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6 16:53: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能源安全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4-0067-02
为了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一家化工企业决定实施“各车间能源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这家企业各生产车间原先都各自装有“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用于车间生产过程控制,车间能源消耗数据也存在于DCS控制系统中,如何能实现各车间能源数据的自动采集,形成工厂级的能源管理系统,又能保障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信息安全,经过慎重考虑,提出了2个实施方案。
1 基于DCS系统上的能源数据自动采集方案比较
方案一:把各车间DCS系统作为能源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站,每个数据采集站通过OPC协议单向向PIMS服务器传送能源数据,PIMS服务器对传送上来的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制作成用户需要的能源界面、形成报表、以及实现设备管理等功能,经硬件防火墙隔离将能源管理界面、数据以WEB形式向局域网络。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方案二:为了彻底杜绝DCS操作站被网络病毒侵扰的隐患,将能源数据采集系统完全独立于DCS系统。能源数据采集系统由“浙江中控”领衔制定的EPA现场总线标准产品实现。
1)在原有车间的DCS系统中将能源测点经信号分配器一分为二,一路进入车间DCS,实现车间生产管理的需要,另外一路进入EPA总线系统进行数据集中管理。
2)EPA系统各控制柜安装24 V开关电源,光纤环网交换机,以及EPA系列模块。
3)整个EPA系统采用光纤环网冗余的方式,任何一处断开,均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4)为保证数据的安全,除了各服务器安装杀毒软件之外,在PIMS服务器和Internet之间设立一道硬件防火墙。即便防火墙失效,各服务器被病毒感染,由于DCS与能源管理系统完全独立,病毒丝毫不会影响到车间DCS的运作,各能源点在DCS操作站正常显示及控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综合比较,方案二能使车间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与Internet之间完全独立,可靠性更高,所以选择方案二。
2 工业控制系统终端信息安全管理的方法
上述方案二最大的优点在于使车间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与Internet之间完全独立,使工业控制系统规避了网络安全的问题,只要针对做好工业控制终端(DCS)的安全管理,系统安全性就能得到保障,主要的安全措施有以下几点。
1)不轻易对操作系统安装补丁。由于考虑到工控软件与操作系统补丁兼容性的问题,系统开车后一般不针对Windows平台打补丁。
2)不安装杀毒软件。用于生产控制系统的Windows操作系统基于工控软件与杀毒软件的兼容性的考虑,通常不安装杀毒软件,给病毒与恶意代码传染与扩散留下了空间。
3)加强对使用U盘、光盘的专项管理。由于在工控系统中不轻易对操作系统安装补丁和安装杀毒软件,工控系统对病毒的防护能力很薄弱,必须对U盘和光盘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光盘,规定除本系统的安装光盘外,不允许使用其他类光盘;U盘,一般在程序更新和维护过程中要使用到,首先保证U盘的专项使用,规定U盘每次使用前要经过严格的病毒查杀,并且要有书面记录和登记。
4)杜绝其他笔记本电脑的接入。工业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没有到达一定安全基线的笔记本电脑接入工业控制系统,会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要杜绝
接入。
5)定期检查工业控制系统控制终端、服务器、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工业控制系统中IT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是工业工控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6)加强身份认证管理,控制系统进行安全登录和操作的用户分级进行管理,分为观察员、操作员、系统工程师这3个不同级别,观察员只允许观看系统画面,不能输入任何的操作指令;操作员,具有日常生产的操作权限;系统工程师的权限最高,能进入或退出工控运行软件,能进行程序编写和变更。
7)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外设进行管理,比如USB接口、光驱、网卡、串口等,对时贴上封条,每次系统工程师进行维护操作时,拆下封条要进行审批和登记。
3 结束语
国内外发生了多起由于工控系统安全问题而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最鲜活的例子就是2010年10月发生在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震网”(Stuxnet)病毒,为整个工业生产控制系统安全敲响了警钟。
本文根据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的特点,针对工业控制系统(DCS)与能源管理系统(EPA),通过信号分配器连接的独特模式,建立了相对独立、又能信号传输的安全体系架构,并通过工业控制系统终端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保证了这种基于DCS系统上的能源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日益凸显,产业转型升级尤为必要和紧迫。在为期三天的会期中,论坛从政策动向、市场趋势、技术创新、管理经验等多个视角探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点问题,各界代表将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与研讨,展开思想碰撞,分享创新思路、借鉴有益经验。
已连续举办六届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被誉为“汽车行业的达沃斯”,较以往相比,此次论坛呈现出以下特点。
视点权威、前瞻。“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一年度主题,是在论坛组委会历经一年,多次与政府部门、行业机构沟通和企业交流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充分保证了论坛研讨议题的权威性和前瞻性。
国家部委高度重视,国内外嘉宾积极参与。本届论坛筹备期间,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和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出席本届论坛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以及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30多位政府官员。同时,参与嘉宾几乎覆盖了所有国内整车企业集团、著名零部件企业、跨国公司、国内外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的高层领导。论坛还得到了行业老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交流形式多样化,同期活动精彩纷呈。论坛在圆桌会议、全体会议、互动研讨等正式会议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不同方式的非正式会晤与交流,全面促成政、产、学、研的沟通与合作,有效提升论坛的成果及质量。论坛期间还举办了政企见面会、高尔夫精英友谊赛、战略合作签字仪式、C-NCAP第三季度信息会、试乘试驾等精彩活动,丰富了嘉宾的行程,使沟通与交流无处不在。
矿业开发中的生产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煤炭开发中的生产安全问题。煤炭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主要能源。在中国生产和消费的一次商品能源中,煤炭约占70%左右。在未来的50年中,随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水电和核电的发展与推广,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将逐年下降;但是,受资源条件限制,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较长时期以内不会有大的变化,煤炭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不会动摇。矿业开发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但是,作为重要矿物能源的煤炭在开采中,经常受到瓦斯、水、火、粉尘、顶板垮塌等矿井自然灾害的威胁。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进一步加大,矿井灾害威胁越来越严重,煤矿灾害伤亡事故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这种局面,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矿业安全方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2.矿业安全人才培养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
安全生产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矿业安全方面的安全技术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近来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等方面,又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炭资源需求不断增加的需要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上来认识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矿安全技术发展对创新安全技术人才需求的重要性;同时,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规定要求。因此,矿业安全方面的创新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
3.矿业安全人才培养是矿山行业高素质安全
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矿井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矿井灾害威胁严重,且矿井灾害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和难预测性,矿井的本质安全性差。对采矿工程人才除了要求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以外,煤矿现代技术人才还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并且要求培养“三创新”的人才,即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据资料表明,在现代化大型煤炭企业中,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职工总数的2.93%。由于我国采矿工程专业目前尚未完整系统地开设矿井安全类课程,使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矿井灾害防治安全技术知识不完整、不系统,工作上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较多,安全管理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比较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多变条件,这也是煤矿灾害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培养矿业安全方向的创新安全技术人才是矿井灾害防治和矿山行业高素质安全技术人才需求的迫切要求。
二、矿业安全方向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方法与知识结构陈旧。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时数过多,实践教学部分较弱;课程体系老化,课程内容陈旧、重复等现象较严重;教学方法仍多半为“注入式”。对学生矿山安全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足,所培养人才矿山安全知识面较窄,矿山安全知识结构不合理,矿山安全的适应性不强。
二是,实践教学不足。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矿山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目前的实习、实验及设计等方面又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实验手段落后,有的技术过时;缺少覆盖面宽的跨学科高层次实验;实践范围过窄,连贯性不够,使学生实践环节出现“残缺”;实践教学仍属于灌输式,学生缺乏主动性。总之,整个实践教学体系陈旧,育人功能较低,影响学生矿山安全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
三是,课程与教材建设不足。矿山安全技术与矿山安全技术管理是煤矿工程师必备的专门知识。目前,国内外采矿工程类专业尚未专门系统开设矿山安全类课程,也没有系统的本科矿山安全类专门的教材。
四是,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与现实脱节。矿山安全类课程的内容涉及到煤矿的“五大灾害”,其知识较深、知识面广,按目前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它的部分内容是放在采矿工程专业相关课程中,而且安全知识的内容与《煤矿安全规程》严重脱节。对于学生来讲,接受的矿山安全类技术知识是不完整的,缺乏系统性。另外,矿山企业(特别是煤矿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矿山安全类技术知识要求较高,而目前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安排是分散式讲授部分相关内容,这种情况是不能满足现代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
借鉴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分析我国采矿工程专业当前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21世纪对采矿行业高素质安全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认真研究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的矿山安全类课程建设,提出一套较完整、系统的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的矿山安全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大纲的改革方案,对于发展采矿工程专业高等工程教育,培养采矿工程专业跨世纪优秀人才,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非常重要和十分有益的。
三、采矿行业对矿山高素质安全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和培养模式
1.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有艰苦朴素、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很好地适应采矿工作环境的能力;有较宽知识面,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新一代矿山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的工程师。
2.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不是一般的采矿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而是具有一种开发性的、具有在新时期从事艰苦行业工作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是为国家、社会的采矿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是提高他们为祖国矿山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它有以下四种具体要求:(1)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2)培养“三创新”的人才,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3)懂矿井生产技术、懂矿井安全技术;(4)具备“学矿山,爱矿山,献身矿山”的“乌金”精神。
3.采矿工程专业矿业安全方向的核心课程采矿工程专业矿业安全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有:(1)《矿山压力与控制》,42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2)《矿井通风安全学》,60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3)《矿井灾害防治技术》,48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4)《矿井安全监测监控技术》,36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5)《矿井安全管理与应急预案》,2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四、采矿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课程配套的实验教学和安全技术实验室建设
1.矿山安全方向课程配套的实验教学
配套的实验教学主要如下:(1)矿山顶板破坏模型实验;(2)矿山压力与顶板变形“三量”测试仪操作实验;(3)矿井风速测试实验;(4)矿井瓦斯浓度与报警实验;(5)煤层瓦斯吸附与解析实验;(6)煤层瓦斯渗透实验;(7)煤与瓦斯突出过程模拟实验实验;(8)矿井煤层瓦斯爆炸实验;(9)矿井煤层粉尘测试实验;(10)高速地质雷达与工程多波地震探测实验;(11)高压水射流钻孔切割实验;(12)煤层钻孔水力压裂实验;(13)岩石声波与声发射测试实验;(14)矿用安全设备的检验性实验。
2.矿山安全方向课程配套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TL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Nuclear energy is a safe, clean, reliable energy, nuclear power can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supply in China. Based on the Japan Fukushima incident's background, The report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in the world,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Japan Fukushima incident to our country's nuclear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and prospect the development of nuclear power in China .Under the premise of security, It'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develop nuclear power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Nuclear power; Japan Fukushima incident; Revelation; Development trend
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获取方式。核电是利用原子核内部蕴藏的能量产生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方式。核电站用的燃料是铀。铀是一种很重的金属。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反应堆”设备内发生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
核能发电的优点包括:(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到大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2)核能发电产生较少二氧化碳。(3)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4)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一.当今世界与我国利用核能发电的状况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核电站总数最多的国家,现有核电站共计104个。法国则是核电站总发电量比重最高的国家,高达78%。在亚洲,日本是第一个以核电为主要电力来源的国家,其核能发电约占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已经达到442个,还有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而至2010年底,全球已经有60多个国家提出了发展核电的计划,包括阿联酋等这样的富油国家。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预测,全球核能发电量在今后20年将会提高一倍。
而在经过了去年的福岛核电站危机后,各国对核电的发展态度迥异,派生出不同的阵营,德国方面已明确表示将加快退出核电的步伐,英国也明确表示会更加慎重地考虑核电政策。与此同时,美国、法国及俄罗斯等国则表示不会动摇发展核电的决心。美国政府称,仍会把核能作为其发展美国新能源计划的一部分。
近两年我国核电发展很快,2010 年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1 号机组、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3 号机组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2010年新增核电装机容量174万千瓦,截至2010年底,我国大陆在役核电机组达到13台,装机容量达到1082万千瓦,近5年平均增长9.59%,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已形成广东、浙江、江苏三个核电基地。在役核电机组继续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年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6.6%,累计上网电量同比增长6.5%。另外,海南昌江核电站、广西防城港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以及广东台山核电一期的部分机组相继正式开工建设,在建规模达到26台、2914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左右形成比较完整的自主化核电工业体系,具备批量化建设先进核电站能力,建立完善的核电法规和标准体系,努力培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核电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
二.日本核危机对我国核电建设的启示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事故,将核电安全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核能开发过程中的“零风险”是否存在?中国核能开发是继续前行还是回归原点?这些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核安全隐患是一直存在的,但这不代表应当停止或放缓核电建设。但是,我国核电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要汲取日本的经验和教训。
1. 要充分认识核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核电发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我国地域辽阔,可供选择的核电站地址很多,完全可以避免将核电站建设在地震带周围。对于内陆核电站,选址要提高安全级别标准,以保障核电开发的安全性。对沿海地区的核电站建设,不仅要考虑海浪,还要考虑强海啸问题。
2、核电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核电运行安全监控规章制度和强有力的检测机构。要建立和准备一套强有力的应急方案, 同时要有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熟练的应急抢险队伍。核电企业还要建立一套亲民机制, 在企业招聘员工时尽可能条件下照顾当地社区的居民, 建立一种企业兴衰与当地居民经济状况发展良性互动的睦邻关系, 有利于应急事态采用特别措施时及时沟通和相互支持。
3、加强核电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由于此前广泛宣传核电是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 一旦出现了大福岛核电站的严重核事故之后便出现了新一轮对核电站不信任的情绪。一些公众对政府和专家的宣传表示怀疑, 认为核电不安全;一些公众认为核电会产生别的能源系统不仅会产生的放射性危害, 而且还有相当区域和相当时间的影响。因此现在急需加大核电科普宣传与普及力度, 使广大公众更加客观、科学地了解核电。
4、核电站的设计要更加考究和研判人们错误操作的可能性。美国三哩岛核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都是人为违反操作规程发生的人祸。过去的经验表明, 许多事故都是由于人为的、设计上的和设备的原因造成的。现代核电站的设计, 是以保证在各种可能的错误操作下也不发生事故为前提的。由于目前核电站大多安全运行, 运行人员碰到事故的机会极少, 因此核电站都应定期让运行人员在模拟器上进行各种假想事故的演习。
目前公路运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服务大众出行的基础设施,其发展状况密切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采取相关的改善措施,对保障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1目前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现状分析
公路运输主要指的是利用汽车在公路上输送货物和旅客的运输方式,是我国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良好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公路交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加大了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力度,修建了多条公路工程,我国的公路里程从2001年到2012年增长了7.65万公里,并且公路所覆盖的范围也日益广泛,根据公路网发展的相关规划,到2020年预计我国将基本建设国家高度公路网络,实现更为全面、系统的公路网络覆盖。同时随着公路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公路交通运输量逐步增加,运输任务日益繁重。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公路交通的货运增长速度为6.8%,客运的增长速度为5.8%,可见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趋于逐步上升状态。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发展良好的状态里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公路部门提起高度的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进行改进,以保障我国公路运输的质量和效率,下面将做具体的介绍。
2公路运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公路运输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针对于公路运输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没有系统、全面的法律、法规体系,现有的公路管理法规主要以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名义颁布的,从而缺乏全国范围内有效、统一的管理标准,导致了公路运输乱收费问题的发生。另外,地方性的公路运输相关法规对于公路运营管理权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造成公路管理权较为混乱,越权以及违规现象严重。
2.2公路运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冗杂,各管理部门的具体岗位职责不明确,同时又由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高,直接导致公路运输管理水平偏低,无法为快速发展的公路运输提供综合、系统性的服务。同时,公路运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造成了部分资源的浪费。
2.3公路运输机构不合理
当下我国公路运输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车型结构的配置不合理,同时公路运输市场组织结构分散,经营主体缺乏高度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公路整体的运输缺乏主导型的大型企业,个体运输量过度庞大,公路运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此外在输送危险货物时由于运输车辆的配置不够齐全、安全设施相对滞后,相关安全技术应用不够全面以及车辆驾驶人员的人为原因,例如驾驶技术不专业等因素,导致危险货物发生泄漏、保障等安全事故,造成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
2.4运输方式较滞后
目前我国公路运输主要利用的汽车,汽车的性能和技术关系着公路运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目前汽车的排放量较大,对我国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二是汽车消耗的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加剧了我国的能源安全危机。
3改善公路运输状况的有效途径
3.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公路运输的良好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做保障。首先要建立系统性的国家层面的公路运输法律、法规,对公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各项职能进行统一、全面的规定,防止公路运输出现多部门、多环节的重复管理执法现象,为公路运输的有序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2提高公路运输管理人员水平
公路运输的高效管理是促进公路运输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各地政府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应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具体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公路运输管理工作中。同时提高管理人员操作管理系统的水平,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管理手段的创新,促进公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3.3完善公路运输机构设置,加强信息化建设
我国公路运输应加强集中运营企业的建立,从而统一规范标准和要求,实行经营主体的集约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公路运输体系管理可以引进现代化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以辅助完善公路运输管理,提高整个公路运输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同时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系统,为公路运输工作提供更为准确、高效的服务,此系统应有机整合车辆、行车人员、道路安全以及畅通的具体情况、相关衍生机构等众多方面,实现公路运输的智能化、一体化管理,保障运输车辆在此公路网上的安全、畅通运行,提升路网的通行能力,把货物或人员安全送达目的地。
3.4改善公路运输方式
鉴于传统运输方式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坚持节能环保的理念,积极推行新能源汽车,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有效改善公路运输方式。同时对于危险物品的运输,要加强运输车辆的安全设施、装备的配置,优选驾驶技术过硬以及熟悉危险物品的性能,能够做好安全运输的工作。另外,对运输的车辆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养护工作,保障车辆性能的完好。此外,对于公路的具体情况也要加强分析和统计,有破损的路面要及时进行维修,保障公路运输的畅通。
4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的公路运输发展还不完善,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科学的措施改善目前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状况,保障公路运输体系符合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宝林.我国交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0.
[2]李扬.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我国公路交通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TD8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085-01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整体分布不均且煤层开采条件非常复杂。近年来,国内煤炭业发展飞速,使得煤炭机械化开采技术与设备开发等方面投资量持续加大,煤炭开采技术及设备装置机械化程度大大提升,诸多技术难点均已获得很大突破,这都使得煤炭业技术水平提升极快,煤炭开采技术结构逐渐多元化且发展快速。采煤时所应用的技术及设备装置整体水平关乎着矿井总体生产力,选择现金采煤工艺可充分实现矿井高产量、高效率。
一、国内采煤技术概况
国内煤炭开采方式及工艺均已实现较为先进的水平,也出现了更多不同类型的采煤工艺,比如长壁采煤方式的日渐成熟,放顶煤采煤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这些都有效推动了企业发展高效快速。不过对于倾斜和不稳定且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采煤层时,采煤方式及工艺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应重视作业环境的改善,提升单产及机械化效率和水平。所以充分积累各项采煤技术经验,重视采煤技术创新及自主开发,不断引进西方国家先进采煤技术,从而提升国内采煤技术水平。
二、国内煤炭开采技术现状分析
1、开采技术结构多样化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则多种经济制度影响下的国内煤矿企业结构多样化特征日渐显著,因为国有企业及地方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均受到各个地区经济水平影响,最终使得煤矿企业所运用的开采技术均呈现为多样化,通常是分为机械化及半机械化与手工生产等,是多种技术结合的多样化结构。
2、开采技术发展
国内煤炭开采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而持续发展,自动化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煤矿机电自动化采煤方式得以充分推广,先后出现了单一走向长臂采煤方式及单一倾斜长臂采煤方式和放顶煤采煤方式等采煤方式,同时也使得煤矿开采设备装置先进性不断提升。因为煤矿开发会引起极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诸多环保型采煤技术也不断涌现。
3、采煤技术创新
新型采煤技术可谓是采煤效率提升的主要方式,新型技术及设备装置开发是其重要内容,围岩控制一直以来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工作。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全煤巷道和软岩巷道数量更是不断增多,这也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出现的关键原因,此技术属于特殊性开采技术,其可通过煤热作用及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气体,这样能够有效实现新型能源开发,特别是某些地质非常特殊的地区,难以展开开采的地区,务必力争对应技术创新及改善,不能循规蹈矩,务必找出最为适宜的方式进行开采,不过最主要的前提则是安全保障。开发新型采煤设备装置更是未来社会及国家发展的主要趋势,采煤技术的持续发展使得采煤逐渐深度化、广度化,采煤设备各项要求也是不断攀升,因此国内未来的采煤设备装置创新极为关键,直接影响着采煤业可持续发展。
三、采煤技术发展趋势
1、矿井集约化开拓布置技术分析
可以说采煤技术早已实现机械化,不过因为煤炭开采时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其间不乏有会引起机械不能有效操控的因素,因此极易出现生产及资源浪费。为了有效处理此问题则可基于地质条件允许下的采煤地址,展开一井一面集约化生产模式,若是环境状况未达到对应要求,则可采用多井生产,一井出煤生产方式,这有效节约了空间及对应设备装置的占用,也充分避免了诸多不必要的生产程序,从而有效降低采煤生产成本及资源浪费。
2、机电一体化及自动化煤矿开采技术设备装置分析
采煤时往往环境极为艰难且过程非常复杂,加上管理范围极为广泛,这也就使整个系统运行面临极大的挑战及压力,这时则企业务必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装置以确保整个系统协调性、安全可靠性,这样也能充分控制系统工作状态,采用电力电子驱动及传感检测和计算机,加上自动化控制及机械电气一体化等设计技术开发煤矿新性挖掘和运输与提升等新型开采设备装置,这些开采设备装置可充分适应于各种采煤条件,能够实现各项操作程序控制及离机控制,同时有助于操作自动化设备装置系统,也使得设备装置装修维护工作不再是难题。
3、矿井网络化检测监控技术分析
可以说煤矿企业采煤工作安全问题始终都是值得相关人员重视的问题,也一直是采煤工作的重要内容,因为采煤工作往往会受到空间及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则安全隐患问题都难以察觉,加上监控数据量极大,使得某些采煤位置安全技术未能严格落实,还需不断加强。为了使得采煤中均是安全生产以有效提升生产力,从而降低生产事故,发达国家则开发了采煤自动化监控技术,采煤全过程都施以严格监控及管理。传统式监控系统仅是局限于画面监控,现如今的技术是基于画面监控且实现了声音及数据等方面的监控,将这三者合为一体,生产及安全集中控制监视层面及信息管理层面,使各个环节实现监测,从而确保生产安全且杜绝意外事件的出现。
4、三下矿井采煤技术分析
三下矿井开采最关键的危害则是地下水污染及建筑物体破坏,所以这务必要求开采人员深层掌控岩层运动规律及地表沉降规律,展开三下矿井开采时则相应研究人员务必对地表及建筑物体和地下水资源施以保护措施,要不断改善及创新煤矿水资源保护开采技术,深层分析地表主要特征,严格改善煤矿充填降沉开采技术及煤炭瓦斯综合型共同开采技术,要充分加固地表建筑物体。
5、岩石排放及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分析
岩石可谓是污染且占用现存矿源周边土地的关键因素,煤矿开采时则必定产生众多岩石固体废弃物。该问题往往是施以全煤巷布置单一煤层开采,通常岩石无需运送至地面,是把岩石全部填充至煤层采空区域,综采及综掘务必共同进步。再者就是对岩石施以综合性开发 ,可用其发电供热,制造建筑煤矿岩石废弃物再利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属于煤炭资源中新型绿色开采工艺。此技术主要是采用高科技技术把埋藏于地下深层面的煤炭资源施以有效控制燃烧,使得煤炭产生热化学作用,最终产生可燃性气体,转为气态能源而通过管道将气体输送于地面,使得煤矿井下固体开采高效率、成本低,适应于煤矿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且劣质煤比重较高的工作情况下,此技术具备极大的应用前景。
结束语
煤炭属于中国能源基础及主要原料,国民经济中煤炭发挥着极大作用与意义,有着很高的战略性地位。短时间内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出现本质性逆转,加上国内采煤力度逐年增大,众多易采煤区域不断走向枯竭且采煤难度更是持续提升。随着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煤矿机电自动化被广泛应用于矿井上。本文就国内采煤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为国内采煤技术创新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汪平.论述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现状及展望[J].低碳世界,2014(1).
[2] 田连富.难采煤层的采煤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