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5 11:34: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双减政策的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双减政策的分析

篇(1)

双减政策的出击,对于我国的学生们来说,可谓是一个喜从天降的好消息,但是对于大部分补习机构的老师来说,这面临着“失业”的局面,而这些老师为了生计问题,只能“另寻他岗”。

我在这里再次科普一下此政策的官方定义:“双减”指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其中,要求分类明确作业总量。

我在这里总结一下”双减“政策的要点:

1) 市场准入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不再审批,现有的机构全部转为非营利性机构,以前按照备案制登记的线上学科类教育,都要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2) 业务范畴上:线上线下在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均不允许上课,同时线上教育每节课的时间也受到了限制,不得做拍照搜题业务,禁止在境外聘请外籍人员,不允许进行学龄前培训,价格要按指导价制定。

3) 融资形式上:不允许上市,包括借壳或者境外上市,上市公司不允许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

4) 营销模式上:禁止课外培训广告,禁止夸大、虚假营销。

政策中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不能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等,用语可谓很严厉。那咋办呢?大力整顿。于是,出现了下图各大上市教培股票一片“绿油油”的惨状。数千万教培人面临失业,哪怕你有5、6年的教学经验、有大厂的工作光环已经算不了什么了,市场不再需要他们,三十好几、四十好几,上有老下有小,顶着房贷车贷还不得不被迫转型或是转行,一切都将从零开始。

毫无疑问,由于“双减”政策。市面上将会有一大批教育机构面临“转型”,而机构的老师们也不得不接受“失业”或者“转行”的现实。那么,培训老师们该将何去何从?

篇(2)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6-0034-09

收稿日期:2017-01-25

作者简介:徐朗(1990-),男,湖北荆州人,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经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汪传旭(1967-),男,安徽安庆人,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373157,71403120;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5ZDIXM039;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6ycx074;上海海事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16BXLP005。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现。为了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许多国家开始制定并实施能源节约和降低碳排放计划,加快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并逐步建立政府对绿色企业补贴制度[1-3]。企业在进行减排研发活动中承担了成本和风险,但往往无法享有研发的全部收益。如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面对消费者使用习惯和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成熟等原因,不易通过现有市场机制实现快速推广。从横向维度来看,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是提高减排能力的根本途径,但由于研发行为存在外部性,竞争对手可能由于研发投入的溢出效应而受益,从而造成研发投入失灵;从纵向维度来看,政府将低碳化作为一种鞭策企业改进环境绩效的策略,研发投入具有公共利益特征和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进行减排研发往往提高了社会总福利而自身收益甚微。因此,减排研发投入在无政府补贴下,会大大削弱企业减排研发的积极性。近年来,为了引导消费者的低碳理念,政府制定了相关补贴、减免措施,如发改委、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推动实施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那么,选择何种补贴策略才能保证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如何选择最优的补贴政策以促进企业减排研发,并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技术外溢和产品差异情况对政府补贴和企业决策会产生什么影响?上述问题的回答,将对实现全面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政府实施各种环境补贴策略以及制造商进行减排决策提供参考。

针对技术溢出效应下的企业研发行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数根据Aspremont′s和Jacquemin[4]的文献分析双寡头决策。Femminis等[5]基于溢出效应下研究了企业研发策略,分析了企业在不同的研发方式下,吸收能力对企业R&D决策行为的影响。Veldman等[6]从研发投入出发,引入市场竞争因素,用动态博弈方法分别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分析,得到企业利润均衡解。Kamien等[7]基于多企业竞争情况,构建两阶段研发合作动态模型,并比较不同合作机制的效果,发现在溢出率较大时合作研发能够带来更大的技术进步。杨仕辉和魏守道[8]基于产品存在差异化竞争,建立了三阶段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模型,并求解得到最优企业研发水平、政府管制水平和社会总福利。Qiu等[9]比较了企业先进行完全竞争的过程R&D活动后在产品市场上竞争的两阶段博弈中当产品市场分别为价格和产量竞争时博弈的均衡解。可以发现,上述文献大多主要集中于双寡头市场下双方博弈策略,并未分析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对其决策的影响程度。

目前,企I减排及政府补贴策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Clara和Jessica[10]研究了政府不同环境政策对企业技术投资行为的影响,并通过算例分析发现排污权交易条件下,技术投资水平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特征和政府补贴率。Ben和Georges[11]假设寡头市场上企业进行产量竞争,但通过从事研发活动来控制污染排放,并将企业的研发努力分为原始研发努力和提高吸收能力研发努力,发现政府可以通过财税手段来实现社会总福利达到最优水平。宋之杰和孙其龙[12]在碳税和碳限额机制下,讨论了双寡头制造商的最优碳排放量和定价策略,为企业主动碳减排最优策略选择以及政府财税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Petrakis和Poyago[13]在碳排放权和碳税限制下,研究政府对减排投入的最优补贴问题,并比较分析采取补贴和鼓励合作两种技术政策后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社会福利。Ana等[14]构建了寡头制造商与政府组成的博弈系统,研究企业在碳税和碳补贴机制下的决策行为,并且探究了政府如何通过财税政策使社会福利达到最优。简言之,企业在减排研发投入决策和与政府进行博弈的过程中,现有的研究文献仅将政府补贴策略作为一个外生变量进行讨论,且仅考虑生产产量和消费者环境偏好的影响,缺乏综合因素的分析。

鉴于此,本文系统地考虑了产品差异和消费者环境偏好等因素对双寡头制造商市场竞争的影响,假设两制造商对减排进行投入存在技术相互溢出,建立政府与双寡头制造商之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在社会总福利最大化条件下,通过逆向求解法得到制造商最优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率,并分析了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对制造商最优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率的影响。

二、模型构建与描述

本文在Aspremont′s和Jacquemin(1988)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市场上存在双寡头制造商生产差异化产品的减排研发投入博弈问题。假设博弈双方均为理性的经济体,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前提进行决策。具体地:第一阶段,进行减排研发投入,随之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愿;第二阶段,两制造商对产量进行决策。假设市场中存在两制造商,且生产产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所以,消费者需求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Uq1,q2=q1+q2-q21μ21-q22μ22-2σq1q2μ1μ2(1)

其中,q1、q2分别表示两制造商的产量,μ1、μ2分别表示两制造商减排研发投入对消费者碳减排偏好的影响。由于双寡头制造商生产产品是差异的,故假设σ∈0,1为产品差异性。当σ0时,表示两制造商生产的产品是相互不影响的;而当σ1时,表示两制造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替代的。可以发现,消费者需求的效用函数Uq1,q2是关于两制造商各自产量的函数,所以通过一阶偏导条件可以得到逆需求函数为:

piqi,qj=Uqi,qjqi=1-2qiμ2i-2σq3-iμiμ3-i,i=1,2(2)

假设双寡头制造商通过加大减排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质量,刺激消费者市场需求。同时,消费者碳偏好程度与双寡头制造商减排研发投入是相关的[15],且存在:

μi=ε・I1/4i+ρ・I1/43-i(3)

其中,Ii表示制造商的减排研发投入;ρ∈0,1表示两制造商减排研发投入的正向溢出程度,且当ρ0时,表示两制造商研发投入没有相关性的,当ρ1时,表示两制造商研发投入具有完全互补性;ε表示研发投入对消费者碳偏好系数的影响程度。

制造商进行减排研发投入,在迎合消费者碳偏好的同时,也会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环境效用函数ω表示制造商在一定的研发水平下对降低生产碳减排做出的贡献[16]。所以,环境效用函数可表示为:

ω=θ・I1/21+ρ・I1/22(4)

其中,θ表示两制造商减排研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且θ>0。

三、无补贴下双寡头制造商决策

双寡头制造商之间的市场行为是完全对称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因此可以通过子博弈逆向归纳法求解。针对无政府补贴情况下的双寡头制造商决策,按照逆序归纳法的步骤求解,即第一阶段企业确定最优减排研发投入,以使得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第二阶段企业进行古诺竞争选择最优产量,最终得到双寡头制造商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所以,两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

maxπi=qi1-2qiμ2i-2σqjμiμj-Ii,i=1,2(5)

(一)双寡头产量竞争

第二阶段博弈过程中,双寡头制造商在既定减排研发投入的情况下,通过古诺竞争确定最优产量qi,以实现各自收益Ri最大化,所以双寡头制造商的收益函数分别表示为:

maxRi=qi1-2qiμ2i-2σqjμiμj,i=1,2(6)

由于2Riq2i=-4μ2i

(二)双寡头研发竞争

第一阶段,两制造商以自身利润最大化进行减排研发投入。由式(5),分别对两制造商利润函数求减排研发投入的一阶偏导条件,可得:

πiIi=RiμiμiIi+RiμjμjIi-1=ε2-ρσ2μi-σμj4I3/4i4-σ22-1=0,i=1,2(7)

由于两制造商是信息对称的,可以发现当μ1=μ2=μ时,两制造商利润函数关于减排研发投入的二阶偏导存在2πiI2i

假设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无政府补贴情况下的社会福利可以表示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减排研发投入所造成的环境效益之和,即:

SW=CS+PS+ES

=ε21+ρ2-ρσε21+ρ22+3ρ-σ1+σ+ρσ+4θ2-σ2+σ282-σ22+σ4(8)

引理1:两制造商的均衡利润、产量和减排投入均随着技术溢出率ρ增强而增大①。

由引理1可以发现,在两制造商进行博弈过程中,制造商的均衡利润、产量和减排投入随着溢出率的增强而增大。随着技术溢出率增强,制造商的减排投入所造成的社会福利大于自身利润,有利于制造商提高产量、增加减排投入,提升自身利润,这也充分说明溢出效应越强越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引理2:两制造商的均衡利润、产量和减排投入随着产品差异性σ增强而减小②。

由引理2可以发现,在两制造商进行博弈过程中,制造商的均衡利润、产量和减排投入随着溢出率的增强而减少。随着产品差异性增强,制造商的减排投入所造成的社会福利小于自身利润,造成竞争逐渐激烈,制造商往往采取减少产量、降低减排投入,从而保证自身收益,这也充分说明产品差异越强越不利于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四、政府对制造商的补贴策略

在现有的双寡头制造商三阶段博弈模型中,并未考虑通过政府行为调控市场,往往这种情况所产生的均衡并非是最优的,市场易产生局部“失灵”状态,所以需要利用政府财税手段实现资源重新配置。而对政府部门而言,由于制造商进行减排研发投入的社会效应远远大于自身利润的增加,再加上环境效益的高风险性,会大力支持制造商的研发投入行为。政府对研发投入的支持主要表现是对制造商的补贴,在补贴方式上政府主要有两种选择:投入补贴和产量补贴。

(一)政府对制造商投入补贴

政府对两制造商的投入补贴是指对制造商研发投入进行直接补贴,刺激制造商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社会总福利。在投入补贴情况下,政府以社会总福利最大的目的,对两制造商减排研发投入按照s的比率进行补贴。所以,两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

maxπi=qi1-2qiμ2i-2σqjμiμj-1-sIi,i=1,2

st0s1(9)

1.双寡头制造商的产量决策

如无政府补贴情况下,由制造两商减排研发投入与消费者碳偏好的关系,可得均衡减排投入为IISi=11-s2INSi。将其代入式(3),可得消费者碳偏好程度为μISi=11-s1/2μNSi。所以,双寡头制造商的均衡价格、产量和利润分别为pISi=pNSi、qISi=11-sqNSi、πISi=11-sπNSi。

2.政府的补贴政策选择

在政府投入补贴策略下,社会福利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碳减排的环境效益之和,还要减去政府对双寡头制造商减排投入补贴,即:

SW=CS+PS+ES-s・I1+I2

=ε21+ρ2-ρσε21+ρΔ1-σΔ2-σ2Δ3-4θ1-s2-σ2+σ281-s22-σ22+σ4(10)

其中,Δ1=21+3ρ-6s1+ρ,Δ2=-1-ρ+s1+ρ,Δ3=-1-s1+ρ。由社会福利函数SW关于两制造商投入补贴率s求一阶条件SWs=0,可得:

s*=ε21+ρ22+5ρ-3σ-σ21+ρ+4θ2-σ2+σ22-σε23+σ1+ρ2-σ3+2ρ-σ21+ρ+4θ2-σ2+σ2(11)

(二)政府对双寡头制造商碳减排产量补贴

政府对两制造商的产量补贴是指对制造商生产数量进行补贴,鼓励制造商增加产量,提高社会总福利。在产量补贴情况下,政府以社会总福利最大的目的,对双寡头制造商的单位产品价格按照每件g进行补贴。所以,两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

maxπi=qi1-2qiμ2i-2σqjμiμj+g-Ii,i=1,2

st g0(12)

1.双寡头制造商的产量决策

如无政府补贴情况下,由制造两商减排研发投入与消费者碳偏好的关系,可得均衡减排投入为IQSi=1+g2INSi。将其代入式(3),可得消费者碳偏好程度为μQSi=1+g1/2μNSi。所以,双寡头制造商的均衡价格、产量和利润分别为pQSi=1-gpNSi、qQSi=1+gqNSi、πQSi=1+g2πNSi。

2.政府的补贴政策选择

在政府产量补贴策略下,社会福利不仅要考虑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与碳减排的环境效益之和,还要减去政府对双寡头制造商生产产量补贴,即:

SW=CS+PS+ES-s・q1+q2

=ε21+ρ1+g2-ρσε21+ρ

SymbolQC@ 1+σ

SymbolQC@ 2+σ2Δ3+4θ2-σ2+σ282-σ22+σ4(13)

其中,

SymbolQC@ 1=22-3ρ+g,

SymbolQC@ 2=-1+gρ,

SymbolQC@ 3=-1+ρ。由社福利函数SW关于两制造商投入补贴率g求一阶条件SWg=0,可得:

g*=2+σε21+ρ1+3ρ-ρσ-σ+4θ4-σ22ε21+ρ2-ρσ(14)

引理3:政府对投入进行补贴时,最优补贴率随减排研发对环境影响程度θ增强而降低,随碳减排对消费者偏好影响程度ε增强而增加;政府第产量进行补贴时,最优补贴率随减排研发对环境影响程度θ增强而增加,随碳减排对消费者偏好影响程度ε增强而降低③。

由引理3可以发现,政府基于社会总福利最大化的目的制定最优补贴率,技术溢出率和产品替代性是决定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技术溢出率的增强,两制造商减排研发行为对消费者的偏好提高,这时政府应降低补贴率;随着产品替代性的增强,两制造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往往会选择减少研发投入,这时政府应提高补贴率。政府通过对制造商减排研发行为进行补贴,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引导市场达到最优的均衡状态。

通过对无政府补贴模型(NS)、投入补贴模型(IS)和产量补贴模型(QS)的均衡解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两种政府补贴策略下两制造商的均衡产量均高于无政府补贴情况,即qIS>qNS、qQS>qNS;(2)投入补贴策略下两制造商单位产品的均衡价格与无政府补贴情况相同,而产量补贴策略下单位产品的均衡价格低于无政府补贴和投入补贴策略,即pIS=pNS、pQSINS、IQS>INS;(4)两种政府补贴策略下两制造商的均衡利润均高于无政府补贴情况,即πIS>πNS、πQS>πNS;(5)两种政府补贴策略下的社会总福利均高于无政府补贴情况,即SWIS>SWNS、SWQS>SWNS。

在自由市场竞争机制下两制造商作为利益主体,其决策目标往往是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而这又与社会福利目标相违背。而两制造商进行减排投入的社会福利远远大于制造商自身利润,再加上投入行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政府会通过补贴策略支持制造商进行研发投入行为。对制造商而言,获得补贴是为了平衡研发投入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对政府而言,进行补贴是为了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无论是投入补贴还是产量补贴,都能有效地使两制造商加大投入,并增加其利润。同时,在补贴方式的选择上,通过分析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合理制定政府补贴率,选择更为有效的补贴方式,在保证制造商利润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福利,提高市场减排研发投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算例分析

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使用Matlab作为算例分析的工具,对加拿大境内的通用和福特两家汽车制造商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数值仿真来求解不同补贴模式下的两汽车制造商的最优决策和政府的最优补贴率,分析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的变化对决策变量和社会总福利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政府补贴策略下最优补贴率随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的变化情况。根据调查发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偏好的比例大约为总数的1/3以上,且经过减排技术改进后的汽车排放所减少的COx、NOx约为1/20左右。鉴于此,假设ε=3、θ=005。具体分析主要集中于,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的变化对双寡头制造商决策和政府最优补贴率的影响。为研究参数变化对决策的影响,根据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程度分为高、中、低不同情况进行比较,所以取ρ=01、05、09,σ=01、05、09进行分析。

(一)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对制造商产量和价格的影响

根据前文模型,可求解出不同政府补贴策略下制造商的均衡产量、产品价格,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1)在无政府补贴策略下,产品差异性与制造商的均衡产量和产品价格成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随着产品差异性增强,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而使得制造商不得不采取减少产量降低价格。而技术溢出率与制造商的均衡产量成正相关关系,与产品价格保持不相关。这是因为,随着技术溢出率增强,使得其他制造商减排投入对于在位制造商而言可以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对产品价格无直接影响。(2)当产品差异性增强时,投入补贴策略下的制造商产量增加,单位产品价格均降低;而产量补贴下的制造商产量和单位产品价格均降低。当技术溢出率增强时,投入补贴策略下的制造商产量增加,单位产品价格不变;而产量补贴下的制造商产量增加,单位产品价格降低。同时,当产品差异性较弱技术溢出率较强时,投入补贴的产量低于产量补贴的产量;但产量补贴的单位产品价格始终低于投入补贴的价格。这是因为,政府进行投入补贴策略时,主要是刺激制造商的减排研发活动从而提高其积极性;而政府进行产量补贴策略时,主要集中于制造商生产产量。虽然不同的政府补贴策略对制造商都能带来好处,但产量补贴策略是对制造商生产行为的补贴策略,并未对制造商减排投入产生明显效果,而投入补贴是对制造商研发行为的补贴策略,主要将补贴转移到环境效用中。

(二)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对制造商利润和社会总福利的影响

根据前文模型,可求解出政府不同补贴策略情形下制造商利润及社会总福利,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1)无论政府对制造商的减排投入补贴还是生产产量补贴,均能增加制造商利润并提高社会总福利。但是,产量补贴策略下的制造商利润总低于投入补贴策略下的制造商利润;同时,当技术外溢率和产品差异性均较小时,产量补贴策略下的社会总福利高于投入补贴策略下的社会总福利。这是因为,政府对产量补贴仅仅是改善制造商生产活动的补贴,不仅不利于制造商加大减排投入力度,甚至会出现制造商隐利提高,降低其减排研发的积极性。(2)在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变化下,社会总福利的变化与制造商利润的变化趋势相似。因此,无论何种决策情况下,制造商利润和社会总福利依然是随着技术溢出率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产品差异性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当技术外溢率较强产品差异性较弱,亦或是技术外溢率较弱产品差异性较强时,投入补贴策略相较于产量补贴策略更有效。这是因为,在强调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条件下,政府对制造商产量补贴往往是次优策略,实际上相当于将消费者剩余通过产量补贴再分配给了生产者,从而导致局部资源错配。

对制造商进行产量补贴时,政府的补贴支出相对于减排投入补贴往往更多,同时还会造成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从而导致企业得到更多的隐藏福利。

(三)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对减排研发投入的影响

在两种政府补贴策略下,通过分析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对两制造商减排研发投入的影响,如图1所示。制造商减排研发投入与技术溢出率呈正相关关系,与产品差异性呈负相关关系。同时,产量补贴策略下的研发投入最大,投入补贴策略下的研发投入次之,无政府补贴策略下的研发投入最低。随着技术溢出率的增强,制造商的减排研发投入增加,而减排研发投入作为社会公共品的特征就越强,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需要提供更高补贴率对制造商减排研发行为进行弥补,保证社会总福利实现最大化,从而反过来更加刺激制造商减排研发投入。而随着产品差异性的增强,两制造商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减排研发投入并没有起到显著提高自身利润和社会福利的效果,政府需要通过其他财税手段调整市场,对双寡头制造商进行,引导带动更多的减排研发投入。

(四)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

在两种政府补贴策略下,通过分析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如图2所示。消费者碳偏好与技术溢出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与产品差异性的变化趋势相反,且技术溢出率对消费者碳偏好的影响强于产品差异性。也就是说,随着技术溢出率的增强,消费者碳偏好也同时增加;而随着产品差异性的增强,消费者碳偏好却降低。同时,当技术溢出率较小、产品差异性较大时,投入补贴策略对消费者碳偏好影响程度弱于产量补贴策略;而其他条件下,投入补贴策略对消费者碳偏好影响程度于产量补贴策略。这是因为,当技术溢出率较小、产品差异性较大时,两制造商都很难利用“搭便车”现象提高自身利润,而市场竞争程度很激烈,政府通过产量补贴能够更为直接地刺激两制造商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提高两制造商利润和社会福利。

(五)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对政府补贴率的影响

在两种政府补贴策略下,通过分析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对政府最优补贴率的影响,如图3和图4所示。两种政府补贴策略下的最优补贴率,与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的变化是不同的。在投入补贴策略下,无论产品差异性如何变化均衡补贴率与投入溢出率呈正相关,随着投入溢出率的增强而提高;而当技术溢出率较低时均衡补贴率与产品差异性呈负相关,当技术溢出率较高时均衡补贴率与产品差异性呈正相关。在产量补贴策略下,均衡补贴率与技术溢出率呈“U”型,即随技术溢出率的增强先减少后增加;而均衡补贴率与产品差异性呈负相关,随着产品差异性的增强而降低。

六、结论

本文基于技术溢出率和产品差异性,构建三阶段政府与双寡头制造商的博弈模型,求解制造商最优生产产量和减排投入以及政府最优补贴率,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对比三种补贴情景下的制造商利润和社会福利差异。算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第一,不论政府采取减排研发投入补贴还是生产产量补贴策略,在短期内均能刺激制造商加大减排研发投入,从而增加制造商利润以及社会总福利。所以,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双寡头制造商制定切实可行的补贴策略,推动减排研发技术的进步,实现社会总福利的帕累托改进。

第二,在政府以最大化社会总福利的目的下,投入补贴策略的均衡补贴率与技术溢出率呈正相关性关系,而与产品差异性不确定;产量补贴策略的均衡补贴率与技术溢出率呈“U”型关系,在技术溢出率较小或较大时补贴率较高,而与产品差异性呈负相关关系。所以,在差异化产品市场竞争中,政府应加强对减排研发投入的保护。

第三,消费者碳偏好与技术溢出率的变化趋势相似,与产品差异性的变化趋势相反,且技术溢出率对消费者碳偏好的影响强于产品差异性。随着技术溢出率的增强,消费者碳偏好也同时增加;而随着产品差异性的增强,消费者碳偏好却降低。同时,当技术溢出率较小、产品差异性较大时,投入补贴策略对消费者碳偏好影响程度弱于产量补贴策略;而其他条件下,投入补贴策略对消费者碳偏好影响程度强于产量补贴策略。

后续研究可以关注以下问题:第一,讨论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双寡头制造商的决策问题,分析政府应选择何种补贴方式;第二,基于技术溢出和产品差异,研究供应链的研发投入决策,分析供应链系统如何影响政府补贴策略。

注释:

①证明:对两制造商的均衡利润、减排投入和产量分别求技术溢出率ρ的一阶偏导,得πNSiρ=

ε41+ρ2-σ4-σ+2ρ2σ2-5σ+6-2ρ2σ4-σ82-σ22+σ4、qNSiρ=ε41+ρ26-σ-4ρσ82-σ2+σ3、INSiρ=ε41+ρ4-2σ1+3ρ+ρσ21+2ρ82-σ22+σ4。由于00,即均衡利润、产量和减排投入是技术溢出率的单调递增函数,随着ρ的增强而逐渐增加。证毕。

②证明:对两制造商的均衡利润、减排投入和产量分别求产品差异性σ的一阶偏导,得πNSiσ=ε41+ρ23+51-σ2+ρ41-σ3-2σ-σ21+2σ+2ρ21+1-σ34-2+σ32+σ5、qNSiσ=-ε41+ρ341-σ2+ρ+3ρ2σ82-σ22+σ4、INSiσ=-2-ρσ1+ρ21+ρ2-σ-σ1-ρσ42-σ32+σ5。由于0

③证明:对不同补贴策略下的政府最优投入补贴率和产量补贴率,分别求碳减排对θ和ε的一阶偏导,有s*θ=-16εθ1+ρ2-ρσ2+σ22-σε23+σ1+ρ2+4θ2+σ2、g*θ=22-σ2+σ2ε21+ρ2-ρσ、s*ε=8ε21+ρ2-ρσ2+σ22-σε23+σ1+ρ2+4θ2+σ2、g*ε=-4θ2-σ2+σ2ε21+ρ2-ρσ。根据假设条件可知,s*θ0、s*ε>0、g*ε

参考文献:

[1]Porter M. America′s green strategy[J].Scientific American, 1991,264(4): 1-5.

[2]Geffen C, Rothenberg S. Suppliers and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0, 20(1): 166-186.

[3]曹柬,吴晓波,周根贵. 基于产品效用异质性的绿色供应链协调策略[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 17(6): 1279-1286.

[4]Aspremont′s C, Jacquemin A. Cooperative and non-cooperative R&D in duopoly with spill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8,78(5): 1133-1137.

[5]Gianluca F, Gianmaria M. Irreversible investment and R&D spillovers in a dynamic duopoly[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11,35: 1061-1090.

篇(3)

也正因此,教育不断内卷,学生的压力渐渐增大,如果得不到缓解的话,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教育部下发双减政策,学生开怀,家长担心

好在教育部及时下发双减政策,禁止补课机构在学生的双休时间和寒暑假进行学科类课程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从忙碌的补课班中解放出来,这对于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喜讯。

不过家长却不像学生那样乐观,双减下发,补课班进入寒冬期,如果不补课的话,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不上怎么办?毕竟今后两场大考,中考和高考中文化课成绩还是占据主要比重的。

有家长就提出,自己的孩子已经适合了补课的方式,平时在学校上课,放了学的时间就去参加补课班,这样才能保持成绩在班级前几名,虽然知道孩子的压力很大,学习很累,但是现在不累的话,今后会更累。

分析

很多家长在面对双减的时候,一听说禁止学生学科类课程补课的消息,就产生了排斥的心理,归根究底也是为了孩子好,担心孩子的成绩下滑,这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家长也要清楚一点,双减政策的初衷不是让学生不学习,而是让学习自律学习,给学生独处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多多思考,这是一种不减努力、不减勤奋的学习。

所以家长对此也不要过于焦虑,而且,教育部也传来好消息一则,相信家长听后会很开心。

教育部传来“好消息”,满足3点要求,老师就可以为学生补课了

近几年,我国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各项政策的下发,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部对全体学生的关心。

双减政策在前,部分家长只能在背后偷偷的为孩子找老师补课,家长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能够多学一些知识,保障孩子在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育部也适当的作出了一些调整,表示只要老师能够满足3点要求,就可以为学生补课了。

其一:人数有限制

这样做的原因,一来是由于疫情的因素,避免人流集聚;二来也是因为要保障老师补课的质量,以小规模的课程开展的话,能够保证参加补课的所有学生都能受到老师的关注。

这样老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获得吸收,从侧面也能证明老师补课目的的纯粹性。

其二:教师要无偿补课

教育部要求,老师给学生补课的话,是不能收取任何费用的,这样就是保证教育不掺杂任何杂质,如果老师给学生补课,也是处于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提高基础知识目的。

教育如果凌驾于金钱之上,那么也就失去了意义,也会让教育内卷不断加重。

其三:开课前到教育相关部门备案

最后一点就是,老师如果想给学生补课的话,在开课前就要到当地的教育相关部门备案,补课申请通过之后,才可以进行补课行为,如果私自开班的话,一经发现,就要受到严肃处理。

家长听到此消息后欣喜不已,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孩子又可以参加补课了,不过一些老师却认为这样的条件过于苛刻了,尤其是无偿补课和限制人数这两点,对老师来说很难进行下去。

毕竟老师也是普通人,如果下班后无偿给学生补课的话,必定要牺牲自己的时间。

网友也站出来为老师鸣不平,表示如果这样的话,恐怕没有老师会愿意开班补课。

结语:

篇(4)

(一)加强领导。

建立政府主导、主管部门监督、企业实施的污染减排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污染减排工作的领导。

明确政府、部门及企业的污染减排责任。制定污染减排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污染减排组织机构。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污染减排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污染减排的目标和任务,实行污染减排行政主要领导负责制。

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各项措施。落实污染减排的责任。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开发区和相关企业层层签订污染减排责任书。

(二)控制增量。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核准顺序等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建设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强项目源头审批管理。控制新增高耗能、高污染新建项目。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入口、电价弥补、上市企业环保核查等各项政策。电力、热力、钢铁、建材和粮食加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装置使用20蒸吨/小时以上锅炉的建设项目,必需同步装置石灰石/石膏法、双碱法、氨法、氧化镁法、半干法和列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名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维护技术目录》及其它国家推荐的且与除尘设备独立,稳定脱硫效率达80%以上专业脱硫设施,并同步安装在线监测设备。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依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全面落实电力、钢铁、水泥、造纸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对超标、超总量排污及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支持一批重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鼓励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创建环境友好型和环保信用型企业。

对逾越总量控制指标的县(市)和企业,落实建设项目总量指标前置审批制度。建设项目不允许突破我市的总量控制指标。采取限批措施,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由国家、省、市审批的建设项目和年排放化学需氧量(COD20吨以上、排放二氧化硫(SO210吨以上的建设项目,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必需到市级环保部门审核、备案。建设项目试生产、竣工必需经过环保部门审批、验收,并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三)削减存量。

特别是城镇污水处置厂建设。 年,加强污水处置设施的建设及运营管理。大力推进 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内的重点项目。 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的城镇污水处置厂、重点污染源治理工程必需开工建设,并完成年度建设目标。

其实际处置污水量不得低于设计能力的60%新建污水处置厂的县(市)污水处置费要同步达到0.80元/吨以上。加快污水处置配套管网的建设和改善。新建及已经投运的乡村污水处置厂。

加强脱硫设施的建设及运行管理。新建燃煤电厂(含企业自备电厂)必需严格执行环境维护“三同时”制度。脱硫设施的运行率不得低于95%并建立健全脱硫设施移交、运行及煤质分析、脱硫剂使用情况的基础资料档案。

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平安。依法取缔或关闭饮用水源地一、二级维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进一步强化区域污染防治。加快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中的饮用水源地综合防治项目。

(四)加强监管。

提高污染减排监控水平。燃煤电厂和乡村污水处置厂等重点污染减排企业及国控重点企业,建立并完善减排监控体系。加快污染减排环境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必需装置在线监测系统,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

每月至少进行1次监督性监测。其中,加强监督性监测。承担减排任务的企业。燃煤电厂每季度至少监测1次。监测结果要与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并汇总上报。

每月至少进行1次现场检查,加大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重点污染源监控企业。燃煤电厂、乡村污水处置厂等重点污染减排企业实行驻厂式监督,并定期上报污染减排设施运行情况,确保污染减排设施正常运行。对擅自停运污染治理设施及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依法按上限处罚;涉及发电企业享受的国家脱硫电价优惠政策的建议取消其享受的优惠政策;对超标排放及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依法停产治理。

惩办污染减排工作先进典型,加大污染减排的宣传力度。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曝光未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及违法排污的企业。市污染减排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市。

三、组织领导

负责统一部署全市污染减排工作,市政府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减排工作组设在市环保局。

篇(5)

要更好地开展结对数学教学工作,实现双方学校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和谐有效共享,可以先请乡村学校教师前往结对城市学校旁听教师的讲课活动,观摩城市教师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学习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在听课活动结束后,再将城乡双方教师聚集在一起,针对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展开详细交流。首先由上课的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想法进行详细阐述,加深在场其他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再由乡村学校教师对讲课教师的课堂活动进行点评。经过对教学活动的观摩学习以及双方之间的交流互动,彼此能够更加了解对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能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秀教学经验,调整教学形式,以确保结对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搭配”的教学活动中,乡村学校教师通过观摩,可以了解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利用互联网设备设计开宝箱的游戏,且将学生喜爱的小猪佩奇卡通形象与游戏结合起来,瞬间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游戏展开深入思考,并踊跃回答多种数字排列方法。通过课堂观摩和教学研讨,乡村教师能够学会和掌握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以教师结对的方式来帮助和促进乡村教师更好地提升与发展。

2.打造数学同步课堂,共享课堂教学资源

城乡结对互动,除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外,还可以借助网络的神奇力量,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空间壁垒,让城乡学校的学生实现课堂同步学习和互动,真正做到教学共享。这种创新性的结对课堂,充分体现出了“互联网+”下教育的优越性和便利性,既能让乡村学校的学生体会到城市学生的课堂氛围与学习方式,也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的零距离,两个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展开互动交流,乡村学校的学生还能回答城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这种趣味性的教学课堂中,也更有学习热情。例如,在开展“认识公顷”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互联网设备,打造数学同步课堂,乡村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看城市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还能与教师进行对话,教师先询问两边的学生,都知道哪些面积单位,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1cm2、1dm2、1m2的物体分别有哪些呢?双方学生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会说出许多截然不同的答案,城乡学生也能通过对方的回答开阔自己的思维。随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认识1公顷的合作探究活动,乡村学生在观看城市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时,能够了解和学习到更多新颖的合作学习方法,在以后的数学课堂中,乡村学校学生也能更好地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积极主动地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3.结对进行教学研讨,提升合作课堂效果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城乡结对互动教学,要求学校和教师利用好手中的资源与设备,探索更加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先进数学教学模式,真正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城乡双方义务教育事业的优质均衡发展。为此,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还要积极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开展结对教研活动,提升同步教研工作的时效性,促进结对教研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开展线上同步教研工作时,首先由双方分别介绍本校该年段数学备课组的日常工作,包括如何制订教学计划、如何分配集体备课任务、如何命制过关卷和单元卷、如何开展特色活动、如何共享优质资源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如此一来,结对教师就会对双方的备课工作了解得更加细致深入。这一环节结束后,结对双方备课组教师,再针对单元测试卷的磨卷内容展开交流探讨,包括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主要内容的讨论。通过这种线上同步研讨的方式,双方学校教师能够在互相沟通的过程中,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研讨活动也真正做到了求真务实,契合教学新常规的工作要求,与会教师能够在研讨过程中,受到良好引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确保结对互动教学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网络视频技术为两校教师开展教研交流工作,构建了更加顺畅的渠道和平台,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学课堂教学差距,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丰富同步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为了确保城市学校能够为乡村学校提供更加优质的帮扶服务,提供支援的学校要从本校学生和被支援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开展同步数学课堂活动前,做好一课三磨工作。要组内进行磨课,其次教研单位内进行磨课,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实施高质量的同步数学教学活动。这样的互联网+数学同步课堂,能够为双方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各抒己见,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例如,教师可以在数学同步课堂上,设计辩论式的两校学生互动任务。例如,在开展“观察物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游乐园的生活情境,并在情境动画中融入加减法的问题,请两边的同学动脑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双方学生可以列举出多种不同的解法,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算式列法进行归类,然后请两边的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更喜欢哪种解法,这种解法叫什么,喜欢这种解法的理由。在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需要重视教学活动后的教学反馈工作。在同步课堂结束后,双方教师需要针对课堂教学的情况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堂教学互动情况。通过课后的交流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确保后续的同步课堂活动取得更好的成效。

5.拓展线上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结对学校之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之间还可以利用天天智慧课堂进行网络直播教学,共享双方学校的优秀直播课例;还可以针对数学教学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开展网络拓展课程共享活动。通过这两种结对互动的方式,能够确保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良好的互动,教师在一起观看直播课例的过程中,可以共同参与教学研讨工作,积极发表自己对课例的看法,并通过评论区进行留言互动,双方教师在评论留言互动的过程中,也做到了互相交流心得和经验,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学生们在一起观看拓展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共同钻研和探讨教学内容中的实践部分,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拓展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实现两校学生之间的更好交流互动,令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视野得到更好的拓展。

6.组织线上交换课堂,实现两校互利共赢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教师的教学风格,城乡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数学交换课堂活动。这种新的线上教学模式,可以让两校教师不走出校门也能参与精彩的教学研讨工作,实现两所学校互利共赢的教学研修效果。例如,在开展六年级数学同步课堂活动时,城市学校教师先为学生讲解一堂关于圆的知识的复习整理课,以“圆形是最美的图形”引出问题,为什么圆形最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引导学生总结出圆形一中同长的特质,随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圆形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圆形区别于其他图形的特质,通过这种授课方式,为乡村学生带来更多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紧接着,由乡村地区教师为学生们上一节“生活中的比”数学课,教师以生活中的照片为主线,串联起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理解和掌握比不同部分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在两校教师默契的配合下,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也能充分展开互动,学生们有了更多不同的学习体验,思路得到了更好的拓展,城乡学生携手,共享同一堂精彩的数学课。

7.城乡结对话“双减”,开启数学教育新篇章

在“双减”政策的倡导之下,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结对现代化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成了城乡学校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在“双减”政策之下,城乡教师可以开展双减同步课堂,展示全新的数学教育风采,不断拓展“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新思路。以“双减”背景下的数学同步课堂“什么是周长”教学为例,双方学校的教师首先通过教学研讨,深入把握两校学生的具体学情,在此基础上,教师们围绕“周长的认识和测量”“化曲为直”数学思想的运用、“有序数、同边相加、平移线段”数学方法的运用等内容,设计趣味化的数学教学方案,学生们在由两校教师共同构建的双减同步课堂中,体会到了更多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经验和数学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减压力不减效率,减负担不减质量。基于“双减”之下的城乡结对教育活动,还要求教师设计更加有效的同步课堂作业管理模式。双方学校的数学教师,除了要做好前期的协同备课、中期的协同教学以及后期的协同反思以外,还要充分重视前置性作业、课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并且充分落实和完善新的作业反馈策略,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下的同步课堂作业设计。最后,教师还要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做好数学教学“增”的工作,主要包括课前对学情差异的准确预见和深入分析、主教和辅教在协同备课时做好任务分配、准确预见同步课堂教学互动,只有做好以上“增”的工作,才能确保异地学校学生与教师“身在远,声相近”,体现出更加显著的线上同步课堂成效。

8.结语

城乡结对互动离不开双方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努力,学校和教师应当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利用网络设备和网络教学资源,打造空中课堂、线上课堂、牵手课堂,探索更加高效的结对互动教学模式,加快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篇(6)

关键词:

最优定价;减排策略;碳税;财政补贴

1研究背景与主要文献综述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低碳时代得到来,使得政府和企业纷纷就目前的现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如政府采用多种规制措施(补贴或税收等)来激励企业改变其生产经营模式降低碳排放;企业为保证自身利润及应对当前政府措施和市场的变化,也相应地调整其运营模式,具体表现在通过使用新工艺、投入新技术、提高企业员工管理水平等方式向低碳转型。因此企业在低碳改造过程中面对政府的环境政策,该如何进行产品定价、调整自己的低碳投入成本?政府补贴及税收是如何影响企业的产品定价与低碳投入的?在政府低碳减排目标的约束下,低碳供应链企业产品定价与低碳投入关系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从目前看,政府政策及监管是企业实施低碳供应链管理强有力的推动力量[1]。Wolfram等[2]研究了在激励企业采取先进技术进行减排的环境政策工具中,税收比自由许可、拍卖许可更能激励企业采用现金减排技术。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已征收碳税,如荷兰、丹麦、瑞典、爱尔兰等[3]。我国碳税征收仍处于研究层面,但根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碳税政策框架》报告,财政部财务科拟定了《开征碳税研究》报告,同时发改委能源所也了《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为我国政府征收碳税提供了理论依据。

Bettina[4]从减排量等7个方面论证了碳税在降低碳排放中更有效且成本更低。Benjaafar等[5]将碳排放因素考虑到简单的供应链系统中,建立了碳排放限额模型、碳税模型、限额与交易模型以及碳抵消模型等,为供应链低碳运作提出了颇有意义的管理启示。Hoen等[6]分析了碳税、碳限额、碳交易等不同碳排放约束对制造商运输方式决策的影响。黄鑫等[7]通过考虑财政补贴、税收、罚金等参数来分析政府监管者如何通过财政工具引导企业积极遵守和服从节能减排政策。Song等[8]分析了征收碳税、强制减排、以碳总量限制和交易下企业单周期最优订货量决策的问题。赵道致等[9]在考虑碳税情况下对供应商主导的二级供应链减排博弈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减排策略下企业的最优产量与单位产品减排量。

针对低碳政策下供应链成员定价的研究,杨珺等[10]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单个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供应链模型,分析了强制排放和碳税两种排放政策对于供应商、销售商及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和碳排放的影响。马秋卓等[11]研究了以碳配额机制为基础的碳交易体系下单个企业低碳产品最优定价及碳排放策略问题。毛超艳等[12]通过引入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决策变量,构建了制造商的简化决策模型,给出了制造商的最优定价和最优碳排放量,分析了碳排放政策与消费者低碳需求对制造商最优定价和最优碳排放量的影响。谢鑫鹏等[13]研究了基于CDM的制造商与零售商的产品定价与减排决策。上述文献虽然考虑碳排放政策下产品定价的影响,但是大都针对单个企业,且涉及到碳税与政府财政补贴的情形较少。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低碳环保意识的增加,企业在面对政府减排压力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大量消费者调查和研究报告表明,消费者愿意为购买低碳产品支付额外的费用[14]。如Liu等[15]在研究中指出,消费者环境意识逐渐增强,愿意购买绿色低碳产品并为之付出额外的费用。这会迫使供应链企业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模式来保证其利润,但最终还是会通过合理的产品定价,将低碳改造所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终端,由消费者买单。

本文将消费者低碳偏好考虑到供应链中,在需求受到产品价格和单位产品碳排放双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研究政府征收碳税及补贴下的,由低碳制造商与低碳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探讨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定价与减排策略、政府碳税及补贴的影响关系,为企业定价、减排投入及政府制定碳税和补贴提供参考。

2情景描述与假设

2.1情景描述碳税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措施,作为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能够减缓国内生态环境压力、遏制环境恶化、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完善环境税制、调整资源配置,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碳税将被逐步提上日程。为应对即将实施的碳税政策,企业开始通过使用新工艺、购买新设备、投入新技术等方式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向低碳转型,这使得企业在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等等过程中的成本增加,这些都属于低碳化投入成本的一部分。可以说,碳税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给企业,特别是碳排放量较大的制造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减排压力,导致其生产成本增加。因此,企业和供应链上成员会将这部分额外增加的碳税成本通过产品定价的形式转移到消费者身上,造成产品的价格超出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导致产品滞销、企业亏损等现象的产生。为此,政府为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应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将部分税收所得贴现给低碳消费者,以刺激消费,拉动市场需求。基于以上情景,本文以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模型为研究对象,其中上游制造商负责产品生产,下游零售商负责产品销售,在此过程中将产生碳排放,政府会根据企业最终的碳排放对企业进行征税,为降低碳排放,制造商与零售商都将投入资金进行低碳改造;同时,政府为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会对产品进行补贴。以此构造考虑政府征收碳税及补贴下的二级供应链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制造商领导下的分散化决策下的定价模型如图1所示。政府对企业碳排放进行征税,并根据产品的低碳程度对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进行补贴,消费者为产品价格与低碳度双驱动型,故市场需求将受产品的价格及碳减排程度两方面的影响。制造商与零售商根据碳税大小与市场需求来确定减排量即减排资金投入进行低碳产品生产,并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价。

2.2基本假设为研究方便,本文简化过程,仅考虑制造商领导下的分散型供应链,且做如下假设:

3模型建立与求解

3.1制造商及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在此我们建立制造商主导下的分散化决策下的两级供应模型,供应链成员在知晓政府对其所征收的碳税税率之后,制造商须在生产周期开始之前制定最优的碳减排量即减排投入资金及产品批发价,零售商根据制造商的决策制定自身减排及定价策略,使各自在生产周期之后利润最大。由于增加了碳税成本与低碳减排成本,且受成本的一些条件约束,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大化利润目标函数分别。

3.2结果分析下面根据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分别分析政府碳税和低碳补贴即税收返还补贴对碳减排量、供应链成员定价及需求量的影响,以期获得一些管理启示。结论1表明,政府碳税的征收会变相导致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成本增加,最终表现为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对于零售商而言,不论产品碳排量如何,随着碳税的增加,零售价将不断提高;但对于制造商而言,当零售商碳排放量大于自身碳排放量时,由于零售商面临的碳税压力较大,随着碳税力度的增大,零售价上升幅度会过大,将导致产品销量严重减少,为避免因销量减少过大带来的利润损失,作为市场主导者的制造商会降低批发价,使零售价随之降低,提高销售量,故而会出现批发价随碳税的增大而减小的情形。从环境角度来看,碳税的征收会促使企业减排,从而降低大气污染;但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碳税的征收使得产品零售价格增大,消费者承受物价上涨的压力,市场需求减少,使市场经济处于低靡状态,税率过小使得起不到激励制造商生产低碳产品的驱动力。因此,政府应确定适当的碳税,综合考虑环境与经济两方面因素。结论2表明,政府对低碳产品进行补贴,以财政补贴的形式补贴给消费者,可以激励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增大市场需求,企业因此可以提高产品价格,可以说政府对消费者进行低碳财政补贴可以间接地帮助实施低碳生产的企业营利,降低企业低碳改造成本,也能够使促使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低碳改造,减少产品碳排放,对经济及环境来说都大有裨益。结论3:随着零售商碳排放量的增大,即随着零售商减排资金投入的减少,制造商批发价将变小,零售价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而制造商碳排放量对批发价的影响与对零售价的影响趋势相似,它们都要根据政府碳税回收补贴及消费者低碳偏好的大小具体判断。结论3表明,不论政府碳税及补贴情况如何,零售商的碳排放量越大,即减排资金投入越少,批发价始终减小。这是由于零售商碳排放量越大,随之而来的是所要缴纳的碳排放税越多,会迫使其提高零售价,导致市场需求量减少,为使零售商在制定产品价格时不至于过高,制造商会通过降低批发价间接分担零售商的碳税压力,所以随着零售商碳排放量的增加,批发价会减小。同时,由于消费者的低碳偏好以及政府碳税的存在,随着碳排放量的增加,当政府碳税力度过小时,企业节约的低碳投入成本可能大于碳税所增加的成本,所以产品价格会是下降的趋势;而当政府碳税力度较大时,其缴纳的碳税带来的损失过高,所以提高产品价格在所难免。可见,政府碳税及回收补贴对于供应链成员减排量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供应链成员在制定减排策略即低碳投入时,可以考虑相互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综合减排。

4数值仿真

通过数值仿真进一步来分析政府碳税及财政补贴对供应链成员定价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供应链成员利润为政府制定碳税与财政补贴提供参考。对比图3可知,不论碳减排量如何,零售价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大都将增大,但与零售价情况有所不同,当碳税税率较高时,零售商每降低单位碳排放时,零售价所上升的幅度越小,达到1时则碳排放量变化对零售价影响很小,此时零售商减排积极性会相对减小。故政府在制定碳税税率时可以考虑制定差别化税率,在不同企业间实行不同的税率。由图4和图5可知,随着碳税税率的增大,制造商与零售商利润均减小,随着政府补贴力度的增大而增大,这与结论1和结论2相符。且由图可发现,随着碳税的增大,制造商利润明显迅速下降,最终与零售商利润相差无几,由此可见政府碳税的征收对制造商影响更大。这与现实情况相符,相对于零售商而言,制造商碳排放较多,面对相同的碳税政策时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的制造商所承受的惩罚力度更大、减排压力更多,因此所带来的利润损失也就更大,可以说碳税对于碳排放量大的企业所造成的影响必将是巨大的。因此,政府在制定碳税时应科学合理制定,充分发挥其调节功能,并避免其对高能耗产业的冲击,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对受影响比较严重的高能耗行业建立税收减免与返还机制。

5结束语

低碳经济环境下,政府环境政策及消费者市场需求变化必将对供应链企业的产品定价及减排产生深刻的影响。低碳时代的冲击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积极探索市场需求规律,合理确定产品的价格,加强自身与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政府也需根据不同企业调整税率,使社会总福利最大化。本文以低碳经济为背景,构建了碳排放税与低碳产品补贴下供应链企业定价与减排模型,通过建立模型与求解得到所建定价模型的解析解,进而研究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与消费者低碳偏好、政府碳税及财政补贴,以及制造商与零售商碳减排量方面的影响关系,并进一步求得此时的产品市场需求量,为供应链成员生产及产品定价提供决策支持;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一定碳排放量状况下,碳税税率及财政补贴对产品批发价、零售价、市场需求量及利润的影响,为供应链成员制定碳排放量及政府制定碳税税率及财政补贴提供参考。通过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可得到以下启示:(1)随着政府碳税的不断提高,单位产品零售价必将增加,但批发价大小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最终碳排放量,也即减排投入资金情况,随着零售商碳排放量的增大,即随着零售商减排资金投入的减少,制造商批发价将变小,因此企业间可以通过合作减排使供应链利润更优。(2)碳税对制造商与零售商作用效果不同,对此政府在制定碳税税率时应科学制定差别化税率,制定合理的碳税政策,避免对高耗能行业带来严重的冲击,这样才不会挫伤企业进行低碳改造的积极性,切实起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3)随着政府对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时补贴力度的加大,产品批发价与零售价都将增大,利润也随之增大,这说明政府财政补贴有利于企业进行低碳改造,提高企业低碳投入的积极性,同时可减缓碳税实施带来的冲击。

参考文献:

[1]BAUMANNH,BOONSF,BRAGDA.Mappingthegreenproductdevelopmentfield:engineeringpolicyandbusinessperspectives[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2,10(5):409-425

[2]WOLFRAM,REQUATETILL,UNOLD.Environmentalpolicyin-centivestoadoptadvancedabatementtechnology:willthetruerank-ingpleasestandup?[J].EuropeanEconomicReview,2003,47(1):125-146

[3]高鹏飞,陈文颖.碳税与碳排放[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2(10):1335-1338

[4]BETTINABFWITTNEBEN.Exxonisright:letusre-examineourchoiceforacap-and-tradesystemoveracarbontax[J].EnergyPolicy,2009,37(6):2462-2464

[5]BANJAAFARS,LIYANZHI,DASKINM.Carbonfootprintandthemanagementofsupplychains:insightsfromsimplemodels[R].Minnesota:UniversityofMinnesotaworkingPaper,2010

[6]HOENKMR,TANT,FRANSOOJC,etal.Effectofcarbone-missionregulationsontransportmodeselectioninsupplychains[R].Eindhoven:TechnischeUniver-siteitEindhoven,2010:1-32

[7]黄鑫,陶小马,杜增华.节能减排管制政策的博弈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3):322-326

[8]SONGJ,LENGM.Analysisofthesingle-periodproblemundercarbonemissionspolicies[M]∥Handbookofnewsvendorproblems:models,extensionsandapplications.NewYork:Springer,2012:297-313

[9]赵道致,勾杰.考虑碳税征收的供应链纵向减排博弈研究[J].标准科学,2013(11):53-57

[10]杨珺,李金宝,卢巍.系统动力学的碳排放政策对供应链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2,17(4):21-30

[11]马秋卓,宋海清,陈功玉.碳配额交易体系下企业低碳产品定价及最优碳排放策略[J].管理工程学报,2014,2(28):127-136

[12]毛超艳,梁喜.碳排放约束下制造商的定价与减排策略及政策启示[J].低碳经济,2013(10):21-24

[13]谢鑫鹏,赵道致.基于CDM的两级低碳供应链企业产品定价与减排决策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3,27(5):80-85

篇(7)

现阶段棉花政策的限制使得棉花价格的波动进一步收窄,而期货行业的信息优势、宏观金融优势、数据资讯等优势,却能为企业提供超脱于棉花之外的,更多的大宗商品金融风险管理服务,企业是否放弃这个难啃的骨头,转而投向他处呢?对此董双伟也谈到 “确实感觉到从2011年以来身边的棉纺织圈的企业朋友离开这个行业的越来越多,或者说没有离开的也渐渐对棉纺织实体经营的兴趣大减,更多的进入到了期货等金融虚拟领域,而且这个份额还在继续呈现扩大之势。”

篇(8)

中图分类号:F064.2;F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2)02-0066-06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he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Based on Fair Development RightsLI Jun-jun, ZHOU Li-mei

(Economics School,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a lot of controversies about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for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task for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which mak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uncertain for internation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responding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is paper consturcts an international panel data model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on economic growth in 32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17 developing countries during 1971―2009,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om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carbon emissions is increasing, that the incom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carbon emiss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s continuously bigger than tha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not strictly fulfilled the obligation for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meanwhile, dual policy under “Kyoto Protocol” has not made abnormal transfer of industry. Based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rights owned by each country, it is unfair to require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taking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bligation currently, the incom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carbon emission should be used to evaluat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s of each country.

Key words:EKC Curve;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development rights; glob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bligati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Kyoto Protocol

一、引言

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异常变化,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之中,以图遏制碳排放量的过快增长。但世界工业发展方式还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在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压力下,各国都在继续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碳排放的增长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同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实施碳减排的经济基础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动机也不同,碳减排任务的分配将是一个长期的利益博弈过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规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同责任,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是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减排压力太大。2005起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进一步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第一承诺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平均减少5.2%,大多数国家要求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8%,而澳大利亚、冰岛和挪威则允许一定幅度的上升。但事实上,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在内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没有完成既定的碳减排目标,并企图抛弃《京都议定书》,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承担硬性碳减排义务,其理由是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总量迅速增长,占全球比重越来越高,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要求的双重政策不公平。

李军军,周利梅:基于公平发展视角的碳减排国际比较按照“污染避难假说”,在不同国家的碳减排政策标准和实施力度有差距的情况下,碳减排压力较大的国家,政策措施更为严格,对产业的影响就越大;同时,为了避免能源约束和碳税等低碳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资本就会转移到碳减排政策更宽松的国家,导致产业非正常转移,二氧化碳排放也随之转移。为了吸引外资,低收入国家可能竞相放松碳排放管制,从而破坏碳减排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公共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共同选择,如果不能建立各方都认可的碳减排国际合作机制,全球气候环境就可能陷入“公地悲剧”。那么,《京都议定书》是否真的是约束了发达国家的碳排放,而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增速?发展中国家是否由于宽松的碳减排政策而获得额外经济增长?

从公平角度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发展,都有保持经济增长的权利,但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增长过程中碳排放量也不同,要正视这种差异。按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收入之间存在一个倒U形曲线的关系:在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能源的消费量增加并引起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此时,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收入增长到一定的高水平,因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提高了环境政策的调控和传导效果,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过程中,应该考虑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科学评价各国经济增长过程的碳减排效果。

自从Grossman 等(1991)较早发现空气污染和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曲线关系后,当前多用EKC曲线研究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如:Ang(2007)、Zhang等(2009)、Fodha等(2010)分别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或者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检验二氧化碳排放和GDP之间因果关系,Azomahou(2006)和Romero-ávila(2008)等人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验证EKC曲线。但这些研究大多数都基于单个国家或局部区域;也有一些文献选择经合组织或大量国家(Wang,2011)作为样本的,但也都是侧重于验证EKC曲线,没有从国际对比的角度分析不同碳减排义务的国家。有鉴于此,本文将从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角度分析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碳减排效果。

二、面板数据模型与数据分析

不失一般性,假设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能源消耗,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据此建立双对数面板数据模型:

如果β>1,说明碳排放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碳减排形势恶化,碳排放强度上升;如果β

为了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可以把面板数据的样本分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部分,分别估计以后比较弹性系数,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来判断碳减排政策的作用。如果发达国家的弹性系数小于发展中国家,说明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国家碳减排形势好于发展中国家。尽管《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2008年至2012年的强制性碳减排义务,但协议是从2005年开始生效,此后发达国家之间的碳排放交易非常活跃,清洁发展机制(CDM)也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碳减排量的转让,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CDM项目数量和规模都增长迅速。因此,要判断碳减排协议的签订对各国碳减排效果的影响,可以把2005年作为分水岭,分别估计并比较前后两个期间的弹性系数,如果弹性系数下降,说明碳减排政策取得实质性效果。

《京都议定书》规定41个发达国家具有强制性碳减排义务,由于9个国家缺失部分碳排放统计数据,本研究把具有完整数据的32个发达国家纳入分析范围,包括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卢森堡、马耳他、摩洛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由于发展中国家较多,本研究选择其代表性国家,选择依据是200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一亿吨,符合这个标准的国家共17个,分别为中国、印度、伊朗、韩国、沙特、墨西哥、印尼、南非、巴西、泰国、埃及、阿根廷、马来西亚、委内瑞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基斯坦和越南。二氧化碳排放和GDP数据都采集自国际能源署(IEA)的能源统计年鉴,时间跨度为1971年至2009年。其中二氧化碳排放(CO2)单位是百万吨;GDP以十亿美元为单位,按汇率(GDPE)和按购买力评价(GDPP)两种方法折算为2000年不变价格。

数据测算表明,2009年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290亿吨,是1990年的1.38倍,比1971年翻了一倍。样本中49个国家碳排放总量为238.3亿吨,占全球总量的82.2%,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中,17个发展中国家碳排放总量从1990年的47.9亿吨快速增长到2009年的126.9亿吨,年均增长5.26%,占全球总量的比重从1990年的22.9%上升到2009年的43.9%。同期32个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则从108.1亿吨上升到111.3亿吨,上涨了3%,比重从51.6%下降到38.4%。据此来看,近年来全球碳排放总量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因于发展中国家,只有发展中国家实施严格的碳减排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全球碳排放总量的过快增长,这也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峰会上,发达国家强硬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硬性碳减排义务的主要原因。但是从碳排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多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发达国家,碳排放增速较快是正常的;而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工业化,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碳排放增速理应降低。如果不顾这个事实,强行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严格的碳减排义务,不但忽视了发达国家碳排放的历史责任,也会剥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权利,加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极不公平的。衡量发展中国家碳减排效果,重要的是看经济增长过程中碳排放的收入弹性,如果弹性系数和碳排放强度下降,就说明其碳减排政策的有效性。

三、检验与参数估计

1.单位根检验

由于每个时间序列都是由多个国家组成,其检验方法要考虑到截面的差异。LLC方法是应用于面板数据模型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较早的方法,假设各截面序列具有一个相同的单位根,仍采用ADF检验形式(Levin et al,2002);而IPS检验则是对每个截面成员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后,利用参数构造统计量检验整个面板数据是否存在单位根(Im et al,2003)。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也是对不同截面进行单位根检验,利用参数的p值构造统计量,检验整个面板数据是否存在单位根。分别用四种方法对CO2、GDPE和GDPP三个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时的滞后阶数都按AIC最小化准则确定,结果如表1所示。表1 面板数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四种方法的检验结果非常接近,通过对原序列和一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在1%显著性水平下三个变量都是非平稳序列,都有单位根,并且是一阶单整。因此,可以对三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2.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是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的方法,Engle和Granger最早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是判断两个或多个变量回归后的残差是否平稳,如果残差是平稳的,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对于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Pedroni(1999)的检验方法是假设各截面的截距项和斜率系数不同,Kao(1999)的检验方法却规定第一阶段回归中的系数相同;Maddala等(1999)提出根据单个截面序列的协整检验结果构建新的统计量,从而判断整个面板数据的协整关系。表2列出了采用不同方法分别对CO2和GDPE、CO2和GDPP两组变量协整检验的结果。检验结果一致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表明CO2和GDPE、CO2和GDPP两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据此可以对模型(1)进行参数估计。

表2 面板数据变量的协整检验

CO2与 GDPECO2 与GDPPPanel v-Statistic-0.40-0.39Panel rho-Statistic-2.53**-2.53**Panel PP-Statistic-4.36***-4.36***Panel ADF-Statistic-5.27***-5.27***Kao(Engle-Granger)6.49***4.20***Johansen FisherTest trace statistic 163.00*** 163.30***Max-eigenvalue statistic 159.90*** 159.70***

3.参数估计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碳排放水平有很大差异,参数估计应该选择面板数据的变截距模型;至于选择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尽管样本国家只有49个,但仅仅用于分析这些个体,不涉及其他国家,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更为合适。另外,截面随机效应的Hausman检验p值为0.94,也不支持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考虑到存在截面异方差,采用加权广义最小二乘法(GLS)估计参数,并处理序列相关性,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方程1的解释变量是按汇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E),方程2的解释变量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P),方程拟合优度较高,除截距项外参数都能通过1%显著性检验,两个方程的系数比较接近,说明以不同方式换算的GDP对结果影响不大。考察不同期间的系数,1971―2009年碳排放的收入弹性系数0.607

D.W.2.0982.1362.571.8991.8741.759Chow-F1.72***0.79方程3的样本由32个发达国家组成,方程4的样本由17个发展中国家组成,方程拟合优度较高,除截距项外参数都能通过1%显著性检验。方程3的系数0.712大于方程4的系数0.574,在两个不同时期内,发达国家的碳排放的收入弹性系数都超过发展中国家。按照公式(2),方程3的分割点检验Chow-F值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也是明显大于2005年以前的弹性系数。而发展中国家的弹性系数虽然也有上升,但没有通过分割点检验。

四、结论

在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无疑是各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碳减排目标的设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以及碳减排任务的分配能否得到各国认可。只有在碳减排任务合理、公平分配的前提下,兼顾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承受能力,才能得到广泛认可,形成合作的基础。碳排放的收入弹性系数反映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弹性系数的大小和变化趋势能够说明一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程度和碳减排效果,也可以作为碳减排任务分配的依据之一。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71―2009年主要国家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弹性系数为0.6,碳排放增幅低于经济增幅,碳减排政策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分割点检验判定弹性系数有明显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经济增长过程中碳减排力度在减小。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尽管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增长缓慢,部分国家的碳排放总量甚至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增长比较快,但发达国家碳排放的收入弹性系数在各个阶段一直大于发展中国家,2005年以后也没有明显改变。这一方面说明发达国家碳减排政策实施力度不够,效果还不甚明显;另一方面也说明《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碳减排义务形成的政策差异,并没有造成资本因为规避碳排放约束而发生明显的非正常转移。

因此,从各国公平拥有经济发展权的角度来看,应该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明确发达国家碳排放历史责任前提下,发挥发达国家良好经济基础和先进技术优势,确实降低碳排放强度。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加大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力度,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完善清洁发展机制,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积极性,降低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增速。只有建立在公平、合理基础上的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才能发挥各国碳减排的积极性,有效控制全球碳排放过快增长。

参考文献:

ANG J B. 2007. CO2 emission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output in France[J]. Energy Policy(10):4772-4778.

AZOMAHOU T,LAISNEY F,VAN P N. 2006.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2 emissions: a nonparametric panel approach[J]. J Public Econ,90:1347-1363.

FODHA M,ZAGHDOUD O. 2010. Economic growth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in Tunisia: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 Energy Policy,38:1150-1156.

GROSSMAN G M,KRUEGER A B. 1991.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No.3914:1-38.

IEA.2011. 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2011[EB/OL].省略.

IM K S,PESARN M H,SHIN Y. 2003. Testing for unit roots in heterogeneous panels[J]. J Economet,115:53-74.

KAO C.1999. Spurious regression and residual-based tests for cointegration in panel data[J]. J Economet,90:1-44.

LEVIN A,LIN C F,CHU C. 2002. Unit root tests in panel data: asymptotic and finite-sample properties[J]. J Economet,108:1-24.

MADDALA G S,WU S.199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nit root tests with panel data and a new simple test[J]. Oxford Bull Econ Stat,61:631-652.

PEDRONI P.1999. Critical values for cointegration tests in heterogeneous panels with multiple regressors[J]. Oxford Bull Econ Stat, 61:653670.

篇(9)

公司这次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符合上级的有关要求,体现了公司发展的客观需要,必然对推动公司健康、和谐、快速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公司党委对这次改革非常重视,认真执行《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指导意见》,经过充分酝酿、慎重研究、上下结合后,将实施方案报管理局党委审批后组织实施。这次改革,涉及面比较广,调整幅度比较大,机关科室由个减少到个,三科级单位由个减少到个,个四级单位全部撤消。管理人员压减了,科级干部职数压减了。可以说是公司内部的一次重大调整,关系到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根据公司党委研究的意见,我着重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局党委全委(扩大)会议上,管理局党委指出,今年是“思想作风建设年”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实质性推进年。“双压三减”作为今年工作的重头戏和硬任务,管理局党委相继出台了整体思路和实施意见。按照上级下达的任务和目标,公司党委和公司通过“双压三减”和调整公司内部结构,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薪酬分配体系和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在方案的制定和具体运作中,公司党委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议事规则,并将方案提交职工代表团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体现了民主,符合了群众意愿。总的来说,具体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推动公司决策和发展思路落实的原则。公司发展是硬道理,惟有发展职工群众利益才有保障。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调整到位后,确定今年“”的发展目标,实施“”的管理思路,向职工群众做出“三项承诺”,努力办好“五件实事”,认真谋划制订公司发展长远规划,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新思路和新举措。这些好的决策和思路,必须要有最优化的组织、系统、人员和流程来实施,这是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发展的基本要素。实施“双压三减”,不仅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计划,更是企业流程再造、突出核心业务的起点。机关科室的压减、四级管理的撤消、后勤服务职能的整合,不是“减减得负”,而是“以减求和”;不是职能的弱化,而是业务的集成;不是舍弃辅业,而是强化主营业务。通过组织、系统、人员和流程不间断的优化调整,保证政令畅通、信息共享、流程简化、执行有力、人员精干,将十分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是扁平化管理、精干高效的原则。《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在横向上加强专业化协作,合理设置管理机构;在纵向上强化组织运行,减少管理层次;按照满负荷工作要求,进一步精减机构和管理人员,建设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同志在局党委全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要把油田各级领导班子建成“负责任、有能力、简而精、大作为”的班子,全力打造堪当重任、精于治企、善驾市场、忠诚奉献的现代企业领导层。上级的这些要求,为我们这次“双压三减”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政策依据和操作方法。我们这次改革,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机关科室合并,相同、相近业务整合,强调“一岗多能、一专多技”的培养锻炼方向,促使机关管理人员成为复合型、能力型人才。二是撤消四级管理,三级直接管理到基层,突出核心业务和主营业务的管理职能,更有利于信息化建设在基层的深入推进。富有生产、技术经验的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发挥特长,在一线生产、小型仪推广中大显身手。三是后勤服务部门整合。生活后勤、物料配送、环卫绿化集于一体,强化了为一线单位和内部用户的服务职能。四是撤站设科,引入现代物流技术,形成快捷高效的配送网络,全面提高物资供应系统保障服务功能。五是压缩科级干部和管理人员,通过调整、交流、离职等措施,使干部队伍、管理人员在调整交流后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根据这五种主要形式的改革目的、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公司党委逐个分析,区别对待,反复研究,力争形成高效、协调、规范的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

三是释放活力、激励人才、优胜劣汰的原则。流程再造是动态的,随着市场和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我们通过“双压三减”,目的是增强管理人员、干部队伍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人人满负荷工作、队队释放活力,激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能者上、庸者下,干部没有“铁饭碗”、管理人员不会稳坐“铁交椅”,谁能胜任工作就让谁干,形成“选人有条件、上岗有职责、竞争有规则、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的用人制度体系。内部工资制度改革,收入向一线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关键人才倾斜,收入与贡献、岗位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步建立符合市场劳动力价位的工资体系。强化问责制度的落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领导干部和管理者有权必有责,有责必究、有过必罚将成为一个新的惯例。经过公司党委调查发现,在公司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八种不负责”的类型:一是久拖不决型;二是见事就躲型;三是答应不办型;四是偷奸取巧型;五是欺上瞒下型;六是推过揽功型;七是见好才办型;八是嫉贤妒能型。有的干部属于欺上瞒下型,利用职务岗位之便,投机取巧,损公肥私,最后走向犯罪道路。有的干部属于久拖不决型,在重要发展时期,坐等观望,延误战机;有的干部属于嫉贤妒能型,让你干干不好,让别人又有意见,分管的事不主动去干。今后,对不负责、不作为的领导干部和管理者,公司党委要亮黄牌警示;屡教不改的,要给红牌罚下,要使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四是稳妥实施、确保稳定的原则。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神经的触动。公司党委实施的这次“双压三减”,是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有关要求进行操作实施的。公司党委在改革前,进行了自我摸底和上下结合,公司分管领导和部门到其他单位调研后,按照管理局规定的指标制订了实施方案,公司领导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形成了有关决定,经职工代表团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最后报管理局党委审批。对一些敏感问题,公司领导反复讨论,在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协调各种利益、处理各种关系、安置各类人员。这样做,既贯彻落实了上级关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双压三减”的具体要求,又充分考虑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既体现了事业发展对各级管理队伍的整体需求,又注重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既坚持原则稳步推进改革,又友情操作保证队伍稳定。

二、提高管理效能,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双压三减”带来的影响,决不只是形式上的减人、减官、减机构,而是对各级管理层、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精减管理人员、压扁管理层次、减少管理费用,并不意味着工作数量的减少、工作质量的下降、管理职能的削弱。相反的是,对各级管理层、管理人员的要求表现为“四个更加”,即管理职责更加强化了,管理任务更加繁重了,管理能力更加复合了,管理技术更加标准了。每一个管理人员要遵循“岗位重塑、流程再造、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的基本思想,深刻理解其内涵,做一个懂管理、会管理、善于管理的人才。

(一)岗位重塑,提高复合能力。每个管理岗位,作为企业管理链条的基本一环,其重塑十分重要。机关科室整合、四级管理层撤消、科级干部压减,这一系列新的变化,对今后管理岗位的能力和要求更高。从哲学思想来讲,“减”不是少、而是精,以一当百,以少胜多。要通过“减”锻造出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从机关到三科级单位,每个管理人员必须要扎扎实实提高复合能力,“精一门、通两门、懂三门”,凭实力坐稳位子,靠业绩巩固地位,用技能赢得竞争。要掌握新的岗位技能,管理职能的合并要求岗位技能必须不断更新整合,“一招鲜”已经落后于新形势的要求,岗位人员要相互学习、交叉锻炼、取长补断,创建学习型团队。如行政干部要熟悉党务政工,学会从政治看经济、从经济看技术的本领。党群干部要掌握企业主要生产经营业务,学会围绕经济中心做好政治工作的本领。机关干部要学习基层、了解基层,学会带好队伍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基层干部要勤学理论、勤于思考,学会转活脑筋、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专业技术干部要朝高层次人才方向发展,学会掌握新技术、开辟新领域的本领。岗位重塑,给公司每个人带来一次挑战自我、完善自我的契机,大家要好好珍惜和把握。这里明确表态,公司不会养一个闲人,每个岗位都要发挥出最大效能。

(二)流程再造,提升驱动力。管理得当的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就会适时对流程进行修正、调适,这种动态的流程再造,是一个成熟企业的显著特征。国有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原来的生意模式主要是通过完成上级指令性计划、依靠上级政策得以生存,缺陷有四:一是收入渠道单一,顾客忠诚度不高。通过市场竞价承揽任务获得收入的渠道不畅,经验不足。二是缺乏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运营成本高。三是管理水平低下,流程不畅,没有形成价值链,缺乏竞争力。主要表现为流程繁复,环节众多,效率不高,难以突出核心能力,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四是服务能力缺失。为此,我们要通过流程再造解决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痼疾,不断推动公司的发展。公司的流程再造要朝六个方向展开:一是面向市场和用户需求,技术领先,快速反应,优质高效,实现生产组织流程再造。二是精简管理机构,压缩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率,撤改合并,职能整合,业务重组,实现组织人事流程再造。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搞好资料的深化应用研究,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知识资源共享、由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走向结构,实现信息应用流程再造。四是提高各级机关效能,每个岗位作为工作价值链的一环,既对上游负责,又对下游负责,实现管理流程再造。五是综合服务、车辆运输和物资配送模拟市场化运作,优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服务流程再造。六是打造适应市场化的项目运行机制,合理划分市场布局,拿到有效益的市场项目,理顺市场经营和管理的关系,实现市场经营流程再造。

(三)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体系。思想建设确立方向,组织建设奠定基础,作风建设塑造形象,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以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体系作为支撑和保证,制度建设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重点和大计。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起一整套新的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制度体系,整合以往制度有效可用的部分,有针对性地解决部分制度“内容陈旧、覆盖不全、执行不力、程序缺失”的问题。如公司党委组织制订的稳定工作问责制、廉政建设问责制,既填补了公司制度的空白,又强化了稳定工作、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意识;组织制订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等,既归总了以往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各种形式,又新增了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新途径、新要求。这些制度的建立,符合上级的要求,更结合了公司的实际,真正落实了中央提出的“为民、务实、清廉”和管理局党委提出的“负责任、大作为”的要求。当前,我们要重点搞好党务、政务和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三个制度体系的建设,按照体系完整、内容统一、规范一致、简便可行的原则,有计划地分步实施。有关领导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保质保量地完成制度建设任务。

(四)规范管理,增强执行力。“管理随意性、执行不到位”,是公司各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部分同志头脑里根本没有规范意识,更谈不上运用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从管理上看,我们与世界同行业存在较大差距,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文化、管理技术等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规范管理,是我们急需做好的一门“功课”。基层领导同志的管理,不仅是带好队伍、打好硬仗,更重要的是在管理中逐步融入技术的含量、人文的和谐和文化的底蕴,凝聚起全员的智慧和力量,学学“海尔是海”的管理境界,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机关同志的管理,要着眼于“学习型、服务型、干事型、创新型、廉洁型”的五个方面要求,搞好条条管理、综合管理,为公司发展当高参,在管理上永不停步。对公司已有的制度和体系,我们一定要增强执行力,抓好基层建设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体系的执行,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程序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推动公司健康、持续、和谐的发展

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是年初局党委提出的一项贯穿全年的主题活动。最近,局党委连续下发了《关于开展“负责任”大讨论活动的通知》和《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下半年运行计划》。下半年,公司各级党政组织要加大工作力度,把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结合实施“双压三减”后新形势、新局面,我对干部队伍建设强调四个方面。

(一)要讲政治、顾大局,迎接新考验,体现先进性。双压三减,直接带来公司人员、机构、组织的调整,这是公司快速发展中的非常时期。越是在这特殊的阶段,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公司党委的考验,越要体现党员的先进性,遵守组织纪律,体现一个党员干部应有政治品质和党性修养。要讲政治,无条件地服从公司党委的决定,无论是岗位变动,还是机构调整,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公司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要顾大局,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来观察和处理问题,主动地把本单位本部门工作放到公司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去推进,绝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有高度责任感,以对公司负责、对单位负责、对职工负责的态度,担负起公司改革发展稳定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岗位上要大胆负责任,努力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强烈事业心,具备“把事业视为生命”的崇高思想境界,把全部心思、全部热情、全部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倾注到推动公司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公司提出的“”中心思路和今年生产经营目标,做出的“三项承诺”,从时间上看,只剩下五个月了,时间不等人,目标不能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现实的严峻考验。各级领导干部要再认识、再动员、再落实,在工作上要恪尽职守,在精神上要永不懈怠,在行动上要真抓实干,向全年目标发起冲刺。

(二)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公司快速发展。我在月日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下半年的任务更艰巨、更具体,严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握“三个主要观点、抓好八项重点工作”。“双压三减”方案实施后,促使“岗位重塑、流程再造、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必须要有新的适应。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观念的问题,看似是务虚的东西,但起决定性、方向性、原则性的作用。完成下半年工作,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重点解决好思想观念上“八破除、八强化、实现八突破”的问题。一是破除保守思想,强化发展意识,在加快发展上求突破。二是破除等靠思想,强化责任意识,在负责任、大作为上求突破。三是破除僵化思想,强化创新意识,在管理创新上求突破。四是破除小进则满思想,强化市场意识,在开拓大市场上求突破。五是破除功利思想,强化全局意识,在服务大局、提高机关效能上求突破。六是破除懒惰思想,强化执行意识,在主动开拓、打开工作局面上求突破。七是破除散漫思想,强化文明意识,在培育企业文化、造就过硬队伍上求突破。八是破除经验思想,强化规范意识,在“岗位重塑、流程再造、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上求突破。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对照上述八个方面的要求,认真自我检查,找出差距,迎头赶上。生产经营步伐没有踏上正点的,要问一问自己是否按照公司党委的要求抓发展、促创收。管理不规范、制度不落实、工作无活力的,要问一问自己是否增强了创新意识和规范意识。工作中“软、拖、浮、懒、虚”的,问问自己是否强化了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带队伍出这样或那样问题、职工有怨言的,要问一问自己是否强化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思想观念端正了,我们干好工作就有了扎实的基础。

篇(10)

   xx小学缪华良校长的讲座令我感受颇多。缪校长在介绍凤凰小学的“校本化实践的三项行动中”中提到“有所不为,做好五个‘无’”。“双减”下的作业设计确实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沙龙交流中,各位教育专家碰撞智慧火花。特别是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与落实的探讨,为作业优化设计提供了思路、阐明了方法。浙江省教研室喻伯军老师总结了八个字:“精选、先做、全批、返回”,高度凝练,醍醐灌顶。如何击破这八个字,如何落实这八个字,我想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式:

   一、主题式作业,实现学科整合

   主题式作业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重新整合,这类作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融通学科,使语文外延得以充分展开,构建大语文。如学习了《燕子》一课,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画出来,并用简短文字说明,或根据内容制作小燕子。美术课上老师进行评价,讲解,修改作品,实现语文与美术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式作业,实现知识内化

   实践式作业的设置要激发学内化课本知识的作业,学会把语言内化为技能。如学习了《守株待兔》一课,可以组织学生把它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出来。这样的作业训练了学生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挑战。

   三、分层式作业,实现各取所需

   作业的设置的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增加学生对作业的选择性,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级的作业。我们可以为学生设置基础性作业(侧重字词句等基础性知识训练的习题),能力性作业(侧重于段落、篇章和习作等练习题),拓展性作业(侧重于读写结合,内容拓展性习题),三种作业自助餐供学生选择,使不同学力的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学有所获。

   四、趣味式作业,实现学而不厌

   单调的学习活动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并会心生厌倦。因此作业的设置也应贯彻愉快教学原则,增强趣味性。如在学习了“田”、“地”“雪”字之后,布置学生猜谜语作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形象地记忆生字,一石二鸟。

   思想引领行动,行动践行思想,聚焦“双减”,深化课改,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能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赋能。

   教师关于义务教育“双减”意见心得体会

   通过上周关于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探讨,我感受颇深,我们对学生的“减负”不能作平面化的理解,似乎“减负”仅仅是减轻书包、减少作业,减少学生在校时间,甚至取消考试。诚然,这些都是“减负”手段,并不是“减负”的真正目的。“减负”既不能平面化的理解,也不能“一刀切”。我们客观的发现,学生的负担并不是都重,而是“负担”不合理:机械学习负担重,实践活动负担轻;考试分数重,习惯培养轻;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心理负担重,思想疏导轻。更何况,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他们学习负担的轻重又不能一概而论。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中的文字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应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完整。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应试教育留下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新世纪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健康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成长空间 我认为,创造学生更多的自主成长空间,个性化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做好 “减负”工作的关键一点。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两个层次”、“两个针对”、“六个让给”的灵活学法指导体系。“两个层次”是目标原则。浅层目标:让每个学生懂得一些通用型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高层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即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个性、风格和能力,对通用型的学习方法进行灵活选择或再创造,提倡适者为上。

   二、提高教师素质众所周知,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教学效率就高;教学效率高,学生的学习容量就大,学习效率也高。这种意义上分析,“减负”对老师而言,不是“减轻教学负担”,而是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总之,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减负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减负”的主渠道;学生的学习管理,是“减负”不可视的重要环节。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双减教师心得,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教育双减教师心得,请大家多多关注“蜗牛文摘”。

  教师关于义务教育“双减”意见心得体会

   减负提质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提质,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但在实践中往往又把握不住分寸,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才能有效的提质减负。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减少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根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并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2、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

   3、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

   4、课外作业,精心筛选,认真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认真练习

   5、设计分层作业:针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做作业。

   总之,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得到巩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得到学习,得到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教师关于义务教育“双减”意见心得体会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教师该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是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在备课中应有针对的备课,在教学中也应有针对性的教学,会的不讲,讲了不会的不讲。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二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双减工作落实后,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多了,首先引导学生提高自主支配时间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好学生休息时间的引导,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充沛的精力。学生在学习中也应注意,循序渐进。

上一篇: 电影艺术的理解 下一篇: 保护自然的方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