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12-17 15:13: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健要点

篇(1)

手足口病(或简称HFMD),好发于婴幼儿,尤其2~5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为急性传染病[1]。该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消化道、呼吸道是主要传播途径,也可通过密切接触在婴幼儿进行传播。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溃疡等皮肤粘膜损害症状,严重者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神经精神症状,可伴有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程发展迅速,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该病春季多发,5~7月为高发月份。本文探究了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通过增强对患儿的护理以达到增强手足口治愈率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入住我院的93名手足口患儿。1.2诊断标准:收治的患儿均符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的HFMD诊断标准[2]。已排除疱疹性口腔炎、口蹄疫、水痘等疾病。1.3调查方法。制作调查表,面对面对患儿家长或看护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接触史、家庭及居住情况、就医史、患儿及看护人的生活卫生习惯等。1.4统计学处理。采用专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显著性水准为P>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调查共93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58例,女性患儿35例;年龄1~5岁,平均2.5±1.6岁;病程3~15天,平均10±4天。2.2危险因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75.3%的患儿上过幼儿园,89.2%的患儿有不良卫生习惯,91.4%患儿曾有疾病患者接触史,86.0%患儿曾有近期公共场所暴露史。说明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群体性,患病率与个人卫生习惯、疾病患者接触史、上幼儿园等有显著的关系,见表1。

2.3临床表现分析。住院患儿来院就诊时,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和皮肤粘膜损害,也可见抽搐、惊厥等神经精神症状及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见表2。

3、护理要点

3.1一般护理。一经确诊,马上将患儿隔离,尽量单独病房,防止交叉感染。注意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清洁卫生,温度、湿度适宜。病房每日消毒,限制陪护人员,控制探视时间。患儿生活垃圾及时清理,用具、呕吐物等及时消毒处理,看护、医护人员严格消毒制度。3.2饮食护理。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食物宜温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鱼虾等海鲜类食物[3]。3.3皮肤粘膜护理。患儿要着宽大、柔软的棉质衣服,床铺平整、干燥,被褥、衣服要保持清洁,及时更换、清洗、消毒,以减少对皮肤粘膜的刺激。勤剪指甲,保持指甲较短,防止抓破皮肤粘膜,对惊厥的患儿必要时应包裹双手。皮肤瘙痒溃疡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对皮肤破损可涂抹抗菌药膏,臀部有皮疹时保持臀部干燥清洁,避免感染。3.4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用餐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防并发症;溃疡处可2%利多卡因外用,促进溃疡愈合,并经常观察溃疡、糜烂愈合情况。3.5发热护理。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注意发热的过程及伴随症状。根据病情定时测量体温,实施物理或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时动作轻柔,防止皮肤粘膜破损导致感染。评价降温效果,观察降温过程中患儿有无不适,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3.6心理护理 。患儿由于发热或口腔不适易出现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对此,医护人员必须采取措施帮助患儿摆脱不良情绪。首先,医护人员在语言、语气上要注意,要耐心、细致,在语言和行动上安抚患儿。其次,患儿由于主要期间做各种检查、打针、输液等,导致情绪焦虑、恐惧、悲观,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多关心体贴,做好心理疏导,稳定情绪。最后,医护人员的技术操作要轻柔,在行动上打消顾虑。3.7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皮疹变化、神经精症状、二便情况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对症处理,同时做好相应记录。3.8健康教育。宣传疾病防治知识,预防为主。指导家长做好患儿卫生保健,包括生活中的卫生指导。对污染物品(衣物、被褥、毛巾、餐具、玩具及其他用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极其他排泄物及时清理、消毒。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免感染。

4、结论

通过对9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调查、观察、护理,发现儿童或看护人不良卫生习惯、疾病流行期公共场所暴露等是手足口病罹患的重要危险因素[4]。加强手足口病知识的宣传,儿童看护让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洗、晾晒衣被;疾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发现疑似症状及时送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科学护理。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提高手足口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熊义芳.手足口患儿护理体会[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5):112.

篇(2)

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式

2.1专业认知见习

学生在二年级学完基础课之后,利用暑期1周~2周的时间,由《儿科护理学》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诊所、综合性医院的儿科病房、儿童医院专科病房,在临床见习中,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患儿,在每个患儿身上可能会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通过实地观察和教师讲解,了解临床实践中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患沟通等内容。通过见习,使学生对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任课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儿科护理的相关产业链条进行参观,访问行业内的相关机构,如儿童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婴幼儿早教中心、婴幼儿抚触中心、婴幼儿游泳馆、婴幼儿医药专柜等。

2.2课程实训实习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解相关的实践技能。如儿科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小儿体格生长测量技法等内容,具体实践教学内容有:换尿布法和约束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法;小儿常用体格发育指标的测量法;保温箱使用法;小儿沐浴法;蓝光箱使用法;婴儿抚触法等。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以上实践教学技能,建设设施设备齐全的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就显得尤为必要。儿科护理综合实训室应设备精良,环境仿真,为学生提高儿科实践技能提供有力保证。实训室内应设有模拟婴儿病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浴室等单元,应引进现在医院内重要设备,如婴儿蓝光箱、婴儿保暖箱、新生儿电子秤、普通婴儿护理模型、小儿重症监护模型、高级智能小儿模拟人等,以覆盖儿科护理学所有实践技能基本操作单元。

2.3校外实习基地见习

在完成《儿科护理学》校内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训教学任务后,学校选择寒暑假期,将学生集中安排至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科病房或儿童医院的相关专科病房,进行1个月的由带教老师指导下的见习。儿科见习是对儿科理论学习阶段的知识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儿科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学生熟悉儿科护理理论、进行儿科护理实操前的一次绝佳锻炼机会。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见习,使学生理解儿科护士职责,熟悉儿科工作环境,加深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理解,学习到新的实用操作技能,理解儿科护士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学会护患沟通和交流,培养护士职业道德,学习医护常识。通过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导,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如特殊的护理人群、特殊的治疗护理原则、特殊的护患关系。通过实习基地见习环节,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整体护理的概念和实践方法。

2.4毕业综合实习

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在大四将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在综合实习环节,学生将进行转科实习。儿科护理教师可结合临床带教老师,将实习学生分成3人或4人一组,除了进行顶岗实习以外,还要求学生针对儿科专科病房患儿的特点、病患类型,设置营养紊乱性疾病患儿护理、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结缔组织疾病患儿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护理、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患儿护理等若干专题,让每组学生带着专题进行访谈、调研、观察,结合医嘱和病例,进行分析,编写相关专题的护理报告。使学生熟悉各类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提高临床对儿科专科疾病护理观察及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儿科专科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3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3.1有利于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践的不足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机会,更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的情景。以往理论实践教学分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临床实习时理论都忘得差不多了,很难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理论学习之前和讲的过程中穿插见习,讲完所有理论后再实习,可以使学生及早接触实践,能够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不能解决的还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或找老师请教,使学习变成主动,大大提高枯燥的专科理论的学习效率;另外,通过临床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具有在医疗机构这个小型社会中学会与人沟通及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所不能传授的。

3.2有利于学生掌握儿科护理学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衔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实践所学的基本技能。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这种能力了来自于反复实践。在实验室,学生面对的是模拟人,但在临床儿科的各类临床见习实习中,面对的是真实的患儿,这些患儿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问题,需要实施很多种针对性的护理操作。学生通过反复的观摩,强化理解了儿科专科护理操作的程序与要点,体会儿科护理临床实践中操作的重难点,能够初步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独立当班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有利于学生形成儿科护理学专科批判性思维方式

随着儿科护理学专科的发展,当代对儿科专科临床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需要理论素质高、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学历儿科护理专科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将成为儿科专科护理人员必备的能力之一。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运用护理程序为患儿实施整体化护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护理措施,为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实施个性化护理,在不断实践中培养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同时,通过见习后书写见习报告,实习后书写专题疾病护理报告,积累和分享临床经验,建立自信,培养儿科专科护理认知、自我监控能力和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护理学科价值观,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篇(3)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5(c)-012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opamine combined with Dobutam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6, 94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treated in Yantai Zhifu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ed double blinded principl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hildre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ceived the sam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o Dopamine and Dobutamine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IL-6, IL-8, soluble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C reactive protein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P < 0.05); and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ime of symptoms and signs impro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Dopamine combined with Dobutamine can reduce th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levels, and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Key words] Dopamine; Dobutamine; Severe pneumonia; Cytokine

小褐刂⒎窝自诹俅采喜⒉缓奔,是指同时具有肺炎所导致的呼吸系统症状以及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症状的呼吸道疾病[1-2],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导致患儿病情反复迁移、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可直接造成患儿死亡[3-4]。传统上,对于本病一般以抗菌、抗病毒、吸氧等对症治疗措施为主,但临床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5],为此,有学者针对患儿呼吸困难、周围组织器官缺氧等临床症状,提出采用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扩张药物进行辅助治疗[6]。基于此,本研究以烟台芝罘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94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关于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经临床影像检查确诊,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气促、高热、嗜睡、烦躁等症状,同时部分患儿伴随微循环障碍,出现面色发白、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四肢发凉等症状。排除合并严重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以及患有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房颤动的患儿;排除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过敏的患儿。所有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在阅读知情同意书后签署。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会批准同意,并全程接受伦理会的监督和指导。

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对患儿平均分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2.9±0.7)岁;胸腔积液7例、心力衰竭6例、呼吸衰竭6例、消化道出血4例;细菌感染30例,合并病毒感染10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7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龄(2.9±0.6)岁;胸腔积液7例、心力衰竭7例、呼吸衰竭6例、消化道出血3例;细菌感染32例,合并病毒感染9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6例。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入院后,对患儿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详细评估,明确患儿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并以此为依据制订详细治疗方案;对患儿进行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检测,仔细清理患儿呼吸道,确保呼吸道顺畅;此外,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吸氧、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措施,同时对患儿痰液表本进行病毒检测,明确病原菌。病原菌尚未明确之前,根据经验给予患儿适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25 mg/(kg・次),6~8 h/次,以稳住病情;此外,对于怀疑合并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患儿,给予克拉霉素口服,7.5 mg/(kg・次),12 h/1次,曲松静脉滴注,40~80 mg/(kg・次),1次/d;对于怀疑合并病毒感染的患儿,奥斯他韦口服,2 mg/(kg・次),12 h/1次。病原菌明确后,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抗病毒、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同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利尿、补液等、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对症治疗措施。

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观察组患儿联合使用多巴胺(江苏亚邦强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160923-15)和多巴酚丁胺(吉林金麦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170125-9)进行辅助治疗[7-8]:持续静脉泵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使用剂量均为2~5 μg/(kg・min),4~6 h/次,1次/d。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后,在患儿空腹状态下,抽取2 mL静脉血,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患儿白细胞介素(IL)-6、IL-8、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儿发绀、发热、肺部音等各项临床症状以及呼吸、心率异常等各项临床体征好转时间。

治疗7 d后,结合患儿各项临床数据变化并参考相关文献[9-10],对患儿临床治疗有效性进行评价,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显效:发热、发绀等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缓解,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有效: 发热、发绀等各项临床症有效著缓解,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病灶面积有效减小;无效:上述指标均为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炎性细胞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患儿各指标值均有效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观察组各指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比较

在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时间的比较上,相较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肺炎为现阶段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情进展快等特点。近年来,环境污染愈发严重,伴随着空气污染指数的不断增高,小儿肺炎发病率逐渐上升,患儿发病后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研究指出,小儿肺炎的发生与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婴幼儿身体免疫力低下、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肺部一旦遭受感染,轻则表现为为咳嗽、发热、气促等临床症状和体征;重者除伴随上述呼吸系统疾病以外,还可合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系统症状,重症肺炎患儿往往有着极高的死亡率,目前,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将重症肺炎列为小儿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对于此病,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确保患者治疗有效性的关键,若诊嗖患笆被蛑瘟撇缓侠恚则可累及患儿其他脏器,引发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进而进一步转化为重症肺炎,有数据指出,肺炎患儿进展为重症肺炎的概率为10%,重症肺炎一旦发生,患儿死亡率将显著增加。

儿童肺组织发育不成熟、肺泡扩张不充分、免疫功能低下是引发重症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患儿肺部感染时可出现较为严重的气体交换困难时,机体将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各组织器官微循环障碍等症状;此外,重症肺炎所引发的缺氧症状,同时还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增加心脏后负荷,一旦机体出现心肌缺氧症状,心肌收缩力将显著减弱、心排血量将显著减低,直接造成患儿心功能降低,考虑到重症肺炎患儿大多代偿能力较差、心脏发育不完善,若治疗不及时,患儿可有生命危险[11-12],为此,对于重症肺炎患儿,及时的心血管药物支持是关键。

多巴胺属于人体脑垂体腺中以及下丘脑的神经传导递质,将其小剂量应用到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当中,不仅可直接作用于患儿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较短时间内快速产生正性肌力作用,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13];同时还可激动α受体,增加患儿肾脏和肠系膜血流量,改善通气状态。多巴酚丁胺属于多巴胺的一种同系物,为选择性心脏β1-受体兴奋剂的一类,尽管对α受体和β2受体的作用较小,但能通过直接激动患儿心脏β1受体,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此外,多巴酚丁胺的使用还可有效解决多巴胺引起的动脉血管收缩现象,避免患儿血压波动过大,确保心率、血压相对稳定,提高治疗安全性[14]。

研究认为,作为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的主要细胞因子,血清IL-6、IL-8、CRP、TNF-α可作为临床诊断重症肺炎的重要参考指标。国内外相关研究曾证实,重症肺炎患儿血清IL-6、IL-8、CRP、TNF-α水平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现象,分析原因,可能主要与重症肺炎导致的患儿心肺功能减低以及肺部炎性反应引起的缺血缺氧反应有关。对此,有学者提出联合使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对儿重症肺炎进行治疗,亦显著改善和降低患儿血清IL-8、CRP等细胞因子水平,控制疾病进展[15-16]。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各项症状、体征好转时间以及各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 < 0.05)。以上数据表明,对于小儿重症肺炎,联合使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M行辅助治疗,可有效扩张患儿心肺血管、增强患儿心肌收缩功能和心肺血流,进而实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质量的目的,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17]。

此外,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除了给予患儿常规的对症治疗措施以外,还应同时给予患儿全面、优质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患儿的临床护理引起足够重视,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尤其加强对于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其次,医院方面应有意识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进行培训,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向护理人员传达正确、科学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技能,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之中都能够正确应对各项突况,防止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重症肺炎患儿病死率。最后,患儿出院之前,安排责任护士对患儿家属进行出院指导,详细告知患儿家属重症肺炎的相关知识以及护理要点,使其明白重症肺炎属于一种终身疾病,无法通过治疗实现痊愈的目的且发病过程不能完全终止,无论药物治疗还是介入治疗亦或其他治疗方法都只能暂时控制疾病进展,而无法对疾病进行根治,即患者在出院后仍有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一系列并发症。同时要求患儿家属定时复查,至少每半年复查1次。

综上所述,多巴胺配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治疗应用价值显著,安全可靠,一方面,可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降低各患儿各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各项症状、体征;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患儿心肺功能、提升治疗效果和治疗质量[16-20]。总之,是预防和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重要手段,推荐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商树芹,刘春盛,张健,等.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5,14(7):692-694.

[2] 刘学英,聂军红,杨新娟,等.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486-487.

[3] 李海涛.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4):4159-4161.

[4] 商树芹.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20):1709-1711.

[5] 白海波.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5):695-698.

[6] 王金晓,吴娜,陈捷,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辅助作用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5,65(10):65-68.

[7] 范春红,李时悦,李明,等.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和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水平在重症肺炎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54-58.

[8] 郭义军,郝现伟,张丽,等.高频通气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对小儿重症肺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4):80-83.

[9] 段朝霞,张洁元,陈魁君,等.人多巴胺D2基因启动子区-350 A/G多态位点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及活性检测[J].中国医药导报,2015,36(27):4-8.

[10] Becker DS,Amaya E,Liu L,et al. Changes in childhood pneumonia and infant mortality rates following introduction of the 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in Nicaragua [J]. Pediatr Infect Dis J,2014, 33(6):637-642.

[11] 龙思琪,马莉,陈敏,等.婴幼儿重症和非重症肺炎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析[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3):401-404.

[12] 王晓瑜,刘小芸,蒋艳,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应用对小儿重症肺炎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功能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3):270-272.

[13] 尹为民,贾彦敏,薛贝,等.俯卧位机械通气辅助药物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对患儿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29(10):35-36.

[14] 邢福强.多巴胺(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21):86-87.

[15] 王金晓,吴娜,陈捷.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辅助作用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5,55(10):65-68.

[16] 侯蕊.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佐治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686-687.

[17] 曾玉芬.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吉林医学,2016,37(7):1711-1712.

[18] 梁晖.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32):69-70.

上一篇: 商贸企业会计实务 下一篇: 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