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3 17:33: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知识管理的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知识管理的方法

篇(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对流行趋势的变化,更是了如指掌。面对庞大的流行数据,设计师为了能够随之对其进行运用,建立时尚知识管理系统十分必要,以该系统为前提的服装概念设计也更加能够体现流行趋势。但是当前阶段对于该系统的创建依然存在相关不足,基于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时尚知识管理

按照相关定义可以将时尚知识管理理解为以时尚、集成等为基础的,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支持的数据集合。时尚知识管理主要具有如下特点:① 主题性。这里所提到的主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所有知识与数据都是以相应主题为基础的,针对服装设计风格、颜色、面料、款式等,选择合适的服装设计元素[1];② 集成性。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数据来源十分多样化,但是原始数据格式却不相同,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集成。将知识列入管理系统中进行转换,再次格式化并排列,以此获得具有单一性的物理映像;③ 时变性。所谓时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中所包含的数据都会受时间的变化而更新,为了很好的适应这一变化,数据需要通过更高层次进行综合;④ 非易失性。时尚知识所标志的时间与地点等均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数据,并且会被长时间的保存下来,在知识管理系统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加载、查询等。

按照时尚知识管理系统结构的一般性,可以将其体系结构设置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时尚知识词典。这一环节为整个系统的数据库,主要是对时尚知识的体现形式与规则进行规范;② 时尚知识来源。这一环节是对来自于不同途径的时尚知识进行采集;③ 时尚知识整理。这一环节是对不同的时尚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储存;④ 时尚知识发掘。这一环节主要作用是发掘时尚知识;⑤ 前端决策支持。这一环节是对时尚知识决策支持交互界面进行提供。

二、时尚知识管理的服装概念设计

(一)构建时尚知识决策结构

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服装设计师提供智能化的基础知识,通过对相关信息、模型的利用,真正实现对人机交互系统的创建。为了有效构建这一系统,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① 该系统的使用对象为决策人员;② 该系统主要强调了支持这一概念,也就是能够帮助决策人员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③ 该系统重点强调了交互这一处理形式,因此需要认识到与人有关因素在决策结果上的影响。

(二)形成服装概念设计

(1)决策支持

一方面,要形成服装时尚风格。时尚这一因素是通过不断的演变而进步的,每一时间段的时尚均是以之前时尚为前提,且可以将其看作之前服装风格的延伸。各种时尚潮流的兴起均会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对于一个开放性的社会,不同的时尚都可以实现自由发展,进而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丰富的内容[2]。针对现如今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几乎所有的服装品牌都会在新一个季度推出多个风格的时装主题,这些主题有些是对之前的延续,而有些则是全新的设计风格。由此看来,越来越多样化的服装主题不仅创造了时尚风格多变的品牌形象,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要在时尚风格的基础上推荐排序基本原则。其一是时尚的引入阶段,也就是时尚刚刚兴起的阶段,还未满足大部分人对于时尚的需求时,却可以为人们带来新鲜感的时期;其二为接受时尚阶段,即时尚已经广为人知却被接受的时期,这一阶段是时尚风格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阶段,同时也是服装产品获利最高的阶段。

因为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对于时尚的敏感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系统决策所支持的时尚风格推荐排序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一般会将服装品牌划分为以下几种,即时尚引领品牌、市场追随品牌两种。前者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高时尚敏感度的消费群体,而后者则主要指的是紧跟潮流的消费群体。

(二)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决策支持

服装设计元素即组成服装设计风格最为基础的单位,其中主要涵盖了色彩、面料、造型以及图案等元素。而服装概念设计则具体包含了对风格主体对应的时尚色彩概念、时尚面料概念、时尚造型概念以及时尚图案概念等。

这一项工作现阶段主要是由设计师按照设计主题搜集图片,并通过图文的形式将故事进行表述,尽管这种表述形式十分直观,然而因为多数服装企业中缺乏系统的时尚知识管理观念,致使一些无效操作存在,很难对概念设计效率进行控制,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文章中所提到的时尚知识管理当中,都是在不同的渠道搜集时尚信息,另外则是依靠不断积累所得服装知识欤其中储存了诸多服装设计风格色彩、面料、图案以及款式的相关信息,以此为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3]。一旦明确了新服装产品的时尚设计风格之后,便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支持系统快速捕捉到与之相对应的色彩、面料、图案与款式,随后再利用筛选和排序形成不同类型的服装元素设计界面。

(三)决策人机交互系统

利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对服装概念进行设计,主要是以用户与系统互动为前提,获得服装时尚风格色彩、面料、图案、款式等概念的决策支持,通常包含了以下设计流程:① 选择关键词;② 选择设计主题;③ 选择时尚数据信息;④ 概念整理;⑤ 终端形成。

在选择关键词方面,用户需要限定概念设计的年份、季节与分类等关键词,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选择。在排列主题概念方面,则需要在系统中设置时尚风格主体信息字典,将时尚风格主题倾向与风格主体进行连接。一般一个品牌一个季度仅需要确定5个主题即可,用户便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风格主题选择设定的概念主题。随后,将系统中所有的主题概念进行整理,以此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时尚主题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升的基础上,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念也得到了提升,同时服装概念设计也需要向信息数字化方向创新,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为服装概念设计方法提高智能化支持。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服装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服装设计选择当中融入了更多的个性与自我观念,从而使得服装概念设计成为引领时尚的先驱。

参考文献:

篇(2)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104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132-02

知识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属于一个全新课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被商业组织所认可。在所有组织内已经普遍运用计算机时,知识管理的相关技术才被广泛讨论。它具有迅速扩展的特点,作为组织进行管理的工具,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组织,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现在它已成为国际上较大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管理涉及到20多个领域和技术。管理者也逐渐了解到知识管理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学习与应用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如今人们对于它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但是对于它的使用和实施还存在一定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更多人及组织了解知识管理和其相关的技术方法,本文将对于知识管理进行简单介绍;同时,对现有最新最流行的相关知识管理方法以及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1 简 介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访问更加频繁,大量数据可以被广泛使用,并且人们迫切需要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事实上,所有工作的完成都是以知识为前提,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是知识与知识使用效率的竞争。因此,知识管理对于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组织对于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应该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若很好地实施知识管理方法,组织一定会在战略商业行为中取得成功。

2 知识管理定义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个跨学科的方法,充分利用知识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知识管理关注如获取知识、创建知识、知识共享和文化与技术基础的过程。

3 知识管理的目的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每个员工在组织内的能力和他在整个团队中知识的影响力,提升整个组织的性能和效率。这会形成一个知识能动文化和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同时,其相关的技术方法在许多领域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例如,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认知科学、技术写作、文档管理、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和电子出版技术等。

4 知识管理的价值

放眼当下的市场,通过观察不难看出最有价值的公司往往是那些知识创新驱动的,即知识驱动。知识管理可以给组织带来至少5方面的价值:鼓励创新;完善决策;减少回复时间,改善客户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推广,增加收入;认可并奖励员工利用知识来提高他们在组织内的自我认同感。因此,知识管理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5 知识管理的方法

知识管理方法即组织中理论认知和实践知识管理相结合。它使大量信息转化为知识成为可能,无需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就可以将人与知识连接起来。个人或组织使用知识管理技术来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将其转化为知识,使知识更实用并且有效,最后在工作中运用所得的这些知识。一般知识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存储库技术、智能助理和群件技术。对于公司来说,选择适当的知识管理方法非常重要。

5.1 知识发现技术(Knowledge Discovery Technology)

对组织内部各种数据与信息的获取、并将这些信息组织成有用的知识可称为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发现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组织现有数据基础上,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它可以使这些数据更加具有实用性,而不仅仅只是一个个的死数据。

图1为知识发现技术的过程。由Fayyad, Piatetsky-Shapiro和Smyth于1996年提出。图片从底部到顶部显示出原始数据如何一步步变成有用的知识。

5.2 知识存储库技术(Knowledge Repository Technology)

知识存储库技术好比置身于一个巨大图书馆中的图书管理员,他可以将大量的书籍、文章、期刊进行分类;同时,可以选择信息和数据,自动更新数据库,根据组织特点来优化数据库的结构。知识存储技术通常包含知识库存和知识地图等。这是一个包含员工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系统。同时该系统可以定制不同信息或数据的订单,通过组织和用户偏好的需求进行设计(见图2)。

5.3 智能助理技术(Intelligent Assistant Technology)

智能助理技术对于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和知识非常有效。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可以应用于一系列关于用户操作的订单或者指定的程序。智能助理技术通常可以从用户中得到任务和命令,并熟练应对任务和秩序,以完成任务。智能助理工作一般分为3个步骤。首先,确认给定的任务;其次,评估最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这个任务;最后,采取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图3描述了最常见的智能助理技术的工作过程

5.4 群件技术(Groupware)

群件技术是一个整体协作、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联合工作的工具系统。它是在员工和任务中提供即时的、全面信息的一个阶段。该技术可以将文件数据功能、信息传输系统和交互系统相结合来帮助员工和整个组织改进并应用知识管理。此技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远距离的讨论,它可以应用在网络会议系统、论坛、电子邮件和即时群消息。图4是一些可被归类为群件技术的方法。

以上是知识管理技术的4个分类。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快信息和数据搜索速度、组织现有和未来的信息、提高对超载信息的处理和增进知识传播,以更好地进行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

6 使用知识管理方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有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技术方法对组织中知识管理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的技术在使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出现问题:人类如何与机器和谐工作。组织在使用知识管理技术时,必须注意两个关键的问题。首先,管理层需要选择一个适合于组织整体结构和工作流程的技术。第一步,要了解信息搜索、信息连接和信息共享中出现的问题。第二步,对所有员工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喜好并询问他们提出的建议。第三步,在收集所需的信息后,管理层将决定最适合组织的技术。决策者必须确保新实施的技术将有助于实现当前的组织目标,并且不会在实验期造成任何麻烦。否则它满足不了快速知识共享、知识传递和知识处理的设计目的。其次,因为人与技术的合作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技术的使用,组织必须预留下实验期的时间。但是当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在技术和人之间有了冲突,组织决策者必须把人作为首位。否则只会浪费所有的时间和努力,知识管理在组织中也将不会成功。

知识管理技术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全面的系统,需要时间来测试是否可行。面对所带来的影响和问题,决策者必须有耐心,而且懂得如何理解和使用它。

7 结 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知识管理方法作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知识管理技术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提高业务性能和效率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技术在企业管理中是必要的。在工作中如果没有它,整个系统就会崩溃。此外,知识管理技术能够改善人的生活方式,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知识面,扩大视野,提高效率,增强人的整体性能和个人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程大勇.和谐政府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2]李延胜.泰科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篇(3)

一、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尤其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现阶段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在向数字化的方向转变,传统形态的纸质资源向着规模化的方向转变,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创建、存储和传播。需要注意的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全面的知识整合。做好图书馆的知识整合工作,需要以知识管理为基础。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能够为高校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整合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整合,能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共享,提供良好的知识。图书馆知识整合能够为读者创造获取知识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人们在对知识进行获取的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济的兴起阶段、知识需求的高涨阶段以及知识技术的保障阶段。第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高校图书馆通过知识的整合,能够对各种层次的知识进行重新的组合和类聚,这样能够形成一个全新知识体系。通过开展高校图书馆知识的整合工作,能够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方面的异构性进行有效的消除,还能够为图书馆员的日常活动提供良好保障,这样能够对读者的学习和工作提供相应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整合工作还能够促进知识创新和共享工作的顺利进行,逐渐提升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图书馆业务各个方面出现的数字统计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且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交流活动,逐渐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1]。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需求与构成分析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整合工作之前,需要对图书馆已经拥有的知识资源以及需要不断补充的资源进行了解,主要包括图书馆的通用知识资源、业务部门的通用知识资源以及专家、教授和学生们的特殊知识资源等,同时还需要对高校图书馆内部知识资源的存储方式、类型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察。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的构成情况进行全面掌握,能够对整个高校知识库的内容进行划分,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数据结构,这就为后续进行知识库的规划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针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的需求进行有效分析,能够对不同业务部门和岗位之间的职责进行探讨,从而有效促进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各个部门的共同协作,增强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的运作效率[2]。

 

(二)规划和设计相应的知识分类标准

 

针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做好相应的资源构成和需求分析工作之后,需要对涉及到的知识类别进行细化、分类,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可以将通用的资源分类标准当成基准,同时还需要参考高校图书馆知识的分布规划情况、高校图书馆知识体系以及学校的学科设置情况等。在对高校图书馆知识分类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需要有效识别高校图书馆馆藏体系中的隐性知识,并将其显性化。这项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整合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最终的知识整合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三)规划和开发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

 

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开发,是当前对高校图书馆知识进行整合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在实施的时候,需要重点把握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系统通用性和个性化的关系。想要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通用性,需要积极使用一些大众化的软件功能,并不需要每个部门均使用一些专门的特定性功能,而是需要对这些软件功能表现效果进行相应的设置。而在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个性化的过程中,需要对高校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对相应的知识库系统进行个性化的定制,这样能够针对各个部门、岗位、读者之间的需求进行有效满足。充分结合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通用性和个性化的关系,能够促进图书馆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推进高校图书馆知识的良好共享效果[4]。

 

(四)设立查询和维护图书馆知识库的知识主管

 

高校图书馆中需要设立相应的知识主管,这样能够有效促进知识管理系统的良性运行,对知识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知识主管主要负责的工作和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识主管需要对高校图书馆的通用知识资源和环境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并针对图书馆的各项信息进行掌握,同时还需要了解到图书馆受众的知识需求情况[5]。第二,知识主管需要为创建图书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而努力,高校图书馆需要一个经验互享、创新氛围较为浓厚、学习气氛较为良好、合作过程充满信任和热情的良好环境,这其中就需要知识主管的不断努力,知识主管能够及时了解到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情况,读者的实际需求,以及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从而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和步骤改进高校图书馆的现有工作情况。知识主管能够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知识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整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存储,这样对于读者快速查找到自身需要的图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第三,知识主管需要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还需要积极协助相关部门的工作,满足高校图书馆受众的一些个性化需求。同时积极接收读者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根据,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样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有效推进高校图书馆的现代知识管理和创新。

 

(五)积极建立和应用知识交流平台,推动学习型组织文化建设

 

积极建立起知识交流平台,能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开发,有效使用该平台,能够让读者们获取到更多更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知识,这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知识整合的过程中,积极创建其良好的学习协作组织,能够对读者和馆员的专业技能、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分享和展现。当前高校图书馆积极鼓励图书馆管理员不断学习知识,通常是通过开展学术性讲座的形式和发表一些论文的形式进行的。同时图书馆管理员还能够自行进行有效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在一些论坛和网上课程上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和其他学员进行全面的交流和沟通,从而积极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通过建立和积极使用知识交流平台,这种自主学习方法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管理员们的日常学习通过这个交流平台能取得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在知识交流平台上,管理员们能够积极应用其在线留言系统,对于一些读者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较难的问题还能够将其存储在数据库系统之中,为读者们提供反复查询的机会和条件。

 

(六)有效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参考咨询服务机制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和参考咨询的服务机制具有较多的联系和契合点,这两者都是为了积极推进知识的创新和共享,因而可以有效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参考咨询服务机制,这样能够有效发挥两者的作用,并促进知识共享和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高校图书馆将知识服务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向,这样就不能够对知识管理的工作有所忽视,而是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从知识创新的角度出发,把知识管理的思想有效贯穿到现代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当中,并对现代的信息技术和高校图书馆管理员们的业务能力进行有效的利用,针对知识的隐性资源进行充分的显性化,这对于有效实现高校图书馆馆藏知识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还能够积极推进现代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篇(4)

【关键词】

哲学研究方法;企业知识管理

0 引言

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健康的经济,健康的经济需要健康的企业个体。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他的盈利能力。每天都有人在创业,每天都有企业倒闭。所以怎么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甚至长盛不衰,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保持核心竞争力。我们这里讲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知识生产力。

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真的东西,就是有用的东西,就是能够创造价值的东西。对于皮尔士来说,知识是内嵌于求知实践中的东西,这种求知实践就是探究活动。知识又分为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个人知识存在于各个专业人才头脑之中。如果一个企业能将这些无形的个人知识进行收集、探究和整理,从而汇聚成具体的,标准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加以科学的管理,就能为企业维持有效的运营和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一个成功的知识管理,倘若上升到哲学层面,借用皮尔士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具有知识,是为了确定信念。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每个人最为生存个体,具有知识是为了确定我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而获得最终成功的信念。

1 知识管理的意义

1.1 有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益

汽车制造行业中,德系汽车企业享有良好的口碑。从汽车产品的客户群定位、研发、实施、生产制造、市场投放,都遵循着一套,科学、系统、严谨、成熟的流程。这个一整套流程,其实就是知识管理和知识的实践运用。实践知识的是员工。不像电脑,数据可以通过优盘传输到另一台电脑里。而人脑积累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一个新人来说,他所学到的必然是前人所积累沉淀下来的、当下正在被运用的知识体系。这里讲到的运用,不仅仅局限在单个个人身上,而是广泛的运用,即团队的实践运用。倘若各个部门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知道自己在整个项目中所处的位置,不知道兄弟部门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该为兄弟部门输出什么,或者从兄弟部门获得什么,就会出现信息的不对称,工作进度不协调,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互相扯皮的现象。

要保证一个企业的高效运营,首先,团队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一致的,知识体系必须是一致的。其次,只有做到各个专业部门的知识水平相当,才能达到整个团队在各个环节“使用同一种语言”在沟通。做到以上最基本的两点,才可以保证每个部门在每个环节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职,使得项目各节点达到无缝连接;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从而获得高效的经营效益。

1.2 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个企业的发展毕竟不能一直依靠个别英雄的单打独斗,而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如果一个企业因为一个天才的离开导致这个公司的停滞不前,那说明企业的管理体制有问题。如果企业有稳固的知识管理体系,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知识管理的存在和有效运行,打破了依靠“超级英雄”的束缚。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有准确、具体、标准的工作内容描述和专业技能要求,无论哪一个岗位出现人员变动,这个岗位的继任者都会通过知识管理体系明白自己的职责,就能按照岗位要求发挥其专业技能去完成工作,保证企业各个环节不脱节的正常运转。

严谨、稳定的知识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能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文化,避免了为谋取私利而假公济私现象的出现,也为各个专业人才发挥创造力、加快企业技术更新、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机会,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2 哲学研究方法在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中的指导意义

2.1 哲学研究方法

十七世纪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人文主义教育家认为:为学生学习全部学科的正确表述提供指南,关注各部分知识之间的传递,强调要把知识视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而方法是用来勾画知识整体的。2.方法是一套技术,或分解,或组合,用以发现必不可少的原则,去产生科学的三段论,也就是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中所描述的那种三段论,并完成其证明。逻辑和几何学上解决问题的技术使这种方法论思想成为可能:按照常规,一步步地解决宏大体系中的个别步骤,零打碎敲的。

自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已经将方法作为哲学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方法乃是体系的方法,是建筑术。

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利用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理去指导实践中制造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所以特别要强调的是哲学研究方法中的:

分析与综观

比较与关联

体系的建立

分析就是to break up,to loosen。即将单个研究对象从整体中剥离出来,进行单独的探究。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资源条件,可以将整体分裂成不同规模的单体。综观就是在研究完单体后再将单体回归到整体进行完整的考查。

在分析实践经验的时候借助比较、概括、抽象化来找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康德批判哲学是通过其所谓“建筑术”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而他所理解的建筑术,就是指使单纯聚集的知识成为一个系统学说的方法。

若将以上三种哲学方法运用到企业知识管理上,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就能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2.2 我国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现状

根据世贸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数据得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就此发表谈话时就指出: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产品质量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的确,部分中国企业为了抢到出口货单,盲目追求数量,压低成本,不注重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上的升级换代,没有开创新型业务模式的理念,更忽略了通过知识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再加之中国的人才市场流动性很大,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企业里不断有员工来,师傅带徒弟,边学边干,边干边走,知识的传递在不断的人员交替中部分流失,部分被保留起来了。所以应该运用信息化的方式将知识稳固在企业中通过知识管理保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是公平公正的,于是在面临新境遇的时候,这些经营管理效率低下,不思进取的企业无法适应新境遇,只能一味地打价格战,就被逐渐淘汰。

3 我国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的建议方案

3.1 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的专业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体系是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换句话说,知识的管理就是对运营流程的管理。企业是以销售为龙头,拉动企业的原料配给、生产安排、物流协调和资源调配。因此,销售部门就必须具有对前端市场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敏感性。对市场的认知包含市场供需信息、竞争对手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市场过去的发展历史、关键细分市场、自己企业在其中的份额、服务对象和表现都应该被搜集、记录、分类保存起来。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也是销售部门搜集、分析和研究的对象。

每个兄弟部门都在价值创造链条中发挥自己专业的作用,所以对每个专业部门的知识管理具体内容都因岗而异。销售在获得市场需求后将信息及时传达到企业内部,采购部评估原料的备货状态,提供采买的时间和成本,因此,采购部门的知识管理就必须包含:1.对生产原材料的技术和加工工艺的理解;2.对原材料价格走势、成本构成的专业知识和控制能力;3.对每个相关供应商生产加工能力的掌握、产品质量的控制。4.对现有供应商的风险管理;5.对新兴原料技术、工艺发展趋势的了解,并具有开拓新兴供应商市场的能力。在采购部确认企业原料供给正常后,生产部门安排生产,并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这就需要对产品本事和加工过程每个步骤的深刻认识、专业技能、经验积累。成品下线后物流部门按照客户需求分别进行仓储和运输管理。待成品交付结束后,信息给到销售部和财务,完成收款,项目完整结束。

没有一个企业可以靠一个产品、一个技术长盛不衰。所以对新技术的掌握、新产品的开发、测试就格外重要。技术部门承担着企业的未来。从概念形成、研发计划的制定、正式开发、成品测试到产品正式,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对技术材料、路线、方法和具体实施的专业知识。过往的经验、竞争对手的动态、发展趋势都需要纳入到研发的知识管理中来。

3.2 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的矩阵式知识管理体系

企业中各个专业部门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与此同时,要有对兄弟部门的了解。这就是矩阵式知识管理。企业的运营是一环扣一环的,所以上一环的输出就是对价值创造链的下一环的输入。如果不知道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闭门造车,就会造成工作环节的不连贯。科学合理的矩阵式知识管理能帮助企业每个部门都明确自己在价值创造链中的位置,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联,从而明确自己对团队整体的影响,从而严格要求本部门的产出,为下一生产环节提供合格、及时的输出。从团队精神的建设来讲,科学合理的矩阵式知识管理能团结各个专业部门,提供换位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增加兄弟部门之间的信任,加强彼此的配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哲学研究方法对对企业内部知识实行科学、系统管理对企业核心生产力的维护和提升以及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市场现实,我国的生产型企业需要建立和加强对企业核心生产力进行具体化、关联化、系统化的管理,通过知识管理形成有效、可持续的生产动力体系。

【参考文献】

篇(5)

一、有关知识型员工的几个基本概念

1、知识型员工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提出了知识工作者(knowledgeworker)的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创新力是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特点。加拿大著名的学者、加拿大优秀基金评选主审官弗朗西斯?赫瑞(frances horibe)认为:“简而言之,知识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

2、知识管理、信息理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发展为识型的管理简称为知识管理,它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创新的能力,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纯粹的信息管理则是对企业信息进行分类等。

二、知识型员工管理发展新趋势

1、知识进一步资本化

知识型员工知识价值的实现,是以知识参与经营管理的具体表现,同时对其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从初始的概念分析,知识也是一项资产,当知识作为资本投资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时,就已经完成了知识资本化的转变。为了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考虑其知识价值的实现途径和方式,可以通过在企业或组织建立知识资本化的激励制度:对拥有核心知识能力的员工,则可以以技术入股的方式给以技术价值的承认。对知识型管理方面的员工,则可用管理入股的形式鼓励其工作积极性。

2、信息沟通更加畅通

沟通网络是指企业组织中沟通渠道的结构和形式,其特征在于沟通渠道的数量、分布以及信息传递反馈的方向。结合知识型员工特色设计的沟通网络,必须是有利于发挥知识型员工参与信息沟通的积极性的。一般说来,企业沟通网络依据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分类,主要考虑组织集权化和分权化这两种不同状态下的沟通形式,即集权化状态下的沟通和分权化状态下的沟通。

3、企业更加注意培训教育

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素养比较高的受激励个体,其自身综合素质较高,在工作中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员工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从需要满足的激励理论分析,知识型员工对高层次的需要比较迫切,在工作中对自我实现的要求很强,比较容易自我激励。因此,通过培训教育激励,以提高知识型员工的自身素质,增强其自我激励的能力。

4、管理手段先进化

信息经济的到来,使企业的知识型员工管理进一步信息化和数字化,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知识型员工管理之中。如:mis(管理信息系统)日益广泛运用于知识型员工管理之中,它能根据既定的原则,只要将每个人的情况数据化后,输入数据库,即可利用知识型员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常规决策,并加以实践,使人事管理趋于严密,排除大部分人为干扰因素,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同时也可为非常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mis在知识型员工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知识型员工管理的优化和简化。网络等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员工的沟通(前面已论述),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知识型员工管理调配。当然,还有诸如,系统模型与模拟、战略信息系统等技术也可以应用到知识型员工管理之中,这些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高效益、柔性化、智能化的知识型员工管理。

5、管理方法灵活化

灵活化是指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企业在实行知识型员工管理可以打破常规,采取灵活的办法。传统的知识型员工管理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个员工之间职责分明,以显示公平与公正。而在信息经济时代更需要企业员工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灵活性。因而要求知识型员工管理灵活化,这是因为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更加复杂及不可预测,社会化分工进一步加大,企业之内、之间的协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独立性下降,如果根据一成不变的人事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必然导致企业无法应对多变的市场而关闭。更加激烈的竞争,也需要用灵活的管理来面对。

6、管理内容多元化

信息经济时代,科技不断发展,信息交流更加充分及时,知识型员工管理的内容呈多元化的趋势:首先,企业员工多元化,员工有来自国内的、国外的。员工中有全职工,半职工,临时工,甚至钟点工;第二,员工上班方式多元化,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运用,有些人上班可以在家里上,也可以在公司上班;第三,企业对员工的报酬及激励方法多元化,员工不仅看重物质方面的报酬与激励,而将更注重精神方面的报酬与奖励,特别是以实现个人价值方面的精神奖励,或者说企业可能以赋予员工的更大的权利与义务作为一种奖励;第四,员工就业途径多元化,员工不会把在某一个企业晋升看作自己的唯一出路,员工往往会选择更能实现个人价值,更富有挑战性,自己喜欢的公司和工种,人才的流动也将因此进一步加强。

篇(6)

一、重点工作及任务分解

一)大力开展质量立县区活动。各县区积极开展质量立县区活动。明确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二)实行市长质量奖励制度。依照《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每年评定、奖励一批优秀企业。不时提高市场竞争力。

市质量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责任单位:市质监局。

三)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围绕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对列入规划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质量过硬的名优产品。2012年,培育13个中国名牌产品、13个中国驰名商标、610个省名牌产品、610个省著名商标、1520个省优质产品。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工商局。

四)建立和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演讲制度。

1.建立和完善以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研究、测评、应用和工作。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发改委、统计局。

2.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演讲制度。加强对县区、行业总体质量状况的分析。市质监局每半年向市政府演讲一次产品质量状况。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统计局、发改委。

3.建立和完善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质量状况信息制度。定期向社会质量竞争力指数和产品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等状况。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环保局、建设局、发改委、统计局、商务局。

五)加强质量平安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积极推进金属镁等特色优势产业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民生计量、食品等惯例检验和快速检测项目建设。去年市、县两级质检网络基本满足全市产品质量检验的需要。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发改委、财政局。

六)实施食品药品质量平安工程。建立健全以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为核心的食品药品质量平安监管长效机制。建立质量平安预警平台,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抽检力度。市、县区财政足额保证食品监督抽查相关费用。推进食品平安市创建工作,去年达到食品平安乡村基本规范,2012年达到食品平安优秀乡村规范,各县区达到食品平安示范县区标准。

各县区政府。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局、工商局、农业局、质监局、畜牧局、财政局。

七)大力实施规范化战略。依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规范化战略的意见》政〔2007〕27号)要求。逐步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规范体系。

1.加快循环经济规范化建设。完善循环经济规范体系。形成科学、统一、规范的循环经济规范体系,重点抓好煤电、金属镁、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四大产业循环经济规范的推广实施,力争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各县区政府。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发改委、环保局、农业局、畜牧局、科技局、水利局、建设局、商务局、统计局。

2.大力实施农业规范化。力争到2012年优势农产品规范化生产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

3.加快推进服务业规范化。建立现代物流、金融、安全、旅游、文化、商贸、医疗卫生、交通、电力、电信、邮政等服务行业标准体系。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质监局、商务局、旅游局、交通局、教育局、卫生局、邮政局、银监局、供电公司。

八)大力实施质量兴企工程。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标准。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平安等管理体系认证,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管理体系认证率达到80%以上,强制性产品认证率达到100%大力开展质量培训、质量改进、节能降耗、质量管理小组等质量管理活动,培养一批质量工程师和具有质量职(执)业资格的技术人员。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

九)着力抓好安居疏通民生工程。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抓紧制定提升工程质量的发展规划。健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保证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等住宅工程质量,加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室内装饰装修质量监管和检测,严把项目开工和工程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设计审查、招投标、工程监理、质量终身负责等制度,严格落实国家节能技术规范。保证水利和交通工程建设质量,严格依照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抓好工程建设全程质量监控,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构建道路运输平安保证体系,强化对车辆、驾驶员的管理,加强场站安检设施建设和公路平安设施建设,推进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化,规范运输行为。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公安局。

十)全面实施顾客满意工程。发展改革、商务等部门抓紧制定提升服务质量的发展规划。各主要服务行业加强素质培训。增强服务功能,不时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保证服务平安。2012年,全市服务业顾客满意率达到85%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旅游局、交通局、教育局、卫生局、邮政局、质监局、银监局。

十一)实施生态环境维护工程。环保部门抓紧制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规划。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实施蓝天碧水和绿化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不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人居环境质量和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水平。去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6.2%和10.8%,乡村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天数平均达到85%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坚持100%,市区污水处置率达到80%以上,县、区污水处置率达到70%以上。2012年生态与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各县区政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建设局、林业局、农业局、水利局、发改委、质监局。

十二)加强质量平安建设。健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电子政务、质量状况权威、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建立健全以企业电子质量档案为核心的质量监管动态数据库。对涉及国计民生、人身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证生产经营和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完善质量平安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制度,建立健全疫情疫病监控体系,防止动植物疫情疫病、有毒有害物质和不合格商品传入传出。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建设局、安监局、工商局、卫生局、交通局、林业局、商务局、水利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环保局、畜牧局。

二、实施方法

一)去年1月—2012年9月。积极推进质量立市战略的实施。市质量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跟踪检查,通报进展情况。

二)2012年10月—12月。总结经验,改进缺乏,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质量立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质量立市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质监局、建设局、发改委、环保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作为市质量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生态与环境质量、食品药品质量平安等工作组的牵头单位,要履行职责,通力合作,共同推进质量立市战略的实施。

篇(7)

从我国住房公积金的运作体制上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运作流程和信息平台建设上缺乏统一平台,对住房公积金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在运作流程上,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主要按按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管理,各个行政区域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在住房公积金的具体政策规定、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上不相统一,甚至存在较大差异,条块分割严重,运作效率低下。典型的例子,资金的跨地区调剂便无法实施。在信息平台建设上,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住房公积金信息管理系统,各地区的信息无法交互共享。

(二)住房公积金资金利用和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作为保障城镇居民住房的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着资金利用率低和资金管理能力弱的问题。资金利用率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资金的利用上大部分用于住房贷款,但是近年来,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影响,住房公积金管理呈现出贷款额下降缴存上上升的的趋势,资金总体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出现住房公积金贷款缺乏资金,欠发达地区贷款资金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资金总体利用效率不足。资金管理能力弱,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我国的公积金挤占挪用情况时有发生,资金安全问题显现,由于公积金贷款的担保机制不健全,个人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和担保业务之间存在相互隔离的问题,无法规避房价波动等引起的贷款风险。

(三)住房公积金保障社会公平的功能亟需加强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住房公积金在保障社会公平功能建设日益显得迫切[3]。但目前来看,我国住房公积金在兼顾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发挥的作用较小,甚至存在有失公平的问题。一方面,住房公积金覆盖率低,目前住房公积金对大部分民营企业、进城务工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没有覆盖,覆盖面狭窄,有失社会公平;另一方面,缴存率不平衡,不同行业、企业和单位由于效益的差异,缴存率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单位的缴存比例甚至不足5%,产生新的分配不公。

二、未来住房公积金的主要发展方向

(一)住房公积金管理将形成统一运作机制

针对目前住房公积金缺乏统一平台的问题,未来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上必然走向统一和规范,具体应体现在组织机构和网络建设上。一是将形成全国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一种关系明确、权力清晰、管理有力的全国性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建设将成为未来住房公积金组织建设的重点,条块分割的管理现状将得到有效解决。二是信息化建设将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广泛应用,一个涵盖国家、省和市三级,以国家级为平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网络将形成,相关信息的交互共享水平将大为提升,住房公积金管理将进入真正的信息化时代。

(二)住房公积金资金利用和管理将成为工作重点

住房供给金的主要定位为服务社会大众的住房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住房公积金资金利用和管理将成为住房公积金工作的重点。一方面,统一住房公积金平台的打造将实现对全国住房公积金资金的有效融通创造条件,跨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流动机制将建立健全起来,资金在不同地区将有效流动起来,住房公积金的整体使用效率将实现大为提升,进而跨地区的住房信贷风险分散、转移以及防范体系亦将随之形成,住房公积金将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风险控制体系将形成,在组织机构和信息平台搭建的基础上,针对公积金挤占挪用等问题的风险防控体系将进一步建立,相应的贷款风险和风险预警机制将形成,对资金的风险管理能力将增强。

(三)住房公积金将向政策金融的方向发展

篇(8)

1.人员-Man

 

首先,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满足相应岗位的基本资质要求,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其次,针对相应岗位的特殊要求,所有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技能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才能上岗;最后,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岗位的作业指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以上只是人员管理的通用要求,针对一些特殊的岗位或者特殊的要求,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比如,有些岗位需要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证书才能上岗,证书有效期满后,需要再次参加培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补充与更新,才能继续胜任该岗位;还有一些岗位,需要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或从业经验的人员才能胜任,在用人之前就应针对这些特殊要求进行专门的考核。

 

此外,人员管理还要针对各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性格、喜好、思维方式、处事方式的多样性。进行因才施教,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的光和热,这是对管理者水平的考验。

 

2.机器-Machine

 

首先,必须有完整的设备管理办法,设备的购置、使用、流转、维护、保养必须有章可循,并有相应的记录;其次,计量器具必须按照规定定期进行计量检定、校准及期间核查;最后,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必须明确标识。

 

计量器具的准确是测试结果准确的前提,因此,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校准及核查至关重要。计量器具的管理要比普通仪器设备的管理更加规范和严格。状态异常的仪器设备,必须明确标识,防止误用。如果误用,必须对异常期间产生的测试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检测用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比较快,实验室可以通过对参照方法、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测试效率及成本的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

 

3.物料-Material

 

首先,必须对物料供应商进行评估,确认其具备提供满足要求的物料的能力,建立合格供方信息档案,并根据综合服务质量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其次,物料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根据物料的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验收方式,验收合格方可入库备用,储存环境必须符合相应要求,出入库、流转、使用有记录,关注物料有效期;最后,特殊物料必须特殊管理,比如标准物质必须进行期间核查。

 

在测试实验室,普通物料主要是各种试剂,试剂的质量是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标准物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料,它是定量测试结果定量的标准,因此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影响重大,除了通用的管理之外,为此还要进行期间核查,主要是确认性状的正常和量值的稳定。

 

4.方法-Methods

 

方法包括作业过程中所需遵循的各种标准和规章制度,如: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标准、各类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流程图、等等。方法的科学合理及对方法的严格执行,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首先,方法文件应该科学合理,既要保证能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又要便于实际操作,流程顺畅而高效;其次,指导具体操作的方法文件一定要明确和详细,保证不同人员按照此文件操作可以得到可比的结果;最后,方法文件中应该明示关键步骤或者是对结果有重大影响的步骤,并进一步明确其要求。

 

在方法中应该关注的问题是方法的维护与更新。维护与更新可能来自于外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更新、客户的要求等,也可能来自于实验室内部管理方式和方法的调整,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改变。但无论哪种情况,只要方法文件有变更,都应及时对与其相关的其他文件进行相应的变更,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避免新旧方法文件的混淆。

 

5.环境-Environment

 

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对测试结果有影响的区域的环境条件,除了通常的卫生要求之外,更多指区域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噪音值、清洁度及影响感官判定的各类因素等等。

 

首先,实验区域必须满足基本的卫生要求,整洁、有序、无杂物,这些可以借鉴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是对生产现场各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方法)的管理方法;其次,针对不同测试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制定环境标准值范围,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保证标准值能够实现;最后,必须对环境条件进行监控,当环境条件失控时,要对失控期间产生的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实验室最常见的需要进行环境条件控制的区域有天平室、仪器室(尤其是精密仪器室)、微生物检测室、感官评价室等。此外,进行微生物培养的各类培养箱,以及进行标准物质及标准菌种储存用的冷藏设备,也必须进行严格的条件监控。

 

6.检查-Measurement

 

检查是5M1E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但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检查主要指对工序产品质量的核查,在实验室就是对测试结果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核查,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又与以上提到的五个方面都息息相关,所以,核查其实是对以上五方面实施效果的核查。如果没有检查,以上5个方面的实施效果就没有办法评价,也就不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更不必谈进一步的改进。

 

首先,核查必须明确规定核查的对象、技术要求、核查人、核查时间、核查频次、核查结果的处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效果评价,否则,核查很可能会流于形式;其次,核查过程必须有记录,各环节记录都要有相应人员签字确认,以防止彼此推诿扯皮;核查结果的处理,以及后续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最好有相关管理者的参与,以体现对核查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实施和改进的效果。

 

篇(9)

引言

据考证,国内关于目录管理制度最早的规定是公安部和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于1989年5月6日的《全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暂行规定》。在此之后,中央部位和地方都制定了一些有有关目录管理的规定,总体而言集中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以及重大行政决策方面,其带有职权公开和权力清单的性质。目录管理制度作为权力清单制度的一种具体形态对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政府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对目录管理制度的地方法治试验进行梳理分析,对其做出客观评价,从而进一步探讨目录管理制度的前景。

一、目录管理制度地方法治试验的正当性证成

受到传统法制统一理论和整体法治观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地方立法会破坏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的确地方法治可能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从而破坏法制统一,但是地方法治试验对于推动我国法治建设却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然对于行政法领域的目录管理这一新兴的制度更是如此。

(一)目录管理制度的生成逻辑

有学者从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法律制度本身的生成逻辑,“外在制度的有效性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与内在制度形成互补”,“制度的生成复杂多变,任何制度的形成都不得不强调复杂的、无止境的试错过程”。内在制度类似于“自生自发秩序”而外在制度类似于“建构型”制度,虽然我国的法治带有强烈的建构型特点,但是一方面正如学者周尚君所言“外在制度必须要和内在制度形成互补才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我们的建构型是指政府主导型的法治,而不是政府创造型的法治,也即是说我国的法治是政府将国外行之有效的法律通过改革开放、结合我国情进行的中国化的建构而非凭空的创造。目录管理制度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后,政府从全面管制型政府向有限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这一现实基础内生了要求政府权力有限和公开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在制度上要求目录管理予以确认。在此过程中,各地方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制度内生时间和要求的不同,同时为了减少试错的成本,就必然要求一项制度在上升为国家层面的立法之前需要进行地方法治试验。

(二)目录管理制度的生成环境

我国幅员辽阔带来地域之间的差别,这是我国制度构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环境。地域之间市场和社会发育的不同情况直接决定了政府范围的大小以及政府的强弱,如在市场和社会发育较好的地方,由于社会中介组织的完善和人民法治素养普遍偏高以及政府相对落后地方政府所面临经济发展问题所带来的唯GDP观念较弱,所以对于政府公开和限制权力的要求较强,这必然导致当地对于目录管理制度的迫切性、数量和质量都远高于落后地区。这就为目录管理的地方法治试验提供了外在环境。我国目录管理制度地方法治试验的第二个生成环境是地方竞争。地方竞争最开始来源于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需要,最开始的地方竞争主要是在优惠政策,而现在的地方竞争主要表现在地方法治竞争———地方通过构建透明和公正的法治环境来吸引投资,甚至是法治建设本身就是地方竞争的一个方面。目录管理制度既符合构建透明和公正的法治环境来吸引投资的要求,同时也是地方法治建设竞争的一个方面。

(三)目录管理制度生成的中国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后一项成功的制度生成模式便是先行先试,无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市场经济制度都是在这种模式之下进行的,可以说改革开放后的任何一项制度创新几乎都经历过先行先试这一个阶段。从国务院2009年批复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一是对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先行先试;二是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试点探索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可以看出先行先试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我国制度创新的重要模式。目录管理制度的地方法治试验也是目录管理制度的先行先试,符合我国一贯的制度生成模式。

二、目录管理制度地方法治试验的目的分析

(一)规范和监督行政行为从而实现依法行政

行政法治从根本上讲是法治在行政领域的具体体现,是通过规范行政行为来实现依法行政的目的。所有有关目录管理的地方立法文件都规定了依法行政这一目的,并且都是在规范性文件的第一条就开门见山地做出明确规定。具体在地方法治试验的文本表达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种:第一,明确规范行政行为从而推动依法行政;第二,只明确规定规范行政行为;第三、明确规定依法行政,同时对规范行政行为进行具体化。

(二)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只有部分地方立法明确涉及了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在具体文本表达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直接规定“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这是此类目的最为普遍和直接的表达方式;第二、许多地方立法并未明确表述为“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规定将“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目录管理制度的目的之一。

(三)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在行政领域推动目录管理制度本身就是践行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表现,所以有部分地方立法将政府职能转变作为目录管理制度的目的。在具体文本表示上分为以下两种:第一、明确规定“推定政府职能转变”或者推动行政(审批)改革,此类表述采取的地方较少;第二、通过规定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来间接表述政府职能转变,绝大多数的地方立法都采取这种方式。

(四)保障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行政法的目的在于控制政府权力从而保障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不是方便政府进行行政管理,所以大多数地方立法并没有将“保障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作为目录管理制度的目的。但是也有个别地方仍将其作为目录管理制度的目的之一。

三、目录管理制度地方法治试验的制度前景

从前文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目录管理的地方法治试验对于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特别是行政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关于目录管理制度的地方法治试验也存在着不足,如立法目的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管理的色彩、立法原则过于空泛、公众参与的具体规定严重不足等。由于各个地方立法具有极大的差别,所以对于目录管理地方法治试验的制度前景不可能像国家统一立法的制度一样提出具体的措施,而是应当在注意目录管理地方法治试验限度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法治评估从文本-行文-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目录管理制度地方法治试验的限度

1.逻辑上的限度。传统意义上先行先试的地方立法试验主要是为经济服务的,但是现行的地方立法试验虽然也有其经济的目的———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地方法治试验需要注重法治建设本身的独立意义。目录管理制度有利于营造一个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投资环境,但是这只是其中一个并且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推动行政法治、保证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然,为了经济发展就容易出现目录管理制度的工具化,甚至于出现以目录管理制度阻碍法治的发展。2.主体上的限度。倪斐认为主体上的限度在于地方先行先试的地方法治试验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而动力不足。的确,早期的地方法治建设的确是以东部发达地区为主的,但是目录管理制度的地方法治试验包含了除港澳台、河南省、青海省和广西区以外的28个省级行政区。但是这些地方试验大多集中在地方规范性文件,而地方政府规章只有4个。这对未来目录管理制度的地方法治试验提出了适当提高效力层级的要求。3.内容上的限度。目前关于目录管理制度的地方法治试验主要集中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和重大事项决策领域。这就需要目录管理制度的地方法治试验不得违反行政许可法的原则以及行政许可法的禁止性规定,即不得地方保护主义、不得侵犯市场和社会的界限、不得侵犯公民的自由权。目录管理制度地方法治试验在内容上的第二个限度便是行政法的终极目的是保障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目录管理制度的地方法治试验不能违背这一原则,给公民和其他组织增加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义务和不符合比例原则的损失。4.形式上的限度。目录管理制度具有动态调整的原则,这是由于社会转型期的现实以及目录管理制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但是,目录管理制度的地方法治试验也必须满足形式法治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在符合动态调整原则的基础上保障立法的稳定性。

(二)目录管理制度地方试验法治的评估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法治的理念和价值被广泛承认。从国际经济领域的投资合作,到人道援助的成效考虑,一国的法治状况都受到相当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客观和准确地评估一国法治状况就成为一种现实需要”,因为即使是先进的立法理念和立法技术也并不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法律效果。有学者认为“地方法治指标体系可以在法治的“文本-行动-观念”三个层面和框架内进行具体设置”,目录管理制度的地方法治试验也应该在三个层面上展开,当然在对目录管理制度的地方法治试验进行评估之时需要注重公众参与。第一,需要对目录管理制度的文本进行评估。首先,评估目录管理制度是否符合行政法治的精神,重点在于是否规范政府权力和保证公民以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其次,评估管理制度的具体规定是否违反《行政许可法》等上位法;最后,评估目录管理制度是否违反程序正义。第二,需要对目录管理制度的实践进行评估。一方面需要对行政机关是否遵守目录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因为目录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场行政机关的“自我革命”,如果行政机关不遵守,那么相关制度就会成为具文。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公民和其他组织遵守情况进行评估,这既可以为评估公民的法治观念提供基础,同时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检验目录管理制度是否起到了便民的作用。第三,需要在目录管理制度的观念进行评估。法律观念直接影响到法律的遵从度,同时法律观念也有利于法治信仰的形成,所以需要对目录管理制度所带来的法律观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信息公开等.

结语

目录管理制度的推行有利于树立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和阳光政府的理念,同时也有利于理清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目录管理制度的地方法治试验符合法律制度本身的生成逻辑和我国法律制度生成环境和模式。在地方立法试验已经成为我国立法常态的时期,在目录管理领域以地方法治试验推动国家整体行政法治应当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燕霞.地方法治概念辨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6(6):167-173.

[2]周尚君.地方法治试验的动力机制与制度前景[J].中国法学,2014(2):167-173.

篇(10)

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的管理办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书面为根据,做好提前预控,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抓“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一、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监理方一旦进入工程质量监理,首先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

针对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建设方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情况,确定监理方的监控的目标和标准,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订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正规化。

二、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1、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请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监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进行管理。

2 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

在工程施工前,监理方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监理人员拒绝验收。另外,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3 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

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结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方检查。监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不能口头讲,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三、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三、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是现场监理与质监部门的重要不同之处。对工程监理工作认识不多的同志往往认为监理工程师只是在现场转一转、看一看,验收时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这样往往使一些质量问题已经出现,甚至还要返工。我们在质量控制中是改静态检查变为动态控制。

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

1、加强管理力度,全天候旁监

对于每一位现场监理工程师要求做到“五勤”:即眼勤,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多看施工图,熟悉设计哪些是重要部位;手勤,发现问题要常记,处理哪些问题要有记录;腿勤,常到现场转转;口勤,对于施工队易查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对施工队要经常交底;脑勤,熟悉图纸,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方式、深度上要求做到“严”(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严格检查把关)、“准”(处理问题要果断、准确,要以数据为说话依据)、“细”(工作中细心,自理事情要细致)、“实”(做到一件事要实实在在,亲自去做,去检查,遇到质量问题要做实质性处理,不能找理由推脱,要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解决实质性的技术难题)。对于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总计须全天候的、24小时跟班旁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新港城小区项目浇筑近万方砼,每次浇砼时,质监工程师都亲自在施工现场测定砼坍落度是否稳定;试块抽取、制作是否符合要求,甚至还要亲自取样;监督后料台上料的计量,工人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施工队整改,消灭质量隐患。

2、工程中抓“第一”、“重点”、“临界”项目

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监理理由要管理的项目。当施工现场浇筑第一根框架柱,绑扎第一道梁筋,砌筑、粉刷第一面墙体,绑扎第一道柱、梁钢筋,支第一根柱模时,监理工程师要到现场去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等,对于工程重点部位,如框架梁柱节点处,悬挑结构,结构错层标高、偏轴线等部位,要认真细致检查,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验收。对临界项目,则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3、现场巡视,量测检查,数据说话

监理工程师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如轴线、标高有误差,轴线偏多少,标高低还是高;钢筋绑扎少了几根,规格绑错多少,砼浇筑完后蜂窝、孔洞各多少,蜂窝多大、孔洞多深,在什么部位等等。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遮掩,不能马虎处理,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四、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

1、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

上一篇: 房地产商业税收筹划 下一篇: 经济法学笔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