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3 10:51: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绿色能源的定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绿色建筑的内涵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建筑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是说到绿色建筑具体的定义时,却是没有几个人能完整的将其阐述出来,因为,在学术界和建筑行业,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研究是分开进行的,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都认为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谁都不肯让步,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就一直争执不下,本文认为的绿色建筑的概念是从资源利用和人与自然的角度提出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
针对以上提出的绿色建筑的概念,我们不难发现,绿色建筑具有这样两种特点:可持续性特点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可持续性的特点是指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大多都是可再生的材料,建筑还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节省建筑的成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表现在:绿色建筑要很好的与周围的环境进行融合,不得任意对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破坏,或者是尽可能的减小对周围环境的破坏,避免对环境造成更大程度上的破坏[2]。
三、绿色建筑的节能技术
能源是人类生活中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虽然我国的地域辽阔,能源的生产也比较大,但是,我国是世界中的人口大国,对能源的消耗也是比较大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而能源却是有限的,因此,节约能源就成为了我国各行各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了。绿色建筑就是倡导能源的节约,绿色建筑中的节能的技术主要包括:
(一)太阳能供热采暖技术
据估算,我国陆地每年接收的太阳能辐射量约为5.02×1022J,相当于1.7万亿吨标准煤,数量巨大。只要能够将这些太阳能进行有效的利用到绿色建筑中,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我国在能源开发上的压力,节省我国现有的能源。太阳能中常用的辅助燃料主要有:蒸汽或热水、燃油或燃气、电及热泵,在绿色建筑中具体使用哪种热源就要根据当地的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了,争取采用最节省成本的方案[3]。
(二)绿色通风空调技术
绿色通风空调系统是指在通风空调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内,尽可能的采用可再生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与资源的消耗,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与舒适的生活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三)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美国自2007年提出绿色职业概念以来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美国政府和各州纷纷组建了调查团队对绿色职业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收集绿色职业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绿色职业的数量、类别和分布特点。这类信息的收集能够填补现有数据的不足,使调查主体从宏观层面了解绿色职业的发展现状;二是收集绿色职业的劳动力规格信息。此类信息涵盖了绿色职业从业者所要具备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
这两类信息的调查主要为了实现两大目的:其一,促进就业。通过对绿色职业基本信息以及绿色职业对劳动力规格要求的调查,一方面能够收集、分析和提供劳动力市场信息,为从业者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的服务;另一方面能够使相关部门根据绿色职业的技能要求设置和更新相关的培训内容,为失业者和从业者提供转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的机会,从而弥补职业空缺,缓解就业压力;其二,节能环保。收集上述信息的目的就是不断加深对绿色职业的认识,来规范企业的生产方式,实现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的目的,各州调查的意图就是通过发展绿色职业,降低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成本的大幅削减。
需要注意的是,在20余份具有代表性的绿色职业报告中,承担调查和研究任务的团队半数来自与劳动力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有关的部门。由此不难看出,美国目前进行绿色职业调查的侧重点是意图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研究,寻找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瓶颈和应对大规模长期失业的方法,并实现经济和职业向绿色方向平稳过渡的目标。
美国绿色职业的调查五部曲
在上述调查目的的指导下,调查团队制订了详细的调查方案。虽然不同地区在调查目的和研究结果上尚存差异,但其调查流程有诸多相似之处。综合来看,美国对绿色职业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调查方法体系。
第一步:获得政策支持
美国对绿色职业的重视程度彰显了绿色职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美国州政府和联邦政府陆续出台政策法规刺激绿色职业发展,并责成相关部门对绿色职业进行调查和研究。卓有成效的鼓励政策为绿色职业调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在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美国州政府根据本州经济发展特点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方案。加州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议会法案32(简称AB32)”。这项法案在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能够为加州增加十万个就业岗位。洛杉矶在此基础上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颁布了更加激进的“绿色计划”和“太阳能计划”,力图将洛杉矶打造成转变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先驱;美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长期失业和经济疲态也于2009年初颁布了复苏和再投资法案(ARRA)。这项法案对绿色经济和绿色职业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美国职业信息网和经济顾问委员会等组织的建议下,该法案对10个绿色经济领域、30个州给予项目投资和科研基金,为发展和研究绿色职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在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下,联邦和州政府的相关部门纷纷组建团队以进行实际研究。
第二步:确定绿色职业概念
开展调查工作的前提是要确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概念,从而为定义绿色职业、划分绿色职业类别以及收集和整理具体的数据提供理论依据。而目前绿色职业相关的定性研究较少,尚未产出一般性的概念。通过对数十篇研究报告的梳理,确定绿色职业概念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要以经济发展特点为依据。绿色职业定义是指导定量研究的依据,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来确定绿色职业的调查范围,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采集,完成绿色职业的量化研究。
要与绿色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加州就业发展部将绿色经济活动划分为可再生能源生产、材料循环利用、能源效率提升、教育培训以及天然产品生产五大门类,并规定绿色职业至少要从属于其中一个领域。二者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表明了绿色职业源于绿色经济对职业发展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通过划定绿色经济活动领域,为绿色职业调查缩小范围。
将工作作为研究绿色职业的基本单位。美国职业信息网将职业定义为,存在于不同实体中,在目标、方法、产品、从业者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一组工作。美国对绿色职业的研究大多是在划分绿色经济活动门类的基础上,将工作以工作群的方式纳入到相应的绿色经济活动中,构成一组具有相同或相似任务和目标的绿色职业。
为进一步加强对于绿色技能这一问题的探讨,2012年10月22日至11月2日,UNESCO-UNEVOC又组织召开了主题为“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绿色TVET”网络论坛。来自60多个国家的150余人参加了这一网论论坛。为期12天的会议探讨了关于可持续发展导向的绿色TVET发展的多个问题,明确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澄清了关于绿色工作和绿色技能的多个定义。与会者还分享了绿色TVET发展和实施的一些相关案例,并强调绿色TVET不仅仅在于发展绿色工作和绿色TVET概念,还应把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因素纳入进来。
此次网络会议的嘉宾主持是德国马哥德堡大学的Kai Gleissner先生,该大学是一个UNEVOC联系中心。我们由衷地感谢他为本次会议作出的贡献。
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TVET、绿色工作,这些绿色理念似乎对政治、社会和生态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探讨关于未来发展方式的核心概念,而且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我们需要确保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不再恶化。
由于行业和工作性质的变化、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因素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商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受到了巨大影响。鉴于此,我们需要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到工作过程和教育理念中去。
很多新兴产业和就业机会兴起,如生态旅游、环境监测、可持续社区开发、生态设计、回收利用、替代能源、土地复垦、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和再用等。所有这些行业都需要掌握可持续发展知识、技术知识和新工作流程知识的技能工人。这些知识都需要通过TVET项目获得。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TVET必须努力开发、强化和宣传可持续的思维和行动方式①。工人需要利用获得的知识和资格来识别现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挑战,并需要形成恰当的理念和解决策略。因此,TVET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术,而且要建立上升到理念层面的、系统的思维和行动②。
TVET利益相关者需要对新工作领域、新技术和新绿色经济供应进行评估,而且要以此为基础发展包含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内的新的绿色职业理念。此外,还必须将这些新职业和新理念融入TVET实施中。
实施绿色TVET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具体实践策略是本次网络会议探讨的主题。此次网络会议的目标包括:对当前绿色TVET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趋势及国际上的相关论述进行回顾;了解各国对于绿色TVET进行重新定位以支持可持续发展教育(ESD)的最佳实践范例;探讨绿色工作领域的不同评价方式;回顾并探讨将绿色TVET融入教育课程的理念;将创新型和应用型教育理念引入TVET;探讨TVET教师在绿色TVET相关工作领域中扮演的角色;制定相关策略,强化TVET的绿色定位,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现提供支撑。
对每个主题研讨的概括总结奠定了本报告的基础。每个主题研讨的深度不同,反映了时间分配和与会者数量的变化。具体来说,此次网络会议探讨的核心问题包括:何谓可持续发展,何谓绿色TVET;什么领域可以创建绿色工作岗位,如何评价这些工作领域,什么是绿色职业;如何“绿化”TVET,如何将绿色TVET理念融入教育课程,绿色TVET涉及的工作领域有哪些?
由于时间限制,这些问题并不能完全得到详尽探讨,研讨会着重探讨了如下重要领域:女性参与TVET的平等机会,不同的执行者、机构、部门、政策和评估的相关性;传统和文化定位对于女性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TVET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分工对于女性和TVET的重要影响。
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否等同于可持续发展?这是此次在线会议探讨的主要问题之一。此次会议特别关注绿色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涉及三方面:社会、环境和经济。
绿色发展主要关注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可再生能源、绿色技术,以及这些领域工作岗位对应的TVET。与会者还提到了其他方面,如社会影响和经济责任问题。与会者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的环境挑战不仅仅与社会和经济挑战密切相关,而且他们三者还相互交织构成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道社会的一个挑战。
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消费者利益保护问题也是需要探讨的主题之一,其中包括有限资源这一议题。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对其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会加剧社会问题,如人类的福祉、社会生活和不公平等问题。
当绿色发展被视为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而且与社会和广泛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时,就意味着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探讨还需要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问题纳入统筹考虑的范畴。
这些理念不仅关注各个国家、机构和企业的责任,还关注个人的责任。这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将绿色发展作为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世界不仅需要绿色技术,还需要强大的社区、获得有偿工作的机会、对家庭的支持、体育锻炼和精神激励。
绿色工作和绿色技能
1.绿色工作的定义
与会者对于“绿色工作”给出了很多不同的定义。其中,Alex Bowen对绿色工作的定位为:与环境政策和目标有关的所有工作③。欧盟认为绿色工作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绿色职业提出了相对更为详尽的定义:绿色工作是指有利于保护和恢复环境质量的农业、制造业、研究和发展、管理及服务活动等领域的工作,尤其是如下工作领域: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工作;能够通过高效策略减少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的工作;有助于碳减排的工作;有助于减少或完全杜绝污染和浪费产生的工作⑤。国际劳工组织(ILO)将绿色工作定义为:能减少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能使浪费和污染最小化,而且能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体面工作⑥。
无论绿色工作的精确定义是什么,其主旨都是使环境或生态影响最小化。这类工作需要环境友好型政策和实践作支撑。
2.绿色经济的定义
与会者对于“绿色经济”也给出了诸多不同的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首先提出了对于绿色经济的定义:提供用于测量、预防、限制、最小化或改善对于水、空气和土壤等环境破坏的产品或服务的活动,以及与废物、噪音和生态系统破坏有关问题的一切活动。其中包括一些降低环境危害、将污染和资源消耗降到最低的技术、产品和服务⑦。
另一个较为详尽的表述可以参考美国《2007绿色工作法案》: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节能建筑、建设和改造;可再生电力产业;高效、先进的能源传动系汽车产业;生物燃料产业;解构和材料使用产业;生活、商业和工业等不同用途的能源效率评估产业;利用环保的加工流程和材料生产环保产品的产业。
3.绿色工作的定义
此次研讨会使与会者意识到有必要对各国的绿色工作领域进行评估。与会者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探讨,认为,需要逐国分析其产业部门和国家需求,尤其是对TVET需求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如未来的高效能绿色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需求分析要把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都纳入进来:国家、地区和自治区等不同层级的政府参与者、社会参与者、商会以及参与TVET管理和不同阶段的认证与验证环节的其他机构。
有一系列的培训需求评估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绿色工作领域。基于此可以确定某项工作的档案资料,包括能力、技能和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这些资料和能力描述是确定培训课程和项目的基础。
4.绿色能力的定义
为了界定绿色工作,与会者也对能力,尤其是可以绿化的能力进行了探讨。在这一点上,此次研讨会的主旨是对绿色发展所需要的能力有一个基本了解。
与会者认为,能力(Competency)这个词应该从广义上来理解,例如:“学会做事”所需要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能力、“学会认知”过程中的关键能力等(这涉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理论模型)。
研讨会引入了德国关于“系统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概念。“操作能力”意味着年轻人在职业、社会及个人所需技能和能力方面实现了平衡发展。操作能力培养旨在发展年轻人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积极且负责任地应对未来工作、社会和个人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
要理解“系统能力”这一概念,不仅需要理解技术这个词,还需要明白TVET系统和工作系统正是多个系统中所缺乏的两个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其他系统对TVET和工作系统有一定影响,而公平的TVET和工作系统对其他系统也有影响。
系统能力包括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流程和任务的能力、理解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能力以及富有责任感且能付诸行动的能力,此外,还包括在工作过程及个人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关理论和知识,其中包括职业知识。为获得这些能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与会者还提到了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所有组织机构都需要具备的。其对于人们获得参与社会变革和推动人类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
TVET和TVET机构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公民提供参与社会变革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及时指出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对新的发展模式的需求,从而在该模式下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TVET
此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莎玛尔·玛姆德尔(Shyamal Majumdar)提出的领域划分理论。他提出将绿色TVET划分为五个核心工作领域的理论模型:根据绿色理念进行生活和开展培训的绿色校园;提供净化和绿化工作所需技能的绿色技术课程;绿色理念可以被讨论并付诸实践的绿色社区;采用最新数据并发展新理念的绿色研究;作为绿色社区核心的绿色文化⑧。
以现有理论为基础,与会者对于绿化TVET领域形成了两种理论,以展示对未来TVET绿化工作有重要意义的工作领域。第一种理论更专注于总体结论,包括:需要培养谨慎处理环境问题的意识以及每个人在这一点上都有责任的意识,这涉及TVET中的教育因素;要涵盖现存所有职业所需的绿色能力,该能力专注于降低生产、服务和人类工作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同时提高生产力和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聚焦新兴产业对于新的任职资格、能力和职业概况的需求,同时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聚焦政策和公共意识转变所带来的创业机会:TVET应届毕业生的创业机会、老年人通过TVET提高能力从而建立绿色产业的机会。第二种理论就专业培训提出了一些具体工作步骤,包括:绿色经济需要的评估;绿色职业及其工作任务的评估;绿色职业所需教育和培训课程的开发;本领域教师和培训者的培训;学习或教学材料的开发;教育和培训的技术设施建设;企业、学校、国家机构与职业研究机构之间合作网络的构建。
研讨会将培训课程开发作为一个重要工作领域进行了探讨。为实现绿色TVET,必须对现有职业和工作理念进行发展和更新。绿色TVET还要求开发新的绿色TVET课程体系,这些新课程应包括现有学科、就业技能的实践培训,以及新的技能、任务和能力。
绿色TVET 主要包括新的绿色理论知识和新的绿色能力培养方法。与会者认为,一方面绿色TVET是一个贯穿所有行业部门、职业、资格和培训的问题;另一方面,绿化在某些行业部门中尤为重要,如家庭和产业部门对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能源供应、发电)、回收利用、农业、林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基础产业(包括铁、钢、铝、水泥、造纸)。
在理论界,绿色经济作为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时间并不长,国内外对绿色经济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对绿色经济的评估方法亦有所不同。
对绿色经济的理解主要可分为两类观点,一类侧重以生态经济学作为基础理论,认为绿色经济本质上是以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另一类侧重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基础理论,认为绿色经济必须强调经济增长的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是一种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
因对绿色经济的理解有别,学界开展的对绿色经济评估的研究亦有所不同。从评估内容来看,有的侧重评估宏观经济,有的侧重资源与生态环境。侧重宏观经济方面的评估,比如净国内生产指标(NDP)、净经济福利指标(NEW)、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荷兰的包含环境账户的国民经济核算矩阵(NAMEA)、欧洲环境的经济信息收集体系(SERIEE)、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绿色GDP)等等。侧重资源与生态环境方面的评估,多强调生态系统状况、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程度,如联合国(1995)和经合组织(1989)等国际机构都分别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地球生命力指数和生态足迹(2004)、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的生态效率指标体系(2009)、世界经济论坛的可持续竞争力指标体系(201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2012)、经合组织的绿色增长监测指标体系(2009)、美国加州政府的美国加州绿色创新体系(2009)、中国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的中国环境绩效指数(2009)、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绿色发展指数(2010)、中国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2012)以及该中心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的绿色经济指标体系(2015)等。
本文把绿色经济定义为“绿色”和“经济”的二维均衡:“绿色”强调节能环保,“经济”强调经济增长,二者同等重要、有机融合于发展过程当中。在评估绿色经济的现有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一个新的绿色经济指数,既同等重视经济、能源、环境三大领域(指数合成时赋予这三类一级指标相同权重即可),又兼做纵向国内比较和横向国际比较,还效仿人类发展指数(HDI)只用3个指标的思路做进一步精简化处理。
绿色经济指数:指标体系构建与解释
本文把绿色经济定义为一种同时实现“绿色”和“经济”二维均衡的经济形态,强调能源消耗、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统一。基于此,绿色经济的指标体系构建主要从能源消耗、环境质量、经济增长这3个一级指标的维度展开。
一是能源消耗。能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基础保障:从木柴到煤炭的过渡与蒸汽机的发明使用连在一起;从煤炭到石油的过渡与内燃机的发明使用连在一起;从石油到气化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过渡正与“能源+互联网”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连在一起。绿色经济,自然要求经济增长过程中使用更清洁或绿色的能源,同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因此,本文选取了“能源消耗”这个一级指标,旨在测度特定经济体的能源结构绿色化程度和能源使用效率。能源结构的绿色化程度可用“绿色能源消费占比”进行测度。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技术筛选难度等因素,这里把“绿色能源”定义为核能、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和垃圾焚烧这七种具体的能源形式。“绿色能源消费占比”就是这七种能源使用占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能源使用效率可用“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又称单位GDP能耗)测度。
二是环境质量。一个经济体的环境质量好坏,既能体现其经济增长的绿化度,又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可持续性,进而评估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理应包括“环境质量”这个一级指标。环境质量是个内涵广阔的概念,包括空气、水、土壤等很多领域,因而很难精确地对其测度与评估。自2002年以来,由美国耶鲁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中心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地球科学信息网络中心联合实施并不断完善的全球环境绩效指数(EPI),是国际上引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国别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EPI共使用了9类、20个环境指标对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绩效情况进行了测度。本文沿用2014年的国别EPI作为“环境质量”这个一级指标的测度值。
三是经济增长。评估一个经济体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只强调能源消耗与环境质量,还要强调经济增长;既要绿色,又要经济。只有辅以合适的政策激励与顺畅的体制机制,“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这里使用“人均GDP”测度国别经济增长水平。
绿色经济指数(GEI)如图1所示。测度GEI的4个二级指标单位不一且正逆属性不同,比如“绿色能源使用比例”、“环境绩效指数”、“人均GDP”都属于正指标,其数值越高,GEI的值也应越高。“单位GDP能源消费量”属于逆指标,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经济体的单位GDP能耗越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基于此,本文在对4个二级指标加总时采用最大最小值处理方法,每个二级指标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在权重赋予方面,如前所述,本文构建的绿色经济指数较之现有各类评价体系的特点之一就是同等重视经济、资源和环境三个领域,因此,“能源消耗”、“环境质量”、“经济增长”在GEI中的每个一级指标分配权重为三分之一;“绿色能源消费比例”、“单位GDP能耗”分别表示一国能源使用的结构和效率,也难以区分究竟哪一个更重要,所以也采用等分权重的方法处理。EPI指数的满分为100,指数值越高说明环境绩效或质量越好。
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中外比较
为了动态跟踪和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表1给出了2002年至2014年中国4个二级指标的原始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4个二级指标中,中国的人均GDP快速增长、单位GDP能耗逐年降低、绿色能源消费占比和EPI则略有波动。为了计算各年份的中国绿色经济指数,在2002至2014年这个特定的比较区间年份里,需要采用最大最小值法对4个二级指标进行0至1赋值的标准化处理,计算得出对应年份的绿色经济指数。
如图2所示,2002年至2014年的13年间,中国的绿色能源消费占比和环境质量略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人均GDP和能源使用效率稳步增加,从而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表现为中国的绿色经济指数由2002年的0.383上升到2014年的0.810。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在特定年份区间、自身纵向比较的初步结果,而且由于采用最大最小值的处理方法,隐含假设是把2014年的人均GDP、绿色能源消费占比、单位GDP能耗和2008年的环境绩效指数作为最大值。也就是说,如果2015年及以后的相应指标数据发生变化,那么此前年份的绿色经济指数值也会有所改变,但并不改变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逐渐上升的相对趋势。
绿色经济指数自身纵向的比较,可以直观反映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如果同时对绿色经济指数进行中外比较研究,则又可以直观反映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国际经济中相对于部分主要国家的地位与状况。在中外比较的国家选择方面,本文共选取了分布在五大洲的15个国家,它们分别是: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5个国家;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4个国家;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3个国家;非洲的南非、尼日利亚2个国家;大洋洲的澳大利亚1个国家。
从表2可以看出,2013年,在15个全球考察比较的国家中:在测度经济增长的人均GDP指标方面,澳大利亚以6.7万美元遥遥领先;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紧随其后,都超过3.5万美元;中国以6807美元的水平居这15个国家中的倒数第4位,仅高于南非(6618美元)、尼日利亚(3010美元)和印度(1499美元)。在测度能源消耗的指标方面,法国、巴西、加拿大3个国家的绿色能源消费比例遥遥领先,分别高达47.2%、36.53%、34.84%;德国、英国、美国、阿根廷、俄罗斯5国的绿色能源消费占比也都超过10%;中国以9.61%的水平居9位。俄罗斯、中国、南非、加拿大这4国的单位GDP能耗最低,即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在测度环境质量的EPI指标方面,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法国这5个国家的EPI都超过了70,远高于其他10国。
同样采用最大最小值法对4个二级指标进行0至1赋值的标准化处理,然后可计算得出2013年这15个国家的绿色经济指数。
如图3所示,2013年,在本文选取的15个国家中: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3个国家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绿色经济指数分别为0.748、0.728、0.684;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的绿色经济指数依次为0.635、0.618、0.561、0.528,分列4至7位;中国和阿根廷的绿色经济指数为0.355,并列倒数第4位,低于俄罗斯(0.458)、巴西(0.429)和南非(0.380),仅高于墨西哥(0.322)、尼日利亚(0.265)、印度(0.235)。
中图分类号: S210.4 文献标识码:A
一 绿色建筑定义及评价标准
1.1绿色建筑定义
根据GB /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绿色”,不单单指建筑的绿化面积,还包含了建筑不破坏生态平衡,对自然环境无害的象征意义。绿色建筑应该布局合理,充分运用阳光、风力等自然资源,减少有害材料的使用,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我国从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建筑理念,于2006年通过了GB /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于2013年通过了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改稿的审查。GB /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用于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它的评判标准包含了6个方面: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标准又包含具体的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这个标准是分级的标准,明确了中国绿色建筑分三个等级:一星、二星、三星,其中三星是最高级。
1.3标准的特点。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我国绿色建筑标准由政府组织专家进行编制,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和评审。由于政府机构的介入,绿色标准制度并没有脱离我国现行的建筑行业管理制度和规范。例如,有关控制项的内容,主要以国家强制性标准为原则撰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的发展程度不高,很多地方性的建筑要求标准不一。如在一些项目的节能环保设计要求方面,国家标准是50%的节能要求,地方上的标准要高于国家标准,达到65%的节能环保要求。国际上绿色建筑标准评价标准主要是定量评价,我国由于相关技术发展水平所限,采用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定性评价。根据国内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截止2012年底,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已达742个,其中,设计标识为694 个,运行标识为48个。
二 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
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是因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不断消耗的能源、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威胁。为了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必须进行生态工程和节能环保。节能环保的核心是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用绿色能源,运用先进的技术,绿色材料。发展绿色建筑和实施节能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现代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
三 节能环保的途径
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是在建筑中运用先进技术实现低碳、合理、高效的能源利用。传统的建筑能耗一般包括供暖、供热、照明、家电等方面的能耗。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能耗方面,能源的消耗占据了全国总体能源消耗的三成以上,这些还不包括,在建筑材料的加工生产过程,以及建筑的设计建造中的消耗。资源能源的巨大消耗不但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已经是大势所趋。
建筑实施节能环保的一些实施途径
(1)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建筑选址、规划时可以综合分析建筑的朝向、间距,光照,风向、绿化条件等,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设计出低能耗、低碳、环保的建筑群。
具体施工时,可以考虑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
(2)墙体。墙体是构成建筑的主体结构。具有保温隔热隔音的功能,保温隔热的性能直接关系到供热、空调的使用效率。因而墙体的用料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能耗。由于高层建筑的普及,现代建筑已经大量使用砌块进行墙体砌筑。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光能、热能达到节约能源。(3)窗户。窗户是房屋能耗较大的地方。为了达到最佳的保温隔热功能,很多高级建筑会采用两到三层的真空玻璃,双道橡胶封条。
(4)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5)对生活污水的再利用。中水会用技术主要是将日常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用于小区绿化浇灌、道路冲洗,以及家庭地面、便器冲洗,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穆慧敏,谈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对于一个AV集成项目来说,低碳环保往往是最后才被考虑甚至是常常被忽视的元素。因为“绿色元素”并不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收益和效果,市场上也并没有强制标准来定义和规范项目的可持续性。但这并不意味着 “绿色元素”对于AV项目不重要。无节制挥霍的时代终究会过去,在环境危机日趋严重的今天,人们最终会将目光投向通过低碳环保的设计来降低投入和运营成本,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要实施一个“绿色”项目,首先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什么是绿色项目的定义,然后针对每一项环保表现进行细化,最后制定标准进行评估。在建筑行业,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绿色认证体系――LEED,在AV行业目前也有了刚刚起步的STEP(可持续发展技术环境表现Sustainable Technology Environments Performance)。2009年,由AV厂家、系统集成商、顾问和软件编程、技术管理等机构代表组成的AV Sustainability Task Force(AV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厂商、顾问公司、设计师、AV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人员、业主和技术管理人员应履行的绿色责任做出详细规定,希望大家通过积极行动,最终实现AV行业节能降耗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TEP在InfoComm 2010展会期间公布。2011年10月的STEP指南中,洋洋洒洒近200页的内容,从项目规划、建筑和基础设施设计、系统设计、系统集成、运行几个方面,分别就项目管理、减少纸张消耗、最小化能源消耗、材料/设备再利用、智能建筑技术、IBT(集成的建筑技术)、减少浪费等,做了详细的说明和要求。一直以来,InfoComm也在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来推动这一评级体系,但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本身就是一条漫漫长路,加上STEP本身昂贵的认证费用,注定了其发展并不会容易。STEP推出至今,还鲜有成功的认证项目,而相关的新闻也是越来越少。不过,我们也不用灰心,相信随着AV行业的发展以及与其他行业的深入融合,未来STEP也会像建筑行业的LEED一样,得到行业的认可,真正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可执行的绿色评级标准之外,对于AV项目来说,要实现绿色低碳,最重要的就是要降低能耗,实施有效的能源管理。如今,随着智能电网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能源管理也开始为人们所重视。InfoComm同样也推出了一个针对AV系统电源控制、监视和使用的国际适用的能源管理标准。标准详细定义了AV系统性能需求系统状态、能源管理计划的制定细则、当前能耗的显示、系统控制、系统状态改变等。对能源使用的测量和分析流程及方式做了详细规定,并对用户的教育和操作培训做了指引。希望通过对系统各个部分的电源监控和自动化控制,实现当系统运行时、待机模式时以及未被使用时,尽可能消耗最少量的能源。通过持续的主动监测和用电报告,帮助用户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让设备处于尽可能低的电源消耗状态,从而实现节能。这个标准既关注AV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能耗要求,同时为用户提供在系统设计以及各个设备选择时的灵活性,集成商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为客户提高服务。
对于AV项目来说,绿色节能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但并不是强制的标准,所以为客户打造绿色的AV项目,更多需要依靠企业的责任感。例如,国外著名的集成商AVI-SPL就在网站设置了专门的绿色AV问答页面,向客户传递绿色理念。同时,AVI-SPL还提供免费的投影机灯泡回收计划。国内,天创数码科技也同样热衷于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他们把企业社会责任写入了企业发展战略,而环境保护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天创加入了UNGC(联合国全球契约),并响应十项基本原则,提出并践行“适用即可”绿色业务理念,在业务之外,天创还参与发起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通过社区综合发展的方式解决荒漠化问题。正如天创数码集团日立事业部总经理郑传超所言:“用户选择产品和合作伙伴一般会从品牌、核心技术、品质、产品线长短等几个方面考虑,但最重要的还是合作伙伴是否值得信赖。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是其值得信赖的体现。”
绿色保险通常被国内学界和业界视作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被保险人遵照保险合同向保险公司缴纳保费,当污染发生时,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和治理责任并对受害人进行理赔(严湘桃,2009)。绿色保险也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并列,被广大学者纳入绿色金融框架(天大研究员课题组,201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化中国金融体系”课题组,2016;周兴云、刘金石,2016)。但有学者指出现有的绿色保险定义和范畴过于狭窄,限制了保险公司的潜力和积极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化中国金融体系”课题组,2016)。本文认为此定义下的绿色保险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正如现有研究已经指出的,单纯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主要针对突发、重大、人力往往无法控制的环境污染事故(李雪松、孙博文,2014),并不能真正为企业融资提供帮助;其次,传统绿色保险的定义范畴太过局限,只涉及到环境责任险,其范畴不能涵盖近年来新兴的新能源行业保险工具,不能体现保险公司作为重要金融机构的作用。
结合国内出现的新型保险产品,本文将新型绿色保险定义为以平滑企业收益为目的,通过稳定企业经营业绩或现金流来增强投资人信心、协助企业融资的保险产品。与传统的绿色保险不同,新型绿色保险能够起到协助企业融资的重要作用,可以真正纳入绿色金融框架下来。本文将以我国光伏行业出现的几种新型绿色保险为例进行介绍,并且结合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建议。
一、 我国新型绿色保险的类型与特点
光伏行业近几年兴起的绿色保险主要是:光伏辐照指数保险、光伏组建效能保证保险和光伏电站综合运营保险三个险种。
1. 光伏辐照指数保险。光伏辐照指数保险是一种在太阳辐射不足导致光伏电站发电量减少、电费收入降低后,由保险公司对损失来进行赔偿的险种。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与太阳辐射量直接相关,在太阳电池组转换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太阳辐照越强发电量越高。然而由于太阳的辐照强度、光谱特性等不确定,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和经营绩效也不稳定。光伏辐照指数保险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当保险期间出现太阳辐照不足预定指标时,保险公司来承担损失。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因太阳辐照不足导致的发电收益减少的情况,保障了企业收入的稳定。2014年由瑞士再保险与永诚财产保险公司率先在国内为协鑫新能源公司设计了太阳辐射发电指数保险,之后该险种陆续在我国其他光伏企业中推广开来。
2. 光伏组件效能保险。光伏组件效能保险是光伏电站运营过程中对产品质量保证的一类险种,当光伏组件在承保年限中没有达到厂商承诺的输出功率并且造成发电损失时,保险公司进行赔偿。该险种的兴起源于两个原因:第一,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行业生产国,70%以上组件要出口欧美、日本等国家,而这些出口国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很高,国外电站投资人要求国内出口厂商为组件购买效能保证保险,光伏组件效能保险由此推广开来。第二,我国光伏行业上游组件生产企业曾连续出现倒闭潮,导致下游光伏电站使用的组件损坏需要更换维修时,生产企业已破产,组件更换困难、更换周期长,下游企业正常运营受到影响。因此近年来我国光伏电站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过程中,国内电站投资人也开始要求组件厂商投保此类险种。该险种可以为上游生产厂商因自身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赔偿风险进行转嫁,同时也保证了下游企业的运营质量。
3. 光伏电站综合运营保险。光伏电站综合运营保险是一种维护电站运营绩效的综合性险种。当固定资产遭到损坏等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发电、或太阳光照幅度低于往年平均值导致发电量减少时,保险公司对发电企业的损失进行理赔。该产品险种涵盖面广,相当于为光伏电站企业同时提供了包括太阳辐射发电指数保险和营业中断电费收入损失险在内的多个险种。光伏电站综合运营保险不仅使得电站运营稳定,还可以增强投资人的信心,实现项目融资的顺利进行。该险种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国内随着分布式电站的推广而得到发展,于2015年由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率先推出。
结合光伏行业的几个险种,可以看出新型绿色保险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绿色保险设立的出发点来看,新型绿色保险以平滑收益为目的,更侧重于对企业的收益进行保障。传统的新能源保险以资产为标的,只针对投保的特定资产本身,重点在对非正常事件造成的企业资产的意外损失进行补偿;而新型绿色保险属于风险平滑类产品,通过对企业资产遭到破坏或气象条件不稳定引起的利润下降来补偿,进而平滑企业收益。
第二,从绿色保险的功能来看,新型绿色保险与企业相融资相匹配,更有利于改善企业融资条件。新能源行业融资人、出资人对项目的诉求是不同的,因而在行业发展中往往面临着各方诉求无法满足的情况。新型绿色保险的出现恰恰可以通过保险公司的介入,满足了融资人与出资人的不同诉求,进而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来参与到新能源行业中来。以新能源行业最为常见的信贷融资为例,银行往往要求企业的收入状况、经营现金流状况清晰稳定并且可预测,以便于核定融资额度、期限与规模。对于分布式光伏项目,银行最关注的便是光伏项目能否安全且有保障地还款。而新型的几个险种通过保险公司的担保为项目运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了更多筹码,对出资人银行而言,企业经营绩效更清晰稳定,不可控因素更少,贷款意愿更强;对企业而言,融资资金的进入可以进一步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新型绿色保险通过保险公司发挥风险分摊职能,实现了新能源行业中融资人、出资人对项目不同需求的满足,为新能源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第三,从行业覆盖面来看,新型绿色保险深入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各个方面,覆盖面广,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以光伏行业为例,绿色保险始于下游光伏电站稳定经营绩效的需求,率先引入光伏辐照指数保险;之后将光伏电站的需求逐步细化,依靠产业链向上发展,扩大到对电站上游生产企业的生产质量保证上来,进而推出了光伏组件效能险。这样自下而上地开拓更多新型保险产品,满足上下游企业的不同需求,实现了下游行业对上游行业的逆向促进,有利于光伏行业的整合。
第四,从发展来看,新型绿色保险的推广受益于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扶持,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近年来通过政府的增信与政策支持不断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新能源行业,以实现开发主体的多元化。而保险公司通过提供项目建设、运营风险的分摊,可以将合作方要承担的风险最小化。随着新能源行业尤其是分布式发电在国内的进一步推广,多方合作的风险分摊会越来越离不开保险的配合。
二、 我国新型绿色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绿色保险产品近年来得到了发展,产品逐渐丰富,然而新型绿色保险的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客观问题,本文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虽然国内光伏行业绿色保险产品已经走在前列,但是其他新能源行业的绿色保险产品相对滞后。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气象风险已经在风电水电等行业得到了重视,部分相应绿色保险产品已经出现:2012年国内出现了降水发电指数保险产品;2013年出现了风力发电指数保险产品。但是其他新能源行业的新型绿色保险产品仍有空白,种类较少,同时发电企业在收益平滑的需求仍然没有得到满足,缺乏相应的保险产品。因此,新型绿色保险产品应在其他新能源行业进行推广,以满足其他企业规避风险的需要。
第二,与国外产品相比,我国新型绿色保险产品依然品种较少,类型简单。Zona等(2014)对国外绿色保险产品进行了梳理,将产品分为对公、对私两类。对私产品包括可再生能源财产补偿险、低排放工具折扣、绿色财产重建保险、财产减振设施折扣等方面。对公产品则包括可再生能源项目保险、设备损失险,绿色建筑保险、能源节约保险、全球气候保险、环境污染保险等多个方面。总体来看,首先,国外险种覆盖了个人消费者、企业消费者以及其他特殊事项,可以满足多方需求,进而更全面地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与之相反,国内产品目前仅涉及企业客户。其次,国外产品形式更为多样,比如对于个人消费者采取了给予折扣的形式来引导绿色出行方式,而国内只有保险产品一种形式。再次,国外绿色保险产品涉及的行业更为细分,比如针对航空行业有绿色民航飞机升级保险、里程折扣,针对碳交易有碳捕获与存储保险及政治风险保险,而国内产品仅涉及部分新能源行业,且产品类型仅类似于国外的全球天气保险与环境污染保险,结构过于单一。
第三,国内大部分保险公司依然尚未开始对新能源绿色保险产品的探索。2012年英大泰和财险联合中怡保险曾联合研发了光伏组件效能保险,然而此后的三年时间里国内其他保险公司并没有大量跟随,大部分保险公司包括行业龙头人保财险也都对该险种态度谨慎。平安财险曾于2014年签下了当时新能源保险业内的第一大单--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的组件效能保证保险业务之后,国内也再未开展过其它同类业务。保险公司的谨慎态度,主要源于对光伏行业本身经营风险的不确定。国内新能源行业竞争激烈,市场格局混乱,低价竞争引起亏损频发,不稳定的行业格局不利于保险公司的介入。尤其在欧美双反出口困难而国内又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国内外光伏组件企业频繁出现破产,银行和投资人很难有信心进入该行业,保险公司更无法承担风险。
第四,新能源行业的大数据积累不足阻碍新能源行业绿色保险产品的发展。与国外的保险公司相比,国内保险公司在新能源行业发展依然较为缓慢,导致国内新能源行业大数据积累不足,限制了绿色保险的发展。以光伏行业为例,尽管部分国内保险公司进入光伏行业的时间已超过十年,但是大部分进入时间都在2006年之后。这直接导致了国内保险公司由于缺乏长时间的设备运行数据、报修数据和故障数据,很难确定光伏项目保险的费率等具体细节,因此在开发保险产品时存在困难,阻碍了绿色保险的大规模发展。同时国内的大部分保险产品依然参照国外同类型产品或相似产品在其他行业的经验数据来设计,并不能完全覆盖国内新能源企业面临的风险类型不能切实满足国内企业的需要。
三、 我国发展新型绿色保险的建议
上述绿色保险存在的问题单独依靠保险公司是无法得到全面解决的,需要政府与保险公司、新能源企业多方的共同配合。针对新型绿色保险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光伏行业新型绿色保险的经验应当在其他新能源行业大力推广,以帮助企业融资实现新能源行业的共同发展。由于新能源企业运营有多方面相似之处,推广绿色保险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首先,新能源企业在运营中或多或少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需要保险产品来规避气象条件引起的损失。与光伏发电受太阳辐照影响相同,风电行业也会受到到风能波动的影响,比如2011年和2014年都是少风之年,导致我国北方许多风电企业无法正常运营;水电企业会受到旱灾的影响,严重时一些企业甚至因无法发电而亏损倒闭。因此,风电、水电等企业也面临上游产品质量需要保障、发电站业绩需要稳定以吸引投资的问题。其次,新能源企业融资需求现状相似,都普遍存在融资期限长、资金需求量大并且融资方式单一的特点。一般大中型电站的建设周期很长,在5年~20年不等,而在资金缺口方面,国家发改委预计2005年~2020年之间,我国新能源各行业总投资需求约7万亿元。同时作为优化结构主力的新能源行业,一直面临着融资方式较为单一,严重依赖银行信贷等问题,存在着资金缺口巨大、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王遥、刘倩,2012;周亚虹等,2015)。因此L远来看,只有不断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新能源行业才能满足资金需求,才能替代信贷资金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服务。再次,目前国内光伏、风电、水电等分布式电站的发展多采用项目融资形式,在该模式下,投资的回报与项目收益直接挂钩,项目投资方对电站经营稳定非常重视,往往积极寻求必要的风险分散和控制措施,偏好已投保的光伏项目甚至会主动要求购买保险。因此,分布式电站的推广为这些绿色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第二,政府与保险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作用,为绿色保险产品的发展铺平道路。一方面,为了确保绿色保险大数据的积累、吸引保险公司的长期参与绿色保险,政府与保险行业协会应当起到宣传、引导与鼓励的作用。政府应积极向保险机构宣传新能源企业的保险需求与广阔市场,并且将现有的光伏行业新型绿色保险在其他新能源行业进行推广,建立联合企业与保险公司的信息平台,实现对新能源行业基础信息的共享,以吸引更多的保险公司进入新能源行业,完成新型绿色保险大数据的积累。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展开对新能源行业市场的引导,倡导合理有序发展,规避恶性竞争,以确保新能源行业对保险公司的吸引力。具体而言,政府应当通过各项规划以明确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切实保证行业的平稳、持续发展,给市场和投资人建立良好的发展预期,从而加大对保险尤其是绿色保险的引导;同时尽可能建立和完善新能源行业的标准体系,规范行业的发展状况,使保险公司更为便捷地界定保障责任和范围,提供种类更多、更优质的保险服务;最后,由政府积极牵头,联合多家保险公司建立新能源行业的风险数据库,进而引导保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我国保险公司应当发掘新型绿色保险投资功能,积极探索新的绿色保险品种,为新能源企业融资提供更多资金。一方面如今保险产品不再是单纯的风险保障产品,已经兼具了理财功能,比如万能险、分红险和投资连结险等。理财型保险产品在具备风险分摊功能外,可以由客户和保险公司共同分享投资收益,在市场利率普遍较低时,其收益率相比于普通的银行理财产品更有吸引力。然而目前理财型产品主要在寿险领域,而在财产险方面很少涉及,新能源行业的绿色保险涉及更加稀少。安邦保险曾与光伏组件企业合作,以实物融资租赁模式设计出理财投资产品,然而其他保险公司并未更随,市场同类产品屈指可数。因此,保险的投资理财功能在财产险方面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另一方面,优质的新能源企业具有投资周期长,现金流较为稳定的特点,具备理财产品的性能;并且随着分布式电站项目融资模式的推广,新能源行业绿色保险品种会更加丰富,这些都为新能源企业通过绿色保险工具来进行融资提供可能。
参考文献:
[1] Zona R.,Roll K.,Law Z.,Sustainable/Green Insurance Products, Casualty Actuarial Society E-Forum,2014:1-8.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绿化中国金融体系”课题组.发展中国绿色金融的逻辑与框架[J].金融论坛,2016,(2):17-28.
[3] 李雪松,孙博文.生态补偿是脚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J].保险研究,2014,(5),13-20.
[4] 天大研究员课题组.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战略[J].财贸经济,2011,(10):38-46.
[5] 王遥,刘倩.气候融资:全球形势及中国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9):34-42.
[6] 严湘桃.对构建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探讨[J].保险研究,2009,(10):51-55.
二、推广绿色包装的必要性
1发展绿色包装,是对人卫生健康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遭曝光。假奶粉、假鸡蛋、假胶囊等造假食品骇人听闻。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是一些工业用料被添加到了食品之中。例如,无良商家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用工业燃料“苏丹红1号”给食品染色等,这些工业添加剂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包装生产属于工业生产的一部分,不可避免会加入一些工业添加剂。由于包装的特殊属性,它跟食品以及药物等直接接触。随着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强,唯有同时保证包装的卫生安全,使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和染料,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
2发展绿色包装,是应对国内外经济竞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经济影响力在世界上已经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作为一个商品加工国,出口商品物美价廉。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想出了种种理由抵制我国的商品。近年来,他们已经不再以倾销和增加关税的方式,转而使用提高绿色包装标准的手段来组织我国商品的出口。为了保障我国的经济持续增长,为了保证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我们必须大力推广绿色包装,努力与国际接轨。
3发展绿色包装,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自然资源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物质条件,随着人类文明的前进,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日益增大。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白色污染”、工业废水问题尚待解决,温室效应、雾霾天气又让我们束手无策。推广对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绿色包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既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环境资源造成损害。
三、推行绿色包装的必要措施
1加强绿色包装材质研发的力度,优化绿色包装的设计
根据绿色包装的4R1D原则,既Reduce、Reuse、Recycle、Recover和Degradable原则,可以看出绿色包装的推广需要材质研发和设计优化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包装的结构设计中,遵循少量化原则,减少包装材料,反对过分包装。在包装的选材上,尽量使用自然素材,使用本地材料,以减少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的消耗。绿色包装提倡使用能再生,可循环使用以及可重复使用的材质。目前再生纸,再生玻璃,再生塑料等材质得到广泛使用。这些材质依然在回收利用中存在着问题,新型包装材质的研发有待加强。
2规范绿色包装的评价体系
绿色包装的理念很早就被提出,可是对于绿色包装的定义和评价却始终没有一个规范。我认为推广绿色包装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具体化绿色包装的评价体系,量化每一个环节中的最低标准。这个量化的体系中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过程中物料消耗的消耗量,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运输过程和使用过程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包装寿命终结之后的回收率以及不可回收部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形式的建材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自身健康,以及日常生活的需要,绿色建材已成为当前建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所说的绿色建材其实就是不使用以前的天然资源和能源,而大量的去使用工农业和城市建设中的产生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的固体废弃物,这些还可以回收利用,是一类人体健康和保护环境有利的材料。如通常所说的3R建筑材料就是指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和可再生使用的建筑材料。
1 绿色建材与建筑节能的概念
1.1 绿色建材的概念
绿色建材的概念是在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研究会上首次提出。1992年国际学术研究界给绿色材料定义为: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生循环利用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身体健康无害的建筑材料。发展绿色建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对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从国外发达国家绿色建材的发展情况看,绿色建材的发展除了研究和开发相关的技术体系外,必须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技术经济政策作为支撑。对于绿色建材的评价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国家采用LCA法,即寿命全过程评价法。所提到的绿色建材指的是无毒害或者是低毒害的健康型节能材料。从现在大量使用的绿色墙体材料体现出来的特点来看,使用绿色墙体材料是实现减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还应加大有关材料在其他方面的推广与使用。
1.2 建筑节能的概念
建筑节能,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源消耗。建筑节能概念提出的最初目的是在建筑工程中减少能量的散失,而现在则被普遍当做了“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代名词,被定义为合理使用能源,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筑节能的具体内容是在对建筑物的的设计、规划、改建、扩建以及使用过程中,严格实行节能标准,使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加强建筑物能源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能够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室内供热、照明、热水供水等系统的能源消耗,以提高保温隔热性以及制冷制热系统的使用效率。
2 绿色建材在建筑节能中的使用现状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有着丰富多样、价格低廉的农业废弃物,有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并且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用这些废弃物生产出来的墙体板材不仅重量轻、强度好,而且安装方便,非常符合绿色建材的要求。用这些农业废弃物还可以生产麦秸均质板、植物纤维水泥板、纸面草板、麦秸人造板、秸秆水泥轻质板等新型材料。这些建筑材料完全可以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也是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所产生的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已经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左右。近些年,我国建筑垃圾已开始应用于墙体材料的研究和生产,虽然还处在起步的阶段,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质量较好的材料。其中出现的石膏墙体材料就包括纤维石膏板、纸面石膏板、石膏空心条板、石膏刨花板、石膏砌块等多种类型。而且这些石膏建材具有加工工艺简单、能耗低、重量轻、防辐射、耐火性较好的特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除了各种建筑材料之外,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这两年得到广泛使用的就是太阳能资源,它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已成为是建筑上极具潜力的新型能源之一。而且我国的太阳能资源也很丰富,如果能够将太阳能源充分利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常规能源,而且还有可能实现太阳能采暖、做饭等。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发展节能与绿色建材刻不容缓,而建筑节能已成为影响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的关键因素。
3 绿色建材在建筑节能中的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D9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绿色电力,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资源,结合相应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出的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电力。虽然其法律内涵并没有得到明确的定义,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都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认为是绿色电力。绿色电力的发展,不仅可以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还可以较少电力行业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效益,有利于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与普通电力相比,绿色电力对于先进技术的要求较高,相对而言,前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但回报期长,收益缓慢,使得绿色电力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利用税收激励机制,对其进行相应的保障。
一、税收激励法律机制概述
1.定义。在我国,税收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对市场和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通过对税收政策和相应税率的调整,可以反映出国家对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引导甚至改变,促使其向着国家希望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杨的调控手段,就是税收激励法律机制。
2.目的。对于绿色电力的发展而言,通过税收优惠,可以引导资金的投入,壮大绿色电力产业的研究和发展,提高其产量,并对其进行普及和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顺应市场需求,进行合理投资,避免浪费;可以通过税收调节的方式,降低常规电力的价格竞争。
3.原则。在绿色电力发展中运用税收激励法律机制,必须坚持区别化原则,对绿色电力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区别。
(1)措施区别。电力能源分为传统的化石能源以及可再生绿色能源,对两种情况要进行区别对待。对于可再生能源,要采取相应的优惠措施,而对于传统的化石能源,要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进行适当的限制。
(2)能源区别。对于不同的能源,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绿色电力的能源可以说是十分广泛的,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但是不同的能源需要运用的技术和设备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其对应的激励措施也应该有所不同。
(3)地域区别。我国幅员辽阔,可再生能源的储量十分丰富,但是其地域差别也十分明显。例如,西南地区水利资源丰富,而西北地区风能储量巨大,东部沿海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潮汐能发电。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全国进行统一的激励机制是不现实的,难以兼顾地方特色。因此,要进行地域区别,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适合地方的优惠措施。
二、税收激励法律机制在绿色电力方面的应用
1.绿色电力的相关税收制度。就目前的发展形式看,我国对于绿色电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视的,与其相关的税收制度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资源税,主要是针对特定的资源开发进行征税,其征税方法为从量定额征收。一般而言,征税对象包括原油、天然气和煤炭,对于绿色电力使用的能源没有影响。
其次是所得税,在国家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明确指出,国家对于风力、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持鼓励态度,而在《企业所得税法》的第27条的税收减免、第28条的优惠税率、第30条的税收扣除、第33条和第34条的税收抵免,也都明确提出了有关绿色电力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
然后是增值税,在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中,对绿色电力在销售方面的增值税优惠制度进行了规定,最大可享受增值税减半的优惠,为绿色电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2.税收激励机制的现状。虽然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绿色电力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受发展时间的限制,税收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
(1)优惠政策覆盖面狭窄。在我国,绿色电力发展相关的税收优惠机制包括资源税、所得税和增值税三种,征税的对象也就仅限于矿产开采企业、电力生产企业以及销售企业,而对于消费者却没有相应的规定,无法充分发挥出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措施对于绿色电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需要对绿色电力的多种形式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大部分而非小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进行政策激励,保证我国绿色电力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和全面性。
(2)逆向激励机制不完善。逆向激励机制对于绿色电力发展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例如,可以通过征收碳税、生态税等税种,调节能源消费行为,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对于绿色电力的发展而言,这些税种的征收,可以提高常规电力的价格,实现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但是目前我国的资源计税仍是从量征收,虽然较为便利,但是并没有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无法如实反映资源价格的变动。同时,对于能源税的征收仅限制于燃油税,而没有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不利于绿色电力优势的体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对绿色电力的投资热情难以提升,对于绿色电力的发展难以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增加对于绿色电力消费者个人所得税的激励政策,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电力能源,同时完善逆向激励机制,提高绿色电力在电力供应系统中的份额,保障绿色电力的顺利发展。经过不断的改进,目前国家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税全部贴补给了零排电力企业,且绿色电力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得到减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绿色电力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电力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由于其自身高投入、高风险、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足,难以获得大量的发展资金。因此,政府的税收激励法律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运用相应的税收手段,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可以积极引导绿色电力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