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污染的危害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5 10:04: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化学污染的危害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化学污染的危害

篇(1)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支出在不断增长,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改善工作、生活和居住环境的欲求和期望也日益强烈,盼望拥有一个舒适、洁净、现代、时尚的工作、生活空间,因此近年来房屋装饰装修的标准、档次不断提高并呈上升的趋势。随着大众的环境意识、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迅速提高,身体健康与室内环境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质量与人的健康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但因建筑装饰装修和各种新型建筑装修材料的运用造成的居住环境污染以及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侵害的事例却时有报道,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人的一生中有2/3的时间要在室内度过,而其中大部分时间又是在家中度过。由于室内环境各个因素均会作用于人体,随着住宅不断向空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居住空间的人口密度猛增,活动空间日益拥挤。而随着经济收入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的装饰装潢也变得越来越讲究,各种各样化工材料大量进入室内,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有毒有害物质。室内环境化学污染物主要来自装修材料、家具、玩具、煤气热水器、杀虫喷雾剂、化妆品、抽烟、厨房的油烟等。室内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主要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氡、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室内环境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危害

根据国内外对室内环境污染进行的研究表明,室内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室外大气和地质环境的污染、室内建筑装修材料及家具释放物的污染、烹调及燃烧产物的污染和人体的新陈代谢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成分的污染。由于工程交付使用后,人的各种活动和室外大气环境的破坏导致的室内环境污染不是工程建设阶段所能控制的,因此在这里只谈如何控制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工程所使用的建筑装修材料等对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的污染。对室内环境中游离甲醛、苯、氡、总挥发性有机物的论述,各类文献资料介绍较多,在此对以下几上污染因子进行论述:

1、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具有强烈辛辣刺激气味的无色气体,二氧化硫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与家庭炊事模式、通风情况、室内结构和燃料重量有关,我国农村多数农民以烧煤饼、煤球及蜂窝煤为主,由于炉灶结构的不合理,煤不能完全燃烧,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其中以二氧化硫为主,吸烟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曾经有研究表明燃煤户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比燃气户高的多。

2、二氧化氮。通常人们所指的氮氧化物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总称,一氧化氮在空气中很容易转化为二氧化氮。室内环境中氮氧化物主要是由于烹饪和取暖过程中燃料的燃烧,此外吸烟时也可产生氮氧化物。我国城市家用燃料主要是煤炭,包括原煤和型煤,占燃料总量的50%~80%;其次是煤气和液化气,占20%~50%。氮氧化物易于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和肺泡,当时可无明显症状或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6~7小时潜伏期后出现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此外,氮氧化物还可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危害作用。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因此环境学中的氮氧化物一般就指这二者的总称。氮氧化物可刺激肺部,使人较难抵抗感冒之类的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士如哮喘病患者,会较易受二氧化氮影响。对儿童来说,氮氧化物可能会造成肺部发育受损。研究指出长期吸入氮氧化物可能会导致肺部构造改变,但目前仍未可确定导致这种后果的氮氧化物含量及吸入气体时间。

3、一氧化碳。室内环境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煤气泄漏和炊厨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特别是当炊厨人员在开着煤气灶具的情况下却因故离开厨房,煮沸食物外溢将开着的煤气灶浇灭后,大量煤气直接进入室内必将酿成大祸。室内环境中的一氧化碳还来源于吸烟和取暖设备。1支香烟通常可产生大约13 mg一氧化碳,对于透气度高的卷烟纸,可以促使卷烟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量会相对较少。取暖设备产生的一氧化碳也是由燃料不完全燃烧引起的。

4、二氧化碳 。室内空气二氧化碳在0.07%以下时属于清洁空气,人体感觉良好;当浓度在0.07%~0.10%时属于普通空气,个别敏感者会感觉有不良气味;在0.10%~0.15%时属于临界空气,室内空气的其他症状开始恶化,人体开始感觉不适;达到0.15%~0.20%时属于轻度污染,超过0.2%属于严重污染;在0.3%~0.4%时人呼吸加深,出现头疼、耳鸣、血压增加等症状,当达到0.8%以上时就会引起死亡。

篇(2)

1.2热点关注的污染物。(1)环境中的重金属形态主要是汞、镉、铅、锌、铜、钴、镍、钡、锡、锑等,从毒性角度通常将砷、铍、锂、硒、硼、铝等也包括在内;(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那些难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途径降解的有害化学品。此类化学品所具有的持久性,反映了物质难以降解的特性,在环境中容易保留下来。调查结果表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能导致内分泌、生殖和免疫机能失调、神经行为和发育紊乱、甚至引发癌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单:滴滴涕,狄氏剂,异狄氏剂,艾氏剂,氯丹,七氯,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多氯联苯,二恶英,呋喃。

2、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称为环境效应。环境效应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2.1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物理效应。

2.2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化学效应。

2.3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

2.4环境各圈及环境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作用机理。作用机理有物理、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包括蒸发、渗透、凝聚、吸附、机械搬运、扩散等;化学包括光化学氧化、氧化-还原、配位、螯合、水解等;生物有微生物的吸收和代谢。

3、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做了许多方面的工作,诸如:成立环境保护部;颁布实施政策法规;制定科技标准;控制、治理污染;保护自然生态;进行环境评价;开展宣传教育;发展国际合作;进行环境监察等等。其中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有利用生物净化来消除环境污染和发展绿色食品等。先介绍几种控制技术:

3.1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3.1.1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按化学性质分:无机污染物包括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非金属、金属与重金属以及主要因无机物的存在而形成的酸碱度。有机污染物是可生物降解性污染物可引起水体功能破坏及“黑臭”现象。难生物降解性污染物常具有毒性大、化学及生物学稳定性强、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等特点。排入环境后,滞留时间长,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

3.1.2水处理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各种技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去除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

3.1.3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3.2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3.2.1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危害。空气中污染物的分类: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颗粒/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烟飞灰黑烟雾)和气态污染物包括无机物(硫化物(SO2,H2S);碳的氧化物(CO,CO2);氮化物(NO,NH3))卤素化合物(HCl,HF)和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

3.2.2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有分离法和转化法。分离法是利用污染物与空气的物理性质的差异使污染物从空气或废气中分离出来的方法。转化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空气或废气得到净化与处理的方法。

3.3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3.3.1土壤污染物及其危害。土壤中的污染物: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原油等。土壤污染的危害: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3.3.2污染土壤净化技术。污染土壤净化技术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4、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篇(3)

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工业粉尘、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是导致城市地区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地区,农用化学品则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北方地区冬季的空气质量较差,其影响因素还包括燃烧煤炭取暖等释放出的危害气体。当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人体和动植物造成危害,它们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将会影响或损害人体健康。同时,大气中的气态化学品会影响气候,并会使建筑物受到腐蚀和损害。

2、水体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液态化学品主要有工业有机产品、无机物、农用化学品及矿物质等,它们一般以工农业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泄漏的途径进入水体,引起水质恶化。其中工业废水是破坏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农用化学品造成的水体污染也不容小觑。对人体的危害在于人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用污水中的生物,将会导致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的甚至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人有150万人,死亡110万人,而造成人类癌症的原因10%~15%与化学因素有关。

3、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积累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或者残留在农作物中,有害成分通过食物链进入动植物体内,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在工业生产中,工厂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不仅导致江河湖海的水质被破坏,同时废水还能随灌溉用水进入农田造成土壤污染。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资源,排放的废气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导致气体污染,造成酸雨降落、土壤酸化。可以说土壤污染是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的综合结果。

二、有害化学品污染的防治对策

1、普及科学使用化学品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环保意识

针对当前人们缺乏科学使用化学品知识的现状,应利用电视、电影、书籍和报纸等宣传媒体在全社会大力普及有关化学品安全与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加强社会公众对有害化学品的危害认识,努力提高全民安全环保意识及对防护措施的掌握程度。要强化相关企业及人员的社会主体责任意识,企业要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同时要积极鼓励人们参与监督有害化学品的污染防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建设中要妥善处理好工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2、加快新技术引进及推广,开展新型化学品研究

农用化学品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可以减少各类农用物资的浪费及大量使用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各企业应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全面推行清洁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处理工艺,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水平,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减少“三废”的排放,减轻末端治理的压力,发展节能环保的无害工艺,以改变化工生产消耗高、污染大的落后局面。同时,要加快开展对新型化学品的研究,研发出无毒无害的化学物质替代原有害材料发挥作用。以低毒、高效、绿色、安全的生产发展为前提,促进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对化学品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有害化学物质排放

当前,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仍处于污染排放量大,有害化学物质引发环境污染事故和安全问题较多的阶段,同时对有害化学品的监测与管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制定和加强各单位内部的化学用品安全管理措施,在污染的源头减少污染物和废物的产生量并加大回收利用废物的力度,争取最大限度削减有害污染物质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要建立相应登记管理制度,对那些已知或怀疑对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或者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化学品采取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和淘汰、替代措施,以有效减少这些化学物质的污染危害。

5、制定和完善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对于有害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要加快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严格执法和有效地监督机制切实缓解有害化学品污染造成的环境安全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的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害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现有法规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够还存在着管理漏洞。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制定有害化学品控制的综合法律,建立相对集中、协调高效的监管机制,进一步明确高风险企业和重点监控的化学物质名单。政府部门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以确保系统的化学品管理体制及污染防治对策能逐步建立并有效实施。

篇(4)

1食品加工污染及分类概述

食品加工污染是指食品的原料没有被污染,但在加工时由于烹炸、高温等程序或添加食品添加剂发生了相关反应而产生一些有害甚至有毒的物质,严重威胁食品安全性的过程。

当前食品加工污染主要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物理性污染指的是食品加工过程中掺入了杂质等物质,或食品吸附、吸收外来的放射性物质,尽管该污染物对食用者不会直接发生作用,但是严重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价值或外观,该类污染物主要表现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因为人为掺假或某些不符合要求的卫生问题而导致的污染,如注水肉、掺沙子的米等;化学性污染是当前一种最普遍的污染形式,既包括各种化学合成的物质等污染物质,也包括添加剂的违法使用、食品合成包装物、加工和贮藏食品过程中生成的物质;生物性污染是指病毒或微生物导致的污染,该类污染往往会产生霉菌毒素的有害物质,导致食用者发生中毒迹象。另外,生物性污染还包含一些不会直接危害人身体健康,但却可以使食品发生变质的细菌。

2食品加工污染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①极易造成食用者产生急性中毒症状,一些通过食品加工污染进入人体的毒素或细菌,会对人体的某些器官迅速造成伤害,临床主要表现为肠胃不舒服、上吐下泻、急性肠胃炎等症状。②容易造成食用者发生慢性中毒,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受到某种污染,尽管可能含有极少量的污染物,也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危害,但是如果人长期食用此类污染物,就极有可能发生如慢性重金属中毒等中毒症状,这种毒素长期积累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③使人体发生严重的基因变化,主要表现为孕妇在食用该类食品污染物以后,会对胎儿发生相应的作用,对胎儿器官的形成和细胞的正常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进而使胎儿畸形发育,严重的甚至产生死胎。当前如五氯酚钠、滴滴涕、西维因等农药都可能产生这种危害。

3当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类型

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外观和口感等各种要求的不斷提高,使食品市场滥用各种调料和方法的烹饪现象越来越多,因此也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其中,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类型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3.1高温分解的产物

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把食物通过各种高温或油炸的方式进行再次加工,大大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味道,满足人们的味蕾需求,但也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加工污染问题。因为高温会使食品中的氨基酸发生变性,许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都较高,而谷氨酸和色氨酸又是蛋白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高温状态下可能会产生热降解物,如杂环胺等,这种物质会对人体的各种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温状态下烹炸食物时还会氧化食品中的脂肪,产生大量丙烯醛油烟,这种油烟具有较强的催泪性和刺激性,还会对大气、环境和水体造成污染。另外,高温加热食品还会产生过氧化物、环氧基、二聚体等有害物质,这种物质不仅会加重油脂的黏稠度和颜色,还会一定程度地伤害人体健康,如常见的露天炸油条,锅中油颜色太深就是使用次数较多造成的;还会产生食品中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分离出来的杂环胺类有毒化合物,所以,假如食品和明火发生直接接触如烧烤,或直接接触灼热的金属表面的烹调方法如炸、烹等,极易产生这种有毒化合物。

3.2苯并芘污染

食品在烧烤、烟熏或烘焦等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BaP)的高活性间接致癌物和污染物,因为高温状态下食品中的脂肪会产生热聚反应,再加上燃料的不充分燃烧导致产生的BaP直接和食品接触而导致食品污染,喜欢吃熏烤类食物的人群会受到更加严重的污染。分析相关资料得出,烤香肠或烤肉中含有0.17~0.63μg/kg的BaP,但在明火和炭火的烤肉中含有的BaP达到了2.62~11.2μg/kg。另外,在加工和贮存食品的过程中,因为沥青、机油等的污染也比较容易产生类似污染,如在涂有石蜡的容器中盛入牛奶,会使石蜡中含有的许多苯并芘向牛奶转移。

3.3亚硝胺类污染

食品加工产生的亚硝胺类污染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损害,主要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种危害。急性病毒危害容易损伤肝脏,慢性病毒危害致癌性较强。亚硝胺污染主要来自东北冬季的腌酸菜一些肉类和鱼类中添加的发色剂等。

4食品加工污染的安全检测方法

加工食品污染安全检测所采用的技术应根据被检测食品污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因为检测的目的差异性较大,所以分析方法也各不相同。当前使用较多的方法有感官检测法、化学分析法、仪器检测法、生物化学检测法等。

4.1感官检测法

该检测方法是指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分析和判断食品的外在表现,然后有效结合统计学知识,更深入地分析统计感官评价结果,并得出最终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人的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和视觉等完成,是一种最便捷、最简单的食品检验方法。如果感觉器官感受到食品已经发生了明显变质的情况,则无需再进行更加细致的检验。

4.2化学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是一种基础的分析食品加工污染的方法。当前常用的化学分析法主要是常量分析,是一种以食品容量和质量为内容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构成食品的成分含量。所以,一般可以用化学分析法分析所有食品的污染物。

4.3仪器检测法

该检测方法也称物理化学检测法,主要是根据食物的物理性质,运用相关分析仪器精密地分析食品的方式,也是一种检测食品污染的主流技术。其能明确检测出食品中含有的有害有毒物质,准确度和科学性非常高,并且具有其灵敏性和简便性的特征。当前较常見的仪器检测法主要包括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等,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食品分析中,进一步提升食品检测的自动化程度。

5结语

随着食品加工污染现象越来越多,民众逐渐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因此,加强对加工食品污染的科学检验至关重要。而要想使食品加工污染检验的科学性得到有效提升,就需要详细了解各种污染形式和危害,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姜红如,李凤琴,于红霞.食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与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J].卫生研究,2013,42(5):876-879. 

[2]曹 进,周晓宏,张庆生,等.食品加工过程的衍生毒物检测管理及发展综述[J].中国药事,2011,25(9):936-941. 

篇(5)

大气从外观上各个组成部分似乎是固定的,然而实际上是个流动的体系。一方面,由于生物活动、放射性衰变、火山活动、人类的活动等不断地产生各种气体进入大气层中;另一方面,大气内部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物理过程、海洋与陆地的吸收不断的消减气体,由大气层迁出,如此构成了一个循环的体系。自然源或人为源的污染物进入大气层,参与了大气的循环过程,通过大气中的生物活动、化学反应、物理沉降等过程,使大气的组成和性质发生了变化,而当这个循环过程失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对累积,大气中的污染物及次污染物浓度升高,就形成了大气污染。

虽然大气污染源按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与人工污染源,但是绝大部分自然源造成的大气污染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后都会得到恢复,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恢复起来却很困难,所以一般大气污染指的搜视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随着各界对大气污染化学研究关注度的提升,气候变化、酸沉降和臭氧损耗等热门研究课题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大气污染化学研究方面还有一些新的领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下文就来探讨大气污染化学研究的新领域,看看哪些新的研究正在迅速的发展着。

二、室内环境污染研究

人们通常都比较关注室外环境污染问题,对室内环境污染问题则关注不多,而事实上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并不比室外低,有时甚至会比室外严重。毕竟现代成年人有70%~80%是在室内度过,老年人和小孩在室内的时间更是可能高达90%或以上,长时间在室内并吸入大量含有污染物的空气,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的。比如人们一直在追求装有空调设施、装修豪华并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的环境,但是有研究表明,如果对这种室内环境的污染源不加以防范和控制的话,其对人的危害是远远高于一间普通的办公室的。

影响室内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能源使用情况、通风换气情况与生活方式等。 总体而言,当室内与室外无相同的污染源时,空气污染物进入室内后浓度将大幅度衰减,但是当室内外有相同的污染源时,室内浓度一般是高于室外的。目前室内空气污染对大众监控的危害程度正在日渐加剧,室内环境的研究对象是某些内部具有污染源的空间,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室内环境污染物对人的健康危害以及如何防止、消除这些危害等。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检测标准和分析标准,室内环境污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从总体来看,都是从理论研究方面居多,在实际的操作中仍有许多的问题,比如检测标准不统一、不齐全也不全面,很多种类的物质仍没有列入检测的范围,而且偏向于对燃料燃烧、吸烟等以及不同场合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室内装修与家具带来的污染,这离真正做到对室内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还有很长的距离。

三、恶臭污染研究

在城市,被污染的河流、垃圾填堆不断散发出一些恶心的腐烂性臭气,一些环保设施如污水、污泥的处理设施也给周围环境带来新的臭气污染,这些都属于恶臭污染。恶臭污染是指可以引起人们嗅觉器官的各种臭感的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长期受到恶臭物质的刺激,会危害神经系统,导致嗅觉失灵、大脑皮层某些调节功能失调;遇到氨等刺激性臭气,还会使气压出现先下降后上升,脉搏先变慢后变快的变化,长此以往,人就会变得烦躁、忧郁、失眠等,极大的影响力生活品质和学习、工作效率。

恶臭污染对人体有不容忽视的危害,所以其治理技术的研究也就显得很重要,目前比较先进的恶臭处理方法是生物脱臭法,生物脱臭就是利用固相和固液相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降解气流中所携带的恶臭气体,将其转化为臭味强度较低或者是无臭的简单无机物或生物质等。生活脱臭技术的优越性就体现在运行的可靠性和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只要能寻找出自然界中的高效脱臭细菌菌株或人工培育出高效的代谢恶臭物质的细菌菌种,就可望使生物脱臭技术出现新的突破。

四、大气气溶胶污染研究

从严格意义上讲,大气气溶胶是指大气与悬浮在其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也称为大气颗粒物。气溶胶来源同样也可分为自然气溶胶与人为气溶胶,气溶胶自然源主要是海洋、土壤和生物圈以及火山等;人为源主要是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农业生产活动等。虽然通常提及的大气颗粒物有一定的半径或直径,但实际上,大气颗粒并不是圆的,它们形状很不规律,只是为了方便研究,一般用等效或有效等效直径来表示。

目前对大气气溶胶的研究主要在四个方面:气溶胶的基本特性、沙尘气溶胶、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气溶胶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气溶胶的基本特性是对气溶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为制定合理的空气质量标准、解析污染源、研究气溶胶对大气化学过程的影响的基础。近年来,对城市和区域环境的气溶胶特性研究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有所提升,相关的气溶胶粒子的采样和分析测试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大气气溶胶的研究也已经从人为源逐渐向天然源、生物源、化学源发展。

五、小结

大气圈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气体环境,人几分钟不呼吸空气就有生命的危险,然而目前大气污染可说是无处不在,只是污染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所以各界也致力于大气污染研究,而大气污染化学是环境化学的重要部分,大气污染化学研究对大气污染治理有很大的作用,上文所述之室内环境污染研究、恶臭污染研究与大气气溶胶污染研究都是大气污染化学研究的新领域,只要继续深入的研究,距离大气污染完善治理的路就又近了一段。

参考文献:

篇(6)

环境科学是随着环境污染的出现、加剧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经过漫长的发展,环境科学已经成为了一门比较成熟的综合性学科,并且逐步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主要包括三大体系:社会环境科学、自然环境科学和综合环境科学。而环境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环境科学的重要核心组成部分。一是因为引起环境污染的化学、生物、物理等因子中,化学物质占据较大的比例;二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环境科学的研究开始转为对围微观层面的研究,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环境化学。因此,环境化学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环境化学概述

简单来说,环境化学就是以化学为基础,对污染物进行一定的分析、鉴定,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如何实现转化和转移,进而认识污染物通过何种方式污染环境和生物,然后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治理措施,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环境化学主要有以下几类:

1.环境分析化学

环境分析化学是环境化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主要是指借助一些现代仪器,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况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环境中污染物的具体含量、污染物的形态、污染物的价态,以及污染物的结构。目前,环境分析化学的发展重心主要是环境中微量有害化合物分析和痕量有害化合物分析,主要是“三至”有机化合物的痕量分析和具体的超痕量分析,如室内空气中的剧毒化学物质;农业生产中的农药、除草剂、有机磷、有机氮;因工业固体废弃物挥发、分解、燃烧等产生的挥发烃、芳烃、醛、酯,以及工业废气等。

2.环境污染化学

环境污染化学主要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在水、空气、土壤等各种介质当中的产生、转化、降解、迁移、累积、危害和归宿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及其产生的一连串生态效应。根据不同的环境介质,基本可以将环境污染化学分为水污染化学、大气污染化学、土壤污染化学,以及生态污染化学等各种不同的介质污染化学。

3.环境污染控制化学

环境污染控制化学是针对环境污染化学而产生的,主要研究如何控制污染物和控制污染物相关技术,以及一些相关的化学原理。目前,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危害,所以自觉地提高了污染预防意识和清洁生产意识,逐步形成了一体化污染预防战略,而传统的对环境污染进行末端控制的思想已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4.生态化学

生态化学,顾名思义,主要是研究各种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引起的各种生态效应,以及这些生态效应有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各种影响。当前,对生物化学研究的热点物质主要有多氯联苯、有机氯化物、类雌激素有机污染物、农药和多环芳烃等。对物质有害性研究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开始由传统的研究直接毒性转变为今天的研究间接毒性,由研究人类转为研究各种野生动物,由研究局部环境转为研究全球性环境生态系统,如对寒带、温带、热带等气候差别较大地区的环境进行研究。可以说研究的范围更广、研究的对象更丰富,研究的更深入、更透彻。

二、环境化学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环境化学在对环境污染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当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被肆无忌惮地排放到环境当中,引起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这些污染物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是通过何种方式危害环境的?除了危害环境它们还对什么造成严重的危害,是如何危害的?它们在环境中如何实现各种转化过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人们就只能看到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表面现象,而且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各种危害和灾难。如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痛痛病、水俣病、四日市哮喘以及伦敦烟雾事件等重大公害,已经夺取了数以千计人的宝贵生命。而环境化学不但可以清楚地揭示化学物的具体来源,而且还可以给出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机理。通过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和转化过程的研究,人们认识到污染物在环境中可以通过一定的理化作用,以及借助一定的生物发生转化、降解,或富集、增毒,进而改变其原有的浓度或其原有的性状,产生各种不同的危害。并且,污染物还可以通过水体、食物、大气、土壤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也就是说,通过环境化学,人们可以对环境问题进行更深入、更科学的认识,从而增强对污染的防治能力。

另外,由于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复杂多变,人们只是单纯地应用一般的化学规律,并不能很好地揭示反应的实质和全貌。所以,我们需要借助环境化学提出和探索新的课题,如大气中光化学反应和二次污染物的生成、有毒污染物在各种生物体内的酶化学反应、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生物氧化和降解等。可以说,环境化学在对各种环境问题认识的具体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也促进了环境化学的迅速发展。同时,环境化学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研究从过去的宏观研究转向了微观研究,使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少走很多弯路。

2.环境化学在环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化学是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在环境治理中的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找出这些污染物在水体、大气、土壤等介质中的转化、迁移等规律,才能找到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科学的治理措施。如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污染,要想实现有效的治理,就要对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的原因及产生的污染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治理措施。如人们可以通过吸收剂吸收,以及转化等两种方法,对石燃料燃烧产生的SO2、CO2等有害气体进行比较有效的处理;可以通过吸附、曝气、化学凝聚,以及沉淀、电渗析、氯消毒、离子交换、反渗透等处理方法,对污染水进行处理,使之能够正常使用。以上这些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具体治理措施,都是在对环境化学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慢慢产生的。所以水,环境化学在治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3.环境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化学除了是治理环境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环境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在环境监测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环境监测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重要的可靠信息,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是现代环境科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环境污染情况,了解污染物的来源,以及污染物的组成和各种成分的含量等,进而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环境监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建立在环境分析化学基础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研究手段。如环境监测中常用的色谱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其理论支撑就是环境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说,环境分析化学的快速发展可以极大提高环境监测仪器的精确度和灵敏度。

结语

总之,环境化学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中具有不可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深化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是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环境监测的理论依据。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污染物物开始多样化,环境问题更加复杂化,环境进一步恶化,环境化学在现代险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作用将更加重要,环境化学的发展将带动现代环境科学研究的全面进步,进而为人类的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近年来,化学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消防部队作为一支承担灭火和应急救援任务的专业处置力量,只有熟悉和掌握化学事故特点和处置程序才能迅速、科学、有效地完成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任务。

一、化学事故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化学事故类型的划分有很多方法,而不同类型的化学事故又有不同的特点,对救援行动有不同的影响和要求。

(一)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化学事故四种类型。该种分类方法也是化学事故的响应分级标准。其别重大事故为I级响应,其他依次为II、III、IV级响应。当出现或可能出现以上某种情况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响应。

(二)按危险化学品污染的主要对象。可分为空气污染型、水体污染型和地面污染型化学事故。

二、化学事故的特点

(一)化危品种类繁多,释放形式多样性。化学事故中,危险化学品可通过泄漏、燃烧、爆炸等多种形式向外界释放,各种释放形式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共同作用。

(二)污染范围广,危害对象多。化学事故中,泄漏和释放的危险化学品通常会造成较大范围的空气、水源和(或)地面污染,其中空气污染发展最为迅速,造成危害范围最大。事故危害对象不仅限于人员,还包括动物、植物。

(三)影响因素多,危害性强。化学事故的大小及严重程度主要受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危害状态、泄漏量,事故发生时的气象条件,事故源周围的地形条件、人口密度和人员防护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并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伤口、黏膜等多种途径侵入人体,可引起人员惊厥、昏迷、呼吸困难、骨折等多种危害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四)危害后果严重,救援难度大。化学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恶劣的环境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事故区及其周边公众的生产生活,引起巨大的心理恐慌。同时,为了有效地实施救援,还必须搞好通讯、交通、运输、物资、气象等各项保障。救援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技术性强,面临情况复杂多样,救援行动高度综合,需要多种力量协同配合,组织指挥协调困难,救援工作实施难度大。

三、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

(一)现场询情。重点关注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发时的现场情况,有无人员被困,化学危险品种类、性质、储量,泄漏时间,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情况及事故先期处置情况等。

(二)警戒隔离。主要指对事发地临近区域进行的紧急隔离和保护,也包括紧急疏散隔离临近区域内的无关人员。其目的是减少人员伤亡及避免人员误入危险区,同时也为便于救援工作开展。

(三)现场侦察。侦察的任务是为警戒、危害评估等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初步判断事故规模,确认毒物种类,确定中毒人员基本情况,勘查泄漏源位置、大小、泄漏具体情况及附近有无其他危险源等。

(四)疏散救人。主要指对于事发地临近区域受伤或中毒人员的紧急救护和疏散。如空气污染型化学事故中,毒物毒害作用发展迅速,尤其是在中心区毒物浓度很高的情况下,抢救中毒人员应快速、有效。

(五)环境监测。主要目的是获得风向、风速、气温、空气湿度、天气状况等环境信息,以判断污染空气传播方向、估计其传播速度及为危害评估提供环境信息数据。

(六)危害评估。对于空气污染型化学事故,由于毒物传播速度快,事故危害范围广,且受气象、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大,根据了解情况、先期侦察及实时监测等获得信息对事故危害进行评估预测,其结果可作为救援行动部署和开展的重要参考依据。

(七)实时监测。即实时检测危害区内、各危害区域边界及重点关注部位的毒物浓度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工作部署。

(八)现场警戒。即根据危害评估及现场检测和监测结果等,划定不同安全级别的区域,对关键区域及重要关节点实施警戒,设立警戒标志或派人把守。

(九)指导防护。即指导危害区内公众及其他救援力量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必要的情况下组织公众撤离。

(十)事故源控制。当存在毒物持续泄漏或持续燃烧等情况时,需对事故源进行控制,以从根本上控制事态发展。根据现场情况,具体包括泄漏源控制、泄漏物处置、灭火或控制火源等。

(十一)潜在危险源控制。常用的方法有危险源转移、水幕压制等。实施过程中,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当方法,并注意对潜在危险源的实时监控。

(十二)后果消除。主要指对受染空气、土壤、水源及装备的消毒和现场恢复。其中,由于空气自净化能力较强,对受染空气的消毒工作量较小,只是在必要的情况下,需对重点目标内部实施。

四、典型化学事故处置注意事项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对泄漏部位进行封堵控制是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中控制事态发展的首要任务。应综合考虑泄漏源位置、大小、形状、泄漏压力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装备器材。同时加强毒物浓度监测,掌握污染动态信息。

(二)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火灾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可以通过皮肤、呼吸道等多种途径对人员造成伤害,救援人员和周围群众一定要做好防护,防止中毒。同时应根据化学事故具体实际情况合理采取灭火措施,正确选择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并做好防爆工作。

(三)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在防毒基础上,应采取适宜的防爆措施。尽量避开爆炸物品,必须接近时可穿着专业防爆服装,行动时借用坚固的掩体。当发现有再次爆炸危险时,及时疏散危害区公众,减少人员伤亡,严密监测现场,防止二次爆炸发生

五、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化学事故的分类及特点,探讨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处置程序、典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的注意事项,为消防部队在处置化学事故中提高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金印,巩玉斌.消防部队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演习[J].武警学院报,2001(05).

篇(8)

将环保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各个部分的化学教学当中,让他们明白现今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自主保护生存环境,保护家园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污染主要可以分为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几种,高中化学教学当中则应当以此为切入点,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

(一)水污染

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讲述我国的水资源概况,让他们了解到我国人均水资源的贫乏以及生活中的浪费、水系污染等等和现况。另外,还应告知学生工业生产当中各种饱含重金属的产生废水对水资源将造成极大的极大污染,以及著名的“赤潮”等有害生态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明确现今水资源污染的严峻形势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通过这样将生活的各种水资源污染实际融入到教学当中,树立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基础意识。

(二)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同样是对环境污染的重要形式之一,这主要是源于人们生活、交通以及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烟尘和气体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继而形成酸雨以及臭氧空洞等等足以危害我们生产和生活的自然灾害,同样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在化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大气污染的诸多形式和各种严重危害,让学生了解其对生活的危害性。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就如何减少和治理大气污染进行研究讨论,例如对污染气体排放的控制和交通燃料的改进等等,在这样的过程当中逐渐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土壤污染

污染是农作物赖以生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必须条件之一,然而现今农作物种植过程当中各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却对土壤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化学教师可以对学生概述土壤污染后的各种危害,同时在网上下载或制作各类土壤污染危害的图片和短片,让学生观看了解,以此教育他们在生活当中应充分树立对土壤污染的抑制和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塑料制制品的使用从而减少各种“白色垃圾”。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如周边环境清扫的类似活动,让他们在亲身参与的环保劳动过程当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将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实验

篇(9)

居室污染物的种类按其属性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三大类。

(一)化学污染

由化学污染物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或恶化的现象叫化学污染。居室化学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一是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释放的化学物质,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脲醛树脂泡沫塑料、油漆、黏和剂等释放的甲醛、氯乙烯、苯、甲苯、醚类,人造板材、人造板家具、化纤物壁纸释放的各种挥发性有机物;二是化妆品引起的化学品污染,化妆品所用的增白剂、香料、色素、染料、茉莉花油、防腐剂、重金属等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一些有害物质;三是生活中产生的化学污染,如烧饭用的煤气、天然气、燃煤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四是居民生命活动产生的化学物质,如呼出的气体、汗液、大小便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苯、甲烷等都属于化学污染物。

(二)物理污染

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环境状况恶化的现象叫物理污染。居室环境中的物理污染主要有:一是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于建筑及装修材料,其中γ射线来自房屋建材的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掺有工业废渣的建筑装饰材料、陶瓷砖等,氡及其子体来源于花岗岩、水泥、砖、沙、石膏等建材以及受氡污染的煤气、水等;二是电磁辐射污染,这是在各种家用电器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炉、电视机、组合音响、电脑、手机、无绳电话等的普遍使用,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三是家庭噪声污染,主要来自各种发声电器,如排风扇、抽油烟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视机等。此外,房屋装修、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也会造成室内噪声污染。

(三)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是指有害微生物、寄生虫等污染水、空气、土壤和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环境现象。

生物污染主要来自阴暗、潮湿或通风较差的环境,居室生物污染的产生源主要有:一是厨房,因为厨房比较潮湿并常有米面蔬菜摆放,一些细菌、真菌、病毒及蟑螂等易于孳生繁殖,并通过饭菜、瓜果、餐具进行传播;二是卫生间,它既潮湿阴暗又通风不良,马桶、潮湿墩布、地漏口等处都易孳生有害微生物;三是生活用品,床垫、地毯、坐垫、毛绒玩具及空调是细菌、病毒、螨虫等微生物的孳生场所,加湿器会有助细菌的传播;四是食品储存,粮食、蔬菜及各种食品的储存条件不良,潮湿、阴暗、通风不畅,或储存器具不洁净最易孳生各种微生物和害虫。

二、居室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居室污染物多种多样, 其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目前对人体健康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室内飘尘和建筑装修、厨房、家用电器所产生的污染物,如甲醛、苯系物、氡、一氧化碳、臭氧、油烟等。下面介绍一些主要污染物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一)甲醛

甲醛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异常等。高浓度吸入时会出现呼吸道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等,低浓度甲醛可使人产生皮肤过敏、咳嗽、恶心等不适。

(二)苯及苯系物

苯可用于制造洗涤剂、油漆、涂料和黏合剂等。苯及苯系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甲苯、二甲苯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轻者头晕、头痛、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严重者可致昏迷,长时间接触一定浓度的甲苯、二甲苯,会引起头痛、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

(三)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有害气体。通常人们所说的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分三级: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盗汗、虚脱等;当人短时间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时,会发生重度中毒,表现为深度昏迷、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抢救不及时则有生命危险。

(四)飘尘

飘尘是指空气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飘尘中有约60%以上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微粒,对人体危害最大。飘尘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其表面吸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粒径小于5微米的飘尘可进入肺部引起呼吸道疾病如肺气肿、尘肺、肺炎,如果飘尘颗粒吸附数千倍的有害元素,如镉、铬、砷、锶时,甚至会诱发癌症。

三、居室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一)防止装修污染

据测试,新装修的现代居室的空气中,甲醛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中,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有20多种。防止装修污染,应从四方面入手:首先,要对装修材料实行环境质量认证,限制污染超标装修材料的生产和销售;第二,严把装修材料环保关,购买使用名副其实的环保标志产品,对瓷砖、石材等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分析;第三,进行“开放”式装修,让有害气体尽快散失;第四,对室内气味、辐射进行环境监测,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后再行入住。

(二)控制厨房污染

厨房是家庭居室污染最严重的场所,控制厨房污染应从多方面入手:一是要安装抽油烟机并及时清洗,使之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对废油脂要妥善处理,避免污染扩散;二是制作食品饭菜要适量,尽量减少剩余饭菜储存时间,防止生物污染和变质食品排放;三是注意通风,避免因厨房过于阴湿引起霉菌等微生物孳生;四是经常清洗冰箱、微波炉、电饭锅、煤气灶等厨具和餐具;五是对厨房内垃圾要存入垃圾袋并及时投放到室外垃圾箱。

(三)防范飘尘污染危害

篇(10)

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大气污染、淡水资源短缺和污染、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土地沙漠化、环境公害、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大多与化学或化学工业污染有关,这些人与环境的矛盾在我国表现的尤为突出.

现在的高中生是将来祖国的建设者,从小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保护环境意识的种子,提倡他们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之中是每位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但是极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尤其是传统的实验方式会产生有害的气体、液体和固体废物,对这些化学废物的随意处理就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

绿色教学就是将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师重新设计化学的合成方式、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污染,从源头消除污染.

如何更好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绿色化学教育是给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有许多知识和技能都是通过实验引进来的,传统实验只注重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几乎没有涉及,更谈不上绿色设计和环境教育.这些数以万计的化学废弃物污染源,每天排放着数量不可忽视的污染物,这些废弃物不仅成分比较复杂,难以治理,而且由于实验室的污水排放没有专门的处理系统,污水随意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不容小视的危害.

例如,一些会产生有毒害气体的实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有可能会使学生走进一个误区:做实验,受毒害不可避免.既然做实验受毒害都不可避免,那么化工厂和实验室排放的污染物也是合情理,不可避免的了.所以,化学实验进行绿色设计,真正做到污染物少排放甚至零排放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化学实验要重视绿色化,关注化学废弃物的处理,重视绿色化学的研究.

二、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与实践

根据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和绿色化学的要求,可以将绿色化设计要点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实验时,选择对环境和身体健康影响小的反应物,尽量不进行对学生身体危害较大的实验.有些实验所需要的反应原料本身就属于有毒化学物品,或者会产生有毒害的物质,这时教师需要对实验进行重新的设计,尽量减少污染和危害.

2.在实验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控制试剂的使用量,一方面可以把定性实验定量化,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出所需要反应物的量,控制使用量,节约药品,减少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将几个相同物质性质的实验合并,将不可避免的污染减少污染次数,既节省了实验数量,还减少了污染.另外,还可以在能够保证实验现象比较明显的前提下,减少药品的使用量,同时也能够减少污染.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够这样本着节约、减少污染的前提进行绿色化实验设计,不但提高了实验效果,也能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

上一篇: 厨师培训西点培训 下一篇: 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