所示。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控制变量盈利能力、 上市年限、 诉讼纠纷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也与理论预期一致。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与财务风险的关系呈显著负相关,这与前文的理论分析不一致。 控制变量成长性、 经营单元数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且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不显著, 因此不会进入后面的回归分析。
(三)多变量线性回归 本文对样本数据采用Stepwise进行回归分析,变量选取的标准是:F值的概率值小于0.05时进入,大于0.10时剔除。多元回归分析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最大为1.142,容忍度Tolerance在0.9附近,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回归方程的DW值为1.945,不存在自相关问题。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质量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盈利能力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低;上市年限的系数显著为负,上市越早监管要求相对宽松,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健全程度较低;诉讼纠纷的系数显著为负,其财务风险显然与其成正相关;企业规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资产规模越大的公司,其财务风险越高,与前面的分析不一致,这可能与2008年金融危机中较大规模公司市场萎缩相对幅度较大有关。
(四)稳健性检验 为增强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以“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和“审计机构对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两项指标评分结果之和来替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ICQ)作进一步的研究,同时,以单变模式之一的债务保障率指标代替财务风险Z记分(FR)。得出的结论与前文一致,说明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并没有造成研究结果差异,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没有通过稳健性检验,原因在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行业影响极大,外需萎缩、生产停滞,企业资金困难。这也说明单一模式的债务保障率不能反映企业的总体状况。
三、结论
本文从企业内部因素着手研究了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建立了分析模型,并利用2008年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年报,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有显著正向影响。在金融危机状况下,拥有更多资产的大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更高;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低;上市公司涉及到经济纠纷、诉讼,其面临的财务风险更高。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
1.财务风险管理的定义。财务风险管理是研究财务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各经济单位通过财务风险识别、估测、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由此可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财务风险识别。即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类,对各种风险暴露情况及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辩识。(2)财务风险测量与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对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测量,对有关财务风险数据,采用数学方法及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类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具体量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借助于风险评估方法和有关模型,对财务风险因素作出具体评估,以便为财务风险决策提供依据。(3)财务风险控制与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以监控财务风险和化解财务风险为主要核心内容的风险控制过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包括根据企业的经营方针和风险管理策略,对企业人财物、销等各有关环节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监控,并为改善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行为,以便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
总的看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企业财务活动本身及其复杂多变的环境;另一方面是财务主体主观认识的局限性。
(一)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外部因素
企业财务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它们存在于企业之外,但会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为企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形成外部环节所必须的财务通道,如提供有效的筹资渠道和有利的投资项目等。另一方面外部因素又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活动提出了制约和挑战。面对外部多变的财务环境,企业在实施财务风险战略管理时,应该以经济环境及其变化为先导,使企业的财务风险战略管理与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但要注意在制定企业的财务风险战略和确定财务预警指标时,企业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不能简单和被动的适应环境,而应该对外部的环境变化要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作用。如积极的预测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汇率、利率的变动,行业的特点和竞争对手状况等未来的各种发展趋势,在一定范围内,对企业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有充分的把握,并在各种复杂因素中确定对企业发展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适时地调整企业的财务战略和相关的财务预警指标。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具有不确定性,这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
1.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自然界的运动发展过程呈现出不规则的变化趋势,通常是人们无法预知和控制的、如地震、飓风、山洪暴发等。企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会因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发生而产生损耗或毁损。企业会因债务人的死亡而无法收回应收账款,引起应收账款回收的风险。
2.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社会的政治、法律等因素的变化。各种政治力量、政治观点的对抗以及地区和民族冲突等都可能引起政府更迭、动乱、战争、罢工等,其结果可能引起财务风险。例如由于战争或投机引起世界原油价格上涨,进而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
3.法律因素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各类经济法规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分析等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家陆续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有关经济方面的法规。如《证券法》、《票据法》、《合同法》、《公司法》、《会计法》、《商标法》等。要充分考虑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应该在规定的合法的范围内运行,一旦超出其规定的范围就有可能受到法律的干预和制裁,甚至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
4.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国内经济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上的依存度加深。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是面向国际市场的。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风俗习惯差异很大,这些因素会对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带来机遇或风险。因此,要进行国别市场调查和预测。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状况、经济周期的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税收、利率、通货膨胀与就业、工资水平、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等诸多方面。
(二)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内部因素
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面对自然和经济运动规律的不规则性,财务活动的复杂性,财务人员由于受到自身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影响,不可能完全准确地预见客观经济活动的变化或者为了个人的利益人为地制造风险,因而做到完全正确的决策是十分困难的,信息略有偏误,决策稍有偏差,便有可能招致风险。
1.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如果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较差,缺乏道德观念,风险意识淡漠,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缺乏,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弱。易招致财务风险或风险发生时束手无策。存在道德缺失的企业管理者或员工会因为其缺乏自律和精神动力而破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企业失败。管理者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和市场化的管理思维是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2.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经营和财务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的能力。反之,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不完善,盲目随意地进行筹资、投资、资金运营活动,致使筹资和投资不平衡。有些企业为了做大,常常不遗余力地进行扩张,筹资有限,投资缺口很大,造成资金收支严重不平衡。更有甚者,为了弥补资金的缺口,很多企业不惜高利率进行融资,成为企业未来经营的潜在风险,一旦企业未来盈利不足,必然会形成巨大的支付压力,导致财务危机。而有些企业为了避免支付危机,常常会保留较多的现金,用于日常支付。由于资金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和有效的运用,会导致企业长期竞争能力下降,甚至影响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3.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完善程度。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完善程度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若企业设有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人员、职责分工明确,信息传递路线明确,在企业内部形成风险控制的网络,就会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或规避财务风险。
4.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经验不足,投入的多收入的少,市场占有率低,往往容易招致财务风险。而发展时间长、规模大、资本雄厚、经验丰富的现代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强。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1.问题。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研究发现:多数企业遇到风险时无法驾驭从天而降的危机,缺乏危机意识和风险与危机管理的手段、工具和能力。部分民营企业集团的产业扩张和资本运作、财务风险防范和化解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弊端和缺陷。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在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这两方面有待提高。而在企业所要面对的各种风险中,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对民营企业的前途和发展最具关键意义。
2.启示。(1)保持合理的现金持有量,不要过多或过少地保留现金。过多地保留现金,看似企业准备金很充分,企业对各项支付可以应对自如,短期也没有任何财务风险,但由于资金闲置,没有得到充分和有效地运用,会导致企业长期竞争能力的下降。过少地保留现金容易出现支付压力。(2)适度举债,避免偿债风险过高。企业适度负债,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效应,但过度负债会使企业的支付能力变得极为脆弱,甚至出现财务危机。一些不能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筹资额,而是盲目地借贷,当企业没有良好的盈利能力时,将导致其最终丧失偿债能力。例如,三九集团贷款98亿元,银行要求偿还贷款,企业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是急于把企业做大做强,大量举债,遭遇偿债风险。(3)充分论证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避免盲目投资。企业过分扩张,在投资前不经过科学地可行性论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投资方案实施后不能带来效益,反而使投入的资金无法收回。如一家钢铁有限公司,其所有净资产仅为76亿元,年产能200万吨,却上投资106亿元,年产800万吨的项目,要超过宝钢。没有资金就多方筹措,从常州各个银行借贷近40亿,拿到9400亩土地的使用权。由于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致使该项目下马,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来自财务顾问网的资料:春都集团市场占有率最高达70%,资产达29亿。如今,春都上百条生产线全线停产,企业亏损达6、7亿元,并欠下13亿元的巨额债务。分析其原因,盲目筹资、盲目投资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4)负债的期限结构与现金流量的期限结构不一致。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对财务管理缺少通盘考虑,顾此失彼,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造成企业的负债期限结构与现金流量期限结构不一致。如企业出现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现金预算与实际现金流量不符带来支付的压力。企业的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不能按期还本付息。(5)更新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导致财务管理薄弱,资产管理不严,没有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些问题都加大了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具体表现为应收帐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6)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监控。不同层次的企业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情况不一致。即使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财务监控力度也不够。我国企业必须在这方面予以加强,否则,上述企业的悲惨结局还会在别的企业重现。
企业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真正从各种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得到一定的启示,并将其扎扎实实的应用到实际经营当中,我国企业就能有效的防范各种财务风险,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关键词 建筑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 防范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临许多的挑战和风险。建筑企业作为企业而言,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核心,其财务风险贯穿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与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是直接相关的。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对掌握自身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制定防范措施,实现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属于一种经济现象,是集中体现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是指由于公司存在不合理的财务结构或者融资不当使得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收益下降的风险,是公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由于建筑企业存在生产流动性强、生产周期长以及涉及面广等行业特点,与其他企业相比,建筑企业在资金筹措、产品价格形成、工程价款结算、成本预算以及考核等财务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同,其财务风险是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并且财务风险管理更为复杂。
二、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环境也日益复杂,建筑企业受各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影响因素,使得企业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存在偏离而发生财务风险。此类影响因素可以统分为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
(一)外部影响因素
(1)政策与市场风险。建筑企业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处于复杂多变的客观经济环境中,其财务管理必然受政策和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建筑资源相对缺乏。建筑企业为了中标,竞相压价,存在低于成本的非正常报价,甚至不规范的市场经济行为(如暗箱操作、地方保护等)加剧了建筑市场的混乱,使得建筑产品价格与价值规律背道而驰,造成了价格扭曲的局面。建筑企业的利润得不到保障,将给其生产经营带来诸多的困难,使得建筑企业面临亏损的财务风险。
(2)资金风险中包括资金短缺风险、资金筹集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建筑工程通常是相对比较大型的,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若资金短缺将导致无法购买材料,无法支付工人工资,以致延误工程施工进度,更严重地将出现无法履行合同而给建筑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资金需求,建筑企业通常将房产以及土地等不动产抵押于银行以获取银行信贷融资,负债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当工程项目利润率小于银行贷款利率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骤然提高;业主可能会存在故不履行合同,或将投资成本以及投资转嫁到建筑企业,致使应收账款长期不能变现,以致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资金周转,从而造成坏账风险,使建筑企业的权益减少,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
(3)合同风险。合同是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源头,是一切建筑工程行为的依据。有些建筑企业为了尽快地获得工程任务,经常迫于压力而签订了不平等的条款合同,或者业主要求建筑企业在招标时签订固定造价合同以转嫁物价变动风险,另外,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可能会出现部分未作充分考虑需进行变更的地方,在业主提出变更要求时,若未对变更内容进行合同续订,可能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以及在结算价款和合同履行上引起纠纷。以上种种情况的出现都可能成为建筑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风险。
(4)成本风险。工程成本主要是由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管理费等组成,是一项综合指标。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出现的低价中标,从而使建筑企业的利润空间下降,或者由于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要素市场价格的上涨,使得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增加。以上两种或者其他影响因素的交叉作用使得建筑企业必须面临成本超支的风险。
(二)内部影响因素
(1)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大多数不注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且未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广泛的财务风险概念,且多数人员还保存着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与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从而导致建筑企业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少健全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来化解财务风险带给建筑企业组织经营正常运行的风险。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及成因
1、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负债经营过度
从国际上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状况来看,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如日本在1975年----1990年是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九大电力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连续15年达到82%以上。根据《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统计入围的14家国外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78.94%。目前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数据,截止2006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资产负债率64%;南方电网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0.34%;华能、大唐、华电、中电投和国电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0%,可以看出,电力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资产负债率水平都较高。
2、资产风险
资产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和资产结构风险。资产质量风险主要指企业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如三年以上应收账款、长期亏损的对外投资、长期闲置的存货和固定资产等;资产结构风险主要表现在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
3、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指企业进行投资活动,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近年来,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逐步深入,电力企业的投资活动不断增多。电力企业的投资活动一般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由于期限较长,会产生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主要就是通过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达到由被动的风险管理为主动的风险管理,由静态的风险管理变为动态的风险管理,由风险结果的管理变为风险过程控制管理,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的风险控制,提高企业生产经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达到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的统一。
(一)对企业已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
1、根据企业的经营风险,确定适合的财务杠杆
企业经营中固定营业成本的存在引起的一个有趣的效果是:营业利润并不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动而成比例变动的。固定营业成本的存在使得销售量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就会使营业利润变动更大的百分比。营业利润对企业销售量变动的敏感性的数量化指标被称为经营杠杆系数(DOL)。企业每股收益对营业利润变动的敏感性的数量化衡量指标被称为财务杠杆系数(DFL)。不同于经营杠杆的是,企业的财务杠杆是可以选择的,没有企业被要求必须用长期负债或优先股融资,相反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内部资源和发行普通股来为经营和资本支出融资,企业采用财务杠杆的目的是希望能增加普通股股东的收益。
2、积极研究创新融资手段控制筹资风险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其新建和设备更新改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现阶段电力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这对电力企业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电力企业一方面要理顺融资理财的外部环境,争取各方面的政策优惠,另一方面要优化融资理财的内部环境,同时要逐渐扩大融资途径,可以采取剥离优良资产上市融资,或者剥离不良资产,通过“债转股”方式,将银行对电力企业的债权转变为阶段性的股权。
三、加快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体制建设
1、对企业财务风险正确预测,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应该结合行业分类、经营环境、经营状况,分析重要项目的特性及变动趋势,借助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概率统计方法等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财务预测。设立财务预警机制指采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通过全面分析企业内部、外部环境各种资料,以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预先告知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并明确告知企业的经营者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织成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张疏而不漏的“安全网”。
2、强化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为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确保资产的安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对与财务活动相关的机构设置、人员安排、权限责任的规范而形成的各责任主体间相互制衡。科学确定会计工作的组织结构,按相互牵制的原则赋予各个岗位相应的权限和责任,减少舞弊发生的风险。
结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都应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者需促进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及控制能力,做好风险预警机制及电力企业的内部、外部风险防范、应对,并积极探索新型电费回收管理方式,完善各种制度,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能够通过一定的经济行为和事前约束、过程控制,得到防范和化解,以使供电企业在今后的电力体制运行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明,新时期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及防范.农村
经济与科技,2010(5)
[2]张惠贞,试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中国市场,
2010(27)
[3]齐洪芹,王秀洪,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系统[J].2010(06)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施工中企业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及时找出影响施工项目财务风险因素, 进一步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的价值大小,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风险控制,实行全员控制,强化预算管理,才能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影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1.1工程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①工程所在的地理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公路、铁路、水路、码头受这类条件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南方以及沿海地区施工更是这样。②与周围居民的距离远近以及接触频繁程度,以及当地政府和周围居民对工程的态度关系很大,特别是在进行路桥以及工业、民用建筑项目施工时,更应高度重视这些因素的影响。③工程所在地市场规范程度以及工程所需商品价格变化等。
1.2工程内在因素。如工程规模、工期、施工工艺、施工难度以及公司的施工经验等。工程规模较大、工期较长,潜在的风险则较多。初次涉足新的工程领域以及采取新技术、新工艺的工程风险较大。
1.3业主因素。主要由业主的性质、信誉、实力、声誉以及该企业运作规范程度、投资项目的类别及稳定程度和资金来源等。关注这一点,主要是对工程价款及时、完整收回,以及工程中途停工或下马而蒙受的损失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看,由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政府部门项目,如近年国家加大投资力度的公路、桥梁、水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以及较有实力的大公司投资的与其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的项目,其资金来源及项目稳定性都比较可靠,风险较小。而一些投资意识严重或受市场需求影响较大的项目如房地产、商品楼项目等,则风险较大。
1.4资源配置因素。主要有①人力资源配置: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的素质、胜任能力、对风险的认识和态度等。②其他资源状况:如材料、设备供应状况,通过市场配置则风险较大,材料供应商、设备租赁商的积极参与,将为施工企业承担成本压力。特别是公路施工企业占成本70%左右的材料的配置,大型施工机械的配置风险较大。
二、强化预算管理降低财务风险
2.1财务预算应用的必要性
预算管理不再是传统意义的控制资金的管理,它被赋予新的内容。财务预算不再局限于表格的编制、执行、考评这一层面,而不断上升为一种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通过财务预算,可以建立起有效的评价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可以支持企业的战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综合竞争力。
2.2财务预算应用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对施工企业的作用正日益被得到重视。 强调源头管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源头管理好,则事半而功倍;反之,源头管理出现先天不足和漏洞,即使事后花费数倍的精力,也未必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任何工程立项必须走预算程序,做好以投资回报率为核心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坚持资金有效利用和投资效益最大化原则,确保总投资控制在预算规模内并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三、财务预算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多数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但成效甚微,仅限于编制财务计划或资金计划,在预算管理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对于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归结如下:
3.1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领导对财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功能了解不足,并没有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其他方面的作用,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了专门的机构,但是却疏于预算执行的跟踪和调整,以及控制,这就说明管理者或者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使预算的执行力度比较差。
3.2缺乏客观性和系统性
预算编制的首要问题表现在编制的内容上。一是内容缺乏客观性,也就是编制的数据往往是根据上年的数据,而不是基于现时情况的数据,或者只将采购数据简单的按年末价格为基准制定。另外,预算编制缺乏系统性,多数施工企业编制预算侧重于生产经营预算,如采购预算、生产预算、销售预算、费用预算,而忽略了现金流量预算、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预算。这表示很多施工企业并没有把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协调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体制进行应用,这会导致企业对未来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变现能力、财务状况无从把握,削弱了预算管理的作用。
3.3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预算编制的另一个问题表现在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方法单一,缺乏完整性。不能划分基层预算单位,不能对基层的预算单位的业务活动提出计划,也不能进行效益分析并分出等级,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并且由于目标不明确,责任单位划分不清,成本费用没有落实到责任中心,缺乏成本管理的可控制性,绩效的考核缺乏依据,使得预算管理缺乏合理性。
四、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4.1加强预算管理的理念
预算管理是企业加强集权管理,实现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虽然预算管理工作的推进困难重重,但是根据国内外众多企业的管理经验,预算管理对企业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全的预算管理能控制企业关键经营指标,通过对事前编制、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考核,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4.2加强素质队伍的建设
全面的财务预算涉及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和环节的工作是由不同的部门的人员分担的。企业应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并加强 队伍素质的建设,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及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预算管理的效果。
4.3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
施工 企业预算编制是一个上上下下的过程。编制预算时应遵循一些原则:以经济效益为标准。一切成本费用开支要以是否有经济效益作为衡量标准,无效益业务活动不分配资源。根据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目标科学安排业务项目和工作计划,进行成本费用预算,合理配置资源;权责匹配,实事求是。合理划分各预算责任中心的责任和权利,完善绩效考核,实现各责任中心的权、责、利的统一。成本费用预算要立足于生产经营实际,切实将所掌握的资源管理好:全员参与,充分沟通。施工企业每位员工(特别是项目经理)都是成本费用开支的主体,员工的行为影响企业效益,因此,预算编制不仅仅是预算管理员的事情,每一位员工都要积极参与。
五、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5.1制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1)制订应收账款责任制。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应由项目经理、财务主管和计划经营主管为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组织本项目全过程的应收账款及工程质保金、垫资款和现金履约保证金的清收。
(2)成立应收账款清欠领导小组。负责企业日常的应收账款的清欠工作。清欠领导小组要定期的对应收账款进分析和评审,督促应收账款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清欠,了解债务人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制定应收账款催收办法和激励措施,制定应收账款的债务重组方案、诉讼实施方案。
5.2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核算体系和财务监管体系
(1)落实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责任制,按其费用性质关联情况,实行分级归口管理,落实到人头,“谁经办,谁负责”,要有较强的约束力,逐层把关,逐级负责,相互牵制,随时监督。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收集
(一)变量选择
本文中的变量处于公司层面和区域层面两个层面。
1.公司层面
以公司的财务风险为公司层面的被解释变量,本文借鉴彭中文等(2014)选择样本企业的Z-score指数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Z=1.2x1+1.4x2+3.3x3+0.6x4+0.99x5。
其中,x1=资产营运资本率=营运资本/总资产×100%,x2=资产留存收益率=留存收益/总资产×100%,x3=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100%,x4=债务权益市价率=股票总市值/债务总额×100%,x5=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资产×100%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资产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三方面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进行接下来的分析。
2.区域层面
本文中区域发展变量选取劳动参与率、投资水平、工业化水平、对外依存度和城市化水平。其中,劳动参与率为三次产业分的年底就业人数与年底总人口比;投资水平为城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各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工业化水平是各地区第二产业产值占该地区GDP的比;对外依存度是各地区进出口商品总值与该地区GDP的比;城市化水平是非农人口占各地区人口比。
(二)数据来源
取深、沪上市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共149家,采用2006―2014年9年的数据为研究区间,数据全部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的数据处理。一是剔除2006年前未上市的公司,二是剔除2006年之后重组成为房地产企业的上市公司,三是剔除数据严重缺失的企业。剔除数据后共有103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选取34个省市作为区域层面的研究对象,剔除没有数据的省市及不存在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省市,最后剩余21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与企业层面的数据相同,采用9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区间,区域层面的数据来源于各个省市的统计局中的地区统计年鉴。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统计性描述
因为考察了区域和企业两个层面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实证分析中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的分析思想,利用R语言进行编程实现。
在进行实证之前,使用正态标准化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各数据进行正态标准化处理之后,计算出两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见表1。其中,X1代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X2代表资产增长率,X3代表资产负债率,X5代表劳动参与率,X6代表投资水平,X7代表工业化水平,X8代表对外依存度,X9代表城市化水平。
观察表1第一层变量各个数据值,可发现第一层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系数比较小;通过对第一层自变量进行kappa检验表明,kappa值等于1.459,小于10,说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观察表1第二层变量各个数据值,可发现其中有变量之间(比如X8和X9)的相关性系数超过了0.7,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通过对第二层变量进行kappa检验表明,kappa值等于11.516 37,大于10但小于100,说明第二层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由此,下文的数据分析对第二层面的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每次放入一个变量,检验该变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直接影响。
(二)零模型检验
本文研究的是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区域因素分析,主要研究了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区域因素。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受到企业层面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区域层面因素的影响。首先需要验证不同区域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存在差异,使用R语言的零模型进行检验。即在模型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没有放入任何企业或者区域层面的变量,以此来检验第二层截距项的残差变异是否显著,分析检验模式如下:
LEVEL1:Z=β0j+εij
LEVEL2:β0j=γ00+μ0j
式中,Z?榉康夭?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Z值。
零模型的数据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Z(μ0j=1.45884,P
经过进一步计算得出各变量的ICCI,见表3。企业Z值有19.39126%的变异来自区域因素之间的差异,即区域因素可以解释企业Z值19.39126%的方差。
(三)全模型检验
通过零模型的检验,发现不同地区的企业所表现的财务风险存在显著差异,以Z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由表1可知,第二层面的5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故模型在回归的过程中采用多步回归,逐个放入回归变量,以避免多重共线性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